主观质量(精选10篇)
主观质量 篇1
0引言
随着广播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 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越来越被广播界和受众所关注, 听众的收听 (鉴赏) 能力不断提高, 集中体现在高度关注收听效果这一质量指标。为保持广播节目持续收听率, 提高广播节目的声音质量, 愈显重要。然而相对电视画面而言, 广播声音难以显现, 且对其的主观评估结果会因评估人个体差异而不同, 甚至出现评估结果相左的现象,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科学主观评估广播节目声音质量的方法, 以便更有效提升广播收听效果。
1广播节目主观音质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广播节目声音质量的评估方法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客观测评, 须按照国家广电总局《GY/T158-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和《GY50-89调频广播发射机运行技术指标等级 (单声道和立体声) 》的规范测试物理指标, 使节目在录音和重放过程中, 其“清晰度”越高越好, 实际上, 就是测试录制、传输、发射各技术环节的相关物理指标, 如:设备功率、场强覆盖、信噪比、动态范围、频率响应等。但是, 上述所测试的物理指标不足以全部反映节目的音质水平, 有时会出现传输、发射物理指标达标而收听效果却不相对应的现象。
综上所述, 物理上的“清晰度” (即技术指标达标) 是不能满足人的听觉需要的, 仅仅依靠测试广播系统或设备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广播节目声音的全部音质, 况且, 广播节目主观收听质量还受以下非客观指标 (因素) 的影响。
1.音源的品质
须满足专业数字音频节目的基本技术参数, 即取样频率44.1kH z或48kH z;量化分辨率16、20或24比特, 通常以CD或DVD光盘为载体。而日常客观测试时音源选用的是信号源发生器输出信号, 即标准1000Hz单音频信号, 为非日常工作信号源。
2.音频制播系统的技术状态
从话筒、调音台直至总控输出音频分配器所构成的技术系统设备器材状态是否符合行业运维规范、技术标准, 接口电平和阻抗匹配与否。如, 客观测试时设备器材处于最佳状态, 但日常技术工作中设备并未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音频节目制播工作流程的操作
话筒的拾音点、调音台的主输出电平调整是否保证始终处于线性状态。调音台输出的节目信号是否在线性状态。
4.音频节目信号传输与后处理
光传输设备的光/电-电/光转换工作是否始终工作在线性状态;音频处理器工作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和恰当、数/模转换是否影响音频电平和频响及声相特性异常变化等。
5.音频节目发射系统的调节
发射机端的数字或模拟域电平参数指标调整;在合格输入电平下, 调制度设置是否合理。
既然有上述各因素的影响, 因此, 我们有必要建立一种科学的测评手段以综合提升上述各类因素, 进而保证广播节目收听的高质量。
2广播节目主观评估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1广播节目主观评估的基本思路
所谓主观评估是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人们主观感觉背后的潜在规律, 并用数字将评价结果量化, 进行综合打分, 得出主观评估结论。
广播节目的播出节目形态分为语言类 (新闻) 、音乐类、直播类 (互动) 以及转播类等类别, 主观评估可划分同源节目以及异源节目的比较。
2.2同源节目的检测方法及样本选取
同源节目评估是指相同的时间各个频率转播同一信号源节目, 采用相同的接收机进行取样, 主观评估各频率对同源节目的播出质量。
同源节目可选择较高播出音质的音源 (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 经过不同的传输途径, 在同一时间、用相同的接收终端进行取样, 主观感受同源信号不同主观感觉, 同源采集示意图及样本取样实例参见图1和表1。
2.3异源节目的检测方法及样本选取
异源节目评估是指同一频率播出不同的节目类别, 在播出链路各个相同技术环节进行取样, 主观感受异源音频节目在同技术环节下的差异。“异”指的是“不同”的节目内容。
对播出的包含语言类 (新闻) 、音乐类、直播类 (互动) 等不同节目的内容, 选择在传输链路中的广播总控、发射机输入等几个技术环节以及开路接收, 并采用车载和专业接收机等多种接收终端取样音频信号源, 主观感受异源音频节目在不同传输、收听环节的差异, 异源采集示意图及样本取样实例参见图2和表2 (以四个样本为例) 。
2.4广播节目主观评估参照标准和评估方法
参照《广播节目声音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 (国标GB/T 16463-1996) 以及《广播节目试听室技术要求》 (国标GB/T 14221-93) 中的有关规定, 对待评对象从清晰度、丰满度、园润度、明亮度、柔和度、真实度、平衡度和总体音质八个方面, 按照五级评分进行评价, 即质量标准极佳、好、一般、差、低劣, 分别用5、4、3、2、1分标级 (具体评分等级详见表3) 。
平时的正常播出过程中, 会出现播出声音忽大忽小等情况, 为避免事先知道样本源可能产生心理暗示效应影响评估结果, 我们在评估过程中采用单盲测试, 即通过对试验对象保密, 避免有意或无意在试验中造成偏颇。选取过程中, 没有告知播音员或主持人样本选取的时间点, 样本选取内容, 包括各音频处理器、发射机等技术设备的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未进行必要的运维。而往往客观测试时, 相关设备处于最佳的状态, 测试技术指标通常较高。同时, 测评时我们参照国家广电总局金鹿奖评审标准, 对评价样本的信号源进行了屏蔽, 即屏蔽了各样本的取样点 (包括节目电台呼号) , 以最大限度保证测评结果的客观性, 并且保证每个样本收录时长不低于2分钟, 以保证充分的测评时间。
我们知道, 要想确定评价样本的优劣, 需要明确总体的数量、对样本统计结果的精度要求等, 按照上述样本选取以及评估方法, 基于评价人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每次进行源音质与待评样本 (经过被测系统处理的) 的对比。在评价的技术环节和行为环节都得到较好控制的前提下, 每次邀请相当数量的评价人员 (推荐人数为7~20人) , 在封闭的录音室对评价样本进行主观评估, 对评估人主观感受进行统计并分析影响主观感受的因素。
3广播节目主观评估相关结论
按照上述广播节目主观评估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通过多次取样不同的音源样本与综合分析实践, 我们认为:
1.个体主观感受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评估时会表现出个体表达的离散性, 即不同的个体对音源样本的主观评估会有所差异。
2.下列日常工作出现的情况, 会影响收听感受的效果:1) 播放类音源样本的技术质量;2) 播音类音源样本的技术质量;3) 技术设备的设置与状态;4) 接收终端设备的档次和接收环境。
一般来讲, 高质量的CD类音源明显优于从网络下载的MP3类音源。
播音员播音时与话筒的距离、角度、发音方式, 对调音台的各声道及主输出电平控制, 会影响节目的技术质量和主观感受。
广播节目传输技术环节的设备运行质态, 如音频处理器的工作参数的设置、发射机调制度等会影响收听感受。
不同的接收终端设备及其接收环境对收听的主观感受存在明显的影响。
3.同类音源经过不同传输系统后技术质量和主观感受变化是存在的。
4改善和保持广播节目高质量音质的措施
经过多次实践, 我们认为, 为保持广播节目的高质量收听效果, 须采取以下措施。
1.保证播放类音源的高质量
广播节目部门应尽可能选择高质量的音源。对音乐类、广告类和交流的节目, 最好经预审后再使用。对技术质量不良的音源须剔除。对网络下载的MP3尤其需要注意检查其质量, 避免因劣质音源的非线性失真影响最终收听感受。
2.提高操作技能
广播节目主持人注意把握和控制好与话筒的距离, 如, 防止近距离发声时的突爆气流导致话筒输出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控制好音源输出电平, 即广播节目主持人注意控制好调音台的各声道及主输出电平, 使调音台及播音系统能够始终处于线性工作状态。
3.合理调整传输发射环节设备参数
对数字音频处理设备及发射机的数字域与模拟域电平参数指标进行测试, 对制播系统和发射系统设备的工作参数配置进行优化, 使技术设备运行在合理的线性工作状态。
4.制定制播系统和发射系统的工作参数规范和建立管理机制
按照总局相关技维要求, 规范制播系统和频率的发射系统工作参数, 在节目制作、直播和发射中的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保证技术系统工作在规范所规定的状态并输出符合规范的信号。
5.完善广播节目监录与检测体系
完善广播节目开路收听监录系统;建立全台定期联合检测、收听效果综合评估机制, 保证日常检测与定期评估, 确保长效管理。
5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 广播节目实际接收情况, 除了与广播音频制播与传输发射系统有关之外, 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如 (个人收音机、车载机等) 接收设备的优劣、接收地点的覆盖情况和电磁环境、使用者的操作恰当与否等等, 因此, 在解决了系统性的影响收听感受的若干因素后, 对广播节目收听过程出现的个别性异常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摘要:广播节目声音质量的评价方法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客观测试可借鉴的方法较多, 但主观测试可借鉴的不多, 因此本文在论述广播节目主观音质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 主要阐述如何更科学、有效并具有可操作性的主观测试方法, 分析了影响音频节目主观感受的主要因素, 并探讨了改善和保持广播节目高质量音质的工作措施。
关键词:主观音质评估,评估方法,广播节目
参考文献
[1]GY/T158-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S].
[2]GY50-89, 调频广播发射机运行技术指标等级 (单声道和立体声) [S].
[3]GB/T 16463-1996, 广播节目声音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S].
[4]GB/T 14221-93, 广播节目试听室技术要求[S].
[5]国家广电总局.广播节目录制技术质量奖评定办法, 广播节目播出技术质量奖评定办法[Z].
主观质量 篇2
从2011年开始,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东建村的居民,每月不定时的都会闻到两三次酸性刺鼻异味,而且都要过数天才会散去。村民们为此门窗不敢开,他们怀疑世上有的工厂排污所致。村民的怀疑从记者的实地调查看,是完全有依据的。那让人常常会产生呕吐感觉的罪魁祸首就是离村子不远处的一家再生能源公司,不过当记者将这个情况反映给南靖县环保局局长徐太平,希望环保部门到现场调查制法时,局长的回答可谓相当的有特色与雷人:“要是你们自己有执法权你们自己去搞,你们报告我干什么?”这些年政府部门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这从我们拥有一个庞大的环保队伍,以及每年用在环保上的巨大开支上就可以得到最好的说明。但是结果呢?污染问题似乎是与我们的重视程度呈反方向的发展着……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经济、政治、哲学知识,以“发生了污染不找政府找谁?”为题进行探究:
1)谁该对这起污染事件负责?理由是什么?
2)分析说明国家机关及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原则及其理论依据。
主观质量 篇3
关键词:备课 课堂导入 课堂设问 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落实教学各环节的工作,才能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精心背课是上好课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堂课必须精心准备,重点难点反复的推敲,对教学过程进行巧妙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备课包括4个方面:
1、备教材。先要吃透大纲,明确培养目标。然后深钻教材,把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还需要有很强的处理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唯教材,而是把教材、教法与自己对此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融会贯通,象习武练箭之人,做到“心中有箭”,以不变应万变,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
2、备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
3、备教法。主要是解决如何把教材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在有效时间内将重难点呈现给学生,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
4、备精神。好的精神状态不仅自己充满自信,也在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精心导入是上好课良好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对于课堂教学也很适用。在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众多因素中,课堂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成功的课堂导入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的基础。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实例导入法、衔接导入法等。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并且针对不同班级不同的课次采用不同的方法。
三、语言艺术是上好课的关键
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要采用教学语言,掌握语言艺术,说话清楚,语言准确,精炼,简明。同时还要生动,亲切,抑扬顿挫,赋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知识的乐趣,教师应该要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要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一旦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就变得非常自然,学生听课不会感觉疲倦,教师一堂课下来也因为有成就感而不会觉得太累。而教师的幽默语言是活跃课堂气氛最好的良方。拿自己作为例子,讲述亲身经历,甚至开自己的玩笑,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内容,学生会更加欣赏,而且也会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其次,上课时多用体态语。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而适当的体态语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和鼓舞。比方说:一个亲昵的手势,一个尊重信赖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玩笑,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竖起大拇指等都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和状态。
四、科学提问是上好课的桥梁
课堂提问对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有充实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鲜明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和猜想,为他们提供积极活动的可能性平台。同时也使教师及时地得到教学反馈,并以次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内容及难易程度,提问的类型都需要很好地把握。同时,在提问的技巧上需要注意几点:1、设问直截了当。2、发问巧妙。不按座次表发问,不按名册发问,不只叫成绩好的发问,不专训差生发问3、态度自然。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够回答。4、适当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5、耐心倾听。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5、正确对待意外,对待意外回答冷静处理。6、及时评价。
五、课堂小结是上好课的完美结局
结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结课做得好,一节课从头到尾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否则课堂教学就有缺陷,学生的学习也会受影响。
怎样结束一堂新课是值得重视的,上课不能讲到哪算哪,匆匆收场,虎头蛇尾,影响教学效果。上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完美的结束,要善始善终。完美的结束不仅保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同时,也能令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流连往返,达到“剧终情不终”的艺术效果。结课或以“归结全篇,深化主题”或以“巧设悬念,引发思考”或以“交流成果,分享感悟”等多种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环绕声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 篇4
近年来,视频技术在我国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可是,与视频飞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视声音的发展相对滞后。《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电视台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中列出:“第一批实现高标清同播的9个卫视频道,普遍部署了环绕声制作系统,但是目前环绕声制作还处于探索阶段,除央视、黑龙江台在大型运动会转播中实际播出环绕声节目,其他各台无环绕声节目实际播出”。尽管如此,国内电视节目环绕声制作毕竟已经从试验走向了实践,中央电视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国庆60周年庆典、温哥华冬奥会、以及德甲联赛的高清播出中,均进行了环绕声制作。另外,北京地区有线电视用户收看的14套高清节目中,有多数采用了杜比AC-3编码,其余采用MPEG编码。
那么,如何对录制的环绕声节目的声音质量做出评价?如何评价节目经压缩编码后声音的损伤情况?以前常用的主观评价方法是否适合呢?
1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所谓主观评价就是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人们主观感觉活动背后的潜在规律,并且用具体的数字来表述这些主观感觉。其中最难的环节之一就是根据待评对象和评价目的确定合适的主观评价方法,如比较法、直接评价法等。
1.1 国内主观评价标准回顾
目前广电总局没有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相关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中,涉及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的有两项:其一是GB/T 16463-1996《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制定于模拟时期,对待评对象从清晰度、丰满度、圆润度、明亮度、柔和度、真实度、平衡度、立体效果和总体音质九个方面,按照五级评分标度进行评价。其中,完全没有出现环境感、包围感等描述环绕声特点的评价项,不适用于环绕声节目主观评价,但可对评价项进行修改补充,其中的组织程序、统计方法等也可以借鉴;另一个国标是GB/T16463-199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图像和声音主观评价方法》,该标准注重评价人员对声音质量的总的评价,特别是对于柔和的音乐序列,评价声音的清晰度。除此之外,评价项还包括声像定位和临场感。标准中应用的双刺激连续质量标度法和刺激比较法是基于ITU-R BT.500规定的适合于视频的质量评价方法,可以应用于声音评价,但整个标准对声音评价的规定不够细腻。
1.2 ITU声音质量评价建议书体系
ITU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声音质量主观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ITU-R BS.1284为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的通用方法,对其修改采用形成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为YD/T2309-2011《音频质量主观测试方法》;ITU-R BS.1116是对小损伤音频系统(包括多声道环绕声)的声音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工作在较高比特率,追求高声音质量的编解码系统等;ITU-R BS.1534是对中等音频质量的编解码系统的评价方法,适用于由于带宽等所限,工作在较低比特率而带来明显损伤的编解码系统,较少应用于追求高保真享受的多声道环绕声。后两者在我国的应用还算普遍,如ITU-R BS.1534已应用于对CMMB设备的相关测试中。但在对标准的理解上还存在一些误区,笔者抛砖引玉,对其中的两种主观评价方法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
2 环绕声损伤对比评价法
ITU-R BS.1116《小损伤音频系统(包括多声道系统)的主观评价方法》是一种对比评价法,具体操作费时费力,要求在素材选择、评价人员选择与筛除、重放环境、审听过程、统计分析等各环节严格可控。该方法可用“带隐藏基准的双盲三刺激”十余字来高度概括。评价时,对一个被测系统,同一个序列展现给评价人员的是三个刺激,第1个刺激A为源序列,未经处理,作为对比的基础,第2个刺激B和第3个刺激C为经过被测系统处理的序列和未经处理的源序列(隐藏基准),但顺序随机。听音时,评价人员将B和C与A进行对比,判断出B和C哪一个是隐藏基准,给满分,再对另一个按五级损伤标度予以评分。该方法在国内的检测机构和发烧友中也算常用,但也时常发现其中的一些应用误区,笔者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2.1“双盲”到底是指哪两盲?
“双盲”一词,在视音频主观评价领域屡为应用,到底指什么,恐怕很少有人去溯源。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双盲”是指后两个刺激,因为“三刺激”中,第一个刺激被明确告知是听音基准,而后两个刺激未明确到底是隐藏基准还是经过被测系统处理的序列,所以称为“双盲”。在ITU-RBS.1116中对“双盲”的定义牵扯到其他五个定义(blind test, stimulus, trial, session, 和excerpt),在前面提到的YD/T 2309-2011中给出了直接的翻译,引用如下:“双盲测试:盲测中的一种,在该种盲测中,在测听组织者和测听测试之间没有不受控制的交互可能性;盲测:一种测试方法,在该种测试中,激励(同广电行标中的刺激,笔者注)是为测听者提供的唯一信息源”。
这些定义乍一看含混不清,笔者在因特网进行了搜索,有助于对上述定义的理解。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单盲测试通过对试验对象保密,避免有意或无意在试验中造成偏颇。例如,在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可乐口味测试中,试验对象如果事先知道测试的产品,通常都会称知名品牌较佳;双盲测试的目的是避免试验对象或进行试验的人员的主观偏向影响试验的结果。如在药物测试中经常使用双盲测试。病人被随机编入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被给予安慰剂,而试验组给予真正药物。无论是病人或观察病人的试验人员都不知道谁得到真正的药物,直至研究结束为止。不过部份的试验会较难做成双盲,例如:如果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或治疗的副作用非常明显,试验人员便可能猜想到哪组是对照;单盲试验中,由于试验对象会与试验人员接触,易受其影响,所以双盲测试得出的结果通常更为严谨。在法证中,警察局内的认人手续基本上是一个对证人记忆的单盲测试。由于警员可能会对证人作出有意或无意的影响,不少执法机构现在倾向在认人过程中使用双盲测试,即警员事先不能知道被认的人当中谁是嫌疑犯,以免影响证人。
再回到ITU-R BS.1116中的双盲,定义中的“在测听组织者和测听测试之间没有不受控制的交互可能性”,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测听组织者”和“评价人员”这两盲?
2.2 评价人员的筛除是否可用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方法?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不可用。
ITU-R BS.1116中要求评价人员为能听出微小音质损伤的专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短时的主观评价揭露出被测的产品在以后长期实际应用中可能反映出的问题。为此,建议书规定了详尽的评价人员筛除方法,包括测前筛查和测后筛除。测前筛查和国内应用的没有太大区别。测后筛除是根据评价人员的评分数据进行的,可粗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个人评分与整体均值的一致性,类似于国内大赛中常用的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方法;第二类是基于评价人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及对比源序列正确判断出隐藏基准的能力,是ITU所推荐的。
第二类测后筛除的方法是否可以通过规定某一个百分比,如某评价人员判断的正确率(正确识别出隐藏基准的能力,即评分隐藏基准≥评分经过被测系统)低于该百分比,则舍弃该评价人员的全部数据?这种方法还不是对ITU建议书的不折不扣的执行。严格的方法是,假定评价人员不具备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规定一个显著性水平α(通常取α=0.05),应用统计学中单边假设t检验的方法,对该评价人员的评分数据计算构造的检验统计量,如果计算结果落在拒绝域,则表明该评价人员具备正确判断的能力,否则舍弃该评价人员的全部数据。通过这样的计算可以保障某评价人员不具备正确判断的能力但其评分数据又被纳入了统计之中,犯这样的错误的概率不超过α(通常取5%)。
2.3 评价人员的数量为20人,是指测后筛除之前的还是之后的?
在接触ITU-R BS.1116之初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笔者认为建议书中有关足够的评价人员数量的规定含混不清。
我们知道,要想确定调查的样本容量,需要首先明确总体的数量、对样本统计结果的精度要求和置信区间等。笔者用随机抽样的样本数量估算方法进行了极其简单的试算,假设总体的标准差估计值σ为1.0,期望调查结果的精度e为0.5,期望调查结果的置信度为95%(对应的Z0.025=1.96),总体单位数N为10000, n为需要的样本数,代入公式n=σ2/ (e2/z2+σ2/N) , 可得n=16。
笔者借参加2011年ITU-R SG6春季会议之机,就此问题询问了会议音频质量评价子工作组的主席Thomas Sporer先生,得到的答复是评价人员的数量20人是指测后筛除之后的。
再回到ITU-R BS.1116中有关评价人员数量的规定:在评价的技术环节和行为环节都得到严格控制的前提下,经验表明从20位评价人员得到的数据经常是足够的,可以得到恰当的结论。既然20位评价人员的数据都是用于统计的,则有理由认为评价人员的数量20人是指测后筛除之后的。
3 环绕声质量直接评价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声音质量的直接评价法也是一种比较法,只不过对比的基准不是重放系统产生的刺激,而是通过评价人员的日常积累而在大脑中留存的印象,如听到小提琴的声音时,评价人员会与大脑中留存的小提琴的音色进行对比,听到重放环绕声时,会与大脑中留存的真实场景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声像是否自然等的判断等。
在混响较小的重放环境中,除了能感知音色外,我们普遍具备通过嵌在声音中的信息而感知声音空间特性的能力,能辨别出声音是从哪里来的,距离有多远,甚至是录制房间的大小和形状。应用多声道环绕声是为了重现声音录制现场的听音感觉,所以环绕声评价项目除了涉及声音质量属性外,还应包含声音信号中所反映的空间属性。
ITU-R BS.1116和ITU-R BS.1284中均列出了用于直接评价的属性。ITU-R BS.1116中的评价项为:基本声音质量、前方声像质量和环绕声质量。其中,对环绕声质量的解释为空间感、环境感或具体的方向性的环绕声效感(如飞机绕场一周)。ITU-R BS.1284《音频质量主观评价通用方法》中规定的评价项很详细,包括七大项和十七个子项:分别从自然或人工直达声的时长是否合适、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关系是否平衡、反映的录制现场的房间尺寸是否真实、声像深度是否自然、在包含人工混响的声场中的音色是否正常等方面来考衡节目反映出的空间环境印象;从声像的宽窄、声像定位是否明确、声源的分布是否合理等方面来考衡节目的立体感;从对同时发出的乐器或声音的辨晰程度、对快速变化的声音的辨晰程度、对语言的辨晰程度来考衡节目的透明度;从各声源的相对强弱是否合理、动态范围是否自然等方面考衡节目声音的平衡印象;对音色的考衡;对噪声状况的考衡,以及对前面几项评价项主观加权,同时考虑评价项彼此间的交互性和整个声像的完整性而形成的总体印象。
4 结束语
伴随高清电视频道的增多而不断产生多声道环绕声节目,需要有适当的方法来评价其质量。对于直接拾取录制的节目质量,建议采用直接评价法;对于源节目经过编解码系统等产生的损伤,建议采用对比评价法。
参考文献
[1]苑学成.环绕声电视节目制作[OL].http://www.csmpte.com/CN07/special/speed/20100927125126/20110223/100117.shtml.
[2]GB/T16463-1996《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
[3]GB/T16463-199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图像和声音主观评价方法》.
[4]YD/T2309-2011《音频质量主观测试方法》.
[5]ITU-R BS.1116《Methods for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of small impairments in audio systems including multichannelsound systems》.
[6]ITU-R BS.1284《General methods for the subjectiveassessment of sound quality》.
[7]ITU-R BS.1534《Method for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intermediate quality level of coding systems》.
主观题 篇5
1、材料一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对后世影响很大。
材料二 “京城最贵中医”张悟本,利用老百姓对传统中医保健方法的信任,用喝绿豆水、生吃茄子、苦瓜三种被舆论讥讽为“吉祥三宝”的方法教人养生,打着中医旗号到处招摇撞骗、谋取暴利,使中医药文化遭遇种种质疑。“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和中医药界人士撰文或以其他不同方式对这种活动予以驳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据调查,到目前,参与网络签名的仅有138人,而非所传“万名”。(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为促进中医学发展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2、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某校高二(1)班学生举行了以“走进世博、聚焦山东”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山东馆的外形,体现“海岱交融”的自然与文化特色。外观以大海的浪涌为顶,以泰山为主视角,形成“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层层上涌的流线形海浪中,五岳之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诠释“齐鲁青未了”的主题。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同学乙:山东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儒家文化是自己最大的文化资源优势。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曾担负了代表民族文化主体的责任,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时至今日,它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宝库。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人正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好文化的嫁接和传承,让儒家文化这一人类文化遗产得以弘扬、延续和发展,增强山东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2)根据乙同学的发言,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弘扬儒学的意义。
3、材料一: 孝感以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2010年10月23日,第三届中国(孝感)汉字书写节暨第五回中国硬笔书法大展在孝感高中举行。近年来,孝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为目标,坚持举办孝文化节,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孝感汉字书写节已成为孝感市民喜爱的文化盛会和艺术大餐,成为孝感创孝文化特色,树孝文化品牌,建孝文
材料二: 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揭晓:重庆因唱红打黑成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词是:沧桑的大足石刻,笑看百年风云。翻滚的川江波涛,诉说时代绵延。挥手之间,山城巨变。高峡平湖舒放胸怀,嘹亮红歌暖热千万心。面貌重振,效率提速。重重迷雾散尽。热辣之都,民生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你就传承孝文化、打造孝感“孝道之都”提出合理
(2)重庆“扫黑唱红”弘扬了主旋律,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结合材
4、背景材料: “多难兴邦”。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特大地震,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灾难发生后,受灾地区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主席等领导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青海省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震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5、2008年11月26日,由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主办的“中国红歌会”大型晚会——《永远的红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红歌红”是江西电视台组织的大型年度活动,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共有13万多人次报名参与,3000多名普通群众通过荧屏演唱各个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电视观众人数超过两亿,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知名文化品牌。(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红歌”为什么这样红?(2)当前我国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6、材料一:《三字经》作为中华文化经典的组成部分,自宋末元初成书之后,经过前人多次重新修订,充实和完善,其内容在准确性和全面性上得到了提高。2008年4月25日新修订的《三字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而这次的修订使得其序列更为完整。《三字经》是我国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启蒙学教材。不管我们身处何方,耳边只要响起那熟悉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就能寻到共同的文化之根。
材料二: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从评选国学大师、开国学院、国学讲座、国学短信、少儿读经班、孟母堂及国学博客网,到汉服热、成人礼;再放大到国际背景,从全球联合祭孔,到孔子学院在不少国家纷纷建立,以及汉语热在不少国家不断升温等等,“国学热”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分析传统文化的特征。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7、材料一:近五年全国各类教育招生情况表
材料二: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1)请简要分析上表所体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发展教育的原因和意义。8、2011年 3月30日晚,一部反映中国石油工人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新编京剧《魂系油气田》在成都西南剧院首演,2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让观众深受感动,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20世纪初,受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影响,京剧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2008年2月,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级,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京剧的发展与推广给我们的启示。
9、“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10、(2008·广州肇庆模拟)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在福娃的创作和修改中,吉祥物创作组为了寻找到好的方案,他们到各地采风,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查阅了一本本资料,设计了一个个草图,形成了最后的定稿。在表现手法上,灿烂的中华文化给予了他们充足的创作营养,中国的传统年画和版画的许多色彩、技法,包括龙门石窟等佛教雕刻造型的线条等得到了借用。在内容选择上,也是如此,把具有丰富内涵的熊猫、藏羚羊、京燕、鱼等,和奥运会圣火,交相辉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形成有机统一体。
问题:请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简要谈谈“福娃”的诞生所蕴涵的道理。
11、材料一: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都作出了常人所不能为的举动。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的故事迷信思想严重。
材料二: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指出,“只此一家,别无他店”的文化自大主义,用拒不承认或幻想取消世界上的多元文化的思维,去搞文化建设,不知道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参照物和对比尺度是什么,必然导致盲目自负、固步自封、简单化和低标准,甚至失去改革发展的动力;用这种态度去看待世界和多民族文化,不懂得多元文化的主体价值,就会忽视甚至蔑视各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结果不是走向文化霸权主义、专制主义,就是走向文化投降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1)以上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困难的也许不是把农村转化为城市、把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而是把小农文化转变为城市文明。有的大城市目标是现代化大都市,在文化上却依然像一个“大村庄”。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势力太强大,随时都可能回潮,很容易还念起“康乾盛世”或汉武大帝,以至于现在“反封建”仍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中国的希望在于既保持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又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创新。
(1)在小农文化转为城市文明的进程中,为什么“反封建”仍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2)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该如何搞好文化创新?
13、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精彩壮观、美仑美英。这场开幕式以“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为主题,既展现了山东传统文化中如花似玉、柔情似水的优美元素,又在演绎上实现了大胆突破、创新,以超级的光影、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文化创意打造一场极具震撼的视听盛宴。为了成功举办开幕式,全运会组委会深入研究考察历届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召开专家座谈会,多方征求各界意见和建议,借鉴外部成功经验。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全运会开幕式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场极具震撼的视听盛宴?(10分)
主观质量 篇6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传输、复用等标准已颁布实施,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移动多媒体终端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对CMMB播出节目的用户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的评价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QoE可以理解为用户对所观看节目的直观体验或者感知效果,即终端用户对移动网络提供的业务性能的整体感受。它可以把用户对网络和业务的体验及感受进行近似量化,以此来反映网络质量和当前业务与用户期望之间的差距。众所周知,对于电视节目,用户最直观的是视听感受,而图像所赋予的视觉感受是影响用户最终体验的主要因素,因此,图像质量在QoE中尤为重要。对于CMMB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不但需要基于CMMB特点设计评价体系[1],而且要求评价过程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可控性[2,3]。笔者将以图像质量为侧重点,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4,5,6,7],对CMMB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
1 主观评价方法设计中的考虑要素
1.1 国内外相关主观评价标准
对多媒体业务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主要参考的标准包括Rec.ITU-T P.910和Rec.ITU-R BT.1788[8]。Rec.ITU-T P.910规定了多媒体应用中的主观评价方法,这些应用包括视频会议、用于存储的视音频、检索应用中的视音频以及电信多媒体应用。Rec.ITU-R BT.1788规定了多媒体视频的质量主观评价方法,提出了多刺激视频主观评价方法,其应用范围与Rec.ITU-T P.910类似。
对比这2个标准,要求的视频格式都包括CIF(352×288)和QCIF(176×144),其中CIF格式与移动多媒体的小画面(320×240)比较接近,因此都可作为参考。此外,Rec.ITU-T P.910中提到的主观评价方法使用的是双刺激连续方法,适合评价图像的综合质量。而由于多媒体视频中可能包含不同的特征,例如编码率、图像大小、比特率、图像运动等,Rec.ITU-R BT.1788提出的多刺激主观评价方法既可以从总体上评价图像的质量,也可以只针对某一质量因素评价图像质量。同时,CMMB图像画面较小,不仅需要从总体上评价图像质量,也需要针对各质量因素进行主观评价,以观察各质量因素对图像总体质量的影响。综合考虑,Rec.ITU-R BT.1788更加适合CMMB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因此把它作为方法设计的主要参考。
1.2 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对于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来说,图像质量劣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块效应和无信号时的画面静止或无图像显示。
1)块效应
块效应源于信源压缩编码,从视觉的角度来说,就是视频中出现人眼可以察觉的边界,即马赛克。块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分块整数DCT变换所造成的。当块效应严重时,再加上部分数据的丢失,则会产生拉丝现象。当拉丝现象严重时,画面内容会由于缺失过多而严重影响用户的观看效果。
2)无信号时的画面静止或无图像显示
当信道传输条件不好时,传输过程中出现大量丢包。当信道传输条件差到无法正确传输信号时,用户会看到静止画面或完全没有图像显示。一般情况下,信道的好坏反映在传输码流上就是误码的多少,可以由误码率表示。任何一款解码芯片对误码都有一个容限,当误码数量在这个范围内时,可以解出图像;当误码超过这个范围时,很可能出现黑屏、静止等无信号的现象。
2 CMMB主观评价方法的具体设计
2.1 CMMB系统仿真
在设计CMMB主观评价方法的时候,既要考虑信源的压缩编码可能造成的图像损伤,又要考虑信道传输对图像造成的损伤,因此,需要搭建CMMB系统仿真平台。
CMMB系统仿真平台如图1所示,视频服务器输出标清视频信号经CMMB编码器编码后,输入复用器进行复用,输出ASI流,激励器对ASI流进行调制并激励成为传输流,传输流输入信道仿真仪(模拟经过信道传输),然后由发射天线发出。实验室环境中经过距离极短的无线传输,由接收终端接收传输流并解码,显示接收到的图像。
在该系统中有两个环节会造成视频图像的损伤,即压缩编码和信道传输中的误码。其中,CMMB视频压缩编码采用AVS和H.264/AVC,规定解码端支持的最低码率为384 kbit/s。信道条件的好坏也决定了用户最终接收到的图像质量好坏。如果信道条件很差,接收到的图像很可能会出现很多误码块,影响用户观看。当信道条件差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关键信息的丢失,接收端将无法解码,表现就是画面的静止甚至黑屏。
2.2 测试序列的选择
考虑CMMB的播放内容,原始序列选择了合适而不过于苛刻的序列。
受损序列分为两种,一种是经CMMB编码器压缩编码得到的受损序列;另一种是在CMMB编码器压缩编码的基础上,经信道传输后的受损序列。
2.3 主观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采用Rec.ITU-R BT.1788多刺激方式。根据Rec.ITU-R BT.1788,设计了主观评价界面,如图2所示。这个界面可以实现视频序列的选择、播放、暂停和打分。
这里提出3种评价方法:压缩编码损伤主观评价、信道损伤主观评价和综合主观质量评价。
1)压缩编码损伤主观评价
该方法主要评价在不同码率下,受损图像相对于原始图像质量下降的程度。选择原始视频经下变换的图像和不经过信道仿真的终端图像进行测试。
2)信道损伤主观评价
该方法主要评价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经过信道后的图像相对于经过信道前的图像质量下降的程度。选择经过信道仿真的终端图像和不经过信道仿真的终端图像进行测试。
3)综合主观质量评价
综合考虑了压缩编码和信道传输损伤两方面,评价受损图像相对于原始图像质量下降的程度。选择原始视频经下变换的图像和终端经前端发送与信道仿真后接收到的图像进行测试。
3 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在目前的主观评价实验中,将21个不同内容的视频序列分为3组。其中,每个序列提供7个视频文件:5种不同码率(200 kbit/s,250 kbit/s,300 kbit/s,340 kbit/s,400 kbit/s)的视频、原始视频和隐藏的原始视频。
一共有16位观看者参与了主观评价。每位观看者需要对7个序列的各个文件分别进行评价,每个序列的评价时间建议控制在5 min左右,允许重复打分,观看者可以反复对比同一序列的不同文件,也可以返回已经打过分的序列进行重新评价,最终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在所有序列都被评价完后,观看者可以提交测试结果。笔者以“春节晚会”序列为代表,给出该序列主观评价结果的数据统计结果和分析,如表1所示。
表1中的统计结果可以体现该多刺激主观评价方法的正确性,即码率越高的视频,得到的主观评价分数越高,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也与实际的观看效果一致。
4 小结
选择了移动多媒体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引起CMMB图像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后搭建CMMB系统仿真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标准,深入分析了CMMB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并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和细则。通过对所获取主观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验证了该评价系统的可靠性。
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会进一步提高该系统评价性能,另一方面也将增加对CMMB音频信号的主观评价研究,以保证所获得的评价结果能准确反映用户在观看CMMB节目时的QoE。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视频图像质量评价的相关标准,并结合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系统的应用特性,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在进行CMMB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并实现对CMMB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以验证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关键词:CMMB,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参考文献
[1]董文辉,邓向东,李若霜.CMMB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8):15-23.
[2]莫非,王尊亮,董文辉,等.视频质量主观评价辅助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10):78-80.
[3]苏银虹,姜秀华,王彩虹.基于MPEG-2视频流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电视技术,2009,33(S2):235-237.
[4]ITU-T Recommendation BT.500-11,Methodology for the subjective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levision pictures[S].1997.
[5]ITU-T Recommendation BT.710-4,Subjective assessment methods forimage quality in HDTV[S].1992.
[6]GY-T 134-1998,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S].1998.
[7]ITU-T Recommendation P.910,Subjective video quality assessmentmethods for multimedia applications[S].1999.
主观质量 篇7
一、主观生活质量的丰富内涵
我国生活质量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社会指标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美国社会学家林南教授与国内学者合作进行的两项生活质量研究, 又将西方、特别是美国生活质量研究中那种关注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关注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的传统引入国内[1], 形成了两种不同视角、不同内涵的生活质量研究方向———客观生活质量研究与主观生活质量研究。值得提及的是, “主观生活质量”与“客观生活质量”的概念更多是在国内生活质量研究领域中使用。国外“生活质量”的概念在内涵上, 主要对应于国内“主观生活质量”的概念, 即指的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条件和状况的评价。对它的测量指标也主要是处于“认知”层面的“生活满意度”的测量。而国外对应于国内“客观生活质量”意义的“生活质量”概念, 则早已演变成“社会指标” (social indicator) 的内容, 逐渐成为人类发展研究领域的一种指标了。
所谓幸福感, 又可以称为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 是人们对生活幸福程度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具有整体性、主观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美国研究幸福感的著名心理学家E.Diener指出:“作为心理学的专门术语, 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SWB由三个不同维度组成: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是SWB的关键指标, 作为认知因素, 是更有效的肯定性衡量标准, 是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另一个因素。”[2]这样, 按E.Diener的定义, 幸福感 (SWB) 中包含了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是幸福感的测量指标。因此, 要真正全面地研究人们的主观生活质量, 应该同时包括这二者的内容。
在幸福感议题中, 幸福感影响要素研究是最核心的问题, 科学的测度国民幸福是当前多学科学术领域共同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话语背景之下, 通过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质量研究去获得反映人们主观感受和评价的主观性指标, 不但可以不断改善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同时也可以引导和促进人们的这种主观感受和评价朝着积极的、满意的方向发展。
二、从主观生活质量视角观察我国经济发展
幸福感影响因素固然很多, 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 总有一些关键性因素对国民幸福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 影响国民幸福感的关键问题主要有经济收入、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等。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切入, 观察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对于经济收入与国民幸福感, 有的学者将其归纳为“倒U”型关系。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莱恩在他在著作《市场民主制度下幸福的流失》一书中对此做出的解释是, 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前, 收入每提高一点, 都会使人感到更幸福一些。但是, 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收入带动幸福的效应会逐渐呈递减态势。
其实, 莱恩的这种观点是对现代化国家中出现的在经济增长、收入提高的同时国民幸福感下降的社会现象的阐述;是对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工具理性以及在现代化国家中出现的酗酒、离婚、抑郁、精神失常、自杀、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剖析;是对现代化国家以及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家的一种警示。但是, 莱恩的观点并不是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如果按莱恩的逻辑推理, 就会得出收入增加会导致幸福感降低的结论。这显然是让我们思想混乱的一个答案, 这使得全世界每个国家致力于增加国民财富的发展目标变得失去了意义。
事实上, “布登勃洛克动力”的缺失才是导致“幸福陷阱”的真正原因[3]。使国民幸福感下降, 出现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自我放纵主义等社会问题的真凶并不是国家经济的增长以及国民收入的提高。关键是人们在达到了经济增长、收入提高的奋斗目标之后失去了新的奋斗目标, 从而才陷入了迷茫的痛苦之中。
2007年底,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在全国五个城市进行了城市居民生态需求调查, 调查显示:在城市居民理想的人居环境中, 最主要的元素是清新的空气, 其次是街道、小区绿树成荫、绿意盎然的空间, 第三是充足、清洁的水源;城市居民最可望亲近的自然环境是森林、草地;节假日休闲最向往的去处是森林公园和郊外农村田园[4]。中国, 工业现代化的环境压力、生态现代化的环保需要, 更是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双重挑战。从我国的发展实际来看, 我国在生态现代化的道路上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几组数字中找出答案。
目前,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最大相对差距比中, 自然资源消耗占GNI (国民总收入) 比例等3个指标超过100倍, 淡水生产率等5个指标超过50倍, 工业废物密度等4个指标超过10倍, 农业化肥密度等11个指标超过2倍。同样, 中国农牧业造成的生态退化也较之发达国家要严重得多[5]。
2007年初, 《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就“2007年中国最缺少什么?”进行了联合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58.9%的人认为“最缺少社会的公平公正”[6]。究其实质, 出现这种结果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收入差距过大对结果公平的影响与冲击, 已使社会公平问题尤其是分配公平问题成为当前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努力地寻找着刺激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保障大众公平的福利机制之间的平衡点。为了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劳动生产率, 就要进行一些刺激生产的改革, 就要裁员、拉开差距, 利用奖励、高收入等方式激发劳动积极性, 这就不可避免会引起贫富差距问题。而强调社会公平, 鼓励全社会都关注弱势群体, 降低失业率、提高收入、提供健全的社会保障, 又会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下降, 使经济发展的经济动力减弱。
三、基于人民幸福感、满意度之上的经济发展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胡锦涛同志强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 也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对此, 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 实现如下转变是可行的。
首先, 在政治结构方面, 转变“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的国家治理结构。20世纪90年代, 我们国家对地方官员实行了绩效考核制、任期制和异地交流制。然而, 由于绩效考核主要是基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 这在激励地方官员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 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趋于短期化, 一些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目标被淡化甚至放弃;任期制和异地交流制在避免了地方政府本地主义倾向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发展目标短期化。“风险社会”理论认为, 单一货币化的生存世界直接影响和关联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经济理性扩张、工具理性横行、发展理性片面、公共理性缺失、价值理性错位使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的扁平化、数字化和单一化, 把人生的消费和积累作为唯一至上的终极追求目标, 整个社会终将呈现出一种极端化趋势[7]。因此, 在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 人们越发强调适度均等的公共服务享有的时候, 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也应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作出调整, 改革目前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增长至上”的激励机制,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其次, 在社会结构方面, 克服关系型社会对平等市场交易的束缚。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比较注重家庭和亲缘关系, 这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关系型社会之中。但这也会使资源在配置过程中容易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当私人关系与公共权力相结合时, 更易滋生腐败和失公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南, 等.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构模型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 1989, (4) .
[2]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 2000, (4) .
[3]梁小民.论幸福[J].书摘, 2008, (6) .
[4]城市居民生态需求调查报告[N].经济日报, 2008-03-12.
[5]何传启.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理论与现代化, 2007, (5) :5-13.
[6]中国人现在最缺啥-[N].中国经济信息, 2007-06-07.
主观质量 篇8
影响的主观因素通常有很多, 具体如下:第一、林业人员严重匮乏。林业技术是整个造林工程最核心的部门, 林业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造林工程的质量。但由于江城县从事基层林业工作的人员严重匮乏, 许多林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不高, 缺乏成熟的林业技术, 在造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导致造林质量偏低。第二、设计不科学。科学规划设计是营造健康森林的前提和基础。在造林之前通常先要对整个园林的规模进行设计, 设计人员一定要结合实际造林现场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如果设计人员不依照造林标准, 随意地进行设计, 导致设计内容不规范, 流于形式;有时盲目跟随其它地区成功造林树种、模式, 未考虑本地区立地条件。同时施工单位对设计内容不进行严格的审查, 严重影响了造林的建设过程。第三、重造林轻管护现象较为突出。江城县是边远山区乡, 不形成规模造林, 工程安排过于分散, 管护费用不到位, 生态林长期得不到收益, 管护任务和难度较大。缺乏有力的管护措施, 群众科技意识低, 对已种林木的管护不到位, 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第四、验收过程不严谨。造林后期养护工作必不可少, 验收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如果林业工作人员在验收过程中态度不严谨, 只重视树林的种植面积或者存活率, 而缺乏对施工以及建档等方面的关注, 就会给造林后期养护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第五、林业部门缺乏管理意识。目前很多林业部门不够重视环境问题, 管理人员在造林过程中缺乏管理意识, 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计划, 导致前线种植人员不能够及时地了解种植的数量和种植的面积, 严重影响了种植人员的工作效率。第六、造林技术手段薄弱。由于造林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庞大的工作, 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但由于江城县目前造林人员的技术手段薄弱, 缺乏合理有效的种植技术, 同时又极其缺乏种植经验, 导致树木存活率不高, 这样一来不仅浪费时间, 造林质量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第七、林业部门缺乏有效的宣传。由于造林工程需要大量的时间, 而现在很多人都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对于造林计划更是一无所知。但目前相关部门没有对造林计划进行有效的宣传, 只是一味地埋头工作, 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造林计划的存在, 更不能很好地配合种植人员的工作, 从而加大造林工程的实施难度。
2相应的措施
2.1 设计过程中的相应措施
营造林的作业设计是林业项目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设计人员一定要结合多方面考虑, 如项目规模、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需要种植的树苗数量、造林位置、汇总表以及林业保护措施等, 将这些信息提交给上级, 当上级审批结束后开始设计。造林负责人需要了解树木的位置情况, 一旦发现存在虚假造林或者反复造林等情况需及时终止造林计划。
2.2 种植过程中的相应措施
种植过程是整个造林工程最核心的部分, 种植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林业工程的质量。在种植过程中, 要做到严把规格关、种苗关、种植关, 规格关要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 按规划地块实施, 按种植密度布局, 按规格挖塘, 按标准备肥施肥。种苗关:苗木出圃时要按照标准严格检疫、检验把关, 保证合格苗上山, 严禁劣质种苗定植。种植关:要按照作业设计规范种植标准进行种植, 种植密度、种植规格等相关标准不得擅自更改、降低。在种植过程中造林工程负责人需要及时向管理部门提交相关数据, 同时安排监督人员去种植现场进行指导。负责人还可以将任务计划与实际进度进行对比, 及时找出实际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负责人还需要全面掌握造林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情况, 对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 并对工作人员给予技术指导。
2.3 验收过程的相应措施
验收过程是造林工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它能够有效地检验造林工程的质量。验收人员根据造林规划作业设计, 从规划开始到打塘、种植、管理, 实行各个环节分步验收, 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 下一工序不安排, 坚持规范的种植技术, 做到建设标准不降, 保证质量, 可以通过使用GPS对种植现场进行远程扫描, 同时统计林业工程的多个考核指标, 其中包括树苗的种类、树苗的合格率等, 通过严格的审核, 只有当造林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才可以宣布达到标准。
2.4 后期防护措施
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三分栽树七分管。后期管护是确保造林绿化成果的重要保障, 也是促进绿化成效尽快形成的关键措施。造林过程结束后, 一定要定期对树林进行防护管理。后期的防护工作仅仅依靠林户参与远远不够, 还需要得到林业部门的支持, 双方共同参与, 一起将林业后期防护工作做好。因此, 要做好林业后期防护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宣传到位。通过宣传标语等方式, 营造林木管护的良好氛围, 提高广大群众管护树木的自觉性, 使林木管护政策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二是责任落实到位。明确植树造林后期管护工作, 遵循“谁种、谁管”原则, 责任落实到人, 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长一棵。三是管护技术到位, 通过锄草、施肥、补植、抹芽、除萌、扶正等后期管护措施, 为新植苗木创造优越的生长环境, 促进苗木树冠形成, 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四是制定监督系统。林业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监督系统, 采用管理责任制的方式,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防护管理的效率, 还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包括补植或重造等方式, 更好地完善林业工程的建设。
2.5 加强林业团队的建设
由于造林工程相当复杂, 同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因此加强林业团队的建设刻不容缓。林业部门需要结合实际需求, 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完善基础设备, 同时建立奖惩制度, 提高林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从而提高林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 由于林业团队还不稳定, 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因此, 林业部门应该对林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学习先进的造林技术, 将造林技术合理的运用在造林工程中。
2.6 学习先进的造林技术
目前我国运用最多的造林技术有三种。第一, 播种造林。这种造林方式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员, 造林技术简单, 成本低。但这种方式会导致树木成活率下降, 同时需要在肥力较强的土地上进行造林工作, 容易遭鸟、兽危害, 用种量大。第二, 植苗造林。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应用广泛, 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苗木是在条件较好的苗圃中培育的, 具有完整的根系和生长健壮的地上部分, 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造林幼郁闭早, 节省种子, 在种源不足的情况下, 应优先育苗再造林。植苗造林生产工序多, 技术要求严, 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使用范围, 随着育苗造林技术水平的提高, 将更广泛地使用植苗造林方法。第三, 分殖造林。这种造林方式通常是结合树木的器官及根茎的特点进行培育。选择生根容易树种。同时, 在对这类树木进行养护管理时需要保证树木能够具有充足的水分, 这样才能提高树木的循环效率, 促进树木成长。适合沙区及河流两岸水分充足地区。造林负责人需要提前对各地区的经济条件、人口数量和密度、立地条件进行考察,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树种、造林方法进行种植, 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树木种植的存活率, 还能降低种植成本。
3结语
本文结合江城县当前造林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江城县造林工程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从事林业的工作人员严重匮乏, 使整个林业行业的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林业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情况, 导致设计的图纸不符合造林的要求;林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不能有效地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造林的验收工作以及后期防护工作都没有得到林业部门的重视, 导致在造林工作结束后仍然出现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分别从造林的设计阶段、种植阶段、验收和后期养护阶段提出了相关措施, 同时加强林业团队的建设, 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 并利用当前最先进的造林技术, 从而能够提高造林工程的质量。
摘要:通过造林项目的实施, 提高了江城县老百姓造林的积极性, 但江城县目前在造林过程中还面临很大的困境, 一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江城县造林的进程。本文结合江城县目前造林过程中所面临的处境, 从本质上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 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造林计划,主观因素,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艾红钟.刍议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主观因素与建议[J].现代园艺, 2014 (6)
主观质量 篇9
关键词:健康状况,体育运动,精神卫生,学生
有调查研究发现,“健康”是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首位目的[1,2,3,4,5,6],这意味着健康需求与体育运动情况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联系,譬如自觉健康水平需要提高的大学生可能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而认为自己非常健康的大学生可能觉得不需要参加体育运动。大学体育改革不仅需要改善体育运动条件、校园体育文化、大学体育管理机制、体育教育内容等外部要素,还应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于2014年9—10月随机抽取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600名) 、华中师范大学( 200名) 、华中科技大学( 200名) 、武汉科技大学( 200名) 、山西大学 ( 200名) 、山西财经大学( 200名) 、云南大学( 200名) 和海南师范大学( 200名) 在校大学生2 000名,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 000份,回收问卷1 917份,有效问卷1 832份,有效回收率为95. 57% 。其中男生1 136名, 女生696名; 理科学生556名,文科学生340名,工科学生844名,92名学生未选专业; 大二学生804名,大三学生452名,大四学生676名( 大一新生尚在适应阶段,因此被排除) 。年龄17 ~ 25岁,平均年龄( 20. 83 ± 1. 35) 岁。
1. 2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7,8,9,10,11,12,13],编制“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情况调查表”,除人口学变量外,问卷包含5个选题,其中主观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身体健康水平采用Likert 5点计分,1 ~ 5分别代表“非常健康” “健康”“一般”“不健康”和“非常不健康”[7,9,10]。体育运动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 过去1周体育运动频率, 分为从不参加、偶尔参加、经常参加和每天参加4个等级; 过去1周体育运动强度,分为小强度、中等强度和大强度3个等级; 过去1周体育运动平均持续时间,分为0. 5 h及以下、0. 5 ~ 1 h、1 ~ 1. 5 h、1. 5 ~ 2 h、2 ~ 2. 5 h、2. 5 ~ 3 h和3 h及以上7个等级。
1. 3统计学分析问卷效度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大学体育教师进行评判,认为问卷能够满足本研究调查需要。调查数据采用SPSS 11. 5软件统计分析,然后进行频数分析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 α = 0. 05。
2结果
2. 1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质量81. 1% 的被试认为自己心理健康,60. 9% 的被试认为自己身体健康。55. 5% 的被试参加小强度的体育运动,72. 2% 的被试偶尔或从不参加体育运动,但比较珍惜体育运动的机会,只有16. 1% 的被试平均每次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低于0. 5 h。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参加小强度体育运动的 比例均超 过50% ( 大二55. 72% 、大三59. 29% 、大四52. 08% ) ,参加大强度体育运动的比例均很低( 大二4. 48% 、大三2. 65% 、大四2. 08% ) 。此外43. 75% 的大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长0. 5 ~ 1 h,而类似时长的大二学生比例是34. 21% ,大三学生是36. 54% ; 达到1 ~ 1. 5 h的大二和大三学生比例分别为30. 53% 和30. 77% ,而大四学生只有21. 09% 。各年级均有超过60% 的大学生是偶尔参加体育活动( 大二66. 67% 、大三63. 39% 、大四60. 42% ) ,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均在20% 左右( 大二20. 9% 、大三18. 75% 、大四23. 61% ) 。
男生参加体育运动的质量明显优于女生,参加中等强度体育运动的男生比例有52. 11% ,而女生只有23. 21% ,因为76. 19% 的女生参加小强度体育运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男生比例是27. 92% ,而女生只有10. 71% ; 73. 53% 的女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长在1 h以内,而59. 61% 的男生每次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 h。
2. 2大学生主观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对体育运动质量的影响由表1可见,体育运动频率、体育运动强度和体育运动持续时间在不同主观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F值分别为1. 068,1. 259, 0. 441,P值均 > 0. 05) 。提示大学生主观心理健康水平对体育运动质量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体育运动频率、体育运动强度在不同主观身体健康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 591, 0. 067,P值均 > 0. 05) ,但体育运动持续时间在不同主观身体健康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2. 456,P = 0. 045) 。
2. 3主观心理和身体健康的交互效应对体育运动质量的影响主观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的交互效应对体育运动参与频率、体育运动强度和体育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见表2。
3讨论
我国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增进健康的愿望提示, 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与体育运动质量之间应该存在重要联系,其中可能性就是主观健康水平会影响体育运动质量,但该假设在本研究中因无充足证据无法证明。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观心理健康、主观身体健康和两种主观健康水平的交互效应对体育运动质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仅主观身体健康水平在体育运动持续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有调查显示[1,2,3,4,5,6],60% 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但是我国大学生中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仅在30% 左右[14,15,16],意味着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因为“强身健体”的想法而实际参加一定量的体育运动,可见体育运动质量没有受到主观健康水平的明显影响,因为缺乏体育运动实践,主观健康水平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调查结果还显示,比较健康的大学生体育运动持续时间明显高于非常不健康和非常健康的大学生。 提示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较强,为了保持或增进健康,通常会保证较长时间的体育运动。虽然不能有效判断健康和不健康知觉是否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质量,但能够看到非常高的身体健康和不健康知觉会导致大学生减少体育运动时长。
主观质量 篇10
一、研究方法
考虑到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和方言交流等多方面的限制,我们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并请当地的居民协助访谈。此次调查以义乌市祥贝村为调查点,由100名祥贝村农村老年人组成,调查有效人数94人,问卷有效率为94%,年龄55-80,男51人,女43人,性别比例基本平衡。
二、研究结果
我们从调查的结果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生活保障
我们在94名有效调查对象中,有61.7%的人有生活保障且认为自己的生活保障一般,有34.0%的老年人有生活保障且认为自己的生活保障很好,4.3%老年人认为自己没有生活保障,有生活保障的老年人比例为95.7%。在问及老年人是否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时,有40.4%的老年人回答有且每月有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收入,有31.9%的老年人回答有且每月有500元以下的收入,当然也存在11.7%的老年人回答自己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由此可见,大部分老年人有每月500元上下的收入。
2、家庭情况
有关老年人与子女接触情况,有63.8%的人他们的子女与自己同住于一起;在不与子女同住的情况中,17.0%的老年人与子女“不住一起但有一周三次以上的探望”,6.4%老年人与子女“不住一起但有每月三次以上的探望”,12.8%老年人与子女“不住一起但有每月三次以下的探望”,总的来所与子女不住在一起的老年人中,64.7%的老年人的子女会有每月三次以上的探望,在当中,补贴给老人一定数额的生活费后,便不再去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的情况还是存在。
3、社会支持
在调研的老年人当中,51.1%认为邻里关系“非常好”,40.4%认为“好”,认为“一般”的占6.4%,“不太好”的老年人比例为2.1%,没有老年人觉得邻里关系“很差”。从“非常好”到“很差”之间逐级递减。调查中了解祥贝村老年人中有8.5%认为自己的生活内容“非常丰富”,55.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内容丰富,有23.4%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内容普通,认为生活内容“不丰富”或“很单调”的占10.7%和2.1%。
4、总体幸福感
老年人总体感觉的状况,在我们都94名有效调查对象中,有17.0%的老年人觉得“精神很好”,有51.1%的老年人觉得“精神不错”,而“时好时坏”和“精神不佳”的占27.7%和4.3%。关于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满足感的描述,按五等级分,从“非常满意”、“相当幸福”、“满足”、“略有些不满足”到“非常不满足”。觉得“非常幸福”的占23.4%,“相当幸福”的占19.1%,“满足”的为51.1%,“略有些不满足”的占6.4%,没有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表现出“非常不满足”。
三、讨论与分析
1、生活保障:生活保障有限,生活满足感高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落实使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祥贝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经济来源有保险金、政府供给、子女供给,还有自给自足。在义乌这个有着“小商品世界”的地方,有许多手工等老年人可以胜任的工作,提供着其它地方所没法提供的工作机会,而且农村老年人自力更生的能力较强,他们热爱劳动,喜欢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有些老年人会独立地为自己争取一些收入,其渠道有开店,比如开杂货店也略有收获,还有当门卫可获得工资,做手工艺花等也可获得一部分收入。因此,他们的的日常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其次是依靠子女的供给,虽然他们的经济收入较低,消费水平也较低,但老年人凭借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今昔对比,了解到农村的经济日益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产生一种满足感。
同时也应该关注的是,毕竟老年人已到年迈体弱之际,他们在社会上已不能与年轻人竞争,不能获得一份好工作,也不能为自己创造许多价值,然而政府、子女、保险所提供的也确实有限,因此,老年人的经济供养还存在一些不足。有11.7%的老年人回答自己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这部分老人的生活保障需要更多地关注。但从总体上讲,祥贝村老年人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月收入水平尚可,且他们的经济状况满意度较高,因此,他们的生活保障状况处于良好状态。
2、家庭情况:生活照料有保障,子女探望频率有待提高
老人生活质量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养人(子女)的自身素质和责任感,在农村家庭养老的模式中,祥贝村老年人有97.7%认为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睦,农村的家庭生活一般是三世同堂,老年人与家人的接触较多,享受着天伦之乐,使其身心愉悦。而那些老人不与子女同住的家庭里,子女探望老人的频率也较高。而且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即使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但在生活上仍然能够自理,并且还通过家务劳动为家庭其它成员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祥贝村通过在全村广大家庭中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户创建活动和“六情对夸活动”。由村里的老人们参加评选产生的,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村的家庭和睦,形成了尊老的社会风气与社会舆论。但是农村里一些青年为了创造生活财富而背井离乡,使老年人缺少了与子女的沟通与联系,因此也有部分老人的生活令人担忧。当然,也存在几户人家他们的子女探望频繁度较低,有12.8%的老年人的子女探望次数少于每月三次,甚至有几年一次的。
3、社会支持:生活文化丰富,参与程度过低
祥贝村老年人中有8.5%认为自己的生活内容“非常丰富”,55.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内容“丰富”。老年人平时会参与一些活动,42.6%的人会参与文娱活动,19.1%的人会参与体育活动,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参与活动。虽然他们认为生活内容丰富,但是老年人参与活动的频繁程度并不高,大多数为有时参与。祥贝村组织的农村文化节活动,平时也会有村里自己的体育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但参与此类活动的群众多为50岁以下的村民,农村老年人并不参与在当中,只是作为一个观众的角色。祥贝村有一个老年协会,为老人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丰富老人的闲暇生活,许多老年人会去那里排遣生活,但是大多是看看电视,打打牌,搓搓麻将,老年协会中也有相应的体育设施,但是大多数也是日久失修。老年协会有时候也会组织一些诸如老年人健康知识的讲座。但是这种讲座形式非常单一,老年人反应“也不太能听进去”。通过老年协会这个平台希望能给老年人创造她们所喜爱参与的文化活动。
4、总体幸福感:整体趋于良好,部分仍需改善
老年群体的各种问题倍受关注,其中作为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综合指标的主观幸福感在老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调研表明,在这新农村中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是中等偏上的,当然,由于家庭状况的不同和对生活看法与要求的不同,也会存在对生活略感不满的老年人,如何提高这部分老年人总体幸福感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
[2]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3).
[3]胡军生,肖健,白素英.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