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因素

2024-06-05

主观因素(精选11篇)

主观因素 篇1

摘要:文章在介绍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结构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 包括遗传、人口统计变量、人格因素、归因倾向和文化因素, 最后探讨了已有研究的缺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主观幸福感 (Subject Well-being, SWB) 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已有研究证明, 主观幸福感包含了三个独立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2]。其中, 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是指伴随着生活事件与评价而出现的个人的情感体验, 这些感情体验组成了对SWB评价的基础。一般生活满意度是SWB的认知成分, 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 权衡其重要性后, 在“不满意—满意”维度上对其生活进行整体评价的认知判断过程。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是衡量SWB更有效的指标。但是, 现在学者趋向于认为SWB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其中, 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 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 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包括了人口统计变量、遗传、人格、文化等。

一、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 人口统计变量

人口统计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收入等。但是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变量与SWB之间的相关很低, 即使把这些因素全部考虑在一起, 对SWB的解释率也不到20%。

在性别方面, 总体上男女差异不显著[3]。但在SWB的不同维度上, 两性的差异还是存在的。Fujita等认为, 如果女性在遇到不好或难以控制的事件时, 可能导致她们难以抵制消极影响;如果她们生活美好, 则她们比男性更能感到强烈的幸福。所以女性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体验上都较男性强烈, 但在总体的SWB水平上又与男性相当[4]。近来, 随着社会的变革, 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都有了一些变化。当女性面临着和男性同样的竞争环境, 承担着一样的工作时, 两性在情绪表达上的差别变得模糊不清。这也可能导致男女在情绪体验上逐渐趋向一致[5]。

在年龄方面, 早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者曾经假定, 年龄可以作为预测幸福的一种重要指标。但是, Blanchflowe和Oswald (2000) 对40个国家的6万名成年被试者的研究表明, 在构成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成分中, 只有正向情感有随着年龄增长而略微下降的趋势。从20岁到80岁, 生活满意度呈微弱的上升趋势, 而负向情感在各个年龄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 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平稳。这些研究者认为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 U型的最低点在40岁左右[6]。

在婚姻方面, 以前的研究倾向于认为结婚的人要比没结婚的个体报告更高的SWB, 但这一结果既可能是由于结婚造成的, 又可能是因为快乐的人更可能选择结婚。近年来, 已婚者比未婚者拥有更高SWB的观点更是受到了质疑, 幸福体验与婚姻状况之间的相关系数在逐渐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现代婚姻的不稳定性造成的[7]。

(二) 遗传因素

已有研究证明, 遗传因素与SWB具有相关性。在收养和双生子的研究中发现, 1岁左右婴儿积极情感具有遗传特性。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等[8]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 其SWB水平的接近程度, 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他们还发现, 40%积极情感的变化、55%消极情感的变化和48%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是由基因引起的, 而共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只能解释22%积极情感变化、2%消极情感变化及13%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有学者认为, 人具有快乐或不快乐的基因素质, 气质的差异引起个人体验SWB的水平不同。

(三) 人格因素

Costa在他的研究中全面解释了人格五因素 (开放、尽责、和谐、神经质和外向) 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外向和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起着气质性作用, 即它们分别对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有较高的内在敏感性;开放性虽然并不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但却增加了对两种情感的体验, 它起着经验性的作用;和谐性和尽责性则对主观幸福感起着工具性的作用, 它们通过创造使人们快乐的环境及生活事件而提高主观幸福感[9]。也有研究者以大学生为样本, 发现在大五人格中, 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 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 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总的来说, 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10]。

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 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 情绪调节起着中介作用。

以重新评价策略为例, 神经质对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有显著的负性影响, 并通过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来间接影响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外倾性对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有显著性的正性影响, 对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有显著的负性影响, 但只通过重新评价策略来间接影响正性和负性情感。神经质、外倾性和重新评价可以有效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变异[11]。

(四) 归因倾向

归因是指根据行为和事件的结果, 通过感知、思维、推理等内部加工过程而确定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倾向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内控者倾向于把行为后果看作是由行为本身决定的, 而外控者则认为是由行为以外的因素决定。已有研究表明, 个体不同的归因倾向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内控者、介于内外控两者之间者幸福感指数均较高, 且无显著差异;外控者幸福感较低, 与内控者、介于内外控两者之间者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12]。也有研究表明[13], 在成功的情境下, 能力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在失败的情境下, 能力与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 如果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能力, 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差而导致失败, 则会使个体否定自我, 产生羞愧、灰心, 甚至绝望的感觉, 严重影响其幸福感体验。

(五) 文化因素

主观幸福感存在文化差异。Diener的实证研究和跨文化综述表明[14], 国家财富和主观幸福感的文化差异有0.6—0.7的高相关, 富裕的国家比贫困的国家有更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 而在贫困的国家, 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更强。但是这一效应在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达到或超过1万美元时就变得很小了。在收入上有突然增加的人们, SWB明显得到了提升。这些结果都说明了收入对SWB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只有当基本的生理需要的满足是生活的主要目标时, 收入才会影响人们的满意度, 随着基本生理需要的满足, 收入的增加对SWB的影响变小。

Arrindell和Hatzichristou[15]等人的研究较为全面地覆盖了文化的四个维度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IDV、权力距离PDI、男性气质—女性气质MAS、不确定性规避UAI) 及其它文化维度对SWB的效应:当研究者不考虑一国的富裕程度和人权状况时, IDV和PDI有极高的相关, IDV和UAI能最理想地预测文化间水平的SWB, 且IDV比UAI对SWB的贡献大;但是, 当一国的富裕程度和人权状况进入回归方程并控制了其它文化维度后, IDV和PDI的零阶相关, 以及IDV和SWB的相关都降至不显著水平, 这说明IDV和一国的富裕程度有显著的相关。若控制IDV和PD在内的其它文化维度, 仅UAI和一国的富裕程度就可成功预测SWB的36%—54%的变异。MAS不能单独预测SWB, MAS必须与一国的富裕程度产生交互作用才会影响SWB, 且这个交互作用不受UAI的影响。

二、未来研究展望

在以后的研究中, 我国学者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 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果关系。上文所提及的影响因素和主观幸福感基本上是一种相关关系。在很多时候, 既可以讲这些因素影响着主观幸福感, 又可以讲主观幸福感影响了这些因素。而且, 即便是这种相关关系往往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所产生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因此, 应该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结构方程建模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ME) 方法日趋成熟并被大量运用, 这一方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程[6]。

其次, 应编制本土的测量工具。编制本土的测量工具十分必要, Triandis曾指出, 大多数主观幸福的心理模型是根据个人主义文化国家的研究建构的, 但跨文化的幸福感的研究却发现不同文化中存在着差异[12]。因此, 有必要编制中国本土的主观幸福感量表, 研究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与特有的儒家文化背景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主观因素 篇2

关键词电子招投标系统;评标;主观因素

中圖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2-0199-0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蓬勃发展,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已经影响了建筑市场的交易活动。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使时间的连续性加强,空间距离缩短。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开发与逐步应用,使我国的建设工程交易市场深入发展完善面临挑战的局面已经形成。电子化招投标已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1电子化招投标系统

1)电子化招投标系统。电子信息手段在招投标系统中的应用有其突出的优势。从电子标书取代纸质标书,电子评标过程取代传统评标过程使得以往招投标方式产生的效率低下、围标串标、成本较高、资料存档复杂及破坏环境、交通不便利等问题得以改善。

首先从标书制作的角度而言,电子标书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避免浪费。传统标书的制作为达到内容的准确性往往使用大量的纸张进行工程项目及投标内容的描述。而且往往一份招标或投标文件为送达给审查、备案、评审等不同的接收者而需要重复复印多份。当文件产生了一些需要修改的错误时,前期所准备的文件都会作废,这些资料需要被重新复印。造成了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浪费且影响办事效率。在电子标书中的文字和图形都是矢量的,可以全文进行检索,这也使电子标书使用在建设工程交易过程中查询、核实、搜集各种造价信息以及各种相关资料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准确。

其次,电子化招投标系统中的评标系统建立了统一的电子评标报价平台,减少投标、评标过程中的复核工作。能有效防止投标单位的不平衡报价,防止暗箱操作。电子评标系统对未进行报价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在复核时添加检查功能,避免合同双方发生纠纷,有利于评委在时间短、评审量大的情况下对投标文件进行合理详细的复核性检查。公正、客观的反映评标结果。

2)电子招投标的基本流程。电子招投标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电子招投标系统通常分为发标管理、投标管理、开标管理、评标管理、定标管理、系统管理几个方面。招标人在该系统上从确定招标方式、发布招标信息开始,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发售招标文件等,投标人通过该系统在网络上报名、缴纳投标保证金、下载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并上传、投标人发送数字签名密钥及投标文件解释后,招标人组织评标专家委员会进行电子评标。对评标的结果进行排序,最终选择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发布中标通知书信息。

2评标过程分析

1)初步评审。初步评审在评标阶段实质上是一个门槛。投标单位须达到一些基本条件的约束才能进入下一轮评审,否则就被淘汰。初步评审作为一个程序化过程并未触及到投标单位的实质性报价,但在评标过程中是必不可缺。评标的方法通常分为两种:综合评估法(见图2)、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见图3)。两种方法的评标过程不管是在纸质时代还是在电子招投标时代其标准都是一样的。具体流程如下:

图2综合评估法

2)详细评审过程中的问题优化。在电子评标系统中,一个评标专家对随机抽选的某一家投标单位只能进行从一而终的评价,这可能会因为评标专家主观判断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可以采用peri网控制流语言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此过程的目的是使一个投标单位的各项评标指标由不同评标专家来完成,而其一个评标专家还是从第一个指标评判到最后一个指标,只不过这种指标体现在的不同的投标单位。在评审的过程中移动指标的逻辑如下:(详细过程见流程图4)。①详细评审从价格分析包含的5种分析因素开始(即:t1:初评标准影响t2:施工组织设计t3:项目管理机构t4:投标报价t5:其他),同时触发5种因素。②通过t1-t5触发的过程后结果分别进入p1-p5位置。③当上述过程进行完毕后,p1位置通过t2触发转移到位置p12,p2位置通过t3触发转移到位置p23。④p45位置通过t1触发转移到位置p451,依照此进程中触发转移的思想最后完成所有设定指标的移动打分。⑤最终得出pJG为通过所有触发经历所有转移的综合结果

图3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图4分析流程图

流程图说明:①p是一个有限的位置集合,存储数据。②t1-t5分别代表五种分析因素。③pJG为最后打分结果。

3)案例应用。下面借助一个模拟案例来解释新建控制流的此项原理(以综合法为例):

现有5家投标单位,以使用综合评估法评标为例,综合实力的客观表述如下表格。

(满意:2比较满意:1不满意:0)

在评审过程中5名评标专家对随机抽选的5家投标单位打分,所打分数汇总如下:

以下详细表述投标单位4、投标单位5评分,其详细得分如下:

从此例中可以看出由评标专家打分过程中,投标单位4详细评审的得分说明,与实际的客观水平比较,评标专家对投标单位4的投标报价表示满意,给予高分。而另一位评标专家对投标单位5的项目管理机构、其他水平的评估表达为比较满意得1分,最终投标单位4得分最高,可能中标。

由于评标专家的主观评判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差异,对于某些评价性因素(例如: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水平等),因个人的评判会给出不同的分数。这样对总体的选择虽不会产生极大的偏差(因为投标单位4、投标单位5的综合实力很相近,谁来建设此工程都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是对于业主方达到最优选择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现使用peri规范语言建立的模型分析投标单位4、投标单位5,描述过程如下:①系统随机抽选5家投标单位资料投标单位1、2、3、4、5分别发送给5名评标专家A、B、C、D、E,且整个过程中评标专家所处位置顺序不变。②系统随机抽选5位评标专家分别从t1-t5的标准开始评标工作(t1:初评标准影响;t2:施工组织设计;t3:项目管理机构;t4:投标报价;t5:其他)。③待上述过程完成,评标专家提交第一步打分后,系统以投标单位2、3、4、5、1的顺序将5家投标单位的资料进一步分发给评标专家,评标专家以t2、t3、t4、t5、t1的顺序请求评标专家打分。④完成提交后,评标专家以t3、t4、t5、t1、t2顺序评审系统分发过来的投标单位3、4、5、1、2单位资料,形成p413、p514、p135、p241、p352并以此类推。⑤所有打分结果输入PJG,汇总进入其排序模块进行排序,并显示结果。

应用此方法的结果客观实力最强的投标单位5能够最终中标,对此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这种结果是易于达到的。因为此结果的产生是基于每家投标单位的得分是由不同评标专家对其实力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价给出的,p413...的最终结果综合了各个评标专家的判断,这使评标专家对所有主观性指标的主观分析影响分散化,是这种影响基于各个投标单位来讲分摊的比例相同,极大程度的减少了评标专家的主观判断分析对评标结果的影响,得出的结果必然更能反映客观实际,达到最优化。

3结束语

本文借助标准软件工程语言描述了一种电子评标系统操作流程,对电子评标过程进行优化,整个过程在于充分减少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的主观评判的差异性对评标结果的影响,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最终达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此过程逻辑性强,且效果较为实用,使最终评标结果更趋于客观、科学、公正。

参考文献

[1]孙艳.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电子评标辅助系统的应用,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J].2008,1:66-68.

苔丝悲剧命运之主观因素 篇3

一、性格因素

苔丝的善良、保守的性格以及苔丝的软弱性是造成苔丝悲剧的主要因素:

(1)软弱性。在苔丝勇敢地同命运挑战的同时,也有她软弱性的一面。在苔丝的一生中有许多方面都体现着她的心理决定论思想,这无时不反映着其软弱性的一面。小说中,苔丝赶着马车到市场去,在途中同她的弟弟亚伯谈话时说,他们住在一个有病的世界上。苔丝自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不幸冥冥之中都是不可抗拒的命运使然。后来她把自己的失贞归咎于出身,看作是自己的罪孽。这种认识长期折磨着她,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并且她认为自己“跟那个比她平庸,被安琪儿蔑视的伙伴比起来,可差得远了”。这种心理决定论让她产生了一种同命运挑战失败后的负罪感。

(2)单纯性。苔丝继承了母亲漂亮和早熟,吸引了亚力克。而苔丝的单纯使她没有认识到亚历克的本性,以致在和亚历克发生性关系时,苔丝没有进行激烈的反抗。苔丝的单纯和无意识让自己内心的原始欲望占了主导,发生了一场双方道德的“沦陷”。哈代这样描写环境:“树上栖息着轻柔的小鸟”“他们四周,一只只野兔在偷偷的蹦来蹦去”。和谐平静的环境,甚至有些暧昧的氛围,可见苔丝的单纯让原始欲望默许了与亚历克发生性关系。后来,经亚历克百般纠缠,苔丝说:“你的用意是善良的,我都感激,要是你别有用心,我就生气,我有时候也弄不清你的用意。”在矛盾纠结中,她又与亚历克同居。当回心转意的安琪儿出现后,单纯的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地缔造了自己的悲剧!

如果把苔丝的失贞归咎于她的纯洁、不谙世事,那么她遭受安琪儿的遗弃不能不说与她一点关系都没有。母亲给她的回信中,嘱咐苔丝不要把以前的一切都告诉安琪儿。苔丝隐隐觉得母亲的主意也许是最佳的。她听从了母亲的劝说,决定把自己的失贞对安琪儿缄口不言。当苔丝与玛丽安、伊兹谈论安琪儿的婚事时,苔丝的心突然激动起来,把自己的过去向安琪儿和盘托出。她不愿欺骗一个她爱其胜过生命的人。她的单纯,使她彻底走在了悲剧的路途。

(3)保守性。道德保守、世俗谬见加剧了苔丝对自己遭遇的纠结和痛苦。小说中写道,包括苔丝母亲在内的很多女孩,婚前都曾失身,甚至更坏,她们都没有苔丝那般糟糕。苔丝失身后,把自己完全隔绝起来,自以为“人世间老在关心她的遭遇,这种想法完全是建立在幻觉之上的。其实对于苔丝周围的人来说,他们只是偶尔想起她来。可见,苔丝的许多痛苦来源于自己世俗、道德的保守。

安琪儿抛弃苔丝后,从精神上把苔丝置入了绝境。苔丝对此遭遇长期保持沉默,自愿放弃和安琪儿平等做人的权利。当安琪儿遗弃她时,她不仅没有据理力争,反而表示:“我一定像你一个可怜的奴隶一样,绝对服从你,就是你让我死,我也不违背你。”可见,作为道德保守的苔丝对丈夫的百依百顺,助长了安琪儿对待她的冷酷性和加重了自己命运的悲剧性。

二、感情因素

在苔丝所遭受的一连串的不幸当中,爱的因素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

苔丝对亚历克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因此,一遇到安琪儿,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情中,山盟海誓,历经坎坷,依然忠贞不渝。苔丝对安琪儿的爱是刻苦铭心、感人肺腑的。这种爱是一个遭遇情感挫折且并未堕落的女子经历了人情世俗的比较而从内心迸发出的爱。小说中叙述道:“她从来不知道,男人爱起女人会像他那样纯洁,像他那样侠义,像他那样护惜。”虽然苔丝把安琪儿对她的爱想象得过于完美,但他的确是她在这个龌龊不堪的世界唯一可以依赖的人。

当苔丝杀死亚历克追赶上安琪儿时,作者这样写道:“他从前遗弃了的那位太太,那个感情热烈的女人,现在却在他面前, 紧紧靠着他,毫不疑心地认为他是她的保护者。”

苔丝对安琪儿崇拜,是她对爱情近乎愚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小说写道:“她对安琪儿·克莱尔的爱,几乎连一点尘俗的成分都不掺杂。她五体投地地崇拜他,认为他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觉得凡是哲人、导师、朋友所应有的学问知识,他没有一样不完备的。她看他全身到处都是十全的男性美。他的灵魂,他的智慧就是先知的智慧。”这种崇拜是单纯的、保守的、缺少文化的乡村姑娘爱上一个温文尔雅、心仪的、绅士般的知识男性所常有的反应。这是因为她崇拜他,所以即使她责备过他太狠心,她伤心、绝望,决心要慢慢忘掉他。可是当安琪儿从国外回来,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时,原来所有的责备、伤心、绝望,瞬间消逝了,她原谅了他。“在她看来,他仍旧和往日一样,不论形体方面还是心灵方面,全都完美无疵。”苔丝崇拜、痴爱自己的丈夫安琪儿,并且感到光荣与自豪,并下意识地模仿安琪儿的言谈举止,对安琪儿忠贞不渝。

由此可见,苔丝恨得太切、爱得太痴的情感,把她推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直至最后的毁灭。

摘要:《苔丝》是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苔丝这一人物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人物的主观因素。教师主要从主观方面研究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

主观因素 篇4

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探析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为推广普及普通话而采取的一项测试,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检测.但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口语测试,不同于笔试中的选择题和是非题,评分难以客观、准确,有很大的主观性;并且由于在试题标准、试题内容和定级评分标准上的.不成熟,影响了测试的信度.

作 者:陈忠 CHEN Zhong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311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0(7) 分类号:H193.2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篇5

摘 要: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广大研究者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不同方面讨论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总结影响大学生主观性幸福感的因素,从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四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团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社会未来发展中的主力军。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这对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在主观幸福感概念的研究方面,受到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和专家认可的是Diener的研究。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某种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估。这是从心理方面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人口统计学变量是指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家庭所在地等情况。通过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仅仅使用人口统计学变量来反映主观幸福感是不完全、不科学的。采集的样本数据不同,所显示的调查结果也不同,有些结果甚至是相反的。

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关系。家庭经济收入比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的特征。但是,有些调研的情况却与这个结果相反。有些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家庭的大学生也同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二者呈现较少的相关性。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这些经济收入较低家庭的大学生相比收入较高家庭的大学生,更容易满足目前的生活,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标准相对较低,同等消费水平下更容易感觉到幸福。

社会支持是指各种社会因素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起到的影响。这种社会支持可能作用于客观因素。比如,当人口统计学变量受到社会其他因素影响的时候,往往会对原有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增强的,也可能是减弱的。上述社会支持也可能作用在主观因素上。比如,某种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尊心、人格特质等产生影响的时候,就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同样,这种影响的方向也是不确定的。

2.主观因素

人格特质是主观因素之一,它的分类是以艾森克的理论为基础,从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倾三个维度来影响主观幸福感。学者陈灿锐在其《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中,基于理论和数据两个层面详细论述了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相互关系。他认为: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有相关性,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高度负相关,与精神质呈现较小负相关,而与内外倾之中的外倾性呈现中度正相关。

自尊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主观因素之一,也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程度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直接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造成影响,还可以用自尊来测量和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程度。有研究数据表明,正能量情绪指标与自尊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的情绪与自尊呈现负相关。自尊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压力,可以避免焦躁和多虑,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控制情感。

归因方式是当个体行为产生后果的时候归纳原因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认为个体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个体行为本身所决定的,而外控型认为个体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个体行为以外的某种外在因素决定的。相关调研表明,内控型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性,因为这部分大学生会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其自身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将更多地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也更容易感到幸福。但是,外控型认为个体行为结果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这部分大学生会认为无论自身的成功或者失败,都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这种结果的取得对于其个体本身的影响程度非常低,但还是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三、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和建议

1.社会方面

社会要努力提高支持的力度和强度,为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努力降低因为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因素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影响。

2.高校方面

高校应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加校内休闲活动,扩展大学生的休闲空间,加大对大学生休闲活动的投入力度,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鼓励他们采用健康的休闲方式放松自己。另外,高校还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尽量减少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出现。

3.家长方面

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及时掌握和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并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在与孩子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少批评,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尊,树立自信,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4.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应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渠道。当遇到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处于情绪低谷的时候,要能够灵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及时适应新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伟生.湖南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5).

主观因素 篇6

关键词:网络群体极化,主观因素,极化群体,e见领袖

随着网络这一全新的信息生态系统进一步升级, 诱发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因素也趋于复杂化, 尤其是主观因素。笔者认为, 这些主观因素应从3方面分析:一是不断走向群体极化的单个网民;二是影响甚至控制极化群体网络意见领袖, 即“e见领袖”;三是在互动中注重形象思维, 并且做出行动的极化群体。这3方面的主体, 都表现出极化的心理与行为, 各个不同的主体心理与行为都对形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 起着推动作用。

首先, 人内传播到“我的网络”, 舆论参与主体中的网民“消费主权”带有极强的极化因子。G.H.米德提出:“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想到联系、想到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 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它是自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可以想见, 在当前网络这一全新信息生态系统里, 这种“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互动, 这种有选择性的接触与记忆, 或者说这种网民个体的“人内传播”, 更能体现出这一传播模式的互动性。在互动中, 个人不断走向极化或固执。

对于网民个体的“人内传播”, 凯斯·桑斯坦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概念, 即“消费者主权”。他说, “消费者主权意味着在价格系统、目前所有以及需求的限制下, 个别消费者能够选择他们想要的。这样的想法不只在经济市场上, 而且在政治与传播市场上, 而且在政治与传播市场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那样的体系中, 每个人都能完全控制他们的传播世界, 而这控制将减少传播经验的分享, 减少置身于未经事先筛选的题材里的机会, 并且为个人和社会都带来难题。”网民们以其个人超强的信息筛选能力, 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里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商品, 其实是在充分行使自己的“消费者主权”。那么, 随着信息选择项的激增, “消费者主权”应运而生, 每一个网民都会据自己的爱好或其他因素, 打造自己的“消费领域”, 也就是桑斯坦提出的“我的日报”。另外在传播学研究中, “使用与满足”理论也提到, “传播过程需要靠受众把媒介的使用及需求的满足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 受众是媒介的主动使用者, 受众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网络为人们提供选择的空间更大, 也就会更进一步催使网民注重这一对于信息需求的“消费主权”。在此意义上, 网民个体的“我的网络”已在形成。这无疑是个人走向“信念固着”的前提因素。

其次, “e见领袖”进一步过滤网上意见, 并将越来越极化的意见扩散给更多的网民。“e见领袖”这个词是学者林景新首先提出, 主要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 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 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 由他们将信息 (有下面的也有负面的) 扩散给受众, 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实际上, “e见领袖”与传统模式下的信息生态系统里中的“舆论领袖”或“意见领袖”, 有一些区别。后者有一定知识文化积累, 并且观点独到, 能给人深深启发。而前者在现实中, 可能是邻家男孩或一个在校大学生, 甚至可能是一个游闲无业之人。

笔者观察到, 一些在网络上很有威望与权威的“e见领袖”, 在生活中可能极不善言辞、性格内向。“e见领袖”也可能是一些性格偏执的人, 不断纠缠于网络世界中, 或者是一些极度热心且具有正义感、爱打抱不平的人群, 但就这些各种各样的“e见领袖”借助于网络传播, 形成巨大的网络影响力。所以, 在开放性参与互动的网络社会, “e见领袖”是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生发的加速器、催化剂。这一群网络上的活跃分子, 通过他们的积极发言、参与讨论, 不断地批评、解构、重塑, 影响着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当然, 正如现实中的重要人物用金钱与地位来衡量一样, 这些虚拟世界中的“e见领袖”也有自己的“外部特征”。例如, 在红网论坛网友中, 网友声望榜上的第一名——网民“素芸”, 可以说是一个绝对的“e见领袖”, 其在论坛中发言回帖, 都可能引起一批其他网民的回应。可以从其论坛ID下面的资料看到这样一些“外部特证”, 比如“门派”处显示“论坛功勋”;网民“素芸”的等级是“二级网监”, 这处于红网网民19个等级中的第14等级, 级别是比较高的;网民“素芸”的“威望”与“魅力”点数分别为85、6 190, 这必须通过一定的积累才能达到;“红网币”与“经验”是论坛系统根据发言回帖自动添加, 网民“素芸”在这一方面是相当高的级别;另外注册时间, 也是判断“e见领袖”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然, 故意灌水而提高自己在论坛的发言回帖量, 也不大可能成为“e见领袖”, 比如红网论坛“论坛灌水榜”中显示, 网民“老天”发言30多万条, 排名灌水第一名, 但他仍未能进入“声望榜”前5。这些“e见领袖”不一定有高学历或观点独到, 但一定是最会绕弯子, 聊得你眼冒金花的人。笔者特意对一位在论坛极为活跃, 且得到红网论坛众多网民拥戴的一位“e见领袖”——“管理员001”说:“你是真正的e见领袖。”他回道:“我只是很无耻地喜欢咋呼。”这无疑也是一个例证。不论怎样, 一旦网络形成热点, 然后在“e见领袖”的引导下, 极易形成极化群体。

第三, 网络群体进行“形象思维”时, 其实是一个无意识地弱智化过程。在这一群体互动过程中, 他们容易冲动, 且易受暗示。极化群体的这种“去个性化”, 在群体决策中趋于一致, 这是促发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最直接的一个主观因素。对此, 勒庞进行了一番研究, 他在《乌合之众》一书说, “有意识人格的消失, 无意识人格的得势, 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 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 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可以说, 网络群体只会形象思维, 缺乏理性思考, 极易被外在形象打动。因此, 在网络中, 群体领袖——不一定是“e见领袖”——会采取一些比较机械的方法来激化群体。这又如勒宠所说, “其中有3种手段是最为重要, 也十分明确, 即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它们的作用有些缓慢, 然而一旦生效, 却有持久的效果。”实际上, 在网络传开的热点事件中, 网民一致表现出来的观点未必是正确的, 比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中, 网民起初一致谴责的丁香小慧后妈, 最后成了史上最冤后妈。

对于群体互动与群体决策中, 群体如何集体无意识, 且不断走向极化的现象, 莫斯科维奇也有过相关论述, 比如他说:“在群体热烈激昂的氛围中, 怀疑者找到了真理, 犹豫不决者变得果断, 温和主义者变成极端主义者。如果群情激愤, 情况更是如此。一旦群体的情绪走向极端, 他们就会极力拥护一种观点, 完全排斥其他观点。”应当说, 走向网络群体极化, 这是群体互动的必然结果。

当然, 群体互动中不断走向极化, 还有一个主观因素, 即人们害怕被孤立, 持不同意见者也不得不沉默起来, 从而导致群体中异见消失。这一“沉默的螺旋”理论放在网络环境中也成立。学者谢新洲也提出类似观点:“作为研究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关系的庞大的理念体系, 如果在传统大众媒体环境下引发和支持‘沉默的螺旋’的基本条件在互联网环境下依然存在和成立, 那么该假说在网络空间中就仍然基本适用。”我们知道, 随着“人肉搜索”、“宇宙通辑令”等网络暴力形式的出现, “沉默的螺旋”理论完全适用互联网这一全新的信息生态系统, 仅在形式上有一些变化。正如谢新洲接着指出的, “在网络空间, 社会孤立的动机并没有消失;网络群体对个人意见的压力作用方式有变化, 强度相对减弱, 但其影响依然不容乐观;从众心理的动因继续存在, 从众现象依旧普遍。因此, ‘沉默的螺旋’并没有从网际间消失。”一个人处于一个以兴趣爱好或观点相近为纽带的网络群体时, 就会与群体内其他成员交流共同的想法与认识, 或不断去寻找与自己相近的观点, 试以此取得心理安慰, 籍此强化自己原有的观念。正如桑斯坦所言, “如果团队成员已经倾向于某个方向, 他们就会在这个方向提供更多的论点, 只有极小部分的论点会转到另一个方向。其讨论结果就是让一开始的倾向往前再跨一步”。因此, 在团队主流民意的影响下, 那些持异议者将越来越失去空间与话语权, 整个群体内听不到相反的意见。

因此, 我们发现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生发过程中, 网民个体的内在传播, 网民之间的人际传播, “e见领袖”催化下的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都在不断地互动进行, 各种主观上的因素也相互影响着, 同时形成一条群体走向极化的循环路线。而每一个环节中的主体都在自我思考或群体决策, 外界因素也影响着个体意识或群体思维, 最终网络极化现象形成。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78.

[2][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29-32.

[3]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23.

[4]林景新.网络危机管理[M].1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96.

[5][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广西: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51;130.

[6][法]塞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M].2版.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150.

[7]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73;179.

影响单簧管音色的主观因素分析 篇7

第一, 单簧管的演奏对于技巧掌握方面的要求很高, 比如手指过细过短是不行的, 尤其是小拇指。大拇指最好可以反弯曲, 手比较小的人在演奏乐器的时候会造成一定的困难。还有牙齿要整齐, 如此就会形成比较好的口形。另外还要有一定的适应乐器的能力。达到了如上条件, 吹奏起乐器来就不会太过僵硬、紧张, 再经过学习以及训练, 就能做到自如地演奏了。第二, 演奏的人不仅仅要具备耐力和毅力还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肺活量较大的人才可以演奏比较长的乐句;而保持一个良好的演奏状态就需要很大的耐力和足够健康的体魄。演奏的人的心理素质也是另外一个十分关键的方面。“怯台”对于一个演奏者来说是的致命缺点, 学会自我控制是消除这种紧张心理的唯一办法。

二、口腔和嘴形对音色的影响

口型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 很难找到统一的定义。吹奏单簧管的标准口型是什么样的呢, 我觉得嘴部肌肉协调配合、互相作用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演奏的人的生理条件有差异, 所以不可能在外表上规定口形统一, 但一定要正确、有效地利用唇部周边肌肉的作用, 自然的、松弛交替地控制和调整哨片的振动。

三、气息和音色的控制

气息问题是影响音色好坏的关键问题。第一, 弄清楚发音的方式, 单簧管演奏一般采用胸腹式呼吸法, 这样呼吸可以集中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不同的长处。气息容量变大, 较易控制、不易疲劳, 可以让乐器管里的气柱得到充分的震动, 让乐器发出的音响圆润饱满。第二, 把握了气息关键之后, 接着是怎么样使用它了。气息训练是十分艰难的, 必须是科学的训练加上细心的体会, 训练的更多的是气息的记忆能力, 比如快慢、强弱、深浅等。所有都必须要气息的支撑, 简而言之就是要学会控制气息。支撑气息的有一个气息点也叫做支撑点, 不仅要找到这个发音点, 还必须找到自己最好发出的音, 然后在这个音的基础上训练, 慢慢发出别的音。当然这个“最好”音色的音也是因人而异的。第三, 不同音区的气息运用有不用的方法。低音区的音扎实饱满, 振动频率低, 需要气量大气流缓, 方可以达到浑厚的音色;单簧管最容易发音最好获得好音色的音区就是中音区了, 训练时, 能够向下或向上扩张音区;高音区的音色比较高亢尖锐, 吹奏之时要求气量小气流急, 才可以有最好的音色。吹奏时要让三个种音色结合, 有意识地去控制各种音色效果, 再来就是控制乐器音质及音色了。

四、听觉培养和音色

吹奏者的听觉能力是把握音色的重要能力, 演奏者必须可以准确的分辨音准强弱、力度、高低和音响明暗。单簧管属于固定音高的乐器, 但是单簧管的音域极广, 不仅要分别演奏出辉煌、明亮、浑厚、低沉四种不一样的音色, 还要形成上下统一的色彩。如果演奏者听觉不好的话, 就容易把单簧管吹奏的给人感觉音不准了, 就更不用说音色了。

平时的训练中, 不能机械地训练手指, 还要运用“头脑”来训练。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对乐器音响的听觉能力。多听听不同的音乐作品, 了解各种乐器的演奏, 可以正对不同的时期的作品或不同版本进行探究学习。吹奏单簧管不是只仅仅学习单簧管, 还要学会赏析不同的音乐作品, 如此一来不光是开拓了学习的人的眼界、增加了知识积累、训练了审美能力, 同时还加深了我们对作品内涵的了解。欣赏作品的时候将自己融于作品之中, 正对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和声、作品的调式曲式、节奏节拍和音乐织体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究, 也可以采用合适自身的方式方法去有意识的加强自己的鉴别力及记忆力。

集体排练同个人演奏相结合练习, 必须坚持室内乐合作排, 经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 弥补单一的乐器吹奏者对和声与多声接触不够而产生的缺点。个人吹奏是指在专业老师的教导下, 进行乐曲基础练习, 这样的练习是把突破节奏、技术难度、基本音准为目的的训练, 在真正打牢和加强基本功的基础上, 促使演奏技巧得到稳定的进步。合作训练可以让大家在合作中相互进步、相互促进、相互纠错,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共同进步还能够加强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以便更好的吹奏它。

五、对作品的内涵的把握

演奏之前利用自己掌握到的技术、知识, 对音乐声音概念、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 深刻的分析作品内在情感, 作曲家对声音以及作曲家所在时代的社会背景的把握等等。比如里姆斯基克萨科夫觉得单簧管的声音是热烈的红色, 但是乔治戈什文却觉得单簧管的声音是忧郁的蓝色, 所以在吹奏这些人的作品的时后必须把握好情感和声音的色彩, 暗淡或者明亮, 冷漠或者温暖等等。当我们在吹奏一个作品时必须要真正的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感情色彩及想要表达的内容, 以此为基础, 去透彻的表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一切, 在忠于作曲家意图的基础上在适当的融入自己的情感理解和个人意志, 使得音乐充满生命力, 以饱满的情感去感染所有的听众。

除此之外, 还应该考虑到时代的差异性, 将传统的历史的与当今现代的文化相结合。时间空间的不断变化、历史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等等, 使得人们的审美喜好也在随着不断地变化, 这样一来演奏者必须具备面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要求不但可以熟练把握历史风格, 还要可以结合当代要求做进行适当的改变创新。

主观因素 篇8

一、加强词汇教学, 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小就会影响阅读速度, 更会影响对文本的理解, 从而影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因此,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中之重。但词汇教学不能停留在教单词、背单词的层面上, 同样也不能把词汇讲得过全、过细, 忽视学生运用词汇及自学词汇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语境中掌握词汇, 在问题解决中巩固词汇。比如区别take your time和take it easy这两个词组的用法, 可以设置以下两个语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词组。

语境1:火车快进站了, 你叫同行的朋友快点, 但你的朋友却对你说:“别着急, 慢慢来。”

语境2:你要参加高考了, 心里特紧张, 此时你的朋友会对你说:“别紧张。”

以上两个语境除了从字面“别着急”和“别紧张”上区别前者为take your time后者为take it easy外, 也可以从语境1的“有的是time, 不用急”和语境2的“别紧张, 高考很easy”的信息中进行区别。这样在语境中学生自行理解中文意思和教师恰当引导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这两个词组的掌握就牢不可摧了。

英语词汇非常丰富, 但更多的单词是通过转化、派生、合成等构词法呈现的, 尤其是通过词根加词缀派生而来。掌握了一定的构词法, 学生的词汇量就能以几何级数增长, 有效突破词汇对阅读的阻碍。因此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对构词法的教学。

此外, 教师还要关注《英语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附录中一些高频词的熟词生义, 如:allow除了翻译成“允许, 准许”外, 它还有以下几个常考的用法:

(1) 给予, 使得到allow him£1000 for expenses (给他1000英镑的开销)

(2) 体谅, 考虑到, 顾及 (for) We must allow for his youth. (我们应当体谅他的年轻)

(3) 容许 (of) The situations allow of no excuse. (形势刻不容缓)

(4) 酌留, 预计allow 15 minutes for delay (预留15分钟以防耽搁)

二、选择或改编适宜的文本, 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不同的文本类型有不同的表述规则, 说明文与广告不同, 口头通知与书面通知不同, 研究报告与问卷调查也各具特点;而且不同的文本类型对于学生来说, 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相对来说, 记叙文较简单, 而说明文, 尤其是科技类的说明文, 由于有很多专业术语, 难度较大, 学生读起来也会很枯燥。太难或太枯燥的文本类型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 降低学生的阅读动机, 导致阅读的低效。因此在课外阅读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目的选择适宜的文本类型, 确保阅读材料中语言和语境的真实性,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升学生的内在阅读动机。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选择一些词汇、语法相对简单的英语文本。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相对于文本的选择, 教师更应该做的是和学生一起对文本进行改编。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编写阅读材料, 即学生的阅读材料并不是教材或教师给的, 而是由学生亲自参与创作的。通过对文本的改编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动机。例如, 在NSEFC Book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 一部分成员构思故事, 一部分成员编写文字, 还有一部分成员从事图表或插图的绘制工作, 最后不同小组间互相组合, 分享成果。这种富含创造性的活动对学生来讲不仅极具个性, 而且还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学习体验, 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而生。

三、关注阅读策略, 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的培养,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还可以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

(一) 明确阅读目的, 有效运用各种阅读技能

有效的阅读以明确的阅读目的为前提, 学生应根据阅读目的, 有效运用各种阅读技能。

1.略读。略读就是通过快速阅读获得篇章的主旨大意。略读要注意故事的主要情节, 抓住中心思想。略读时可以跳越某些句子和段落, 注意标题、小标题、黑体字、斜体字、图片、图表、关键词及关键段落等。长期训练略读, 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正确率。

2.查读。查读是指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查读时不用逐字逐句地读, 而是在问题的指引下对文本进行浏览, 快速定位需要的信息。回答事实性问题时使用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3.细节分析。细节分析是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的关键。快速并正确地分析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以及文章的篇章结构, 可以更好地了解事实和细节。

4.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读者根据已有的知识以及上下文中的某些信息, 推导出文章中隐含的意思。阅读不能只是读懂文章表面的意思, 因为作者不可能把要表达的全部思想和内容都直截了当地反映在字面上, 学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 综合利用自己已有的各方面知识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5.猜测词义。猜测词义指利用上下文关系, 对不认识的生词进行猜测。一般可以通过观察生词周边的单词、词组或句子, 看作者是否对该词下了定义, 是否有陈述或者举例。通常情况下, 通过对生词周边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 都能猜出词义。

(二) 关注思维训练, 轻松理清文本思路

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Kaplan认为, 东方人的思维是螺旋型的, 而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型的。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直接式的, 其文章段落发展往往是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思想, 然后分点说明, 或者按细节的重要性来展开段落, 或者按时空顺序来展开段落, 或者按“一般—具体”或“具体—一般”的顺序来展开段落。英语主题句前或后的每个句子都必须与中心思想紧密相关, 细节的发展都用上不同的标记语来保持段落的连贯性。在解读文本时, 若没注意到思维方面的不同, 学生很难理解某些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因而很容易造成对文本的误解。

为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组织信息、表达观点、发表见解、开展阅读和写作的活动。通过表格填空, 讨论已知信息, 寻求信息差;通过网络关系图, 建立与主题词相关的词汇或词组网络图;通过图示, 分析人物或事件的异同;通过流程图, 了解事情的发展顺序;通过树型图, 实现信息有效分类。通常文本中大量的信息会让学生感到思维混乱, 头绪不清, 此时语义图的介入能使繁多的信息变得井然有序。同时, 掌握衔接词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学生可根据衔接词理顺短语、句子和语篇的逻辑关系。

(三) 养成默读习惯, 快速提升阅读速度

默读能促进学生静心思考, 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获取有效信息。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不用手指文字, 扩大视距, 以意群为单位阅读, 从而在阅读单位时间里接收更多信息。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词块。词块指词的搭配组合, 是真实交际中高频率出现的大于单一一个词的语言现象, 形式相对稳定。一般来说, 词块包括习语、词语搭配、短语等等。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综述 篇9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非常满足的情绪情感状态, 是由需要 (包括动机、欲望、兴趣) 、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主观幸福感则是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视角:

(一) 从生活满意度角度的界定

即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人们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例如, 1961年Neuga I’ten等人编制了生活满意感量表 (L51) , 该量表涉及生活热情, 毅力, 所达到目标与期望目标的一致程度, 身体、心理、社会方面良好的自我概念, 愉快乐观的心理品质等维度。其实质都是从被试对自己生活是否满意的认知评价角度来评定其主观幸福感。

(二) 从情绪情感体验角度的界定

该种界定主要考虑的是人们的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的对比关系。如果个体较多地体验到正向情感而较少地体验到负向情感, 那么他就是幸福的。

(三) 从心理健康角度的界定

Revciik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幸福的基础, 如果个体更多地体验到消极情绪, 那么其幸福感就一定也是低的。所以他们采用抑郁量表或心理健康测查量表从负面来考察个体的幸福感。但研究表明了正、负情绪的相互独立性。

(四) 从心理发展角度的界定

这是主观幸福感众多概念界定中最为积极的一种。该种界定认为幸福不只是单纯的快乐获得, 还包含了潜能的开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了区别于其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将其命名为“心理幸福感 (psychofogicalweu一being) ”。心理发展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定义对人类的“幸福”提出了更深层次意义上的理解的要求。

二、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一) 内在因素

1. 人格。

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时间是相当稳定的, 它与稳定的人格特质高度相关。人格的五因素, 即:开放性、公正性、宜人性、神经质性和外倾性, 它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不同。在吴利国和闫荣双的研究中, 神经质和外倾分别与主观幸福感有较高的正相关, 而其他三因素不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因此, 近年来各国许多理论和实验工作都集中于研究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和外倾之间的相关关系。国内有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表明, 主观幸福感与外倾正相关, 与神经质负相关。也就是说神经质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由于在神经质上得高分的人, 情绪不稳定, 往往会对微小的挫折和问题情境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而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因此, 神经质得分高的人可能较少体验到积极情感。神经质对消极情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 在神经质上得分高的人往往更容易体验到消极情感。因为这些人往往比一般人更易激动、动怒和沮丧。这一点验证了Costa和Mc Crae关于神经质与消极情感相关密切的研究结论:外向性、随和性、开放性、尽责性都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而对消极情感有负向预测作用。这一点与我们的常识相一致。一般来说, 外向性上得分高的人往往更为快乐, 更易于体验到积极的情感, 对生活更为满意。而在尽责性上得分高的人, 因为其生活有条理、勤奋而有抱负, 这种人一般会过上较好的生活, 因而会体验到更多积极情感。

2. 心理控制源。

心理控制源是指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个体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心理力量, 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认知或定向在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起了中介的影响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解释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当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时, 他们认为获得的表扬帮助等与自己付出的努力是相关的, 进而引起积极的自我评价, 增强其主观幸福感。相反, 当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时, 他们如果认为获得的表扬帮助等与外在的原因相关, 而不是由个人努力所控制的, 就会引起消极的自我评价, 进而会产生较低的主观幸福感。这一结果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 如Toni等人的报告指出社会控制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他们对社会支持提升老年人健康的过程进行了探讨, 结果发现心理控制调节了支持与健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3. 自尊。

Diener (1984) 的研究认为,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在众多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中, 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随着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加强, 自尊就成为影响其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尊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较强, 高自尊的个体对自我持肯定的正向评价, 普遍认为自己比较出色, 对自己有信心, 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缺点, 对自我较为满意, 自我接纳与和谐程度高, 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 消极情感较少, 因此幸福感体验较高。低自尊的个体则与之相反。张雯、郑日昌的研究也表明,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显著相关 (r=0.37) 。但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不具普遍性, 在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社会文化中, 高自尊感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幸福感。

4. 归因倾向。

所谓归因, 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的分析, 它可以分为控制源和稳定性两个维度。个体行为的原因有两类, 一是外因, 如环境、任务难易等;二是内因, 如能力、动机等。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行为模式。内控者倾向于把行为后果看作是由行为本身决定的, 而外控者则认为是由行为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张雯、郑日昌研究表明, 大学生不同的归因倾向对其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影响, 且归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又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内控者、介于两者之间者幸福感指数均较高, 且无显著差异;外控者幸福感较低, 与内控者、介于两者之间者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5. 自我价值感。

个体的价值取向 (内部取向或外部取向) 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Kennon.M.Sheldon等的研究表明, 对于成人来说, 内部价值 (如自我成长、自我目标实现、自我接受等) 比外部价值 (如健康、财富、地位、形象等) 更有可能使人体验到主观幸福感。在严标宾、郑雪和邱林等人的研究中表明, 对于大学生来说, 内部价值 (自我目标的实现、学习能力、道德水平等) 表现为自我目标的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等, 它们都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

(二) 客观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Dew等人 (1994) 的研究发现, 积极的家庭环境与儿童和青少年的一般生活满意度呈高度正相关。Furnham (2000) 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幸福感的关系, 结果表明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是孩子快乐最主要和最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当把父母的教养方式一起进行考察时, 母亲的权威型教养方式是唯一的直接预测孩子快乐的因素, 当对父母教养方式分别考察时, 父亲的权威型教养方式也对孩子的快乐有直接影响。Petito (2000) 研究表明, 与生活在消极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相比, 生活在积极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倾向能对其生活质量作出更高的评价。父母是权威型养育风格的青少年的一般社会满意度显著高于父母是不负责任的养育风格的青少年圈。Rask等人 (2003) 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现, 他们的满意感或不幸福的感觉与他们所体会到的家庭气氛相关。家庭的稳定、成员间的相互关怀、没有明显的家庭矛盾是青少年总体满意度的预期因素。而青少年体会到的家庭结构松散、父母关系欠佳和严重的家庭矛盾, 都是他们产生不幸福感觉的预期因素。

2.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Heady&Wearing的研究表明, 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大学生虽然已步入成年初期, 但生理成熟并不意味着心理成熟、社会性的成熟。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引起主观幸福感的变化。严标宾等研究认为, 各种生活事件 (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 都没有对大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对于幸福感更多的是采取“未来取向”而不是“过去取向”的乐观态度。

3.经济状况。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研究认为, 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另外的研究则认为, 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 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经济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很小。多数大学生并未有经济收入, 他们的经济状况只表明父母的经济能力。严标宾等的研究发现, 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平均或高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

有了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 可以让我们找到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着手点, 从而让其体会到更多的幸福, 进而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万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的初步编制.

[2]曹科岩, 曾亚纯.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3]马存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归因风格的关系研究.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3.

[4]杨慧芳, 郭永玉.大学生个人奋斗、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3.

主观因素 篇10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提升策略一、相关概念界定

在心理学上,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一词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Diener给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下了明确的定义,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二、影响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的因素

1.经济状况影响主体幸福感

为了探讨经济状况与幸福感的关系,陈美荣、曾晓青对423名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发现月薪收入1000元与1000~1500元的教师之间没有差异,月薪收入在1500元以上者与其他两种收入水平的教师之间存在差异,月薪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的总体幸福感最高。Bradburn研究证明,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高收入者有较多的正性情感。即经济收入与SWB呈正相关。由于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利和地位,伴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幸福感较高。当然,经济收入的影响是相对的,它更多地依赖于社会比较,向上比较会降低主观幸福感,向下比较则提高主观幸福感。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水平与福利待遇难尽人意。许多教师明显感到“仅能养家糊口”“难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经济上的窘迫是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外因之一。

2.人际关系状况影响主体幸福感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中小学教师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在学习、工作、生活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主要包括同事关系、亲友关系、师生关系等。研究表明,在人际相处中,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较低的消极情感和较高的积极情感、SWB和生活满意度。如朋友、同事关系和谐可以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喜悦感,提高自信心;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尊师信道的课堂风气能抑制负性情感并增强正性情感,提高教师的SWB。

3.婚恋与主观幸福感

婚姻质量对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这似乎已经得到公认。梅锦荣的研究中指出,中国社会强调家庭取向,夫妻之间互相依赖,相互给与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因此己婚的幸福感比未婚的要高。陈美荣、曾晓青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未婚与离异、已婚与离异的教师在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及GWB总分上存在差异,且未婚教师和已婚教师的在这三个方面的得分都高于离异教师。多重比较中还发现,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已婚教师显著地好于离异教师。

4.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

由于教师承受着工作、婚恋、经济等多方面压力,如教师寄予的期望过高、婚姻的不尽如意、房价的居高不下、职称的评定、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等,教师的精神负担过重就容易产生焦虑、敏感、愤怒、精神紧张等消极情绪。这些日益突出的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杨宏飞、吴清萍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15,P<0.05),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教师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心理越健康,主观幸福感越强。

三、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策略

1.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自我心理调节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开展,忽视了教师这个群体,教师属成人,思想较成熟,美名为“教书育人、传道解惑”,感觉不存在心理问题。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教师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并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被提到议程上来,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这样,教师能得到更专业的指导,能够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学会一些心理调试的技巧和方法,学会应用积极应对方式,从而提高幸福体验,最终更好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并享受到这份职业的快乐。

2.扩大交际范围,形成良好的人际网络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帮助、爱护、同情,需要一种稳定的安全感,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种需要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如果一个人没有亲人、朋友,他会感到孤独、寂寞、焦虑、恐惧,如果有亲人、朋友,他会感到充实、快乐、安全。有研究表明,有许多朋友的人或者拥有其他社会支持网络的人,会具有较高的幸福感、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而朋友较少的人主观幸福感也往往较低。大部分的中小教师交际圈子都比较狭窄,常常是往来于学校和家庭。与社会接触比较少,导致教师人际交往能力受限制,容易形成人际交往协作的有限性和自我封闭。要克服教师的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带来的不利影响,就要让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教师职业的助推剂,要跳出教育看世界,除了学校组织的走出去的活动外,教师自己也要适当的在社会上交往,抓住机会扩大眼界,开阔视野,见闻广博,就能更理性对待事情。

3.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及经济待遇

研究表明,从事具有较高职业声望的个体更易受到人们的尊敬、羡慕和优待,个体本身也会产生自豪感和优越感,从而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在国家的努力下,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待遇正逐渐好转,逐年提升,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至今仍较低。因此,应提高教育认识,树立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教育之本的观念,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教师待遇,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高收入,人皆羡慕与向往的职业。

4.理性对待经济状况,提高幸福感

根据各种文献资料显示,对当前的经济状况所持的态度也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理性地对待经济状况可以提高幸福感水平。一般认为,幸福感的构成成分应该包括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满足一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外在表现;精神幸福满足一个人精神发展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内在依托。作为教师,既要从外在幸福感方面寻找途径。也要从内在幸福感方面找策略,提高自身的幸福感。提高教师内在幸福感的关键途径就是提高做人的境界。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教师教师会为衣食而忧,会被财富与权势束缚,作为教师要丰富和拓宽内心世界,主动去感受幸福、体验幸福,不为财富和欲望之累,提升自身幸福境界,一方面自得其乐,一方面享受与家人、与学生、与学校、与社会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陈美荣,曾晓青.423名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苗元江.幸福感:研究趋向与未来趋势[J].社会科学,2002,(2)

[3]邓坚阳,程雯.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4)

[4]宋海燕.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社会心理科学,2006,(2)

[5]梅锦荣.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

[6]陈美荣,曾晓青.423名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7]杨宏飞,吴清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3)

主观因素 篇11

1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1 人格特质因素

人格特质因素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五大人格因素中,外向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关,与负性情绪无关,因而可提高主观幸福感。神经质则与消极情感有稳定的相关,从而降低了主观幸福感。

1.2 适应方式和欲望

Brickman认为,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的个体倾向于更幸福,甚至是在低收入水平的情况下。

1.3 个人应激水平

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有关,特别是与忧郁或焦虑情绪关系显著,也就是说不幸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忧郁和焦虑情绪,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正性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1.4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幸福感较高,积极应对方式与SWB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WB呈负相关。

1.5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主观幸福感越高。除此之外,自尊、经济、健康也能影响主观幸福感。

2 对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几点建议

2.1 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2.1.1 管理者应改进管理方式

目前国内医院普遍存在护士缺编,工作负荷过量的情况。管理者应加大护理方面人力物力的投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要采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多体谅护士,多以鼓励的方式带动工作。上级的理解能够显著减缓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护士的工作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国外护理专家认为,物质及精神奖励对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自尊心及专业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2 管理者应改进检查方式

以往很少有研究提到检查造成护士身心负担,但频繁的检查确实是临床护士的重要压力之一。管理者能否改进检查方式,使检查更为科学化、合理化。如把背诵应急流程改为实际演习,对于检查结果既要有处罚也要有奖励等。

2.1.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

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实行弹性排班制,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士能劳逸结合。

2.1.4 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人文环境

护理学历现在有了本科、硕士、博士,只要想学习,可以不断进步。职称可以从初级到高级,有较大的晋升空间。医院应重视护理教学和科研,加大护士的个人发展空间。因为发展空间能让护士感觉到动力和希望,从而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2.1.5 创造条件提高护士的收入

通过不断深化医疗改革和医院治理体制改革,将护理服务工作与医院效益挂钩。并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护理增值服务,为医院取得经济效益,同时使护士的辛勤劳动得到合理回报。

2.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工作满意度只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方面,除了工作领域,家庭、婚姻等生活因素也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同时个人的价值观、幸福观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也提出一些建议。

2.2.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

有相当一部分护士总是埋怨做护士又苦又累,社会地位低,待遇又不高。这些是片面的、狭隘的观念,不应该用社会的、势利的眼光看待护士这一职业。每一名护士应该建立起属于护士的自信,一袭白衣,温柔端庄,冰清玉洁。护理是一项崇高的职业,救死扶伤,给人生命的希望。2003年的“非典”肆虐、2008年的汶川地震、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来袭,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总是在最前线看到护士们忙碌的身影。当一个人在职业中找到自信,找到坚强,找到奉献的意义的时候,他 (她) 无疑是幸福的。

2.2.2 加强个人修养

加强个人修养的一个很简便的方法就是在业余读一些富有哲理的书。《论语》、《庄子》可以让人感受古圣先贤的智慧光芒;《菜根谭》收集百家之言,让人体会更深层的生活哲理;现代陈孟云的《中国幸福学研究》以更科学的视角让人品位幸福的真正含义。与书结缘,就找到了真正的良师益友。一本好书能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欲望、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

2.2.3 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护理是一项很辛苦的职业,更需要一个强健的身体。护士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同时也要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另外要注重休息,保证睡眠,有了健康的身体,主观幸福感也能得到提高。

摘要: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 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护士是一个高压力、高风险, 构成性别比较单一的群体, 是职业病和亚健康的典型人群。有报道显示国内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发生率在55.1%59.1%。因此, 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从而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对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对如何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护士,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bject-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4, (3) :542-575.

[2]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 :645-648.

[3]段建华.SWB概述[J].心理学动态, 1996, 4 (5) :1.

[4]Brickmanp.Lottery Winners and accident victims;Is happines relativ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8, 36 (1) :917-927.

[5]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SWB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 2000, 8 (4) :23-28.

[6]杨海荣, 石国兴.初中生SWB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12 (6) :416-419.

[7]Bandura.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M].NJ:Prentice Hall, 1986:6.

上一篇: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下一篇:著作权集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