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心理(共10篇)
主观心理 篇1
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病及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被社会科学重视。如何科学细致地分析探测和把握他们的心理共性与特性,尤其细探他们在求医用药过程中的心态予以指导,对症合理用药,从而有效地调摄心境,提高生活质量,最后达到既长寿又健康的目的是我们临床医师尤其是门诊医师需要掌握的一门科学手段。以下就门诊过程常见老年病人的心理作一分析。
1 自套广告指名点药
点药求医是当前很多老年人上医院的目的,他们多半都是在铺天盖地的药品广告中获得的不尽全面的信息,自认为对症下药了。殊不知不少广告以追求经济效益为重,只讲药物治病的效果,不谈药物的毒副作用,这种现象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老年人群,由于他们脱离岗位多年,缺少国家政府直接的导引,会过分相信广告宣传,认为这些药对自己的身体有益,于是便上医院点名要药,或自己到药店买药自服。从医生专业角度讲这种做法是有一定的危险性:(1)剂量把握不准;(2)缺乏对自身的疾病的整体了解,有时还可能发生适得其反的作用,比如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之分,病人自身很难辨别;如关节疼痛,有的是由于骨质增生(骨刺)引起,有的则由炎症导致;用错了药,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2 慢性病不规范服药
2.1 不按医嘱服药
老年人多半有慢性疾病,尤其那些老病号,自认为对自己的病情比较了解,于是就擅自更改药次和药量,不按医嘱用药。还有不少人视病情稍缓解就停药。例如:有些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刚达到正常或一、二次自测血压正常就立马减药或停药,而不知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则应终身服药,随意停药易引起病情变化或加快病情进展。临床上很多药物是不能随便减量或突然停服的。再如,有些患慢支的老年人,症状比较重时,便随意加大药量,岂不知这么做轻则会引起不良反应,重则或可导致恶性事件;有些患感染性疾病的老人用了抗生素后病情刚刚缓解,就擅自停药,结果造成病情复发。
2.2 不按时间服药
药物在体内产生浓度的时间和效力是不同的,要想使机体对药物能较快而完全地吸收,并达到适当的血药浓度起到最佳治疗效果,就应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恒定剂量,即服药的时间性。实际上,用餐的前后服药对药物的吸收率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品应在饭后或饭中服用,胃动力药宜在饭前服用;根据疾病的特点给药的时间也有不同要求;如降压药一般应在晨间第一个血压高峰段服用,对降血脂药又宜在睡前服用。而有些老年人不遵守这些用药规律,随意性较大,这样会直接影响药物的实效而导致治疗效果的不完全性。
2.3 重复多品种用药
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长期服药的人占大多数,通常在大医院求医诊治时,看的是专科医师,他们一般则是针对你的某个疾病开具处方。有些疾病的用药具有一定的相同性;比如感冒,咽喉炎,肺炎以及泌尿系统的炎症均可以应用抗生素。有时老人在不同科室就诊就会发生抗生素的重复使用。还有的药物在配伍上存在排斥和降低药效的禁忌范围,在不同专科开出的药物有时会出现不合理的用药现象。严格的规范用药,专科医师之间的沟通能保证科学严谨的用药,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老年人用药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2.4 主观仿效用药
仿效性用药是老年患者身上时常见到的现象,有些老年患者听到别人同样疾病用的药好,就自说自话地拿来应用。殊不知,症状相似而疾病不同的有很多,比如同是中风偏瘫患者,有的是由脑出血引起的,有的却是由脑缺血(血栓或栓塞)引起的,治疗方案就完全不同了。即便是同一种疾病,也有一个轻重缓急及病程长短的问题。再说,人与人还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是不尽一致的,某种药在别人身上效果好,在自己身上却不一定管用。例如,同是冠心病患者,有的用通心络好,有的用丹参滴丸好,而有的则用地奥心血康好,故,治疗上也是因人而异的。一味仿效别人会造成治疗延误。
2.5 偏爱保健补药
滥用补药是当今有些老年人非常普遍的情况,他们误认为年纪大了需要补一补,补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强身益寿;实际上,补药也有它的适用范围,绝非适合每位病人。补药只适用于虚症患者,且有阴阳、寒热、虚实之分,例如:有的体质偏热的人服用人参会出现过度兴奋、烦躁、失眠、咽干喉痛,鼻出血等症;更何况人参还有红、白之别,补益作用有侧重。即便补药也是要在医师的辩证指导下才能正确应用。有的人还将维生素当补药,殊不知,维生素随意多用可以引起中毒。近年来在老年人群中比较流行的服用蛋白质粉,盲目的大量吃蛋白质而造成的老年人肾功能受损的列子也不在少数。总之,不经医师的辨证论治,没经医师的建言乱吃补药,有弊无利。
3 中草药无毒
历来大多数人认为中草药无毒、无副作用的观点很普遍。实际上,所有的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滥用中草药也会中毒。目前因为中药产生的临床副反应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比如服用治疗甲状腺病的黄药子引起药物性肝炎的报道很多,用木通造成肾功能衰竭的也不少;就是服用中成药引起副反应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六神丸服用过多,会出现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附子、草乌经常见到在治疗关节炎的处方中,但可见到引起心律不齐,甚至心脏停搏的严重副反应。少数中药的毒性还很大,比如川乌、南星等,用之不当均可引起严重后果。“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即使正常服用剂量内,由于个体的差异也有可能引起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耐药性或药物依赖性。
总之,上述用药心理在老年人中有很大的普遍性,这种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给老年人用药起到了误导作用,只有正确而客观地认识药物的治病正作用和致病副作用,合理合情的应用才能走出用药的心理误区。老年人应当科学、宽心地对待疾病,针对性、严谨性地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摘要:我们日常门诊中发现.老年人在用药问题上出现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常见.为更好地掌握正确用药依据,对老年患者就诊时常见的一些主观现象,进行了一般的心理分析,从中归纳总结了比较集中的几方面心理表现,以提供临床医师,尤其门诊医师以及基层的医师在日常工作中获取参考信息和临床指导。
关键词:老年患者,用药,主观心理,分析
主观心理 篇2
“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川。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简称SWB)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心理指标。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心理健康的好坏,不仅影响他们对教学的参人程度,而且对幼儿健康人格形成也会产生主要影响。而应对方式作为压力和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人们身心健康又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日益增多,也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了,但对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凤毛麟角〔‘一’〕。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探讨,以期对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一定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常州市机关幼儿园分园、藻江幼儿园、潞城幼儿园、魏村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在职教师作为研究被试,发放263份问卷,收回24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为220份。全部为女性,年龄在20 } 48岁。其中教龄1一5年的教师74名,5年以上一10年的教师81名,10年以上的教师65名;大专以下文凭的教师35名,大专文凭的教师126名,本科文凭的教师59名。
1.2研究工具
1. 2. 1主观幸福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两个部分: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acrtion With Life Scale,简称SWLS)是Diener,Emmons和Larsen等人(1985)编制的。此量表包括5个题项,要求被试对其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与理想生活的接近程度进行评价,采用7点计分法。该量表应用广泛,并在多次跨文化研究中施测于中国被试,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 84。情感量表则采用Kaman和Flet(1983)编制的情感量表2中的20个测查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项目。积极情绪维度各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 84,消极情绪是0.74,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量表采取5级评分制。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反映9个因子(精神症状群)的存在状况,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1.2.3应对方式问卷采用肖计划于1996年所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包含6个分量表共62道题,每道题只有“是”与“否”两个选项。这6个分量表包含解决问题(12道题)、自责(10道题)、求助(10道题)、幻想(10道题)、退避(10道题)、合理化(11道题),其中解决问题一求助属于成熟型应对方式,退避一幻想一自责属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性应对方式。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结果
2. 1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由表1可看出,幼儿教师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呈中上水平;所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较多,消极情绪体验呈中等水平。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女性常模比较(见表2),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强迫以及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高于常模,而在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各症状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躯体化2. 5%,强迫4. 2%,人际敏感2. 5%,抑郁3. 3%,焦虑2. 5%,敌对性4. 2%,恐怖0%,偏执1.7%,精神病性1.0%。至少存在1项以上阳性症状因子的幼儿教师17名,占总人数的7. 5%。检出率排序为前3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强迫、敌对、抑郁。
2. 2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个体差异
2. 2. 1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个别差异为探讨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个别差异,以教龄、文化程度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指标为因变量,对样本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在文化程度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做进一步Post Hoc检验发现,大专以下学历的教师的积极情绪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的教师,而消极情绪显著多于其他学历的教师。并且教龄、文化程度效应在积极情绪上显著(F(4,211)=2.67 ,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仅在10年教龄以上的教师群体中,大专以下文凭的教师积极情绪显著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的教师。
2. 2. 2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个别差异结果发现,躯体化、抑郁和焦虑仅在教龄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做进一步Post Hoc检验发现,10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在躯体化和抑郁、焦虑症状上显著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
2. 3幼儿教师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研究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分别以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将应对方式的三个维度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表6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幼儿教师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积极情绪的获得和个体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则会造成负向情绪的增多,有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而混合型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不大。
从表6可看出,在心理健康方面,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碍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混合型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预测效应不显著。
3讨论
3. 1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现状从上述研究可以表明出幼儿教师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呈中上水平。这与对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一致[v]。原因可能是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特点从总体上来看是符合女性特质的,在工作中与其接触的都是天真活泼、没有心计的幼儿,工作关系相对简单。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工作虽然累点,但心态也会随之年轻。同时,幼教工作本身给老师很大的自主性,老师们在一定范围内能决定课程内容。而且她们不用面对升学压力,工作中教学压力相对较低。工作也比较稳定,大多数幼儿老师不用面临下岗压力。
大专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积极情绪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的教师,而消极情绪显著多于其他学历的教师。尤其是那些教龄在10年以上的大专文化程度以下的.中年教师在积极情感上显著低于其他教师。这种结果和当今社会学历至上的现状是吻合的,学历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现在的幼儿园也是注重学历的地方,学历高更易受到重视,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一些学历较低的幼儿老师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热潮中难免会出现较多的负面情感。而学历偏低、教龄较长的中年教师觉得无力改变现状,所体现的积极情绪更低。
研究还表明,心理健康在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10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的躯体化和抑郁症状显著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而焦虑症状显著高于教龄1}5年的教师。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有些幼儿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充满活力,也有很多的理想和抱负,因而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感;而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上的幼儿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教师的身体状况也不及以前,对于幼儿教师这个需要充满活力和热情的职业来说,他们会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再加上生活中的琐事、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更多体验到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教育部门为工作年限较长、学历较低的教师创设接受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让其在工作中体验成功感,从而有助于维护她们的心理健康。
3. 2幼儿教师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发现,除了混合型应对和正向情感、负向情感不存在相关外,其他的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多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因而使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会有一定的影响,如经常使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不仅会降低总体主观幸福感,减少正向情感及生活满意度,而且会增加负向情感,有碍于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而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却能增加总体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及正向情感,也有助于负向情感的减少。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应对方式来提高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改变自己的18种最实用的方法
1.不要老想着成为什么精英,先尝试做好一个普通人。
2.无论文笔有多差,有什么想写的就写完它,能写出让自己赏心悦目的文章说明你在认真生活。
3.时刻提醒自己这世界不是成功学和偶像学的范本,不要把自己置于优越感和鄙视链中。
4.认识到努力并不悲壮,不高尚,它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这样可以减少鸡血和鸡汤对自己的麻痹。
5.对主流思想/网络热词要保持理性的警惕,很多所谓自嘲的热词对于一个但凡有些写作和阅读洁癖的人来说都是需要避之不及的恶。
6.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无论这个建议在你认为有多正确,你之蜜糖或是彼之毒药。
7.关于内/外向的评判标准总觉得有点草率,如果这个人独处的时候不惶恐,我会觉得他会很有趣。
8.对于具有自己没有的优势的人不要抱有莫名其妙的敌意。
9.时间是衡量很多事情的一个标尺,无所谓口号大旗或是诋毁赞誉。
10.很多时候懒惰和享乐披着兴趣和爱好的大衣,真想搞明白就别怕努力会白费。机缘巧合下你会发现新的自己。
11.这世界无人必须对你好。
12.很多困惑源于尝试用逻辑解释人性,信星座的人不一定都不知道这东西没有科学依据,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感情上的解决工具。我理解,但不同情。
13.无需刻意学习幽默,它是知识和认真生活所交汇出的火花。
14.探讨人性其实是一件悲观的事情,大多数人最终都会失去自我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个人不自救,无人能救赎他。曾经心中的那个姑娘不见了。
15.那些广为流传的经验/常识/技巧并非真的正确,无需把它们奉为什么金科玉律,你的生活就是很多问题的答案。
16.没有什么“对的人”的标准,爱情的幸福在存在于每天的细节之中。
17.读书是有危险性的,你的目标是在每一次身体力行地激进过后,都能留下了修养和包容的种子。
主观心理 篇3
【关键词】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更把目光聚集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尤其是一些高中生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关心,担心孩子在高压力的环境下出现某些心理上的问题。其实所谓的心理问题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生活氛围、学习压力以及情感方面的问题等都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其实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的就是学生的生活品质,如果这些方面出现问题会降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所以说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分析
幸福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主题,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一种幸福感,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以及周围环境的一种评价,虽然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幸福这一话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幸福感已经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范畴内。但是随着心理学概念的普及,人们更多的关注主观方面对于周围环境的满意程度。主要可以体现为几个方面,从情绪方面来看,所谓的幸福感就是主观正面情感多于负面情感,大多数时间体验的都是正面情感,很少接触负面情感,这样的人一般会感觉到比较幸福。另外就是对周围环境以及生活的一种评价,人类对于自身生活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一种评价,如果呈现满意的状态那么就说明在这一状态下是比较幸福的。再有就是从心理角度来说,有些人认为幸福并不是主观感到快乐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能够达到预期的生活目的,并且促进自我成长,充分地适应环境,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主观幸福感。
二、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幸福感低,直接造成心理问题
所谓的幸福感也就是学生对周围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一种满意程度,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周围环境氛围、学业方面的压力或者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本身就是生活在压力比较大的氛围内,一旦学习方面或是情感环境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点一滴的变化都会使得学生的心理发生改变。就拿最基本的学习压力来说,高中生正是学习的关键阶段,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期盼着学生能够考出好的成绩,这一时期的学习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学生本身内心承受的压力就比平时大很多,一旦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那么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越是在比较关键的时期越是容易进入学习疲劳期,在这一时期内学习成绩不仅不会提升反而会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不仅教师和家长比较着急,学生更加的着急郁闷。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自卑等心理问题,对于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并且产生排斥学习的心理,出现越来越糟糕的状况。学习上的压力会让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严重的降低主观幸福感。幸福感的降低就会使得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幸福感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要想让高中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那么就需要尽可能的提升其生活品质,增强主观幸福感。无论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幸福感,教师在这一问题上应该高度重视起来,从多方面着手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从而让学生对于周围环境呈现满意的状态,提升主观幸福感。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高中生一般都是寄宿制的学校生活,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和同学教师在一起的,因此同学关系以及师生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共同生活在集体环境下,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的摩擦或是矛盾,当同学之间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的出面解决,树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另外就是教师平时也要对学生多加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在学习上出现了什么困难,要第一时间进行指导帮助。对于家庭生活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更需要付出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十分和谐融洽,在如家一般的集体当中学习和生活,学生本身从心理上就会得到一种满足感,整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感到舒适安心,这样的生活环境会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温暖,每天都生活在愉悦快乐的环境氛围当中,当然会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心情舒畅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够积极努力的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3.健康心理,促使学生积极生活
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会接触到一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容易出现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接触的情况,有的可能会产生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偏激行为,这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生活,长期的心理压抑很容易让学生对生活失去激情。试想学生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那么可想而知他的学习生活也不会非常顺利,这二者之间肯定会产生相互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心理是非常健康的,那么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积极乐观的去面对,面对各种问题都会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质,进而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如果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都是非常和谐愉快的,平时的学习问题又及时得到了解决,家庭生活中没有后顾之忧,那么学生的主观幸福观将会极大的提升,感觉对自身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都是非常满意的,对于周围事物的评价也会朝着积极乐观的一面去,自然而然的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健康的心理能够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让自身的生活品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健康心理的促使下,学生会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同时也会自主的在生活当中寻找乐趣,变得积极乐观。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要从两大方面着手,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与变化。
4.健康心理,促使学生获得幸福体验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的影响着日常的生活,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在长期的高压力环境下出现了心理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消极的面对生活。一旦心理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人的状态就会出现异常,对生活并不是特别乐观积极,对于某些事情可能会存在偏激的看法或者是出现异常的行为等,这些不健康的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失去感受生活之美的能力。高中生正值青少年时期,在这一时期本身就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于自身或是社会容易产生质疑,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并且由于长期的学习与生活压力可能会导致失去生活动力。因此,在这一时期应该着重的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观察,一旦出现了异常就要及时的纠正,因为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对待生活会更加积极乐观,面对相同的困难或者问题的时候也会显得更加积极,其实在生活当中获取幸福感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说,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分析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成功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会获得很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另外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与他人之间和谐相处,巧妙解决矛盾和摩擦时,也会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有了集体和朋友的关爱,会使学生对周围环境产生好感,进而对自身的生活品质比较满意,获得幸福体验。
总而言之,高中生处于特殊的时期,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心理是比较脆弱的,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如果解决不当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阴影,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学生对于周围生活与学习环境,学业的压力以及实际生活的问题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也就是所谓的主观幸福感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这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将会导致另一方面出现问题,所以说应该深入地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学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莫文,龚玲.长沙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年01期
主观心理 篇4
一、我国图书馆员生活工作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图书馆行业的从业人员无论社会地位、生活状况还是服务水平都不尽如人意。据人民大学早前一项职业声望调查显示, 在中国的100种职业中, 科学家名列榜首, 教授、工程师、医生等名列前几位, 美容美发师排在第57位, 而图书馆员的排名还在其后。导致如此尴尬处境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 但直接受影响却是每个作为图书馆行业的从业个体, 贻误的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 图书馆员的社会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认可。图书馆工作枯燥繁琐, 工作量大, 劳动报酬低、传统管理模式对馆员个人缺乏尊重。在一些高校或专业性较强的科研单位, 图书馆一般都属于辅助部门, 馆员大多以老弱病残或待岗人员甚至家属充任。与此相对应, 图书馆员的待遇自然属于低端之列, 图书馆员成了这些单位内部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这种状况如果不能理智分析和正确对待, 必然会变成职业倦怠的苗头。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 国内也有人称之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 要加以重视。
二、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客观原因
有关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 学术界长期以来曾作过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 总体看来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现行体制和自身心理因素几个主要方面。社会环境和行业体制属于客观范畴, 馆员自身心理因素是主观成因, 在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 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取务常处于自我主观性与现实客观性的矛盾之中。笔者认为, 在个人力量对客观外界环境影响其有限, 即个人无法改变社会和体制的状况下, 努力改变自己, 学会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通过自我教育, 自我调节, 自我完善, 不断提高对客观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是化解矛盾消除困惑, 为自己创造最佳生存方式的有效途径。
那么, 导致职业倦怠的个人因素有哪些?
存在决定意识。生活在当今社会, 图书馆员时常被工作压力、职称评定、上升空间以及生活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精神上经常处于局促紧张和困惑迷茫之中, 这些不可能逃避的问题无形中消磨着图书馆员的精力、热情和士气。
(一) 枯燥工作带来的疲惫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身心俱用的职业, 既需要紧张而持久的脑力劳动, 又需要经常而繁重的体力消耗。时代在前进, 知识在更新, 技术在发展, 面对迅猛发展和更新换代的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网络, 不学习无疑于自断生路, 即使是学习中的应付和懒堕, 也会对自己带来非常被动的后果;日常工作不能得心应手, 纠纷、矛盾、批评会伴随左右;关键时刻职称评不上, 工资涨不了, 资金领得少, 更会气上加气心灰意冷。因此学习的压力会日夜笼罩在馆员的心头;与此同时, 图书馆员长期从事固定模式的劳动, 手不能闲脚不能停, 每天在林立的书架中爬上爬下, 摆摆放放, 有时还得捆捆扎扎搬搬运运, 经常累得直不起腰吃不下饭, 这种体力的透支又是一种压力。在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氛围中, 精神的压力和体力的消耗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 身心双重疲惫。这种紧张而又枯燥的日常工作带来的疲劳心理, 是形成馆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二) 待遇偏低诱发的失落心理
图书馆员的职业性质决定这个群体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再加上图书借阅必须与人打交道, 领导的监督和读者的监督使周围始终像安装着无形的监控器, 在一刻不停地监视着馆员的一兴趣一动, 仔细到连脸色难看都不允许。即使这样, 月末岁尾在得奖分配的花名册上, 这些人往往睁大眼睛从头找到尾才能看到自己的名字。投入大, 报酬低, 付出多, 得到少, 这是多数从业者的事实。再加上图书馆本身就是个无权无势的“清水衙门”, 几乎找不到什么“创收”门路, 馆员的清贫也就成必然。据北京市劳动局早年公布的部分职位工资指导价显示, 图书馆研究员的年收入标准, 还达不到总会计师和其它几中职业白领的中位收入水平, 这必然会造成图书馆员包括专家级馆员的群体心理失落。这种心理不平衡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二。
(三) 盲目攀比形成的迷茫心理
图书馆业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由于社会的需求产生了不同的职业, 又由于社会需要的程度不同, 进一步产生了分工的不同和得利益分配的不同。这种区别既表现在精神层面, 更多地反映在物质层面, 于是差别就自然形成。如果不能理智分析和正确对待这种差别, 倦怠感苗头就会产生。比如, 不同职业的社会地位会产生不同的职业吸引力, 同时也决定着从事该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 尊敬和优待, 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 从而喜欢和热爱自己的工作。而图书馆业时间紧、要求严、待遇低、关系少, 晋升难, 特别是社会上对图书馆存在较大的低估和偏见, 这些影响的潜移默化, 会逐渐扭曲图书馆员的心灵, 使他们自己也觉得低人一等。即使在内部, 由于分工不同岗位不同, 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别, 过多地进行不恰当的攀比, 也会形成不良的心理因素, 进而衍变成职业倦怠, 这是原因之三。
当然, 还可以列出一些原因, 但主要的是以上几种。
三、消除倦怠, 实现自我提升的策略
分析了图书馆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观原因, 那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努力做到主动预防和积极消除。
(一) 主动学习, 增强职业信念
馆员要主动学习, 特别是学习一些图书馆的发展史, 这样会提升信心, 培育职业自豪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公共图书馆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提供服务, 而不论人们在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公共图书馆从它诞生之日起, 就是一个帮助所有公民平等获取知识的场所, 它体现着维护信息公平、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的民主精神, 而图书馆员正是高扬这面“民主、平等、知识”大旗的擎旗人, 他 (她) 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从业者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从古代的藏书楼发展到今天开放的多功能的复合型图书馆, 悠悠千百年, 它不仅没有消失, 反而发展越来越迅速, 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利用, 就是因为它顺应了客观规律, 满足着社会需求, 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光荣的工作。不少人把图书管理人员称之为“信息顾问”、“信息导航员”、“启蒙指路人”、“知识天使”, 就是对这一职业的最好的认可和肯定。图书馆员要通过学习明确认识到, 自己从事的工作不但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而且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是一种有尊严的职业。在发达国家, 图书馆员有严格的考试和准入制度, 图书馆工作是十分受人尊敬的羡慕的职业, 我国虽然尚未形成这种风尚, 但应该坚信, 随着时代的进步, 这种局面一定会出现。
(二) 找准坐标, 演好职业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担当着一种角色, 承担着一份责任, 享受着一定的权利。角色和责任、权利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角色和责任、权利是贯穿于社会个体的始终, 人一出生就扮演着儿子、女儿的角色、结婚后成为丈夫、妻子, 然后又成为父亲、母亲, 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义务和权利也随之发生变化。每个图书馆员必须理智审视和明确自身的定位, 即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担当的责任。必须承认, 尽管图书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和学术性都很强的专门学科, 但从本质上来说, 它的最大作用就是服务。国外一位学者指出:“必须明白科学研究的结构, 因为他们的基本功能就是照顾其他人的研究兴趣, 他们的管理功能和他们自身的学术功能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一基本功能”。不管进入图书馆的“他人”是为了学术研究, 还是为了经济利益, 甚至为了休闲娱乐, 馆员都应该牢记“服务”的宗旨, 因为你面对的这些“他人”都是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按照“任何人都有义务”即承担服务责任的原则, 这些人本职工作服务的对象, 反过来又是包括图书馆员在内的其他人。服务永远是相互和相对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独立存在。
明确了服务的本质含义, 图书馆员就应该明确树立起这样的观点:服务是图书馆员的天职, 就像儿女对父母, 父母对女儿, 角色不同但义务永恒, 服务是最根本最主要的责任, “照顾他人的研究兴趣”就意味着图书馆工作永远处于服务、帮手、辅助者的地位, 永远要“为他人作嫁衣裳”。
(三) 理智处世, 不盲目攀比
在心理学研究中, 人的情绪常使用一种称为“快乐指数” (也叫幸福指数) 的可量化指标来测量与评估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避免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因为这种有害的想法和做法会将自己的灵魂推向死亡。君不见那些贪得无厌的高官, 当初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富有”, 如果你当初总拿这些人当参照物, 肯定“人比人气死人”, 你会觉得日月无光。可是今天这些人伏法了, 你却似乎还是你, 但你可能没发现, 你已经受到了惩罚。不是吗?当初你不切实际地与人攀比而生气的时候, 不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吗?盲目的攀比不是在“用无中生有的理由折磨自己”吗?可惜这种现象今天仍然俯拾皆是, 自讨苦吃毁不自我的悲剧天天还在上演。相反, 如果我们对比的对象是开创图书馆事业的先贤, 是名垂青史的图书馆业英雄模范, 那么你就会产生另一种感觉: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的努力奉献, 才一步步成就了这项伟大的事业和奠定了今天的图书馆精神, 那就是爱民、爱书、爱馆。心系读者, 服务至上, 惜时如金, 甘于清贫, 甘为人梯,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精益求精, 呕心沥血, 默默奉献……这些图书馆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会照亮你心灵的黑暗, 点燃你生命的火花, 激发你无尽的潜能和活力。
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是一个优秀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是消除职业倦怠促进与他人正常交往, 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保障图书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处于变革中的时代, 面对金钱、权势的诱惑, 面对社会不公的挑衅, 图书馆人唯有扬起理想的风帆, 才能排除一切干扰, 创造并拥有幸福的人生。
摘要:本文简析了图书馆员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观原因, 论述了心理调节与职业追求, 自我提升的必要性, 并从增强信念、当好角色、理智处世等多方面探讨了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图书馆员,心理压力,自我排除
参考文献
[1]李正, 童自觉.职业价值观对图书馆业精神的影响[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 (1) .
[2]樊锐.关于图书馆职业倦怠的思考[J].图书馆园地, 2008 (17) .
主观题集训四综合探究类主观题 篇5
从2011年开始,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东建村的居民,每月不定时的都会闻到两三次酸性刺鼻异味,而且都要过数天才会散去。村民们为此门窗不敢开,他们怀疑世上有的工厂排污所致。村民的怀疑从记者的实地调查看,是完全有依据的。那让人常常会产生呕吐感觉的罪魁祸首就是离村子不远处的一家再生能源公司,不过当记者将这个情况反映给南靖县环保局局长徐太平,希望环保部门到现场调查制法时,局长的回答可谓相当的有特色与雷人:“要是你们自己有执法权你们自己去搞,你们报告我干什么?”这些年政府部门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这从我们拥有一个庞大的环保队伍,以及每年用在环保上的巨大开支上就可以得到最好的说明。但是结果呢?污染问题似乎是与我们的重视程度呈反方向的发展着……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经济、政治、哲学知识,以“发生了污染不找政府找谁?”为题进行探究:
1)谁该对这起污染事件负责?理由是什么?
2)分析说明国家机关及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原则及其理论依据。
主观心理 篇6
【关键词】心理韧性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基金项目】这篇文章是2013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42)《中学生逃学行为的个案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06-02
心理韧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 [1]韧性是个人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一个大学生心理韧性强不强,对他将来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关系重大。本文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特点;了解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心理素质,它与学生的主观感受及所受家庭教育存在怎样的关联。希望能为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沧州师范学院各系部取样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86份, 回收率96.5%。
1.2测量工具
1.2.1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2]RSCA,该量表由胡月琴、甘怡、群编制。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85,校标效度为0.49.
1.2.2总体幸福感量表[3]GWB,该量表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本研究中采用国内段建华(1996)对该量表的修订,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
1.2.3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4]FACES II-CV,该包括两个分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共3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1.3统计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心理韧性状况
(1)大学生心理韧性状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维度分值较高,说明大学生在困境中能坚持目标,对逆境有乐观的态度与看法。
(2)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点,在情绪控制维度上,女生好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好于独生子女,不同年级之间存在差异,高二学生最好:在积极认知维度上,不同年级之间存在差异,高一学生最好。其它维度及总分上差异不显著。
2.2大学生心理韧性、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家庭适应性成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成负相关,提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与他们的家庭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有关联。
2.3大学生心理韧性、家庭亲密度和適应性、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家庭适应性对其心理韧性有预测作用。
3.讨论
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生活经历比较简单,过分呵护、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使得当今许多大学生患有通病——心理懦弱,心理韧性差。由于缺乏起码的耐受力,不少学生偶尔考试失误便百念俱焚,心灰意冷;与父母、教师稍有口角便离家出走;平时说起话来尽是豪言壮语,可一遇事便惊慌失措,甚至因绝望而导致悲剧……这样的学生长大以后是无法适应目前这个复杂多变,充满竞争、挑战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的。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是学校和家庭共同面对的,又迫在眉睫的任务。
主观幸福感指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5]。刘仁刚和龚耀先[6]的研究表明,抑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情绪因素,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对正性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学习成绩好坏直接左右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成负相关说明心理韧性高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偏低。出现这种结果可能的解释是大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下提高了心理韧性,但压力也同时带给他们消极的情绪感受,他们努力学习,但不一定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引导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是教师艰巨的任务。
家庭是学生心理的依靠。当前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教育、轻情感教育的现象,盲目追求高分成绩,处处体现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孩子心理发展不健全,耐挫能力差。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自我意识的认同的问题,他们其实是很需要被人期待和认可的,在这种期望、认可他们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所以在包容度高的家庭里,孩子往往就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力也比较强。但是当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也是当他们的价值被周围的人忽视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自我挫败感,他们的心理反弹能力也最弱。所以正确引导、积极的鼓励、无条件的接纳等科学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胡月琴,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 . 心理学报. 2008,40(8):902-912
[2]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年01期
[3]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II-CV).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42-149.
主观心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患有艾滋病的患者124例, 其中男78例, 女46例, 年龄19~65岁, 平均 (41.9±7.8) 岁。
1.2 方法
对124例患者全部采取抗病毒、增强免疫力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指标, 其中包括有隔离、自我保护、消毒、预防以及饮食等相关护理。对伴有合并症的患者要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例如, 伴有结核的患者要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 支持疗法, 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要采取吸氧治疗等。另外, 对所有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 (1) 根据患者不同的生活环境, 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性格特征, 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临床护理人员要在精神上给予同情, 并耐性进行疏导, 要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建立一个良好的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感明显增加。另外, 临床护理人员要耐性听取患者主诉, 并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2]。 (2) 科室目前已经提供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资料, 例如, “关爱生命, 关注患者”手册, 每个季度组织患者开座谈会, 并设置免费、保密以及自愿艾滋病咨询室, 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出现、发展、预防以及治疗等相关知识和变化规律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另外, 临床责任护士还要大力宣传艾滋病是能够通过自身努力以及药物治疗等相关措施而得到有效控制, 可以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进而使患者建立一个战胜“病魔”的自信心, 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临床责任护士要协助部分认为自己很无辜的患者, 要其面对现实, 使悲观、绝望的心理进一步减轻, 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体贴,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医师和护士的工作, 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使患者能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这样可以使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 (4) 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尊重患者, 不可以歧视患者, 要和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共同对待, 同时应该尊重患者基本医疗权、自我决定权、自主权、隐私权、知情同意权以及保密权。每次在交接班的时候要主动向患者问好, 详细询问患者睡眠和饮食情况, 在交谈的过程当中语言要轻柔、缓慢, 使患者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这对于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3]。 (5) 指定一名高年资护士对出院艾滋病患者进行专项管理, 建立管理档案, 保证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连续性。
1.3 临床评价方法
采取国际当中的MSAS (症状评估量表) , 在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之前采取症状评估量表的评价, 在临床治疗6个月以后, 再一次采取症状评估量表的评分, 对比临床治疗之前和以后的变化以及主观症状的发生率。临床主观症状评价:根据患者主诉, 对患者症状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等给予评价, 把分数累加就是主观症状积分。对口腔疼痛、体质量减轻、上下肢水肿、脱发、味觉异常、行为异常、便秘以及皮肤变化等相关指标给予评价严重程度以及对日常生活影响度来给予计分。 (1) 严重程度: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极重度; (2) 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0分:没有影响;1分:轻微影响;2分:有一定影响;3分:有较大影响;4分;非常大的影响; (3) 对其他相关症状进行评价, 增添主观症状发生率相关观察指标;1分:极少发生;2分:偶尔发生;3分:经常发生;4分:基本总是出现[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临床心理护理干预以后的MSAS的各项主观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心理护理干预之前,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心理护理干预以后主观症状发生率和干预之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艾滋病患者不仅要承受来自肉体病痛的折磨, 同时在精神方面还要受到更大的折磨。因为人们对艾滋病的正确知识较为缺乏, 进而造成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问题, 其中包括有悲观、孤独、恐惧以及焦虑等, 严重的还会产生报复他人想法, 甚至有自杀的倾向[5]。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心理变化主要分为5期, 其中包括有怀疑否认期、愤怒发泄期、合作协议期、悲伤忧郁期以及接受升华期。其体现一个患者从临床确定诊断开始的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 由开始的希望被错误诊断, 到之后的不满以及愤怒, 造成最终的接受以及无奈。这种心理上的转变是必须要在其他人的帮助之下才可以顺利度过。这个时候, 应该怎样耐心安慰以及诱导就变得至关重要。临床护理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的时候, 通常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 进行分析研究, 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心理引导。例如, 在临床初期诊断的患者, 要想办法说服患者面对现实。在患者面临病痛折磨的时候, 要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在艾滋病患者受到附近人们歧视的时候, 要患者坦然接受, 并说服附近人们给予其鼓励以及支持[6]。
应该如何准确和客观的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一直是相关临床研究人员热烈讨论的话题[7]。MSAS (临床症状评估量表) 是最近几年大家公认的用来评价艾滋病患者主观症状的评级系统, 其可以对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给予客观的评价, 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8]。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艾滋病也采取MSAS对其主观症状进行评定, 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其临床结果显示, 在临床心理护理干预以后的MSAS的各项主观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心理护理干预之前 (P<0.05) 。心理护理干预以后主观症状发生率和干预之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可以显示, 采取临床心理干预措施, 可以使艾滋病患者的主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本次临床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 跟踪随访时间相对比较短, 并随着跟踪随访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时间进一步延长, 也许会发现更为明显的结果。另外, 临床心理护理时间相对较为固定, 没有达到个体化, 也许使临床试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 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 可以使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 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艾滋病患者主观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患有艾滋病的患者124例, 采取MSAS (症状评估量表) 对患者主观症状给予评价, 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出院以后每隔1个月进行跟踪随访, 6个月以后再一次采取症状评估量表对患者相关症状给予评价, 对比患者在临床心理护理干预之前和以后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在临床心理护理干预以后的MSAS的各项主观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心理护理干预之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心理护理干预以后主观症状发生率和干预之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艾滋病患者采取临床心理护理干预, 可以使患者主观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应用分析,主观症状,艾滋病,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颜道金.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 2011, 12 (10) :473-475.
[2]陈颖, 张振香.HIV感染/艾滋病确诊后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4 (21) :68.
[3]李卫红, 王静, 张海英, 等.心理护理对阻断艾滋病传播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0, 32 (8) :1008-1009.
[4]毛莉莉, 李莫.心理护理在改善艾滋病患者主观症状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33) :3977-3979.
[5]郑兰花, 林聪贤, 杨建华.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关爱[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4 (2) :153.
[6]王丽敏.心理护理在改善艾滋病患者主观症状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36 (2) :43.
[7]钟慧娣.艾滋病咨询及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17 (5) :86.
主观心理 篇8
关键词:自我概念,幸福,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 其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 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1]。SWB的研究兴起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 80年代中后期才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本研究试图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自尊、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以期为提高初中生生活质量, 形成高自尊, 增强其主观幸福感体验以及有效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豫北地区2所中学, 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 总计287名学生, 获得有效被试279人。其中男生149名, 女生130名;初一学生93名, 初二学生96名, 初三学生90名。
1.2 研究工具
1.2.1 自尊量表
采用最先由Rosenberg (1965) 编制, 后由季益富等 (1993) 翻译并修订为中文版的 (Self-Esteem Scale, SES) 量表, 用以评定中学生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 每个条目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分4级, 分值越高, 自尊程度越高。该量表是国内外常用的自尊自评量表,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适合中学生人群[3]。
1.2.2 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Campbell等1976年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 (Index of Well-being) 。主要测量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 包括2部分:总体情感指数 (Index of General Affect) , 8个项目;生活满意度指数 (Index of Life satisfaction) , 1个项目, 权重为1.1[4]。以上9个项目均为7级计分, 总体情感指数之平均分与生活满意度得分 (权重为1.1) 相加即为总分, 其范围在2.1 (最不幸福) 和14.7 (最幸福) 之间。该量表情感指数的Cronbach α为0.89, 重测信度为0.43, 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
1.2.3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由周步成等修订, 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有100道是非题, 由8个维度构成, 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 得分越高, 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全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90 (P<0.01) , MHT各内容量表同全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达到0.70以上;重测的相关系数为0.667~0.863。
根据MHT全量表的总分将学生分为3组:标准分≤55分者为心理健康组, 标准分≥56分且≤64分者为轻微问题组, 标准分≥65分者为严重问题组[5]。
1.3 施测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当场收回问卷。由主试按照指导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表, 使被试了解量表填写规则, 确认学生完全理解施测规则后开始施测。
1.4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初中生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本次被调查的279名初中生中, 心理健康全量表总分不超过55分的有221人, 占79.2%;56~64分的有37人, 占13.3%;总分高于65分的有21人, 占7.5%。学习焦虑、冲动倾向2个因子得分大于8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42.7%和50.2%。心理健康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学习焦虑和冲动倾向较高。初中生总体情感指数为 (5.41±1.28) , 生活满意度得分为 (5.39±1.40) , 幸福感指数为 (11.34±2.51) ,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处于中上等水平, 主观幸福感总体良好。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初中生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状况比较
2.2.1 性别差异
如表1所示, 过敏倾向男生高于女生, 恐怖倾向则女生高于男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其他6个维度及总分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初中生在总体情感体验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女生高于男生, 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2 年级差异
各年级学生除自责倾向和冲动倾向外, 其他各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检验显示, 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及恐怖倾向方面初一学生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 (P值均<0.05) , 初二和初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初一、初三学生孤独倾向显著高于初二 (P值均<0.05) , 初一又显著高于初三 (P<0.05) 。过敏倾向初一显著高于初二 (P>0.05) , 初一和初三以及初二和初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初一、初三学生身体症状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二 (P值均<0.05) , 初一和初三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心理健康总分初一学生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 (P值均<0.05) , 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体情感指数和幸福感指数在年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初二显著高于初一 (P值均<0.05) 。初一和初三、初二和初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2。
注:*P<0.05, **P<0.01。
注:*P<0.05, **P<0.01。
2.2.3 成绩差异
由表3可见, 不同成绩初中生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心理健康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经LSD检验, 这6个因子和总分均为成绩优秀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2组 (P值均<0.05) , 成绩中等和成绩较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生活满意度、总体情况指数及幸福感指数不同学习成绩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成绩优秀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 (P值均<0.05) , 成绩中等组和较差组学生的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注:*P<0.05, **P<0.01。
2.3 自尊、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3.1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初中生自尊及主观幸福感状况 见表4。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初中生自尊、总体情感、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组与其他2组学生在这4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在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上轻微心理问题组和严重问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体情感和幸福感2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2.3.2 自尊、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的关系
自尊、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与心理健康的各维度及总分得分 (除后3者与自责倾向外) 均呈现显著负相关 (P值均<0.05) 。见表5。
2.4 自尊、主观幸福感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自尊、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为自变量, 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6。自尊和幸福感指数进入回归方程, 二者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自尊越强, 幸福感体验越多, 越有助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注:**P<0.01。
注:**P<0.01。
3 讨论
3.1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年级和成绩差异
本研究表明, 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 这一结果与此前相关研究一致。初中生的冲动倾向及学习焦虑普遍较高, 男、女生在这2个方面无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易过敏, 女生则比男生更容易产生恐怖, 这可能与初中生的性别特点有关。
从年级差异看, 初一学生除自责倾向和冲动倾向外, 心理健康其他因子及总分均高于初二和初三学生, 即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其他2个年级, 这和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 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转折期不无关系, 学科的增加、学习压力过大使他们无所适从, 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初三学生的学习焦虑略高于初二, 孤独倾向却显著高于初二, 这与毕业班的学习压力过大有关, 升学的压力使得初三学生过多关注自身学习, 缺乏与同伴交往, 以致更容易孤独。
本研究还发现, 不同学习成绩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明显差异,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及心理健康总分上均显著低于成绩中等及较差的学生, 中等生和差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大。大多数学生认为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或升学与前途等问题。因此, 成绩优秀者自信心强, 人际关系良好, 心理品质更健全。
以上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与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有关, 初中阶段个体情绪不稳定, 遇事易冲动, 学校及家庭需要在学生的意志力方面加强教育。教师要给予刚入校的初一学生更多的关怀, 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学生学习焦虑方面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这可能与学习紧张、负担过重等因素有关, 教师、家长要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入手, 同时给予中等生和差生更多关怀,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身体症状因素在心理问题中也略有突显, 学生在学习之余可能忽略身体的锻炼, 其心理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 以使身心和谐发展。
3.2 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成绩差异
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这与王极盛等的研究一致。女生的总体情感指数显著高于男生, 所体验到的幸福感高于男生, 这与杨海荣等[7,8]的研究一致, 可能与女生比男生感情细腻丰富有关。而其他学者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 男性幸福感高于女性[9,10]。由此可见, 关于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是否还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如年龄、文化、学识水平等, 仍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2]。
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在年级上也存在差异, 初二学生体验到的幸福感最多, 其次是初三, 初一学生的幸福感最少。初二处于初中的特殊阶段, 与其他年级相比, 既适应了初中生活, 又无升学压力, 幸福感指数也就最高。
学习成绩的差距也影响到了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 成绩优秀的学生明显比中等生和差生对生活更满意, 感觉更幸福;差生和中等生无显著差异。可能因为优等生受表扬、奖励的机会多, 良好的学习行为能得到积极反馈, 进而被强化, 以后就容易出现该行为, 形成良性循环, 幸福感便油然而生。这与成绩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一致。
3.3 初中生自尊、主观幸福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
自尊以深层次心境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背景, 直接制约着人的情绪情感, 间接影响人的活动动机和行为, 在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11]。初中生的自尊得分处于中上等水平。自尊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心理指标, 自尊、主观幸福感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初中生自尊程度普遍较高, 从总体上看, 初中生的自尊、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水平。高自尊个体、幸福感体验多的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少, 心理就更健康;反之心理问题则比较严重。总体情感指数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
高自尊个体倾向积极看待问题, 对自己持肯定态度, 能较好地处理各种生活及学习问题, 幸福感水平较高, 心理比较健康[12]。初中生幸福感水平较高, 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 积极乐观面对困难, 容易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低自尊个体倾向消极解决问题, 常常否定自己的行为, 幸福感水平较低, 情绪低落, 这将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创造宽松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减轻学习焦虑;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培养自制能力, 减少冲动倾向;提高幸福感水平, 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DIENER E, EUNKOOK MS, RICHARD E, 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Psychol Bull, 1999, 125 (2) :276.
[2]岳颂华, 张卫, 黄红清, 等.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3) :93-98.
[3]孙丽丽, 张晓瑜, 张淑华.大学生学习倦怠、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 (6) :629-631.
[4]CAMPBELL A, SUHEM.Subjective measures of well-being.Am Psy-chol, 1976, 31:117-124.
[5]刘志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07.
[6]王极盛, 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11 (2) :96-98.
[7]杨海荣, 石国兴.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12 (6) :416-419.
[8]杨海荣, 石国兴, 崔春华.初中生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 (2) :116-117.
[9]苗元江.影响幸福的诸因素.社会, 2004 (4) :20-24.
[10]徐维东, 吴明证, 邱扶东.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心理科学, 2005, 28 (3) :562-565.
[11]张灵.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2007.
主观心理 篇9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观瓶颈
(一) 瓶颈的定义:
一般用来形容事业发展中遇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 也是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 此阶段就像瓶子的颈部一样, 是一个关口, 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也可能一直被困在瓶颈处, 对于所有渴望发展的人而言, “瓶颈”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二) 自身因素:
一个人的成才, 一般是主客观两种因素决定的, 来自自身的因素称为主观因素, 包括思想、观念、性格、品质、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语言表达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是综合全面的, 只有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会受到青睐, 其中任何一项的缺失或弱化都可能会成为其个体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二、心理因素及其作用
(一) 心理的定义:
是运动变化着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两方面。包括人的感觉、知觉和情绪等, 在广义上还包括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 往往被称为事物发展变化内因。事物发展变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 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 积极心态的作用
一个人拥有积极的心态, 理性的情绪, 就会用积极的思考, 乐观的精神和成功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 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与人的心理特征有关, “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 去行动时, 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就会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使自己在快乐中成长, 他们就会富有竞争精神”, 并最终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2]。
积极心态是人行动的助推器, 拥有积极的心态, 会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 客观评价自我, 以坚定的信念, 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汲取成功的经验, 实事求是, 理智选择, 在愉快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把握成功的机遇, 凸显个性中的闪光点, 实现人生目标。
(三) 消极心态的作用
具有消极心态的人, 容易受到过去失败经验和内心矛盾冲突的引导, 支配自己的行动, 表现为消极、悲观、颓废、畏缩、失望、焦虑等状态, 每个人的心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同的弱点, 这些心理上的弱点, 人们也许不经意却又着实存在, 它可能会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羁绊, 干扰你的思维和判断, 甚至会影响的处事态度, “自我暗示是一种武器, 我们一直都在不知不觉使用它” (心理学家科尔) , 人们若是经常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 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其结果是缺乏自信和忍耐、逃避现实或苛求完美、自怨自艾。埃利斯说过:“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 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2]
(四) 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一种与理性相对立存在的本能, 是人固有的一种动力, 这种潜意识看不见, 摸不着, 却一直在不知不觉中控制着人类的语言行动。现实生活中, 人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究其根源都可追溯到其幼年时期。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讲, 主张“现在是过去的重现”。一个人目前的行为模式和习惯, 都可以从过去的事件或是创伤中找到根源, 而这些根源是被人们埋在潜意识中的。潜意识是心理活动最基本的动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潜意识也可以受到显意识 (通常把时间逻辑思维称为显意识思维) 的影响, 不断重复显意识, 就是一种利用显意识影响潜意识的方法。积极的自我暗示, 可以认为是自己对自己发出的心理号召, 利用潜意识的积极因素经常输入有利于成功的信息, 使积极成功的心态居主导地位, 直至转化为支配我们行为的直觉和习惯。能够改变个人的心态、情绪。心理学家摩非博士曾说:“我们要不断的用充满希望与期待的话来与潜意识交谈, 于是潜意识就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明朗, 让你的希望和期待实现。
三、面试中的语言表达
(一) 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声音来表达思想的重要交际工具, 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 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符号系统。人类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的文明成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掌握好语言艺术和语言礼仪, 对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实现自己的愿望十分必要。
(二) 积极心态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积极的心态在行为上表现为:处事冷静、灵活、真诚、自信, 积极的心态是保证良好语言沟通的必要条件。面试语言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情感真实, 拥有积极的心态, 就能用积极的思维去思考, 用积极的意念去支配自己的行动, 面对强者如林的紧张场面, 运用语言的基本功能, 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真实才能, 即使面对不利局面, 也能通过自身调节, 使消极向积极转化。例如:“湖南大学车辆专业的本科生徐同学, 初试简历显示25岁 (已是研究生毕业的年龄, 身高1.6米, 貌不惊人) 。初试即被“pass”掉, 但是第二天给初试合格者做笔试时, 徐同学跟随一同到来, 跟考官说他不甘心就这样失掉机会, 请求再给他10分钟做自我介绍, 10分钟内不被接受便离开。谈话中, 考官得知徐同学由爷爷抚养大, 15岁初中毕业后开始打工, 吃尽了苦头, 悟出一个道理, 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于是, 重新走进教室, 发奋苦读, 最终考取了大学。徐同学讲话干脆、果敢、处事的进退有据、心怀坦荡、积极主动、韧性十足的精神打动了考官, 最终被录用。[3]
这个例子说明, 个人的情绪调节, 对于心态稳定, 获得自信十分必要。林肯总统每次竞选失败都对自己说:“只不过是不小心脚下滑了一跤, 又不是爬不起来。”“林肯总是用积极心理暗示自己失败并不可怕, 只要坚持敢于克服困境, 最终便可成功”。[3]
(三) 消极心理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面试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模式, 需要通过正常的语言交流才能完成。而语言的表达需要通过逻辑思维、判断、词汇、语法等多种元素配合完成。尤其像面试具有强烈竞争性、严格的时间性、问题的突然性, 又在考官审视的陌生环境下, 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导致发挥失常。而一般规律是, 一个人面对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物, 越是看重越感到紧张, 缺乏自信, 具有消极心理状态的人面对此种局面, 难免产生焦虑情绪, 结果导致不安、紧张等状态出现, 如得不到及时调整, 将会出现一系列反应失常、思维混乱、词不达意、大脑出现空白的情况, 最终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由于行为是内心情绪的反映, 此时, 人的身体语言也可能会传达出消极的“信号”, 影响面试成绩。
另外, 由于自身准备不足, 对外部必要信息缺乏了解, 以及在面试中语言运用把握不当, 都会使被试者坐失良机。例如某些考生追根问底反复询问企业待遇等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还有些被试者语言表达方式、方法缺乏技巧, 给人恃才自傲的印象, 例如, 某国有知名企业在某重点高校招聘面试中, 向一被试者询问:“人的优良品质有哪些”?被试者回答语言流畅、逻辑清晰, 语音高亢, 使用了教科书似的程式化语言和近似演讲的口吻, 显然不符合面试标准需要和企业考官的胃口 (作者调查资料) 。
四、心理状态决定语言表达效果
语言是心理活动、头脑思维、通过声音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从以上章节资料分析中可以确认, 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成功的语言表达不仅需要良好的语法基础、渊博的知识、缜密的思维, 最关键的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将这些因素优化组合, 发挥出最佳综合效果, 心理因素在这里担当着领衔或指挥的作用。因此, 在面试时如果心理不能镇定下来, 从容面对, 就会出现一系列失常现象, 逻辑混乱、答非所问、慌不择词、思维短路、情绪失控, 最后功亏一篑。国内目前许多资料显示:用人单位在专业成绩和语言表达上, 把语言因素放在了重要位置, 因为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在强手如林的面试环节, 如果语言出现了障碍, 则无法清晰、准确、全面展示你的思想、抱负、才能、价值和真实的自我。对于求职者来说, 多年的寒窗苦读, 多年的期待, 多年的梦想, 也许就会在最接近目标的时候搁浅, 而这在一个人未来发展的过程中, 或许在某一特定时期会对其心理形成负面效应。
五、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办法
心理素质虽然存在先天的差异性, 但根本的问题不完全取决于先天, 而是在后天的培养和引导上。心理实验表明:心理素质或者说心理素质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提高的。
(一) 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珍惜美好时光, 勤奋学习, 打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 这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 使其成为生活的主线。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的人生之舟不知驶向何方, 那么它的航行将会是痛苦并徒劳的”。在你自觉地向确定目标行动过程中, 客观现实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矛盾、困难, 对人的情感造成消极影响, 但这些因素与你心中目标这条主线相比, 就会被自觉地视为暂时现象被边缘化, 你的观念在这个目标的作用下, 会潜移默化发生变化, 你的行动会很自然的围绕着“目标”这个主线前行。
(二) 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必要的心理训练。生活节奏的加快, 激烈的竞争, 社会的发展变化, 需要你在知识不断增长, 能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 挤出一些时间, 给自己心理充充电, 它能使你理智地处理问题, 睿智地看待人生。
(三) 增强责任感, 让责任成为日常生活的态度和习惯。它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 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才能踏踏实实做事, 认认真真做人, 才能焕发出内心的潜能和动力, 忘我的工作, 对他人、对社会履行责任, 能使人在体现自我价值时收获快乐、自豪。
(四) 积极心理学认为, 坚韧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一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 难免遇到来自内外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一个具有坚韧品质的人则可以从容, 冷静地应对面前出现的各种问题, 这个过程有时可能是漫长、枯燥的或是一度出现接近目标的渺茫感, 然而这个过程恰恰是对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力的检验, 这种磨练过程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可缺少的。心理学教授罗纳德 (美国心理学家) 认为:“人们在应聘面试中需要显现非语言交流模式———心理抗衡, 研究表明, 心理素质优秀及能够做到泰然自若并在关键时刻不放弃的人, 成功率要大得多”。[3]没有坚韧的品质作为积淀就很难在专业领域达到一个高度。
(五) 对于学习生活中重要的具有挑战意义的事物, 事先做好预案, 了解相关信息、要求、规则, 通过演练总结经验, 客观的认识自我, 正确的评价自我, 不回避自己的缺点, 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有备才能无患, 心理状态乐观才能自信, 克服了焦虑的情绪才有机会找准自己的位置, 显现你的闪光点。认识自我如同打开了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 使你获得更多、更适合展示自己的机会。认识自我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 能摆脱各种束缚, 掌握自己的命运, 少走弯路, 时刻鞭策自己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当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你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时, 你自然会更加自信和快乐。
(六)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在这所特殊学校里, 可以切身体会到在书本上很难体会的各种经历, 只要你能以客观、谦虚的态度和从学习的角度出发, 用心留意生活中的事件, 或许生活中的一件事, 你的一次特殊经历, 和别人的一次谈话, 别人一个平常却能在你内心引起震动的举动都会成为你内心的积淀, 而对这些经历甚至“磨难”的认识体验过程正是你的思想走向成熟、认识逐步深刻, 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过程。
(七) 不让“结果”成为你的负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过于关注结果, 就会转移你的注意力形成心理上的包袱, 而心理负重在关键时刻必然导致发挥失常,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淡定的心态, 脚踏实地,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注重每一细节, 珍惜每一次机会, 在过程中获取经验、启示、方法和教训, 在过程中体现人生的价值, 慢慢积累优势, 逐步向成功靠近。“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你具备了通向成功道路上这些必要条件, 成功的大门自然向你敞开。
面对一日千里的科技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 大学毕业生求职竞争中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加大, 而个别高校毕业生自身实际情况是并未完全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 导致一些学生面对眼前的机遇却“失之交臂”。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举证, 从心理因素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索, 希望带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EB/OL)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http://www.doc88.com/
[2]周国韬.积极心理学.中国轻工出版社[M].2012年, 57页.
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篇10
基于现代语言学家对于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来看,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即:第一支以Langacker为代表,注重从共时的、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问题;另一支以Traugott为代表,注重从历时的、语用的层面来解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问题。以Traugott和Langacker为代表的关于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差异,即:在Traugott把注意力集中于说话者(言者主体)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入一个表达式的语义中时,Langacker则更关注说话者(言语主体)是被怎样表达(也就是被显性表达还是被隐性表达)。
2001年,沈家煊先生在对《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的语言学视野》以及Langacker、Traugott等关于主观性和主观化观点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首次将此理论引入国内认知语言学界。至此,国内关于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也高潮迭起。
一、什么是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国外学者对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问题研究较为深入,有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有:Benveniste、Lyons、Langacker和Traugott等。透过他们对语言主观性与主观化的观察角度及研究层面可以发现,它们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语言反映和表达说话人“自我”这一概念上,几位语言学家却出人意料地存在较为一致的看法。大家普遍认可的关于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定义如下,即:主观性是指言者主语(说话人)在产出一段话的同时主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就是说,在话语中或多或少存在说话人自我表现的主观性成分。主观化则指语言通过怎样的结构形式或者经历怎样的变化历程才能表现说话人的自我主观态度。
二、语言主观性的表达方式
语言主观性的表达方式是近来学者们讨论颇多的内容。从整体上来看,它主要涉及指示语、时体范畴、情态、副词以及某些结构和句式等,这里笔者将选取空间指示语和时体范畴两个方面来阐述。
1. 空间指示语的主观性表现
从本质上来讲,空间指示也是一种空间关系,只不过它是将目标体和言者主语的位置关系作为参照的依据。虽然目标体是客观存在的物理实体,但说话人受自我主观认识而产生的认知空间关系却有极大的主观性。因此,空间指示是客观物理空间与主观认知空间的高度统一,充分体现了语言空间的主观性。
物理空间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又不受认知活动的影响,是客观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而认知空间则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结果,即是人们能动地运用各种感知器官对物理空间认知的结果。例如:
a.小张坐在教室中间。(空间所展示的客观事实)
b.小张坐在左边。(坐在小张右边的同学的视角)
c.小张坐在右边。(坐在小张左边的同学的视角)
d.小张坐在前面。(坐在小张后面的同学的视角)
e.小张坐在后面。(坐在小张前面的同学的视角)
同一人小张所占据的空间位置只有一个,而四人(坐在小张前后左右)以自我为出发点对该空间关系的认识却截然不同。像上述这种通过“中间”“左边”“右边”“前面”以及“后面”等语言形式来表达的空间即为认知空间。由于语言空间与物理空间之间隔着一个认知空间,所以二者一致与否也无定论: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2. 时体范畴的主观性表现
与空间指示语相比,语言学家对时体范畴的关注程度更是与日俱增。作为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的代表,俄语的时体范畴更能表现出语言的主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体表达主观情态意义
a.Этоттекстможноперевестибезсловаря.
b.Изнеговышелбыхорошийучитель.
c.Онавсегданайдётвыходизположения.
上述例句中,动作行为实现的可能性(能翻译完这篇课文、能成长为一名好老师、能找到出口)这样的主观情态意义通过完成体形式表现出来。
d.Яоченьсомневаюсь,чтобыонавыполнилаэтузадачу.
除此之外,不可能或者无法实现某种行为(不能完成这项任务)也可以通过完成体形式表现。
(2)未完成体表达主观情态意义
e.Завтраемурановставать.
f.Мнеещёэкзаменационнуюработупроверять!
e、f两句中动词均为未完成体形式。未完成体动词不定式可表动作发生一次(e)或重复多次(f),都表达出了“不可避免性和客观义务性”这样略带强制性的情态义。主体为第三格(ему、мне)的不定式句把这种不可避免性和带有强制的义务性表现得最为明显。
(3)完成体与未完成体表达同一情态意义下的不同情境色彩
g.Яислованескажией.(немогусказать)
h.Всехраспугал:никтонеподойди.
g、h两句都表达不可能性。在表达不可能性这一意义时,动词在完成体(例句g)与未完成体形式(例句h)的选择上存在如下区别:完成体形式往往伴随着禁止不合理行为实施的情态意义,而未完成体形式没有这种功能。
三、研究较为集中的三个方面
Edward Finegan认为,言语主体的视角、情感和认识是当前学界对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较为深入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三个方面。
1. 视角
视角就是言语主体的一种观察角度,是言语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情状加以叙说的一种出发点。这种视角主观性在语句中往往不会以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在英语的“体”范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试比较下面两个英语例句:
a.Let us go.(让我们走吧!)
b.Let's go.(咱们走吧!)
普通句子的主语往往是事件叙述的出发点,祈使句与之不同,它的主语通常是受话人,绝大多数情况下以隐性的方式存在(即一般不说出来)。例句a中you是let的主语,若进行句式变换,变为疑问句应为“Let us go,will you?”,经过句式变换之后,我们能明显地看出us具有双重身份:既是let的宾语又是go的主语,但意念上you不在us之列。b句为祈使句,表示劝告,与a句不同的是b句中let与go的主语均为“咱们”,当然也包括you在内,若进行句式变换,变为疑问句应为“Let's go,shall we?”,即b句中说话人已然成了祈使句主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a句中的主语为客观性较强的“句子主语”,而b句的主语则为主观性较强的“言者主语”。
2. 情感
情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范畴,包括情绪、意向、态度等。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可以体现在动词的重叠形式上:如果说话人觉得动作是“符合自我以及大多数人的意愿的、好的”,那么情感和心理上便乐意这样的动作发生并且持续反复,反之则不愿其发生,更不用说反复了。
a.*我们烧毁烧毁吧。
b.*这些没有人情味儿的“恶魔们”竟敢煽动煽动朴实的老百姓散播谣言。
“烧毁、煽动”都表示“违背大多数人的意愿、坏的”,人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或者说更大程度上不接受,不希望其发生,因此不能重叠使用。
3. 认识
所谓的认识就是客观存在于说话人(言者主语)头脑中的对某件事的主观的、自我的观点与倾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认识就是对客观事件的一种主观化的看法。认识主体千差万别,各具特点,这也就决定了人们对同一事件的认识很可能截然不同。
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常常存在客观叙述与主观感知的差异,例:
a.小李回来了,因为他还爱小美。
b.小李还爱小美,因为他回来了。
上述两个例句主要考察“因为”这个连词的主、客观性差异。a句中“小李回来”的原因在于“他还爱小美”,这是对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的一种客观描述;而b句则不同,“小李回来”的原因已不再是“他还爱小美”,而是说话人(言者主语)主观推断“小李肯定还爱小美,要不然他不会回来”,这其中夹杂了强烈的个人的主观臆断因素在里面,因此与a相比b的主观性更强。
结语
综上所述,论文在语言主观性概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语言主观性的表达方式以及研究较为集中的三个方面。在例句的引用方面,创造性地用到了印欧语系当中的屈折语——俄语,希望能为以后的语言研究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主观性。因为语言在客观地表达某种固有思想的同时还能主观地表达说话人自我的观点和态度。论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阐释语言主观性的表达方式及研究较为集中的三个方面。希望论文可以在主观性及主观化研究方面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清晰的思路,也为更有造诣的研究者提供便捷。
关键词:主观性,主观化,表达方式,视角,情感,认识
参考文献
[1]陆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
[2]杜桂枝.认知语言学在俄语学研究中的状况.福建外语(季刊),1999(2).
[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7).
[4]文旭,伍倩.话语主观性在时体范畴中的表现.外语学刊,2007(2).
[5]文旭,黄蓓.极性程度副词“极”的主观化[J].外语研究,2008(5).
[6]沈家煊.汉语的主观性和汉语语法教学.汉语学习,2009(2).
[7]张静.从认知域看俄语因果复句的主观性差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