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

2024-05-19

历史剧(共7篇)

历史剧 篇1

王昌东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历史剧的创作目的主要在于传播历史知识,使广大观众在思想或情感等方面受到教育或启迪。文学创作可以合理虚构,尤其是历史剧的诸多情节更需要虚构。但是,在欣赏、肯定、赞扬历史剧《赵氏孤儿案》的同时,我们却发现其中的一些内容与史实严重不符,存在历史错误,极容易误导广大观众,尤其是分集剧情介绍,不但与剧情内容明显不相吻合,而且错误百出。虽为瑜中之瑕,但我们认为还是避免为是。本文对历史剧《赵氏孤儿案》以及网络电视对该剧的分集剧情介绍中存在的诸多错误提出指正意见,供该剧编导及广大电视观众参考。

关键词:历史剧;《赵氏孤儿案》;文学创作;虚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169-02 由陈文贵先生编剧、阎建刚先生导演的41集历史剧《赵氏孤儿案》,正在全国热播,观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该剧无论在思想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演员演技等诸多方面,都堪称历史剧中的佼佼者。正如影评人阿木所说:“历史因为尘封上千年而多了几许的空白,当代人的解读又能丰富历史的细节,而阎建刚的重构历史,再加上演员们吴秀波、孙淳、练束梅等的精湛演技,则带来了这一出可以说是2013年以来的最好国产剧。(”来源于网络评论)

众所周知,历史剧的创作目的主要在于传播历史知识,使广大观众在思想或情感等方面受到教育或启迪。文学创作可以合理虚构,尤其是历史剧的诸多情节更需要虚构。但是,在欣赏、肯定、赞扬历史剧《赵氏孤儿案》的同时,我们却发现其中的一些内容与史实严重不符,存在历史错误,极容易误导广大观众;尤其是分集剧情介绍,不但与剧情内容明显不相吻合,而且错误百出。虽为瑜中之瑕,但我们认为还是避免为是。历史剧《赵氏孤儿案》以及网络电视对该剧的分集内容介绍中存在的主要错误是:

一、当朝君主是晋景公还是晋灵公?

在《赵氏孤儿案》的各集中,都没有提到该故事发生在春秋晋国的哪个君主的执政时期,但在第一集的片头字幕中却明确标明该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景公元年。这说明该连续剧中的晋国当朝君主即为景公。而在网络电视对该剧的分集内容介绍中,却多次提到晋灵公,如第5集、6集、9集、10集中提到的晋国当朝君主都是灵公。晋灵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20年~前607年,继位者为晋成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06年~前600年,此后才是晋景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99年~前581年。究竟谁是谁非?

历史事实是:赵氏孤儿案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景公三年。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史记·晋世家》:“(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另外《史记·韩世家》也有相关记载:“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赵朔令亡。朔曰:‘子必能不绝赵祀,死不恨矣。’韩厥许之。及贾诛赵氏,厥称疾不出。程婴、公孙杵臼之藏赵孤赵武也,厥知之。”另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十九年,也就是晋景公在位的最后一年,晋景公得了大病,请巫师作法除祟。赵朔的好朋友晋六卿之一韩厥因知赵氏孤儿尚在,于是趁机向景公颂扬赵氏对晋国立下的功劳,并如实说出赵朔的儿子尚在。“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由此可见,赵氏孤儿案的整个过程都发生在晋景公时期,与晋灵公毫无关系。而《赵氏孤儿案》分集剧情介绍却把此案错置于晋灵公时期,既有违于历史事实,又会给广大电视观众造成误解。不仅如此,该剧分集剧情介绍,无论是情节结构、人物关系、人物姓名,还是分集数量(剧情介绍分45集,而连续剧为41集)等都与连续剧大不相同,试问这样的分集剧情介绍还有什么意义?

二、赵朔的妻子庄姬公主是晋景公的姑姑还是姐姐?

在历史剧《赵氏孤儿案》中,多次提到赵朔的妻子庄姬公主是晋景公的姐姐,赵朔是晋景公的姐夫,赵朔的遗孤赵武是晋景公的外甥。如:在第5集中,程婴与庄姬公主一同去给景公医病,景公两次称庄姬公主为“皇姐”。在第7集中,程婴和公孙杵臼在分析韩厥被囚禁可能会牵连赵朔时,公孙杵臼说:“赵大人是国君的姐夫,国君怎么不信任赵大人呢?”在第11集中,司宫冉白奉旨去请赵朔入宫,程婴提醒赵朔遇事三思,庄姬公主对程婴说:“大人是君主的亲姐夫。”在第13集中,司宫冉白奉旨请庄姬公主入宫,程婴对冉白说:“国君与公主姐弟情深。”又说,“公主怀的是国君的外甥。”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灵公立十四年,„„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成公。”“晋景公时而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赵朔,晋景公之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史记·晋世家》:“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成公者,文公少子”“七年,„„成公卒,子景公据立。”

综合分析以上史实,不难看出,晋文公的继位者是晋襄公,晋襄公的继位者是晋灵公,晋灵公的继位者是晋成公,晋成公的继位者是晋景公。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晋襄公是晋文公的儿子,晋灵公是晋襄公的儿子,晋成公是晋文公的少子、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晋景公是晋成公的儿子。赵朔的妻子是晋景公的父亲晋成公的姐姐,那么就应该是晋景公的姑姑了。而历史剧《赵氏孤儿案》却每每提到赵朔妻子庄姬公主是晋景公的姐姐,尤其是在第24集中,晋景公到庄姬公主的住所指责她“因为私仇出卖晋国”时,竟连续13次称赵朔的妻子庄姬公主为姐姐,实乃大错特错。

三、战国时期商鞅的《商君书》怎么能出现在春秋时期?

在历史剧《赵氏孤儿案》的第11集中,晋景公为了收回赵朔将军的兵权,在司寇屠岸贾的唆使下,假称自己“近日得阅秦国商鞅所署商君书,备受启示。”遂决定废除晋国实行多年的“三军”制。

而事实是,晋景公在位时间是公元前599年~前581年,商鞅则生活在公元前390年~前338年,二者相距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前的晋景公怎么能看到二百多年后商鞅的《商君书》呢?《赵氏孤儿案》是一部历史剧,不是相声小品,相声小品可以“关公战秦琼”,但历史剧却不能过于“穿越”历史,不能随意虚构。

四、余论

如果说历史剧《赵氏孤儿案》出现的是历史知识错误,那么120集历史剧《隋唐英雄》出现的则是语言知识错误。因为《隋唐英雄》也是2013年电视荧屏上热播的连续剧之一,与《赵氏孤儿案》同样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也放在这里一并进行指正。

在历史剧《隋唐英雄》中,封建皇帝的昏庸残暴,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势,起义将士的行侠仗义,阶级斗争的波澜壮阔,众多演员的高超演技,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该剧的人物对白中,却出现了许多语言知识错误,如:

在第49集中,麻叔谋担任修建大运河的总督。越王杨素等大臣上奏杨广,揭发麻叔谋贪污受贿等罪行。于是杨广指责麻叔谋“贪污公帑”,电视字幕上出现的是“贪污公孥”,演员也把“孥”读为“nú”。但根据剧中的故事情节以及杨广指责麻叔谋的贪污罪行,“孥”应为“帑”之误,读“tǎng”,意思是国库里的钱财。而“孥”是指儿女或妻子儿女,二者字形虽相近,但读音和意思却大相径庭。该字在本集中连续出现四次,均为错误,实属不该。

在第54集中,幽州总管罗艺说:东岭关元帅“杨义臣不愧为我大隋名将,瓦岗反贼被殄灭”。“殄”读为“tiǎn”,意思是“灭绝”,但演员却把“殄”误读为“zhèn”。电视剧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其中有编剧、导演、监制、责任编辑以及众多演员,从理论上讲,如果一方面出现错误,可以由另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修正。但在以上这两部电视剧中,却出现了如此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实在令人惋惜。这些错误虽属瑕不掩瑜,但我们还是真心希望白璧无瑕。

历史剧 篇2

第一场

大树上挂着告示牌,上书:办美国学历,当打工皇帝!

大树下坐着孔子。

子路、颜回和子贡,坐在孔子对面。

子路在看卡通画。

颜回在打游戏机。

子贡在打瞌睡。

孔子:(闭眼,摇头晃脑)子曰,非虎非兕,率彼旷野。吾道非也?吾何为于此?

(睁眼,看弟子,干咳一声)

子路:(抬头)子曰子曰,不就是你说嘛,麻烦!(继续打游戏)

颜回:请讲白话文。

一漂亮女模特举牌上,牌上书:打倒孔老二,打倒之乎者也。从另一侧下。

孔子、子路和颜回眼睛盯着美女,一直目送其下场。

子贡:(指着孔子)非礼勿视,你老人家带头不学好。(又指着子路和颜回)

子路、颜回羞愧低头。

孔子:(笑)食色性也。

子路、颜回使劲点头。

孔子:(干咳一声)继续上课。子曰,非虎非兕,率彼旷野——诶,我说,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在荒野里瞎溜达什么呢。难道我们的理想是错的吗?要是没错的话,我们怎么沦落到这步田地呢?

子路:想必是我们的仁德修炼得还不够吧。

孔子:有这样的道理吗?假如有仁德的人必定受信任。伯夷、叔齐能饿死吗?

伯夷、叔齐拿着破碗上,饥饿状,饿死倒毙。四个壮汉上,将伯夷、叔齐尸体抬下。

孔子:比干能被剖心吗?

比干上,胸口捧着一颗跳动心状气球。从另一侧下。

子路:你问他们两个吧,尽耽误我看书。(继续低头看书)孔子:

孔子:颜回,你说为什么?

颜回:(放下游戏机)老师啊,您的学问忒大了,天下的诸侯都不能理解。正因为不被理解,不被世俗容纳,所以才显示出您的高风亮节。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真会拍马屁。从另一侧下。

孔子:颜回,要是你以后有钱了,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我给你打工。

颜回推了一把子贡。

子贡睁开眼睛。

孔子:子贡,你说为什么啊?

子贡:老师,您的学问太博大了,天下诸侯没哪个能容纳得下。老师为什么不稍微降低点标准呢?

孔子:子贡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播种庄稼,但也不能保证一定有收获。能工巧匠制造的器具也未必能使所有的人都称心。君子能够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学说,能用一定的方法规范社会,按一定次序管理国家,但不一定被社会接受。如今你不勤修自己的学问,却想降低标准,迁就别人,以期待别人的接纳。子贡啊,你的志向不远大啊。

一女子举牌上。牌上书:孔子等于唐僧。另一侧下。

一快递员上。

快递员:(喊)老孔,你的快递。

孔子:(举手)我在这里。

快递员:(快递员把快递递过去)您在这里签个字。

孔子掏出钢笔签字。

快递员:(伸手)20块钱。

孔子:你找我要钱?

快递员:对,这是收货方给钱。你要不付钱,我就只能退回去了。(要夺走快递)

孔子:我给,我给。不过怎么这么贵。不都是10块钱吗?怎么这个要20?

快递员:印刷品10块。你这是雕刻品,重,运送起来废油,所以要贵点。

孔子掏出100块钱给快递员。

快递员:(从钱包里掏钱)你给100,我找80;你给50,我找30。你看我算得对不对?来,这里30块钱,你收下。钱货两清了哦。

孔子:(接过30块钱)好好,正好。(把钱放进口袋)

快递员:(拿出一个单子)这是我们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麻烦你接受一下我们的调查。你作为知名人士,我们很需要你的评价。以便更好地鼓励或监督我们的工作。

孔子:(接过单子)这么长啊?你看这样行吗?我在上面签个字,留下联系方式。里面这些选择题,您有劳了,行吗?

快递员:(急促)好吧好吧。

孔子拿笔签字。

快递员:(收好访问表)老孔啊,真是个好人。我还有个快递要送,是给老子的。下次再聊,你忙你忙。(说完下)

孔子:(看着快递员背影)多么优秀的快递员啊!

子路:(放下书)老师,快打开快递看看。

孔子打开包装,里面是一捆竹简。

孔子:雕刻品比印刷品要贵啊。

孔子打开竹简,上下阅读。

三学生看着老师。

孔子:田常想在齐国作乱,要领兵攻打鲁国。鲁国是祖宗埋骨的地方,是我们父母之邦。现在国家面临如此危险,你们几个要挺身相救啊。

背景音乐:我的家在东北黄河边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子路起身,跳忠字舞。

颜回起身,跳忠字舞。

子贡起身,跳忠字舞。

孔子检阅三学生。

孔子:同学们好——

三学生:老师好——

孔子:同学们辛苦了——

三学生:为人民服务——

背景音乐:进行曲

三学生剪刀石头布。子路和颜回出石头,子贡出剪刀。

孔子:(握着子贡的手)我把这光荣的使命交给你了。

子贡:坚决完成任务,不辜负祖国和老师、同学的重托,我一定按质保量、多块好省,不缺斤少两,不拖泥带水地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请老师放心,请同学放心,请祖国放心——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少废话。从另一侧下。

子路:(与子贡握手)珍惜这次被考验的机会。

颜回:(与子贡握手)等待你胜利的消息。

孔子:(与子贡握手)要是有什么困难,给我来信,我们一起想办法。但千万别让收信人付费。

子贡:(挥手)老师,同学们,再见。

子贡下。

孔子:这倒霉孩子走了,正好,我们三人斗地主。

子路:输了不许赖。

孔子:赌场无师生。

颜回:老师,上次你还欠我7毛4分钱呢。

孔子:不就欠你几毛钱吗?狗肉账似的,天天追着屁股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打通宵,赢了还你。我要把我那20元快递费赢回来。

三人往台下走。

孔子:(一边走一边掏钱包)上个月你师娘给100块零花钱,刚才给了20块,应该还有80啊,怎么就剩30了?不对啊。

三人下。

上来几个壮汉和美女将大树和告示牌拿下。

第二场

子贡上。

子贡:(唱)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喔喔喔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四个齐兵在田常的带领下走上台。其中一个扛旗,旗上写着齐字。一个拿马扎。另两个紧跟其后。

田常迎上前去。

子贡:田将军好。

田常:您好,子贡先生。先生作为一个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齐国,来帮助齐国,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子贡: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齐兵摇摆旗帜。

齐兵甲:二位,开门见山,进入主题吧。

子贡:那我就说了哦。

田常:先生请讲。

子贡:(东张西望)那我可真说了哦。

田常:说吧,这里没有别人。

子贡:(一指台下的观众)瞎说,台下坐了好几百位,您嫩没看见?

田常:但说无妨,他们是2500年后的观众,没关系。

子贡:你要攻打鲁国,是错的。

田常:愿闻其详。

子贡:鲁国是个很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又薄又矮,它的国土又狭窄又贫瘠,它的国君又愚又笨,它的大臣又奸又诈;所以不可与鲁国交战。

田常往下坐,齐兵迅速将马扎放在其屁股下。

子贡:您不如攻打吴国。吴国的城墙又高又厚,它的国土又广阔有富饶,它的国君又聪又明,它的大臣又贤又能;所以它容易攻打。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歪理邪说。另一侧下。

田常站起来,齐兵迅速收起马扎。

田常:(愤怒)你以为难的事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认为容易的恰是别人认为难的。这是为什么?

子贡:我听说朝廷内有忧患就去攻打强大的国家;朝廷外有忧患就去攻打弱小的国家。现在你的忧患在朝廷内部,所以应当去攻打强国。听说你三次想分封都没有成功。

田常来回踱步。齐兵拿着马扎跟着。田常往下坐,齐兵迅速将马扎放在其屁股下。

子贡:这是因为大臣中有人反对。现在你攻打鲁国来扩大齐国的领土,战胜后国君就会骄傲。

田常迅速站起来,齐兵迅速收起马扎。

子贡:占领了别的国家,大臣就会很尊贵,而你的功劳却并不显赫。

田常迅速往下坐,齐兵迅速将马扎放在其屁股下。田常迅速站起来,齐兵迅速收起马扎。

子贡:这样你与国君的交往就会越来越疏远。你在上面使国君骄傲,下面使群臣自大。想借此来分封,是错误的。

田常迅速往下坐,齐兵迅速将马扎放在其屁股下。田常迅速站起来,齐兵迅速收起马扎。

田常踱着步,迅速往下坐,齐兵迅速将马扎放在其屁股下。田常迅速站起来,齐兵迅速收起马扎。

子贡:因为国君骄傲就会专横,臣子骄傲就会夺权。这样你就上与国君有隔阂,下有大臣和你相争。这种情况对你是最危险的。所以说,你不如攻打吴国。攻打强大的吴国,可以把你的政敌派上战场,如果战败,他或是被吴国所杀,或是被齐王所杀,这样你就高枕无忧了。

田常踱着步,迅速往下坐,齐兵迅速将马扎放在其屁股下。田常迅速站起来,齐兵迅速收起马扎。

子贡:如果战胜吴国,你上有运筹帷幄之功,下有占领吴国领土之实。齐王就会更加依赖你了。

田常:此话有理!还是子贡先生深明大义。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到了鲁国边境。现在如果离开鲁国而攻打吴国,会受到大臣们的怀疑,怎么办?

子贡:你先按兵不动,让我去见吴王。让他来帮助鲁国和齐国作战。这样你就可以找到机会和吴国作战了。

田常:那就拜托先生了。

子贡: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田常:还请先生快马再加一鞭,快车再加一脚油门。

子贡下。

田常笑着带着齐兵下。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好故事开始了!从另一侧下。

第三场

子贡上。

子贡:(唱)

一个人走向长长的街,

一个人走向冷冷的夜。

一个人在逃避什么,

不是别人是自己。

一个人在害怕什么,

不是寒冷是孤寂。

一个人走向冷冷的街,

一个人走向长长的夜。

一个人想追求什么,

不是真实是幻影。

吴王带着四个吴兵上。其中一个举着旗帜,上书吴字。一个拿着折扇。另两个紧跟其后。

子贡:吃了?

吴王:吃了。

子贡:吃的啥?

吴王:煎饼卷油条,就着米饭吃。

子贡:这抗饿啊。

吴王:先生吃了没有,要是没吃,我再给你准备一份?

子贡:我来找你不是吃干饭的。有事和你商量。

拿折扇吴兵给吴王扇风。

吴王不停点头。

吴王停止点头,吴兵立刻收起折扇。

子贡:吴王,我听说称王的人不能让一个国家在世上消失。吴国战胜越国,吴王你,宅心仁厚,把越王放回国内,保存越国。吴王,你的仁德彪炳史册啊。

拿折扇吴兵给吴王扇风。

吴王不停点头。

吴王停止点头,吴兵立刻收起折扇。

子贡:称霸的人不允许有强大的敌人并存,这好比千钧的重量上再加一两就会破坏平衡。现在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吞并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很为大王担忧。

拿折扇吴兵给吴王扇风。

吴王不停点头。

吴王停止点头,吴兵立刻收起折扇。

子贡:拯救鲁国,可以在诸侯中扬名;讨伐齐国,可以获得丰厚的利益。这样名义上保存了弱小的鲁国,实际上削弱了强大的齐国,此乃明智之举。

拿折扇吴兵给吴王扇风。

吴王不停点头。

吴王停止点头,吴兵立刻收起折扇。

吴王:你说得很对,然而我曾与越国打仗,把越兵困于会稽山。我把越王放回国后,我听说他吃苦耐劳,优待士兵,有向我报复的企图。我想等我攻打越国后再按你的说法去做。

子贡:越国的力量不如鲁国,吴国也比不上齐国强大。大王置齐国不顾而去攻打越国,到时候齐国已经灭了鲁国。况且大王以保存危亡国家使得其得以延续为名,攻打弱小的越国而惧怕强大的齐国,这是不勇敢的行为。

拿折扇吴兵给吴王扇风。

吴王不停点头。

吴王停止点头,吴兵立刻收起折扇。

子贡:勇敢的人不怕危难,有仁德的人信守诺言,有智谋的人不错过良机,行王道的人不会看着别的国家灭亡,以此来宣扬道义。现在使越国得以保存而向诸侯显示你的仁德,拯救鲁国、讨伐齐国、震慑晋国,这样诸侯国就会纷纷来朝拜吴国,吴国的霸业可成。

拿折扇吴兵给吴王扇风。

吴王不停点头。

吴王停止点头,吴兵立刻收起折扇。

子贡:如果大王一定厌恶越国的话,我请求东去见越王,让他出兵与你一道攻打齐国,这样实际上尅使越国兵力空虚,而名义上是跟随诸侯国讨伐齐国。

吴王:那就有劳先生了。

子贡退而下。

一吴兵急忙跑上来。

吴兵:(喊)吴王,西施让我喊你回家吃饭。

吴王:天大地大,都没有吃饭事大!走,回家吃饭去。

吴王率领吴兵下。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谁饿谁知道,谁吃谁回家吃。从另一侧下。

第四场

子贡上。

子贡:(唱)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漫的黄沙掠过。

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

报以两声长啸。

不为别的,

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越王带着四个越兵上。其中一个举着旗帜,上书越字。一个提着苦胆。另两个紧跟其后。

越王:唱得真好!

子贡:是吗!很少有人夸我!老是经常打击我,你是我的知音啊!

越王:(唱)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

子贡:既然是知音,那我就实不相瞒。

越王:请先生如实道来。

子贡:现在我劝说吴国去拯救鲁国、讨伐齐国,吴王心里想这么做,但害怕越国趁机进攻。他说,等攻下越国以后再这么做。可这样一来,越国肯定是要被攻灭了。

越王抓过苦胆,使劲吮吸。吸完后,递给士兵。

越王:我从来都没这么想过啊。

子贡:大王没有复仇之心却让人怀疑,这很愚蠢;有了复仇之心而被人知道了,这就很艰难了;事情还未发动就被人听到了,这就更危险了。要成大事这三件是最大祸患。

越王向子贡拜了两拜。

越王:我曾经不自量力,而与吴国作战,最后被困在会稽山。被俘后,我忍受了天大的耻辱。这种仇恨深入骨髓。我现在日夜谋划,只想和吴王大战一场或者同归于尽,这就是我的愿望。请先生指点迷津。

越王抓过苦胆,使劲吮吸。吸完后,递给士兵。

子贡:吴王为人凶残,他手下的群臣都无法忍受。吴国因为多次战争而穷困,士兵苦不堪言,百姓怨声载道,大臣们想在国内变乱。

越王抓过苦胆,使劲吮吸。吸完后,递给士兵。

子贡:伍子胥因为劝谏而被杀害,太宰伯噽掌权,却听任吴王犯错误而只图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是危害国家的行为。现在大王你真心实意地发动军队辅助他,来激发他的斗志,进献重礼使他高兴,用谦卑的言辞来表示尊重,他就一定会去讨伐齐国。假如他失败了,这是大王你的福气。

越王抓过苦胆,使劲吮吸。吸完后,递给士兵。

子贡:假如他战胜了,他一定带兵去攻打晋国。我向北去见晋国国君,让他一起攻打吴军,这样吴国就一定会被削弱。吴国的精锐部队在与齐国的战争中消耗掉。大王乘机进攻它,吴国就一定能灭掉。

越王:多谢先生指教。

上来两个越兵,手里捧着黄金。

越王:还请先生笑纳。

子贡:都是知音了,还这么俗!咱雅点!

子贡摆摆手,退下。

越王:(看着金子)不要,咱省了!看来和雅人做事,省金子。

越王带着士兵下。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你是雅是俗?从另一侧下。

第五场

子贡上。

吴王率士兵上前迎接。其中一个举着旗帜,上书吴字。一个拿着折扇不停给吴王扇风。另两个紧跟其后。

子贡:我把大王你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十分恐惧,说,我太不幸了,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因为不自量力,获罪于吴国,以致兵败受辱,国家也荒废了。

拿折扇吴兵给吴王扇风。

吴王不停点头。

吴王停止点头,吴兵立刻收起折扇。

子贡:全靠大王的恩赐才得以照常祭祀祖先。死也不敢忘记大王的恩惠,还敢对吴国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文种背着兵器上。见到吴王下跪,把兵器放在一边。

文种:东海受使役之臣勾践的下人文种,冒昧通过大王的下官向您的左右问安。现在听说大王伸张正义,讨伐强暴,拯救弱小,制裁凶残的齐国,匡扶周朝。

拿折扇吴兵给吴王扇风。

吴王不停点头。

吴王停止点头,吴兵立刻收起折扇。

文种:因此越国发动全部士卒三千人,勾践请求亲自披甲执刃,冲锋在前。越国的贱臣文种奉送祖先收藏的兵器,二十领盔甲、斧钺,来进献吴国军队。

拿折扇吴兵给吴王扇风。

吴王不停点头。

吴王停止点头,吴兵立刻收起折扇。

吴王:(高兴)先生,越王想要亲自跟我讨伐齐国,这样做可以吗?

子贡:不能这样。人家国内空虚,出动它的全部人马,又让它的国君跟从,这样做是不义的。你可以接受它的财物,答应他派来的军队,但不要它的国君跟从。

拿折扇吴兵给吴王扇风。

吴王不停点头。

吴王停止点头,吴兵立刻收起折扇。

吴王:文种,你告诉勾践,不用他跟我讨伐齐国了。

文种:是。

文种退下。

子贡:先预祝大王马到成功。

吴王:这还要谢谢先生喽。

子贡下。

一吴兵急忙跑上来。

吴兵:(喊)吴王,西施让我喊你回家吃饭。

吴王:天天吃饭,真烦。

吴王率领人下。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一群吃货。从另一侧下。

第六场

子贡上。

子贡:(唱)

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

想起了过去又喝了第二杯。

明知道爱情像流水,

管他去爱谁。

我要美酒加咖啡,

一杯再一杯。

我并没有醉我只是心儿碎,

开放的花蕊为什么也流泪。

如果你也是心儿碎,

我与你喝一杯。

我要美酒加咖啡,

一杯再一杯。

晋公上。身后带着四个士兵。其中一个举着旗帜,上书晋字。一个不停给晋公捶肩。另两个紧跟其后。

晋公:(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子贡:晋公,你贵为一国之君,有什么好烦的啊。

晋公:刚得到情报。齐国与吴国将交战,不论谁取得胜利,它的军队都会逼近晋国。我该怎么办?

子贡:我听说,预先没有准备就不能应付突发的事情,不弄清敌情就不能战胜敌人。

晋公:我应该怎么办?

子贡:整顿好兵器,养好部队,等待它就是了。

晋公点头。

子贡下。

晋公率众人下。

第七场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齐国VS吴国,艾陵大战。从另一侧下。

齐兵上来五人,其中一个人举旗,从舞台左侧上。吴兵上来十人,其中一个人举旗,从舞台右侧上。齐兵跑到舞台中间,见吴兵,回头就跑。吴兵追齐兵下。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吴国胜。从另一侧下。

第八场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晋国VS吴国,黄池大战。从另一侧下。

晋兵上来十人,其中一个人举旗,从舞台左侧上。吴兵上来十人,其中一个人举旗,从舞台右侧上。吴兵跑到舞台中间,见晋兵,回头就跑。晋兵追吴兵下。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晋国胜。从另一侧下。

第九场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越国VS吴国,黄池大战。从另一侧下。

越兵上来十人,其中一个人举旗,从舞台左侧上。吴兵上来五人,其中一个人举旗,从舞台右侧上。吴兵跑到舞台中间,见越兵,回头就跑。越兵追吴兵下。

一男子举牌上。牌上书:越国胜。从另一侧下。

第十场

子贡上,从舞台左走到右,下场。

略论历史剧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历史剧 中学历史教学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85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历史教育将对中学生三观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思考和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一系列问题,是每个历史教师以及历史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因此,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如何呢?笔者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多年,对此有所了解。首先,师资力量薄弱。在高校里,历史学并不是热门学科,师范类学校亦是如此,导致中学历史专业教师奇缺,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其历史教学能力、水平可想而知。其次,很多历史教师拿不出“料”来,教学方法单一、古板,学生对照本宣科的教法根本就不买账。最后,历史学科在中高考中属于小科目,占分有限,很多学校都由教学能力差的教师担任,这更加剧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尴尬程度。

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尴尬地位相比,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却大受欢迎。很多学生(包括普通民众)对历史知识的获取往往是通过历史剧,这让我们历史学工作者心中不免产生苦涩的味道。既然存在着这么多的历史剧,学生又那么喜欢,教师是否可以在中学课堂上引入呢?笔者认为,这不失为教学的一个好办法。

一是学生通过历史剧能了解基本的史实。很多历史剧都是根据历史事实通过影视的方式再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优秀的影视作品对人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人看了历史剧,为了了解更多的常识而去翻阅相关资料,有些人甚至是通过历史剧喜欢上历史学科的。

二是将直观、感性的历史影视剧植入历史课堂可以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剧植入课堂改变了照本宣科以及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一听说有历史剧看都兴奋不已,课后还津津有味地谈论剧中的事件和人物。因此,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学生观看爱国题材的历史剧,能增强自身对祖国、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自豪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植入历史剧,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国家和家乡的历史发展历程,了解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逐步树立起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品质。

四是学生观看历史剧,能提高运用唯物史观审视历史和现实社会的能力,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还原和学习历史,实现历史学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功能。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看问题,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历史剧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许多积极的意义。那么,历史剧对中学历史教学只有积极意义吗?当然不是,消极影响也不少。

一是目前粗制滥造的历史剧仍比比皆是,这些作品往往错漏百出、违背历史事实,误导学生和普通百姓。比如在新《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台词“我家貂蝉可是四大美女之首”,古装剧中的房子不小心就被看出有空调,清宫戏中种种不可能的事到处可见。这些不严肃的历史剧往往会让观众误以为是历史事实。

二是部分无良的历史剧制作者和片商为了收视率和博眼球,不惜违背历史事实,在剧中采用粗俗、暴力、色情和血淋淋的场面。这些作品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对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年纪小,辨别能力比较差,过多接触这类影视剧,对他们往往有害无益。

三是各种历史“神剧”不顾历史事实,哗众取宠,严重影响中学生对历史事实的了解,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现在的历史“神剧”泛滥成灾。最典型的是最近几年的抗日神剧,学生看到的是我国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上天能揽月、下海能捉鳖,以一杀十,甚至以一顶百,甚至有“手撕鬼子”等神技,而事实上抗战初期日军的战斗素养、武器装备等都远远优于我军。以上所述对年纪小、辨别能力欠缺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了解基本史实。

总之,历史剧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结合不失为一种教学的好方式,但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历史剧也会对历史教学产生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判断,做观看历史剧的主人。

电视历史剧“走红”的思考 篇4

吉炳轩:《弘扬五种精神奏响时代强音》,《中国电视》第4期;

徐光春:《在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中国电视》第4期),竟占年度生产总量的1/4左右。而从播出方面看,各电视台青睐历史(古装)剧是一目了然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荧屏几乎在黄金档期(18:00-22:00)播的全是历史剧。影视圈里圈外,荧屏前不同年龄、经历各异的观众都被带进对历史剧的审美评判中。”(注:《荧屏群言堂》,《中国电视》02年第3期)甚至出现过30多个频道中有11个频道播放清宫戏的景象。国庆节前,许多电视台上星节目一窝蜂地播放《鹿鼎记》,最多时候十几家电视台同时播放一部历史剧(注:吉炳轩:《唱响主旋律多出精品剧》,《中国电视》第7期)。众多历史人物取代了以往传媒中频频亮相的现实楷模,一个个粉墨登场。从唐太宗到唐明皇,从朱元璋到康熙、乾隆、雍正,从武则天、慈禧到还珠格格,从包青天到刘罗锅到济公到韦小宝……他们流传在街头巷尾,弄得妇孺皆知,且深入人心。

但是从去年底开始,历史剧创作呈现明显的收势,降温的趋向是明确的。今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徐光春局长明确指出,在促进电视剧繁荣和发展的进程中,要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变革,抓现实题材作品”(注:徐光春:《在年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中国电视》02年第4期)。胡占凡副局长也在2002年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工作会议上对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工作作了回顾,总结了“控制一般历史题材电视剧生产数量”的经验,“特别是对宫廷、武打类剧目的申报立项采取了压缩比例、从严控制的措施。”(注:胡占凡:《繁荣发展净化荧屏为16大营造良好氛围》,《中国电视》02年第4期)与这种遏制重古轻今的导向相一致,理论界也出现了不少对历史剧创作中负面因素的批评:“近几年,清朝戏走俏,荧屏上便花翎顶戴、马褂满视野,贝勒、格格、皇阿玛叫声不绝”。“从先秦的枭雄到清末的奸臣,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戏说的旗帜下,糟蹋历史,误导后人。”(注:《荧屏电视剧》,《中国电视》2002年第4期)这种明令遏制和批评对历史剧生产中的盲目、无序、失度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标志着电视历史剧创作进入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但不足也是显在的。因为就宏观调控而言,它是一种自上而下通过行政指令来达成计划生产的手段,不可避免地带着强制的色彩。对于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生产,这种调控是必需的。但要从根本上扫清电视剧创作上的一些盲区,仅仅依靠必要的行政指令是远远不够的。就理论界的批评而言,如果仅仅集中于对创作表层特征的粗线条指认,甚至以个人的好恶作感性的批点,就有可能将一场有意义的文化批评引入歧途,弄不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相对科学的做法是深入实际,从现象分析入手,厘清电视历史剧走红的内在动因,这样才有可能在总结几年来电视历史剧创作经验教训的同时,规范未来电视历史剧的创作方向,将这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纳入新世纪先进文化建设的健康轨道。

那么,电视历史剧究竟为什么会走红呢?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观众的喜爱。关于这一点已经用不着我们去花费笔墨作祥尽的考证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潜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即电视历史剧为什么会赢得观众的喜爱?弄清了这一问题,也就揭示了电视历史剧走红的一个深层动因。

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电视历史剧的兴盛不是偶然的,而是受到时代、社会诸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驱动力就是受众独特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说,电视历史剧契合了特定时代大众的社会心理,顺应了我们民族独有的审美心态。

(1)与大众社会心理的契合

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极其复杂的多元结构中。就本土范围看,市场经济全面启动,社会进入向商品经济转型的时代。人们从原先的精神化生存坠入了激烈的物欲竞争。信仰坍塌,理想破灭,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社会心理问题随之纷纷出现:迷惘、焦躁、道德沦丧、价值失范……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世界格局重组的问题,WTO更使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明了。中国经历了80年代自觉的西化失败后又一次不得不向西方看齐。国人本已焦灼不堪、迷乱不已的心理因此越发脆薄:一方面不知所措,一方面又本能地滋生出反抗与拒绝,矛盾重重中人们开始将目光投注到中国的历史深处,企望从“曾经泱泱大国”的往昔岁月中寻找到自我的寄托,寻找到民族自尊自信的支点。95年后席卷思想界和学术界的“国学热”就是一个明证。这样的历史情景和群体精神风貌,催化了电视历史剧的出笼和发展。从一开始,它就顺应国人回归历史的心理趋向,将镜头锁定历史时空;同时,在面对历史时又着眼于现实需要,力图给困顿中张惶失措的现代人撑起一方不无虚幻的心灵栖居地,让种种纷繁杂沓的心理得到暂时的安息。因此,电视历史剧的创作策略就是凭借一个历史的幌子演绎现代人的梦想。与这种创作策略相吻合,在具体的操作上它远离传统的经学式历史书写,无视“历史真实”。尤小刚就曾经这样表白:“在戏说中,历史人物只是一个符号化的东西。”陈家林也认为历史剧并不意味着与历史一一对号(注:《荧屏群言堂》,《中国电视》2002年第3期)。可见,在创作者那里电视历史剧是“大众文化对历史的再塑造”的产物。其于这一出发点,电视历史剧针对不同的社会心理需求作出了不同的创作定位:或者把电视历史剧视作人们欲望假想和心理宣泄的对象,把隐约的社会角色关系变成鲜明的艺术角色关系,打造出一则则世俗神话。而观众在观看时通过产生联想和认同,又把鲜明的艺术角色关系悄悄地置换成隐约的社会角色关系,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淡忘了现实的焦虑、困惑和迷茫,或者在虚实相间里为我们讲述一个古国强者的奋斗传奇。这类作品往往以塑造具有感召力的强者形象为核心,展示人物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凸现人物智勇过人、刚强有力的英雄特质,从而在观众面前树立起自强不息的民族楷模。康熙、雍正、包公、刘罗锅都是其中的代表。这样的艺术形象满足了民族自信的想象,弥补了现实生活中强者匮乏的缺憾,反映了人们在一个英雄逝去的年代里对英雄缅怀和召唤的心态。

总之,无论是虚构欲望的乐园还是架设精神的天堂,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历史电视剧成功地捕捉住了大众的社会心理,从而为人们铺设了一条由现实遁往历史、又由历史返归现实的梦幻大道。人们因此满足了一时性的欲望,消除了不满,散发了能量,获得了愉悦(注: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P539)。而电视历史剧也以此作为自己生存的厚土,扎根其间,一天天地枝茂叶盛起来。

(2)与观众审美心理的投合

如果说最广泛地体现大众的社会心理使电视历史剧与观众建立了一种类似心心相印的默契,那么,在艺术处理上历史电视剧自觉地继承东方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又使它满足了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中国观众的独特审美要求。这是电视历史剧广泛流传的又一重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演讲的漫长岁月中,传统艺术在与大众的不断“对话”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相对固定的一整套话语系统。诸如:讲述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展示一段曲折多舛的人物命运,编织充满悬念的离奇情节,演绎惩恶扬善的道德主题;再如:煽情的手段,大团圆的结局……这套话语系统历经了宋元话本、戏曲和明清的小说,直至近现代的文明戏、电影等

等,已为人们的审美心理所界定,成为具有东方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范式。人们在日复一日地接受这种艺术熏陶时,也渐渐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审美心理定势。这种有效的对话持续至今。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对于一个内容丰富、感情跌宕的好故事都是十分热衷的。一切哲理和思辩都必须是在命运曲折、感情复杂的人物活动中才能被观众接受。如果认识不到东方文化背景下的观众的这种特有的心理,而照搬西方哲学思想指导下的舶来艺术样式,其结果一定是在这样的文化接受群体中遭到排斥。”(注:尤小刚:《思考与发展》,《中国电视》1992年第8期)这恐怕就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积淀深厚的民族审美心理交相作用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传统的绵延传承,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执着惰性。但作为大众文化,电视历史剧首先执行的`不是对传统文化批判的职能,恰恰相反,它正是在利用传统这一点上寻找到了独特的大众色彩。在叙述内容上,电视历史剧基本因袭了人们熟习的传统故事,讲述的是古老的善恶对抗故事或者男女情爱故事。这些做事建立在二元对立模式的基础上,善良与邪恶、幸福与苦难、美与丑、悲与欢……相互组合,形成鲜明的比照,从而一目了然地传达出(于观众来说是感受到)创作者的价值评判和道德立场。而且,对立元素的二重组合具有一种相对的定向性,即善良战胜邪恶,幸福取代苦难,丑变为美,欢压倒悲……总之,结局是光明美好的。这种格局符合东方民族“脸谱主义”、“团圆主义”的传统审美倾向。当然,这样一元化的二重组合简化了历史的复杂性,消解了它的悲剧意义,剔除了理性色彩,有着严重的局限性,但驭繁从简、对比强烈的浪漫写意手法是契合传统艺术特点的。

 

这样的叙事范式充分表明了电视历史剧与传统艺术一脉相承的关联性,也明白地显示出它贴近观众审美心理的创作选择,尽管这种选择离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化”、“大众化”有着相当的距离,但在调动主体的审美情绪方面却是成功的,它因此而赢得了观众的普遍青睐。

至此,我们再回过头来审视电视历史剧走红荧屏的现象也许就不会觉得很奇怪了。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里所说的那样:“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注: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P66)电视历史剧首先适应了时代、社会的形势,同时又及时捕捉并反映了这一时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思想感情、心理需求;其次在创作上遵循艺术规律,恰当地把握了观众心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创作策略和作品定位,并选择相宜的叙事模式,一句话,它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形成了一股风潮,“屡禁不止”。面对这样的客观现象,我们不难意识到,不分青红皂白地压制和指责历史剧也许不是明智的,也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反之从长远计,对于这种具有深厚受众基础的艺术样式进行冷静分析,加以认真引导是极其必要的。事实上,当站在艺术发展的历史角度、站在文化建设的高度来考察电视历史剧的创作现状时,我们不难作出判断。诚如前文所分析的,电视历史剧作为大众艺术在把握自身与受众关系的问题上有着清醒的认识,体察大众心理,贴近平民思想感情,体现了很好的交流、娱乐价值,这对我们调整高高在上的旧有传播观众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另外就电视艺术而言,历史剧作为传统艺术,立足本土文化,尊重民族审美趣味,努力探索喜闻乐见的“中国化”艺术形式,虽然在整体上存在着继承有余创新不足、迎合有余引导不足的毛病,但这样的思路是值得借鉴的;而且在具体创作中,电视历史剧紧紧抓住“情感”要素做文章,突出了电视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在有些作品的创作上糅合进了现代艺术的戏拟、反讽等手法,这一切对“古老”的历史剧创作来说不无启迪意义。

当然,电视历史剧的不足同样十分显著。不少评论家批评电视历史剧“郁结着挥之不去的皇帝情结”,“或扭扭捏捏,或大打出手,搞得花团锦簇、热热闹闹,但丝毫没有历史人物的气色。”(注:于惠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剧坛》1986年第1期)这些确是实情。许多历史剧推出的人物形象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帝王们一个个以皇权代表自居,在险恶多变的政治舞台上耍尽手腕,玩尽权术。围绕着皇权崇拜,作品反复演绎“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强盗逻辑。这样的权谋之争和人生准则会带给观众怎样的暗示与启迪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是包公、于成龙、刘罗锅这样的忠臣贤士,身上凝聚着传统士大夫的不少优秀品格:清廉、正直、机智、侠义,但最终也跳不出“士为知己者死”的狭隘体认。难得一见的人物形象是《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美丽、率真、勇敢、独立,但一样有着率性、纵情的毛病——那种无拘无束的人生追求作为一种终极人生理想确实令人神往,但如果当作现实生活的追求目标则不免有误导之嫌。其次,由于电视历史剧题材上的特定“历史性”,作品所展现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都与现实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致人“误读”。有批评家指认电视历史剧宣扬皇权意识、清官意识、男权意识、爱恨情仇、迷信、巫术等等大概就缘于此。这种情景启示我们,虽然历史剧讲述的是历史故事,但我们不能放弃现代立场,在弘扬传统文化时要坚持有扬弃地继承,在强调民族意识时要进行有批判地甄别,只有这样电视历史剧的创作才能既坚守传统又突破传统,在顺应国情的同时顺应时代的要求。此外,电视历史剧投合大众的社会心理,调节、舒展、补充和宣泄人们的感情,充当现实生活的麻醉剂,这种娱乐作用无可厚非,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正是电视剧的重要功能之一,但如果站在文化建设的高度来衡量,这样的创作就有失积极的引导意义。因为它在消平人们尖锐的心灵痛楚的同时,也削平了人们思想的触角,在提供虚幻的历史梦境的同时,也消解了历史的深度。正如王岳川在《当代传媒的现代盲点》中所说的:“就社会文化心理而言,现代传媒在冷却人们的真血性、真情怀并冷却意义的价值生成中,……不期然地抚平了现代人‘生活在表面’的失重感和创伤,使其遗忘生活和命运的严峻性以及安身立命的重要性。”(注:王岳川:《当代传媒的现代盲点》,《人文评论——中国当代文化战略》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P78)这种缺憾算得上是大众文化的致命伤。

其实,诸如此类的不足和问题早就应该为创作界所注意,但长期以来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它们,致使历史剧创作陷入无序的景况,引发了无数的纷纭评说。假如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个中原委,就会发现其根源在于创作界和理论界对电视历史剧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我把它归结为“创作界的价值失度”和“理论界的批评失范”。

(1)创作界的价值失度

在创作界视电视历史剧为摇钱树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徐光春曾直截了当地批评“有人把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完全当作赚钱的买卖”(注:徐光春:《在2002年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中国电视》02年第4期)。胡占凡也曾这样总结荧屏古装历史剧过多的毛病:“古装戏过多的问题说过多次,但是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根本问题就是利益驱动。”(注:胡占凡:《繁荣发展净化荧屏为16大营造良好氛围》,《中国电视》02年第4期)这里的“利益”显而易见指的是经济利益。从电视文化市场看,年底,在四川电视节和北京电视周上,电视节目交易展台上2/3是古装剧(注:《荧屏电视剧》,《中国电视》2002年第4期)。这样的贸易盛况背后不言而喻的是可观的经济利益。就买方(播出单位)来说,

电视历史剧深受观众喜爱,不必顾虑因错买而赔钱;而且,如果购进一部观众喜欢的历史剧就意味着巨额广告费的进帐落户,甚至可能提升整个频道的收视率。而对于卖方(制作单位)来说,电视历史剧是容易驾驭的艺术样式,“主客观方面的限制都不多”,“因为现实题材把握不当,很容易成为政策变动后的易碎品,所以宁愿拉大时间距,把笔伸向定论已铸的历史题材”(注:陈杉:《对重大现实题材要反复变焦》,《大众电视》1985年第12期);而且,历史剧在国内很容易被各年龄段的观众所接受,在国外也因历史色彩和非意识形态话语而拥有一定的观众(《雍正王朝》外卖美国市场对国内历史剧制作是一种刺激)。这样既省力又被看好的市场效果自然会拉动生产的源源不断。那么,这种围绕着经济利益而热买热卖的景象意味着什么呢?不少圈内圈外的人士视其为市场调节的客观结果。从表面看起来这似乎是事实;而且这种市场调节作用也似乎无法简单回避,因为它与当今媒介产业化现实趋势相伴相生。但问题是产业化的现实形势无法取代、抹杀电视媒体(包括电视剧)的文化传播特性。因为无论电视机构在体制上如何转型,在机制上作何调整,电视都首先是大众传播媒体,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在日本,电视被当为“家庭文化”,因为它渗入千家万户,对人们家庭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强大作用。在美国,电视被称作“余暇文化”,它是余暇时间——充分展示人个性的时间段的重要内容。电视的直观性和普及性,使它对整个社会风尚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以涵化理论研究著称于世的哥本纳(GERBNER)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建构人们的生活模式及价值观念”,朱瑟布朗(CHESEBRO)在长期研究美国电视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媒体塑造大众文化”的观点。电视“建构阅听人的品味”,而不是“简单地反映阅听人的需求”早已成为了传播界的共识(注:张锦华:《媒介文化·意识形态与女性》台北正中书局1995年版P1——15)。赖特(WRIGHT)的“文化整合论”和葛兰西(GRAMSCI)的“文化霸权论”都是以承认并强调媒体的文化建构功能为前提的。可见,电视创作(包括历史剧创作)无法回避文化传播的首要职能。放弃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利益的索求为核心是本末倒置的错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电视历史剧热产热销固然包含了市场调节的因素,但在更深的层次上是由电视剧创作界对电视历史剧创作价值取向的把握失度所导致的。这种价值失度表现为无视电视历史剧积极的文化传播要义,反映在创作心态上便是惟利是图,趋利如流;反映在创作实际中便是以市场机制为借口,一味迎合大众的趣味,片面夸大娱乐作用。厘清这一点对于今天的中国电视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正处身在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又面临着即将蜂涌而入的海外电视文化,如果片面地认同消费主义的商品身份,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就必然会导致创作重心由精神品格的发现和建构滑向单纯的世俗享乐的追求,从而使电视文化走向虚无,失落应有的认识价值。因此,对于每个电视剧从业人员来说,清醒地认识电视传播的职责,认识并摆正电视历史剧所负有的教育、娱乐等各项功能的关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这一时代的这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更是电视传媒本质的一种要求,当然也是电视艺术得以长足发展的先决条件。

 

(2)理论界的批评失范

按说电视历史剧创作中存在的这种错位现象以及所导致的创作混乱理应为理论界所瞩目,并得到及时的恰当的指导,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虽然早在1986年,艾知生部长就在《提高电视剧质量是当务之急》一文中指出:“在历史题材中,我觉得要提醒一下,有些剧不是反映历史的主流,而是热衷于描写某些对推动历史并没有起什么积极作用的帝皇将相,军阀官僚。我们应该考虑对人民起什么作用,往哪个方向引导。”(注:艾知生:《提高电视剧质量是当务之急》,《光明日报》1986年3月6日)今年,胡占凡副局长在《繁荣发展,净化荧屏,为16大营造良好氛围》一文中,又再次指出:“一些电视剧热衷于血腥暴力,动不动就大开杀戒,没有责任感。”“还有一些剧宣扬封建糟粕思想,把这些封建糟粕视为珍宝,拿到电视上来作为卖点,影响很坏。”“另外还有一些电视剧宣扬不正确的价值取向,热衷于表现人际关系,热衷于权谋,和我们提倡的健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德标准完全背道而驰,误导了很多人。”(注:胡占凡:《繁荣发展净化荧屏为16大营造良好氛围》,《中国电视》02年第4期)媒体如何顺利完成转型过渡是宏观调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除了在政策上明确改制的方向,还应配备充分的理论匡导,对一些有可能招致创作盲目、失控的问题应进行先期的探讨。但就现实情形看,与改制密切相关的许多重要问题未能及时引起广泛的关注,诸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化了的媒介集团在国家文化建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承担着怎样的功能?当代电视人应具备什么样的文化素养、精神品格?电视文艺如何参与建设当代先进文化?还有,如何看待并引导电视创作中日益泛滥的世俗化趋向和功利化心态?……实际上,这些问题关涉到能否从根本上澄清人们观念上的偏差,能否正确把握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的关系尺度,能否提升电视的整体文化品格。而理论界对此多少显得有些隔膜,这就使它失落了许多研究的“当代性”,呈现出某种理论游离于创作实际的状态。具体到电视历史剧问题,理论界要么对某部作品集束式地热评不休,(如对《三国演义》、《雍正王朝》、《太平天国》等。这些作品不是不可以热评,而是应当力求从正反两方面作多层面的讨论,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么对一些调侃、热闹的“戏说”历史剧怒目相向,省略了许多深入的理性分析,扣上许多“庸俗”、“胡说”、“反历史”的帽子。(如《戏说乾隆》、《还珠格格》等。)要么对“正说”、“戏说”们一概冷眼旁观,持不屑一顾或超然物外的态度。在一些权威的学术刊物上,电视剧几乎难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更不要说那些有非议的历史剧,尽管它们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其实,正是这些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作品亟待评论界作出及时的导向性批评。事实上,学术高堂仅仅向高雅的精英文化开放早已是过去了的历史,今天居身于大众文化时代,引领和建设大众文化这样的学术要义却还常常被疏忽。理论界的这种姿态究竟是一种批评的策略,还是一种傲慢,抑或是一种迟钝?但无论如何,在客观上,理论因此丧失了不少前瞻性和示范性,电视历史剧(尤其是戏说历史剧)在这样的空隙中滋生蔓延,随波逐流也就不足为怪了。

毋用置疑,这种创作与批评的无序状态于本土文化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建设是有害无益的。放眼未来,电视历史剧走红现象给我们的警示是多方面的:电视文化的研究已不能仅仅停留在表现症候的指认,需要推进到一个理性的研究阶段,以真正起到理论的规范作用;电视文化的管理也亟需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与理论研究的协作下,进行合乎艺术规范的、科学的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而电视文化的从业人员则更需尽快端正创作态度,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工作的责任心和创作的严肃性,在新世纪先进文化建设的事业中致力培育大众良好的精神品位,引领大众文化步入一个新时期。

注释:

真实历史商朝历史 篇5

当时黄河下游有个叫商的部落,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汤做首领的时候,这个部落已经十分强大了。

汤是个既有才干、又有德行的首领,很想做一番事业。他听说妻子娘家有莘氏部落的伊尹,道德高尚,又有才能,是个贤人,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去请他出来做官,但被谢绝了。汤很有耐心,接连三次聘请伊尹,终于使他答应出山。汤请来了伊尹后,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自己不敢用他,把他推荐给国君夏桀。夏桀荒淫无道,重用奸臣,驱逐贤才,根本没有心思治理国家。

伊尹非常失望,就回到了商汤的身边。商汤对伊尹的回来表示热烈欢迎,当即请他做自己的助手,大大小小的事都找他商量。

夏桀手下有个忠臣叫关龙逄(páng),他多次劝说夏桀不要一意孤行,否则会失去人心,丢掉江山。夏桀哪里听得进,有一次关龙逄又当众劝谏,他一怒之下,就把关龙逄给杀了。当时谁都不敢说一句话,而商汤知道后,却立即派人赶到京城哭祭关龙逄。夏桀非常震怒,下令把商汤抓来,关押在天牢里。

后来商汤被释放,在返回自己部落的途中,看到有人在张网捕捉禽鸟动物。那人一面张网,一面口中念念有词:“从天上飞来的,从地上跑来的,从四面八方冒出来的,都罩进我的网里去!”

商汤把那张网解开三面,只留下一面,也念诵道:“网里所有的生灵啊,你们想往左就往左,想往右就往右,想上天就上天,想入地就入地,不想出去的就留在网中。”

人们听说后,都赞颂道:“商汤的品行真是高尚啊!”

商汤看到夏桀越来越昏庸、暴虐,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便下了推翻夏朝统治的决心。但在表面上,他还装作服从夏桀,暗中却加紧扩充势力。

夏桀迷信鬼神,十分重视祭祀天地祖宗,而紧邻商部落的葛部落(今河南宁陵北)却不这样做。

商汤派人去责问葛部落的首领葛伯:“你们为什么不按时祭祀?”

葛伯回答:“我们这里穷,拿不出能当祭品的牲口。”

商汤便派人送了一批牛羊给葛部落当祭品。葛伯收下牛羊后,还是不举行祭祀典礼。

商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已经给了你们牛羊,为什么还不举行祭祀?”

葛伯振振有辞地说:“我们没有粮食,怎么来祭祀呢?”

商汤又派一些年轻力壮的人帮葛部落耕种,还派一些年老体弱的人给在农田里劳动的人送饭。不料他们走到半路上,饭菜被葛伯的手下抢去,其中一人还被杀害了。

葛伯的行为激起了人们的公愤,商汤乘机发兵把葛部落消灭了。接着,商汤又陆续把夏的联盟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等部落消灭了。经过十一次出征,商事实上已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个部落,但昏庸的夏桀并没有引起重视。

商汤就和伊尹商量,是否可以马上去讨伐夏桀。伊尹认为:“目前夏桀还有一定的实力,我们不妨先停止朝贡,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商汤接受伊尹的建议,停止向夏桀进贡。夏桀大发雷霆,下令九夷发兵进攻商部落。

伊尹对商汤说:“现在夷族还听从夏桀的指挥,我们不能轻举妄动。”

于是,商汤赶快向夏桀请罪,并马上恢复进贡。一年后,九夷中一些部落不堪忍受夏桀的欺压,纷纷叛离夏朝。伊尹又及时提醒商汤:“讨伐夏桀的时机到了。”

夏朝毕竟已经相传了四百年,要推翻它也不容易。商汤在出征前召集将士开了个誓师大会,分析了形势,对大家说:“不是我想反叛,实在是因为夏桀作恶多端,上天的意旨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

商汤以上帝的名义来动员将士,其实将士们都恨不得夏桀早点灭亡,因此士气高涨,作战勇敢,一下子就把夏桀的军队打败了。夏桀一看大势已去,连忙向南方出逃。商汤乘胜追击,把夏桀流放在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

历史剧 篇6

关键词:历史剧,校本课程

1 课程概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遗憾的是,现代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普遍缺乏认同感,而社会给学生提供的了解途径又十分有限。受到一些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学生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歪曲的认知。

记得新学期第一课,当我问到:“你熟悉的历史人物都有谁?”学生们发言踊跃,答案却让人啼笑皆非。很多学生回答的是“小燕子”“项少龙”“东方朔”等,而讲到历史事件时,学生讲述的多是故事情节,而不是史实。学生们常会兴趣昂然地谈到某部影视剧中的人物和情节,一些学生常问,“历史上是不是真有韦小宝?”“焚书坑儒真是为了项少龙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现象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是浓厚的,而影视作品对于学生的影响之深,也远远超乎预料。

年代久远的中国古代历史,充满了神秘色彩,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但由于缺乏科学的了解途径和必要知识,孩子们很容易将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与史实等同起来。常规历史教学受时空限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也没有机会多加引导。课堂内没有被满足的探知需求,学生便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来探寻答案。情节跌宕的影视剧比中规中矩的历史课堂更生动形象,更容易为学生接受。长此以往,不仅降低了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更造成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曲解,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就在为这一问题感到困惑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根据学校、社区环境以及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挖掘自身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弥补历史教学中的局限和不足。

经过教研组全体同仁的深入分析论证,最终确定针对七年级学生开设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看历史剧,学中国史》。本课集影视鉴赏、历史知识拓展、人文素养培育为一体,通过“看—析—辨—学—演”的活动环节,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丰富历史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参与编演历史短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趣,更为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展示个性提供了舞台。

教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师资力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在大学期间,笔者主修历史教育专业,一直侧重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学习,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贮备。工作以来,学校为了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特别进行了系列的培训指导,加上教研组的共同配合、研讨,最终使这门校本课程得以顺利实施。

2 课程目标

(1)增强学生辨别真伪史实的意识;(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鉴别历史剧的过程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情操;(4)使学生了解历史剧的价值和作用,并尝试编演历史剧,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学会多种学习历史的学习方法;(5)通过编演历史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表演等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 课程内容

第一章:导言课。经过课前的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历史剧和历史的关系存在着误解,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剧和历史的关系,在认识上有所偏颇。因此,在课程伊始,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剧的相关常识,使学生明确历史剧的功用和与史实是有差别的。

第二章——第六章:辨别真伪史实。现行多数历史剧一味地追求娱乐效果,历史元素则退位甚至“缺席”,造成中学生这个特殊观众群体深受其害。在选取案例时,笔者着重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接受情况,选取学生喜闻乐见,流行度较高的历史剧目为例,进行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历史还原”,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辨别相关史实的真伪,帮助学生树立辨别的意识,教会学生鉴赏作品,活学活用。

很多学生对于古代帝王比较感兴趣,加上眼下历史剧“戏说”成风,一些封建皇帝被描写成勤政爱民、克己奉公的楷模,其中不乏浪漫的宫廷爱情故事,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产生偏颇。因此,在确定剧目后,选择从古代帝王入手,以一个朝代的帝王为中心,围绕他展开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将人物还原的同时,也将整个时代的历史还原。

第七章——第八章:学以致用。帮助学生了解一部优秀历史剧作品具备的要素和功用。教师给出一定的指导后,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选取某一历史阶段为创作素材,自编自演一出历史短剧。

4 课程实施建议

在课堂活动中,采取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如创设历史情境、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始终以“影视评论家”、“历史学家”的身份进行探究、分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以学习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探究中,同学生一起进行研究。

5 评价方式

(1)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包括课堂出席情况(10分)、课堂表现(发言、动手实践、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情况,20分)共30分。

(2)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包括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20分),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20分),以及小组合作完成一部历史剧作品的成绩(30分),一共70分。

以上两部分的总和,为学生的总成绩,按照不同分数段评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6 课程实施开发的思考

(1)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课程目标的落实,没有预期的那样顺利。除了学生的辨别意识增强、个性特长得以发挥以外,其他目标都效果平平。经过反思,总结如下原因:

七年级学生的兴趣具有广阔性,缺乏持久性;形象思维多,逻辑思维少;机械记忆多,意义识记少;想像力丰富,迁移能力不够等。因此,学生对于本课题的专注程度,还仅仅停留在兴趣层面,很难自觉将思维深入到历史剧目背后的历史知识层面。而且,学生的鉴别真伪史实的能力还受到学习阶段的局限,七年级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储备上还显不足。

此外,学习方法的掌握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而灵活运用,更是需要建立在长久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之上的,这些对于本年段学生而言,无疑具有一定难度。

(2)七年一班的男生小A,由于成绩较差,行为习惯又不好,所以班级同学都孤立他,瞧不起他,渐渐地他就变得沉默寡言,很自卑。在选报校本课程时,他报了《看历史剧,学中国史》。他听课时很专注,有时一些超出教材范围的历史知识,他也能回答出来,课后和他交流后,发现他对历史其实很有兴趣,而且读过很多课外书籍,知识也很丰富。于是鼓励他多发言,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也提问他来回答。渐渐地,他说话越来越有自信了,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们对他也刮目相看。在课程尾声,他被同学们选为组长,负责历史剧的编剧工作。他参与编写的历史剧《缇莹救父》,被选作学校参加区里比赛的剧本。而据班主任老师反映,他在其他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改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校本课程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养成自信、自我认同和坚毅的心理品质方面发挥的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实际上是教师成长的一次经历。首先,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上。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一次全面地提高。开设一门校本课程,要求教师在知识储备上必须充足。为了上好这门课,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有很多历史剧中的细节问题涉及到很多生活史或者风俗历史等内容,通过备课,自身的学科知识也得到了充实。同时,开设校本课程,还引发对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思考,所谓“教无定法”,教师应该及时地根据学情的变化,调整适当的教学方法。

历史剧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剧;中学生;教师

由于时代的进步,致使一些较为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模式逐渐被打破,而教师如若想要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效地学习初中历史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中学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必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较为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方式的指导下学习到更多的初中历史知识。

一、初中阶段教学中历史剧运用隐性问题分析

现代社会的每位成员对于历史剧都十分了解,甚至某些较为有趣、精彩的历史剧还被人们多次观看。所以,教师可以在此阶段适当利用历史剧来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但是在此之前,教师必须注意其中所涉及的一些隐性问题。比如:教师需要确定历史剧的教学地位,保证这一教学辅助工具的合理利用。除此之外,教师所选取的历史剧剧情必须与课本内容相互融合、相互接轨,不能脱离历史课本的中心,要使中学生能够结合历史剧来认识初中历史知识并理解其中的意义价值。

二、利用历史剧提升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比较稚嫩,很容易被生活中的不良因素所影响。然而,在此阶段的教育中,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所以为使中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有趣的初中历史所涉及的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适当选取恰当的历史剧来强化学生的学习,使得中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剧的教育逐渐爱上初中历史知识。

1.将历史剧的剧情渗透于课本内容之中

历史剧与初中历史课本的融合对中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很大的,所以为使中学生能够在此阶段逐渐提高对历史的认知,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所应学习的初中历史知识与历史剧的剧情相互融合,使学生不只在课本中学习知识。例:某位历史教师为使得自己所带领的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1919年所发生的五四运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及能够在内心深处留下其运用的“身影”,这位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之上播放了一则短篇的有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剧,如:工人、商人等罢工支持学生运动的視频,通过对历史剧中剧情的分析让中学生在历史剧的教育之中清楚地明白五四运动的缘由以及各种相应知识;此外,还让学生认识到这场爱国运动的意义并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另外,为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五四运动的精神,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历史剧的讲解,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内心深处的看法。

2.使历史剧由电影版逐步转变为真人版

历史剧是教导学生学习初中历史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的最好的辅助工具之一,因为历史剧的表达形式较为直观,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剧中的剧情逐渐学习相应的历史知识,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珍惜初中历史的教育。所以为强化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把电影版的历史剧逐步向真人版方向发展,使得学生更了解初中历史所涉及的知识,并对其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例:某位历史教师为使自己所带领的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这位教师在讲解完某一知识点后总是会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排练演示,把电影版中所表述的剧情以及其中的意义价值通过自己的表演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3.历史剧找茬,增强中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的重要保证。为使学生能够在此阶段学习、了解到更多更有趣的历史知识,除了单纯地看历史剧,教师还可以通过“历史剧找茬”等小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认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应知识后,教师会给学生展示一张或两张能够充分表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图片,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图片的观察,寻找出其中不属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所表现的现象以及错误之处,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手段下逐渐强化对初中历史的认识,并加强对初中历史知识的兴趣。

总而言之,历史剧是教导学生学习初中历史所涉及知识的最好的辅助工具之一,并且其与初中历史课本的融合对中学生学习的帮助是极大的。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科学利用历史剧,并把其有机地与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相融合,进而使得中学生能对初中历史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

于海军.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J].新课程:上旬,2012(2).

上一篇:水样保存及干扰物质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影响下一篇:周记我最讨厌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