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实践日记

2024-05-18

孝行实践日记(共8篇)

孝行实践日记 篇1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为人子女的都应该做到孝顺。

21世纪的今天,国人对于孝的概念越来越淡薄,人们常常以各种借口推辞,他们总是说:我们太忙了,哪有时间回去看父母啊?我们该工作这么忙,也是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觉得这都是借口。虽然我们让父母过上了物质丰富的生活,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更加孤寂,以至于更多的老人选择了养老院,在今天,也有许多让我觉得愤怒的现象,有的子女为了争夺家产,竟然使出种种恶劣的手段。有的子女不给老人应有的赡养费,迫使老人将自己的子女告上法庭。这些种种现象都表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对孝的概念淡薄,当然也有一些客观因素,中国社会独生子女众多,他们要负责4个老人的晚年生活,还有自己的孩子的抚养问题。这些无疑也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有许多正能量的事件出现,在雅安地震灾区,我看到了一幅令我久久不能忘怀的照片,一个儿子背着他的老父亲走了十几个小时到临时医院为他的父亲包扎伤口。还有一个儿子为生命垂危的母亲捐赠骨髓。这些爱轰轰烈烈,感天动地,广为流传。但是为生我们的父母无论做什么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他们所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都是平平淡淡的流水一般的爱。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们极少对父母付出什么,即使是付出也往往是有回报的。我一直都不理解为什么对自己的父母付出还需要回报。

那年,是秋收忙碌的季节,家里人都下地劳动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心想,能不能为父母做点什么呢?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做一顿饭,凭着记忆,回想妈妈做饭的步骤,往电饭煲里放米,至于水到底有多少,记不清楚了,只好自行乱放些水没过米。然后将蔬菜洗好,切菜也是一种苦差事,看妈妈切那么顺手,菜刀到我的手里就不听使唤了,我扶着的手离菜刀老远了,几乎是在剁菜,没有规则的菜型,就是都弄折了。等将葱花姜等准备好,我的手都要断了,勒出了一条大印子,通红的。原来妈妈每天做菜也不容易啊。何况还要做那么多的农活呢?我连饭菜都做不好,真笨啊!哪有资格挑三拣四呢?

我笨拙的把饭菜炒好,所幸没有糊,等到家里人都回来了我骄傲的把饭菜端上来,他们惊喜的看着我:宝贝长大了!听着这句话我的心理美滋滋的,手也不疼了。父母对我们的好从不求回报,只要有点滴的感恩他们都喜笑颜开。他们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劳作,付出的极多索取的极少。我们只要稍稍给予父母一点关爱,他们将幸福的合不拢嘴。

爱不一定轰轰烈烈,对于父母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听话不顶撞父母,认真的学习,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做点事情。将来等我上了大学有了工作,我会尽量和父母住的近些,方便照顾些,经常去看看他们,陪他们聊聊天,带他们吃吃小吃美食,一下天伦之乐。有时候想想,儿女不一定要有多大的能耐才能孝顺,做农民难道就不能孝顺父母了吗?我绝对不会做季羡林那样后悔终生的事情,父母赐给我们生命,我要带给他快乐和欢笑,不能让他们为我操心上火。

我们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孝道的民族,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孝顺流行起来。让每个老人都喜笑颜开幸福满满。

孝行天下——卷首语 篇2

——孝行天下

什么是孝?《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始于事亲”是指幼年时期从开始侍奉父母做起,“中于事君”是指中年时期效忠国家,为社会、为民众服务,“终于立身”是指老年时期应建功立业、留名后世,这是孝的圆满结果。

一、人之根本在于孝

浇花要浇根,“孝”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文化的根。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和下面一个“子”字组成。

孝字的构成,形象地描绘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承奉着上面的老人,父慈子孝,十分和谐。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孝”是一棵从人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道德之树,根正树才能茁壮,根深才能枝叶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飘香。教人要从教孝道开始,做人要从行孝道做起。《弟子规》讲:“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人之根本在于孝。

《二十四孝》中有一则“拾葚供亲”的故事。蔡顺,汉朝人,父亲早年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对母亲很孝顺。当时正赶上闹饥荒,没什么吃的,他就背着筐去采桑葚。有一天,他采了不少桑葚,背了两筐往回走,路上碰上了贼。贼是当时官方记载的说法,实际上就是造反的赤眉军。赤眉军一看他背的桑葚分两个筐装,都很好奇,问他,这是为什么?蔡顺说,黑紫色的是成熟的,是可以吃的,是甜的。红的是生的,不太好吃,是酸的。黑紫的给我妈吃,这个红的我吃,我们没有粮食可吃,就靠这野果子充饥。赤眉军的这些人认定蔡顺是孝子,他们决定给他两袋粮食。饥荒年代有人给粮食可是不得了的事!而且不是一般人,是强盗给的!赤眉军除给粮食外,又给蔡顺一个牛蹄子,说给你妈妈改善改善生活吧。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盗亦有道。如果你真的是一位孝子,那些社会边缘人物,也会尊重你,甚至尽其所能帮助你。孝道与亲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二、当今时代需要孝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在人类,中国是最讲孝道、最注重伦理的国家,在众多的伦理教条中,孝总是摆在第一位。”

周文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对父母就由衷敬爱,继承王位之后,更是以孝著称,以德治国,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

在近代,毛泽东情深意切的《祭母文》,其孝情、纯情、哀情、悲情不知打动了多少人,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使无数人深受感动。

本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华孝道的宣传和教育,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回良玉、陈至立等,对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对把孝道作为德育教育内容都做出过批示,发表过重要讲话。2007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弘扬孝道,共建和谐的专版,把孝道郑重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2008年,国务院决定将清明节作为国家法定假日,让人民群众祭奠祖宗、追念先烈、感恩和怀念逝去的父母。这一举措,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孝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方针,胡锦涛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都包涵了中华传统的孝道。

当今社会善事父母的孝子、孝女的孝行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讳言,有相当多的子女,不用说养父母之心了,单就养父母之身来说,也难于做到。某地民间说:“儿住瓦房孙住楼,老头老婆住村头;儿子烧煤孙烧气,老头老婆柴火棍。”

年青人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老人仍然抱着“种田为吃饭,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钱”的思想度日。“屋里住着老两口,门外拴着一条狗”。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期越来越长。焦虑、不安、失落、孤独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更有一些不孝的子孙,虐待打骂老人,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权益。有的子女甚至做出加害父母的忤逆之事。在新闻报道中,有因赌博还债杀害父母的,有因抢夺财产杀害父母的,种种大逆不道有悖伦理之事,令人寒心。

不少年青人依靠父母买房子、婚庆操办讲排场、啃老就像是讨债、儿女回家当客待。某个地方这样说:养一个儿子是养一个豺狼,养一个媳妇是养一个娘娘,养一个孙子是养一个蚂蟥。

前些时候,报纸登载一个儿子为了买车要钱,活活把父亲砍死,而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说出的一句话竟是:“孩子,快拿上钱跑吧,一会警车就来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目前,某些家庭关心上一代显得苍白无力,而关心下一代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养儿防不了老,倒是养老得防着儿。现在六个人捧着一个小皇帝,已说不清谁孝敬谁了?有人调侃说,要是生个儿子你就得准备当儿子,要是添个孙子,你就得准备好当孙子。

今天,因利益纷争而造成的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相残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我们要用孝道来教育、感化他们,使之尽儿女的责任,让老年人在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呵护中度过晚年。

三、弘扬孝道是我们的责任

孝行天下作文 篇3

这一次,我和奶奶去上英语课。在过斑马线的时候,刚走到一半红灯突然亮了,把我们卡在了中间,就在我以为要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时,没想到,我们前面那辆车的司机竟摆摆手,让我们先过!一瞬间,我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这不正是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正含义吗?

当你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捶背时,你是否想过,还有别的,孩子不幸英年早逝的父母,他们的背谁来捶?当你给自己的爸爸奶奶洗脚时,你是否想过,还有别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奶奶,他们的脚谁来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你还有时间,还有精力的时候,请好好孝敬孝敬你的父母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夜,也许是一双干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秤上,它们是等值的。当然,在孝敬自己的父母时,也别忘了,还有另的老人等你去替他们的儿女尽孝。

孝心与孝行作文 篇4

生活中,我们真正能为父母做的并不多,只是一些小事罢了,下班后捧上一杯热茶,生病时悉心照顾,平常分担家务等等。但是,这些足以给父母精神上以慰藉。对于我来说,做饭是比较擅长的,当父母一身疲惫回家看到满桌热乎的饭菜时,应该也是心满意足的吧。

我家新买的汽车出了些问题,爸妈一下班就去了维修店,很晚都没有回来。电话里,妈妈让我自己应付一下晚饭,他们俩在外边凑合。听到爸妈忙了一天也不能好好的吃顿晚饭,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一口包揽下了做饭的重任。

放下电话后,我开始思考:复杂的我不会做,就做点父母爱吃的家常菜吧。

首先,我确定了今晚的菜单――土豆丝炒胡萝卜丝,清炒白菜。接着我便开始忙碌地准备起来:白菜简单,用刀切几下就好。土豆先削皮,再用擦板擦成丝,静候下锅。平常做菜我都是清炒土豆丝,还没有掌握胡萝卜的“必杀技”。它仗着自己“人高马大”不肯轻易就范,用擦板擦到最后剩了一大块胡萝卜就擦不动了。正好锅里熬着大米粥,我便把胡萝卜切成小块,扔进了锅里。

开始炒菜。倒入油,等它热起来,加入白菜,倒酱油,出锅,完成。再倒入油,把土豆丝和胡萝卜丝一起倒进去,然后加水。加水的速度很快,却因为倒进去的东西太多被油溅到了。平常妈妈做饭时,会不会遇到这些问题呢?我的思绪飘远了,但很快飘回来了。寻找着记忆中妈妈炒得菜的味道,我加了醋和盐调味,之后放任它自己在锅里翻腾,熟了后盛在盘里,也完成。

两道菜好了,大米粥也差不多了,我把它们端上了桌。妈妈刚好回来,看到眼前的饭菜,很感动。坐在桌前尝过第一口菜后,赞不绝口,轻轻在我耳畔说:“你长大了。”我抬起头来,看到妈妈眼里有泪光闪动。

我们平常对父母的一声问候、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对父母来说都是点滴的幸福。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子女用一生都偿还不完的。

孝行天下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完《孝行天下》,我就情不自禁地被主人公--陶星行为给深深的感染了,孝行天下读后感范文。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原岳阳县高三学生陶星在父亲去世后,14岁开始带着身残智障的母亲上学,边刻苦学习,边精心照料母亲。他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那聋哑、智障的母亲。当她的母亲发病时,他全然不顾自已把手指塞进母亲的嘴里,生怕母亲把舌头咬坏。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把父母的给予当做应该的。比起陶星来,我真是羞愧极了。陶星不把病母当做生活和学习上的累赘,而是当做一种责任和快乐,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演绎得淋漓尽致,读后感《孝行天下读后感范文》。若换了我们,能有几个同学做得和陶星哥哥一

样好呢?我们现在在学校里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不好好读书。而陶星即使身处逆境,仍然不荒废自己的学业,认真学习。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吗?现在有一部分青少年不但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还觉得父母给予得理所应当,把自己原本该具有的孝心和一颗感恩的心抛到脑后。

孝行天下倡议书 篇6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首,敬为人之品之说。流传几千年的《弟-子规》、《二十四孝》等更是作为为人之子的典范。

今天,我们响应学校号召,开展孝行天下,活动目的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诵读《弟-子规》,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古人的优良传统,孝行家庭、孝行班级、孝行学校、孝行八浪,孝行天下。弟-子就是学生,就是少年儿童,《弟-子规》就是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今年我班将把《弟-子规》中有关孝道的内容作为重点,开展“孝行天下”的主题活动。

希望同学们在诵读《弟-子规》的过程中,能够按照《弟-子规》关于孝道的规范去做,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家里要做到“一周一行”或“一周多行”。真正做到“百善孝为先”。在活动中践行“孝道”。让“爱”充满家庭、充满校园、充满社会。把“孝道”发扬光大。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XX中心校

六年二班

高三孝行话题的作文 篇7

何谓孝,孝就是孝敬父母。《诗经》中曾提到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为我们付出了一切,他们对我们的恩德,是报答不完的。孟郊的《游子吟》中也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更完善的证明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惠之大。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就应该知道孝敬养育我的父母。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看看现在,看看我们这个社会,孝究竟是什么?

孝是什么?有的子女为了父母的财产就闹得兄弟不和。这难道就是孝吗?

孝是什么?有的子女为了减轻负担,把自己的父母送到敬老院这难道就是孝吗?。

孝是什么?有的子女为了一己私利,把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难道就是孝吗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孝吗?

在《劝孝歌》中有这样一句话:“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孟子也说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我们三生也报答不完,他们不奢望我们过多的回报,最起码我们应该尊长她们。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这是刘安的一句诗,他说出了天下母亲无私,伟大的情怀。

我相信大家一定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过三次家。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孟子成为了一个名传千古的伟大诗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也许就是孟母的行为让孟子有所感悟吧。虽然我们的母亲没有像孟母那样为我们三次搬家,但是她们同样为我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难道我们不应该去尊重,去孝敬她们吗/

孝,孝敬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有关孝道的文章:孝行天下 篇8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孝道,有了“孝”,家庭亲情才得以维系,民族精神才得以凝聚,社会历史才得以促进,道德风气才得以盛行。正是因为“孝亲敬老”“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孝道”才贯穿于中国的历史,孝,方大行于天下。

“孝”是以道德为基础的。道德,是一个人不悖常理,不违人性,顺乎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的行为准则,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人有道德,方知自省,方知敬畏,方知感恩,方知廉耻;方能承其亲、尊其长、爱其友、顺其情;方能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与亲近,从而化育众生,使得事态更顺意,生活更舒心,人民更友爱,社会更和谐。

“孝”是以行为为核心的。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人的行为承载着人的意志。孝需要人支配自己的行为去实践、去完成。行为是孝义显现的载体,是核心。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故事,就是记载中国历史24个孝子从不同环境、不同角度,用不同行为、不同方法行孝的典范。

“孝”是以大义为前提的。孝亲尊老,是晚辈之于长者的一种行为风范。而这种风范却有顺亲与谏亲之别,此必以“义”作为首要条件。孟子说:子女对父母的过失,违背道义的行为不怨,不谏,甚至盲目顺从,就是不孝。也就是说,父母若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可见,在大义面前,不愚孝、不盲孝,是非常重要的。

“孝”是以仁爱为内容的。是基于人的报恩观念而产生的,是以仁和、敬爱为其精髓的。乌鸦尚且反哺,羊羔亦知跪乳,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最要懂得知恩图报,示尊者以爱敬,示亲者以仁和,这是为人之根本。

“孝”是以立身为目标的。孔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所谓孝,是有标准的。它要求在个人品性上,能够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修身,唯善向上,并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建树。因而,孝应以修身立德、抑恶扬善、积极向上为终极目标。

总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已深深浸润了中国人的心灵,已积淀和内化成了最具炎黄特色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一种普遍的道德伦理和恒久的人文精神。孝不立,世风则不存,民族则不兴;家将不家,国将不国;人民缺少亲情,世道没有秩序,社会无以保障。有了孝,人间就有了爱,社会就有了情。奉孝之行,居可致敬,养可致乐,病可致忧,丧可致哀,祭可致严。正所谓:报本有其名,感恩有其实,立世有其道,修身有其则。

所以说,孝行天下,善莫大焉。

上一篇:如何有效指导孩子认真学习下一篇:幼儿园的安全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