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流转卡使用制度

2024-09-21

工序流转卡使用制度(通用10篇)

工序流转卡使用制度 篇1

钣金车间工序流转过程检验管理办法

为保证工序流转卡的正确使用及工序流转卡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序流转卡应从第一道工序开始,随产品进行流转,本着谁操作谁负责的原则,在本道工序首件完成作业及全部完成后,品检应及时检查。第一道工序加工前,工序流转卡上必须填写接收数量及操作工。品检首检时,必须有填写后的工序流转卡、图纸、正在生产的工件,进行现场检验。否则,品检不予首检。如没有首检的正在加工中的工件,每次操作工乐捐20元。品检未按要求首检的,每次乐捐20元。

二,本道工序完成后,操作人员不通知品检人员检查签字而流转到下道工序的,操作人员乐捐5元/次;没有品检签字的工序流转卡,下道工序不予接受。下道工序接受没有品检签字的工序流转卡作业的,乐捐5元/次。

三,如第三方检查人员发现工序流转卡上没有品检签字但工序在流转的,操作人员及上道流程的操作方、车间品质人员均乐捐5元/次。如车间品质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工序流转卡没有品检签字在流转的,操作人员及上道工序均乐捐5元/次。

四,操作人员未在工序流转卡上签字就送检的,车间品质人员有权利拒签及对当事操作人员乐捐5元/次。如第三方人员检查发现工序流转卡上有品检签字而没有操作人员签字的,当事品检及操

作人员均乐捐10元/次。

五,作业完成后车间品质人员因工作原因或请假无法及时对完成品检验的,可委托当事班组长代检及签字后车间品质人员补签。车间班组长签字的工序流转卡流转到下道工序后,下道工序的班组长有义务对产品进行抽检。

六,特殊工艺的产品(如:锥套)工序流转加工,以首件检查为准。

工序流转卡使用制度 篇2

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物权, 是中国物权法体系中一个特有概念, 农民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无偿取得的一种物权,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集体土地所有权派生的一种用益物权, 是不完整的土地使用权。在中国, 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身份性和无偿性 (福利性) 导致其不得自由流转即不得自由转让、出租抵押、继承或改作其他用途。然而土地使用价值的日益凸显, 造成土地交换价值上升的现实境遇, 希望本文的分析对此有所裨益。

一、中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

中国农村的宅基地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性分配制度, 符合中国的国情, 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但是该福利性的分配制度却带来了一系列的流转障碍。

(一) 市郊农村出现大量“空心村”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 一些富裕起来的市郊农民纷纷进城购房。他们留在农村的宅基地, 受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 不能进行公开合法的转让, 但这些宅基地是通过合法途径得到的, 村集体组织也无权收回进行处置, 闲置的宅基地无法复耕导致市郊农村出现大量“空心村”[1]。据有关数据显示, 经济发达乡镇的农村闲置 (空置) 可利用的闲置率为6%, 经济中等发达乡镇的农村闲置 (空置) 可利用住房的闲置率为4%, 一般乡镇的农村闲置 (空置) 可利用住房的闲置率为1.5%,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这一比例还将较快增长。不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就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同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流格格不入。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违背了《物权法》中“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的立法本意的实现。

(二) 房屋隐性交易纠纷不断, 引发社会矛盾

农村宅基地的市场流转面临体制性制约, 但经济利益驱使隐形交易的存在由于中国实行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 在现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民宅基地的市场流转面临体制制约。但因为经济利益驱动, 农民与市民需求互补, 农村景观和生态吸引力等原因, 宅基地买卖、出租、抵押等形式流转已大量存在, 形成了以自发流转为特征的农民宅基地隐形市场[2]。

据有关部门统计,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已经不是一个书斋里的话题, 而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生和发展的客观现象。尤其在城乡结合部,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的出租、转让和抵押十分活跃。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得不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当转让、出租自发行为发生后, 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得不到任何法律约束和保障, 给流转双方维护自身权益带来了隐患。

乡产权房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词语之一, “乡产权房”实际上是指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 由集体经济组织和房地产开发商合作或者干脆直接由村委会自行组织开发住宅, 而后自行销售。因其房产证书上没有县级以上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的盖章, 不被现行的法律所允许。这种情况极易引发经济纠纷, 而且一旦发生纠纷, 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款调解, 还会酿成重大社会案件, 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3]。当一系列纠纷发生时, 便把问题留给了法院, 而在司法实践中, 各地司法部门的不同做法, 使得法律失去其应有的确定性。

(三) 农村房屋的继承权

关于宅基地使用权得继承, 继承人为本村村民的, 依宪法等基本法律不存在争议;关于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成员继承, 若允许其继承则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其无权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无法继承房屋;若不允许其继承, 则实质上剥夺了当事人的继承权, 缺乏法律依据和法理上的正当性。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是中国并行的两种土地法律制度, 与国有土地使用权相比, 缺乏相关法律的规定, 突出表现为立法位阶较低, 技术含量低, 设计不合理、不经济, 不能体现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现行法律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但是实际生活中中国农村房地产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大量纠纷与宅基地有关, 无法可依造成法律适用的困难。因此, 有必要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殊性进行理论及可行性的研究, 进而构架一个公平、合理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法律框架。

宅基地使用权是在保有集体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 为农民建造方便而创建的一种用益物权。自建国至今, 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一直采取禁止性规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的进程, 现实中存在大量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迫切呼唤理论界及实务界能够对此作出改变, 弥补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方面的不足。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与国际社会土地权利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20世纪以来, 各国土地立法都倾向于土地所有权想用益权让步, 并赋予用益物权以对看土地所有权。19世纪欧洲大陆土地法学界就提出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口号:“土地所有权的现代化” (他们指出, 土地所有者压迫土地利用者的以所有者为中心的土地立法, 乃是完全违反现代资本运动的固有法则, 应予变更, 以便使之转换成对土地的现实里用人之保护为中心的土地立法。) 正是因为重视土地利用权。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一种观点反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有人认为,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设立的宗旨和方式是为了农民盖房, 并非是让农民拿去卖, 也就是说,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本无流通的含义, 其性质犹如居住权, 而且中国农民缺乏足够的抵御风险的经济能力, 常常为筹学费或医疗费用而卖牛卖血, 宅基地如能交易, 容易造成农民流离失所。担心有些农卖房以后无家可归, 回来“找后账”, 再要宅基地。还有人担心宅基地使用权允许流转后, 使得宅基地的用量失去控制, 会多占耕地, 认为应从源头上卡住农村宅基地的流量, 使农村宅基地成为稀缺的资源, 而且与其他的稀缺资源有所不同,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地, 不能采取谁出价高就给谁的方法。

另一种观点激励赞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其认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宅基地的权利内容和支配程度应与城市基地使用权人相平等, 一方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价值化和自由流转应获得法律上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必须脱掉色彩浓重的行政外衣而恢复其用益物权的私权本质。有人认为, 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 不仅可以加速城市化进程, 促进人口转移, 还对促进村镇基础建设, 加强村镇规划管理,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认为, 现阶段的宅基地使用权是一个具有身份性的特殊的权利, 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现今它的存在, 不仅有某些观念形态的理论依据, 而且有广泛的农村社会基础, 简单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平等, 就认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能够自由流转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如果允许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与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完全相同的权利, 如自由行使出租、流转、抵押宅基地使用权等处分权, 将会引起农村一些社会问题甚至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 所以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 要在坚持自己固有的某些特点如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性的前提下进行完善。农村宅基地上房屋的流转必要性分析如下。

(一) 流转是体制改革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 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变革。经济体制的变革要求由市场配置资源, 要求资源主体自主支配其财产, 形成可流转的物权或财产权体系。农村村民的财产除承包地 (农地使用权) 外, 唯有对宅基地的使用权。财产的匮乏使农民创造财富的机会减少, 如果再对唯一的可资利用的财产作出禁止或限定, 就使农民丧失了融通资金的基本手段。国家对耕地由承包到户到承包期限30年不变, 再到现在物权化的趋势, 无不体现对农民财产的尊重以及经济价值的体现。同样, 宅基地使用权也不例外。现在农民以“市场经济人”的理念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管理、使用, 符合经济体制要求的资源利用形式。因此, 过去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安身立命之需, 而现在却作为财产, 在农民手中充分实现其市场价值[4]。

(二) 流转是协调大量潜在宅基地供需的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人口流动已经比较普遍,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而城市的人口却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 对农村的房屋流转提出了要求。而为了保障农民安生立命的土地, 所制定的土地流转制度, 包括限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已不能发生作用。而由于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 农民即使在农村已安家, 仍然无法将房屋流转出去, 最终出现空心村, 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农村人口的流动、城市化快速推进形成的空闲宅基地, 为宅基地流转市场的形成提供资源储备。从某种意义上说, 流转的标的物已经形成, 只是市场尚未建立。

(三) 流转是现代物权发展的必然体现

所有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活动, 归根结底都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 最大限度地增加财富为目的, 也就是通过法律手段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 现代物权法更强调对物的经济效益的价值追求, 由过去单纯的强调归属转向对利用价值的追求。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 如果仅仅是确定其归属, 则其财产的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只有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才能将资源流向有效的利用主体, 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 要实现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充分利用, 除有明确的归属外, 流转是实现价值的有效途径。

三、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建议

中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房屋后, 再申请宅基地的, 不予批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可见, 对农村村民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由于房屋与土地天然的联系, 导致现行的房屋流转存在障碍。

房屋与土地存在天然联系。房屋由于其自身的不可移动性, 其一经建筑完成便与其地下的土地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目前土地和房屋的关系存在两种立法例, 即一元主义和二元主义立法例。一元主义认为, 就“建筑物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本身不是独立的物。”该立法例主要是土地私有制国家所采用, 实行建筑物和土地一体化, 以德国和瑞士为代表。二元主义认为, “土地与地上的建筑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不动产。”[5]这以法国、德国、中国台湾地区为代表。在该立法例下, 土地和建筑物是作为两个独立的不动产, 分开登记其所有权, 分别作为独立的所有权客体。中国亦采用二元主义立法例,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分开登记, 权利人分别获得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中国实行的土地共有制, 即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享有土地的所有权。在此基础上, 公民并不享有土地的所有权而仅有使用权, 而地上的建筑物则是由公民享有所有权的, 但是由于房屋与土地的天然联系, 房产发生转移必然引起地产的变更, 而地产的转移同样会涉及地上建筑物的归属问题。中国不论是城市房地产还是农村房地产, 均采“地随房走”的制度, 即当房屋发生转移时其地下的土地使用权同时发生转移。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是中国并行的两种土地法律制度。但是现行的房产登记管理制度却是不同的, 因此有必要建立独立于城市房产管理制度的农村房产管理制度。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将农村房地产, 独立于“地随房走”的制度, 即当房屋发生转移时其地下的土地使用权不同时发生转移, 各自具有独立性。

从世界各国来看, 非农用地进入市场流通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而是世界众多国家都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本国非农用地的流通。比如法国, 现阶段法国土地流转的特点是将土地市场分为市地市场和农地市场, 两个市场严格划开, 不得混同, 市地市场以建设用地流转为主, 农地市场以农业生产用地流转为主。日本在二战后废除了封建农地制度, 形成了自耕农体制, 国家对土地实行较严格的管制, 客观上限制了土地权利的流转1962年后, 日本政府修改了农地法, 逐步废除了上述管制, 在自耕农体制的基础上, 朝着土地自由借贷、自由买卖的方向发展。澳大利亚土地流转制度的特点是土地为英王所有, 政府支配, 个人使用, 租佃持有, 个人持有等。租借是澳大利亚土地流转制度乃至整个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纵观各国土地流转制度, 各国在允许非农用地流通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已。中国也应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 尽快制定允许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通的法律法规, 与国际接轨。

农村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让市场机制在农村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因此, 建立独立的农村房地产管理制度,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管理系统

尽管在法律上, 集体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但是在行政管理和市政管理体系上, 国家实行的却是区域代管制度, 农村由所在地的城市来管理。土地管理主体的缺位与越位, 造成国家和城市工商业对集体利益的侵犯等现象屡屡发生。其次, 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没有统一的部门管理, 一直是由党的农村工作会议进行宏观领导,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在某些具体方面进行管理, 不能很好的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造成集体用地管理困难的原因之一。因而可以借鉴城市土地的管理模式, 在农村设立集体土地的代理机构, 管理集体建设用地的经营、流转、收益等。既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和国有土地具有同等的权能,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是中国并行的两种土地法律制度, 有必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系统, 完善集体土地利用方式及利用结构, 提高管理能力及市场竞争机制, 建立有偿、有期限、流动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建立与国有土地市场紧密衔接、统一管理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 规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体系。

2.赋予集体用地完整的发展权

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需要农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体, 赋予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权利主体充分的权利是应当而且是必须的。农村集体土地应交给使用主体和市场在流转方式、流转程序、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运作。

摘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形式, 是指农村村民为建造自有房屋对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合法与否, 一直存在争议。分析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设计方案。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参考文献

[1]杨群.农村房屋流转中的困境与出路[G]//李昌麒.经济法论坛:第3卷.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5:630.

[2]徐晓棉.浅谈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J].广东土地科学2006, (3) .

[3]范力军.小产权房凸显法律风险[J].中国农村科技, 2007, (9) .

[4]姜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历史及现状分析[EB/OL].www.china001.com.

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篇3

目前,我国法律只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在集体组织内部流转,未能充分发挥宅基地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实践中出现的宅基地大量闲置、宅基地使用权隐性流转等问题的研究,揭示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完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完善

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概述

1.1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概念

我国现有法律并没有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进行清晰的界定,王利明教授认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就是指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将宅基地使用权以法律允许的方式转让给他人,使其主体发生变化的民事行为。

1.2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特征

首先,我国立法规定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作为两种不同的财产权利,在确认归属、转让时应分别登记,但房屋占用的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应“合一流转”,即通说的“地随房走”。其次,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在实务操作中有多种方式,例如在转让房屋时,根据上述“地随房走”的规则,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就转移到新的房屋所有人身上。另外,房屋出租、买卖、抵押权实现等也可以导致宅基地使用权发生流转。

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

农村宅基地缺乏合理的规划,房子选址具有相当程度的任意性,这直接导致宅基地分布凌乱。另外,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大批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寻求机会,宅基地闲置现象相当严重,出现大量“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我国法律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限制非常严格,但在经济发达地区城村交界处,宅基地市场需求巨大,供需矛盾的存在,必然催生宅基地使用权隐性交易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宅基地隐形市场的范围也将扩大,例如农民在买卖房屋时,可能为了逃避有关部门的管理,而不去办理过户手续。或者在一村申请取得宅基地后,待修建好房屋并卖出后,又通过结婚等手段把户口迁到别的村集体,再次提出宅基地申请。隐性宅基地使用权市场不仅侵害了集体对宅基地流转的收益权而且这种地下交易行为给政府的监管带来困难。

3 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建议

3.1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主体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主体仅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即农村居民。但从我国目前的流转市场来看,主要分为:本集体成员之间的流转和包括城市居民在内的集体以外其他成员的流转。对此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逐步放开。

对于同一集体组织,我国目前的法律虽然作了限制性规定,即“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内部成员间的流转却持默许态度。对于村民因搬迁、结婚等原因而引起的本集体与外集体村民间跨越地域性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理论上来说,是应当被允许的。

对于城市居民,目前存在的主要争议在于城市居民能否成为宅基地使用权的合法主体。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立法之时,将宅基地使用权主体确定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主要是考虑到当时我国社保制度十分落后,农民主要依靠土地生存的现状,但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限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不仅不能再为农民提供制度保障,反而阻碍活跃高效的宅基地流转市场的形成,使宅基地的真正价值难以在市场中充分体现,损害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利益。所以在农村使用权人自愿且不破坏宅基地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法律可以限制性的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向城市居民流转。

3.2增加宅基地使权流转形式

3.2.1买卖方式

宅基地上建好的房屋的出卖,客观上会导致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由于我国法律规定“地随房走”的基本规则,宅基地上房屋的卖出将同时使房屋出卖人失去了宅基地使用权,现行立法也不允许其再另行申请宅基地,这也就意味着卖地行为可能直接导致出卖人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对宅基地使用权以买卖方式进行流转,可以允许,但应该制定严格的条件加以规制。如果当事人选择采用买卖方式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第一,可以要求出让一方即宅基地使用权人向村集体组织出示其在城市已经购买住房的相关证明或者其它土地使用权证等能够证明其在转让此宅基地上住宅后不影响其正常生活的书面材料,并由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使用权人和买方签署约定由买方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三方协议。第二,为了方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须规定买方应当对转让情况办理变更登记,并以此作为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必备条件。同时买方在购得宅基地使用权后饿一定时期内,不得转让此宅基地使用权,以防止有人假借宅基地使用权的买卖来牟利。

3.2.2出租方式

当下宅基地使用权私下流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宅基地使用权人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根据宅基地上是否存在房屋,契约双方可以在保持宅基地居住用地性质的前提下约定由出租方或承租方建造房屋等建筑物,待契约双方的宅基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签订好后,应当到村集体进行备案,并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相关登记手续。

3.2.3抵押方式

我国现行立法虽然不允许将宅基地使用权进行抵押,但承认宅基地上房屋抵押的效力。如果对宅基地上的房屋设定抵押权,在抵押权实现的条件成就时,宅基地上房屋将以法定方式进行流转,此时必将造成宅基地使用权的一并移转。如果可以将宅基地使用权单独进行抵押,就能拓宽农民的融资渠道,解决农民的资金困难,但应该对抵押的最高限额进行必要的规范。

3.3加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为防止有人假借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来谋取非法利益,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一定的规制是必要的。一方面,我们不但要在宅基地的用途上进行管制,明确禁止买受人对宅基地使用性质进行擅自变更,而且要切实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另一方面,要努力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属登记制度,通过统一规范的登记制度,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使登记内容真实反映宅基地的权利归属,为宅基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提供有效保障。

4 结语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促进物权效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要彻底解决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应该多个部门法协调起来。在进行城乡规划的进程中,尽量做到科学规划,使宅基地使用权在流转过程中不减损耕地的数量,可以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试点,使宅基地使用权主体能够以最有效的方法行使权利并依靠合理的收益分配方式获得利益,以求使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真正让农民得到福利,这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王利明、杨立新、王轶、程啸.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版。

[2]侯水平、黄果天等.物权法争点详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工序流转卡使用制度 篇4

1、按国家规定为每名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卡、证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2、儿童出生后1月,监护人应为其办理预防接种卡、证。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遗失者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

3、7岁及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的,应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4、儿童迁移时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转迁入地接种单位;儿童迁入时向儿童家长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长期外出儿童,在卡上注明外出时间。儿童死亡后及时注销接种卡,并注明死亡原因。

5、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预防接种卡城区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级预防保健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6、对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内容填写准确、齐全。

8、接种单位每半年对责任区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的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工序流转卡使用制度 篇5

为认真贯彻《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土建工程 篇),落实《关于加强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 》,有效追溯工程质量,特制定 本制度。

1、必须留存影像资料的工作内容

(1)影像资料应能全面反映单位工程中主要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与控制情况,记录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状况。根据工程的类型、规模和特点,应明确规定影像资料所应反映的 具体工序和影像资料的数量要求。(2)影像资料应能切实反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工程的质量控制状况。(3)影像资料应能反映驻场监理对工程关键部位、关键工 序等重点旁站内容,以及监理对涉及质量、安全检验见证情况。

(4)影像资料应全面反映工程异常情况及处理全过程。

2、工程影像资料拍摄质量要求

(1)项目部为一线管理人员配备数码相机和摄像机,要求 所拍摄的影像资料应能反映验收各方责任主体人员和工程实体 质量情况。

(2)照片图像应清晰、画面完整、色彩纯正,不能对照片 进行修饰剪裁。对反映同一内容的若干张照片,经过筛选后,应 保存能揭示主题且画面质量最好的一张归档; 若一组内容相连的照片,要选留出联系密切的若干张照片归档。

(3)选用不低于 500 万相素的相机进行拍摄照片。夜间或 光线条件不好时,应尽量改善拍摄条件。

(4)照片拍摄时,施工单位应在拍摄现场放置一块标牌,标牌中应标明:拍摄的日期、时间、拍摄地点、施工单位名称及 自检人姓名、监理单位名称及验收人姓名以及照片所对应的工程 部位和检验批。拍摄的角度、距离等应能保证影像资料反映所验 收部位的质量状况。当拍摄桩位偏差、钢筋搭接和锚固长度等实 测实量项目时,应立尺标识;当拍摄梁柱节点钢筋设置和接桩焊 接等空间部位时,应从多个角度拍摄记录。建设工程主体结构施 工过程中,钢筋安装工程、混凝土试件留置、防水工程施工等施 工过程和隐蔽工程隐蔽验收时,施工单位必须在监理单位见证下 拍摄不少于一张照片留存于施工技术资料中。在工程竣工后,要 从不同角度对重要局部和全景进行拍摄。

3、工程影像资料的管理要求(1)影像资料拍摄完毕后应统一交由资料室进行管理,资 料室定期做好影像资料的备份刻录和冲洗工作。

(2)影像资料应以单位工程作为归档单元,按分部、分项 工程分类整理。

(3)影像资料应有相应文字说明,具体包括编号、题名、内容简要描述、拍摄时间、地点和拍摄者等内容。

油卡使用规程 篇6

车辆加油卡使用管理规定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司工作车及商品车加油管理,实行节能降耗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切实维护好公司的利益,经公司研究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严格管控公司加油卡使用,明确权限人、负责人,做到充值有记录,使用有记录,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准确。为公司车辆消耗核算提供依据。

二.管理部门与监督人

1.调度办公室统一管理加油卡,加油申请,加油统计; 2.各车加油人对车辆加油、加油卡保管和加油记录表数据负责; 3.财务部门负责对油卡充值,油费帐目管理; 4.总经理负责对油卡充值的核准。三.管理细则

1、加油卡由生产调度统一管理,由生产办公室负责油卡的使用、登记、监督、管控。

2、原则是谁领取,谁使用,谁负责。不能除车辆外的其它容器加油和使用。领取人,加油人都要有记录,保证有据可依。

3、加油车辆加油完毕后,加油人及时拿回领卡处并登记。在加油小票上必须注明加油车辆车牌号,加油里程数,加油人姓名。以备相关人员检查和监督。

ECH-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4、使用加油卡要保持油卡的卡面清洁,不能弯折,不能损坏,不能丢失。一经发现,补办油卡所产生的费用和后果由加油人自行承担。

5、公司车辆无特殊情况都由油卡加油,不准无卡加油,不准加不相符的油品,不准带其它容器加油,特殊情况需要现金加油的需上报调度室办公室主管批准,其它特殊情况由调度办公室指导运作。

6、严禁与他人串通后送、换、卖油料,如有发生,一经查实,将按实际损失价值的 3倍予以经济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或损失较大时,将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并对当事人追究经济损失赔偿。

7.加油卡余额不足 10000 元时,由调度室主管提出充值申请,申请时先汇总加油卡的使用记录。制成表附于充值申请后,交公司上级主管领导审核,审核通过后,移交财务部人员完成充值。

四.本管理制度由调度室起草,公司总经理签发,自2015年4月13日生效实施。执行过程中不完善将另行补充完善。

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工序流转卡使用制度 篇7

(一) 各级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

《农村土地承包法》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方面最为权威的法律, 该法规定:土地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及其具体的流转方式, 各级政府以农地承包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为由, 对农地流转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 这实际上违反了土地承包合同的约定。但是, 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很多地方政府利用各种名义插手土地流转工作, 经常出现政府强征土地, 以政府的名义承包出去, 严重侵犯了土地承包人的所有权, 地方政府通过接入土地流转获取了大量的收入, 在这法律上是不允许的。但是, 由于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 加之对法律条文规定也知之甚少, 地方政府过多干预农村土地经济流转权的现象层出不穷。

(二) 农户土地承包年限过短

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之中, 首先规定土地承包时间为15年, 但是, 随后国家相关部门意识到, 由于土地承包年限较短, 不利于承包人对于土地进行长远的开发, 这样就打消了农民的积极性, 因此, 新的《土地承包法》将农村土地承包的年限延长为30年。由此可见, 土地承包年限过短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 将承包年限延长为30年, 但是这样的承包年限仍然较短, 不利于农户对土地进行长期的规划和投资, 影响了农户对土地开发的积极性, 导致土地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 不能激发出农户对于土地经营的热情, 这已经成为现阶段,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与经营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相关部门必须予以解决, 否则, 农村土地流转与经营将成为一纸空文。

(三) 滞后的法律法规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各项政策必须以法律为基础, 对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也应该通过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但是, 现阶段, 我国这方面的法律仍然以地方性行政文件为主, 缺乏法阶较高的文件, 在农村土地使用流转权受到侵害的时候农户维权经常是无法可依, 很多案件便不了了之, 违法代价较低, 甚至没有代价, 更加助长了一些侵权人的气焰, 导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之中经常发生侵权行为。由此可见, 在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之中, 滞后的法律法规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十分突出的问题, 正是由于没有形成独立的农村土地法律法规, 农地使用权流转和创新活动更多地受到土地行政部门干预。

二、完善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规定

(一) 健全国家农地征收制度

《决定》提出缩小征地范围, 严格征收程序, 所以修改《土地管理法》时, 要明确公共利益标准和等级, 针对性采取征收或代替征收, 保证农民合法权益。一是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以及社会利益时, 要允许国家对农地的征收, 但征收程序要公开化, 保证农民知情、参与和协商权。二是对一般公益, 政府以征收方式得到农地所有权, 程序要更加严格。征收前, 要形成明确的公益方案, 召开听证会, 听取被征农民的意见。申请征地时, 将听证会意见以书面形式提交, 审批机关进行初级审批, 才能进入后续程序。同时要监督被地是否按规划用于公益。三是对公共利益模糊地带, 则不允许通过征收获取农地所有权。四是对开始出于公益而后未用于公益建设的, 要设定特别的法律程序,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五是尽量减少农地征收范围, 加快农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市场建立, 繁荣合法土地交易的市场, 减少行政的干预, 回归土地的本身价值。

(二) 建立统一的农地使用权登记制度

要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放宽,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安全将会成为一个待解决问题。为充分保障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安全性, 要对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进行统一登记, 并由登记机关发权利证书, 以确定登记实质效力。不登记的农地, 其使用权流转不能确认为使用权变动。登记技术上, 将集体所有土地分成块再到登记机关登记备案, 方便登记审查和使用权查询, 也利于保障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安全。

(三)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 农村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农地使用权进行流转,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将不断得到完善, 进而也会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以及出台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进而能够确保农村土地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 这对确保农地使用的健康流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总结

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构建的前提:从社会利益出发解决对农地所有权的诸多限制, 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改革是坚持农地所有的改革, 并不是土地私有化的改革, 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改革是保证社会公有制主体下寻找解决的方法, 既保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 也避免了国有化极端。

摘要: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我国不动产物权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保障农民权益有重要意义。但是, 我国现有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存在许的多问题。其他国家对此大都作出明确法律规定。虽然我已有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机制, 但我国现阶段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及制度还存在不足。

关键词: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建设,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高秀财.规范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 (8) .

公务卡使用指南 篇8

“中国·威海”政府门户网站weihai.gov.cn2009-12-9浏览次数:15

53【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打印本页】【推荐】【关闭本页】

公务卡使用指南

什么是公务卡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银行信用卡。公务卡为在职职工个人贷记卡,它既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又具有一般银行卡授信消费的共同属性,既可用于应由单位公务报销的支出,也可用于个人消费。

公务卡与普通信用卡的区别

公务卡是将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与银行卡的独特优势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它是金融机构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发放,主要用于公务活动开支的一种贷记卡,除了普通信用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功能外,公务卡要按照公务卡管理制度的专门规定执行,主要区别有:一是公务卡的持卡人为预算单位的在职工作人员,开卡时必须由单位确认其身份;二是公务卡主要用于公务活动开支;三是我市推行的公务卡是银联标准卡;四是公务卡与普通信用卡相比,享有一些优惠,比如,免收年费、到期免费换卡、本地存款取现免手续费等。

使用公务卡的好处

公务卡消费结算模式是由银行先垫付资金,后在免息期内还款。使用公务卡结算,不需要工作人员预借、携带和保管现金,可以避免个人在公务消费中垫付现金,也能大大减轻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公务卡发卡行的选择

市级预算单位应在市财政确定的公务卡业务代理银行范围内,自行选择本单位公务卡发卡行,签订代理协议。为保证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顺利清算和公务卡的有序运作,市级预算单位应本着就近和便利的原则,选择本单位公务卡的发卡行。

公务卡的发卡对象

公务卡的发卡对象为市级预算单位在职职工,实行实名制管理,从规范管理、方便工作的角度,单位职工原则上都应办理公务卡,具体发放范围由单位自行确定。离退休职工不能开设公务卡。

存在“不良信用行为”者无法开设公务卡

在申请公务卡时,如果工作人员有“不良信用行为”,就无法开设公务卡。“不良信用行为”由个人征信系统管理。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系统通过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状况查询服务,并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提供有关信息服务。在个人向发卡行申请消费放贷及办理信用卡时,发卡行会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查询信用状况,为消费放贷或办理信用卡提供信用参考。个人征信系统记录的“不良信用行为”主要有:贷款逾期不还、还款不充足、信用卡取现或者消费后,超过免息期没有足额归还最低还款额等。

公务卡享有的优惠

公务卡统一使用银联标准卡,除具有普通银行信用卡的全部功能外,还专享免开卡费、免年费、免担保、到期免费换卡、卡面损坏免费换卡、免挂失手续费、免短信服务费、免溢缴款本地取现手续费等优惠。

公务卡开立的基本程序

公务卡开立由预算单位统一办理。单位职工如实填写“公务卡申请表”,连同相关证明材料一并交本单位财务部门。单位财务部门对上述资料审核确认后,送发卡银行卡申请办理公务卡。

公务卡的启用

职工领到公务卡后,应确认卡片正面的凸字拼音姓名是否正确。在公务卡背面签名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再及时通过电话、网络或者到银行网点激活公务卡,并更改卡片初始密码。

公务卡消费的结算范围

预算单位原使用现金结算的支出,包括差旅费、招待费、培训费、设备购臵费、办公费和其他零星购买支出等。公务卡可用于个人消费,但不能进行报销。

公务卡的信用额度

公务卡的信用额度,由单位根据银行卡管理规定和业务需要,与发卡行协商设定。原则上每张公务卡的信用额度为2-5万元。特殊情况下公务卡信用额度不能满足公务支付需要时,持卡人可通过单位财务部门提前向发卡行申请临时增加信用额度。

公务卡的日常管理

公务卡和密码由持卡人保管。预算单位在工作人员新增、调动、退休时,单位财务部门应及时组织办理公务卡的申领或停止使用等手续,由发卡行维护相关信息。

公务卡的遗失、损坏

公务卡遗失或损坏后,持卡人应立即通过银行服务热线或银行网点办理挂失,再自行到发卡行申请补办。公务卡挂失后,被冒用、盗用所产生的损失由发卡行承担。

持卡人公务消费注意事项

1、持卡人需在具有刷卡条件的商户进行公务消费。

2、持卡人进行公务消费时,须取得发票等公务卡消费交易凭条和财务报销凭证。

3、持卡人所在单位对于公务支出有事前审批要求的,持卡人应事先按本单位相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4、在单位财务部门审核报销前持卡消费均属于个人消费行为,与单位无关。只有在单位财务部门审核通过后,此消费才属于公务消费。不符合报销规定的消费,由持卡人自行还款。

5、持卡人公务消费中一律不允许通过公务卡提取现金支付。对未经单位财务部门同意的个人公务卡提现行为,视同个人消费行为,单位财务部门不予报销。

妥善保管刷卡消费的交易凭条

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持卡人务必妥善保管刷卡消费的交易凭条。首先,消费交易凭条是持卡人每月与银行账单进行核对的依据,如果发现账单错误,应凭消费交易凭条及时与发卡行联系;其次,在财务报销时,单位财务人员要根据交易凭条提取核对消费信息,并将交易凭条作为会计原始凭证入账,如果没有交易凭条,将影响持卡人的报销和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最后,如果将公务卡用于个人消费,交易凭条也不应随意丢弃,因为交易凭条上有卡号等重要信息,随意丢弃交易凭条可能会给犯罪份子以可乘之机。

公务卡的免息期

公务卡消费有四个时间概念,分别是交易日、记账日、账单日和还款日。交易日是指持卡人实际刷卡消费、转账、提取现金的日期;记账日是指银行把持卡人的交易记入公务卡账户上的日期;账单日是指银行对持卡人每月(按上一个月的账单日到本月的账单日计算)持卡消费交易“算总账”的日期;还款日是指当期账单还款的最后日期。账单日与还款日之间的间隔一般为20天左右。

公务卡属于贷记卡,可以先透支后还款,享受免息期(取现、转账除外)。免息期是指银行记账日至还款日之间的时间。因为刷卡消费的时间有先有后,所以享有的免息期长短不同。公务卡属于贷记卡,可以先透支后还款,享受免息期。免息期是指记账日至还款日之间的时间。因为刷卡消费的时间有先有后,所以享有的免息期长短不同。比如,某信用卡的免息期为20-50天,账单日为每月15日,最后还款日为次月5日,持卡人应在账单日后20天内还款。例如:持卡人在5 月12日和5月16日分别刷卡消费1000元和2000元,那么1000 元将在5月15日的账单上列出,持卡人最迟应该在6月5日前还款,这笔消费的免息期就是24天;2000元将在6月15日的账单上列出,持卡人最迟可以在7月5日还款,这笔消费的免息期就是50天。

公务卡报销遵循的原则

一是按现行审批程序和手续报销原则,即公务卡报销不改变预算单位现行报销审批程序和手续。持卡人办理公务卡消费支出报销业务时,应当按照所在单位财务部门要求填写报销审批单,并附公务卡消费凭证和发票等报销凭证,按照单位规定的财务报销程序报请审批。二是及时报销原则,即持卡人使用公务卡消费结算的各项公务支出,应在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及时报销还款。因个人报销不及时造成的罚息等相关费用,由持卡人承担;因持卡人所在单位报账不及时造成的利息等费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个人资信影响等责任,由预算单位承担。

公务卡报销还款的特殊情况处理

确因工作需要,持卡人不能在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返回单位办理报销手续的,可由持卡人或其他人员向单位财务部门提供持卡人的公务卡号、交易日期和交易金额等信息,办理相关借款手续,经财务部

门审核批准,于免息还款期之前,先将资金转入银行卡,持卡人返回单位后按财务部门规定时间补办报销手续。

公务卡报销是否完成的查询

完成报销后,持卡人可以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银行对账单、手机短信息、ATM机查询、营业网点查询等多种方式查询报销是否己完成。

刷卡消费后退货的办理程序

刷公务卡消费后如果要退货(消费撤销),商户是不能以现金方式退还给持卡人的。如果是当日当批消费撤销,商户当日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消费撤销;如果不是当日当批消费撤销,商户要通过书面通知的方式联系银联,银联在收到商户通知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退款。

因向供应商退货等原因导致已报销资金退回公务卡的,持卡人应及时将资金取出并退回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由单位财务部门填制《财政授权支付更正(退回)通知书》,及时将资金退回零余额账户。持卡人退款的财务审核手续按所在单位内部财务制度规定执行。

公务卡个人消费的私密性

工序流转卡使用制度 篇9

1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现状

自建国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化建设的展开, 我国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对有关宅基地使用权相关的法律进行建设和完善, 但是不可回避的是, 现行立法对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1.1 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较分散且效力等级较低

当前,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立法体系以《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为主线;同时, 以《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相关规章和文件为支线。2007年, 我国《物权法》虽然以专章形梳理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相关内容, 但其梳理内容相对简要, 只是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了明确, 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条款, 这些虽然为我国农村宅基地立法提供了很宽的思路,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也必然需要更加详细、更加明确的法律实施细则来补充。而《土地管理法》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相关规定条文简单, 可操作性较差, 也只是做了比较模糊的规定[2]。而在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规定》中, 很多合理的建议却因为效力等级较低而无法全面有效地落实。

1.2 宅基地的个别立法之间存在矛盾

《土地管理法》规定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不可否认, 立法上对农村村民拥有宅基地的数量做出明确限制有利于保护现有耕地。可能因婚姻嫁娶而共同占有房屋取得宅基地的使用权, 还可能因房屋继承开始而取得宅基地的使用权。这些途径都给农村村民合法取得第二处宅基地提供了可能。所以, 细究之下, 一户一宅实际上是与《宪法》《合同法》《继承法》等法律存在矛盾的。但如果对农民拥有2处以上宅基地的情况采用一刀切的处理方式, 等同于禁止农民拥有2处以上的房屋。而当第2处房屋本来是村民通过合法渠道继受取得 (买卖、婚姻、继承) 的时, 合法的手段就产生了“违法”的结果。而这时, 农民必然就会陷入一种困境:不买房、不结婚、放弃继承权。这很不现实也有违常理, 但在买房、结婚、行使继承权之后, 让农民放弃多出的房屋 (宅基地) 也是很难的。土地所有权本就不属于农民, 房屋就是农民最具价值的财产了。所以,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立法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只有理清立法思路, 然后去解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立法上的矛盾, 才能切实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2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完善

2.1 建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

明晰的宅基地使用权归属是宅基地使用权有效流转的基本前提。登记能够确定宅基地使用权主体、明确宅基地的具体范围, 使宅基地在交易时有法律依据和可靠保障, 是明晰产权的一项重要手段。登记工作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 所以, 在具体登记工作中, 要在评估阶段和登记的规范化等方面进行细节策划。首先, 要从权利行使的主体开始进行规范化, 在普遍评估中对宅基地的面积和权利人要进行彻底排查, 坚持“不漏村, 不漏户, 准确测算, 如实记载”的原则确权后, 颁发给农户宅基地使用权证书, 为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效流转铺平道路。其次, 要注意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必须规范化。如果登记程序和方式不规范, 前期的工作就得不到落实, 得到的数据也就不具有参考意义。所以要区分不同情况, 对于由不同原因导致的宅基地的闲置给出明确的处理标准, 对于明显不符合标准的建房, 一律不颁发宅基地产权证书, 对于超占的宅基地面积要追缴一定数额的超占费。用同类同处理的方式促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的规范化, 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利用率。

2.2 施行闲置宅基地限期回收制度

但目前, 我国法律并未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效期限做出明确规定, 也就意味着宅基地使用权的期限是没有限制的, 农民可以永久居住。在现实社会中,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还会通过继承、买受等方式获得宅基地使用权, 但缺少相应的关于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处理办法, 一方面闲置的宅基地无法适时回收, 另一方面, 农村刚需性宅基地数量增长, 旧宅仍在, 又建新宅, 客观上导致了一户多宅、超批准面积建房及未经批准违法乱建等与一户一宅规定相悖的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 解决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问题是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根本。那么, 如何才能有效督促使用权人积极行使权力, 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呢?从目前的发展来看, 建立农村宅基地强制回收制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具体来讲, 就是对宅基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用途在规定期限内开发使用宅基地进行明确, 如果其违反规定用途, 或者超过规定期限仍然闲置宅基地, 那么村集体组织有权向使用人收取规定数额的闲置费;若宅基地闲置达到上限, 那么村集体组织可无偿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再次进行社会统筹安排。

2.3 建立规范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通过建立政府管理下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交易市场来满足需求者合理利用土地的愿望, 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合法流转符合我国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要求。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提出了将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建设用地集中起来建立旨在实现同价同权又公开透明的土地交易市场的观点, 为了有效防止耕地因交易而减少或交易后土地性质和用途改变等问题的发生, 进行交易的土地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一是土地所有人拥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二是非耕地、非农地作为土地使用途径;三是建设规划节约是土地来源。

参考文献

[1]李建梅.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 2013.

公务卡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篇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进公务卡结算,减少现金结算,提高支付透明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根据山东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省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实施意见》(鲁财库【2008】26号)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公务卡结算有利于提高公务消费的透明度,规范支付管理;有利于减少现金支付结算,降低现金管理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对公务支出过程的监控,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预防腐败,促进公务行为廉洁高效。

第二章 公务卡申请

第三条 公务卡是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具有普通信用卡的所有功能,享有一定透支额度与免息期。

第四条 公务卡申请人应为我院在职职工。申请人应主动提出申办公务卡需求,并直接与发卡银行签订申请协议,原则上发卡银行应与单位国库集中账户开立行一致。财务部门有协助提供相关资料的义务。第五条 公务卡实行“一人一卡”实名制管理,其法律责任主体为公务卡持卡人。卡片及密码由持卡人自选保管,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公务卡开支范围

第六条 公务卡开支范围为: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水电费、专用材料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零星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原则上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具体开支范围按照国家公布的公务卡结算目录执行,并随之调整。

第七条 凡属于公务卡开支范围的公务支出项目,应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结算。原使用转账方式结算的,可继续使用转账方式。

第八条 属于公务卡开支范围的支出,财务部门一般情况下不再办理对职工个人的现金借款业务。

第九条 凡属公务卡开支范围而使用现金结算的支出,经手人应提供不能使用公务卡结算的证明材料或情况说明,并由证明人和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

第十条 持卡人持卡进行公务消费前,应按照审批权限向领导请示并获同意后,方可进行,否则不予报销。未获批准的消费支出一律视为持卡人私人消费,由持卡人自行承担。

第十一条 原则上不允许通过公务卡提取现金进行公务消费。确有特殊需要,应于事前请示分管财务的领导并获同意。未经同意提取现金而产生的相关费用,由持卡人自行承担。

第四章 公务卡报销

第十二条 公务支出发生后,持卡人应于15日内凭原始刷卡消费凭条、发票及相关附件等凭证,按照财务报销程序到财务部门办理审核报销手续。

确因工作原因,持卡人在外地不能在规定的报销期内返回单位办理报销手续的,可由持卡人委托本处室相关人员代为办理报销手续。

第十三条 财务人员根据持卡人提供的刷卡消费凭条信息,查询并核对公务消费记录的真实性,审核无误后方可报销。

第十四条 财务部门应建立公务卡结算台账,记录消费日期、开支项目、报销数额、结算日期等信息,并由结算人签字确认。

第十五条 财务部门应及时向持卡人公务卡划转资金,如因财务人员工作失误,而延误还款造成的罚息和滞纳金,由财务人员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六条 持卡人应自行查询、确认公务卡消费报销后的资金到账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临近还款日,持卡人对应还款而尚未还款的公务消费,有义务及时告知财务部门。第十七条 已报销的公务消费,因退货或其他原因,商家将货款退回原持卡人公务卡后,持卡人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协助办理资金的退付手续。

第十八条 下列情况不得予以报销,发生费用由持卡人个人承担。

1、报销费用与提供的报销凭证、消费交易凭条明显不符的;

2、报销时间超过免息期后产生的罚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

3、因个人保管不善或遗失等原因,导致公务卡被盗刷卡所造成的支出;

4、消费后无交易凭条或原始发票等形成的支出;

5、其他不符合财务管理规定和要求的。

第五章 其 他

第十九条 特殊情况下持卡人信用额度不能满足公务消费时,持卡人可提出申请,由财务部门协助向发卡行申请追加临时授信额度。

第二十条 公务卡在满足公务支出的前提下,也可用于个人消费结算,但单位不承担个人消费引致的一切责任。

第二十一条 公务卡遗失或损毁后,持卡人应及时到发卡行申请补办。第二十二条 遇持卡人调动、离职、退休或其他特殊原因,应及时与发卡行协调,办理终止该信用卡的公务消费及报销的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持卡人应遵守国家关于银行卡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使用公务卡。

上一篇:我是小音乐家详细教案下一篇:副总个人工作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