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施工工序

2024-07-22

重要施工工序(通用10篇)

重要施工工序 篇1

摘要:通过介绍建筑工程工序控制的主要内容, 论述了建筑工程工序控制的重要性, 针对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从规范施工作业、严格控制材料、加强审核检查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使工程建设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工序控制,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建筑施工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技术手段。工民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工质量安全严重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 更危及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 工程管理人员必须严控质量安全, 加大质量管理力度, 确保工程质量, 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健康不受损害。

1 建筑工程工序控制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是指整个建筑工程中, 包括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合格程度, 其中每一个环节, 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施工环节都会影响建筑的质量安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建筑工程中的工序控制, 严控质量安全。工序活动的控制一般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个是工作人员对现场实地的检测, 其中包括取样检测, 环境策略得出具体地理参数。第二个是根据材料数据与现场环境进行对比得出分析。第三个是严格控制现场施工作业的质量安全。

2 建筑工程工序控制的重要性

1) 建筑工程工序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建筑工程工序是建筑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 对建筑施工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必须重视建筑工程工序控制的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 施工材料的优劣度, 机械及其整个环境的操作控制, 这些都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2) 严格规范的建筑工程施工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合格达标的必备条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充分注重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注重每一个环节之间的配合, 注重环境与施工人员, 技术之间的整体关系, 互相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 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3)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不仅影响着整体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 而且还推动了社会经济和公共事业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建筑施工的重要影响, 而且还在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对于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提高, 建筑施工的质量得以增强, 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可以更加行之有效的促进整体建筑行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不仅如此, 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还促进了公共事业建设的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任务的加剧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 使得国家需要大量的公共工程, 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工程建筑质量控制可以切实行之有效的提高国家兴建公共工程, 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

3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中的问题

以石家庄某房地产楼盘为例, 其工期为3年, 建筑面积7 541.7 m2, 框架结构5 214.7 m2, 施工规模较大, 结构复杂, 工期长, 因此要严把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在施工的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人员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没有按照质量安全进行检查。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 工程质量的质量要求是很难完全达标的, 有的技术参数是允许在一定误差范围之内的, 但是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很好的质量控制意识,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 技术人员没有严格的执行质量控制安全, 很多工程在完工验收的时候也没有很好的对质量安全进行验收排查, 有的甚至明明存在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技术人员也没有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指出并及时的修复, 这种质量控制意识的薄弱, 责任意识的淡薄, 及其职业道德的缺乏是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对于施工人员, 材料以及施工环境质量控制程度不够。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直接参与者, 也是施工过程中的主体。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质量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由于建筑施工的增多, 使得施工人员也逐渐增多, 部分施工人员由于文化知识的缺乏或是专业水平的欠缺使得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建筑施工的标准进行生产作业从而影响建筑施工质量。除了施工人员以外, 施工材料也是阻碍建筑施工控制的重要因素。很多施工单位过于追求利润, 一味的采用廉价的施工材料, 如采购强度不达标的钢材, 更严重的是有的施工企业直接用废旧钢材重新打磨后运用于建筑施工, 极大的增加了施工安全隐患。在实际的高层楼房建设中, 劣质的建材, 钢材其强度不符合建筑材料的标准, 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断裂坍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影响质量控制还有一个很严重的因素, 那就是施工环境, 很多地区气候恶劣, 常年雨水或是低温, 这一特点在高寒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种种不利的自然条件极大的限制了施工建筑的安全性和质量标准。因此在特殊地区的施工建筑质量安全控制通常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充分的加强了对于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控制, 不仅制定了一系列明文的质量安全标准, 而且现场配有质量安全人员, 在现场指导作业。同时技术人员不仅对于工程质量把关, 还教施工人员更好的掌握机械设备, 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 严格规范施工材料的质量安全, 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进行。材料是建筑施工的基础, 也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物质保证, 其材料程度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其建筑施工质量的优劣, 现实中很多建筑安全事故往往都和建筑材料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购买过程中要严格规范相关采购人员的责任意识, 严格落实工程材料质量, 确保施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安全。施工材料的好坏程度不仅威胁着工程验收之后的建筑安全, 居民安全, 也威胁着相关建设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施工材料的选购和购买过程中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事。此外, 相关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也影响着施工质量的安全控制, 所以在施工的同时, 也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很好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做及时的排除, 找出问题, 解决问题, 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工作效率。2) 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 科学管理促使施工人员做到安全施工, 质量施工。施工单位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任何施工都离不开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同样如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基于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的选择, 严格控制质量, 确保指令安全, 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建立质量意识, 及时有效地传达给相应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 在整个施工队伍中树立相应的施工意识, 避免因施工人员的疏忽, 责任意识的淡薄造成工程质量受损。完善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安全, 同时也有利于整体上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缩短工期的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3) 增强工程质量的审核检查, 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条件。工程质量安全离不开严格规范的质量审核与排查,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相应的质量安全人员要严格的执行审核标准, 对于工程施工既要有日常的维护排查, 也要有阶段性, 具有针对性的排查。对于完工的项目也适当的增加质量审核的次数, 提高审核的监督能力。在增强质量审核与排查的同时, 也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条件, 比如施工设备的改良与引进。工程质量的安全因素通常都和其施工设备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此相应的管理者必须积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 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确保工序的质量安全。

5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不仅影响着建筑本身, 而且还关系到相关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因此相应的主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施工单位都要严格重视质量安全对于施工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 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督, 相应的技术人才源源不断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 满足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敖富英.浅谈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8) :91-93.

[2]张凤云.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建筑科学, 2009 (10) :56-58.

重要施工工序 篇2

关键词:造林整地 技术 发展林业

1 造林整地的程序

1.1 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翻耕土壤前,起到翻埋杂草种子,作物残茬;混拌有机肥料,或矿质肥料;以及一定程度上消灭病虫害的作用;整地要做到深耕细整,才能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对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造林地清理方式,有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三种,可根据造林地天然植被状况、釆伐剩余物数量和散布情况、造林方式及经济条件的不同分别选用。

1.2 整地。造林整地的方式有全面整地(全垦)和局部整地两种。

1.2.1 全面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的整地方法。这种方式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显著,清除灌木、杂草彻底,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及进行林粮间作,苗木容易成活,幼林生长良好,但花工多,投资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在使用上受地形条件(如坡度)、环境状况(岩石、伐根)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较大。全面整地幼林生长较好,但水土流失严重,用工量较高。全面整地主要用于平原地区,秋冬季节全面耕翻,耕深30-40cm,经过一个冬季的冻融、风化,翌春造林前耙平。全面整地应用范围:北方土壤质地疏松、植被稀疏的地方,限定在坡度8o以下应用;南方泥质岩山地或灌木杂草丛生地,限定在坡度25o以下应用,花岗岩类限定在坡度15o以下应用。如坡度超过规定的标准,须在全垦后修筑水平阶。

1.2.2 局部整地。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种方法。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土壤,并在翻垦部分之间保留一定宽度原有植被的整地方法。这一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好,预防土壤侵蚀的能力较强,便于机械或畜力耕作,也较省力。山地进行带状整地时,带的方向可沿等高线保持水平。平原进行带状整地时,带的方向一般可为南北向,如害风严重,可与主风方向垂直。

块状整地是呈块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块状整地灵活性大,可以因地制宜地应用于各种条件的造林地,整地比较省工,成本低,同时引起水土流失的危险性较小,但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相对较差。块状整地时,块状地的排列方向应与种植行一致:山地沿等高线或顺坡成行;平原呈南北向。块状整地可用于山地、平原的各种造林地,包括地形破碎的山地、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地区的坡地、伐根较多且有局部天然更新的迹地、风蚀严重的草原荒地和沙地,以及沼泽地等。

平原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坑状)、块状、高台等。①穴状。为圆形坑穴。穴径0.7m—0.8m,深度0.7m—0.8m。穴状整地可根据小地形灵活选定整地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岩石裸露山地土层较厚的地方和釆伐迹地伐根间土壤肥沃的地方,整地投工数量少,成本比较低,但其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其它方法为差。②块状。为正方形或矩形坑穴。边长0.8m—1.0m,深0.8m—1.0m。一般粘重的土壤树穴标准大一些,沙壤土树穴标准可以小一些。块状整地有较好的改善立地条件作用和一定的保持水土效能,并且定点灵活,比较省工。③高台。为正方形、矩形平台,台面高出原地面。高台整地排水良好,但投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一般用于水分过多的迹地、沼泽地,以及某些地区的盐碱地等。通常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洼地,按照预先确定的行距,平行开排水沟,沟两侧筑埂,埂上植树。

2 造林地整地的特点和作用

造林地整地与农业整地、苗圃整地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但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是因为造林地的土地种类多,条件差,多为未经耕作过的自然状态,这就决定了整地任务和方法的多样性、艰巨性。其次是造林地自然条件复杂,很大一部分处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这就决定了造林整地只能更多地釆取局部整地的方式。最后是由于人工林的培育周期长,林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而同一地块在造林后又不可能年年进行整地,往往培育一个世代只进行一次,所以希望整地效果大些,其作用的持续时间长些。这就对整地的规格、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整地的主要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改善立地条件。首先是改善小气候。造林地上一般都生长着灌木、杂草等天然植被,整地后,由于植被局部或全部清除,光线可直达地面,反射率减少,空气对流加强,因而,近地表层气温、地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另一方面,整地后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渗透性增强,含水量增加,水分、空气比例协调。由于水的比热小于空气,干燥的土壤增加含水量,可使其升温慢,温差小,而过湿的土壤排除多余的水分,可使其升温快,地温高。近地表层气温、地温的增高,可使春季土壤提早解冻,有利于苗木生长。其次是调节土壤水分。造林整地清除植被后,雨雪直接降落地面,不会被灌木、杂草等植被茎叶中途截阻,避免蒸发重返大气,相对增加土壤水分来源;植物本身的蒸腾减少,节约土壤水分消耗。另一方面,整地后土壤变得疏松多孔,渗透性增强,有利水分迅速下渗到深层,并加以保蓄。再次是增加土壤养分。造林整地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空气条件产生作用的。清除植被除可以减少灌木、杂草等植物对养分的直接消耗,其残体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低洼的微地形能够大量地积聚肥沃细土。整地后造林地小气候和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可以加速土壤的风化过程,促进可溶性盐类的释放,还可以加快腐殖质及生物残体的分解,增加速效养分的供应。最后是调节土壤空气状况。清除植被后,造林地的空气对流加强,加之整地后土壤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的及时排除。

2.2 保持水土。造林整地是坡面治理的简易工程措施,具有一定的积水容积,可以把一时渗透不及的降水贮蓄起来。整地作为一项工程措施,其保持水土的作用是通过下述途径取得的:首先是把坡面整出无数个小的平地、反坡或下洼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形成条件,防止其过分汇聚,流量过大,流速过快;第二是坡面上出现大量“小水库”、“小水盆”,可以分散地积聚水流;最后是经过整地的土壤,渗透性强,水分下渗快。

2.3 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造林地經过认真清理和细致整地,可减少造林时的障碍,便于进行栽植及抚育管理,有利于加快造林施工速度。造林整地质量对造林质量影响很大,整地质量高,可为提高造林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整地质量差,又往往经造林带来困难,不能保证施工质量。如造林中存在的窝根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不重视栽植技术,而经常由于整地没有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篇3

1 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

工序质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应着重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是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尔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

质量控制点的设计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举例说明如下:

(1)人的行为

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如对高空作业、水下作业、易燃易爆作业,重型构件吊装或多机抬吊,动作复杂而快速运转的机械操作,精密度和操作要求高的工序,技术难度大的工序等,都应从人的生理缺陷、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对操作者全面进行考核。事前还必须反复交底,提醒注意事项,以免产生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现象。

(2)物的状态

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作为控制的重点。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如预应力筋加工,就要求钢筋匀质、弹性模量一致,含硫(S)量和含磷(P)量不能过大,以免产生热脆和冷脆;又如,石油沥青卷材,只能用石油沥青冷底子油和石油沥青胶铺贴,不能用焦油沥青冷底子油或焦油沥青胶铺贴,否则,就会影响质量。

(4)关键的操作

如预应力筋张拉,在张拉程序为0→1.05σcon(持荷2min)→σcon中,要进行超张拉和持荷2min。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弹性压缩和徐变,减少钢筋的松弛、孔道磨阻力、锚具变形等原因所引起的应力损失;持荷2min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减少钢筋松弛的应力损失。在操作中,如果不进行超张拉和持荷2min,就不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若张拉应力控制不准,过大或过小,亦不可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这均会严重影响预应力构件的质量。

(5)技术间隙

有些工序之间的技术间歇时性很强,如不严格控制亦会影响质量。如分层浇注混凝土,必须待下层混凝土未初凝时将上层混凝土浇完。卷材防水屋面,必须待找平层干燥后才能刷冷底子油,待冷底子油干燥后,才能铺贴卷材。砖墙砌筑后,一定要有6~10d时间让墙体充分沉陷、稳定、干燥,然后才能抹灰,抹灰层干燥后,才能喷白、刷浆等。

(6)技术参数

有些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如外加剂的惨量,混凝土的水灰比,回填土、三合土的最佳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标号等,都将直接影响强度、密实度、抗渗性和耐冻性,亦应作为工序质量控制点。

(7)常见的质量通病

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渗水、漏水、起壳、起砂、裂缝等,都与工序操作有关,均应事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有力措施,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4 工序质量的检验

工序质量的检验,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最基本的质量控制活动,包括施工组织内部的工序作业质量自检、互检、专检和交接检验;现场监理机构的旁站检查、平行检测等。工序质量的检验是施工质量验收的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在施工单位完成自检并确认合格后,才能报送监理机构进行检查验收。

前道工序作业质量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 结束语

浅谈混凝土渠道衬砌施工工序 篇4

【关键词】渠道;现浇混凝土;养护

目前水利工程中对渠道进行大规模的衬砌较多。衬砌后的渠道粗糙率低、流速大、使用年限长提高了输水能力,减小了渠道断面尺寸,在各地得到了廣泛的应用。为了保证现浇混凝土的耐久性,除了合理的设计,还应要严格提高衬砌的施工水平,加强混凝土衬砌质量以及衬砌之前的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确保创立一个优质工程。

施工前准备工作除了做好各地方协调工作,选用一流的施工队伍,优质的原材料,还应做好“三平一通”做好必要的排水设施,确保混凝土渠道衬砌顺利进行。以下简要介绍渠道混凝土衬砌的各个工序。

1.渠道控制线测量

渠道土方施工前应对渠道进行施工放线,首先用GPS或者经纬仪测出渠道中心线,每20m测量一个原始断面。渠线控制测量应满足三等平面控制测量和三等水准测量精度。根据渠道控制点坐标及断面参数,画出设计断面和原始断面对比图。

2.清表

a)渠道清除表土不小于30cm,清理范围为设计边线外100cm,表层不合格土、杂物必须清除。基面清理后应及时报验,对于不能立即施工的应做好基面保护,复工前应再检验。

b)对于堤基、渠坡、渠底清理后,应按设计标准进行碾压。

3.土方填筑和开挖

土方填筑时,应根据试验确定的土料最佳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及夯实遍数,对填筑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渠坡填筑时,还应对边坡进行开蹬处理,开蹬宽度按开挖边坡系数和铺土厚度进行计算。开挖时应保留削坡厚度,不应出现超挖和欠挖。

4.削坡

削坡分粗削坡和精削坡两道工序,粗削时,沿坡肩线和坡脚线每隔10m布置一控制断面,每断面不少于5点。人工精削时,断面控制桩应及时校核,并配置相应仪器、靠尺跟踪检验高程、坡比、坡面平整。

5.保温板铺设

保温板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平整,色泽与厚度均匀。保温板沿渠道轴线方向有序错缝铺设,两缝处高差不应大于2mm,渠坡保温板应自下而上顺序铺设,不允许直接踩踏铺设完毕的保温板。铺设完毕的保温板需选用长度适宜的木楔子、竹签等材料进行固定,固定保温板的材料宜美化状布置,每块保温板的固定不应少于3个。

6.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

6.1水泥

渠道现浇混凝土所用水泥应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宜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6.2砂

现浇混凝土所用砂采用中砂,以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河砂为好,不得含有团块、盐碱、壤土及其他有机物杂质。细度模数控制在2.2-3.0以内,含泥量小于3%,含水量小于4%。

6.3石子

现浇混凝土石子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40mm,含泥量小于1%,针片状含量小于15%,SO3含量小于0.5%,所用石子还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中的其他要求。

6.4外加剂

渠道现浇混凝土均有抗冻、抗渗要求。宜加入一些外加剂来提高抗渗、抗冻要求。PC-2型引气剂,具有引气、减水、提高混凝土抗渗和抗冻的功能;M型减水剂具有减水、增气、提高强度和防渗防冻性能。

6.5水

饮用水和天然水可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清洗集料、拌合混凝土及养护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油、酸、碱及有机物。

6.6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渠道现浇混凝土所采用配合比应满足强度、抗冻、抗渗等要求。水胶比宜控制在0.45-0.5之间,粉煤灰及其它掺合料掺量控制在10%-25%。混凝土设计指标:强度C20,抗冻F150,抗渗W6。

7.渠道混凝土浇筑

7.1施工准备

混凝土浇筑前基面必须验收合格。各种施工机械振动板、振动梁、振捣棒、磨光机等应准备齐全,场地、道路平整;人员到位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7.2模板工程

渠道横向通缝模板宜采用宽度与衬砌板厚度相同、相互谅解为整体的槽钢作为侧模,外用楔形三角铁嵌入土中加以固定;齿槽和坡肩模板优先采用定型钢模板,并与渠道横向通缝模板相连。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须随时对模板进行校核,保证混凝土分缝顺直。

7.3混凝土浇筑方法

a)渠道现浇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分块跳仓法浇筑,同一浇筑块应连续浇筑。

b)入仓的混凝土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应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至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浆覆盖,以免造成蜂窝。

c)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避免欠振或超振。

d)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仓内加水;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避免外来水进入仓内,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

e)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后,采用磨光机磨平,直到表面泛出水泥浆为止,最后用人工压光。压光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磨光机磨完后及时压光,第二次等混凝土初凝前在压光一次,以做到内实外光,表面无蜂窝、麻面、砂眼、爆皮、龟裂等现象。抹面压光后由专人负责,并配备2m靠尺检测平整度,满足8mm/2m设计要求。

7.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和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养护不及时表面就会出现干裂缝隙,影响混凝土质量。最常用办法就是表面覆盖湿草帘。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6h-18h内,应及时洒水养护,但在炎热、干燥气候情况下应提前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此外,还应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薄膜,为混凝土提供保温、保湿环境。混凝土养护由专人负责,并做好养护记录。

8.结语

重要施工工序 篇5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挖槽

随着基坑工程的规模及难度加大, 施工条件也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 当采用常规的开挖、支护方法难以进行施工, 或者施工会给邻近建 (构) 筑物及设施带来危害时, 则需采用更稳妥的施工工艺来适应工程需要, 地下连续墙工艺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当地下连续墙设计成封闭状, 待基坑土方开挖时, 地下墙既可挡土又可止水, 为地下工程和基础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 修筑导墙

导墙是地下连续墙挖槽施工前修筑的临时结构。在开挖沟槽时, 由于表层土极不稳定且易坍塌, 而护壁泥浆对其维护作用不大, 此时主要靠导墙维护槽口土壁的稳定。为了防止导墙因受侧压力作用而产生位移, 往往需在导墙内侧设置支撑 (以5cm×10cm或10cm×10cm的方木, 按1m左右的水平间距设上下两道支撑) , 当沟槽附近地面有较大荷载时, 还应按一定间距设置钢支撑 (支撑两端加设钢板) 。

施工中采用较多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若需考虑多次重复使用, 则可采用钢制或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导墙。为了使挖槽机械能正常作业, 各种结构及形式的导墙, 其强度、刚度及精度均应满足要求。导墙施工中当场地平整及测量定位工作完成后, 即可沿地下墙走向进行施工导墙的挖槽工作。当导墙范围内土体的自立高度能满足导墙施工要求时, 则可用土模替代导堵外侧模板;当槽壁土体不稳定时, 则应设置导墙外模板。导墙外模拆除后的空隙应用粘土回填密实, 内模拆除后即可设置横支撑。为了防止导墙变形受损,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前, 禁止使导墙附近地面承受较大的超载。

2 泥浆制备与处理

地下连续墙的深槽开挖作业, 必须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进行。成槽过程中, 要对泥浆的性能进行维护以保证成槽质量及施工的顺利进行。所选用的制浆材料既要考虑其护壁效果, 又要尽可能地利用当地材料, 以降低工程造价。

2.1 泥浆性质的控制指标

施工中所采用的护壁泥浆, 并非一般的泥水混合物, 而是以特殊材料 (如膨润土、质量合格的粘土或粉质粘土, 并掺入一定比例的外加剂) 与不合有害成分的净水配制而成。膨润土 (主要成分为蒙脱石) 是最常用的制浆材料, 当膨润土颗粒遇水膨胀后, 形成具胶体性能的泥浆, 其护壁效果好。膨润土的性能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 使用前应作配比试验。当有合适的粘土时, 以该粘土制浆可降低工程造价。为了使泥浆具备物理和化学的稳定性、合适的流动性、良好的泥皮形成能力及适当的密度, 应对制备的泥浆及循环过程中的泥浆进行检测及质量控制。

2.2 泥浆的制备及处理

2.2.1 制浆前的准备工作

制浆前, 应对土层及其分布情况、各土层的稳定性及其透水性或可能漏浆程度进行分析判断;调查地下水位及其变化情况、地下水的流速、地下水中易使泥浆性能变坏的有害离子含量 (如钙离子及其他盐分) 、p H值等。

2.2.2 泥浆处理

在成槽及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泥浆与地下水、土、混凝上接触, 使泥浆中的膨润土及外加剂等有效成分有所消耗, 且泥浆中混入土碴及电解质离子等, 使泥浆受污染而质量恶化。被污染且性质恶化的泥浆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 对严重污染的泥浆难以处理或处理不经济时则作废浆舍弃。泥浆的质量恶化程度及废浆产生量与挖槽方法、土类别、地下水质及混凝土演筑工艺等有关, 特别是受挖槽方法的影响更大。据国内多项工程的统计, 采用反循环多头钻成槽时, 澎润土泥浆的废浆当量约为0.8, 同样的泥浆若采用抓斗法成槽时, 所产生的废浆当量约为0.4。泥浆处理方法可分为土碴分离处理 (物理再生处理) 和污染泥浆化学处理两类。进行土碴分离时, 可采用重力沉降处理和机械处理两种方法, 若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则效果更佳。

3 挖槽施工

挖槽施工是最关键的工序, 其工期约占地下连续墙施工总工期的l/2。因此, 合理选择挖槽机械并正确使用, 制定出维护槽壁稳定的施工措施, 对提高挖槽效率、缩短工期相当有利。挖槽施工前, 预先沿地下墙的长度方向将地下墙划分为若干一定长度的单元槽段, 每个单元槽段依机械作业情况可分为一个或几个挖掘段 (挖掘机械的一次挖土长度) , 所以, 单元槽段的最小长度不得小于一个挖掘段。为了减少槽段的接头数量, 增加地下墙的整体性及防水性, 提高工效, 根据设计要求及结构特点, 可适当增加单元槽段的长度。

挖槽施工时, 若送入槽内的泥浆量未减少而浆液水位明显下降, 则说明泥浆已大量漏失, 当较稳定的浆液面出现异常扰动或有大量泡沫产生、导墙及附近地面出现沉降、排土量明显大于设计断面的土方量时, 则说明槽内土壁已发生坍塌。坍方一旦发生, 不仅可能造成理钻, 使工期拖延;同时也可能引起地面沉陷使挖槽机倾覆, 对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当吊放钢筋笼后或者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坍方, 会使上体混入混凝土内造成墙体缺陷, 甚至会使墙体内外贯通而成为管涌的通道。可见, 施工中出现槽壁坍方是极为严重的事故。当出现漏浆现象时, 应及时堵漏和补浆, 以保证泥浆面的高度, 防止槽壁坍塌, 这对深度小于15m的沟槽开挖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当因槽壁坍塌引起多头钻或蚌式抓斗升降困难时, 应及时将挖槽机具提升至地面, 避免被埋入地下, 并迅速补浆提高液面高度、回填粘性土, 持回填土稳定后再重新开挖。

4 清底与钢筋笼吊放

在灌注混凝土之前, 应将槽底的沉淀物清除。当槽底的沉淀物达到一定厚度时, 会给下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留下隐患。例如:沉碴会使水下灌注时的混凝土流动性降低, 影响灌注速度, 甚至会引起钢筋笼上浮, 或者会使钢筋笼不能落到设计位置, 使地下墙的结构配筋发生变化;当沉碴过多且混入混凝土中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随混凝土带至单元槽段接头部位的沉碴会使接头部位的强度及抗渗性能变差;由于沉碴难以被浇筑的混凝土置换出来而留存在槽底, 使地下墙的承载力降低, 墙体的沉降量会增大, 而且使墙体底部的防渗能力大减, 成为产生管涌的隐患, 致使还需进行注浆处理;另外, 沉碴较多时会加速灌注过程中的泥浆变质, 使灌注过程后期的浮浆量增加。清底的方法有沉淀法和置换法。前者是在土碴已基本沉淀至槽底后再进行清底;后者是在挖槽结束后, 土碴未沉淀前立即用新泥浆把槽内的泥浆置换出来。清底完毕后即可将接头管吊放入槽内端部就位, 准备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根据地下连续墙墙体配筋图及单元槽段的尺寸进行制作, 最好按单元槽段尺寸制作成整体。制作时, 钢筋的质量、数量、间距及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各部位的焊接按规范要求进行, 钢筋笼成型时所用的临时扎结铁丝应在焊接后全部拆除。

为了防止因起吊使钢筋笼变形, 吊点布置应合理, 且应采用吊梁或吊架配合起吊, 笼下端不能在地面拖引。当向墙内吊人时, 钢筋笼中轴线应与地下墙中轴线重合, 起吊动作平稳, 避免因钢筋笼摆动而破坏槽壁。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对接时, 应将上下段钢筋笼竖直对齐。当全部钢筋笼已插入槽内, 应对其轴线位置及顶标高进行检查、调整宜至符合设计要求, 并将其牢靠地悬吊在导墙上。当向槽内吊放钢筋笼受阻且难以插入时, 应吊出钢筋笼, 查明原因并处理。如需进行修槽处理时, 应在处理后重新吊放, 不能强行插放, 否则会引起槽壁坍塌、钢筋笼变形及槽底产生大量沉碴等, 使处理工作更加困难。

5 混凝土灌注

为了便于混凝土向料斗内供料及装卸混凝土导管, 施工时一般采用能跨在导培上沿轨道移动的混凝土灌注机架进行灌注。灌注时, 导管下口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不少于1.5m。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 应逐节拆卸导管, 防止导管提空。为了保证单元槽段端部的浇注质量, 导管距槽段端部的距离不得大于2m。若两根导管的间距过大, 则两根导管中间部位的混凝土面较低, 易使泥浆卷入混凝土中。所以, 当采用多根导管同时灌注时, 应使各导管处的混凝土面基本处于同一标高。由于混凝土上升面与泥浆接触, 形成必须弃除的浮浆层, 当灌注工作接近尾声时, 应将实际混凝土面灌至设计顶标高以上0.3m~0.5m, 待混凝土硬化后, 再将不符合强度要求的浮浆层凿除, 使设计标高处的混凝土强度完全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蒙宏旺.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分析[J].山西建筑, 2005 (7) .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篇6

1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一般来讲,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 第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这两方面的质量控制内容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1.1 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工作中, 若要对工序的活动条件进行质量控制, 一般是指为施工工序的顺利实施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即要将所有可能会影响到施工工序质量的因素, 如人员、材料、机械以及施工技术等进行有效控制, 以免在施工中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致使施工工序不能按照预期设计方案执行。而在施工过程中, 要确保工序活动的条件质量, 就应该对施工过程中所有可变的因素进行严格控制, 如对施工设备运行或者施工条件变化等方面的控制。

1.2 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

通常我们将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分为四个环节。第一, 实测, 即采用相应的检测手段, 对提前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 测定其质量特性指标。第二, 分析。对实测的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三, 判断。经过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来判断此工序是否达到标准, 如果没有达到标准, 要找出相应的原因。第四, 纠正或者认可。也就是说, 即质量符合标准就表示认可, 否则就应进行纠正。

2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工程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 抓住关键, 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要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 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 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3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措施建议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方法来加强管理与控制, 在此, 笔者根据自己工作体会, 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完成等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几点质量控制措施建议,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工序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 要想做好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首先就需要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工序中的每个操作要点, 并将工序中的重点分拣出来, 只有这样, 才能对工序进行合理管理控制, 工作方向也更具针对性。另外, 还需要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进行检查, 以确定每个施工工序中所需要用到的人员与材料都各司其职、各就其位, 将施工质量控制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 还要建立起一定的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 来督促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做到节省材料, 减少资源浪费, 降低工程造价。

3.2 施工过程阶段的工序质量控制。

3.2.1 实施样板制度。

一般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过程中, 很难针对每一个工程做出一个完全贴合实际施工状况的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方案, 因而大都会采用常规的样板制度来对工序进行控制, 并在具体的施工中进行适当的调整。而在大面积工序的具体施工前, 使用样板制度对工序进行严查分析能够起到以下四方面的作用。首先, 通过样板分析, 可以明确在以后的工序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以便于在未来的施工中做好防范, 并加强控制可能出现问题的工序,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其次, 样板分析可以检验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 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人员可以提前清退处理, 以免在未来的工序质量控制中难以控制;第三, 通过样板分析, 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能够对工作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体会, 并且能够以一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以后的工作;第四, 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 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

3.2.2 加大现场巡查力度, 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 努力实现及时

控制, 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 避免积重难返, 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 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 不仅不易检查, 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 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 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 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 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3.2.3 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

笔者发现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质量管理制度, 但如得不到贯彻, 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 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故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 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3.3 施工完成阶段的工序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之后, 需要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工作。这时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施工完成后的阶段对工序进行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工序的产品效果进行管理, 并对其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一般在检查的过程中会采取多级检查与交叉检查的制度。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 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 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这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 有力的解决了工序质量控制中的有关难题。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中, 做好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大规模、复杂化的系统性工程, 必须要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 才能使整体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在工序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需要从工程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验收阶段进行全面的控制管理, 实现工序质量控制最优化。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 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环节, 其对工程项目的顺利有序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本文详细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文章首先分析了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有关内容, 继而指出了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要点, 最后从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后期阶段等几个方面对加强施工管理控制, 提高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吴东, 尹德永.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分析与实施[J].决策管理, 2007 (11) .[1]吴东, 尹德永.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分析与实施[J].决策管理, 2007 (11) .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篇7

1.1 充分的了解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主要会受到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的机械设备的选取以及施工操作的方法和操作的流程等几方面的影响,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 由于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等都会参与到具体施工的各项环节当中, 使得参与施工的施工人员良莠不齐, 并且由于施工内容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使得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机械设备较多。施工环境也比较的复杂, 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项目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 同时参与施工的人员由于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序的开展。

1.2 明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计划

在项目工程开工建设期间, 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准备工作, 对每一个具体的施工工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从而能够清楚的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控制要求, 以便于以后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地的开展。

1.3 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预防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的难易程度设置合理的质量控制点, 这样能够在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 明确质量控制的难易程度和主次点,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控制的目的性。

1.4 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实时的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这个过程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其决定着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和施工的效果。所以,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开展实时的监督和控制, 实行全面的监控管理, 把控制措施落实到实处, 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得到切实的监督和控制, 这对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5 明确建筑工程的专业性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其涉及到很广泛的领域, 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专业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一般的管理学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很多材料的使用和施工方案的管理和确定方面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所以, 在进行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2、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 制定明确的施工工艺规范并严格进行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我们针对建筑工程的专业性, 对不同的工程制定不同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在实际的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 必须将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制定针对本项目工程施工工序的施工工艺规范, 并严格的执行和管理, 要求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应该按照相关的施工工艺规范开展施工作业, 对于不遵守规范的施工行为要严格对其从惩罚, 并树立规范的强制性措施, 从而切实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对施工工序活动条件进行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受到人力、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操作方法和具体的施工流程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 必须积极主动的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对施工工序的活动条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具体说来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保证人力资源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品和施工的专业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施工的材料的质量, 保证施工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从而保证选择合适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 保证施工周围的环境有方便施工设备的开展。在施工过程中, 对于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要做出及时的调整, 避免工程因为施工工序的活动条件发生停工的现象, 最终导致了施工其的延缓, 切实保证整个施工工序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切实提高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

2.3 对施工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 确保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才是确保整个项目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标准, 只有质量得到了切实的保证之后, 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的保证, 反之一个项目工程的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不好, 即使是这个项目工程的其他施工质量控制的再好, 对于整个项目工程来说也得不到任何的帮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我们必须好加强对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 对每一个施工工序的施工效果详细的记录, 确保每一个工序的质量。在进行项目工程是施工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其中存在质量问题, 就要对这个施工工序进行分析和研究, 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 判断是因为操作失误出现的问题还是相关施工工序出现问题, 进而及时的对施工工序进行调整和变动, 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的解决, 确保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

2.4 设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点

一个项目工程建设和施工是十分复杂的, 我们不可能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所有施工工序进陷阱实时的监督和控制, 对于一些一般的施工工序我们只能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对施工序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而对于一些隐蔽工程的施工工序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有效的质量控制。

【结语】

一个项目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 而地建筑工程额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来说, 保证每一个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是整个项目工程按时完成的保证,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施工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将施工工程质量控制措施严格的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 从而切实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镜坤.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 (09)

[2]吕慧敏, 党朝阳.浅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10 (33)

[3]李兵, 马骏.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3)

[4]秦际新, 卜玉国.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17)

[5]梁东培.小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 (下旬刊) .2010 (03)

重要施工工序 篇8

1 机电安装的定义及特点

机电是对机械电气设备的统称,机电安装工程则是指安装机械和电气设备的过性,具体过程是:首先由制造商将设备本体和附件运送到机电项目施工现场,其次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规范地组装到准确位置,在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运行后,达到生产目的。机电安装具有使用性强、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因此,负责设备安装的技术人员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所安装机械和电气设备的质量,而且还要重视其售后服务,以便于保证良好的商业信誉。

2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与管理

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由于电气工程工艺严格、技术复杂,施工过程中往往涉及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所以其安装过程存在众多重点和难点

2.1 材料控制与管理

由于在具体的电气施工过程中,操作工序繁多,每道工序持续时间较长,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制造企业或是安装公司都应保证施工材料的合格、优质,有明确的名称、规格、型号,规范的生产合格信息,并符合国家各项施工标准,这样才能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品质。

2.2 施工控制与管理

电气工程往往施工持续的时间较长,而且具体施工较为复杂,很多地方都需要不断改进以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因此就要求相关的负责人在工作具体开展之前,仔细考虑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患,审查设计图纸的合理规范和实用性,确保施工图纸完全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免造成施工偏差,引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现设计图纸存在问题,要及时召集工程人员分析、修正,确保工程如期且保质保量完工。

此外,考虑到施工前确定的方案会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完成时间有不小的影响,为了最大程度地消除不必要的影响,减少施工时间、降低施工企业所付出的成本,就要及时调整和改进,例如改进施工工艺、完善施工流程等。

2.2.1 预埋线管以及楼道暗敷管线的控制与要点

开工建设工作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一般在机电安装工程管道的铺设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电气线路的设计存在缺陷,并且具体施工过程中设计又未能与实际施工相结合,从而造成管线铺设与整体建筑不一致。首先准备施工图纸和各种材料、设备和工具,确保没有质量问题后方可投入使用。作业时,电气工程必须做预留工作,包括剪力墙孔洞预留、桥架穿越楼板、线槽线盒和自动化系统电气管道预埋,一定要依据相关图纸,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管道材料的科学合理化选择。

在楼道管线的暗敷工作中,除了按照施工要求敷设外,还必须注意铺设顺序。通常在楼板中都会有两层钢筋网,管线敷设应该在第一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开始铺设,在第二层钢筋铺设之前,预埋管线工作必须完成。相应的物理和技术施工准备也必须在施工之前就做好准备,以便跟上钢筋铺设的作业进度。楼道管道隐蔽分项在工程开始之前,需要完善准备工作,根据图纸设计以及设计变更部分,管线需要在楼道和墙壁内进行暗敷,而墙体在砌筑基本完成后线盒的位置就基本固定了,所以隐蔽工程必须确保准确预留孔洞位置,便于后期管线铺设。此外,管道隐蔽工作最好等待砌筑墙体强度完全上来之后施工,沿着墙壁分割线铺设管道,铺设完成后再根据图纸设计进行修补。在建筑施工人员作业时,需要机电施工方在地板上留下对应孔洞,找准位置,最大程度上避免损坏管线。

2.2.2 安装要点

1)施工机电设备隐蔽工程安装是安装的重点,会直接影响安装质量和后期的操作运行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隐蔽工程进行严格管理和检验,特别是在设备安装过程中,电气安装的电缆敷设、焊接、接地,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且记录

2)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机电设备安装和电气工程的设计会受设备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的影响,因此会有机械和电气工程共同设计的联合阶段

3)做好建设材料、设备的检验监督人员一定要将各种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必要的测试有重要的设备材料进入现场,入场前监督人员必须对设备的工厂测试、工厂建造进行有效的监督2.3土建施工的控制与管理

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一般采用土建施工单位总承包的方式进行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在这种情况下,负责机电安装工程的电气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有效合理组织施工,优化管理,以避免由于施工方案中设计文件的缺失造成施工计划混乱,导致工期无故延长、工程质量无法保质保量完成等问题。

3 结语

综合以上内容,机电安装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和采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以及进行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应设置全过程监督管理系统,严格按照有关质量标准和规范重点检查,完善建设项目,为机电安装工程提供优质、安全的建设保障。因此,对电气施工关键工序的合理控制能够确保安装质量,并有效缩短工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力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宝国.机电安装工程项目设备材料成本控制[J].建筑经济,2013(1):40-42.

[2]马贺.施工企业机电工程成本测算[J].施工技术,2015,44(S1):726-728.

[3]姚郁雅.BIM在古北SOHO项目机电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15(11):16-21.

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序;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着整幢建筑资金、材料的应用效果,还包括建筑使用安全性。建筑在建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非工程项目的整体组织规划、协调决策与对全面工程管理模式、系统理论的把握,让建筑工程在工期、建筑目标、质量要求上达到计划标准。换言之,要想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必须从工序控制出发,通过各环节的合理施工保障整幢建筑施工水平与质量安全。本文以建筑工序为主线,分析了施工工序的控制方式,希望能够对日后建筑工程质量优化提供帮助。

一、工序控制内容分析

(一)活动条件控制

工序活动条件包含的项目较多,主要是从施工准备与施工流程两方面着手,通过对各项影响施工质量因素展开控制达到优化工程质量的目的。施工准备方面,可以从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物料、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环境这五个方面展开。施工流程方面,主要从工艺过程控制以及施工操作两方面展开。

(二)活动效果控制

活动效果控制可通过步骤、流程的干预达到控制效果,总体上来说,可从实际测量、数据分析、质量判断以及标准判断这几方面进行,具体操作如下:

1、实际测量

除了对建筑工程进行文件上的检查外,还应对其实际状况展开检查,检查工作需实地进行,例如观察、触摸、敲击、光照、测量、吊起或取样检测,利用实验室测量质量控制的一些特性指标。

2、数据分析

对工程实际测量数据展开分析,了解其与工程计划中的相应数据之间差异性并找出原因。研究数据差异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及时纠正。

3、质量判断

质量判断需建立在质量分析基础之上,通过与标准(工程设计规划中确定的数据标准)的对比了解施工工序产品是否存在不达标情况,从而判断出工序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4、标准判断

只有在上述步骤均合格状态下才能够将施工工序判断为达标状态;若发现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应立即监督施工方予以整改,并将已经出现问题的工序或工程项目拆除重建。

二、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一)做好事前控制,提升控制效率

事前控制要点在于对整个工程工序的全面了解,工序控制与所有管理控制事项相似,都存在粗细之分,“粗”在于对整个工程的整体统筹规划,包含施工时间控制、人员数量、操作步骤等方面,属于宏观上的规划;而“细”则是指对施工中的重点事项或要点环节进行控制,例如在材料采购方面,对水泥的品种、标号等方面的控制等。

事前控制还应注重对工程承包商的审查,重点需放在人员审查方面。目前承包商虽然设立例施工员、质量检测员、资料记录员、收料员、材料采购员等岗位,但仍旧存在工作内容不明确、施工中岗位互换现象。因此在事前控制中,应对工程涉及到的相关责任人做好审查工作,包含其专业知识与岗位能力证书鉴定。

之后还应落实奖惩制度以及资料样品制度。奖惩制度包含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质量问题进行惩罚,让施工方在事前有所顾忌从而更认真的展开施工。资料样品检验包含内容较多,主要目的在于在施工前对建筑工程现场资料展开管理规划,同时检查资料准确性与完整性,保障施工材料与工程材料达到要求规范。

(二)完善事中控制,保障工程质量

施工控制主要是对工程进行过程中的各项工序展开控制,包含目标工序的进行时间、完成时间、质量达标状况、以及是否存在违规现象等。另外,事中控制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巡查系统,确保控制有效性。

据调查,施工工程中的多数质量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检验过程的不完善造成未被及时发现,尤其是工序方面,若监管部门能够做好完善的监管工作,并对发现的问题实施一查到底制度,将工序中的错误及时公开并公开处罚措施,则能够起到威慑作用,无形中优化后续施工质量状况。

(三)落实事后检测,保障工程质量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重点应放在事中环节,但事后检测也是找到工序问题并及时解决的重要步骤,在施工工序方面,事后检测并非单纯在于查看工程是否如期完工,而是将重点放在对每一道工序的检测方面。

对施工工序的事后检测就是一个通过漏洞排查消除隱患的过程,检测手法上有自我检测、互换检测以及专业检测三种方式。

三、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具体优化策略

(一)切实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序

工程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监理人员都应熟知工序以及操作要点。例如砌砖时灰浆的饱和程度以及砌筑方法、拉筋布设、灰缝厚度等,或是了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时间以及振捣需要插点的位置等。工序监理人员必须有目标的进行管理,将工序操作制定定为有针对性、有方向性的管理制度。

(二)落实现场巡查工作

现场巡查是最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的有效策略,对于工序管理而言,有效的现场管理能够将质量不达标的工序及时发现并勒令整改,避免了工程进行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此时整改会造成更大程度的资金、材料、人工浪费。

例如在建筑工程砌体施工中,传统检查拉筋合格性是在砌体施工结束后采用开洞方式检查,这种检查方式虽然能够将问题检测出,但操作上较麻烦,且若存在问题难以在第一时间补救。在现场巡查下,问题可在砌筑过程中被发现,操作上也更能够得到承包商理解。

(三)工序活动效果监管

通常而言,一项建筑工程项目要想获得审批,必须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质量控制体系,也就是说承包商实际上已经对工程管理、工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计划。但这项计划在具体施工时并没有彻底实施,一些制度也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到实际操作上,这种情况会对工序活动造成较大影响。

(四)实施样板制度

工序质量控制往往难以在事前达到有效监管作用,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样板制度能够有效起到质量保障作用,在进行大面积工序前,施工方或工程监理方应进行样板质量检测与分析,从而避免工序施工出现较严重质量问题。

在样板检验下,操作者对施工材料达到实物标准的检验,在分析下可了解材料在工序施工中是否会出现质量问题,若发现样板检测不合格可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到日后建筑使用安全性。重要的是,提前进行样板制度能够避免出现大面积工序返工情况,减少了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结束语

多数建筑施工方都将工序质量控制完全放在施工阶段,希望通过施工环节将质量问题完全扼杀。但实践证明,工序质量要想切实提升,必须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环节来实施。同时,建筑施工方、监管方等各部分参与者应同心协力、分清主次、利用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以及管理体系制定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在各控制点的规划下切实将工序质量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俞建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3(26).

[2]张云帆,王也.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3(24).

[3]黄国军.关于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6).

[4]钱军.高层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技术的关键工序与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B05).

谈建筑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篇10

1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序

工序质量监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监控:

1.1 工序活动条件的监控:

主要是指对于影响工序生产质量的各因素 (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 进行控制。换言之, 就是要使工序活动能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以确保工序产品的质量, 应注意各因素或条件的变化, 如果发现某种因素或条件向不利于工序质量方面变化, 即应及时予以控制或纠正。

1.2 工序活动效果的监控:

主要反映在对工序产品质量性能的特征指标的控制上, 主要是指对工序活动的产品采取一定的检测手段, 进行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分析, 判断该工序活动的质量 (效果) 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其监控的步骤如下:

a.实测:即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 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 测定其质量特征指标。

b.分析:对检验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找出规律。

c.判断:根据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判断该工序产品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 如果未达到, 应找出原因。

d.纠正或认可:如发现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 应采取措施纠正;如果质量符合要求则予以确认。

2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以便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 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可做为质量控制点的对象涉及面广, 它可能是技术要求高, 施工难度大的部位, 也可能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或某一环节。

总之, 应当选择那些保证质量难度大的, 对质量影响大的或者是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的对象做为质量控制点。具体对象可以是:

a.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 例如: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工序,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

b.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例如:地下防水层施工。

c.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例如:预应力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筋质量 (如硫、磷含量) 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

d.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e.施工上无足够把握的, 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例如复杂的曲线模板的放样等。

显然, 是否设置为质量控制点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危害程度以及其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

3 工程质量的预控

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 分析可能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制定对策表,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 以防止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 举例说明在钢筋焊接质量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a.焊接接头偏心弯折;

b.焊条规格长度不符合要求;

c.焊缝长、宽、厚度不符合要求;

d.气压焊镦粗面尺寸不符规定;

e.凹陷、焊瘤、裂纹、烧伤、咬边、气孔、夹喳等;

f.焊条型号不符合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的预控措施为:

a.检查焊工有无合格证, 禁止无证上岗;

b.焊工正式施焊前, 必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c.每批钢筋焊接完后, 应进行自检, 并按规定取样进行机械性能试验。专职检查人员还需在自检的基础上对焊接质量进行抽查, 对质量有怀疑时, 抽样复查其机械性能;

d.气压焊应用时间不长, 缺乏经验的焊工应先进行培训;

e.检查焊缝质量时, 应同时检查焊条型号。

4 工序质量的检验

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对工序操作及其完成产品的质量进行实际而及时的测定, 查看和检查, 并将所测得的结果同该工序的操作规程及形成质量特性的技术标准进行比较, 从而判断是否合格。工序质量检验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下列几项:

a.标准具体化:就是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 并在质量检验中正确执行这些技术法规。

b.质量:是指对工程或产品的质量特征进行检测度量, 其中包括检查人员的感官度量, 机械器具的测量和仪表仪器的测试, 以及化验与分析等。通过度量, 提出工程或产品质量特征值的数据报告。

c.比较: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同该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比较, 视其有何差异。

d.判定:就是根据比较的结果来判断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程、标准的要求, 并作出结论, 判定要用事实、数据说话, 防止主观、片面, 真正做到以事实、数据为依据, 以标准、规范为准绳。

e.处理:是指根据判定的结果对合格的工程或产品的质量予以认证, 对不合格者则要找原因, 采取对策措施予以调整, 纠偏或返工。

f.记录:要贯穿于整个质量检验的过程中, 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下来, 以供统计、分析、判定、复核和备查用。

5 成品保护

一般是指在施工过程中, 有些分项工程已经完成, 而其他一些分项工程尚在施工, 在这种情况下, 施工单位必须负责对已完成的部分采取妥善措施予以保护。通常依据产品的特点不同, 分别采用“防护”“包裹”“覆盖”“封闭”等保护措施, 以免因成品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造成损伤或污染, 影响工程整体质量。

上一篇:内生技术增长下一篇:回收沥青混凝土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