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在我国的发展

2024-11-02

工程监理在我国的发展(精选8篇)

工程监理在我国的发展 篇1

金融工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1)

金融工程是一门利用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开发设计与实施新型金融产品服务和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新兴学科。文章分析了金融工程是金融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论述了金融工程的理论架构和技术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金融工程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一、金融工程是金融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学基本处于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即描述性阶段。它由描述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的转变始于马柯维茨的风险投资组合理论,该理论奠定了现代金融定量分析的基础。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在结合奥斯本(Osbeme)的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的期望收益率分布的基础上,在《金融杂志》上发表了资产组合选择一文,把投资的收益或回报定义为其可能结果的期望值,把风险定义为平均值的方差,这种均值—方差模型使数理统计方法可以应用到资产组合选择的研究中。法玛(Fama)在奥斯本(Osbeme)通过理性无偏的方式设定投资者主观概率的基础上,建构并形成了有效市场假设(EMH),并进一步细分了三种有效市场,从而说明了价格反映所有的公开信息,已知的信息对获利没有价值的结论。随后的夏普(sharp)、利特纳(Litner)和莫辛(Mossin)将 EMH和马科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个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的理性预期为基础的投资者行为模型CAPM,说明了市场上的超额回报率是由于承担更大的风险才形成的结论。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等人进一步相继拓展了上述研究,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APT)、期权定价模型(OPT)等。至此,20世纪70年代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支撑的标准金融理论确立了其在金融经济领域的正统定位,成为当代金融理论的主流和范式。80年代末期,动态套期保值策略组合保险的创始人里兰得(H·Leland)和国际著名期权理论学者鲁宾斯泰(J·Rubinstein)开始提出“金融工程”的概念。1988年,金融学家芬纳迪(D·Finnerty)则基于公司财务对金融工程作出了较为完整的解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价格波动频繁,风险与日俱增。为求生存和发展,金融机构不断地进行更深层次的金融创新。20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金融创新浪潮成为了西方金融领域最为活跃和突出的变化之一,伴随着金融创新,发达国家公司理财、银行业和投资业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和发展,金融工程作为金融创新活动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很快便渗透到了商业银行等金融实务部门。可以说,金融工程的产生顺应了国际金融经济竞争与发展的潮流。

二、金融工程的理论架构和技术基础

金融工程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包括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分解与组合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其成果金融产品既包括原生和衍生的金融商品,也包括金融服务和解决金融问题的手段和策略。其创新和创造性既意味着金融领域思想和思维的飞跃,即一种革命性的全新金融产品问世时所具有的创造性,也意味着对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与运用,以及对现有产品进行的分解与组合。

金融工程的应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应用已有的各种基本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对社会金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控制风险和进行资本经营。二是开发、设计金融创新产品来创造性地解决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问题,实现预先设定的金融目标。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估价理论、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定价均衡理论、期

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汇率与利率理论等,但是这些理论的应用只有借助于技术方法的支持,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操作工具。因此,金融工程更注重于综合采用决策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技术等当代前沿的科学技术方法展开实证分析,通过从基本的代数知识、微积分、线性代数到微分方程,运筹学和优化技术,乃至模糊数学、博弈论(包括微分对策)、概率论、随机过程和其他随机分析理论方法(包括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应用,设计优化算法或建立仿真模型,对金融活动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各种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工程技术(如混沌理论、小波理论、遗传算法、复杂系统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知识工程、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模拟退火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已经或正在成为金融工程重要的技术基础与实践工具。

三、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科学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和发展金融工程对我国整个金融科学向更高水平层次发展的重要性。金融工程的产生不过十余年,在把金融科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对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因为金融工程的实践提高了经济生活中的货币化程度,而且由于金融工程大量运用运筹学技术、仿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手段对市场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使得金融新产品的定价更符合市场要求,使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更趋完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配置,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传统的运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程作为金融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为更高层次的金融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然而我国目前金融学科水平尚处于由描述性阶段向定量分析型阶段转变的时期,明显滞后于国际金融科学水平的发展。由于我国金融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内容和简单的政策研究上,忽视了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金融实践的结合运用,使理论严重脱离实践,远远适应不了我国金融业发展对相关理论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工程作为现代金融科学的制高点对现代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从现在起围绕金融工程学科的发展建设,以实现金融理论研究的定量化、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建立起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科学。

工程监理在我国的发展 篇2

工业工程源于美国, 全称为Industrial Engineering, 缩写为IE, 曾为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很大贡献。后来相继被日本、德国引进使用, 并且取得较大的发展与进步。工业工程作为一门综合交叉性学科, 综合了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统计学等多门学科, 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 目前也被广泛应用于第三产业。工业工程的定义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没有一个明确确定的定义。目前, 在所有工业工程的定义中只有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于1995年制定并修改的定义被广泛采纳, 它指出工业工程是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人、资源、能源、信息与设备等进行综合性设计、完善以及设置的技术, 采用工业工程技术再结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某些技术知识, 能够实现对整个生产系统的综合设计、评价与预测。

2 发展现状及问题

上世纪80年代, 我国开始引入工业工程技术。1978年我国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这也掀起了我国向日本学习的浪潮, 其中就包括工业工程的学习和引进。引入工业工程学科以后, 我国工业生产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 可谓脱胎换骨。但是从目前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状况来看, 其在我国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工业工程技术不能灵活掌握应用, 企业的整个生产和经济系统出现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2) 采用工业工程的企业效益不高, 生产产品综合性结构不合理, 环境适应性上存在欠缺。 (3) 国内对于工业工程的运用大部分还处于“摹仿”状态,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缺乏特色。同时, 企业运营无明确战略, 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措施欠缺, 工业工程技术与管理脱节。 (4) 企业、政府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不稳定、不规范。

3 解决问题的策略

3.1 工业工程的应用要特别强调整条产业链的整体优化

工业工程的使用应该着眼整体, 从整个生产系统到每一条产业链, 再到每条产业链的每个单元, 再到每个单元的各个细节。生产系统中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都是相关联的, 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某个环节不能代表整个系统。因此进行规划设计时, 必须从整体出发进行考虑。目前, 为工业工程的使用建立一个统一、科学、合理的的规划与布局, 明确应用战略和目标是工业工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3.2 借鉴国外优秀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同时加强自身研究, 努力突破创新

在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的过程中, 一定要掌握工业工程的灵魂, 灵活运用, 然后自己再进行创新。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工业工程在我国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 工业工程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设备已经非常完善, 进行创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因此, 企业在今后的生产运作中要注重创新, 在内部成立专门的工业工程项目研究部门, 专门负责工业工程的相关事项。

3.3 把握方向与趋势, 与国际接轨

工业工程始于美国, 后被日本、德国引用并获得较大进步, 在我国只有30多年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真正掌握工业工程, 我国要不断向国外具有先进工业工程技术的国家学习, 提升整体水平, 将工业工程技术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并有所突破, 逐渐缩小与技术发达国家的差距。

4 工业工程发展趋势

工业工程和我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融合已经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新科学, 并逐渐形成现代工业工程体系。纵观现代工业工程的整个体系, 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业的应用, 而是开始向第三产业、农业转移, 功能性更强, 系统性也更加突出, 相比传统工业工程有了较大进步。今后, 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工业工程将与系统工程、计算机以及信息系统的结合更加紧密, 相互贯通。

尤其是将工业工程与现代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结合产生的现代生产制造信息系统, 对生产制造企业的正常生产运作产生重要保障作用。同时, 智能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对生产系统进行投资分析、决策分析以及生产计划安排等, 能够保证快速、准确地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产品。

4.2 工业工程对生产成本、效率以及质量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将更加严格。

另外, 对生产环境比如车间温度、噪音、湿度等空间条件的研究和控制也将突破传统, 利用这些生产“软件”提高生产效率。

4.3 传统工业工程的内容和技术将发生很大改变, 必将与运筹学、生产计划等应用新学科结合使用, 提高工业工程的研究水平。

未来工业工程将遵循运筹学、系统工程、生产计划等学科的原则, 将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入到生产系统的每个环节和操作, 争取从整体上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 增强功能。

5 结语

目前, 我国在工业工程的应用和研究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随着我国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 工业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将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除了工业制造还将对第三产业、农业等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强胜.浅谈工业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经营管理者, 2013 (27) .

金融工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篇3

关键词:金融工程;学科定位;人才培养

一、 金融工程是金融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学基本处于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即描述性阶段。它由描述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的转变始于马柯维茨的风险投资组合理论,该理论奠定了现代金融定量分析的基础。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在结合奥斯本(Osbeme)的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的期望收益率分布的基础上,在《金融杂志》上发表了资产组合选择一文,把投资的收益或回报定义为其可能结果的期望值,把风险定义为平均值的方差,这种均值—方差模型使数理统计方法可以应用到资产组合选择的研究中。法玛(Fama)在奥斯本(Osbeme)通过理性无偏的方式设定投资者主观概率的基础上,建构并形成了有效市场假设(EMH),并进一步细分了三种有效市场,从而说明了价格反映所有的公开信息,已知的信息对获利没有价值的结论。随后的夏普(sharp)、利特纳(Litner)和莫辛(Mossin)将 EMH和马科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个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的理性预期为基础的投资者行为模型CAPM ,说明了市场上的超额回报率是由于承担更大的风险才形成的结论。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等人进一步相继拓展了上述研究,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APT)、期权定价模型(OPT)等。至此,20世纪70年代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支撑的标准金融理论确立了其在金融经济领域的正统定位,成为当代金融理论的主流和范式。80年代末期,动态套期保值策略组合保险的创始人里兰得(H·Leland)和国际著名期权理论学者鲁宾斯泰(J·Rubinstein)开始提出“金融工程”的概念。1988年,金融学家芬纳迪(D·Finnerty)则基于公司财务对金融工程作出了较为完整的解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价格波动频繁,风险与日俱增。为求生存和发展,金融机构不断地进行更深层次的金融创新。20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金融创新浪潮成为了西方金融领域最为活跃和突出的变化之一,伴随着金融创新,发达国家公司理财、银行业和投资业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和发展,金融工程作为金融创新活动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很快便渗透到了商业银行等金融实务部门。可以说,金融工程的产生顺应了国际金融经济竞争与发展的潮流。

二、 金融工程的理论架构和技术基础

金融工程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包括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分解与组合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其成果金融产品既包括原生和衍生的金融商品,也包括金融服务和解决金融问题的手段和策略。其创新和创造性既意味着金融领域思想和思维的飞跃,即一种革命性的全新金融产品问世时所具有的创造性,也意味着对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与运用,以及对现有产品进行的分解与组合。

金融工程的应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应用已有的各种基本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对社会金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控制风险和进行资本经营。二是开发、设计金融创新产品来创造性地解决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问题,实现预先设定的金融目标。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估价理论、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定价均衡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汇率与利率理论等,但是这些理论的应用只有借助于技术方法的支持,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操作工具。因此,金融工程更注重于综合采用决策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技术等当代前沿的科学技术方法展开实证分析,通过从基本的代数知识、微积分、线性代数到微分方程,运筹学和优化技术,乃至模糊数学、博弈论(包括微分对策)、概率论、随机过程和其他随机分析理论方法(包括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应用,设计优化算法或建立仿真模型,对金融活动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各种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工程技术(如混沌理论、小波理论、遗传算法、复杂系统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知识工程、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模拟退火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已经或正在成为金融工程重要的技术基础与实践工具。

三、 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科学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和发展金融工程对我国整个金融科学向更高水平层次发展的重要性。金融工程的产生不过十余年,在把金融科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对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因为金融工程的实践提高了经济生活中的货币化程度,而且由于金融工程大量运用运筹学技术、仿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手段对市场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使得金融新产品的定价更符合市场要求,使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更趋完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配置,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传统的运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程作为金融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为更高层次的金融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然而我国目前金融学科水平尚处于由描述性阶段向定量分析型阶段转变的时期,明显滞后于国际金融科学水平的发展。由于我国金融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内容和简单的政策研究上,忽视了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金融实践的结合运用,使理论严重脱离实践,远远适应不了我国金融业发展对相关理论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工程作为现代金融科学的制高点对现代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从现在起围绕金融工程学科的发展建设,以实现金融理论研究的定量化、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建立起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科学。

其次,合理定位我国的金融工程研究。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具有左右和驾驭经济局势的力量。一方面,高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断推动着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深化着与社会各个层面的联系,极大地推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现代金融所具有的复杂性,以及迅速膨胀的游离于实体经济的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又必然加大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谁能在复杂的金融活动中掌握主动权,谁就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国际金融活动的各个层面越来越依赖于金融工程技术的应用。中国作为世界开放经济中的一员,引进消化西方金融业的先进技术,积极向国际惯例靠拢已是无可避免,建立和发展金融工程对我国正在转轨中的经济金融制度变迁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当前我国金融工程研究和应用的定位应根据中国金融制度的特点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实际确定,必须从我国金融安全和发展效益这两个战略基础出发做出选择。建议我国尽快在有关高校和金融机构建立起跨学科的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将国家的金融竞争力与国家安全联系起来思考,加快金融工程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推动我国金融工程的研究与发展。

第三,金融工程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金融工程是一门融合金融学、管理工程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为一体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按我国目前高校的学科分类目录,可以将它放在金融学科,也可以将它放在管理工程学科。19世纪90年代初期才基本定型的金融工程在短短数年间就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体现在国外众多的金融实业界人士开始实际应用金融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从事金融创新和金融管理。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国外许多高等学校已将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任务。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理论界和金融实务部门越来越重视引进与吸收国外先进的金融工程理论和技术,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已对金融工程的学科设立有过多次批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将金融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名为“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及金融管理”的九五重大研究项目,与此同时相当数量的金融工程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著作和译著得以发表出版。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对于金融工程尚处于系统介绍和初步研究的阶段,需要我们对金融工程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的关注。我国早期的金融工程研究主要是在一些理工科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下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展开的,作为我国高校的一个新兴专业,它的发展模式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该专业最先是在博士阶段开展的,然后依次下延至硕士、本科阶段,这是由金融工程专业所涉及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决定的。目前我国博士、硕士阶段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基于金融产品设计、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对于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培养,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我国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已有的金融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模型,并具有一定的金融产品开发能力的金融工程师人才。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等。第二层次为技术方法,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经济博弈论、统计学、计量金融学、随机过程、软件基础与应用、数据库原理等。第三层次为专业知识,包括金融工程、期货期权与特种衍生证券、财务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等。金融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当程度的数理金融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必须建立金融工程模拟实验室,针对金融工程领域二十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教学,考虑到经济成本和计算机的兼容问题,在Excel(电子表格上)就可以完成这些模拟实验,且学生易于掌握使用。同时该专业学生应该至少熟悉一门计算机语言(如C语言、Fortran、Basic等),学会一门以上软件应用(如Excel、Spss、SAS、Matlab、Eview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金融工程专业知识,成为真正的金融工程师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宗成.金融工程的发展与创新.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8).

2.程春涛,张涛.金融工程的发展与特征评述.国际金融研究,2000,(6).

3.郑振龙.金融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工程监理在我国的发展 篇4

(1)非重点区域的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科技含量较低,片面的纯林种植,“外来树种”引种少;树种结构不合理等。

(2)森林覆盖率分布不均衡,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3]。

工程监理在我国的发展 篇5

摘要:工程监理制已成为建设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然而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建设还不完善,监理力量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监理业的发展。本文对工程监理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可以为工程监理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监理;管理;问题

工程监理从起步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道路。20年前,我国通过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云南鲁布革水电站,业主委托“工程师单位”实施现场监督管理,催生了我国建设监理制度的发展,把监督管理分离出来,成为社会化的监理企业,形成了建设监理制度,与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一起载入了改革创新的史册。但是,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还处于初步阶段,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设相关各方行为不规范、监理企业在自身发展中的自律意识不够、监理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监理业的健康发展。

1、目前工程监理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工程监理涉及业主、承包方和监理方。而作为行使政府监督职能的部门在整个建设活动中将对上述三者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各方关系如下图所示。

1.1建设各方行为不规范

1.1.1业主行为不规范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买方占主导地位,监理权的授予存在着局限性,与FIDIC合同赋予工程师的权限相去甚远。有些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或对监理程序不熟悉,盲目插手应该由监理方履行职责的工作,业主绕过监理方直接向承包单位下指令,要求承包单位加快或放缓工程进度。

1.1.2监理方行为不规范

在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上,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出租资质、挂靠监理证照的现象,一些正规的监理企业迫于市场的经营压力,压低监理费率来承揽业务,引起监理市场的恶性竞争;有些监理单位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此外,诚信基础的缺乏使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单位承担全过程管理不放心。因此,监理单位虽然表面承担了在建项目“三控两管一协调”等监理活动,但业主很难放弃对项目施工队伍的选择、物资采购、进度款的拨付、工期进度的要求等一系列管理权限。

1.1.3承包方行为不规范

一些工程承包单位的素质较差,工程项目一包再包,以包代管,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自检体系都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责任不清,权力不清,时常发生责任纠纷。一些工程承包单位采取多报工程量、偷工减料等办法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当监理人员行使权力时,承包商对监理的认识不清,没有摆正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位置,缺乏自觉接受监理的心态,往往错误地认为监理是来挑刺儿找麻烦的,采取不正当手段排挤监理,严重影响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1.4政府监督部门没有完全发挥监督管理职能

实施工程监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改革我国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监理体制就是要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由业主、承包方、监理方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我国目前政府的监督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理工作没有专职部门负责;二是一些违规的市场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三是监理行业缺乏长期规划。

1.2监理的工作范围及内容狭窄,监理深度没有到位

我国2000年颁布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按照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理论,监理应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监控,不应只是施工阶段。一些发达国家对设计阶段的监理更注重,而我国直到目前不仅大部分项目只停留在施工阶段,且施工阶段的监理也多数只是质量和安全的监理,监理的“三控两管一协调”未得到有效贯彻,忽视进度控制或进度控制由建设单位实施,投资控制基本上由建设单位实施;对出现的矛盾干扰,监理没有发挥第三方的应有职能主动去协调。

1.3监理市场运行尚不规范,监理人员总体素质较低

1.3.1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在实践经验推行上有所欠缺,监理市场还不规范

例如,监理取费偏低,市场竞争激烈,压价现象十分普遍,监理单位为了赢利,一些必要的投入全摊派给承包人,毁坏了在承包单位面前的形象,降低了监理的威信;目前项目普遍存在工程变更且多在增加的环境下,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增加了附加工作或额外工作,应有的收益不予考虑,打击了监理积极性;监理单位在仪器设备上投入少,一些仪器陈旧老化。

1.3.2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符合要求的总监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监理工作需要;不少监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开工前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完毕才对照规范检查,完全事后监理,造成返工量大,落实执行难度大,影响与承包人的关系;监理人员的培训存在很多弊端;有些监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不健全的市场机制下钻空子,做些违背法律的事情,廉政制度只是挂在墙上,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以可乘之机。

1.4监理力量不足

目前全国监理企业已有6170家,监理从业人员达到48万多人。但是,监理力量满足不了监理需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目前我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只有8万余人。强制性监理的工程有增无减,客观需求持续趋旺。然而几年来,监理行业的发展远没有跟上市场需求持续扩展的时代步伐,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严重不足。监理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甚至监理缺位,有名无实,更有缺乏诚信、失职失责等不良行为。

2、进一步完善监理业的对策

2.1加强与工程监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建设

2.1.1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仍不完善,项目管理尚不完全规范

为此,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相互配套。例如新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已于2007年8月1日起施行,这为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监理市场提供了条件。

2.1.2在工程建设的实施中规范各方的行为

在规范业主和监管部门行为方面,业主选用工程监理单位应严格规定实行招标,直接委托应按规定办理委托手续,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监理,查处自我“监理”或同体“监理”;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一套规范化的监理招标法规,因此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与工程建设监理招标投标相关的实施办法,使监理招标投标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2.2监理单位本身要加强人员配备,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

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稳定的职业监理队伍,必须加强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提高监理人员待遇,使其全身心投入监理工作,为市场竞争储备优秀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在职业道德方面,强化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诚信,使监理人员真正做到公正、独立客观地开展监理工作。

2.3提倡监理服务优质优价

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服务,当监理价格过低时监理单位很难派出高素质的监理人员,也就无法提供优质服务。现在我国工程监理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收费标准较低,不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不利于监理单位的发展和提高监理水平。因此,适当提高监理价格是完全必要的。国家发改委、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已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新收费标准中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准价的平均费率为1.88%,平均提高幅度在50%左右,这为监理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4有条件的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过渡

建设部2003年3月出台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对于依法必须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受业主委托进行项目管理,业主可不再另行委托工程监理,该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依法行使监理权限,承担监理责任;没有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只能受业主委托进行项目管理,业主应该另行委托监理。”工程监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和监理单位职能的合并,符合不断发展的建筑市场运作关系,监理企业应逐步向项目管理企业过渡。建设部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工程监理企业要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适应市场需求,注重人才培养,拓展服务功能,鼓励综合能力强、人才结构合理的工程监理企业,在提高工程监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可以预见,监理企业又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田成钢,严新兵,申桂英。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现状及发展展望[J]。建设监理,2007(1):6-8

[2]詹炳根。工程建设监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30我国设备监理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分析

2008-11-04 08:25:15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652次 评论:1条

工程项目中实行设备监理制度是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行的惯例,而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基建、技改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设备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设备工程建设的投资额度大、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工程进度强度高、工程协调与控制管理极为复杂。但绝大多数项目的投资者,往往不具备适应上述情形的管理控制能力,导致设备质量问题经常出现,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巨大,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效益的发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市最早开始推行设备监理制,对全国开展设备监理工作起了试点和示范的作用。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共同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力实施设备监理制度。设备监理制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在我国作为的一种新兴制度,离完善和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设备监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1年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发布《设备监理管理暂行办法》,从法规角度明确了设备监理在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地位。随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并成立了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到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力实施设备监理制度,至此,我国设备监理制度基本形成,这对于提高我国设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保证重点设备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降低设备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设备监理体制基本形成,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制法规,实施中取得了很多成就,同时也面临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设备监理市场未完全形成。

设备监理制度推行到现在,其作用和意义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不仅国有企业意识到要在投资项目中开展设备监理,通过地方监理部门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外资乃至民营企业在了解其重要性后,也纷纷主动要求监理中介机构向其提供服务。但是由于设备监理尚属起步阶段,有些管理部门及业主对设备监理得认识还很淡薄,投资人特别是国有投资人监管不到位以及工程建设微观管理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只要不出大的事故,也就得过且过,建设

单位认为在形式上履行了有关招标和监理的程序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或者还停留在设备监理是建设监理中对设备安装监理的观念上,极少数管理部门甚至还认为是重复监理、重复收费。从全国范围看,设备监理市场还未完全建立,针对我国得国情,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依法监督管理与指导,使设备监理市场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促进设备监理良性发展。2.监理单位的责、权、利不平衡。从法律土讲,业主与监理应该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在工程项目上,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国家法规虽已明确监理的责、权、利,以及在监理合同条款中也有表示,但十多年来,在监理的责、权、利方面完全按合同规定实施的工程项目较少,业主对监理工作的干扰较多。监理单位必须在业主委托的时间、内容和范围内行使职权。另外,由于监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监理公司为了生存,即使业主违反监理合同要求,也不愿意得罪业主。这就导致现场监理力度不足,一旦出现工程质量事故,业主一推了之。因此在中国,监理的责任较大,而相应的权和利得不到保障,造成监理单位的责、权、利不平衡的现实状况。3.高素质的设备监理人才不足。

从监理人才的构成方面来看,我国目前监理人员主要来源有两类:一是设计、制造、施工、检测单位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工人。这些人有较丰富的监理实践经验,但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弱些。二是近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这些人年轻好学,但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现场协调能力。目前监理队伍缺乏既有丰富的监理实践经验,又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的中青年监理人才。从监理队伍稳定性方面来看,大部分社会监理机构为降低监理成本,往往采取项目聘任制,对外地工程项目实行就地招聘,工程结束后,若无后续工程,就不一定能继续从事监理工作,造成监理队伍不稳定,不利于监理经验的积累。从监理业务培训方面来看,虽然目前大多数监理人员均已参加上岗前的培训,但缺少在岗后的再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协会培训和实践锻炼,因此加强对监理人才的管理,尽快造就一批有技术、会管理、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不断促进监理业务水平的提高。

4.监理内容侧重于制造、安提 阶段的质量监理。

在设备监理内容上,设备监理合同主要为三大监理,即设备质量、设备投资、设备进度监理,而实际工作中设备监理大多仅涉及到制造或安装阶段的质量监理,设备的投资、进度的监理受业主的认识及承包商的素质影响较大。这种现象除了体制的原因外,确实也存在少数监理业务水平和责任性差的情况,引起业主对监理的不信任等。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我们一些监理单位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没有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尚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对监理

事业的发展取向、监理定位、监理责任、安全监理和监理单位改革等问题的认识,理论滞后于实践,实践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

总之,由于我国监理起步较迟,定位较低,管理水平低,缺乏国际监理经验,缺少健全有效的体制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因此,我们要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分析与国际监理的不间,采取措施来弥补不足。

我国设备监理行业的发展趋势

1.设备监理业与国际工程咨询业的接轨。

目前我国设备监理过分强调监督功能,弱化了监理的咨询功能和管理功能,没有充分体现设备监理服务的全部价值。在加入WTO后,咨询服务市场将全面开放,工程设备监理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外很少有专业的监理公司,监理业务是咨询公司业务的一部分,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实践看,我国设备监理企业中素质好、实力强、具有良好社会公信力的应在充分发挥监督功能的基础上,加强咨询和管理服务功能,从简单的现场符合性检查监督过渡到工程项目咨询管理,使之向一种高智能、专业化的设备项目管理服务方向发展,能独立承担大型工程的监理。实现设备监理业与国际工程咨询业的接轨。

2.设备监理人才趋向于专业化、职业化。

设备监理业属智力密集型行业,对设备监理师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众多的高水平的职业总监和具有国际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监理工程师,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加强设备监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从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能力及经验四个方面来培训、考核设备监理的从业人员。因此我国设备监理人才将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工程项目咨询管理者,才能符合国际化的要求。3.设备监理服务对象将呈现多样性。

满足客户的期望和需求是设备监理事业发展的源泉,因此,应鼓励和指导不同设备监理企业更好地识别和发掘自己的顾客及他们的需求,设备监理的顾客比建筑监理的顾客多,服务的领域具有多样性,设备监理应以建设工程法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还应向设备维修工程、设备验货、银行、保险等多种对象发展。

4.设备监理市场将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未来的工程设备监理市场不但规模日益宏大,而且是日趋完善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且有国际同行巨头公平参与竞争的舞台,这是我国工程设备监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

总结

工程监理在我国的发展 篇6

国建设监理首届峰会上的致辞

(2007年11月27日)

同志们: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中国建设监理首届峰会今天在这里召开,我代表会议的主办方——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向各位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界朋友和监理企业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上海市建筑建材业管理办公室许解良主任、向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姚念亮会长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建设监理首届峰会,是在全党上下、各行各业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促进我国监理行业发展的盛会,这次盛会确立了一个十分鲜明且急待呼唤的主题---“监理企业发展之路”。

同志们,把“监理企业发展之路”作为这次峰会的主题,这首先是因为监理企业是工程监理事业发展的主体。建设工程监理事业从起步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道路。20年来,工程建设监理理论基本确立,监理制度体系基本配套,监理队伍的主体力量基本形成。在创建、发展监理事业的进程中,我们深切认识到只有把这项制度摆在国家的社会制度体系建设中去理解去领悟才会感到更加深刻和必要。不言而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是我国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体制、制度、机制如少了制衡、缺了监管,就一定是个不合理的体制、不健全的制度、不平衡的机制。这就是说社会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少不得监督管理方面的。监督管理制度不但体现在政治制度建设当中,更需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各个领域的体制、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建设之中。也就是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近几年来,为了保证产品、商品质量,国家确立了技术监督制度,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家确立了国务院的特别监督管理机构;为了保证金融秩序,国家分设了几个方面的监管组织;为确保电力资源的统筹兼顾和合理运行,国家同样增设了监督管理部门等等。政府一手调控市场,一手加强监督管理,两手都要硬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的重要职能和鲜明特征。

值得骄傲的是,在工程建设领域最早引入了竞争机制,全面实行招标承包制,同时启动了监督管理制度。大家不会不记得早在二十年前,我国使用世界银行贷款的第一个项目,即云南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在这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国际招标承包的力量,同时感悟到了业主委托“工程师单位”实施现场有效监督管理的强劲,从而国际项目管理的基本经验,同时催生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和建设监理制度的同步发育和同步发展,一举革掉了“业主自建式”自我建设自我监管的“自拉自唱”的弊端,把监督管理分离出来,独立起来,成为社会化的监理企业,形成了建设监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成为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四大制度之一,与项目业主负责制、投标承包制和合同管理制一起载入了改革创新的史册,使得这项制度成为了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识的并由建设主管部门主管的第一层面的国家制度。八十年代末期,国家政府部门诞生了建设监理机构,由此进一步加大了政府推进监理制度的力度,赢得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更为可喜的是,九十年代通过《建筑法》和国务院有关条例的发布实施,确立了建设监理制度的法律地位和实行强制性监理的制度体系,使得监理事业更加兴旺起来。在这里我想做这样一段分析:“监督管理”可把“监”字和“督”字连接起来成为监督制度;可把“监”字和“管”字连接起来成为监管制度;可把“监”字和“理”字连接起来成为监理制度,可见“监督”、“监管”和“监理”是同属一个制度体系的,但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监督管理方式方法。就是说 “监督”和“监管”很恰当地体现了政府直接监督管理的性质;而“监理”二字则很好地体现了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的特征。这个特征是,国家明确实行强制性监理,政府部门进行政策指导和监理行业管理,而监督管理的实际运行则是采取以监理企业为主体,以监理工程师为基础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可以说实践了一条政府强制性监理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创新道路。可见“监理”二字不同于监督和监管,更为实际和理性地区别了与其他方面实行政府监管的制度和机制的运行方式。这个区别,虽然如同监理公司不能称之为“监督”公司“监管”公司、监理工程师不能称之为监督工程师、监管工程师一样浅白,但却深刻地告诉了我们,在工程建设领域把强制性监理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的实践,是对监督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对监督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这项制度的创始者正是从上述这个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尤其是以他们长期从事、承担国家政府职责的智慧出发,提出并推动了建设监理制度。在此我们要向创始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实现这一创新、发展这一创新的主体是谁?毫无疑问是广大的监理企业,因此,监理企业是监理事业的主体,我们一定要不断强化监理企业的主体地位,提高监理企业的主体水平,发挥监理企业的主体作用。在此我们要向广大监理企业为监理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忠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我们把“监理企业发展之路”作为这次峰会的主题,还因为监理企业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广大监理企业来说,需求就是机遇,需求趋旺就会机遇倍增。我们知道,2003年全社会达到55567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004年上升26%,2005年上升25.7%,2006年再上升24%。升幅虽在下降,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达到了109769亿元,总量增加仍然是大趋势。到今年十月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880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26%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无论是在东部沿海,还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投资方向不可能不注重能源、交通、水利、石化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不可能不注重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不可能不注重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住宅小区建设,不可能不注重利用外资的工程项目,不可能不注重通讯、信息、生态、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投资方向的这五个不可能不注重,对于国家规定的五大类强制监理工程来说,一定是投资总量持续增加,监理工程项目有增无减。这就是说,工程监理这一强制性需求无论是当今还是未来,都会是十分强劲的。需求强劲是大环境、大前提。所以我们可以乐观地说,工程监理事业的舞台是十分广阔的,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灿烂的。

毫无疑问,需求是机遇,改革同样是机遇。建设监理如同项目咨询、设计、代招代建一样,是为项目业主服务的重要方面。近二十年来,伴随项目业主负责制的不断深化,为之服务的项目咨询、策划、设计以及组织实施的项目管理服务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2004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实施“代建制”,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以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大家都了解,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管理和建设实施方式,无论是经营性,还是非经营性,过去一律实行项目业主“自建式”,即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和使用同为一体,非经营性的政府投资项目,都要由业主单位成立临时性的“基建办”,以“自建式”的组织形式来进行项目管理。这样的业主项目管理体制难以控制投资规模,建设项目实施下来往往是超标准、超规模、超概算。正因为如此,从八十年代兴起的第一轮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就把项目业主“自建式”中的监督管理职能划分出来,独立起来,强化成为有组织、有立法、有制度的社会化的建设监理制度,由此解除了项目业主自我建设与监控的同为一体的桎梏,架设了专业化、社会化的工程监理格局,也就培育、培养、造就了一批监理企业和人员,开创了我国建设监理行业的新局面。“代建制”则从更大的范围分离了项目业主关于“投资、建设、管理和使用”四位一体的同体方式,不只是监控职能而是把项目的实施建设全部职能都划分出来,由一个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来组织实施。从而再次较为彻底地分离了项目业主的自建式,这就一定会使与国际做法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服务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

值得强调的是,这类项目管理公司一定要具备监理能力,拥有监理资质,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能够承担起监理职责。如果这种项目管理公司不负责工程质量、进度、造价及安全生产的协调管理以及合同和信息的管理服务,就变得毫无意义。由此在“代建制”的进一步发展中,监理企业最具备条件拓展为这种项目管理公司。建设部黄卫副部长已为监理企业指明了这一方向,他在日前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座谈会上讲到“工程监理企业要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适应市场需求,注重人才培养,拓展服务功能,鼓励综合能力强、人才结构合理的工程监理企业,在提高工程监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可以预见,监理企业又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又有了大有作为的新天地。

挑战与机遇并存。我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监理行业还很不适应监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事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程监理法规体系,创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工程监理理论,积累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工程监理经验,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监理队伍,目前全国监理企业已有6170家,监理从业人员达到48万多人。但是,监理力量满足不了监理需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目前通过考试取得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仅有13.2万人,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只有8万余人。前面我已讲到强制性监理的工程有增无减,客观需求持续趋旺。然而几年来,我们监理行业的发展远没有跟上市场需求持续扩展的时代步伐,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严重不足是当前监理行业的主要矛盾。监理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甚至监理缺位,有名无实,更有缺乏诚信、失职失责等不良行为,令人慎为担忧。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监理企业与监理工程师共同面对挑战,努力变挑战为动力积极进取的解决矛盾,使监理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们把“监理企业发展之路”作为这次峰会的主题,更因为广大监理企业创造了很好的经验,需要交流,需要总结,更需要创新发展。这次会议将组织多方面的经验交流,无论那个方面都十分可贵。我们认为广大监理企业应当十分注重我们监理事业的脊梁——监理工程师素养的提高,这是最为宝贵的经验。前面讲到,我国强制性监理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创新道路是以监理企业为主体,以监理工程师为基础的。这个基础不但在“量”上而且更应该在“质”上起到基础性作用。也就是说不但注重“量”的扩大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前不久,在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教材审定会上,我曾讲过,对监理工程师的继续教育,注重专业更应注重理念;注重知识更应注重责任;注重方法更应注重职业道德,一定要加强对待监理工程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的先进理念的教育和提升。要知道我们担负着国家强制性监理的硬任务,我们不仅要对监理合同负责、项目业主负责、投资主体负责,更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出发,把对业主负责寓于对社会责任的责任体系之中,对社会负责高于一切,这是监理职业的崇高之所在。我曾用“职业卫士”四个字来形容监理岗位。职业卫士这一用语,一是说监理职业是崇高的,二是说监理责任是重大的,只有责任重大才使得这一职业变得更为崇高。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安全责任比泰山还重,质量安全国家关注、行业关注、企业更为关注。监理在这方面理所当然地要大有作为。为此我们应当以各种方式来培养更多的职业卫士,广泛宣传他们的职业精神,鞭策他们的不良行为,大力表彰全国的、省市的、各行业的优秀监理人员。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一次次神圣的签字,就是在一次次严肃地体现着职业卫士的崇高职责。

我们把“监理企业发展之路”作为这次峰会的主题,同时因为广大监理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为监理事业,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向国家和社会发出建议的呼声。我们知道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通过特级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改进,正在为建筑业描绘着一幅非常宏伟的蓝图,这个蓝图就是:以适应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改进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发展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经营管理模式为目的,以推动创建与国际著名承包商相媲美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为发展方向,以突出人才技术和科学管理含量为手段,进而建设一支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独立施工承包企业为主体,以专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组织结构合理、市场分层有序、整体素质较高的综合与专业、融资与建设、国际与国内、总包与分包、国有与民营、城市与农村、分工协作、相互和谐的支柱产业大军。

同样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正在千方百计的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正在为咨询公司、设计企业、招标代理和项目代建公司开拓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通过对监理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的改进,将逐步形成一支以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服务功能为方向,以强化综合资质为手段,以专业资质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的,以综合服务为龙头、以施工监理为主体、以监理事务所为补充的,企业组织结构合理、业务覆盖全面、执业能力较强、监理素养较高的综合与专业、监管与服务、强制与非强制、监理与项目管理、国际与国内、国有与民营、分工协作、相互和谐的新型工程监理队伍。

在此为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强烈的强化监理事业的责任感,为推进监理事业的发展,千方百计创造监理大环境,为监理企业排忧解难,立规矩、给政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广大监理企业要向政府部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同志们,我们监理企业要发出强烈的呼唤:一是在新一轮政府机构的职能调整中,一定要强化政府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职能,使之与市场调控相平衡,以加强对监理事业的政策指导和对监理行业的管理。二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超过十万亿、国家和国有投资超过五万亿、外资不断进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今天,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驱动多主体多因素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年代,在各个经济领域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制度的趋势当中,以强制性监理为标志的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政府监督管理职能不可削弱,这是社会责任赋予工程监理的神圣使命。三是我们注意到2006年注册监理工程师少于2005年的总数,虽然数量少的不多,但苗头十分可怕,很是发人深省,建议认真调查研究,破解减少的现象,分析深层次的原因,进一步改进完善监理工程师考试注册制度。

我们了解到当前正在推动监理企业综合资质的工作,监理企业热切盼望能够按着“政府有界、企业无边”的指导思想,加强统一指导,支持一批企业向“一个企业多项资质”的项目管理全过程服务的方向发展。

浅谈我国监理企业的发展 篇7

1 工程监理企业的现状

我国的监理制度从1988年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有20年的时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工程监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的工程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监理制度;建设监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已形成一支不可或缺的建设监理工程师队伍;监理行业的社会认知度大为提高,得到社会的认可。工程监理现在已经是工程建设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监理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大多数监理企业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进行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而对于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的监理和控制,是其薄弱环节,而恰恰这几个环节对项目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反映出了目前监理工程师尚不具备全过程、全方位从事工程管理的综合素质。

有的监理企业尚未完成向独立法人的转化,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特别是一些国有监理企业,仍然是某些一级法人的下属机构,经营过程中发生产权关系、权责关系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经营。

监理收费标准过低,导致监理企业资本积累过慢,影响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监理企业的取费大多按照工程造价的比率来计算,工程监理费率较低,很多工程监理费不到工程造价的1%,再加上存在监理企业的恶性竞争,有的监理企业为了中标把价格压的很低,甚至采用“一口价”的固定总价合同,一个2万多平方米的办公楼,监理费只有十几万,这非常不利于监理企业和监理行业的发展。

虽然理论上工程建设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但是实际上业主是强势一方,经常会出现业主干预监理开展工作的情况。有的业主甚至要求监理按照他的指示来开展工作,这样会使监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顾虑,不能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管理,不能发挥监理应起到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由于业主干预、监理行业待遇、监理工程师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监理工作的主动性还需要提高。有很多监理企业在进行工程管理过程中只满足于被动的施工质量检查,而对于施工图审查、施工方案的审核、如何节约投资等工作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大量工程项目出现“三超”的原因之一,影响业主对监理工作的认可。

2 监理企业的发展

2.1 提高监理行业取费

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现行的监理取费办法和标准已不适应建设监理的需要。低收费不利于吸引和留住素质较高的人才,不利于监理单位的自我发展,也不利于提高监理工作水平。因此,适当提高监理价格是完全必要的。要想有好的工程服务,监理费就要在1.5%以上,否则很难保证监理工作质量和行业的发展。因为工程监理是一种高质量的服务,当监理价格过低时监理单位很难保留住高素质的监理人员,甚至无法保证监理人员数量,也就无法提供优质服务,“优质优价、低价质差”是市场规律的一个法则。因此,提高监理行业取费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另外从监理企业自身出发,在投标的时候不能过低压价,不能搞恶性竞争,才能使得监理行业健康发展。

2.2 向项目管理的方向发展

我国从法律法规,从实践上已经开始推广项目管理公司。项目管理服务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业主提供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一般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国际上,咨询工程师从事的是从工程项目的立项决策一直到项目竣工的全过程的管理。我国的工程管理行业也在朝这个全过程管理的方向发展,国家和地方已经有相关的立法来规范相关的工程管理行为,而担任这些工程管理工作的骨干就是监理企业。这就要求监理企业不但要继续提高现有的工程监理业务,更要朝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加强资质管理

资质管理是国家进行建设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资质等级反映了企业从事某项工作的资格和能力,是国家对建设市场准入的重要手段。因此,监理企业要重视对资质的管理,企业要发展必须拥有相应的资质,否则业务范围等方面将受到很大限制。目前监理企业大部分有专业资质的甲、乙、丙级,而很少有企业拥有综合资质,这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内地某地开始推行政府工程代建制,本省的代建指导费率为工程造价的2.1%,高于一般的监理费率,但是该地只有两三家监理企业有项目管理的资质,所以它们基本没有竞争就获得了工程代建任务,而其他的监理单位即使是甲级资质也无法进行项目管理。企业应提高自己的资金、人员、业务方面的水平,向综合资质方面发展。

2.4 加强监理企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对于任何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监理企业也只有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我国的监理人员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人员少、学历低、管理不规范发展到现在的有52万从业人员的监理队伍,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已达到10万余人。但是目前的监理人员主要是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还不具备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能力。在实行项目管理(代建)的过程中,有的监理企业人员还是按照监理的方式工作,不知道如何进行工程的策划或者投资控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监理企业人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对于一名建设工程监理工程师的培养,不但要加强其对工程建设经济、法律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使其熟悉设计、施工、管理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还要有组织、协调能力,不断了解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成为一名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持续保持较高的知识水准。另外,还应该对目前监理人员的角色进行转变,加强对监理工程师的项目决策、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完成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

3 结语

我国的工程监理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监理企业也需要改进和完善。本文讨论了监理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监理企业要从提高监理行业取费、向项目管理的方向发展、加强资质管理、加强监理企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加以改革,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监理企业能够取得进一步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志强.建设监理与合同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浅析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 篇8

【关键词】: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有:一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工程测量的定义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它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1. 按照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分类。按勤务员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2. 按照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分类。按照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度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而将以电子全站仪或地面摄影仪为传感器在电子计算机支持下的测量系统称为三维工业测量。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现状

2.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2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在我国 G P 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 G P 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 G P S 技术。随着D G P S 差分定位技术和 R T K 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 A S 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 P S 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 GEOMAP 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4 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三、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上一篇:看淡世间冷暖的句子下一篇:推动党政干部为民服务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