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计划审计工作(共8篇)
第8章计划审计工作 篇1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这一章与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强调建模思想,关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为此,教科书设计继续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首先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建立有关方程并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然后探索其各种解法,并在现实情境中加以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应用,具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但学生对文字类题目即应用题的恐惧心理,不会读题,不读题,被动读题,依赖别人读题,审题的学习习惯,导致其不能准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本章知识学生应具备的条件:
1、“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即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2、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激情,没有畏难情绪
3、严谨的学习态度,能根据问题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三、课程学习目标
1、以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经历“分析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和检验结果”的过 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数学模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
3、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目标:使方程组逐步转化为x=a,y=b的形式,体会“消元”思想,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和加减法,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当的解法。
4、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进一步体会“消元”思想,能根据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当的解法。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利用二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
1、认真把握课标要求。以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入教学,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对问题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易于进入学习情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趣和能力。
2、注意培养学生读的习惯和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教学中可以放慢脚步让学生充分读题、审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分析问题。
3、对于一个问题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时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加强对新知的理解,加深对新旧知识、新新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
六、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约1课时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约4课时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约3课时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约2课时 复习与小结
约2课时
第8章计划审计工作 篇2
【名师箴言】
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在反复尝试中,成功的概率也戏剧性地上升.
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出现的概率为零.———费尔巴哈
人就是这样的吧,有时会闷闷不乐,会钻牛角尖,胡思乱想地感觉自己很悲惨;有时会觉得自己心情特别好,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做. 这两种心情都会有的,两者出现的概率差不多,时间就是在这样的反反复复当中过去的.———吉本芭娜娜
第8章?保?障 篇3
8.1 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
经费投入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政策(见表8-1),发挥投资主渠道的作用(见图8-1),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但总体来看,目前全国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仍呈现“四低”现象,见图8-2。为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期稳定,国家提出了四大举措:一是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二是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三是加大地方政府经费统筹力度;四是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见表8-2。
8.2 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仍然比较单一,财政投入和事业收费之外的其他社会力量投入仍然非常薄弱(见图8-3),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多元投入的机制是我国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见表8-3。当前激励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的政策趋向是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其工作重心体现在四个方面,见表8-4。
8.3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水平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教育部、财政部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见表8-5),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下一阶段,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明确办学标准、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支持一批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等5个方面,见表8-6。
8.4 完善资助政策体系
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助学政策;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同时,高等职业学校纳入了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见表8-7。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台并得到落实的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支持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政策,见图8-4、8-5。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是党和政府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重大体现,也是党和政府在职业教育工作上最大的惠民政策,见表8-8。
8.6 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
生产运作管理第8章作业 篇4
8.CDS法:
根据第1台与第3台(即最后一台)机器的两组操作时间,应用约贝规则排出第1个作业
27854顺序方案: φ=(J3,J4,J1,J5,J2),P=,Cmax=27 38241
根据第1台与第2台机器的操作时间合并,以及第2与第3台机器的操作时间合并,得到两组操作时间,应用约贝规则排出第2个作业顺序方案;
91116115φ=(J3,J4,J1,J5,J2)P=,Cmax=59。101210102
由于27﹤59,所以最优的方案为:φ=(J3,J4,J1,J5,J2)
Palmer算法:
各工件的斜度指标分别为:入1=0, 入2=0.5, 入3=1, 入4=2, 入5=3。将各工件按其斜度指标不增进行排序,得φ=(J5,J4,J3,J2,J1)。
关键零件法:
各工序的总工时分别为:J1=18,J2=6,J3=12,J4=19,J5=15。所以关键零件为J4。因为P11=8﹥P31=2,P12=4﹥P32=1,P13=2﹤P33=3,所以φ1=(J3),φ2=(J1,J2),最优的方案为:φ=(J3,J4,J1,J2)。
Gupta算法:
各工件的优先因子分别为:入1=-1/10,入2=-1/2,入3=1/9,入4=1/11,入5=-1/10,将工序按照优先因子不增顺序排列得φ=(J3,J4,J1,J2,J1,J5),或者φ=(J3,J4,J1,J2,J5,J1)
9.φ1=(J1)
φ2=(J3,J4)
φ12=(J5,J8)
φ21=(J2,J6,J7)
对后两个子集排序,φ12=(J5,J8),φ21=(J7,J6,J2)
数据结构第8章例题与答案 篇5
一、选择题
1. 动态存储管理系统中,通常可有( )种不同的分配策略。【长沙铁道学院 1998 三、3 (2分)】
a. 1 b. 2 c. 3 d. 4 e. 5
二、判断题
1. 在伙伴系统中的伙伴是指任意两块大小相同、位置相邻的内存块。( )
【北京邮电大学 2000 一、8(1分)】
2. 在动态存储管理系统中做空间分配时,最佳适配法与最先适配法相比,前者容易增加闲置空间的碎片。( )【东南大学 2001 一、1-1 (1分)】【中山大学 1994 一、1(2分)】
三、填空题
1.起始地址为480,大小为8的块,其伙伴块的起始地址是_______;若块大小为32,则其伙伴块的起始地址为_______。【北方交通大学 1999 二、1(4分)】
2.二进制地址为011011110000,大小为(4)10和(16)10块的伙伴地址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大学 二、2(2分)】
心血管内科学-第8章同步练习 篇6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心血管内科学-第8章同步练习(1)
共90分钟
共40道题
【题型】 X型题
1.静脉药瘾者所致心内膜炎的特点是 A.常右心瓣膜受累,引起三尖瓣反流
B.常引起脑栓塞
C.栓塞发生在肺
D.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
E.以上均正确
【题型】 X型题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是 A.中毒症状明显
B.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
C.感染迁移多见
D.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E.病原体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
【题型】 X型题
3.男,37岁,风湿性心脏病伴发热3周,血培养2次草绿色链球菌(+),宜选下列哪些抗生素联合治疗 A.万古霉素
B.头孢菌素
C.阿米卡星
D.青霉素
E.红霉素中等
【题型】 A1A2型题
4.女,30岁,心悸、气促2年,发热1个月,有关节痛,梨形心,心尖有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心率90次/分,脾可触及,有杵状指,尿蛋白(+)。最可能的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 A.风湿活动 B.肺部感染 C.上呼吸道感染 D.肾盂肾炎
E.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题型】 A1A2型题
5.下列哪一项对鉴别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风湿热最有帮助 A.体温 B.有无贫血
C.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D.血白细胞计数 E.皮肤黏膜出现淤点
【题型】 A1A2型题
6.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脑出血的原因 A.肝功能损害 B.凝血因子异常 C.血小板解聚 D.中毒性
E.感染性脑动脉瘤破裂
【题型】 A1A2型题 7.Roth点见于 A.急性风湿热 B.病毒性心肌炎 C.结核性胸膜炎
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系统性红斑狼疮
【题型】 A1A2型题
8.感染性心内膜炎不具有的临床体征为 A.皮肤黏膜淤点 B.脾大
C.结节性红斑 D.贫血 E.杵状指
【题型】 A1A2型题
9.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被证实,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渐渐下降,抗生素疗程应是 A.2~4周 B.1~3周 C.3个月 D.半年 E.6~8周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题型】 A1A2型题
10.男,34岁,1个月前因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后30天出现发热,体温达39℃,查体:心脏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Ⅳ级舒张期杂音,脾大,曾有2次血养阳性。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部感染
B.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C.原有风湿活动 D.术后吸收热 E.败血症
【题型】 A1A2型题
11.以下哪项不是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A.Os1er结节 B.脾大 C.贫血 D.杵状指 E.皮下结节
【题型】 A1A2型题
1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最常见的附着部位是 A.三尖瓣边缘
B.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C.肺动脉瓣边缘 D.三尖瓣基底部 E.以上都不是
【题型】 A1A2型题
13.下列哪项体征提示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A.水冲脉
B.毛细血管搏动 C.咯血 D.胸痛
E.Janeway损害
【题型】 A1A2型题
14.心脏病患者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最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A.心力衰竭时
B.咽喉炎或行口腔手术时 C.心房颤动时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D.严重二尖瓣狭窄时 E.室间隔缺损时
【题型】 A1A2型题
15.女,30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2个月前外出旅游时着凉,此后间断低热,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较前加重,近日手指出现豌豆大的紫色痛性小节。这种结节最可能是 A.Janeway损害 B.细菌感染 C.类风湿结节 D.Roth斑 E.Os1er结节
【题型】 A1A2型题
16.自体瓣膜性心内膜炎超声检查的最典型表现是 A.瓣叶增厚
B.瓣膜上有赘生物 C.主动脉细菌性动脉瘤 D.室间隔脓肿 E.瓣叶穿孔、粘连
【题型】 A1A2型题
17.男,31岁,不规则发热1个月。查体:二尖瓣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心率100次/分,律齐。某日突然左侧偏瘫。最可能的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合并
A.风湿热
B.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脑栓塞 D.蛛网膜下隙出血 E.脑出血
【题型】 A1A2型题
18.治疗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早期应用大剂量长疗程杀菌剂的理由是 A.消灭潜伏在血液中的致病菌 B.消灭隐藏于赘生物内的致病菌 C.保持较高和稳定的血药浓度 D.消灭血中流动致病菌 E.减少体循环栓塞事件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题型】 A1A2型题
19.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抗生素治疗数周后突然出现左上腹剧痛、压痛,脾区听到摩擦音。最可能的原因为 A.急性胃炎 B.胃穿孔 C.脾栓塞
D.肠系膜动脉栓塞 E.左下肺动脉栓塞
【题型】 A1A2型题
20.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抗菌治疗体温已恢复正常,突然出现腰痛,肉眼血尿。最可能的原因为 A.抗生素失效病情反复 B.急性肾炎
C.急性肾功能不全 D.肾栓塞
E.急性肾盂肾炎
【题型】 A1A2型题
21.患者,女,24岁,发热1个月伴心悸、咳嗽、咳痰。体检:主动脉瓣可闻及舒张期泼水样杂音,肝肋下2指,脾触及1指、血红蛋白80g/L,尿红细胞(+),入院后最重要的检查是
A.血沉及抗“O” B.胸片X线检查 C.中段尿培养 D.心脏超声 E.血培养
【题型】 A1A2型题
22.女性,26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5年,现持续发热,全身肌肉关节痛。查体:轻度贫血,上唇及左手中指尖见针头大小淤点,心界向左扩大,心尖部可闻舒张期、收缩期杂音,两肺底少许湿啰音,肝肋下1cm,轻度杵状指,应首先疑诊为 A.风湿热 B.支气管肺炎 C.肺结核
D.细菌性心内膜炎 E.以上都不是
【题型】 A1A2型题
23.男,40岁,8个月前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个月来发热,体温37.5~38.0℃。化验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Hb82g/L,尿RBC5~6个/HP,血培养结果未回报。治疗应首选哪种药物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头孢菌素 D.两性霉素 E.氯霉素
【题型】 B型题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肠球菌 D.真菌 E.衣原体
24.患者女性,40岁,风心病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5周伴无力多汗,间断口服抗生素治疗,皮肤苍白,口腔黏膜瘀点,视网膜出现卵圆形出血斑,疑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肠球菌 D.真菌 E.衣原体
25.患者男性,36岁,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后2周,发热10天,疑诊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C.肠球菌 D.真菌 E.衣原体
26.患者男性,28岁,为静脉药瘾者,发热3周,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三尖瓣赘生物,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Osler结、Roth斑 B.Ewart征 C.Kussmaul征 D.心包摩擦音 E.Beck三联征
27.渗出性心包炎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Osler结、Roth斑 B.Ewart征 C.Kussmaul征 D.心包摩擦音 E.Beck三联征
28.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A.Osler结、Roth斑 B.Ewart征 C.Kussmaul征 D.心包摩擦音 E.Beck三联征
29.心脏压塞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Osler结、Roth斑 B.Ewart征 C.Kussmaul征 D.心包摩擦音 E.Beck三联征
30.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Osler结、Roth斑 B.Ewart征 C.Kussmaul征 D.心包摩擦音 E.Beck三联征
3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A B C D E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题型】 A3A4型题
男,32岁,风湿性心脏病史5年,4周前感冒后一直低热、咽痛,1周来心悸、胸闷较前加重,乏力、多汗。查体:面色苍白,心尖部闻及乐音样收缩期杂音。32.此患者低热原因最可能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立克次体感染
D.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E.衣原体感染
【题型】 A3A4型题
男,32岁,风湿性心脏病史5年,4周前感冒后一直低热、咽痛,1周来心悸、胸闷较前加重,乏力、多汗。查体:面色苍白,心尖部闻及乐音样收缩期杂音。33.首先应考虑下列哪一诊断 A.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甲亢 B.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贫血
C.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D.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脱垂
【题型】 A3A4型题
男,48岁,心脏杂音病史20年,发热6周住院。查体:睑结膜见淤点,心尖部闻及双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二尖瓣叶可见赘生物。化验类风湿因子(+),血培养两次草绿色链球菌(+)。拟给予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34.此患者的诊断是
A.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B.疑诊感染性心内膜炎 C.心肌炎
D.类风湿性心脏病 E.结缔组织病
【题型】 A3A4型题
男,48岁,心脏杂音病史20年,发热6周住院。查体:睑结膜见淤点,心尖部闻及双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二尖瓣叶可见赘生物。化验类风湿因子(+),血培养两次草绿色链球菌(+)。拟给予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35.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发热、血培养(+)B.发热、类风湿因子(+)C.发热、心脏杂音
D.血培养(+),类风湿因子(+)E.2次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题型】 A3A4型题
患者男性,30岁,风心病史8年,1个月前有上感病史,近1个月反复间断发热、咽痛,近1周感心悸、胸闷、劳累加重伴乏力、多汗。查体:面色苍白,上肢可见瘀点,心尖部闻及乐音样收缩期杂音
36.此患者低热原因最可能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B.念珠菌感染 C.立克次体感染
D.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E.肺炎衣原体感染
【题型】 A3A4型题
患者男性,30岁,风心病史8年,1个月前有上感病史,近1个月反复间断发热、咽痛,近1周感心悸、胸闷、劳累加重伴乏力、多汗。查体:面色苍白,上肢可见瘀点,心尖部闻及乐音样收缩期杂音
37.首先应考虑下列哪一个诊断 A.风心病合并甲亢 B.风心病合并贫血
C.风心病合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D.风心病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风心病合并二尖瓣脱垂
【题型】 A3A4型题
患者女性,36岁,间断反复发热2个月,既往有风心病史5年,查体: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乐音样杂音,心尖部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高调一贯型杂音,向左腋下传导 38.应考虑下列哪一个诊断
A.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脱垂 B.二尖瓣狭窄合并腱索断裂
C.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二尖瓣狭窄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E.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题型】 A3A4型题
患者女性,36岁,间断反复发热2个月,既往有风心病史5年,查体: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乐音样杂音,心尖部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高调一贯型杂音,向左腋下传导 39.下列哪项检查对明确诊断最重要 A.血常规 B.血气分析 C.血培养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D.心电图 E.胸片
【题型】 X型题
40.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下列哪些是可能发生栓塞的部位
A.脑栓塞
B.肺栓塞
C.肾栓塞
D.肠系膜栓塞
E.以上均正确
第8章计划审计工作 篇7
考查内容:
(一)当代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1.传统智力理论 2.多元智力理论 3.成功智力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1.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五)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的基本概念 2.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3.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传统的智力理论的是()A.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B.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C.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D.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2.用”l”代表语文,当完成语文推理时,用G+S1来表示这个过程的智力使用状况,所属的智力理论观点的是()A.群因素论 B.流体、晶体智力理论 C.智力三维结构模式 D.二因素论
3.把某一学科的方法、理论运用到另一学科,这种培养创造性的方法叫做()A.类比模拟法 8.设问探究法 C.移植法 D.列举法 4.属于晶体智力的是()A.记性超强 B.反应敏捷 C.博学多才 D.思维敏锐
5.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发展趋势的表述,正确的是()A.随着年龄增长,流体智力越来越高 B.随着年龄增长,晶体智力越来越高
C.年纪越轻,流体智力越低 D.流体智力、晶体智力都与年龄无必然关系 6.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 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7.IQ智力测验是()影响的结果
A.多元智力理论 B.成功智力理论 C.传统智力理论 D.三元智力理论 8.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特伯格 B.加涅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9.多元智力理论中不包括的是()A.语言 B.匹配 C.人际关系 D.音乐
10.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伯格 B.斯滕伯格 C.加德纳 D.麦克利兰 11.属于“问题解决”的选项是()A.记起童年的故事 B.跑步锻炼身体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12.如果问题的解决只有一种固定的程序,看你能不能找到,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属于()A.爬山法 B.类比法 C.启发式 D.算法式
13.常常用纸拿来写字,却没想过用它当扇子扇,这种情况属于()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15.关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动机水平越高,问题解决效率越差 B.动机水平越高,问题解决效率也越好 C.动机水平适中,问题解决效率最好 D.动机水平与问题解决效率无必然关系 16.从雄鹰的展翅高飞到飞机的发明,这是()A.原型启发 B.酝酿效应 C.近因效应 D.宽大效应 17.属于酝酿效应的例子的是()A.看到鸟飞,发明了风筝
B.想了好久的都想不出办法干脆不想了,结果过一会儿突然有了解答 C.努力寻找丢失的记忆 D.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18.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A.《共产党宣言》 B.《四书集注》 C.《哈里波特》中文译文 D.《金刚经》原文手抄稿 19.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
20.在创造性的培养上有一种“头脑风暴法”,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A.百家争鸣 B.自由辩论 C.抢答 D.“胡说八道” 21.提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瑟斯顿 8.吉尔福特 C.加德纳 D.卡特尔
22.不属于创造性人才特征的是()A.无偏见性 B.不能容忍模糊不明的事物 C.独立性 D.容忍错误
23.问题解决的诸过程中,()阶段是其中最困难和最有挑战性的 A.表征问题 B.选择策略 C.执行策略 D.识别问题 24.常用的启发式方法不包括()A.手段目的分析法 B.逆向反推法 C.爬山法 D.对比思维 25.不属于问题解决特点的是()A.问题解决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B.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
C.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换或组合
D.问题解决是形成解决问题的原理或规则,.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郝分,所以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形式 26.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有关的知识经验 B.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C.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D.问题难易
27.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不包括()A.实践性智能 8.创造性智能 C.分析性智能 D.运动性智能
28.充分表明了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是()A.陆钦斯的“量杯实验” B.邓克尔的“蜡烛问题”实验
C.桑代克的“猫逃出迷笼”实验 D.科勒的“大猩猩获取栅栏外食物”的实验
29.英国心理学家()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普遍因素,另一个是特殊因素
A.瑟斯顿 B.斯皮尔曼 C.吉尔福特 D.卡特尔 30.“老谋深算”指的是()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普遍智力 D.特殊智力 31.卡特尔的智力理论是()A.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B.多元智力理论 C.三元智力理论 D.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32.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新奇的观念和联想能顺利出现,并作出快速的取舍,这表明其思维具有()A.流畅性 B.灵活性 C.新颖性 D.独创性
33.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的三个维度是()A.流体、晶体、固体 B.操作、内容、产物 C.普遍、一般、特殊 D.记忆、思维、评价
34.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和轮船,这是()A.原型启发 B.酝酿效应 C.经验积累 D.顿悟
35.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A.智力、脑的活动方式、信息存贮量、动机、个性、环境及个体的学习方式等 B.智力、遗传素质、信息存贮量、动机、个性、环境及个体的学习方式等
C.智力、遗传素质和脑的活动方式、信息存贮量、动机、个性、环境及个体的学习方式等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36.影响解决问题的问题因素有()A.问题的特点、个体知识、反应定势和酝酿效应 B.问题的特点、认知特点、动机强度和酝酿效应。C.问题的刺激特点、功能固着、反应定势和酝酿效应 D.问题的特点、功能固着、反应定势和酝酿效应 37.试误说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是()A.通过一次一次的反复,逐渐淘汰盲目的错误尝试 ‘
B.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问题从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C.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 D.建立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正确联结
38.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不包括()A.操作 B.内容 C.产物 D.结果
39.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属于()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言语智力 D.操作智力
40.关于加德纳智力理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 B.提出了多维智力的理念
C.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作用,也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 D.它对我们认识智力结构的复杂性,把握各智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启发我们对智力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都具有积极意义
41.让学生写一篇20页的论文是很头疼的事,但如果先让他们进行选题,然后查资料、开题,再完成论文,则会变得比较容易接受,这采用了()A.爬山法 B.类比思维
C.逆向反推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42.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是()A.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 B.提供榜样 C.思维训练 D.人格培养
43.()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原来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酝酿效应 D.思维启发
44.关于“头脑体操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
B.以多人集体讨论或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进行 C.问题解决者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D.即当问题出来,马上凭直觉去想到一个正确答案
二、辨析题
1.问题解决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2.创造性思维是与生俱来的。
三、简答题
1.简述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意义。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及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3.简述成功智力理论。
四、分析论述题
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该如何培养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传统智力理论,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认为智力由因素构成,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探索这些因素,进而认识智力的内核。许多颇有影响力的智力理论,比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吉尔福特三维结构的多因素理论、卡特尔的三层智力理论等,都从属于这一理论阵营。
2.D 【解析】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普遍因素,又称G因素,是在不同智力活动中所共有的因素;另一个是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是在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中所必备的因素。二者相互联系,完成任何作业都需要G因素和S因素的结合。例如,完成一个算术推理测验需要G+S1;完成一个语言推理测验需要G+S2;完成第三种测验则需要G+S3。3.C 【解析】 识记性知识。
4.C 【解析】 晶体智力是指后天习得的,与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
5.B 【解析】 从时间上看,流体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而晶体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
6.B 【解析】 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7.C 【解析】 识记性知识。8.D 【解析】 识记性知识。
9.B 【解析】 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由七种(后来发展为九种)独立成分或模块构成,分别是:语言的、逻辑—数学的、音乐的、空间的、身体—运动的、人际关系的、反省的、(自然主义者、精神性/存在主义的)。10.B 【解析】识记性知识。11.C 【解析】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A不是心理运算只是简单的回忆,8是无目的的,D是外显的技能,所以选C。12.D 【解析】 一个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
13.C 【解析】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14.A 【解析】 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选A。15.C 【解析】 动机水平适中,问题解决效率最好。
16.A 【解析】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
17.B 【解析】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18.D 【解析】 创造性一词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已有经验,突破习惯的限制,形成崭新产品的心理过程;其二,指不受成规限制,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说《金刚经》是创造性作品,照着原文抄一遍的版本不算创造,只是一种复制。符合题意的是D。
19.D 【解析】 识记性知识。
20.C 【解析】 抢答属于一种头脑体操法,凭直觉思维。
21.D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2.B 【解析】 不能容忍模糊不明的事物显然不是创造性人才的特征。23.D 【解析】 识记性知识。
24.D 【解析】 常用的启发式方法有:手段目的分析法、类比思维、爬山法、逆向反推法。25.D 【解析】 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包含四个要点:问题解决是以目标定向的;是在头脑内或认知系统内进行的;包括一系列心理运算;是个人化的。
26.D 【解析】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包括:有关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27.D 【解析】 识记性知识。
28.A 【解析】 陆钦斯的“量杯实验”充分表明了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29.B 【解析】 识记性知识。
30.A 【解析】 同第5题,属于晶体智力。
31.A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32.B 【解析】 B项符合题意。
33.B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34.A 【解析】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35.C 【解析】 识记性知识。36.D 【解析】 识记性知识。
37.A 【解析】 试误说通过一次一次的反复,逐渐淘汰盲目的错误尝试。38.D 【解析】 记忆性知识。
39.B 【解析】 流体智力是指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
40.D 【解析】 D项是对吉尔福特的智力理论的评价。41.D 【解析】 理解性知识。
42.A 【解析】 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是要有自由的氛围,能自主发挥。43.C 【解析】 理解性知识。
44.B 【解析】 B项是头脑风暴法的内容。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1)这个观点是正确的。(2)问题解决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
①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的体系。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有效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首先要促使学生尽快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知识传授中,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告诉学生“是什么”的同时,关键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和“怎样做”,使他们获得大量牢固的“如果一那么”的产生式系统。
②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有利于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
③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并使他们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通过这种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问题解决中得以发挥。
④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帮助学生习得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中启发式策略最能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一般的启发式策略能适用于较广的范围和领域,并可以转化为具体学科的思维方法。经常采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推法、联想法、简化计划法等等。
⑤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习惯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等对学生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克服其阻碍作用的有效策略等。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尝试和实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2.【答案要点】(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创造性思维和人本身的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形成。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中用得最多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辩证性训练等。较有代表性的训练方法有:
①头脑风暴法又叫智力激励法,由奥斯本于1945年提出,它往往是以多人集体讨论或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②直觉思维训练与头脑体操法。直觉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不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就能得出结论。“头脑体操”是一种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头脑体操,即当问题出来,马上凭直觉去想到一个正确答案。此时,问题解决者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力由七种(后来发展为九种)独立成分或模块构成,分别是:语言的、逻辑—数学的、音乐的、空间的、身体—运动的、人际关系的、反省的、(自然主义者、精神性/存在主义的)。加德纳强调,这九种都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智力,而不是同一种智力的不同成分,每一种智力代表了以大脑为基础的一个能力的模块,这也是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一个根本区别。
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另一个根本区别是方法学上的不同。传统智力理论从因素分析出发,而加德纳受生物制约观思潮影响,依靠了大量神经生理学证据。他搜索了与智力相关的各门学科的文献(含实验数据),特别是对神童、天才、脑损伤病人、白痴学者等的研究,采用他所谓的“主观因素分析’’的方法,列举了确定上述九种智力模块的八条标准。
虽然强调每一种智力都有它的生物学来源,但加德纳并未否认文化历史的作用。他认为智力的前提是在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有用和重要的,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代重视不同的智力类型,因此他并不否认教育的作用。但是,他抨击了现代教育,他认为由于IQ测验仅仅测量语言和数学这两类智力,以这种狭隘的标准对儿童分类,严重地伤害了许多在其他方面智力优秀的孩子,使他们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适当的教育。他主张开发能够评估所有智力类型的测量手段,尽早对儿童进行多元智力评估,以便发现儿童的各种智力潜能并进行教育开发。
总之,加德纳智力理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力的理念,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另外,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作用,也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因此,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力。2.【答案要点】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的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①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②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就动机的性质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有社会价值,它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就越大。就动机的强度来说,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①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②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
(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①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②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①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例如: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和轮船,由蒲公英轻飘飘随风飞行的启发制成降落伞。②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创造性活动应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因为二者都是个体首次遇到的且无法凭原有经验的回忆直接解决的问题的情境。个体必须整合早先获得的各部分知识和技能才能得以解决,也就是说,二者都依赖于先前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但是,二者又不可能完全等同,因创造性设计的概括远远超过通常问题情境中的那种概括,而且创造性不仅需要某一领域内的知识,而且更需要来自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的知识和观念。3.【答案要点】 成功智力理论是在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985年由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背景所需的心理能力。该理论由三个子理论:背景子理论、经验子理论、成分子理论构成。斯腾伯格认为正是个体在这三个成分上的差异导致了人们信息加工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个体间智力的差异。
然而,斯腾伯格认为三元智力仍不足以解释现实社会中的人类智力,因此,1996年,斯腾伯格在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更具实用和现实取向的成功智力理论(又称成功智力的三元理论),强调智力不应仅仅涉及学业,更应指向真实世界的成功。
他认为成功智力有四个关键元素:
(1)应在一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内,按照个人的标准,根据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定义智力。
(2)个体取得成功的能力依赖于利用自己的力量改正或弥补自己的不足。
(3)成功是通过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智力的平衡获得的,其中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或比较和对照的能力,也是传统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创造性智力是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把经验应用于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4)智力平衡是为了实现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传统智力所强调的对环境的适应。斯腾伯格还强调,成功智力的基础是跨越文化普遍存在的智力加工过程。
四、分析论述题
【答案要点】(1)创造性的基本概念。创造性一词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已有经验,突破习惯的限制,形成崭新产品的心理过程;其二,指不受成规限制,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超常能力。这两种理解的共同之处是把创造性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不同之处是前者视创造性为一种思维过程,后者则视之为一种思维能力。因此,心理学上对创造性的研究也分成了各有侧重的两个方面,一是侧重研究创造性思维,旨在了解创造是个怎样的过程;一是侧重研究创造力,旨在了解创造究竟包含哪些能力。(2)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及其培养措施。根据创造性的内容,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意识、创造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方法。
①创造意识及其培养措施。简单地说,创造意识就是指一个人想不想创造,这不仅会影响到他的创作动机的强弱,而且会影响到他的创造能力的发挥。一般来说,没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创造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培养创造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创造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创造性教育来进行。开展创造性教育,即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特别是要竭力营造出创造型的学校心理气氛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倡竞争。②创造人格的培养。创造人格,是个体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创造人格的训练,即在于培养让个体形成有利于创造的各种人格品质,包括强烈的创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创造情绪和坚强的创造意志,使之成为一个具有高创造性的人。
学生创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奋斗的目标;二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创造动机的产生;三是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使之成为创造动机产生的动力;四是通过鼓励学生将创造需要转化为创造动机;五是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诱发创造动机的产生;六是经常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切磋讨论、激烈辩论,以激发创造动机的产生等。
学生创造兴趣的培养,包括培养对生活、对创造充满激情,保持愉快的情绪;培养对创造美的真心感受,让情感在创造中升华;培养对创造的自信心和幽默感,不轻易放弃创造,不轻易对创造失望等。
学生创造意志的培养,包括要树立为科学而献身的崇高理想;培养知难而进的胆略;培养在创造中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中用得最多的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辩证性训练等。较有代表性的训练方法有:
头脑风暴法又叫智力激励法。由奥斯本于l945年提出,它往往是以多人集体讨论或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直觉思维训练与头脑体操法。直觉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不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就能得出结论。“头脑体操’’是一种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头脑体操,即当问题出来,马上凭直觉去想到一个正确答案。此时,问题解决者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④创造方法的培养。创造方法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运用创造的具体思维方法和创造技能,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诱发个体的潜在创造性。目前人们常用的创造方法有类比模拟法、聚焦发明法、设问探究法、列举法、移植法、逆向求索法等。
类比模拟法。类比模拟法是用发明创造的客体与某一事物进行类比对照,从而获得有益的启发,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聚焦发明法的训练。聚焦发明法,就是以某一事物或问题为焦点,然后分析这一事物或问题的周围环境,由此得到启发,进行强制联想——尽可能将周围的事物与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创造出新事物。
设问探究法。设问探究法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创造火花,捕捉到良好的设想的一种方法。它对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列举法。列举法是将研究对象的特点、缺点、希望点罗列出来,发现规律,提出改进措施,形成有一定独创性的方法。
移植法。移植法就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概念,或者某一领域的技术发明和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和领域,以期取得新的发明和创造的方法。
第8章计划审计工作 篇8
第八章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本章主要内容:(1)知道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分类及其它们不同的特点;(2)知道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目的与原则,了解并掌握现代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主要类型与基本策略;(3)知道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指标,了解并掌握。
本章核心概念:学习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获得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目标参照评价和个性特征参照评价、临床观察法、交流访谈法、随堂测验法。
本章重点知识:学习评价、学业评价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评价、学业评价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学业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多样化的学业评价策略。
本章重点能力:(1)能用例子分析,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以及主体取向等评价的差异性;(2)能举例说明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获得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等的基本差异,并能做相应的评价任务的设计;(3)能用学业评价的多样化和多样化的理念,设计相应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任务,并做出相应的解释;(4)能举例说明临床观察法、交流访谈法和随堂测验法等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差异。
本章重点提示:(1)对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理解,要重点抓住评价的目的及其基本的价值,并能从取向来分别解释三种不同类型的评价;(2)对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理解,要重点抓住学业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并从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角度,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业评价;(3)对现代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认识,重点抓住“过程性”、“发展性”和“表现性”这三种基本的策略;(4)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解,重点抓住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并且运用实践尝试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临床观察”、“交流访谈”、“随堂测验”以及“研讨解析”等四种评价方法。
本章重点辅导:
1.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概述——所谓学习的评价就是对学习行为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它主要包含着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两个方面。一般说来,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评价是以测量的数据为基础的,评价就是对测量的数据的一个解释的过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第一,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质量判断,从而改善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策略;第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和进步进行判断,从而激励他们进一步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之中;第三,为教师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供诸如行为方式、策略以及手段等方面的信息反馈,从而帮助他们随时修正或发展;第四,使教师与学生能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预期目标,并共同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第五,促进教师对儿童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的认识,改善儿童对数学的价值、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参与学习的情感。学习评价的价值具有导向价值、反馈价值、诊断价值、激励价值、研究价值。学习评价的分类有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分,即包括“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与“主体取向的评价”等三类、按评价的方法论角度划分,即包括学习评价大致可以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2.儿童数学学业的评估——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小学数学的学业评价目的包括第一,为学生了解自己的数学学习提供反馈的信息,以便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的行为、情感和策略的参与水平;第二,帮助学生改善对数学以及数学学习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数学以及数学学习的价值,发展自己的数学素养;第三,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儿童对数学的态度和情感,了解儿童的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了解儿童数学和数学学习的水平,了解儿童形成数学自信心的过程,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学组织;第四,帮助教师与学生一起进一步完善数学课程,调整课程计划,生成新的学习。学业评估的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学业评价内容包含对数学的价值的了解、数学知识意义的建构、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获得、数学学习的态度与情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多样化的学习评价包括从评价的功能角度看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评价的取向与追求看包含获得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从评价的参照看包含常模参照评价,目标参照评价和个性特征参照评价。掌握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策略。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至少应包含着如下一些目的和意义,即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通过临床的评价与诊断,来帮助教师积极自主的去构建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就是教师自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的批判刑的反思,是教师与同行和专家的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因此,能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由课堂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这四个要素所构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有注重目标达成原则、注重行为表现原则、注重效果全面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有临床观察法、交流访谈法、随堂测验法、研讨解析法。
本章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学习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获得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目标参照评价和个性特征参照评价、临床观察法、交流访谈法、随堂测验法。
二、填空题
1.所谓评价,其实质就是()。
2.一般说来,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评价是以()为基础的,评价就是对()的一个解释的过程。
3.学习评价的价值包括()。
4.所谓目标取向的评价,就是将评价视作为(),因此,()就成为了评价的一个唯一的标准。
5.所谓过程取向的评价,就是将()都纳入到评价的范围之内,因而,评价的过程也具有了价值。因为它
6.所谓主体取向的评价,就是将评价是看作()的过程,强调不仅是(),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
7.量化的评价,其哲学基础就是(),它强调的是从()出发,来推断或判断某一对象的成效。其特点是()的目标,并将这种目标通过()的方式陈述出来,然后再以()的表述方式来刻画某一个体与这个目标之间的距离。
8.学业评估的原则包括()。
9.学业评价内容包含()。
10.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以()的评价,它主要是()的学习过程之中的。
11.总结性评价是一种以()的评价,它通常是发生在()之后的,所以又是也被称为“结果评价”。
12.所谓随堂测验法就是在某个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评价者当堂可以随机的或选择性的抽取若干的学生,()进行测试验。
13.研讨解析法的特点是()。
三、判断题
1.今天的数学教育,追求的是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因此,题海战术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2.目标取向评价的特点就是将评价的操作过程以“质”的刻画方式而复杂化了。
3.过程取向评价强调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了评价者与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
4.主体取向的评价强调的是在评价过程中,每一个主体的反思的意识与能力,强调评价价值的多元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5.所谓质性的评价,其哲学基础就是科学实证主义,它强调的是评价的主体取向。
6.不同的评价方式,因其取向的不同,则评价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有差异的。
7.如果说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和过程性的诊断的话,那么,总结性评价就是一种系统性的和终结性的诊断。
8.过程性评价其本质就是一种以关注学习过程为取向的评价,它是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
9.所谓临床观察法,实际上是借助于社会学中人种志研究的一种质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
四、简答题
1.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哪些?
2.对评价方法论的两种方法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作分析。
3.小学数学的学业评价目的包括哪些方面?
4.试对三种评价参照作分析。
5.过程性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评价?它的特点是什么?
6.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评价?它的特点是什么?
7.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评价?它的特点是什么?
8.要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的基本方法,要弄清哪两个问题?
9.交流访谈法的特点是什么?
10.试对临床观察法作解释。
11.运用临床观察法的评价方式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五、论述题
1.学习评价有哪些不同的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评价各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2.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基本目的和基本原则有哪些?从多样化的角度看,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有哪些不同的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各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运用这些方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第九章辅导
第九章 小学数学的概念学习
本章主要内容:(1)了解小学数学概念的性质及其特点;(2)掌握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3)懂得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发展儿童获取数学概念的能力。
本章核心概念:概念的含义、特征与基本结构、概念的抽象、数学概念及其呈现方式、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
本章重点知识:小学数学概念抽象的基本过程、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小学数学概念在学习上的主要特征、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主要途径和基本过程、儿童获得概念能力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策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及其发展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途径。
本章重点能力:(1)能用实例阐述并解释小学数学概念的基本结构;(2)能举例分析并解释小学数学概念的强抽象或弱抽象过程和意义;(3)能用实例具体分析小学数学概念的不同呈现方式及其余儿童数学学习的联系;(4)能用实例具体分析儿童学习概念的基本过程以及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主要心理特征;(5)能分别用举例说明在“引入概念”、“建立概念”和“巩固和运用概念”等阶段中,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组织的一些主要的策略;(6)能用实例分析和说明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及其发展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基本途径。
本章重点提示:(1)对概念的认识,重点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它们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2)对抽象的认识,要先弄清楚概念的属种关系或上、下位关系,在此基础上了解强抽象与弱抽象;(3)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要先从数学概念形成的两种途径来了解数学概念的基本分类,然后再在理解数学概念的两种基本呈现方式去了解小学数学概念的一些基本特征;(4)对概念形成与语概念同化的认识,要先知道其与数学概念形成的两种途径有关联,然后抓住它们的基本过程;(5)对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特征的认识,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个方面是小学数学概念在学习上的特征,另一个方面是儿童获得概念能力发展的基本特点;(6)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策略的认识,应当分别从数学概念学习的三个不同阶段出发,借助于相应的实例来帮助理解;(7)对发展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途径的认识,可以借助以相应的实例分析来帮助理解。
本章重点辅导:
1.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基本分析——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概念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概念是对两种以上对象的共同特征的概括;第二,概念主要是以词的形式来标志的,概念与词汇实际上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但它们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第三,概念是抽象与概括的结果;第四,概念就是对经验的加工。概念的结构,就是指构成概念的内在属性,这个内在属性就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反映事物与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称之为概念的内涵,它是概念的质的反映,表示的是概念反映的是什么样的事物。反映事物与对象本质属性的类的称之为概念的外延,它是概念的量的反映,表示的是概念反映的是哪些事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反向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扩大内涵,则会缩小其外延;反之,如果我们扩大外延,就会缩小其内涵。概念通过抽象而获得,抽象是揭示概念内涵的思维方法。概念的分类规则有:分类必须是相称的、分类所得各个属概念应互相排斥、每次分类应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不能越级进行。数学概念就是揭示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形式)和空间形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从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经验并经过抽象而得到的;第二种是在已有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抽象、推理、概括等思维活动而得到的。数学概念至少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精确性。数学概念是由词语或符号的定义所构成的,而这些词语或符号具有唯一性。因此,数学概念具有精确性,即在任何情况下,这些词语或符号都反映同一个对象的同一个本质属性,不应有多重理解性,也不应具有概念的替代现象。第二,抽象性。数学概念往往是“抽象的抽象”,即是一些客观对象的“概括的概括”,反映的是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有不定义方式和定义方式。
不定义方式有直接运用、语言描述、图形描述、枚举;定义方式有集合定义、发生定义、外延定义、约定式定义、关系定义、公理化定义。数学概念的主要分类有按数学概念的来源分、按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特征看。小学数学概念在学习上的特征有在数学概念组织上的特征、在数学概念获得上的特征、在数学概念呈现上的特征。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主要特征是一个通过内化达到守恒的过程,形成数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这两个基本的途径来实现的。概念形成的主要过程为:第一,感知具体对象阶段;第二,尝试建立表象阶段、第三,抽象本质属性阶段、符号表征阶段、概念的运用阶段。概念同化就是借助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改变其内涵(或外延),从而建立新概念,再通过对比、分析、推理等方法,辨析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异同,从而掌握新概念。它一般要经历:第一,唤起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第一,唤起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第二,进一步抽象形成新概念;第三,分离新概念的关键属性。儿童获得概念能力发展的基本特点有从获得一级概念为主发展到有能力获得二级概念、概念的获得以“概念形成”为主逐渐发展到“概念同化”为主、从认识概念的自身属性逐步发展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数学概念的建立受经验的干扰逐渐减弱、数、形的分离发展到数、形的结合。
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通常分为引入概念、建立、巩固和运用概念等三个阶段。
3.发展儿童数学概念获得能力的基本途径——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的语言能力;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培养,包括重视表象的过渡、加强数学交流、促进数学思维。
本章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概念的含义、特征与基本结构、概念的抽象、数学概念及其呈现方式、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二、填空题
1.客观性数学知识是指那些()数学事实,其中包括()。主观性知识是指(),它带有(),仅仅属于()。
2.概念的结构,就是指构成(),这个内在属性就是()。
3.概念的分类规则有()。
4.数学概念就是揭示现实世界的()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5.数学概念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一种是()。
6.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有()两种。
7.数学概念的不定义方式有();数学概念定义方式有()。
8.数学一级概念是一种从()的数学概念。
9.数学二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在已有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等思维活动而得到的数学概念。
10.小学数学概念在学习上的特征有()。
11.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主要特征是一个通过()达到()的过程。
12.数学概念形成就是指学习者()独立地发现并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它是一种()的顺应过程。
13.对儿童来说,获得数学概念大致都要经历一个()这样一个过程。
14.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15.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这些环节的相互关系,选择()教学方法,使概念教学达到()。
16.数学思维能力是指保证()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概念构建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有()。
三、判断题
1.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最小单元和基本要素,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
2.数学知识就是指客观性知识。
3.数学主观性知识超越于学习者学习过程。
4.非本质属性不表示概念的内涵,而把握部分本质属性也不是概念的内涵。
5.严格地说,数学概念应该是用不定义的方式揭示出来。
6.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中,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步得到发展的。
7.数学一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在本质是有区别的。
8.儿童最初获得的主要是有关数和数量的概念。在这个阶段,对他们来说,数的概念与形的概念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
9.数学的语言能力包括数学语言的理解、记忆、表述能力,它是构建准确、清晰、牢固的数学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保证。
四、简答题
1.概念的特征是什么?
2.数学概念有哪些特征?
3.公理化定义如何进行的?举例说明。
4.试分析学生概念形成的主要过程。
5.试分析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基本过程。
6.试分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五、论述题
1.什么是概念?什么是数学概念?
2.举例说明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什么关系?
3.小学数学概念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
4.举例说明,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各经过哪几个阶段?
5.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概念引入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概念引入的方法。
6.简述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基本策略。
7.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你对发展学生构建概念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做法与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第十章辅导
第十章 小学数学规则学习
本章主要内容:(1)知道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的基本内容,了解各种不同的计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的基本特点,掌握儿童形成运算技能的主要特征以及儿童形成运算技能的基本表征;(3)理解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的两种基本的模式,掌握小学数学规则学习在规则的导入、规则的揭示与理解和规则的巩固与运用等三个阶段的主要策略;(4)掌握在运算规则学习中发展儿童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并能分别举例说明和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章核心概念:运算规则、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方法、口算、笔算、估算、估算能力、例-规教学模式、规-例教学模式、数感、算法多样化。
本章重点知识:小学数学规则学习的意义、内容和特点、不同的计算形式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儿童掌握计算规则的过程特点和儿童形成运算技能的基本表征、运算规则教学的两种主要教学模式以及在规则的导入、规则的揭示与理解和规则的巩固与运用等三个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在运算规则学习中发展儿童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本章重点能力:(1)能用实例比较具体的分析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的特点;(2)能举例分析口算与笔算之间的关系;(3)能用实例比较具体的分析儿童掌握计算规则的过程特点;(4)能说明两种不同的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教学模式,并能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5)能用实例分别说明或解释在规则的导入、规则的揭示与理解和规则的巩固与运用等三个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6)能用实例分别说明在小学数学规则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学会猜测和估算以及将运算技能运用于实际情境等数学素养;
本章重点提示:(1)对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内容的掌握,重点从三个不同的逻辑层面去认识;(2)对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的特点的掌握,要重点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其中学习方式是重点;(3)对儿童掌握计算规则的过程特点的掌握,重点抓住“生活经验”、“阶段性”、“表征”等主要概念;(4)对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两种主要教学模式的掌握,要重点抓住其过程特征;(5)对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教学策略的掌握,应当分别从“规则的导入”、“规则的揭示与理解”和“规则的巩固与运用”等三个不同学习阶段来理解;(6)对于如何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发展儿童的数学素养的理解,重点可以抓住“良好的数感”、“估算能力”以及“将运算技能运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等三个方面。”
本章重点辅导:
1.儿童学习运算规则的基本分析——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的意义包括有利于学生形成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基本智能。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的课程内容包括在小学数学的规则学习中,按规则的水平分,主要有一级运算规则(加减运算)的学习和二级运算规则(乘除运算)的学习,还有非常简单的三级运算规则(主要是二次或三次乘方运算)的学习;按涉及的对象看,主要是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规则的学习和简单的乘方运算规则的学习,也包含简单的分数四则运算规则的学习;从运算的形式看,主要有口算、笔算和估算(有时也包括珠算)等学习;从学习目标看,重要有运算的规则理解与掌握以及运算技能和运算策略的初步形成。具体地看,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运算规则的学习主要有:①四则运算(包括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四则运算、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等);②性质运用(包括分、小数的互化、解答简易方程、分、小数化简等);③名数化聚;④四则运用(包括简单几何形体的面积、体积的求积、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等)。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的特点,从学习的内容特点上来看,有以认数学习为起点、以整数四则运算为主线、小数与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学习与认数学习交织进行、性质与概念学习是伴随着运算规则学习而展开;从学习方式的特点上来看,有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重要规则逐步深化、有些规则不给结语。小学数学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计算,主要有口算、笔算和估算。当然,作为我国的传统,有时珠算也被安排进了小学数学的课程之中。儿童掌握计算规则的过程特点有生活经验是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即丰富的生活情境是理解运算意义的条件、丰富的生活情境扩展着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规则的运用有明显的阶段性,即规则理解和掌握的阶段性、规则运用的阶段性;从实物表征运算到符号表征运算。儿童形成运算技能的基本表征通过三个层次来表现:会、比较熟练、熟练。会是指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比较熟练是指通过训练,达到计算准确,有一定的速度;熟练是指不仅计算准确、迅速,而且能够选择恰当的算法,使计算合理、灵活。
2.运算规则教学的主要模式与策略——小学数学规则之间的关系有上、下位关系、并列关系。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主要模式有例-规教学模式、规-例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基本策略包括规则的导入阶段,即情境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规则的揭示与理解阶段,即借助实际情境获得对规则的理解、借助对数的意义的认识获得对规则的理解、逐步揭示规则的内部意义、完满示范结构的导向策略;规则的巩固与运用阶段,即过程性策略、表现性策略、多样化策略。
3.在运算规则学习中发展儿童的数学素养——在实际的情境中形成数的意义可以包括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良好的数的位置感首先表现在对一个具体数在某个集合中的位置有敏锐的感觉,同时,对于这个数与相邻数之间的相对大小有一个敏锐的感觉,即对各种数的关系有敏锐的反应和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学会猜测和估算,因为:第一,估算能力的提高,可以发展个体的信息获取和处理与利用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已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而面对这么多的各种信息,需要个体能更快地作出判断,以便确认哪些是可能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一定的估算能力;第二,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估算能帮助我们较快地作出某种策略或行为的抉择。在许多情况下,个体可能会面对众多繁杂的信息,而个体的策略或行为的抉择可能并不需要个体去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精确计算后才能作出,估算就有可能加快个体采取行为的决策。现代的学习理论认为,面对一个运算问题,人们需要学会:①迅速判断它是否需要计算?②同时要能判断出它是否需要作出精确的计算?③然后才考虑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第三,估算是一种主动学习。面对一个学习问题,个体如果能先作出一个基本的预测和大致的估计,就有可能会激发个体去进一步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习变得更为主动;第四,估算还能帮助运算者对自己的运算结果作出主动的和快捷的校验,以便进一步修正自己的运算方法;估算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需要通过估算来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时,就需要对运算的意义有乘法的理解。第五,估算还有助于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
本章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运算规则、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方法、口算、笔算、估算、估算能力、例-规教学模式、规-例教学模式、数感、算法多样化。
二、填空题
1.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
2.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的特点,从学习的内容特点上来看,有()。
3.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的特点,从学习方式的特点上来看,有()。
4.儿童形成运算技能的基本表征通过三个层次来表现,即()。
5.计算比较熟练的特征是()。
6.运算“熟练”的特征是()。
7.“会”计算的特征是()。
8.小学数学并列关系有()。
9.所谓过程性策略,就是在组织规则运用的训练时,不是将(),而是()。
10.所谓表现性策略,就是指在运算训练的过程中,重视()。
三、判断题
1.对儿童来说,运算技能则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是获得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2.所谓口算,又称心算是一种借助工具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
3.估算实际上就是一种无需获得精确结果的口算,是个体依据条件和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运算结果作出的一种大致的判断。
4.速算训练尽管能发展学生良好的数感,但是它对培养学生运算思维的敏捷性没有作用。
5.如果规则B包含于规则A,就说规则A是规则B的上位规则,规则B是规则A的下位规则。
6.倡导算法多样化的目的,就是要追求一个算题的多种解法,而不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核探索空间。
7.多样化策略主要是指练习目的、练习形式与练习方法的多样性。
8.在现实情景中来发展儿童的数学素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四、简答题
1.口算与笔算的区别是什么?
2.试分析估算与速算之间的关系。
3.规-例教学模式与例-规教学模式有何区别?
4.什么是数感?良好的数感有什么样的表现?
五、论述题
1.什么是数学规则?小学数学规则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运算技能的形成过程。
3.谈一谈自己对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理解,如何发现并矫正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方面的原因?
4.什么是数感?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5.为什么要鼓励算法多样化?
【第8章计划审计工作】推荐阅读:
高级审计师考试第8讲06-08
2023年度第六小学财务审计工作计划06-05
第1章生产计划与控制07-05
高二(8)班级工作计划08-20
2017.8.9数学组工作计划11-28
高三(8)班班级工作计划12-16
审计计划09-09
年度审计计划06-05
2017.8.19下周重点工作计划 文档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