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的语言教案

2024-09-27

各民族的语言教案(精选9篇)

各民族的语言教案 篇1

《各民族是一家》主题队会

四(2)中队

主题队会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4.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5.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一、听民族音乐,观察各民族照片。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2、主持人: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照片。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主持人:对——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持人: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领悟道理

主持人: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1、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主持人: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2、主持人: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示投影)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主持人: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3、主持人: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生交流。)主持人: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主持人: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2.主持人: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

主持人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下面我们就听故事:(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主持人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主持人: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主持人:1.举行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主题队会,你懂得了什么?(生交流)

六、中队辅导员讲话:同学们,今天的主题队会开得非常成功,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个民族,缺一不可。祖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保卫中华的事迹。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

主持人:同学们,最后让我们高歌一曲:《爱我中华》,在歌声中结束这次愉快的队会课。

各民族的语言教案 篇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1年10月) 中, 提出要“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这是我党在新时期对待中国语言文字的指导思想和决策。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年) 》的第二章 “目标和任务”中, 也指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在当前全国上下广泛学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形势下, 我们民族语文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指导思想, 做好民族语文工作。

一、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是社会和谐、民族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国家, 共有120种以上的语言和33种文字。各民族语言曾长期被各民族所使用, 是各民族生存、发展必不可缺的交际工具。语言不仅是构成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而且是民族的一种重要资源。凡有母语的民族, 不论民族大小, 都会热爱自己的母语, 都与母语有着深厚的感情, 而且都还具有维护自己母语、捍卫自己母语使用权利的天然感情。民族平等, 自然包括语言平等;对民族的尊重, 自然也包括对语言的尊重。而且,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语言是民族特征中的一个最为敏感的特征, 语言和谐了, 有助于民族和谐、社会和谐, 语言不和谐, 就会引起民族矛盾, 甚至会引起社会不安定。

我国语言关系的主流是好的, 各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其案例举不胜举。如:分布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基诺族, 是一个只有两万余人的民族, 但他们至今仍稳定地使用自己的母语, 而且母语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他们相信自己的母语今后三四代都不会衰退, 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的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政策。基诺族又是全民兼用汉语的民族, 母语与汉语在使用上互补。基诺山和谐的双语生活, 既保证又促进了基诺族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又如:分布在中缅边界怒江州片马地区的景颇族茶山人, 只有二百余人, 虽然处在多民族的包围之中, 但他们还普遍稳定使用自己的母语——茶山语。茶山人还普遍兼用汉、傈僳等其他语言, 成为具有几种语言能力的多语人。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环境, 转换使用不用的语言, 形成了一种宽松有序的、多语和谐互补的语言生活。

二、必须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

要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必须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人们虽然天天都在使用自己的语言, 但对语言的重要性并非都会认识到位。许多人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能理解、接受, 能很快就认识其重要性;但对语言和谐却不易很快就理解、接受, 在实际生活中往往缺乏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

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在使用功能上存在“三性”:资源性、感情性、长期性。资源性, 是指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生存、发展的工具, 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工具;感情性, 是指各民族对自己的语言都有天然的深厚感情, 都热爱自己的母语;长期性, 是指语言有其稳定性的一面, 会长期被使用。即使是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的条件下, 少数民族语言的“三性”也会继续保持下去。但当前存在一些不符合语言保护的认识。如:“时代进步了, 少数民族语言的消亡已成趋势, 保护和抢救有什么价值”,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与经济一体化是背道而驰”, “少数民族语言功能小被汉语代替是必然趋势”, 等等。因而, 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全社会具有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要使人人都认识到, 不管是大语言还是小语言都有大小不同的资源, 都要予以保护。在我们这个文明社会里, 要形成一种自觉尊重别的民族、别的语言的社会风尚或公共道德, 任何轻视、歧视别的民族、别的语言的现象都要受到抵制。

必须正确认识新时期少数民族语言功能的变化。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条件下, 使用人口极少的少数语言或杂居程度很高的语言, 会出现衰变, 甚至会出现濒危。这是客观事实, 是多民族国家语言关系演变的自然趋势。中国如此, 世界各国也是如此。面对这一变化, 要采取什么对策?应当认为, 即便是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条件下, 对待多民族的语言关系, 仍然要坚持保护的原则。

三、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少数民族的双语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 还要学习国家各民族的通用语——汉语, 母语和通用语构成一种“互补兼用”的双语关系。

“两全其美”是解决少数民族双语问题的最佳模式。所谓“两全其美”, 是指对待少数民族的双语, 既要保护他们母语的使用和发展, 又要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使用通用语——汉语, 使得母语和通用语在现代化进程中分工互补、和谐发展。“两全其美”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繁荣, 有利于不同民族的友好团结, 符合各民族的愿望。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越来越感到学习国家通用语的重要性, 对学习通用语的热情越来越高。他们深深体会到, 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有利于不同民族的交流, 有利于接受新知识, 有利于走上致富的道路。学习通用语, 是民族发展的需要和趋势, 并有其历史的承接性。可以预计, 我国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潮在今后将不断会有新的发展。

我国的民族情况、语言特点十分复杂, 北方和南方不同, 民族人口多少不同, 内地民族和边疆民族不同, 加上历史情况和现时分布的情况不同, 解决我国的双语问题必须根据不同民族语言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对号入座, 绝不能只用同一模式对待, 更不能按一个模式“一刀切”。在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问题上, 要善于倾听本族人的意见。

学校的语文教育如何安排, 是少数民族十分关心的问题。应当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族的意愿, 安排好母语和通用语的学校教育。

四、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必须弄清我国的语言实际情况和理论问题。当前, 加强语言实际的调查和语言文字工作的理论研究十分重要, 势在必行。

要开展语言国情的调查研究, 弄清我国各民族的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语言国情不清, 就难以制定符合实际的对策。要分批、分地区建立和完善语言资源库, 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保存语言, 特别是濒危语言。

必须加强民族语言文字中的理论问题研究。如:怎样认识我国各民族语言的关系, 怎样认识多民族国家中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的关系, 怎样认识母语和兼用语的关系, 怎样估计现代化进程中小语种的生命力, 怎样认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现象, 怎样认识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关系, 等等。

各民族的语言教案 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学生;学习差异;自主学习;课堂表现;对策

少数民族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人才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所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进行了综合比较,发现造成二者之间成绩差异的因素主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表现等方面。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提升其综合素质,正是本文需要探讨的内容。

一、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素质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社会环境以及语言文化的不同程度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与汉族学生相比,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以笔者所在的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例:

首先,少数民族的学生一般都有着较强的民族意识,他们的父母表现的更为明显,现在国家的政策比较好,鼓出资励他们下山定居,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愿意,这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由于少数民族的学习基础一般相对较差,使得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即使有一些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也付诸行动,但是由于难以对学习知识进行充分吸收,使得他们在成绩上与汉族学生有着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得他们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缺乏相应的自信心,出现了厌学兴趣;

最后,甚至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校和家庭的管教不严,常常出现偷盗和吸毒,甚至还有向教师行骗的现象发生,这也造成了很多老师“不敢管”。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地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学生的主要学习差异

笔者通过对所在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汉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做了深入的对比和分析,其主要存在以下的特点。

1.自主学习的差异

自主学习能力是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其能否充分接受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在具体的课堂中,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否在充分清楚教师的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跟上学习的进度,而且能否有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策略,同时是否可以灵活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等。在笔者所在的班级来看,民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好,也即是说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和主动,但是由于他们不善于与其他的学生在学习心得上进行交流或进行互助性质的练习和复习,从而很难将学习的知识带入到实践中去。而针对该方面,汉族学生要比少数民族学生强出很多,这也是逐渐造成民汉学生之间成绩差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课堂表现的差异

课堂表现是最能直接反映学习是否用心学习的表现之一,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主要包括是否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完成课堂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或者对教学内容表现出质疑、提出建议等。根据本文进行的有关数据统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性也是大致相同的,甚至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还表现出比汉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方面。不过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问题后,往往不喜欢从师生那里获取帮助,而且不愿意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想法,也即是说,在课堂表现上,少数民族学生虽然主动性较高,但是不善于表现与展示自己,造成了和汉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三、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学生学习差异的解决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总体来说,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學生在自主学习与课堂表现上的差异本质并不大,之所以会造成二者之间的学习差距,根源就在于少数民族学生不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学习,而且也不善表现与展示自己,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加强。而且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比汉族学生表现出更加努力和主动的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作用,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不要怕错,要勇于表现自己。建议他们多在学习过程中展示自己,并有意识地将新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而且培养自己能够根据自己当前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民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之外的状况进行关注,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其和汉族学生在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社会环境以及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别,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并针对实际状况探索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加强和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以同时发挥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除了要做好本文所述教学方法以外,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民汉学生的不同特征区分对待、因材施教,以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朝宾.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学习心理差异及教育策略探索[J]. 贵州民族研究,2004,02:171-175.

[2]谭清.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英语听力策略实证调查分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07,01:101-107.

[3]田有兰,刘明,原一川. 英语学习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语用迁移的对比分析[J]. 大理学院学报,2007,05:39-42.

[4]朱红梅. 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中归因倾向的对比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1:63-64.

[5]赵静宜. 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英语成绩差异的非智力因素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4:30-31.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篇4

民族聚居地域广,各有风俗和习惯。

嫁娶婚丧讲礼仪,衣食住行有特点。

民族风情要了解,禁忌避讳别违犯。

避免误解和误会,往来交谊重情感。

在穿着服饰上,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分居各地的少数民族,有的靠江河湖海而居;有的居住在深山密林;有的游牧在草原牧场;有的聚居在山脚坪坝;还有的住在高原屋脊;有的居住在寒冷的北国;有的居住在干旱的西北;有的居住在气候炎热的海南……为了适应所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各族人民结合各自的审美习惯,创造发明出不同的服饰。比如,西藏高原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藏族人就喜欢穿宽大的藏袍,中午天热,就脱去一只或两只袖子,围在腰间,非常方便使用。鄂伦春族人擅长打猎,他们就用狍子皮制作冬装,狍子皮有厚厚的绒毛,穿上十分暖和……缤纷多彩的民族服饰,就像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饮食习惯上,满族人喜欢吃黄米饽饽,吃萨其马;朝鲜族人喜欢吃冷面、泡菜和打糕;蒙古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喜欢吃手扒羊肉喝奶茶;维吾尔族人还喜欢吃手抓饭和考馕;藏族人喜欢吃糌粑、喝酥油茶和青稞酒;生活在南方的独龙族、土家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人民都喜欢吃糍粑,喝糯米酒

在居住方面,各个民族人民由于居住地域不同,居住习惯也有不同。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满族人喜欢睡火炕;草原需要游牧,蒙古族人喜欢住蒙古包,哈萨克人喜欢住毡房;云南西双版纳气候炎热,傣族人喜欢住通风凉爽的竹楼;青藏高原寒冷,藏族人喜欢住牛皮帐篷和碉房;苗族、土家族民居常常依山面水,所以他们喜欢住吊脚楼……

少数民族的节日也很多,像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藏历新年,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苗族的花山节,还有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过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在民族节日里,各族人民都要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各地各民族春节 篇5

习俗2009-04-26 16: 42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七.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八.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九.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一.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十二.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十三.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十四.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十五.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十七.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十八.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十九.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 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各民族春节习俗 篇6

“打同年”:能歌善舞的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同年”。这项活动,有些像汉族过年的“团拜”,不同的是侗族以歌舞相拜会。庞大的“团拜”队伍,载歌载舞到达一个村寨时,该村寨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也要用歌声作答。侗族民歌“耶堂”大多在春节期间演唱,是一种唱跳结合的群众歌舞,无乐器伴奏。“耶堂”节奏欢快、热情奔放。届时男女分队,男队手挽手围成圈,歌时速度快捷,舞时摇手顿足,歌声洪亮,雄浑有力;女队同样围成圈歌舞,动作却轻柔幽雅,声调悠扬,明朗动听。

神州大地民族多春节食俗各不同 篇7

锡伯族人大年初一要吃“郎午饺子”。初二吃“长寿面”,主食有“发勒赫俄分”。“郎午饺子”为何物?其实就是南瓜馅饺子。“郎午”状如葫芦,色泽呈桔红有黄点,制作时,先把“郎午”去皮擦成丝,挤干汁水后加入少量的葱、姜细末、肉泥及香油等调好味,即为郎午饺子馅。然后用和好的面做成皮,包成大饺子,入笼屈中蒸熟。这种饺子,颇具锡伯族风味特色。“发勒赫俄分”是一种发面饼,是贴在炒菜锅内用微火烤熟的,饼的大小一般直径约25 cm,厚度为1 cm。上桌时掰成4块,每块呈扇面形,正面朝上,吃时松软可口,别有风味。

白族人聚居在云南大理地区,农历正月初一称“村巷节”,也叫“姥姥节”。这天里,小孩子们是最快乐的。他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吃自己最爱吃的食品,还会得到许多好玩的玩具。成年的青年男女,除夕守岁,一过子时,就成群结伙地去挑水,然后用新洁的清水沏泡米糖水,大家争相饮用,以期待新的一年里生活如糖似蜜,美满幸福。

傣族人民每年在春节前,每家每户都要舂制“毫补冷细”(意为过年粑粑)。其制作方法是:把预先浸泡好的糯米装入蒸饭的甑子里,用大火蒸上1个多小时,掀开锅盖用筷子扒一扒,松一松,洒上些凉水,加盖再蒸20分钟,再照前法做一遍。这样反复多次后,蒸至糯米松软无硬心时即可。从甑子里掏出2 000 g左右刚蒸好的糯米立即放进石碓窝内舂捣,舂至糯米成面团状,再放到擦过黄蜡油(用黄蜡和菜籽油混合而成)的案板上用手轻轻揉和并揪成一团团如馒头大小的坨块。一部分坨块包上苏子糖馅(用炒苏子与红糖舂和而成),另一部分擀成一个个直径15 cm的团饼,再一一放到擦过黄蜡油的芭蕉叶中。“毫补冷细”用炭火烤软即可吃,或者用油炸过,撒上点盐或糖吃,也可蘸着蜂蜜或苏子糖吃。

满族同胞的年饭尤为讲究,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家家户户的主食有用糯米粉或面粉包制的饺子、豆包等,还有用高粱米、小米,做最具有特色的食品饽饽。饽饽的品种很多,因季节不同,制作方法也各异。春节时,多做豆面饽饽,把黄米(又称黍米)、小米磨成面,加上豆面蒸制而成,其色黄、味香,食用时用油煎或蘸糖,香甜适口。另外,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汆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是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彝家族人过春节时,家家都要做“坨坨肉”。其烹调方法是,用3块大石头在地上架一只铁锅,注入山泉水,用松木干柴烧火把羊肉、猪肉、牛肉、整片整片地放在锅内,略煮一沸,刚断生后,便取出剁成坨坨,盛放在竹箕上,撒上海椒、花椒、精盐即可食用。新年餐桌上的“坨坨肉”,1碗1坨,足有拳头大小,红黄相间,热气腾腾。由于沸煮时间短,往往在食用时要费很大力气才可以咬下1块坨坨肉,这似乎也看谁的“牙功”好。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活在塞北大草原上,称春节为“白节”,正月叫“白月”。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鄂伦春族人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以农历春节为新年。人们以各种捕获的野兽和活鱼做成美味佳肴。除夕时,全家共吃年夜饭,围坐烤火守岁。半夜时,要拿一个桦木盒,一边模仿着马叫声,一边围绕马厩走几圈,祈求明年自己的马能繁衍兴旺。初一清晨,人们互相拜年,还举行跳舞,赛马等。

苗族人有一个过年打糍粑的习俗,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就要打糍粑。糍粑是将上等的洁白糯米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后,控干水蒸熟,放入木槽或石槽内,用木锤捶打至茸烂,再用熟油抹手后,用手捏成饼状,晾干后可炸、煮、烙、煎,也可现打现吃。糍粑不仅是苗乡的节日食品,而且也是馈送亲友的礼品。新春佳节亲朋好友来往,都要互相赠送上几块自己制作的糍粑。

达翰尔族最隆重的节日是“阿聂节”即春节,是。除夕达翰尔人称为“布通”,人们要打扫卫生、贴春联,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手抓肉。在门前点燃一堆干牛粪,意为迎接财神的降临。老人们向火堆里扔些食物,求神灵保佑平安。这一夜大家通宵守岁。正月初一,大家要先向天神烧香磕头,再去给各家拜年。

侗族人在大年初一的清早,要从塘里弄上几条又大又鲜的鲤鱼,或煎、或炖、或烧、或炸,做好后摆上餐桌,再加上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春节吃鱼,预示着新的一年吉庆有余,五谷丰登,余钱余粮,丰衣足食,美满幸福。

我国各民族风土人情 篇8

汉族:“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重阳节”“冬至”“七夕”等

彝族: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此外,还有“密枝节”“插花节”等 服饰多彩多姿,可区别的近百种,典型的是三色裙 葬礼有土葬,火葬等 民间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宗教活动,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有抢婚的遗俗

白族:“三月街”“本祖节”“火把节”等都较为隆重 服饰各地不同,男子一般头缠白色或蓝色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妇女躲穿白色上衣,外套红,黑,紫色丝绒领褂,下着白色或蓝色宽裤,头戴绣花,印花 彩色毛巾,胸前挂以“三须”,“五须”等银饰 婚姻为一夫一妻小家庭制。葬礼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后改为土葬,葬仪比较隆重

哈尼族:“十月年” 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织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 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包头 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较多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喜酸,辣食品。实行一夫一妻制,流行姑表优先婚配习俗。人死实行棺木土葬。喜爱音乐,能歌善舞,喜随身带着乐器。

壮族:“三月三”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太大区别,女子则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多穿无领左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束花围腰。节日有吃五色饭,五色蛋的习俗,妇女爱嚼槟榔。实行棺木土葬,善歌舞。

傣族: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 泼水节为傣历新年,届时举行泼水,划龙船,放高升等活动 人死后一般实行土葬,少部分实行水葬。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妇女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喜欢酒和酸辣食品,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普遍爱好歌舞。民歌多由“赞哈”演唱。舞蹈以“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著名。傣族村寨多临江河建筑,竹篱环绕,各户自成院落。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苗族:“花山节” 实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部分地区有四代,五代同堂的父系大家庭。有姑舅表优先婚和转房等习俗。实行棺木土葬。

僳僳族:“刀杆节”“阔时节” 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克等饰物 住房多为“千脚落地”的木板房和竹篾笆房。婚姻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为主,但仍有姑舅表优先婚制等习俗。人死后,亲友要带酒肉吊唁并绕尸歌舞,唱“尼莫”歌,实行土葬,在坟前悬挂弩弓,织麻布工具随葬品。

回族:节日主要有“圣纪节”“开斋节”“宰牲节” 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清真寺”。主要在本民族内通婚。人死后,要请阿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毕用白布裹尸,移置木匣内,实行土葬,由阿率亲友出殡,妻不送葬

拉祜族:主要节日“扩塔节” 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多穿黑布开岔很高的长袍,除衣领和开岔都镶绣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筒裙或长裤。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剔光头发,包黑色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角牌)。男子裹黑头巾,穿黑色无领大襟衫和长裤,外出时佩刀。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刀妻方居住3年的习俗。夫妇不和睦,可请人出证,饶断丝线,即可离异。人死后根据性别,年龄和辈份放置尸体,实行火葬,部分地区采用土葬,墓坑方位一般以丢鸡蛋占卜选定。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

佤族:主要节日“崩南尼”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姑表优先婚配习俗。人死后实行土葬。男子常用黑布或红布包头,身穿无领短衣,宽大短裤,赤足,身佩长刀,颈戴藤圈,有纹身习俗。妇女穿无领短衣,下着围裙,小腿裹布,并在腰腿套足藤圈。遇到重大事情要剽牛。

纳西族:主要节日“棒棒会”“螺马会” 男子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妇女着右衽大襟宽袖上衣,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用彩色丝线纺织7个精美圆形图案,象征“披星戴月”,表示勤劳之意。

瑶族:主要节日“盘王节” 妇女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最爱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绣上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围以五彩细珠,佩戴银制头钗,头针,耳环,颈圈,银牌,手镯等饰物。男子亦畜发盘髻,以青布或红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外加坎肩,下着宽裤。男女青年社交自由,一般通过节日唱歌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即可成亲,但不与他族通婚。家庭组织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表婚。男子成年后举行民间制作的精美刺绣,桃花,蜡染,瑶锦等手工艺品最负盛名,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藏族:节日多与宗教有关,主要节日“藏历年”葬俗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等多种,信仰藏传佛教。每逢节日,都有民族歌舞和骑马比赛。

景颇族:“目脑节”是其传统民族节日。男子喜穿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巾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球,外出时常佩带筒帕,长刀。妇女穿黑短上衣和枣红色羊毛花筒裙,颈挂料珠项圈,或银制圆片和海贝,花纹色彩鲜艳。还在腰,颈,腕,足戴有涂过红,黑色油漆的藤圈,有钱的人,往往腰缠数十圈。

布朗族:主要节日“关门节”“开门节” 喜吃酸笋,酸菜,酸肉之类食物。男子穿对襟短衣,下穿黑蓝色肥腿长裤。有纹身习俗,在四肢,胸,腹部都刺染有各种花纹。人死即速葬,按年龄辈份大小,分高,中,低三台叠葬在一起。

普米族:主要节日“大过年” 兰坪,宁蒗等地普米族过年要为十三岁儿童举行“穿裤子(裙子)”成年礼仪式。

怒族:“新年节” 男女均穿用麻布织的衣服,成年男子穿长衣短裤,喜佩腰刀,肩背弩弓及兽皮箭包。泸水,福贡的怒族妇女喜穿右大襟上衣,下着长裙,喜在衣裙上加许多花边,在头和胸部佩带珊瑚,玛瑙,贝壳,料珠等饰品,喜戴铜耳环。贡山怒族妇女则只佩胸饰。怒族人民制作的怒毯,怒斯(怒碗),转扇,花挎包,弩箭和陶器等手工艺品,誉满怒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

阿昌族: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出洼”,“烧白柴”,“泼水节” 民族传统节日“窝乐节” 男子喜蓝白或黑色上衣,下穿黑色裤子。已婚妇女一般穿长裤,盘辫于顶。喜食酸味,妇女有嚼烟和芦子的习惯,俗以齿黑为美。

德昂族:节日有“进洼”,“出洼”,“做摆”和“烧白柴”等 男子着黑布圆领大面襟上衣,缠黑色或白色包头,有纹身习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动植物图案或傣文经咒。少年喜戴大耳坠和银项圈。妇女穿开禁短衣,缠包头,戴银饰及彩色玻璃珠,束腰箍,扎裹腿,下身穿绣有彩色线条的筒裙(不同颜色线条表示族内不同支系)。

基诺族:“特弁开” 男子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多绣衣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着宽大白裤。妇女上穿对襟无领圆褂,其上镶有七色纹样图形,短褂外罩一件贴身衣兜,均刺绣着精美的圆形银饰花样;下穿黑白相间的短裙,头戴披风式尖顶白帽。很尊敬长老,老年妇女地位很高。每个村寨有一个“卓巴”(寨父),一个“卓生”(寨母)管理村社内部事务。

蒙古族: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

布依族:“六月六” 男女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头缠草蓝色或白色方格头巾。妇女穿右大襟上衣,下着长裤,外套蜡染百褶长裙。善歌舞,在社交场合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常常用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独龙族:“卡雀哇” 一般穿红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男子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袒露左肩有臂,女子多在腰间系染色的细藤圈作装饰。过去有纹面习俗。男子衣着均较简朴,不戴帽。妇女多披发,跣足。

水族:“客端节” 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黑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色圆领右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花青布鞋。善于纺织,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在节庆期间,喜跳铜鼓舞和芦笙舞,做五色饭宴客,男女喜饮白酒,甜酒。

各民族的语言教案 篇9

《捉妖记》是中国传统题材融入了魔幻、歌舞和合家欢:《港囧》是“动作+怀旧”;《夏洛特烦恼》是“穿越+怀旧”;《煎饼侠》是“网剧+励志”;《澳门风云2》是赌片;《大圣归来》“成人向”动画。其他诸如《滚蛋吧肿瘤君》,除了“喜剧+情感”的基调外,更杂糅了僵尸片、韩剧、宫廷剧等类型元素。年初的《十万个冷笑话》和年底即将上映的《万万没想到》都是“网络二次元”喜剧。

从这些喜剧片中也可以看到,冯小刚式的“语言性喜剧”逐渐被更强调动作性的喜剧所取代。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喜剧都符合几个特征:社交话题、小品化、游戏化、段落化、碎片化。“这些都对传统电影审美理念提出了挑战,我想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但也要警惕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对于今年的喜剧,合一影业总裁刘开珞强调了网络文化的作用。“《十万个冷笑话》改编自网络动画短片,《煎饼侠》源自搜狐视频的原创网络剧《席丝男士》。通过网络剧不断与用户互动,主创充分了解自己的观众,最后呈现出来的电影既拥有电影语法,又保留了原有的互联网趣味,每个笑点都很精准。《夏洛特烦恼》是话剧改编的电影,之前演出的几百场话剧,在舞台上与观众反复互动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大数据,让主创可以反复试验‘包袱’。”“这几部影片中的每一部不单是一部电影,它们是网络文化的衍生。”即将于贺岁档上映,由合一影业主投的电影《万万没想到:西游篇》也是由网剧改编。刘开珞认为,它和《煎饼侠》《夏洛特烦恼》代表了当今“网生喜剧电影”的高峰,“明年的喜剧要想超过它们,比较困难,我不看好大家继续扎堆做喜剧。”

除了喜剧,类型片的整体表现也可圈可点,一些喜剧本身也是出色的类型片。《大圣归来》使得内地动画电影真正突破了低龄化限制,受众与主流观众完全重合。《捉妖记》是成功采用“中国故事+好莱坞叙事”的合家欢电影。首个定义“网生代”的电影学者王旭东认为今年的类型片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本土“公安片”。“90年代初中期,‘公安片’曾有比较好的表现,《龙年警官》《民警故事》等,后来被香港警匪片的势头盖过。今年的《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都是纯内地题材,本土制作,质量都很高。从这两部电影也可以发现,现在的审查尺度比过去更宽了。”二是奇观电影的进步。他强调,“《捉妖记》和《九层妖塔》,甚至《港囧》和《道土下山》,它们的真人与CG结合的效果都达到了亚洲顶尖水平。”王旭东认为,今年类型片的整体制作水准高于去年,无论从电影技法还是类型化的丰富程度。“几部高票房现象级影片无一例外地讲述‘缺陷英雄成长’的故事(通俗的说法叫“屌丝逆袭”),这也符合大众观影的心理需求。”

“民族元素”也是今年几部热门影片的共性。《大圣归来》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中国传统水墨动画风格,更重要的是它被视作本土优质动画电影的代表:《捉妖记》用现代手法讲述传统“聊斋”故事:《战狼》的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更是点燃了不少人的爱国热情。

相形之下,今年一些类型相对保守的影片发挥平平,尤其是爱情片走低。《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只有2.8亿元票房,汤唯和廖凡主演的《命中注定》6788万元,《巴黎假期》1790万元,《剩者为王》6138万元……

一些品质优良的文艺影片乃至独立制作如《刺客聂隐娘》《山河故人》《推拿》《心迷宫》等,逐渐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但饶曙光认为,文艺片的市场份额仍然与当下的市场增速不匹配。“文艺片与类型片的市场份额比例应该达到2:8左右,现在是1:9还不到。《山河故人》票房应该达到5000万元,类似《喜马拉雅天梯》这样的影片应该达到3000万元。”事实上,前者最终票房是3010万元后者,只有1057万元。

受访的业内人士无一例外地表示,今年的影片总体质量比去年有进步。大地影院总经理于欣认为,“优秀影片会促使观众增加观影频次。”

《捉妖记》《大圣归来》上映期间,全国大盘一天几个亿,到了八九月份,全国一天才3000万元,市场环境并没有变化,可见优秀的影片是推动票房的关键因素。但有了好影片,没有那么多座位数,就不会出现突破20亿元票房的影片。座位数有基础,加上好影片一起发力,相辅相成,成就了今年的高票房。

上一篇:小学励志主题班会——感恩父母下一篇:学德育工作计划2016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