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组织管理措施

2024-09-19

工作人员组织管理措施(精选8篇)

工作人员组织管理措施 篇1

提高认识落实措施

积极做好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民间组织迅速发展,数量正在不断增多,现我区经核准登记的民间组织520个,其中社会团体18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32个,此外,还有一些单位内部团体。近年来,我区根据中央、省、市的精神,在加强民间组织管理方面下大力气,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了登记

管理力度,使民间组织走上了健康发展轨道,在促进我区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和对外交往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理顺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我区先后

二、认真做好社团的清理整顿工作,理顺社会团体内部管理体制,提高社团的整体素质

我区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开展了社会团体清理整顿工作,积极做好组织动员、社团自查、业务主管部门审查、社团整改、重新登记及发证等工作,对全区原有的46个社团开展了全面清理整顿,合并、注销了一批不合格的社团。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按照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对社团进行重新换证工作,完成了清理整顿工作任务,达到了清理整顿的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了社团的自身管理,提高了社团的整体素质。所有社团对照清理整顿5项检查重点和保留社团10个条件进行认真自查整改,健全了组织机构和制度,加强了自身管理。有名无实或甚少开展活动的社团被合并或注销,改变了社团软弱、涣散和依赖行政的状况,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二是有效加强了社团的财务管理,使社团财务初步走上规范化轨道。通过严格审计验资,使原来无资金或资金短缺的社团按要求注入了资金,充实活动经费。原来无银行帐户的开设了银行帐户,并建立独立帐册,配备了专(兼)职财务管理人员。三是业务主管单位增强了责任感,初步落实了双重管理体制。各主管单位对所管社团进行了较认真的审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意见,不少业务主管单位还给予社团资金扶持,大大增强了社团的实力。

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做好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

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情况新,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更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我局反复研究如何启动我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首先是切实解决好机构、人员和经费等问题,成立了区领导为组长的复查登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民政局在编制紧缺,人手较少的情况下,抽调了2名干部充实到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负责做好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等工作。区财政拨出专款,解决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工作经费问题。其次是为取得各业务主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积极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一是召开座谈会,共同研究搞好复查登记工作的有关问题,使登记机关和各业务主管单位达成了共识,消除了顾虑,统一了思想,理顺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与业务主管单位做好配合工作,增强业务主管单位的信任和支持,在复查登记工作中,主动配合业务主管单位搞好调查摸底,整理资料,界定登记单位,搞好上门服务,得到各主管单位的一致好评。

在复查登记工作中,为了使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少走弯路,我区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做好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自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检查验收等阶段进行复查登记。在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中,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对有些界定不了的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复查登记中反映的实际问题,及时请示上级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和局领导研究解决。为理顺这方面工作,我局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云民民[2001]3号文),对一些单位反映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关开办资金验资、单位性质界定、变更事项、表格的填写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并制定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程序》,印发登记资料样本,供各单位在申请登记时作为依据,大大加快了复查登记工作的进度。经过上半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依法打击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

由于社会中介组织的迅速发展,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问题已摆上日常工作日程。近年来,我区积极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民间组织的斗争,例如,在一次村民联宗祭祖过程中,我区发现有人进行非法的活动,并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体性闹事,打砸抢事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迅速组成工作组进行调查,区公安分局、民政局也积极配合工作组认真做好调查工作,并依法取缔了该组织,及时消除了社会隐患。

目前,据有关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业务主管单位的反映,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管理混乱和未

经登记擅自开展活动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因此,及时掌握民间组织动态,加强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监督,打击非法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是我区当前加强民间组织管理的重要工作。针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监管工作的问题,近期我局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监管工作的职责,建议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按照

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双重管理的原则,共同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我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工作基本结束后,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正常登记和长效管理上来。特别是我区属广州市的大城区,毗邻台港澳,涉外交往和民间组织活动频繁,在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积极探索,努力工作,推动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建康发展,切实把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中介组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越来越快,形势的发展对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我们有许多工作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得到加强,素质有较大提高,在建立市场经济和在政府职能转变中,承担了政府赋予的任务,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为促进我区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了许多实际工作。目前,我区正继续对社会团体进一步进行清理整顿,逐步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团体法人进行核准登记。

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区民间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双重管理体制还未能真正落实,民间组织内党的组织不健全,管理机关力量薄弱,经费不足,与承担的任务不相称。

二、进一步做好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了把省、市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到实处,切实按要求做好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结合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实际,我提几点意见:

在民间组织发展与管理中,我区也曾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各级党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重要性,把民间组织管理好、引导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我区两个文明建设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区民间组织是社会事务的载体,必须依法管理,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所以,要把依法管理民间组织作为依法治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要实行领导负责制,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一些与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相关的单位,如组织、宣传、公安、司法、工商、税务、金融、物价、劳动保险、人事、体育、卫生等部门,要配合民政部门,齐抓共管,确保民间组织健康发展。

(二)落实措施,加大管理力度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依据省、市的会议精神,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充实机构,增强管理力量。

民间组织发展快,管理力量不相适应,是当前管理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量很大,任务十分艰巨,如果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就谈不上加强管理,我们要注意解决这个问题,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掌握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动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并保证必须的管理经费。关于这个问题,区委、区政府将进一步研究,根据工作任务,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力量。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要把此项工作摆上单位工作的议事日程,要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团体的管理措施。

社会团体的清理整顿工作要继续抓紧,特别是对内部制度不健全的民间组织,要进行整改,从而帮助和督促民间组织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民间组织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业务主管单位应对民间组织的申请登记、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财务和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接受境外捐赠资助、按章程开展活动等事项切实负起责任。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开展民间组织的登记审批工作,按登记程序办理登记审批手续,严格控制业务宽泛、不易界定的民间组织,禁止设立气功类、特定群体类、宗族类和不利于民族团结的民间组织。通过登记手段,对民间组织的结构和总量进行有效调控,确保民间组织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支持登记管理机关做好审批工作。所有民间组织都必须依法到民政部门统一登记,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经本单位批准成立的内部团体,不得在社会上活动。

第三、重视和加强民间组织中党组织的建设。

在民间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是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保证,是坚持民间组织正确政治方向的保证,是加强民间组织管理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党组织要按照中办[1999]34号文和中组部、民政部《通知》要求抓紧落实。在民间组织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和长期兼职人员中,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必须尽快建立起党的组织。还要加强对民间组织中党员的管理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民间组织中的贯彻执行。

第四、坚持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

要增强责任感和敏锐性,及时掌握社情动态。民政、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经常研究民间组织的情况,及时查处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重点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敌对非法行为。这项工作政策性强,要重证据,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处理。要把好宣传关,宣传报道民间组织要按有关政策规定进行,未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民间组织,新闻单位一律不得报道。

(三)依法启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

根据省市的要求,用一年半的时间,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前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复查登记,为此,当前要做好如下几件工作:

1、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工和责任要明确。业务主管单位侧重资格审查、日常管理,而民政部门是通过登记赋予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地位,两者既有分工,又需要密切配合。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沟通情况。根据《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目前所确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主管单位有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人事、司法、劳动与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在复查登记期间,如发现业务主管单位抵制、阻挠民政部门依法开展登记管理的,要追究业务主管单位的责任。

2、认真做好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复查登记。民政部门和各业务主管单位要抓紧做好这项工作。民办非企业单位种类繁多,要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摸清本系统、本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性质、种类,进一步做好复查、登记和发证工作。

3、做好宣传工作。《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后,我们已开展了一些宣传,但力度还不够。一些单位和市民对《条例》还不甚了解,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要把宣传《条例》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介、宣传、普法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使《条例》为广大群众所了解,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铺平道路。

4、切实加强领导。开展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牵涉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单位,只靠民政一家是不行的,有关部门必须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建立以区分管领导牵头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协调机构,即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政治强、素质好、作风正的人员组成办公室,负责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推动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建康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工作人员组织管理措施 篇2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组织形式,管理措施

1 常见的园林施工管理组织形式

要提高园林施工管理的水平, 需从施工组织形式出发, 不同的园林施工项目, 有着不同的特点, 根据这些差异性选择合理的施工组织形式, 可使园林施工管理事半功倍。常用的施工管理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 它们各有优点, 需扬长避短, 才能使得这些组织形式较好的发挥其作用。

1.1 直线式园林施工组织形式

直线式园林施工组织形式, 是指园林施工单位系统地自上而下形成的直线控制, 分层领导, 统一指挥, 下级只接受唯一上级的指令。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项目规模较小的园林工程, 例如某一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建设, 或者单一的小型园林配套工程。因为这种施工组织形式具有责权分明、决策快速、执行方便等优点, 但是也有专业分工不够细致明确等缺点。一般来说, 如果是小型的园林施工工程, 施工技术较为简单、协作关系较少, 为了便于协调, 有效指导工作, 可以采用直线式的施工组织形式。

1.2 职能式园林施工组织形式

所谓职能式园林施工组织形式, 就是要突出园林施工的专业化, 即强调专业化的分工, 因为园林施工工程所涉及的工种繁多, 如植物种植、花坛、园林道路的土建施工、假山、流水等施工, 这些工种都有自己不同的作业特点, 因此, 职能式园林施工组织形式, 就是以职能作为划分部门的基础, 把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力交给职能部门, 各职能部门就可以在本职能范围内, 直接管理与指挥下级施工人员。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园林施工工程专业分工性较强、工种复杂、工期较长的中型园林工程。采用这样的组织形式, 才能有效地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 有利于解决园林施工项目的专业技术问题。

1.3 矩阵式园林施工组织形式

矩阵式园林施工一般应用于现代大型园林施工工程管理中, 这是一种新型的园林施工组织形式, 吸取了职能式和直线式各自的优点, 而且还借鉴了系统化管理的模式特点, 使得园林施工的各个子部门可以有机地联系起来, 避免了管理不到位, 或责权不明确等管理缺陷。矩阵式的园林施工组织形式, 在大型园林综合性工程中常用, 因为大型的园林工程量浩大, 内容庞杂, 如建亭筑榭、植物种植、叠山理水、灯光照明、地形改造、地面铺装等工种, 而且技术复杂、工期较长, 如果没有周密的管理模式, 很容易会拖延了工期, 造成资源的浪费、经济的损失。所以, 如大规模的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工程项目, 一般都会采用这样的组织形式。

2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有效措施

2.1 园林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 组织工人要搭建临时工棚, 另派专人技术人员从附近变压器上拉接工地临时电源, 并安装电表、电闸、保险装置和照明灯等设备, 保证工地上的施工用电;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出入口进行简单的平整处理, 以保证施工现场通行方便。此外, 在全面开始绿化施工前, 施工管理人员还要对现场进行必要的测量, 收集较为详细的现场高程数据。通过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 实现现场的“四通一平” (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畅通, 基本为全方位的绿化施工准备好了施工场地) 。

2.2 土方施工的管理

土方施工是园林建设工程实施的第1道工序, 实施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的场地标高、地下管网设施的施工园林建筑和道路广场的工艺要求、种植工程的手段和植物成活情况等。在园林工程土方施工过程中, 常会用到推土机, 例如在挖掘水体时, 用推土机推挖, 将土堆至水体四周, 再运走或堆置地形, 最后用人工修整岸坡。在利用推土机进行挖湖堆山施工中, 虽然工作的效率很高, 但是, 也有以下几点施工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 施工管理人员要向推土机手介绍相关的园林施工对象的情况, 例如施工地段的原地形情况和设计地形特点, 并能结合模型, 便于一目了然。另外, 在园林工程施工之前, 管理人员还要了解实际地定点放线情况, 如桩位、施工标高等, 这样施工时就会使得推土机手心中有数, 得心应手地按设计意图去塑造设计地形。这对提高工效有很大帮助, 在修饰地形时也可以节省许多人力物力。

其次, 管理人员还要注意保护表层土地, 在挖湖堆山时, 要指导施工人员先用推土机将施工地段的表层的熟土 (耕作层) 推到施工场地外围, 待地形整理好, 再铺回表土。

最后, 为了防止施工中的木桩受到破坏, 施工管理人员要指导施工工人在木桩处做醒目的标志, 放线也要明显;同时施工管理人员要经常到现场校核桩点和放线, 以免挖错 (或堆错) 位置。

2.3 园林植物种植施工管理方法

园林植物种植施工管理中,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苗和号苗, 园林施工的管理人员要根据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植物种植施工图, 了解所需种植的植物种类和规格, 同时还要对市场行情有一定的了解, 因为园林植物具有比较强的地域性, 价格差别较大, 了解市场信息尤为重要。此外, 管理人员还应考虑植物的外形、季节性等特点。植物种植的施工过程即栽种, 它的准备工作是从苗圃将选好的苗木挖掘、包扎、运输到施工现场。这个过程中不要破坏植物的根系和枝干等, 以保证它的成活率。园林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好最大的经济收入, 为此, 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 管理人员应有成本控制概念, 既要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 又要确保施工时间符合工期, 讲究经济效益。

2.4 园林工程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园林工程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进度管理主要是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与目标, 以及施工合同中规定的施工期限来进行进度管理。管理人员要在保证施工质量、不增加施工实际成本的条件下, 确保施工项目的既定目标工期的实现和适当缩短施工工期。因此, 管理人员要合理编制园林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表, 明确开工日期、计划总工期和计划竣工日期, 而且应确定项目分期分批的开、竣工日期, 严格控制施工工人如期完成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同时, 还要具体安排实现进度目标的起止时间、组织关系、材料计划、工艺关系、劳动力计划、机械计划、搭接关系和其他保证性计划, 以保证施工项目的进度如期完成, 这是整个园林施工管理的关键点之一。

3 结语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 对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选择组织形式时, 要以实现工程目标为核心, 以利于决策指挥和沟通协调为基本点, 灵活应用组织形式。对不同的园林工程项目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即使同一项目, 也可在不同建设阶段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 园林工程已广泛实行了工程招投标,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借鉴其它工程领域已取得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完善与发展园林工程项目组织形式, 对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率, 促进园林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伊任.园林建设工程 (上卷、中卷) [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1

[2] 杨鲁豫.建设园林城市——塑造新世纪的城市形象[M].中国园林, 2009

工作人员组织管理措施 篇3

关键词 县级农机管理站;农机;春耕生产;备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江川县目前拥有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63 963.39万W,农用拖拉机总数达5 66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93台,小型拖拉机达4 874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 882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 740台;大中型配套农机具2 301台套;小型配套农机具近9 658台套。这样庞大的农机拥有量,极大地促进了江川县春耕生产的农机化,特别在是抓节令、抢农时、抢收和抢种等环节尤为突出,充分体现了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结合大春生产的实际情况,农机春耕前期的备耕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办法。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县农机管理部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把农机春耕生产作为每年必备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及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需求,掌握春耕生产对机具的需求。掌握好农业生产形势,突出重点产业、环节,依据全县大春栽种计划和大春作物栽种规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安排部署,制定科学合理的春耕计划,及时落实任务措施,确保农机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2 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县农机部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机管理人员)应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构建农机春耕生产信息平台,及时收集、汇总作业价格、市场供需等影响春耕春播作业进程的信息并发布。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确定专人,认真做好春耕生产期间农机作业进度的统计报送工作,确保农机作业进度信息及时、全面、详细到位,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同时,要加强和新闻媒体的合作,组织好对春耕备耕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宣传和报道。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防灾抗灾能力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以及在保障粮食丰产丰收、持续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对农业稳定发展的贡献。报道亮点,春耕备耕工作动态、先进典型和经验成效,为农机春耕备耕营造良好氛围。

3 技术力量深入基层

组织技术人员到村、组和农机合作组织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农机具的检修工作,保证各种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中,杜绝病机带病作业。组织好春耕生产所需农机具、零配件的供应。随着江川县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农民收入的提高,大多数农民已有能力购买各种小型配套农机具服务,还有一小部分农民已有能力购买大中型农机具来从事农机作业服务,春耕生产期间,农民对农机具和零配件的需求相对较大,在这一期间,不紧要做好各型农机具、零配件的供应工作,还要把好农机产品的质量关。

4 加大农机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为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更好更快地发展,江川县农机推广站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加强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一是科学制订农机推广规划。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常深入基层走访调查,亲身实验、对比机具性能,做好机械选型、定型工作,同时认真听取广大农民对农机的要求、建议,以准确获取农机需求的数据信息。二是利用好媒体,做好新农机推广、新技术的宣传工作。三是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做好新农机具和新技术的培训工作。围绕农业生产,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展示符合农民需要、适合农业生产技术要求的新机具、新技术,进行现场示范、操作指导和培训。四是充分发挥农机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加速科技示范成果的推广应用。

5 组织农机搞好跨区作业

农机跨区作业,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切实为农民和机手服务。为农民节约了生产成本;为农机户增加了经营收入;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巩固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提高了农业防灾抗灾和综合生产能力。为此要强化管理服务意识,积极跑订单、抓信息、搞服务,组织机手组成跨区服务队,树品牌、促作业、保质量、增收入、创效益。

6 做好农机具春耕生产抗灾救灾工作

充分发挥农机在抗灾救灾中的作用,切实采取措施,组织好农业机械投入农业生产抗灾救灾工作当中,进行预防、抢险、补救和恢复农业生产。加强对特殊地区、重点时段和路段安全隐患的排查,保障农机运输作业顺利进行。组织人力及时清除农机库、温室大棚、油料库积雪,及时加固和修复库房棚架设施。加温取暖设施要注意用电和消防安全,加强农用设施的保温抗寒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广大农机手通报灾害预警信息,宣传防灾抗灾知识及灾害性天气期间农机具的防寒防冻、保养维护知识等。

7 保证柴油供应

县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同当地经贸、石油部门联系做好农机春耕生产用柴油的供应协调工作。要根据农机作业对农用柴油的需求及时主动向当地石油部门提供准确的用油数量,以便石油部门调配和供应。

8 确保春耕安全

春耕备耕期间,农机作业频繁且作业量大,路上和田间作业的农机具数量很大。为预防事故发生,要及时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增强对道路的检查力度。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要深入农村、集市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宣传活动。会同交通、公安、安监等部门对无证驾驶、无牌行驶和三轮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等行为进行严查,使广大农机驾驶人员增强安全生产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农机春耕生产安全。

9 做好农机作业进度的统计和报送工作

春耕生產期间,要做好《春耕生产农机作业进度表》《春耕生产情况统计表》《农机跨区作业情况统计表》的统计工作,及时收集、汇总并上报到各级主管部门。

国民经济生产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随着各种新产品和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尤其是农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机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和产量的有力手段。不仅能够做到准确、均衡、作业质量好,而且农机作业效率高,能抢农时、赶季节,还可以大大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组织做好农机春耕生产备耕工作,就要采取恰当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才能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从而为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措施 篇4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措施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紧扣主题,把握关键,突出重点。一是要抓培训,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对基层组织干部进行培训,加强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二是要抓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制度,健全基层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三是要抓载体,注重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创办产业基地、产业协会等经济载体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富民强村;四是要抓组织建设,对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应建但未建党组织的,要积极完成组建工作;五是要抓保障,建立并完善激励关怀保障机制,使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六是要抓结合,把抓基层组织建设与“两有”主题实践活动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等结合起来;七是要抓关键,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使基层组织更好地担负起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重任。

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提出“六个下功夫”:一是要在抓班子、带队伍上下功夫,要建立机制,落实责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二是要在发展党员上下功夫,为村(居)党支部注入新的活力;三是要在“主动作为创一流”上下功夫,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四种作为”,争创“四个一流”;四是要在村级阵地建设上下功夫,完善村级阵地硬件软件设施,发挥好阵地作用;五是要在创先争优承诺践诺上下功夫,要按照创先争优要求拉高工作标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六是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下功夫,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努力实现党群、干群一条心。

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措施 篇5

根据中央精神和要求,坚持把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作为推动检察工作发展、强化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认真分析和扎实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建立健全干部人事工作制度,积极推进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解决机关干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政工部门自身建设,推动机关干部人事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一、着力抓机制,建立完善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坚持靠制度管人选人:一是制定贯彻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培养锻炼、评价考核、管理监督、事业单位管理等干部人事工作九项机制,明确38项具体制度建设任务,全面部署未来10年高检院机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二是修改完善厅处级领导干部选拔和非领导职务晋升两个办法及实施方案,根据机关干部意见建议,对干部选任条件、标准、方法、步骤等作了进一步完善,增强了干部选任的针对性、竞争性,使制度更加科学实用,更加符合机关干部意愿;三是修改完善干部上挂下派锻炼制度,制定进一步加强干部培养锻炼的意见,对干部上挂下派和干部的培养锻炼作出明确规范;四是探索建立完善轮岗交流制度,对干部轮岗交流的原则、对象、范围、方式、要求等作出详细规定;五是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改进完善机关干

部考核方法,建立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和通报制度;六是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出台关于加强省级检察院领导班子深度考察的意见,建立省级检察院检察长向高检院述职述廉报告工作制度,健全院领导和厅处级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完善干部任前谈话制度。

二、着力抓改革,实现竞争性选拔制度化、常态化

坚持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主攻方向与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一是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格程序运作,在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公正性与透明度上下功夫。从今年4月中旬到6月下旬开展了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共有156人报名参与46个空缺职位的竞争,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41名,其中男性28人,女性13人;平均年龄33.9岁,本科学历17人,研究生学历24人(含博士3人),法学专业26人,跨部门交流任职和部门内跨岗位交流任职的16人,进一步优化了高检院机关处级领导干部队伍结构,促进了干部交流。二是着力提高竞争性选拔质量。坚持同一层次的干部用同一种方法选任,不同性质的职位用不同程序选任,副厅级以下领导干部采用竞争上岗方式,厅处级非领导职务采取民主推荐方式;坚持干什么考什么、采取岗位实践论述题型,改进考试测评办法,保证干得好的考得好、选得上;扩大民主推荐范围,提高民主质量,实行全院“海选”和本部门推荐权重计分办法;对晋升厅级非领导职务增加履历评

价,增强考评业绩的客观标准。三是加大干部上挂下派交流锻炼力度。共下派干部挂职锻炼2批25人,安排地方检察机关到高检院机关挂职锻炼3批41人,公开选派援藏援疆干部6人、扶贫干部1人、博士服务团成员2人。四是公开遴选检察官。根据高检院机关工作需要,严格条件和程序,正在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检察官任职人选。

三、着力抓公开,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

坚持把公开透明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重要原则,贯穿于选人用人全过程,保障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到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一是全面推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大力推行“阳光竞争”、“阳光选拔”,除涉及保密的外,干部选任工作信息一律公开,对选拔任用方案、空缺职位及职位任职资格条件、选拔程序等能公开的信息均通过机关局域网公布,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公告、考察预告、公示及其他制度等,开放笔试成绩查询、网上公布晋升非领导职务人选个人总结材料。同时,将厅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面试通过局域网向全院全程现场直播,公开接受监督,增强了选任的透明度,受到机关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二是纪检监察和机关党委同步监督。纪检监察和机关党委全程参与选拔任用工作,对每个环节、每个程序实行同步监督。考试前,由政治部、纪检组派专人领取试卷。面试时,纪检组和机关党委负责人担任常设评委,进行现场监督。计票由政治部、纪检组、机关党委派人统一负责验票、统计。向机关下发了《关于在高检院机关干

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加强监督认真治理拉票行为的通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三是及时通报情况和开展谈心活动。每次选任工作结束后专门组织召开座谈会,由政治部主任代表党组向各厅通报选任工作情况,并认真听取吸收合理意见建议。及时召开院主要领导与新任领导干部集体谈心会,先后进行了4次集体谈心,并认真做好竞争失利干部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沟通。

四、着力抓服务,解决机关干部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并积极回应机关干部群众关切,强化干部人事工作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扎实有效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一是适应机关干部改革检察员晋升方式的要求,及时研究改进检察员选任方式,共选任56名检察员,充实了办案骨干力量。二是适应直属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要求,解决了一些难点问题。三是适应新任处级领导干部适岗履职的需要,组织了去年以来新任45名处长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进行领导素能培训。四是适应机关干部反映的关系其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协助解决干部工作和家庭实际困难。

五、着力抓形象,加强政工部门自身建设

坚持把政工部门自身建设作为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改进工作理念,加强素质形象建设,以过硬的素质能力和良好的形象赢得机关干部群众的信赖与支持。一是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改进干部人事工作方式。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为标杆,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改善方法,努力为广大干

工作人员组织管理措施 篇6

地税局强化组织收入工作措施确保完成任务

地税局面对收入基数不断抬高,、税源结构单

一、税源存量缺乏、税源存量与计划任务不匹配,、经济税源不足,、欠税清缴难度大、收入进度缓慢等严峻形势,不断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进一步强化组织收入工作的措施和手段,全力以赴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一是成立加强组织收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将收入增收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确保组织收入有序开展,工作富有成效。二是进一步明确县局领导和责任部门挂钩重点、难点税源企业,有效解决税收征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企业、深入纳税人提升纳税服务质量,有效解决好服务纳税人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加强纳税户的户籍管理,对大宗土地出租加大日常巡查管理力度。四是严格发票管理,对未达起征点用户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供应发票。五是对已领用工程款未开具发票的施工企业进行检查,稽查部门加大对已稽查出的税款组织入库,联合公安经侦加强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六是加强房地产税收和土地使用税税源变化管理,对资产增值部分税收严格征管,严格按照土地成交价格计征税款。七是加强房地产企业的税收征管,对企业所得税预征、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应征税款进行及时组织入库,加快土地增值税清算结果应补缴税款的入库工作。八是强化税源的动态监管,对重点项目的工程形象进度和实际拨款进度进行动态监管,做实税收预警和税源预测分析及税收评估工作。九是加强沟通、协调,上下联动,尽心尽力,全力抓好组织收入工作。

工作人员组织管理措施 篇7

一、消除虚胖, 健康成长

企业组织存在的意义在于支撑企业健康发展, 但目前有许多企业规模不大, 为夸大自己的实力, 企业组织却十分庞大。几十人的公司, 老板自称董事长兼总裁, 下设七八个部门, 岗位设置也是总裁、副总裁、总监、部门经理一大堆, 招聘时以此虚构的职位一时挺吸引人, 但对企业的发展却绝无半点好处。因此, 审视自己的企业, 让企业组织消消肿, 企业才会踏上健康发展之路。

一是要把握好企业开头关。在企业建设初期, 规模自然较小;此时最忌讳的是“大跃进”式的构建企业组织, 因自我兴奋, 好大喜功, 头脑发热, 从而给企业确定了一个过高的目标, 设置了一个庞大的组织机构, 以至于骑虎难下, 效率低下。最好的办法是先采取扁平式管理, 因经营需要设岗, 因岗设人, 各司其职, 职责分明, 这样人际关系变得简单, 信息沟通比较顺畅, 如此企业才能轻装上阵, 健康发展。

二是要紧控企业膨胀期。事实证明, 企业越办越大并非是一件易事。许多企业出问题, 就是在企业进入膨胀期以后, 企业组织建设与管理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过多的新部门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或是责权不明, 多头共管;致使企业管理效能下降,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二、敢于放手, 轻装上阵

与上述情况恰恰相反, 许多企业的老板, 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 往往是因为自己打拼起来的企业, 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 喜欢亲力亲为, 企业组织建设严重不足, 不能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组织机构还停留在创业初期, 从而导致权力过于集中, 一个人忙死, 手下人乱死。老板因精力不济, 而顾不过来, 做事象狗熊掰棒子。下面的人则会因为职责不清, 整天瞎忙, 像救火兵, 最终产生企业管理漏洞。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提早做好企业组织建设的预案, 称职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应具有先觉的预测能力, 及时提醒企业老板适时增加企业组织, 每每在人手不够, 协调困难的情况出现前, 增加企业组织。

一个企业想要做到管理有条不紊, 就要有管理层次, 而现代管理就有着明显的层次分别。如果企业老板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管理中存在的客观事实, 便会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老板, 管理过多过细往往会打破正常的管理秩序, 使管理处于紊乱状态, 影响公司的效益。对员工来说, 令出多门, 前后指令不一, 交叉重复, 会令他们无所适从。管理应具有层次, 而企业领导在管理中应体现出这种层次, 避免“越俎代庖”的现象发生。

三、剔除侧枝, 突出核心

说到底, 企业是一个牟利性组织。它通过产品与服务交换利益与利润, 一般也都是竞争性组织。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化是企业组织存在的原因。因此, 企业组织的构架建设与管理, 就应该以此为核心, 并且要始终突出此核心。

比如中国民营企业, 他们在具体的市场经营活动中, 多数强调的首先都不是研发与管理, 而是市场策略与营销战术。从某种意义上讲, 重视市场拓展的企业, 一般大概只需要老板及个别核心高管针对组织治理、安全生产、资金财务等部门即可。其它组织则较少考虑。

当前, 一些国有企业行政系统机构庞大, 还存在传统的“企业办社会”的情况, 不符合目标中心原则, 使得公司高层领导花大量时间在非企业管理的职能上。一些公司的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部门过多, 具体职能过少, 存在严重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情况。公司的党委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存在着双道命令系统, 不符合指挥统一原则, 两个系统之间存在职能不清的情况, 经常出现“扯皮”现象。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 将企业的附属学校、医院、食堂和保安管理等非基本职能从公司剥离, 组成单独的子公司——后勤服务公司, 直接由董事会领导。既有助于公司的基本职能执行, 有利于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又能促进后勤服务职能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和人员精简。将党委系统与行政系统整合在一起, 党委系统主要以矩阵制结构的架构形式存在, 由各级人员兼任党内各种职务, 日常办事机构统一整合到党务办公室, 这样保证了指挥的统一性, 又保证了工作量的均衡。

四、搞好协调, 快速发展

企业组织的有效机能既靠科学构建, 又靠有机协调。人力资源部对企业组织的建设, 可能更多的是通过对组织的协调来实现。

首先要善于调整企业组织的权限与职责。这是组织最高管理者或人力资源经理可以做到的事。若企业组织的组织结构与职责不科学, 就会造成下级同时接受不同的管理指令。决策管理行为必须要与组织的权限职责挂钩。权限内决策, 必须要承担权限内管理责任。

其次要借助信息共享实现组织协调。由于管理的层级差异与职能职权差异, 很容易造成管理者之间的意见冲突。在这方面, 管理者应该要将共享的信息公开, 不要封闭。很多管理者为了个人“能够在企业组织中占领重要位置”而封锁重要信息, 以为这样能显示自我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你封闭信息, 其他人也一样, 那么在企业组织决策管理中就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局面。

摘要:企业组织架构的建设是人力资源部的重要工作之一。做好人力资源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企业组织架构, 用好人才的前提同样也是必须有一个好的企业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消除企业臃肿的组织, 建立适合企业规模的组织, 剔除企业不利于核心利益发展的组织和充分做好企业组织间的协调工作, 实现其对企业组织的有效、科学的管理。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组织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何娟.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工作人员组织管理措施 篇8

关键词:社会工作;义工;组织建设;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2-0052-05

收稿日期:2014-02-28

作者简介:徐从德(1979-),男,山东临沂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福利学博士研究生,青岛科技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volunteers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XU Cong-de1,2

(1.School of Law, Qingdao U

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gdao, Shangdong 266061, China;2.Division of Social work,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of Chinas volunteer service has been improved continuously, and all kinds of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are emerging. But these organizations have not yet formed a complete development system, nor have they soun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mechanisms or an effective attractiveness. These problems have hinder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As a major closely related to volunteer services, social work has a unique way of responding effectively to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ocial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 in exploring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in the new situation has become a way and a new attempt to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ocial work; volunteer;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一、概念的厘清

(一)义工

“义工”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译法,也称为志愿者,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关于义工服务的概念,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秉承助人的美德,自愿从事不收取任何报酬的福利活动[1];第二类是以帮助他人或改善环境的组织性利他行为[2];第三类是基于社会公益,响应社会责任及态度的一种不求回报的参与行为

[3]。

综上,义工的服务本质是服务社会,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分别是志愿性、非利益性、社会公益性和组织性。因此作为从事志愿服务的主体,义工的定义指的是在不索取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个体。

(二)义工组织

在社会学中,组织是指追求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是群体活动方式的一种类型[4]。在当前使用的概念中,与义工组织相近的词汇还有诸如“志愿者组织”“志愿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但这些词的含义是一致的,只是表述不同。在北欧和英国较为流行用义工组织的概念来代替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主要为了强调其志愿性的特征,认为义工组织就是指具有非营利性质、非政府性质和志愿性质的组织[5]。而萨拉蒙、奥斯本等专家学者认为只要符合正式建立的组织、独立于政府的私立组织,对组织的拥有者和董事没有营利分配、有自我管理并具有控制自己活动的能力、有一些有实质意义的志愿内容[6]的组织都可称为义工组织。由此,义工组织可以定义为,坚守志愿精神,以满足公共需求、实现社会公益为目标,独立自主地开展非营利性志愿工作和服务的社会组织。义工组织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它提供的是一种志愿性的服务,强调服务的自愿性;二是体现了无偿性,即非营利性;三是相对的独立性,独立地确定自己的运作方向和行为方式;四是服务内容灵活多样性。

(三)社会工作

根据民政部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7]。

西方社会工作萌芽于18世纪后期,发展于19世纪,成熟于20世纪初期。这段时间正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

(社会转型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学术语,意指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8])。在这一个多世纪中,社会工作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以救济、解困和发展为其主要工作内容,对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自身也在这段时间中逐步完成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当前我国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如下岗、贫穷、人口老龄化等,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出现,并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迹象。社会问题的调适,不仅需要政府部门从政策上予以宏观调控,调动政府各个部门予以解决,而且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来自社会民间的工作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9]。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来说,大量的社会工作空白点由此产生。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并引入社会工作的理论、教学和研究,并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尝试着开展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

二、当前我国的义工组织发展现状

在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义工组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自发到自觉,从人数不多到数量和类型的不断壮大,从零散、随机性行动到比较规范的活动这样一个过程,并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壮大。

(一)我国义工组织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最早的义工组织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在社区服务的层次上,并逐步建立起为数众多的社区义工组织。90年代初期,另一支义工队伍在共青团系统中形成,并出现了全国性的青年义工组织——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两个义工组织依然是目前“在中国最为活跃、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两支志愿者队伍” [10]。它们在实践层面带动了我国其他义工组织的发展。作为我国内地义工组织的发源地之一,广东省较早地

将“学雷锋、做好事”与义工组织“自愿、无偿、独立、多样”的理念相结合,创造了我国义工组织发展史上四个全国第一,即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电话、第一个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团体、第一个地方性法规、第一个地方性公募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1987年,广州市十多名热心的青少年服务工作者建立“中学生热线服务”,成为全国第一条志愿者组织热线。深圳市的青年志愿者在1990年6月16日以“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的名义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成为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者组织。1999年,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部志愿者组织的地方性法规。2007年6月19日,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宣告成立,称为全国首个地方性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在全国树立了义工组织建设发展的典范。当前,我国的义工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义工组织与人数规模不断扩大,来自共青团中央的201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规范注册的志愿者3 392万人。自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累计已有超过4.03亿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为社会提供了83亿多小时的志愿服务;90%以上地、市、州、盟,80%以上的县、区、市以及1 968所高校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我国注册志愿者达3 047万 应建立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参见广西新闻网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91212/newgx4b

234338-2488267-1.shtml。二是义工服务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为适应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需要,已有商务部、团中央和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山东、福建、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湖北、浙江、北京、天津等18个省市制定了志愿服务的条例、规定、办法,还有多个省市准备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或将志愿服务立法纳入立法计划。三是一批精品义工服务项目成为品牌。围绕我国国情,先后成立发展了西部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环境保护、海外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志愿者、亚运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等义工品牌服务项目。

(二)我国义工组织的类型

按照邓国胜的观点,目前我国的义工组织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模式是自上而下型,这种模式的最典型代表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它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下属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从属组织,主要是配合团中央以及各级团委开展活动,而且活动主要是以项目性为主,并且和许多国家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志愿者组织;第二种模式是自下而上发起,自上而下推广的模式,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第三种是自下而上发起,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民间自发成立的,旨在以推动社会公益为宗旨而提供无偿服务的民间志愿者组织[11]。

三、义工组织存在的问题

在各地义工组织不断壮大和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不断凸显,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王绍光认为中国发展非营利事业的社会条件、法律条件和资金条件还存在相当大的缺陷。社会条件方面的缺陷是指人们的志愿精神还不够强,积极参加志愿行动的人占总人口比重还不太高。法律条件的缺陷是指现行法规对民间非营利组

织约束有余、扶助不足。资金条件的缺陷是指几乎所有民间非营利组织都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有些甚至等米下锅,难以为继[12]。总体来看,目前义工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义工服务是一种志愿性服务,但是并不是说想去做义工,就去做义工,义工也需要管理和培训,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义工组织存在着自我管理不完善、人员招募与选拔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志愿者的科学培训和有效管理、志愿者流失率高等问题[13];二是资金缺乏。义工组织普遍经费短缺,虽然党政部门和社会机构对于义工组织资源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足,义工组织资金存在重使用、轻支持,重付出、轻资助的现象,使得志愿者组织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志愿组织项目的社会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制约[14],特别是志愿者组织的日常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策划缺乏必要的经费、场所等物资支持。严重制约其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的提高;三是公信力不足。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对义工组织成立和登记的门槛设置过高,以双重管理体制加以严格控制和约束,义工组织的发展独立性不足,而且广大的义工组织缺乏相应的人员、财务、活动公开公示制度,公共关系建立、发展、维护方面的工作薄弱,义工服务组织的服务社会认同度比较低,导致组织的公信力不高。

四、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义工组织管理机制建设

(一)社会工作的视角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理念,帮助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特点一是注重专业价值,在从事社会服务时遵循尊重、接纳、保密、注重关系、个别化等专业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二是强调服务过程中采取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直接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等间接工作方法;三是注重实践,社会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社会工作要通过对科学方法的运用,与服务对象一起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困境,增进其社会功能;四是多方协同,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大多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常常既需要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分工,也需要他们之间的合作,很多时候社会工作者也要与其他人员合作,共同去解决服务对象所遇到的比较复杂的问题。以社会工作视角应对处理义工组织建设与发展的问题,需要用到社会工作行政的工作方法。这里的社会工作行政方法,也称社会行政,它包括计划、组织、人事、协调与控制等内容[7]1-16。

(二)义工组织的管理机制建设思路

在社会工作的视角下,一个义工组织应该在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合理配置好人财物等资源,不断提升组织的公信力,争取机构的独立性运作,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三个方面的管理。

1.义工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与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并行的一个重要管理功能,主要面对的是组织中的人这一要素,包括义工资源的招募、发展、激励和维持所组成的过程[15]。这种管理强调重视组织成员的价值,通过对义工的支持与鼓励,协助义工进行服务。根据这一观点,义工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招募,包括吸引义工进人组织、选取最佳服务人选、训练新人、分配工作和处理义工离开等;二是训练与发展,包括对义工进行训练,协助其学习助人服务的新技术、新方法,增进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16];三是义工的绩效评估与激励[17]。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评判义工的服务质量,决定训练内容,改进组织的工作,决定奖惩标准。激励是指促使义工有意愿地追求组织目标,降低义工的疏离感、提升义工的服务满足感,常用的激励措施是表扬、颁发荣誉、评定星级等[18];四是义工经费的管理。义工服务不仅仅是无偿的,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主要是包括交通、通讯补贴以及必要的服务活动组织费用;五是义工关系的维持。对于义工组织来说,义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而建立与维持与义工的良好关系,是留住义工的关键,包括公平对待每一名义工、提供充分的服务后勤支持、加强义工训练和义工辅导等。

2.社会服务机构财务管理。

义工组织的财务管理,是指确认、获取、有效使用和妥善记载组织管理与运作和义工服务活动所需的财、物资源的管理过程,目的是维持机构的收支平衡。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供经费,支持义工服务活动的实施;二是通过成本分析、监控预算等环节使方案执行更有效率,更节约成本;三是根据组织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预算,包括单项预算法、方案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其中单项预算法以当年的预算作为规划来年预算的基准并以渐进的方式为基础规划来年的预算;方案预算法以某项义工活动计划为基础,根据方案列明各项开支和资源设备等,编成一份预算方案;零基预算法是在制定下一年度预算方案时,以没有资金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机构在来年的实际需要而做出预算。

义工组织财务管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组织资金的筹集。一般来说,义工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政府资助和民间捐助。目前可以选择使用的筹资方法有三种:一是通过项目申请;二是街头劝募和电话募捐;三是特别事件筹资活动,指社会服务机构通过特殊事件的筹资活动,引起社会大众对组织和相关事件的关注,比如5.12汶川地震的义工服务筹资活动。

3.义工组织的公信力评估和公共关系管理。

公信力是指义工组织对社会负责和对社会的一种交代,也就是义工组织对其使用的公共资源的流向及其使用效果进行社会交代的过程,包括财政交代、政治交代、专业交代、服务交代和行政交代。具体来说,主要是对义工组织的评估,包括机构本身的评估和社会服务绩效的评估。公信力的功能在于帮助社会服务机构树立社会公信度。公信力评估性质上属于外部评估,是在政府或外界力量的强制要求下推行的。一般义工组织公信力评估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运作评估;二是服务和活动与组织使命和宗旨的一致性评估;三是财务与信息的透明化评估;四是规范的治理结构评估。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发展环境,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持续的传播沟通工作。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19]。义工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有助于建立和维持义工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接受和合作。义工组织通过公共关系管理工作解决和处理各种公众问题,面向公众强调和认定组织以公众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管理责任,可让社会大众对组织的工作、服务和活动有正确、深入的认识;可以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关系,有助于义工组织在众多申请争取资助的机构中独树一帜,获得赞助机构或公众的好感;可以争取社会各界对组织的使命、新计划或新观念的接受;可以就政策的制订和立法的修订进行游说工作,让组织在较有利的环境下开展服务。义工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常用到的方法包括写新闻稿、开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制作组织的刊物、公开演讲等。

五、结语

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义工服务及其蕴涵的精神,既与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又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主体自觉的道德要求。实践证明,义工组织的存在及有效运作,是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有益补充,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义工组织已经成为广大公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平台。在新形势下,借鉴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通过改进和加强义工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公信力评估和公共关系管理等,开拓义工组织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国义工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坚信在社会热心公众的参与与支持下,在新的管理视角和方法的借鉴与使用下,义工组织将会渐渐成长、壮大,义工服务精神的鲜花也会在中华大地上绽放。

参考文献:

[1] Levin H.Voluntary organizations in social welfare[M].In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17th ed.).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 1977:1573-1582.

[2] Bills D & Harris M.Voluntary Agencies: Challenge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1996

[3] Smith M P.Taking Volunteerism into the 21st century: Some conclusions from the American Red Cross Volunteer 2000 Study[J].The Journal of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1989,8(1):3-10.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5.

[5]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9.

[6] 叶雯.志愿活动中的政府治道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2006:9,10,22.

[7]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16.

[8] 郑杭生,李强.社会运行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5-30.

[9] 童星.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18.

[10] 金晶.中国志愿者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功能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07:7-36.

[11] 邓国胜.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模式[J].社会科学研究,2002(2):108-110.

[12] 王绍光.促进中国民间非营利部门的发展[J].管理世界,2002(8):44-53.

[13] 陈佳.关于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的思考[J].理论界,2006(2):105-106.

[14] 徐柳.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学术研究,2008(5):67-72.

[15] 陈熙春,顾建健,马立.略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管理[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7(6):30-38.

[16] 保罗·杰·伊尔斯利.志愿者教育导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17] 丁元竹,汪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

[18] 胡蓉.我国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70-72

[19] 映红.公共关系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1-5.

上一篇:送走高三毕业班的个人感想体会下一篇:(湖北省)孝感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扫描版,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