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考学生试卷分析

2024-10-14

语文月考学生试卷分析(精选8篇)

语文月考学生试卷分析 篇1

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月考三)

路晓

一、试卷结构及特点

全卷共有四个大题,囊括了写字词,按课文内容填空,读短文和按图写话。各部分比例适当,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没有偏题、怪题,难易度适中。



1、注重人文性。

因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语文课标倡导的一个科学理念。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对考试非常恐惧。我们尽力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试卷氛围,缓解学生紧张情绪,让学生轻装上阵,快乐考试。2.题型丰富。

小学生活泼好动,一成不变的题目形式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厌倦。因此,试卷的题型尽量丰富多变,听一听、读一读、写一写等形式都出现,以不断刺激学生,增加答卷的快乐,启迪学生心智。

3.增加试题弹性,给学生选择空间。比如:第四题看图写话中的第1小题给出了两幅图画让学生任意去写一句话。还有写话部分,让学生根据一副简单的白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写一段话。这些题目灵活性强,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三、本次期末检测试题分析

分析卷面,发现部分学生对字的结构掌握得不扎实或者可以说对生字掌握得不是特别熟练。

(一)在第一大题第三小题看拼音写词语、第二大题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中错误率高一些,如“虑”字,很多同学写错了“虎”字,针对此情在以后教学中要有改进措施:

1、加大力度,对生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的学生进行及时考核。

2、教学中,多关注生字词掌握费劲的孩子,指导字的结构,帮其运用不同的方法记生字词。

3、培养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多让他们讲故事。

(二)第三大题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相对多一些,其中有些字学生不认识,但有些阅读面广的同学做对了,数句子、数段落这在平时训练的很多,几乎每上一课都有这样的练习,所以多数学生都做对了,对于没做上的同学,我想只要以后继续坚持这样的练习,肯定会有所进步的。这道题里还有几个小问题,在以往几次的语文小测试中,由于看到阅读短文中很简单的问题出现错误,有人曾经说过:“阅读短文,你就是认真读短文,从里面找出有关的内容把它抄下来”,结果有的同学抄上了,但回答不全,因为那个空格小,需要抄的内容多,所以容易误导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完整。整改方法:

1、教学语文中,让学习课文与分析阅读短文相结合,在学课文中进行有机的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踏踏实实读的习惯,边默读边思考问题,重点的勾出来、写出来,做上标记。)

2、平时加强阅读短文训练,有限的时间内做阅读短文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分析问题。

3、讲故事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练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或指出明白了什么道理。

4、切忌武断地告诉学生答题的快捷方式,造成误会。

四、关于本次考试的成绩

这次考试成绩还是不太理想,原因:

1.孩子们做题时审题的能力很差,做完后不会检查,虽然监考老师一再叮嘱认真检查,但是丢题的,马虎出错的还是有的。所失分多!

2.丢题落题。语文考试不同于数学,每一道大题下的小问题很多,稍不留神就会丢题或丢一小问。

五、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改进措施

1、训练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不仅是考试时要求学生听清题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2、课外阅读方面:在课堂中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多加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多看阅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结合学校的读书节,在班内开展相应的读书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中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书写。要求学生正确、工整的书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在考试中,养成卷面整洁的好习惯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书写不规范而丢掉分数非常可惜,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地写一遍,强于马马虎虎的写三遍。对于笔画较多、结构特殊的字,做到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寻找识字规律,把识字、写字紧密结合起来。

希望我们的孩子今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上是对这次试卷的分析,希望通过这次的分析,给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扬长避短,及时总结提高。

语文月考学生试卷分析 篇2

一、试题贴近生活,让学生倾心诉说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教育界找到了一种能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的考试方法,叫“真实水平测验”,也叫“实际表现评价”。其主要特点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或近似实际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测出他们的真实水平。这种考试评价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水平,又能从考试中得到种种反馈信息,以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参考这种考试评价的思路,我们在命题时要关注学生学以致用,创设贴近生活的模拟情境,为学生营造与生活对话的空间,让学生体悟到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学好语文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例如:张先生一家准备五一节期间参加一次北京或桂林的三日游,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帮他们一家选择地点和时间,再给他们写点温馨提示。

这道模拟生活的情景题目让学生给别人当参谋,学生会跃跃欲试、兴致盎然。答题时,学生首先要阅读图文材料,根据图表中提示的天气信息和自己掌握的北京、桂林的旅游资源信息,再帮张先生进行判断和选择是“北京三日游”还是“桂林三日游”,是去饱览风和日丽的首都风光,还是去欣赏雨中的桂林山水。从而考查了学生读图能力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温馨提示的内容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有话可说的开放空间,学生可以从各种角度为别人作出善意的提醒,“温馨”二字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表达技巧的要求。再如:

1. 看到这幅图,你一定会感觉很熟悉。那么,关于奥运会你知道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奥运会上,许许多多运动员都为祖国争了光,如果让你从下面的奥运明星中选一位与他(她)聊聊天,你会聊些什么?请写一写。

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与举办成功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大事,几年来,与奥运相关的各种信息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这两道题目的呈现,学生不会感觉生涩,拉近了考试与生活的距离。与奥运相关的信息在图片的提示下,学生可以开启思维,不拘一格,尽兴表达。从奥运的发源到历届奥运,从奥运会会徽到吉祥物,从奥运会会歌到奥运精神,从运动员到教练等等,可说的内容太多太多。简洁的语言描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选择奥运明星聊天,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心语的小天地,学生可以用个性化、情感化的语言把生活中积累的信息、自己的内心世界娓娓道来,传情达意。

二、试题贴近融合,让学生尝试综合

不同学科的课程资源之间在认知逻辑、教学逻辑上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协调性和融合关系,命题时我们应寻找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切合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答题时尝试综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

阅读文段后,请在下面的图旁边写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点。

附阅读文段(节选):

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它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分布在开封市内,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周口、驻马店、新乡、获嘉、灵宝、卢氏及豫鲁交界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

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悠久,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这道题选择了两幅具有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点的美术作品呈现在试卷上,图文结合,让学生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观察图画,获得审美的愉悦,搭建语文与美术交融的平台,鼓励学生答题时多角度思考,可以选取阅读文段中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字描述进行概括或摘抄,也可以综合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解答。试卷上呈现的这种学科间的交互辉映,使学生答题的过程不知不觉就演变为一种审美的过程,一种丰富人文内涵的过程,一种综合能力逐步形成的过程。

再如:从下面的习作题目中选择一个,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内容要具体,表达要清楚。

1.我_____微小世界 2.我_____环境

3.我_____宇宙 4.我_____信息

这道题是一组半命题作文,留给学生的弹性空间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题目的创意源于六年级科学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内容,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各单元的学习内容即“微小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信息”。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面对这些话题会感觉与老友相逢,通过题目的选择和补充,可以去写由科学课的学习引发的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思考,可以去写由科学课的学习产生的喜怒哀乐,可以去写科学课上探究的经历,也可以去写科学课上体验的快乐。学生会发现换一种角度,用语言去传递科学课上的启示、收获、尝试、思索是别样的异彩纷呈。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让学生在习作时会感到有鲜活的材料,丰富的情感可以倾诉。

三、试题贴近实践,让学生体验探索

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文化,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小生活圈,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智力、能力、体质、品德、审美诸方面均得到有益的发展。命题时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让学生带着兴趣面对试题,怀着快乐的经历书写答卷。例如:

回想这学期你参加的语文实践活动,选其中的一次按要求填表。

这道题目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之间的联系。题目留给学生展示自己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所得所获的空间,这个空间既有开放性,又具个性化,学生根据自己参加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真实、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实践经历。答题时可以选取教材既定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选取教师在教学中生成的适合本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对环境的调查,对社会事件的调查,对校园文化的调查,对姓氏由来的调查,对汉字演变的调查等。这道题目的设计,同时激发教师在认真完成教材有序的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之余,开动脑筋,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充分体现,真正发挥语文实践活动的功能和价值。

语文试卷应关注学生的发展 篇3

一、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1.考试不可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语文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一个科学理念。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对考试非常恐惧。如果能通过试卷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就会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轻装上阵,快乐考试。

如在试卷起始位置写上亲切温馨、热情洋溢的卷首祝语:亲爱的同学,这学期很快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又学到了许多新知,增长了许多新本领。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答题时可别忘了要认真、仔细,把字写端正哦!好,赶快开始吧!短短几行字增加了浓浓师生情,学生在老师的殷殷祝福中没有了恐惧,没有了紧张。是啊,考试并不可怕。考试只是一个展示个人才华的特殊舞台,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2.考试挺快乐。小学生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严肃呆板的成人化试题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烦心理。在这种试题面前,学生只是被动应试,久而久之必然会扼杀学生的考试热情。如果试卷题目活泼多样,使学生一见就生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与试题进行零距离对话,使考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过程。

二、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

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考试测试中也应体现这一科学理念。给试卷中的试题注入“人文”基因,容纳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世界,更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试题要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儿童实际。如在选词填空的试题中,可为学生设置 “汉字迷路”这样一个场景,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试题,成为试题中的一个角色,非常乐意地帮助汉字找到自己的“家”。试题还应教育学生帮助有困难的人,传达善和美。同时,试题还应渗透“爱家”的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汉字也有“家”,有家是一种幸福。这样的题目非常成功地实践了《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一段话:“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体现运用语文的理念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在现实生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交际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换句话说语文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长大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在真实的运用过程中逐渐获取的。语文试卷提倡设置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语文的价值,体验语文的作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例如:新年到了,丁丁非常想得到自己盼望已久的礼物——电脑。但是,爸爸、妈妈怕影响他的学习,不想买。可是,最终他的爸爸、妈妈还是为丁丁买了一台电脑。丁丁怎样说服爸爸、妈妈的?请你把丁丁说的话写下来。

这道题说出了许多小朋友的心声,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学生曾经碰到过同样的问题。编题者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编成了一道写话题,非常自然的将语文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设置了一种真实的场景,使学生感到语文就在身边,是那么亲切,那么真实!在真实的语境中,学生思维活跃,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烁在字里行间。原来语文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使生活变得更美好,学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三次月考六年级语文试卷 篇4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pái huái qī fu qí qū duō chòu shàn gǎn

( ) ( ) ( ) ( )

jué jiàng cuò zhé kū wěi fèi f zhī yán

( ) ( ) ( ) ( )

2、用“√”画出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露天(lòu lù) 兴奋(xīnɡ xìnɡ) 憎恶 ( è wù )

校(xiào jiào)对 歼(qiān jiān)灭 似(sì shì)的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5分)

( )( )玉立 ( )( )有礼 虎背( )腰

金刚( )目 目光( )利 风姿( )约

描写人物外貌的:

描写人物神态的:

4、词语接龙(4分)

(1)生命--→(生 存)--→(存 活)--→( )--→( )

(2)收藏--→(收 获)--→( )--→( )--→( )

(3)空虚--→( )--→(气体)--→( )--→( )

5、作者连线(2分)

《永远记住您,老师》 冰心

《匆匆》 海伦凯勒

《大海中的灯塔》 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 朱自清

6、修改病句(2分)

(1)这几本故事书,我几乎全读过了。

(2)尽管我费了很大的劲,而且还是没有成功。

7、根据要求写句子:(7分)

(1)用“什么”造句(2分)

(陈述句) 。

(疑问句)

(2)这里人很多。(夸张句)(1分)。

(3)仿写(2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在开的时候。

仿写:。

(4)续写(2分)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

友谊是

友谊是

二、口语交际(4分)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请你用三五句话向别人介绍一下你自己,一定要抓住自己的.特征呀!

三、阅读与分析(21分)

(一)古诗两首练习

(1)默写古文 。(4分)

《芙蓉楼送辛渐》 《送元二使安西》

(2)(7分)《芙蓉楼送辛渐》作者 是 代诗人。这首诗是作者送他的朋友辛渐赴洛阳时所写的一首 。“平明”指 。这首诗前两句是说 。 连江的寒雨和孤独的楚山,写出了 。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也是 ,作者 ,是唐代诗人。后两句由写景转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收藏阳光》一课中,田鼠尼克分别收藏了 , , 。对于生存,精神储备和物质储备同等重要。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2.《回家》中海子长大了却不太回家了是因为 最后又回家

了是因为他————————————————————(2分)

3.《韦德的心愿》写的是 的故事,韦

德是一个 孩子。(2分)

4 《匆匆》一文告诉我们———————————————————————————— (2分)

5.朋友就要离别了,你一定是思绪万千,这时你可以运用哪句古诗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有个年轻人,特别喜欢写作,可写出来的稿子总也发表不了。他特别生气,

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埋怨编辑没有眼光。

他的母亲是个退休教师。一天上午,母亲把自己的同事请来几个,给儿子的作品会诊。那些老同志心直口快:文章虽然长,但是很空洞,没用的东西写得太多。年轻人听了很不服气,就和他们争论起来。大伙一看,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就纷纷站起来走了。

送走了客人,年轻人觉得肚子饿了,就问母亲:“中午吃什么呀 ”母

亲说:“我给你蒸了一锅豆包。”年轻人高兴了,因为他特别爱吃豆包。拿过一个来,咬一口,咦,怎么没见馅呀又咬了一口,还是没馅,他掰开一看,这叫什么豆包呀一共才三四个豆。他就问:“妈,这么大的豆包,一共才这么几个豆,叫人怎么吃呀”他母亲微微一笑,说:“孩子,那么长的文章,才那么点儿有用的东西,叫人怎么看呀 ”年轻人听了脸一红,不再说什么了。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心直口快:

会诊:

3、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大伙“纷纷站起来走了”是因为 ;妈妈蒸豆包只放几个豆是因为 ;年轻人听了母亲的话,脸一红是因为 。(4分)

4、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写文章与做豆包的关系是

。(2分)

5、如果让你劝劝这个年轻人,你打算跟他说什么 (2分)

6、(2分)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四、习作百花园(30分)

我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教育、关心、教训、批评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月考数学试卷分析 篇5

一、总体情况

本卷共六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试卷分为;填空题;判断 题;选择题;计算题;和解答题六部分。我班学生的平均分为 81 分,最高分是 99 分,最低分 24 分。优秀率为 40%,及格率为 80%.二、失分分析

1.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试卷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注重对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加强了 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提高了试卷的概括性和综合性。

2.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直接考查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试卷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研究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 方式和学习方式,试卷中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设置分布广泛,力求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实现对数学思想方法不同程度的考查。通过设置操作、观察、探究、应 用等方面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研究空间,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在数学思 考能力和数学活动过程等方面的数学素养,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和教学方式。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透彻,使一些简单的题失分的原因。

2、粗心,不认真,理解能力较差导致答错题。

3、审题不细心,解题方法等掌握的不熟练。

4、时间分配不合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前半部分的题上,其实后面的题并不 难。却没有时间做,实在是很遗憾的。

二、整改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一如既往的努力,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运用,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开放 性思维的培养与提高,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特别要 注重提高在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此题共有10个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第二大题:判断。此题包5个小题,考察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第6个小题,这个题如果学生不去认真观察,不去动脑想,就很容易错误判定

第三大题:选择(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此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的能力,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

第四大题:计算。大部分同学对计算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有马虎现象。第五大题:大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掌握牢固。

第六大题:解决实际问题。

此题共有5个小题。此题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应用能力,二、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判断题、应用题,如:第4题,有些学生认为“两个连续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错误的,主要原因学生在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三、改进措施:

针对上面的试卷分析及学生的分数分布情况,我将采取下面的改进措施: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今后要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

语文月考学生试卷分析 篇6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吃少长肉 阿曼达斯帕克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进食习惯研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类进食行为研究中心之一。这个非同寻常的烹饪帝国的女王是这个大学的营养学家芭芭拉罗尔斯教授。该实验室最近研究的课题是热量密度,即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对饱觉和体重控制的影响。芭芭拉在她的新书《食量测定进餐计划》中称这项研究为“食量测定法”。

罗尔斯发现,饱觉,即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也就是说,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罗尔斯说,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吃饱饭后总还有肚子吃甜食”。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这个看法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

然而,她还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当食物分量“超大”时,人们吃得更多。她的实验室给成年人提供四种分量不同的通心面和干酪,吃最大一份的人比吃最小一份的人多吃进去30%的热量,而受试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发觉饭菜分量不同。同样,罗尔斯用三明治搞了一次实验,让男人和女人吃6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等大小不同的三明治。与吃6英寸三明冶的人相比,吃12英寸三明冶的女人多摄取31%的热量,而男人则多摄取了56%的热量。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罗尔斯说:“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不过,显然视觉和人的暗示很重要。”

食量测定研究中显而易见的是,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可以使你在吃饱的同时降低热量的摄取”。感觉吃不饱是多数“节食计划”实施不顺或长久不了的一个原因。罗尔斯在书中写道:“体重控制中缺少了饱觉这个因素。”有人说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罗尔斯对这种说法很不赞成。她说:“人们需要多吃热量密度低的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这样他们不仅能吃饱而且可以得到足够的热量。”《美国人节食指南》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研究表明,鼓励身体超重的家庭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减肥的效果比不让他们吃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要好得多。罗尔斯说:“看来强调人们能吃什么比强调他们不应该吃什么更具有可持续性。”

根据食物包装标签,热量密度很容易计算出来。将一份食物的热量除以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利用食量测定法控制体重,罗尔斯建议食用热量小于重量(克)的食物,这样热量密度就会低于1(多数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都可以)。热量等于或略高于重量的食物也可以,热量密度在l和2之间的食物(豆类、鱼、没有脂肪或皮的鸡肉、土豆、大米等)也行。热量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则需要控制。

在一系列的实验中,罗尔斯还研究了食物多样性对人的饭量的影响。如果一餐四道菜,学生们的饭量将比一餐一道菜多吃60%。吃四种不同馅的三明冶,护士学校的学生们饭量将比只吃一种馅的三明冶增加33%。就连食物的样子也会影响人们的饭量:如果供应三种不同的意大利面食,志愿者的饭量将比只供应一种增加15%。

1. 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食物分量越大,热量密度越高,反之,热量密度越低。

B.计算热量密度的方法是用一份食物的热量除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

C.热量密度,是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它对饱觉和体重的控制有影响。

D.人们在进餐时,热量密度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需要控制。

2.下列说话,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罗尔斯最先提出了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的一个看法——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

B.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是因为人的饱觉(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

C.罗尔斯不大赞成有人说的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这种说法。

D.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对人的饭量有影响,因此,只要注意了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就能少长肉,不会长胖。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罗尔斯已经找到了“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的原因。

B.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即使吃热量密度在2以上的食物,对体重控制也没有多大关系。

C.如果食物包装标签上标明该食物的热量密度,人们在选取食品时便可以比较每份食品所含的热量,这样,人们控制体重就较容易了。

D.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今后的食品企业要注意多生产品种多样、样子新奇的食品,这样人们才会多吃,才有助于控制体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

①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②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③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④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⑤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⑥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上奏章告老还乡,皇上觉得他的确年老就答应了,回归故里之后,他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认为应该让子孙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9.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 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十题任选八题)(8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风急天高猿啸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画图省识春风面, __________。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7)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荀子《劝学》)

(8)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9)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藕与莼菜 叶圣陶

与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而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想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着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使满涂污泥,便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的嚼着解渴。走过的人便站住了,红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而甘美的滋味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象乞丐的臂腿,便涩得象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固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祥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种的要求。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蓬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像这样的取求很便利,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厚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惟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留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便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一九二三年四月七日

2,4,6

12.下面对本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

A.“与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而怀念起故乡来了。”象说家常话似的,平实质朴,开始了娓娓动人的叙述。

B.在城里,藕成了珍品,所以只有在豪华公子硕腹巨贾家里和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有。

C.第二段结尾处“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朋友送我的莼菜,特意装在瓶子里,并且送了我一瓶,可见其珍贵难得。

E.作者思恋故乡,是因为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惟在故乡有,所以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这里的所恋即指文中的藕和莼菜。根据第一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3.作者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为什么会怀念起故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是“与朋友喝酒时嚼着藕片”怀念起故乡的,由此提到了家乡的藕,请分析作者为什么会由“藕”想到了家乡的“莼菜”,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分别描写故乡的藕和莼菜的?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

原文化部部长,现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先生,因为日前高调批评“超女让年轻人受到毒害”,并强烈主张“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4月25日《华夏时报》),而在社会以及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有论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刘先生没有被聘为“超女”评委的酸葡萄心理而已,我觉得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过于以己度人,刘先生闻听此言,一定会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

但刘先生的批评也确实存在盲点。他仅仅是笼统地指责“超女超男玷污艺术”,呼吁“要让人民不断接触高雅艺术,提高审美层次”。然而关键在于,何为“低俗”,何为“高雅”,这本来就是一个因为每个人的审美偏好不同而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他提出的让“管理部门”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的主张,更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前高级行政官员的思维惯性和惰性。

那么,“超女”问题的要害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在我看来,就在于它用华丽的包装、宏大的场面、成千上万“粉丝”的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了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神话。这个神话在客观上起到了遮蔽青少年面临的真实社会问题、麻醉他们心灵的作用,说是一剂精神蒙汗药也不为过。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当今社会的年轻一代,面临许多困扰:如升学、就业、因为买房而下降为“房奴”、因为生病而变为赤贫、跻身于中产阶级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这从大学生的工资逐渐和农民工趋同这一趋势就可以看得出来)等。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家并没有太大的分歧,关键在于如何解释这些问题的成因?

在我看来,个人的努力不够或者运气不好,仅仅是诸多原因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总的来说,这些问题是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造成的。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需要青年们直面它、严肃认真地思考它、并本着对个人、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一起动手来解决它。在这个意义上说,青年们并无捷径可走。

但“超女”这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神话,其所传递的全部暗示却是:并不需要这样累,只要成名,所有这些问题就全部自动消失,而成名却是人人可能的。你看那些今日大红大紫的超女们,一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嘛!

在这样一个神话面前,所有严肃认真的思考,都显得十分可笑,所有试图通过推动社会进步而改变自身命运的努力,其成本都显得过于昂贵。显然,年轻一代服了这剂蒙汗药并沉沉睡去,对于那些能够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好处的既得利益阶层来说,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剂蒙汗药害处多多,但超女本身是无辜的,她们仅仅是做了别人的工具;成千上万参与其中的“粉丝”们也是无辜的,他们仅仅是在追求快乐;甚至连策划、主持其事的公司和电视台,也是无辜的,他们仅仅是在追求利润。超女神话可以说是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情况下,社会通过“复杂的共谋”共同制造出来的。而那些像刘忠德先生这样有话语权、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却没有及时出来大声疾呼,唤醒青年直面严峻的社会现实。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无保留地反对用行政手段禁止“超女”。因为禁止“超女”,并不能自动导致年轻人的觉醒;而在年轻人真的觉醒并看穿了神话的非现实性和不可复制性之后,“超女”也就回归于娱乐本身,不复有蒙汗药的危害了。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超女们由“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神话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使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一夜成名,而不必经过艰苦奋斗。

B.作者认为,用行政介入的方法来制止“超女”现象是不可取的,只有让“超女”远离炒作,回归到娱乐本身,才能真正杜绝“超女”现象带来的弊端。

C.由于当代年轻人面临着许多生活的困扰,导致他们对“超女”盲从,他们觉得只要自己能成名,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D.作者认为,因为那些说话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没有及时唤醒青年直面社会现实,所以造成“超女”现象泛滥。

E.纵观全文可以看出“超女”这剂蒙汗药害处太多,但就“超女”本身而言,大众不能给予太多的指责。

17. 针对有评论者对刘忠德的看法,作者是怎样看待刘忠德的,试作简要概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认为“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原因是什么?对此作者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刘忠德对超级女声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网上引发了大讨论,就目前来看,支持刘忠德先生观点的占多数。新浪网新闻频道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总共31457人的调查中,赞成刘忠德观点的网友占63.76%,不赞成的28.38%,说不清楚的有7.86%。而认为超女是“低俗艺术,误导青少年审美情趣”的占41.35%,认为超女“迎合了部分人的心理,但难登大雅之堂”的占23.4%。(《华夏时报》4月26日报道)你对刘忠德的观点是否赞同?请结合“超女”现象谈谈自己的观点。(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面对众多的媒体记者,范甘迪唇枪舌剑,侃侃而谈。场上气氛十分融洽。

B.一个成功者遭遇失败,在中国会得到同情和帮助,在日本就不同了,人们马上对你

另眼相看,理都不理你。

C.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

D.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

A.过多的“你怎么考得这么差”“你怎么又没完成作业”等否定式的教育,会造成亲子之间诸多问题的所在。

B.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是始于忧患终于小安的世纪,是一部屈辱与辉煌并存的历史。历史的警钟时时在我们耳边响起。

C.史学家李敖说,在南京大屠杀中有30万人遇害的史实,见诸于许多国际文件和美国的机密文件中,日本右派人士却无视这一事实一再否认。

D.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等方面的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

22.把下边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出下面的漫画内容,然后概括其寓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重温经典(两题中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三国演义》写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役,你觉得哪一次最精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曾经是过去几代青年非常喜欢的畅销书,你能理解前辈读者喜欢这类作品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穿过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来不及发出一声欢呼,就变成了一条冰鱼。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水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

一位老者叹息说:“这是一条可悲的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五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有解释,据此可知,A、B、D都没有揭示它的本质或特点。)

2.B(A项,原文是说“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故是错误的;C项 ,原文说的是“很不赞成”,而不是“不大赞成”,故是错误的;D项,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是错误的)。

2,4,6

3.C(A项原文说的是“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B项,原文说的是“则需要控制”,而并不是“没有多大关系”;D项,原文无此信息,且多吃与控制体重的关键在吃热量密度低的食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B( “敏”的意思是“奋勉”或“聪明机智”。)

5.B (B项第一句中“遂”是连词,可译为“于是,就”,表示承接,第二句中“遂”是副词,可译为“最终”,表示结果。A项中的两个“之”都是助词,无义;C项中的两个“以”的意思都是“因为”,介词;D项中的两个“且”的意思都是“将要,快要”,副词。)

6.C( ①④⑥是疏广回答昆弟老人劝告的话语,分别说明自己也疼爱子孙,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乐于拿圣主的赏赐“与乡党宗族共飨”,这并非是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体现。)

7.B (“惧有后悔”的意思是“恐怕有后悔的时候”如果不适时功成身退,那么将来发生祸患,就悔之晚矣,不是“中途曾经后悔”之意。)

8.①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

②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③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我很乐意和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

参考译文

疏广字仲翁,是东海兰陵人。年轻时好学,精通《春秋》,在家教授学业,求学的人从远方前来请教。地节三年时,皇上立皇太子,疏广被铨选为少傅,几个月后,升迁为太傅。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宣帝驾临太子宫时,疏受前往迎接拜见应对(宣帝),宣帝非常高兴,不久,疏受被授为少傅之职。太子每次临朝时,太傅(疏广)在前,少傅(疏受)在后,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在位五年,皇太子年十二时,精通《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人知足常乐就不会受辱,知道止退就不会有祸患’,‘功成而身退,是自然的道理’。现在官位已到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果不趁机离去,恐怕以后后悔,还不如爷俩告老回故乡,颐养天年,不很好吗!’” 疏广就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皇上因为他的确年老,都答应了。回到乡里之后,每天让家里提供酒食,宴请族人故旧宾客们,与他们娱乐。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卖掉金银供养酒食。过了一年多,他的子孙们私下里对疏广所喜爱信任的同族年长者说:“子孙们都希望在父君活着时多建立产业基址,现在每天的饮食费用快要花费(资产),请您到父君那儿,劝说他买些田宅。” 老人就在闲暇时向疏广说了这个打算,疏广回答说:“我难道老糊涂不顾念子孙吗?只是因为原有旧田产房屋,假如子孙尽心尽力,足以衣食无忧,与普通百姓一样。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况且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我既没有什么来教化子孙,更不想增加他们的过失因而产生怨恨。还有,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晚年,不可以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疏广)最后因年老寿终。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9.(5分)(1)拟人(1分)

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 。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分)

10.(3分)(2)可以有两种答案:

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

②同意。在“人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而“似”字无此意味。(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十选八)

11.(1)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2)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

(3)秋月春分等闲度 暮去朝来颜色故 (4)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环珮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7)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9)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10)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5分)B、D

13.(6分)从全文看,藕是作者故乡的代表吃食,在文中已经变成一种象征。吃到它,自然牵动作者的思绪,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14.(6分)因为莼菜和藕一样,在家乡都是鲜嫩可口、每日都能吃到的,而在这里却都成了难得一见的珍品。所以提到藕也就自然想到了莼菜。

15.作者将故乡的藕和莼菜与都市的进行对比,以都市的藕数量少、价格贵,街上挑担卖的又枯涩不堪和都市很难吃到的莼菜来衬托故乡藕的色泽鲜嫩、滋味清淡而甘甜,莼菜的多且富有诗意,令人心醉。(4分。写出两方面的对比且概括正确,各得2分。)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藕与莼菜的偏爱和赞美之情,体现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偏爱和赞美之情” “深深怀念”各得2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6.(5分)B、D(B项只有在年轻人真正觉醒,并且看穿“丑小鸭变天鹅”的不现实性,方能让“超女”远离炒作,回归到娱乐本身,从而杜绝“超女”现象带来的弊端。D项中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7.(6分)(1)刘忠德的评论表达了对文化艺术走向的忧虑。 (2)刘忠德主张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体现了思维的惯性和惰性。(3)没有真正尽到责任,唤醒青年直面现实。

18.(6分)(1)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要唤醒青年直面严峻的现实。

(2)年轻人要觉醒并看穿神话的非现实性和不可复制性。

(3)使“超女”回归于娱乐本身。

19.(8分)赞同的角度:(1)歌唱家涌现在中国歌坛时,他们的背后是长期辛勤的付出、努力和工作,而“超女”现象使得不少青少年沉浸在一夜成名和暴富的扭曲心理怪圈中,不愿意去奋斗。超女以丑为美,哗众取宠,以此来满足某些人的心理,导致部分中国人的美丑观念被彻底颠覆。作为文艺应当具备传承文明和教化作用,而“超女”是低俗文化,大部分“超女”品位不高,口出脏话,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无知,都会对青少年造成毒害。

(2)不赞同的角度:“超级女声”只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有其存在权利,虽然不少选手暴露出低俗的一面,但大部分选手那种敢于表现自己、执着、不屈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还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应当好好利用,正确引导使之走向正轨。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20.C

21.D(A.句式杂糅。B.句子的主干是“中华民族是……世纪,是……历史”,主谓搭

配不当,应改为“中华民族的二十世纪是始于忧患终于小安的世纪,是一段屈辱与辉煌

并存的历史”;C.“诸”是谦词,之于,语义重复。)

22.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这些暴力行为应该统统被这时已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这些暴力行为最好尽快被人们所遗忘。

23.答案示例:让千里马去拉磨,讽刺了社会上对人才的严重浪费现象

语文月考学生试卷分析 篇7

一、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分析

为保证数据的可比性与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本文选取某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 随机抽取20位学生的成绩, 并在SPSS (13.0汉化版) 中创建数据文件。对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表1:

输出结果显示样本数为20, 样本最高分为96分, 最低分为60分, 抽样对象的平均分为77.95分, 试卷的整体难度值约为0.78 (卷面满分为100分) , 标准差为11.40, 结合平均分综合分析, 表明受试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二、样本K-S检验

考虑到学生成绩的分布状态是否合理, 即是否呈正态分布, 本文对数据进行了K—S检验, 得表2:

由表2可知, 样本总体成绩的显著性概率P=0.984, 0.984>0.05, 表明该样本服从正态分布。

三、样本T检验

本文拟对样本中男女生的语文成绩进行T检验, 以期对该班中的男女生的语文成绩进行均值比较, 以检验性别因素是否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影响。

首先对该样本进行分组, 女生组代号为1, 男生组代号为2, 表3是分组后对男女生两组成绩的基本分析:

接着对男女两组成绩进行样本T检验, 得表4如下:

由表4可知, 显著性 (双尾) 概率P=0.000<0.05, 即男女生的英语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试卷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试的有效程度。效标效度是指测验结果与效标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本文以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为效度分析的效标, 利用积差相关法求效标效度得到表5:

由表5可知, 效标效度结果为0.863, 说明这次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与平时成绩相关性较高, 平时成绩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也较好, 平时成绩差的学生考试成绩也较差, 可知此次测试反映了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 客观可信。

综上所述, 本文对此次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基本分析、正态性检验等分析,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检验, 对试卷质量做出了评估, 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教学提供参考, 为试卷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覃承仁.SPSS软件的一些应用技巧[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8, (7) :228-231.

[2]竺丽英.SPSS软件在教学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 2006, (3) :46-48.

[3]苏金明, 傅荣华, 周建斌等.统计软件SPSS for Windows实用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2001.

语文月考学生试卷分析 篇8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与台湾地区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①,都是高等学校入学选拔性考试,都对中学教学起导向作用。由于所从属的政治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不同,它们所体现的教育目的、对学生素养的要求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有较大差异。但两地毕竟同宗同源、同文同语,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所以其高考语文试卷都在摸索一条有益于中华民族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命题思路。因此,通过对两地高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两地语文教育及其评价的异同,也可为今后改进命题工作,提高试题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拟从试卷形式、语文能力和知识等方面,对《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以下简称“湖北卷”)和台湾《2009年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以下简称“台湾卷”)作一比较分析。

一、关于试卷形式

1.题型

两地试卷的题型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呈现出一致性,都由客观题和主观题构成,但两地对客观题和主观题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参见表1)。

表1 两地试卷的题型分布与所占分值的对比

显而易见,湖北卷客观题与主观题之比约为1∶3,而台湾卷的客观题却占到了总分值的一半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卷的难度,但相对于湖北卷多选题的缺失,台湾卷高达21分的多选题则从另一个角度加大了试卷的难度。湖北卷的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作文三种题型,从识记、理解、翻译、仿写、表达等方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台湾卷则只有一道简答题和作文。可见,传统的语文测试方式在湖北仍然受到重视。

2.选择题的计分方式

台湾卷不论单选题还是多选题答错一律倒扣,并扣至该大题的实得分数零分为止;湖北卷则不倒扣。比如,台湾卷的计分说明为:“每题3分,各选项独立计分,每答对一个选项,可得0.6分,每答错一个选项,倒扣0.6分,整题未作答者,不给分亦不扣分。在备答选项以外之区域划记,一律倒扣0.6分,倒扣至本大题之实得分数为零为止。”湖北卷则是:“15分,每小题3分。”

答错倒扣分的计分方式利于避免考试因猜题而侥幸得分,旨在维护高考的公平性;不倒扣分则能鼓励考试尽量作答,使考生不至因畏惧倒扣分而无法呈现其真实能力,二者各有利弊。

3.试题的呈现方式

湖北卷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试题,台湾卷则以文字直叙和图画的形式呈现,追求试题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如对字形的辨识与应用能力的考查,让学生根据早期汉字的意义找出与之相配的字形:

汉字是目前极少数还保留表意功能的文字,早期汉字尤其明显,例如:“斗”字,甲骨文写作,像两个人徒手搏斗的样子。根据下列“册”“明”“监”三字在早期汉字所表示的意义加以判断,与字形配对正确的选项是:

册:用绳子编缀成篇的竹简 (A)册=c 明=a 监=f(B)册=a明=b监=e

明:月光照在窗上 (C)册=b 明=d 监=c(D)册=e明=d监=f

监:一个人低头对着器皿中的水照脸

二、关于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指字形、字音、字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词语、成语的辨识与应用能力,语法结构与词性修辞的辨识与应用能力,阅读及欣赏作品的能力,表达及创作的能力等。两地试卷对语文能力的考核范围有明显的趋同性,都把阅读和表达能力视为考核的主体,但个别项目的考核重心有所不同(参见表2),考核方式也各有特点。

表2 两地试卷的语文能力分布与所占分值的对比

下面就两地试卷对这五种语文能力的考核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1.字形、字音、字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湖北卷遵循“字不离词”的原则,以“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为题干来考查字音,每个选项都包括三对含有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词语,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形近字读音的辨识及其语境应用能力;而台湾卷则坚持“字不离句”。它对字音的辨识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干为:“下列各组文句中‘内的字读音相同的选项是”,该题四个选项都是一组含有形近字的句子,目的也是考核学生对相似字体读音的辨识及其语境应用的能力。

2.词语、成语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两地试卷对该能力的考核都采用“词不离句”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湖北卷重在考核词语、成语的应用,台湾卷则辨识与应用兼顾。以对词语、成语辨识与应用能力的考核为例,湖北卷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台湾卷为:“下列文句中,依序而填,最适当的选项是:这本名著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甲),莫衷一是,但对它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大家却都(乙)加以推崇,毫无争议。全书角色刻画(丙),情节发展(丁),具有令读者爱不忍释、废寝忘食的魅力。(A)议论纷纷/七嘴八舌/井然有序/汹涌起伏(B)言人人殊/有志一同/惟妙惟肖/千锤百炼(C)众口铄金/同声附和/别开生面/波澜壮阔(D)众说纷纭/异口同声/栩栩如生/千回百折。”两相比较,台湾卷在考核成语运用的同时,还通过意义相近的成语来考查学生的成语辨识能力。

3.语法结构与词性修辞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对于语法和修辞的辨识与应用能力的考核,两地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基本相同,都采用“找对”的方式,从句子有无语病、标点的使用是否正确、句子的用法等方面进行考查。如对于句子的考核,湖北卷的题干设计为:“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台湾卷为“下列文句的用法,语意无矛盾或语词使用正确无误的选项是”。

4. 阅读及欣赏作品的能力

两地试卷的阅读材料都由古代诗文和现代文组成,但二者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对阅读材料的使用也不相同。

表3 两地试卷的阅读理解分布与所占分值的对比

由表3可以看出,两地都认可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湖北卷阅读材料的篇幅较长,涉及范围较窄,且对一则材料设置多个问题,即“一料多用”,重在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鉴赏与品味。台湾卷则相反,其特色是“一料少用”,通常情况下,对一则阅读材料只设置一个问题,有时是两个问题。如摘选自《汉书·朱买臣传》的片断只要求“关于下引文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这样更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此外,尽管台湾考试说明规定国文科对文言与白话的考核比例为1/1,但仅阅读部分,文言文比例就占到了七成。可见命题者旨在通过考试来挖掘、发现学生潜在的国文素养,使他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

5.表达及创作的能力(以写作为例)

湖北卷和台湾卷都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考核,对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具有一致的认识,但考核的具体方式和要求有所不同。

表4两地试卷的写作分布与所占分值的对比

对比发现,两地的写作都是“要求”之下的写作,不同的是,湖北卷是半命题作文,台湾卷则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结合。今年湖北、福建两省一道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采用了充满活力的半命题模式。横线上填的是题目的中心词,这无疑加大了作文的自由度,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写作中考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写作素材。这种题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拓展,有利于考生尽情地写出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台湾卷作文贴近生活,选题比较宽,但也需考生仔细思考和选材,才能尽量发挥,对评价考生国文写作能力以及阅读、思考、观察有一定效果。该题没有限定思考的方向,只要考生能够抓住题眼,文意对题,根据自己所思、所知、所感进行表达,同时注意结构的完整,平时有积累的学生应该能够写出不错的文章。

三、关于语文知识

我们这里讲的“语文知识”指关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的语言知识和文学、文化基本常识。它们在两地试卷中的分布与所占分值见表5。

表5 两地试卷的语文知识分布与所占分值的对比

可以看出,文学基本常识是两地语文知识考核的重心。但就两地对语文知识的重视程度而言,台湾卷更注重考核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其语文知识所占分值是湖北卷的三倍。并且,湖北卷对语文知识的考核是以填空的方式,要求学生补充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而台湾卷则是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核内容涉及到了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其文章特色,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志怪小说、明清传奇等的相关知识。

四、结论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两地试卷异同及台湾卷对湖北卷命题的启示可归纳如下:

(一)共同点

1.体认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两地试卷在考核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都注重考核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湖北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著名教育家、作家杨振声的散文《书房的窗子》,文章处处透露出学者的情怀,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家内心世界的折射;台湾卷现代文阅读材料《带父亲回家》,把送亡父骨灰坛回老家的车程,描述成一趟充满回忆与糅杂哀愁的旅行,情真意切,读来令人动容。

2.把读写能力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从前文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湖北卷还是台湾卷都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考核的主体。78.7%(湖北卷读写能力分值占总分值之比)和66%(台湾卷读写能力分值占总分值之比)这两个数字显而易见地说明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考核在两地试卷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二)不同点

1.对标准化考试的态度不同。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对语文人文性的张扬,大陆对语文标准化考试的态度也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热衷逐步转变为今天的淡化;台湾则一如既往,长期保持传统的语文考试与标准化考试的均衡。

2.对传统和现代文化的重视不同。湖北卷较为重视学生对当代社会及文化生活情境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更好地认知当今社会的能力;台湾卷则更加强调对古典文化的重视,对现代生活的内容涉及较少。

(三)台湾卷对湖北高考命题的启示

1.拓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范围

台湾卷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广泛的选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身份标志,也是民族和个体自我认同感的依托。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当代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就语文学科来说,对它的考核不应局限于对一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对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的补充,还应包括重要文学流派的常识、重要文学体裁的特质、重要作家的地位与成就、重要作品的内涵与价值,以及重要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影响等内容。

2.明确阅读材料的考核目的

快速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是在信息社会生存的重要工具。高考语文试卷应该确立以快速阅读能力为考核目的的地位,才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台湾卷的“一料少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考核,因此,我们应该考虑由完全的“一料多用”逐渐过渡到以“一料少用”为主、“一料多用”为辅,再慢慢变为完全的“一料少用”,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提高其文化素养。

————————

注释:

①自2002年开始,台湾取消大学联考,实行多元入学。也就是说,可以经由“甄选入学”和“考试分发”两种途径。“甄选入学”是指考生必须先通过“教育部”大学考试中心举办的基本能力测验,然后各大学再结合专业特点自办考试,自设面试、口试等,综合评估后再确定是否录取。大学入学测验较早举行,约在每年的1—2月份,共考6科——语文、英文、数学、社会、自然。通常经由大学入学测验上大学的学生只占了两三成,考生参加最多的则是在每年7月初举行的指定科目考科(相当于大陆的高考)。指定科目考试分得较细,文科有语文、英文、数学(乙)、历史、地理等5门学科;理科有语文、英文、数学(甲)、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学科。通常文科的学生只考文科,理科学生只考理科,但也可以全部都考。这就是“考试分发”。

上一篇:软件部门经理述职报告下一篇:如何安全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