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

2024-05-23

六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精选8篇)

六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 篇1

六年级经典诵读必背古诗词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马 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5.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浪淘沙(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7.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秋 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9.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江村晚眺 宋·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11.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2.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3.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5.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7.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8.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春 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1.前出塞(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2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3.论 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六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 篇2

1.教师朗读古文佳话, 揭题导入。 (人生苦短, 知音难求;云烟万里, 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 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2.学生读题《伯牙绝弦》, 指名说一说课题的意思。 (重点说说“绝”字)

二、初读诗文, 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教师指名朗读, 并给予指导。

2.学生再读课文, 根据自己对古文意思的理解, 尝试读准节奏。

3.指名读, 教师指导重点语句的朗读。

指导: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4.老师标出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

5.教师范读诗文, 学生感受老师朗读 (节奏、情感等) 。

三、再读诗文, 理解内容

1.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教师梳理并确定重点内容, 相机导学。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教师教给学生理解诗文的方法。 (联系课文注释、联系背景资料、联系生活体验、借助课文插图)

3.个人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文的意思, 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教师给予引导、点拨, 并整合出诗文的意思。

5.学生对照译文, 说出诗的原文内容, 看着原文内容说出诗文意思。 (直译)

四、精读诗文, 感悟知音 (

一) 相遇相知。

1.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 导学两知音相遇相知。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重点研读: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伯牙可能想到很多事物, 都可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他志在清风, 志在春雨, 也志在明月。假如你是钟子期, 你会怎么表达呢? (参考词语: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春雨绵绵、杨柳依依、炊烟袅袅、流水淙淙……)

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

志在春雨, 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

志在明月, 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

志在____, 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

志在____, 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4.这才是真正的知音!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5.此时此刻, 伯牙心里会怎么想呢?

(二) 知音之死。

过渡:无奈世事难料, 子期不幸染病去世。

出示句子:“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 终生不复鼓。”学生读文。

1.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伯牙当时的心情怎样?

2.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 请再读这句话。

(三) 回悟知音。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本书里, 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 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 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 教师配乐朗读)

诵读诗词传承经典 篇3

【关键词】小学生 古诗词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30-02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单纯,简单。与之相对的,我国的古诗词是我们文化的精髓之处,不仅蕴含深刻的内涵,意境也相当高远,不仅有对当代民生的思考,也有对后代美好江山的设想。不仅有豪情壮志,也有悲思无法释怀的感叹,拥有大量深刻的人文内涵,这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从小阅读优秀古诗词的好习惯,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举多得。

一、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

(一)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学生最初能感受的古诗词的语言美在于古诗词的韵律节奏美。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需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诵咀嚼古诗词。这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古诗词的创作过程中最注重的就是韵律,平仄声。之后就是五言七律等。正是因为古代诗词家的重视,如今我们在朗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即使不用唱歌的方式,单就朗读也能够很顺畅,郎朗上口,感受到音乐感和节奏感。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朗诵古诗词的这一步骤,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古诗词拥有另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炼,直击要害,同时又能让读者产生想象。例如:王安石的《破船瓜洲》中,描写所处环境的美好,春风又绿江南一句话,就表达的淋漓尽致,整首诗用一个“绿”字,就将祖国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表达的透彻。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还”字,和之前美丽的大好河山相对应,自然的体现出作者的相思之情。全片不过二十字,着眼于“绿”和“还”,生动形象的将景色的美好和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体现出诗词的精炼特点。

(二)意境开阔,让人浮想联翩

评价一篇古诗词的优劣,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这篇古诗词的意境。一篇古诗词,就算通体拙劣些,但意境到了,就能比全片华丽辞藻但没有意境的古诗词上一个台阶。意境有三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乃第一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乃第二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乃最高境界。学生能够领悟到诗词中高深的意境,不能够让学生进入作者的角度去感悟诗词,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境界。

例如:在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只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将滕王阁所处的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一句话包含了五个层次的意境,不愧是千古绝句。本句首先是色彩美,晚霞余光,孤鹜深色羽毛,水天一色。其次是动态美,孤鹜在飞,云霞在落,只有天空凌然不动。秋水静静流淌,多么美好的画面。再者是虚实美,秋水依稀倒映出天空的美景,微风吹过,波光粼粼,虚虚实实。然后立体美,在天边,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最终是想象之美,在如此美妙的风景中,王勃的思绪又在何方呢?引导学生感受着层层深入的境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感受这篇千古绝唱的意思。

(三)情感丰富,引人入勝

文字生动鲜活的关键就在于注入了情感。通过文字来传达作者的情感给读者,是我们创作诗歌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了情感,只能是死板没有生气的文字,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给诗词注入了情感,就仿佛给木偶注入了灵魂,赋予了它存在的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感悟诗词的情感,可以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例如:《悯农》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耕种粮食的艰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是,要感激农民伯伯,要帮助他们一起耕种粮食。

这就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偏差,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就是浅显不到位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问学生,为什么要描绘农民伯伯,学生们回答种田太辛苦。我接着问,农民伯伯辛苦种地是为了干嘛呢?学生们回答是为了给我们粮食吃。最后我问,那么我们有更好的方式维护他们的劳动吗?学生们得到最终的答案,要珍惜粮食。这首描绘农民的诗歌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才得以流传,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准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情感,对诗歌有正确的认识。

二、指导学生正确背诵古诗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刚开始接触古诗文的时候一定要多读多背。能够流传下的诗词都是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学生在不断的背诵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形成我们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对民生的思考,对朋友的一诺千金等,优秀的文化能够在大量的背诵中得到传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背诵古诗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早读课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经验,带领学生多次通读一篇文章,学生凭借良好的记忆力可以自然的将整篇文章背诵下来。因此,我们只需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通读,学生自然就能够将古诗词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烂熟于心的古诗文进行思考探索,做到真正的理解。唯有了解背上的古诗词,学生才能够将之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才能够有效的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让学生有效的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教师肩负的最重要的使命。让学生通读烂熟于心是古诗词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方式,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背诵,理解,转化。传承中华文化,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文生字,会写三个字和笔画“一”,养成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古诗内容,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诗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大体了解诗意:两个小孩在一座小山村外玩,不知不觉走出了二三里。这是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小朋友走累了,看见路边有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繁茂,一个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一枝,两枝„„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另一个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小孩听了停下手,两人一起欣赏起这美丽的景色来。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有个诗人叫邵雍,也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写下了一首古诗。师朗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诗,从诗中体味小山村的景色。

二、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我们先要把拼音读顺。现在老师请同桌一起读这一课的拼音,先每个都拼一拼,然后把一句话连起来读,会读了,把整首诗连起来读,看看谁的拼音读得准。

巡视指导。

反馈正音:指名分句读,逐句正音。表扬读得准的。连起来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

读得真不错,又准确又好听,老师把生字加上去,大家肯定也会读的一样好。拼音下出示生字,齐读。

三、认识生字

课文里面有很多生字是要大家认识记住的,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从古诗里拿出来了,你还能读好他们吗?

去掉拼音呢?

小朋友记得可真牢,一定是一边读一边用心在记是不是?

四、初步理解诗意

现在生字宝宝又回到古诗中了。请大家轻声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看图,诗中写的什么景物你在图上也找到了?

指导学生找出:烟、村、四五家(农户),亭台、花,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烟,炊烟,做饭时屋顶上的烟;村,村庄;亭台,亭子,避雨、休息的地方。这样看来,这首诗的意思同学们也懂了。老师考考大家。先说烟村和四五家,再合起来说;然后说亭台六七座;后说八九十枝花。

意思懂的会说是小朋友的本领,把不懂的提出来也是小朋友的本领。你还有哪句话吧不懂呢?弄懂一去二三里的意思。(一路走去二三里路了)

同学们真棒,先理解一个一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把整首诗的意思都弄懂了。跟老师一起说一说。

三、生字读写

课文中有几个生字要同学们写。拼音字母是写在四线格上的,生字要写在田字格上。出示图,这就是田字格,每条线都有名字。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指导生字一、二、三的书写。

巡视指导。在语文书上写。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二、巩固认识生字,深入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美。

四、读郑板桥的《咏雪诗》,加深对数字的印象。

五、练习:数球员、摘苹果等。

课后练习:生字抄写本、课堂作业本和每课一练。教后感

早上第一节课上完了《一去二三里》,同事给了我不少意见,比如儿童化语言不够,拼音放得不够开等等。针对这些和我自己的一些反想,我觉得:

一、如果学生和老师互动默契,不用儿童化语言而选择较为规范的成人语言对课文的学习不会有大的影响,而且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二、数字“一”至“九”的组词只说一个就行,后来我又找到《数字量词歌》,用这代替数字组词会好得多。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朗读了《量词歌》,趣味性强而且为量词的正确使用做好准备;

三、上课时我本身不够有激情,没能很好地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影响到学生的体会。

语文课没有固定模式,教师的个性决定一堂课的特点。既能利用好文本组织学生有效学习又能发挥自己的特点是我一贯的追求。教学反思:

《咏鹅》教案

一 课文说明

《咏鹅》是一首古诗,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写鹅鸣叫时的声音及神态;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后两行写鹅在游水嬉戏时的情景: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绿绿的水面上,一双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表达了作者对鹅十分喜爱的情感,表达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7个字。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是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感受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大致意思,看拼音识字音。

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生字卡片 3 图片 五 教学时数 2课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二)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那请大家先猜猜谜语,猜对了,它才和大家见面。你们有信心吗?(放录音)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脚蹬一双红靴子,唱起歌来鹅鹅鹅,快来猜猜我是谁?

(三)2 出示白鹅戏水图,(放录音)你们看我长得漂亮吗?你能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吗?我在干什么?

(四)3(放录音)你们说的真棒!唐朝的时候,一位大诗人叫骆宾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大白鹅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样子,他非常喜欢,便即兴写下一首诗《咏鹅》(板书课题)一直流传到 现在,你们想读读他的诗作吗?

(五)学习新课 1 对照拼音初读古诗,读准、读好10个生字:泳、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2 检查读的效果(1)难读字音:项(2)易读错字音:曲、波、拨。3 同桌互相检查指明读(1)朗读时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2)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学生质疑、答疑,若答不出,再启发引导)(3)大家说的那么好!连大白鹅都想说了,你们想听听大白鹅说些什么吗?(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的特别好!可是,你们知道么?没收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现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4(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播放诗中图景,配乐朗读)(2)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3)谁能有节奏的读给大家听?(播放诗中图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5(1)现在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的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唐诗、跳舞、绘画、朗读、表演、语言描述等,也可以合作完成)(3)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六)6(1)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吟唱出这种小诗?(体会朗读、练习背诵)(2)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跟读、诵读、赛读)

(七)(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朗读的真精彩,大白鹅都忍不住要夸你们了!(放录音)同学们,你们读的真棒!我听了都非常感动!可是聪明的你们,能不能也像骆宾王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集体、分组、个人)

学习生字:泳、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马、乌、鸟、写、毛、车。

(二)新授 1 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出示新笔画,说明名称、写法。教师范写一个带领学生书写。2 学习写字(1)出示:马、乌、鸟、写。观察这些字中,有我们新学的笔画么?请你找出来。(学生找出来后,教师用彩笔标出)分析字形,比较这四个字的并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如画画、形象记忆、讲故事、编儿歌等形式)指导书写:先书写数遍强化字的笔顺,让学生明白每一笔在格中的位置,再指导书写。(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毛、车、火。(观察:在前面学的几个字有什么不同)3 指导学生在学字本上写。

(三)知识延伸 让学生课前找的一些五言诗和学生交流,按照课上所学的诵读五言古诗的节奏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体会。

五 作业安排 1 在田字格中,书写7个生字,并组词语。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搜集一些有关鹅的资料,了解更多鹅的知识;找几篇描写鹅的知识;找几篇描写鹅的文章读一读,知道更多有关鹅的有趣的故事。

七 教学反思 《咏鹅》是一首古诗吟唱歌曲。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鹅”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画、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首先是反复吟诵,品读韵语的语言美。其二,要开展想象,再现韵文的意境美。只有通过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言外之意,词外之情,感悟语言的凝练美。

教学反思:

《相思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相思》

二、初读感知 1.范读《相思》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6.看图说说《相思》这首诗的大意。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五、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六、设计板书

相思

·王维 盛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教学反思:

《春晓》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教学反思:

《草》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这首古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4个生字,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小草,了解有谁种它,长得怎么样。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荒原野草图。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原、岁、吹”的音,记住“原”的里面由“白”“小”组成,不能写成“泉”;“吹”右边第二笔是“乛”,下面是“人”,不能写成“乂”。

2.写字教学

指导写字,要引导学生整体识记生字的间架结构,注意重点笔画的写法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岁”字上部的“山”与下部的“夕”的比例是上短下长,不能写得一样长;“吹”字左边的“口”稍窄些,右边的“欠”稍宽些;“又”字的下部基本平齐,撇、捺相交在中线上。

(三)词句教学

古诗中的词语不要求学生全都准确理解,学生只要熟读背诵大概了解诗意就行了。本课中个别词与学生日常用语有所差别,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如:“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岁”指“年”;“荣”就是茂盛的意思。

(四)朗读指导

朗读古诗,一是每个字都要读得正确、清楚,速度稍慢一些;二是要读出节奏、韵脚,五字一句的诗一般都是前两个字连起来读,后三个字中按词语稍有停顿,句末的字要读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学时要通过教师范读,听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掌握读法。注意诗中的两个“一”读音不同,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五)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区分平翘舌音的练习。要让学生独立完成,选正确后,再读一读古诗,达到把每个字读正确。

第四题为的是复习巩固生字词,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练习前可先背一背课文;填写时要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填写后同座可交换看一看,检查一下填对了没有。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出课题,范读课文。

1.提问:在花、草、鱼、鸟中,你们最喜欢什么?

2.揭示课题,简介课文:诗人白居易赞美草的古诗。

3.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学习生字词,解释“离离”“岁”“荣”。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填空练习。

五、参考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远芳侵古道,一岁一枯荣。晴翠接荒城。

野火烧不尽,又送王孙去

春风吹又生。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野草的描绘来表达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感和友情的深厚。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大诗人。陕西渭南县人。出身比较贫寒,29岁中进士。经历了安史之乱时期,使他对当时社会的激烈矛盾和人民的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许多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荒淫腐朽的本质,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成为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著有《白氏长庆集》。教学反思:

《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一 导入

我们学过《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同学们还会背吗?背给老师听听吧,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对了,李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的好朋友,我们都把他尊称为“诗圣”,你们知道他是谁了吗?对了,杜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名字叫做《绝句》。二 正课

(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整体感知。1.解题《绝句》,“绝” 绞丝旁+色 2简介杜甫,注意“甫”字的读音。(幻灯片演示)。

3我们一起和生字打打招呼吧,出示生字卡片“绝 泊 岭 窗 鸣 柳 吴 鹭”。全班齐读,请小老师领读生字,全班跟读。4 齐读古诗两遍,抽生分别读四句。音箱范读,注意字音字词和情感。听了朗读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古诗是有节奏的,跟着老师用拍手打节奏的方法读一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师读古诗,生闭眼想象诗中景物。请生说图中的景物“黄鹂 白鹭 蓝天 柳树 房屋 船 雪山”,请同学们找一找景物所在的诗句读一读。2讲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么多美景中,诗人首先看到了什么?(黄鹂 柳树)多少黄鹂,什么样的柳树,黄鹂在柳树间做什么,用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句诗。

然后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多少白鹭,白鹭在什么地方,青天是什么? 这两句诗美吗?颜色多吗?(黄 白 绿 蓝),读一读第二句诗 3讲解生字“绝 鸣 柳”

4讲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接下来,诗人把目光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什么呢?(雪山),讲解“窗含”“千秋雪”。诗人准备写下这美丽的景色时,低头一看,见到了江面上的什么景物?

5介绍生字:“窗 含 岭 泊 吴”

(三)感受意境,情感升华。读出感情,背诵默写。

(四)拓展延伸

找相应的词语,教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得词语。(如两个-一行 黄鹂—白鹭 窗—门 西岭—东吴 千秋雪—万里船)三 作业 背诵这首古诗,并且能默写。教学反思:

《长行歌》教案

教学目的:

1.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会10个生字,;读古诗,理解诗意,3.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正对调(正确)。

2.(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

3.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个人自由读。(2)两人合作读。(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合作解决;

五、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六、回顾插图,说演结合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反思:

《回乡偶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PPT

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

2、课件依次展示《村居》、《所见》、《咏柳》诗歌的图片。

师: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你能用学过的或自己积累的诗句来描绘看到的景象吗?

3、师:小朋友们看,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那你们知道咏柳的作者是谁吗?(生:贺知章)

5、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来学习由贺知章写的另一首诗歌,题目叫—《回乡偶书》(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法指导

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过四关,这四关分别是: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顺利过关吗?

三、第一关:我会认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找一找树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师:好了是吗?那陈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四、第二关:我会解

1、解题:你会扩词吗?我们来扩词!

回:回家 回来 回到 乡:家乡 故乡 乡土 偶:偶然 偶尔 偶遇 书:读书 书写 书信 连起来就是:回到家乡偶尔写下这首诗。

2、第一句:离:离开 回:回来

整句句意:年轻时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回来!第二句:音:声音 口音 改:改变

整句诗意:我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了!第三句:识:认识

村里的儿童已经不认识我了 第四句:客:客人 何:哪里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五、第三关:我会读

指导读好升降调、重音、长音

六、第四关:我会想

师:请再读读这句诗,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客”是谁?贺知章。“客”从哪里来?板书“何来”“客”来做什么?)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提了不少好问题。老师也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诗句里的“客”也就是贺知章是指从外地来这里做客的客人的吗?(板书“客?”)请你们仔细地读读诗歌,也可以观察一下插图,找找答案吧。(生自读诗歌,观察插图。)

师:心中有答案了吗?谁来说说看?(生交流:贺知章不是做客的客人。)你从诗歌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生:他从小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少小、老大变红)(生:乡音无改„„)

师:贺知章爷爷三十六岁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到八十五岁才回到家乡,整整五十年哪!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家乡的亲人,盼望着可以早日回家乡看看,每当他看见天上的明月圆了,他会默默的吟诵起李白的静夜思——(生齐诵)每当遇见故乡的故人时,他想问问家里的近况,可最终,他只是像王维一样,问了问窗前的寒梅——(生齐诵王维的《杂诗》)现在终于盼到这一天了,当他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当他从镜湖看见自己斑白的两鬓时,他说——乡音无改鬓毛衰 当他看见村里的孩童时,他说——儿童相见不相识 当孩子们把他当做客人时,他说——笑问客从何处来?

七、拓展训练

师:其实,贺知章回到家乡后,面对熟悉的情景,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的是第一首,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首,相信你们会有新的感受。指名读——齐读

(出示诗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配乐朗诵)板书:

回乡偶书

客? 何来?

想家乡!

教学反思:

《咏柳》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出碧玉、妆成、裁出、剪刀“4个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拓展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的意境,想象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虽然春天悄悄地走了,但春天的美景总让我们挥之不去,请看:(出示春景图)看了这美丽的春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天吗?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看老师写(1板书诗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2释题

师: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1)学习咏(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识忆字形)(2)理解咏

师:咏字是口字旁,那么咏就是(生尝试说:歌唱、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生说歌唱、赞美柳树)师:我们来读读课题。(齐读)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在诗中寻找吧!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2)指名分行读(四人一人一句,开火车读)(3)了解似的两种读音

(4)学习绦:正音、识忆字形、理解绦的意思(绦是绞丝旁,那么就是与丝织有关,那绦的意思就是)生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看注释是读懂古诗最好的方法。读绿丝绦理解绿丝绦(出示实物)

(5)下面我们来读读古诗,看谁读得正确通顺。齐读古诗 2读出节奏,听了你们读,老师也想读

听出了老师与你们读得有什么不同吗?

(有节奏)读的有高有低叫韵律,有快有慢叫节奏 好,请你们也用这种节奏读一读自由读

指名读1中1好、带读齐读古诗。这次老师听出来了,有点像古人读诗了。三理解诗意,品读诗句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你读完《咏柳》 这首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柳树,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师:请大家轻轻地读,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从诗中的哪个词或那句话读出了柳树的美? 1学习一二句

(1)理解一二句意思

(A)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出示一二句),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的哪个词读出了柳树的美? 预设:

生:我从碧玉(板书碧玉,解释碧玉就是绿色的玉)读出柳树很绿。师:哦,柳树是那样的绿就像是被(碧玉装扮成的一样)。齐读:(第一句)还读懂了那个词?

生:我从绿丝绦(板书丝绦)知道柳条像绿丝带一样漂亮。(出示实物)师:当千万条柳条垂下来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柔美。齐读(第二句)(B)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读1、2)(2)创设情景读

师:早春二月,春风拂面,柳树展现她迷人的风姿。一行行婀娜多姿的柳树倒映水中,柳树翠绿翠绿的,长长的柳条随风飘舞。(课件出示垂柳图)你们看柳树像什么?(亭亭玉立的少女)刚刚我们知道碧玉是指绿色的玉,但还有另一层意思,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古代碧玉是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里用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形容什么?如果说柳树像美女,那倒垂下来的柳条又像什么呢?(少女的头发)看到这样的柳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美美得读吧?

2学习三四句

(1)多美的柳树啊!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师读(出示第三、四句),谁来读?你读懂了哪句? 预设:

生:我读懂了“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说二月春风像一把剪刀。师:它剪出了什么?对,裁剪出细细的柳叶。(2)品味“裁”

A出示柳叶图,问这是怎样的柳叶啊?你能用一个词说说?(精美、可爱、嫩绿)

B这精美、可爱的柳叶是春风裁出来的,(板书裁生看老师写,注意笔顺)裁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用裁呢?如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学生用裁组词(裁缝),裁缝是做什么的?普通人做得出来吗?

师:春风像一位高超的裁剪师裁出了这样美的柳叶,这是怎样的裁啊!(神奇、出神入化)一个剪字怎能代替!(3)了解修辞方法

再读诗,看看有什么发现?(你真会发现)预设:生上一句是问,下面是回答。

师哪一句是问?(不知细叶谁裁出)谁来问问?个别读、齐读。

师哪一句是回答呢?(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仅是回答吗?更是咏叹春风的神奇啊!。在这句中有个似,这似就是(像)的意思。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样一比,写的句子就更美了。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男女生合作读)3师生合作读诗

师:老师描述,同学们读相关的诗句,可不要读错哟。

迎着徐徐的春风,诗人信步来到小河边,看到柳树翠绿翠绿的像碧玉装扮成的一样,无数柳枝垂下来像绿丝绦一样柔美,诗人不禁吟诵——--诗人来到柳树下看到精美纤细的柳叶,惊喜万分,不禁自问——,哦,原来是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呀,诗人赞叹道—

4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对着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说好了吗?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四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配乐朗诵),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在河畔有一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师:你只看到了翠绿翠绿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吗?再想想,在这美丽的春天,(柳树旁、山脚下、花园里、小河边)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播放高山流水)这些美景都是春风裁剪出来的,诗人只是在赞美春风吗?还是在赞美春天,大自然

师:是啊!春风一吹,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春天,大自然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让小草发芽生长,柳树那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还在抚摸着堤岸呢(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那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没有长成树荫呢?(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这样美的春景吸引了黄鹂在枝头间唧唧喳喳的叫着,白鹭也展翅高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大自然的的美景真令人陶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大自然的美景无处不在,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春江水,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六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师:大自然是多么吸引人啊!(示图,这是谁?他正在做什么?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来赞美的春天柳树吧!指名读:小诗人你来赞美吧!贺知章你来赞美吧!齐读:小诗人们,大家一起来吧!(课件出书诗和图)读得这么好,能背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试试。齐背(配乐)七小练笔

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柳树,在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呢? 师:老师也写了自己眼中春天最美的景物出示:

春天最美的是水,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块无暇(xiá)的翡(fěi)翠。(是什么)(怎么样)(像什么)

孩子们在你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花、草鸟)拿起笔写一写吧 春天最美的是—,——————,像——-——————————。

总结:是啊,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美景真令我们陶醉,大自然真神奇啊!让我们再一次吟诵《咏柳》齐背古诗。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去收集收集,积累下来,好吗? 教学反思:

春风——春天——大自然

《登鹳雀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二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三讲授新知

四1.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2.检查读的效果(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3)需要读准、读好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

(3)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

(4)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5)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

(6)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

(7)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课堂小结

(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 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自由读古诗)

(2)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七步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导言:同学们,谁来说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三国演义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二﹑学生自学古诗。

1、(出示幻灯片——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认读生字,正音。

2、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3、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七步诗》,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朗读指导)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兄弟姐妹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发言)播放歌曲片段《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 豆秸(曹植)(曹丕)

相煎何急

教学反思:

《梅花》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美。

3.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各心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和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梅花的特点,欣赏梅花的品格。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引发情感。2.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3.画中延伸,体验学习后的满足和成功。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1.教学开始把学生带入四季花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感受花的美。

2.引出梅花。接着请学生欣赏雪中的梅花,让他们直观的感受雪花飞舞,寒梅独放的情景。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朗读古诗

1..以读为主线,设计了初读、再读、领读、细读等几个环节让学生诵出感情

2..诵出节奏,诵出诗意。

三、欣赏梅花图片,在画中感受梅花的特点,体验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四、背诵古诗

五、理解诗意,体会梅花的特点,学习梅花的品格。

六、作业: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教学反思:

《咏华山》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吟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认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我们青岛有一座美丽的崂山。今天,老师想再领你认识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板书:华山)领读,指出“华”是多音字。

2、你们去过华山吗?那咱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象)教师解说: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陕西省。你看,华山又高又险,难怪人们称它是“奇险天下第一山”。登华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曲曲折折,可难走了!所以,要登上华山,是很不容易的。但在古时候,有个7岁的小孩不仅登上了华山,还把自己登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咏华山。(板书:咏)

3、齐读课题,解释“咏”。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赞颂华山的吗?(课件出示古诗)齐读。

过渡:那这个作诗的小孩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诗的作者,并简介寇准。

3、学生再读书。要求: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学生自学生字)

4、检查生字读音。(1)带拼音认读词语。(2)去拼音认读词语。(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5、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6、交流。

过渡:那你想不想跟小寇准去登华山,看看山顶的景色?

三、以读代讲,理解课文

1、教师:我们跟着小寇准爬呀爬呀,终于爬上了山顶。(出示第二段)

2、自由读这一段。说说:站在山顶,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3、交流。再读这段,找出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4、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指导朗读。☆“啊!华山真高哇!”(1)指名读。

(2)出示华山课件:如果你就站在这么高的山顶,你想怎么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3)教师范读,指名读。强调两个感叹号的读法,再指名读,齐读,充分感悟华山的高。

☆“除了蓝天„„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1)指名读。(2)(展示课件)教师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图画的内容,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热情。

(3)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教师小结:多高的华山啊!除了蓝天,周围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教师简笔画)那太阳和白云在哪?(指名学生到台前贴图片)(5)根据学生贴的情况引导学生再读书。

5、如果你现在就是小寇准,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6、你们被华山的景色迷住了,不由自主地就想赞美,这种感受就是“情不自禁”!文中的小寇准也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不过他赞美华山的是一首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出示古诗)

7、读读第二段,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诗句的意思。

8、交流。教师总结,引入诗句。

9、师生合作读第二段。

10、这么好的诗,你想把它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吗?(学生背诵古诗。理解“吟诵”,引导学生学着寇准的样子吟诵古诗。)

11、教师小结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

1、课件逐个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小组交流:怎么记住这些字?

3、教师范写“称、岁”,学生描红。

五、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情况,自己为自己设计作业。

教学反思:

《锄禾》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学情分析:《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 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课件出示“汗”:

(1)这个生字朋友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课件演示“汗”的书写笔顺)。

(2)分析结构,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到横中线,四笔写得是短横,五笔写得是长横,六笔写坚,竖要直,这样“汗”字才漂亮。(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对比展示,一本写得好的,一本写得不好的)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给写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

3、课件出示“知”:

(1)又来了一个生字朋友,他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

(2)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小撇写到横中线,写了短横写长横,再写长撇和小点,右边的“口”字方又小。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学生自己先来评价,再让其他小评委评价。

4、课件出示“午、禾”;

(1)请“小老师”带大家书空。

(2)课件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写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样,把生字写漂亮。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评出“小小书法家”,进行展示。

四、拼字游戏: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和国学经典精读,本期教学内容主要是“千字文”和《论语》和古诗词。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国学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四、进度安排:

上学期 内容、课时 1 《论语》内容:“学而时习之”。1 2 《论语》内容:“孝悌为仁之本”。1 3 《论语》内容:“三省吾生”。1 4 《论语》内容:“入则孝,出则悌”。1 5 《论语》内容:“敏于事,慎于言”。1 6 《论语》内容:“学与思”。1 《论语》内容:“吾亦欲无加诸人”。1 8 《论语》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 9 诗歌:内容:《明日歌》 1 10 诗歌:内容:《满江红》、《竹石》下学期 内容、11 散文:内容:《少年中国说》 1 12 散文:内容《岳阳楼记》 1 13 散文:内容《江城子·密州出猎》 1 14 散文:内容《钱思公记》 1 15诗歌:内容《观沧海》 1 16 内容:复习1 17 内容:复习1

课时

六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篇6

1.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繁星·一》 2.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繁星·二》

3.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繁星·一四》

4.小孩子!

你可以进我的园

你不要摘我的花——

看玫瑰的刺儿

刺伤了你的手

——《繁星·一五》

5.青年人呵!

为着后来的回亿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

——《繁星·一六》

6.幸福的花枝

在命运的神的手里

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

——《繁星·二十》

7.窗外的琴弦拨动了

我的心呵!

怎只深深的绕在余音里

是无限的树声

是无限的月明

——《繁星·二一》

8.生离——

是朦胧的月日

死别——

是憔悴的落花

——《繁星·二二》

9.言论的花儿

开的愈大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

——《繁星·四五》

10.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繁星·五五》

11.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春水·三三》

12.老年人的“过去” 青年人的“将来”” 在沉思里 都是一样的呵!

——《春水·三六》

13.寂寞增加郁闷,忙碌铲除烦恼—— 我的朋友!

快乐在不停的工作里!

——《春水·七六》

14.聪明人!在这漠漠的世界上,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进行在黑暗里。

——《春水·九零》

15.修养的花儿 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

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春水·一二五》

16.先驱者!前途认定了 切莫回头!一回头——

灵魂里潜藏的怯弱,要你停留。

——《春水·一五八》

17.青年人!只是回顾么

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春水·八七》

18.浪花愈大 凝立的盘石 在沉默的持守里 快乐也愈大了

——《春水·一一二》19. 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春水·一七四》20. 战场上的小花呵!赞美你最深的爱!冒险的开在枪林弹雨中 慰藉了新骨

六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 篇7

多年来, 我校一直秉承创新教育的理念, 致力于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 我们通过“经典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的创编和有效落实, 引领师生共同感受诗情, 吟诵诗音, 传承诗韵, 自主创新, 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力, 挖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潜能, 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陶冶情操, 完善人格, 提高人文素养。

一一、教材的主要特色

《经典古诗文诵读》是在我校十多年来坚持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我校创新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 内容是在完成新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的基础上, 由学校教师精选的经典古诗文。我校校本教材强调了通过全方位、多层次、长时间的诵读实践来进行语感训练, 使古诗文学习过程不仅成为学生语感形成的过程, 成为学生自主建构言语意义、涵养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 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积淀与传承的过程。

本教材按年级共分六册, 每册十篇古诗文。每篇古诗文都配有与其相对应的背景图画和“诵读提示”, 便于学生在情境中自主阅读, 激发学习兴趣。

“诵读思考与实践”是我们本着创新教育的理念,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状况, 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特别设计的、侧重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思考与练习题, 最能体现这一课程设计的独到之处。其特点是:

1.选择性。

即每篇课文的诵读思考与实践题目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喜好自主选择完成, 教师不做硬性要求。

2.开放性。

问题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着重启发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 走近作者和他的相关作品以及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 从而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热爱, 自主积累, 开阔眼界, 丰富精神世界, 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例一】《月下独酌》的第二题:诗人虽然把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 但是字里行间却不难看出他的“独”。为此, 我想把自己的理解对诗人说一说。

【例二】《天净沙·秋思》的第三题:我想查阅资料, 了解一下马致远的生平, 诵读他的其他作品。

3.综合性。

问题的设计注重学科间的整合,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法, 通过不同途径理解古诗文内容, 在吟诵经典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例一】《将进酒》的第三题:感受着诗人的豪气, 我不禁想尝试把这首诗配上适当的曲子唱出来, 与大家分享。

【例二】《天净沙·秋思》的第三题:这首词句句如画, 让我们一起试着结合自己的想象为它配上一幅画。

4.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古诗文特别适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所以, 我们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诵读思考与实践”中设计了给诗加“腰”、仿写、改写、续写等练习题。

【例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第三题:结合感悟, 我们可以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把这首词改为一篇语言流畅的记叙文。

【例二】《天净沙·秋思》的第二题:请给这首词加“腰”, 使其更生动。

二二、课程的实施

为了使校本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我校采取了大课和小课相结合, 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文学社团、文学沙龙以及走进经典主题论坛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校长、中层领导和教师带头吟诵和创作诗词, 并走上讲坛。学校期末语文考试分A卷和B卷, B卷专门考核学生古诗词诵读情况, 考核结果记入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性的学习、交流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顺利实现了小学毕业完成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 提升积累60首的目标。

(一) 教学得法, 倾情吟诵

课堂教学是古诗词诵读的主阵地。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 并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是我们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原则。下面简要介绍我校中高年级古诗文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实施策略。

1. 读题质疑知诗人。

古诗文的语言极为精炼, 它们的创作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或源于战乱, 或源于隐居, 或源于离别, 表达了作者在某种时代背景下的独特情怀。我们把“将学生引入诗词创作的背景, 缩小与古人时间上、认识上的差距”作为古诗文诵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学伊始, 可以让学生交流从诗文题目、作者、背景中获取的信息;然后, 让学生猜测作者要写什么, 会怎样写。引领学生真正走进作品所描述的具体情境, 明确作者所抒发的真情实感。既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2. 读通诗句晓诗意。

在古诗教学中, 诵读是理解的基本前提。诵读要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 通过读通顺、读明白、读出韵味几个环节来完成。在诵读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词句, 借助“诵读提示”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凭借已有的言语积累潜心品味, 细心感悟, 形成语感, 以获得言语运用的感性经验和深刻的理性认识。切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 这样只会让学生感觉单调和乏味, 同时也破坏了古诗文的整体性和美感。

3. 会心吟诵得诗韵。

苏东坡曾言, “三分诗七分读。”有感情地诵读, 读出自己对诗文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的理解, 读出诗的韵味, 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古诗文往往意境深远, 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要想读出诗词的韵味, 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诗文描绘的景象在其头脑中浮现。这样, 学生就会对诗境理解得更深刻, 感情体会得更深入, 进而能够会心吟诵。在此基础上, 将诵读的抑扬、快慢、强弱融入其中, 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心境的理解也会不断提升, 达到“会心”的目的。这样反复诵读, 达到心口合一的诵读境界, 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 不知不觉间就会与作者心意相通, 并得其神韵, 语感也就产生了。

4. 拓展积累尝创编。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积累既能让学生吸取精华, 体会魅力, 又能把这些收获运用到阅读写作中去,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中得法, 并通过一首诗或词的学习, 归类拓展同类作品或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力图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把学生带进经典古诗文殿堂的同时,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具备初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如诵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后, 引导学生诵读杨万里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汉乐府《江南》等与莲花有关的诗词;诵读李白的《将进酒》后, 根据学生喜爱编歌的特点, 引导学生将这首诗配上喜欢的曲子唱出来。这样的方式比简单的读写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抓住古典诗文的创新点,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创编, 是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一直尝试的教学手段。例如给诗加“腰”、改写、仿写等。孩子们在读写结合的学习环节中进一步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 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发挥想象, 自主创编。教师也主动写下水诗文, 和学生一起在语文实践中感受创作的快乐。

(二) 快乐实践, 诗韵飘香

除了课堂教学主渠道, 每周四、周五早晨, 10分钟形式多样的古典诗文诵读小课已经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一个亮点。此时, 有的班播放古诗文朗诵的光盘, 有的班由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诵读诗文, 还有的班开展诸如吟唱诗文、游戏诵读、诗文配画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诵读时间, 我们还为学生播放歌曲, 让孩子们随着优美的旋律诵读古诗文。我们还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景引领学生感知诗文内容, 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配画活动,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孩子喜欢游戏, 我们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诵读。孩子们边诵读古诗边做肢体操, 其乐融融。对高年级学生, 我们开展了“百篇、千句、万词”的日积月累活动。活动从学生每天踏进校门时就开始了。不论是在校园中做值日的、还是刚进校园的学生, 都能听到从LED展示屏传来的、由在我校举办的古典诗词诵读竞赛中获奖的同学录制的配乐朗诵。每当这个时候, 很多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朗诵, 并在不经意间记住了很多作品。

每个班级的教室板报上, 都专门开辟了“古诗文园地”, 摘录古诗文, 诗配画, 发表诵读体会, 内容丰富多彩, 校园可谓“诗情涌动, 诗音绕梁, 诗韵飘香”, 学生积极地参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 实现了“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 得到古文化的浸润, 丰富自己的语言, 进而实现了“质“的飞跃。我校成立了各种文学社团三十余个, 都有各自的特色刊物。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种朗诵、作文比赛, 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提升。

六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 篇8

关键词: 博大精深;多形式诵读;巧方法激励;游戏激情趣;多念多背

古诗文凝聚着广大人民智慧,博大精深而且魅力无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优美的诗词文赋无疑是这条璀璨星河中无数闪耀的明星。千百年来,古诗文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小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必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为丰富一生的文化积淀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改变当前学生存在“课上背教条,课后背广告,满口出脏话,开口流行歌”的不良现象。尤其是选入课本的古诗,蕴涵丰富,启人深思,语句优美,值得玩味,洋溢着亲和力,焕发着生命活力。所以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喜爱我们的古诗文,并把它记忆积累下来。在提倡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可以根据自己所任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记忆特征,学习态度,文化层次等,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同理心的、充满童趣、富含深意的诗文让学生去读、去记、去运用,创设相应的情境,改变古诗文的练习模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积累诗文词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只要学生的文化底蕴深厚了,那诗文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相应的学生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儿童“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抓紧时间鼓励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读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为帮助学生抢回失去的时间,我和其他语文老师在班上开展“晨读”和“课前”活动,即每天利用早读前10分钟和语文上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在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学生积累了30多首古诗词,相当于常规教学状态下两年的古诗积累。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学生仅仅会背诵古诗词,对诗词的意思和意境理解不深,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们不妨这样来看,当学生的诗文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那些经典诗文烂熟于学生胸中的时候,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将它信手拈来,脱口诵出,就相当不错了。至于他们现在还不能深刻体悟诗文中蕴含的道理及意境,我们可以不必过于奢求,因为随着学生人生阅历的不断增长、知识的不断丰富,他自然就能领会。

结合我校“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赞美家乡阳朔古诗文诵读也成了学生学习中的一篇“精美小品”。在诗歌诵读活动中,让孩子们收集赞美家乡阳朔的美文美诗,如沈彬的诗:“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脍炙人口;吴迈的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陈毅的诗:“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等等。我尝试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快快乐乐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诵读提出了明确地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由此可见,对古诗文的教学中,理解学习古诗文时可以采取最基本的的诵读指导。

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加快背诵的速度,可以引导学生编玩一些别开生面的游戏,其中的编“谜”、猜“谜”游戏,就特别富有情趣。学生把依据诗意想象的画面,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卡片上,这就是一个谜语,这叫“观画猜诗”。出示这个画面,让别人猜想是哪首诗,诗文内容是什么。如李白的《静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白居易的《草》……均可设计成精美的谜面。还有的在卡片上只写诗文的其中一句,让同学猜说诗题和作者,并对出下句,这叫“诗句接龙”。还有诗句的续背、听诗猜诗名等游戏学生都非常感兴趣。虽然这种方法需要多一些时间的准备,但效果也是很好的。

小学生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更强。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竞赛活动。如男女双方对垒竞赛,或分组比赛,以一方背不出者为败方,以此来检查是否背诵,这样一来,学生们惟恐因自己的过失影响了集体的荣誉,都暗暗较劲,主动背诵。利用班队活动举行“我是背诗小能手”的选拔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进一步提高其古诗诵读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知想象能力时,还要引导他们在“练”字下工夫。如再教到一些古诗,可以让学生描述当时情境,孟浩然的《春晓》是他在什么情境下写的?杜甫的《春雨》跟我们眼中看到的春雨比比是否恰当?你能演一演袁枚诗中那个骑着黄牛的小牧童吗?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喜欢的美诗美文抄在笔记本上,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些相应图画映衬古诗。美化自己的摘抄本。一个学期分两次进行摘抄本比赛,比比谁的漂亮,谁积累的古诗多。

在指导学生的诵读实践中,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是:诵读古诗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学生爱上了古诗文,中华文化宝库中这一枝奇葩自然会散发出芬芳而持久的清香。我希望在老师的宣传和培育下,经典古诗文能代代传承到永远。

上一篇:2018销售冠军获奖感言优秀与2018销售员爱岗敬业演讲稿下一篇:为时代高歌 为改革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