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实践实习报告

2024-09-30

法律专业实践实习报告(通用8篇)

法律专业实践实习报告 篇1

2007年2月22日,我旁听了一起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审理。

早8点在县级人民法院开庭,去了在一件普通的办公室里面见到了法官和原被告双方。书记员还没有到之前,法官再详细的了解点关于纠纷的详细内容,并试图调解双方(这种努力自始至终都没停止)。

书记员到后正式开庭,先有原告陈述案情:在保险公司工作期间为被告垫付保险费,一年后被告退保,违约损失却不予赔偿给原告。并拿出保险公司开具的被告退保证明。有法官查看,书记员记录后,被告发言:投保乃被原告纠缠无奈,退保时又没有详细说明损失额度,不相信会有近万的差距,要求原告拿出保险公司的详细账目材料以及正式法律证明。

保险公司不属于国家机构,其资金详细计算方式方便随意对外公开,所以原告无法出具更有效证明,法官马上给该保险公司客服打电话,却被告知:除非本人亲至,否则难以提供详细账目。

法官提议由双方各处3百保证金,然后雇车去该保险公司(在外地)查账,再根据原告出具证据的是否有效来决定退还谁的保证金。被告不愿意,说自始自终都没有见过一分钱,一分实利,现在反而要投钱进去,他是无辜的,怎么可能还要损失呢?不了了之,等法官庭下询问相关专业人士后再择日开庭……

整个审理过程双方随未其争执,但长达五年的接触已经使其冷面相对。导致审理过程也充满了火药味,法官在明知被告理屈情况下,主动偏袒,为的就是在本地好做人——中国人情味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由于原被告的法律知识不同程度的缺失,导致很多地方法官都要不停的给双方普及法律常识,例如“谁反对谁举证”什么的,这应该与国人教育程度,以及法律意识淡薄有关。

原被告在审理过程中都有些许无奈和自卑感,缘由不外是把上法庭解决问题当作了很羞耻,丢人的事,毕竟“打官司”这有悖于中国传统观念习俗,很没面子的。

重要的法律核心:

一,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经济纠纷案件?

本案开始时被告由于人情关系才“被迫”购买了原告推销的保险,这样就产生了纠纷的隐患。如果我们做事情都能够顺着自己的心思,那以后出了问题也不太会从别人身上找原因,纵使后悔也就不需要去打官司来解决。所以我们的法律是不是可以把人情味给考虑进去呢?这里说的“人情味”其实有点像是中国古代的那种“人治”——他们一个县城也就靠十几个衙役来管理,说到底也就是灵活运用法律,依靠上位者(就是现在的公务员)来判断具体情况。向我上文所说的法官为什么要一直试图调节原被告双方呢?判案肯定会使有一方受损,如果能调节成功,那他所受的指责就可能少一点,至少本乡本土的不会太惹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可像是美国的法律在运用上比较灵活,而且重案例,但这种情况本来就容易产生自相矛盾的情况,可是如果像现在法律那样把所有的罪行以及惩罚都规定得死死的那样死板的条律恐怕也不能对灵活中国人产生足够好的效果。这样的法律问题恐怕还得专家来掌握这个“人治”与“法治”的度量。

二,在审理过程中怎样做到公正和有效?

所谓公正,也只不过是以大多数的利益来考虑的,所以这样一来,必然会有属于少数派的不心腹,被责难也在所难免,“清官难断家务事”恐怕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下的极端例子。这起案件中法官试图采用一种“和稀泥”的方式来“善了”此事,虽未成功,但似乎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现行的道路:尽量减少直接冲突,有问题以协商解决——法院在怎么说也是第三方,给出的结果必然不如当事人双方自己协调出来的完美。

中国法律属于“大陆法系”,有这很详细的针对性条文,讲究“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即“给与恶人以惩罚”,企图以此恐吓其他人不再行恶。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吗?举个简单的例子,开车闯红灯屡见不鲜,为什么?被逮着必然没有好果子,但马路那么多,交警能够逮住几个,就像开彩票一样,谁都不会相信自己就那么“幸运”能够中到头奖!同样类似的问题比方说盗窃,偷税等等,很令人头痛。

对于这种法不达人的情况,我们一是期望技术进步,让国家机器的监控力度能够涉及到方方面面——可这样以来,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又如何去保证?二则是加大惩罚力度,像秦朝法律:随意在马路上倾倒垃圾——斩!随意砍伐屋前树木——斩!真正震慑了保有侥幸心理的人!我们虽然无需如此残忍,但完全可以“量出为入”,比方说控制闯红灯的成本完完整整加载在犯事之人身上。这个计算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每年国家为此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而又能够抓到多少肇事之徒——以概率来平均结果,最后或许可以得出一个在利益方面使国家不受损,而公民又会完全受到威慑的答案!

法律专业实践实习报告 篇2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 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培养的学生理应具备就业岗位群所要求的技能, 突显“应用型”的人才特色。但长期以来, 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也存在着法律学科教学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问题, 仍沿袭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实践教学领域中的固有缺陷是:实践教学零散不成系统, 条块分割;课程体系缺乏实践特色, 没有突出职业性;师资队伍欠缺实践经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完备及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因此选择本专业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其运行架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

该模式的选择和设定一是要借鉴域外法律实践教学的经验, 再者要充分尊重本土资源并结合各院校实践教学现有基础和条件来确定。

(一) 域外法律实践教学模式述评

德国法律教育被划分为大学学习和见习服务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法学基本理论知识, 在为期4年的学习中, 德国学生必须有不少于3个月时间去参加审判实习、法律咨询服务等实践教育活动,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感性经验。第二阶段是为期2年的见习服务期, 见习的范围涵盖各个法律实务部门, 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法律的实际运作, 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职业能力。可见德国采取的是“两站式”的教学模式。

美国的法学教育是本科后教育即法学院的学生是在本科毕业后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选拔出来的, 其培养模式比较特别。因本阶段专注于职业教学注重实务训练, 所以美国的法律实践教学的内容丰富、手段多样。一是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 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案例教学模式, 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推理能力;二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实践机会法学院建立了很多实习中心。尤其令人称道的是, 为了使学生更直接地获得职业技能, 美国还发展出了一种适用程度很高的法律诊所式实践教学模式。

现代英国的法律人才是通过基础理论学习、法律技能训练、律师传道三个阶段的培养而成长起来的。值得一提的是, 英国的大部分法学院系推行“三明治课程” (Sandmich course) 即在4年的学习期间用1年的时间分4次到有关的公司和事务所实习和工作。

由此可见: (1) 法律教学不仅仅理论层面的, 只有适宜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现实需要的法律人才, 这是世界各国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通例; (2) 法律实践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时间安排上不仅在理论教学的中间环节穿插实践教学项目, 还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有较大的比重; (3) 各国都非常重视法律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 (4) 法律实践教学运用了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见习实习、法律诊所等多样化的手段。

(二) 三层阶梯式实践教学的理想模型

对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 应当结合各个院校的具体实际和现有资源来进行。在选择教学模式时, 需考虑的是 (1) 连续性原则。即学生在校期间都贯穿着实践教学并且各个实践教学项目是环环衔接的、连续的。 (2) 全面性原则。实践教学从内容上看既要涵盖各门课程的课程实训又要有法律事务综合技能实训课程, 既要有课外实践环节又要有课内实践环节。 (3) 阶梯递进原则。第一学年应主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实践;第二学年主要应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第三学年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实践能力。三个阶段是阶梯式递进关系, 层次分明又前后相续成一体系。 (4) 多元化原则, 是指应当综合运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

本文认为较为理想的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型是:以日常理论课程教学中贯穿案例教学为实践教学之基, 以法律诊所、模拟法庭为实践教学之主轴, 以到相关法律部门的实习 (认知实习、岗位见习、毕业实习) 和参加法律义务咨询为实践教学之两翼的三层阶梯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第一阶梯, 时间安排在一年级, 主要以案例教学、法律辩论为主构建学生的法学基本理论体系, 辅以认知实习 (法庭旁听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第二阶梯定在二年级, 开设独立的实践课程如律师实务、法律文书等, 借助模拟法庭、校外实训基地主攻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第三阶梯为三年级, 通过到相关法律部门和公司法务部门进行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 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实践能力。

三、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的运行架构

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三层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平台, 其运行架构涵盖了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师资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一) 构建“实践导向”的教学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把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就要严格贯彻“实践导向”原则。课程设置上要突显“高职化”,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与做的统一, 使教学与实训融为一体。考虑到高职法律人才的基本技能主要表现为职业思辩能力和职业写作能力, 可增加实践类课程门数, 比如开设应用写作、司法文书、律师实务、中文速录等旨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

(二) 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铁要靠自身硬, 打造一支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该实践教学模式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就法律学科而言, 一方面是要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或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只有通过了这些考试拿到从事法律实务的“入场券”才能奢谈其他;同时通过考试后要实实在在地参与处理法律事务, 以此增强实践经验, 因为法律的生命本就在于经验, 而经验的获得必需通过实践, 只有教师通过亲身大量实践领悟到了法律的真谛才能真正作到“传道、授业和解惑”。另一方面是“对外引智”。首先是要建立外聘实践型教师专家库从法院、检察院, 律师事务所等法律职业团体中遴选相关人才;其次是可采用多样化的聘任方式或建立外聘教师导师制。总之, 只有“内外兼修”建立一支法律实战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应用型”法律人才。

(三) 构建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含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保障方面主要是校外法律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法律实践教学实训室的建设, 软件保障方面主要指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

1.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建设实践教学的平台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瓶颈”工程。校内的法律实训室和校外的法律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 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手段, 是培养合格的法律应用型人才的物质基础。校内实训室是校内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 其基本配备包括模拟法庭、计算机速录等实训室, 条件成就时, 可以成立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实习实训基地。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是职业环境由“仿真”向“全真”相接轨的必由之路, 是学生实践能力由“模拟”向“实战”相衔接的必经环节, 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际的现实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2. 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

良好的制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石。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地点和开展的形式、时间等较为灵活, 因此对其管理的难度就相对大很多。对实践教学的管理重在过程, 应针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使得整个法律实践教学的过程能在制度层面上展开, 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3. 实践教学的组织建设

具体的法律实践教学过程涉及的“面广线多”, 只有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才能进行统筹安排。第一, 要设立由院系领导担任负责人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 职责是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规划和管理, 组织和协调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与联络, 安排本年度实践教学计划。第二, 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实践教学的执行机构, 该机构由法律事务专业教研室的精干力量构成, 具体实施校内外法律实践教学活动, 其中对于校外实训可以聘请实践教学基地的外聘教师负责管理学生实践教学期间各方面的教育管理活动。第三, 要格外重视和倾力支持学生组织发挥自治管理的功能, 成立由学生会、班委会各成员为核心的校外实训小组, 负责安排相关日常事务和相互督促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是指以提升学生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而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今后的实践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该评价的着重点在于对实践教学活动中两个最为核心要素的评价即:对学生法律实践教学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法律实践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设定各项合理的、细化的、可操作的指标来评价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情况, 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与不足。

1. 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评价

对学生应围绕着学习态度、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工作效率, 实习纪律等来设定评价指标。评价途径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 实践小组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社会的评价等。当然对于不同的实践课程可以确定不同的评价方式, 比如对学生在模拟法庭课程中的评价, 首先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其得失;其次由小组各成员根据各自扮演的角色互谈心得;然后老师分角色点评;最后在书写庭后总结时确定最终成绩。

2. 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评价本身也就是对教师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过程。教学评价具有反馈和咨询决策等功能, 这对于实践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的教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下列各项均是对教师评价的关键指标: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特色, 教学效果或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当然, 对法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不能盲目绝对化, 既要重视结果也要看中过程。

摘要: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未能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满足现实岗位的需要, 选择和确定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要借鉴域外法律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整合实践教学现有基础和条件来进行。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三层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架构涵盖了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师资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架构

参考文献

[1]白慧颖.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2 (5) .

[2]李煜.浅论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实训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2) .

[3]邵建东.德国法学教育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法学论坛, 2002 (1) .

[4]肖永平.美国的法律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6) .

法律专业实践实习报告 篇3

关键词: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庭辩论;模拟法庭

一、法律专业的不同之处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法律涉及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无论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外交、金融、保险、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法律专业的人才。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的话我们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面临的就业方向是非常的广泛的,可是就事实来看,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大学的众多个专业里面并不算高,甚至非常靠后。这个结果看似是与我们法律专业的前景相背道而驰的,可是,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法律专业人才就业率偏低的背后隐藏的秘密。虽然法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方面非常的广泛,在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可是正是因为我们法律的服务范围过于广泛,所以导致了我们法律专业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宽泛的专业教育。我们在学校里面所学习的知识是在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原则等法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显然不足以让我们在毕业之后有能力面对社会各个领域里面所出现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法律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良好的法律理论知识的熏陶,相对来说更加重要的是培养法律专业学生在走出社会之后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法律思维方式。和培养法律专业学生解决具体法律问题的能力。

二、法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内涵

关于法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概括的讲是指法律学生针对案件事实,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原理,通过法律分析,正确的适用法律条文,提出有关的司法建议或者直接参与司法活动、参与活动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法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具体上来讲可以分为人际沟通能力、法律逻辑思维能力、诉讼能力、和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等。

(一)人际沟通能力是最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因为法律工作者所面临的工作,并不像什么土木建筑、工程造价、电子商务等各种只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一样,不需要什么语言沟通就能很好的完成工作。法律工作者所面临的工作是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完备,同时也需要我们法律工作者具有出色的语言和文字方面的表达能力,如果法律工作者不能有效的与人交流,对交流对象的观点给予评价,不能为当事人提供咨询和建议,用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为当事人解决纠纷,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相对于一个法律工作者来说,就像是厨具对于一个厨师一样的重要,即使你具有再多再好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可是如果你没有把你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发挥出来的工具,那么,一切都是后话。所以,人际沟通能力是法律工作者走出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一块敲门砖。

(二)法律逻辑思维能力,是指能过准确运用法律知识和原理识别和系统的阐明法律问题,准确的理解和解释法律概念,并通过法律邏辑推理和分析来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如果说人际沟通能力相对于法律工作者就像厨具相对于厨师来说,是一种工具的话,那么法律逻辑思维能力相对于一个法律工作者来说就相当于是一个厨师的厨艺精湛是一个道理了。所以说,法律逻辑思维能力相对于一个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是一个法律工作者优秀与否的评判标准,是法律工作者出色的解决法律纠纷,替当事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法律思维不同于一般人、普通人的思维,法律思维是一种注重严谨和遵守法律的思维。法律工作者必须具备普通人不具备的严谨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看到生活中一般人看不到的关于法律方面的侵权或者违法的行为。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学了法律的学生区别于没有学过法律的普通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可以说,法律逻辑思维能力是法律工作者独具的一种能力。

(三)诉讼能力,是指在法律实务过程中,善于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巧妙应对诉讼、掌握一定的诉讼技巧、熟悉诉讼程序的规则,主动参与诉讼的能力。如果在毕业以后想要成为司法类的法律人才比如律师、法官、检察官等需要从事法律诉讼的工作的话,诉讼能力就是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法律实践能力。就算以后想从事于其他各行各业的法律专业学生也有必要学习和掌握诉讼能力,认真学习法律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定诉讼技巧、熟悉和了解诉讼的程序和规则。所以说,诉讼能力也是一种对于法律方面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实践能力。

(四)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是指在调查案件事实的过程中,执行调查策略、策划事实调查、确定事实真相以及对以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探知法律事实是法律实践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证据调查、搜集,视听资料的采集,对法律实施的分析、认定、以及案情的分析等,这些都直接决定着需要适用的法律和适用法律的最终结果。如果法律工作者不具备一定的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那么在认清事实的过程中,必定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很多本不必要的时间,甚至会对案件作出错误的判断,直接影响法律的公正性。

三、实践能力对于法学生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能力、法律逻辑思维能力、诉讼能力和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等都是作为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面对社会,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社会法律实践能力。假如不具备完备或者较硬的法律实践能力,那么就很难适应社会,很难再社会上找到自己的落脚点,难以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立柱脚跟。解决不了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法律方面的难题,难以成为一个出色的法律工作者,不能为国家的法治化建设增砖添瓦。

既然,法律实践能力对于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来说是那么的重要,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求法律学生具备驾驭市场经济的狂流抨击下,法律实践能力对于法律学生是如此的重要。那就要求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就开始培养各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力,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紧抓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保证为今后的法治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新鲜的法律工作者血液。

四、改革法学教学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培养

基于上述对于实践能力的定义和实践能力对于法律专业学生的重要性的阐述,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于我国现存的法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注重法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法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法律性。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學模式,不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同学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应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辩论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创造意识。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法学教育的一个重点的方法,所以即使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但是我们这里所讲到的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里面的案例教学方式有几点不同之处。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枯燥无味的法学理论和法条的。而我们这里所提到的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让学生站在律师的角度,思考如何对案件进行控告和辩论,以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和诉讼能力等实践能力。让同学们不仅掌握生硬的理论知识、死板的法条和法学理论,更要让同学们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二)模拟法庭教学。此种模式在于为学生们提供一种较真实和全面的法律训练,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为生动的生动的模拟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们自己扮演法官、律师、检察官和当事人等角色,让学生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参与同一案件的审理。掌握诉讼程序,掌握诉讼技巧、熟悉诉讼程序和规则。提高学生们的诉讼能力。

(三)组建各种法律协会。例如法律援助中心,法律研究中心,同学们有更多的平台交流和沟通在学习法律过程中的心得的经验,共同探讨当今存在的法律不健全,法律执行不全面的各种现行存在的法律问题,发散式的培养和让同学们自我培养思考,讨论法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定期的观看法庭的审理过程,真实的接触到真正的法庭审理,学习法庭审理中的律师们的各种辩论技巧和诉讼技巧。

(四)开展法庭辩论。法律学生应当具有较雄辩的口才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定期开展法庭辩论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胆识,提高学生们的辩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给法律专业学生走出社会一块好的敲门砖。

法律技能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法律实践的历练,而法律实践的历练不能仅仅依靠于在一年时间的社会实践教学,同时也要依靠于在平日里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并加强对法律在校生的法律实践培养。深刻贯彻对于法律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法律逻辑思维能力、诉讼能力和探知事实的能力等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让法学生在走出社会的时刻具备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是法律专业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强有力的为法治社会做贡献,为国家的法律事业添砖加瓦,建设法治的高楼大厦。

【参考文献】

[1]苏贺新.法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探讨[J].教育探索,2013,(09):84-85

[2]陈艳.谈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2,08(02):52-55

法律专业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 篇4

我所实习的单位是我家乡的一个滨湖区人民法院所属的一个基层法院——太湖人民法庭。在实践老师的教导下,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一民法官是多么的令人骄傲,在这里我不仅找到学术理论体现和验证,更能找到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通过实习,我在我的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2年来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大量庭审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在一些案件的立案过程中我还担任了具体的案卷整理工作,并且对部分参与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对立案的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注意在此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理论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习结束时,我的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实习期间我主要对以下案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参加了一些案件立案审判的过程,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一、买卖合同起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简易程序在审理案件中的具体运用。这个案件案情清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争议不大,太湖人民法庭属基层法院,符合简易程序的条件。在整个审理过程中,只有一名审判员,我们趁之为法官,原告和被告的当事人都没有到场,双方都由各方的代理律师出席,法庭还有一名书记员,负责记录法庭审理整个案件过程。我便出席了这一场法庭审理。先让我叙述一下案件的梗概。

原告:制造机动车公司(公司名称不是记得很清楚,下面只好用原告被告来代替了)

被告:代理销售机动车公司

原告与被告系合作伙伴关系,在去年就将原告公司制造的机动车运输给被告,被告诉称资金周转不灵,希望原告能晚些要求付清货物的全部货款,可是直至今年,被告还未将货款付清,几经原告的追讨,被告仍然没有全部偿还,还有

1万6千元的货款,原告认为被告没有合作诚意,便提起诉讼。

双方争论的焦点是,被告曾还了XX元给原告,原告称没有收到。被告还提出原告的货物不符合双方订立合同的质量标准,所以才迟迟未将货款付清。

经过法庭的审理:被告所称曾汇款给原告XX元,事实上,收款人的姓名不是原告并且是一个与原告素不相识的人,可见被告提供的证据并不符实。第二个焦点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在这件事情上,被告拿出了许多信件称是客户反映质量出现问题,要求退货,被告还称曾致函给原告要求退换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原告对被告的这些证据提出质疑,因原告当事人没有出席法庭不能确认事实真伪,要求与当事人求证后给予答复。

在整个审理过程中,审理时限很短,而且感觉开庭审理只是走下过场,法官对于此案如何判早有结论。

通过这起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的审理,我看到虽然审理时限很短,必备的程序却很完备的,法院在这方面控制得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了我认为法院在庭审制度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就拿这起案件来说,被告拿出的证据并不充分,法官亦认为如此,这样的民事经济案件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双方调解的,并不必弄得要上法庭,在场的两为律师也希望双方当事人能够各退一步。尽管这次法官没有作出判决,但是后来的一些场面上的事情还要继续下去,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走下过场。不过从案件的侧面来说,我发现现在的人都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说明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高了啊。

二、一起离婚案

本案中被告在结婚之前就怀有身孕,通过欺诈骗婚。婚后不久就有一女婴,原告对此怀有疑虑,认为不是自己的小孩,就带着自己的孩子到上海一家医院进行亲子鉴定,结果证明该女确实不是本人所生。原告系于被告的欺骗行为便起诉,要求与被告离婚。财产均分。

法庭判决同意离婚,在分割财产时,照顾到女方的利益,作出了公平的判决,可是女方的父亲认为法庭的判决有失公正,不断的到法院进行干扰,法院工作者告之正确的解决途径他不采用,给法院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通过此案不由得联想起新实行的《婚姻登记条例》在简化婚姻登记程序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婚姻的风险,一系列的问题也将随之而来。政府和个人谁该承担婚姻风险?个人在婚姻风险中如何自我保护?政府又如何加强管理降低婚姻风险?我想,这些问题应该是新条例所做的改革出台后,作为法律工作者和行政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还有些其它的案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两个星期的实习时间里,我基本上掌握了案卷的整理、清卷、订卷、贴封条等工作具体操作细节,这一系列的事情可都是要认真细致的,目录上要写好案号,原告,被告,事由等等,判决还是调解不能写错,案卷一定要分正卷副卷,并且案卷的内容还要按照证据材料,法庭材料整理好,将它们装订好,贴上封条。看着自己的案卷整理好真是很高兴。

法律专业实习报告 篇5

(一)我叫xxx,在学校学习的是法律专业,我在区人民法院刑庭进行法学专业毕业实习已经结束了,与之前的既兴奋又有些紧张相比,现在的我,多了一份淡定与自信。由于之前一直听说在法院这种很有等级观念的单位实习,还要端茶倒水,所以一直对在法院实习没有什么好感。而且由于兴趣等原因,并不想在法院工作,去实习最初的想法只是想不要给自己的法学学习留下什么遗憾,去法院感受一下他的威严。但实际证明,如果我真的放弃了这次机会,一定会有遗憾。

我最初到法院的时候,我和法官、书记员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有时候相视而笑却不知说什么好,弄的大家都有些尴尬,但很快,工作使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虽然许多书记员和我们同龄,有许多专业知识不如我们,但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们的工作经验还是让我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还有法官,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很认真,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更是耐心解答。比如,一次和法官去价格鉴定中心,由于是刑事案件,我觉得像价格鉴定这样的事应该由公安局或检察院来做,而法官告诉我法院作价格鉴定是被告要求重新鉴定,而这些是我在课本上没有学到的,或者说,如果不是遇上实际的问题,凭空是很难想到的。

我们从填写各种表格这种最琐碎的事情做起,但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彻底改变了我之前认为的“打杂”没用的看法,只要你用心,就会从中学到很多。比如,在整理案卷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案卷就是一个案件从发生到审结、罪犯被送到监狱的全过程。案件的审判流程表反映了一个案件的基本信息,从收案、分案到结案都被归入了电子信息档案。检察院会将案件的起诉书及相关材料提交到法院。公安机关关于各种案件的刑事侦查,一个案子并不是简单的几个物证或口供,而是非常详细完整的环环相扣的证据链,从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人体损伤鉴定、价格鉴定、勘验笔录、工作记录、辨认笔录,到电话清单、各种物证图片,确可证明一个案件的始末。律师的委托书、辩护词,还有民事材料、调解书,虽不是每个案件都涉及,却也是一个刑事案件的组成部分。立案登记表、收案笔录是法院的工作。开庭公告、庭审笔录、宣判公告、判决书还有送达判决书回证、执行书及回证、提票,我们目睹的这些,其实已经是一个刑事案件从公安局到检察院再到法院的最后的程序。这让我真正把课本上的东西连了起来。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帮助核对起诉书、判决书的正本和副本,了解了起诉书、判决书的格式及写作方式。填写了送达起诉书和判决书的记录,这些本应当事人亲自填写,但在法院约定俗成。帮法官写工作记录,明白了工作记录的作用。订案卷正卷副卷,编编号,填写卷宗目录,卷宗内容,这项工作人见人烦,但没有他,在法院的实习将是不完整的。和法官讨论案情、法条、定罪量刑,学习十七大,气氛很好,让我在实践中运用了学到的知识。填写提押票、换押票、律师的出庭通知、结案报告、执行书还有上诉报告、审委会报告什么的,了解了律师、看守所、审委会各个部门的职能。去检察院、价格鉴定中心、看守所,开阔了眼界,知道了许多从不曾涉及的东西。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历最多的,还是听了各种格样的案件,从一个案件送来到结案的全过程。在这些案件中,有卖淫的,有招摇撞骗的,有在女厕所盗窃的,有打架故意伤害的,有运输毒品的,有故意杀亲人的,有卖假发票、盗版光盘的,有故意碰瓷的,有妨害公务的┅┅

以前认为刑事罪犯大逆不道,对他们深恶痛绝,所以第一次见到穿黄马甲的罪犯,吓得不敢和他对视,而是从后面绕到了旁听席。而当我听了许多的案件审理,亲眼见到法官和罪犯、被害人、当事人、家属谈话,了解了案件的全过程,逐渐改变了看法。有的罪犯多次犯罪,装疯卖傻;但也有那种刚高中毕业甚至只念了小学就出来打工,不懂法律再加上一时邪念就犯罪的。有许多甚至比我们还小的人多次被执行强制措施;还有许多人家境很不好,父母离异,没人管,许多罪犯没有工作,很多人请不起或根本不懂请辩护人,听不懂法庭上的问话,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让我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实他们就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人,对罪犯,感到从最初的害怕还有像孙继秋老师说的好奇到后来的麻木。每天看着罪犯和一些家属出出入入,每天看着来往法院的人,会觉得本认为不会很多的刑事案件实际很多,会觉得生活的世界原本复杂,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几百个法条又如何能解决得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的各种问题。

就像我遇到的一个案例,有两个老人,没有工作,只有低保金,因道路整改失去了以卖报纸为业的生活来源,在家门口摆摊,被城管制止,双方发生冲突,造成城管手指骨折,被指控妨害公务,取保候审,后被判缓刑。

其实,法庭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体会着社会中的悲欢离合。看着每天写的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刑事判决书,其实就是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以及他的家庭,但这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偶然也好、故意也罢。这些都警示我们,尤其是作为一名学法学的学生,不要一时冲动误入歧途,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和生活。在实习的过程中,让我思考了一些司法工作上的不足。比如,在庭审的过程中,看到了陪审员的审理经过以及他们和法官和议的过程,真正理解陪而不审的现实。在简易程序审理中,看到了法官的权力,看到了独任制的不足。在执行的过程中,看到了司法实践对是否是本地人,是否有人管等不同人的区别对待。在定罪量刑过程中,看到了认罪与赔偿的重要性,不知是否是富人、圆滑的、厉害的会少一些麻烦呢?这罪与非罪、罚的多与少的界限究竟该如何定义呢?

我国的司法实践尚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那是中国司法亟待解决的事情。而法院人员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作风,仍然是我们今后工作和学习的榜样。在实习的过程中,感到原本威严的法官,其实是那么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细心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认真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每当有案子的时候,法官会和我们一起研究案卷,分析证据,针对案情查找法条、案例及相关资料,让我们针对量刑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无疑帮助我们将学过的知识加以复习,并最大限度的把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也切实感到了作为一名准法律工作者的神圣与庄严。让我深深感到法官走下神坛,成为我们身边值得崇敬的师长。

另外,在我们接触的检察院人员、律师的身上,也有许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没有机会到检察院实习,也是一大遗憾,所以建议学校能够对暑期的实习也做一定的组织,也许时间不用很多,但公检法各个工作部门的良好气氛一定对我们的学习有益而无害。

在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问了许多幼稚的问题,有的工作可能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但瑕不掩瑜,实习的收获仍将是我们的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期三个月的法学专业毕业实习结束了。感谢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接收我们实习,让我们在那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感谢刑庭的法官们、书记员们,是他们耐心的帮助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让我们变得成熟、自信的面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作风,将是我们今后工作和学习的榜样。

法律专业实习报告

(二)实习人××× 学号:×××

实习地点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法院

实习时间一个月 20xx年2月19日到3月20日间我在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法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毕业实习,短短一个月时间,除去周六周日,实际呆在法院里的时间只有二十多天,但这二十多天来却感触颇深。

按照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大四快毕业这半年必须进行一个月的实习,学校不做统一安排,要我们自己去找,这对我们可是一件难事,要知道进公检法的门不是件容易事,自己又没有什么熟人,法院会不会接受我们去实习呢?19号一下火车,就跟一班的杨裕武一起到夷陵区法院去联系实习单位,之所以找比较偏远的夷陵区法院是因为担心别的法院去找实习的人太多,能锻炼的机会太少。第一次进法院的门,心里砰砰直跳,该去找哪个领导呢,在门口向值班的法警问了一下,应该去找法院的政治部。上了五楼,递上学校开的连抬头的没写的介绍信,没写抬头是防止万一这家法院不要我们的话我们还可以用这张介绍信到别的法院去找,政治部的韩主任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在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对我们来实习表示欢迎,并给我们讲了些法院的一些工作纪律,主要是关于保密方面的。联系实习地点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出门在外,胆子要放大些,去找实习的地方又不是做什么坏事,别人不要我们就不要,大不了再找别的地方,不过幸好,一次成功。

我被分在了民

一庭,这对我是有点难度,在民商这一块我以前学的都差不多忘光了,特别是在民事程序这方面,平时我的兴趣和爱好都偏重于法学理论,考研考的方向也是宪法,可法院里似乎没有哪个部门需要偏重宪法的,别人都说学法学的,得民法者得天下,看来这法学这一块,行政上诉状。我还是得重新学起了。

在民一庭实习的一个多月里,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事情。

1、整理卷宗,帮助杨届平法官整理卷宗14份,边整理边看,在这些已经审结的案件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到事实的认定,证据的采信,责任的认定等等,在整理卷宗过程中,对民事案件从立案到审结的程序,各种该归档的文书的分类有了详细的了解。

2、旁听案件。夷陵区法院管辖人口较多,民一庭又是全法院管辖的事最多最杂的,到三月底已经立案待审的案件就有两百多分,民一庭5位审判员(其中有一位因车祸休长假)平均每人有案子40多件,几乎每天都有两个庭要开,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听的案子就比较充足。以前在学校法制宣传周活动中我参加的模拟审判是刑事方面的案件,比较注重程序,法庭审理比较严肃,但在听了这里的民事审判后觉得庭审很随便,很多程序性的问题都省略了,法官审案子就像唠家常一样,特别是简易程序时,离婚案件一般是不公开审理的,但我也以法院工作人员的身份进去旁听了。通过旁听案件,我对民事的审判特点和程序有了详细的了解,懂得了审理民事案件关键在于化解当事人的矛盾,和刑事案件着重体现国家强制力惩罚犯罪不同,民事案件理想状态应是让双方当事人共赢而又不失法律的尊严,这一点就对法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这个素质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知识渊博,更重要的是懂得替当事人着想,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不能摆官老爷的架子,人为的拉大法官和群众的距离。

3、做合议庭评议案件的临时记录。一些疑难案件必须采取合议庭的方式审理,在开庭审理休庭后要对案件的疑难点进行合议庭成员合议,我担当过几起案件评议时的记录,由于法官们在讨论案子时都是用宜昌方言,在记录的时候不能全面的记录下来,只能记住一些重点和大概,在他们开完会后再来整理一遍才能让他们签字,其实他们即使是用普通话讲的话我也不能完全记录的准确,平时我们在速记这方面锻炼较少,搞模拟审判时的书记员记录都是假的,庭审笔录都是早就准备好的,我觉得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增加速记这方面的培训,因为虽然现在庭审笔录全国的法院系统都是用亚伟速录系统电脑记录,但在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在开合议庭评议这样的临时会议的时候还是用的手工记录,并不是每个场合都能用得上电脑,过分的依赖现代化办公设备会使人类退化。

4、写一些法律文书,在实习的一个多月里,曾帮王志法官草拟过4份民事裁定书,帮杨介平法官写过两分公告启示,虽然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文书,还是照着模板写的,但还是出了不少错误,记得写的第一份裁定书是一方当事人撤诉,基本格式就是先介绍当事人情况,原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被告代理人,案由,撤诉的理由,然后是经本院审理,认为原告的请求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事实上离婚上诉状。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准予起撤回起诉,诉讼费用减半由原告承担,就这么简单的一份裁定书我写了四遍才合格!原因就在于措辞不严谨,王志法官让我改了三次才送给庭长签字,真是惭愧!回来后狂看司法文书写作的格式,后悔当初老师讲时自己没好好听,真是应征了那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深行”。

5、跟随杜支军警官到三斗坪、太平溪、乐天溪、官庄、张王场、宜昌市区等地方调查案件,送达法律文书。原先总以为送达文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每件事都有它的难处和方法,一份传票送给被告有时要送很多次被告才肯接受,就是签收个送达回证就要给他们解释半天,因为在那些不懂法的人眼里,签字是件很慎重的事情,他们心里在想,这签了字是不是就判了啊,会不会对自己不利,有人甚至把门关起来故意不让我们进去,杜警官给他耐心的解释半天,给他说明送达回证签收只是表明你收到传票和开庭通知了。现在才体会到中国法治进程缓慢的程度了,普法教育任重道远。跟着杜警官出去办案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夷陵区个乡镇都去见识了一下,对那里的乡土风情有了一些了解。

在法院里呆了个把月,对这里受理的案件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夷陵区人民法院民一庭的案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1、离婚纠纷,特别是过完年的头三个月,离婚案件大概占了总案件的一半左右,覃庭长审理过一个77岁的老爷爷和66岁的老太太离婚的事,老爷爷还是躺在担架被抬进法院的,还有一对官庄的刚结婚不到半年的小夫妻也闹离婚,法院对离婚案件,一般情况下第一次离婚的如果不是婚姻法规定的那几种如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不改,一方有遗弃虐待家庭成员,夫妻分居满两年的等等这些强制规定的,一审都是经调解无效后判决驳回原告的离婚请求,但如果半年后原告再以相同理由提起要求离婚的,法院审理时如果调解无效一般都会判决支持离婚,所以现在要离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次不成,再来一次准行。经过平时和法官们的探讨以及一些自己听过案子,看过的案卷,我发现现在离婚案件有一些新的特点:①结婚时间比较短,离婚率却比较高②结婚时间比较短,离婚率却比较高,30岁以下的离婚的占多数③女性提起诉讼的比例高于男性,整理案卷中有10份离婚案件,其中有9份是女方提起的,这反映出当今妇女维权意识增强,妇女地位提高④一方不出庭,诉讼文书采取公告送达的增多⑤因家庭矛盾引起离婚较多,多集中于外出打工者,且都是在春节后不久提起离婚。

大学生法律专业实习报告 篇6

(一)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去区检察院实习,时间是从20xx年7月16日至8月9日。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检察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院领导及全体检察干警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 许多不足之处。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干警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 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 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审查起诉科,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 了解了公诉起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干警提审,核实犯罪事实,探 询犯罪的心理、动机。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诉人员做好案件的调查笔录和庭审笔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的 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 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有一个案件就是这样的,被告人原是某村会计,后来在改选中落选,这样一些会计帐簿、会计凭证需 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认为《会计法》是规定的要等帐目清算后再移交,所以就坚持不交出,结果被以隐匿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罪逮捕。这一个案例就说明我们的普法 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的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神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将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与法律实习相结合,巩固知识,发现不足,以求积累经验、指导学习和学以致用;在实习中,培养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法律人观念和法律思维;通过在派出所参与到具体的办案的过程中,熟悉公安机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其办案的法定程序和一般步骤,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

2.实习意义:这是我们即将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最后一次实习。作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实习生活带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经验和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法学本生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法律知识不仅仅在于我们能将那些书本上的知识在多大程度和深度上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法律的我们所承载的使命。作为一名法律人,我珍惜每一次实习机会,把它们当作检验自身理论知识是否扎实的试金石;我在实习中也很注意个人法律素养的提高,学习如何为人处事,怎样提高个人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我实习的单位是我们镇上的派出所,来的第二天早上所长召集我们开了一个会议,主要是重新分派一下各自的任务。我们实习生由于刚来很多东西都不清楚,所长让我们在第一星期主要是观摩和学习所里的办事规程和熟悉所里的管理规定,并适应这里的生活和工作。

在这第一个星期里,我跟着已经来所里很久的实习生陈辉学会了如何给前来办理身份证的群众照相,办身份证算是所里的一项主要工作了,相片的质量会决定群众们是否会拿到证件,我必须做好这项工作让他们满意。身份证图像的采集用的是公安系统的专用软件,照完相片之后要经过它的一系列处理,检测合格后才能上传到户籍室办理身份证。新手要掌握它的功能得花一些时间来练习,几经摸索我总算是熟悉了。终于我可以给前来的群众照相了,照出来的相片在经过处理后,传到户籍室那边,大部分都是很不错的,但也有少部分还存在小问题。经过多次调整后,我对该软件的使用已基本掌握,能过胜任照相一职。这是我来所里最先学会的一项工作,但它和我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不太紧密。

接下来,我实习的任务就是如何询问当事人、证人以及如何制作询问笔录。所里最那让人激动的时刻就是出警了,太具挑战新了,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半夜三更只要接到群众报警,刘警官都会带着我一起去处理。对于当事人有的需要带回来做笔录,不管多么晚都要做个笔录。每一次陈警官在做笔录的时候,我都在旁边学习,听他们如何提问,都问些什么问题,对不同的案件又该如何设计询问的问题,被询问者回答的纪录过程,以及该如何组织语言进行纪录,如何把握询问的重点和非重点,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等。这些都是对初生牛犊的考验,我相信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我定能掌握这其中的学问。经过聆听多次询问,我已能够对不同的案件的提问方式了然于心,熟悉询问的程序,对于重点问题的把握以及如何按捺手印。如对一般案件的询问,首先要向当事人宣读或出示“行政权力义务告知书”,然后才开始,在询问过程中要问清其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等必要事项。如对打架斗殴性质的要重点问其谁先动手,用什么打对方,打到了哪个部位,都有谁受伤;而对的证人的询问都要问清其与当事人的关系,在作证过程中告知其不要使用好像、推测、猜测等词。在核对完笔录后,打出纸质文档给当事人查阅,在与当事人口述不一至的地方应立即修改,并在核对无误后在规定的地方按捺上手印。在有经验的干警的指导下,我也对当事人作过几次询问笔录,他给我的评价是总体上符合规范要求,但有的用语有些不妥。我在随后的询问过程中,不断地在改进。

三、实习总结

短短的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这一段实习时光,对我来说既充实又充满新鲜感和挑战性。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给办身份证的群众照证件相,帮所里完成上边分派的采集DNA样本和指纹的任务,接警和出警,询问当事人,制作各种案件的询问比笔录。在和有经验的老警员一块处理警情时,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哪些问题应该由派出所处理,处理这些问题的程序,以及派出所做出处罚决定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对于哪些不在派出所管辖范围的事项,如果群众向其派出所报案该怎么办等。我不仅仅知道该如何处理以上问题,同时也对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经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一些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操作,对电脑办公软件的应用有了很好的掌握,更是明白了“电脑是三大生存技能之一”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进一步认识了公安,认识了社会,也认识到公安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实习中自己表现的反思,我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深刻认识到:

理论是基础,实习经验是关键。在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匮乏、眼高手低。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很多不足。我有时发现知识倒是掌握了,但如何运用却不知从何着手,甚至素手无策,这就是实习经验重要性的体现,经验往往能提高效率。

2.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警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他担负着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任。作为有志于从事人民警察职业的人,培养良好的素质是极为重要的,这包括专业知识、职业形象和执业纪律、人格魅力等素质。同时这也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3.实习对加强和指导学习的作用。第一,对我们在讨论某个案件的重要问题适应该广泛地查阅资料,弄清理论上在这一问题上主要哪些观点,实习之中又倾向于哪种观点,不仅易于和他人的思路和想法接轨,丰富自己的思维。更使做到有重点的学习,有重点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有重点的学习理论界的重要观点。第二,我们应该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应该多注意,想想该如何应对,这样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很有帮助的。第三,注重锻炼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对于一名好的法律职业者来说这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要常写一些文章,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也是综合培养,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法律思维能力。

大学生法律专业实习报告

(二)首先,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XXX县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及我的法官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帮助和努力。通过两个多月的实习,获得了一些初浅的体会。进XXX法院后,我被分在了民一庭,这对我是很有利的,因为民一庭是整个法院里案子最多的庭。我虚心地向法官们学习,并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这是在学校和课本上学不到的,让我终生受益。与此同时,我也看了许多实际案例和一些专业书籍与杂志,让我初步地进入了角色。负责带我实习的法官们都很耐心地指导我、精心地为我答疑解惑,让我学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本领。

在民一庭实习的两个多月里,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事情。

1、整理卷宗。在实习期间,帮助法官整理卷宗几十份,边整理边看,在这些已经审结的案件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到事实的认定,证据的采信,责任的认定等等。在整理卷宗过程中,对民事案件从立案到审结的程序,各种该归档的文书的分类有了详细的了解。这个是我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的,鉴于卷宗将成为永久性的档案,在整理前我都问得很仔细,然后做得很认真,整理完后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尽管做的事情都比较微小、繁杂,而且第一次上手,但每一件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学问,特别对于法律这门彰显公平与正义的学科,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在处理每个细节时都抱着“处处小心,时时留意”的态度,虚心地向法官们请教,他们也不厌其烦地对我进行传帮带,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同时我也深深地明白了作为一名法律人身上所肩负的崇高使命与社会责任。

2、旁听案件。XXX县法院管辖人口较多,民一庭又是全法院管辖的事最多最杂的,刚去的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开庭。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听的案子就比较充足。通过旁听案件,我对民事的审判特点和程序有了详细的了解,懂得了审理民事案件关键在于化解当事人的矛盾,和刑事案件着重体现国家强制力惩罚犯罪不同,民事案件理想状态应是让双方当事人共赢而又不失法律的尊严,这一点就对法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这个素质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知识渊博,更重要的是懂得替当事人着想,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不能摆官老爷的架子,人为的拉大法官和群众的距离。

3、做庭审的临时记录。在庭里的书记员的指导下,我在庭审过程中试着做过几起案件评议时的记录,由于平时我们在速记这方面锻炼较少,搞模拟审判时的书记员记录都是假的,庭审笔录都是早就准备好的,所以在记录的时候不能全面的记录下来,只能记住一些重点和大概。()我觉得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增加速记这方面的培训,因为虽然现在庭审笔录全国的法院系统都是用亚伟速录系统电脑记录,但在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在开合议庭评议这样的临时会议的时候还是用的手工记录,并不是每个场合都能用得上电脑,过分的依赖现代化办公设备会使人类退化。

4、写一些法律文书,在实习期间,曾帮办公室的法官草拟了几份民事裁定书,写过两分公告启示,虽然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文书,还是照着模板写的,但还是出了不少错误,记得写的第一份裁定书是一方当事人撤诉,基本格式就是先介绍当事人情况,原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被告代理人,案由,撤诉的理由,然后是经本院审理,认为原告的请求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准予起撤回起诉,诉讼费用减半由原告承担,就这么简单的一份裁定书我写了四遍才合格!原因就在于措辞不严谨,法官让我改了三次才送给庭长签字,真是惭愧!回来后狂看司法文书写作的格式,后悔当初老师讲时自己没好好听,真是应征了那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深行”。

5、跟随一位姓龙的法官到县城周边区域调查案件,送达法律文书。原先总以为送达文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每件事都有它的难处和方法,一份传票送给被告有时要送很多次被告才肯接受,就是签收个送达回证就要给他们解释半天,因为在那些不懂法的人眼里,签字是件很慎重的事情,他们心里在想,这签了字是不是就判了啊,会不会对自己不利,有人甚至把门关起来故意不让我们进去,给他耐心的解释半天,给他说明送达回证签收只是表明你收到传票和开庭通知了。现在才体会到中国法治进程缓慢的程度了,普法教育任重道远。

在法院里呆了几个月,对这里受理的案件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XXX县人民法院民一庭的案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1、离婚纠纷,一般需要公告送达的或者涉及财产的稍微复杂的离婚案件都由民一庭受理。法院对离婚案件,一般情况下第一次离婚的如果不是婚姻法规定的那几种如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不改,一方有遗弃虐待家庭成员,夫妻分居满两年的等等这些强制规定的,一审都是经调解无效后判决驳回原告的离婚请求,但如果半年后原告再以相同理由提起要求离婚的,法院审理时如果调解无效一般都会判决支持离婚,所以现在要离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次不成,再来一次准行。

2、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案件的共性:一是受害人及其亲属依法维权意识增强,案件增长幅度大。二是原告索赔数额高,原告胜诉率高,获赔数额相对较少,精神损害法院一般不予支持,唯有一件因受害人死亡,法院才支持了原告方精神损害赔偿一万元。三是车辆及人员的流动性,法院受理案件后,送达诉状副本、举证通知、开庭传票比较难,直接影响了案件的审理进度,增大了案件的审理难度,审理周期相对较长。四是判决裁定确定的民事赔偿执行不到位现象突出,法院受理的该类案件,大多是肇事者无能力赔偿或双方就赔偿额度未达成一致意见,交警部门调解不成的情况,这严重影响当事人权益和司法权威。

两个多月的法院实习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仅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的是实务操作、办案经验和社会阅历,作一名法官不仅需要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更需要有崇高的法律素养。

法律专业实践实习报告 篇7

1 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的类型

大学生实习, 是指在校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和检验, 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学习过程。 (1) 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的不断增多, 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也逐渐呈现自主性、自发性的新特点。因此, 笔者将大学生实践活动分为被动型实践和主动型实践。

1.1 被动型实践活动

笔者认为, 所谓被动型实践活动是指在校学生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到学校指定的实习单位参加实习或者学生根据学校的实习要求, 自主联系经学校认可的实习单位参与实习的实践活动。常见的被动型实践活动权益受损包括克扣、拖欠、拒付实习报酬或不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报酬;故意延长工作时间;指派学生从事推销等杂务而不给于足够的技能训练;不提供足够的工作安全和职业卫生条件;对实习生在上下班途中或工作中发生的意外受伤情形不予处理等。 (1)

1.2 主动型实践活动

所谓主动型实践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作为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通常是商事交易活动) , 自发地、主动地参与到某种社会关系当中, 从而达到个人价值实现的一种实践形式。主动型实践活动相比于被动型实践活动的风险来源更加多元化, 风险控制的难度也更高, 学生不仅可以是权益受损的客体, 也可以是权益损害的主体, 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间接损害到自身的利益。目前, 比较常见的主动型实践活动权益受损包括在商品买卖的过程中受到欺诈、勒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被要求赔偿;侵犯他人人身权或财产权被要求赔偿等。

2 现行保护措施分析

目前, 在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中法律规定的制度缺陷主要有四点:一是, 教育部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 但是上述制度文件内容主要还是政策性呼吁, 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落地措施。二是, 劳动部原《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曾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院校、职业高中学生发生的伤亡事故, 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 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但新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废除了该条规定, 同时未有配套措施出台。 (2) 三是, 在被动型实践活动中, 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并不明确, 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往往不签订具体的实习协议, 只能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甚至无法确定为某种确定的法律关系。四是, 对新型主动实践活动是否在现有法律体系中规制还是单独制定法律没有具体规定。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立法部门加以解决的。但是, 仅仅依靠法律制度的完善并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权益遭受损害的情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 法律制度完善过程性与权益保护紧迫性的矛盾。通常情况下, 法律制度的修改从意见提出到评估论证到程序决策, 最后到通过实施, 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 耗时较长。另一方面, 大学生参与实践实习的数量呈递增的趋势, 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多样化。

第二, 大学生群体的维权意识淡薄与法律规定操作性的矛盾。有调查显示, 接近30%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其自身合法权益的相关的保障也难以得到实现, 在调查者中只有13.9%的学生选择在受到侵害后选择各种途径进行维权, 有86.1%的大学生选择忍气吞声。 (3) 因此, 大学生实习实践维权难既有客观现实条件约束, 更多的是大学生不愿意主张权利, 或者在出现问题后选择逃避。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大学生更加关注权益保障, 即使出台了相关法律, 完善了法律制度, 明确了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的法律主体地位, 大学生也不会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

第三, 高校实习管理制度与现实实习实践情况之间的矛盾。目前, 高校在大学生实习实践中的主要职能还停留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单位, 对实习单位如何安排实习生并没有主导权, 总体而言, 高校实习管理制度较为落后, 与目前大学生实习实践的需求并不匹配。

3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减少权益受损的现实选择

笔者认为, 通过专门立法来解决大学生实习实践受损问题是中长期规划。各大专院校作为为学生传播知识和理念的教育场所, 应当更多地从课程设计、实习生管理体制等方面着手, 通过提高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达到自我防御和主动防御的目的。

3.1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调查

根据笔者的调查, 目前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普遍偏低, 一是法律常识的普及率较低, 二是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三点:首先, 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 没有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也没有利用法律武器与实习单位进行争辩的勇气, 学生会等学生团体代表学生维权的功能无法得到发挥;其次, 当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 即使希望通过合法手段与实习单位争取合法权益时, 往往不清楚具体可以通过哪些方法, 运用哪些法律知识;最后, 实习生或者主动创业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清楚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3.2 通过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减少权益受损的可行性分析

造成大学生法律素养相对较低的原因, 笔者认为, 主要有两点:一是, 中国的教育体制为应试教育体制, 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主要学习课本知识;二是, 受整个国家法治环境的影响, 民众法律意识普遍偏低, 间接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尽管如此, 笔者认为通过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减少权益受损具有可行性:一是, 目前的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意识在逐渐增强;二是,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客观上为大学生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3.3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具体措施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因此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关键在于创新实习实践课程教育体系, 将法律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符合国家最新的政策要求,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 将法律常识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纳入学生的综合考核之中。

第二, 在课程的内容上增加常用法律和应用型法律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实习实践的类型对相关法律进行分类整理, 比如对于参加用人单位实习的, 应当掌握劳动法中关于安全生产、劳动强度、劳动保障等相关内容;对于主动型实践的, 应当掌握合同法关于合同要素的一般内容, 侵权责任法中对于侵犯知识产权问题的相关内容;对于与他人合伙创业的, 应当掌握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的相关内容。

第三, 在教学模式上, 减少知识点的直接传授, 增加案例教学和互动讨论。可以结合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践案例, 以场景化的方式将实习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与法律问题进行生动结合, 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相关技能。

第四, 将法律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充分利用微信等移动社交工具, 定期或不定期向学生发送关于实习实践法律常识的推荐。进一步发挥学生会等学生团体的作用, 强化学生会的援助功能和维权主体功能。

摘要:由于法律意识和素养的局限性, 我国大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参加实习实践时, 自身权益经常会受到不法商家的侵害,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护大学生的权益, 但是部分大学生却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高校应该将法律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 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实践,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大学生实习及其权益保障的法律与政策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 (学术版) , 2011 (9) .

法律专业实践实习报告 篇8

关键词:机械专业 一体化 实践 探索

如何使技校学生加深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解,掌握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训练,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是很多技校实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笔者学校尝试在机械实习教学中走一体化教学的道路,利用有限的师资,完善对技工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一体化实习教学必备的条件

1.实习场地:校内实习工场

目前,技工学校学生的实习教学场地主要是在校内实习工场和校外企业。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是结合生产进行的,至今仍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而展开课堂化实习教学主要适用于技工学校校内实习工场,既有一体化教师集中上课空间,又有学生具体实习操作空间。

2.师资:专业一体化教师、实习指导教师

(1)专业一体化教师,集中讲解,负责把理论课堂上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过渡到对学生的实习教学中,解决实习教学中的理论渗透,做好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操作讲解和演示。

(2)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专业一体化教师对课题的集中讲解和动作示范及安全常识的运用,配合专业一体化教师做好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巡回指导和个别辅导。

3.操作演示设备

操作演示设备有台虎钳、车床、数控模拟车床、数控模拟铣床、焊机、焊枪等。教师利用必要的专业设备,向学生提供更直观的课堂演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动手欲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操作要领和必备的安全常识。

4.实物教具

实物教具有各种工、卡、量具和机械图形。教师利用实物教具,使学生把专业基础理论课知识运用到实习中。专业一体化教师所利用的实物教具,也是学生在实习中要使用的工卡量具,从而把比较抽象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基础课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一体化实习教学环节的展开

一体化实习教学,必须遵循实习教学的规律,主要体现在所运用的基本环节上: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四个环节。

1.组织教学

在一体化实习教学中,组织教学是重要的一环。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纪律,实习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实习教学任务也就无法完成。尤其是在实习课前的组织工作更为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备战”意识:上课意识、工作意识、安全意识。

具体做法是检查学生出席情况,检查学生着装仪表是否符合技工学校学生仪表要求和符合工场安全要求,安排学生入场后的听课位置和实习工位。

2.入门指导

入门指导包括:讲解新课题、示范操作、学生练习。

(1)讲解新课题。每个课题开始,由专业一体化教师按照实习课题要求,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生产工艺,并进行示范操作,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2)示范操作。教师通过示范操作,使学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也是课堂化实习教学的重要步骤,它可以更具体、更生动、更直接地让学生感受学习对象。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清晰、动作准确、要领得当。

(3)学生实习。根据专业一体化教师对课题的讲解和操作示范,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我们让学生独立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3.巡回指导

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专业一体化教师对课题的讲解与示范,在学生实习操作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对学生操作姿势或操作方法做全面的检查和指导。这个阶段是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阶段,也是安全实习、文明实习意识形成的阶段,是实习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巡回指导应按照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针,着重分析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要突出体现因人施教的教学态度。

4.结束指导

专业一体化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要全面、具体、准确地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优点、缺点找出来,分析实习操作效果,找出克服缺点的办法,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来。

在一体化实习教学过程中,专业一体化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特点和个性特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注意培养优秀学生,也能加强对接受能力较差或较慢学生的指导。根据个别差异,对思想、性格智力、体力等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学生,可以区别对待,扬长避短,从而使全体实习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机械专业一体化实习教学有利于提高机械专业实习教学质量,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较突出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统计工作者演讲稿(三等奖)下一篇: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