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间有效沟通

2024-07-04

师生间有效沟通(精选10篇)

师生间有效沟通 篇1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如何才能有效地沟通呢?

思考一:从沟通过程的要素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整个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组成,即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馈、障碍和背景。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他们始发沟通过程,决定以谁为沟通对象,并决定沟通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源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对个体,也可以对群体。作为信息发出者非常重要的是要考虑自己发出的信息如何使信息接受者接受,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什么不仅要认真地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原因之一。

沟通过程的第二个要素是信息。从沟通意向的角度来说,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在课堂上,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达到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语词是传达中很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文字)符号和人们的体态语言。语词沟通过程是以共同的语言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的经验,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要尽可能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切入,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的畅通。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读懂学生这本书,读懂市场经济下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和学生们的实际需要。

沟通过程的第三个要素是通道。通道指的是沟通信息所传达的方式。我们的五种感觉器官都可以接收信息。一般来说,大量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听觉途径获得的,但如果能从多种渠道获得,则更好,尤其是对年幼的学生。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沟通的方式不局限于面对面的沟通,还有以各种不同媒体为中介的沟通。但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形式影响力还是最大的,因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可以发生情绪的相互感染。如语文老师的备课一定要备对课文的情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产生作者、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沟通过程的第四个要素是指接受信息的人。信息接受者要通过一系列注意、知觉、记忆、储存等心理过程。一系列心理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效策略的使用非常重要。

沟通过程的第五个要素是反馈。反馈是使沟通成为一个交互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反馈要有一定的清晰度。

沟通过程的第六个要素是障碍。例如,有些课堂上教师的预先设计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实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沟通中足够的共同经验是沟通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沟通过程的最后一个要素则是沟通过程中的背景,即沟通发生的情境。

思考二:从沟通的特点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沟通可以通过语词,也可以通过非语词(如姿势、动作、表情等)。沟通可以分为口语沟通和书面沟通,还可以分为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个人内沟通和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和大众沟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实现的信息交流)。不论哪一类沟通,沟通均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点:

沟通发生的自然性,即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际的沟通除了语词沟通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非语词的途径来实现的。例如,你的表情、姿态以及不同于平时的变化已经向别人透露了你的状态。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体语言,另一方面更应该非常仔细地观察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细微的变化,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沟通信息必须内容与关系相统一。沟通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特定场合下的角色关系。例如,同一沟通目的,如果沟通者之间的不同,就应用不同的语词或体态语词来表达。也就是说,你处在什么角色,就应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以便沟通顺畅。

沟通的过程性。从沟通对个人的影响角度来说,沟通是一个循环往复、没有结尾的动态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每一个沟通行为,都会成为人的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沟通所获得的信息总要对人产生各种性质不同的影响。

沟通的整体性。每个人沟通中的语词或体态语词的表达,都是在每个人的个性背景下作出的,是整个人格的反映。例如,教师参加一些研究课,认为课堂中的这位老师语词或体态语词(如握手、拍拍学生的肩等)特别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感。但如果回到自己的班上简单地模仿该教师的沟通行为,效果并不好。原因就在于沟通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均是本人在人格上的体现,而不是简单的外表模仿。所以学习一位优秀教师,首先要学习优秀教师人格上的魅力。

思考三:从沟通的背景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沟通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形式的沟通都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沟通背景,一般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心理背景。心理背景一方面是指沟通者的一般心境状态,另一方面是指沟通者双方相互接纳的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位热爱教师工作、爱每一个学生、爱所教学科的教师,往往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因为他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时彼此的心理距离比较近。加之,教师爱的情感也会迁移给学生。

物理背景。物理背景是指沟通发生的场所,以及沟通者双方的物理距离。如目前小班化教学改变学生的座位形式,改变的目的就是防止由于座位固定可能使某些学生处境不利。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近了,学生会有一种安全感。

社会背景。社会背景一方面指沟通者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另一方面是指沟通场合下其他人的影响。所以,对沟通者非常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不同场合下自己的角色,并能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沟通者自小长期文化经验的积累。这往往已经成了一种沟通的行为习惯。

思考四:从非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师生沟通中的作用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有关研究表明,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身体语言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与表情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均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人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是很有道理的。有一位平时不被老师关注的中等生,在她的周记上写着:“老师,哪怕您对我的一个微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正是无声胜有声,无声的语言更美呀!

对课堂有效沟通的几点建议

教师要十分重视班级的文化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是课堂教学中人际沟通的积极背景。班级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班级文化的创建,要注重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不以善小而不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因而也是最美的教育。

教师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自然地、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促使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较佳状态。要关注沟通者之间的心理背景,尤其是沟通者之间心理交往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吸引。科学地应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理效应,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定势效应、投射效应等。

教师要十分重视自身健全人格的建构,十分重视自我教育,因为沟通者之间沟通的行为表现是一个人内在世界的一种外部展示。

师生间有效沟通 篇2

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写下对内容的理解和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 向教师请教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等。那么在日记中该怎样写呢?可以写一些:

1. 数学体会。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的想法、体会、启发等, 写下来与老师交流。

2.疑惑难题。学生在学习数学、做数学题时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 可以把这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写在日记中, 与老师共同分析解决。

3.意见建议。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写在日记上;对数学老师另有看法, 或者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老师说, 也可以写在日记上。

4.创新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有什么新发现、新想法、新主张、新创意等等。

教师的任务是:

1.品读与研究。教师仔细品尝这回味无穷的“麦拉鸡翅”, 品读着学生的数学日记, 对学生写出的内容要深刻研究, 看看哪些需要老师解答或个别辅导, 哪些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改进的, 哪些需要老师在全班进行辅导或表扬鼓励的等。

2. 整理与归类。

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 要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大致整理和归类。看看学生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有哪些想法是有创新的, 有参考价值的。

3. 批语及时。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 可以面

对面地回答, 也可以在学生日记后面写批语, 以示老师对学生在日记中写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4.指导与鼓励。老师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 对写得好的要加以表扬鼓励, 对写得不够好的要加以指导, 对写得有创意的要加以总结提高。

一起与数学日记牵手:

1.兴趣高涨爱上数学。数学日记作为数学作业的另一种形式, 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认可。形式单一的训练作业, 没有把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因为可怕的不仅仅是学生不喜欢数学作业, 更可怕的是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厌恶, 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鼓励学生撰写数学日记, 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色彩和人情味, 并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 沟通老师与学生的联系, 通过数学日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2.再现生活体验生活。数学日记就是生活日记, 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教学新课时我们常常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生写数学日记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

3.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 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真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 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 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 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

4. 敞开心扉亲密朋友。

学生能把自己在学习数学历程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通过数学日记写下来, 学生的数学日记里有欢喜、有困惑、有笑声、也有忧愁, 无语地宣泄出来、记录下来;让数学日记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场所, 也为师生之间互相了解和交流架起一座固定的桥梁。

摘要:数学日记成为新添的活力, 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总结, 而且还能进行无声的心灵沟通。教师通过数学日记走进学生中间, 学生在数学日记这面镜子中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篇3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最重视沟通环节,因为只有通过沟通,才容易解决问题。而且,沟通,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体现。关于“沟通”,我个人认为它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人的素质问题,有技巧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教师本身的品性因素在起作用。所以,提升个人素养是保证有效沟通的前提。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我以个人实践谈谈如下浅见:

一、把握沟通中的“尊重”

和学生沟通时对他们的尊重,我通常以“平等”来体现。即便是犯了错的同学,我也会让他们先感受到被尊重,所以,我与他们的交流,总是我坐就让他们坐,他们站我也站,这是平等沟通的第一步。平等沟通的第二步就是征求学生意见。我喜欢在个别沟通之后再及时开展集体沟通,这是达成集体共识、凝聚集体力量的关键一步。特别是对于错误的现象或行为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但是,在由个人教育转为集体教育之前,都是拿沟通对象的错误公开教育的,所以,一定都要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再实施。平等沟通的最后一步,是我们要给学生建议,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给学生建议,往往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从而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要求,而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记得一位曾经两次想辍学的男生在他的周记中这样写道:“班主任把我当成大人一样的对待……”虽然中间做了很多工作后才让他继续上学的,但起码他感受到了尊重,对于他后来的改善而言,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二、有效沟通并非应付式说教

(一)沟通要全面

1.和每一个学生沟通。班主任的沟通对象应该是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和整个集体,决不是个别学生。和每个学生的沟通,我通常利用每周一节班会课或偶尔的早读课、午休时间,每学期最少每人一次的面对面交谈、家长会。首先,班会课是保证能和每个学生都交流的最佳时间,所以我从不应付了事,一定要每课都有计划、有安排的开展。通过每日一句读评奖、兴趣话题活动、美文欣赏、案例教育、心理短剧表演、朗读比赛、制定目标、评优评先、大型演讲“让世界充满爱”观后感言、我来发言等多项固定或不固定的活动,与全体学生展开沟通。当然,为了保证沟通的有效性,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班会课上不做其他事情的习惯。其次,家长会前,我总会让学生先写好想跟家长沟通又不敢当面沟通的话,在家长到来时给家长看,再让家长留言,或回去与孩子沟通。但在此之前,我总要先把每个学生的留言过目,这也会给今后我和孩子、我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进一步的了解和帮助。第三,除了个别沟通外,我每学期最少会有一轮针对每个学生的面对面交谈,做到全面性地和每个学生沟通。

2.和学生全面沟通。在针对学生个人沟通时,要有比较全面的沟通,包括家庭、兴趣爱好、理想,甚至也可以天南海北地聊。当然,我觉得要引导学生更多地谈家庭,因为了解家庭,往往能在教育学生和与家长沟通上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学生的全面沟通,看似无用的谈话内容,其实总在以后不经意间提醒你该如何更好地去对待和教育学生。

(二)沟通要彻底

这里的沟通,是特指那些带有明显教育目的的沟通,这样的沟通很忌讳虎头蛇尾或漫不经心,特别是针对已经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和现象。虽然更多时候的沟通我都尽量不占用上课时间,但有些情况我觉得属于应当及时解决的,哪怕占用了上课时间也要沟通到底。记得有一次,其它班两名女生打了我班一名女生,她们班主任利用下课时间叫了那两名女生到我班来教育,结果两名女生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她们班主任也说了不少。结果,上课铃声一响,她们班主任便迫不及待地要她们回班级上课,担心误了成绩。然而我留下了她们,尽管非我班学生,但我一向认为品行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我希望她们得到更有用的东西。在我的沟通下,她们流下了懊悔的眼泪。她们班主任又一次着急地想把她们从我眼前赶回班级,理由还是担心误了课程。而这一次竟然是其中一名女生要求让她们留下的。确实,光流下眼泪还不够,重要的是知道现在和今后该怎么正确去面对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后来我听说她们很诚恳地向被打的女生道歉并请求原谅。

三、耐心疏导促进有效沟通

对于青少年的早恋现象,其出现的必然总是与我们的拒绝相矛盾,这往往是一个不好教育的问题,因为我们也很清楚“禁果效应”的严重性。所以,堵不如疏,但疏之后一定要给他们建议,最重要的是要与他们达成共识。有个学生家长跟我反映他的孩子有过晚上与人通电话到很晚的现象,想让我了解一下。于是利用中午时间,我邀了那位男生,我们在走廊的尽头(中午时间那里很安静)轻松又不失严肃地聊了一个多小时。我从他们父子最近的关系聊开,因为半年前曾经出现一段父子两个关系很紧张的问题,后来做了不少工作才恢复融洽。谈这个当然还是为了再次巩固他“父亲为我付出很多,父亲爱我”的认识。我总觉得不应该就新问题而谈新问题,要利用任何一次的机会“温故知新”,而且也必须让他先肯定父亲,接下来他才能容易接受父亲给我反映这件事以及承认所反映的事情。对于他的承认,我没有一丝批评,我尽量不让他逆反,而是顺着我的思路走。了解清楚了他的内心之后,我给他两条建议,让他考虑并选择着去做,接下来刚好是“五一”放假,正好可以测试出效果,他也很乐意地接受了。当然,事情还没结束,我很明确地告诉他放假回来我们继续聊,一起来看看我的建议好不好。他欣然应允了。放假回来之后,他真自己来找我了,聊了之后,我发现,问题已经解决了。

师生有效沟通心得体会 篇4

通过这次的学习与培训,回想自己的经历,我对师生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有了点滴心得:

(一)尊重与理解是前提

传统的观念中,学生必须尊敬教师,唯师是从,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畏惧感,学生害怕与教师进行沟通,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其实,师生之间要进行有效沟通,不仅学生要尊敬教师,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教师当众教育学生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单独与其进行交流,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一定放下架子,让学生对你不再具有畏惧感,能够敞开心扉与你进行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在互相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够平等、融洽地进行沟通。

(二)学会倾听是关键

倾听是一门艺术,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必须学会倾听。当学生心情不好寻求教师帮助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先诉说内心的苦恼,此时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心倾听,充当学生的知心姐姐。其实,有时候,学生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用心倾听他们内心想法的朋友,让他们在难过时可以宣泄,让他们在高兴时可以有人与其分享;

(三)用xin交流是诀窍

浅谈师生沟通 篇5

摘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沟通,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的引路人”,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总之,做到较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将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教学与班级经营。所以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运用沟通的艺术,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爱我所爱的,放弃不该拥有的。

关键字:师生、沟通、要求、同心理、关爱、问题、方法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诱导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决定着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这里的关键是师生情感的互动。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创建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靠强制命令来进行,而必须以情感为基础,使人与人之间心理相容,排除交流的障碍,在彼此信任的交流中产生肯定反应,形成相互吸引的心理凝聚力,充满欢快活泼,和谐民主的气氛。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思维活动才能处于积极状态,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全部心理特征就可积极表现,发展成熟。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本要求是:

1、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沟通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新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适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教师要关心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首先需要先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概念的参照系统中,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

2、用真诚的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我们要研究学生的心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淘气的学生,他们也经常自责,他们的内心常常是焦虑的,甚至有的孩子内心是孤独的。有的学生在家长的鼓励下认真地写了一次作业,或者严格地要求了自己几天,以此期待着老师的关注与肯定。但老师的一句不恰当的批评常常打击了学生的上进心,而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对自己赏识。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的教学设计是以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不能单纯以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如果课上学生不能很投入地学习,他们的思维就不能活跃起来。教师不仅要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还应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自然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驾御课堂。

二、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

当学生有问题时,多数教师都能够感觉出来。但对教师而言,仅仅“看出”问题是不够的,而是要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时的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出“有效反应”。教师之所以做出对学生“无效的反应”,是因为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和不正确的沟通方式所造成的。由于这些不恰当的语言和错误的方式,导致冲突和误会。

大多数时候,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意是好的,但如果因方法不当,或角度有问题,往往效果很差。而方法和角度的选择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现出来的。那么,不当的语言就属于“不接受语言”。在当今时代,作为一个教师,掌握专业咨询员的常有的谈话技巧已经不是一件难事,而且也很有必要学习其中实用、细腻的沟通规则。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有必要首先了解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障碍。

三、师生有效沟通的方法

1、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教育的归宿。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理解和倾听学生的心声,细心体味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才会拥有一颗宽容心,才更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去。化解他们内心的无奈和痛苦,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2、放下架子,适当地敞开自我,用自己的诚心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师不仅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更要能够从学生中走出来,成为指点他们的师长。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可以有选择地公开一点自己的“秘密”,“披露”一点学生感兴趣的“我”,给学生增加一点“透明度”,让学生看到一个更贴切更亲切的“我”。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对教师的好奇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更实在更有人情味,从而增进师生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和学生沟通。

3、细心观察,体察学生的情绪并及时沟通

每个人的情绪总是通过种种外表行为表现出来,尤其是青少年更容易将喜怒哀乐挂在脸上。这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直接沟通,针对其一些错误观点和看法,要严肃地予以指正,让他认识到这种观念或看法的实质及其危害。

4、选择辩论会、专题会等学生喜欢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喜欢一些能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活动,比如辩论会、研讨会、演讲等,老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选择合适的时机给学生以展现自我的平台,比如,上课前几分钟的演讲,往往在一开始上课就营造—种师生沟通交流的氛围,达到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的目的。在这种过程中,老师可以驾驭场面,把讨论的主体内容向纵深处推进。

5、不要错过任何一次可以沟通的机会

师生沟通的途径很多,方法各异。关键是教师不要错过任何一切可以沟通的机会。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渠道和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沟通,如跟内向型学生可以选择书信、周记、作文等,文字的交流也许可以让他们觉得更安全、更随心所欲、更能畅所欲言。对于外向型学生则交流的方式可以更广,如跟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打球,一起玩QQ游戏等。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有和学生进行沟通的强烈欲望,并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师生之间沟通就不会成为问题。教师的工作就是与学生沟通的过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育的任何一个细节,无不隐含着沟通。只有读懂学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它的功效才可能最大化地实现。

四、案例

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班级情况较好,学生虽有调皮者,但几乎不犯大事且能有效管制,但有一例除外。那是班上一个男同学,因年龄较大(14岁左右),常常喜欢表现得与众不同,故意与老师作对,随意与女同学课上喧哗等,事后又矢口否认,这常常会影响老师上课的心情。

本期也快结束了,今天大扫除时发现班务栏被划烂,我问了两个同学,他们都很自然地说出是他干的,但叫来询问他却依旧一口咬定没有划,死不承认,并一再狡辩、抵赖。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真是一筹莫展,只能提高声音,希望气势上压倒对方——但是似乎毫无用处。我不想让他认错,这样的学生即使认错也不会心服口服。于是我让他站在办公室10分钟左右,好好想想今后的学习方向,是否愿意因一直与老师作对而荒废学业呢,或是自我检讨力争改正。

正好放学了,因为这个学生的事,我也没有正常的排队放学。这个学生的问题还没弄清楚,还得担心学生路上的安全。工作受到影响后我就觉得自己处理事情很失败,也许我的做法有点武断,学生的对错到底该怎样来判断和引导?

五、分析

其实这位老师是很清醒的,对待学生就是不能一刀切,其他学生喜欢学习,容易管理,并不能代表别的学生就可以不能有自己的个性,一个班级中,各种学生都有才是正常的,否则就是选过的,不具备代表性。

请仔细想一想,应试教育体制下,把学生都培养成所谓的听话的乖孩子,做题的机器差不多。对吗?

对这种学生,你必须要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精力、情感、宽容,才会有效果,否则,如她现在的方式,对立是必然的。而且对着孩子也不公平,造成他这种性格,我们人人都有责任。

用感情去感化他,慢慢引导他,当然不是将就他。

六、总结与评价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艰辛的工作,但不论怎样成功的教育总离不开真情的付出。老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真切的关怀就像阳光之于万物,雨露之于禾苗,是学生渴望享受到的。当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感受到老师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心、真心奉献的精神和对他们的满腔挚爱之情时,老师方能在他们的情感世界中拥有一席之地。这也为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正如俗话所说的“始乎情,方能入乎理”。情感沟通了,学生才愿意主动接受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尤其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用真情去启迪,用挚爱去感化。

小学师生沟通案例 篇6

李老师班上有一位女同学周某,打扮怪异,行为与男人无别,我在李老师班上上了好长时间的课,都不能确定这位同学是男生还是女生。因为,这个学生行为举止怪异,与男同学打成一片,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说话,我找她谈过几次话,可能是我和她的谈话过于严肃了,语气多是批评的话,所以,她的态度不是很好,有时候还公开顶撞老师,收效也不大。我曾试图找班上的女老师和她谈话。但一次偶尔的机会,我发现,她愿意与班主任李老师交流。我仔细观察了几次,原来,李老师和她谈话总是面带微笑,和她聊天一样交流,她愿意听,只要是班主任要求她改的,能尽可能地改,虽然改得不尽人意,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吃软不吃硬的学生,对待这种学生,我认为和他们的谈话应当从微笑开始,才能够走进他们的心里。李继光老师在06—班主任工作总结的题目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微笑”。我想,让每个学生都微笑,首先老师要对学生微笑。如果不是微笑着与学生沟通,很难有这样的让人开心的结果。

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 篇7

教师要关心学生, 那必须要了解学生, 而要了解学生, 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 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 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 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 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 这样的同理心可以使对方感到理解与尊重, 从而产生温暖感与舒畅的满足感, 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同理心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 俗话讲也就是换位思考。关键是一个教师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 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对方去考虑, 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 不关心自己, 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 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而老师则不能真正地接纳学生, 非常容易对学生提出无益的指责与批评, 也不能正确地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回应。老师愿意见到的事实是学生通过老师有效的教育能够改正不良习惯、错误思想, 从而形成良好习惯、确立正确思想。因此, 在教育中, 老师对学生的同理心与换位思想是开启心智世界的钥匙, 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例如, 我班的两个女学生小吴和小黄, 如果要找她俩的问题可有一大堆, 大错不少小错不断, 如果只是挑她俩毛病那真是说也说不完。可是挑她们的毛病真的能够帮助她们进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 不管她们犯多大的错误也都要尽量先去理解她们, 考虑她们做这件事情的合理性, 从她们的合理性乃至优点长处切入, 进而再去谈她们的问题, 并深信她们通过努力是可以进步可以变好的, 不止作为老师要这么想, 而且也要让她们自己知道老师对于她们的这份信任和期望。事实证明, 她们不乏优点, 而且通过教育放大她们的优点达到了教育目的:她们进步了。那么, 这样的沟通与教育也就是有效的。这是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能力的很深的信任感, 教师从内心深处相信学生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样会给学生信心与勇气。这就要求老师在对待学生是要多鼓励、多夸奖, 少责备、少批评。

再例如, 我班上小李同学, 从进学校后就特别高傲, 目中无人, 军训后自习课上总爱自行兑换座位、讲话, 你找他, 他说他要讨论题目, 一而再, 再而三, 经调查他是在和别人聊天。昨天, 我把他叫进办公室, 询问情况, 指出他这样做影响别人学习, 他气势凌人, 说“这就是我, 这就是我的学习习惯, 我一直是这样, 我要按我自己的方式学习, 我不管别人。”我说:“那好, 按你自己方式学习, 你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他说:“在教室里要坐在讲台下第一位, 且周围不要别的同学坐。”我说, 这样的环境只能你家里提供———读通学。他说好, 后来, 我打电话通知家长, 才知他父母远在广东打工, 家距学校有二十多里,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他就独立生活, 且上初中就与老师经常对抗。我想, 这个同学太缺少父母关爱了, 太缺少父母沟通了, 我慢慢地理解他, 帮助他。承认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 一个人能考上高中非常了不起, 但是, 如果他没有那些坏毛病, 一定能学得更好, 更优秀。他点头了, 决心改正, 同时对老师态度也好转了。

其次, 信任。有了理解, 才能信任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愿望的, 但事实并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良好的愿望都能被接受, 甚至被抵触。我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沟通时, 学生对老师的真诚的高低感受不同, 教育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 因此, 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必须要信任, 这样教育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如果作为教师们真正地做到了理解学生, 那么信任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老师信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其扬长避短, 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教师的体贴与关怀, 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 只要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 鼓励他们去不断地主动探索, 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得以充分发展。夸奖和鼓励是一剂良药, 可以帮助孩子确立信心, 取得更大的进步。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只要教师用心, 就不难发现孩子身上的点滴优点和闪光之处。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理解不等于接受, 尊重不等于放纵。对学生的信任不等于看不到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者对其合理化, 对于一些不良行为可以不接纳、不赞同。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就要保持这样的态度。例如对待学生偶尔迟到, 每个人都会有疏忽、意外, 这都是难免的情况, 但是不是因为认同他们迟到的合理性, 就等于认同他们迟到也是对的呢。迟到可以理解, 但是该怎样惩罚还要根据校纪班规, 一点不能偏袒。

对学生的信任表现在能够等待学生慢慢变好, 而非一蹴而就似的马上改过。学生毕竟还未成熟, 在学生这个年龄错误一犯再犯, 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老师切不可因为他第二次或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放弃他、不信任他, 有时候信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比批评指责更有力量。如小黄、小吴两同学, 由于她俩家境较好, 进入高一前未做任何家务, 寄宿后, 自理能力、自控能力极低, 卫生纪律方面扣分很多, 我曾多次与她俩沟通, 进行批评, 每周平均有二三次进办公室, 后来通知家长来校了解到她们以前的习惯比现在差得多, 同时家长反复申明, 本期来这两个同学这期进步很大很快。后来, 我改变对她们期望过高的要求, 经常叫她们到办公室, 改批评为表扬, 表扬她们比过去进步了, 同时, 请班上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一起帮助她们, 告诉她们如何处理内务。到第四周, 她俩已完全适应高中紧张生活和学习了, 充满愁容的脸也开始露出了笑容。最后, 小吴同学对我说:“老师, 您真好, 没把我当个坏学生。”

再而, 爱。有了理解和信任, 爱也就更容易的表现了。

爱是贯穿于理解与信任之中的灵魂感情。理解与信任当然是爱, 还有, 爱可以促使你去做很多事情:有了爱你就愿意理解孩子的无知行为, 有了爱你就能够容忍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 并耐心地去教导他, 有了爱你就会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 有了爱你也会愿意为他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很多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 但他从没有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心中也从没有涌起爱的热潮, 这样的老师永远不会取得教育上的成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那么老师如何将爱表达给学生呢?

老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愿意为了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这种时间和精力不仅指在处理学生问题和教育学生方面, 还有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学习与研究。如何使自己真正地贴近学生, 只是口号式的叫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需要老师真正地去学习有关学生的理论, 例如关于青春期心理特征方面的书籍, 励志方面的书籍, 学法指导、学习障碍解决方面的书籍, 等等, 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也才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爱。而且, 这样的爱才是正确的真正的爱。

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篇8

沟通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工作技能,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师生冲突多是因师生间缺少真正有效的对话沟通而造成的。教师如何采取科学合理、先进有效的行动策略,积极主动实施有效沟通,应该成为当前教育环境下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摒弃简单说教。倾注同情心理

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生为本”。作为教师,理所应当把关心、关怀、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即使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也要从积极的关怀、同情的角度去换位理解。如果教师一味主观地“贯彻”自己的想法,对话就会变成指责说教。从而降低沟通效果。

比如,学生因事迟到。

教师甲:“你怎么搞的?为什么不早点?下次不准迟到。”

教师己:“迟到了。脸红了,我想肯定有原因。能说说吗?”

教师甲以单纯责备、命令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只顾自己“畅所欲言”,不给学生开口的机会。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未能主动搭建师生对话沟通的桥梁。学生有理无处辩,有冤无处伸,憋在心理的委屈,只能增加对教师的怨恨心理;而教师乙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把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感觉诚恳地说出来,并给学生以陈述理由的机会,则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二、改变沟通方式,尊重主体意愿

教师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但并非意味着要忽视学生的意见。无论学生的意见如何,让他发表出来起码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被征求过意见的学生也更易于接受并执行自己的最后决定。

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为给一位学生找一个“帮助人”,一改教师主观指定的传统方式,首先和全体同学谈话表示要和一些同学谈谈心。让有上进愿望的学生主动提出接受教师的帮助,然后从要求帮助的学生中优先选择自己谈话的“目标生”,同该生共同分析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共同商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让其“主动”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帮助人”。事实上该生自选的“帮助人”就是教师事先已经镇定的目标。如此改变行动策略,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实施有效沟通。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会更强,效果会更好。

三、关心生存状态,营造沟通氛围

对话要想达到沟通的目的,必须要创设沟通的氛围。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师生双方地位、角色有所不同,要想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作为强势一方的教师就应当主动放下长者、师者的架子,真正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一位教师和一位有着早恋倾向的学生对话,他不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谈起。也不主动提起学生谈恋爱这件事。而是首先关心学生整体的生存状态,主动询问学生过得好不好,心情如何,将来有什么打算,有什么苦闷,以此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对问题的认识。这样,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学生,学生则把教师当作值得倾诉的朋友,沟通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四、杜绝强硬措辞,保持平静心境

许多教师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就事论事而总是批评学生的品格与个性,以至于和学生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静。结果是教师谈得越多,就越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学生怒言犯上,教师威信扫地。师生如两只牛角互不相让,不谈则已,一谈就崩,哪里还有交流沟通的态度?

例如下面的例子:

教师:某生,今天要你站办公室是为什么?

学生:……

教师:你看看你。烫一脑壳的卷毛。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啦?英语老师也擦口红、画眉毛、烫发。

教师:教师是教师。学生是学生。

学生:学生就不是人?

教师:学生是人。但你化妆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画眉毛、打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

学生: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呜……

此例中的教师未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在对话中不经意间使用了一些不适当的语言,非但无助于沟通目标的实现,相反还激起了学生的怨恨心理,只能使学生的心灵锁闭得更加严实。

五、传递“我向信息”。克制“你向信息”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以“你……”的口吻与学生谈话。这种谈话方式,教师向学生发布的是“你向信息”。沟通的一方(或双方)老是不断地说对方错了。而不是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师生之间的沟通常常因为相互否定、各持己见而中断,这种有对话无沟通的信息传递往往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沟通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对话”,然而如果对话双方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滔滔不绝。双方谁也不想理解对方的意思,只能算是典型的“无沟通”对话。

如果采取发布“我向信息”的方式则既不包含对对方的否定评价也不会损害师生关系。如:

“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不舒服,因为这会使我失去给大家上好课的信心。”

“我已经很尽力了,我希望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如上所言,如果教师所说的话是有关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以及这个行为对他的实质影响,这样的信息就是“我向信息”。这样的信息传递中教师似乎扮演了一个弱者的角色,往往使学生有负罪感,有羞愧感,有助于促使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坦白及反思。进而促进自己行为的改变。

六、避免火上浇油,把握最佳时机

许多教师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学生刚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教师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其沟通等,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的抗拒和不满。

师生沟通典型案例 篇9

小王曾是我校出了名的“特殊人物”。逃课、打人、顶撞老师样样在行,任凭老师吹胡子瞪眼他也不会有丝毫收敛。老师们一提起他个个摇头,“当了这种学生的班主任,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我宁愿教十个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也不愿教他这样的一个”„„同事们都有这样的想法。可是,这样的学生总得有人教呀,我还是接纳了他。

果然,开学的第一天,他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竟然跳到了学校的围墙上,校长、老师、同学谁请他下来,他都置之不理。等我爬上去,他就跳下逃走了,等我下来了他又爬上去了,就像在捉迷藏似的。好不容易把他请进了办公室,他却使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任凭怎么问,他就是一句也不开口。

我翻阅了大量文章,其中的“皮革马里翁效应”提到,教师如果能够真正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如老师希望的那样进步。我深受启发,我决定以一颗真诚的心,去点燃他冷漠的心灵。可是,小王拒绝与我面对面的谈话,那能不能通过书信的方式来沟通,从而将我爱的信息传播给他呢?

于是,我第一次认真地给小王写了一封信:“也许,你不愿和老师说话,但是,我很想和你成为好朋友,老师多么希望看到你变了,变成一个爱学习、懂道理的孩子„„”我把信偷偷夹在他的语文书里。第二天我在校门口值班,他出乎意料的叫了我一声:“王老师!”尽管声音很轻,但是我还是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微笑着回答了他。第三天一早,我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他的一封回信,信中有这样一句:“王老师,从来没有老师喜欢过我,从来没有老师表扬过我,你是第一个„„”我欣喜之极,这简单言语在我看来,字字闪着金光,那光,是爱的折射。我忙不迭的拿起笔来„„

之后,我们就以写信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交流,有时两天一封,有时一周一封,在信中,我倾听他的心声,解答他的疑虑,教育他做人的道理。慢慢的,我发现他开始进步了,和同学打架争吵少了,为班级做事多了;和老师顶撞少了,课堂积极举手多了;作业不做的时候少了,字写得好多了„„那次家长接待日,孩子的妈妈握着成绩单激动地告诉我:“这孩子,收到你的信后,高兴地睡不着觉,他把你信藏在枕头底下„„”而今,小王已经毕业,每次与他相遇,他总是不忘叫一声——“王老师”这亲切的招呼声时常会激起我心中的阵阵涟漪。

感受:

师生沟通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并且这种平等和尊重不是教师好心恩赐给学生的,也不是教师被迫给予学生的,而是教师相信、看到并珍视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改变和成长的动力与能力,而不是他的成绩好坏、品行优劣、出身贵贱、相貌美丑。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真正视学生为平等的伙伴,是与自己一样值得尊重、应该被尊重的一个人。一次成功的家校沟通案例 [荐]

发表:何湘

日期: 2014-12-05 浏览:1次

现代社会需要和谐与平等的沟通,有了沟通就容易彼此理解,有了理解就便于双方的步调一致、协同努力。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来说,只有通过有效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友好的伙伴关系,家校之间的合作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家校协同教育才能获得良性发展。家校合作的基础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

在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就好比学校的形象代言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可避免。成功的沟通能帮助班主任在家长心目中树立威信,增强信任感,从而促进家校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担任班主任多年,和形形色色的家长接触,我感悟到:当人与人之间都能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那么我们的教育环境就会更加和谐,教育的凝聚力量和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开发才有了可能性。

学校刚成立了社团,班里一名女生Z参加了其中的轮滑社。周四课外活动时,她不小心摔了一跤,磕掉了小半颗门牙。同学已经陪她去医务室看过,简单做了处理,医生建议去医院看看。

晚自修下课之后已经是晚上9点半,我才知道了这件事。考虑到已经比较晚,与学生Z商量之后决定暂时不惊动家长。

周五早上我电话通知了Z的爸爸,并且将医务室的建议也告知家长。家长表示,周五下午2点半放学之后再带她去医院看。

结果周五下午,我刚到家,就接到了Z的妈妈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家长语气比较激烈,对我也有所怨言。虽然我当时感觉到有点委屈,但还是耐着性子听完了她的话。然后我心平气和地说:“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带孩子去专门的医院看看,听听医生怎么说。然后我们周日晚上在学校见面详细谈,因为电话里头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你看这样行不行?”同时我也提醒她,要去正规医院看,并且保留好医院里的所有发票等,可能在医药费报销的时候要用到。家长采纳了我的建议,先带孩子去了医院。

周日的晚上我们在办公室见了面。他们一进办公室,我就赶紧起身,给他们让座,并给他们泡了茶。原本有点气鼓鼓的母亲看起来神色缓和很多。

反思1:平静沟通,环境需选择。

俗话说,说话要看场合。情感专家在分析夫妻吵架时也建议不要有外人参与,因为自尊心,大家都拉不下脸来,也因为旁人的“越帮越忙”,反而起到“煽风点火”的反作用,致使矛盾激化。

通电话的时候,这位妈妈正在气头上,假如我也据理力争,一场唇枪舌战即将发生。或许我的义正辞严会让她讨个没趣,但表面的胜利背后换来的却是家校双方之间心灵距离的疏远。

因此,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她先说出心里想说的话,然后给彼此创设一个平等温馨的沟通环境。走进办公室、倒上一杯茶的过程,既让她稍稍平息刚才的怒火,也显示出我对她的尊重,不管她的态度如何,来访者都是客。

“你说一个女孩子,门牙掉了半截,简直就是毁容了。这可怎么办?……”很明显,孩子的母亲很着急,也仍然有点激动。我暂时不发表意见,只是耐心地倾听这位母亲的抱怨。我一边听,一边整理头绪。然后我发现母亲对于我的怨言,主要就是因为出差在外地的父亲没有跟她沟通好,没有把我告诉他的消息完整、清晰地转告母亲。所以母亲误会了我,以为老师想大事化小或者不想多费心思所以轻描淡写地解决了这件事。

应该培养乐观态度。孩子胆小怕事的心理根源之一是易悲观。乐观的人视困难为常情,觉得困难是你强它弱,你弱它强,充满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悲观的人则人为地夸大困难,未战先降。所以,要经常鼓励孩子,让他多从有利方面去看待问题,多取得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对自己有信心,养成乐观态度。

从小事做起。没有毅力是孩子胆小怕事的另一个心理根源。毅力不强的人,当他觉得困难难以克服时就会有退缩心理。但积累克服小困难的胜利就能逐步培养起人的克服大困难的毅力。所以,应要求孩子从小事情做起,特别是那些他最忽略也最容易暴露意志弱点的小事做起,培养毅力。比如每天按时起床、写日记、晨炼等,任何情况下都不马虎,坚持不懈,不能找借口,久之,就能逐步培养起顽强的毅力。

鼓励与人交往。胆小怕事的孩子往往也是性格内向、孤僻的,作为家长要多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取得同伴情感上的支持。比如让孩子主动与人打招呼,邀请同伴上门来玩,把孩子介绍给客人并一起玩等,培养孩子大胆行事。

《师生沟通艺术》学后反思 篇10

远程网络培训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获益匪浅。特别是学了《专业师德与理念》这一章节,使我对师生沟通方面有了很深的认识:

我认为要做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带着一份爱心去发掘、去搜寻与学生沟通的共鸣点,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传递给每个学生。而这一过程始终离不开“爱”的主题。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人、是具有情感的人,他们需要别人的爱,也懂得去爱别人。在师生情感流露的圣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融入学生的心灵,可以滋润学生的生活。学生在这种真挚丰富的情感中,能不断陶治情操,进一步增强对真、善、美的认识。此外,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激起自身感情的火花,从心理上达到一种认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师生沟通艺术在教学中的意义

(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要掌握一些师生沟通的原则和技巧,只有重视与学生经常性地沟通与交流,才能取得对孩子教育的良好效果,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效果。融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师生平等地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个热爱学生的人,感到跟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他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学生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是个学生。”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师生适当的沟通足可以改变教育。理想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

(二)、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是形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如今,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正不断推近,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以人为本,要求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社会巨变下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形势,新课标新课改正在教育界如火如荼地进行,诸多因素都使师生关系面临新问题,可见师生沟通的意义更重要。所以在新课改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

(三)、原有的观念妨碍了有效的师生沟通。

有人说,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师生沟通,教师往往将着眼点立足于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了解

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自己的内心世界则不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于是,学生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甚至出现了“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的普遍现象。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地、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教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二、沟通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尊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尊重学生,也就是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离开了对学生的尊重,那么沟通的艺术也就无从谈起。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首先要有妥贴的称呼。一个得体的称呼,可以激发和控制学生的情绪,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进而增强教育沟通的效果。

1、教师在称呼学生时要带有感情色彩。如作为班主任,在总结工作或布置任务时,应用“我们”或“我们班”,表示和学生是亲密的,大家是一起团结合作的。教师在不同情况下,对学生也有不同的情感,如批评时要严肃,平时上课或课间交流时,教师的语气应温和一些,而在表扬学生时,教师要很热烈,情绪要激动一些。

2、对学生的称呼要恰当。教师可以直呼学生的名,使学生感到教师与自己很亲近,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某些学生有特长,如书法很棒,画画很好,歌声很好听的学生,可以称之为“我们班的小书法家”、“我们班的小诗人”之类的。这些称呼,既避免了传统的称呼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也起到了激励学生的作用。

(二)教师要注重态势语。

1、沟通交流情感。平时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一个人的目光、眼神可以传递出许多思想情感方面的信息。教师目光语的“总基调”应是具有神采,热忱真诚,丰富明快,点面结合。几乎在所有的语境里,交际双方的情感交流需要借助态势语来进行。例如父亲用严厉的目光看着孩子,教师用手轻轻地抚着学生的脑袋,都会将相应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或者学生。

2、补充、强化口语信息。这是态势语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教师职业来说,态势语与有声语言的协调配合,可以使传递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触觉,这样就更有助于补充与强化口语信息,有助于提高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交流热情。

(三)教师要做到五心。

1、热心。教师在任何一种教学语境中,面对任何一个学生,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都必须饱含强烈的爱生之心,对学生的活动给予真心实意、恰如其分的评价,切不可意气用事。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掌握交际热度。

2、专心。现代语言学认为,沟通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指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言语等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可以说师生的交流与沟通是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活动,而这样的交流,必然建立在听与说的基础上。听话能力的高下直接影响到沟通与交际的成效,教师必须养成“专心”的习惯,“倾听”学生的诉说,体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将对学生的尊重与关切之情通过“专心”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学生进行言语活动时决不可以心不在焉。具体说有以下四点。第一,要更新观念,有倾听的意识,不要让学生觉得你高高在上,教师不管讲得再有道理,再感人都是起铺垫的,只有学生会说了,领悟了,沟通才真正有效果。第二,要沉得住气,要让学生说完,不能打断学生的讲话,要注视和你对话的学生的眼睛,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生所讲的内容上,在学生未讲清楚自己的观点前,不要轻易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也要是尊重学生的表1。第三,要及时点拨,用身体语言如点头,微笑表示注意的倾听,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表示教师已经听清楚的话,如:喔,是这样啊,你说得对等等。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即使在学生说错的情况下,也要尽量少用否定的语言。第四,在交流前要作好充分准备,了解基本的情况,分析学生会有那些想法,做到心中有数,正式沟通时,也能较为顺畅。

3、细心。教师的评价要恰到好处,就必须细心。用心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发现长处,及时肯定鼓励;觉察问题,及时批评引导。教师还必须用心于每一位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教师及时而准确的评价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许多教师对待优等生能做到热情激昂,但是对于差等生就不见得了,教师切不可先入为主,因为教师的结论在学生看来是非常了不得的。每位学生都有自尊心,这份自尊心就如有待点燃的火:老师的同情、关爱、亲情可以点燃它,使它燃烧得越来越旺;老师的冷漠、粗暴也可以扑灭它,使学生从此一蹶不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感受到你的信任,让他们看到你期待的眼神,听到你鼓励的话语。这种信任、期待和鼓励,像一盏导航灯,为学生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4、精心。评价语不能说来说去就是那么几句:“好!”“很好!”“不错。”“对。”“可以!”“请坐下。”“是吗?”“你还须努力!”教师要在学生说或做瞬间作出精心设计:如何肯定,如何指出不足,怎样措辞,怎样鼓励„„与此同时,恰到好处地辅助以眼神、手势、微笑。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首先要沉着冷静,公平、公正地对学生说话。不能应学生犯了错,就彻底否定他。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要耐心细致,从真正关心他的未来,关心他的前途的角度进行说服教育,使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又给予改过的机会,照顾他的自尊心,培养他的上进心。其次,教师的态度要平和,不急不躁,切忌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在作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教师要忌急。再次,教师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来。总之,就像在生活中,有些人经常不经分析就对别人妄下断语,结果既招来别人的侧目,也给自己难堪一样,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精心准备,结论可以下,但要慎之又慎!

5、耐心。不要仓促草率卤莽地评价学生,而应养成足够的耐心,或巧妙点拨,或架桥铺路,或耐心听取学生的补充解释,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战胜困难、超越自己的机会或条件。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错误”之类的结论,即使课堂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对学生有所交代。对于“困难”学生,更要耐心引导,循循善诱,精心评价。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就失去了教育学生成长的良机。

(四)、鼓励为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渴望获得肯定与鼓励,正常情况下他们都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运用评价语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之需,纠正重结果重智力的导向,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热忱的鼓励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绝不能连斥带骂。作为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片洁净的语言环境。在现实情况中,许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面对一点点的挫折和批评便灰心丧气、走极端,增大了教育难度。所以,教师有必要使他们1对挫折时更坚强,防止语言伤害是重要的方面。对学生评价时,还需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这是评价语运用的根本法则。只有给予学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增添进步的信心,从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教师使用评价语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

1、先抑后扬式。在指出学生不足之前先肯定学生的长处:“你虽然字写得还不是特别漂亮,但你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字写好!”“你的口才很棒,但是发言之前,要记得先举手!”

2、先扬后抑式。教师也可以先表扬学生,把良药融入糖块中,忠言寓于赞美中,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使教育沟通变得可亲可近。

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是可行的,但是教师要把握好表扬和批评的比例。教师对学生从头到尾地批评会使学生心灰意冷,造成心理上的抵抗;而全是表扬,则会让学生有种得意洋洋的自我满足感,未必是一种好的评价。一般来说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在师生沟通中,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分析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宽大的胸怀和美好的期望中,达到有效的沟通目的。

3、学会倾听

当学生犯错误时,大部分老师习惯于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潜伏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情感障碍。“宽容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其实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我的积极倾听使他懂得了得到宽容和宽容别人都可以使自己快乐起来。通过倾听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反思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爱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学生是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本身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去积极地解决问题。

4、真诚唤起信任

几乎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好心都能被学生所接受。所以,一些老师时常抱怨:好心没好报。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学生对老师的真诚有怀疑,无法信任老师,老师的教导自然也就得不到积极的回应。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首先应该是真诚的。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绝对的真诚,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

总而言之,一定要用心来学习沟通艺术,因为它是老师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年级童话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增强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自信心。2.进一步体会如何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3.学会修改习作中不合适的地方。【教学重、难点】

拓宽学生思维,进一步体会如何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一赏

1.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你们自己建造的童话世界里游一游吧。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精彩题目。

课件出示:学生作文题目,学生读,看看小作者是谁。表扬精彩的新颖的有趣的作文题目。

2.(课件出示精彩内容欣赏)我们请两位童话大王上台来读读他们的佳作,请大家认真听,再说说听后的感受。

3.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赏评,也谢谢两位小作者的精彩朗读!听了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有什么感想? 板书学生习作优点

二、品一品

1.小组赏读,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的习作中最满意的部分,然后推荐出其中最优秀的一篇,让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一下。2.集体交流。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感悟习作方法。

三、改一改

1.同学们,在刚才的一番交流评赏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了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要写好一个故事,我们要大胆想象,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可以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那下一步我们就来修改自己的童话故事,使它更具体、更有趣。

3.(投影一篇习作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4.(出示课件,改一改,修改要求)同学们先同桌互提建议,再自读自改。开始!

上一篇: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一篇:三峡移民个案访谈提纲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