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

2024-10-21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共10篇)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 篇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众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不断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占2.4%,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

青青少少年年上上网网的的原原因因::

第一,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识强烈,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娇宠惯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无法接受,具 体 表现为,情绪 波 动 比 较大、控 制 力 情绪 不 强、无法 解 决 际问题、受挫折后情绪不稳定,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网络恰好为他们提

供了这一条件。在网络世界里,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他可以完全逃避现实,他的情绪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

第二,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又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 要和 跟父母对着干的局面——你们不让我打游戏,我偏要这么做。

第三,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

第四,青少年 自 控能 力差,容 易冲动,一旦陷入 网络游戏,明知会影响学业,但是却不能自拔。

网网络络利利与与弊弊的的辩辩论论

(一)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方法。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活的学位。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潜在威胁。青少年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

2、网络改变了青少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

3、心系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少数青少年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

课课题题研研究究的的总总结结

1、学校应加强在此方面的教育。

2、由于父母思想上的保守,武断的认为上网就是学坏,容易使部分同学产生逆反心理,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

3、我们中学生中有的同学上网成瘾,为了上网不惜一切代价,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要多注意这一现象,悬崖勒马。

4、目前我们中学生上网需求主要有: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朋友。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 篇2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交流技术将会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8年7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 中国网民数已达到2.53亿, 网民规模居世界第一, 其中青少年占14.9%。上网行为作为人类行为的组成部分, 脱离不了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心理学将上网行为界定为:在互联网创造的网络空间里, 个体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者获得某种体验, 而表现出的交互式或者非交互式的行为。交互式行为是指个体需要使用网络与其他个体进行互动联系的行为, 如QQ聊天等。非交互式行为指使用者主要将网络作为一种完成任务或者搜集信息的工具, 如资料收集、浏览新闻等, 这些活动并不增加使用者之间的社会交往。

自我控制是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是个体适应社会的一项重要功能[1]。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折与过渡期, 在这个时期, 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长期沉迷上网不仅有害他们身体健康, 而且有害其心理健康。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了解他们的上网时间、上网动机和网络使用频率等问题, 如John Suler (2003) [2]对上网动机的研究。而对上网行为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则较少。本研究拟深入探讨青少年上网行为与自我控制的关系, 以期获得指导他们合理利用网络的实证性支持, 同时为进一步开展该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开封选取在校青少年396人和非在校青少年95人, 其中男性298人, 女性193人, 平均年龄为15.13岁。

(二) 测量工具

1.青少年上网行为量表。本研究在编制青少年上网行为量表时参考了中国学者周诚的大学生互联网偏好量表 (2001) 。但由于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以及研究的被试群体不同, 本研究在深度访谈和预研究的基础上对上网行为的项目内容加以修改。修改后的量表将上网行为分成娱乐上网 (网络游戏、多媒体娱乐等) 、学习上网 (网上教育、搜索引擎等) 和交际上网 (聊天室、论坛、网络购物等) 三类。量表的一致性信度介于0.86~0.92之间, 总量表和各分量表间隔一月的稳定性信度介于0.79~0.85之间, 三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73.5%, 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自我控制量表。采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控制量表。具体做法是以自我控制理论为基础对青少年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 然后把调查结果放在120名被试中进行预研究, 最后提取三个公因子, 分别是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和思维控制。每个公因子包括八个题目, 每个题目按照完全符合、比较符合、有点符合、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 (5、4、3、2、1分) 五个等级进行计分, 各公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2、0.76和0.78, 同一公因子中各题的反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 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Epi Data软件进行录入, 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 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 最后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 青少年上网自我控制的年龄段差异分析

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实际统计的需要, 我们把被试分成12~15岁和16~18岁两个小组进行差异分析, 结果 (见表1) 。

注:**表示P<0.01, 以下类同。

由表1可以看出, 无论是在总的自我控制还是其三个维度上, 16~18岁的得分都显著高于12~15岁的青少年。

(二) 青少年上网自我控制的性别差异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 无论是总体上网控制力还是其三个分维度, 女青少年都显著高于男青少年。

(三) 青少年上网行为与自我控制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 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和思维控制与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与学习上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三、讨论

(一) 青少年上网自我控制的年龄段差异分析

通过对青少年上网自我控制的年龄段差异分析可以看出, 无论是在总的自我控制还是其三个维度上, 16~18岁的得分都显著高于12~15岁的青少年。这说明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青少年阶段还没达到稳定, 发展还处于波动之中。本研究的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具有一致性。如, 韩进之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分研究也涉及到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从小学到中学, 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呈现“忽高忽低”的变化;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王红姣和卢家楣对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发现, 中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及其三个分维度上都表现出初一学生的得分高, 初一至高一年级呈下降趋势, 高一时达到最低点, 高二时又开始上升[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首先,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 个体面对成长带来的各种矛盾, 心理上常体验到各种压力和冲突, 容易出现情绪起伏波动、行为冲动、思想偏激等现象。其次, 每个青少年的性格不同, 导致他们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的角度以及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颇或绝对化的程度也会不同, 表现在自我控制能力上就会有区别。最后, 与父母教育有关。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因此其自我控制带有被动性, 常根据外部的权威人物如父母的暗示、劝说、告诫等发生。由于他们父母自身的个性、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教育方式和对他们的要求不同, 导致他们所养成的自我控制力也存在差别。一般情况是家庭亲密性和适应性好的个体, 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水平较高。这一结果与雷雳教授的研究具有一致性, 雷雳教授研究发现, 良好的家庭关系, 有利于个体正确认识自我, 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 能更加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 从而促进了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而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 父母对子女要么是过于溺爱, 要么就是滥用权威, 这都不利于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4]。

(二) 青少年上网自我控制的性别差异分析

由于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以往关于自我控制能力性别差异的研究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例如, Deborah, J.L (2003) 对13个月幼儿的研究中没有发现性别间的自控差异[5]。而Kochanska, G (2000) 等人对22—23个月幼儿的自控研究中发现, 几乎在自控的所有方面都表现出女性优于男性的差异[6]。谢军 (1994) 的研究发现, 3~9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性别差异, 女性比男性自我控制能力好[7]。周少贤 (2004) 等对3~6岁幼儿自控能力的研究发现, 男孩和女孩的自控能力发展趋势不同, 且表现出的变化水平并不是直线性的, 女孩的总体水平要好于男孩[8]。王红姣、卢家楣 (2004) 的研究表明女中学生的自控能力高于男生[3]。Elizabeth, M.V (2004) 认为, 女孩在社会性和行为控制上的得分都比男孩高, 但在认知控制上则相反[9]。总之, 从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来看, 两岁以上的孩子在自控水平上女孩要好于男孩。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 在青少年阶段, 女性无论在总体上网自控制能力还是在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和思维控制三个维度上都比男性强, 而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关于这一结果可以从中国社会传统和男女生理发展时期不同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 从男女生理发育上来看, 女性比男性一般成熟要早, 生理上的成熟使女性较早的在行为等方面表现得也更为成熟, 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情绪等各方面的控制能力也较强。其次, 从传统观念来看,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在历史长河中, 也积淀了一系列传统观念, 例如, 人们总要求女孩比男孩文静、听话, 而认为男孩好动一点, 顽皮一点是天经地义的事, 太听话、太文静的男孩反而会给人以懦弱之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行为上的要求从小就存在性别上的区别。正是由于受到社会传统观念和男女生理发展时期不同的影响, 男女青少年在上网时就不可避免地泛化到上网活动中, 表现为女性的上网自控能力要高于男性。

(三) 青少年上网行为与自我控制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青少年的学习上网行为与自我控制各维度呈正相关, 说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水平越高, 其上网时利用网络学习的活动越多。网络上有许多学习资源, 例如学习方法、问题解决技能、思考策略等, 青少年可以从中学到相关知识, 借鉴别人的指导和经验, 帮助自己制定和完善行为计划, 有利于青少年学习目标的完成。这证实了Downes, T (1999) 的研究: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中合理使用互联网, 可以加强他们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 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动机[10]。所以上网自控力好的青少年对上网有明确的目的, 他们通过互联网, 提高了寻找信息、鉴别信息、组合信息的能力, 虽然在上网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娱乐信息的影响, 但他们意志坚毅并清楚的知道网络是一种学习工具, 上网娱乐是次要的, 学习才是上网的主要目的。青少年的娱乐上网和交际上网行为与自我控制各维度呈负相关, 说明青少年自我控制力水平越低, 其进行娱乐上网和交际上网的行为活动越多。这正如Davis, RA (2001) 所说, 同其他青少年群体相比, 上网自控能力差的青少年忍耐性更差, 更易受网络内容的影响, 当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就会陷入其中, 导致聊天、玩游戏这些网上交际、消遣、娱乐活动增多, 学习的时间减少[11]。

1. 从年龄段来看, 无论是在总的自我控制还是其三个维度上, 16~18岁的得分都显著高于12~15岁的青少年。

2. 从性别上来看, 女青少年在总的上网自控和三个分维度上都显著高于男青少年。

3. 青少年的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和思维控制与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与学习上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结论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上网行为与自我控制的关系, 以期获得指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的实证性支持, 并为进一步开展该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上网行为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随机抽样的在校青少年和非在校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 在总的上网自控和三个分维度上, 1618岁组的得分都显著高于1215岁组; (2) 女青少年在总的上网自控和三个分维度上都显著高于男青少年; (3) 青少年的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和思维控制与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与学习上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青少年,上网行为,自我控制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K].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2]John Suler.To get what you need:Healthy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2003, (3) :385-394

[3]王红娇, 卢家楣.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其调查[J].心理科学, 2004, (6) .

[4]雷雳, 等.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 2005, (2) :169-177.

[5]Deborah, J.L.Elena, B.Teaching your child self-control.Scholastic Parent and Child, 2003, (3) :52-55.

[6]Kochanska, G., Murry, K.T., Harlan, E.T.Effortful control in early childhood:continuity and change, and inpgications for soci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Psychology, 2000, (2) :220-232.

[7]谢军.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4, (4) :30-32.

[8]周少贤, 陈尚宝, 董莉, 沃建中.3~6岁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家庭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 2004, (11) :42-45.

[9]Elizabeth, M.V.Richard, S.Q, etal.Conflict resolution style, self-efficiency, self-control, and future orientation of urban abolescents.Professional School Conselling, 2004, (1) :73-80.

[10]Downes, T.Playing with computer technologies in the home.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1999, (4) :65-79.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青少年;网吧;健康上网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2-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网络的诞生对人们交流信息、学习科技、传播文明、了解世界、提高文化素质,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为人们提供网络服务的场所,网吧随着人们的信息需求不断增多,网吧对青少年成长中的利弊越来越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

下面,就我市网吧目前的运行状况,来谈谈网吧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如何引导他们正确上网的粗浅体会。

一、关于青少年利用网吧上网的基本情况

1.上网地点:在家里上网的比例最高,约占50%;其次是在网吧,约占40%;另外还有大约10%的青少年在其他地点上网,这些地点包括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学校机房、学生宿舍、电子阅览室等。

2.上网时间:大约50%的青少年几乎每天上网,平均上网时间大约在3小时左右,而双休日、法定假日和寒暑假约是平常上网时间的3倍到4倍左右。

3.上网内容:据调查,上网的青少年中,大约70%在玩网络游戏(例如“传奇”、“奇迹”、“CS”和“暗黑破坏神Ⅱ”等);大约20%用oicq等聊天工具进行聊天;还有大约10%的青少年上网去浏览一些网站、下载歌曲和学习等等。

二、网吧对青少年的影响

1.积极影响。由于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形象性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网吧对青少年会产生以下积极影响: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信息搜索效率,网络是一个提供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②网友相互畅谈,缓解了工作学习压力,青少年适当的聊天是有好处的,首先可以放松心情,缓解一下工作学习上的压力。在网络上,青少年可以表现自己被压抑的一面,使性格健康地发展。③增强动手能力,有利于探索学习和研究。

互联网就像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各种信息按几何级数不断增长。所以互联网使每个青少年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在查询信息过程中,他的信息搜索能力能够得到训练;在甄别比较优劣的过程中,他能够发现问题,不断研究,努力寻找最正确的答案。

2.消极影响。网吧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它像一把双刃剑,如果正确利用网吧,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将会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认知方面:由于电脑技术、网络技术越来越迎合人性化需求,青少年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将不知不觉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厌恶,对正规的学校教育失去兴趣,学习与上网时间分配不好,就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学习。②情感方面: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一面,会在网络上无约无束地进行发泄。所以在调查中,许多青少年都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青少年在网上道德感的弱化会直接影响网络环境的净化;其次,由于网络可以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朋友交谈、来往,产生青少年“网恋”现象。当约会某个心目中漂亮的“网恋”女友时,往往见面的结果不尽如人意,造成的反差将一时难以接受,容易出现过激行为。③行为方面: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报纸杂志上经常刊登青少年网友抢劫、强奸甚至杀人的新闻,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三、青少年沉迷于网吧的原因

为什么一些青少年会荒废学业而沉迷于网吧呢?第一,自控能力差,难以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由于青少年还不够成熟,其认知受外界影响很大,而互联网没有国界,任何信息(包括暴力、黄色等有害信息)都可以在其中得到广泛传播。当这些信息被青少年接受之后,将会导致不良影响,甚至会引发犯罪。第二,自我感受强,网络成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青少年在网络中可以摆脱学校、家庭、父母的约束,相互之间畅所欲言,导致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没有引起青少年的足够重视,当这种影响力减弱至一定程度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青少年认知的茫然和混乱状态。第三,生活受挫折,网吧成了寻找精神寄托的“家园”。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中结交朋友,交流感情。但是青少年的理想化追求会使其只热衷于和网上的人交流情感,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

四、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利用网吧健康上网的几点思考

根据国家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4.5亿,而青少年网民占据的比重比较大,网络的“双刃剑”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党中央十分关心青少年特别是他们中的未成年人,出台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化主管部门也对青少年人群中的未成年人上网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青少年健康上网的社会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新浪·仪征、中国仪征等网站,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国家、省、市关于整顿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秩序和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进行报道,形成对违规经营网吧的强大打压态势。进一步向广大群众、青少年和“网吧”经营业主宣传法律法规。同时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和建立必要的举报奖励制度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网吧违规经营的良好氛围。

2.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净化青少年上网环境,打造“绿色网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文化、公安、工商、电信是网吧的管理部门,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强化措施、依法管理的原则,把净化网络文化市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作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①相关职能部门要管好网吧必须首先堵网站源头。目前我市的文化和公安部门已先后给网吧安装了“净网先锋”和“上网实名制”监控软件,一旦有计算机访问受限制站点,监控端就会立即报警,同时这两种软件能屏蔽大量不良的网站,给网络文化市场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帮助。②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下发的《关于加大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通知》的要求,加大整治的力度和密度,切实规范好我市的网络文化市场。采取日常检查、突击检查和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网吧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节假日、夜间对网吧的巡查。同时每次检查结束后,对违规经营的网吧及时组织通案,从而保证对网吧处理的公正、公平、公开,使违规经营业主心服口服,自觉接受处罚。③组织网吧经营者开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增强其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同时成立网吧行业协会,加强正面引导,树立正面典型,带动网吧行业自律,对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在进行处罚的同时,也要进行反面报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增强网吧守法经营的自觉性,规范其经营行为。

3.发展家庭、社会力量,形成网吧监管的立体渠道。①我们要积极和学校取得联系,专门派人配合学校给学生上一堂青少年上网的专题讲座,剖析青少年上网的利与弊。积极指导校园内部网络建设,在技术上设置过滤功能,将污染青少年精神的网络垃圾隔离开来,同时增添信息化教育的内容,这样既有效地防止了青少年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信息,又让青少年学到了网络提供的知识。②与在网吧中上网的青少年家长取得沟通,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例如“不要将电脑安装在孩子的卧室、控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和方式、经常了解孩子的上网交友情况、安装禁止访问不良网站的软件、引导孩子浏览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网站等等”。③定期和“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取得联系,他们时间充裕,可以经常活动在网吧的周围,为主管部门或学校提供网吧的发展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有关部门迅速出击,防止引发重大事故。④网络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成果,我们认为对青少年要疏堵结合,充分利用省文化共享工程仪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由专职辅导老师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打造绿色上网通道。

关于上网情况的调查 篇4

最近,我发现班级里许多同学的成绩都下滑了许多。于是,我在老师的支持下开展了一次关于班级同学上网情况的调查。

我先走到吴锦聪旁边,把纸扣在了桌子上,说了一声:”你每天上网几个小时呀?“吴锦聪说:‘这个吗,那个吗,你看啊,今天外面天气是那么的好,你和我一起出去玩一会吧!“这时,外面下起了大雨。我瞪大双眼,也不做声,就只是瞪大双眼,看着他。这时,我说了句:“请问你是雨圣嘛?”我见他张大嘴巴还要说,急忙打手势制止,并快速远离了那里。我来到赵敏杰面前,拿着纸放在他面前,问:“你每天上网几个小时呀?"赵敏杰笑嘻嘻地说:”每天大约两三个小时!”我记录下后,又走到丁家林面前,说:“欢迎你参加调查,你平均每天上网几小时呀?”丁家林说:“不客气,我每天上网大约一两个小时吧!”我又问:“你每次上网都干是么呢?你经常上网查资料么?你上网大多数情况都是玩游戏么?”丁家林说:“我上网一般多是玩游戏,我不经常用电脑查资料。”根据我的调查,不上网的有百分之14,每天上网的高达百分之86!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难怪同学们的成绩会下降!同学们,玩电脑是为了放松我们在学习中的紧绷的神经,但我们一旦过度玩电脑,就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造成影响。

关于对大学生手机上网情况的调查 篇5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使用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中也有相当多的人在使用手机上网,我们观察到这个现象,于是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平时手机上网都用来做什么,手机上网占据的时间以及手机上网给同学们的影响。请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与意见。回答问卷时希望您能尽可能地坦诚和认真,在这里表达感谢之情!

1.您的性别: *

A男B女

2.您的年级: *

A 大一B 大二C大三

3.你对手机上网的了解程度?

A.完全不了解B.了解一些C.比较了解D.完全了解

4.你是手机网民吗?

A.是B.否

5.你一个月的手机话费(含上网费用)是多少:

A.100元以上B.100元到50元C.50元到30元D.30元以下

6.对手机上网的评价:

A.很好,随时随地掌握信息B.很潮流时尚C.浪费钱D.不了解

7.如果手机上网,你会选择的手机服务是:(最多选三项)

A.看体育直播B.泡WAP社区C.写移动博客D.玩手机游戏E.阅读电子书

F.看新闻G.下载图片铃声

8.对手机上网收费的态度:

A.非常合理B.比较合理C.不是很合理D.非常不合理

9你身边的人不用手机上网的理由是:

A.收费太高了B.用电脑就好C.没有实际意义D.不了解

10影响你是用手机上网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A 上网资费高B 上网速度慢C 屏幕小,看起来费事D 手机没有上网功能E 不喜欢用手机,更喜欢用电脑

11你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会用手机上网?(多选)

A 需要查询信息时B 午休时C 上课无聊时 D 晚上时E 凡事闲暇时间都上

12你认为手机上网的优点是?(多选)

A 方便获取信息B 经济又实惠C 与他人交流方便D休闲娱乐E其他

13你如何对待上课时间用手机上网?、A上课太无聊,借机消遣一下B、上课是就应该好好听讲,不应该玩手机C无所谓,只要不影响他人就好您在过去的一个月当中,用手机上网的次数?

⑴从未使用过⑵ 1~15次⑶15次以上

15你觉得手机上网对大学生而言是利大还是弊大?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 篇6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前信息时代,小学生在假期空余时间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对科技信息网络接触、应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意见,进一步促使社会重视和关心小学生假期上网需要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效规范秩序,正确引导和督促小学生调整学习压力,拓宽知识层次,掌握运用网络的技能,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调查对象:社会各界人士(不分年龄、职务、籍贯)调查时间:寒假期间

调查方式:现地访谈,发放问卷

调查地点:城市社区、街道

调查内容:

1、你认为小学生需要上网吗?上网对学习影响如何?

2、小学生什么时间段上网比较好?一天应多长时间?

3、小学生上网都会干些什么?会影响健康成长吗? 调查结果:

1、按年龄段分。

7-12岁小学生认为:我们需要上网,上网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协调手和眼的配合技巧;还可以愉悦身心,让自己在欢乐中得到思维锻炼,一举两得。现在学习任务很重,就连假期也得泡在辅导班里,如果每天玩一会儿电脑,可以有效减缓我们的精神压力,放松心情,便于更集中精力的去学习课内的知识。就是不玩游戏,也可以学学编程,打打文章、做做网页、织织微博,交交朋友、查查资料,还可以及时接触世界前沿知识,了解新闻。总之,好处太多了。13-17岁中学生认为:上网太好了,真羡慕小学生还能有空余时间去上网,可我们学习内容太多、压力太大,每天以有空余时间,就想倒头睡一会儿。小学生假期在做完作业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玩一会的,不过要有时间控制,最好多到室外去玩,这样就不伤眼睛了,还能锻炼身体、调节视力。

上网时间长了,肯定是会影响健康的,时间太长还会生病呢。

18-28岁青年人认为:小学生可以上网,即能够拓展知识面,又能提前接触社会,可以学到学校和老师所不能传授的知识,但不能接触不健康的东西,家长要对其有所控制和监督。尤其是不能影响身体健康,比如造成近视。

29-45岁中年人认为:小孩子上什么网么!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抓紧学习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时间去上网。况且网上不健康的东西太多了,小孩子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那么差,容易被误导。好多孩子上网不是为了学习,99%的孩子是用来玩的,好几千块钱买个的电脑,都成了游戏机了。而且网络游戏的虚拟性非常吸引儿童,很容易迷恋其中影响学习,与人交流减少,造成性格孤僻、任性,暴力游戏还造成性格暴躁,冷酷缺乏同情心,对生命漠视,好像完全被电脑所控制,容易上瘾。有些家长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控制其上网,就会偷偷的去地方网吧,接触社会不良人员,造成一些列的社会危害。有些年纪小小的都把眼镜戴上了,以后当个兵都不行了。

46岁以上老年人认为:小孩子要多看书,少玩电脑。玩些户外的游戏多好,坐在电脑面前,都成了一个个小虾米。就是伤亡也要大人监督下进行,控制好时间,选好内容。当然,电脑上的好东西还是不少的,对小孩子有不少好处,但书上的东西还是要重要一些,对他们提高知识、健康成长作用更大。

2、按职业类别分。

学生:我们在学知识的阶段,掌握更多的知识有什么不好,网上的知识面多广?虽然,玩电脑可能有一些弊处,但也不能一巴掌拍死,电脑也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一些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到电脑的利处——一看见我们在电脑前面坐着,马上就揪着耳朵不管三七二十一,狠揍一顿。这样是不对的。电脑也是很好的学习工具:查查资料、看看新闻,都是不错的学习方法。

老师:小学生上网有利有弊,利可以拓展知识面,可以开发智力,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弊是小学生不能正确合理使用高科技设备,容易引起许多家长反感,希望社会共同关注,也建立起一个适合小学生活动的绿色空间。

调查结论:

调查人员78名,收回调查问卷42张,他(她)们认为:

1、小学生需要上网52人,占66.7%;认为不需要上网的为15人,占到19.2%;可上可不上的11人,占到14.1%。

2、认为对学习利大于弊的有48人,占61%;认为弊大于利的28人,占35%人;有2人认为是相等的,占到2.5%。

3、认为小学生节假日晚上上网为60人,占87.1%;认为节假日白天比较好的10人,占12.8%;认为根据作业情况适时掌握的8人,占10.2%。

4、每周不超过1小时的27人,34.6%;每周不超半小时的49人,占62.8%;根据情况由家长适时掌握的2人,占到2.5%。

5、小学生上网玩游戏53人,占67.9%;看电影的27人,占34.6%;聊天36人,占46.1%;查资料、学习42人,占53.8%;浏览网页50人,占64.1%。

6、在有节制的情况下有益健康成长61人,占78.2%;无节制的上网影响健康,尤其严重的是影响心理健康的77人,占98.7%;1人表示不清楚,占1.2%。

建议:

1、有家长和小学生建立上网计划表,并严格落实。

2、有专业人士设计小学生上网控制软件,保证小学生定时、定向使用。

3、学校定期组织小学生上网座谈会,正确引导和教育小学生上网。

4、学校组织进行电脑知识竞赛。

调查人:宝成小学六一班王钰清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 篇7

一、山区儿童网络道德存在突出问题

山区儿童本是朴实无华、纯洁, 没有经受城市的喧嚣污浊, 见识相对狭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兴起, 正逐渐改变着他们的各个方面。根据2012年我县对山区儿童 (18周岁以下) 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 [2]近年来山区儿童在网络道德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 迷失自我

据调查, 有10.5%的儿童认为上网对自己负面影响多;有74.9%的儿童上网是在聊天、娱乐或玩游戏。同时不难看出, 很多儿童都是在“无聊聊天”或“低级趣味”聊天, 大家都是隐匿身份, 有的冒充别人, 有的甚至迷恋“性别倒错”, 在这样一个没有道德约束的自由空间, 必然容易使一些儿童忘记自己是谁、在干什么。

2. 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调查显示, 有56.8% 的儿童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 有51.3% 的儿童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调查了解到, 43.6% 的儿童出于“好玩、表现个性”;24.3%的儿童是因为“不痛快的时候发泄一下”;27% 的儿童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用”;5.1% 的儿童是“大家都用我也用”。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缺乏应有的思想道德和评判能力。

3. 责任意识淡薄

调查表明, 由于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网络结构, 进行电子化的信息交流, 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 而不必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同时, 由于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相应完备的道德法律规范, 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缺乏相应的制裁措施, 即使个别案件达到违法犯罪程度, 也因为案件侦查的困难而得不到惩罚, 逃离法律的制裁。这样, 对正处于心理、行为的成长期, 自律意识及自制能力仍较差的儿童, 势必使其个人主义抬头, 淡化应有的责任意识。

4. 价值取向错位

在调查中, 虽然没有发现像“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一样的网络“大V”、“大谣”, 但也存在一些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 或为了博取别人眼球的发帖造谣者。可见, 由于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 极易受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吸引, 产生民族虚无主义, 迷失生活理想, 导致部分儿童道德价值取向的错位, 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价值的选择迷失。

二、山区儿童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引发山区儿童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 也有外在因素。

1. 儿童自身身心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内在因素

儿童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 又是一个人逐步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转折期, 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建立完善,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认知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加上好奇心特别强, 特别是对精彩、丰富的网络世界, 使得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有较强的神秘性和吸引力。网络的虚拟状态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屏障, 也给个别网民的非正当行为、不道德行为创造了条件, 因此,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影响, 特别是对一些因为课业负担过重、父母离异等原因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的儿童, 或是处于叛逆期的儿童, 容易促使他们远离现实社会, 努力寻求压力的摆脱而逃进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加上儿童自我约束力不强和道德自律意识不足, 容易引发“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 如粗言恶语、人身攻击、恶意“灌水”等等, 使得他们在网络中迷失, 导致失范行为的发生。

2. 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山区儿童网络道德失范的外在因素

一是学校因素。学校虽然是儿童接受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但当前尚未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机制和规范, 也缺乏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首先, 学校对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见性不够, 未能及时体现出教育的前瞻性。其次, 在问题面前, 学校虽然积极应对, 但做法多停留在解决表面问题上, 还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不具有真正意义的普及功能。

二是家庭因素。一方面, 家长对儿童上网引导不够。据调查统计, 只有17.5%的家长对孩子上网会给予指导, 82.5%的家长不可能进行指导, 有些家长偶尔会过问孩子上网情况。另一方面, 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存在误区。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尤其是对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 许多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 孩子得不到理解和尊重, 处于青春期的儿童逆反心理又严重, 自然会以上网的方式去逃避、去发泄。

三是社会环境因素。一方面, 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不够。网络信息和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清, 许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舆论道德或法律制约而难以实现的事情在网络中可以加以实现, 大量不健康的内容侵蚀着儿童;一些网吧的卫生、安全等存在隐患, 对上网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另一方面, 对舆论的引导力度不够。目前, 我国传媒对运用网络而带来负面问题的报导多, 而对其积极的方面宣传少, 不利于儿童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三、预防山区儿童网络道德失范的教育对策

预防山区儿童网络道德失范既要运用常规教育手段, 也要发挥互联网的正向功能, 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1. 更新德育教育观念

由于儿童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还不成熟, 面对信息时代多元价值观, 我们不能仅仅要求他们接受几条道德规范, 而必须转变德育教育观念, 改变传统的说教式道德教育。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媒介, 今天的德育教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 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对儿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快、时效强、覆盖广和超文本检索方式的特点和优势, 帮助他们了解现实道德与网络虚拟道德之间的关系, 提高对网络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提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增强他们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良好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综合素质, 主要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及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四部分内容。[3]首先, 要培养儿童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和应用能力。重视山区儿童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 学校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 让山区儿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 掌握基本软件的应用, 提高计算机使用技术。其次, 要培养儿童信息处理能力。加强文献信息知识教育, 让儿童对所学的知识多视角观察和多方位探讨, 提高对有关文献信息检索、识别、归类、整理的技能, 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的使用规则。再次, 要尊重儿童的个性。信息素养形成应该有广阔的个性空间, 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的信息技术科技活动, 推动儿童个性发展。

3.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由于网络发展速度相当快, 网络实践对现存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在网上造谣传谣、侵犯个人隐私等, 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近年来, 我国虽然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决定》或《公约》, 但仍不完备, 可操作性也不强,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 我国应该尽快制定专门的《网络法》, 出台更为全面、操作性更强的网络道德规范, 明确网络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 用具体的规范和准则来约束、引导儿童的网络行为, 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他律”来提高儿童网络道德责任的“自律”, 着力提高儿童参与网络的界限。

4. 加强政府引导监督

由于网络真正走入大众的时间还不长, 新型的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建立。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督, 就是要通过网络建设提升政府的网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为山区儿童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4]政府要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对一些正能量的网络道德进行宣传和信息传递;要建立畅通的诉求通道, 引导儿童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要取缔非法网站, 加强对网络黄、赌、毒、欺诈等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 打造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

5. 发挥校园网络功能

要充分挖掘校园网的积极作用, 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防范和化解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一方面, 学校应主动出击, 围绕网络道德教育来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 开辟有关网络道德教育的专题版面, 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 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 针对网络所具有的隐蔽性特点, 以及对一些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设置“讨论室”、“网上沙龙”、互动电子信箱、留言板等, 引导儿童在网上展开交流讨论, 使他们明辨是非, 促进网络道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曹文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3-5-20第16版

[2]凌贵荣.网络时代山区儿童心理问题与干预策略研究[D]梅州社会科学, 2012, (4) .

[3]郭广民.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篇8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美术学

组长:王玥

组员:赵欣如、李亚亚

一、调查目的:

① 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几点?

② 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多少?

③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

二、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内容:

① 调查时间设为上午一、二节或下午三、四节。② 调查地点设为G女生楼、F男生楼。③ 调差对象:大学生

④ 调查范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⑤ 调查要点: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几点?

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多少?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

大学生上网会不会影响学业? ⑥ 解答问题: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几点?

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多少?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

大学生上网会不会影响学业?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① 问卷调查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 篇9

学校:XX 学院:XX 专业:XX 指导老师:XX 学号:XXX 姓名:XX :2010.09.07日期

关于未成年人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引言 为深入了解我县未成年人上网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对策,县委根据团中央和团省委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会同我县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开展了以“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专题调查。通过暗访、问卷、座谈、数据统计等形式,全面掌握了我县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并形成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县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首先对全县1232名中小学生以及486名家长和老师进行了关于“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县未成年人上网现象十分普遍,约有9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有过上网经历,其中选择将上网作为主要课余活动的学生占到了34.9%。可以说,网络已经与我们的未成年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毋庸置疑,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网络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对于促进未成年人成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我县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部分未成年人沉溺网络不能自拔的问题极大地危害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为:

1、痴迷游戏,荒废正常学业。

据调查,我县未成年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玩游戏。从国家的统计分析来看,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人数占到总上网人数的70%以上。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知,我县也有近半数的未成年人选择玩游戏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而且他们上网玩游戏的时间普遍较长,一般都在数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几天几夜。在我们调查座谈会上,老师们普遍反映,在校学生逃课上网和就寝后攀爬围墙外出上网的现象几乎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发生。暗访中,我们观察从网吧走出来的少年,看到他们游离的眼神、疲惫的身躯、痴迷的表情,可以想象到底还有多少精力去投入学习。

2、迷恋聊天,逃避现实生活。

据调查,69.7%的上网学生都喜欢qq聊天,而且聊天对象基本是异性网友,他们认为

网上聊天有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乐趣”。我县一名初三女生坦言,非常喜欢上网聊天,异性网友很愿意和自己聊天,不用担心别人知道,没有拘束。座谈的专家分析:痴迷网络聊天的未成年人源自于对虚拟网络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现实自我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在校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生活单调,易被虚幻的世界所迷惑,寻求通过上网缓解压力,寄托对感情的憧憬和依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痴迷网络聊天往往是在现实中感觉压抑、感到自卑的那部分未成年人,他们因为想逃避现实而迷恋网络,因为迷恋网络而更加逃避现实。部分未成年人在迷上网络聊天后,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处处逃避。

3、沉溺网络,影响身心健康。

问卷调查中,有51.1%的家长和59.7%的老师认为学生过多上网将影响身心健康,有21.9%的上网学生曾将家里给的早点、午餐钱省下饿着肚子泡网吧。这些都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的伤害。心理学家还指出,沉迷于网络的未成年人,大多会出现性情孤僻、态度冷漠、是非不辨的倾向,轻者影响学习,重者致使心理扭曲和心理障碍。此外,在网吧里,各路人群混杂的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造成极大腐蚀和教唆作用,容易染上不良习气。

4、上网成瘾,诱发违法犯罪。

随着网络盛行,青少年因迷恋上网而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急剧上升。很多未成年人因无钱上网而去偷盗抢劫、勒索敲诈,此类案件涉案金额多则上千元,少则十几元。此外,上网的未成年人中有40%的浏览或误入过黄色网站,这类不良网站犹如精神毒品,对于充满好奇、追求新奇、缺少辨别和自控能力的青春期少年充满诱惑和毒害,严重的能导致他们人格扭曲,追求低级的精神生活,导致暴力犯罪和性犯罪。

种种现状表明,在当前未成年人上网明显缺乏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管的状态下,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因此,针对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的有关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寻找根源、重拳出击,猛药狠治。

二、我县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应当说,网络是柄“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那为什么从现状来看,是弊大于利,利的一面发挥不够,弊的一面却防控不足呢?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上网条件缺乏,未成年人上网需求难以满足。

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网络世界表现出强烈好奇心是十分正常的,而且互联网是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应当承认未成年人上网的正常需求是刚性的、合理的、应当努力满足的。但现实状况是:学生上网只有三种途径,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从家庭来看,31.5%的学生家庭缺乏基本上网条件,34.3%的学生家长纯粹的禁止学生上网;从学校来看,80%的学校每周仅开设一节电脑课,且基本不能联网;从社会来看,我县绿色网吧的建设刚刚起步,目前全县还只有5家不到300台电脑,远远不能满足全县未成年人上网的巨大需求。

2、网吧监管缺位,未成年人上网行为难以规范。

在调查中,大家是有一点共识的。那就是由于缺乏自制能力,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是必须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加以监控的。目前,我县登记注册营业性网吧520家,但由于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我县经营性网吧普遍存在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据统计,近80%的初中学生都进过网吧上网,有43.1%的受访对象认为当前我县网吧管理情况很不理想,有90%的人认为对我县网吧加强规范管理迫在眉睫。目前,我们相关部门对网吧规定了身份登记制度和查处罚款制度,但这些都流于形式,监管没做到长期化、常态化,处罚力度偏小,震慑作用不大。

3、教育疏导缺失,未成年人上网习惯难以养成。

据调查,有41.5%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学校很少对自己上网进行具体指导,有52.6%的学生认为家长很少对自己上网进行具体指导,有26.7%的家长不允许孩子上网。特别是部分家长只懂限制子女上网,缺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一味地禁止反而造成未成年人的叛逆心理。学校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缺乏应有的重视。而且,目前能够让全县未成年人参加的积极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还不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活动仍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4、沟通协作缺少,未成年人上网保护难以奏效。

在调查中,我们每次座谈会都开得异常热烈,职能部门、学校和家长等各方代表都谈及对未成年人上网的关切和所做出的努力,但不难发现,在真正落实到解决具体问题时,大家却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沟通,互不理解的问题。例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沟通,在教育引导上步调不一致、态度难统一,在上网时段的监管上出现盲区,甚至职责上还相互

推诿;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用心沟通,监护人一味地禁止导致效果适得其反;社会监督也没有形成合力,宣传和认识不够致使社会群众对网吧的相关法规知之甚少,不知道投诉的方法和渠道,群众的力量没有得到最大发挥。总的来说,由于缺乏有效的平台,多股保护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力量依然相对分散,未能形成合力,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三、我县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如何文明地使用和把握网络这把“双刃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寻求解决良策。我们建议坚持“疏堵结合、趋利避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要继续大力推进绿色网吧建设。

要巩固推广当前我县新建“绿色网吧”的有效成果和成功经验,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争取社会力量,迅速新建一批真正安全、健康的绿色网吧,力争使绿色网吧覆盖到我县城乡各个角落。同时,要在全县中小学生和家长中加大对绿色网吧的宣传力度,让他们知晓绿色网吧,了解绿色网吧,分享绿色网吧,扩大绿色网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未成年人上网问题畅通“疏”的渠道。

2、要加大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的治理力度。

要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切合我县实际的有效治理模式。一是要以专项行动整治。二是要以技术手段控制。要严格督查落实上网身份证登记制度,在所有网吧安装有关技术防范设备,并杜绝利用网吧经营电子游戏。三是要以制度建设保证。要严格经营性网吧审批制度,无论是否有违规网吧取缔,原则上不再新审批网吧项目;对查处的违规网吧名称、地址、违规行为以及处罚依据和结果及时公示;要有奖举报制度,公布监督电话,方便群众监督。

3、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回归现实生活。

学校要利用主题班会、讲座、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家长要与爱上网的孩子多沟通、多探讨,尽量提供家里上网的条件,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

引导孩子安全上网、健康上网,同时要多陪同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共同参加志愿服务,共同参加体育锻炼等等,努力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

4、要探索构建群防群治防控网络。

要探索建立各种力量相互整合的模式,互相配合,协作联动,充分发挥家庭对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社会的参与作用,并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行专项监督和劝导。建议社会积极培养一批心理救助者,对网络中毒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未成年人走出困境,重新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5、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 篇10

来源于:《青年通讯》 阅读次数:85

背景说明

先人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青少年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工作,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出现了一批边缘青少年,近几年,边缘青少年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特向全市做了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为我市开展边缘青少年的教育提供相关的数据,为我市进一步开展边缘青少年的帮教工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献计献策。

本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共发出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131份。问卷设置了11道题目,前6项为多项选择题,后5项为简答题,问答题目的设置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我市边缘青少年状况和帮教工作的情况。

问卷分析

(一)对调查对象“你所在的机构是?”的问题,答案选项集中在与青少年接触比较多的单位,有效问卷中居委会占33.6%,学校占48.9%,机关单位占6.8%,另外还有很少部分其他团体。从数据上看,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范围也比较广泛,可信程度高,表现了广大群众及相关单位、团体对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的关心。

(二)“你认为边缘青少年是指什么样的人?”答案选项主要突出青少年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行为,从调查结果看,以逃学、逃夜离家、交友不慎为选择重点,占八个选项中的50%强。社会对边缘青少年辨认表面化,说明了边缘青少年的范围已不断扩大,数量快速增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同时也给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的开展敲响了警钟。

(三)对“边缘青少年产生的原因”的问题,调查答案集中在家庭、社会及交际面三个层面上,具体数据分布是家庭占24.7%,社会占22.5%,交际面占27.7%,从中可以看到家庭、社会及交际面等三大因素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另有16.4%的人将原因归咎于青少年的反叛性格,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是媒体的影响。

(四)对“您认为现在对边缘青少年的帮教是否足够?”调查的结果显示“不足”占了90%以上,其中认为“非常不足”占68%,而认为“足够”的是零,这是本次调查问卷所出现数据最低的反对意见。如此低的意见足够说明了我们对边缘青少年帮教实际工作的严重缺位和无力,这告诫我们: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任重而道远。

(五)“帮教活动应该由哪些部门(机构)负责?”数据分布说明了大家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社会志愿机构、公安三个主要层次部门,其中学校为32.7%,占了重要位置。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人们希望学校对边缘青少年的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育方面加强力度。另19.8%的人将视角放在公安部门,表明了边缘青少年问题的严重性,需要公安部门介入,以适度的执法机制遏制边缘青少年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六)“你认为政府在帮教的投入是否足够?”绝大多数人认为“不足够”,无论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的投入都不足,其中近50%人认为非常缺乏,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支持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人民对政府的期望值非常高,但由于缺少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严重制约了政府对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的开展。

以上六道选择调查题目从受调查对象、如何判断边缘青少年、形成原因,政府以及社会团体投入等方面反映了广大市民对边缘青少年帮教的广泛意见。下面简答式调查侧重于从政府、学校、家庭、社团等如何去做好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分析如下:

对“帮教边缘青少年政府应该做好哪些工作?”调查资料显示,相当大部分人认为政府首先要加大对帮教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和支持,其次,认为应该通过宣传营造一种全社会、全民关心、关注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的氛围。

家庭又该如何做好帮教工作呢?“多点与孩子沟通”是大家的共识。经济发展了,物质水平提高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少了。其次是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言行身教、身体力行。一个和睦相处、家长以身作则的家庭无疑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

对“帮教工作学校如何做好?”的问题,其中三点关注性最强。第一是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第二是多点关心和沟通;第三是尊重贫穷、成绩差等学生,不要给他们标签化,不要有任何的歧视。

近几年来,社会团体在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社团如何做好帮教工作的问题,大家对社团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认为社团应该在联系工作、搞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动,特别是志愿者活动,通过开展“一对一”等帮教活动,拓宽活动范围和帮教对象,通过有效地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本次调查数据、资料明确地说明了当前帮教边缘青少年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社会关注不高、工作手段不完善、沟通缺乏等严重制约了我市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的开展。另外,政府的投入力度也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次调查反映的问题为我们下一步开展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提供了比较全面、有效的参考信息。

建议与对策

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挽救边缘青少年,净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全社会应负的责任。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对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构想。

第一、帮教工作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政府应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支持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的机制,从财力、物力、人力给予支持;另外,建立相关的司法制度,从帮教到预防、处罚等方面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现阶段,只有政府的强势介入,才能保证帮教必需的各种资源的得到保证,特别是在文化市场等方面的监管,政府监管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第二、完善青少年帮教工作网络。构建以“边缘青少年”为工作交点,以家庭、学校、社区为空间基点的立体交叉工作体系,对问题青少年实现无缝隙覆盖。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对边缘青年的关怀和帮助,不但要感化他们,更要吸引他们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让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得到心里的满足和自我教育、自我肯定,从而也得到社会的尊重。

第三、增设少年警察。由于青少年缺乏处世经验,入世未深,仍在成长时期,所以在处理边缘青少年时,笔者认为设置少年警察制度有很大的必要。少年警察队不但依法赋有一般警察维持公共秩序,保护社会安全,防止一切危害、促进人民福利的任务外,并且针对青少年的特性执行侦防,更肩负保护和辅导青少年的责任。因此,少年警察不仅处于警察立场执行任务,并站在家长立场爱护、管教青少年,又站在学校立场教育青少年。少年警察队处理少年事件时,均着眼于边缘青少年的自尊、成长、学业和前途。少年警察培育和辅导的角色,与青少年亦师亦友,对边缘青少年有明显的辅导及矫正功效。

第四、开设少年法庭。当一个青少年怀疑有违法犯罪行为,被警察逮捕侦察之后,如果警方认为已掌握足够证据,警方将把该青年移送专门负责儿童及少年控罪的少年法庭审理。少年法庭采取对青少年有利原则,无论收集证据、认证、辩护及裁判等各项程序中,均以保护青少年为出发点。少年法庭制度已在我国不少地方建立,实践证明了此制度的建立对边缘青少年的帮教是非常有效的。

第五、试行感化制度。感化制度是一个行为矫治计划,帮助边缘青少年、未成年人犯罪接受社会法律规范的约束,改善他们的人格及环境因素,矫正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性,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守法的人。感化制度是拯救边缘青少年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方法。美国专门研究青少年问题的亚兰地教导所调查报告显示:对犯罪青少年的再犯罪,受感化的青少年只有15%;在社区中心者,各为48%及41%,从教导所出来的犯罪青少年,有55%再犯法,对数据加以综合分析,发现受感化青少年的再犯罪率是最低的。

第六、成立少年警讯。对边缘青少年的犯罪预防,除在学校着手之外,社区及社会环境方面亦应加以改善,香港防止青少年犯罪运动———“少年警讯”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少年警讯的组织,旨在维护法律及秩序,既能吸引这些青少年的兴趣,又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泄精力的途径。”“少年警讯”的成立收到“意外”的效果,目前已有会员四十多万,让边缘青少年和青少年犯罪数目逐步减少。据统计,报考香港警官学校的申请学员,有70%是“少年警讯”的会员;投考警察学校者,有20%亦为“少年警讯”的会员。一份相关的报告显示:少年警讯会较其他青年团体更能吸引濒于犯罪的青少年。

第七、建立幸福健全的家庭。正本必须清源,防止边缘青少年的出现或青少年犯罪,应从建立幸福健全的家庭开始。边缘青少年的产生第一个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一个人价值观、道德、性格的培养,是从家庭而得;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在成长期间,更需要父母、家长的关心和教导。塑造青少年性格,最先是从家庭开始,因而家庭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要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边缘青少年及青少年犯罪必须减低并加以控制,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建立健全幸福的家庭。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维拉社区的“社区家庭潜力发展计划”的成功经验可作为借鉴。在该社区有很多的边缘青年及青少年犯罪率,该社区实施最有效的解决此问题,是让家庭中所有成员分子共同参与,建立幸福家庭的潜能和技巧。在该计划实施过程中,建立自尊,沟通技巧,扩大活动范围,让全体家庭成员分子都参与。从该计划开始六个月之内,边缘青少年数量及青少年破坏已减低了83%,再过几个月后,青少年犯罪率几乎完全消除。可见,建立幸福的家庭,实为遏制边缘青少年及控制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办法之一。

第八、创新青少年帮教活动形式。通过“心语室”、“青春与法同行”等活动形式,教育问题青少年转变心态,树立民主法治观念,促进他们健康全面成长。

另外,可以探索建立边缘青少年矫治康复中心、中途宿舍等,充分运用这些在海外已经成熟的边缘青少年的教育形式,通过收留和矫正,让他们从角色的转变过程中得到宽容、理解,消除烦躁、好强好斗以及自卑、懊恼的心理,回归健康、正常的心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山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边缘青少年帮教工作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如果我们对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同时,借鉴西方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和建立预防、教育和挽救边缘青少年的制度和措施,这对构建和谐、文明中山将有积极的作用。对边缘儿童帮教工作的具体案例

本学年我们继续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手段,为边缘儿童创设温暖的心理环境,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首先当做的就是治理坏境,尤其是家庭坏境;本学年我们召开了四次家长会。通过宣传教育让家长明白了在任何情况下应该做到不对孩子使用暴力。使用暴力、采用高压手段对自己来说是省事、方便的,但从长远的观点看,则是以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品行的发展为代价。再者应多鼓励孩子、关心帮助孩子,尽量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和不适感。家长应当学会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身上的独到之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可爱的特点,关键是要去发现它们,学会欣赏它们。欣赏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增加其自我价值感,起到促使其向上成长的作用。

其次引进心理技术,对边缘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具体干预例如,对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边缘儿童,主要是以提高其社会成熟程度为主,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自我帮助的技能,使之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而对于社会化边缘儿童,主要是通过教育提高其对自己行为危害性的认识,教会他们认识并预见行为的后果,认识到交友的慎重性,并帮助他们掌握一两门生活技能。事实表明这种分类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在教育边缘儿童方面,我们大力重视引进心理的技术。如:行为疗法、代币法的使用,观察学习,演练等,均可以为教育边缘儿童服务。至少我们可以在个别边缘儿童身上从事这类实验研究,考查其效果与过去通行的帮教方法的异同。

具体案例:王文文,14岁,小学六年级,性格活泼活动。在班级中个子最高,嗓门也最大,朋友却是最少,由于刁蛮任性,常打同学,在班级里几乎没有同学愿意跟她一起玩,为此她很不开心,而又无可奈何。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文文的出生使爸爸妈妈无比欣喜,因为他们一直想要一个女儿,但文文在聋盲之外,还患有先天性眼疾。看了很多医生做了手术,效果不尽人意。双眼无法适应强烈的光线,文文白天出门必须戴墨镜,否则泪流满面。家里所有人十分疼爱她,都让着她。

诊断分析:这是一个源于父母过分溺爱的典型事例。文文有轻微的品行障碍,她的表现背后是父母对文文眼疾的补偿心理。具体措施:重点在于家庭教育。建议爸爸用适当的方法和女儿进行交流,学会对女儿说“不”;其次,培养文文的责任感,懂得谦让和关心他人,要求文文做一些负责任的家务事。代币奖励法纠正不良行为。

关于加强中小学边缘生帮教和

心理辅导工作的意见

各中小学校: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但由于学生的天赋条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差异,必然造成学生发展上的不平衡,必然也会有一些各方面发展上处于劣势的学生,他们中有的学习成绩较差,有的能力水平较低,有的性格内向。他们往往处在教育的边缘地带。在心理上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普遍存在厌学、惧学心理、缺乏理想;不少学生意志薄弱,在困难面前缩手缩脚;不会正常的交往,不能承受挫折;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适应性差,欠缺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人格存在缺陷等等。如果教育不当,则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为了促进边缘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对加强中小学边缘生帮教和心理辅导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原则

对边缘生心理辅导要根据“积极辅导、预防为主”的原则和“及时发现、及时保护、及时干预、及时治疗(转介)”的工作原则,对边缘学生心理危机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具体工作

1、全面了解排摸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中小学校要开展一次排查摸底专项行动,通过学生访谈、家校沟通、心理健康普测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要重点关注情绪和行为有异常表现的学生,及时进入预警干预程序。

2、营造人人关爱边缘生的心理氛围。边缘学生更渴望被人尊重,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各学校一要建立“心理帮教导师制度”,挑选教育经验丰富,掌握心理教育技能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和班主任,与边缘学生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教对子,帮教导师在对帮教对象进行全面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帮教措施,要定期与帮教对象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使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唤起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改变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二要开展“手拉手,齐进步”活动。动员班级优秀生主动与边缘生交朋友,结对子,帮助边缘生共同成长与进步。使边缘生与其他同学之间形成合作、友谊的关系,提升他们对学习与生活的热情和向往。三是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各校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对边缘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与家长进行沟通。要组织家庭教育培养、研讨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3、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主题班队活动、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适时调节学生心理不适。

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面向广大教师,以讲座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处置能力。

5、加强对边缘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要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运用专业心理咨询技术,对边缘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具体干预和矫正。心理危机干预要严格按照心理咨询操作规程,由取得有关部门资格认定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对不同类型的边缘学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技术。对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边缘学生,主要是以提高其社会成熟程度为主,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自我帮助的技能,使之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对于社会化边缘儿童,主要是通过教育提高其对自己行为危害性的认识,教会他们认识并预见行为的后果,认识到交友的慎重性,并帮助他们掌握一两门生活技能。

三、几点要求

1、各中小学校要从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县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成立专门队伍,落实专人负责,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边缘生的帮教和心理辅导工作落到实处。

2、各学校于6月8日前将本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情况和边缘生“一对一”帮教安排情况上报宣教科。

3、教育局将把学校开展边缘生帮教和心理辅导工作的情况,纳入的考核内容,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

上一篇:小学游长城作文400字下一篇:关于学校用电线路隐患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