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的案例

2024-10-20

诺基亚的案例(精选10篇)

诺基亚的案例 篇1

十年之前,手机市场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天下,两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高,拥有手机之人大部分都在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之中进行选择。再看十年之后的今天,智能手机大行其道,苹果iPhone和谷歌的android系统两大平台的智能手机竞争激烈,而诺基亚,似乎离智能手机的阵营越来越远。据国外媒体报道,诺基亚在4年之间,市值仅剩下1/7,与2007年的高峰相比,诺基亚市值已暴跌77%,连续14年的手机生产冠军地位,被韩国三星电子取代,被苹果超越。祸不单行,惠誉国际将诺基亚债务评级,从BBB 下调至BBB-的最低投资级别,尚差一级就会与垃圾级别看齐。一个有着146年历史的领导企业,怎么能够在几年时间,就濒临崩坏?诺基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诺基亚在过去的20多年的历史中是个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现象级”企业,它由一家以木材和橡胶为主要产品的传统企业成功转型为移动设备制造商,并随着这一产业在全球的兴起而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事实上,诺基亚已经成为了芬兰的符号。不仅如此,诺基亚也是欧洲的骄傲。它的股票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欧元,是欧洲最大的上市公司。由于诺基亚、爱立信的崛起,在芬兰的奥鲁和瑞典的斯托克海姆集聚了大批新兴企业,带动了整个欧洲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欧盟委员会主席罗曼诺普拉蒂在2002年的一场演说中高调赞扬了诺基亚和爱立信的示范效应:“它们的成就说明欧洲地区也能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然而,就在诺基亚和整个欧洲都沉浸过去的成就和梦想以自我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的时候,危机的信号已经降临了。移动互联的时代悄然来临,通信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ICT代替IT成了一个新的流行字眼。面对新的技术潮流和竞争格局,诺基亚显然没有明确认识,做出最明智的选择。作为手机业的巨头,诺基亚公司因为其技术的进步,以及产品的经久耐用,在21世纪初期5,6年内近乎占据了手机业的半壁江山。诺基亚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其强大的开发团队。首先,在大哥大时代,诺基亚公司就致力于手机的便携化与操作的人性化。诺基亚公司最早开发出了便携式的小型电池板,并因此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直板机型,通过其轻巧便携的外形和不错的通话性能迅速占领了市场。而诺基亚并不满足于此,它针对当时三星、摩托罗拉公司等笨拙的操作系统,开发出了简单明了,功能强大,并及其人性化的塞班操作系统,集成了网络、无线文字、PIM、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功能,支持JAVA,并能够运行小型第三方软件,以至于在2003年其系统占有中国手机市场的66.6%。但就在诺基亚沉溺于自己的塞班系统时,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创建了自己的iOS,面对这一威胁,诺基亚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它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赖以发家的塞班(Symbian)系统,2008年初,诺基亚花4亿欧元收购了非营利机构Symbian,并在次年开放源代码,招揽第三方应用开发商。不幸的是,Symbian是一个过时的生态系统,以前只是一个语音转换平台,后来诺基亚和爱立信开发的智能手机版本在这个系统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增加了一些新的下载功能。但该系统对触摸屏、多媒体、新操作界面的支持都较差;在同互联网的交互界面方面,更是具有先天的劣势,代码复杂,严重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一开始,三星、摩托罗拉都支持塞班,但不久就对其缓慢的进展失去了耐心。2008年9月,Google公司推出Android操作系统,得到了手机制造商的集体响应,Android系统凭借其开放和低价,后来超越了iOS系统,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操作系统。在Android的打击下,诺基亚最终放弃Symbian,转向与微软结盟。1

除了塞班,诺基亚还在2007年公布了向互联网转型的战略,但这家手机制造商显然对互联网企业的运营规律认识不足。2007-2008短短2年时间,诺基亚耗资150亿美元收购了12家公司,其中包括81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子地图厂商Navteq,通过收购导航软件、电子地图以及相关的运营网站纵向一体化的收购整合,诺基亚试图建立“基于位置”的竞争优势,并围绕它打造一个应用商店,也就是后来的“OviStore”。Ovi在芬兰语种是大门的意思,诺基亚希望通过收购推开互联网大门。然而,OviStore的实际效果宣告了诺基亚互联网战略的失败。OviStore于2009年5月开业,比苹果AppStore晚了将近一年,OviStore发布头3个月下载量仅为1000万次,而苹果AppStore下载量早已突破了10亿次,差距显而易见。Ovi战略失败根源在于忽视第三方开发的重要性。OviStore与AppStore的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前者是一个封闭的纵向一体化平台,而后者是一个开放的第三方开发平台,前者的应用软件是有限的,卖的是自家的商品,而后者是第三方大卖场,是不断更新的、源源不断的活的生态系统。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和微软的WindowsPhone都是这样的支持第三方开发的操作系统。2007年1月,苹果推出首款iPhone,带来了多项革命性的理念:首次采用多点触摸界面,将键盘隐去,尤其是对第三方“web2.0”和各种当地应用程序的支持,使之成为了依托在开发商网络基础上的生态系统。苹果在推出了首款iPhone之后,悄然将自己公司的名字由“苹果电脑”更名为“苹果”,实际上,这是苹果公司实施“将互联网装在口袋里”的移动互联战略的信号。面对这个陌生对手的入侵,诺基亚本来应该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但封闭和自大让它反应迟缓。他们轻蔑的称苹果为“那个加州的水果公司”,在他们看来,这款智能手机不过是在键盘和屏幕上增加了一些新的花样而已,诺基亚的手机性价比无疑更强一些。诺基亚继续在自己擅长的友好界面设计上做文章,在音乐下载、数字键盘等外观上下功夫。然而,iPhone与诺基亚以往推出的智能手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用乔布斯的话说,“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传统手机是一部通话设备,而iPhone则是一个互联网移动终端,是装在口袋里的互联网。电脑能做的手机都能做,手机用户可以聊天、发邮件、玩游戏、购物、更新博客、浏览、查询、摄影、下载电影等,任何人随时随地将自己数字化并与互联网连接。更厉害的是,iPhone缔造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态系统,通过苹果应用商店,让内容提供商与用户通过互联网在苹果的平台上对接。苹果应用商店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应用平台,各种第三方应用程序已经突破了70万个。苹果的应用商店之所以做到天下第一,靠的不是开放源代码,而是一种与开发商共享繁荣的佣金制度,苹果将70%的收入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在这里获得的回报要比在其他平台上高得多,因此吸引了更多有势力的开发商。智能手机是以应用商店来定义的,可以说应用软件有多少,手机就有多“智能”。iPhone的智能是一种群体智能,它虽然“封闭”了自己的核心硬件和软件,但对于第三方硬件和软件始终是开放的,是开发商们聚集的平台。遗憾的是,诺基亚完全误读了iPhone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对未来手机市场格局的改变更是缺乏想象。由于长期游离在互联网大门之外,加上受到传统制造业思维的限制,诺基亚完全无法正确估量眼前这个跨界对手的份量。事实上,此时的苹果正处在巅峰状态,凭借其对硬件、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全产业链的了解,苹果已是IT业综合势力最强的公司。面对苹果发起的智能手机革命,谷歌首先做出反应,联合34家其他软件开发商和电信运营商组成了“开放手机联盟”,2

2008年10月,谷歌公布了为这个平台打造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安卓”(andriod),用来对抗苹果独家拥有的iOS系统,Google公司深受欢迎的网络软件如谷歌地图、Gmail,HTML网页浏览器等被打包在内。三星是最早拥抱安卓系统的成员之一,目前它是Android手机第一生产商。三星清楚地将自己定位于手机生产商,它自知自己在软件方面不具备优势,所以选择现成的操作系统为自己服务,三星成了多个智能手机操作平台,包括Android和WindowsPhone,甚至还开发了自己的Bada操作系统。三星的跟进战略是成功的,快速抓住了Android的机会,借鉴苹果的策略,用其高端旗舰产品Galaxy(盖世)Android手机征服了消费者,成了新的竞争格局中最大的受益者。诺基亚做出了怎样的反应?事实上,它并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机有多深刻,它在继续按部就班地沿着“纵向一体化”的扩张战略打造自己的独立王国。通过上述的介绍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手机普及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手机的功能和应用感受,诺基亚的新产品在技术上的革新没有什么大变化,让人感觉都是外壳在变,而内在一直都守着塞班系统这个已经让大众失望连连的手机系统一成不变。反观苹果,在优秀的营销技术下是手机软硬件技术的革新。我们似乎已经看不到诺基亚的未来了——苹果、三星等各种智能手机生产商,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中低端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市场前景一片黯淡。总结诺基亚由盛转衰的这段历史,我认为可以吸取以下教训: 第一,当取得某个技术标准的领先优势后,需要的不仅是工艺性的改进,还要不断推动系统的升级换代。诺基亚赖以存在的塞班系统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这应验了GE前总裁韦尔奇的一句话:“当公司内部的变化少于外部市场的变化的时候,离破产已经不远了”。第二,当市场上出现了某种替代品威胁的时候,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迅速战略转型。诺基亚的反应太迟钝了。

第三,相对三星的快速跟进战略,诺基亚排斥Android系统的做法是固执的,代价是高昂的。

最后,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将自己当作中心封闭起来,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在开放的知识网络的节点上建立一个让第三方加盟的平台,这一点尤其重要。3

诺基亚的案例 篇2

诺基亚, 这个来自北欧的纳维亚半岛的手机品牌, 自1996年以来, 诺基亚一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更一度凭借超过40%的市场份额笑傲全球, 是手机行业的领军品牌, 以一己之力推动着更广阔的移动电信行业持续发展。诺基亚的主要产品是手机, 借助Symbian系统, 逐渐发展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 然而在面对苹果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i Phone和采用Google Android的智能手机双层夹击下, 诺基亚连续14年的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2012年2月, 诺基亚放弃经营多年的Symbian系统, 转而投入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7月, 诺基亚公布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 在截止6月底的2013年第二财季报表数据显示中, 诺基亚净营业收入收为56.95亿欧元, 同比下降24%。净亏损2.27亿欧元, 好于分析师预期的净亏损2.588亿欧元。同时, 第二季度售出740万台Lumia智能手机, 环比增长32%, 但是Lumia智能手机却出现难撑大局的局面, 导致其在手机市场上的节节败退。

二、案例分析——诺基亚手机的SWOT分析

(一) 诺基亚的优势 (S)

作为曾经的手机业霸主, 诺基亚自1996年至2011年这14年间一直是全世界最为畅销的手机, 业界称诺基亚手机最大的优势来自于良好的口碑和简单明朗的菜单, 诺基亚手机在中国的品牌效应还是很显著的, 拥有不少忠诚型的客户, 曾几何时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人手一部诺基亚手机, 市场份额更是一度达到40%。诺基亚手机由于性价比高, 硬件做的好, 而深得广大顾客的喜爱, 为此我们可以看到他具有的优势:一是重视人才, 给他们自由的发挥空间, 深入企业管理理念, 把广大员工凝聚在一起;二是对市场的灵敏反应, 使公司能更快的了解市场, 适应市场三是高效统一的供应商管理, 诺基亚的供应商必须是本领域的佼佼者;四是勇于创新和提供大量的产品研发费用;五是良好的售后服务, 利用售后服务, 获得客户反馈的最新资源;六是追求高效率和成本控制。

(二) 诺基亚的劣势 (W)

在全球经济的寒冬期, 手机行业难免会受到冲击, 诺基亚手机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反而表现的有点迟钝:一是呆板的机型、单调的颜色、不够完善的智能化;二是设计理念落后, 纵然诺基亚大力投入市场调研, 研发出成百上千种型号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诺基亚手机均价一年比一年低;三是产品线混乱, 主打自己研发的Symbian系统, 同时将自己研发的maemo系统与英特尔的moblin系统融合, 以及与微软合作的wp系统, 却未能取长补短, 发挥优势;还有诸如一些容易落入灰尘、缺少立体声质等等小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也许对于诺基亚的管理者和研发者来说, 他们关注的是高科技, 是上端人群, 但是他们的竞争者三星和苹果正是利用诺基亚的不足迎头赶上、完成超越。虽然诺基亚也研发出了新产品, 并且和微软展开积极的合作, 但是就以目前Lumia智能手机的表现来说, 是很难撑起大局的, 诺基亚在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显示智能机的净营收为11.64亿欧元, 上年同期为15.41亿欧元, 下降了24.46%, 而功能型手机营收为14.05亿欧元, 上年同期为22.91亿欧元。从这两项数据可以看出, 诺基亚的智能机在市场上的表现远远不如功能机, 竞争力与其对手间的差距在拉大。

(三) 诺基亚的机会 (O)

在全球手机遭受经济的影响时, 对于诺基亚来说应该是个发展机遇, 因为在诺基亚连续14年创造业界神话的同时, 中国这个新兴手机消费大国, 很多都是诺基亚的忠实粉丝, 有着良好的品牌效应, 而中国也是扮演着诺基亚全球最大市场的角色。据不完全统计, 在中国的手机销售榜上诺基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对于这个庞大的用户群, 诺基亚要是能很好的利用这个机会重视中国市场, 那么新的神话并不是遥不可及, 而不是现在这样面临着被收购手机业务和服务业务的尴尬境界。与此同时, 衰退的经济也给诺基亚打开了美国市场的机遇之门, 面对这种种机遇, 诺基亚却没有好好把握, 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以及自身固有的优势, 而把自己推向深渊, 拱手把竞争对手送上了神坛。

(四) 面对竞争对手的威胁 (T)

手机行业, 品牌杂乱众多, 然而作为手机行业的龙头, 面临后来者的追赶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真正能成为诺基亚手机的竞争者却寥寥无几, 随着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 只有三星、索尼和苹果能威胁着诺基亚, 也正是在2007年推出的i Phone和采用Google Android的智能手机夹击下, 诺基亚连续14年的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2012年2月, 诺基亚放弃经营多年的Symbian系统, 转而投入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这个时候诺基亚和微软的合作为时也晚, 已经不能阻止其衰败的步伐, 这是因为:一是受困于手机业务的多变性, 错过了最新的创新和新潮设计, 在短短数月内被对手超越;二是对手的强大, 旧的竞争对手在后面穷追不舍, 而新的竞争对手却在一旁虎视眈眈, 伺机而动, 使得诺基亚的决策者出现了战略失误, 拒绝和谷歌合作, 失去了优先权;三是智能系统, i Phone的ios系统的出现引发了智能手机的市场的巨大变革, 手机的发展趋势已经变成大屏幕、触摸屏、高分辨率和智能系统, 但是这其中最重要的要数智能系统, 它是把前三项有效的整合起来, 而塞班系统明显的处于劣势地位, 在诺基亚没有研发出新的智能系统时, 也没有选择合作者, 从而导致丧失之前建立起来的优势;四是在追求高效和成本导向的同时, 诺基亚也为自己构筑了一堵高墙, 阻挡了竞争对手, 也阻碍了自己的前进的步伐。

三、思考与启示:基于诺基亚帝国的没落

(一) 利用自己的优势, 研发符合市场要求的手机

诺基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创新, 然而他们所谓的创新却脱离了市场, 现在市场对于手机的要求是“客户的完美体验、娱乐和移动办公功能”而不是那呆板的机型、单调的色彩和并不流畅的智能系统, 在这点上诺基亚的塞班系统远远达不到要求。在核心竞争力上, 诺基亚已经处于劣势地位。据说诺基亚有个创新团队 (NRC) , 很多先进的科技像无线充电器、3D技术等都产生于此, 诺基亚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手机, 而不是闭门造车, 一味的以自己落后的理念, 研发手机, 固然你的硬件一流, 价格低廉但是你不能抓住客户的心也是枉然。

(二) 把创新和商业结合起来

诺基亚号称有500人的研发团队, 过去10年共投资400亿美元, 这一数额接近苹果同一时期研发投入的4倍, 其研发能力可见一斑, 但是真正用到自己产品上, 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少之又少。触摸屏技术就是诞生在诺基亚的研发部门, 但是其管理者认为现在这种技术还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所以被果断的否决了,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大量的被现在智能机所采用的技术很早就在其研发部门出现, 却不能被应用在手机上, 研发和商业没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浪费了资金和时间, 还把大好的机会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因此, 当研发出了一种技术, 就要开发出它的利润点, 将之转化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市场, 否则宁可舍弃也不要做这种无谓的浪费。

(三) 管理者不要墨守成规, 拥有前瞻性眼光

在苹果系统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时候, 三星等手机利用开源安卓系统展露头角, 而塞班系统逐渐不被市场认可时, 诺基亚管理者为了不受制于人, 固守塞班系统不放手, 从而导致了连续14年的销售王座被三星夺走。如果诺基亚的管理者能认清市场形势, 和安卓合作或者自己研究开发出新的系统, 这样也就不会被赶下王座了。虽然在后来诺基亚和微软展开积极的合作, 利用微软的WP系统, 企图东山再起, 但为时已晚, 此时安卓和苹果已深入人心, Lumia智能手机在市场上并没有表现出其预期的势头, 这时可以说诺基亚的大势已去, 已无力回天, 只能和微软签订出售手机和设备服务业务。

(四) 做好市场调研, 研发新产品

在高新科技行业, 手机更新换代更是日新月异, 利用强大的科研队伍, 研发出符合市场且有自己特色的新产品, 挽回广大消费者的心, 曾经的诺基亚号称“你每眨一次眼全世界就卖出4部手机的豪言”, 更是连续14年把持手机行业的销售冠军, 说明其有着很好的和固定的消费群体, 根据消费习惯, 只要我们的产品符合他们的需求, 这些潜在客户还是会回到我们的怀抱。

(五) 重视中国市场, 提供更加良好的售后服务

在21世纪的前十年, 诺基亚手机在中国有着一大批忠实的“诺米粉”, 中国是个新兴的手机消费大国, 所以诺基亚应该重视中国市场, 这样发展前景也是巨大的。在现在手机业, 售后服务并不完善的今天, 尤其是国外一些大品牌逐渐走向中国市场的情况下 (前不久i Pone5c的发布会首次在中国举行新品发布会) , 牢牢的把握中国市场, 开发一些中低端手机来迎合广大消费者需求。

(六) 改变经营战略

曾经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正是感觉自己在移动通信上缺乏有力的竞争力, 而果断的卖给了谷歌, 诺基亚也可以效仿, 诺基亚有着价值60亿美元的技术资产, 占到总资产的99.3%, 也就是除了技术, 诺基亚现在一无所有, 但是这也是诺基亚独有的财富, 以后的诺基亚可以走技术研发这条道路, 把研究开发来的技术卖给其他厂商, 毕竟这么庞大的研发队伍, 并不是每个公司都有的,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 能聚集到这些人才的也不多,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也相信这会给诺基亚带来重生的机会。

四、结束语

诺基亚手机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但从其发展历程中能看到企业浮沉的影子, 一个企业强大了, 不能盲目, 更不能脱离市场, 没有了市场一切都是浮云,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你停滞不前, 就意味着在退步, 意味着面临淘汰的边缘, 就算是商业帝国, 也会在短短数个月, 就会被超赶, 最后落得卖总部大楼和主要业务的地步。

摘要:诺基亚——作为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 近日被微软以72亿美元收购其旗下手机业务和服务部门, 令人惋惜!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诺基亚的沉没提出警示。通过对诺基亚手机的案例分析来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并提出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诺基亚,市场竞争,案例分析,思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张斯.诺基亚二季净亏2.27亿欧元.企业家日报, 2013-07-22.

[2]段磊.诺基亚的五大败笔.中国营销评论, 2011-09-27.

[3]殷丽萍.诺基亚失败的创新者.中外管理, 2013-08-09.

陨落的诺基亚 篇3

而在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中国,诺基亚的状况也令人担忧:出货量不足上一季度的一半,营收环比下跌52%。“诺基亚的生意,确实是越来越不好做了。”在中关村做了7年手机生意的陈师傅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原来诺基亚是绝对的铺货主力,现在早换成HTC、三星和摩托罗拉了。”

除此之外,诺基亚在多个重要地区的衰退也在进一步加剧:欧洲市场销量下降30%,并计划于今年8月底退出日本市场。在日前《华尔街日报》评选出2012年可能消失的十大品牌中,诺基亚位列其中。

诺基亚真的离消失不远了吗?

风光不再

记者在陈师傅的店里注意到,柜台里的诺基亚手机,除了几款热门的智能手机外,其余都是功能简单的非智能机型;而三星、摩托罗拉、HTC都是清一色最新款的Android智能手机。“现在买智能手机的除了iPhone就是Android,问诺基亚的基本都不是冲着智能机型,或者根本不在乎是不是智能机。”陈师傅说。而在记者随后走访的手机卖场和商户中,诺基亚也大多被放在角落的小柜台里,来询问的顾客寥寥无几。

“以前买诺基亚,因为信号好、抗摔、电池时间长。但现在用手机,更看重丰富的应用。”一个正在挑选Android手机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周围用诺基亚的人越来越少了。

根据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今年6月诺基亚的品牌关注度仅为31.5%,较今年1月下降近10个百分点,同时Symbian的关注度也比去年同期下滑近21个百分点,跌至36.7%;而Android的关注度则上升至42.4%,取代Symbian成为最受关注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诺基亚不缺钱、不缺技术,也不缺人才,问题出在理念上。”电信专家项立刚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比拼的不再是单纯的软硬件,而是生态系统的竞争。“诺基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重新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业内人士还指出,同时投入Symbian、MeeGo和Windows Phone 7(WP 7)三大平台,反映出诺基亚产品战略的混乱,也是公司的另一大症结。

最后一搏

“从目前的财报来看,诺基亚似乎毫无办法。”观察人士孙永杰在博客中指出,诺基亚发布基于WP 7手机的进程过于缓慢,而被寄予厚望的微软,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也仅占4%左右,能够带给诺基亚的转机可想而知。而另一方面,微软在WP 7上面获得的营收,只占其手机专利授权收入的1/5。“微软有很多退路;但是诺基亚的路,似乎是越走越窄。”

现在诺基亚的境遇与前几年的摩托罗拉颇为相似。站在风口浪尖上的诺基亚CEO艾普洛也采取了与当年摩托罗拉CEO贾•桑杰新上任时几乎相同的措施——启动分红策略确保股东利益。“我们尤其想传递的一个信号是,我们对公司当前的现金状况相当有信心。”艾普洛称,诺基亚拥有高达39亿欧元的现金。另外,由于赢得了与苹果的专利诉讼,除获得一次性的4.3亿欧元赔偿以外,未来诺基亚还将从每台售出的iPhone上获得11.5 美元。因此,在一些投资者和分析师眼中,诺基亚还有足够的底气等待WP 7,然后在智能手机市场卷土重来。

诺基亚比较好用的机型介绍 篇4

诺基亚Lumia 920

Lumia 920是诺基亚近期推出的旗舰手机,不论是外观设计,还是系统优化方面,抑或硬件配置,都堪称顶级。这款手机采用4.5英寸屏幕,分辨率高达1280x768像素,即便非手指也可轻松触控。机身背面配备第二代“纯景”技术的870万像素卡尔蔡司镜头,夜晚拍照成像效果极佳,并具备光学防抖功能。Lumia 920还采用了高通S4双核处理器,主频达到了1.5GHz。全新的Windows Phone 8系统功能更全面。另外该手机还具备无线充电功能。

2

诺基亚808

这款手机最大的特点是配备了4100万像素的摄像头,具备“纯景”成像技术,拍摄质量效果极佳。该机搭载了一枚1.3GHz主频的处理器,在相应系统方面还是非常不错的。在系统方面采用最新版的塞班贝拉系统,系统优化相对以往版本有了极大的提升。

3

诺基亚Lumia 620

该款手机是目前WP8系统中价格最低的一款。这款手机的外形时尚,非常适合年轻用户使用,它采用目前最新的WP8系统,并且采用双核处理器。它正面采用一块3.8英寸触控屏。该机还内置有一枚500万像素镜头,还有30万像素前置镜头。

4

诺基亚C5-03

一款非常热销的入门级经典塞班触控智能机,诺基亚C5-03搭载Symbian S60V5智能系统,3.2英寸触控屏,1600万色TFT彩色屏幕,成像清晰。该机功能区简单实用,机身重量仅有93g,用户携带方便。该机搭载500万像素的拍照镜头,最高支持2592×1944像素的静态拍照。相对手机的定位和售价,该机是相当实惠和实用了。

5

诺基亚N9

关闭诺基亚E5的光线感应 篇5

步骤/方法

1 1,首先提取Z盘Private/10202be9/10200C8C.txt

2 2,编辑10200C8C.txt

0x1 int 10 16777216(中间的10代表是屏幕亮度,个人感觉15最好)

0x3 int 1 16777216 把中间1改0 这样改完后光线感应器就用不了了。

3 然后保存并放到 C盆Private/10202be9 重启你的爱机!成功了,

但这样改后设置里的屏幕亮度设置无效了大家根据情况使用吧

诺基亚的“复国”运动 篇6

10.5亿美元赔偿, 三星凌乱了, 苹果笑了, 诺基亚有意外之喜。律师用诺基亚Lumia证明智能机不抄袭亦可创新, 变相地广告植入, 提升了股价, 振奋了士气, 诺基亚欢欣不已。昔日霸主曾错失智能机好局, 预凭借WP东山再起。在智能机领域靠性价比占领市场的同时, 诺基亚对功能机的不抛弃不放弃也收到了实效, 上季售出逾7350万部功能机, 年市场占有率由29%升至35%, 创两年新高, 带来22.9亿欧元收入, 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一半。9月5日, 诺基亚大会即将召开, 除了Windows Phone 8新机吊足观众胃口之外, “Things are about to change”的宣传语更道出了诺基亚复兴的决心。

毕竟与微软搭伙Windows Phone 8不是长久之计, 手机巨头在寻觅另一个重振雄风的机会。2010年, 诺基亚就公布了其室内定位技术, 如今卷土重来, 力推In-location (室内定位技术) 。8月23日, 诺基亚携手三星、索尼移动、博通、高通等22家公司宣布成立“室内定位联盟” (Inlocation Alliance) , 开始着手室内定位技术, 重点是蓝牙4.0和Wi-Fi。联盟成员之一Broadcom已经率先推出了一种新型芯片, 使得室内定位技术支持5GWi-Fi和低耗蓝牙。试点结束后, 预计第一部采用上述标准的手机将于2013年推出, 并开始普及。

不过, Google和苹果并未加入此联盟。Google是地图界当之无愧的霸主, 根据今年6月份尼尔森的调查, 即在跟踪了5000名美国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行为, 其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Google地图是今年6月全美最热门的旅行应用, 也是最受欢迎的移动网站。用户在使用旅行应用的所有时间中, Google地图占78%, 大概有7780万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使用了Google地图。以至于苹果在发布i OS 6的时候, 把Google地图踢出了系统, 意味其进军地图界的野心, 它期待整合3D实景地图、GPS导航、Siri语音、交通路况以及简单车载导航等功能的原生地图, 吸引并套牢大量的i OS用户, 减少用户对Google地图的依赖, 并保证合作伙伴Yelp——全美最大的点评网站的搜索压力。然而, 双雄会的地图大战还未开始, 其他竞争对手却已经暗渡陈仓, 另辟蹊径, 开始对室内定位下手了。

室内定位 五花八门

说到定位, 大家都不会陌生。从GPS到LBS, 从军用到民用, 人类对地理位置信息的应用开发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而不满足于户外定位的科学家们, 又把重点转向了室内, 这也符合当代宅男宅女的实际需求。室内定位技术, 顾名思义, 就是在室内完成定位和导航服务的技术。也许有人会问:有了LBS, 为什么还需要室内定位呢?答案是, LBS的定位精确度在郊外只能达到1000米, 而室内定位的标准是1米至20米。这就是差距。所以很多人摇微信, 却无法在“附近的人”中加到对面的朋友, 问题就出在定位精准度不足上!

大型复杂的室内环境, 如, 机场大厅、展厅、仓库、超市、图书馆、地下停车场、矿井等, 用户急需确认自身与同伴, 设施与物品在室内的位置信息。但传统的Google地图等技术由于受定位时间、定位精度以及复杂室内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室内定位的解决方案大致有以下几类:即GNSS技术 (如伪卫星等) 、无线定位技术 (如无线通信信号、射频无线标签、超声波、光跟踪、无线传感器定位技术等) , 其他定位技术 (如计算机视觉、航位推算等) 以及GNSS和无线定位组合的定位技术 (如A-GPS或A-GNSS等) 。

说到室内定位技术, 大家是否会想起GPS。不过, GPS接受机在室内工作时, 信号会受到建筑物的影响而大大衰减, 穿墙困难导致定位精度极低, 无法达到室外直接从卫星广播中提取导航数据和时间信息的标准。如果希望获得较高的信号灵敏度, 那么就需要延长在每个码上的停留时间——A-GPS (辅助全球定位系统) 技术应运而生。它使用设备的GPS芯片和移动网络来实现定位, 即采用大量的相关器并行地搜索可能的延迟码, 实现快速定位。然而, 由于运营商的网络费用问题, A-GPS还没有被商业LBS服务使用。因此, 急于靠室内定位东山再起的诺基亚显然需要能够Hold住全场的杀手级应用, 最终它圈定了两种室内无线定位技术作为主打:一是Wi-Fi, 二是蓝牙。

其实, Wi-Fi早已广泛用于用户无线上网服务中, 蓝牙也在终端通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想实现室内定位, 必须对这两项技术进行升级。此前, Wi-Fi构建的无线局域网络 (WLAN) , 可以实现复杂的大范围定位、监测和追踪任务, 微软开发的RADAR系统是最早的基于Wi-Fi网络的定位系统。它采用射频指纹匹配方法, 进行定位。当前比较流行的Wi-Fi定位是利用无线局域网络系列标准之IEEE802.11的一种定位解决方案。芬兰的Ekahau公司开发了能够利用Wi-Fi进行室内定位的软件。Wi-Fi绘图的精确度大约在1米至20米的范围, 总体而言, 它比蜂窝网络三角测量定位方法更精确。但是单纯以距离Wi-Fi接入点远近来判断, 而不依赖合成的信号强度图, 可能会在楼层判断上产生偏差, 而且Wi-Fi收发器只能覆盖半径90米以内的区域, 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 从而影响其精度, 再则定位器的能耗也较高。

第二种蓝牙技术, 与Wi-Fi不同, 它是通过测量信号强度进行定位。这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技术, 在室内安装适当的蓝牙局域网接入点, 把网络配置成基于多用户的基础网络连接模式, 并保证蓝牙局域网接入点始终是piconet的主设备, 就可以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蓝牙技术适用于单层大厅或仓库, 由于蓝牙室内定位技术优点是设备体积小、易于集成在移动终端上, 容易发现设备且信号传输不受视距的影响。不足之处, 就是蓝牙器件和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 而且对于复杂的空间环境, 蓝牙系统的稳定性稍差, 受噪声信号干扰大。

为了解决快速精准定位的问题, 科学家们引入了RFID (射频识别技术) , 通过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和定位的目的。这种技术作用距离短, 一般最长为几十米, 但它可以在几毫秒内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信息, 且传输范围很大, 成本较低。同时由于其非接触和非视距等优点, 有望成为优选的室内定位技术。

另外, 还有一种介于射频识别和蓝牙之间的混合型技术, 叫做Zig Bee。它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无线网络技术, 有自己的无线电标准, 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通信以实现定位。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少的能量, 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 有点像蜜蜂接力的工作模式, 通信效率极高, 且功耗、成本较低。

目前室内定位联盟主要推荐就使用这个方案, 它使用蓝牙低功耗天线阵列三角定位跟踪蓝牙设备标记来实现, 它比Wi-Fi三角定位的效率更高, 成本更低, 使用普通的蓝牙手机即可实现定位, 由于蓝牙的省电性, 可以让终端的工作时间更长。

由此, 可以串起来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图景“全球定位系统—Wi-Fi—蓝牙—射频识别技术—Zig Bee”。综上所述,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 定位原理都大同小异, 主要是在信号的传输上测算用户位置。不管是时间、角度、衰减, 只要终端设备保持对外通信, 便可以定位, 其区别主要在精准度方面。为了提高精准度, 设备需要尽量接近于Wi-Fi接入点或者蓝牙节点, 设备中的传感器、陀螺仪、罗盘、加速计等都可以为导航和追踪提供“辅助”数据。可以说, 室内定位技术大大延伸了定位技术的范围, 可以帮助用户在大型商场内准确找到想要的商品, 获得走出该商场的路线提示等。

强强联合 抢占先机

美国研究机构ABI研究员帕特里克·康诺利称, “室内定位技术是下一波热门定位技术, 该技术将在2015至2017年得到大量部署和实施。”

诺基亚正是看准了位置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所以才审时度势拉拢三星、索尼移动等22家公司宣布成立室内定位联盟。室内定位联盟官方称, 借助多样的定位技术, 最终打造一个将推动创新、提升技术运用的标准生态系统, 并确保手机公司和科技公司能够在其产品和服务中引入该联盟的产品。室内定位联盟将专注于实现室内定位服务的“高准确度、低耗能、移动性、可部署性和易用性”, 此联盟主导下的首款室内移动导航应用有望在2013年与消费者见面。

不过, 虽然Google和苹果没有加入诺基亚联盟, 但是它们也开始对室内技术跃跃欲试。目前, Wi-Fi定位的领头羊有两个:Skyhook和Navizon。其中, Skyhook已经被嵌入到i Phone中, 可见苹果未雨绸缪的打算。相应的, 移动运营商也意识到了Wi-Fi定位的好处, 尤其是可以极大地缩短首次定位时间 (TTFF) 。它们做过一个室内定位的测试:GPS首次定位时间大于1分钟, A-GPS缩短到12秒, Wi-Fi仅为2秒。因此, 对于i Phone手机用户而言, 70%的定位服务都是通过Wi-Fi定位来实现的, 而并非GPS。可见, 苹果对位置信息服务早已布局, 而Google地图6.0也已经提供了类似的室内定位服务。

但是, 室内定位联盟的意义毋庸置疑。上面已经介绍, 室内定位技术的种类繁多, 标准各异, 如果想统一, 不建立联盟, 单打独斗, 肯定会曲高和寡, 或被各个击破。所以, 室内定位联盟要求各合作成员拿出自家的定位、导航服务技术交流合作, 以提供最优秀的定位服务。诺基亚已经与17家科技和媒体公司合作展示了部分室内定位技术。诺基亚将英国电视频谱中未被使用的“空白信号频谱”稍加改动, 然后把定位技术布置在了这些试用频谱上, 令人叹为观止。不过, 室内定位联盟希望创建一个生态系统, 可以刺激创新、提高技术传播、确保电话和技术公司可以在产品和服务中添加此项技术, 让这种服务在移动应用中得到普及。该联盟承诺, 将采用开放的界面和标准技术, 对外开放。

人类的未来将由位置感重新定义, 这或许也是诺基亚全力以赴的原因。在应急处理方面, 比如遭遇地震、海啸、台风等恶劣天气时, 要想进行救援, 必须精确定位。除此之外的很多时候, 室内定位是与手机购物、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广告/优惠信息、演出活动等个性化服务相关的, 因此一旦室内定位联盟摸清了用户各类需求和使用的行为习惯, 势必会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 类似Android系统, 诺基亚正在探索用室内技术的优势共享来打破Google乃至苹果的垄断。由于室内定位联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使诺基亚再次成为抢滩登陆的先锋。

诺基亚的“木马” 篇7

新增的粉色版本也会加入到这次降价中,但能否帮助诺基亚的Windows Phone夺回部分市场销售份额,还有待时间验证。

根据ComScore和Neilsen两家数据统计机构的报告,诺基亚上个季度在美国仅出售了大概33万台Lumia手机。这相比于Android和iOS手机庞大的用户群来说,简直就是沧海一粟。分析称,像AT&T这种大型运营商都不能为Windows Phone培养用户群体,这对于诺基亚和微软来说,是严重的打击。

更纠结的是,Lumia 900居然不能升级到合作商微软最新发布的Windows Phone 8(WP8)系统,这也成为其降价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评论称:“假如你买了一台iPhone6,竟然发现无法进行iOS固件的升级,这简直不可想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诺基亚公司现任CEO埃洛普是否继续留任的争议。硅谷资深人士、苹果前高管路易斯·盖西称,如果诺基亚想要东山再起,现在要做的就是立刻解雇埃洛普,因为他没有能力去拯救诺基亚,他对如何让一个智能手机厂商崛起毫无头绪,对供应链的管理也不擅长。同时,他还建议应该解散诺基亚现董事会。

面对日益强大且成熟的Android和iOS系统,诺基亚选择搭载尚属试验阶段的Windows Phone系统,本身就让人困惑。诸多硅谷人士均表示,诺基亚应该放弃与微软的合作,转投Android阵营。

说到诺基亚为何钟情微软,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缘于埃洛普的微妙身世。埃洛普是微软的旧臣,从老东家转投诺基亚,曾被戏称为微软植入诺基亚的“木马”。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索尼收购爱立信,微软也早已有意将没落的诺基亚收入囊中,充实自己的手机业务。埃洛普空降诺基亚后,立刻举起改革的大斧,裁掉曾经辉煌的塞班研究人员,与微软WP联姻并一条道走到黑,而业界希望看到的搭载Android系统的诺基亚手机,成为了泡影。

有分析称,如果不是埃洛普,或许诺基亚不会亏损的如此厉害,在诺基亚收入体系中,功能型手机甚至还有不错的盈利,倒是埃洛普大刀阔斧革新的智能手机部门,出现了惨重的亏损。

如果不是埃洛普,诺基亚也许会迅速推出搭载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当年,诺基亚5800推出时,其各种硬件指标并不在苹果之下,其屏幕分辨率、显示像素、待机时间等硬指标甚至远远超过iPhone3,很多人都期待诺基亚的Android版。如果诺基亚真的顺势推出Android手机,或许它在三年之内仍能保住智能手机的头把交椅;也或许后来谷歌收购的并非摩托罗拉,而是诺基亚。

如今诺基亚风光不再,留下的仅有精致的做工和设计,而钟情诺基亚的恐怕仅有微软一家。

国内手机市场特点及诺基亚的对策 篇8

价格战,在产能大于需求的行业背景下,价格战不可避免。中外手机厂商必定以价格战为武器扩大其份额。

速度战。中外品牌均会加快新产品推出和切换速度。国产品牌试图“以速度冲击规模”,外资品牌试图“以速度扩大优势”。速度战意味着产品品种增加.在速度战中,产品竞争力尤为重要。

终端战。所有品牌都竭力争夺零售商资源;并在零售终端展开“肉搏战”。

手机市场也有几大特点:

幅员辽阔,容量浩瀚;但区域差异较大,市场的统一程度低(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

除少数像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外,大部分地区消费者理性程度、知识程度较低,容易受媒体、渠道的影响,容易“跟风”和从众消费;价格敏感度总的来说较高;

缺少高效率的分销(广义,包括代理、批发和零售)体系;渠道多而乱,大多数素质低下;流通体系动态、不稳定;流通业态的整合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简单分析一下NOKIA8月份的营销情况,能有所启发:

截至508月,诺基亚在GSM市场的份额已经高达24.1%,接近于整个GSM市场的四分之一,与竞争对手摩托罗拉的份额差距已经扩大到11.4个百分点。诺基亚份额持续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1)良好的运营商关系和成功的低端捆绑销售策略。诺基亚一贯的企业形象使其赢得了运营商和消费者的拥护,与中国移动增加低端用户的策略相契合,在规模经济的支持下,诺基亚提供的低端机型(1100单机份额一度超过4%)的捆绑销售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过去4个月中1100的累计捆绑销量达到85万,

(2)良好的渠道管理和零售终端铺货。由于具有出色的渠道建设和管理能力,诺基亚的品牌铺货率一直为所有品牌中最高,而中低端畅销机型的铺货率更是遥遥领先。

(3)精准的产品定价策略。由于适当的产品定价和诺基亚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使诺基亚新机型一旦上市就能充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市场购买力,因而新产品份额短期内上升十分迅速。诺基亚在年共推出15款GSM机型,取得份额5.9%,占其目前全部GSM份额的约四分之一。

(4)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导的产品结构与中国市场实际契合。诺基亚的产品结构与中国市场十分契合,8月诺基亚1500元以下产品的销量占其总销量的70%,全国平均水平同样为70%,而其竞争对手摩托罗拉为56%,三星仅为29%。在1000元以下和1000-1500元两个价格段,诺基亚的份额高达28%和21%。

(5)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源于诺基亚良好的产品质量与品牌形象,在替换机市场诺基亚具有很高的用户忠诚度和品牌优势。

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的营销调查报告 篇9

一.品牌的基本介绍

1..关于诺基亚

诺基亚(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总部位于芬兰,是一家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是全球第三大手机生产商。其生产的一系列手机配备了许多服务和软件,使用户能够体验音乐、游戏、商务等功能。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手机

2关于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 Inc.),原名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成立于1928年。1947年,改名为Motorola,从1930年代开始作为商标使用。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绍姆堡,位于芝加哥市郊。世界财富百强企业之一,是全球芯片制造、电子通讯的领导者。谷歌公司2011年8月15日宣布与摩托罗拉移动签署最终协议,将以每股40美元的现金收购后者,总价约125亿美元,该交易已得到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2012年2月14日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获欧盟和美国批准。

二.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

诺基亚成功营销策略分析:

1.正确的品牌市场定位

诺基亚认识到,科技的真正魅力应该来源于人性本身,当人与科技在互动中相得益彰的时候,科技便找到了它存在的真实意义。诺基亚决定另辟蹊径,从一种科技公司少有的人文角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文化根基和新的市场诉求点,提出了“Human-Technology(人性科技)”的品牌内涵,改变了高科技企业一直以来以科技为唯一诉求的单一营销模式。

2.“诺基亚主题公园”的广告攻势

诺基亚制作了“诺基亚主题公园”系列电视广告并在欧洲各大主要电视台,尤其是在泛欧洲的商业电视台和CNN国际台、BBC和欧洲商业新闻台陆续播出,并选择了音乐电视来吸引年轻观众。系列广告“诺基亚主题公园”主要用幽默诙谐的手法讲述了在使用移动电话过程中的一些笑料。运用一些轻松的创意从一个侧面传递出这样一个讯息,个人通信时代已经到来,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台诺基亚移动电话。这场广告运动的结果就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诺基亚从一个品牌认知度几乎为零的公司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移动电话销售商。在这场著名的广告运动战中,诺基亚不但完成了消费者心中品牌认知度的建立,更为重要的是,诺基亚推崇的创意、时尚、艺术相结合的广告创意风格和基调也因为这次成功的广告运动得以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

摩托罗拉成功营销策略分析:

1.灵活的价格策略

摩托罗拉在推出每一种新产品时,采取的是高价格、高促销的快速撇脂的营销策略以获取最大当期利润。待市场上出现与此相竞争的同档次手机产品时,就转而采用较低价格、较高促销的快速渗透营销战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关注公共关系

摩托罗拉公司一直致力于做企业好公民。自进入中国以来,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不仅在中国市场上投资,而且在承担着一个企业公民的角色,并动员越来越多的摩托罗拉员工参与“企业好公民”活动,并于2004年成立了摩托罗拉志愿者协会。10年间共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建70多所希望小学,使1万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培训600多名教师。摩托罗拉希望小学有2所被评为全国模范小学。已经累计向北大、清华等12所高校捐赠了1100万元人民币,设立的奖学金和奖教金使6000多名师生受益。积极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摩托罗拉在北京召开全球董事会,向中国政府及全中国人民表示祝贺,并又一次表明在中国继续发展的决心。

三.存在问题的分析

诺基亚的不足之处:

1.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转变

绝大多数终端都有通话、上网功能,但消费者并不把他们仅仅当做传统的手机。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能够获得一台具有

较多功能的手持终端,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多彩、更方便、更灵活、更充实,这是他们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说,通话已经不终端的最重要的功能,而变成了一种基本功能。然而诺基亚却在市场竞争中依旧保守,没有大力创新,开发更强大的功能,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转变。

2.陈旧的设计理念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诺基亚开发了数量非常多的产品,多达1000多个型号。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消费者最终的结果是无所适从,于是,从控制风险、满足使用的角度出发,消费者往往选择最便宜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诺基亚手机的均价一年比一年低。我们没有看到诺基亚的任何富有创新性的产品走上舞台,在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今天,诺基亚产品给我们的印象还是刻板的,小改小革而无鲜明特色,似乎已经远离这个时代。摩托罗拉的不足之处:

1.个性化品牌策略的不足

摩托罗拉似乎很少走群众广告路线,更多的广告也是投放在渠道卖场当中,仅仅是对产品进行宣传。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在企业品牌推广高度集中化的今天,本末倒置是Motorola的早期宣传错误根源,让消费者更关注产品会影响到整体品牌的建设,可能很多人都知道 L2000或者V998,但是不是所有拥有这些手机的人都知道这些手机是摩托罗拉品牌下的,如果不看英文商标,至少有30%的消费者会忽略这些问题。摩托

罗拉的明星战略也存在问题,选择了不是很正确有导向性质的明星,打明星牌的优点是可以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但也可能损失另一部分消费者的情况出现。

2.陈旧的产品战略

摩托罗拉在推出v3款机型后,迅速引起了一起热潮,但是在这款机型获得强烈认可后,摩托罗拉却在原地踏步,推出了一系列的此款机型的姊妹机,过多的沉醉于此,然而此时的世界手机市场上,各生产商却在大力开发新颖时尚的手机产品,因此摩托罗拉缺少创新,机型太过于老旧。

四.个人观点及喜好的论述

在二者的对比中,我更倾向于诺基亚,他的售后服务是手机

诺基亚的漫长黑夜 篇10

艾洛普是个强硬角色,这个靠在炸鸡店打工,每周工作超过30小时,半工半读一步步做到微软总裁的加拿大人拥有5个孩子和1个领养的中国女儿,加拿大当局曾拒绝颁给这个女孩公民身份。艾洛普将官司一路打到了总理办公署,终于获得胜利。这样的强硬也表现在这次与微软充满话题的合作上,将Symbian系统调整到大众应用市场,在MeeGo尚未完型前启用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关系着这个曾经独霸手机市场的巨头的未来。

诺基亚处在最艰难的时刻,它需要一个伟大的CEO,在短期内不仅能够提高财报上的营收数字,还要求其经营方向在未来几年持续带来股东回报,在智能手机市场为诺基亚创造一个新的“移动生态环境”。随着2007年iPhone产品的上市至今,艾洛普的前任康培凯领导下的诺基亚股价已累计下跌80%左右。失败如潮汐般袭来,2009年诺基亚在对北电CDMA和LTE业务的竞购失败,失去了作为设备供应商布局北美网络的机会⋯⋯在2011年2月的“新战略相关财务目标和展望”说明会议上,诺基亚因为整体发展的不确定性拒绝就未来的年度财务目标进行估计——这成为媒体和投资人广为诟病的把柄。恰恰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艾洛普宣布了企业战略新方向,包括管理团队和运营架构的大变化。

全球移动市场的生态在过去的4年内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诺基亚做了所有的事,却唯一忽略了智能手机时代的软件服务体验——诺基亚没能从产品制造商迅速转变成服务体验的提供者,这场滑铁卢让它将全球手机市场垄断者地位拱手让给了迅速崛起的iOS和Android系统平台。

分析师、媒体、业内人士、评论家不约而同地对这家公司在过去半年内的挣扎表示悲观,一向和缓的李开复也忍不住在微博上报以嘲讽口吻。

打开搜索引擎(无论Google还是百度),你几乎找不到一篇关于这家公司的正面评价。噱头、抑或思考惯性从来都不是精明。在翻阅了大量报表和相关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后,《钱经》想与读者分享,艾洛普是不是真的在干蠢事。我们先从一篇反响强烈、引发动荡的分析报告开始——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BS)分析师迪迪尔·斯玛玛将诺基亚股票评级从“购入”下降为“卖出”,将其目标股价从10欧元降至5.8欧元。

看空还是看不懂

斯玛玛研究分析的依据是,来自于对未来Symbian系统手机的出货量、Windows Phone 7(后称WP7)市场份额的预估和其未来几年的量产规模的预测,但其预估出现至少三处的错误:

斯玛玛指出,2012年使用该系统的诺基亚手机出货量为2500万,2013年出货量为4500万。

《钱经》:2010年诺基亚出货4亿5千万部手机,非智能机占78.5%。2011年至2012年,诺基亚将下沉塞班系统到大众应用市场,保证其80%业绩的稳定性。

在智能机领域,仅2012年投入使用的越南工厂一地的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便达到4500万。已经有部分的中国开发者拿到了预装WP7的E7手机。WP7很有可能在2011年内进行量产。2011年第一季度业已过去,其20%智能手机接近1亿部的出货,将在第三、四季度造成一定的业绩压力,预估将以更改系统的现有手机产品和搭载WP 7的手机产品共同完成。2011年后不存在出货压力。同时MeeGo将介入智能终端产品范围,与WP7产品共同完成对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

斯玛玛:“我们认为微软在这一合作中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诺基亚并没有选择成长最快且免费的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而是选择了仅有8000种应用程序并需要缴纳版权费用的微软系统。WP7手机在去年第四季度仅售出150万部,市场份额仅为1.5%......诺基亚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至2013年为止将下降11%,其股价也将下跌15%。”

《钱经》:2012年WP7业已推向量产,同时在中低档市场抢夺份额。关于WP7产品我们拥有不同的理解。2010年在欧洲和美国实际的铺货时间在11月和12月月份之间,厂商准备提供的产品设计和种类上存在不足。WP7是偏重娱乐应用和办公体验的一款出色产品,不仅集合了众多Xbox360游戏和支持Kinect体感操作,且对 Windows Live、Xbox Live、Bing Maps、Zune、Office和Exchange等应用产生亲密的使用体验。谈到应用成熟的数量问题,2011年内使用MeeGo移动终端设备将上市,用MeeGo产品登陆诺基亚Ovi网上商城,其兼容性将体现在易于获得来自iOS和Android平台的几十万款应用程序。

斯玛玛下调2011年诺基亚“产品及服务”业务营收预期319.9亿欧元为269亿欧元,将其摊薄后每股收益从0.61欧元下调至0.36欧元,下调幅度达40%。

《钱经》:诺基亚的“产品及服务”的业务将来自于使用了Qt系统的手机系统贡献。目前没有任何趋势和数据表明,产品与服务的响应营收降低。2011年的一季报要等到四五月间才能揭晓,所以这一预估尚不成立。

《钱经》认为,2011年诺基亚Symbian 产品的出货量将受到新产品的到来而导致业绩小幅下降。在2012年左右,随着市场拓展,和MeeGo、Windows Phone 7的大规模量产,诺基亚将在智能手机领域获得规模和盈利增长。与微软的联合,有助于两者携带更多优势,在开源和闭合系统领域狙击Android和iOS平台产品。预计2013年诺基亚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将上升至40%,智能移动终端业务将占其业务比例的37%。

无法后退

此前,在Symbian系统的时代,诺基亚通过对产品的市场定位进行不断细分,以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软件应用。WRT的开发平台要求开发者需要针对不同机型的手机分别开发应用程序,且应用程序之间兼容性很差。这一机制导致了诺基亚Ovi网上应用平台的失利。消费者和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没有人相对受益。对于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来说,这是成本大、收益差的买卖。消费者则要忍受糟糕的服务体验,只是在iPhone面世前,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

像其他企业处于危机时刻的CEO一样,艾洛普需要重塑软件服务和手机终端体验,简化产品生产流程,为企业赢来新的市场增长和尽可能多的现金。这一复杂的改革正触及行业内多方群体的利益。因此他必须忍受来自各方面的多重指责和轻视,人们称他为“间谍”以及“毁灭者”。

公司战略的发展规划有时就像一场政治选举游戏。如果说诺基亚面前有五位候选代表,他们分别是:

代表着诺基亚现下利益、拥有2亿使用用户但在智能机时代淘汰在即的Symbian;

拥有一流人才和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快速增长的Android(开源,接受厂商介入);

拥有独特设计品位、视听体验优越、一流口碑和狂热粉丝的iOS(封闭平台,拒绝同盟者);

以及上届领导班子遗留下来的“未来希望”MeeGo(开源,但其分享的“政治理念”的基础极其小众,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需要大量的时间、资源扶持);

以及拥有绝多设计者资源、期望能够创立独特设计使用风格但屡战屡败的Windows Phone(封闭平台)。

如果诺基亚投奔Android,后者已经拥有摩托罗拉、HTC、三星等厂商,这意味着诺基亚会降格为一名“支持者”——在系统内部放下身段,通过硬件制造和诸多厂商肉搏厮杀。自行发展MeeGO操作系统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在与Android开源市场的竞争中,目前MeeGO并不具有形式上的竞争优势。在MeeGo成为拥有相当数量、成熟的开发者和完善的商业平台前,诺基亚需要一个替代性的系统和Android以及iOS相抗衡。

而无论选择哪个替代性平台,在推向量产前都会带来营收降低——更可怕的是,多年来Ovi线上服务商店服务所累积的用户黏性将完全葬送。时间同样是问题,新系统的应用需要在硬件研发和生产供应商进行资金投入,诺基亚必须争取时间赶上移动通讯市场现有的发展速度。与Windows Phone结合,可以获得微软数十亿美金的研发支持,并允许MeeGo的研究人员参与进入Windows Phone系统的研发过程,从用户界面设计、应用程序商店设置等方面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这一角度来讲,双方在进行着有价值的利益交换。

Windows Phone通过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手机厂商结合,可以减少投资者对其现下可怜的厂商队列和市场占有率的责备。对诺基亚有利的事实是,通过对WP7手机的定制设计,诺基亚的智能手机将会配置更好的摄像头和成像技术,以及先进的传感器、GPRS加速计、陀螺仪等其它硬件,与其它此类系统手机区别开。拥有清晰的产品,终端软件服务体系和提高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份额。这是诺基亚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结果,也是前任CEO康培凯没有完成的承诺。

这一战略合作关系,将利用双方的现有资源进行优势整合。诺基亚公司Navteq地图服务将与微软的Bing搜索进行整合,同时微软将提供adCenter广告系统和Marketplace应用商店。

事实上,Windows Phone 7 确实可能成为改变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应用系统。很多人甚至没有使用过这一系统就已经得出负面评价了。消费专家的担心不无道理——没有足够的装机量并且这一系统将始终处于市场边缘,但它至少看上去有三个额外优势:

这是一款支持Xbox360游戏和支持Kinect游戏的全新体感手机。

它将于与微软线上注册用户(3600万),Hotmail(2990万),Messenger(230万),Xbox Live产生粘合效应。

以30%的线上应用程序收益延揽运营商进入软件服务利益分成的过程,刺激运营商铺货。

在产品方面,诺基亚的MeeGo和微软的Windows Phone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MeeGo是开放系统,将在未来全面适用于高端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互联网终端。而鲍尔默曾明确表示,微软的平板电脑将只以Windows 7作为操作系统。同时,与其他Windows Phone厂商有所区别,诺基亚拥有修改其软体程式的授权。

以2010年二季度的销售数据为例,诺基亚卖出了1.11亿部手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其中非智能手机约为8720万部。智能手机增长速度最快的用户群体并非来自于使用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人群,而是来自于非智能机用户。在中低端应用领域,诺基亚选择以多年取得的研发和成本优势与竞争对手展开遭遇战,提供100美元以下的智能手机。在新兴市场把握销量与销售价值的增长,将下一个十亿用户与互联网相连。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广Qt的商业应用,艾洛普即将出售Qt的商业许可授权及服务网络业务给Digia公司,联合从公司外部推向市场化的力量,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这一应用的开源拓展和扩张。Qt拥有双重授权,LGPL 协议授权和商业许可授权。需要说明的是,商业许可授权的出售行为并不影响诺基亚的利益,这是一般媒体和业内人士所误读的。

选择合作方,提供利益空间,转嫁了运营成本。出售商业许可授权和服务网络业务的做法相当经典,在艾洛普到来后的出现,说明诺基亚公司正在逐步修正成为一个真正以市场为主导的公司。

历时6个月,改革的成果显而易见,诺基亚完成了对软件应用服务体系的改造,正在形成更加清晰的产品线和产品结构;强调市场中增量的部分,积极筹备新的高端产品、拓展北美市场,同时加强了对新兴市场销量和销售价值增长的重视,为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创造适用的互联网和应用体验。

为了达成一系列的转变,艾洛普需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人事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的重组,虽然这些举措触及现有高管及雇员的利益。迄今为止,艾洛普已经撤销了4位执行副总裁,包括首席开发管,和负责市场、非智能手机业务、Ovi业务的负责人。而将负责企业关系、营销、财务、人力资源以及MeeGo计算与移动解决方案的五位副总裁予以保留。移动解决方案和移动电话是诺基亚的两大核心产品部门,他们将分别负责高端智能机和大众应用手机,并承担新的绩效考核指标。

裁撤基于WRT应用体系的相关研发费用和雇工,诺基亚将原有预算集中在MeeGo系统的研发推广。通过和微软进行战略合作和出售Qt商业许可授权及服务网络业务,诺基亚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现金流,以阻止运营利润率的进一步下滑。

大集团的调整就像让在航行中的巨轮掉头一样充满困难和艰险。前任CEO康培凯失利的原因之一,是因错失北电网络布局北美市场的机遇。想要实现诺基亚的创新和变革发展,艾洛普的当务之急是在危机中保持冷静,并保住位子。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电信设备业务)对摩托罗拉无线网络的收购业务正如几年前的北电竞购战。只是此次的阻碍对象是来自中国的华为。幸运的是,诺西网络对摩托罗拉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约12亿美元的收购工作已处于尾声,如能顺利完成这项收购,诺基亚集团将进一步提高其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并对诺基亚智能手机业务在日本和北美等市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美国、欧盟、巴西、日本、土耳其、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业已审批该项收购。而因为该收购涉及华为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中国商务部将该项收购的审核拖延到了2011年第二季度。

如果竞购意外终止,埃洛普将面临作为诺基亚集团的负责人以来受到最大的危机。

“When something is hot,you pour gasoline on it.”是艾洛普的人生格言。

2010年艾洛普在以CEO的身份进入公司前,曾在诺基亚开发者大会上颁奖发言,他说,“没有开发人员的努力付出,公司将无法取得成功,与竞争对手进行抗衡也无从谈起。”在被证明成功之前,他和诺基亚公司将燃烧生命以度过漫长而沉默的黑夜。

上一篇:新目标初一下册Unit 1 Where's the post office?下一篇:牧场之国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