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案例的导入

2024-09-27

具体案例的导入(精选10篇)

具体案例的导入 篇1

美国人乔伊斯和韦尔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领域, 并系统研究。在《教学模式》一书中, 他们这样定义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对于教学活动来讲, 要想取得好的课堂效果, 老师必须选择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因为后者直接决定前者。作为授课教师, 它的任务是把书本上的内容很好地传递给学生,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传递, 这不能不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现将我们课题组的教学实践经验介绍给同行。

1 设计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理由

我们课题组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及为什么课堂教学模式做这样的改革之后, 授课效果明显得到提高。我想原因在三方面:其一, 科研方法学课程的理论性很强, 内容比较抽象、干枯, 如果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 或者只讲理论, 不举例子, 或者只讲例子, 不讲理论, 或者先讲理论, 再举例子, 这都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一些具体的科研案例入手, 从而引导出抽象的方法学原理和规律。其二、对知识的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抽象的方法学原理要想让学生听完课马上就理解不太现实。因此, 我们需要把方法学原理分解为若干小知识进行理解, 讲清每一个知识点, 并借助案例分析的形式, 结合向学生提问题, 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方法学原理的理解。其三、科学方法学这门课所讲述的知识不是死知识, 而应该是活知识, 是应用性知识, 我们教授这门课的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一些知识, 而是要通过教学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品质、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科研综合素质, 为更好地从事医学科研工作。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具体科研案例分析, 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体会和理解方法学原理和概念, 让学生在具体案例运用以及完成科研任务中掌握方法学原理和概念。

2 结合具体实例演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以类比法的讲解为例。

需要讲解的知识原理:a.什么是类比法 (概念) ;b.类比法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作用和意义) 。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这是一个值得诸君深思的研究案例。1969年, 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精神科收治了一位病人, 入院时见昏迷、呕吐、抽搐。医生询问病史得知, 发病前服用了某大夫开的中药。他们向病人索取中药处方, 筛查出可疑药物马桑寄生, 实验证明, 马桑寄生能够导致呕吐、抽搐、中毒。针对病因治疗。病人被抢救过来了。 (向学生提问:这样一个医疗事故案例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精神科医生注意到,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狂躁表现, 常用治疗方法为使患者抽搐、惊厥消耗体能以抑制狂躁。经过实验证明, 马桑寄生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良好。由此发现了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 (向学生提问:这里, 马桑寄生与精神分裂症之间通过什么建立联系?) 然而, 精神病患者狂躁, 口服给药很困难, 必须进行剂型改革, 最合适的剂型是注射剂。但是注射剂的成分越单一越合适。马桑寄生成分很多, 究竟是什么成分起作用呢?为了弄清马桑寄生导致抽搐的药效成分, 查文献发现, 国内文献为零, 国外文献中查到一个与马桑寄生同属不同种的植物, 其中含有马桑毒素和土亭两种成分可导致抽搐。通过光谱分析, 研究者从马桑寄生中分离出马桑毒素和土亭, 另外还有一种成分是马桑亭。临床证实, 土亭的药效最优, 马桑毒素次之, 马桑亭无效、有害。由此马桑寄生的有效成分被确定下来。 (向学生提问:同属不同种的植物为马桑寄生的成分研究提供怎样的启示?) 马桑寄生药源极其有限, 为了推广应用, 如何扩大药材资源成为了最大问题。他们想到了植物嫁接, 砧木和接穗会互相影响, 砧木的成分会进入到接穗中去。研究证实, 马桑树的根茎叶中都含有马桑亭、马桑毒素、土亭。药物资源问题得到了解决。 (向学生提问:植物嫁接给马桑寄生成分来源研究提供怎样的启示?) 案例介绍完毕, 结合前面给学生的提问, 进行解答。第一个问题回答:马桑寄生引起抽搐的作用和积极意义被精神科医生觉察到了。第二个问题回答:抽搐方法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 马桑寄生能引起抽搐, 能否用马桑寄生治疗精神分裂症呢?第三个问题回答:既然同属不同种, 那么两种植物应该有相同或相似性, 因此, 马桑寄生可能会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同属不同种植物有相同或相似成分。第四个问题回答:植物嫁接, 砧木和接穗会互相影响, 马桑寄生在马桑树上寄生, 它的成分会不会从马桑树而来呢?回答完这些问题, 明确告诉学生这个案例中运用的思维方法就是类比法。接着提问, 什么是类比法呢?然后, 引出类比法的概念。概念: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 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讲清这个概念之后, 接下来结合案例讲解类比法的作用。讲解:由这个案例分析可见, 从一起医疗事故中, 研究者连续做出了三步科学发现:第一步:发现了治疗精神病的有效药物;第二步:发现了药物有效成分;第三步:发现了有效成分的来源。

引出方法学知识原理:类比法在科研中的作用意义。

第一、类比是提出科学假说的有效途径;第二、类比有时可以直接获得重要的发明发现;第三、类比是可以启发新思路。 (课程讲授完毕。)

3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后的效果反馈

借助调查问卷从学生及学校教学督导专家听课反馈的信息来看, 笔者根据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 授课效果较以前得到明显提高。以前学生总觉得这种课程理论性太强, 太抽象, 太枯燥, 不好理解, 学生兴趣不大。通过这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 学生们普遍反映: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科研意识增强了, 学生对方法学的规律和原理的理解较以前好多了, 现在听课的人逐渐增多, 学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原来课堂教学沉闷的氛围已经彻底改变, 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明显增加。

摘要:结合《医学科学方法学》的教学模式研究, 谈谈从具体案例的导入到抽象原理的引出。

关键词:具体案例的导入,抽像原理引出,教学模式

具体案例的导入 篇2

教学一年级“第几”这一内容时,可以讲述这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饼,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四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唉?早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故事到此我问“大家说那个人说的对不对呢﹖”学生异口同声的答:“不对?”“为什么不对呢﹖”有些学生能一下子想到答案,但有的学生却不大明白为什么,老师便能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认真学好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为什么了?”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

做好厌学学生转变的具体案例 篇3

关键词:厌学;分析;对策

金×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父母平时做生意比较忙,无暇照看孩子,金×就由爷爷奶奶看管。在家中,他是最小的孩子,备受宠爱,也因此造就了他任性的性格。自上一年级起,就表现出自由散漫、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加之父母没有时间关心他的学习,这个孩子学习兴趣不高,习惯也特别差,经常忘记带学习用具,写作业拖拉,甚至因不愿受学校纪律约束而几次逃学,成绩差的程度自然不是一般,总之,厌学情绪特别严重,任课老师为这样的学生很是头疼。究竟是“扶”还是“放”?一贯的职业道德告诉我,不能让他成为班里的掉队学生,尽管“扶”他是一条艰辛的道路,既然为人师,就只能尽师命,作为班主任,我别无选择!

针对金×的厌学现象,首先从家长入手。我及时和金×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子女学习的意义和责任,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使其在家中做好配合工作,帮助孩子做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另外,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我特意用心地观察金×,这孩子虽然习惯不好,但也不算是个特别笨的学生,记忆力也不是很差。发现了这些优点,我决定以此为突破口。每次上课提问,我都不会漏掉金×,有时特别简单的、甚至是重复性的问题我都会叫他回答,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慢慢地他也开始学会用心地听课,课堂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强多了。改变写作业拖拉这一现状是个漫长的过程,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他每次完不成作业主要是因为写字太慢始终赶不上别人,丧失了信心,就一拖再拖。为了让他有信心,我将作业量缩到金×能完成的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不再拖欠作业,写作业速度提高了不少。在后来的考试中,成绩还进步了不少。学习上有了信心,对学习不再排斥,也就没有了逃学现象,金×终于由一个厌学学生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学生。

一、案例分析

金×的厌学主要是因为家长的不重视让他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当处处不如别人、甚至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就有了逃避的心理,既然直接原因在于家长的态度不端正,教师就应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他们指出由于家庭的原因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

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找出最能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有了学习乐趣,就会化作动力,也就不会有厌学情绪存在了。

二、对策建议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融入课堂

如果课堂氛围不够和谐,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体会不到丝毫的满足感,仅仅是抱着接受知识的态度,那么时间长了自然会有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不爱学习的学生始终有一种被重视感,当学生处于一种高昂的情绪状态之中,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接受老师

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的话,也就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及时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让学生解除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信任教师,这样就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也就有了兴趣。

3.用情感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对于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平时应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让他们有成功感与自豪感,这样不但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更让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也就不存在厌学现象了。

4.与家长沟通,做到家校联合

学生的厌学情绪有一半的原因来自于家庭,由于父母的长期放纵,使学生接受不了学校的纪律约束,从而产生逃学的念头,因此,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家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在家与在校有太大的差距,也就不会排斥学校这个大环境,更不会有厌学逃学的现象了。

具体案例的导入 篇4

1 本台摄像机素材上载

目前我台记者采访用的较多的是蓝光摄像机, 还有小部分的P2摄像机, 偶尔也会用到DVCPRO录像带。我们机房里面大多都是用蓝光驱动器, P2驱动器上载蓝光盘和P2卡, 大洋D3-EDIT软件中集成了上载蓝光和P2的插件, 可以直接进行上载;也提供少量的录像机供录像带上载, 有卡工作站使用视音频的连接方式上载, 无卡工作站使用1394的连接方式上载。

2 市民DV上载

对于一些外来素材, 例如市民送来的DV, 若是磁带式DV, 我们给小DV带提供转换盒使其可以在录像机上载。对于硬盘DV, 如果带有1394接口, 直接进行1394上载;如果带有USB接口, 可将视频文件拷出, 用非编的导入素材功能导入;但是有时候由于编码格式的原因, 非编不一定识别文件格式, 这时可以用到DV的AV输出接口, 用AV线通过转换头连接到有卡工作站的模拟视频, 音频的输入接口, 用非编的“视音频采集”进行采集, 此时视频输入和音频输入类型为模拟信号Composite、Analog。

3 图片、音乐及视频文件的上载

后期制作人员会用到一些数据文件, 包括图片, 音乐, 视频文件, 这些文件都可以使用非编的“导入素材功能”导入非编。导入之后的文件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素材来进行编辑使用。

3.1 图片导入

大洋识别大部分的图片格式, 如jpg, tga, bmp等等, 如果图片格式不符, 必须提前转换, 现在许多的制图软件都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对于普通的静态图, 可以用导入素材的方法导入。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就是动态角标, 有的还带有alpha通道, 将它导入非编有个比较有效的方法:TGA序列图像。对于TGA序列动画, 导入大洋非编软件有两种方法:不带alpha通道的序列图片, 利用图文采集将TGA序列合成AVI文件;带alpha通道的序列图片, 利用字幕模块提供“序列动画合成”的功能导入, 将TGA序列图像合成带alpha通道的DYM格式文件, 生成的DYM格式文件就可以被导入到非编系统中作为独立的素材随时调用。

3.2 音频导入

大洋支持多种音频格式:mp3, wav, wmv等, 若个别音频文件无法导入可以使用音频转码软件进行转码, 现在网络上有许多这样功能的软件, 例如千千静听等, 不再赘述。

3.3 视频导入

随着科技进步, 各式各样的视音频摄录设备陆续出现, 各类监控, 家用DV、手机视频, 偷拍机, FLASH动画等等都可以丰富节目内容, 提高节目质量。但是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由于各类视音频文件的编码格式不同, 在导入我们的非编网络时会发生编码类型不符合, 无法导入的情况。

先简单介绍下现在主流的视频格式及特点, 以便我们根据自己所需选择转码的格式:

AVI图像质量好, 但体积庞大, 压缩标准不统一, 包括很多编码方式。

M OV是Apple公司创立的一种视频格式, 具有较高的压缩率和较完美的清晰度。

M PEG包括M PEG-1, M PEG-2和M PEG-4。

M PEG-1是针对1.5M bps以下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的国际标准。可以把120分钟的电影压缩到1.2GB左右。文件扩展名包括.mpg、.mlv、.mpeg及VCD中的.dat文件等。MPEG-2为了高标准的图像质量及更高的传输率而设计。可以把120分钟的电影压缩到4到8GB。文件扩展名包括.mpg、.mpeg、.m2v及DVD上的.vob文件等。M PEG-4为了播放流式媒体的高质量视频而专门设计的。使用这种算法的ASF格式可以把120分钟的电影压缩到300M左右的视频流。文件扩展名包括.asf、.mov和Div X, AVI等。

WM V是一种流媒体格式。WM V格式的体积非常小, 很适合在网上播放和传输。

RM VB打破了平均压缩采样的方式, 将较高的比特率用于复杂的动态画面, 而在静态画面中则灵活地转为较低的采样率, 最大限度地压缩了影片的大小。可以把一部120分钟的电影压缩到400M左右。

FLV流媒体格式是一种新的视频格式, 全称为Flash Video, 利用了网页上广泛使用的Flash Player平台, 将视频整合到Flash动画中, 文件极小、加载速度极快, CPU占有率低、视频质量良好, 清晰的FLV视频1分钟在1M B左右。

以上的FLV, MOV等格式, 还有一些监控录像格式, 偷拍机的视频格式等都是大洋D3-EDIT不能直接导入的,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视频转码。视频转码分为硬件转码和软件转码, 软件转码我们技术中心目前使用比较多是Canopus Pro Coder转码软件,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深受好评的转码软件。转化软件的使用是一个仁者见仁, 知者见智的事情, 但是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是支持现在主流的视频格式文件之间的相互转化, 也就是说只要装一个软件就可以完成大多数的视频转化工作了;二是设置简单, 能够让普通用户也能够迅速上手。若转码软件无法转换个别的视频格式, 可以通过硬件进行转码来解决。目前我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演播室中完成, 一种在非编工作站完成。

在演播室系统中, 用笔记本电脑播放需要转码的视音频, 笔记本的VGA视频输出信号接切换台的一路输入, 笔记本音频输出信号接调音台的一路输入, 在我们的演播室系统中可以通过切换台和调音台的按键选择, 使用非编单机直接进行采集。

在非编工作站上是这样实现的:利用一个可以将VGA和S-Video转为模拟视频信号的小型转换盒, 通过非编工作站上载。如果是有卡工作站就可以将转换盒的模拟输出接入非编板卡的模拟视频输入接口;如果是无卡工作站, 就可以将转换盒的模拟输出接入录像机的模拟视频输入, 录像机再通过1394线连接非编, 非编1394采集就可以完成了。

4 小结

《五步拳》的教学案例导入语 篇5

一、完整示范: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整示范五步拳。

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我示范的是什么拳法吗?

三、介绍:同学们的答案很多,这说明同学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国粹——武术。“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民族瑰宝。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和健身的民族体育形式之一。它具有强健身心、防病、祛病和防身等多种作用,能培养同学们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想象能力,让同学们逐渐地体验动和静、修和练、身体的局部和整体、人体和环境、形和意、形和神相结合等辩证的哲理及精髓,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刚才示范的是长拳的一种叫五步拳。五步拳主要是以三种手型(拳、掌、钩)和五种步型(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组合而成的套路动作。

它共有十路动作,分别是:

1、并步抱拳;

2、弓步冲拳;

3、弹踢冲拳;

5、退步盖掌;

7、提膝穿掌;

8、仆步穿掌;

9、虚步挑掌;

10、并步抱拳。

四、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学?很好,作为中国人应该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武术基础。

具体案例的导入 篇6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别为被公认是教学效率较高的一位数学教师和一位教学效率较低的教师。他们均是某大学附中的数学教师, 该校是重点示范校, 生源质量名列全市中上等。通过与大学的合作, 使学校产生了质的飞跃, 软硬件建设都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案例简介。一位是G老师 (应研究对象要求, 略去姓名) , 非常重视从期刊中吸收教学营养, 并运用于教学中, 多次获区级数学学科带头人及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在市区各级创优课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 并作多节示范课、公开课, 深受好评。经历了第一轮新课改的摸索和修订版新课改教材的教学改革,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教育教学效果优异。她深受学生喜爱, 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她极少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而且留作业不多, 教学成绩不仅好, 而且其班级学生普遍喜欢数学, 升入高中后, 大多显现较强的数学学习后劲。另一位是L老师 (应研究对象要求, 略去姓名) , 较为敬业, 时间和精力多放在找题和做题中, 她终日埋在题海与作业堆里, 又用课下补习挤占了学生大量时间, 学生数学学习负担重, 可数学教学成绩仍不理想, 一部分学生厌学数学, 使其他科教师以及部分家长和学生怨声载道。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有TIMSS的录像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TIMSS的研究是建立在两位不同类型的教师的单一课对比的基础上, 给出的是一系列个别的“快照”。“快照”中的区别即为特征, 从而得出不同地区或类型教师的个性化特征。本研究通过对一位教学效率较高和一位教学效率较低的教师同一节课的比较与课后访谈交流, 来分析他们课堂教学导入行为的差异。

三、课堂导入教学行为的差异

在听课和访谈时, 一方面用录音笔把听课内容录下来, 另一方面课上辅助记录。课后将录音转译成文字。

教学内容选取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第2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5课时:斜边、直角边定理) 。两位教师对该同一内容采取了不同的导入方式, 造成学生该节课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欲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等近期效果不尽一致, 这也应是造成思维能力的培养、效率意识的渗透等方面远期效果迥然不同的累积原因所在。

G老师:[教师放幻灯片给出图片和问题]

师:请大家观察幻灯片中舞台背景的形状, 它们是两个直角三角形, 但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 如果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对称的, 那么就会给观众以视觉的美, 我们怎么让它们关于舞台中心对称呢?

生:如果全等就对称了。

师:太好了, 但怎么判定它们全等呢?

生:量一量就可以了。

生:先量一量, 再运用我们所学的全等判定定理。

师:想到运用我们所学的全等判定定理, 太好了。这就需要量边长。如果我们的测量工具只是一把卷尺?怎么办?请大家思考, 可以与同桌交流。

[学生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 各抒己见, 紧张激烈地谈论着, 教师边巡视边加入讨论。]

师:好, 哪位同学发言?

生1:我们想到了SSS判定全等, 但是直角边被花盆遮住, 无法测量, 这样不能运用该判定。

生2:由于两个三角形均有一直角, 可以用SAS判定定理。

师:哪位同学有补充吗?

生2:卷尺不能量一直角边的, 不能运用SAS判定定理。

师:说得好, 那么我们能运用所学的AAS或ASA判定定理吗?

生:不能, 由于我们没有量角器。

师:教师这里有一个办法, 只要量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 如果它们分别对应相等, 就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好,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有关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独特判定定理。

这时, 学生都用很疑惑而又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注意力高度集中。

教师仍是故弄玄虚, 没有告诉学生原因, 而是又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师:任意画出一个Rt△ABC, 其中∠C=90°, 再画一个Rt△A′B′C′, 其中∠C′=90°, B′C′=BC, A′B′=AB。把画好的Rt△A′B′C′剪下, 放到Rt△ABC上, 观察它们全等吗?原因是什么?能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证明吗?

接着, 引导学生尝试能否将新问题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予以解决。在这里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 并试图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通过尝试发现目前只能运用画图方法, 最后说明以后学习了等腰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后, 该问题实际上是可以转化为旧知加以解决的。

L老师:说出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依据, 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生:SAS或SSS或AAS或ASA。共同点是:适用于任何三角形;都需要三个条件。

师:请判断。如图, 具有下列条件的Rt△ABC与Rt△A′B′C′ (其中∠C=∠C′) 是否全等, 在 () 里填写理由;如果不全等, 在 () 里打“×”:

(1) AC=A′C′, ∠A=A′ () (2) AC=A′C′, BC=B′C′ ()

(3) AB=A′B′, BC=B′C′ ()

(4) ∠A=∠A′, ∠B=∠B′ ()

(5) AC=A′C′, AB=A′B′ ()

生:ASA;SAS;×;×;×。

师:我有个疑问:有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不全等吗?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

(教师放幻灯片, 给出新问题。)

师:任意画出一个Rt△ABC, 使∠C=90°, 再画一个Rt△A′B′C′, 使∠C′=90°, B′C′=BC, A′B′=AB (即:使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 把画好的Rt△A′B′C′剪下, 放到Rt△ABC上。他们全等吗?哪位同学想到了画图的方法, 请举手。

学生们觉得难度较大, 很茫然, 无从下手, 举手的人寥寥无几。一时间课堂气氛沉闷起来。教师口述一步, 板书一步, 画一步, 进而完成作图。

点评:导入行为的时间:G老师用了5分10秒, L老师用了6分2秒, 二者在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别。新学习的内容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与已有知识相联系的脚手架, 这两位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 但导入方式差异较大。

G老师说她得益于平时喜欢阅读数学教育类期刊论文, 该上课材料, 就是她在学习和参考了他人的优秀教案后, 从学生视角, 设计了该开头。的确, 她一上课便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实际问题的情境之中,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不仅复习了旧知识, 而且提出了新问题, 让学生思维自由翱翔, 并在与学生的自然而然的交流中, 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新知。也即是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中, 引入课题, 是在引领着学生探求新知。

而L老师很少从期刊论文中吸收营养, 她说深信熟能生巧的古训, 她说她上中学时就很勤奋, 虽然没有考取理想大学, 但也考上了大学, 她的学习经验影响着她的教学信念。该节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 让学生一开始就步入了记忆之旅, 而且这种复习与讲授的新知没有联系。

G教师提出了问题后, 引导学生转化问题, 并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主动获取“HL”的条件。而L老师好像重视知识的复习, 但实际上没有巧妙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为了赶时间没有留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成了个书记员, 一定程度上也抹煞了学生探求新知的乐趣。L老师没有通过创设高质量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 而是以一道类似于考试题一样的填空来开展练习活动, 由于学生一开始就陷入了题海之中, 实际导入时间还多于G教师的。

四、结论

两位教师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显现的教学行为差异主要体现在L教师更关注知识的记忆与传授, 不注重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而G教师更关注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更关注如何引领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具体而言: (1) 注重数学学习角度。高效的数学教师从教学一开始就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或数学知识出发, 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还从导入环节就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机。 (2)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视角。高效数学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高效数学教师不仅重视知识的教学, 并注重学生的掌握双基与学生形成积极数学情感体验之间的协同发展。 (3) 教学信息反馈角度。高效数学教师注重尽量在导入环节就重视数学学习中的交流质量, 并保障所有学生有同等和教师交流的机会。 (4) 数学教学的教育性角度。高效的数学教师的教学不仅局限于数学知识的层面, 而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 创设问题情境角度。高效数学教师注重创设高质量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新知, 即重视的是问题, 而不是习题。

参考文献

[1]施笋娟.普通高中《数学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说明.数学教育学报, 1998, 7 (3) :50-53.

[2]王光明, 刁颖.高效率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研究.数学教育学报, 2009, 18 (5) :51.

[3]王光明.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效率论”课题简介.数学教育学报, 2005, 14 (3) :43-46.

课堂导入优秀案例研究 篇7

关键词:导入,信息化,思维导向,创新思维

好文章难写,首先难在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开头;好课难上,首先难在如何设计精彩的导入。一堂好课正如一首优美的歌曲,过程要旋律流畅、跌宕起伏,过后要耐人寻味,让听者回味无穷。如果歌曲的前奏就非常美妙,那自然能吸引人驻足聆听;而课堂的导入部分就相当于歌曲的前奏,如果在开始的十分钟,教师无法带动学生的情绪,后面的教学环节就会困难重重,所以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的好坏对于一堂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科学设计案例导入

信息化教学时代的来临,让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有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可以选择,但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丰富性也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具体到每一次课,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导入的方法也千变万化,我们无法找寻相同的规律,规定统一的模式。那这是否意味着教师在每一堂课前都要费尽精力去给导入部分创新意,找亮点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回归到设计导入部分的最初目的,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剖析。首先,导入设计不能凭空架构,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作为后续环节的“引子”而存在。其次我们再考虑如何实现的问题。是使用文字、语言直接导入,还是使用多媒体等各种视听元素导入,还是使用实验、游戏等新奇元素导入,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采取何种手段,只要达到目的,就是有效的、成功的导入。再者,一堂课设计的再完美,也不见得适合所有学生。在设计导入环节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班级氛围、情绪状态以及课堂环境等诸多因素。

二、注重借鉴和学习优秀的导入案例

观摩优秀的公开课,发现他们的导入设计可谓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无论他们以何种方式呈现,都强烈地吸引了听课者的注意力,起到了极佳的效果,我们不妨从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各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让导入部分不再“难以下手”。

高等数学难吗?难!难学更难教,那些复杂的、抽象的公式和原理让很多人头痛不已,更别谈学习兴趣了。在一部电影中,有位数学老师在首次课上用了这样一段话导入:“彩虹为什么是弧形?我们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彩虹是同一个吗?云层和水流,为什么用偏微方程来描述?闪电和高斯定理又有什么关系?是牛顿引力发现了海王星,科学家不是通过望远镜,而是用笔和纸计算出来它的存在。向日葵和海螺为什么会展现出黄金分割和斐波那契数列?数,是万物之源,数学是我们探究未知的钥匙,所有那些我们认为无比美妙、无比神秘的创造,在逻辑里都可以找到解释,这个奇迹的世界遵从的就是数学原理。”多么精彩的一段话!在教师激情演讲过程中,教室的投影还播放着色彩绚丽的图片,彩虹、白云、流水、星空……让人眼花缭乱。原来枯燥无味的数学也可以如此生动,如此贴近生活,相信很多学生都因此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三、合理进行课堂提问

在一堂省级公开课上,教师讲解PS修复照片的内容。在导入部分,教师用投影展示了一组本班学生童年时候的老相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煽情的语言,很快所有听课者都进入了回忆美好童年的情境之中。展示到最后,教师突然转了俏皮的语气,问学生:“猜猜最后一张的小朋友是哪位同学?学生都兴奋地猜测着,最后教师带着调皮的口吻揭晓答案:“那是我呀!”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调动的很高昂,此后分析照片破损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工具,学习操作方法等教学环节就进行得非常顺利。

四、增加导入的趣味性

一般教师在开设公开课时,都会选择容易展示的教学内容,例如生活中的常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趣味性的实验等,而一位电类骨干教师却选择了一堂习题课作为公开课,而且是讲解复杂、枯燥的模电习题,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位教师在导入部分别出心裁地一边播放西游记的经典片断剪辑视频,一边倒过来讲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到东土大唐传教,一路与各种妖怪打斗不休,却发现妖怪在天庭皆有后台。八戒、沙僧无法忍受,一个回了高老庄,一个钻进了流沙河。只有孙悟空仍坚持正义,一路斩妖除魔,护送唐僧,也因此得罪了天庭。天庭让如来把悟空给办了,压在了五指山下,唐僧却平安到达长安,享尽荣华富贵,寿终正寝。五百年后,悟空逃出了五指山,大闹天宫。天庭让猪八戒化为人身,封为天蓬元帅,沙僧封为卷帘大将,让他们与孙悟空兄弟相残。悟空心灰意冷,寻找菩提祖师解惑,后封印自己的修为,回到花果山与猴子猴孙过完了平凡的一生,最终化为花果山的一块石头。教师用诙谐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得趣味性十足,一下子就吊住了学生的“胃口”。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单纯为博学生一笑,活跃气氛,而是通过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思维导向——在解题过程中,当惯用的思维把我们带到“绝路”上时,如果能逆向而行,理顺逻辑关系,可能就豁然开朗了,这就是所谓的“逆向思维”。思维导向的导入方法给学生灌输了“逆向思维”理念,不仅解决了这堂课习题讲解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也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方法。

对于一些学生已经熟知或有所了解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导入方法,学生难免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一位教师在讲解重力知识时,换了一种全新的导入方式,她朗诵了一首优美的关于季节的诗歌,同时播放着漂亮的动态图片,清澈的溪水从山涧缓缓流下,晶莹剔透的水珠从叶子上滑落,红红的枫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洁白的雪花从空中飘向大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一堂文学欣赏课,可是教师展示的内容无一不与重力相关,这样的物理课谁不喜欢上呢?

五、恰当应用手机和电脑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玩手机,玩电脑,有些学生还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能否转变劣势为优势呢?下面这两位老师做的就不错。一位计算机老师在讲解网络组建与应用中的单臂路由实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原理,采用了游戏导入,把单臂路由的数据传输方法跟日常生活中的交通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来玩“驾车选路线”的游戏,学生玩的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也有所感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单臂路由的数据传输问题,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另有一数学老师在讲解三棱锥的知识时,利用众所周知的金字塔作为切入点来导入,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围立体的金字塔模型,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金字塔的结构,而且还能跟着课件进入到塔身内部观察。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让学生耳目一新,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产生了急切的探究欲望,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六、结束语

优秀的导入案例还有很多,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灵活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手段,找准合适的切入点,无论是兴趣激发,思维启迪、直观形象,还是审美陶冶,情感共鸣,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我们应该能从这些案例中学习到很多,让自己的课堂导入也生动、灵活起来。新的思维方式,教学理念,信息化手段层出不穷,每位教师都应该时刻鞭策自己,与时俱进,永不停歇。

参考文献

[1]朱瑞晶.信息技术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及案例分析.吉林教育,2012(35).

浅析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导入与案例 篇8

关键词:阅读课,导入,案例

一、创设高中英语阅读课导入的意义

(一) 吸引注意, 带入情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进入教学, 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一个有效的缓冲, 并被吸引到课堂上来。

(二) 热身铺垫, 启发思维

恰当的阅读导入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启发学生思维, 帮助理解话题, 为读懂阅读文本作好铺垫。

(三) 立疑激趣, 渗透主题

每节课的开始, 学生都会有新的期待, 精彩的阅读课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与兴趣, 促使他们带着疑问和好奇去探究阅读文本。期间渗透了文本主题, 也降低阅读难度, 学生会把阅读视为一种探究和享受, 而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堆砌。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设计与案例

如何导入英语阅读课是一门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学艺术。以下为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一些导入设计及案例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 。

(一) 幽默式导入

教师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 营造轻松快乐的阅读氛围。

案例1: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Module 1 Unit 4Earthquakes)

【导入设计】教师课件展示地球的卡通图片, 并配有文字“Mr. Earth is emotional. When he is cheerful, what will happen?”教师接着展示大自然风和日丽的图片。然后教师问学生:“When he gets angry, what will happen?”接下来教师展示各种自然灾害的图片。此过程自然将话题转移到了阅读主题上来 (唐山大地震) 。

【设计思路】教师以幽默的方式将地球比做“地球先生”, 当他高兴的时候, 大自然风和日丽;当他生气的时候, 会引发各种自然灾害, 触目惊心的灾难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的主题上来———地球的一个不眠之夜。

(二) Warming up导入法

挖掘教材中的“Warming up”环节的热身功能, 提炼与阅读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 达到迅速导入的目的。

案例2:Come and eat here (Module 3 Unit 2 Healthy Eating)

【导入设计】该单元Warming up环节就营养价值将食物分为三类:Energy-giving food, body-building food和protective food。教师课件展示三种食物的图片, 让学生了解其营养功能并且认识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然后教师以“两家饭馆的饭菜特点”为阅读切入点, 让学生去阅读文章。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Warmingup环节中已有的背景知识, 以此为阅读切入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 该导入设计增强学生的阅读针对性和目的性, 整个过程衔接自然, 水到渠成。

(三) 引用传奇或神话故事来导入

有些阅读文本内容很适合以传奇或神话故事来导入。引人入胜的情景导入设计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能激起他们对阅读文本的探究欲望。

案例3: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Module 3 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导入设计】教师提出话题:How did the earth come into being and how did life begin on the earth?然后课件展示一些中国的神话故事, 如盘古开天地和女娲造人的故事, 然后再引用西方《圣经》中描述的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故事。接着教师提出另外一个话题, 现代科学是如何解释物种起源的?引导学生开始阅读, 从中探究答案。

【设计思路】以中西方传奇或神话故事为导入点, 阐释地球的形成和地球生命的起源。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 趁热打铁让他们阅读文章, 探究现代科学是如何解释这一问题的。

(四) 补充背景知识导入

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阅读文本材料, 教师可以利用补充背景知识的方法降低文本阅读难度, 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案例4:A trip on “The True North” (Module 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导入设计】教师课件展示关于加拿大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城市建筑等方面的图片或视频, 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个国家。通过这些背景知识的补充, 降低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陌生度, 增添了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好奇心。

【设计思路】补充背景知识, 可以降低阅读难度, 帮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 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

三、设计阅读课导入的启示

(一) 掌控导入时间, 勿喧宾夺主

阅读导入的目的是吸引注意, 激发兴趣, 引入主题。所以导入时间不能过长而因小失大, 其效果也得不偿失, 一般以3—5 分钟为宜。

(二) 紧扣阅读文本, 勿偏离主题

阅读课导入是为阅读课服务的, 导入要与阅读文本内容密切相关, 否则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导入效果事与愿违。

(三) 符合学生实际, 勿过深过浅

导入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历。

(四) 衔接自然流畅, 勿前后无关

导入的流程设计应符合逻辑性, 要有关联性, 能承前启后, 成为新旧知识的纽带。

四、结语

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笔者仅列举了较常用的几种。每种方法的使用不一定是固定的, 也并非毫无联系。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所以每位教师在阅读课导入设计时一定要根据阅读文本内容, 结合教学实际, 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 选择最合适的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蒋文英.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误区[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09 (12) :34-36.

具体案例的导入 篇9

1 教学设计的思路

1.1 案例教学

案例是指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 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活动, 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 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 笔者携手多位临床护理专家共同搜集并改编临床真实案例, 考虑学生为低年级, 临床经验缺乏, 因此多选择内、外科常见疾病, 并简化疾病的医学专业内容, 清楚呈现护理需求的要点以及人文关怀的内涵。案例的使用主要体现在采用案例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本次教学设计中, 笔者通过临床护理工作的观察见习, 利用护理实训中心的硬件资源, 创设了高仿真的护理工作情境, 如病区、手术室、急诊等常见区域, 并围绕教学目标编写了简单的角色要求, 请学生分别扮演护士与患者, 进行交互体验式的实践教学。

1.3 护理技术学情分析

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 注射给药法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 其操作方法具有较高的技能要求。护理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需要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 遵守严格的“三查七对”制度, 掌握娴熟准确的操作技术。因此, 注射给药护理是护理技术课程中的难点与重点项目, 要求护理学生运用综合性的技能解决各种问题, 它的教学需要施行一种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需要、职业标准为依据的教学方法, 以此来改变原先授课形式单一刻板、与临床发展脱节的教学现状。

本项目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与临床工作场景相对接的情景案例来进行教学, 提高护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训练护理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 并使护理学生体会到临床工作的真实感受, 从而提高护理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与临床工作需求, “注射给药护理”的教学内容包括5个单元: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静脉输液法。其中, 皮内注射法、肌内注射法与静脉输液法因为在临床应用广泛, 是护生临床实习前验收操作的必考项目, 本次教学设计主要对这3个单元进行试点授课。在注射给药法的教学过程中, 将涉及学生相互注射操作练习的环节, 因此要事先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鼓励学生具有一定的牺牲与奉献精神, 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同时以体验患者角色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

2 教学设计的试点应用

2.1 教学对象

授课对象为我校一年级护理专业班级的学生, 正值第二学期学习注射给药护理阶段, 符合课程教学进程安排, 选择其中的一个10人组作为授课的试点。教学对象采用自愿参与的原则, 学生可自由调剂, 在试点教学前告知教学设计相关的要求与安排。

2.2 教学内容安排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有序地改编课本教学内容, 用临床真实案例作为导入, 让学生自行思考发现问题, 并以如何解决问题为“抓手”教授知识与技能。3个单元的设计均为6学时, 包含3次授课。

2.2.1 第一次授课

第1学时为案例导入式授课, 以临床真实案例提出护理工作的注射任务, 导入课程。在案例场景设计中, 布置病房环境, 并事先指导一名护理学生扮演患者, 表现出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让学生从护士的角度和教师一起分析任务、拆解任务, 通过搜寻、观看示教或视频、自我尝试、教师辅导, 学习并完成此项护理操作任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做到与临床实际工作接轨, 灌输整体护理理念及爱伤观念, 引导学生关注患者的心理需要, 学会沟通。第2学时为高仿真体验式操作练习, 请每位学生轮流扮演护士和患者, 在注射模型上进行该注射项目的基本操作。在进一步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 强调操作细节与护理关键, 消除注射操作者的紧张与恐惧。最后布置课后任务:观看视频演示, 熟记操作流程, 发放注射用物供课后模拟手法练习, 并发放下次实验操作课程案例。

2.2.2 第二次授课

安排全真模拟情景进行实训练习。在第一次授课的基础上, 学生已基本掌握该注射项目的操作步骤与要点, 并分别扮演角色。设计安排模拟门诊注射室、手术室、病区场景, 轮流派学生扮演注射护士与不同类型的患者。编排4组临床案例情景, 根据案例内容编制教学要点, 例如对于较胖者侧重注射的定位, 对于较瘦者侧重进针的深度, 对于体温过高的患者侧重注射后的观察护理, 对于年幼哭泣的患儿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考虑如何安置合适体位, 对于手术患者的紧张焦虑着重考虑妥善的告知与沟通协调, 请学生进行体验式全真实训, 互相进行注射操作练习。

2.2.3 第三次授课

安排全真案例情景技能考核。通过前两次授课与课后模拟练习, 学生已能独立进行该项注射, 可对其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并给予机会再次动手实操练习。每组编排4套案例情景, 当场请学生随机抽取, 并在操作中解决各种突发问题。案例的编制各有侧重点, 内容简洁, 分别有患者版与护士版两份。护士版为患者的基本信息与医嘱内容;患者版为患者的基本信息与角色扮演中的表演指示, 例如:听到打针即开始大哭拒绝;左腿行动障碍, 无法抬起;高热、头晕等。带教教师不仅要评价护士操作的情况, 也要同时记录患者扮演者的表现。考核结束后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作为总结, 给予学生反馈。

2.3 教学实施条件

(1) 满足临床实际护理工作要求, 充分体现工学结合, 必须经过临床护理工作的实地调研, 搜集编写可供教学的情境与案例, 并协同临床护理专家探讨案例的教学要点, 使教学内容更为实用与适用, 缩短学校与临床的距离。利用护理职教集团校企联合的协作关系, 聘请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设计与授课试点, 帮助学生了解临床工作的真实场景与要求, 缩短今后工作实习的临床适应期。

(2) 利用我校现代护理实训中心完备的硬件资源条件, 高度仿真模型及模拟医院环境, 令学生体会置身于医院工作的感受。在场景布置上尽可能利用实物道具与背景墙贴, 参照医院布置成门急诊、病区、手术室等场景, 在生理盐水瓶上贴上标签, 精心制作模拟药液。

(3) 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与操作流程详解攻略,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电脑资源,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调整评价方式, 综合考量学生的操作技术与能力, 不仅考核学生操作的准确性, 更重要的是观察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护理的理念, 是否对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 通过实践演练提高应变能力与沟通技巧。重视反馈机制, 对于学生的操作表现分别进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 共享经验与教训。

3 效果与讨论

3.1 优势与特点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授, 轻理论而重实践。因此, 情境设计案例导入式教学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 有其较为突出的优势。

其一,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与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先讲解理论, 然后教学生操作, 其内容形式较为单一, 重复练习使得实践技能学习显得乏味无趣,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情境设计案例导入式教学以故事情境为导入, 引出问题任务, 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寻求答案, 教师从旁辅助, 提供知识、技能指导, 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获取合适的解决方法。

其二, 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现在的学生不少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为了操作考核而盲目重复操作流程, 忽略了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服务对象的多变性和个性化需求。但情境设计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此种现象, 设置具体逼真的工作场景与案例, 让学生通过“独立当班”应付各种场面, 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 为临床提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其三, 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反馈评价。在教学试点授课中, 学生阅读案例后, 先要思考和学习各种他们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 然后经过师生共同协作分析, 提出完整合理的护理方案, 再经过实操演练后付诸于行动, 并需要随时应变与接收各方反馈。这打破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不仅提供了大量师生互动的机会, 同样也促使教师深入思考, 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拓展新的教学思路。

实施此次教学试点后, 学生、带教教师都给出了较好的效果评价。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与浓厚的兴趣, 课后练习积极主动, 都能做到提前预习案例, 并较好地达到角色扮演的要求。带教教师反馈, 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操作基本流程, 并对突发事件有所应对, 自评与互评时都能客观地评价并发现一些问题。

3.2 不足之处

通过试点授课过程, 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与困难。

其一, 教师投入巨大。授课教师为了设置情景及案例, 提前做了大量准备, 并且抽取业余时间事先培训试点组学生。在授课、实训开始前, 授课教师往往需要提前1小时左右亲自布置场地。

其二, 学生觉得辛苦。试点组学生虽然觉得自己很幸运被选中, 但试点教学也占用了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听从授课教师安排, 加课培训, 布置场地与收拾场地等, 花费时间较长, 课间休息时间不够用。

其三, 课时有所延长。与其他组学生比较, 试点组学生实施注射练习耗时较长, 其他组2个学时可完成14~15人操作, 而试点组仅可完成10人。如果需要全班推广, 将会增加带教教师人数与教学辅助工作量。

4 经验与小结

4.1 符合临床, 贴近岗位

采用情境设计案例导入式教学, 体现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特色, 以学生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要求为导向。了解分析当前操作所涉及的案例及教学要求, 创设案例情境, 并融合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操作内容, 咨询临床护理专家, 团队协作讨论开发, 不断修改, 使之既符合临床实际又适用于教学。

4.2 吸引学生, 增强自信

授课示教的课件制作以故事情境为导入, 引出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角色扮演, 将情境教学贯穿于教学与考核的整个过程,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兴趣、向往临床。

4.3 符合教学, 适当推广

实践证明, 情境设计案例导入式教学能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学中做”。它为学生提供了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的机会, 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今后工作会面临的场景, 有助于增强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自信心。它还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自主学习, 变“被迫练习”为“主动尝试”,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因此, 推广的建议是: (1) 提倡情境设计案例导入式的授课方式,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尝试探索。 (2) 可在课余时间提供注射模型给学生课后练习, 并提高操作视频的使用率, 有条件的可进一步提供虚拟视频供学生练习互动。 (3) 在操作练习与考核时, 可适当减少情境与案例的数量, 待有更好资源条件时再加以扩充。 (4) 完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机制, 充分做到师生互动与沟通反馈。

解析高中地理课堂案例导入模式 篇10

一、运用教师的亲身经历, 导入新课

在新课教学中, 假如教师叙说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自身经历的故事, 更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知识,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在讲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时, 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 在上课之前我把大学里参加教育实习的时候在华山和泰山上面拍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 在看的过程中还向大家描述了自己当时爬山的感受, 学生不仅看得很专注, 而且对学习地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种教学, 不仅简洁明了, 而且善于把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 促其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学习。

二、赏析诗文, 陶冶学生情趣, 导入新课

如, 在讲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时候, 以一首诗导入“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引用“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分析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醉时不觉乾坤转, 醒时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天河”来讲述地球公转、自转。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为动,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比如, 必修1《地球的运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也是中学地理一个最大的难点, 可以这么说:得“地球的运动”者得“地理”。在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 利用制作的课件, 把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晨昏线、黄赤交角等等内容用动画形式体现出来, 使抽象内容变得更直观, 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效果就更明显, 这样的教学, 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去, 形成一种崇尚知识, 努力探求地理知识的一种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 地理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学而是不愿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堂导入尤为关键。所以在新课程的创新教学中, 教师在导语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变“苦学”为“乐学”。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 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新.地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 2000-10.

上一篇:柑橘生产的保护神论文下一篇:城乡文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