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入方式

2024-06-17

案例导入方式(共11篇)

案例导入方式 篇1

目前,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专业态度、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和组织能力等。在整个护理学中内科护理为核心主干课程,为各专科护理基础。同时,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改善,对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案例导入方法教学,将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继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引学生追求和探索所学专业,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进一步了解案例导入方式应用到内科护理教学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2级的60名学生为 观察组 ,年龄18—24岁(21.01±2.01)岁;选取11级的60名学生为对照组,年龄19—24岁(21.51±1.96)岁。两组学生年龄、已学课程和基础文化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通过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2.2观察组:通过案例导入方式进行教学,其教学过程包含以下几方面,1根据教科书内容布置学生预习,并让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上交。2课堂上教师应先集中对学生讲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知识,之后选取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疾病发展录像放映,对案例中的要点进行总结。3每组学生6—8名,指引其进行讨论,讨论内容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几次实验室检查项目是什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身上出现了哪些典型临床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如何进行护理”,根据患者发言状况进行纠正和点评。4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表现拟制一份护理计划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和观察组学生对案例导入方式反馈,通过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章节实施阶段测试,试卷满分为100分,包含名词解释、填空、简单题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得分越高,患者对知识掌握的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选学生资料,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为t检验。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以糖尿病护理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为例对比两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观察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分析观察组学生对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反馈

观察组学生对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反馈见表2: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教学程度,证明,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调动学生自主能力。基于中专课程设置的限制,因此,学生不能临床见习和实习,进而不能全面了解医院的工作。同时,学生对课堂教学具有较低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效果较差。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其指引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讨论案例等,将重点和难点消化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将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促使教师发展,该种教学方法力求真实,选取典型案例,并编有明确目的和启发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在编写案例时,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教学内容,并客观和真实的启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次研究中,通过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阶段测试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在对内科护理教学时案例导入方式获得良好效果,提高学生阶段测试成绩,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成为学习的主导。同时同多媒体教学工具相结合,将病患状况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案例导入方式 篇2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鼓,那么,导入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做好开路先锋。

三、课堂导入方式讨论及课堂实践

(一)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导入

1、利用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它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初一年级Module 9 A trip to the Zoo这一单元中,教师在讲授文章之前制作了若干动物头饰,让学生在课前选择佩带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并且扮演所选择的动物介绍包括动物名称、生活习性、主要食物、生活地带等。当学生佩带上头饰之后状态立刻变得很高涨,很乐于介绍并且在下课之后,主动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及词汇。还有一次,再介绍families这一单元,教师要求学生带来他们的家庭照片。学生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学生通过投影把照片展示给大家,并且利用已认知的词汇进行介绍,在过程当中学生自然会遇到一些不会的单词或句型,这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这堂课的主题——介绍家庭。用“介绍照片”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在随后的课堂学习中目的性明确,并且主动地获取关于介绍家庭方面的词汇及句型。

多媒体视听导入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给了我们广阔的选择空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声音、动感画面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无论是精美的图画、美妙的音乐,还是精彩的电影片段、巧妙的课件都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构思新颖的导入形式。

在外研版教材初二上第5模块Western music 这一单元的阅读部分,授课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声音影像等视听觉材料进行导入。这样一来,这篇因涉及到音乐领域的知识而不太容易理解的文章,顿时变得“乐”趣横生。授课具体步骤如下:

本节课的定位是一节充分结合听觉信息的阅读课。这堂课的导入部分采用的是给学生三个“Guessing Games”(猜谜游戏),内容分别是围绕西方音乐这个主题来展开的:包括不同种类的西方音乐,不同种类的乐器,以及根据逐步给出的信息猜音乐家的名字。其中前两个部分采用了大量的听觉信息,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传达的是最直接的信息,这样既为理解阅读材料打下了知识背景上的铺垫,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由于在导入阶段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一节“沉默”的阅读课,变得十分轻松与活跃,学生也被带入了一个渴望阅读进一步获得更多相关信息的状态当中。所以阅读、理解文章的过程变得水到渠成,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这种听觉信息与阅读课的结合方式也是对于一向被人们认为有些“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多“乐”趣。当然,这节阅读课之所以可以结合听觉材料来完成,也是由它的具体内容决定的。它所讲述的音乐主题与“声音信息”有着最佳的结合点,能够最大的发挥听觉信息在阅读文章中的作用。

利用背景知识导入

对于一些文化题材的课文,让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或以课文的关键词出现、或以课文的时间为序、或以图片形式展示。教师以介绍话题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实际生活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符合语言的输入大于输出的原则。

设置情景,布置任务

初中语文导入方式初探 篇3

一、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如初中《短文两篇》,因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师生之间不太熟悉。相互交流的语言还很贫乏,不可能一下子就采用生动活泼的导入法,只能采用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章《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画中充满生活的观乐,纯真的童心;《散步》则选取生活的一角,通过几个细节,写了三代人之间的深沉的爱。两篇文章都是写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睦、关爱。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两篇短文。

二、设疑导入法。

疑是思考的起点,是求知的钥匙,也是探索的动力。古人云:“学始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能够从“疑”入手,巧设疑问,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就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导性。

我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设置了悬念。她是这样导入的:“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我们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

三、笑话引路法。

幽默有趣的笑话常常能迅速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能较好地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老师,不管对什么词、成语或典故,只要学生向他请教,他马上就能解答,根本用不着查工具书。有一次上阅读课,有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叫”众寡悬殊“呀?”老师两眼一眯细,脖子略向左一歪,只用两分钟功夫就解释开了:“众者,人多也;寡么,就是寡妇;悬,是挂起来的意思。人挂起来,那就是上吊,殊么,是死了。‘众寡悬殊就是许多寡妇上吊死了。”“那么‘寡不敌众呢?”另一个学生接着站起来问。“这个词与刚才那个词有两个字相同,更好理解了,那就是寡妇打不过许多人的意思。”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老师顺势导入课题《怎样查字典词典》

四、描述导入法。

我教《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课时的导入语:“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庄重、富有想象性的赞扬、激越的语言,句式的变化、句法的参差有致产生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和谐的节奏,加上于漪老师调控得当的音量,柔和自然的音质,综合成一种动人的音乐,入耳入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五、抓住文题导入法。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

六、图片导入法。

每册语文课本前都有几页插图,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活用这些素材可一举多得。 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下载些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如,在讲《华南虎》一文前,我便用课件的方式出示了几张老虎的图片,先让学生感受老虎威猛、高傲的风采。之后用低沉的语调说:“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但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只被囚华南虎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力。

七、巧设圈套导入法。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的学习,如果能让人亲身体验,定会长久不忘。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思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知识的内涵,势必会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前,我先做了个调查:“孔子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实事求是。下面请本着实事求是态度,没预习课文的请高抬贵手。”几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叫起了其中一位:“很好!请根据文章标题猜猜本文的内容。“他果然中了我的圈套说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一位隐居的好友,并和他作了愉快的交谈……我郑重其事地总结道:“说得很好,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畅生动。可是大家说本文作者所拜访的朋友是人吗?”“不是,是自然界的景物!”……这样一来,那些没预习的同学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

八、渲染导入法。

这是一种运用形象生动,情感激昂的语言开讲,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进而吸引学生的导入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学。如学习《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情的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带给了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可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化学课堂导入的方式 篇4

课堂导入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 要避免拖沓、冗长, 目的是创设情境,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一、故事导入

利用历史故事、经典故事、笑话、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身边的事例等导入课堂, 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使学生认真倾听, 进而认真思考, 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 使课堂更活跃, 提高学习效率。比如, 在学习氯气之前, 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氯气的发现史:舍勒发现黑锰矿与浓盐酸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气体, 他兴奋极了, 然而这种气体几乎使他窒息, 舍勒对这种气体进行研究发现它有魔术师般的本领。此时, 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氯气的学习。再如从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实心球原子模型→面包里镶嵌着瓜子的原子模型→行星原子模型→轨道模型→电子云模型) 导入原子结构的知识, 同时也展示了科学家认识世界的过程。再如淮安化工厂氯气泄漏;日本核泄漏引发的抢购食盐事件;某市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 所炸之处, 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湿手拿着湿插座导致触电等生活实例和新闻报道中的事例也是很好的课堂导入内容。

二、视频导入

视频资料对人感官的刺激更全面更强烈,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网络上有许多视频资料, 我们可以收集一些与本节课联系紧密的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如使用酸雨对森林的破坏、对建筑的破坏视频导入环境保护;用金属的使用视频导入金属的学习。还可用新闻报道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作为课堂导入, 如由京沪高速车祸致运输液氯的罐车翻车的处理导入氯气的教学;再如用爆炸、燃烧、中毒、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等视频导入新课。

三、图片导入

图片比较容易收集, 利用一些图片导入新课更方便。如我们可以收集生活中、实验室的一些溶液的图片导入溶液的组成的教学;可以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图片导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

四、实验导入

利用趣味实验、探究实验、化学魔术实验导入课堂, 在新颖、多变、奇特、惊险的现象中, 能够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且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产生认知冲突, 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发学习动机。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时, 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 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 整堂课学生都会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如用“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序言”的教学, 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只有通过化学的学习来解决, 促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树立学好化学的理想。如用“几滴水将棉花点燃”的实验导入过氧化钠的教学。学生从生活经验知道水可以用来灭火, 即使在特定条件下不能灭火水也不能点火, 为什么水能将棉花点燃呢?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我们进而展开探究, 这样整节课的学习效果一定不错。

五、复习导入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形式, 主要针对之前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 并且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可以用提问、练习题等方式。设计提问和练习时要考虑承上启下, 练习题也可设计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创造性思维训练等。

六、目标导入

开门见山, 讲课前先把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说清楚, 要求学生通过自学、互助学习或听讲完成, 并且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能有针对性地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能对比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

七、设疑导入

这是教师用得较多的方法, 教师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新奇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回到课堂中来。如“钠”的导入, 可设问:你见过不会沉入水下的金属吗?

优化导入方式 增添课堂魅力 篇5

【关键词】导入    数学    兴趣     实际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苏霍姆里斯基曾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在数学课上,如果不讲究导入艺术,日久必造成学生对数学的反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把学习数学当成“苦差事”。因此,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关键环节。

导入新课的方法方式有很多,在运用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授课对象、授课内容以及授课目标科学地选择。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导入

小学生年龄小,利用多媒体动画导入课堂,生动有趣,孩子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在讲新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数学家的事迹,往往可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增强探究精神和学习数学的毅力。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这一课时,播放著名数学家高斯的事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了高斯在数学领域的伟大成就。

二、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不服输、自我挑战的精神。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高年级的数学课上,可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可创设这样的情景:植树节到了,小明要在自家门前小路的一边植树,小路全长100米,每隔5米植一棵,两端也要植,帮小明算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当问题提出时,可能有的学生脱口而出“20棵”,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不要急于说出对与错,只需说:“自己动手动脑研究一下吧,看谁研究的结果与数学家一样,有数学家的天分。”如此一来,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猜”也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通过“猜”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准备5个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三角形,分给五个学生,要求学生量出两个角的度数告诉大家,让教师与学生们比赛猜第三个角的度数。结果学生们会发现,三角形像被教师施了魔法一样,教师说多少度,就多少度。学生在多次“失败”“惊讶”之余,必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会猜得又快又准?”这里面肯定有奥妙。这样,学生就会自己带着疑问与渴求,去探索其中的规律。

四、可采取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导入新课

先复习旧知识,再将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知识内,既省时又省力,学生的印象还深刻。如在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告诉学生小数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启趣谈话导入新课

“亲其师而信其道”,谈话式导入,可拉近师生关系。特别是在低年级上课前,教师可与学生“随意”地谈话聊天,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角色,达到忘我的境界。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这样导入:

师:你喜欢吃什么?

生:吃水果、吃鸡蛋、吃蔬菜、吃肉……

师:你知道老师喜欢吃什么?

生:老师你喜欢吃什么?(不知道)

师:老师喜欢吃水果和肉。昨天我买了18元钱的水果和34元钱的肉,你们帮我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六、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也是一种不错的导入方式。教师在传授新知识前直接向学生出示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以唤起对所学功课的有意注意。

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仅仅几分钟,或许只有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导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模式,完全取决于教学的气氛、对象和目标。因为,引人入胜的一段课堂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理想的导入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

【参考文献】

[1]单洁,杨戈.“生活中的推理”教学纪实与评析[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9):23-24.

[2]林芷因.“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07(26):28-29.

《品德与社会》课导入方式浅析 篇6

一、故事式导入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 也容易从故事中懂得道理。小学教师如能运用标准的普通话, 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学, 肯定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六年级下册《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课时, 我就用《一千零一夜》中最精彩的故事《渔夫和魔鬼》导入,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 都很兴奋, 都有想看一看《一千零一夜》这本书的欲望, 接下来我就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踊跃发言后, 我又让学生上台表演渔夫和魔鬼。学生表演得很精彩,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二、提问质疑式导入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教师借助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教师的提问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很快了解新授的内容, 还能像路标一样指引学生思考、学习的方向, 使学生深入钻研课文, 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道理。所以, 提问式的导入方式是一种常用的、简明易行的导入方式。例如在教学《科学技术为人们造福》一课时, 我的导语就是提问质疑:“同学们, 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小时候能经常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吗?”学生答:“不能!”我说:“那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答:“粮食少了。”我说:“那为什么粮食少了呢?”学生答:“科学技术落后。”我说:“对, 那时候袁隆平爷爷还没有培育出杂交水稻来呢!”学生都笑了。再讲一讲袁隆平爷爷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事例, 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可以为人们造福。再如在教学《谁说了算》一课时, 我提问:“我们班的班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答:“是班主任指定的。”还有没有产生班干部的其他办法?“有, 民主投票!”“你们想不想民主投票增选一个副班长呢?”学生:“想!”接下来在学生发言后, 我再具体告诉学生民主投票选班干部的一些程序和方法。通过这一连串的提问, 逐步导入新课的讲授, 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教学情境中。

三、调查问卷式导入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很多课都涉及到了调查问卷, 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填写调查问卷, 充分体现了其学习的主体性, 同时也能够基本了解本节课所要讲的大概内容, 容易很快的融入课堂。例如在教学《快乐其实很简单》时, 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填写“快乐调查表”, 通过汇总学生的调查情况, 然后选择一些学生心中的快乐去讲解, 很快就与学生产生了共鸣。又如在教学《勇于“说”和善于“听”》时, 我先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本学期上课从不发言的同学有哪些?学生填好后, 统计姓名, 竟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我让学生用掌声鼓励这些从不发言的同学上讲台每人讲一句自己心中最想讲的话, 要求讲的同学要勇于“说”, 而下面的同学一定要安安静静的, 善于“听”。再通过“夸一夸我的同桌”“我最喜欢的人”等话题展开活动, 充分让学生领会既要勇于“说”, 又要善于“听”的道理。

四、情境展示式导入

心理学告诉我们, 少年儿童对直观的东西最容易感知和领悟。教师在上课伊始如能通过简笔画、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充分展示情境, 进行直观导入, 其效果肯定会好。这种导入方式直观、有动感, 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学生容易理解, 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这一方水土》时, 我用多媒体展示祖国各地的美丽风景图片, 学生边欣赏边赞叹:“哇!原来我们的祖国这么美呀!”这些图片深深的吸引了学生, 拉开了整堂课美好的序幕, 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而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 我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了两幅图:一幅是农村田园式农居, 一幅是城市高楼大厦。 (两幅图环境污染都很严重)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家更美呢?要求学生对这两幅图进行修改, 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 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环保教育。

五、即兴表演式导入

小学生好动, 也喜欢模仿和表演, 通过即兴表演导入新课, 往往可以收到奇效。在教学《将心比心心更宽》时, 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萧伯纳的故事》, 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 语言、动作、表情, 都很到位。然后我再提问:“萧伯纳的幽默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很好地导入了新课。

而在教学《热闹的农民运动会》时, 首先我让班上两个个子高、力气大的男同学上讲台进行农民常见的运动:掰手腕。两位大力士捞起袖子, 摆开架式, 比得有板子有眼, 下面的同学则大声加油。比赛结束, 男同学乐开了怀, 女同学笑弯了腰。课堂导入效果非常好。

六、音乐歌曲式导入

新课程理念强调多学科融合, 同时音乐歌曲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真诚的心灵, 所以,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用音乐歌曲式导入能让学生学得快乐, 学得轻松, 也能够促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主动感悟做人的道理。例如我在教学《齐心真好》时, 就先用录音机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当激越振奋的旋律、寓意清楚明了的歌词在教室里回荡的时候, 学生就已经感悟到了齐心的力量、齐心的好处。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导入方式初探 篇7

1. 活动导入, 激发兴趣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 如果在教学开始时加入一些让学生能够参与的小活动, 往往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一下子爱上美术课。

(1) 谜语导入。有的课讲起来比较枯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采取猜谜语的形式。它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所要表现内容的印象。这样的导入既有趣味性, 又突出了一个“巧”字。例如, 在教学第十一册《笔的世界》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 下同) 这一课时, 笔者给学生猜一条谜语:“大哥说话先喝水, 二哥说话先脱帽, 三哥说话先拿刀, 四哥说话白雪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纷纷猜是什么笔。学生了解了各种笔的不同特点, 在此基础上开展美术教学, 学生就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了。当然, 在教学中采用谜语导入法时, 指向性要强, 应该充分为教学内容服务, 并注意难易程度和频率都要适度。

(2) 故事导入。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故事中优美的景色, 典型的人物形象, 生动的故事情节, 动人的讲述, 总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好的故事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 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 从而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情感。例如, 在教学第三册《大树的故事》时, 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兔子种苹果树的故事。兔子辛勤劳动, 种了一棵苹果树, 树上结了好多好多青苹果。眼看苹果成熟了, 狐狸就跑来欺侮兔子, 它说:“这树是我的!”兔子向松鼠诉苦, 松鼠说:“我有办法。”夜里, 趁狐狸睡着时, 松鼠就在苹果上洒了辣椒水, 再涂上红颜色。早上, 狐狸醒来见苹果红了, 高兴得跳起舞来:“苹果熟了, 吃苹果啦!”它摘了一篮子苹果, 然后“啊呜, 啊呜”吃起来。“呸, 呸!又辣又酸的苹果, 真不好吃!”从此, 狐狸再也不吃这棵树上的苹果啦……学生很快就进入故事情境中, 在学习绘画的同时, 还明白了“松鼠机智可赞, 小兔勤劳可贵, 狐狸狡猾可耻”的道理, 可谓一举两得。

(3) 游戏导入。游戏从来都是学生的最爱, 所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导入课题是一种巧妙而有效的方法。例如, 在教学第五册《对印版画》这一课时, 笔者以小游戏“找不同”导入:“这是两幅极为相似的画面, 你能在一分钟内找出它们哪里不同吗?”通过让学生做这个“找不同”游戏, 让他们体会到了只有复制的东西才会一模一样, 从而引出了复制的好方法“对印”, 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对印版画”。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氛围, 又强化了教学的主题。这样的导入设计过渡自然, 更具人性化, 必然能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好充分的情感铺垫。

2. 形象导入, 激活思维

在学生对某种知识难以理解、对某项技能难以掌握的时候, 教师从直观的形象入手, 就如同有了一把钥匙, 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迅速打开理解之门。

(1) 多媒体导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广泛运用, 自己制作课件, 运用课件中的动画、视频资料来导入教学, 效果相当显著。例如, 在教学第四册《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时, 笔者在播放动画片《格列佛在小人国》中的一段录像时, 问学生:“动画片中的主人公来到了哪里?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假如你像他也是一个巨人会怎样?”精彩的动画片一下子将学生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经过热烈的讨论, 学生的思维迅速发散, 给出了各种回答。学生的思路打开后,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对后面开展绘画创作也很有帮助。

值得提醒的是, 在播放视频时, 要尽量选择播放合适的音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曲调, 能使学生在音乐声波刺激下的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例如, 在教学第二册的《春天的色彩》这一课时, 课前笔者准备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上课时, 笔者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 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学生听着听着, 也不自觉地跟着唱起来。唱着唱着, 各种色彩画面就会自然地呈现在他们的脑海里。

(2) 技法演示导入。有研究表明, 在美术教学中, 技法演示导入法最为有效。美术课从技法演示入手, 教师准确、熟练、概括性很强的笔法与纸张或者黑板结合产生的效果, 会使学生惊叹不已, 跃跃欲试。它能从上课的一开始, 就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让学生产生极强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示范作品的技法, 学生用眼睛看, 教师作语言描述, 很容易形成兴趣磁场, 磁场一旦产生, 教师便“趁热打铁”, 顺利地进行绘画知识的传授,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技能美感, 而且还能满足学生模仿、尝试的心理,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教学第六册《恐龙世界》这一课时, 笔者当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恐龙, 学生的目光一下子全部都集中到了本人身上。通过教师直接的绘画演示,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也让他们发现了“线”的魅力。这既复习了前一课的知识, 又引出了这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头脑里一下就明白了今天的课一定与恐龙有关, 这为后面探讨恐龙的外形特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当然, 在进行技法演示时, 我同时做讲解:“这就是地球上一个神秘而古老的物种———恐龙, 同学们,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恐龙世界。”这段导语清晰、简洁, 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让教学内容鲜明突出, 促使学生迅速把精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化学新课导入方式探析 篇8

一、情境导入

教师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调查,收集、加工、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从而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讲解“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这一现象时,教师可以扮演一个神汉给大家捉“鬼”看。教师拿出一个盛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然后用镊子取出一块金属Na。对学生说,把镊子上夹的这个“鬼”放到烧杯里的“水”中,将会融为“血水”,“鬼”还会发出滋滋的叫声。演示后再告诉学生,这其实是一些神汉骗人的把戏。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2Na+2H2O=2NaOH+H2↑,无色酚酞试液遇NaOH溶液(烧碱)变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探究方式得出了结论。

二、问题导入

“学”贵在于“问”,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因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例如,实验室制取CO2,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选用的药品为石灰石和稀盐酸,并且告诉学生,用Na2CO3没有石灰石好,用浓盐酸、稀H2SO4没有稀盐酸好,最后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这便没有任何新意,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如果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实验室制取氢气有Na2CO3、石灰石,稀盐酸、浓盐酸、稀H2SO4,选什么最好?这便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探究的空间。设问要符合学生的情况,深浅适中。既不能使学生觉得深不可测、无所适从,也不能不言自明、太浅显易懂。

三、故事导入

用化学发展史上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对化学家及化学知识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例如,通过拉瓦锡的故事引出对空气成分的研究;由门捷列夫的故事过渡到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从汤姆生的故事拓展到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引出同位素等。要用故事引入新课,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素材,在引入时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实验导入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用化学实验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导入新课。例如,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中引起学生对O2的性质及制取方法的关注。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在有效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复习导入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回顾、温习已学过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识。例如,在讲到“CO2的实验室制法”时,先复习H2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复习,进一步说明,由于CO2和H2在实验室制取时都是通过固体和液体混合制取气体,所以实验装置是完全相同的。同时说明,由于CO2和H2的性质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它们收集、检验的方法不同。这种方法通过类比复习,简化了认知过程,并且在复习的同时掌握了新知识。

六、习题导入

解析高中地理课堂案例导入模式 篇9

一、运用教师的亲身经历, 导入新课

在新课教学中, 假如教师叙说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自身经历的故事, 更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知识,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在讲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时, 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 在上课之前我把大学里参加教育实习的时候在华山和泰山上面拍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 在看的过程中还向大家描述了自己当时爬山的感受, 学生不仅看得很专注, 而且对学习地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种教学, 不仅简洁明了, 而且善于把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 促其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学习。

二、赏析诗文, 陶冶学生情趣, 导入新课

如, 在讲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时候, 以一首诗导入“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引用“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分析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醉时不觉乾坤转, 醒时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天河”来讲述地球公转、自转。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为动,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比如, 必修1《地球的运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也是中学地理一个最大的难点, 可以这么说:得“地球的运动”者得“地理”。在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 利用制作的课件, 把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晨昏线、黄赤交角等等内容用动画形式体现出来, 使抽象内容变得更直观, 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效果就更明显, 这样的教学, 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去, 形成一种崇尚知识, 努力探求地理知识的一种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 地理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学而是不愿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堂导入尤为关键。所以在新课程的创新教学中, 教师在导语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变“苦学”为“乐学”。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 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新.地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 2000-10.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方式初探 篇10

关键词:悬疑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时政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1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88

一、悬疑导入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看故事情节曲折的电视剧,因为这类电视剧有很多悬疑,这些悬疑引导着读者跟着剧情发展一步一步探索事实的真相。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开头设置悬念,学生会被牢牢吸引,一节课的兴趣也由此产生,学生会心甘情愿地跟着教师一步步找到悬念背后的真相。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由此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设置悬念,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最终使学生“顺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故事导入

由于故事导入法具有内容广泛、趣味性强、灵活多变等特点,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故事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就能为新课的学习开好头、铺好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在进行九年级《谁在对我负责》的教学时,教师精心准备,广泛收集资料,为学生展示了下面的故事。

南京,2009年6月30日晚,某建筑工程承包人张某与朋友在南京市江宁区金盛路吃饭,醉酒后驾驶别克轿车回家,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新规,沿途先后撞倒9名路人,并撞坏路边停放的6辆轿车,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后被警方控制并刑事拘留。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造成5死4伤的南京“6·30”特大醉酒驾车肇事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张某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教师展示故事后,要让学生针对故事谈自己的感悟,并对事件进行讨论。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形成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对他人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为了个人的一时之快而损害他人的利益,甚至是他人的性命,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后悔莫及。

三、歌曲导入

在进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教学时,教师精心准备,选取并播放了歌曲《爱我中华》

56个民族56支花,

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

然后,展示了一些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积极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问学生:你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灿烂的文化?你知道我国古代还有哪些灿烂的文化?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壮族的壮锦、桂布,纳西族的建筑、音乐、壁画等。有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敦煌壁画“飞天”,还有《太极拳》《京剧》等。

课堂上,教师成功运用多媒体,展示了音乐与图片,创设了精彩、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使课堂教学收到了好的的效果。

因此,在干巴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引进一股音乐的清泉,会让人耳目一新。在教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雪中送暖》这首歌,并强调:“爱的力量,锐不可当,雪溶于水,血浓于水”。教师继续说,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助灾区群众恢复了生产和生活,那么为什么全国人民能够万众一心,战胜自然灾害?那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友好相处、团结互助,有强烈的凝聚力,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这为本课情感目标实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四、时政导入

在进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中国电影导演退出墨尔本电影节的一则新闻,然后让学生讨论,“导演该不该退出墨尔本电影节”?由此,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我们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要挺身而出,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时政导入,这种做法常常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时事。如在教学中,教师引入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如汶川大地震、拉萨打砸烧抢、南方的雪灾、北京奥运会等,面对新的素材,学生渴望知道教师怎么看、怎么想。教学中,教师若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成功运用时政导入法,就会使思想品德课更精彩,更有趣味性。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福,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成就感,并使课堂走向高效。

五、联系实际导入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能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导入,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还有助于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如在学习《公共利益的维护》时,我首先列举了发生在我校的一个具体实例:九年级的某个学生,由于爱吃零食,但又没钱买,于是在晚上两三点钟起来,将学校的一个自来水井盖偷偷藏到学校外面,准备用来卖钱。但是另一个早起的学生又掉进了自来水井中被碰伤,结果这个学生不但没有卖到钱,还给碰伤的学生付了医药费。因为有很多学生都认识偷了井盖的这位学生,所以让学生感触很大。通过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他们一致认为该学生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不但损害了公共利益,还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做出了无法挽回的事 。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在教材中明白道理,在道理中体验情感。

六、结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采用悬疑导入、故事导入,还可以采用歌曲导入、时政导入,联系实际导入……无论采取何种导入,都要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文内容,并且要留下切入点。只有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实践,才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才会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 崔录,李玢.现代教育思想精粹[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3]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2011.

[4] 吴铎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思想品德新课的导入方式 篇11

一、思想品德新课导入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导入效应

1. 温故启新式。

在讲新课前,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上一节课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回答,然后自然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入类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识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提示学生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把人为用章节分割的知识再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识,强化对旧知识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2. 时政演讲诱入式。

思想品德课教育本身离不开时事政治。一方面,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运用时事新闻、热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收集有关时事新闻,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一同学交流:2006年7月1日,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掀开了新的辉煌的一页———青藏铁路全线建成试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口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铁路沿线地质复杂,其中仅多年冻土地段就达六百公里。又一同学交流:在青藏铁路列车上,能不时地看到手拿转经筒到外地旅游的藏族老阿妈,到外地上学的藏族学生,还有头盘红穗、穿着大皮袍,计划把牛毛、羊毛运到外地去的藏族牧民。还有一位同学交流讲到:刚刚从西藏联系销路归来的四川省乐都县深沟村大蒜种植户王先生一脸笑容,他说:“我们村的大蒜已经打入了许多沿海城市的农贸市场,这都是依靠铁路运输。以前,西藏没有铁路,货物运输成本高,很少有人愿意将村里的大蒜运到西藏市场。现在,青藏铁路开通了,我们村的大蒜又多了一大销售市场,大蒜销售已经不成问题了。”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这些新闻材料,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提问:(1)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的建成靠的是什么?(2)青藏铁路的通车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一致认为青藏铁路的建设靠的是科学技术,铁路的通车提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质量,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样教师就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

3. 多媒体直观启发导入式。

多媒体用于教学活动, 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可以把教师教学方式从单一讲授变为多种方法和手段的交叉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用多媒体导课, 还有利于把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用多媒体放一段环境污染的录像,就能先声夺人,把学生注意力牢牢把握住, 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 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就在生活中。

4. 音乐熏陶式导入。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人们熟悉音乐,热爱音乐,学生们更爱音乐。在思想品德新课导入中,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营造愉悦的氛围,使教学内容得以更好落实。例如:在讲《我们都有一个家》时,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并鼓励学生一起吟唱,让学生在感受和回味家的温暖和幸福的情景下进入新课的学习。

5. 图片、漫画导入式。

图片往往具趣味性, 启发性, 警示性于一体, 有机地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 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 扬美抑丑,运用漫画这些特点,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不仅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学生倍感亲切, 身临其境。例如学习《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这一目时,先出示漫画《苦难的母亲》,引导学生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地球母亲不堪负重)以及怎样解决,以此引出话题。

6. 活动导入式。

通过组织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品、小短剧等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初中生,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爱学。在讲消费者权益时就可以编演小品,如小丽买鞋时遭到店主怀疑,无礼搜身、强买强卖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故事。在讲《隐私和隐私权》时,用小品《外卖服务》导入,通过小品表演使学生体会到现代人犹如生活在玻璃屋里,成了透明人,隐私泄露十分普遍,我们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7. 用传说、典故、名言名句、寓言故事导入式。

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讲《诚信是金》时,用《一诺千金》、《伐木为信》等历史故事反映出的道理引出新课。

8. 模仿电视节目导入式。

许多电视节目喜闻乐见、深受大家欢迎, 用同学们熟悉的电视节目导课, 能烘托学习气氛,对相对沉闷的思想品德课来说至关重要,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引入教学中。例如在讲《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就可以采用“模仿秀———猜猜我是谁”活动环节,让学生模仿自己喜爱的明星、歌星、球星的动作、声音、歌曲等,其他学生猜是哪位明星,并指出明星的名字,描述其相貌,由此引出主题。

9. 实例导入。

教师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用“活生生”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把课堂气氛搞活。如讲《男生女生》时,让学生回忆打扫卫生时,男女生各承担什么任务,通过回忆明确男女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正常交往,需要合作,取长补短,让我们携手共进,把握美好青春,引出话题。

1 0. 学生自主导入法。

在上节课结束后, 将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预习的情况下, 自己归纳成几个问题, 在上课前,让学生自己论述解答,然后有老师纠正其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胆识, 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还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对新课导入的思考

1. 新课导入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其设计与运用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单纯追求形象性和故事性,热衷于猎奇而喧宾夺主,从而违背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导入方法要适合学生特点,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需求。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引人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 新课导入的内容要有较好的启迪性。

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因此,导入的设计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出发,运用教材内容的重要之处,采用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掌握新课知识点。

3. 新课导入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导入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能引起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探求欲,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导入的设计上讲究科学性、生动性和幽默性,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新课导入设计要具有互动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在导入中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只管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听讲情绪,导入就失去意义。

5. 新课导入时间要适度。

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4分钟为宜。所以导入要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要掌握好时间。

6. 新课导入设计要具有整体性。

在一般情况下,每节课的结束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新课导语时可参考上一节课的结束语,使二者衔接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熟悉全套教材,从整体上把握上教材知识上的各种联系,提高全面驾驭教材的能力。

7. 新课导入设计要激发兴趣。

上一篇:省级档案网站下一篇:节能抽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