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的方式

2024-10-10

新课导入的方式(精选12篇)

新课导入的方式 篇1

新课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

一、思想品德新课导入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导入效应

1. 温故启新式。

在讲新课前,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上一节课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回答,然后自然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入类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识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提示学生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把人为用章节分割的知识再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识,强化对旧知识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2. 时政演讲诱入式。

思想品德课教育本身离不开时事政治。一方面,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运用时事新闻、热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收集有关时事新闻,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一同学交流:2006年7月1日,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掀开了新的辉煌的一页———青藏铁路全线建成试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口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铁路沿线地质复杂,其中仅多年冻土地段就达六百公里。又一同学交流:在青藏铁路列车上,能不时地看到手拿转经筒到外地旅游的藏族老阿妈,到外地上学的藏族学生,还有头盘红穗、穿着大皮袍,计划把牛毛、羊毛运到外地去的藏族牧民。还有一位同学交流讲到:刚刚从西藏联系销路归来的四川省乐都县深沟村大蒜种植户王先生一脸笑容,他说:“我们村的大蒜已经打入了许多沿海城市的农贸市场,这都是依靠铁路运输。以前,西藏没有铁路,货物运输成本高,很少有人愿意将村里的大蒜运到西藏市场。现在,青藏铁路开通了,我们村的大蒜又多了一大销售市场,大蒜销售已经不成问题了。”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这些新闻材料,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提问:(1)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的建成靠的是什么?(2)青藏铁路的通车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一致认为青藏铁路的建设靠的是科学技术,铁路的通车提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质量,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样教师就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

3. 多媒体直观启发导入式。

多媒体用于教学活动, 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可以把教师教学方式从单一讲授变为多种方法和手段的交叉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用多媒体导课, 还有利于把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用多媒体放一段环境污染的录像,就能先声夺人,把学生注意力牢牢把握住, 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 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就在生活中。

4. 音乐熏陶式导入。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人们熟悉音乐,热爱音乐,学生们更爱音乐。在思想品德新课导入中,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营造愉悦的氛围,使教学内容得以更好落实。例如:在讲《我们都有一个家》时,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并鼓励学生一起吟唱,让学生在感受和回味家的温暖和幸福的情景下进入新课的学习。

5. 图片、漫画导入式。

图片往往具趣味性, 启发性, 警示性于一体, 有机地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 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 扬美抑丑,运用漫画这些特点,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不仅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学生倍感亲切, 身临其境。例如学习《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这一目时,先出示漫画《苦难的母亲》,引导学生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地球母亲不堪负重)以及怎样解决,以此引出话题。

6. 活动导入式。

通过组织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品、小短剧等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初中生,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爱学。在讲消费者权益时就可以编演小品,如小丽买鞋时遭到店主怀疑,无礼搜身、强买强卖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故事。在讲《隐私和隐私权》时,用小品《外卖服务》导入,通过小品表演使学生体会到现代人犹如生活在玻璃屋里,成了透明人,隐私泄露十分普遍,我们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7. 用传说、典故、名言名句、寓言故事导入式。

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讲《诚信是金》时,用《一诺千金》、《伐木为信》等历史故事反映出的道理引出新课。

8. 模仿电视节目导入式。

许多电视节目喜闻乐见、深受大家欢迎, 用同学们熟悉的电视节目导课, 能烘托学习气氛,对相对沉闷的思想品德课来说至关重要,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引入教学中。例如在讲《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就可以采用“模仿秀———猜猜我是谁”活动环节,让学生模仿自己喜爱的明星、歌星、球星的动作、声音、歌曲等,其他学生猜是哪位明星,并指出明星的名字,描述其相貌,由此引出主题。

9. 实例导入。

教师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用“活生生”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把课堂气氛搞活。如讲《男生女生》时,让学生回忆打扫卫生时,男女生各承担什么任务,通过回忆明确男女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正常交往,需要合作,取长补短,让我们携手共进,把握美好青春,引出话题。

1 0. 学生自主导入法。

在上节课结束后, 将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预习的情况下, 自己归纳成几个问题, 在上课前,让学生自己论述解答,然后有老师纠正其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胆识, 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还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对新课导入的思考

1. 新课导入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其设计与运用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单纯追求形象性和故事性,热衷于猎奇而喧宾夺主,从而违背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导入方法要适合学生特点,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需求。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引人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 新课导入的内容要有较好的启迪性。

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因此,导入的设计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出发,运用教材内容的重要之处,采用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掌握新课知识点。

3. 新课导入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导入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能引起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探求欲,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导入的设计上讲究科学性、生动性和幽默性,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新课导入设计要具有互动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在导入中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只管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听讲情绪,导入就失去意义。

5. 新课导入时间要适度。

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4分钟为宜。所以导入要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要掌握好时间。

6. 新课导入设计要具有整体性。

在一般情况下,每节课的结束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新课导语时可参考上一节课的结束语,使二者衔接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熟悉全套教材,从整体上把握上教材知识上的各种联系,提高全面驾驭教材的能力。

7. 新课导入设计要激发兴趣。

导语要遵循和运用注意规律,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感人,富有趣味性,避免平铺直叙。要以兴趣为前提、有意创设情境,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新课导入的方式 篇2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

1.问题引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小品表演:把教材内容编成小品,以形象的表演导入新课。

3.情境渲染: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4.启发谈话: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5.设置悬念: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6、游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英语新课教学的几种导入方式 篇3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导入的好坏有时可以影响一堂课或者整篇课文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牛津初中英语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所上新课的内容来设置相应的课堂导入,通过紧密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设置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接下来的正文讲解作铺垫。

一、运用多媒体资料来导入新课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以黑板为主要工具的教学工具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了,尤其是对于英语这样的一门实用性、工具性较强的语言来说,与时俱进是必然要求。信息社会丰富的教学资源,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的开始阶段,应该运用多媒体资料来进行新课导入。多媒体资料包括各种图片、文字、音频和动画等,一段优美的音乐,一张美丽的图片,都能很好地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教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Travelling”的时候,就可以先在网上找一些关于我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图片,如黄山、泰山、桂林、西双版纳、云南丽江等的美丽图片,这些让人心旷神怡的图片会让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之中。在看完图片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诸如:“Which places have you been?”“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laces?”的问题,积极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课堂活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练习所学过的词汇和句子,也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在“travelling”时可能会用到的单词。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学习到的知识的记忆也是更加深刻和持久的。

二、立足学生的自身体验来导入新课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亲身体验语言学习的过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十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应该从学生自身的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教师在上八年级上册的“school life”单元中,可以在新课开始时以问题开场。教师可以问学生“When do you get up/go to school?”“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school?”等简单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回答,这个答案无关对错,因此大多学生都是有话可说,且有话敢说。在这个过程之中,一方面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又近了一步,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也能更好地把握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回答完教师所提的问题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成短文形式,请几个学生来朗读自己一天的学校生活,在这种体验下,学生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又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方便老师引出接下来的课程。

三、运用角色扮演和情景剧来导入新课

角色扮演这种新课导入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教师在上新课的内容之前,可以将所要讲的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的改编,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进去。比如,教师在上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之前,可以将课文的内容稍微变化一下,制定出几个角色,如导游tourist guide,商店里的seller,旅游的人tourist,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展开对话,在情景剧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说:“Now, these students will begin their performances. Please watch carefully, and tell us 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这样一来,不仅是表演的同学会努力演好,看的同学也会很认真,初中生的表演能力很强,在特定的情景中,学生很容易就会用到含有“how much”“how many”的句子,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使用了英语。而那些看表演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对表演的理解,筛选有用的信息,进而提升自己抓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们更好把握文章主旨和学习目标,这无疑对以后的教学大有帮助。

除了以上所说的利用多媒体资料导入、基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导入以及角色扮演这三种主要的新课导入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复习课文、单词的方式来开始新课的讲述。另外,进行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游戏,如比赛记单词的游戏都可以很好的将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

综上可知,导入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新课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就像一枚硬币一样,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师在进行导入教学时必须要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导入方案。如果教师在进行导入教学时,一味的从趣味性出发,找些和课文内容或者是教学目标毫不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纯粹地让学生来玩,那么,这样的导入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甚至是会打乱整堂课的教学计划和节奏。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之前,就应该清楚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运用合理的导入方案。由于教学导入是“教”和“学”之间的重要纽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同时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上好每一堂课。

浅析英语新课的导入方式 篇4

堂英语课也是如此。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新课导入, 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积极探索研究教学方法, 总结出以下三种导入形式及相应的方法。

一、任务型导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 现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 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他们充分发挥课堂主体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课堂情境创设, 课堂情境的创设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使学生能感兴趣地听讲, 并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 提问导入法

课前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 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课前提问, 就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 激发探索精神。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回忆旧知识, 还能使他们在思考中完成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提问还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使教师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而使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为了使提问发挥最佳效果,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水平进行合理提问。

2. 背景知识导入法

这种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布置好任务, 可引导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 (如上网等) 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 把它们以图表、图片、报告材料等形式展示在课堂上, 有时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这样一来, 学生会提前了解要学习课文的知识点, 上课时能很快地进入状态。教师也可搜集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 把它们制成幻灯片, 展示给学生, 以介绍或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 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

二、主体性导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生表现欲强, 有一定的表演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竞赛、自由式谈话和故事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竞赛导入法

中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心理, 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在导入新课时安排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小竞赛活动。如上复习课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词汇归类比赛。实践证明, 竞赛导入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形成互相竞争的好风气。

2. 自由谈话导入法

课前, 由学生进行3-5分钟的free talk,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两人小组对话, 也可分组进行。利用学生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来进行自由谈话, 既可寓德于教, 又可寓教于乐。自由谈话要有较强的目的性, 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什么。这样一来, 既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 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会话能力。

3. 故事表演导入法

故事性较强的课文, 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培养他们的语感。当然在讲述时, 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一个人讲, 而是要利用实物、图片, 借助于手势、眼神、表情等帮助学生来感知整个故事,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并激发学生去想象。有趣的故事, 加上与之相关图片的辅助,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在教师的指导下, 上课前先让学生编写小剧本, 在课上表演, 教师从学生的表演中, 逐渐地导入新课。

三、兴趣式导入

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 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 学生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满怀激情地学习。

1. 直观导入法

直观形象是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教师以实物、图片、照片、简笔画等进行教学, 能马上导入课文, 还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 引人入胜。

2. 游戏导入法

游戏能唤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 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能让学生在玩中学,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以外, 还可以采取相类似的方式:歌谣导课, 谜语导课, 诗词导课………轻松愉快中就达到教学目的。

3. 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课件已普遍被教师运用于教学当中, 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 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 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 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教师在新课导入时播放一些与课本相关的Flash歌曲或视频, 让学生欣赏,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他们的心智,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

四、导入的要求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导入的方法是多样的, 灵活的, 在具体运用时也有一些要求。

1. 导入要有趣生动

导入应引人入胜, 有艺术魅力, 切忌刻板乏味。为此,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 态度要热情开朗,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要切题准确

导入应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 结合新学的课题, 为此开道铺路。教师要熟悉教材, 包括教材内容、重点、难点, 以及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自然、平缓的链接。

3. 导入要简洁明快

导入应能迅速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 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一般导入过程控制在5分钟之内。

总之,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的设计, 教师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 并根据不同的类型、不同内容的课, 创设不同的情境和导入方法, 在具体运用时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互相渗透结合使用, 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导入新课 篇5

课前播放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由此导入。(这首歌旋律雄壮、气势磅礴,能有效地渲染气氛,且歌词是学生熟悉的,有一种亲切感。)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子对于你们可能是陌生的,但歌词却是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你们刚刚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我知道同学们平时喜欢听一些流行歌曲,什么周杰伦的“嘿哈,快使用双节棍”、林俊杰的“一千年以后”等,而像《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样的革命歌曲,可能很少去听,或者说不喜欢去听。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当你们了解了那段历史,读懂了它的内涵再来听这些歌曲的时候,你会发现,她会让你振憾,让你动容,让你心潮澎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寻找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以此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吧!

学习新课:

1、长征的原因

师:我们先来搞清一个问题,那就是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师:概括的很好。从1930年11月起,国民党反动派就对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都被红军粉碎了。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但由于中央负责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使红军奋战了一年,也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经过

师:谁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此要说明一下,我们平时提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程,是指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所走的路程。)

哪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上指一下,红军长征的大致行军路线、方向?(放幻灯片)

学生上来指出。教师再强调一下。

师:不错,红军长征的方向大致是先向西再向北。那么在这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在这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岁月里,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哪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上把你知道的讲解一下?

生: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还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开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学生们基本都能把发生在长征路上的重大事件说出来,并在地图上指出来,但看得出,还是有些乱,对长征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在地图上再“重走长征路”。)

师: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首先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而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血战湘江,是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斗。从出发时的8万6千多人,渡过湘江后,只剩三万多人。渡过湘江之后,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并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之后红军长征出现了曙光,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的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中央红军完成了长征。一年后,也就是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长征取得胜利。

对于长征中的这些重大事件,我想重点说一下遵义会议,老师给你们提个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转折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下:评价一次会议是不是转折点,一是要看它通过了什么决议,二是要看决议实施之前和之后的情况有什么大的变化。)

生:因为遵义会议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正确决议,那就是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师:为什么说这样的决议是重要的正确决议呢?

生:因为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最后被迫长征以及长征初期,渡过湘江时,造成红军损失过半,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

生: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机动灵活的作战方针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后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你们已经会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来思考历史问题了。刚才同学们所举的这些史实足以证明遵义会议做出的决议的正确,而这个正确的决议带来的是转折,是曙光,是胜利。所以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精神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一起在地图上重走了一次长征路,意犹未尽,干脆,我们一起演出一部红军长征的短剧如何?(注:此短剧借鉴了高中老师的一个创意)

生:好!好!群情激昂!师:我先交待一下相关的内容。(放幻灯片)

场景:傍晚时分,某连红军战士正行进在渺无人烟的草地上,这是他们进入草地的第一天,这时,天上下起了雨加雪„„。角色:某连战士共70多名,有连长、三班班长、三班战士“富贵”、还有„„。剧情: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连长命令就地休息,想办法生火烧水。这时富贵找到班长说了一句话,就听三班长大叫一声:“什么?你说什么?”,富贵到底说了句什么话?欲知详情,请看我们的短剧。

师:我们先把角色安排一下吧!我们三班全体师生再加上在座的各位老师们,共同组织这支红军连队好不好?

生:好!

师:我就是那个语出惊人的“富贵”吧!(够富态的吧!呵呵!)那谁来当“连长”“三班长”?

话音未落,“连长”“三班长”的位子已经被抢占了。师:各就各位,演出开始。

富贵一瘸一拐地向班长走去,吞吞吐吐地说:“班长,想和你说个事。” 班长:富贵,有什么事快说吧!富贵:我„„我„„,我想回家!

班长一脸惊谔,大声问道:什么?你说什么? 富贵:我想回家!

这时,战士们都围拢过来,连长也走了过来,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班长:连长,富贵不想继续走了,他想回家!连长:富贵,为什么要回家呀?

富贵抬起受伤的脚说道:我的脚在过夹金山时冻坏了,现在都烂了,我实在走不动了。班长:富贵,别担心,我背你。

战士:对,富贵,我们背你,要不就用担架抬你走。富贵:谢谢大家!可我不想托累大家,大家都很疲劳,又吃不上饭,哪有力气来抬我呀!不行!不行!我还是回家吧!

战士:富贵,我们都克服了那么多艰难困苦,眼看快胜利了,你却打退堂鼓,到底因为什么呀?

富贵:其实,还有别的原因。我家里有七十多岁的老母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都没人照顾,他们需要我。

战士:你只知道想着自己的小家,谁家没有困难呀?像你这样的人,当初,就不该参加红军。

富贵:当初,我也不知道有这么苦呀!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还有这鬼地方,一天八变脸,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又是下雨又是下雪,特别是不知哪一脚就陷入泥潭,再也上不来了,下午,我亲眼看到一个战士就这样没了,我忘不了他那绝望的眼神。我不想死,我想回家!

连长:革命本来就要吃苦受罪的,我们现在是很难,但是,既然我们走上了革命道路,就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同志们!坚持就是胜利呀!

战士:对,富贵,我们再咬咬牙,我们会胜利的。

富贵:你们坚持吧!反正我要回家!“小胖子”,我们是老乡,我们一起回去吧!“小胖子”:我„„

富贵:你在这只能拖累大家,你饭量大,每次都是班长把他的饭分一半给你,你看班长瘦的。

战士:小胖子,下次,你吃我那份。战士:要走你自己走,小胖子,别听他的。战士:枪毙了他。富贵:凭什么枪毙我呀!我只是想回家照顾我的老娘,我又没有背叛革命。我们政府连国民党的俘虏都优待呢,想回家的还发路费给他们。

连长:强拧的瓜不甜,富贵,你执意要回去,你就回吧!明天带上些粮食和路费,回家吧!师:好!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谢谢大家的配合!

师:革命就是大浪淘沙,面对困难,面对曲折,有人倒下了,有人退缩了。但是,更多的革命者坚持了下来。从你们身上,也就是从这些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身上,我体会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是什么精神?你体会到了吗?

生:团结友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师:概括的非常好!对于富贵,我们不必去多说什么,红军也是普通人。从富贵身上,一方面反衬出坚持到底的革命者的更加高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在革命历程中,他们遇到的困难是超乎想象的。不只是疾病、缺衣少食、恶劣的天气和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使我们认识到革命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曲折的。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

长征已经过去70多年了,但长征精神却永存!红军长征成为了一段难忘的岁月,但我们每个人的长征,我们中华民族的长征正在进行中。如何走好“我的长征”?如何走好“中华民族的长征”?如何把长征精神传承下来,并把她变成长征路上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我相信,你们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长征胜利了,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分析长征的意义。

新课导入,良好的开始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小学数学的新课导入主要是指教师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活动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展现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情景并借此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虽然新课导入只占据了课堂教学中很短的一点时间,但这是整个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能与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一起发挥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可以说,好的新课导入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教学对象为注意力无法长时间且迅速集中的小学生时,如若教师还不能做好新课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转移到课上,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导入不够重视,使得在目前的新课导入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如导入的方法枯燥单一,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又如新课导入偏离教学目标,影响学生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再如导入时的气氛营造失败,过于沉闷、专制,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教师观念的错误和专业水平的不足,也有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影响。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在审视自身不足之时,还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即特点,设计好的新课导入,丰富导入的形式、加强师生互动、结合具体情况作出调整等,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紧扣教学目标,丰富导入形式

使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导入的关键所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导入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导入方式的选择也受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等要素进行灵活的设计与选择。由于课堂导

(下转第13页)

(上接第12页)

入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导入时一方面要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做到趣味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进入学习的状态。据此,在设计导入时应注意问题情景的创设,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并尽可能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求知欲,通过具体的事物启发学生的思维。导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导入可以选择情景导入、旧知识的复习导入、问题导入等形式,但不论何种形式,都应满足导入的基本功能,即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导入。

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一节的内容,教师可用情景导入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猴子分桃》这类型的故事就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

“有一群猴子住在大森林里,某一天猴爸爸摘了很多桃子,小猴子们抢着要吃。猴爸爸说:‘拿给你们6个桃子,三只小猴子分吧。小猴子们听了不乐意,说:‘才给6个桃子,太少了。于是猴爸爸又说:‘那给你们12个桃子,不过要分给6只小猴子。小猴子们还是表示不满意,想要更多的桃子。最后猴爸爸说:‘可以给你们24个桃子,但是要求由12只小猴子一起分,好吗?小猴子们听了兴高采烈的同意了,猴爸爸见此情此景却乐的哈哈大笑。问题来了:猴爸爸为什么乐的哈哈大笑呢?故事中的三种情况小猴子们各能分到多少桃子呢?”

借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既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故事中巧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又有效的引发了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走向积极的参与,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又如学习《圆的周长与面积》这课时,教师可采用旧知识回顾的形式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实现知识的承接学习。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大家回顾一下都有哪些内容呢?”内容要点主要包括圆的外形特征、圆的画法,圆心、半径、直径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学生回顾完毕后,教师可接着引导:“联系以前我们学习四边形的过程,在掌握了圆的基础知识后,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关于圆的知识?”结合曾学过的知识,学生就会联想到对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等知识,这样教师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了。通过旧知识导入新课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鼓励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转化结合,通过旧知识的回顾与掌握来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加强师生互动,营造活跃氛围

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组成的,教师应对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课堂导入也是如此,若没有师生互动,学生就会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以致于整个课堂教学效果都受到影响。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小学数学的内容,新课的导入应该是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展开的。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接受能力,单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忽视新课导入中的师生互动环节,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气氛的枯燥、乏味。在导入中,教师可通过游戏或者是对话的形式使得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氛围。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新课导入中做好师生互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好纸和剪刀,开始新时,教师询问学生们是否喜欢剪纸,得到学生的回应后,给予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自己设计并剪出喜欢的图形,剪完图形后学生可上台展示自己的剪纸并解释怎么剪的,有的学生说是随意剪的,有的学生则是将纸对折后剪的,还有的是画好图案后剪的。对此教师进行总结:“根据大家的剪法,一种是对折后剪的,一种是没有对折剪的,据此可以将大家的剪纸图案分为两类,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可以分为哪两类?对折后剪的图形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后,对轴对称图形就有认识了。这种课堂导入给予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与时间,在实践中有所感悟,又激发了兴趣,同时师生互动的讨论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三、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课堂导入

当前的课程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而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导入的形式与方法等做出及时的调整。须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段、自制力也比较差,但是好奇心比较强。根据这些特点,教师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应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新课导入的时间不能过长。同时,不同年龄短的学生认知能力也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就需要通过多种辅助工具和手段展开学习活动,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水平较高,就可以用相对抽象的方式导入。此外,在新课导入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水平选择贴近学生知识能力的导入内容与形式,从而对学生有所启发。

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因为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得通过比较形象的具体事物进行引导。如显示7×7的方格,让学生在不一个个数的情况下,估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方格。有的学生想到每排都是7个,一共七排,7个7相加就可以知道有几个方格;有的学生则想到每排比10少三个,七排下来一共比70少21个,可以算出是49个方格。学生估算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计算方格数,比赛看看哪组又快又准。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后,就可以进入正式教学内容了。这类导入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活泼有趣,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

在导入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不停的反省导入中的不足,并以教学成果作为反馈,在不断的思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把握并重视起导入环节。

【参考文献】

[1]赖文学.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张桂芳.整式乘法运算的几何背景图形及其教学应用[J].数学通报.2015(02)

新课导入的方式 篇7

新课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必要的环节,也是教学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坏,对实现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优化起重要的作用。

总结多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大凡比较好的引入环节,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贴近性、参与性、美感性等因子,下面我谈谈前六个因子在初中数学课引入环节中的运用。

(一)情景性。

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的情感体验是不大相同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数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数学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数学规律,认识数学世界的基本手段。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类型的数学情境作为数学课的引入环节,能够达到创设良好环境的目的。例如,“近似数与有效数字”这一课题,内容很枯燥,但如果上课伊始要求学生用毫米刻度的短尺量自己课本的宽度和一页纸的厚度,并要求同学间相互核对测量结果,同学们会发现每个人量度的数值都不一样。这样引入新课,就使“平淡”的课题变得比较生动,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在特定意义的环境中引入新课,如在上“测量旗杆的高度”时,可以在操场上实地上课,效果也很好。

(二)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如果教师用促人深省的发问、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简单明了的实验作为数学课的引入环节,不仅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可使他们以一种轻松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学习新课。例如,在教“平均数”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一段录像,内容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歌咏比赛的情景,每当一个队员演唱完,7个评委老师就依次亮分,报幕员说:“××号选手的平均得分是××分。”放映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反思录像中的情景,提出个人不明确的问题。学生若提出问题:“平均得分”是什么意思?这个“平均得分”是怎样算出来的?老师便可趁势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这样引入新课,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渗透趣味性因子的引入环节时,教师要注意避免把发噱的东西作为趣味点。

(三)感染性。

感染性是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时,从中品味到它包蕴的思想,从而激起强烈的情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教师在引入环节中渗透感染性因子,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怀,来感化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从而对老师产生崇敬的情感。学生受这种情感的驱使,必然会“亲其师,信其道”、“敬而受教”。另一方面,注意引入新课的艺术性:1.以情动情。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一开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风趣的动作,绘声绘色地介绍两车相遇的过程,使学生对相遇问题获得一些感性认识。2.对教材烂熟于心,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从而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真心实意地说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3.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和艺术魅力。例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个三角形模型和一个四边形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拉动试一试,看看哪个稳定来引入新课,让学生直观感受,得出结论。设计渗透感染性因子的引入环节,关键是要提供和创设鲜明、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情境。

(四)启发性。

运用启发性因子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借助观察和实验、讨论和讲述某一现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借助设疑来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设置悬念,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可以借助师生对话,通过获取反馈信息,为学生矫正思路,等等。如在教学“负数”时,我不是像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和“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说:“不够减。”我接下来问:“欠多少才够减?”“欠1。”这时引入“-1”表示“欠1”,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让学生既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弄清了引入负数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引入环节一旦具有启发性,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积极、主动求知的局面。设计渗透启发性因子的引入环节,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讲求针对性,所选问题应既是学生最为关注、最感兴趣的,又是他们似懂非懂的问题。

(五)知识性。

知识是思维操作的工具。知、情是相通的,有所知才能有所感,有所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课题所含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设计含有知识性的引入环节。例如,如教学“梯形中位线”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通过这样的引入,定理的证明这一难点就会很容易突破,而且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复习时间大大缩短,保证新课质量。但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复习内容,使旧知识为新知识开辟道路,达到知识的迁移。设计渗透知识性因子的引入环节,一定要服从于、服务于新的教学内容。

(六)贴近性。

主要指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情况,应是切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数学现象。例如,在讲“解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坐位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在学生了解生活实例的基础上,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就会水到渠成。

初中数学课引入环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教师匠心独运,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数学课的引入环节中成功地渗透上述六个因子中的一两个因子,教学就会有吸引力。在具体实施引入环节的设计时,我认为教师应该摆正下面两个关系。

(一)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引入环节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设计引入环节一定要服从于人、服务于课的整体结构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最佳运行,有利于发挥课堂的整体功能,并为全课的最佳效益奠定基础。因此,初中数学课无论采

简论如何加强职高数学教学

张文中

(江苏省宝应工业学校,江苏宝应

一、职高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分析

1. 一些职高生自卑心理较强,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如别人,

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又对前途不抱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有的甚至得过且过,对学习有抗拒感。这种消极心理势必对他们接受教育造成障碍,使他们对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畏难情绪严重。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交或迟交,造成实际教学部分知识的遗漏,使知识衔接发生困难,导致被动地应付学习和考试,甚至完全放弃学习。

2. 一些职高生基础知识薄弱,表现在概念模糊,公式、定

理、性质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互相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加上表达能力差,运算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

3. 一些职高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作业马虎、字迹潦草,

解题不够准确,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学习被动,课前不预习,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复习,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4. 一些职高生学习能力差,思维呆板,缺少联想,抓不住

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更不用说进行联想;只会简单识记、机械模仿,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只注重问题的结论,不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

5. 种种原因、各种心理导致一些职高生未能很好地接受

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前面学不好,后面的数学知识就更难掌握,习惯性地死记硬背,苦记公式定理,硬套题型解法,数学学习停留在记忆模仿的认识水平上,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

6. 一些职高生不善于总结反馈,导致知识记而不牢、用而不活。

二、职高生数学学习差异的成因

1.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低,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纷纷奔向普通高中。而职业高中学生的智力大多处于中下等水平,学习习惯较差,这就决定了职高学生的群体素质低于一般高中的学生。

2.职业学校教育目标定位低,主要侧重于为社会培养适合不同行业的基本从业人员,它要求职高毕业生具有一般的、重复的业务操作技能,强调实用技术培训而忽视对文化基础知识的教授。

3.数学教学本身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上往往老师讲得较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意识,使原来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加缺乏信心,而放弃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念。

4.一些职高生要求不高,不求上进,只想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早日参加就业。再加上职业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不重视学生文化成绩,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差异,数学教学应采取的策略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用什么引入形式,都要简明扼要、生动有趣、引思传神。努力做到不多设一个没有必要设置的情境,不多说一句不必说的话,不追求没有实际价值而徒有表面上热闹的课堂气氛。数学课的引入环节要讲究实效,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实现最优的引入,以便为下面课的展开和收尾提供充裕的时间。

(二)摆正热烈和凝重的关系。

引入新课需要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因为在热烈活跃的课

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总是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地学习,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规律,会妨碍学习的效果。

(4)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些缺乏有效学习方法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不断受到挫折和批评,因此很可能丧失信心。

2. 加强学生数学基础训练

(1)教学要由易而难。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实际,要选准起点、放慢进度,热情关心学生,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基本上能懂会做,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重视讲练结合。职高生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且反应都比较慢,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遵循“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原则,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做到学有所用,循序渐进。进几年我在备课时总是结合教学内容,准备足量的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让学生做一定量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来自各个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差别较大,水平高低悬殊。因此对后进生必须补课,可采用个别补或集体补。对后进生既要热情关心又要严格要求,如果放弃后进生,那么大面积提高职高数学教学质量将会变成一句空话。

(4)抓好数学理论教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单纯地为应用而死记硬背公式,将会一知半解、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既注重讲解公式、定理的应用,又注重重要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使学生全面而又系统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养成看书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一些重点章节的教材内容粗读、精读、深读,对一些重要概念事先要求学生预习,并在课堂上归纳升华,搞清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培养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的能力。只有把获取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范围内,系统化、条理化,才能促进新旧知识的巩固、储存和应用。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完每一单元、每一章节都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概括、归纳、提炼,通过整理,同学们感到收效很大,有关数学知识不仅学得活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更加透彻。

新课导入的方式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导入,探讨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 对于一节课尤其是数学课来说, 更是如此。一些新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新课引入的好坏往往关系着授课的成败。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新课引入做进一步的探索, 以便为整堂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 怎样在一堂课的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情感、启迪智慧、诱发思维呢?无数教师的实践证明, 如果教师在一上课就能够过为新课创设一种较为自然的教学情景, 将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对新课的思考和学习中, 不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索, 然后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对新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重点学习, 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对高中数学有效导入新课的常见方式谈下自己的见解。

一、以旧导新式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以旧导新式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和新课有关联的已学过的知识的回顾, 从而引导出新的问题即所要教授和学习的新课。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且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过程中, 要充分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关联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联想、分析, 使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延伸到新知识。比如, 我上“充要条件”一节时, 首先就复习命题与复合命题, 接着向学生提出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 最后引出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的实质就是确定充分与必要条件问题。这样引出新知, 有两点好处:一是对已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加深;二是避免了学生一上来就学习接触新知识所产生的紧张和突兀感, 使学生能自然准确地把握新旧知识的关联, 熟悉知识迁移的过程, 从而“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讲故事导入式

爱听故事是人们的天性,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亦更是如此。而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 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多姿多彩的故事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可先讲一个和学习本课知识有关的故事, 这样能够一下子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 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 我在讲解“等比数列及其性质”一课时,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国王非常的英明、睿智, 为了激发广大臣民对新事物的发明, 他将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叫到他面前并对他说:“王宫里有这么多的金银玉器, 还有稀世珍宝, 只要你相中哪一个, 都可以拿走, 这是对勇敢的发明者的奖赏。”可这位聪明的发明者什么金银财宝也不要, 他说:“尊敬的国王陛下:非常感谢您的慷慨和英明, 那些我都不需要, 但是作为你的臣民只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请给我的棋盘里放上麦粒, 第一个格里放一粒, 第二个格里放两粒, 第三个格里放4粒……也就是后一个格里麦粒总数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 请按此要求将这64个格子里放上麦粒。”故事讲到这里, 我问同学们:这个国王能不能满足国际象棋发明者的要求呢同学们先是思考, 后来又回答说不能确定。这时, 我引导同学们说:“要想知道结果, 请大家和我一起学习‘等比数列及其性质’这一课。”这样一下子就引起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内容的浓厚兴趣, 学生学习积极, 整个课时都精神饱满、精力集中, 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趣味导入式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觉挖掘潜力, 主动思维, 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究, 从而为学习好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 在讲解“不等式”一课时, 我就列举了一些有趣味性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对学习不等式产生兴趣。我向同学们提出:“假设我是一个工厂的厂长, 想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水池, 知道容积、深度和单平方造价, 请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下水池, 怎样做才能使总造价最低, 最低总造价又是多少?”问题一出, 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对问题的思考中, 然后学生就议论开了, 教室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学生的思维也全部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 经常运用一些能提高学生兴趣的趣味性问题可以把学生引导到对新课的学习中,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而且能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课, 从而学好数学。

四、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式

我们现实生活的世界, 随处可见几何图形,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处可遇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在教学新课时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导入新课, 学生会因为都是亲身经历或经常遇到, 所以对这些问题都会产生极大的关注与兴趣。例如, 我在讲“正多边形”一课时,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哪些正多边形可以用来设计地板砖?”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关注, 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新知识的探究中, 教学效果非常好。

五、“开门见山”导入式

在教学新课时, 不绕圈子, 不转弯, 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说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 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最本质、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上, 突出教学重点。例如, 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 我这样导入:“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一般方程的基础上, 我们来学习其位置关系, 那么直线与圆究竟有什么关系?它跟直线和圆的方程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最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时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

浅谈新课的导入 篇9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呢?我们应考虑学生的心理, 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或制造心理失衡, 或制造陷阱等去调动他们的思维。下面就新课的导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以有趣的问题引入

一个趣味性很强的问题, 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 它作为一种内部动力, 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就可以这样引入:印度太子西拉漠欲奖励军棋发明家, 让他自己任意选择奖品。发明家请求按军棋盘上的格赏给他米粒但第一格给一粒米, 第二格给二粒米, 第三格四粒米, ……以后每一格的米数是前一格米数的二倍。太子同意了。但当他给奖品时却发现就是将全印度的粮食都拿来也不够付的。现在同学们就迫切想知道发明家到底要多少米粒, 即就是2+22+23+24+……+2n到底是多少, 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

二、设置悬念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 人对待任何问题和事件, 总有一种要保持其认知协调的倾向, 一旦不协调, 便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人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烦闷, 就会产生消除这种不协调的内在动力, 以获得内心的平衡, 从而达到认知、情感、态度或行为的改变。为此, 我们可以有意的打破他们心里的平衡, 以求的他们积极主动的思维, 并且好的悬念能够使学生的注意里高度集中。

例如:复数概念的教学, 就可以先让学生计算这样的题目:

学生很快算出来:了, 但立刻就会产生困惑, 为何两个平方数的和是一个负数?计算错了吗?什么原因呢?当学生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 这时教师及时指出题中的x已不是以前所学的实数。而学生迫切想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数呢?此时开始复数概念的讲解, 则水到渠成, 恰到好处。

三、启发性引入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可联系学生实际,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提出一些与新课有关, 应用以前所学知识经过深入思考探究方能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鼓起思维的帆, 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例:讲反正弦函数时, 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1) y=x2 (x∈R) 是否存在反函数?为什么?

(2) y=x2 (x∈R) 在什么区间上存在反函数?试用图象分析得出结论。

(3) 正弦函数y=sinx, (x∈R) 存在反函数吗?

(4) 正弦函数y=sinx (x∈R) 在哪些区间上存在反函数?

问题的提出, 激起学生疑问的波澜, 群情激奋, 众说纷纭。到一定时候, 总结学生的结论, 得出反正弦函数的概念。这样由远及近, 由旧到新, 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又克服了难点, 不仅加深了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 又顺理成章地建立了反正弦函数的概念。但所设计问题必须小、熟悉, 克服偏、难。

四、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

数学虽抽象, 但它却在社会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为此, 可用实际中的例子引入。实例的好处就是学生熟悉, 克服了数学的抽象, 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际。

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 用大家都熟悉的汽车超速的问题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如:甲, 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 在一个弯道上相遇, 弯道限制车速在40km/h以内, 由于突发情况, 两车相撞了。交警在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接近但未超过12m, 乙车的刹车距离刚刚超过了10m, 又知这两辆汽车的刹车距s (m) 与车速x (km/h) 之间分别有以下函数关系:

S甲=0.01x2+0.1x S乙=0.005x2+0.05x

试问:哪一辆车违章行驶了?

这时学生迫切想知道到底哪辆车超速了, 也就迫切想知道如何解这个方程, 这时开始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学生的求知欲是最强的。

五、让同学们动手探索问题

在讲解抛物线的定义时, 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折纸, 得到一条抛物线。具体做法如下:

1. 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白纸, 在纸上任取一点F和任意画一条直线l, 点不能在线上。

2. 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P1, 折叠纸, 使F点和P1点重合, 得到折痕m 1。再过P1点折出l的垂线得到折痕n1, 找到m 1和n1的交点M 1。

3. 重复 (2) 得到M 2, M 3, ……。

4. 用光滑的线连接M 1, M 2, M 3, ……得到一条光滑的曲线, 就是同学们以前认识的抛物线。

5. 然后让同学们根据刚才折纸找的点所满足的条件就得到了抛物线的定义。

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探索, 即提高了兴趣, 也激发了同学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新课导入的实用方法 篇10

一、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是所有导入方式中最受教师们喜爱的一种。彩色直观的图片不仅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而且能提供多方面的背景材料, 帮助学生学习词汇, 理解课文。

在教外研社广东省专用教材七下U1“Whose bad is this?”的对话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迅速地熟记本课新单词, 我准备了和词汇相符的卡通图片, 把“bag, eraser, crayon, football, watch, wallet, gloves”图文展示, 并利用brainstorm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新词汇的读音和中文意思, 效果非常明显。在教外研社广东省专用教材七下U6“The London Eye is on your right”的课文前, 为了让学生对这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我下载了图片和资料, 制成课件, 展示给学生, 从宏伟的议会大厦到高贵的白金汉宫, 从著名的伦敦眼到闻名的国家美术馆, 从古老的伦敦塔到令人向往的伦敦桥, 富有特征及代表性的图片, 并配以文字说明, 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没有去过London, 却似亲身游览一样。图片的引导, 使学生对课文里的游记增加了兴趣

二、音乐导入

音乐导入也是教师们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在教外研社广东省专用教材七下U7“My past life”的对话前, 我有意识地结合课文主题让学生听了歌曲《Yesterday》。歌曲名字点题, 歌曲旋律些许忧伤, 歌曲内容简单易懂, 学生们跟着哼哼唧唧, 播放第二遍就已经朗朗上口。这样既提起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致, 又培养了学生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可谓一箭双雕。

三、实物导入

教学中老师们不难发现学生们特别喜欢上有道具的课。他们对教学用具, 实物特别感兴趣, 而且通过自己动手学到的东西不容易忘记。因此, 如果能用实物引导的就尽量地使用实物。在教外研社广东省专用教材七下U5“Shopping”的对话时,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练习运用购物时的主要句型, 我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模拟商场, 有孩子的衣服, 水果, 娃娃还有学习用品。当学生们看到孩子的衣服还有可爱的娃娃时, 顿时沸腾了。他们惊叹的同时已经提起了想要扮演“shop keeper”和“customer”的欲望。那么为了能够站到台上表演, 学生们在学习购物用语的时候, 他们会特别专心, 在练习对话的时候, 他们也会特别用心。我想, 在这样的状态下, 距离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已经不远了。

四、故事导入

在目前的初中教材里, 出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以及人物传记。如果教师利用这些著名的故事, 找到相关的动画, 让学生们在视频中了解相关的故事情节, 可谓事半功倍。在教外研社广东省专用教材八上U10“Lao She Teahouse”的时候, 我节选了这样一段故事:

Lao She wrote Teahouse in 1957.The play shows the audience life in China between 1898 and 1945.It takes place in a teahouse in old Beijing and it tells us the story of Wang Lifa and his customers.It takes us to see the teahouse as the center of the neighbourhood.Finally, it says goodbye to old Beijing and its people.

The story starts in 1898 during the Qing Dynasty.It continues in1916, and finally, it brings the audience to the end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1945.After the war, Wang loses the teahouse and he dies.

通过故事的引入, 学生们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事件有了大致的了解, 对之后的课文学习帮助非常大。

五、话题导入

从具体的时间出发, 适时提出与所学课文内容有关, 而学生又感兴趣的话题, 在看似闲聊的中导入课堂教学。在上外研社广东省专用教材八上U4“Travel”时, 因为授课时间就在国庆节之前, 一上课, 我就问:“Do you like holiday?”学生们一听holidays, 就情绪高涨起来, 都大声回答:“Yes, we like holidays very much.”接下来的问题:Which holiday is coming?Where are you going?都成了顺理成章的话题, 学生们讨论热烈, 轻松进入主题。在教外研社广东省专用教材七下U5“Online shopping”的时候, “Where can we go shopping?”“In the market.At the shop.”“We also can do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What do you think of online shopping?”这时候学生们跃跃欲试, 但是会要求说很多东西不会英文表达, 可不可以用中文, 我当下就同意了, 并且在他们表达完中文之后我会用简单易懂的英文来翻译, 并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们在听觉和视觉上都对网购的优点和缺点有所了解。这一堂课的引入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六、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法能给学生直观的引导效果, 但是如果不身临其境, 学生们也不能了解到底要发生故事情节, 学生们的好奇心会让故事发展得顺利。在教外研社广东省专用教材八下U8“What’s the matter?”时, 我事先安排了学生上课时捂着肚子进入教室, 他的同桌迎上去询问“What’s the matter?”“I have a pain here.”同桌拿着听诊器给他检查后说:“You have a stomerache.”接下来就是医生给病人的一系列建议:You should have the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You should drink more water.You should have a rest.在这样的表演活动中, 学生轻松地学习了许多短语和句型。

总之, 课堂教学时一门艺术, 新课的导入也需要艺术。只要我们肯动脑经, 只要教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 不断专研, 肯定能发现更好的新课的导入方法, 使课堂充满生气, 也使得师生在轻松, 愉快, 和谐的气氛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英语新课的导入艺术 篇11

一、复习导入法

每节课的教与学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旧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对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与巩固,既能弥补学生旧知识掌握中的缺漏,又能使学生很快投入新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为完成本节课教学作好准备。

二、实物和图画导入法

真实的实物和图画对新课的导人有很大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和图画,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清楚地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实物和图画不仅形象、具体而且便于学生接受与回忆。

三、设问导入法

教师以富有启发性、连贯性的问题导人新课,是为了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学习目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教初中第三册第10课课文时先设置问题。1.Why did MissZhao say“Congratulations”to the class?2.Why was Miss Zhao notpleased?What did Class3 do last Sunday?学生带着赵老师“先祝贺,后不高兴,学生做了什么”这一贯穿主题的问题去寻找答案,就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的教学中去。

四、简笔画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实物和图画有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特别是简笔画,它能创设情景,有直观、方便、节省时间、幽默等特点,一支粉笔在手,寥寥几笔便能勾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等,就能表达丰富的语言信息。

五、情景导入法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语言环境。直观真实的画面。真实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教师在情景导人中抓住时机,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本节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上去。如教第三册22课,讲台上放一个小书架,让一个学生扮演图书管理员,另一个扮演借书人练习对话;A:Excuse me,Have you got any books about the moon and thestars?B:Yes,they are 0n the shelf,然后引出话题In the library的教学内容。

六、故事导入法

心理研究证明,兴趣对人的未来活动有准备性作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爱听故事,故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选择与课文内容情节紧密相关的知识性及趣味性故事,讲给学生听,以达到巧妙引入的目的。如:教初中第三册42课前,我先讲了一个只读了三个月书,后来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的故事,听完故事学生都知道是Thomas Edison,然后我问:爱迪生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都想弄它个水落石出,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故事中去。

七、电教导入法

运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辅助教学,既有声又有像,形象、直观、生动、新颖、有趣,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录音机教学,先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新教材的编排在很大程度上都倾向于这一方面。

八、现场导入法

教室是一个很大的“教具”,室内有门窗桌椅,还有学生、老师及学习用品等,如教现在进行时时,叫一个学生去关门,老师在学生关门时说Heis closing the door,叫一个学生开窗时说She is opening the window,在教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叫三个学生站到前面,说:A is tall,B is taller thanA.C is the tallest of all,学生通过这实实在在的人或物的现场表演,学起来更加清楚明白,通俗易懂。

九、游戏导入法

中学生是长知识的时代,他们精力充沛,参与意识强。因此,我们的课堂应当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将要学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和否定回答前,做Is it a bus?的游戏,让学生用Yes,No回答,直到猜对为止。当要学到祈使句时,做Polly says“Stand up!”Touch your nose的游戏,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又进行了实际操作,学生记忆深刻。

十、自由交谈导入法

在每天安排的同桌3分钟的自由交谈时,事先叫学生作好就当天所学的新课内容有关的话题进行交谈,使这个交谈能达到承上启下,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将要学初中第三册54课Christmas Day时,交待学生准备好有关话题:

A:Hi!Liu Ying,I got a postcard from my friend yesterday

B:Really?Where is it from?

A:It’s from American

B:What doesit say?

A:Best wishes for Christmas and the New Year!

然后教师就Christmas作解释,这样就顺其自然地引出Who is Fa-ther Christmas的主题了。

历史新课的导入艺术 篇12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这句话告诉我们, 在教学中, 应该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去自由创新自己的教法。教师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所教课文的前提下, 自由创新出一些好的导入方式。

一、预习导课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 最好设置几个问题, 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讲《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课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设置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失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等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胆识、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还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增强学生自信心。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的预习问题一定要具体, 不可过多、过难;二是提问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二、释题导课法

课题是文章的窗户, 如果教师从解释课题挖掘题意入手, 不但有助于学生审破题意, 了解所学内容, 而且为学生进入新课奠定了心理基础。

例如:讲《社会主义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一课即以释题导课, 课题中“新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它“新”在那里?新发展导致了什么结果?这一导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种审破题意的导课, 实际上达到了“开窗窥室”的效果。

三、故事传说导课法

学生喜欢听故事, 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 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 我在上新课时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 他在其母亲教导下, 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 勤学苦练, 学了一身好武艺, 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 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 到处抢劫、杀人、放火, 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 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8000多人俘虏了, 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 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 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 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 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 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 这节课就给大家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这样导入, 学生兴趣起来了, 盼望我讲新课。

四、热门话题导课法

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 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 适逢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 学生中正流传三国人物故事和战争故事, 利用这一机会, 我设计了这一课的导入语:“同学们, 你们每天都在看《三国演义》, 议论刘备、关羽、张飞等, 你们知道《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五、设置悬念导课法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 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讲《五四爱国运动》时, 我这样讲:“同学们, 你们知道‘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 什么叫‘五四运动’呢?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今天, 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接着我板书课题《五四爱国运动》, 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住了, 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

六、诗词导课法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 学生喜欢朗读、背诵, 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时, 我先朗诵了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然后问学生:“你们理解毛主席的这一七律诗的意义吗?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节课我就给同学们讲一讲《红军不怕远征难》。”由于学生被诗的意境感染了, 听起课来聚精会神, 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七、歌谣导课法

课堂教学中, 有目的地利用一些相关歌谣导入, 能够使学生在盎然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

在讲《义和团运动》一课时, 用歌谣“义和团, 起山东, 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 保国逞英雄”导入。解释中国人民反洋教的实质一课时, 用歌谣导入, 能更鲜明地表现辛亥革命的背景:“不用掐, 不用算, 选通不过二年半, 今年诸吃羊, 明年种田不纳粮。”

八、时事导课法

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导入, 不仅赋予“古”以时代感和亲切感, 而且会加深对现实事件的了解。“今”与“古”紧密相连, 历史发展的脉络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 香港的顺利回归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我在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 就很恰当地把香港问题同课题主旨联系起来。“现在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回归祖国。大家都很想知道香港问题的由来。今天香港地区不仅包括香港本岛, 还包括所谓的‘新界’。‘新界’的面积比香港岛还要大得多, 它是在1898年被英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走的, 足足99年。如果这次谈判成功, 香港地区将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我们学完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这课后, 大家就会明白香港的由来了。”

上一篇:高速铁路通信下一篇: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