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的艺术

2024-11-05

新课导入的艺术(精选10篇)

新课导入的艺术 篇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电视剧, 再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 我们定会目不离屏;一本好的小说, 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 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堂好课, 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 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揽引到我们的授课过程中, 师生同在知识的海洋中走向40分钟的高潮。历史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 就应该重视导入艺术。好的导入不仅能创设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还能使其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这句话告诉我们, 在教学中, 应该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去自由创新自己的教法。教师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所教课文的前提下, 自由创新出一些好的导入方式。

一、预习导课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 最好设置几个问题, 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讲《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课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设置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失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等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胆识、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还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增强学生自信心。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的预习问题一定要具体, 不可过多、过难;二是提问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二、释题导课法

课题是文章的窗户, 如果教师从解释课题挖掘题意入手, 不但有助于学生审破题意, 了解所学内容, 而且为学生进入新课奠定了心理基础。

例如:讲《社会主义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一课即以释题导课, 课题中“新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它“新”在那里?新发展导致了什么结果?这一导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种审破题意的导课, 实际上达到了“开窗窥室”的效果。

三、故事传说导课法

学生喜欢听故事, 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 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 我在上新课时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 他在其母亲教导下, 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 勤学苦练, 学了一身好武艺, 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 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 到处抢劫、杀人、放火, 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 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8000多人俘虏了, 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 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 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 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 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 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 这节课就给大家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这样导入, 学生兴趣起来了, 盼望我讲新课。

四、热门话题导课法

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 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 适逢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 学生中正流传三国人物故事和战争故事, 利用这一机会, 我设计了这一课的导入语:“同学们, 你们每天都在看《三国演义》, 议论刘备、关羽、张飞等, 你们知道《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五、设置悬念导课法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 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讲《五四爱国运动》时, 我这样讲:“同学们, 你们知道‘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 什么叫‘五四运动’呢?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今天, 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接着我板书课题《五四爱国运动》, 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住了, 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

六、诗词导课法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 学生喜欢朗读、背诵, 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时, 我先朗诵了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然后问学生:“你们理解毛主席的这一七律诗的意义吗?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节课我就给同学们讲一讲《红军不怕远征难》。”由于学生被诗的意境感染了, 听起课来聚精会神, 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七、歌谣导课法

课堂教学中, 有目的地利用一些相关歌谣导入, 能够使学生在盎然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

在讲《义和团运动》一课时, 用歌谣“义和团, 起山东, 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 保国逞英雄”导入。解释中国人民反洋教的实质一课时, 用歌谣导入, 能更鲜明地表现辛亥革命的背景:“不用掐, 不用算, 选通不过二年半, 今年诸吃羊, 明年种田不纳粮。”

八、时事导课法

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导入, 不仅赋予“古”以时代感和亲切感, 而且会加深对现实事件的了解。“今”与“古”紧密相连, 历史发展的脉络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 香港的顺利回归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我在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 就很恰当地把香港问题同课题主旨联系起来。“现在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回归祖国。大家都很想知道香港问题的由来。今天香港地区不仅包括香港本岛, 还包括所谓的‘新界’。‘新界’的面积比香港岛还要大得多, 它是在1898年被英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走的, 足足99年。如果这次谈判成功, 香港地区将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我们学完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这课后, 大家就会明白香港的由来了。”

总之,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一切新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要起到凝聚、激发和铺垫等作用。上课伊始, 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 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因此, 如何在上课伊始就抓住他们的心, 顺利地转入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的道要问题。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乐趣, 而不枯燥乏味, 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与教师达成一种默契, 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恰当使用不同的导入法, 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拓展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新课导入的艺术 篇2

关键词:物理新课导入;初探;学习兴趣;金钥匙

一台好戏,往往拉开序幕就能引人入胜。一堂好课,往往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心牢牢地牵住。“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新课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因此,课堂导入的设计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甚至关乎课堂教学最终的成败。我非常重视对每一堂课的“导入”环节。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物理学本身的特点,认为新课导入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一、实例提问,以疑促思

物理学是研究各种物理现象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普遍包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可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疑又来自于问,例如讲“表面张力”时,教师先设疑:清晨看到荷叶上或青草上的露珠为什么是球行的?布雨伞伞面纱线有间隙,为什么不漏雨?把小硬币轻轻地放在水面上,为什么不沉底?又如讲“物体的颜色”一节,若采用设疑的方式这样开头,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像蓝色的海洋?早晨的太阳为什么比中午的更火红?又如,讲“摩擦”时,可先问:穿旧鞋为何比穿新鞋容易滑倒?又如讲“光的折射”时可先问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何看起来向上偏折?再如讲“压强”时可先举宽书包帯比窄书包带背在身上舒服等实例。当学生被些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所吸引,又急于想了解为什么时,教师就自然地引入新课。

实践证明,用这些学生所熟悉的实例导入新课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不但能唤起对有关感性知识的回忆,而且使他们积极思维,能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课堂上。从而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所要学的概念和规律。

二、从习题入手,活跃思维

由习题入手,让学生在练习中进入新课,既可以立即集中学生的注意,又可以让学生在练习、计算中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例如讲《密度的应用》时,一上课就让学生练习下面几道题:①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那么如何知道它的质量?②奥运会上的金牌是否是纯金做的?应怎么判断?③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铁丝,怎么知道它的长度?

这样引入,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学生定向思维。

三、巧用故事吸引注意

讲一个小故事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产生兴奋,这是引入新课的极好的办法。如在讲《凸透镜》这一节时,可以这样开场:同学们都知道水火不容,但是,在很久以前,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没有火源,一位探险者却用冰生了火,解决了煮饭、取暖问题。究竟怎么回事?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讲《球面镜》一节时上课开头先讲爱国科学家阿基米德用凹面镜破敌的故事,然后问学生:谁能说出阿基米德的秘密武器为何能打退不可一世的敌人?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

这样开场,通过有针对性地讲一个小故事,可使学生兴趣顿生、注意集中。

四、巧设悬念,探幽入胜

教师有意识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心理,步步探幽,而教师引而不发。从而有效地启发诱导。例如讲《分子和原子》一章时,一上课我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式子:50ML+50ML≠100ML(即1+1≠2),学生疑惑不解。接着我演示实验:把5ML酒精倒入50ML水中,塞紧塞子,摇晃片刻让学生观察。结果总体积小于100ML,学生十分惊讶,思想高度集中,迫切想弄清楚原因,这时我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那么我们一起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一章吧,弄清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上述问题就会解释。这样一做学生的精力马上集中到了課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欲擒故纵,就错悟理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易错或易忽略的地方,有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的缺陷。这样开场后,再让学生分析原因,给予纠正,使其“吃一堑,长一智”。

例如:在教学《速度》这一慨念时,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跑了60米,小亮跑了80米,谁跑得快?许多同学都不假思索地回答小亮跑得快。老师接着问:火车行了3千米,自行车行了5千米,到底火车快还是自行车快?这个问题有几个同学抢着回答:自行车行得快,但立即被哄堂大笑否定,这时教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上面的问题都错了,但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研究了“速度”(板书)这个概念以后,大家就清楚了。这样开场能引学生索源探错,使学生翻然醒悟,印象比较深。

六、实验导入,直观形象

物理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易于激起学生兴趣和积极主动地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合理而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气体的压强”教学的引入可做下面的演示实验。先将一个剥去外壳的熟鸡蛋,置于较蛋稍小的玻璃瓶口上,鸡蛋停在瓶口上不动,接着拿去鸡蛋,,将酒精棉花点燃后投入瓶内,燃烧片刻,使瓶中空气稀薄,再将那只蛋置于瓶口上,学生惊异地看到鸡蛋慢慢被“吞入”,最后落在瓶中。面对这种意想不到的现象,学生们不但立即引起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激发起主动探索其中奥秘的积极性。学生观察此实验后探究知识的积极性猛然增强。学生会带着疑问专心进入新课学习。

总之“新课导入”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常见的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不仅要考虑教学情境的基本构思,还要考虑到简洁性、节奏感和趣味性,同时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掌握的知识相适应,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好的导入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成为启迪思维、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能成为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施传柱.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J].中学物理1996,(11):1.

新课导入的艺术 篇3

关键词:课堂导入,温故知新,悬念导入

课堂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 开场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无味的课堂教学导入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成功的导入,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积极思维, 活跃课堂氛围, 还能帮助学生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 提高注意力。学生在新课学习时具有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一、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是激发探索动机的前提。在导入阶段强化情境创设功能, 创设好奇、疑惑、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产生兴趣, 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故事、游戏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 讲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故事:老师给他一道题计算, 求1到100的和。小高斯很快得出:5050。“你们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小时候已经听过了这个故事, “他把算式两端的数以及与两端等距离的两数相加, 一共就有了50个101”, “也可把原式数顺序颠倒, 两式相加得出:1+2+3+…+100+100+99+98+…=101+101+101+…+101=101×100, 被2除后就得到原式的和。”“对一般的等差数列{an}前n项和Sn=a1+a2+a3+……+an怎样求呢?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这个小典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经过探讨, 他们很容易地掌握了数列的求和方法, 得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 (a1+an) /2。

二、设置疑团导入, 点燃学生好奇心

如果对某些问题故意制造疑团变成悬念, 设置一些只有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 就能点燃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如在学习《球冠》时, 设置这样的疑团:“由三个平行平面截一个球恰好把球的一条直径截成个四等分, 问: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积大小是多少?”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一般猜测两头面积较小, 认为中间的两圈面积较大。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四部分面积是一样的, 都是球面积的1/4!”再质疑:“这难道可能吗?两头看起来确实好像小, 中间的圈大, 可是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事实!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内容:球冠。”通过这样的疑团导入, 学生自己就解开了它们的面积为什么相等的迷。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使这个结论经久不忘。处理好教材内容, 设置好疑点, 是教学艺术的表现, 良好的设疑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三、由浅入深导入, 温故知新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新旧知识环环相扣, 只有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 才能一步步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所以, 老师在课堂导入时要特别注意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

四、悬念导入, 激起探究欲望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 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的任务, 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 悬念的设置要恰当适度, 不悬会让学生一眼望穿, 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无从下手, 也就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 才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琢磨思考。

五、利用故事导入, 扣动学生心弦

“教师的巨大技巧便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 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 这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自然导入新课, 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习无理数之前可以给学生讲一下无理数的来历: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世间任何数都可以用整数或分数表示。但是有一天, 这个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伯斯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是个奇怪的数, 于是努力研究, 终于证明出它不能用整数或分数表示, 但这打破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 于是毕达哥拉斯命令他不许外传。但希伯斯却将这一秘密透露了出去。毕达哥拉斯大怒, 将他处死了。希伯斯发现的这类数, 被称为无理数。这个故事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从而在下面的学习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初中数学的新课导入艺术探研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导入;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32-001

我曾经对所教班级的同学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班级内98.3%的同学一致认为教师采用良好的新课导入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基于这样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传统的新课导入艺术是否有待改进呢?是否应该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新课导人策略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究竟如何有效的进行初中数学新课导人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动手实践导入法

让初中生通过亲身动手实践进而进行新课导入,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常用的新课导人方法之一,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相关要求,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初中生的新课学习兴趣。

例如教授《勾股定理》一课的时候,在新课导入阶段我先让同学们在白纸上画出几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尝试猜测一下直角三角形各边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做完这一切之后,我又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同学们解决:假设直角三角形的一边长为8厘米,另外一边的长为6厘米,请算一下直角三角形的剩下一边的边长是多少?由于同学们之前已经进行过相关的动手实践活动,因此他们很容易推算出剩下一边的边长是9厘米。但是问其原因却没有一个同学可以回答出来。基于这样的情况,我说道:“事实上,要解释其原因并不难,学习了今天的勾股定理你们就会全明白了。”由此,新课导人顺利实现。

动手实践导入法看似麻烦,但是其所起到的新课导人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可以多尝试运用动手实践导人法,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当中逐渐产生新课学习的兴趣。

二、谜语导入法

在对班级内同学进行访谈的时候,有学生这样表示:“数学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希望老师能够在新课导入阶段多变换导入方式,让新课导入充满更多的趣味性。”基于学生的基本诉求,其后我尝试采用谜语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所取得的新课导入成效也非同一般。

例如执教《认识三角形》一课的时候,在新课导入阶段我这样说道:“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喜欢!”“非常好,今天老师就考考你们,看谁能最快猜出我说的谜语。”说完之后,我便用多媒体呈现出谜面:“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图形。”对于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初中生来说,这个谜语并不难。因此,很快就有学生给出了谜底:三角形。看到同学们如此迅速的猜出了谜语,我则顺势说道:“没错,谜底正是三角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三角形,看看它到底有哪些特性!”

谜语导入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我们的新课学习气氛,让同学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搜集一些与新课教学相关的谜语,进而将谜语有效的运用于新课导入当中,让我们的新课导入呈现出更多的有效性。

三、多媒体导入法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中逐渐普及开来。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得以质的提升,也让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激发。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多媒体的有效应用的基础之上。为了让我们的新课导入呈现出更多的成效,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

例如执教《全等图形》一课的时候,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呈现出如下动画画面。然后问道:“动画中有很多鸭子在游泳,从中你们可以发现什么共同的特征吗?”问题提出之后,很快就有同学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动画中的鸭子图形都是一样的。”接下来,我又用多媒体呈现出这样两个图画。然后问道:“你们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不是相同大小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回答是,也有小部分同学说不敢肯定。于是我拖动鼠标进行平移,图形完美的重合在了一起。看到此处同学们方能确定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做完这一切之后,我发现班里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然后说道:“事实上,这就是我们数学上所说的全等图形,它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内容……”

多媒体导入法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新课导人方法,它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眼球,从而快速集中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新课导人中,我们可以适时的采用多媒体导人法,让我们的初中数学新课导人不仅充满趣味,而且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四、结语

浅谈小学数学的新课导入艺术 篇5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开门见山是导入新课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接触新课主题迅速,可以很快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教学新旧知识联系较少的第一课时,常用这种方法。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师: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生:是圆的面积吧。师: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所以我猜接下来应该学习圆的面积。师:说得不错,合理的猜测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生:因为今天老师请大家带了圆,还带了剪刀,所以我想今天要学圆的面积。师:嗯,能从不同角度来推测,从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这样推测出来的结果会更加可靠。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开门见山式的导入,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二、设置疑问,引发探究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例如:在教“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我让学生想想怎样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一个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另一个学生说:也可以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求图形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从而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三、创设情境,促进思维

创设情境是新课改以来使用最多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教材内容和实际的学习目标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创设给两个班分卫生区,其中一个卫生区是长方形,另一个卫生区是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卫生区的面积是否相等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出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目标。这样把学生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变为积极的活动状态,在愉快、热情的情绪中投入学习,收到了较佳的效果。

四、巧用旧知,自然生成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例如,在教“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两个小朋友去买月饼,卖月饼的老爷爷说:“你们想吃月饼也可以,我要先考考你们。”然后他从篮子里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他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个小朋友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他俩。这里利用生活的问题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又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定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的,再也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五、实物演示,水到渠成

通过和教材有关的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导入新课,直观形象,操作性强,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用直观的东西,能很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六个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又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通过直观实验、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特点。首先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拿出红领巾、小三角旗等三角形的物品,让学生们共同观察,并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最后总结出三角形的特征。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了学生求知欲,而且明确了思维方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导入的艺术 篇6

一、做好以感知为主的课堂导入

直观感知导入, 就是教师通过化学实验、图表或实物等形式来导入新课, 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 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又可激发学习的兴趣。

1. 实验导入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产生强烈求知欲的最佳方法。如在学习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时, 可通过几个趣味小实验导入新课, 教师可采用如下方式:同学们都知道“水火不容”这个成语, 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水火相容”的小实验:通过玻璃管将空气与浸在热水中的白磷接触, 结果白磷竟然在水中燃烧起来。接下来再进行“无中生有”、“清水变血”、“肥皂泡炸弹”等趣味小实验, 这种酷似魔术的实验, 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 学生热情奔放, 兴趣极高, 教师并没有过多的强调化学如何重要, 如何奥妙无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以后学好化学开个好头”就达到了。

2. 图型导入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图文并茂, 以图代文。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就紧紧把握住这一教学的好时机, 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 也可制作一些模型, 更直观的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美妙与神奇、科学技术的先进与伟大。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这种想问不成, 想答不能的情境, 引导学生思维, 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分子、原子及原子结构时, 单纯的语言解释是很空洞乏味的, 给出模型, 相应的空间形态都非常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然后提出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 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此法还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二、做好以导语为主的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关注导语、过渡语、结束语的设计, 一堂好课应该是虎头-驼腰-凤尾, 而导语的设计又首当其冲, 万事开头难, 设计导语时应力求新颖、美丽、精致、自然。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 使之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教学。

1. 可以采取直接导入

教师就章节的教材内容、重点及难点,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这种形式的导入, 多用于起始章节或抽象的理论知识或与上一节课联系不太密切的某一单元的开始, 一上课就可用简练的语言, 扼要地讲一点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化学史, 分析一下我们学习这部分教材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等。单刀直入, 学生了解了所学内容, 带着问题步入课堂, 有意识的学习相关知识, 效果更佳。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一节可直接导入: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素。

2. 可以设置问题导入

是指教师在上课时通过提问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 让课堂有的放矢。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时可以这样提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如果去掉二氧化碳会有什么后果?”通过这两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到奇特的想象世界, 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3. 可以用巧妙的故事导入

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用短小有趣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进行“奇妙的的二氧化碳”教学时先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人进去安然无恙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让我们共同学习二氧化碳。通过造成悬念, 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惊奇、猜想、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运用小故事导入要注意不要运用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讲求艺术性, 生动活泼, 简练, 避免冗长拖沓。

4. 还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导入

以化学小谜语或小游戏或漫画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化学小谜语是对一件事物特征的高度概括, 形象生动, 用它导入新课, 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亢奋积极的氛围中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课题用小谜语导入:“解落三叶秋, 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唐代 (李峤) 打一自然现象”, 引出空气这个话题。又如在《氧气的获得》的教学时采用“当好红娘把线牵, 疑心促成美姻缘, 虽出污泥而不染, 两袖清风自清廉”, 导入催化剂这个话题。

游戏导入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一堂课的开始安排一些与本课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趣味活动或做一些有趣的游戏。例如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时, 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具体方法为:请各小组 (4—6人面对面坐) 拿出平时积累的常见物质名称和物质的化学符号 (部分同学手持化学符号卡片、其他同学手持物质名称卡片) 的卡片放在桌面上, 将名称与符号一一对应。比哪一组最先完成, 通过教师的评议, 引出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把化学式学习的新课导入与游戏结合, 体现了“玩中学”、“乐中学”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融入到化学式的学习当中。

高中英语新课导入艺术 篇7

一、英语新课导入的基本要求

1.新课导入要有趣味性。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得出, 兴趣是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样的心理状况会使得学习者积极探讨认识和了解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并产生一种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责任感。由此得出, 如果新课导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趣味性, 那么学生将视学习为精神食粮, 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当中。

2.新课导入要有针对性。新课导入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不能仅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课堂导入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导入。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导入应要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技巧。

3.新课导入要有新颖性。新课导入是否成功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具有新颖性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当中。当代的高中生对新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 因此教学者在课堂导入中适当引入一些富有新颖性和时代性的信息,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更能很好的带动他们进入英语新课的学习当中。

二、英语新课导入的方法

1.简介导入法。在新课讲解之前, 教学者可以先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些关于课文中提到的人物或生活常识, 引起学生的兴趣。人物传记、故事性、知识介绍性等类型的课文均可以使用简介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查阅材料, 然后在课堂上讲述;或者教师单独叙述。例如在学习高一Unit 6 Good Manners时, 教学者可以先在课堂上提问“Who knows the table manners of foreign countries?”, 学生根据教学者的问题进行自行查阅资料, 部分学生进行踊跃发言, 说出一些“table manners”, 接着教学者继续提问“Who knows what is good manners?”顺势导出文章话题, 然后适当对“table manners”做介绍, 最后将学生带入课文学习。

2.直观导入法。在英语新课教学过程中, 运用插图、影像、幻灯片、多媒体放映等手段导入新课, 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采取直观刺激的方法促进学生视听说等感官器官协同合作, 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到高一英语Unit 7 Cultural relics时, 教学者可以利用投影仪将The Great Wall, The Pyramids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 给学生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文章所谈及的事物。同时, 教学者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文化遗产的知识, 让学生跟随我们的思路转入到新课学习中。

3.表演导入法。表演是一门艺术, 如果能在英语新课讲解过程中融入学生的角色短时扮演, 就能生动形象的将信息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应用表演导入法, 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要求教学者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表演情境, 通过表演这种富具艺术性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到高一英语Unit 21 BodyLanguage时, 教学者可以设计一个交际情境, 邀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见面或分别时的场景, 并且要求他们尽量使用手势, 紧接着导入新课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更活跃了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快乐的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4.音乐导入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导入一些英文歌曲,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参与度, 从而既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又能享受音乐的美好。播放英文歌曲能巧妙的导入新授课内容, 高中英语课文内容虽贴近生活实际, 选材丰富, 趣味性较强, 但是学生因缺乏亲身体会的经历, 对所学内容感受不深,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免觉得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在适当加入音乐烘托学习气氛, 渲染教学内容, 不仅帮助学生学习到新内容, 还获得精神享受。例如在学习到Unit 3 Lesson4 Christmas时, 可以让学生先听一首“Merry Christmas”, 学生在优美欢快的歌曲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并且对课文内容有较深的印象。

5.游戏导入法。新课标指出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资源。运用游戏导入新课内容能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活跃教学气氛, 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到Unit 6 The Olympic Games时, 教学者可以将一些常见的奥运会比赛项目写在小纸条上, 并分发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所抽到的纸条表演此种比赛项目, 然后让其他同学猜, 看谁猜得又对又快。学生在愉悦的小游戏中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浅谈初中英语新课导入艺术 篇8

1.导入形式趣味性

有趣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其中的奥秘,从而使学生将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例如:定语从句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进入主题,而是采用猜谜的形式引导学生,“What is an animal that has black and white strips?”学生积极思考并相互讨论,最终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It's a zebra”.这样生动有趣课堂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取得双赢的效果。

2.导入方法多样化

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并且对身边的事物和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如果采用千篇一律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课堂气氛低沉,学生昏昏欲睡,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如游戏、表演、情景对话、故事、演讲等,在合理范围内,只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都可以采用。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对于导入的方法、顺序、深度以及广度都要认真研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课堂时间是宝贵并且有限的,因此导入设计要简洁,下面是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新课导入方法。

第一,游戏教学法。如拍皮球:学生分两组坐在原位,闭上眼。教师拍皮球,学生默数教师拍了几下。教师突然停下,问一个学生:“What’s the number?”如果他答对了,该组得分,并由该学生接替教师拍球,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他讲错了,就让别的学生纠正。哪组学生得分多,就为胜者。教师拍球时可以在中间来个停顿。如先拍4下,停一停,再拍3下,接着问:“What’s the number?”学生应答“Seven”“Four plus three is seven.其作用是操练数词和加法运算句型。

第二,自由交谈法。教师可以采用课前交流的形式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中,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印象。例如:学习“after”“before”引导的定语从句时,教师与值日生进行交流,了解今天的天气、日期等情况后,随意问道:“What time did you get up?”“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get up?”并且加重“after”的语气,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看似随意交谈的学习方式,消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也为能够与教师用英语进行交谈而感到高兴,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加学生成就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当教师引导学生正式进入新课的学习时,学生不仅不会感到陌生,而且恍然大悟,原来新课的学习早就开始了。

第三,情景教学法。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情景教学法通过采用情境再现的方式与英语学习建立联系,使抽象的英语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直转法。新教材具有内容广、坡度大以及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可以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进行学习,这里的“以旧带新”主要是指通过新旧对话、句型的对比展开新课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导入的语言应当通俗易懂,然后再由易到难,由浅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导入。这样反复多次地突出新的语言点和知识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收新知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一般过去时的语法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day is it tomorrow?等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出新知识点,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学生通过对比,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学到了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真正掌握英语,帮助学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同时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浅谈一堂新课的导入艺术 篇9

一、情境式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语言、已有的生活经验、媒体演示等,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加强情感体验,激活学习欲望和数学思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取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更加容易理解,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建筑都讲究对称美,以及欣赏2005年春晚上的舞蹈《千手观音》录像通过这一情景的导入,使学生体会到对称美。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

在新课引入时创设了生活情境,将平均数问题置于其中,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课堂教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

二、故事式新课引入

故事式新课引人是指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故事来引入的方法。由于故事生动活泼,富有一定的情趣,所以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创设激趣的氛围,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和学习密切相关。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灵感的源泉。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还会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在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悬念,激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展开了议论。这样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学生通过回答后,师继续引入,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请你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人一下这三人的关系,即谁是谁的爸爸,谁是谁的儿子,学生介绍后,师由此引出上述这三人的关系就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的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关系,最后揭示课题。利用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小学低年级运用更为广泛。爱听故事是每位学生的天性,导课时适当运用故事、传说创设一种情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可以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三、问题式新课导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报数,教师能很快说出能否被3整除,这样学生便被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而折服,头脑中便会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判断出来”的疑问,使他们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这种判别方式,然后教师再顺利导入课题。又如,在教六年级“圆的认识”时,我首先提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答:“圆的。”我又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呢?”学生答:“做成那样不好滚动。”我追问:“那为什么不做成椭圆形的呢?”学生答:“椭圆的走起来忽高忽低。”我接着又问:“为什么圆形的就不忽高忽低呢?”至此,我自然地引出圆的性质——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师生之间有趣地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复习式新课导入法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我们在教完新知识后,必须跟学生进行总结和复习,有时甚至要反复多次地复习,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采用复习引入法。既可以对上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系统中的遗漏点,同时又可以把新知识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入,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让学生明白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消除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为整节课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是这样导入的,师拿出一副三角尺。

问:根据我们昨天学过的知识,看一看,他们是什么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课件出示)这两个三角板各有几个角?(3个)

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我们称它们为三角形的内角(板书)

能指出三角形的内角吗?

还记得三角板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呢?你能算出每块三角板的内角和(板书)吗?

A、过渡:我们算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它们形状不同,但是它们三个内角的和怎么样?(相同)

B、由此,你们想到什么?(再出示一个任意三角形,你认为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C、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我们来检验一下这个猜想是否正确?

板书:三角形内角和=180°?

数学知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之一就是联系特别紧密,它环环相扣,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成为新的知识,让学生去理解,去掌握。如果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忘记了,或淡漠不清,接受新知识就会发生困难。因而,教学要善于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并加强对旧知识的巩固,搭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浅谈初中生物新课导入艺术 篇10

一、复习导入

案例1:“人体概述”导入

精卵结合能孕育新的生命。当“白衣天使”把你接到人间的时候, 自己的父母一定是喜笑颜开。人类新个体的产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吗?它们有何功能。

生: (略)

师:除生殖系统外, 人体还有哪些系统?现在我们一起探讨吧。前后4人一组, 阅读教科书的图一。

师:本节课来学习“第三节人体概述”。

评析:在此过程中, 先引导学生回忆先前所学知识, 再提出新的问题, 引发学生思维而导入新课, 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上的联系, 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利用复习导入新课, 可是实验的方法, 也可以是基础知识的方法。这种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类比导入

案例2:“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导入

师:展示一些居住条件比较差、下水道堵塞造成污水流的录像, 让学生结合录像观察某居民楼的污水四溢, 给居民带来的不便, 请学生想想这种情况怎样造成的?

日常生活中, 人们不注意环保让垃圾进入下水道, 堵住下水道引起的。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哪些解决办法?

生: (略)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也会产生很多污水, 这些污水通过每一户的下水道, 逐渐汇集到城市的排污系统中。若平时大家不注意, 就会使排水系统堵塞。而我们在日常生理活动中也会产生一些“废物”。现在请同学们想想, 这些“废物”主要通过什么系统排出?排出的途径有哪些?若这些废物不及时排出体外, 会有什么危害。

评析:新课导入中列举合适的现象做类比, 使抽象的生理现象形象化, 把平时不太注意的生理现象通过类比突显出来。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景导入

案例3:“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导入

师:播放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 (如“九寨沟”。)

生:通过观看、欣赏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到自豪。

师:不知我们炎黄子孙千百年后是否还能观赏到这些秀丽的风光。请看以下录像。

滚滚的洪水, 造成山体滑坡, 房屋桥梁倒塌;春季北方的沙尘暴;贵州黄果树瀑布上游的砍伐森林;餐桌上的野生动物……

生:对录像中的现象感到吃惊, 议论纷纷。

生:洪水、沙尘暴的发生与人们的乱砍乱发有关。

师:这一幕幕令人震惊的现象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生物圈, 人类要生存, 必然要向生物圈索取, 生物圈承载多少人的生存需要呢? (板书课题。)

评析:情景导入, 使学生身临其境, 把学生平时不太主意的自然现象突现出来, 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这种情景设置的途径是通过剪辑电影或电视片段来实现。

四、诗意导入

案例4:“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导入

师:同学们读过郭沫若的《女神》吗?在诗中他深情地写到“地球, 我的母亲, /我过去, 现在, 未来, /食的是你, 衣的是你, /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地球默默地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而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 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曾几何时, 地球已变得灾难重重, 这是谁造成的呢?

生:人类

师:面对环境的恶化, 作为地球人, 难道我们就能袖手旁观吗?作为一名中学生, 每天生活在校园, 爱护环境应该从自己做起。你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吗? (板书课题)

评析:欣赏诗歌, 对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 感觉到有点新奇, 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启发他们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思考, 步入新课自然流畅。

五、实验导入

案例5:“原生动物”导入

师:让学生用肉眼与放大镜观察草履虫培养液。

生:看到培养液中有一些白点在游动。

师:这些小东西是什么动物?它的形态结构怎样?如何生活? (板书课题)

评析:采用适当的实验导入新课, 直观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 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 既动手又动脑。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游戏导入

案例6:“我们周围的生物”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到神奇的生物世界, 它是一个绚丽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 这里有你想了解的和困惑的。她就在我们的身边, 让我们一起走进去领悟其中的奥妙, 首先来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

[小黑板出示谜语]“我小时候用鳃来呼吸, 长大以后用肺呼吸, 我的舌头位于嘴的前方, 我用长舌捕昆虫, 用绿色的皮肤作辅助, 若到寒冷的冬天我还会冬眠, 那么同学们猜我是谁?”

生:青蛙。

师:同学们的表现让我特别高兴, 从你们的表现中我可以看到, 你们对周围生物观察得特别细致, 从中也获得了很多知识, 希望继续保持。 (板书课题)

评析:以游戏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教学,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它与自己有密切的联系, 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表现,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也是我们学习的课堂, 多留神生活, 积累经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外独立自主学习有能力。

七、观察导入

案例7:“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导入

教师演示: (1) 取一勺白糖放进一杯水中, 糖不见了。再尝尝水, 水有甜味。 (2) 滴一滴红墨水在水杯中, 观察水慢慢被染成红色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处在不断运动中。展示一个橘子, 请同学们谈论吃橘子时, 有什么口感, 推测一下橘子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这样可以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 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评析:观察作为一种感知活动, 作为一种认知方法, 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观察作为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 进入新课的学习。

八、激疑导入

案例8:“鸟的生殖和发育”导入

师:大家知道, 鸡是由鸡蛋孵化出来的, 那是不是市场上或养鸡场里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下面我们就来找找答案, 究竟哪些鸡蛋能孵出小鸡?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提出会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求知欲, 同时引出新课——鸟的生殖和发育。

评析: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 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有所得, 利用问题, 激起疑惑, 激发思维, 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针对教材的关键点、重点及难点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新的角度巧妙设疑导入, 以疑激思, 或触发灵感, 或引起顿悟, 或诱发情感, 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

总之, 初中生物新课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巧设新课导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既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探索性, 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在学习过程中能吸引学生的足够注意, 明确学习目标, 使学生从新课导入中承前启后, 构建知识体系。

摘要:课堂教学导入, 是最好的引导, 它能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 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精彩的导入, 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上一篇: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分析下一篇:电视媒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