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的导入艺术(通用12篇)
政治课堂的导入艺术 篇1
在初中阶段, 学生们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 而思想政治课程中需要学生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繁多, 加之一些教师授课方法过于陈旧, 这势必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 教师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俗话说,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政治教师应对课堂导入给予足够的重视, 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这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被教师所采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它能够在唤醒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 启发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导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从而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例如, 在讲解“感悟青春”时, 笔者就利用温故知新法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 在前边框题的学习中, 大家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状况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这些生理或心理上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惑或烦恼, 导致认识和行为上出现偏差。那么, 我们将如何面对这些问题, 从而愉快地度过美好的青春时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
本课是七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的第二个框题, “感悟青春”这一内容包括青春误读和青春畅想两个内容。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会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求知欲望, 如对青春期的学生会出现哪些观念及行为误区等问题产生好奇心理, 从而为本节课的知识讲解奠定了基础。
二、机智发挥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开始授课或授课的过程中, 根据教学环境的偶然事件, 教师“顺水推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巧妙地转入教学内容中的方法。机智发挥导入法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
例如, 在讲解“丰富多彩的情绪”时, 当笔者走进教室时发现学生们的表情真是五花八门, 有的在哈哈大笑, 有的在悲伤哭泣, 有的在气愤填膺, 有的眼神里充满恐惧, 还有的沉默不语……起初笔者也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经过一番调查得知, 原来是有一个学生搞了恶作剧, 给座位前边的同学后背贴上了“灰太狼”的纸片, 全班学生为此笑得前仰后合……在很多学生看来, 教师肯定会“揪”出真凶, 一场“批斗”在所难免。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笔者并没有对那名学生采取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教育, 而是灵机一动首先对那名“受伤”的学生进行劝慰:“虽然灰太狼对小羊们虎视眈眈, 然而却对红太狼百依百顺, 并且得到所有观众的认可。所以被贴上‘灰太狼’标签的同学说明他对人同样是友好善良的, 没有丝毫的贬义, 所以×××同学不必伤心。刚才我看见大家的情绪都不一样, 那么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丰富多彩的情绪”一课。”
事实证明, 用这种方法来实现课堂导入学生不仅容易接受, 而且印象深刻。
三、真实案例导入法
思想政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把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不但拉近了学生的“情感距离”, 而且也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学科的价值所在。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认识, 笔者注意观察和整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事件, 结合自己的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成课堂导语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感觉政治课堂也是“鲜活”和“生动”的。
例如, 在讲解“挫折面前也从容”时, 笔者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开门见山直奔学习主题, 而是上课伊始, 先讲了一个小故事: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 在地震中, 一名年仅9岁的小学生被压在了汶川县映秀小学的废墟下。为了鼓励哭泣的女同学, 他在废墟下给同学唱歌。后来他爬出废墟, 但他没有离开, 而是返回废墟, 将两名同学拉了出来。大家知道这位小英雄是谁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小林浩。”“那小林浩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是如何表现的?”有的学生说“坚强”, 有的学生说“勇敢”, 有的学生说“从容”, 有的学生说“乐观”……“大家说得都很好, 有时在挫折面前我们要学会坚强和勇敢, 更要学会乐观与从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
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但没有枯燥的说教, 反而会令学生精神振奋,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真实可信的新闻报道无疑增强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鲜活性, 往往能够产生“欲罢不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融。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导入这一关键教学环节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借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从而为深层次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杰.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艺术浅议[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1 (5) .
[2]戴胜利.浅析政治课堂教学导课艺术[J].试题与研究 (新课程论坛) , 2011 (3) .
[3]崔英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技巧初探[J].教育研究·论坛, 2011 (2) .
政治课堂的导入艺术 篇2
【关键词】导入的艺术性;情景艺术;语言艺术;表演艺术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对每个环节都经过周密的设计和精心的安排,确保教师上课时水到渠成,得心应手,学生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节完整的音乐课一般分为组织、导入、讲授、实践、小结等几个步骤,导入是其中最小的的环节,但是导入则是取决一节音乐课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音乐授课中对于导入的驾驭将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要想让导入真正的在课堂上起到它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要把握导入环节设计的艺术性。
一、设计导入的情景艺术
小学音乐针对的是6至12岁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以感性为主,因此在上课时教师要多以视觉、听觉等感官直接导入设立情景,让小学生主动进入教师设立情景当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安排。
比如在教一年级课程《两只小羊》一课中,我们可直接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懒羊羊和灰太狼相遇的情景导入,从视觉上留给孩子们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故事的渴求。
学习歌曲完成之后,我们再次导入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境之中,让孩子们知道故事的结局,让课堂流程和孩子的思绪跟随你的`设计,完成教学目标。
当我们上《小青蛙找家》一课时教师设计的导入情景不一定是小青蛙,而我们可以设计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这一过程,既了解青蛙的成长:小蝌蚪长出后退——长出前腿——脱掉尾巴——小青蛙,既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除了视觉情境导入,教师还可用听觉情景导入。
比如我们在欣赏《赛马》时,首先让孩子聆听《万马奔腾》的二胡曲片断,塑造出群马奔腾,万马嘶鸣的激动场面,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描绘音乐所表达的壮观情景,再自然地引入视觉上赛马场面和主题音乐《赛马》。
结合视觉和听觉设立情景进行导入是最受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能艺术化的设立情景更是孩子们急需的导入方式,因此,设立艺术情景必将要从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最直观的方式去创新、去探究,灵活地应用一切情景素材。
二、设计导入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应用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们理解音乐的效果。
善于把握语言的教师,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教学高效;不善言谈,不求语言艺术,只注重专业技术的教师,往往让课堂沉闷,效果不佳。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导入时要学会语言的导入艺术:
(一)平易近人,浅显易懂。
说出的话要能让全体学生理解,知其大意,不用生僻、绕口的词语,不用非正常语序的句子,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导入主题。
(二)诙谐幽默,风趣横生。
适当的风趣和幽默是一个成功的音乐教师具备的要素之一,也是成功导入新课的方式之一,从组织到新课如果在此期间教师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情绪高涨,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的风趣和适当的幽默。
比如,在教《两只小羊》时,我们没有应用情景导入法,而是用了语言导入,设计时教师也可采用红太狼很饿,在家等灰太狼抓喜羊羊回来,可是灰太狼空手而归,教师设问:同学们,等待灰太狼的将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平——底——锅!”课堂马上进入到活跃、情不自禁的气氛当中。
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效果完全不同,最主要的是说话的人对语言艺术的理解和使用策略的差异。
(三)惟妙惟肖,动人心弦。
故事导入法是常见的导入策略,但讲故事也是讲艺术性的,尤其是对语言的要求。
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故事语言,低年级多用形象描绘故事情节,高年级多用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来吸引学生。
在讲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时,语气变化丰富多彩,展现人物形象的个性化,描绘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直接采用名人的故事录音,视频片断,能更准确的让孩子们进入我们设计的新课环节中去。
比如《小红帽》一课中,我们就直接用《鞠萍讲故事》中的录音,既减轻教师的工作,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三、设计导入的表演艺术
音乐课的表演导入策略分为声乐、器乐和舞蹈表演等。
根据课程的安排需求,可以是单独的表演,也可师生合作表演,方式多种多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更好的将音乐课进行下去,有效的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一)声乐表演是通过人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表演欲望,同时可以“自由”地塑造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的表演要准确、细致、艺术性强,而学生的表演活跃、自由,不加约束地展现自我,树立对音乐,性格的培养。
如果是师生合作表演,教师的导起到关键的作用,了解了学生的音乐水平,合理安排演唱策略,师生之间达成一种默契。
(二)器乐表演的导入形式应用比较少,但在导入时偶尔使用,但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尤其在欣赏乐曲时,针对孩子的年龄,所处的环境和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要求器乐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山区孩子可能会表演叶笛、竹笛、葫芦丝等民族乐器,城区孩子可能表演小提琴、电子琴、萨克斯管等西洋乐器,因此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使用乐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顺其自然,不能勉强。
(三)舞蹈表演导入是常见的导入策略,往往教师在新旧课之间通过一个短小的舞蹈片断将孩子的思绪从一种情景引入另一种情景,这样的导入与过渡,让音乐课流畅,无有修饰的痕迹。
所以,这种导入法是孩子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
比如在教湘版五年级第七课《在葡萄架下》时,由于这首歌曲有明显的新疆民歌的特点,教师在导入时采用大家熟悉的舞蹈《大阪城的姑娘》,带学生进入到新疆美丽的地方,让这样的想象进入到《在葡萄架下》。
小学音乐课的导入策略多种多样,只有创新和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就会有更多的策略随着授课理念的转变应用而生,也会随着孩子们对音乐的了解和学习不断更新。
浅探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设计艺术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导入 意义 方式 要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90074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学整体设计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导入有其他环节无可取代的功能,教师上课开始时讲的几句话,若能先声夺人,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就能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从导入的意义、方式和要求等方面来探讨导入的艺术。
一、导入的几点意义
1.引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也是学习的向导,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教师导入方法标新立异而又不失自然自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愉快而主动地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科目兴趣浓厚,课堂上教师得心应手,学生轻松愉快。
2.激情。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些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导入具有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在座的所有学生,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就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3.搭桥。知识是有联系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要求我们要循序渐进。良好的导入正是充当了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中间桥梁的作用,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教师依据新授课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或做与教学有关的介绍,可以顺利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4.集思。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指出:“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上课开始时,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课间闲散自由的状态,有些学生甚至还陶醉在课间游戏的乐趣中“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入,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集中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关注所学的知识。
5.树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目标。通过导入,教师把教授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就能明确学习的方向,自觉地以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地向目标迈进。
二、课堂导入的几种主要方式
1.开门见山。就是在上课开始后,教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的特点是“短、频、快”,即省时,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
2.“温故引新”。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从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其特点是以已经学过或学生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温故”是手段,“引新”是目的,两者有机结合并自然过渡。
如笔者在讲“事物发展的趋势”时,就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发展?”在学生回答了之后,再过渡到新课:“同学们,既然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那么,新事物为什么会代替旧事物?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否一帆风顺? 如果不是一帆风顺那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思索片刻后,接着讲:“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3.引人入胜。就是通过猜谜语、唱歌谣、讲故事、说相声及做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课堂。 这种方式又可细分为漫画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等几种方式。
(1)漫画导入。漫画的一个特点是谐趣性,也就是滑稽、幽默或讽刺。当今的中学生鲜有不喜欢漫画的,教师如果能给课堂带来这样的开头方式,就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了,无疑会大受学生欢迎。
(2)故事导入。即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动人的趣闻轶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情境,然后,从故事本身给人的启迪或故事发生的原因分析中,转入本节课的内容。也就是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
(3)悬念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
4.情境导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手段,渲染气氛,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导课方式。这是一种“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导课方式。创设情境要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要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使之产生深入体验教材内涵的动力,这样,导入目的就达到了。
三、课堂导入的几点要求
1.课堂导入要有趣味性。导入切忌生搬硬套,让人缺乏活力,给人以僵化的感觉。要从趣味性上下工夫,以巧妙的开场白,引导学生自然而然接受新授课的内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如果每节课的开场白都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动机,求知的欲望与带有目的性的问题有关。” 导入是正文的序,新课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和目标无关的不要生搬硬套,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要就新授课内容进行导入,使学生知道新授课目标,做到目标明确。
3.课堂导入要有概括性。导入不能夸夸其谈,口若悬河,没有主次,内容繁多,给学生造成新授课很难的印象,使整堂课因导入过长而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要做到内容简练,语言精练。
4.课堂导入要有新意。导入不能千篇一律,采取“一刀切”的导入模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应注意导入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5.课堂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要具有启发性,以便引起学生思维的积极状态。导入要有利于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尽量做到“导而弗牵,开而弗达” “引而不发”。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求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省。
政治课堂的导入艺术 篇4
一、导入新课的重要性
良好的新课导入不仅能吸引住学生,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使学生积极思维, 勇于探索, 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从教学效果上看, 导入新课有如下三点作用:一是凝聚指向作用。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学生在课前的活动、思绪是多种多样的。上课铃响后, 需要及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导入的首要作用在于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激发深化作用。一次精彩的导课, 能激发和深化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使其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消疑置信作用。即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 使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尊重感和敬佩感。
二、导入新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于导入新课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识, 但有时候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究其原因, 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导入方式单一。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囿于旧有的教学方法, 尤其在导入环节因循守旧, “复习导入法”盛行, 但并没有把教学内容与导入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导入时间把握欠缺。当前大部分学校采用每节课40分钟或45分钟的时间设置。为了充分利用时间, 新课导入环节是有严格限制的, 一般限定在5分钟内。由于有些教师不能合理把握课堂教学时间, 不是草草引入就是“收”不会来。三是导入内容流离教学内容。有些教师忽视了导入内容的重要价值, 所引用的内容有的相差甚远, 有的牵强附会, 有的成为累赘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 最终将会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究竟怎样导入新课才有效呢?
三、导入新课的主要方法
1. 复习旧课导入又称温故导入
即通过温习已学过的旧知识, 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导入新课的方法。如, 在讲授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时, 先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归纳得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引导学生看书本第19页的材料, 然后提问:该材料说明什么?引入新课。
2. 故事呈现法
例如, 在九年级教材关于《谁在对我负责》的教学中, 教师呈现了两则故事, 通过两则故事的呈现和学生对事件的讨论、感悟, 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我们要对他人负责, 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 新闻报道法
例如, 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教学中, 教师及时展示的一则新闻:中国电影导演为抗议澳大利亚政府邀请“疆独”分子热比娅到澳大利亚访问, 并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 毅然退出墨尔本电影节。通过新闻报道及相关背景的介绍, 引导学生感受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4. 图片展示、音乐欣赏法
例如, 在《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中, 教师在课前播放了中国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渲染课堂气氛, 随后分组讨论:在北京奥运, 特别是开幕式上融入了哪些中华文化元素?接着在《北京欢迎你》的背景音乐中, 多媒体展示一组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相关图片:《击缶而歌》、《水墨画卷》、《太极拳》、《京剧》……
通过音乐、图片的呈现, 创设了精彩、生动的情境, 使学生感受到北京奥运充分融入了充满魅力和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元素, 震撼了世界, 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四、情境导入法运用中应遵循的原则和采用的程序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运用各种情境导入方法, 创设指向主题、目标明确的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生动、形象、实用、高效, 达到预期的目的, 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 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二是针对性原则。教师在设计导入时, 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而设计。导入要具体、简洁, 一开始就把学生带进新知识的视野之中, 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求。三是趣味性原则。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 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兴趣, 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内容, 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五、导入新课的基本要求
导之有法, 导无定法。导入新课毕竟是一门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 再好的导课方法如果一而再, 再而三地使用, 那么其结果是不但起不了启思激趣的作用, 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因此, 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与反思, 努力提高导入新课的水平。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篇5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导语则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艺术是衡量或鉴别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及专业素质的重要尺度,而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更是检验教师综合素质的第一关。因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设计好语文课导语并使之成功转化为整节课学生学习的期待、情绪感染的基调,是许多老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本文从导入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导入的结构、要求以及类型等方面的阐述,旨在说明语文课堂的导入作为一门艺术,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定调、指向,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关键词:导入 导语 艺术 课堂教学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更是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而抓住并成功利用好语文课前的导入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导入作为艺术中的艺术的重要性清晰的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要在极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艺术是教育史的精粹,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刘国正先生在谈及语文教学时说“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科学性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艺术性是语文教学的活性因子。科学性和艺术性辩证地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许多优秀的语文老师已经用事实证明:艺术化的教学乃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语文课堂教学及其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教育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采取一定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课上来的一种教学方式。
导语是教师为了导入新课而设计的具有启发性和精准性的开场白,也是教师进行新课教学的“突破口”。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完成对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定调和指向,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还处在对上节课的回味、思考或对其他方面的思维残留暂时快速隐藏,而对本节课的极大兴趣则占据他们的全部心理思维空间,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语设计不仅要有趣味性,还要有很强的疑问性,要诱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与类别
依据文本形式与内容的不同选择运用恰当的导入类型和方法,是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本文根据所导入文章的类型差异,将语文课堂导入分为以下几类:
(一)论说类文章的导入。论说类的文章包括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议论文和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说明文。
1.议论文的导入:议论文重在说理,因此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提问法,就是针对文章的主题而提出一个具有深刻内涵而又不失我们所处时代环境特点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结合当下历史环境,深刻领悟作者的意图。
2.说明文的导入: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释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实验法,借助实物导入。简洁直观、易于学生接受,并能增强真实感。
下面是一段采自“无忧无虑中学语文教学网”上的一则关于《桥》的说明文的导入:
1.课前播放世界名桥的影片和图片。
2.导入新课。桥,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物,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它使得车辆能够快速而方便地穿越河流、峡谷、公路和铁路等障碍物,已成为国家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河的桥使人们不用乘船过河,也无需绕道而行;跨越峡谷的桥使人们不用在陡峭的山坡上兴建公路;跨越公路和铁路的桥使车辆和火车不必停下来。
通过简短的介绍,不仅使学生了解关于“桥”的力学原理及“桥”分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二)文学类文章的导入。文章按文学体裁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种。
1.诗歌的导入:诗歌用以表达志向、情感和抱负等,都有所寄托,韵味深长,并以一定的特殊意境作衬托。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解析课题等。
黄岳州老师在给学生讲《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为了帮助学生领略诗中所传达的李白的洒脱以及李、孟二人的深厚情谊,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导入新课: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诗中有关“送别”的诗句很多,有哪位同学能帮助我们大家回忆一下?
生:(略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大家都说得很对。这两句分别是谁写的呢? 生:第一句是王维写的,第二句是王勃写的。(齐声)
师:看来大家都对学过的诗掌握得很好。这两句诗都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与无限的牵挂。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看看诗中表达的感情与表达的方式与“二王”有何不同!
这种导入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能为学生体味李白诗的以景写情的方法、李白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起了搭桥铺路的作用。这种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2.散文的导入:散文,形散而神聚,用以抒情、叙事、写景、状物等写作时,一种或者几种意图相糅合,这就决定了散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导入方法有采用多媒体直观导入、引用法、移植法、渲染法等。
山东省的魏凤传老师在上《济南的冬天》一课时采用了引用法来导入课文: 同学们,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首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的西湖是我国的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那就是我们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把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利用诗、词、名篇或名人名言引入,生动活泼,知识性强,它充分利用诗、词、名言自身知识凝练、意境优美的特点,能顺利导入佳境,极具艺术魅力。
3.小说的导入:小说或叙述历史,或描写人物,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虚构也是小说的一大特点。常见的导入方法有背景介绍法、讲故事法、设悬念法等。
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是这样导入《孔已己》的:
本文写于一九一八年冬,发表与一九一九年四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已己》的,凡读过《孔已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已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已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已己》呢?孔已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以得到明确的回答。
很明显,于老师采用的是设置悬念的导入方法。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应用类文章的导入。应用类文章指用于社交或一切实用性的文章,比如书信、通知、报告、评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一定惯用格式的文章体裁。
下面是转载自一位网易博客(布衣家园)的日志中的一则关于应用文写作的导入语:
导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如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汉刘邦的《求贤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应用文写作讲究的不是文采,讲究的是规范,代表的是威严和信誉。学好应用文写作,对于每一位学生都非常重要,你所写的应用文是否规范,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评说、检验,它代表你自己及你所在单位的公众形象。因此,我现在就与大家一起探讨公文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
通过这样简单的介绍,既使学生了解了应用文写作的历史,也使学生意识到了写好应用文的重要性,一举两得。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语文课的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就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在对象不同的情况下也会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三、语文课堂导入中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如何运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起求知欲,使其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本节课的学习当中来呢?要做到这点,除了教师基本的素养和语言文字功底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掌握导入的结构,即导入所应达到的对学生产生某些影响或引起学生思维变化的效果。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教师导入一般会引起学生四次比较大的思维变化:引起注意、激发认知的需要、形成学习的期待和促进参与。
1.引起注意。上课了,可能有些同学的注意力还未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所以,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也就是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想法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对新课的反应能跟上教师思维的节奏。
2.激发认知的需要。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围绕着课文介绍背景,或者设置问题情境,无不充斥着新鲜的成分,使学生产生一种“想知道”的动机,这便激发了学生要求获得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兴趣产生了,注意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3.形成学习的期待。导入环节,意味着对新课的讲授还没有真正开始。因此学生在产生了认知的需要后,便有了一种急于走进新课一探究竟的期待。
4.促进参与。这是让学生的思维方法付诸于实践从而树立自信心与提升学习能力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学生有了认知需要、形成学习期待的同时,也便有了形成自己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当适当、客观地予以表扬和鼓励,并指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困难,在师生互动中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导入的要求。明确了导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都有很大帮助。
1.内容上:精选,要有概括性,突出关联性。导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有了认知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同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语文课的学习之中,以期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导入环节不可能占用课堂教学的太多时间,因此在设计导入时,要精选所讲的内容。紧扣重点,导语要有典型性,能够起到对全文内容的统摄作用。
2.语言上:推敲,要有启发性,突出严密性。好的导语是经过教师思维的不断加工和提炼而成的,语言要简洁、准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以免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使学生的思维顺势进入新课的正确轨道。
3.时间上:控制,要有限制性,突出不可缺性。教师在对导入所占用时间的把握上,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潜规则,即导入所占的时间要短,一般不能超过五分钟,但这并不意味着导入不能超过五分钟。
此外,导语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材内容上来,而不是由一点转移到另外一点,始终围绕课文内容但却没有真正走进课文内容,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误区。
总结
导入新课是一门科学,只有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运用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导入新课又是一门艺术,其作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只有不断探究、摸索并付诸实际,才能使新课导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发挥出来,起到导课的目的。
总之,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归根结底,设计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亚杰说人们在从事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时,基本上都要依赖于兴趣才能更好的完成,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谓经验之谈。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入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浅析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 篇6
要想成为社会热点,必须具备两方面因素:一是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二是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容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待热点问题,政治教师必须具有政治敏锐性,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在导入部分设置“热点”,既能体现思想政治课鲜明的时效性,又能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最新进程。例如在教学“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义务”时,笔者就运用了两个热点问题来导入:一是2011年3月20日,以美、英、法为首的多国部队不顾世界其他国家的反对,悍然发动了对利比亚的大规模空袭,其霸权主义表露无遗;二是介绍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的《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对台政策的基石,从而为本课主题的展开提供了政治导向和情感基础,坚定了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义务的自觉性。
用热点导入新课,还可以弥补政治教材相对滞后的弊端。例如教师引入建国周年大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等内容,就可以为单一、枯燥的思想政治课注入活力,既调动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主题教育提供了情感基础,又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时政性。
二、疑点导入,体现教育性
在导入部分设置疑点,不仅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而且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例如在“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新课导入环节中,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疑点:许多人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严峻的挑战,将导致一些行业或大批企业淘汰出局。那么,为什么中国还要加入世贸组织呢?我国入世后有哪些利和弊呢?为什么入世对我国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呢?层层递进的设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主题部分的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使学生从经济全球化、国家长远利益、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材料导入,体现针对性
导入在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时,也能向学生展示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导入材料。例如在“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新课导入环节中,笔者出示了以下几则材料:①全世界约有15亿人淡水供应不足,每年水体污染5万多亿吨,每年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人数达700多万;②据报道,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自1972年开始时常断流,四十多年来断流情况越来越严重。专家指出,黄河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572亿元;③2000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华北连续发生了12次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其中北京连续10次成为被袭击的目标。以上材料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使他们提高了思想认识,切实感受到保护资源、治理环境的紧迫性,从而引起情感共鸣,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四、事实导入,体现实践性
亲眼目睹的事实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这些材料亲切自然、可信度高,在情感上便于学生接受,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将身边的事实融入深奥、枯燥的政治理论学习中,便于突破教材难点、突出重点、解决疑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又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例如有学生向笔者反映,当地一家家具厂造成了水质污染,严重地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教师在“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导入了这个事例,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青少年受游戏机、网吧危害的典型事例作为教学《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导入材料,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袭。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 篇7
创建情境、营造氛围、产生情感, 这三点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的意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的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必须目的明确, 针对性强。首先, 新课导入要针对教学内容来设计, 使之直指教学主题, 引导课堂迅速进入新知识的教学, 切忌空求形式, 离题万里。其次, 新课导入要针对学生实际,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基础、思想水平等来设计, 既给学生的思维定向, 也使学生兴趣高涨。
2. 新颖性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要能集中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 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为此, 导入必须新颖。这种新颖可体现在:材料新、角度新、方法新。
3. 趣味性原则。
高中政治课的导入既要有情趣, 又要有意味。充满情趣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 调剂课堂气氛和节奏, 形成师生间的默契交流, 而富有意味的导入则能启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探求有关道理。
4. 精炼性原则。
新课导入不是教学的主体过程, 因而要力求简洁明快、内容精当、要求具体, 争取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 迅速巧妙地转入正题,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新课上来, 切忌啰唆、冗长, 喧宾夺主。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的艺术
1.复习导入艺术。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唱等方式进行, 使学生在“温古”的基础上“入题”、“知新”。高中政治课教材的编排设置一般都有严密的逻辑性, 章节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时, 可以先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然后再过渡到所要讲的新课题上去。
2.新闻热点导入艺术。新闻热点导入艺术就是把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巧妙地导入课堂, 通过新闻画面再现,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
3.歌曲、小品导入艺术。歌曲、小品导入具有新颖活泼, 渲染气氛的特点, 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 恰当地运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歌曲、小品导入, 不仅能够创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 调节学生的情绪,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4.漫画、动画导入艺术。漫画具有简单夸张, 诙谐、幽默的特点, 可以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内容, 同时它针砭时弊。动画则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他们的好奇心, 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它可以帮助高中政治老师更生动、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自己的教学意图, 引发兴趣, 在轻松中掌握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5. 寓言故事导入艺术。
寓言故事具有生动形象、趣味性强、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等特点。运用这种方法导入, 能较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给学生以启迪, 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
6. 图片、图表导入艺术。
图片能够直观地反映某一具体事物。运用生动的图片, 富有深刻意义的画面, 导入新课, 可以更形象、生动,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图表导入能更清楚, 准确地反映教材内容。运用图表导入比单纯用语言叙述要简单得多, 明了得多,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7. 名言、诗词导入艺术。
名言、诗词具有语言精炼, 言简意赅, 发人深省及具有美感的特点, 同时一些名言、警句又很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恰当地利用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诗词作为开场白, 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渴望。
8. 演示实验导入艺术。
演示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优点, 加上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 很容易激发出学生的观察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演示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和能力, 从而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追求新的规律, 获得新的知识。
总之, 好的导入艺术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总能化枯燥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然而, 导之有法, 但导无定法。我们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任志鸿.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M].南方出版社.
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入艺术 篇8
一、扣动心弦——以热点问题导入
热点问题分时政热点和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教师利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导入新课, 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又能充分发挥政治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韩国延坪军演问题、朝核问题是时下敏感的时政热点, 我抓住这些热点问题, 向学生广泛的介绍国际社会各种政治势力对于这些问题的立场、态度、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哪些国家的作用会是主导性的?事态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从而水到渠成的引出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同时使学生擦亮了眼睛, 澄清了思想, 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日常生活中, 不同时段存在不同的热门话题, 且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善于利用这类热点导入新课, 必然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2006年, 中央电视台组织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原生态唱法异军突起成为最大的看点。我顺手牵羊把它引入课堂。我录了一段原生态歌曲, 放给学生听, 然后告诉他们歌词大意是什么。刚开始, 歌词里平实的语言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 我又引导他们思考歌词的寓意是什么,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从而引出人民群众不但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引用歌曲导入新课, 极富幽默感和艺术性。
二、情景交融——创设情景导入
紧扣教材,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学生会如沐春风, 于不知不觉中情趣得到陶冶, 思维得到启迪, 能力得到提高。例如, 学习“市场交易原则”一课时, 我先找平时表现力比较强的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 即兴模拟市场上“强买强卖”缺斤短两的情境, 使学生发自肺腑地对这些现象产生义愤, 自然而然地想到其反面, 再接受新知识就容易了许多。讲哲学常识“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误区”之前, 我在网上剪辑了两组图片:一组是贫困山区人们艰辛生活的画面;另一组是肆意挥霍的场景。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震撼, 即使平时生活比较“奢侈”的同学也产生了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厌恶。情已生, 境已成, 情境交融之中, 学生积极参与, 在活动中学习, 从而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新课内容印象深刻。
三、雅俗共赏——以谚语、诗词、对联导入
谚语, 通俗易懂, 学生也大都耳熟能详。以此导入, 使知识由浅入深, 学生易于接受。例如, 在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点时, 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知道“静而少动, 眼花耳聋;有静有动, 无病无痛。”说明人的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存在着某种联系, “伤口发痒关节痛, 天不下雨也会阴。”说明人的身体还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谚语开头, 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并了解教材内容, 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上。
诗词, 语言精练, 寓意深远, 既有很强的说服力, 又有很高的艺术境界, 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熟知易懂的诗词导入新课, 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例如, 讲“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时, 先让学生背诵白居易的《古草原》, 取其后两句“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几乎妇孺皆知, 大家异口同声地背出, 还能明确道出其喻义, 自然得出结论。
对联, 同学们一般接触比较少, 但未必没兴趣。在讲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知识点前, 我给同学们出了两副对联:一副是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没有对上的, 上联是“稻草捆秧父抱子”, 然后渲染一下当时的情景, 道出此联被一婢女对出, 下联为“竹篮装笋母怀儿”。另一副为明清时期江南名妓柳如是所出上联“柳如是如柳”, 解读其精妙之处, 然后道出此联直到1962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 才被对出下联“华来士来华”。然后, 让大家思考为什么大学士不如婢女?为什么一个对联要时隔多年才被对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收到了水到渠成之功效。
四、奇妙无穷——以数字导入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一课, 是政治常识的重点。上课时, 我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超出国际惯例, 设计“54门礼炮齐鸣28响”为由设置悬念, 使学生对“54”和“28”这两个数字产生兴趣, 让学生结合中国革命史猜想这样设计的原因。然后告诉学生其含义:即自“五四”运动以来,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取得辉煌胜利历经28年的光荣历程不言而喻。如此导课, 寓教于乐, 能使学生乐知乐学。
除此之外, 还有谜语导入、成语故事导入、漫画导入等, 恕不一一列举。
课堂导入的艺术 篇9
(一) 以“情”开讲
教师应该精神振奋, 感情饱满地走上讲台。教学过程存在着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的情感活动, 由于情绪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同时也由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仿效的楷模, 所以教师富有生气乐观情感的自然流露, 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使学生也能精神振奋, 情绪饱满。但以情导入也不是万能的模式, 不加区分的滥用, 有时会得其反。
(二) 以“知”导入
以现实生活中已知的知识或特殊事件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对生活事件发展状况的关注, 也让学生意识到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有多么大的指导意义, 激发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也使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更为密切, 避免了纸上谈兵。
也可以用已学过的知识导入:教师可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对以往学过的知识, 直接联系本课要讲的内容, 使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 激起对探索新知识的渴望, 并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比较常用, 但是真正能达到教学艺术所要求的那样难度确实较大。教师应在旧知新用, 旧知活用, 旧知巧用上下功夫, 只有将旧知识用出新意, 用得生动活泼, 用得恰到好处, 才能使旧知不旧, 使学生听而不厌。
(三) 以“新”导入
教师可以开门见山, 一开讲就点明该课的主题, 提示重点、难点,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也可以一开讲先从破题释意入手, 从课题直接导入课文。
以新知识导入的要求是:新颖简洁, 新奇多趣, 新颖叠出, 有照应, 有波澜。其中尤以新奇多趣为教师所重视。
(四)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 是指创造一种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 从而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
(五) 以创设“悬念”情境导入
创设悬念情境, 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进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因为, 悬念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 使他们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这样, 他们的注意力会加倍集中, 求知欲望倍加旺盛。教师可以在学生“欲知”、“急盼”的情境中成功地完成一课的教学。
(六) 以“案例”导入
职业类学校的教学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 “案例”教学成为首选, 且学生也非常喜欢, 既和实际联系的很紧密、学以至用, 又能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高。
以案例导入应注意:案例必须是和本章节的理论知识联系很紧密的案例, 确实是为解决本章节的内容所选, 为本章节的内容所融合, 如随意就拿一个案例导入, 会事得其反。
以上浅谈了几种比较常见的课堂导入艺术, 在实际教学中, 课开头导入的艺术远不止这几种, 以图片导入、以学生演的小品导入, 以电教手段导入, 以操作实验导入的方法也比较常见。
摘要:组织课堂的开端充满美感就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上课开好头, 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课有多种开头, 但不论哪种开头, 都要注意尽量熔科学、艺术、教育于一体。
关键词:课堂,导入,教育,艺术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智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23页[1]冯忠良《智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23页
[2]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9页[2]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9页
[3]《徐特立教育文集.教育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67页[3]《徐特立教育文集.教育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67页
政治课教学导入艺术探微 篇10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导入,探微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的第一步,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心营造的学习氛围, 特别是课堂的开始———导入, 更是重中之重, 难中之难。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的好坏, 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富有灵性的导入, 可以使学生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 具有让学生“情因语动、趣由言生”的启发效果。如果教师在每次讲课时都直接以“今天我们讲某某章节”来导入新课, 就会显得太呆板, 回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那么, 如何才能让政治课的导语放射出灵性的光芒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
1 运用故事巧引入
即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 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能够激发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学习“直面挫折”这一课时,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 在田间玩耍时拾到一个有裂缝的蛹, 一只小蝴蝶正努力挣扎想从缝隙中钻出来, 却怎么也出不来, 小男孩非常心痛, 于是拿了一把小剪刀把蛹剪开帮助幼蝶逃了出来, 但是, 小蝴蝶变的很肥胖, 不久便死掉了, 小男孩变的更伤心了, 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同学们, 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没有经历破蛹而出的阵痛, 没有经历挫折。
师:好, 那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如何面对挫折, 一起学习《直面挫折》这一课吧。
生动形象的故事,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为他们学习新课作了感性的铺垫,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导入法, 有助于摒弃那种教师逐句释讲时耗时费事的教法, 它着眼于学生被引入情景后的自学自研,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钻研意识和习惯。
2 设置悬念激欲望
这是一种通过设置悬念来将学生引入求知情景中的导入方法。学生对一些现象有过一些浅尝辄止的体验, 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而会产生认识上的困惑,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若能利用学生的这些困惑来设置悬念, 创设新颖的富有启发性的疑问, 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 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释疑解惑时, 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强化学习效果。我在讲犯罪中的“贩卖毒品罪”是这样导入的:
师:毒品对人类危害很大, 各国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但你们知道走私、贩卖多少毒品构成犯罪吗?
生:大约50克吧。
师:别说50克, 就是1克都会构成犯罪, 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生:哇!
师:可见估计是不可靠的, 法律讲究的是准确的标准, 明文的规定。学生这时已被法律的魅力所吸引, 非常想了解我国刑法对贩卖毒品罪是如何规定的, 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3 诗歌朗诵造氛围
所谓诗歌朗诵法, 是指一种以富有激情的语言朗诵导入新课的方法。诗歌语言优美, 气势宏伟, 充满激情, 能让学生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巧用诗歌, 可以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意境。常言说:“感人心者, 其先乎情”。教师富于感情的诗歌朗诵导入, 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适宜求知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陶冶情操。如我在讲“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时, 是这样导入的:有感情的朗诵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师: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
生:表达了一个漂泊在台湾的游子对祖国大陆的浓浓思念之情。
师: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呢?这一节我们就学习“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
教师用优美的寓意深刻的诗词去感染学生, 唤起了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在美的艺术享受中切入主题, 恰到好处。
4 预设情景激兴趣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指导学生自编课堂小品、短剧等创设情景, 并辅之以多媒体手段, 既形象直观, 吸引力强, 又能将学生迅速引入教师预设的情景氛围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增强感染力, 真正达到思维的活跃与创新, 并产生学好知识的迫切心情。如我在讲“道德与职业道德”时设置一群大学生到一个高级重点中专求职的场景导入:
电梯门一开, 一群大学生争先恐后的进入, 而一个50多岁的老教师最后进入, 在电梯内, 老教师为他们报出的楼层一一按电钮, 居然没有一个人说一声“谢谢”;服务人员为每一个人端来一杯水, 并摆放一些水果招待他们, 但这些大学生却心安理得的接受别人的服务;面视结束时, 没有一个人将自己喝过的一次性水杯带走或放进附近的垃圾桶内, 更没有清理桌子上的废物, 甚至还有两个人走时将桌子上的水果“打包”带走, 最后他们一个也没有被录用。为什么?欲知详情, 请大家一起跟我学习———“道德与职业道德”。
教师用生动形象的小品预设情景导入, 将学生迅速的引入了教师预设的情景氛围中, 调动了他们兴奋的情绪, 让他们情感受到感染, 心情得以陶冶, 并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迫切心情。
5 巧用歌曲创意境
歌曲使人情绪激昂, 能激活学生的兴奋中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课堂的亲和力, 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意境, 以唤醒他们沉睡的心, 对新课的学习、概念与原理的讲授创造适宜的条件。我在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时, 在配乐的基础上师生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把学生带进了特定的意境当中,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深深的吸引了学生, 引起了学生的强烈情感体验, 使学生更加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从而坚定了他们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信心和决心。
6 对比导入促探究
所谓对比导入, 就是将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以此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我在讲《事物发展的原因》时, 是这样导入的:
通过多媒体出示两首诗: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 ;大江东去浪涛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案,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杜牧认为, 三国赤壁之战的胜利, 起决定作用的是外因, 是东风;苏轼认为, 三国赤壁之战之所以取胜, 起决定作用的是周瑜的智慧用兵, 是内因, 称赞他是一时豪杰。同学们,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还是外因呢?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呢?我们就一起学习《事物发展的原因》吧!
教师把历史上两个著名的诗人杜牧和苏轼对同一种事件的观点做了对比, 让学生对“事物发展的原因”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 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注意, 牵动了学生的思维,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追根究底的探究精神。
高中政治课导入艺术初探 篇11
一、图片导入,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写文章的一种技巧,能使读者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为文须点睛,教学亦同理。因此,教师要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对此,教师可搜集有关学生学习或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知教材、理解知识。
例如,在讲授“消费及其类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导入中展示有关消费的图片,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
又如,在教学“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图片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的典型文化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需要注意的是,图片既要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又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熟悉、有亲切感。
二、作品导入,营造意境
政治课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艺术,为学生营造一种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学内容。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取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丰富了感情,发展了个性。
例如,在教学“台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展示出来,带领学生齐声朗读,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抒发心中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树立为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这些作品犹如“味精”,能为政治课增添文学“风味”,使学生回味无穷,取得良好效果。
三、活动导入,增添趣味
对于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导入是积极投入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增加适度的趣味性。对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导入的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参加招聘会。在招聘会上,招聘政府工作人员的摊位受人关注,而招聘私营企业工作人员的摊位却无人问津。教师可借此提出问题:上述情境反映出来的就业观能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呢?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劳动者呢?
再如,在教学“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开展“拨打政府热线”的活动,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公共问题,拨打政府热线,让学生直接感受政府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目的要明确,主题要突出,否则活动就会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四、悬念导入,引人入胜
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没有完全集中。因此,教师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迎外宾时,普京为什么最后一个出场?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际关系多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悬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发挥悬念的作用。
艺术的导入,活跃的课堂 篇12
一、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复习导入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再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传授新知识,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和深入。如,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3Hobbies中教学句型What’your hobby? 利用旧句型Do you like….来引入,再引出新句型。这样一来就能使学生针对自己最喜欢的爱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大大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再如谈到weekends这一单元时,若是直接出示weekends这个词,然后教,就缺少一个联系的过程,缺少一个从已有经验到新知识过渡的一个过程。所以我在教时,先呈现学生已有经验,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这里在重复突出on Saturdays and Sundays,然后在慢慢地说出weekends这个新单词,孩子就会一下子明白:on Saturdays and Sundays就是对生词weekends的英文解释。相信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思考过程比单纯地教效果会好更多。
二、歌曲导入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喜欢唱歌。教师让学生课前唱一首歌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渲染气氛,创造语言环境。歌曲导入可以简化思维,帮助记忆。歌曲导入适用于低中年级学生,只要找到合适的曲子或换上恰当的歌词,都可以用于中低年级的新课导入。如,教数字单词时,让学生听《Ten little Indians》,歌曲中的歌词出现新单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会歌曲后,对歌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切地想知道歌词的意思,并完美地完成了导入新课的任务。
三、游戏导入法
游戏对小学生来说,是他们的最爱。洛克曾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有趣的游戏,可以迅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既玩得开心又复习到位,因而是一个不错的导课方法。“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教学游戏。从游戏导入,使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接受英语、喜欢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游戏的种类有很多:猜谜语、顺口溜、捉迷藏、小哑剧、找朋友、藏东西等等。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新颖,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6 Part B有关身体部位类单词中,我们共同设计了一张可以活动的小木偶的全身图,隐藏了身体部位,资源共享。通过游戏让学生猜猜少了什么,最终找出图中的主角。结果body、finger、leg、arm、foot、hand几个词汇在孩子们的抢答声中一会儿就完成了,既节省了时间,又为句型教学做了充分的铺垫,那节课孩子们真是开心极了。
四、对话导入法
学好英语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多开口练习,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不少学生英语成绩还可以,但在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却比较差。可以利用free talk这种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对话能力,同时配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本堂课内容有关的free talk,或者师生对话,或者学生间互相对话,或者小组间对话,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用语,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新知识的铺垫,在一问一答之间,语言的交际功能开始启动,口语能力得到了训练。由于这些对话又大多是在全班和小组间当众进行,学生势必要调动全部的注意力来应答,实现了语言的再现;而下面的学生,也都集中注意力听取我们的对答,听力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政治课堂的导入艺术】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课堂导入策略05-20
政治课堂导入方法谈05-30
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设计11-29
政治课堂的留白艺术08-13
政治课堂教学艺术06-13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06-05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艺术06-17
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小结艺术探究12-28
音乐课堂的导入艺术06-20
课堂导入的功能与艺术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