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政治课堂的杠杆(共4篇)
高效政治课堂的杠杆 篇1
新一轮教育改革以来,不少政治老师为探求本学科高效授课的捷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我也从中受益匪浅。然而,我不敢固步自封,也迈开探索步伐。一个偶然机会,因受农业生产依靠改革生产模式创造出“特高产”的启示,萌发革新课程模式打造政治高效课堂的念头。理清思路,知难而进,终于创设出“政治课五环高效教学法”。创设至今,三载有余,这种方法切实可行,且卓有成效。一节课的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能体现高效之优点。我现将这种模式及实际应用介绍如下,与各位同仁共享。
“政治课五环高效教学法”,即把一节课分成相互联系的五个小环节,每个环节各具功能,真正实现每个环节的优化,以此促成政治课堂的高效率。
一、创设情境环节
一课开讲,以情境创设巧妙引入,方法简便易行,而又容易操作。一般来说,它从小处入手,展示给学生的可以是问题、游戏、名言警句、图片、新闻、漫画、故事、情景剧、歌曲,等等。总之,只要能很好地为本节教学关键性内容服务,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均宜。这一环节功能有二:一是使学生思想收回迅速;二是由此及彼渗透新知,可谓一箭双雕。
我在讲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时,创设的情境是让学生进行“夹豆子比赛”,方法是:给学生一杯豆子、两根吸管,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把杯中豆子移到桌面上。学生情绪高涨,想出多种夹豆方法,并且惊奇地发现用两根吸管同时吸豆的方法更为快捷。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此种方法优点显著?大家争相发言,较为准确地说出了这种方法的科学性。小小的比赛,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思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融入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课文之中,可谓事半功倍,学生一开课便成为课堂的主宰,这样好的开课,自然是高效的。
二、尝试探究环节
这一环节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学习。它包括两个环节。
1. 引领探究。
课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精心拟定,将学生读课文要弄懂的内容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制成课件,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主或合作探究。比如,学习《心灵导航》一文,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由前到后、由浅入深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的思路沿着问题自主学习,避免学生学无方向、学无目标、一切放任自由,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收效甚微的现象。这样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让这一法定时间有效服务于提高学科质量,真正让课堂出实效,出高效,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2. 质疑互探。
在上段教学完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大胆质疑,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或合作探究,如所质疑的问题,学生确实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教师再作讲解。比如在学习“文明交往”时,学生提出质疑:“不打不相识”中的“打”算不算文明交往?经过同学和老师的共同探讨找到基本满意的答案,对课文的学习达到了一个深度,避免了只在同一浅层面上的学习讨论,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把学生的“探”与教师的讲巧妙结合,主体和主导双双发挥作用,课堂自然高效。
三、应用示范环节
应用示范环节中的“示范”指的是举出其中实例;“应用”指的是将前段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所举实例中去。换言之,运用“尝试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印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思想政治课是非常灵活而且十分贴近生活的学科,理论与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基于此,有时我把课本探究中的案例当作“应用示范”的例题,有时精选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例,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比如,我在讲解《生命宝贵》一课时,“应用示范”的例题是让学生谈论自己家庭中饲养的动物,种植的植物,以及周边乡村种植的农作物生长状况如何。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2010年冬至2011年初春连续几个月大旱,造成干旱的原因是环境被破坏。通过这些熟知现象的分析,学生体会到要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实际上也是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保护我们自己,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示范这一环节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精心选择精心设计例题,力求少而精。当然,还要做到难易适度,以让学生“掂掂脚跟就能摘到果子”为宜。
四、训练深化环节
顾名思义,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在“应用示范”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而且在“训练”的基础上将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当然也可叫做“深化训练”。
训练需要题目,拟题时,要抓最关键、最能体现新学的知识来设计题目,力求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运用中不断加强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做到因教材拟定训练题目,书面的、口头的、肢体的、虚幻的等均可,只要有利于发挥学生这个主体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题目设计。
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精选最能印证新知识点的训练题,有时从练习册上精选,有时从网络上下载与之相关的典型案例、材料,设计成问题进行训练深化。比如,我在讲《我和父母》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爱,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汶川大地震中有关母爱的典型事例和图片,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的洗礼,被母爱的力量所震撼。
“应用示范”和“训练深化”两个环节是有区别而又有相似点的,其区别在于,“应用示范”是通过训练印证新知、领悟新知,通常是较浅层次的,而“训练深化”是通过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常是较深层次的。二者形成阶梯形,一般情况下逐环进行;但是,如果教材比较简单,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二者就可以合二为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五、总结体会环节
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而后在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或谈本节课的主旨,或谈人生感悟,或谈本节收获,或谈学习新发现,或谈学习此文后萌发的理想追求,等等。当然,也可以先在小组内发言,还可以直接在班内发言。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问题补充整合,对本节所学知识给予整体小结。当然,最后的小结有时也可以由教师来完成。“总结体会”环节做得好,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下一节课的学习;反之,忽视“总结体会”这一环节,这节课所学知识是零乱的、不系统的,它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
以上介绍的是“政治课五环高效教学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指数高。按照这个模式打造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自主研究问题的课堂,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高效政治课堂的杠杆 篇2
王建茹
高效课堂的基本含义:有较高的教学效率,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真正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整体成绩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有较好的教学效益,能够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制约高效课堂的因素有:教师、学生、课程标准、教材和环境等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教师对建构高效课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治教师自身的欠缺是制约课堂效率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品质有待提高。
有些政治教师自身还没有具备一名教师尤其一名政治教师应具备的正确的人文理念和道德品质,不能科学育人。尤其受社会不良风气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不能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上课发牢骚泄私愤,不但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和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2、终身学习的意识较差,知识面较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一方面政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较差,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如远程教育等平台,及时汲取社会的有效信息,来丰富完善自己从而使政治课堂更有时代性;另一方面我校政治教师人员较少,师资相对较为紧张,教师很难有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机会,不能学习到先进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缺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
3、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由于工作生活等压力较大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缺乏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用自己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4、时政敏感度不够,对教材的再创造能力不足。
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就应是反映时代特色的载体。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还是2005年的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材料、事例和内容尤为显得陈旧,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就缺乏说服力、认同感和震撼力,这就需要老师要有时代的敏感性和时政热点的敏感度及时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和最新的材料。但是我们有些政治教师却时政敏感度不够,对教材的再创造能力不足,还是遵规蹈局的“教教材”,学生非常无奈的“学教材”,这样的授课就缺乏活力,缺乏创新,自然也就没有了效果。
5、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政治学科周课时少,老师所任的班级多,如初一周课时两节,一位老师带6个班的课还兼一个班主任或者作为中层领导还带5-6个班的课,很难记住学生姓名,容易让老师记住的就是学习好的或调皮捣蛋的,课堂提问和课下关注就容易是这些学生,而忽略中等生,有时一学期有的学生一次也没被课堂提问过,而作为老师也不以为然,但这样却容易导致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不喜欢政治老师而导致不愿意学政治,影响课堂效果。
6、对与政治相关的学科知识了解很少,综合素质较低。学生喜欢博才多学,知识渊博的老师。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与所授课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阳春三月看人大,为什么三月人代会召开?节能减排,减排是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怎样减少碳的排放等。综合运用地理、化学、历史等知识偶尔给学生秀一下,学生一定会很崇拜你老师,亲其师自然会信其道。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日益加强,学科知识的纵向分支、横向综合和学科交叉日益明显;加上现代中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要求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在的老师求知欲并不强,知识满足已有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7、教科研的步子迈的较慢,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不足,学校一再强调的加强教科研研究,我们落实的还不够。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教师。政治教师传统的教育观还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成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授型教书匠;对政治老师而言,固有的、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是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才能运用教育规律去科学育人,也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8、备课不充分,教学过程随性化,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目的不明确。
如: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占用时间过多,导致学习新授课的时间受到了挤压,致使新授课完不成任务,学生在一知半解中仓促结束新课,对所学新知识得不到巩固和拓展,严重影响了新课的学习效果,更谈不上“当堂清、堂堂清”,且上节遗留的问题只好在下节新课上处理。这种不良的循环,导致了课堂结构失衡,从而影响了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和效率。
再如:课堂提问的目的不明确,问题设计不当,没有思维含量。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张口就答,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还有提问中,有的教师不辨难易,不看对象提问,留意于提问的形式,表面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效果。
高效政治课堂的杠杆 篇3
一、学生提问题的来源
学生在化学学习中, 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化学问题。虽然从总体上说, 学生产生的化学问题都是学生在认识新事物时与他们原有的认知所发生的冲突, 但化学问题的来源是不同的。
1. 在阅读中可以产生化学问题。
新课程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精练, 没有冗杂的解释, 一句话里面可能暗含着很多的问题。学生在预习和阅读教材时, 会接触到许多化学新信息, 学生往往以已有知识为基础, 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所阅读的内容, 当内容中表达的联想系统与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起的联想系统互相分离时, 就会发生理解困难, 此时问题的意识开始形成。
2. 教科书栏目设计中提供了化学问题。
新教材中设计了“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科学史话”等学习栏目, 提供了丰富的问题素材, 学生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新问题。
3. 在练习中产生的化学问题。
练习也是问题产生的重要源泉, 不仅是因为练习中会出现一些新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练习过程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新的化学问题。
4. 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而生成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问题主要来源于对实验现象的困惑、对实验步骤的疑问和对理论与实验之间差异的思考等方面。
二、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策略
1. 教师本身必须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问题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指导,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这些知识有深刻的认识与把握, 而且对教材所谓的权威知识要敢于挑战, 要敢于有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要有预见, 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有些老师在问题意识上淡薄, 不能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看问题, 总认为有些问题不是问题, 把学生的水平估计的太高, 其实多数学生的学科知识储备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达不到较高的水平, 学生的头脑里储存着大量的问题。技能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 学生质疑技能的培养也如此。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养成设疑的习惯, 这样可以为学生有意识提问题作出示范,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对问题产生疑问。
2. 提供空间, 让学生能爱问、敢问、能问。
学习过程中问题无处不在, 教师不要“一语道破天机”, 应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比如让学生亲自做实验, 给同学们展示, 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爱问问题。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允许学生插话, 鼓励学生讨论, 赞美学生的质疑, 宽容学生的错误, 让学生敢问问题。通过实验、化学故事、常识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和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矛盾, 提供科学的事实等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问问题。
3. 保证时间, 让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 不要因为怕耽误时间而避重就轻。学生现有的水平可以解决的问题, 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 教师引导解决。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有足够的考虑, 要有合理的时间予以保证。即便是一些“异想天开”的与课堂无关的“另类”问题, 教师也要予以合理的保护, 不可求全责备, 更不要“一棍子”打死, 可以巧妙处理或课后解决, 要让学生感觉到“提问题”是不“丢脸的”而且还是光荣的。
三、巧妙处理问题, 做到适时适度
问题过于简单, 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问题过难, 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一堂好课应该是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保持相对平衡的, 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握好问题的“度”, 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受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限制, 学生提问题时很难把握好问题的“度”, 难免会有超出课堂教学范围的问题和无效的问题。教师要做问题的把关者, 对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既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又要对问题作出客观的评价, 要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 特别注意从规律、原理、方法以及对关键词的理解方面等去发现问题, 只有这样, 提出的“问题”才有“底子”。
2. 把握好处理问题的“适”, 避免冲淡课堂主题。
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目标的实现,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这一核心, 既不要将问题轻描淡写, 也不要把问题过度深层次追究, 处理问题要适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解决问题, 达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落实目标的效果, 使问题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3. 把握好点拨的“精”, 避免问题重复啰嗦。
学生的发问是落实学生主体的有效行为, 课堂点拨则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教师点拨时要做到“精确”、“精练”、“精彩”, 利用言简意赅的语言, 一语道破天机, 深入浅出的把问题解释清楚, 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俗话说:不怕不懂, 只怕不问。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 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师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鼓励并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 是实现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的良好途径。
摘要:目前课堂教学中, 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而忽略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现状, 探讨化学课堂变“师问”为“生问”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爱问、敢问、能问、会问的习惯,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政治高效课堂总结 篇4
2010年政治学科打造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后,我校政治学科组对照我校《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及《政治学科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认真学习、精心实施。
一、课前:精心备课,科学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政治备课组由备课组长牵头,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切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体现科学性原则。学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而教学学案编制必须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基准,在编制学案前要对教科书中每目的正文和辅助文进行通读,对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政治备课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合理设置学案知识点和导学案栏目。在导学案编制中,设置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走近生活”等栏目。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均以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为基准,具体落实各章节学习目标。
第二,切合学生兴趣和学生能力,体现生活性原则。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要以学生现在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和可能的生活为基准,通过生活事例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提高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新知识内化为学习能力。具体来讲,在导学案各个环节设计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事例和最新的时事材料作为背景,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切合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体现发展性原则。在“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政治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我们合理设置教与学的环节,教师适时点拨,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检测中涉及的重难点问题和注意事例等要及时指出,积极督促学生及时有效完成学案,合理组织课堂小组合作探究,评价学生展示的探究成果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课中:精心上课,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先学后教、以案导学、小组学习、合作互动方式,为促进学生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和条件,追求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环节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心理学研究证明中学生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求教师在探究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经验、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性,考虑用“阶梯型”设问推进学生整体发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内化,提升,获得真切的探究体验。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层次。“自主学习”部分侧重督促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通过课前预习或课上自学的形式完成,主要解决知识点“是什么”的问题。在这一环节,配合教师的适当精讲,重点剖析学习重点、难点。第二个层次是理解层次。“合作探究”部分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初级应用,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应用层次。在“课堂检测”和“走近生活”教学环节侧重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转变师生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的作用。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就导学案中提出的疑问进行有效的探究。小组讨论的作用就在于能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进行。讨论解疑也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谈提供了场所,使能力、性格等方面各有差异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在讨论中可以发现别人的思想火花,从而启迪自己的思维,产生共鸣。对学生展示或回答中知识性错误或不准确的表达,或者创新回答问题思路等这些非预设性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和肯定。
第三、引入多元评价,充分发挥师生的评价主体作用。
在评价主体上,由以前的教师单一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评价内容上,“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导学案具体使用过程中,“自主学习”部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结合。在“合作探究”、“课堂检测”和“走近生活”等版块中采用黑板展示、口头回答、互问互答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由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后:个别辅导,认真评估教学效果。
学生是有差异的,在课后适当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消化吸收课堂新知识。定期或不定期收导学案进行评估检查。对于课堂上学生互批的导学案,重点进行复查。对于课堂上未互批的导学案,则对照教学环节认真批阅。对在导学案完成及课堂讨论效果好的个人或组别进行优秀评价,给予相应的评价分。
【高效政治课堂的杠杆】推荐阅读:
政治高效课堂的创设08-31
构建政治高效课堂07-06
高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06-11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优化策略的实践与探究07-18
如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07-12
高效思想政治理论10-17
高考政治高效复习指导08-23
英语高效课堂下的高效练习07-28
高效课堂的浅见05-19
高效的语文课堂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