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问题

2024-09-20

导入问题(精选12篇)

导入问题 篇1

摘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日常教学中, 导入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缺乏多样性、缺乏时效性、缺乏针对性和缺乏简洁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导入,存在问题

外语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必须通过积累大量的言语材料 (事实) , 去激发教学活动的内部兴趣;在事实积累的基础上掌握大量理论。而一般学科的课堂教学, 则有赖于事实与理论的协调。[1]从某种程度上讲, 导入是引进言语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所以, 对英语学科来说, 导入更加必不可缺。笔者将就于南京某中学课堂观察中总结出的英语教学导入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缺乏多样性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 不乏有老师将一种或两种导入方法“通吃”一套教材, 这种课堂导入策略是不可取的。中学英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不同, 而且英语教材每个模块、每个单元也都有不同的主题, 如果教师每节课都采用同一种导入方法, 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即使是用生动有趣的图片导入这种能立即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方式, 多次实行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 有复习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 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 根据课型、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定不同种的方法进行导入, 才能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状态, 活跃课堂气氛。

二、缺乏时效性

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图省事, 常常直接使用《教师用书》中的课件或是自己以前设计的教案, 殊不知如今信息时代更新换代太快, 旧课件和旧教案的内容早就过时, 根本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的预期效果。笔者在课堂观察中注意到, 一位新教师用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作为导入, 却发现学生都是出生在21世纪初的孩子, 他们中很少有人看过这部电视剧, 所以不能理解导入部分的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段、兴趣点和认知水平等内容, 应用新颖的材料导入。

三、缺乏针对性

缺乏针对性可以说是课堂导入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 导入是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 所以导入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手段。换句话说, 导入的内容应该是建立在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之上, 而且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在笔者观察的二十节应用导入的英语课堂中, 有两节课采用的是新闻导入, 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分别是Reading语言点讲解和阅读理解练习讲解, 但他们选用了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泰国公主访华和“海龟”一族就业市场的新闻报道导入, 使得导入环节与课堂其他部分“脱节”。另一些例子是有些教师在每节课伊始由学生做自由选题的presentation, 但自由选择的内容与教师讲授内容不一致时, 学生的presentation就变成了一项单独的锻炼学生能力的练习, 从而失去了课堂导入的意义。虽然这种类型的导入也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他们并不成功, 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一个好的导入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 并能为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实行做铺垫。

四、缺乏简洁性

根据郭芬云、张耀新、李如密等人对导入的定义, 笔者将其归纳为:在课堂初始的五分钟内,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更快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准备过程。所以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3~5分钟为宜, 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 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 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 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 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 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 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有些教师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大量的图片、影片材料, 夸夸其谈进而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 以至于影响新课的进程。导入只是服务于课本教学的一种手段, 所以, 虽然导入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不能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 课堂导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本堂课能否迅速轻松自如地转入正题, 而且对课堂气氛、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导入的方法种类很多, 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年龄段、认知水平, 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时效性强的导入方法,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用最精炼的语言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9.

导入问题 篇2

资讯来源:铭智设计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已开始意识到品牌的价值和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的重要性.但又因企业的现状而不能有效的进行或实施VI视觉形象的品牌战略。或因资金不足,或因已经设计的VIS形同虚设,企业拿到VIS手册后根本不知如何执行。原因何在?

一、设计公司的定位和一些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

企业视觉形象及VI设计导入是一件非常艰辛和有价值的事情,但是很多设计公司只是单纯的为了设计而设计,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二、企业没有进行有力的执行,品牌认识度不够,品牌的建立需长期的维护与投入.我们都知道VIS的执行远远比VIS手册的规范更为有效,但是一些企业在拿到VIS手册后并没有按照手册执行,间接浪费了企业的资源。

三、企业文化的建立与定位过于平庸,毫无特征。

在企业没有鲜明的形象的时候.我们认为企业VI设计要严谨,要充分,需根据企业的现有的具体状况,结合其有限资金合理进行VI应用部分的选择,在VI设计的实施阶段应把握主次,分清急缓,在灵活导入其VI设计的同时更需合理完善与维护其鲜明的企业形象。

我们建议客户逐步来规范VI的应用系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阶段性的VI导入。在前期是VI的基础部分:包括“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体”“企业标准色”等。然后我们

会根据客户从VI应用项目设计书中选择一些企业最常用的项目继续进行设计,这样的话在碰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及时得以更正,就不会导致品牌形象塑造上的孤立片面性。既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又最大化了企业的视觉形象。

浅析英语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导入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46

外语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必须通过积累大量的言语材料(事实),去激发教学活动的内部兴趣;在事实积累的基础上掌握大量理论。而一般学科的课堂教学,则有赖于事实与理论的协调。[1]从某种程度上讲,导入是引进言语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对英语学科来说,导入更加必不可缺。笔者将就于南京某中学课堂观察中总结出的英语教学导入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缺乏多样性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不乏有老师将一种或两种导入方法“通吃”一套教材,这种课堂导入策略是不可取的。中学英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不同,而且英语教材每个模块、每个单元也都有不同的主题,如果教师每节课都采用同一种导入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即使是用生动有趣的图片导入这种能立即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方式,多次实行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复习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根据课型、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定不同种的方法进行导入,才能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

二、缺乏时效性

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图省事,常常直接使用《教师用书》中的课件或是自己以前设计的教案,殊不知如今信息时代更新换代太快,旧课件和旧教案的内容早就过时,根本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的预期效果。笔者在课堂观察中注意到,一位新教师用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作为导入,却发现学生都是出生在21世纪初的孩子,他们中很少有人看过这部电视剧,所以不能理解导入部分的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段、兴趣点和认知水平等内容,应用新颖的材料导入。

三、缺乏针对性

缺乏针对性可以说是课堂导入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导入是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所以导入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手段。换句话说,导入的内容应该是建立在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之上,而且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在笔者观察的二十节应用导入的英语课堂中,有两节课采用的是新闻导入,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分别是Reading语言点讲解和阅读理解练习讲解,但他们选用了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泰国公主访华和“海龟”一族就业市场的新闻报道导入,使得导入环节与课堂其他部分“脱节”。另一些例子是有些教师在每节课伊始由学生做自由选题的presentation,但自由选择的内容与教师讲授内容不一致时,学生的presentation就变成了一项单独的锻炼学生能力的练习,从而失去了课堂导入的意义。虽然这种类型的导入也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他们并不成功,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一个好的导入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并能为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实行做铺垫。

四、缺乏简洁性

根据郭芬云、张耀新、李如密等人对导入的定义,笔者将其归纳为:在课堂初始的五分钟内,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快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准备过程。所以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有些教师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大量的图片、影片材料,夸夸其谈进而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以至于影响新课的进程。导入只是服务于课本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虽然导入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不能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课堂导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本堂课能否迅速轻松自如地转入正题,而且对课堂气氛、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导入的方法种类很多,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年龄段、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时效性强的导入方法,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用最精炼的语言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小议历史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问题 篇4

一、导入设计注意创设情境, 体现启发性和趣味性 原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在内容的选择上, 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 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历史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 应找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实作为导入语。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中, 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情况及内涵,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过程及其意义, 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其发展情况。因此在讲授该课时,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一国两制理论适用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因此在这一课的导入设计上, 利用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祖国大陆作为切入点, 联系序言中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的一首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 野茫茫;山之上, 国有殇!”中国政府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 成功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主权的行使, 炎黄子孙更盼望能够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那么什么是一国两制, 这一伟大构想又是如何形成和得以落实的呢?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 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历史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二、导入设计要结合教学目标, 体现针对性和目的 性原则

课堂导入在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的同时, 要紧跟教 学内容的 重难点。“导”是辅 助, “入”才是根本。所以, 导入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 要服从全局, 不可舍本求末。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中, 课程标准关于重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思想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进步, 而新时期的理论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二的学生已经对高一阶段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学习, 在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明确要求他们掌握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 有的放矢, 不会浪费时间。

三、导入设计要关注新旧知识联系, 体现关联性和 时效性原则

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导入要善于以旧拓新, 温故知新。导入内容要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 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交点, 使学生认识系统化。善于以旧拓新,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语言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 所提问题要有思考的余地, 要有助于启迪学生自行探讨, 自觉去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如:人教版教材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上, 可以采取这一种导入的方式, 其重要的原因是从考点出发,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 该课与上一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密切联系。同时要注意课堂导入节奏应该紧凑得当, 一般控制在2—5分钟之内, 如超过则可能喧宾夺主。

四、导入设计要注意整合教材内容, 体现整体性和 连续性原则

采用模块来安排高中历史教学体系跳跃性大, 对知识储备不足的中学生而言, 确实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我们不仅要注意把不同专题之间相联系的内容结合起来, 而且还要把同一个专题的内容加以系统化, 有意识地把它们贯穿起来。重新组织教材的结构, 在钻研课标的基础上, 对教材结构, 甚至是历史的结构或历史认识的结构进行分析。教学内容可从学生认识历史的角度进行整合, 从历史发展的本质特点进行整合, 从不同版本教材的长处进行整合。因此, 一节新课的导入既要有教学的整体观念, 也要有知识体系的整体观念, 还要有学生的整体观念, 从而体现历史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原则。

总之, 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 课堂导入始终都应该保留历史教学的原汁原味, 这才有利于历史教育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天宝等.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

导入问题 篇5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它是我国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主流模式。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尤其是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效率比较高。缺陷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当今比较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脱胎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生成或遇到的新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没有给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时空;“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是建立单一的数学模型,没有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和策略优化的数学思想;“模拟练习,运用问题”,没有考虑运用数学模型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强调的是单一的数学模型认识。

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环境,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时空中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问题能力、数学探索意识和数学探索能力、数学交流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教学被激活和拓展的源泉活水,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给学生“探索”和“交流”提供了可能。

探索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深层次的心理需要。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探索者,内心都有揭开数学问题的强烈欲望,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数学精神追求。“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索”给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实现数学理想”提供了时空。

交流是人的心理渴望。自主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学生,必然想把自己的办法展示给别人,这是因为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能力被别人欣赏,才华被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总有一种展示个人价值心理需要。没有解决问题的学生经过冥思苦想,渴望知道别人是解决的。“交流”给学生搭建了经验分享的平台。

需要指出,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学生提出问题本身也是探索的结果;探索过程中又会发现或产生新的问题,并伴随有交流活动;交流活动中伴随有探索活动,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严格地说,“问题—探索—交流”不仅仅是一种程序模式,因此,课题名称表述为“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学习活动方式的研究更为确切。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发现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又称“问题解决法”,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法有利于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创造的态度和探究的思维定势;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2.生成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认为,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建构信息的意义;当人对学习的事物产生某种意义时,总是与他先前的经验相结合。

3.尝试教学理论。邱学华教授提出的尝试教学理论,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先练后讲”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研究假设。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环境,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问题能力、数学探索意识和数学探索能力、数学交流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显著提高。

四,“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框架

五、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实施策略。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逐步形成“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课堂操作实践经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巩固训练都占据了一定的时间,新的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课堂上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把老师主讲变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的模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和思考。“问题导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导学中“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评价”。

1.提出数学问题。

课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创设童话故事、生活事例等问题情境,呈现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呈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呈现有规律的数学现象……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数学问题。课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遇到新问题或生成新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筛选、取舍,引导学生研究解决。课末,教师根据教学活动提出新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留给学生课外去思考。追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施的主要策略。

(1)提出的数学问题,尽可能是现实的具体的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时遇到新的问题,有时联想的其它数学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数学问题,树立“提出数学问题比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观念。

(3)把“还有别的想法吗?”作为课堂教学的常用语,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激励学生不断地思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

2.探索数学问题。

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实践。课内、课间、课外学生都可以和老师探讨,和同学合作研究。也可以请教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与家长共同研究。

实施的主要策略。

(1)给予学生探索方法的指导。提出数学问题后,大部分学生习惯听老师或学生讲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自己去探索解决。教师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探索方法和探索途径等方面的必要指导,或者给学生指出探索的方向,帮助学生探索成功。

(2)给足探索的时间。学生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有时占用的时间相对较长。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去讨论,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

(3)树立探索的风气。对课内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学生,教师在评价中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课外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加大表扬和鼓励的力度,以利于学生形成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风气,养成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3.交流数学问题。

课堂交流活动,形式可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直接在全班交流。要逐步强化并实现补充式发言和总结式发言,让学生学会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学会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比较和筛选,优化数学思想方法,达成基本共识,形成数学问题结论。

实施的主要策略。

交流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是评论者,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学会仔细倾听,学会思考分析,学会有效讨论,学会恰当评价,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合作,尤其要学会借鉴别人的学习经验。通过教师的点评,使个体经验为群体所分享,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智慧的碰撞。

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

一堂课如何引入,因教师及其教学风格、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甚至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说,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都把导入语的引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因而肯定会拿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导入,力求导入的趣味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1、目的明确性。导入作为课堂的起始环节,只是课堂的配角,而非主角,所以一定要短小精练、目的明确,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导入,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导入教学一般控制在3~5分钟,切记不要喧宾夺主。导入要注意以旧带新,在唤醒旧知识的前提下插入新知识。教师要争取在课堂有限和有效的时间内用最精练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的知识。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内容密切联系,且导入的内容应该目的明确的指向新课内容。因此,教学的内容不同,课堂的导入就会不同;教学的对象不同,课堂的导入也就不同。但所有的导入都必须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前提,并以服务于课堂教学为目的。

2、新颖性。课堂导入的效果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而课堂导入效果主要取决于导入材料的新颖性,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最流行的素材或者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新颖性,并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正题,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种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聊。因此,必须以新颖的方式导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启发性。活跃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英语课堂的导入必须具有启发性。一个没有启发性的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是毫无意义的,相反一个具有启发性的初中英语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和丰富想象力,从而产生想要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强烈愿望。教师应该以启发式的导入创造课堂情境,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获得启发性。

4、趣味性。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动力,导入的关键也是要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所以说,课堂导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到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去,不分心、不走神。所以教师在新课导入时,一定要注意导入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从而更加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轻松愉快地学习,将学习视为一种精神享受。

二、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1、情景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是英语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导入方法。通常情况下,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和对话都具有一定的直观情景。因此在進行新课的导入时,可以借助表情。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或利用简笔画、图片、投影仪、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将教材中相关情节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对英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如在学习Food and drink 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示一些食物或饮料,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种购物情景的对话,从而引出“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you like…”这两种句型,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到英语知识。

2、英语歌曲导入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学生喜欢的歌曲导入课文。在听歌之前,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后会有提问。学生在听歌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会被歌词吸引,这样就可以消除对教学内容的畏惧心理,使他们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从而使学生感性认识课文的话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如在初中教材中《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课中,就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儿歌《两只老虎》以英语歌曲的形式播放给学生听,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就会情不自禁的跟着一起唱,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Do you know tigers?”“Do you like animals?”这样就自然地过渡到新课语言教学当中。

3、游戏导入法。“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特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实时性的各种教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习关于人的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Now,boys and girls,let’s do. Show me your left hand,Putyour hands on your head,Touch your nose,touch your stomach,Move your legs,move your mouth. ”在玩中,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有关人的身体部位的单词。游戏的导入方法应该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如还可以进行英语猜谜游戏,教师准备一样物体放进小包里,向学生提问“Please guess what’s in my bag?”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心理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从而设计出恰到好处的导入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教学的任务当中,使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冬英.浅谈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方法[J].才智.2016(06).

[2] 冯鸿璞.例谈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策略[J].中国培训.2016(02).

[3] 李松.浅析化学课堂导入技巧[J].化工管理.2016(05).

[4] 姚梅花.改变体育课堂导入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中华少年.2016(06).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问题导入设计 篇7

一、立足教材, 创设课堂导入问题情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自身特点, 教师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 为创设教学情境做好充分准备。教材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 教师要立足教材实际, 对教材展开多维度解析, 形成重要的教学认知探究, 为课堂导入问题设计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教师创设课堂导入问题情境, 不仅要对问题本身展开维度分析, 还要对学生接受实际进行到位的调研探究, 这样才能提升导入问题的适合度。阅读是个体行为, 阅读教学将文本、生本、师本三种参与因素进行综合设计。教师作为三种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将文本和生本进行思维衔接, 提升学生阅读学习品质。

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导入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少年》, 让学生思绪快速进入到童年回忆中。教师给学生限时6分钟自主阅读课文, 然后设计问题:“课文提到哪些地点?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百草园给作者带来什么乐趣?”学生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 很快就得到正确结论:课文提到百草园、三味书屋两个地方;课文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学习玩耍经历;百草园是作者的乐园, 可以捉虫、捉迷藏、捕鸟等。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 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 让学生限时阅读文本, 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课堂导入学习效果显著。

二、精心设计, 巧设课堂导入问题视角

阅读教学导入时,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问题, 不仅要让问题有较强的覆盖度, 还要注意问题设计的角度、展示的形式、内容的难度等要素。阅读问题有指向性特征, 教师要注意凸显学习方向, 针对学生思维激发点展开设计, 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诸多思维共鸣。学生从教学问题中获得思维启迪指数高低, 应该是阅读问题设计价值度的重要技术指标。在具体设计过程中, 教师要对教材、学生等关联因素展开调研, 还要关注教学环境、问题投放时机等因素。在课堂导入时设计教学问题, 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形成重要的教学增长点。

教学《最后一课》课堂导入时, 教师让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文本, 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学生在进行复述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大体概括的, 有故事情节记不清的, 有语言表述混乱的, 有原文照读的。为了让学生对复述有清晰认知,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你在复述课文时常常遇到什么问题?课文复述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如何提升课文复述质量?”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在学习成果展示时, 有学生直言:“复述课文容易忘记先后顺序, 语言没有课文原文好, 总想用原文展开, 复述还会出现卡壳现象, 进行不下去了。”教师根据学生自我检查结果给出具体引导:“课文复述前要先列好提纲, 理清先后顺序, 要注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可以换说法, 即使出现情境小出入也是可以原谅的。”学生根据教师引导, 再进行复述时, 已经有明显进步。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复述时会遇到什么状况, 这个课堂导入问题设计很实在, 给教师查找原因带来便利, 教师针对学生实际给出引导, 学习效果大好。

三、注重创新, 升级课堂导入问题品质

创新课堂导入问题设计角度、设计深度、设计形式, 这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 更是一种教学意识。现代课堂教学中, 教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已经成为教学共性认知。教师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文化内涵、思想实际进行综合考量, 探寻教学问题创新生发点, 在比对、分析、总结、评价、优化的基础上, 及时捕捉教学闪光点, 为创新课堂导入做好铺垫。质疑往往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导入阶段对学习内容展开质疑, 提升积极探索维度, 从不同视角切入, 形成个性阅读的见解和主张, 通过自动生成学习疑难问题, 表达个性认知意愿, 为全面提升创新学习品质创造前提条件。

在学习《口技》时, 教师设计课堂导入问题:“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课文中对口技人的精彩表现是从哪些角度展开描绘的?根据课文描述, 你能够模仿口技人给大家展示一下口技吗?”学生对教师给出的问题展开细致讨论, 特别是对最后一个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 纷纷进行模仿学习, 课堂内呈现出多种模仿声音, 学习气氛热烈起来。教师让学生模仿口技表演,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设计, 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感知是深刻的, 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自然会更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语文课堂导入教学中, 教师立足教材实际、精心设计、注重创新, 为学生创设多元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快速进入主动学习的角色, 形成学习内驱力。

摘要:教师设计课堂导入问题, 具有鲜明的导学意图。只有立足于教材, 对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学习能力展开深入调研, 对教学问题进行多元设计优化, 才能形成重要的课堂教学动力, 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课堂导入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篇8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

1、图片导入。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篇章都可以用图片导入, 如《故宫博物 馆》《桥》《华南 虎》《海燕》等等, 由学生在中国地图上寻找罗布泊的具体位置导入《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由“马”字的转变导入《马》。

2、音乐、视频导入。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新课时, 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 可一下子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如:由铿锵有力的腰鼓导入《安塞腰鼓》, 由优美的孔雀舞蹈导入《观舞记》, 由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导入《观潮》, 由婀娜多姿的莲花导入《爱莲说》, 由鲁迅先生的故居视频导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由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视频导入《黄河颂》, 由田忌赛马的视频导入《田忌赛马》导入《马说》, 由夸父逐日的视频导入《夸父逐日》等。

3、悬念导入。巧设悬念, 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并且极容易激扬起他们急于探究的情绪, 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把他们那颗刨根问底的心给套住了似的, 这样的导语导入, 势必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妙效果。教学课文《罗布泊, 消逝的仙岛湖》时 , 我一开始 就问学生 :“罗布泊是怎样由美丽的仙湖沦为荒漠的?今日的罗布泊与昔日的罗布泊各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并以此为出发点, 再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去想想:酿成了她今日如此狼狈残败面目的悲剧, 那谁又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仅仅是为荒凉的罗布泊吹起悲恸的哀歌吗?这一系列问题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疑团, 促发学生们不得不带着神奇的悬念, 进入到自主探究的思考之中去刨根问底, 深究之中一定会有许多神奇的发现和全新的感受。

4、辩论导入。学习《两小儿辨日》、学习 《中国人失 掉自信力 了吗?》、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敬业与乐业》时都可以采用辩论导入。可根据学生们自己的组合分成正反两方, 进行探究, 引发争辩, 让课堂变成学生们争辩真理的舞台, 学生们引据索典, 查阅资料, 作好充分准备, 一场拉锯式的辨论赛在唇枪舌战中剧烈地进行着, 并且学生们的热情和气氛都很高。这样做, 效果很好, 学生们都很投入, 我一边聆听一边根据学生们讨论的分歧,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相机启发, 把课堂教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跌宕多姿, 此起彼伏的高潮。

二.课堂教学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 导入语言要彰显思想内涵。通过教师的导入语, 使学生接受不同程度的思想教育和或多或少的启迪感悟。如《范进中举》的教学中, 笔者的导入语设计为:“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头悬梁, 锥刺股’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叫苏秦, 苏秦是一个说客, 开始的时候去游说秦王, 没有被重用, 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嫂子见了侮辱他、耻笑他, 妻子不给他做饭, 苏秦这才发愤读书, 悬梁刺股, 终于游说赵王成功, 挂六国印而衣锦还乡。这一次, 嫂子爬着去见他, 苏秦很奇怪, 问嫂子何故。嫂子回答:‘为叔叔的位尊而多金’”。故事讲完后, 我叫学生猜这节课要讲什么课文, 学生马上回答出是讲《范进中举》。我马上接过话说:“对, 在这篇节选小说里, 范进是前恭后倨, 而他的老丈人胡屠户是前倨后恭, 两个人产生不同情况下的强烈对比, 因为什么?就是因为苏秦嫂子所说的‘位尊而多金’。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这样的导语, 对学生就有了思想上的教育作用。

其次, 教师的导入中要注意包蕴一定的文化含量。在古代诗词的教学中, 更要如此。笔者在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 这样设计导语:在古典诗词中, 写风的句子不少。比如写东风的“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这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写西风的“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写南风的“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这是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句子;写北风的“北风卷 地白草折 , 胡天八月 即飞雪。”这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句子。这样的导语, 能起到良好的熏陶和示范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及对策 篇9

一、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导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有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并过度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正是因为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 在没有使用过渡性语言的前提下, 就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要上的内容是什么, 哪些知识需要重点把握。这样的导入方式虽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不是很大, 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差, 并且他们在上课的时候比较好动, 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具有选择性, 他们往往对有趣的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较积极, 而对于不能吸引自己的新事物则视而不见。所以说这样单一、简单的课堂导入方式, 不仅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还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二) 导入忽视了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就是为了将学生迅速带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从而快速地为学生建立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 让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是什么。但是, 有许多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在导入的时候完全背离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这样既没有达到教学要求, 也浪费了时间。此外, 在设计教学导入的时候, 有些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目标融入到导入中去,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进行“备教材”, 忽视了“备学生”、“备教法”等, 这样教师就无法掌握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从而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 三) 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互动

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和大学生, 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 在课堂上也非常活泼好动, 但是一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并没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也没有关心学生的想法, 而是规定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不能做小动作、不能讲话等, 学生在这样一个沉闷、专制的课堂中学习, 会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惧怕心理, 因而在上课的时候也不敢跟教师进行互动。此外, 这样紧张的师生关系, 使得学生有问题不敢向教师提问, 长久下去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最终不能达到教师所期待的教学效果。

二、完善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措施

( 一) 情景导入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适合他们的导入方式, 如故事导入、复习导入、谈话导入、游戏导入等, 在众多的导入方式中, 我们就情景导入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情景导入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教师在创设情景的时候还要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教师在教学10—19 这几个数字的时候, 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坐公交车的情景, 先找十个学生上来, 然后发给每人一个标有数字的牌子 ( 0—9) , 再将其他学生分为十组, 告诉学生今天要坐公交车去看“花展”, 请学生到自己分到的车次后面先排队站好, 等学生都站好以后让学生再确认一下有没有站错。最后, 在“上车”之前告诉学生到目的地以后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到学生模拟到达目的地后, 教师再提出交换公交车的要求, 并顺势将10—19 这几个数字引入, 发给学生新的牌子 ( 10—19) , 并将学生重新分组, 让学生找到自己所在的车次序号并排队站好。等到一切工作做完以后, 教师开始检查有没有学生站错, 并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这种导入方式有三个亮点: 第一, 复习旧课。教师在上新课的时候对旧课进行了复习, 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第二, 教学生文明。在做游戏的时候, 教师提出让学生排队上车、在进行花展的时候不能乱跑等都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第三, 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经过学生自己选择车次后, 了解到学生在认识数字时存在的问题, 并在上课的时候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解决每一个学生的问题。

( 二)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 学生在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想做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 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并在课下与学生多交流, 了解学生的需求,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 在数学课的导入上, 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自主学习, 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如在学习“对称图形”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 先问学生喜欢剪纸吗? 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剪纸的经历, 然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底下进行剪纸, 并请学生将自己剪纸的过程和方法分享给其他同学。等学生讲完后, 教师再让学生总结剪纸的规律, 从而引出对称图形。这样的导入方式,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思考加深对本节课所上内容的理解。

导入问题 篇10

【案例一】教学“千克的认识”时的导入

准备工作:讲台上摆放两个袋子, 一大一小, 大轻小重 (肉眼看不出) 。

师:讲台上有两个袋子, 看一看, 你能感觉到哪个袋子重, 哪个袋子轻吗?

生1:一样重。

生2:大的重小的轻。

生3:大的轻小的重。

师:大家的意见不统一。看来通过看一看不能让我们感受物体的重量, 那你有办法说出谁重谁轻吗?

生:掂一掂。

师:那就请你上来掂一掂, 并且把你的感受大声地告诉大家 (指名2—3人)

……

师:通过掂一掂, 我们可以感受到谁重谁轻, 那如果我们想确切地知道这个袋子到底有多重, 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生:秤。

……

【反思】“千克的认识”这一课与“认数”、“观察物体”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让学生像学习物理和化学一样, 用在课堂上做实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 使抽象的学具有可操作性。“认数”有一个数数的过程;“观察物体”有一个观察的过程;“千克的认识”则有一个“称”的过程。在这里涉及“数”、“观察”、“称”等一系列行为动词, 学生在行为投入的过程中, 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得到了发展。

在这一课的导入中, 我试图通过“看一看”“掂一掂”两个活动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入“称一称”活动, 并希望经由这三个活动设计能够使学生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观察是不能够认识物体的重量的, 必要时我们需要亲身体验甚至于借助于仪器。实际操作下来, 发现学生对于经过“看一看”到“掂一掂”的转折很是自然, 而由“掂一掂”进入“称一称”显得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 在于教师的问题情境设计还不到位, 给予学生体验的空间过于狭隘, 学生并没有经历完全“掂一掂”这个过程, 不充分的行为投入当然不可能激起学生深刻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自然也就不可能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现象, 探索数学规律, 把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因而, 在这个导入设计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应更丰满:在第一次“掂一掂”后, 再出示两个差不多重的物体, 让学生再次掂一掂, 进而发现当“掂一掂”也不能解决问题时, 必须用量化的方法表示物体的重量。因而在设置这类数学课的导入问题情境时,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现场的实际操作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系列真实的任务, 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案例二】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片段

谈话:同学们, 你们喜欢打羽毛球吗?今天老师去买了许多羽毛球, 但遇到了一些小麻烦, 你们能帮忙吗? (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真棒, 提出了数学问题还列出了算式!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刚开始信心百倍, 但经过实验以后发现有困难, 提出:不怎么会!

师:遇到困难了是吗?别着急, 试着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反思】在学习案例二之前, 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有余数的除法) , 并且一直是经过摆小棒, 首先形成表象, 进而根据表象在脑中抽象出竖式模型, 形成数学抽象思考, 发展数学思维。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 在解决问题时已经初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由于年龄和心理特征的限制, 小学生并不能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 往往会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 因而对于数学问题内在美的感受往往是比较迟钝的。当数学问题呈现在面前时, 他们并不会或难以对该数学问题直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只有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 才能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因而教师在导入情境的设置中就必须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冲突, 提出旧知识不能解决或解释的现实问题, 置旧知识于一种新的任务环境中, 使学生发现旧知识的“无能”, 进而发现新的数学问题, 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解决这些新的数学问题, 进而使学生的目的更加明确, 使自己的数学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因而在这一节课的导入时, 考虑到学生经过了这阶段的学习, 会自认为对于列竖式计算已经相当的熟悉, 对于新的数学问题肯定不能引起思想上的足够重视, 所以先让学生自主运用旧知进行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出对其原有认知的挑战, 进而提供给他们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 使其能够意识到该数学问题的新意, 感受到探索的必要性后, 自己再依靠之前已经已经初步形成的解决问题策略对冲突进行解读, 去完成原认知的改造与重组, 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数学结果表明, 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后的解决效果会更有效。因而在设置这类数学课的导入问题情境时,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旧知与新知能形成矛盾冲突的思维碰撞过程, 让学生在对元认知的运用与反思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 进而全身心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导入问题 篇11

一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得到学生认可

为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北京联合大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原教材基础上,设置了十二个问题导入式专题:(1)如何适应大学生活?(2)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理想信念?(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4)如何让你的人生走向辉煌?(5)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6)大学生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7)大学生如何培育职业精神?(8)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9)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10)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宪法?(11)大学生在民商事活动中应遵守哪些规则?(1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刑法?经过两年的尝试教学效果基本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经对授课班级学生的调查反馈如下:

(1)这门课帮助新生很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使我们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所提高。(2)课堂教学比较贴近实际,例子广泛,材料丰富,比较容易接受,开设这门课是必要的。(3)收获了考察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大学生该具备的道德情操和法律素养。(4)课堂气氛活跃,课程教学不死板,采用导入式专题教学的方式更易接受,同时注重实践。(5)这门课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与法制观。(6)在看一些短片中收获不少,寓教于乐。(7)这门课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心态,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懂得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8)这门课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刚上大学茫然的日子里,它教给我对事物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一次次的心灵撞击之感。(9)任课教师亲切和蔼,让刚入校的新生没有陌生感,很容易进入大学状态。(10)这门课中的法律知识很有用,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用得到。老师总是用生动的案例来导入教学内容,很喜欢。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1)这门课的内容与中学有雷同;(2)教材中实例不多;(3)讨论可以多一些,提高我们自觉探索书本的能力,提高求知欲;(4)多一点互动,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5)建议课件内容增加时代感、时尚性;(6)闭卷考试不适合这门课等。

二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开展专题教学的前提

为在新生中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导入式的专题教学,人文社科教研室的教师在暑假期间多次进行研讨,为及时推进专题课教学,认真开好专题课打好基础。

开学后,课程组每周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我们根据联合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协作组下发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采取了由任课教师“专题备课与系统讲授”相结合的原则。针对课程容量大、重点、热点和跨学科等问题,我们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在深刻领会联合大学关于开展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精神的同时,由教师任选自己擅长的章节准备教案、编制课件,并模拟教学环节进行专题式的精讲。其他教师围绕教材和主讲教师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讨、补充和完善,达成普遍共识。在此基础上,每个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精神,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再创造,形成个性化教案,以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为教师系统地有效地展开新课程教学作好了课前的充分准备。

三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讲授艺术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基础课”成功的关键。目前在我校大学生中对“基础课”不重视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曾经在新生第一节上课时作过调查,许多高职学生认为,自己将来文凭不高,学到一门技能就行,管它什么思想课,只不过有考试压力不得不学罢了,功利思想明显。要使本门课引起学生重视,除教师认真备课、讲授外,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讲授艺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至关重要。这是“基础课”教学成败的标准。教师只有改变讲授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听课中接受思想教育,获得真善美的启迪,才是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授课教师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等交叉学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打破原有思维模式或者思维定势。要从众多资料中选择出适合自己讲授方法、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又能吸引同学注意力的资料。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本、专科生无论是在接受能力上还是兴趣点、关注点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于是任课教师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任何一个教育过程,都必须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即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自觉性。本科生入学成绩较好,接受能力强,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讲授有一顶理论深度的问题。相反专科学生基础差,对理论性强的内容不感兴趣,所以教师要事先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况,引导学生们提出他们的疑难问题,及时地组织课堂讨论,开阔学生思维,

提高认识水平。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睁眼”看世界。

(二)加强社会实践,强调体验式教学

由于本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很强,我们在教学过程努力拓展实践的方式,做到使实践成为“基础课”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在开展社会实践方面,要让学生深入到广泛的社会现实中去,让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的设定更接近社会现实。

1在学生作业中突出实践要素

我们给学生布置了社会观察报告的任务,五个题目由学生任选其一:(1)大学生活的第一道风景线———军训;(2)我的大学游记;(3)我身边的道德模范;(4)幸福感调查报告;(5)大学生活费用调查报告。要求所有学生自由组织小组(一般为5~7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在这个过程中为确保调查质量和学术水平,首先要确定调查小组的负责人、严格填写调查记录等等。其次,详细制定调查计划。第三,对社会观察报告制作优良的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用PPT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表扬,并对平时成绩加分。总之,活动要有始有终,切忌虎头蛇尾。

2适当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体验式社会实践参观考察

2011年11月,我们组织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去河北乐亭李大钊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参观考察。在选取考察成员时,既要依据教师对各班学生平时上课情况的考察,也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权利。学生参观后有很大收获,都认为这种亲身实践的形式非常好。

(三)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适时适当地让学生观看一些具有深度的、新的影像资料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第一个专题“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时,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我校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职来职往”节目的视频,学生们反响十分强烈。因为,视频中的人和事都十分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到很亲切。视频中的人物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正是他们的困惑和急于解决的问题。

四提高考试测评手段的科学性

自2011年起,“基础”课在联合大学首次定为考试课。考试采取了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期末闭卷考试的初步探索。平时成绩中的组成:(1)三次课堂测验,每次20分,共60分;(2)社会观察报告30分;(3)平时考勤、课堂发言、课堂纪律等10分。期末为闭卷考试,试卷分A、B卷,由考试中心随机抽取,考试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分析题六种题型。

总之,通过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基础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将系统高深的理论与生动活泼的事例相结合,教师准确把握了大学生的脉搏,贴近他们的实际,使得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何云庵.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时效性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8.

[2]孙权.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论[M].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7.

[3]邝丽湛,王卫平.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何贻纶,陈永森,俞歌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中职英语教育中文化导入问题探析 篇12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育,文化导入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 文化对语言的学习有着良好的激励作用, 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语言环境, 为学习外语提供更多的条件。中职英语教育在总体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 以便加强对文化导入的重视, 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一、强化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一) 广泛应用英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科技的不断提高, 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中使用英语的机会愈来愈多, 英语在人们的工作及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针对高新科技以及设备的交易与运用而言, 英语能力的高低, 对于这些设备及产品功能的体现具有直接作用。

(二) 文化差别形成交流尴尬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的运用范围在逐步扩大, 在人际交往以及社会生产中愈发关键, 英语也成为中职教育中尤为主要的课程。虽然在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中, 积攒了许多经验, 且在教学形式以及方案中具有较大的改变。可是, 许多中职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对话时, 因为欠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对一些英语词汇以及短语的使用时常会令对方产生误会。而且, 在与人交流时, 也会因误解对方的意思而出现尴尬局面。尤其对一些文化禁忌或风俗习惯, 倘若欠缺必要的了解, 则会为彼此造成不和谐的影响。并且, 我国文化中的成语或诗句, 在英语中也同样具有相应的语句, 加强此方面语句的了解, 将有利于日常沟通。[1]

二、中职英语教育中文化导入的现状

(一) 语言与文化背景

文化及语言是所有民族长久积累的财富。语言的构成及发展源于社会背景与思维模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 不同民族会构成不同的语言, 这也令所有语言都饱含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成为文化的载体, 文化成为语言的深刻内涵。学习语言尤为关键, 学习语言中的文化更为重要。

(二)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及: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需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准, 打好学生英语基础,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初步构成职场英语的运用能力。引领学生掌握、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别, 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态度。这也让我们了解到, 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已经无法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所需, 将文化导入英语中已经刻不容缓。[2]

(三) 不同语言文化差异

在我国, 朋友或邻里之间见面大多会询问:“你吃了吗?”“最近忙什么呢?”而且通常会涉及到年龄、家庭、工资等个人问题。而在西方, 比如在英国, 朋友们相见大多会将天气当做谈话内容;而在美国, 大多会将亲吻、拥抱当做问候, 且谈话人相互间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然会被看做无礼。英国人或美国人都无法理解中国人的交际方法, 还会对其干涉对方“隐私”而产生误解。并且, 因为我国长期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 也同样无法理解美国人的社交方式。

三、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 强化课堂教学中文化背景的讲解

当前教材中很多方面均提供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论题, 老师可以将文中提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传输给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 老师需与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相关知识相结合, 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目的与观点, 如对历史方面的文化进行补充, 可以融入一些与政治相关的背景、名人评说以及历史意义等内容。老师应当具有文化导入的能力, 在教学中需加强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 加强语言在日常的应用, 让学生融入到英语语言环境当中, 不但可以通过英语进行思考, 还要使用英语文化形式进行思考, 以此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 让老师担当两者不同文化间的桥梁。[3]

(二) 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别的了解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 过去会发生学生只会记语法而不会说的状况。而现在学生说英语则会发生与情景不符或令对方不理解的状况。这是由于在教学中, 忽略了外国文化差异的了解。所有国家都具备自身的文化及特征, 使用英语的国家也是如此。对于中职英语教学而言,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较大差别, 所以在沟通中, 需要为学生适时传输一些语言运用方面的差别, 协助学生区分中西方在语言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

(三) 开设课外英语文化专题讲座及探讨

文化导入属于一个繁琐的过程, 需要语言教育者共同奋斗, 才能让学生建立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单单依靠老师在课堂中的传授显然不够, 因此需融入课堂外丰富的文化教学。比如很多中职学校经常会聘请外籍老师为学生设定一些趣味讲坛, 不但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 还会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四、结束语

中职英语教育中文化导入虽然在传统教育体系及教育方式中会存在一些阻碍, 但是文化导入必定会为中职院校培育出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亚迪.重视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合情表意[J].海外英语, 2010 (05) :86-87.

[2]李欣.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4) :182-184.

【导入问题】推荐阅读:

导入方式05-24

导入功能05-26

精彩导入07-26

课程导入08-01

注重导入08-05

导入措施08-09

情感导入08-17

文化导入08-25

知识导入09-02

提问导入09-11

上一篇:创业转化下一篇: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