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误区

2024-06-10

课堂导入误区(通用4篇)

课堂导入误区 篇1

摘要:导入对英语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本文结合教学实例, 探讨了教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存在的四大误区,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课堂,导入设计,误区和对策

一、引言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有效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导入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 步入思维活跃的状态;有效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因此, 导入环节的设计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然而, 我在教研中发现, 许多老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 存在着一些误区, 结果出现“导”而不“入”的状况, 使得导入徒有其名或徒有其表[1]。

二、英语课堂导入设计的误区

1. 流于形式, 脱离教学内容。

导入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教学上, 进入学习状态, 形成对新知识的学习期待。然而, 不少老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 只注重形式, 不重视内容, 与新课重点脱节。例如, 有的老师习惯以值日报告的形式开始新课, 让学生轮流到讲台自由演讲。演讲结束后, 老师一般既不评价, 也不与学生就内容进行信息交流, 缺乏师生间有效的沟通。此外, 值日报告的内容和新课内容未必相关, 难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因此, 这种流于形式的导入方式, 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对新课的关注, 而且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毫无生趣。

2. 拖沓冗长, 影响课堂进度。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 且导入并不是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导入环节耗时过多, 必然会影响其他环节的开展, 浪费课堂时间, 影响课堂进度。例如, 某老师在教北师大版Unit 5 Lesson4“Let’s Dance”时, 首先, 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引出和舞蹈有关的词汇;接着, 让学生听不同的音乐片段, 识别不同的舞蹈配乐;然后, 播放录像, 让学生观看不同的舞蹈形式;最后, 邀请个别学生进行模仿表演。虽然整个导入过程都是围绕“舞蹈”这个教学重点展开, 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营造了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 但是整个导入环节花了将近20分钟, 学生还意犹未尽, 直接影响了后面教学内容的落实。

3. 舍近求远, 浪费教材资源。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声光影像等多种体验, 给课堂效率带来飞跃。因此,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 特别青睐多媒体导入。这种只重视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的做法, 常常把英语课变成了多媒体的“欣赏课”。例如, 某老师在设计北师大版Unit 17 Lesson 1“What’s So Funny”的导入时, 播放了一段憨豆先生在餐馆用餐的录像, 逗乐了全场。不可否认, 老师在此花了不少心思。事实上, 虽然这篇文章与“幽默”有关, 但是课文中已有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三幅插图, 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插图, 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图画所揭示的主题上, 并使学生认识到文字以外的信息对正确理解文章的重要性[2]。

4. 生搬硬套, 忽视教学对象。

有效的导入要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任务, 尽可能让学生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然而, 有的老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 盲信教材, 忽视了学生的兴趣、语言能力, 导致一厢情愿的教学局面。例如, 我在一次校公开周活动中, 遇到两位老师同上北师大版Unit 16 Lesson 2“Name Stories”一课。一位老师按照教材已有的设计, 直接问学生:“What’s your name?What does it mean?”结果接连提问四个学生, 他们都回答:“Sorry, I don’t know.”课堂教学陷入尴尬境地。另一位老师则首先跟学生坦言, 他不知道自己的中文名有何寓意, 但是他紧接着和学生分享了他的英文名和网名、QQ空间名称的含义。在老师的示范和引导下, 不知道自己中文名字寓意的学生也找到了说的话题, 饶有兴致地谈起他们的小名、英文名、网名、空间名、宠物名等。

三、对策

1. 明确导入目的, 紧扣新课重点。

导入之所以被重视, 在于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起着诱发学生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教学主题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作用。换言之, 导入是为新课作铺垫, 因此有效的导入必须能够自然地引入主题, 衔接得当;必须与新知识联系紧密, 目的明确。例如, 我的同事习惯使用值日报告的方式开始每堂课, 但是她布置的值日报告, 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发挥, 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进度, 按照教材每单元的话题展开陈述。

2. 把握导入时间, 做到主次分明。

如果说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 那么太过拖沓的引子自然会让听众失去欣赏主曲的耐心和兴致。而且, 课堂导入并不是授课的重点。因此, 导人时间不宜过长, 应以3—5分钟为宜。例如上文提到, 某老师设计的“Let’s Dance”这课的导入时, 运用了四种方式, 占用了过多时间, 导致课堂头重脚轻, 影响课堂效果。我认为, 事实上他只需截取其中一种或两种就已经达到导入的目的。

3. 优化导入方式, 利用教材资源。

导入的重要性促使得很多教师探究出了不少导入激趣的好方式, 声音激趣、形象激趣、实物激趣、角色激趣、联想激趣等。其实, 教材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途径, 如利用课本的插图, 利用文章的标题, 还有题图结合的方式。有效的导入应选准切入口, 展开一个既能体现教材要求又能适合学生轻松表达的话题, 无需刻意追求现代化, 过多使用多媒体。

4. 考虑导入对象, 结合学生实际。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同理, 导入设计也应面向全体学生,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语言能力。成功的导入应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导入, 让学生成为舞台上积极活跃的主角。

四、结语

总之, 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合理有效的导入方式, 注意导入目的性、针对性、关联性和趣味性, 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发挥导入的作用,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傅咏梅.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问题剖析与对策[J].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7, (5) .

[2]张友力.巧设高中英语阅读前任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 (4) .

课堂导入误区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导入误区,切入维度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其中一个环节, 它是课堂教学的自然过渡,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曾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 好像音乐定调一样, 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误区

1.对导入的多功能性认识不足。大多数教师对导入环节的多功能认识不足, 仅限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表现为: (1)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时尚, 偏离了导入和课堂教学的方向; (2) 选择生动有趣的游戏、竞赛或视频作为导入, 但致使导入时间过长, 造成“头重脚轻”, 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内容偏离重点; (3) 为了追求导入的新颖, 选择了脱离实际或学生不熟悉的话题, 学生虽然感兴趣, 却对话题无话可说。

【例1】在牛津高中英语M1U3的Reading《Dying to be thin》中, 一位老师播放了美国电影《The Devil Wears Prada》中的片段, 讲述的是一个女孩通过设计师为其挑选衣服、改变发型而变美, 然后设问:Can we change our looks by wearing different clothes?And why?这段内容虽然与本单元主题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相关, 但是和Reading的主题内容“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our lives.We shouldn’t damage our health just for looking good.”并无关联, 从这个导入一下切换到课文内容, 导致学生不明文章的中心, 有误导作用。

【例2】在对教材M9U4的Project《Reporting on a historic religious place》的外市借班开课中, 一位老师用了自己家乡的Xin Fu Temple作为例子, 并引用了著名诗人作品的英译文来做导入。学生虽然觉得新颖, 也感兴趣, 但因为是外市的学生, 对这个寺庙和诗几乎不了解, 因此, 在设问和讨论环节, 他们几乎无话可说, 造成了课堂的冷场。

2.导入的选择依据不清。教师在对导入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方面依据不清, 不能符合实际需求。具体表现为: (1) 对课堂的目标分析不清, 生搬硬套, 致使导入和课堂内容脱节; (2) 对课堂内容和重难点的分析不清, 以新带新, 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知识的灌输量过大; (3) 对学生整体情况的分析不清, 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个体和整体设计课堂导入, 容易造成大材小用, 或设置的问题过难, 造成冷场。

【例3】一位教师在对牛津高中英语M6U3的Reading《Cultural difference》导入设计中, 为了切合文章, 选取了课外辅助材料介绍印度、法国、韩国等地的见面礼仪。虽然图片能够吸引学生, 但是文章和介绍中出现了很多学生无法阅读的生词, 如印度合十礼“namaste”等, 难度过大, 以新带新, 反而造成了学生的阅读障碍, 让学生失去了对导入材料的兴趣。

三、设计科学导入切入维度

首先, 必须在明确课堂目标的前提下设计导入。做好对课堂内容的分析, 包括主题内容和重难点的分析。只有在全面透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 才能明确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做到契合课堂教学方向。

我们都知道,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也是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的依据。教师在设计导入前, 应该研究教材内容, 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把握课堂的主题内容, 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为切入点。如采用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导入法, 激发学生想象力, 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组织语言、表达想法。也可以采用Free talk导入法, 鼓励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境训练语言运用能力。导入环节的另一重要功能是使学生了解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为随后的学习环节搭建阶梯。

其次, 课堂导入不能缺乏趣味性。人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出发, 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 能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 并表现出一种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正如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学的起点, 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而富有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 使其积极参与到下一步的学习任务中, 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 教师的导入还应该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 即以学生为本,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相同的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 也应该设计不同的课堂导入。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群体特征, 如文科班和理科班学生存在知识架构上的差异、强化班和普通班存在新知识接受度上的差异。设计导入时, 分析学生发展区的差异, 尽量符合他们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 希望学生通过导入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导入误区 篇3

然而, 在实际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有些教师对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的目的、功能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操作的随意性较大, 使得该环节在目标定位、活动内容及学生的参与度上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 雾里看花

【课堂实录】牛津英语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

Sing a song“Excuse me”

Talk show

T:Hi, boys and girls, are you happy?

Ss: (学生一时冷场, 疑惑片刻之后参差不齐地回答) Yes.

T:Ok. (教师略尴尬) Hi, Wang Cheng!Where do you live?

S1:I live in a flat.

T:Would you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house?

S1:I live with my family in a flat on HuQing Road.The flat is on the third floor.It is not big but very clean.We have a nice sitting room.We often chat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itting room after dinner.

T:Very good.Now,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It’s the capital of the USA, where is it?

Ss:Washington DC.

T:It’s an animal.It looks like a bear.It’s black and white.What is it?

Ss: (学生疑惑片刻) Panda.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力图通过多样化的活动, 如唱歌、脱口秀、猜谜语等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所选择的内容忽略了导入环节的目标定位, 活动内容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毫无关联, 以至于学生在经过三个活动之后对老师要做什么依然晕头转向。这样的导入只是营造了英语学习的氛围, 起不到作用。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新的知识总是建立在先前的学习基础之上, 这样的导入只能干扰知识的有效顺向迁移, 阻碍学生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率。

【建议】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导”要为“教学”服务, 不可为了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其实质的功能与价值。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 读透教材, 紧密结合新课的教学内容, 适当选用实物、图片、动画、游戏、儿歌等多种形式自然导入新课。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通过TPR的活动引导学生复习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既活跃气氛又暗示主题;可以出示地图, 老师说路线, 猜猜老师在哪里, 这样的活动不仅趣味性浓, 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将重点内容渗透其中。

二、活动内容, 流于形式

【课堂实录】牛津英语8A Unit 1 Friends (Best friends)

Greetings

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Good morning, teacher.

T:How are you today?

Ss:Fine, thank you.And you?

T:I’m fine too.Sit down, please.

Daily report

T:Who’s on duty today? (一学生作值日报告, 话题是“My hometown”)

S1:Hai’an is a small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There is less air pollution in Hai’an.It is very beautiful.There are many tall buildings.And there are lots of good shops, you can shop until ten o’clock at night in most shopping malls.Wenfeng Big World is our favourtie shopping mall.There are many restaurants in Hai’an.You can choose any food you like in Hai’an.Welcome to Hai’an.

Free talk (师生就一些日常的话题交谈)

A guessing game

T:I describe someone in English.Guess, who am Italked about? (老师描述班上同学的特征, 猜一猜她/他是谁。)

【分析】此案例中的教师导入方式多样, 有值日报告、师生谈话, 还有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游戏, 对于营造英语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此段导入的时间至少需要10分钟, 而这10分钟之内的活动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甚少。原因在于教师的导入设计过于程序化, 似乎总是通过师生问候, 互问身体状况, 回答也是千篇一律的“Fine, thank you.And you?”如案例中值日报告的主题与新课内容毫无关联, 学生报告完毕教师也未对其做出评价或就内容进行信息的交流而引入新的话题, 使值日报告流于形式, 无法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过渡与衔接。而且这种程序化的导入方式缺乏新意, 不利于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 同时这种机械的问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无法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误区 篇4

一、实物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片形式来导入新课, 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 能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 这样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人教A版必修2第一章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中, 课前准备一些实物, 采取直观演示,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 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

二、热点话题、新闻事件导入法

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 以此作为导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如在讲“基本不等式”时, 我这样导入:一项“抗风浪”网箱生态养殖技术目前在安徽巢湖研发成功并推广, 设计者们力求用最少的围网围成最大的空间, 当箱口面积一定时, 网箱长宽各多少时用料最少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类最值问题, 所用的知识为基本不等式。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兴趣, 即有了内驱力时, 他们才能爱学、乐学、学好;相反, 他们不感兴趣, 你不管讲得多投入, 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一开始就想办法吸引学生,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 我在教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一课时, 是这样导入的:我拿着一张普通白纸, 问学生:“谁来说一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讨论一阵子后, 找几名学生估计厚度, 大致统一后, 我说:同学们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 假如我把这张纸多次对折后, 它的厚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个别学生回答说:可能。就这样学生争论了起来。然后我再说:“认为可能的坐左边, 认为不可能的坐右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好!下面我们一起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一惊人的疑问让学生精神集中, 思维活跃, 进入最佳状态, 不用多说, 在问题情景之下, 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究, 课堂上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四、故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 在新课开始之前, 我们不要急于提示课题, 而是先讲一个与本课题有关的数学故事、寓言、典故、趣闻等来提示课题, 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究问题答案。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 我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 原以为富人不愿意, 哪知富人一口答应了下来, 但是提出了如下条件:在30天中, 富人第一天借给穷人1万元, 第二天借给穷人2万元, 以后每天所借的钱都比前一天多1万元;但是借钱的第一天, 穷人还1分钱, 第二天还2分钱, 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两倍, 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完后感觉挺划算, 本想定下来, 但又想到此富人是吝啬出了名的, 害怕上当受骗, 所以感到很为难。”你能帮这个穷人出个主意吗?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都跃跃欲试。于是由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发现很复杂, 然后老师再导出今天的课题。这样的导入, 既生动有趣, 又蕴含着新知识, 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五、生活实例导入法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内容的选择生活化和趣味化。一打开课本, 就能给学生这样一个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而每一点数学知识的学习, 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从而不知不觉进入到数学问题中去。例如, 在教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这一节内容时, 我是这样引入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例子, 如拉紧的电线和地面、教室的日光灯管和地面;生活中也处处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例子, 如教室内的南墙面与北墙面、前黑板面和后黑板面、天花板和地面, 本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六、实验活动导入法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其实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在教学《空间几何体》时, 提出:“用6根火柴棒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不能。”这时,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火柴棒, 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

上一篇:代理点体系下一篇:顶板破碎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