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模式

2024-09-22

课堂导入模式(共12篇)

课堂导入模式 篇1

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 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 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 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 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 充其量只要应付小高考即行。由此而来, 这些学生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 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 自然, 明显地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 结果, 当然是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所以, 如何设计地理课堂的导入去激发学生产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对地理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教师的亲身经历, 导入新课

在新课教学中, 假如教师叙说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自身经历的故事, 更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知识,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在讲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时, 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 在上课之前我把大学里参加教育实习的时候在华山和泰山上面拍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 在看的过程中还向大家描述了自己当时爬山的感受, 学生不仅看得很专注, 而且对学习地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种教学, 不仅简洁明了, 而且善于把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 促其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学习。

二、赏析诗文, 陶冶学生情趣, 导入新课

如, 在讲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时候, 以一首诗导入“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引用“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分析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醉时不觉乾坤转, 醒时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天河”来讲述地球公转、自转。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为动,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比如, 必修1《地球的运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也是中学地理一个最大的难点, 可以这么说:得“地球的运动”者得“地理”。在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 利用制作的课件, 把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晨昏线、黄赤交角等等内容用动画形式体现出来, 使抽象内容变得更直观, 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效果就更明显, 这样的教学, 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去, 形成一种崇尚知识, 努力探求地理知识的一种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 地理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学而是不愿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堂导入尤为关键。所以在新课程的创新教学中, 教师在导语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变“苦学”为“乐学”。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 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新.地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 2000-10.

[2]刘宁.地理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做课堂主人.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0 (02) .

课堂导入模式 篇2

摘要: 通用技术课程是全新的一门课程,它探讨的内容是“做什么”和“怎么做”,课程中需要很多工具和材料,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门课的难度,缺少了实践环节,同时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不了解,也使这门课程变得枯燥乏味。本文主要论述了怎么样在通用技术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整堂课的效率。

关键词:激发 兴趣 通用技术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学得是否有效。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现在已列入会考,高考科目行列。由于这门课堂注重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光凭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以及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浅识,使这门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的激发,最终会导致整堂课的失败。教师在认真备课时,要认真选择各种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一、深入钻研教材,适当增加教材的弹性。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讲授,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贴近学生思想的,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我们在设计《控制与设计》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引入实验楼的声控灯案例:如果白天有声音,灯同样会亮,但是这样浪费电力,我们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将装置加以改进,达到白天有声音灯也不亮的目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欲望。当学生比较困惑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加以提示:物理上我们学过了光电效应、光敏电阻、传感器等知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很多同学设计出了声光共控灯,满足了要求。

二、选择正确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各环节构成的联系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启动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通用技术课中我们通常用得最多的是情景导入与案例导入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给学生出示两种不同材料的一次性杯子,并提出问题“谁更结实呢?”,让学生判断猜想,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此时,教师通过技术试验(两种杯子的承重技术试验)来验证学生的猜想,其中一只杯子承受10多公斤已经被压瘪,而另一只承重20多公斤,完好无损。试验现象让学生发出了感叹,纸杯竟然可以承受几十公斤重的压力,这出乎学生预料。可见,技术试验对学生学好技术十分重要。接下来引出本节课的重要概念——结构的强度。

(2)时事案例,导入新课。

多收集社会时事新闻,作为教学案例,学生的积极性就马上会提升。由于课间的休息,学生一上课心不能马上静下来,加上高中生现在的思维方向,对社会时事比较感兴趣,新课导入用时事案例效果就明显凸显。例:展示图片——肯德基的黄金蟹斗,学生都讨论着怎么怎么喜欢,但是当我说到其做法“用得是死蟹的肉”,顿时学生一片嘘声,讨论商家的道德问题,于是借此我引出了《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道德原则。

三、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应运。

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在讲述《技术与设计2》中的《初识结构》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将多种国家的建筑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建筑分别属于那种结构类型,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结构的集中分类的理解。又如在讲控制系统时,我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了有关的影像纪录“摩登时代”,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为什么自动餐饮机最终失败,引出闭环控制系统。

四、要注重学生对技术过程的亲身体验过程。

在通用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好的方法,也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善于发现新事物,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人。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案例,展示给学生看。例如:普通的书签只能帮你记忆页面,但不能帮你记住阅读到哪一段了,精确书签可以精确到最后的阅读段落。利用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精确书签设计的独特之处,让学生感觉到,创新设计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就是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物。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物品使用不方便或设计不合理,每次上课时我给点时间学生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马桶里积水,上厕所总是溅一屁股水”,有的同学说:“我家厨房吊柜门,一开就爱碰头!”,有的同学说:“我奶奶年龄大了,总是忘记关水龙头,怎么办呢?”等等。对于实践操作,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搞小制作,并定期的进行展示。女同学有用废弃的布料做笔袋、椅垫的,还有的同学手工制作十字绣,完全由自己设计制作。男同学用木料制作车模、船模,还有的同学自己买一些标准件组装台灯,用于晚上休息时突击功课等等。通过注重实践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其他科的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五、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兴趣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培养创新性思维,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自己的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等,使自己不拘泥于现成的结论。善于应变,敢于创新,同时要学会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

(2)要重视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学会动手很重要,要经常地开展科技活动,自主的对方案进行构思和设计,并在实践的检验中去发现问题,改正不足,不断创新,不断实现突破。通过科技活动,不仅培养了创新设计能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上一个台阶。

(3)要重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科技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创新的能力应用于实际,为今后的创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想,身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让学生有兴趣听,听得懂,受启发,还须不断研究教材,不断给自己提问,不断研究教学教法,不断研究学生的思想,不断地进行交流,为这门年轻学科的建设付出艰辛和努力,让这门课程“亮”起来。

绍兴县越崎中学

吴春凤

课堂导入模式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优化

导入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一堂课导入得当,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至关重要。

传统英语课导入方式众多,如图片、海报、简笔画、录音机等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中学校园基本得到普及,极大地丰富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课件、flash 、VCR等多媒体手段,用全新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充满语境的英语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的特点,能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和谐高效教学氛围,动态生成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这些课堂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笔者认为多媒体对课堂导入的优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便捷丰富的图片资料,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所使用的网络图片资源是一个丰富、便捷的图片库。通过搜索引擎,教师可上网查找到大量相关图片。与传统图片相比,多媒体图片清晰度高、获取途径多样、图片形式也更加丰富,甚至可以自制图片或采用PS技术合成。通过这些图片导入新课话题,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选修7 Unit 3 Old Tom is a Killer Whale是关于鲸鱼的文章。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对这种题材比较陌生,加上有很多相关词汇如,killer whale,baleen whale,blow-hole ,whalers,harpoon等,文章有一定难度。如果能在导入中介绍一些新词汇并且理清人物关系就可以大大降低课文难度。于是笔者借助PS技术合成一张虎鲸配合捕鲸人捕杀须鲸的画面,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借助了动画效果。呈现画面时不仅能吸引学生眼球导入课文,也扫清了词汇障碍,同时让学生观察图片中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阅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视听结合,有效创设情境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把视听结合在一起,视听双重刺激,创设情境更具优势。无论是音乐、flash、电影片段,还是其他各种媒体手段,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来,使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所需要的特定氛围。

比如,在传统导入环节中,音乐只能发挥其听觉作用,教师主要借助其优美的旋律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需要的情景。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音乐呈现的形式更加多样,可以播放现场视频,可以欣赏MTV,甚至是可以合成音乐。视听的融合不仅形式多样、且信息量大,对于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作用。如必修2 Unit 5 Music的导入环节可把各种音乐形式合成串烧在一起,让学生观看视频并用抢答的方式猜出其中有哪些音乐形式。从而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并让他们感性认识本课的主题。

同样,包括电影、flash在内的各种媒体手段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创设情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效果。比如一些科普题材阅读内容比较深奥且相对枯燥,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导入。比如必修3 Unit 4的主题天文学。笔者的导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一段关于科学家太空趣味生活的视频,这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体验感知太空的神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向往。从而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期待。

三、巧用幻投技巧,丰富背景知识

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最为普遍采用的就是幻灯或投影。他们虽是较为简易的多媒体手段,也能用得巧妙,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导入环节不仅要导话题,也是导背景。高中英语教材涉及的题材多样,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仅限于有限的几个题材,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充势必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在导入环节中很多老师会借助Quiz来了解或扩大学生的背景知识,传统的Quiz主要是口述,随着多媒体的出现,除了投影Quiz内容外,还可充分利用PPT技术把Quiz设计得更加巧妙。比如必修3 Unit 5的阅读the True North是借助两位中国学生的加拿大之旅介绍了加拿大的几大城市,内容较多,而大多学生对加拿大了解不多。于是有老师导入时首先在屏幕上呈现出8个五颜六色包装精致的盒子,每个盒子都链接了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选择一个盒子,然后根据链接回答相应的问题。同时,该教师还在这些问题上链接了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相关城市的背景知识。这种导入与传统导入相比,除了新颖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外,信息含量也比较高,充分发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的优势。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有效创设情景,为教学内容作好铺垫。当然,多媒体并非是优化课堂导入的唯一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手段,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赵月玲.高中英语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9

[2]葛炳芳.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1.第9期

[3]陆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第5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课堂导入模式 篇4

一、把握导入原则, 做到有的放矢

英语的导入不是盲目和随机的, 要把握一定的原则, 方能事半功倍, 提高教学效果。常用的导入原则如下:

1.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保障。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活课堂。学生具有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后, 就具有了积极获取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动力。

2. 实用性原则

课堂的导入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五分钟左右。若导入时间过长, 就会显得拖沓,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到整节课的进程。导入的时间过短就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毕竟导入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教学情境, 促学乐学。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 多媒体已经逐渐走进了学生的课堂, 但不能每节课都以电影、歌曲为内容导入, 这样也极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偏离了教学目标。

3. 启发性的原则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 不能将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要善于激励学生, 让他们敢于挑战权威, 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启发学生, 而不能将课堂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因此教师要深刻研究教材, 在授课时利用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适时利用导入方法, 力求事半功倍

把握导入的原则,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 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力求最大限度彰显教学目标。在笔者教学中总结的导入方法有:

1. 利用实物导入法

其实最简洁有效的实物就是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了, 学生本身就是最直接有效的导入工具。例如:在8A Unit1Vocabulary的教学中, 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词汇。

2. 创设情境导入法

当实物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时, 我们就要创造情境服务于教学。学生们活泼好动, 喜欢听流行歌曲和看电影。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或视频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入课堂, 获取新知识。例如:9A Unit4 Reading的TV programmes是一些关于电视节目的短片。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播放一些在网络上剪辑的电视节目视频, 如:sports world、music awards、films and some records.

3. 问题反馈导入法

作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平时可以把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错误写在黑板上。如学生常用I’m very like English.教师可以通过点评, 帮助学生找到英汉语序的差异, 掌握英语句型的基本结构, 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地道的英语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三、精心备课, 摒弃负面影响

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备课, 力求对知识点融会贯通,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英语学习激情, 使教学具有启发性和衔接性。导入一定要切合教学主题, 做到不温不火, 合情合理、适时。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要把握教材中各课时的衔接, 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和提升点。

尤其是在进行语法教学时, 要注意教学的连贯性, 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自然、平滑的链接, 设置切合教材内容的恰当导入。

2. 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特别是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制定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导入模式。

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喜好, 一味的硬性导入, 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使学生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 教学的效果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3. 教师应该有丰富的驾驭课堂能力, 语言要和蔼可亲, 有趣味性。

在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表演活动时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多给予肯定和激励性的评价。争取尽快抓住学生的心理,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不仅是一种先进教学理念, 更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的价值追求。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 其目的都是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最终让学生顺利到达英语学习的高峰!

摘要:导入是一节成功英语课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导入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介绍了导入的原则, 探讨了导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力求导入环节做到不温不火, 最大程度上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课堂导入,兴趣,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蒋丽霞;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J].新课程 (教研版) 2009年04期

课堂导入的方法 篇5

——读《创建魅力课堂》有感

一堂课像一首歌,要有一个美妙的前奏;也像一部戏,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序幕,是每节课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它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成功的导入,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状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气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应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学习和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也就是教师直接将所学语言点展示给学生。如在Greetings这一课,老师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说“Hello!”或“Hi!”。与近处的同学握手,向远处的同学挥手。表扬那些用英语向你打招呼的同学说“Very good./Well done.”或“Clever boy/girl.”。紧接着展示本课的挂图,让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学校门口和同学们干什么?同学们回想一下老师怎样用英语同你打招呼? 直接呈现课文的主旨,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用英语打招呼。如果直接导入设计得当,可以促进学生头脑中系统知识构建的形成,为后续教学环节做铺垫。

二、歌曲导入,轻松活泼

教学中,一个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没有好的导入,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就是很好的导入形式,小学生喜欢唱歌,用歌曲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教育相辅相成。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起伏的变化,在感到放松、愉快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把唱歌的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 颜色单词前,先让学生听一曲Color song,小学生活泼,爱说爱唱,而且这首英语歌曲曲调欢快,节奏明快,学生能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无意识地感知新课内容。这种用唱歌导入新课进行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学习,使学生既学习了英语语言,又在熟悉的旋律中学到了新知,轻松自然。

三、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小学教学中许多都是用很轻松的谈话的形式作为开头的。谈话导入法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新课之前,英语教师都会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与学生进行“Free talk”。通过一番“Free talk”,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热情进入新课。我们知道每节课的教与学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旧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谈话内容。

三、游戏导入,趣味无穷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很好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导入形式。“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教学游戏可以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寓教于乐。

四、实物导入,直观形象

实物导入并不是所有教学中都能运用的导入形式,但在条件可能的时候用实物去导入新课,效果很好。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范围有限,决定了他们对直观、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学中的实物、直观教具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五、设问导入,启迪思维

审问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发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六、情景导入,融入生活

很多英语教师做出种种努力,使学生身处教室便有种置身于英语文化之中的感觉,这给学生提供了英语词汇、语句的环境,并增添了英语学习的勇气。我们现在采用的英语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口语化、生活化。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情景会话,如购物、打电话、问路等。内容接近生活且篇幅短小,可直接用于生活。如在导入Birthday这一课时,让学生回想自己是如何过生日的? 并且说明天是Sam的生日,我们来给他开一个生日宴会,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在导入新课时,干脆把教室布置一下,请同学们把带来的礼物gift 送给Sam,跟老师说:“Here’s your present.”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生日蛋糕cake,师生一起点生日蜡烛candle,分吃蛋糕,共唱生日快乐歌“Happy birthday to you!”。把日常生活情景搬进课堂,让学生在交际交往中表情达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新课程实施后,小学的英语教学离不开情境的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创设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导入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阶段的英语对话和课文多出现在一定的情景中。英语教师可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让同学们触景生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新知识。如在教学Shopping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服装店,挂满衣服,并标明价格。学生老师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这样借助直观教具,配合动作、手势和表情等,设计一个买东西的真实情景,引出新授句子:Can I help you? I’d like… How much is it?有了真实情境的烘托,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教学的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约定俗成的导入方法,也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只要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不断反思和总结,就能设计出许许多多精彩且有效的课堂导入。

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导入

精彩导入,智慧课堂 篇6

关键词:智慧;课堂导入;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导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预热”,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大胆尝试多样“导”课,学生跟着我“导”的方向走,课堂上有声有色,教学效果明显转好。下面,我列举了在平常教学中颇有成效的几种导课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学过的知识,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对新知识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增强了旧知识印象的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课中,先复习《自转》,“地球自转是怎样的方向?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自转是围绕着什么转动的?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在学生回答完后,自然说到:“地球的运动除了自转以外,还有公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生活经验导入法

生活处处有地理。初中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层深入地引导其去分析、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比如说,在《多变的天气》一课,上课初始,我走到学生中间,随意问一位学生:“今天穿的衣服少的啊,你感觉怎样啊?”“有点冷的。”我继续提问:“那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两天的天气状况的呢?”下面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看天气预报的”“看手机的”“爸爸妈妈说的”“上网查的”。师问:“了解天气的途径很多,那我们描述天气通常会用到哪些词语呢?”

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的教学。

三、多媒体导入法

新课标提出应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所以在新课开始之前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感性现实材料来导入,如图片、动画或视频等方式。

如,学习《人口与人种》时,可先展示几幅假期坐公交去恐龙园游玩的照片,根据亲身经历,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样在用数据告诉学生人口数量以及后面归纳的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前,就让学生先从亲身经历深刻地感受人口数量的庞大及带来的压力,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板图板画导入法

学习地理最有效的工具是地图,老师熟练地板出当节课要学习的地理内容所涉及的地理板图,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更能很快地进入教学主题。

比如,在学习《黄河的治理》一课时,在课前三分钟,我在黑板上即时画了黄河板图。学生一看到板图就知道今天学习的是黄河,自然而然地就导入了新课的教学。

五、时政导入法

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将学生关注的时事政治问题,大胆而巧妙地引入地理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日本》一课时,引用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回忆了地震对人民带来的伤害,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后,我说道:“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中,也有多地震的国

家,大家知道是哪个吗?”学生自然地说到是日本,很快就进入了新课的教学。

六、诗词导入法

诗词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导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用诗词恰当地导入新课,既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美的享受,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记忆,开放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地形和地势》一课中,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诗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提问:“这些诗词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纷纷回答:“我国很多的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的。”我顺势引导:“河流向东汇入大海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很多学生都能想到是地势的原因,教师马上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这样的自然导入,既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课堂上采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利用有针对性的导入,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王雪梅.地理课堂导入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2(03).

作者简介:蒋海燕,女,1986年4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地理课堂如何体现教学智慧。

课堂导入模式 篇7

一、巧用“实体”导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 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成长的时期, 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和观点还未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另外, 初中阶段学生的感情大部分偏重于感性, 他们对理性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楚, 思维方面也正处在一个过渡的时期, 即由形象转换为抽象的一个阶段。因此,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成长时期的这个特点, 在授课方式上进行一些改革,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提升教学实效。

“实体”导入的方法, 就是利用一些实际的物体、模型、书画和标本等直观形象的物体, 对学生进行教学。当然教师所采用的这些实体教具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是一些成品, 它们对学生仅仅起到一个“引诱”的作用, 在实体的选择方面教师也要进行些许的考量, 要选择对学生吸引力较大的物件, 这样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实效的提高。例如, 在教学《列宁格勒的树》一课时, 可以携带一棵小树进入教室, 肯定会引起一片哗然, 这就起到了一个吸引的效果, 剩下的就是教师诉说为何要带小树进入课堂的原因, 然后引入课文的讲解, 去感受列宁格勒城中人性的光辉与人格的高贵之处, 教导我们的孩子要学习人家的品质与精神, 健康成长。

二、巧用“音乐”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同时它又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也是许多人喜欢的交流方式。悦耳动听的音乐会让人身心放松, 让人很容易融入音乐带来的气氛中, 然而音乐也有很多的类型, 舒缓的、激烈的等不同类型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 把音乐带入课堂中, 不但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快乐地学习, 而且音乐作为一堂课的导入, 音乐所渲染的氛围也会带给学生什么样的心情, 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接受教师所要讲述的课程。

借助音乐来进行课堂导入, 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为什么教师会选择这个曲子呢?它和课文之间有什么样关系呢?这些问题都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注、认真, 为教师的授课带来极大的便利与良好的效果, 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效。比如, 在教学《辛劳的蚂蚁》一课时, 只看文章的题目我们是一无所获的, 蚂蚁是一种小动物, 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儿歌来导入课堂, 在课文开始之前放一首《蜗牛与黄鹂鸟》, 初中生对听儿歌还是很新奇的一件事, 学生会很有兴趣地去倾听、去关注教师所讲的内容, 去了解教师为什么要选用这首歌曲, 通过这些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提升教师的教学实效。

三、巧用“故事”导入,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小时候总是听着爸爸妈妈的小故事入睡, 其实孩子长大以后还是同样的喜欢听故事, 只是很少会有人给孩子讲, 大部分还是靠孩子自己去读书、去了解。故事不但情节丰富有内涵而且非常的吸引人, 孩子们听过的故事大部分都会牢牢地记在心里,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 要比读书效果好得多。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 使得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记忆深刻、久远。

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堂, 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课文的课外知识, 课文创作的背景, 这些对于学生来讲都是新鲜的, 比起自己学习课文, 听教师讲更吸引人的多。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 讲解一些关于课文的小知识, 以及课文作者的故事, 用幽默诙谐的语言, 讲述一些感人至深的事例, 从而达到感染学生、引人入胜, 进而达到顺利、生动地导入课堂, 使得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深刻、对文章内容记忆久远。例如, 在教学《钱塘江夜潮》一课时, 教师可以讲解一下关于钱塘江的故事, 然后根据现在很多人去钱塘江观潮等事情和学生讨论一下, 让学生对钱塘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样对他们学习课文会容易得多, 对教师的教学也方便得多, 大幅提高了语文教学实效。

总体来说, 课堂的导入模式关系着一堂课是否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 由于语文课的综合性使得课堂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有时会导致教师眼花缭乱, 不知道该用哪一种方式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选择导入方式时要慎重, 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收获最大的成果, 巧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会为课堂带来不同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思想来选择有效的导入方法, 交给学生一把万能的金钥匙, 课堂拉开一个崭新的序幕。使用有效的导入模式,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等等, 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的教学实效的目的。

摘要:课堂导入作为课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关系着老师在整堂课中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它代表着一节课的开端与基础。有效的导入, 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调动学习兴趣, 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课堂导入模式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优化

导入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 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一堂课导入得当, 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动机, 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 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至关重要。

传统英语课导入方式众多, 如图片、海报、简笔画、录音机等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在中学校园基本得到普及, 极大地丰富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课件、flash、VCR等多媒体手段, 用全新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充满语境的英语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的特点, 能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创建和谐高效教学氛围, 动态生成语言学习环境, 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这些课堂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笔者认为多媒体对课堂导入的优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便捷丰富的图片资料, 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所使用的网络图片资源是一个丰富、便捷的图片库。通过搜索引擎, 教师可上网查找到大量相关图片。与传统图片相比, 多媒体图片清晰度高、获取途径多样、图片形式也更加丰富, 甚至可以自制图片或采用PS技术合成。通过这些图片导入新课话题, 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选修7 Unit 3 Old Tom is a Killer Whale是关于鲸鱼的文章。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 对这种题材比较陌生, 加上有很多相关词汇如, killer whale, baleen whale, blow-hole, whalers, harpoon等, 文章有一定难度。如果能在导入中介绍一些新词汇并且理清人物关系就可以大大降低课文难度。于是笔者借助PS技术合成一张虎鲸配合捕鲸人捕杀须鲸的画面, 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 还借助了动画效果。呈现画面时不仅能吸引学生眼球导入课文, 也扫清了词汇障碍, 同时让学生观察图片中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阅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视听结合, 有效创设情境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 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把视听结合在一起, 视听双重刺激, 创设情境更具优势。无论是音乐、flash、电影片段, 还是其他各种媒体手段, 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来, 使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所需要的特定氛围。

比如, 在传统导入环节中, 音乐只能发挥其听觉作用, 教师主要借助其优美的旋律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需要的情景。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 音乐呈现的形式更加多样, 可以播放现场视频, 可以欣赏MTV, 甚至是可以合成音乐。视听的融合不仅形式多样、且信息量大, 对于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作用。如必修2 Unit 5Music的导入环节可把各种音乐形式合成串烧在一起, 让学生观看视频并用抢答的方式猜出其中有哪些音乐形式。从而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 并让他们感性认识本课的主题。

同样, 包括电影、flash在内的各种媒体手段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有效创设情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效果。比如一些科普题材阅读内容比较深奥且相对枯燥, 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导入。比如必修3 Unit 4的主题天文学。笔者的导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一段关于科学家太空趣味生活的视频, 这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视频, 让学生直观体验感知太空的神奇, 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向往。从而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期待。

三、巧用幻投技巧, 丰富背景知识

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最为普遍采用的就是幻灯或投影。他们虽是较为简易的多媒体手段, 也能用得巧妙, 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导入环节不仅要导话题, 也是导背景。高中英语教材涉及的题材多样, 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仅限于有限的几个题材, 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充势必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在导入环节中很多老师会借助Quiz来了解或扩大学生的背景知识, 传统的Quiz主要是口述, 随着多媒体的出现, 除了投影Quiz内容外, 还可充分利用PPT技术把Quiz设计得更加巧妙。比如必修3 Unit 5的阅读the True North是借助两位中国学生的加拿大之旅介绍了加拿大的几大城市, 内容较多, 而大多学生对加拿大了解不多。于是有老师导入时首先在屏幕上呈现出8个五颜六色包装精致的盒子, 每个盒子都链接了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选择一个盒子, 然后根据链接回答相应的问题。同时, 该教师还在这些问题上链接了图片、视频, 让学生了解相关城市的背景知识。这种导入与传统导入相比, 除了新颖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外, 信息含量也比较高, 充分发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的优势。

综上所述,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 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 有效创设情景, 为教学内容作好铺垫。当然, 多媒体并非是优化课堂导入的唯一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手段, 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赵月玲.高中英语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2]葛炳芳.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 2001.第9期

课堂导入模式 篇9

一、过渡式“课前冲浪”

在学习新知识前, 通过复习旧知识, 如对旧知识进行扼要总结, 或提出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关的问题, 引出与它们相联系的新问题, 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突出承上启下的作用, 提示学生要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这是在“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之初刚开始放手给学生“课前冲浪”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模式, 各小组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等方式进行, 在“温故”的基础上进行“入题”“知新”, 这个时候就要比较哪一小组“温故”的内容更全面更精辟更符合下面的学习内容。例如: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为例, 一小组是这样展示的“课前冲浪”:

1.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2.请根据给定的长度, 分别作出以下三角形:

(1) a=3cm, b=4cm, c=6cm

(2) a=3cm, b=4cm, c=5cm

(3) a=3cm, b=4cm, c=4cm

3.试判断上述三角形的形状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其形状与它的三边长度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故事式“课前冲浪”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正常进行, 同学们适应了自己准备“课前冲浪”之后各小组经常会用讲故事的形式 (如典故、传说、历史故事等) 导入对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故事的导入突出了情趣性, 最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 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去。但美中不足的是, 各小组准备的故事的内容与课题有时不能做到紧密相联, 不能做到贴切、典型, 但这却并不影响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作用, 因为同学们最后总能将故事情节引入到即将要学习的新知中来。

三、实例式“课前冲浪”

有时各小组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或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 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 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把课堂气氛搞活。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 一小组的代表到讲台前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类比式“课前冲浪”

类比又称类推或类比推理, 它以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的相同点为依据, 从而断定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同。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 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在学习到相似三角形性质时, 有的小组就把“课前冲浪”设计为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进行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 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 发现新知识,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游戏式“课前冲浪”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 尤其体现在所谓“纯理性”的数学概念教学的课程中。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活动, 让数学概念融入到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 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动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 让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参与, 经历与体会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例如, 初中阶段“概率”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在“课堂冲浪”这一环节各小组就遇到了困难, 这时就可以让同学们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然后对失败者提出问题:“你输得服气吗?”学生回答:“不服气。”接着问:“你想赢回来吗?怎样才能赢回来呢?”学生会高兴的回答:“继续游戏, 我就有机会赢回来了!”, “你怎么知道有机会赢回来?”这样就很自然的把游戏中学生的情绪迁移到探究事件发生的概率上来。“概率”这个导入从学生非常熟悉和习惯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开始,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会概率产生的过程和计算方法, 从具体的生活知识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提高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课堂导入模式 篇10

一、实物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片形式来导入新课, 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 能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 这样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人教A版必修2第一章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中, 课前准备一些实物, 采取直观演示,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 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

二、热点话题、新闻事件导入法

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 以此作为导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如在讲“基本不等式”时, 我这样导入:一项“抗风浪”网箱生态养殖技术目前在安徽巢湖研发成功并推广, 设计者们力求用最少的围网围成最大的空间, 当箱口面积一定时, 网箱长宽各多少时用料最少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类最值问题, 所用的知识为基本不等式。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兴趣, 即有了内驱力时, 他们才能爱学、乐学、学好;相反, 他们不感兴趣, 你不管讲得多投入, 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一开始就想办法吸引学生,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 我在教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一课时, 是这样导入的:我拿着一张普通白纸, 问学生:“谁来说一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讨论一阵子后, 找几名学生估计厚度, 大致统一后, 我说:同学们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 假如我把这张纸多次对折后, 它的厚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个别学生回答说:可能。就这样学生争论了起来。然后我再说:“认为可能的坐左边, 认为不可能的坐右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好!下面我们一起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一惊人的疑问让学生精神集中, 思维活跃, 进入最佳状态, 不用多说, 在问题情景之下, 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究, 课堂上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四、故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 在新课开始之前, 我们不要急于提示课题, 而是先讲一个与本课题有关的数学故事、寓言、典故、趣闻等来提示课题, 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究问题答案。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 我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 原以为富人不愿意, 哪知富人一口答应了下来, 但是提出了如下条件:在30天中, 富人第一天借给穷人1万元, 第二天借给穷人2万元, 以后每天所借的钱都比前一天多1万元;但是借钱的第一天, 穷人还1分钱, 第二天还2分钱, 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两倍, 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完后感觉挺划算, 本想定下来, 但又想到此富人是吝啬出了名的, 害怕上当受骗, 所以感到很为难。”你能帮这个穷人出个主意吗?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都跃跃欲试。于是由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发现很复杂, 然后老师再导出今天的课题。这样的导入, 既生动有趣, 又蕴含着新知识, 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五、生活实例导入法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内容的选择生活化和趣味化。一打开课本, 就能给学生这样一个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而每一点数学知识的学习, 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从而不知不觉进入到数学问题中去。例如, 在教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这一节内容时, 我是这样引入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例子, 如拉紧的电线和地面、教室的日光灯管和地面;生活中也处处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例子, 如教室内的南墙面与北墙面、前黑板面和后黑板面、天花板和地面, 本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六、实验活动导入法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其实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在教学《空间几何体》时, 提出:“用6根火柴棒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不能。”这时,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火柴棒, 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

课堂导入的技巧 篇11

关注细节,从课堂伊始。课堂导入这一细节,折射了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闪耀着生命智慧的光辉,是课堂生命的起始。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堂课是响鼓,那么毫无疑问,新课导入就是第一槌,一定是越浑厚激越,越能击到学生的心坎上,令学生的思维在第一次的碰撞中就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让学生饶有兴致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研究,人对事物的感知总是先入为主,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第一个环节,巧妙、精当的导入,为后面的教学创造顺利的条件。

一、趣味导入,学而不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会促使学生积极探寻理解知识的方法。可见,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受,因而更加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在教学古诗《元日》一课时,利用学生学过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导入,联系到我国的民风民俗,自然而然地联系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导入,润物无声

众所周知,生活与课文描绘的情境总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课文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将会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巨大的作用。情境导入,需要教师具备多种教学能力,充分挖掘音乐、图片、影像等资料,同时熟练运用语言,将环境、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功效充分发掘,创设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情境导入法运用得恰当,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感同身受中潜移默化地进入课堂,受到教育,习得知识。

三、课题导入,因势利导

课题,是文章的核心、重点、精华。为了让学生直截了当地奔向课文主题,不妨就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兴趣,无疑已经成功过半了。对于情感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往往遗憾学生的情感总是表现不出,总觉略欠火候。那么在课题出示时,运用“课题导入法”将情感融入其中,相信学生一定会被感染,从而打开学生思想的大门,主动探索。这样既有利于课文理解,又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故事导入,感同身受

小学生爱听故事。如果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学生就会高度集中思想,乐于学习。如教《春联》一课时,我先讲了《贴春联的来历》的故事。娓娓动听的故事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新课上来,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产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故事的导入,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宜短不宜长,说明问题就行,进而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适时、智慧地转入新的教学环节。

课堂导入模式 篇12

关键词:有效课堂导入,教学效率,悬念,情境,故事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前奏, 是教学中的必需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 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而且能够迅速地将学生们分散的注意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让学生们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如何将这有限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有效的教学导课则是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一步.然而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教学前奏的课堂导入也是一样, 如何才能够将课堂导入有效化呢?如何通过课堂导入唤起学生们的求知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上的质量呢?笔者认为, 要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需要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精心的设置课堂导入, 以课堂导入为一个吸引点, 将学生们的注意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接下来, 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一、以悬念导入, 激发好奇心

悬念, 即是指悬而未决的事件, 而这样的事件往往都能够激发起学生们内心中急欲探求真相的情绪.悬念式导入, 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学生们思维的启迪也有着很大的好处.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初中的相比较, 更加的抽象与深入, 而这一特征往往成为了学生们畏惧数学的心理因素.如若在课堂教学导入中, 穿插悬念, 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 营造出兴奋的学习状态, 这样学生们则会忘却了畏惧的心理, 只想急切地知道个究竟.作为教师的我们, 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们这样的心理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 添加悬念的因子, 抓住学生们的眼球,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一知识时, 笔者就先问学生们:“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此时,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够答出是珠穆朗玛峰.然后, 笔者拿出一张很薄的纸张, 告诉学生们说, “这一张纸, 我只要对折25次, 其对折后得到的厚度要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张纸与一座珠穆朗玛峰相差巨大, 而笔者这样的论断, 形成了一个悬念, 引起学生们心里强烈的反差, 进而就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理, 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 笔者则更轻松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积极性, 通过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 探知对折25次后的纸张厚度要比珠穆朗玛峰还高的真相.

二、以情景导入, 唤起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 情景导入, 即是指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精心选择一定的场景, 将所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寓于情景之中, 让学生们如临其境.而情境的设置, 不仅要与教材内容相联系, 同时还应该贴近学生们的生活, 是学生们所见所闻的, 或者熟悉的事件, 这样才能够容易地唤起学生们学习的激情.如若是学生所不熟悉的, 则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甚至还可能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 要从实际出发, 创设生动的情景, 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 在学习独立事件同时发生概率这一知识点时, 笔者就以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为引子, 设置这样一个情境.诸葛亮与三个臭皮匠比赛, 比赛内容是解决如何运输粮草援救前方战士的问题.诸葛亮能想出主意的概率是0.9, 而这三个臭皮匠独自想出办法的概率都为0.6, 现在诸葛亮独自为一组, 三个臭皮匠相互合作为一组, 那么到底哪一组的胜算更大呢?通过这样的情景, 唤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们想知道结果的急切欲望.此时, 我们则可以借助学生这样的心理, 将学生们引导到这一知识的学习中.这样的方式, 学生们乐于接受, 更快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以故事导入, 增添趣味

故事往往是学生们所喜爱的, 故事特有的趣味性, 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导入中, 我们也可以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 寻找与其相关的趣味故事, 以趣味故事作为一个引子, 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时候, 我们可以引入数学家高斯的故事.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匠家庭, 家境贫寒, 但高斯聪颖过人.在他10岁的时候,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 即1+2+3+…+100=?没想到老师刚说完题目, 小高斯就将答案写出来了, 而且运用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那么小高斯用的是什么办法呢?我们则可以通过高斯童年的这个故事与小高斯用何办法这个疑问, 引导学生们进入课堂的学习.如此可以看出, 通过趣味故事的导入, 看似枯燥的教学内容, 也能够变得多姿多彩.同时, 通过这样真实的故事, 还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斗志, 向伟大的数学家们学习.

上一篇:分子生物学鉴定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