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2024-09-17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通用12篇)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篇1

一、传统教学方式概述

对于传统教学, 我们大多有着这样的理解:老师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主要载体, 以注入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即老师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 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在课堂或课后深入理解, 然后形成短暂记忆, 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形成长久记忆。我们最容易想象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一尺讲台、一位老师、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份教案, 老师辛勤地在讲台上详细地讲解、仔细地板书、缜密地推理, 学生则在认真地倾听、飞快地思索、奋力地记录……我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历历在目、念念不忘, 而且认为教学就应该是这样的, 而且永远会、一定是这样的。

(一)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其实对传统教学方式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对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以传授知识为终端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教学方法”。当今的教学任务, 无论是开发学生智力, 还是培养学生能力, 若不注重传授相应的系统知识, 不注重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系统知识, 就不可能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这一点实际上告诉我们, 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过时, 相反, 还应进一步完善。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在于教师可以较为系统地、详细地向学生传授课程理论知识, 教师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可以灵活地控制授课进程, 可以激情满怀地生动讲解, 也可以随时提问学生, 让学生较为持久地保持高度注意力。

(二) 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教学方式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过分依赖老师, 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被动地等待老师“喂”知识, 而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同时, 长时间的单一讲授方式, 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进而缺乏学习兴趣。并且习惯于坐在安静舒适的教室里上课, 懒于走出课堂进行市场调研、实地考察等。还有, 在课堂上老师是绝对主导, 老师的权威性讲解好像所有的知识均是绝对正确、不容质疑。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授课方式致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来懒, 越来越缺乏动脑、动手的机会和主动学习的动力、能力。

二、案例式教学是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 案例式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理论讲授、“填鸭式”的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要求, 他们希望与老师互动, 希望能亲自动手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 也希望抛开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去探索知识的正确性和事物的真实性。案例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 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心, 而不是一味地“等”、“靠”老师提供的解决途径。当然, 在案例式教学模式下,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优质、典型的案例, 并预期该案例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强度和难度。并且在此过程中, 老师也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以供学生参考。

(二) 案例式教学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首先要求老师要在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下明确课程主要目的, 按培养目标要求合理地、多方向性地选择典型案例。例如针对《传统手工印染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手工印染种类 (扎染、蜡染、型染、织物手绘等) 、工艺流程、染色原理及各项染色工艺下的产品艺术特质。这样的实践性课程, 只有将学生带到实验室, 针对经典案例做操作性示范, 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才能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制作扎染的方法、染色的控制、染色肌理效果和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自己购买材料 (锻炼学生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能力) 、熟练练习扎缬手法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分析画面效果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 然后有目的性地创作扎染作品 (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一系列的过程中,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

三、实践基地教学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艺术设计这类实战性专业,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常会在校内建立相关课程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 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器械设备、技术支持往往不及企业, 企业为了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 通常会大力度购买最新设备和更新最新技术, 所以, 高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减少办学成本, 拓展教学资源。

(一) 实践基地教学可有效检验学识的真伪性

在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企业中得到锻炼, 是学生们极其向往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 学生通常认为自己学习了很多年, 已经拥有了很多知识, 应该是检验他们“学有所成”的时候了。同时, 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们可能觉得自己是“专家”, 但是一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与市场结合, 他们的信心就没有那么足了。例如, 染织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绘画图案, 尽管老师在理论讲授中竭力强调或讲解印花、绣花、提花的不同工艺要求, 图案的配色、表现技法、构图均有明显的差异和特征。但是, 学生还是难于理解这些眼睛没有见到过的抽象的工艺概念。所以, 在实践基地———相关企业中教学, 可以让学生真切地目睹工艺流程, 充分地理解工艺和图案之间的关系, 然后检测自己所绘图案的可生产性。同时, 企业优于学校的地方在于, 企业拥有最快速的市场信息。例如在床品图案设计当中, 尽管在校期间, 学生已经有相关课程知识的积累, 但学校的教学结果大多有“学院派”特色。学校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和实际图案表现能力, 而不太愿意给学生太多的限制, 这样会导致所绘图案的“市场性”不强。所以, 在校期间只要学生创意足够好、表现足够到位, 即教学目的有效达到。但是企业才是检验真枪实弹的地方, 市场是反馈知识和能力的最直接的地方。企业要生存, 就得适应市场, 灵活多变的市场信息以最快速度反馈到企业的销售部门, 然后到达生产部门或设计部门。就床品印花图案设计来说, 详细地分类:活性、涂料、天丝、磨毛均有各自的图案风格特色和流行变化, 而且市场变化不是一年一变的, 而是一月一变甚至一周一变的。所以, 在企业实地学习, 可快速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真伪性, 会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在日后的学校学习中更有目的性。

(二) 实践基地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如今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在校内的理论课中进行, 这样的理论讲授容易显得空洞、苍白, 不利于学生消化、接受。尤其是在当下“物质”意识越来越浓, 传统道德严重滑坡, 片面追求物质消费、高生活水准的时代背景下, 学生对如何做人、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定位等问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实践基地教学通常在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 企业通常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制度设定与执行、企业员工能力与培养等方面比学校有着更强的优势, 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下, 严格的企业制度执行下, 积极的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影响下, 学生会更快速理解企业文化,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更直接而理性的认识, 从而尽早培养与塑造自己的良好职业素养。

四、南通大学进行案例式教学和实践基地教学的有利条件

(一) 南通当地优良的市场条件为案例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课题资源

南通同时还是中国近代第一城, 南通名人———张謇先生在这里创办纱厂, 大力发展纺织业, 直至今日, 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已成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家纺市场。市场占地面积77150平方米, 拥有8000多个商铺和摊位, 主要生产经营床罩、枕套、被罩、被子等床上用品及各类家用装饰面料。南通拥有的成熟家纺品牌包括罗莱、凯盛、紫罗兰、宝缦、居梦莱等, 还有最大的面料提供商———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综上所述, 发达的纺织业、繁荣的家纺市场、便利的交通均为我们南通大学染织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基地教学的便利条件。

(二) 丰厚的人文资源为实践基地教学提供优越环境和便利条件

南通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她拥有丰厚的人文资源, 这里不仅人才辈出, 还保留着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得很好, 南通的蓝印花布、刺绣、板鹞风筝、剪纸、木版年画、木雕、灯彩等均有很好的发展与传承。对于南通大学的艺术专业学生而言, 南通城市博物馆、市中心美术馆、南通博物院、南通壹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南通风筝博物馆等地均是他们学习研究的绝佳去处。

(三) 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促使实践基地教学稳固长久

如前文所述, 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拥有千家以上家纺企业, 与家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这种校企合作的关系更稳定、更长久。首先, 校企双方均要有合作诚意, 要有互利意识。企业不能单方面地为了吸引人才而忽略培养人才的周期, 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 相信他们终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尽一份力。学校也不能过多地对企业提条件, 而应该尽力发挥自身的优势, 为企业服务。例如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实践基地教学中, 我们的染织专业学生认真地参观了馆藏的蓝印花布, 切实地感受了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 在接下来的创作实践中设计了符合蓝印生产工艺的优秀作品, 同时这些作品的强烈设计意识、新鲜的构图和画面均为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创作人员带来了新鲜感觉, 为他们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五、结语

所以, 在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丰富、典型的案例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有效的实践基地教学锻炼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等。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艺术设计这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提出案例式教学与实践基地教学的作用, 分析了南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案例式教学和实践基地教学的有利条件。高校应该有效综合各种教学方式、全力整合多方教学资源, 从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努力奋斗。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实践基地教学,艺术设计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篇2

一、直观教具导入

在数学教学中,各种实物、模型、图形、图片等直观教具是应用得最多、最广的数学教学媒体.初中生的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偏重感性认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或者挂图等直观教具来导入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通过学生观察直观教具,再借助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或过程的清晰表象.例如,在讲“平面镶嵌”时,笔者拿出演示教具(蜂房残片);在讲“圆柱、圆锥的展开图”时,笔者拿出办公室里的茶叶罐和自己制作的圆锥等实物;在讲“概率”时,笔者让学生抛硬币、掷骰子、玩飞镖,让学生亲身感受概率的内涵.通过直观教具导入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印象也深.

二、有趣的故事导入

数学中有些内容很抽象,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而故事因其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指数幂的意义”时,笔者先讲述一个平民与国王下象棋的`故事:古印度有个国王悬赏好玩的游戏,一个术士发明了一种棋,就是现在所说的国际象棋.国王很高兴,要奖赏他,这个人故意给国王出了一个难题,他要国王给他一些米作为奖励,他拿出一个国际象棋的棋盘,请求国王只要在第一个格子放1粒米,第二个格子放2粒米,第三个格子放4粒米,第四个格子放8粒米……直到把棋盘的64个格子放满.说到这里,笔者提问:国王能满足平民的要求吗?学生对此觉得很好奇,迫切想知道结果.这样,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导入,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中,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入新课教学.

三、问题导入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思维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动力,学生就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笔者提问:不爬上旗杆,怎么才能量得学校旗杆的高度?在讲“切线性质”时,笔者先拿出一个圆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当中去掉一个同心圆.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捅,捅去中间的一个(事先做好的)同心圆,然后提问:这个圆环面积多大?同时,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圆环内,使它恰好既是外圆的弦,又是内圆的切线.再把细棒从中间折断,以其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提出问题:圆环面积与右边这个圆的面积恰好相等.你们相信吗?为什么?从而激起学生研究切线性质、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产生解疑的求知欲.

四、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音乐于一体,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多媒体教学方式,因其图、文、声、像并茂,能突破视觉限制,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例如,在讲“圆锥的高”时,对于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学生理解十分困难.可用课件演示一个直角三角形(高着红色,底边着蓝色),快速旋转此直角三角形形成一个圆锥体.学生反复观看后,清楚地看到了圆锥的高.而后把表示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高线复制后向外平移,使学生有效地区分了圆锥的高和母线的区别.再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将圆锥截去一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圆锥的横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再用红色线段显示出它底边上的高,这也就是圆锥的高.整个演示过程,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并建立起了圆锥高的概念,降低了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式教学的构建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导入;图片导入;活动导入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玩耍。而导入式教学是教师依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不断改进所得的一种教学方法。导入式教学法不仅是导入故事,还可以导入游戏、多媒体、问题、情景、图像等。而且导入式教学是教师在学生最良好的学习状态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受到中小学生的崇敬以及喜爱,因为其改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使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氛围。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这种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适时构建导入式教学。

一、导入故事辅助数学教学

因为在小学期间,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玩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导入式教学是最适合小学生及小学数学教师的。因为教师可以通过导入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来辅助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小猴照镜子》的故事。因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小故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并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为学生把“地基”打稳,到后期不容易倒塌。例如,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对称轴、对称中心时,可以在教学中导入一则小故事——《小猴照镜子》的故事。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面小镜子,让学生自己通过对镜子中的物象的观察,并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其规律得出与对称轴相应的知识。区分中心对称图形与对称中心之间的不同之处。像这样利用导入小故事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活跃课堂,使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横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以及对称中心的认识、理解,能够区分中心对称和对称中心。所以导入式教学法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

二、导入教学活动辅助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因此,在这个时候,导入式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最好的选择。因为如果教师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小学数学失去学习的热情,学习成绩下降,并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自信心。因此,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导入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把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化、形象化。例如,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给学生讲解“圆”的知识点时,给学生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在不借助其他工具的情况下,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圆,看看谁画得最圆。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以右手的小手拇指为圆心,用粉笔画出一个圆。然后再让学生用这个方法再次画圆,体验这种画圆的不同之处。然后分组谈论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画出的圆更圆。然后展开话题,并学会总结检验,逐渐学习圆的知识——圆周角、圆心角、圆周率等相关的小学数学知识。

三、导入教学图片辅助数学教学

小学生的理解力还不是很高,然而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却还比较抽象,使学生难以理解,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的导入图片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热情,使数学知识环环相扣。但是图片的选择却也是最让教师伤脑筋的,因为图片易使学生眼花缭乱,以至于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使用图片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图片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较清晰、简单、形象的图片。例如,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学习“平移”时,用两张相似且较为简单的图片来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其中某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是怎样改变的?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来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并加深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及对事物思考的能力。

总而言之,导入式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消除学生的疲劳,让学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体验到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设定的一种辅助教学模式,所以,在新课改下构建导入式教学法教育学生的数学知识尤为重要,也愈来愈被众多的教师所接纳并在课堂中运用。因此,为了改善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成绩,教师必须认识到导入式教学在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努尔尼沙·热曼.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上好小学数学课[J].赤子:上中旬,2014(22).

[2]袁金玉.小学数学采用导入式教学的研究[J].现代交际, 2014(10).

初中数学教学——导入式教学 篇4

下面, 就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趣事导入

现在的学生接触的都是很潮流的事物, 教师要想在新课导入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趣事导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整合现在社会中流行的元素, 将它们融入到数学问题中来。这样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始终都有饱满的精神,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在上“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 首先我跟大家一起谈论春晚中的魔术大师刘谦, 谈到刘谦的魔术“读心术”, 大家都认为很神奇。于是我跟大家说:“老师也来个读心术表演。让学生从1~10这几个数字中选择一个数, 而且不能告诉别人。”接着, 我让学生把这个数乘3, 所得的积加9, 得到的和除以3, 再减去原先想的那个数, 算出得数。过了一会儿, 我问道:“大家算出的得数是3, 对不对?”顿时, 学生们发出一阵阵“啧啧”的惊叹声, 他们都被我这个“魔术师”高超的技艺折服了。接着我又追问:“你们现在任意取个数按上面的步骤再来算出数。”我就点了几个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取得什么数, 那时他们把数都取得很大, 但是我都告诉他们答案“3”, 这下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我调动了起来, 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理。在这样的氛围下, 我带着学生一起去见证了奇迹。学生被趣事吸引, 更为趣事中的问题所激动, 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教师丰富而高尚的情感, 可以左右学生的情感, 按照情感转移原理, 课前导入过程, 有位教学上的前辈说过师先入情, 然后再动情、析情、移情, 师生情感的流通与心灵交换使我的数学课情景交融。

课前, 我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 或者唱唱歌, 把自己定位于同学们中的一员, 与他们手拉手、心贴心, 当我再进行授课时, 就会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对老师的喜爱, 他们的心已经被刚刚快乐的气氛所感染, 整堂课他们都会随着教师的引导而渐入情境。

二、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数学

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 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 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 巧妙设置情境。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 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 并且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 巧妙设置情境。例如, 在教学“绝对值”时, 可设置如下情景:在学校地图上指出四个地方要四个学生从这四个地方出发去校门口集中。问:四个人到校门口的距离相等吗?他们的方向会影响距离的长度吗?这样引入, 紧扣“绝对值”的意义, 也降低了本堂课的教学难度。

三、设障导入, 引起重视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 产生认知冲突, 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 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 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也是教师设“疑”的最重要环节。由对水位线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 由教师座位的观察导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不同比例的中国地图导入了图形的相似, 等等。总之, 数学课有一个好的开始将会最大地服务整节课。因此, 导入教学不是单独存在的, 整个课堂教学应前后呼应。

四、类比导入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例如在教授“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时候, 类比我们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得出新的知识。因此, 在新课导入时, 视教材内容采用类比的方法, 是很好的导入教学的方式。

初中历史导入新课教学案例 篇5

一、音乐视频导入

在讲《华夏之祖》进首先观看音乐视频《黄帝颂》中的《祭黄大典》视频后教师提出:巍巍华夏,历史悠悠。通过《祭黄大典》的视频,我们被万人祭奠的浩浩场面所震撼。作为我们祖先的黄帝为什么至今仍受到炎黄子孙如此的敬仰?让我们带着困惑与探究的欲望,穿越时空,去探索历史„

(音乐视频最大的优点是能渲染气氛、复现情景、调动学生情感,有利于思想教育)

二、诗歌导入

在讲《秦王扫六合》一课,老师首先展现给学生一首唐朝李白的诗歌《古风》其中几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然后让学生朗读,再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首诗里讲了秦王是谁?反映了一件什么事?(诗歌中会提及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过渡比较自然)

三、图示法

在讲《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首先展现一幅美国的国旗,提问:“这是哪国的国旗”? 国旗上红白相间的十三块代表什么?五十颗星代表什么?然后教师指出:红白相间的十三块代表最早的十三块英国统治的殖民地,那么它是怎么独立的呢?好,这节课就讲美国独立战争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篇6

关键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教学实践;应用研究;项目导入式教学法随着社会发展,艺术总是随着社会变迁而满足不断出现的新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发展,不仅受到当代的社会思潮、艺术观念、审美情趣等影响,同时也受到高新技术、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渐演化和创新,形成具有价值性、功能性的艺术设计学科。《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作为艺术高校的学科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引进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思想提供了更多新的思维,并且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开发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可能性,对于艺术高校来说是一种新型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尝试,让培养更多的高校人才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1目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在中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基础教学不仅强调多种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学习,也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中国的设计教育大多重理论轻实践、重艺术轻技术,课程设置基本上游离于经济和市场之外,虽然我国目前有许多艺术院校都是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来开设,但课程内容多停留在表面的装潢和美化阶段,教学脱离于市场,缺乏对传统文化应用实践技能,忽视了要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形式,导致课程缺乏科学性、实践性及合理性,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窄,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全面而有效地服务于企业。而在国外,类似于传统文化课程却趋向与当今现代设计应用相结合,面向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强调理论结合实际,重视课程设置和实践技能训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较高,这些都给我们在课程教学改革上新的启示。

2“项目导入式”植入传统装饰艺术课程的优势

从课程改革的意义来看,教育的目的不在“教”,而在“学”,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强调学生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研究性角度和方式,立足于激发和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实践学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有深入地了解和直观具体的感受,将实践基地的项目课题分阶段性导入并加以训练,通过实际教学方法策略,其优势在于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认识加深理解,培养专业技能,增进对社会的了解,让学生进行亲自实践项目并操作,从项目课题中自我感知、领悟知识的衔接性,总结项目活动中的自我体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项目导入式”植入传统装饰艺术课程教学实践

立足于本院目前教学现状,依托建立武汉汉阳江欣苑“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实践基地,利用实践基地的优势,探索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合作模式,使课程设置与实践基地相结合,在教学方法改革思路上立足基地特色,以较高层次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课题教学中,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设计训练,做到高校的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与非遗文化产业基地合作模式,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赢”效果。下面以“湖北黄梅挑花非遗文化品牌的宣传与推广设计”项目导入分析为例,从以下两个方面阐释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

第一,突出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强调课堂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通过前期与实践基地进行嫁接,在课堂中导入“湖北黄梅挑花传统文化品牌VI设计”项目,从项目发布到推进过程中,积极辅助开发校外第二课堂,引入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联合教学,开展相关的非遗文化讲座和技艺讲解,学生对黄梅挑花的工艺针法产生了极大兴趣,通过技艺培训学习,将其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结合针法入手,对其公司品牌LOGO进行设计,以黄梅挑花“十字针法”特色为设计元素,以“石”为主题涵盖了中国印章与中国结的抽象形态元素加以变形,推导出最终设计方案。

第二,突出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强调继承传统和实用创新的并重原则,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在项目导入过程中,为解决黄梅挑花非遗文化品牌存在的产品开发单一性、技艺传承的艰难性、非遗文化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等问题,组织学生多次与文化传承人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其传统文化品牌在VI设计应用部分的实践创新,从传统的应用领域向现代产品的开发过度,将现代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结合在一起,针对黄梅挑花设计中式风格餐桌的三件套产品的包装设计应用,包括中式桌布、杯垫及筷子包装等应用产品开发,对黄梅挑花艺术的实用领域带来有效地宣传与推广。参考文献:

[1] 李泽彧,赵凤娟.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0(03).

[2] 肖念.中国大学教学改革逻辑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07).

[3] 于杨.提升教育质量意识 构建现代大学治理制度[J].高等教育研究,2012(09).

[4] 张云峰.民族艺术与文字设计的关联与影响[J].民族艺术,2012(03).作者简介:付静(1982—),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武汉江汉大学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论中学历史课的导入式教学 篇7

一、利用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时事是指现实社会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现实事件。历史的既往特点, 使历史教学缺乏直观感知, 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大障碍。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现实关系密切, 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 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 来反省自我, 认识和超越自我, 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 把握事物本质, 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利用时事热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仅能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也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而且使学生从中悟出许多历史发展的规律,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课时, 可以先提问:“同学们, 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毒主要指什么?”学生回答后, 教师指出并进一步设问:“现在毒品有很多新品种, 主要成分是鸦片, 你们是否知道吸毒的危害呢?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场以鸦片命名的战争, 即“鸦片战争”吗?今天我们大家就共同来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这样, 很顺利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 为学生探究新知埋下很好的伏笔。

二、利用导语导入新课

导语紧扣课文内容, 画龙点睛, 文字优美, 琅琅上口, 富于启发性。新教材每课前都有一段短小精辟的导语。有的联系旧课, 导入新课,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的是对一段历史的简要概括, 对了解历史知识体系大有好处;有的提出问题引起探究;等等。一段段精辟的导语,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采用自读、集体朗读或是教师启发的形式, 充分利用每课导语, 导入新课, 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讲授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音乐导入新课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很多反映历史题材的影视片中都有丰富的音乐内容。针对绝大多数中学生酷爱音乐、喜欢唱歌的特点, 可利用特定的音乐效果,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红军长征》这一课时, 可以先播放电视剧《长征》的歌曲《十送红军》。这首歌所蕴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使学生每一根神经都“乐”起来, 每一个思维的细胞都“活”起来。然后, 教师因势利导并提问:井冈山的老百姓为什么要“十送红军”?红军为什么要进行充满艰辛的长征呢?今天, 让我们一道来了解长征, 探究长征。由此导入新课。又如在教学《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一课时, 可以播放《爱我中华》《大中国》等歌曲, 或者和学生齐唱这些歌曲。唱完歌后, 教师说明:“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本课题目《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寓意即来于此。从这首歌中, 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以此点题, 导入新课, 这样学生一个个兴致盎然、兴奋不已, 很快便进入学习佳境。

四、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利用插图在第一时间里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是众多导入法中效果最明显的一种。实际上, 课堂教学中巧用插图,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时, 可先让学生观看秦始皇画像, 然后描述:画中的秦始皇身穿龙袍, 腰佩宝剑, 目光炯炯, 虎视眈眈;他手指江山, 威严又傲慢, 一副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神貌。教师引导:是啊, 秦始皇灭六国, 统一全国, 怎能不得意呢?连唐代大诗人李白都称颂他:“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教师接着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秦始皇是怎样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的吗?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还有哪些贡献?怎样评价他的功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王扫六合》这一课。”由插图引出设问, 点明主题, 进入新课。但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应注意选图要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 运用要自然, 描述要得当, 切忌牵强附会和对插图叙述过长而影响正课的学习, 从而失去开头“好戏”的作用。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篇8

一、导入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和重要性

所谓“导入式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利用一些巧妙且富有新意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常采用的导入方法大致有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教师利用这些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正确且恰当的课堂导入,能够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不但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大有裨益。近年来,随着导入式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不断被运用和实践,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用,其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多。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导入式教学法逐渐被搬上讲台,发挥着重大作用,且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喜爱和欢迎。

二、导入式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在传统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 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前导入的重要性,从上课铃声一响,就开始直奔主题,滔滔不绝地讲述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这种直截了当却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尤其是一些学生在完全没有心理预设的前提下,是无法有效接受教师教学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适当且有效的课前导入十分重要。以下, 笔者简要介绍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几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及其具体运用方法。

(一 )语言导入法

语言导入法是当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与其他学科相比,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整体上看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美术功底薄,想象力和思维表现能力不足。在此情况下,教师运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内容进行导入,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开始学习。语言导入法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最适合的形式进行导入。比如在进行初中二年级美术课《我与动物有个约会》时,很多学生在一听到这一课的题目时,便表现得很有兴趣。笔者顺势抓住学生心理,在课前设计教学方案时,就针对书本中的绘画作品进行故事编撰,然后在开始课堂教学时,将这些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整节课的教学异常顺利,导入与正式教学之间的过渡很自然,学生接受得很快。在课堂最后,学生还根据作者课前的导入故事,汇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物画,教学成效十分喜人。

(二 )观察导入法

初中美术既是一门绘画学科,又是一门欣赏学科。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利用美术的欣赏属性,实施观察导入法,即让学生仔细观察具体事物, 丰富感官享受, 并借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终引学生入胜,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美术课堂上,使用观察导入法的前提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深入自然实践,多体验社会生活,只有积累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才能在观察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 )活动导入法

除了语言导入法和观察导入法之外,还有活动导入法。这里的活动既可以是学生独立参与的活动, 又可以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在开展新课教学之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丰富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终以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热情和兴奋中展开新课学习。

三、结语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篇9

1 寿险精算课程的特点

(1) 需要的数学知识较广。寿险精算是用数学方法定量分析保险及金融现象的一门学科, 需要的数学知识较广, 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2) 涉及的金融内容非常宽泛。寿险精算学根据保险学的基本原理科学、定量地分析保险业务, 大量使用金融工具对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金融管理。

因此, 寿险精算学也可以说是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利用数学方法, 结合经济、金融、保险等理论, 对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估价和管理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而寿险精算课程的教材选择过于单一, 要么侧重于数学, 要么侧重于金融背景, 没有体现出多样化和精算数学的与时俱进。如果在教学中教师的导入存在着抽象、孤立、简单化的认识, 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达到学习最佳效果。

2 在寿险精算课中应用导入式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在寿险精算课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紧扣教学内容。作为一位教师, 上课前要明确目的, 怎样导入才能紧扣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导入与所讲授内容的内在联系, 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

(2) 启发学生思维。大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教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导入的设计也应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发他们的思考,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探究心理。

(3) 简洁明了。课前导入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的过程。简洁凝练的语言、精心设计的环节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尽快做好听课的准备。

(4) 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新颖有趣的导入能调节课堂的气氛,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创建和谐课堂。巴班斯基曾经说:“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 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 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因此,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采用适当的方式, 与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有机结合, 融合一体, 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5) 主动灵活。教无定法, 作为大学教师需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灵活设计课堂导入。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该有所不同。同一个班级, 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

3 寿险精算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

(1) 温故导入式。温故导入式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的新课内容上来。由于寿险精算这门课的基本理论知识之间, 特别是教材内部的章节之间, 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 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 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 而不感到突然、陌生, 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简单的导入方式, 是从旧知识入手, 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 从而进入新教学内容的学习。它以回忆、提问、练习等方式复习旧的教学内容, 从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过渡到新知识。例如在讲期缴纯保费时, 是以趸缴纯保费和生存年金的精算现值为基础。这时教师可以先提问:什么是趸缴纯保费?什么是生存年金?如果被保险人选择在保单生效日一次性缴纳所有的保费, 这个精算现值就是被保险人的趸缴纯保费。有时候风险责任大或者受益金额高, 会使得趸缴纯保费的数额非常庞大。对于被保险人而言, 一次性缴纳这么多钱会有困难, 为了分解保险人一次性缴费的压力, 保险公司允许被保险人采用生存年金的方式分期缴纳这笔保费, 这就是这节课要讲的期缴纯保费。这样就比较自然地过渡到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2) 悬念导入式。在教学中, 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 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各种和教材有关的奇闻轶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教材的学习。即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 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两个悬念, 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根据教材的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性、哲理性都比较强的寓言、典故或传说等, 把比较深奥、抽象的理论故事化、简单化, 使其生动具体, 通俗易懂, 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使用起来不但便利, 而且实用。例如在讲生命表的起源时, 会讲到为什么要用生命表来拟合人类的寿命分布。在寿险精算业务中, 保险公司着重研究被保险人剩余寿命的分布规律。剩余寿命是一个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的分析, 一旦能拟合出一个非常恰当的参数模型就意味着对该变量的分析将变得非常容易。几百年来, 研究人员对寿命变量的模型拟合就没有停止过, 如棣莫弗模型、詹普森模型、迈克哈密模型、韦伯模型, 但使用这些模型推测人类未来的寿命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寿险中通常不使用参数模型拟合寿命分布, 而是使用非参数方法确定的生命表拟合人类寿命分布。这就要讲到生命表了。于是可以设置悬念:“那么谁是生命表的创始人呢?”大家一般不会想到竟然是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哈雷, 于是就会津津有味地听下去。

(3) 师生会话导入式。通过师生看似无意间的谈话,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采用会话的关键是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生活中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入情入理地思考。例如在讲生命表这一章时, 首先要讲生命函数。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吗?”有的同学说不知道, 有的同学说知道, 说找过算命先生算过或者在网上算过。此时可以引入主题。如果你相信算命先生能够准确预测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 那么保险公司需要的不是精算师, 而是算命先生。但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人能说出某个被保险人能活多久。然而, 寿险公司的承保对象是数以万计的, 在如此众多的承保人中, 必定存在某种程度的统计规律性。寿命分布就是要从概率或统计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讲责任准备金时, 也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会话导入:“每年开学初, 你父母怎么给你生活费?”学生有的回答“把一学期的一起给存上”, 有的回答“按月给存生活费”。再问“那你们怎么花?一下子都花光吗?”学生们都异口同声的说“不, 要有计划地花。”于是老师开始讲, 保险公司也不能把收上来的保费一下子花掉。对于保险人而言, 通常是保障前期收入大于支出, 保障后期支出大于收入, 为了将来有足够的资金覆盖赔付支出, 保险人不能把前期收到的保费统统用掉, 得留下足够的经费用以应对将来的风险。这笔费用就属于责任准备金的范畴。由于这种会话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采用这一方式导入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

(4) 情境导入式。大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 而感情是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的。设置适合的情境会使所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的感情, 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气氛, 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奠定基础。例如, 在讲生存率时, 可以放映一段大学毕业会餐的短片设置情境, 大学的生活是美好的, 尤其同学们之间的情谊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通常毕业之后都会有同学聚会, 问大家:“你们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大家大部分说“22岁”。生活也是无情的, 由于有各种风险的存在。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你们知道在62岁时, 同学聚会还会来多少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答案”。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就比较理想。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就寿险精算课堂导入而言, 还可以有许多的导入方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导入有法, 但无定法。总之, 导入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 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活跃了学生思维, 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令斌.初中生物教学的导语艺术[J].教育研究, 2011 (5) .

[2]郜军伟.问题导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011 (10) .

[3]余华银, 宋马林.互动式教学: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9) .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篇10

一、模拟情景式导入, 吸引学生注意力

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情景模拟来导入课堂教学, 能够活化课程学习过程, 让学生能够带着奇思妙想深入课程感知过程, 加深理解记忆的深度和广度。

在设计模拟情景中, 应该注意秉承“相似性”和“主体性”, 即能够围绕课程教学主要内容来设计相似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能够触景深情, 有身临其境之感, 消除学习的畏难和紧张心理之感。同时, 多从学生的已知生活经历中创设情景, 让学生能够体味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相连。这种建立在学生主体认知需要基础上的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感悟学习素材。情景模拟导入, 能有效活化学习内容, 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熟悉的感知载体平台。

通过情景模拟导入, 让学生在富有情趣化的引导中深入感知课程学习素材内容。例如, 在《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模块一Unit1 School life的“Reading B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学导入中, 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播放凯特汗姆学校 (Caterham School) 的有关生活情境, 并建议学生能够通过学校的www.caterhamschool.co.uk网址来查阅相关的资料, 以此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感知过程。并通过制作动漫课件的形式来活化表达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 更能够为学生了解阅读学习内容奠定基础。

二、资源优化式导入, 丰富学习想象力

整合优化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素材。这样的导入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直观形象视野, 让学生在丰富语言文化背景视野过程中, 深入浅出地掌握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也为丰富学习思维想象力奠定坚实基础。

以资源优化来导入课堂教学, 让学生能够有更为丰富知识素材积累, 让学生在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认知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主动探究。在资源优化导入中, 可注意兼容性和辅助性, 即多样化运用图片、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可认知感悟的学习整体素材, 帮助学生强化认知。同时, 利用背景音乐、影视片段资料等来辅助课程学习, 设计一些导入素材, 帮助学生能够充分激活自身的学习思维情感来丰富学习认知素材。

通过资源优化导入, 让学生能够有更为丰富的想象思维, 增加理解体验的深度。例如, 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2Fitforlife的“ReadingTwo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学导入过程中, 可通过药片展示和说明书介绍形式来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aspirin and penicillin的外形特征以及药理。同时, 可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两种药物的生产背景等知识, 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教师还可找出两种药物的主要介绍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背景导入来发挥想象:Whywerethemedicinescalled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以此来鼓励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认知感悟。通过这些资源的优化, 一方面, 能够为学生全面认知课程学习内容奠定基础, 加深理解;另一方面, 能够为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践活动式导入, 提高语用技能性

青少年的学习模拟意识非常强烈。通过实践活动导入的形式来开展教学, 能够使得文本知识由静态展示向动态生成转化, 有效发挥学生的表达运用技能。活动导入的运用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认知感悟提供必要的引导, 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深化认知体验。

实践活动导入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明白课程学习的主旨意图。像通过运用演讲 (Speech) 、讲故事 (Tell story) 、自由式谈话 (Free-talk) 等形式导入课程学习主旨内容, 更能够让学生带着学习的疑难进入学习过程, 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运用, 能够使得师生互动更具有生动性, 让学生在自觉主动参与过程中不断表达自己的语言认知思维。

学生在这样实践活动导入中, 能够积极主动配合, 也为教师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准备了条件。学生自身参与实践活动, 为提高表达运用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如前所述, 注重导入模式的优化, 能够在吸引学生英语学习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强化语言认知感悟思维, 提高参与课程学习的自觉性。优化导入形式为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本文从模拟情景、资源优化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来阐述导入的模式运用, 旨在分析这些模式运用对优化教学过程所起到的引导示范作用。多元化的导入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集中力,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讨导入模式运用更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导入,情景,资源,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徐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方式[J].考试周刊, 2012年47期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 导入式教学;初中;美术;应用

有效地进行教学导入可以让美术课堂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会对于教学过程更加投入,对于很多主题的探究热情也会更为浓厚。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具备结合不同的教学素材、教学文本以及教学目标来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导入环节,要透过灵活有趣的教学导入来引入新授内容,并且让学生产生对于知识探究的欲望与热情。教学导入不仅是教学展开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决定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的一个构成。因此,教师要用心设计这一过程,这样才能够起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情境来展开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切入点,还可以有一些相应的辅助手段,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主题与教学侧重点进行合理选择。对于有的知识点,设计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教学导入手段,这会将学生提前引入到所学内容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铺垫效果。设计情境的方式又有很多,教师需要做的是找到贴合教学主题的情境创设方式,合理地选用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营造更好的整体教学气氛与氛围。此外,设计的情境要能够让学生喜爱,学生有融入其中的热情与欲望,这样才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教学开端就迅速进入到教学主题中来。

在进行《认真观察道具服装》的教学中,便可以选取情境创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导入。和道具服装关联较为紧密的就是一个戏剧中服装的选用,经过多方考虑后,我选择了一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戏剧,然后在导入阶段将相应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开端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知道《霸王别姬》讲述的什么故事吗?接下来让我们认真看一段京剧《霸王别姬》的视频,请大家认真观察剧中人物所穿的服装。”随着音乐响起,这一段经典剧目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的注意力立马集中了起来。无论是人物的服装、人物形象的塑造、舞台的整体设计以及背景音乐的设置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快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与热情。这个过程就实现了教学导入的基本效果,在这些综合元素的辅助下学生马上对于道具服装产生了自己的认识,尤其是伴随着如此有代表性的戏剧,学生还能够立刻把握住道具服装的一些特点,到此教学导入的任务也就得到了有效实现。

二、使用音乐或文学辅助教学导入

音乐、图画乃至文学作品同样可以成为教学导入的良好素材,并且可以给学生营造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氛围。美术课程的教学有一些独有的特质,它的核心不在于让学生吸收理论知识,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美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其和其他艺术形态间有着一些内在的关联。有水平的教师会具备把握这种关联性的能力,不仅会在课堂上知识的渗透中体现这些联结,在教学导入时也能够灵活地利用各类素材,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整体氛围的同时也加深学生的课程学习印象。教师要丰富教学导入的形式,融入更多相关的素材,这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感受。

比如,在给学生将《插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就可以综合使用因素、文学等辅助元素。教师可以首先朗读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学生从这首五言绝句中深刻地感受从“疑”到“望”到“思”的整个过程,其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旋律优美的民乐《春江花月夜》,教师和学生在听这段旋律时都仿佛沉浸在了作曲者创设出的美丽画面中,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浮现在学生眼前的画面逐渐增多,学生想要创作绘画的热情被充分激发了出来。这个教学导入流程不仅巧妙映射了教学主题,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这才是有价值的导入环节。

三、设计悬念来实现教学导入

在进行教学导入时教师还可以在导入的形式上做文章。除了常见的利用音乐、图画乃至文学作品作为导入的辅助材料外,教师还可以透过设计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主题。这种导入方法会让学生觉得美术课堂很有乐趣,学生也会产生对于相应主题的探究欲望。在借助悬念来实现教学导入时,教师必须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不仅要设计整个故事及故事展开的流程,也要预设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反应,并且提前对于各种情况做好应对方案。这样在真正展开教学时教师才能够做到有条不紊,悬念的教学效用也可以充分发挥。

在教学《纸浮雕——猫头鹰》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便设计了以悬念为导入方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展开时我首先和大家展开了交流,我对学生说:“我出一个谜题,谁猜到谜底请举手!”然后说出了谜题:“睁一眼,闭一眼,白天睡觉,晚上站岗。打一鸟类名。”学生稍作思索,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答案:“猫头鹰”。尽管谜语的难度不大,但是却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课堂的学习当中。在对于这个谜题的描述中也一定程度给学生呈现了猫头鹰的一些特点,学生在思考这几句话时其实猫头鹰的形象已经慢慢深入到学生心中,学生会对于这个形象的印象尤为深刻。这就起到了双向效果,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教学开端,也让学生事先了解了本堂课的主题,会让后续的教学在推进时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于勤秋.浅谈高中美术课的导入方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2]麻锦勉.让美绽放在课堂的开始——小学美术课导入设计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3]黄曼青.注重情境导入提高课堂情趣[J].中国科技信息.2010(04)

[4]林乐怡.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5]冯林.利用导入技巧优化美术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篇12

1 病例的设计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均以倒叙方式展示病例, 即在开始上课时把病例展示给学生, 并同时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而导出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该病例展开, 以逐步解决疑问的方式进行。因此,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病例设计是否合理、病例情节是否生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们在设计病例时着重遵循以下几点。

1.1 病例应当能够导出教学内容

所设计的病例应当与教材及教学内容相呼应, 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导出教学内容, 并明确所要讲授的重点和难点, 即此病例能够贯穿教学始终, 让学生在思考病例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学习。如我们在讲“运动神经元病”时先导入以下病例:《健康报》2005年6月21日:老刘一年前在给自行车打气时, 偶然发现右手拇指和食指没有力气, 拔不出气门芯。随后一个多月, 他注意到自己右手虎口的肌肉渐渐萎缩, 手也越来越不灵活了, 于是赶紧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让老刘拍了颈椎X线片, 说颈椎有问题, 让他花一千多块钱照了核磁共振, 结果发现颈部的脊髓受到压迫, 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要老刘赶紧住院手术。虽然老刘没多少医学知识, 但自己看看片子, 也能看出那脊髓压迫得跟个糖葫芦似的, 所以没犹豫, 第二天就把手术做了。但是手术以后, 老刘的病情不仅没有缓解, 反而更加严重了, 现在两个胳膊都抬不起来, 而且说话不清楚, 有时喝水都呛。针对上述病例,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患者最有可能患什么病?部分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症状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教师接着问“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是否正确?”学生说不正确。教师接着再问“那如何与颈椎病鉴别?应做什么检查?”通过对这一误诊病例的讲解, 学生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诊断与鉴别有了深刻印象, 又由于其他有趣的内容穿插其间, 学生能够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

1.2 病例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病例设计中, 应当注意语言生动, 最好能够有引人入胜的情节, 先给学生看如下病例:《北京广播电视报》2005年7月7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有这样一些人, 四肢的肌肉在不断地病变萎缩, 就像一棵渐渐枯萎的树木。他们今天可能还在蹒跚挪步, 而明天可能就要坐在轮椅上行走, 到最后, 四肢的力量逐渐消失, 只能靠眼睛的转动或是嘴唇的轻微翕动, 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情感, 这类患者有一个形象的称谓———“渐冻人”。看到病例, 学生对“渐冻人”非常感兴趣, 从来没听说过, 他们会想办法从网上、文献中查找, 这样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特点就有了深刻印象, 进而激发了其对致病机理的学习欲望。

1.3 利用名人效应设计病例

在神经病学教学中, 我们利用一些知名人士设计了一些名人病例, 取得了良好的名人效应。例如笔者讲“帕金森病”时, 在课程开始后, 笔者先讲了这样一段话:大家知道2008年奥运会点燃圣火的人是谁?学生回答:是李宁。接着问:那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点燃圣火的人又是谁?有学生回答:是阿里。教师问:那阿里点燃圣火时动作、姿势、步态有什么特点?接下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国拳王阿里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点燃圣火的录像, 提出思考的问题导出教学内容。讲“运动神经元病”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作为“名人病例”, 在青年时便患有运动神经元病的霍金, 以惊人的毅力成为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通过名人效应, 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 贴近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思维方式。

2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效果

我们于2004~2008学年连续4年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中开展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了效果评价, 90%的学生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提高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 85%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80%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提高临床分析能力, 90%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提升理论知识记忆水平, 50%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从期末理论考试结果中发现, 凡涉及病例中相关知识点的题目准确率较高。据此, 我们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去, 对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背书为目的的教学方式。由于其紧密结合临床, 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 而是一种综合的分析能力, 这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相符的。病例导入式教学并不完全脱离书本, 相反, 它所要求查阅的相关知识往往远多于教科书中的内容[2]。学生不再简单地背书, 而是带着问题、结合实际去看书及查阅文献。由于迫切希望解决病例中的问题, 学生看书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这就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变得更好[3]。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将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相联系, 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自学的能力;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提高其思考、记忆、归纳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 这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报道是符合的。 (2) 近半数学生不认为该教学法可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反映, 新的教学方法要花时间熟悉病例及相关知识、查看相关资料以便很好地回答问题, 课堂上还要花时间讨论, 但所学习到的内容却不一定是考试内容, 在惟一能反映教学效果的“分数”上得不到体现。所以, 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 还必须进行考试方法的配套改革。 (3) 仅少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法对科研意识、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这可能因为学生在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前尚未进行过科研方法的学习, 而且我们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相对不足, 这些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还要一边实践, 一边总结, 一边完善。

摘要:在神经病学教学中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重点在于设计能够引导出教学内容的病例, 加强病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效果, 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神经病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艳青, 贾立太, 蒋晓璇, 等.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 1999, 4:27~29.

[2]Tomey AM.Learning with cases[J].J Contin Educ Nurs, 2003, 34 (1) :34~38.

上一篇:符号释义下一篇:恒功率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