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2024-09-07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精选11篇)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篇1

摘要:为了构建新型财务管理教学平台,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能够适应财务管理教学发展趋势的要求, 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 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探讨了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的特点,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程序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案例式立体教学法,财务管理学,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财务管理问题具有多样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解决实际财务管理问题并无固定模式, 也不存在唯一最优方案, 必须随机制宜、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 财务管理学除了应讲授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外, 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 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 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 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不能满足现代财务管理教学的需要。为了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财务管理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有益的探讨。

1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cas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简称CTTM) 是将案例教学与立体教学融汇贯通, 有机结合并拓展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充分利用视频教学、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精品课网络教学等手段, 精心设计教案、课件、立体展现教学内容。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实现了由单一化到立体化的转变, 集多种教学法于一体, 发挥出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统性的教学优势, 故称其为“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1 高度摹真性

传统的平面教学主要用文字和符号来表现教学内容, 使客观事物抽象化。案例式立体教学法采用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学内容, 使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使它的形、声、色直接诉诸于学生的感官, 有利于学生加快感知和理解的进程, 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1.2 问题性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客观描述真实案例的同时, 带有一个或数个问题, 这些问题或隐或现, 等待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途径。

1.3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不单纯地去追求一种正确答案, 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每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必须由同学们自己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法, 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现自己, 锻炼自己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能够适应管理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教育”是宏观的, 是大学问, “教学”是微观的, 是小技巧;只有二者结合,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我们必须站在管理教育的高度来研究和进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活动。管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将教学目标定位于造就全面管理者;第二, 建立面向实际的经验式教学的教育理念;第三, 采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的应用性、技能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方法。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强化现场实习、专题录相讨论、计算机模拟管理等教学环节, 可以使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职位上思考问题, 调动自身的所有知识和潜能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未来企业环境中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 能够适应管理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3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的程序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主体、教学环节、授课方式、教材等的不同。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的关键因素包括案例类型设计、案例库的设计以及基本工作程序。

3.1 设计财务管理案例类型

财务管理案例库中的案例可以有多种类型, 教师可以根据财务管理学习的不同要求, 设计不同类型的案例。

3.1.1 根据学习功能, 设计描述评审型和分析问题型财务管理案例。

描述评审型财务管理案例是对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管理问题背景、处理过程和结果所作的客观真实的描述。这种描述不带任何评价。比如, 对于存货管理的业务流程的讲解, 就比较适宜采用描述评审型案例。分析问题型财务管理案例是在案例描述中提出可供分析讨论的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作出决策。

3.1.2 根据财务管理教学内容, 建立专题型案例和综合型案例。

专题型案例是针对财务管理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而编写, 加深学生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 对于财务管理中的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现金管理、投资管理、股权融资等都可以建立专题型的案例。综合型案例是指对全局的关键问题的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要求学生适用大跨度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判断, 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建立财务管理案例库

应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教师需要根据财务管理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 提前建立财务管理案例库。建立财务管理案例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实录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教师可以深入到企业中, 实地拍摄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然后将拍摄的实际事件进行整理, 附加解释说明性文字和讨论的问题, 制作成财务管理案例, 以备教学使用。

2) 截取视频新闻。教师可以从互联网、电视等传媒上, 选取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有关的视频新闻, 然后进行修改, 把案例涉及的背景、问题、解决方法, 评论等排列起来加工成财务管理案例。

3) 自编自制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对于有些需要详细讲解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理论,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授课对象自己编制和制作财务管理案例。

在建立财务管理案例库过程中, 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 另外还需要支付一定费用, 但是, 财务管理案例库在建成后可以永久使用。因此, 建议高等院校相应系部最好统一建立财务管理案例库, 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成本, 而且还可以使财务管理案例库更加丰富和实用。由于建立了财务管理案例库, 教师在教学之前, 可直接从案例库中选取适合的案例, 不必自制, 非常方便。财务管理案例库中的案例需要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的不断变化, 及时修改和补充, 保证能够跟踪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和实践。

3.3 课堂教学的工作程序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的基本工作程序因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而不同, 但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3.1 课前精心选择案例。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从案例库中选定某一案例, 说明案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 推荐相关的参考资料, 布置问题, 引导学生课前阅读案例, 查阅有关资料, 认真分析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 案例的内容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前要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 考虑案例在教学环节中的适用性。

2) 教师要多选用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典型事例作为关注点, 案例应生动有趣, 内容丰富多彩, 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做到难易适当。太难的案例往往使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 进而丧失参与的兴趣;太简单的案例, 不仅降低了教学的要求, 而且也无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

3.3.2 课上周密安排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要明确教学目的, 周密安排教学, 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实时发挥组织者、催化者、引导者的作用, 切实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 展示案例, 提出问题。在这个阶段, 教师要通过多元化方式将精心选择的案例展示出来, 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 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 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案例分析。

2) 小组讨论。由教师划定或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彼此交流争辩, 在案例分析中就某些问题达成共识, 如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

3) 全班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前, 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说明案例所涉及的财务管理理论、原理和方法, 然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课堂讨论。可以先由学生摆事实、找问题、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方案, 再权衡分析选择满意的对策。

4) 教师归纳总结。经过全班课堂讨论后, 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讲解、释疑, 梳理思维过程, 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3.3.3 课后及时进行反思。

为了更好的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财务管理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总结本次教学活动, 包括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 学生的参与程度, 案例分析是否深刻, 讨论氛围是否和谐, 等等。这样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 有助于教学经验的理论化。

4 结论与展望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适应了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案例式立体教学法以真实经济和企业为背景,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多维立体展现财务管理教学内容, 能为学生创设高度拟真的管理情景, 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紧密联系, 可以解决财务管理实践机会较少的教学难题, 可以构建新型财务管理实习教学平台。

教学改革探索是一切教学研究、改革、创造的源头, 因为它是发现问题、验证问题, 以至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并需要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反复实践和评价。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经进一步充实和整合后, 将会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

[2]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5.

[3]谢明.开展案例教学推动教学改革[J].辽宁中医大学学报, 2006 (3) .

[4]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N].中华读书报, 2003-08-06.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篇2

字母能表示什么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数学6(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活动)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并设计了一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串”在求解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其次,教材设计了“做一做”的活动,将代数式的求值自然地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最后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运算法则和公式,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角度地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七年级的孩子对身边有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活泼!好动!大胆!好胜的特点,对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充满了好胜心和表现欲;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教学过程设计: 1进入情境(活动一:唱儿歌“青蛙”)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唱儿歌“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问题:接下来“任意只青蛙时该怎么唱?”然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评析:唱儿歌《青蛙》,消除了学生由于众多听课老师在场而产生的紧张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送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创设适宜情境,使课堂教学处于最佳状态,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因而,教师采用“唱儿歌”的手段创设的情境,实际上是搭建了一个“情感支架"。同时,儿歌内容也符合本节课的主题,贴近七年级学生的经验世界和认知水平,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节课的教学。

2独立探索(活动二: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围绕“字母能表示什么”这个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教师提出了如下的问题:

搭一个正方形需要四根火柴棒。

(1)按图中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_

要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 层次立体化“双元式”课程实践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reform that Lushan Colled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is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of college English,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reform work ——the practice of double Curriculum from the pespectives in the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 and the talent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level-stereo; the practice of double Curriculum

一、背景介绍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外语系以大学英语层次立体化“双元式”优化的课程体系为改革基础,以2015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转型发展方案为改革的指导方针,鹿山学院第一时间跟上国家教育的政策方针,院长李利军于2014年7月22日至23日主持召开鹿山学院整体转型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研讨会,会议就鹿山学院向转型发展的现有条件和“五年建设方案”和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将鹿山学院汽车系、土木系、电控系三个系作为学院转型发展的三个领军系,这三个系别的模范带头作用将为鹿山学院其他系别的成功转型指引正确的航向。但鹿山学院的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双元式”教师兼双语教师,在“双元式”骨干课程体系优化和实践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对鹿山学院所有的系来说这都是燃眉之急的任务。大学英语作为全院的公共选修课,其对具有国际性中高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鹿山学院2014年高等教育项目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交互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本课题重点探讨了此项目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优化和实践研究。2015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将“双元式”育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写入了《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转型发展方案》中,方案实施期为2014-2019年。

二、课程实践研究

1.利用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开展实践型教学。学校和高端企业建立国际化中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和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办公室和企业培训中心。注意规范合作企业,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港湾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大学英语》进行改革的初始阶段,大外教师以及外教完全可以利用鹿山学院优越的汽车实验中心、机械实验中心,进行现场观摩教学、情景教学、虚拟教学等;到《大学英语》区级改革阶段,大外教师可以跟各个系部专业教师及学生共同到校企合作公司的车间、会展中心、销售现场等观摩学习,大外教师在实习环节可以现场指导专业英语的技术交流以及产品外销工作。

2.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实践能力培养。根据鹿山学院已经建立得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外语系每年至少派送3—5位教师到学校的实习基地完成不少于3个月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锻炼。其次,根据外语系教师自身的情况,提倡教师利用寒暑假、春秋学期完成工作量之闲暇时间,到国际先进的企业或教师本人联系的企业里做兼职。最后,提倡外语系教师考取行业资格证书,不断地补充自己非语言类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外语系教师在经过专业知识、技能充电和企业实践后,才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行业英语交流能力得到很到的提高,对鹿山学院专门用途英语的授课才能做出突出的贡献。

3.建立校企、校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从职业行动领域研究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到专业方向和教学体系的设计,都邀请其他系部的专业教师、各专业实习单位参与进来指导,认真汇总已在实习单位就业往届学生和实习单位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同时跟踪调研最近1年内已在汽车行业或机械行业就业的往届学生的建议,修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师更新或补充《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根据企业单位、用人单位、往届就业学生的意见调查,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和拆分,满足用人单位和学生就业对行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和各个系部制定详细的《教学质量管理手册》和《实习、实训质量管理手册》,前者可以通过学生和学校监管教师的授课质量,后者可以通过学生和企业监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起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监管的目的。

三、意义

此项目的研究对工科类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实践性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在独立院校专门用途英语的改革中,外语系教师面临着前古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但这确实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外语系大学英语发展的毕竟之路。毋容置疑,大学英语实践课程的改革,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之外,决不能忽略了学生的国际化专业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国际经济发展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转型发展方案([2015]8号).2015.

*项目名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层次立体化交互教学模式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JGA427。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篇4

为适应国家教育部留学生发展规划中所提出的“扩大规模、提高层次、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新疆所特有的优势,积极发展规模化的留学生学历教育。我校于1992年首次招收留学生,2001年开始整班次招收医学本科学历生,主要自来自巴基斯坦、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美国、英国、俄罗斯、苏丹、哈萨克斯坦等18国家。目前在校留学生达到600余人,已形成了年招收150名留学生的规模。同时,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我校学习、进修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校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我科承担耳鼻咽喉科学留学生教学工作以来,不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做好留学生教学工作、提高留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

过去我院耳鼻喉科临床见习教学主要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主,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发现PBL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和广泛性,多存在形式主义。近年来随着多种教学方法的出现及应用,我院耳鼻喉科逐渐在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开展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ase three-dimensional teahing method,CTTM),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CTTM是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能发挥出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统性的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1,2,3]。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照法对CTTM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09—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见习阶段本科生共30组,每组4人,每组见习时间为2周,按数字随机表随机将各组分为对照组(PBL),实验组(CTTM),均由同一名带教老师进行教学。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法:(1)先确定即将学习的疾病种类并提出3~4个问题;(2)学生复习专业书籍并查阅相关文献;(3)教师讲解疾病,由同组学生回答问题;(4)教师分析;学生答案并进一步讲解疾病及相关知识。

实验组采用CTTM教学法:学习前确定疾病种类,学生通过网络结合疾病种类学习;(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解剖图片、影像学资料、内镜检查录像、手术录像,进行教学;(3)床旁病例分析;(4)学生与教师相互提问并解答,共同讨论疾病的诊疗流程,梳理临床思维;(5)提出目前研究尚未明确的问题及鉴别疾病,鼓励学生继续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1.3 评价指标

临床见习教学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疾病教学系统性、临床思维条理性、扩展教学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自学能力的培养7方面。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4种。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在SPSS13.0软件下完成。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发出问卷调查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份。在理论知识掌握、疾病教学系统性、临床思维条理性、扩展教学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自学能力的培养7方面,CTTM教学法组与PBL教学法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考试成绩结果

在临床见习教学结束给予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同的考试试卷,实验组与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基础知识、临床病例分析、总成绩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既往使用的PBL教学法相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点。这种授课方式出发点起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了既往教学中由书本和教案出发的讲课方式,立足于临床典型案例将教材中那些枯燥、乏味、单调的文字内容从临床患者层面反映出来,将解剖生理知识融于典型疾病临床表现中,使得知识点变得直观、形象,满足了留学生希望早日接触临床的愿望。但是随着医学知识迅猛发展,各种教学手段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促进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就要求教学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再加之留学生教学与国内普通本科见习生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和特点,更加要求对于教学的方法方式进行改革探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科在耳鼻咽喉科留学生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一些特点[4]:(1)耳鼻咽喉科课程时间短,解剖结构复杂,专业名词生僻,教和学的实践进行都很困难;(2)大多数留学生英语是其官方语言,其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对教材、专业参考书等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但是英语毕竟不是其母语,他们的口语发音常带有浓重的地域口音,不易听懂,师生间的沟通存在难度,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和互动性;(3)国内缺乏耳鼻咽喉科学统一的教材和规范的教学大纲,缺乏统一的教材质量监控标准;(4)留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提问踊跃,乐意与教师展开互动,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5)留学生纪律较差,上课出勤率不高,迟到早退现象普遍,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不专心听讲等,还有部分留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耳鼻喉科教研室各位老师共同努力,总结多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与缺点,确定了以CTTM为主的临床见习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运动多种教学材料与工具,多角度、系统的教授耳鼻喉科临床疾病,将病理、生理、解剖、临床操作、临床思维等知识贯穿其中,同时发挥留学生热爱提问、喜欢互动的特点,调动留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留学生与带教老师共同参与讨论。经过近几年的临床教学观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知识、临床病例分析、总成绩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TTM)考试成绩要高于对照组(PBL)。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理论知识掌握、疾病教学系统性、临床思维条理性、扩展教学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自学能力的培养7方面,实验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与结束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的留学生进行交流后,提示CTTM教学方式比PBL教学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充分运用了多种多媒体工具,如网络素材、影像学资料、内窥镜录像、手术录像等,形象的向留学生讲解的基于病例的各种知识,方便记忆与掌握[5];(2)通过临床的各类操作、手术录像形象的向留学生讲解疾病的表现及治疗,调动留学生对于耳鼻咽喉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留学生出勤率;(3)鼓励留学生提问与讨论,加深对于疾病的认识,深化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效果;(4)带教老师与留学生相互促进,一方面督促带教老师需要积极备课,准备素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一方面调动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兴趣,促进全面掌握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内容。

CTTM教学法能更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综合运用目前的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促进,有效的解决耳鼻咽喉科学中留学生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当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CTTM还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发现的问题,不断地完善,在留学生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向田.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TTM)在传染病教学中应用初步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81-83.

[2]曾展鹏,黄枫,庄洪,等.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87-88.

[3]吴璇,张伟红,陈垲钿,等.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73-74.

[4]王茜,毛华东,程杰,等.耳鼻咽喉科留学生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12):60-61.

案例式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一、《农业昆虫学》传统教学内容及存在问题

(一)传统教学内容

传统农虫的授课模式为以主要作物为主线,分别讲述各种作物上主要害虫的各虫态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这种讲述方式只是简单地罗列,缺少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靠死记硬。实验课的形式也较单一,主要是对害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绘图、编制检索表等,让学生认识农田主要害虫,掌握其鉴定方法。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往往是依葫芦画瓢绘制主要识别特征,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授课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更无法做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和顺序照本宣科,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采取灌输性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课的课堂也比较死板,老师介绍实验害虫的种类、主要特征,让学生一一对照、观察,实验作业往往是绘某虫态主要鉴别特征、编某作物主要害虫检索表、鉴定幼虫或成虫等内容。老师把学生在实验课上需要完成的任务交代得一清二楚,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常有一些消极心态,容易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尽管认真记笔记,也完成了实验作业,却常常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授课内容缺乏实践应用性。传统农虫课程是以害虫为切入点,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先鉴定害虫,再根据害虫确定该虫的为害方式和防治方法。但在受害农田中,很多时候往往先看到的是被害状,因为许多昆虫只有在为害的时候才出现,不取食时就藏匿起来,也有些昆虫是在地下或者植株内部(如茎杆、果实、叶片内)为害,在植株表面是看不到它们的。学生在传统授课方式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不利于他们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案例式教学在《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主要包括案例准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及效果评价等主要阶段。

(一)选择合理的案例

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对所授课领域有充分的掌握,常到生产一线去实践,深入到田间去调查,掌握主要害虫种类、为害特征等,从而总结出典型案例。例如,亚洲玉米螟是玉米田重要的钻蛀性害虫,由于其幼虫的钻蛀习性,在植株表面很难寻觅到该虫的踪迹,但其为害特征却很独特,幼虫蛀食寄主植物的心叶,形成排孔蛀食雄穗形成折蓼蛀食茎秆组织,造成风折倒伏,这些被害状是很容易观察到了。因此可以以田间被害状为切入点,设置案例,这种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为直观,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专业知识。

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实用性。在大田中,许多虫害在同一植株上会同时发生,甚至并发病害,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综合考虑,提出符合实际生产的案例。例如,许多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在为害作物时会留下刺孔,导致刺孔周围组织死亡,形成黄色小点儿;继而由于坏死组织停止生长,正常组织继续生长,会导致叶片等组织畸形;同时刺吸式口器害虫还能传播病毒,引起病害。教师可以把这种综合发生形成的被害状作为案例提出,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案例分析

教师将案例和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已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些资料,以免学生盲目查阅,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问题,通过资料查询得出结论。也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设置不同的案例,并选出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组织组内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讨论相互补充,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细致,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

除了让学生查阅文字资料,还应该让学生走进实践课堂。我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第六和第七学期从5月到10月需要参加为期6个月的季节性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直接参与生产管理或其中某一环节,了解禾谷类旱田作物、水稻、蔬菜、经济作物等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植物保护实习基地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生产实习作用,将案例教学与生产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将案例教学的课堂搬到农田。教师带领学生在试验田中寻找合适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现场分析讨论,通过对被害状的观察、害虫的寻找、作物生长期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

(三)课堂讨论及教师考评

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得出统一结论,每组派1个代表阐述自己组得出的案例分析结果。之后教师引导其他组学生对该结论进行相互讨论、点评,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和评价。对于重点问题和回答模糊的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彻、掌握更加容易。这种教学形式使老师与学生充分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学生通过讨论的过程,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课堂的案例点评则在现场进行,教师在田间直接听取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干预,最后针对学生讨论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评判。这样的讲授方式更加直观,学生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三、案例式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传统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常感觉枯燥乏味、记忆困难,学习积极性自然下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到田间实际操作等过程,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增强,课堂表现更加活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为了对案例进行分析,必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案例式教学将传统的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实现了由注入式、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听课、做笔记、复习、考试,而是主动去探索未知的事物,有目的地去学习,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此外,学生在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畅述己见,也可以提出问题和质疑,通过这种讨论可以有效地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让学生受益终身。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是多元的、复杂的,只有拥有好的自学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在农虫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具有同种为害特征的害虫中选择几个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以点概面,其他的让学生通过工具书自己学习,以及到田间实际观察。作业可以是制定几种为害症状,让学生在实验基地调查符合这些特征的害虫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类型的取食器官,才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为害特征,如何有效防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毕业后,不管到哪个地区工作,即使面对南北方气候差异、作物差异、害虫差异,到田间不认识当地害虫,依然能通过大学时掌握的学习方法,通过相关资料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植物保护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教学中学生参与大量实践学习,才能在实践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并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释各种现象,解决各种问题。案例式教学恰恰将田间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植物保护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许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众多的弱点,其根源在于高校教育方法存在弊端上,因此教学体系创新势在必行。案例式教学能够把课堂延伸的试验地,甚至延伸到农民的田地。让学生毕业时掌握一技之长,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将来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四)教师责任感增强

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授课的思维方式,把原有的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的融合、归纳,才能总结出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扩大知识面,对当地作物的主要害虫及其动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适时地、合理地引入案例,将案例式教学很好地应用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

课堂讨论及考核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该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从而因材施教,更好地计划之后的教学任务。还可以考量案例是否完善合理,进而不断地进行改进。此外,案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绝不能像传统授课方式那样,总结出一套案例,每年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每年田间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四、案例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案例式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主要应用于医学、法学和商业等学科,现已日趋规范和成熟。但目前该教学模式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对案例式教学过程的掌控还不能做到驾轻就熟,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授课方式也不太适应。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教师方面需要强化综合素质,对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的掌握,并且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才能将教学内容与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方面则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客观评价学生的分析结果,使学生逐渐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如何将案例式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到《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甚至未来应用到植物保护专业其他课程中,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课程改革的路程还很长。

再探初中英语案例式教学 篇6

一、增加案例式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往我们认识到的案例式教学方法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充分、深度发掘出教育创新的内容,往往用老瓶装新酒应付了事,这是绝对不能实现创新性的。在过去实践中,部分教师运用所谓的“引入案例式教学”时,无非是增加些如历史人物介绍、生活事件关联等,课程的传授方式仍然停留在通过使用文字、图片等方法让学生学习英语。这种以案例式教学为噱头的教学方法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可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越来越早、越来越快地接受新事物,有时甚至比老师懂得多。在这样的新形式下,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成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就成为我们英语教师面临的新问题。“逼着学”显然是不可取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才是教学的实质意义所在,也是案例式教学方式引入的根本目的。

下面就引入一个教学案例,来具体说一说如何利用当下丰富多样的信息内容来开展有效的案例式教学。

译林牛津版的初中英语课本,9A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Methods and colors——心情与色彩,这节课中有许多关于颜色方面和心理学方面的单词。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这些单词的特点,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呢?案例教学方法就起到了大作用。

课堂开始,教师先播放一段听力材料,内容是Andy今天心情十分好,平时她最喜欢红色的东西。然后提出问题:Andy今天最有可能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学生当然认为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听力题。之后老师将问题深化:为什么Andy在心情好的时候选择穿她最喜欢的红色衣服?心情和色彩之间有没有一个必然的联系呢?

学生开始思考,有的说色彩决定心情的好坏,有的说心情的好坏决定色彩的选择。那么,其他的一些东西呢?比如能让人心生愉悦的音乐、讨人贪闻的花香、美味的食物……这些又能不能让人联想到一些色彩呢,而这些联想是否能让人身心愉悦呢?带着这些问题,师生们再一起做一个小小的实验。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幻灯片,其中有黑色、蓝色、黄色等不同颜色,让学生在纸上记录出看见相应颜色时心理微妙的变化;之后再播放快乐的音乐、悲伤的音乐,让学生记录下听到这些音乐时心理的变化;再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如小桥流水、晴空万里等;最后让学生将这些快乐、悲伤、寂寞等感受与色彩、心理联系起来。学生们发现,当接触到让心情快乐的事物时,他们联想到的颜色是暖色调的;当他们看见与悲伤、寂寞等相关的事物时,就会联想到冷色调的颜色。同样当我们看见冷色调或是暖色调的颜色时,心情也会发生微妙的悲伤或是快乐的变化。通过这实验,学生就明白原来心情与颜色有着十分强烈的关联性。之后,老师才开始讲述课文,学生就会对课文内容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遇到therapist(心理学家)之类的词汇也会提升重视程度。

最后是知识的应用环节。教师在讲述完课文重点后,播放一段经典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红衣小女孩的片段,学生会被电影的情节所吸引、感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看见红衣小女孩时我们会产生强烈的触动,你认为是红色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吗?这样学生在用英语讨论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课本中学到的单词,而且兴趣十分浓厚。

二、教学方法内涵要有所延伸

案例式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要将课程内容延伸到课外兴趣培养之中。我们不可以把案例教学模式化,案例教学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兴趣,不是简单地把案例讲给学生听就可以了。

为了增强案例式教学的实时性,我们将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为:了解当下你最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并且收集与该新闻有关的线索,并用英语将其编成一个语言精简的小故事,每周一篇。在每次上课前请部分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之后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简单的讨论,并且可以自由地用英语发问。

这种延伸式英语案例教学方法,是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而制定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内心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渴望与别人分享,并且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这样学生在讲述和分享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对这种英语表达方式产生兴趣,进而自主学习英语,这种教学方式是案例式教学法的延伸。

案例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正在不断完善的教学方式,有着极强的时代性和运用优势。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教学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篇7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主旋律。大学教育重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而目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应试”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亟需改进。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习知识为培养能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前, 学生主要以完成考核任务为学习目标, 机械、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 与实践脱节, 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传统模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以及MOOC、翻转课堂等技术和教学手段快速发展和应用, 企业投资、融资模式也在发生变革, 新的理财方式不断出现。因此,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与时俱进, 摒弃传统教学方式,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问题为基础, 进行发现式、探索式、双向立体互动式教学, 也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课堂内外紧密互动,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问题, 刺激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培养拥有独立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创新思路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 (Case Teaching Method) 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 能在多方面满足高等教育的培养需求。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美国, 1870年哈佛法学院院长Langdell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 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正式推行案例教学, 从此以后, 案例教学在西方教育界已形成一套系统的方法。大约在1980年, 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在法学、经济、管理专业得到迅速推广。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以往财务管理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真实的、丰富的学习场景。我们认为, 新常态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设计 (组织)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都要求事前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 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成功。案例教学要注重以下环节:

1. 案例讨论前期准备。

案例分析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案例不仅便于理论联系实际, 而且增强知识点的应用性和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求和进度, 精心选择或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的合适案例。案例一旦确定, 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 预计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提前查阅有关资料, 特别是有关制度背景和法律法规条文, 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案例和对学生的提问予以回答。对于要求学生准备的案例分析材料, 教师要把有关案例资料和要求提前发给学生, 指导学生查阅、搜集和案例相关的材料, 并提出具体要求。

2. 案例材料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资本市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从股份制、股权分置、股指期货到沪港通, 作为分析财务现象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案例素材应该与时俱进。但现有大部分案例教材里面充斥着大量陈旧、过时的案例。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留意媒体、杂志或网络上与财务管理知识点相关的素材, 积少成多, 分类归档, 以备课堂教学的需要。例如在学习公司筹资决策的内容时, 笔者关注到近几年兴起“网络众筹”的筹资模式, 尤其是通过“微信-朋友圈”这种新型的筹资方式, 以国内某重点大学学生通过“众筹卖水果”作为案例, 介绍目前教材里还未涉及的新型筹资模式, 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也借鉴电视财经评论节目如广东卫视的《财经郎眼》、上海卫视的《解码财商》的素材, 这些节目时效性较快, 讨论的是当前经济或上市公司典型或热点问题, 社会关注度较高, 易引发学生兴趣, 激发其求知欲。在案例来源上, 国内上市公司的典型案例应成为财务管理案例取材的重要途径。因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最为公开、最易通过网络获取, 信息更新的速度也最快, 在筹资、投资、股利分配、财务报表分析等章节教学中都适合选用。随着国内双语教学的开展, 英文案例成为财务管理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的重要形式, 为开拓学生的全球视野、提高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二)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 旨在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与讨论财务管理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集思广益, 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互动。在确定案例选题后, 由学生分组准备案例相关材料, 制作PPT并进行Presentation, 教师在此过程中就关键点提出问题或建议,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互动, 鼓励学生发言, 使学生在课堂辩论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案例讨论阶段的任务有三个:一是检查学生对案例了解程度, 并予以评判;二是调控课堂的氛围, 教师可以穿插学生的讨论, 突出学生的不同意见, 激发学生的批评性意见, 使讨论更深入;三是监督检查课堂讨论情况及效果。一节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课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任务的完成情况及现场的发挥。在案例讨论过程中, 教师可以尝试多种角色:

1. 普通观众。

如果学生已经认真预习过案例, 熟悉案例资料, 能联系相关理论陈述自己的观点, 在这些前提之下, 教师的课堂角色基本上是配角, 让学生自己充分发挥,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可不发表任何意见, 没有“好”、“坏”、“对”、“错”的评判。在案例课最后, 由学生自己来总结课上的各种观点、所做的分析和各种结论性认识, 实现“无为而治”。

2. 指导员。

这种角色有两层含义:一是由教师讲解案例, 向学生进行示范;二是由学生分析案例, 教师进行评论和指导。对于没有做过案例分析的学生来说, 观看教师是如何进行案例分析的也是一个经验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观看教师的示范之后, 可以先模仿学习, 在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情境时举一反三。

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 教师不再是主角, 主要负责课堂的引导、组织、激励、控制和总结。教师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要控制全局, 掌握好课堂节奏, 对案例的引入、提出讨论问题及总结要胸有成竹, 有条不紊。一方面,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认识案例及其所反映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要把案例与课程中的其他内容结合起来, 在学生提出棘手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 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当讨论过于激烈导致讨论偏离主题时, 教师要控制住局面, 将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控制局面的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应适度保留自己的观点, 避免产生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 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激发他们讨论问题的主动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促使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三) 财务管理案例评价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 每一次的案例教学最后, 教师的总结和评价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指出学生准备的PPT中存在的格式不规范、文字内容过多、重点不够突出的问题。尽管对于很多财务管理案例而言, 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 但是教师可以充当“评论员”的角色, 阐明本案例所运用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点, 分析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评价案例结论或建议的合理性以及实践与理论一致性问题, 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等。如果没有适当的总结, 整个案例教学就可能变的虎头蛇尾, 如同一盘散沙。案例教学目的是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合理, 必须由教师——课堂上的“评委”及时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的点睛阶段 (罗真和吕晓敏, 2005) 。

(四) 财务管理案例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 是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案例材料整理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在对案例进行广泛讨论后, 应要求学生对案例中讨论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提出意见或政策建议, 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为撰写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挑选部分写得好的案例分析报告, 鼓励学生向学术期刊投稿,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三、结论与建议

(一) 转变观念, 改革现行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提高案例教学比重

目前, 在高等财经类大学本科教学中, 财务管理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比例不高, 且存在安排的课时数较少、安排时间不合理 (笔者所在学校为大四上学期) 等问题, 从而使财务管理教学本质上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难以指导财务决策实践, 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建议在财务管理教学安排上要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数和考核比重, 只有把讲授 (理论) 教学、案例教学与问题讨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强化财务管理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没有一本案例教材是适用于所有老师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因此, 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使用的案例库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一项重要责任。案例库的编写和更新, 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 为我所用;也可以自己搜集整理, 或者下企业调研, 直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学校 (院) 可以拨出专门经费用于资助编写案例库, 或资助出版案例分析教材, 还可以对于外出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和到企业调研的教师, 给予一定的资助或者物质奖励, 促进校际案例教学经验交流。案例教学适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字结合使用, 更能被现代大学生所接受。还要加大案例教学硬件设施投入,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大屏幕、高清晰的投影仪, 高保真音响设备等, 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专门的仿真型、综合型、网络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正如一个好的电视节目离不开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 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高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教师参与财务管理实践与科研以及财务管理案例搜集和编写。组织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校的案例教学培训, 开阔视野, 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把国内外好的案例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入课堂;邀请财务管理界的专家或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等, 以上都是教师学习和提高的途径。此外, 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鼓励教师到企业调研, 承接横向课题研究项目。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 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知识面。只有教师修炼好“内功”, 才能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 回答或指导案例讨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做到胸有成竹, 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程鸣, 马梅芝.本科阶段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思考[J].财会通讯, 2013 (14) .

[2]罗真, 吕晓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思考[J].财会月刊, 2005 (29) .

[3]盛锦春.浅议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06) .

[4]郑海英.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与控制[J].会计之友, 2009 (06) .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篇8

语文是美丽的!她的美恰似一幅油画, 其饱含的也许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语文意境之美, 也许是“卷卷长轴上挥洒的山水, 铮铮琴弦上弹拨的音符”的语文感受之美, 我们的语文课程恰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将那灵动如乐符般的文字传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的一系列过程。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段学生阅读古诗词也有这样明确的要求“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如何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这自然是一个长远而高深的问题。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写文章一定要反映时代的现实生活才有价值。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 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创作必然与一定的历史背景有关, 其作品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感而发, 那么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就应当引导学生从背景资料出发, 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文, 理解作品的主旨和要义。

当前, 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忽视文本写作背景的重要意义, 我们的教学处于“滑行”中:将作者的写作背景一带而过, 或是按部就班地在分析文章之前先呈现一下、朗读一下、提一下关键词而已。事实上, 语文不仅仅是一时地引导学生浸润于文字风雅之中, 我们教学的过程是将语文内涵与外延与知识连贯起来, 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高大的作者形象的过程。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以不仅仅局限用于当时写这篇文章时作者所处的时代, 所遭遇的事件, 有的文章所呈现的思想恰恰会成为作者一生的主旋律。

下面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谈一谈我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案例描述】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 课前预习时我请你们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 从而建立一个名片夹:

(多媒体展示:名片档案)

姓名:___

称号:___

性格:___

人生经历:___

下面就请展示一下你们手中的相关资料。

生用投影展示资料。

师:说到苏轼的人生经历, 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历典八州, 行程万里”。在这样的人生经历中, 密州的经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密州, 他写下了第一首被称为“豪放”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探析文本

师:说到苏轼这首词的“豪放”风格, 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曾说:

(投影) “近却颇作小词, 虽无柳七郎风味, 亦自是一家。数日前, 猎于郊外, 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 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 吹笛击鼓以为节, 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颇壮观”拓宽了词的境界。下面我们就从内容与情感两方面来感受。

师:读一读词作, 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上下阕的内容。

(明确:上阕———苏轼带领众人出猎的壮观场面。下阕———抒发自己渴望为国杀敌的决心。)

师:词中哪个词语能够展示作者出猎时的心情? (明确:“狂”)

师:这个“狂”字体现在词中哪些方面?

(明确:“狂”在装备齐全, 随从众多;“狂”在百姓倾城, 观看狩猎;“狂”在自比孙郎, 乘马射虎。)

师:同学们, 结合上下阕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狂”是一种狂放、豪放的生活态度, 他想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做一件事:上前线杀敌。找一找:文中哪句话集中体现了这种情感?

(明确: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师:请同学们从语言赏析角度来分析这句话。

(明确:运用典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会”、“望”、“射”)

师:同学们的分析很好, 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望”其实是一种渴望、盼望, 他渴望上前线杀敌, 这是特定时代所造就的英雄气质。

(投影) 宋神宗熙宁八年, 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 密州蝗旱相连, 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 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 在贬官外任中, 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 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 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 祭常山回来, 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 作此词。

师:由此可见, 苏轼是心怀抱负, 以豪放的姿态将一场普通的打猎场景完全演绎成一次军事演练。出猎之际, 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 意兴正浓, 胆气更壮, 豪气正盛, 尽管“老夫”老矣, 鬓发斑白, 又有什么关系, 身为君王, 怎能不满足他的要求!

师:齐读本首词, 想一想苏轼这种愿望能够得到满足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苏东坡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

词语———“老夫”、“聊发”、“微霜”。

典故: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三、重点研讨

师:下阕寥寥数语, 标点符号却几经变化:句号、感叹号、问号、句号。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从这些符号中, 你能感受到苏轼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豪情⇨希冀 (无奈) ⇨决心)

师:请同学们齐读, 读出情味的变化。

师:在这样的情感变化中, 我们竟然发现了苏轼那种渴求, 将自己比作魏尚, 渴望朝廷能够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 前来召自己回朝, 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苏轼是在怎样的处境中有着这样的心境呢?

(投影) :神宗熙宁七年, 苏轼在杭州的任期届满 (在杭州时始终充任辅佐官员, 始终不能从事具有建设性的重要工作) , 呈请调到山东去, 他所请照准, 升任密州太守。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县城, 主要只长麻、枣、桑树, 此地的生活与杭州有天渊之别, 且官员薪俸已经减低。苏东坡在《杞菊赋》的序言中说:“余仕宦十有九年, 家日益贫, 衣食之俸, 殆不如昔。乃移守胶西, 意且一饱, 而斋厨索然, 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延式循古城废圃, 求杞菊食之, 扪腹而笑。”

自然, 在密州苏轼也无由一展其行政才能。

且当时, 时政革新, 新所得税法让百姓不堪重负, 时常有孩童死于道旁。苏轼就曾救起三四十个饥饿的孤儿, 在自己家中抚养。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时光!

———林语堂《苏东坡传》

师:由此, 我们再回过头来, 看一看这个“狂”字, 不仅仅是狂放、豪放可以解释的。苏轼时年四十, 正值盛年, 不应言老, 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 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 不知不觉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聊发少年狂”是作者姑且、暂且发一发内心的豪情, 想当年苏轼21岁高中进士时就说“奋励有当世志”“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但世事难料, 他此时之狂难免有“强装狂”的意味。

师:苏轼在密州写了一首诗给乔太傅, 总括了熙宁四年至九年, 他从杭州到密州那段写作多产时期的人生态度。

(投影) 百年三万日, 老病常居半。其间互忧乐, 歌笑杂悲叹。颠倒不自知, 直为神所玩。须臾便堪笑, 万事风雨散。自从识此理, 久谢少年伴。

师:“其间互忧乐, 歌笑杂悲叹”“须臾便堪笑, 万事风雨散”道尽了苏轼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潇洒、不执著尽显其中。那么苏轼之狂在你眼中究竟有几分意味, 请你结合全词, 完成下列填空:

一个“狂”字, 多少_____;一个“狂”字, 多少_____。

(学生完成填空, 再次朗读全词)

师:后来苏轼跌跌撞撞直至海南, 人生历程中不断被贬, 却也能潇潇洒洒, 秉承“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的乐观、豁达。有诗为证:

(投影)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 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学生齐读)

四、课堂小结

读这首《江城子》, 许多同学会觉得有酣畅淋漓之感, 但我们要知道苏轼虽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但细数《东坡乐府》, 340多首传世之作中, 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 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豪爽狂放者有之, 婉约蕴藉者有之。在豪放乐观的背后恰恰有苏轼身上婉约、深沉的一面等待挖掘,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苏轼应当是大写的、丰富的人!

【教学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当中的一首, 一直被人称为苏轼第一首, 也是最典型的豪放词, 我们教者自然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苏轼之豪气冲天。但我们面对的是初三的学生, 他们的理解力可以被引导延伸至更深层次的一面, 即借助于一定的资料让学生心中的苏轼形象更多元化、更立体化。

细读文本, “狂”无疑成为全文的文眼, 因而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是递进式的, 先分析“狂”的字面表层显现, 进而结合苏轼在密州的处境, 回归文本再次探讨“狂”背后的几多无奈、心酸, 最后再次延伸苏轼生平不断被贬经历, 引导学生体会苏轼之“狂”是贯穿其人生始终的一种乐观、豁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至此完成了对苏轼的人物形象的立体塑造。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古诗词的学习中, 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次教学活动, 我也从中有所得:

1. 文本的立体细读———简约而不简单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 文本的立体细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表现在第一教师对文本语言的考究, 尤其在古诗词的教学中, 往往一个字就可以成为整首词的灵魂所在。在这个文本解读过程中, 以这个词为中心, 教者引导学生细致分析字里行间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 层层解剖作者丰富的情感韵味。字词层面的文本细读是语文工具性特质和教学目的双重规定的。第二教师对文本形象的探究, 一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凝结, 在字里行间有着作者本身的影子。文本的立体化细读, 不单单是教者与学生对文本语言细嚼慢品的发现过程, 更是认识作者形象丰富性的一个抽丝剥茧的探究过程。因此, 在文本的立体细读中, 教师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对言语的解读、感受, 还有对文章作者情感演绎的过程的感知、体味。这是一种双重收获的过程, 让作为知识接收者的学生完成了知识的积累、运用, 从一定层面上提高了欣赏品位。

2. 知识资料的立体呈现———精巧而不突兀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篇9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03级护理本科1班学生42名和护理本科2班学生40名。2个班学生在年龄、基本能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材选用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社区护理学》。

1.2 方法

1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式讲授法, 2班为实验组采用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情景式教学的具体方法:①准备阶段,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准备案例并且要有参考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教师只把案例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在授课之前阅读、理解案例, 查阅相关资料, 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12名或13名学生组成合作小组, 学生根据案例自设角色, 自导角色扮演。②课堂教学, 教师宣读案例并提出要求, 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 要求每名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小组长记录,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解答, 确保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开展。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收集回来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并展示参考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最后选择2个组以“家庭护理评估”为内容进行情景演示。③案例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结合案例讨论情况, 教师将案例进一步引申, 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并与相关的理论相结合, 逐一讲授, 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④情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通过情景演示, 教师对学生进行家庭护理评估的过程进行点评, 指出优缺点,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1.3 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 进行学生对2种教学方法评价情况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内容包括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内化、能缩短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注重社区护理理念的培养和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本次调查发放82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82份, 回收率为100.0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向学生传授, 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比较被动, 师生都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个别差异也很难全面兼顾。而在案例式、情景式教学中教师把案例、相关的情景和要讨论的问题交给学生, 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可以利用图书和网络工具查阅相关资料, 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在情景展示中体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给了学生发挥个人创造的空间。

3.2 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面对教师给出的案例和情景, 各小组要发挥各个组员的能动性去查阅资料、分析案例, 并针对此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把自己的角色转移到案例中, 体现社区护理工作人员是怎样进行家庭护理评估工作的, 而不是让教师告诉你应该怎样做, 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学生通过对此项案例的亲自参与和角色扮演, 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已经运用到自己的实践当中, 虽然学生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罗列出来, 但却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 如何去面对社区的家庭护理评估。

3.4 能够缩短社区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案例和情景作为沟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桥梁, 可促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 更快地适应社区临床工作的挑战。学生通过此项案例的讨论学习, 学会了如何应用家庭护理程序对社区家庭进行服务。同时, 通过家庭护理评估的情景展示, 学生亲自模拟实践了家庭护理的评估过程, 包括评估内容、方法和如何与评估家庭的成员进行沟通, 收集资料, 完成健康档案等一系列过程, 使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具体, 从而缩短社区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3.5 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每一个人, 沟通和交流能力对于社区护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通过情景展示, 把角色转变成社区护理人员, 面对案例中的家庭服务对象进行家庭访视, 收集资料, 遇到敏感问题进行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了沟通交流能力。

总之, 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方法和传统讲授法相比,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能够缩短社区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在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其优势。但是案例式、情景式教学占用的学时较长。案例和情景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因为有时某一或两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非常吸引人, 学生也深受影响, 但在这案例上形成的概括化认识, 也许远远不能说明事物整体,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因此, 要求教师要把讲授教学法和案例、情景教学法有机结合, 发挥各个教学方法的优势, 培养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第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

[2]李继坪.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5.

[3]周梅, 常宏, 韩慧文, 等.案例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6, 20 (7) :1965-1966.

[4]陈红, 成翼娟.教与学策略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4, 18 (7B) :1223-1225.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篇10

SWOT分析法 (即态势分析法) 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韦里克教授提出的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 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的现实情况。S代表strength (优势) , W代表weakness (弱势) , O代表opportunity (机遇) , T代表threat (挑战) 。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各方面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 发现企业内部的优势和缺陷, 了解企业外部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保障被分析对象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企业分析法同样可以运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帮助我们认清阅读教学的优势和弱势, 调整策略,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 优势 (strength) 。

我校的语文教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在本市较为有名。朴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稳定优异的中考成绩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称许, 而这正得益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长期坚持和认真实践。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内容丰富的阅读教学, 不仅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强化了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 也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 弱势 (weakness) 。

步入新世纪, 学校三迁校址, 不断扩容, 由原来师生500多人的弄堂学校一下子发展到现在超过1500多人的大学校, 这种“暴发户式”的发展、教师人员的更替, 大大削弱了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另外, 在中考指挥棒下, 受其他学科飞速发展的“挤压”, 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越来越小了。学生没有了阅读的量, 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效果自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3. 机遇 (opportunity) 。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2012年9月, 吴江区教育局要求初一年级统一开设阅读课。学校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 明确提出以文化建设为抓手, 积极优化课堂教学, 不断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努力提高各级各类课程的实施水平,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这种良好氛围中, 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

4. 挑战 (threat) 。

随着学校办学地址由镇区搬迁到镇西新城区, 教学施教区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原本以镇区学生为主要生源, 现在仅剩两个社区, 新增加九个行政村的农村学生。另外, 按照上级相关精神, 学校尽可能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这些都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学校生源的结构, 学生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的差异, 将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的难度、新的挑战。

在上面SWOT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阅读教学喜忧参半的现状, 困难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但阅读教学发展的机遇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于是, 我们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主题式小角度, 立体化大阅读”的想法, 先把初中阶段需要阅读的作品按专题进行分类;接着, 把传统语文教学中“听读说写”整合在一起, 构建“立体化”大阅读, 丰富初中语文课程的内涵, 培养学生对母语的亲切感, 引导学生走近文本、理解文本, 在学以致用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二、专题分类, 引领阅读

阅读是学生直接获取认知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教室、图书馆、校园里, 甚至家里都可以。初中阶段需要阅读的作品面广量大, 但是如果一下子全塞给学生, 那么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我们主要通过抓实自主阅读、课堂阅读和图书馆阅读三个方面, 积极引导学生开启书香人生。

首先, 我们对照课文单元的体例要求, 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疑难, 把大量的阅读作品有选择地划分出一系列阅读专题, 制作主题式阅读菜单。语文组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每学期选择某个主题, 并分解出若干个小主题, 指导学生开展自由阅读, 学校分阶段开展相应的诵读活动或好书 (佳作) 推荐活动, 既是检查督促, 更是交流展示。

其次, 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分自主阅读和阅读交流两种方式进行, 自主阅读课由语文老师把全班学生带到阅览室, 以师生共读的方式开展。我们把学生要读的书分成必读和选读, 必读是指定的书目, 这些书目也是中考要求的部分读本。选读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目。阅读交流课就是让学生放下书, 针对阅读的作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有时共鸣, 有时争鸣, 在同伴交流中激发深入阅读的兴趣。

最后, 图书馆全天候开架式借阅, 学生每次可以借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 带回教室或家里阅读。为了督促学生真读书、读真书, 学校专门设计了读书手册———《书韵飘香》, 督促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摘抄精美词语、文句, 随时写下自己阅读的感悟, 一月一小结, 一学期一总结, 在每年四五月份的“读书节”上表彰先进, 结集美文。同时, 图书馆对学生和班级的借阅情况进行排名, 列入班级考核。

另外, 学校鼓励各班自设读书角, 以流动书架的方式, 创导美文的交流与共享。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 不可能立竿见影, 但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同样会出成果。

三、全面整合, 立体发展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在语文课上教学母语,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都非常丰富。再者, 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了母语的语感基础, 不需要像学习外语一样, 在语音和语法这些基础知识方面反复操练。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听”的效能, 我们选择初中语文教材中推荐的名著、名篇、经典诗歌散文等, 利用学校广播系统有选择地播放。在单周的一、三、五的午休时间播放经典评书和名家诵读录音, 双周的二、四午休时间播放学生朗读的散文名篇、经典诗歌等, 每次20分钟左右, 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在播放内容方面, 我们主要筛选了刘兰芳、单田方的经典评书《水浒传》《西游记》等, 还有比较适合初中生年龄层次的国外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还增加了新生代写手韩寒、郭敬明、笛安等人的作品。散文名篇、经典诗歌的内容比较广泛, 我们尝试教师选择并指导学生朗读, 再录音播放的形式, 保证播音的质量和效果。

“听”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 也可以激发学生读名著名篇、读经典作品的兴趣。有些本来不爱看书的学生通过“听”了解了许多故事情节, 更多的同学已不满足播放的进度, 就想方设法借阅相关书籍。据图书馆老师反映, 这一时期学生借阅《水浒传》等名著的热情空前高涨, 馆藏有五六个复本的名著根本周转不过来。学校只好通过网购, 快速补书, 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

给学生“说”的机会不仅局限在阅读课上, 还延伸到晨读、语文课的开始阶段。晨读时“听我说新闻”开始新的一天;语文课堂上“我带大家游……”介绍文中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我眼中的……”表达每一位学生心中的天地、自由的思绪……从教室到报告厅, 从忸怩不安到大方自如, 从结结巴巴到流畅自如, 真正让学校成为一座“百生大讲坛”。阅读的魅力在“说”中彰显。“这样的课堂, 学生拥有了创造的机会, 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闪烁着五彩的生命原色, 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特级教师于永正)

“写”是学生最头疼的苦差事。我们就淡化作文的范式, 把写与阅读教学相整合, 由摘抄精美词语、文句入手, 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再到概述名著故事、改写故事结尾、学写小评论等, 并把写的内容编成课本剧搬上舞台,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写”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学生原本对于写作存在畏难情绪, 随着亲身体验、真切感受, 逐渐转化为很自然的事。鼓励“写”还要放开“写”。学校文学社主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 比如自己组织文学活动, 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等。教师只要关注活动的过程, 提供支持, 就可以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学校所需要面对的各类征文也就不可能无文可选了。

另外, 学校配备了具有院线级标准配置的影音设备, 使数字化世界大片同步上映成为可能。每月一次, 各个年级的学生足不出校就能感受到世界大片的震撼效果。此报告厅还可以进行传统曲目的演出, 学生可以观赏到沪剧、越剧等演出。学校为配合阅读教学, 专门准备了一间多媒体视听教室。这些优质的影音资料和传统剧目, 虽然不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 但对阅读教学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以听促读, 以说助写, 全面整合, 相得益彰。这种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立体化大阅读教学, 符合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同时可以让学生尽快享受成功, 体验收获的快乐, 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源源动力。

“问题式”美术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篇11

[策略依据]古人说: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 有疑则思解, 需解则长新。好奇好动、问题不断是小学生的天性。本文试图通过“问题式”教学尝试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生都喜欢上美术课, 普遍具有眼高手低的特点, 他们动手能力差, 对老师的教学充满了期待, 容易产生依赖老师或别人帮助的心理特点。尤其对一些好玩的手工充满了好奇心, 这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在。

[设计思路]根据学生喜欢手工特点, 笔者编写了校本教材:漂亮的小纸盒。教材难度适中, 符合儿童认知特点, 通过学习简单的折纸, 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装饰纸盒并延伸应用,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提高学生动手技能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丰富孩子的文化生活。教学过程分三部分实施:一、学习折纸盒;二、装饰美化纸盒;三、纸盒拓展应用。教学中教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 也让学生自主发现一些问题, 并尝试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学力求始终贯穿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案例实录]一、谈话导入

展示教具, 好奇生问。老师先和学生们聊一聊折纸, 了解学生的基本折纸经验。然后出示纸盒范例, 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认知冲突和问题。师:其实这是用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来的。你们相信吗?

[意图解析]美术课始, 教师利用一张纸折成的纸盒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从而诱发学生“生问”一张纸如何能折出纸盒?问题在学生的好奇心下不知不觉产生。

二、观察体验, 活跃思维, 大胆尝试

请一个学生尝试将纸盒拆开, 证实是一张纸折成的, 再尝试进行复原, 结果很难成功。请学生分析不成功的原因? (折痕太多, 搞不清楚。) 老师再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张事先准备好并有折痕的正方形纸, 让学生尝试复原折出纸盒。

(意图解析) 教师没有立刻揭秘纸盒是如何折出来的, 而是设置了问题情境, 将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学生的质疑激情和解惑热情随着老师的“卖关子”水涨船高, 这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了不至于让学生无从下手, 老师又给了学生一条揭开秘密的线索———“折痕”, 学生会在接下来复原纸盒的同时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

三、分析问题, 适时点拨, 尝试解决

学生尝试复原纸盒, 结果未成功。请学生说说在复原时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老师进行归纳总结。1.折痕太多, 看不清。2.按折痕可以折出大致模样, 但是无法最终组合成功。3.搞不清先后顺序。4.完全折错了。老师给出提示:纸盒是在折痕的基础上最后一次性折出来的, 所以必须先按折痕折出大体模样再组合穿插成形。老师提示关键步骤:穿插组合。启发学生思考, 提出注意点:折痕清晰, 折线对齐、方向正确。

(意图解析) 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和问题, 同时也激发起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此时最需要的是有人指导点拨。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会让学生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 更加激发起成功的欲望。通过相互交流, 彼此沟通讨论总结,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自主探索, 互相交流, 体验成功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继续尝试复原, 老师巡回指导。终于有学生复原成功, 发出兴奋的叫声“我成功了!”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讲解成功的秘密!其他学生仿做。经过试验摸索, 全班同学先后折出一个个小纸盒。请学生总结一下是如何成功地折出纸盒来的。 (总结成功秘诀)

(意图解析) 教师没有马上解开谜底, 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实验找到成功的途径, 然后让学生复述复原过程, 更体现了学生成功的自我价值。同学间的相互传授, 也可以使同龄人更易于接受彼此之间的知识经验。而教师的适时表扬肯定, 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生成功的信心。

五、观察作品, 美化装饰, 引发新问

请学生观察小纸盒, 想想还缺少了点什么?提出问题:如何将小纸盒打扮得更加漂亮呢?学生纷纷回答:可以在上面画画、可以在上面剪贴、可以加彩带装饰……教师表扬并肯定回答, 请学生尝试快速给纸盒进行美化装饰, 方法不限。鼓励同座之间互相合作配合完成纸盒装饰。展示部分作品, 请学生介绍自己装饰盒子的方法。想想这些纸盒能用来做什么?谁来给它出出好点子?学生思考回答:可以当礼物盒、可以装月饼、可以装瓜子果壳……

(意图解析) 单单让孩子学会纸盒的折法并不能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还需要孩子用审美的眼光给纸盒进行简单的美化装饰, 从而提升作品的档次和水准, 同时也为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提供了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告诉学生折好的纸盒还需要进行装饰美化, 这里教师同样没有讲解如何装饰, 而是把问题给孩子, 给学生即兴发挥提供了更多自由的空间。

六、拓展思维, 多维互动, 学以致用

老师提问:如果大家把纸盒都集中在一起, 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可以当礼物送人、可以布置教室、可以做游戏、可以当奖品……教师提出建议:让我们一起用纸盒来布置教室好吗?想想该如何布置呢?请学生思索方案, 学生相互讨论。鼓励学生说出最有创意的布置方法。学生方案一:用绳子串联起来当风铃。方案二:用彩带一个个吊起来布置教室一角。方案三:组合粘在一起做个大的礼物。方案四:贴在教室墙上……让学生自愿合作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进行环境布置, 教师给予指导。学生集体布置美化教室, 巡回指导。

(意图解析) 通过美化手中的纸盒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而将手中的纸盒进行集中布置环境, 更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和灵感, 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集体主人翁意识。此时老师同样只是充当了引路人的作用, 引领孩子用自己的作品布置教室, 美化环境。当孩子置身于自己创作布置的环境里, 那种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 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氛围里, 学习收获自然不小。

七、设置情境, 自我评价, 拓展延伸

通过集体布置, 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 纷纷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这样的布置有何优点或建议?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展示其他不同造型的纸盒作品应用范例, 让学生课后思考这些纸盒的其他作用。总结下课。

(意图解析) 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中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审美体验。同时又能从中发现某些欠缺或问题, 思索改进的方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课后探索纸盒的其他开发功能。

[反思总结]本案例尝试在教学中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有序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舞台;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问题有了自我见解, 通过合作探究, 达到了“人人教我, 我教人人”充分整合资源的目的。使学生在独立学习和合作过程中解决了认知冲突, 自我构建起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安氏Ⅱ类错畸形下一篇:改变自己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