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辩论式

2024-07-06

案例辩论式(共3篇)

案例辩论式 篇1

一、辩论式教学的基本原理

辩论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和艺术。至少在4 000年前, 人类就开始辩论话动。据史料记载, 公元前2000年, 埃及的王子们就在法老法庭上辩论农业政策。亚里士多德的《辩术》一书奠定了辩论的基础, 至今仍有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提问式教学法是辩论式教学法的里程碑。苏格拉底总结出“教育应在交谈中揭示真理, 通过交流使人信服”的教学方法论。苏格拉底善于采用谈话、论辩的方式, 通过诘问, 使对方陷入矛盾, 承认自己无知, 逐渐修正思想。他认为, 思维矛盾的揭露以及对立意见的冲突是发现真理的最好办法, 他自豪地称自己为“知识的助产士”, 并用这种方法“帮助已经包藏于每一个人意识中的思想出世”。苏格拉底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 并不直截了当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 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 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苏格拉底提问式教学法作为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在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提供了启示。

古希腊的柏拉图, 也是采用辩论式教学的典范, 他把辩论式的教学提到空前的高度。在他的“学园”里, 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辩论, 由此掌握辩论之术, 开启智慧之门。在柏拉图对话集《克力同篇》中记载, 当苏格拉底受到雅典法庭不公正的审判, 学生们奉劝他越狱而逃时, 苏格拉底以雅典法律的名义与克力同展开了论争。在这一段对话中, 苏格拉底以假设性的提问和深刻的分析、辩驳, 表明了他忠于法律、誓死捍卫法律的观点。据柏拉图记载, 古希腊的德谟斯忒斯原先患有口吃的毛病, 后来发愤苦练, 竟至于把石块含在嘴里练习发音, 最终成为古希腊的第一雄辩家。当时智者派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普鲁泰哥拉和伟大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居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辩论:究竟是标枪还是扔标枪的运动员、还是主持竞技会的人应该对不幸被标枪刺死的人负责。古希腊人的这种辩论的热情尤其表观在苏格拉底的身上, 这位自诩为“雅典的牛蛇”的哲学家整天蓬头赤足, 到处找人辩论, 柏拉图的三十多篇脍炙人口的对话记录了苏格拉底辉煌的辩论业绩。在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的对话集中, 还有许多充满哲理和智慧的精彩对话, 充分展示了辩论式教学方法的优越。

中世纪时期, 辩论之风盛行, 辩论被列为七门大学文科中的一门。任教于巴黎大学的托马斯·阿奎仅在1256年春至1259年春, 第一次在巴黎大学执教3年, 就主持了对253个问题的正式辩论, 这些辩论被记录在一本叫《论真理》的书中。除了教授们组织的正式辩论, 还有“四旬斋”和“降临竹”的即兴经院辩论, 前者40天, 后者十几天, 这也就是说, 巴黎大学有60多天的专门辩论时间, 供师生在一起即兴辩论。

辩论式教学由来已久, 公元前1122到前255年, 中国周朝的学者们则进行过重要的辩论。教育家孔子、孟子都运用了辩论式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树国之栋梁。通过辩论来阐明道理, 既可使教师受到教育, 也能帮助学生接受教育。

战国时期,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大批辩士应运而生, 辩论在古代的学府中盛行开来。中国有句俗话说:“理越辩越明”, 理论是在争辩中发展的。中国哲学史上义利、理气、天人等争论, 都在双方的唇枪舌剑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使认识升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辩思潮”, 虽有诡辩之嫌疑, 但他们长于论辩, 乐于论辩, 揭示出了概念内部确定中的不确定, 揭示了思维表面和谐之中的深刻矛盾, 他们提出的有些命题至今还是人们争论的聚焦点, 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另外, 还有很多古代教育家都采用这种方式教学, 如朱熹。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定势和思维特点

由于所处的特定时代的特点, 形成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鲜明而独立的心理定势和思维特点。第一, 自主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克服主观的注入式教学, 克服那种“我打你通”的简单教学法, 而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 逆反心理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要防止过早地下结论, 给学生一种非接受不可和毫无商量余地的感觉。而应变换一种角度, 让学生“进入角色”, 主动思考, 自我教育。第三, 思想复杂、价值多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安排上, 针对学生思想的热点、疑点和难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特别要注重教学方法。第四, 学习积极性差。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兴趣不高的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就必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辩论课型更新颖, 更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竞争的主动性, 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高职院校开展辩论式教学的意义

(一) 辩论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学

传统的“演讲式教学”, 教师口若悬河, 学生缄默无语。学生总是被动的, 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 学生也很难表现出自己的能动性。而辩论式教学方法能迫使学生思考:老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我该如何回答, 我又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老师又会怎样辩驳?这迫使学生主动阅读、查找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深入思考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积极发言以表现或锻炼自己的口才。课堂上, 在教师的引导下, 质问、辩论会出现高潮, 形成热烈的气氛, 刺激学生对一些问题刨根问底。同时, 通过阅读、思考也容易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 才有可能实现某一学术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二) 辩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形成创

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思维是创新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学生创造性思维相对薄弱, 而辩论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锻炼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辩论型”教学模式, 以其真实案例的现实性、感染性, 以课堂讨论、激烈争辩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机结合,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更快捷、更灵话, 独创性更强, 从崇拜权威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发展过程中, 迸发创造火花, 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养成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 辩论式教学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

由于辩论双方的观点都以确凿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方能站稳脚跟, 这就促使学生从搜集的大量资料中提取信息, 去粗存精, 深入理解为我所用, 这样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资料的综合和归纳能力。学生要想在辩论中取胜, 必须养成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 要懂得“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道理, 这个角度攻不进, 换个角度攻;这个角度不好驳, 换个角度驳。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发散性的趋向, 同学们各抒己见, 探新求异, 增强学生周密全面看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 辩论式教学将课前的准备、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总结、辅导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强调的是课堂知识的传授, 教师一般并不要求预习或复习, 学生往往是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备考。高职院校辩论式教学方法中, 课前的阅读、查找资料等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 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前预习, 它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相关书目, 主动查找相关信息, 结合现实深入思考, 提出问题;课堂的提问、辩论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 是获取知识, 拓展视野, 锻炼口才、胆识, 学习新的思维方式的过程;课后的总结、辅导是深化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进一步理清思路, 整理论证要点, 归纳结论, 积累经验, 汲取教训的过程。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中, 采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对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专业人才,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五) 辩论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未知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应着眼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辩论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学能够营造竞争的学习环境,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学习, 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同时, 思辨性活动为学生智能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活动中所获的信息比一本教科书和一个教师的信息大大增加, 有助于学生了解学科动态, 加深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锻炼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探索未知的知识。

(六) 辩论式教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 增强教学的针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 因为教育有效性的前提, 就是有的放矢。单纯课堂讲授, 教师既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 也无法准确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辩论式教学围绕社会现实设立题目, 辩论中, 学生会尽量搜寻已有知识和固有观念, 其中, 有正确观点, 也有模糊认识, 还会有错误看法。教师就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不足, 知道哪些问题没有搞清, 哪些问题还需要提高认识, 进而及时予以纠正和澄清, 对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还可以重点讲授。这种针对性的明显增强, 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教

参考文献

[1]唐尚章.浅谈辩论式教学在《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 (8) .

[2]陈志.新加坡式辩论赛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2) .

[3]吴建国.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组织学术辩论赛的体会[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1) .

案例辩论式 篇2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对英语这门课兴趣比较浓,也表现得非常积极。然而,一旦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很容易产生畏惧感,特别是更会产生厌学情绪。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上英语课,让他们感到学英语是一件既轻松又容易的事是摆在我们英语老师当前的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在小学英语学科任教近一年来,通过不断的努力,我总结了一些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英语课的好方法。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教学实践表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事物,越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当下,许多小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未知欲,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比如:对爱打电子游戏的学生,由于部分游戏在运行中往往会产生一些英文提示,有的学生一看就傻眼了,不知如何操作。针对这种境况,我就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及这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提示学好英语的必要性,使学生们能认识到,学不好英语,就是想玩也玩不好,也玩不出什么水平,玩不出什么名堂。

(二).边学边玩,寓教于乐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贪玩是他们的天性。在教学中,将“玩中学,学中玩”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就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习得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单词。

(三).巧妙地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

(四).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我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布置下去,让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堂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的“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了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中的单词和句子,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五).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体强烈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题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等,还可以分为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教单词可竞争谁读的又快又准,教对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模仿

能力强;竞赛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竞赛有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

二、新颖别致的“导入”是学生爱上英语课的基础

如何从上节课向本节课的自然过渡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考虑的技巧,导入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进行的也会顺利一些。这就要求老师要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稳定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及热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

三、回味无穷的结尾,将精彩进行到底

一节成功的英语课,不仅要有别开生面的导入,而且要有快乐学习的过程,还要有回味无穷的结尾。好的课堂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安排课堂结尾,在结束前几分钟,老师对整节课的主要内容要高度浓缩、提纲挈领地归纳和总结,给学生以精炼、深刻的印象,从而起到帮助学生锻炼思维、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当然,老师也可以采取歌谣、歌曲、顺口溜等形式进行课堂结尾,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掌握所学内容,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样的教学何愁学生不爱上英语?

经济学辩论式教学初探 篇3

辩论式教学从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出发, 注重学生智慧潜能,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辩论式教学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辩论使辩论双方彼此用充分的理由来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 进行具体分析、判断, 抓住对方的矛盾所在, 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一过程, 不仅树立了学生辩证观, 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双方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的深刻认识。第二, 辩论使学生充分地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并训练了其语言组织能力, 这两种能力的形成, 要求学生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具有驾驭知识的能力。人类好胜的本性和辩论本身的严谨性, 迫使学生自觉学习, 寻求论据辩驳, 这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其主动性。辩论的快捷时效性, 促使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能力。第三, 辩论彻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 使教学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要求,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求异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重新组合能力。辩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辩论式教学的特点

(一) 由教师主演变为师生联动

传统教学方式中, 教学过程是一种知识和信息的单向传输过程。教师关注的是对教材内容的把握, 以及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方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学生则洗耳恭听, 上演出一剧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剧。在这种独角剧的演出过程中, 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 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讲授和思维。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完全取决于演员 (教师) 的演出水平的高低。表演艺术高的教师, 其讲课生动有趣,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反, 表演艺术不太高的教师, 讲课枯燥乏味, 教学效果不好。辩论式教学则完全不同,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知识传递与反馈过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精心准备用于教学中的问题和案例,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和案例进行讨论和辩论, 并参加到讨论和辩论之中。学生是论辩教学的主角, 针对问题和案例涉及到的情况, 提出自己的主张, 并列举事实依据或说明理由。由于教学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演说和雄辩能力的场地, 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 教学活动显得热烈有激情, 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进来, 一些胆小的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在辩论教学中, 学生还会自动形成观点对立的两个集团, 教师的职责是将辩论引向深入, 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通过深入的辩论, 使大家从正反两方面对某一辩题有深入的了解, 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属于灌输式教学, 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笔记, 完成作业, 复习功课。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 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考试都能够获得好成绩。辩论式教学是一种交流开放式的教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都有比较广泛的交流。由于论辩的问题和案例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 教师和学生必须了解社会, 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 才能把教学活动搞好, 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正是由于这样, 学生要把学习搞好, 取得好的成绩, 必须自己查找资料, 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从而, 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把课程的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 自觉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 积极学习与课程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学到的知识比较扎实, 知识面较广, 运用课本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实际工作。

三、辩论式教学的形式

(一) “自由式”辩论教学

“自由式”辩论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给出辩题后, 由学生立即开始辩论。这种辩论相对比较自由, 学生个人陈述自己的观点, 提出自己的事实依据和理由, 不会受制于某一观点。在辩论过程中, 如果某一学生认为自己原来的观点不对时, 可以中途改变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辩论课中不参与实际的辩论, 只负责组织辩论题目和辩论结束后的总结。

(二) “对立式”辩论教学

“对立式”辩论教学是指教师提前 (一般在一周前或更长一点的时间) 布置辩论题目, 学生分为正反两方, 双方根据自己在下一次辩论中的角色, 各自收集对己方有利的资料和证据, 提前作好准备。这种辩论教学要求较严格, 每一方参与辩论的人数为3-5人, 不能超过5人, 且中途不能换人;其他人不得参与辩论, 只能通过传递纸条给参与辩论者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各方可以通过陈述事实依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也可以通过反问、诘问对方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但不能中途改变自己的观点。辩论中, 每人的发言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 不能超时。辩论课设置一个由3-5名学生组成的评判组主持辩论, 并且进行监督、评判, 教师只在辩论后做总结。

四、辩论式教学的程序和规则

开展辩论式教学, 一般可由四个同学组成评委, 包括一名主持, 老师既当评委也当引导员。主持人要宣布辩论规则、各组辩手及辩论时间要求、评委等, 然后宣布辩论正式开始。先是陈辞阶段, 由正方发言, 时间2分钟, 再到反方发言, 时间也2分钟, 依次进行二轮辩论, 再进行自由辩论阶段。先正方辩论后反方辩论, 时间约五分钟, 最后是正、反双方的总结陈辞阶段, 时间约五分钟。作为一堂辩论课, 应鼓励个体同学参与, 所以, 在辩论双方总结陈辞阶段后, 让其他未直接参与答辩的同学也进行自由式辩论, 时间约五分钟。辩论结束, 由评委总结、评议, 评出胜队及最佳辩手, 也评出群众积极参与奖并给予表扬。最后, 老师应归纳、点评本次辩论双方及群众参与者的观点。

评分以组为单位, 每组给其他小组打分, 满分10分, 打分工作由组长组织, 每个人参加, 可由集体商议后打分, 也可以由计算每个组员打分的平均分所得。另外每场比赛选择2个最佳辩手, 可分别出自两个组中, 也可以都是一个组的成员, 由组员集体商议或投票表决, 得到肯定最多的两个人当选。辩论式教学团体分评分主要依据以下方面:第一, 综合印象, 现场气氛。表现良好的小组应有如下特点:论点明晰, 论据充足, 分析透彻, 迅速抓住对方的观点及失误, 驳论精到, 切中要害, 获得观众的掌声和好评, 现场气氛热烈。第二, 团队合作意识。主要看参与面是否广, 如果参与面不广, 应给予适当的扣分。第三, 未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和反复纠缠一个问题给予适当的扣分。辩论式教学最佳辩手评分主要依据以下方面:语言表达清晰流畅, 层次清晰, 表情丰富, 仪态端庄, 风度优雅, 幽默洒脱。

五、辩论式教学的局限性

(一) 事实叙述与理论说明的关系问题

在辩论中, 涉及事实叙述时, 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心应手;但要求其进行理论论证时, 则表现出相当的困难, 有的学生要么照抄教科书, 要么无话可说。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学生们的理论素养还很单薄, 也说明辩论式教学还存在内在缺陷, 它不可能解决学生的理论功底建设问题。要使学生的理论功底不断加深加厚, 就需要在其它相应环节中进一步加强。

(二) 观点鲜明与论证合理的关系问题

在辩论中, 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观点鲜明, 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一语道破, 毫不含糊;但在对自己观点的论证过程中, 则往往词不达意, 东拼西凑, 有时甚至需要论证的观点与其提出的论据自相矛盾, 造成论点与论据的严重脱节。这种现象的产生同样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经济学的基本功还较差,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锻炼。

参考文献

[1]廖海, 王裕宁.论高职生辩论赛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与培育[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2]高世民.法庭辩论中法律逻辑的运用[J].法制与经济 (下旬) , 2010 (7) .

[3]穆玉苹, 周雪婷.自由辩论中的词汇衔接——谈“反逻辑”连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

[4]彭勇, 黄承锋.辩论式教学法在运输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

上一篇:知识第一论文下一篇:胃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