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模式

2024-09-17

辩论模式(精选7篇)

辩论模式 篇1

英语作为学生学习和使用的一种外来语言, 鼓励他们灵活运用其表达规则和方法, 主动尝试交流互动, 在实践中提高表达技能水平, 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运用英语能做事、做成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策略方法。 然而, 英语课堂上出现的“哑巴英语”, 使得教师摇头兴叹, 学生沉默无语, 打破这样的情景模式, 需要教师好好考量一番。 组织学生利用自身的语言积累和感知, 主动辩论, 帮助他们在博采众长和集思广益中深入学习探知, 有利于增强其综合运用能力。

一、学生自选对手辩论, 切磋思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角色, 应给他们足够的自由权和表达权。 “哑巴英语”现象除了学生不愿、不敢演说外, 缺少互动交流的机会是其中值得关注的。 让学生走出自我束缚的思维定势, 引导他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多选择对手进行辩论, 让他们在切磋中增强体验, 更有利于他们深化理解记忆。

选择相应的对手进行对辩, 让学生由个体学习向互动学习转化。 如, 在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阅读教学指导中, 我根据 “How do we should greet the others?” 表达主题, 引导学生就 “How do you think‘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 do?”进行畅所欲言, 梳理出各自在英语学习的中问题和不足, 帮助他们激活理解感知思维。 在此基础上, 根据Jenny和Daniel的交流, 引导学生围绕“Do you think gree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进行自选对手辩论, 帮助他们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增强语篇理解整体运用能力。

指导学生自选对手辩论, 帮助他们在相互沟通交流中切磋语言表达技能, 有利于他们在主动交流中形成积极探学的意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 主动选择相应的对手进行辩论, 让他们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有话可言。 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引导他们运用课堂授课内容进行相互辩论, 帮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增强理解感知综合运用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的敏锐性和综合性。

二、小组成员互相辩论, 探寻方法

运用团队的力量影响学生, 引导他们在彼此辩论的过程中探寻有效的思维方法, 有利于他们在实践中提高理解感知的深度和广度。 运用小组成员互相辩论, 让他们在讨论中获得更多的思维方法, 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借助课程知识中的难点, 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相互辩论, 有利于他们深化理解感知。 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2“Travelling”的Reading A “A trip to Hong Kong” 任务探究过程中, 我按照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 和 “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Hong Kong?”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建议他们围绕介绍香港有趣情况的方法哪个更加合理、科学进行辩论, 帮助他们主动搜集思维方法, 形成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方法。 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辩论, 使得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语篇理解、语句表达及句型掌握运用等都有一定的积累感知。

组织小组辩论, 应为学生创设民主表达情境, 让学生针对自身理解感知有更多畅言表达的机会。 多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表达任务话题, 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主动选择相应的话题, 让各自成员都有一定的学习问题。 多给学生自我调整的机会, 鼓励他们根据学习感知就其中的内容适当修正, 提高整体学习综合运用能力。

三、组间组织辩论竞赛, 活跃氛围

通过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 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彼此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争论不休的互动情景, 更使学生获得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运用组间辩论, 使得学生不再沉默, 而是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和生成点。

组间辩论, 应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整体活力和学习激情的基础上, 多给学生讨论整合意见的机会, 让他们形成有效的意见。 如, 在八年级上册Unit1 “Friends” 的Reading “Best friends” 教学中, 让学生就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friend” 多样化理解感悟, 建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围绕“Which character about your good friend do you like best?” 和 “What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good friend?”问题形成一定的意见。 同时,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围绕“How do we should make friends?”进行辩论,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互动机会。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 引导他们在集体探学的过程中挖掘有效信息和内容, 使得课堂教学富有趣味。 在组织过程中, 要求小组迅速统一意见, 并针对各自的观点制定相应的辩论对策和方案, 帮助他们深化理解。 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 组织学生就小组中成员的各自责任进行互动交流, 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

总而言之, 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学, 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主动参与教学, 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基础上, 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和思维。 给学生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 鼓励他们在主动表达中升华理解感知。 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引导他们针对学习中发现问题主动辩论, 养成积极表达的良好习惯, 提高语言表达敏锐性和综合性。

摘要:借助国际大专辩论模式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在彼此协作交流中增强理解感悟。突出辩论个体数量, 引导学生运用两人对辩、小组互辩、组间赛辩等方式强化语言理解感知, 有利于活跃学习感知思维, 增强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综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辩论,交际,表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李新华.课堂辩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2 (9) .

[3]曹燕.运用情感策略, 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内蒙古教育, 2015 (29) .

[4]倪晶.浅析与英语课文相结合的课堂演讲及辩论模式[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 (5) .

辩论模式 篇2

一、引言

英语演讲与辩论是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随着英语风行全球及国际间往来的频繁,人们用英语发表演说或进行辩论的机会越来越多:正式的学术报告,外国友人的宴会,各级各类的演讲与辩论比赛,等等。英语演讲与辩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理应在学校教育中受到重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语言技能目标(八级)中有这样的表述:“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3钟演讲。”九级的目标描述是:“能经过准备就一些专题作5-10分钟演讲,并回答有关提问。”而且,讲演与辩论作为语言应用类,也被列为高中任意选修课之一。

英语演讲与辩论不仅是一个选修课模块,也可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用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堂演讲实例:Are we Endangered?

本课题取材于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Book 1A, Unit 10.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濒危的现状,提高环境意识。

2、指导学生分析动物濒危的原因,并探讨保护环境的办法。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连续发言的能力及表达自己观点的策略。

教学重点:

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教学难点:

以公众演讲方式提高学生当众讲话能力。

教学方法:

任务语言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步骤:

1、情景导入

播放Michael Jackson 的歌曲《Earth song 》MTV。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2、图片激趣

—展示一些濒危动物的图片(学生预先搜集好的),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这些动物濒危的原因。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归纳演讲技巧(body language, eye contact, speech, pronunciation , facial expression_r_r, etc.)

此环节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深入进语言情景中。

3、设定赛程。

—以竞赛形式、小组为单位划分赛区,选出相应的选手、评委、计时员等。—制定评分标准:Content, Language ability, Voice, Stage performance, Time control,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etc.4、选手展示:

此环节旨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使其有据可依,步步深入,在有相当难度的挑战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5、反馈评价:

—学生互评。选手进入其他各组交流,征询反馈意见;选出优胜者,各组代表评价。

—选手自评。自我评价使学生体会自身不足,认清努力方向。

—教师评价并小结。

本课旨在针对学生交际操练匮乏、开口意识薄弱、语言语调不规范等弱势,试图充分挖掘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体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论断。

三、课堂辩论实例:Is it right or wrong to use animals in experiments? 本课题取材于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Book 1B, Unit 16.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就“动物实验”话题做发挥性语言表述,强化语言知识。

2、指导学生明确英语辩论的特点、技巧,提高他们的思维应变能力。

教学难点:

以“辩论”的操练形式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公众场合的听说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

1.准备

—提供辩题,整理材料: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组,利用教材

“Integrating Skills”中的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整理辩论初稿,并设定英语辩论的实施方案、步骤及所要采取的谋略。

—交流互补,理清思路:通过师生交流,资料的整理,呈现英语辩论的特点、技巧、评价标准及角色要求。

A、The first affirmative speaker must: define the topic;present the affirmative’s team line;begins arguments against the negative side.B、The first negative must: accept or reject the definition;present the negative team line;rebut some of the main points of the first affirmative speaker;presents strong negative arguments.C、The second affirmative must: reaffirm the affirmative’s team line;rebut all the remaining points of the negative’s case;present a summary of the affirmative’s case;round off the debate for the affirmative.D、The second negative must: reaffirm the negative’s team line;rebut all the remaining points of the affirmative’s case;present a summary of the negative’s case.2、实施:

准备阶段为学生了解过程、明确思路做好一定的铺垫。由此,辩论开始。现将正反两方的部分观点归纳如下:

Positive: It is right to use animals in experiments.Argument

1、Animal testing has helped to develop medicines against many diseases.Doctors cam become more skilled from working on animals.Argument

2、Human lif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imal life.Millions of animals are killed for food every year.Using animals for medical science is much more important.Argument

3、Few animals feel any pain.They get painkillers and if the experiment does not work, they are killed before they feel pain.Negative: It is wrong to use animals in experiments.Argument

1、Millions of animals die in experiments that are not successful.Doctors can learn the same things from watching other doctors or videos.Argument

2、Animals have the same rights as human beings.Animals are still used to test cleaning products , skin creams and shampoos.There are already many such products;we don’t need more of them.Argument

3、Can we know they don’t feel pain? We have no right to kill them.四、结语

辩论模式 篇3

关键词: 竞赛辩论 英国议会制 教学模式

英语辩论,是对现今社会中国新一代青年辩手及英语学习者的全新挑战。全国各地的英语辩论赛此起彼伏,日益受大众关注,以演讲辩论的学习和训练为目的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急速增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对辩论的定义、基本理论、实际运用技巧,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如何针对辩题,搜集相关讯息,建立论点,以逻辑辩论的方式进行正辩和反辩,也都没弄清楚,导致即使辩手伶牙俐齿、口若悬河,但是言论自相矛盾、层次紊乱不清。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竞赛辩论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上。

东方的辩论侧重于语言的较量,辩论中多使用严密的逻辑,对概念巧妙界定,以华美的语言、强烈的语气说明自己的观点,称之为“语言的游戏”。而西方的辩论历来重视与时政结合,说理性更强,更具有实效性。本文所讨论的英国议会制,是采用英式辩论的国家中最流行的赛制。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辩论赛事“外研社杯”辩论赛从2010年开始采用英国议会制,到2012年全国已有累计超过1000所大学直接参与过“外研社杯”英语辩论比赛,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对英国议会制辩论的学习热潮。为此,建立一个以英国议会制为中心的竞赛辩论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一、认识竞赛辩论

竞赛辩论(competitive debate)指正反双方根据明订的题目与规则,以具有胜负决定权的裁判人员为对象所进行的口语说服竞赛。

1.竞赛辩论六大特征

竞赛辩论具有六项重要特征。竞赛辩论具有明订的辩题、具有明订的正反双方、具有明订的规则,是一种带有教育目标的游戏,胜负由评判人员决定,是一项口语说服活动(游梓翔,2004)。

2.竞赛辩论的意义

竞赛辩论是一项教育性活动,对参赛者而言,竞赛辩论可以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竞赛辩论能提高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在一场竞赛辩论中,对辩者的要求不单单是结合辩题进行立论,然后在台上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更要求辩者针对对方辩手的破绽进行反驳,再重新巩固完善自己的立论。这就要求辩者首先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读万卷书还不够,还要了解当今实事;其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将掌握的必要信息进行整理,最终成为一篇有理有据的辩论稿;听和说的能力更能体现在辩论场上,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双方辩手互相找对方的漏洞、互相质询,一场辩论赛才会有交锋点,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在辩论场上是占不了上风的。

竞赛辩论能提升批判思考的能力。竞赛辩论中的辩题涉及各个方面,总体概括为三类:事实辩题(resolution of fact ) 、价值辩题(resolution of value ) 和政策辩题(resolution of policy )。在准备各种辩题的过程中,接触与整合多元知识,久而久之辩者会产生求知的兴趣与习惯,提高批判思考能力。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学会的克菲丝(Kurfiss,1975 ) 这样定义“批判思考”:“批判思考是探索问题或情境、整合各种相关咨询、拟定解决方案或形成假设,并且为该项立场提供理由的能力。”竞赛辩论中往往观点制胜,能够将一个观点说明白说透彻,需要较强的逻辑分析利弊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对辩手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成长。

竞赛辩论能提升民主参与能力。民主社会是一个透过理性辩论形成决策的社会。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F.Kennedy )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强调:“透过辩论检验意念,是民主的精髓,我希望未来能在我国校园中见到更多的辩论活动” (Freedom & Union 1960: 7)。美国一份以国会议员、州长、最高法院及白宫幕僚官员等160位重要领导人物为对象所进行的著名调查发现,这些领导菁英中竟然有100位,也就是高达62.5%的人在大学时期曾经参与竞赛辩论,并且100位中的90位表示,竞赛辩论的经验对他们后来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二、认识英国议会制

辩论从教学手段发展为一项竞赛活动,开始于英国,并且在英伦三岛、美洲的美东与加拿大、大洋洲的澳洲与新西兰等地广泛流行。今天的英式辩论是随着英国议会政治的兴起而获得开展,并逐步发展出所谓“英国议会制”的辩论赛制。

1.辩方与辩题

在英国议会制中,主要分为两方,正方为执政党(Government),反方为反对党(Opposition),每方各两支队伍,每队两人,可概括为“两方、四队、八人”。正方上院包括首相(Prime Minister)、副首相(Deputy Prime Minister),正方下院包括政府阁员(Member of Government)、政府党鞭(Government Whip),反方上院包括反对党领袖(Leader of the Opposition)和反对党副领袖(Deaupy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反方下院包括反对党阁员(Member of the Opposition)和反对党党鞭(Opposition Whip)。

在英国议会制中,辩题叫“motion”,国会称为“house”,辩题常常会以“This house would”(THW)、“This house believe that”(THBT)作为开头。英国议会采取单题制,执政党支持motion,反对党反对motion。辩题也会分为开放(open)辩题和具体辩题两类,开放辩题需要辩手进一步引申,化抽象为具体,而具体辩题则类似于“本院将禁止吸烟”,辩手只能在限定的条件下展开论点。

2.角色及发言顺序

3.比赛规则

比赛开始前十五分钟才会公布辩题,在这十五分钟内,选手们只能与自己的搭档沟通,不能与其他人沟通,也不能使用任何在线电子设备查询资料,仅可查阅自备的工具书。

比赛开始后,每位辩手有七分钟的发言时间,第一和最后一分钟为保护时间,中间的时间场下辩手可以质询(Point of Information),场上辩手可选择“我接受”(accepted)或拒绝。

三、建构竞赛辩论教学模式

本部分将结合前面所述竞赛辩论及英国议会制相关特点及规则,分竞赛准备及竞赛总结两阶段进行教学模式探索,从而提高竞赛辩论教学的有效性。

1.竞赛准备阶段

(1)培养辩手属性能力

一位优良的辩手需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就好像篮球运动员需要身高、弹跳、耐力等,这种人格特质方面的基本条件,就是属性能力。

与辩论有关的属性能力非常多,包括:口齿清晰、语调适当、口才流利、反应敏捷、处事稳健等。这些能力虽看似均受先天禀赋影响,但一般辩手经过系统性的训练也可成为优秀的辩手。

对此,可以让辩手们先从基本的即兴演讲开始练起。演讲与辩论的区别在于,演讲是直接传达讯息,而辩论更侧重于说服观众,需要经过对方辩手或不同观点的检验。所以演讲与辩论同根同源,但辩论的难度更大一些,在培养优秀辩手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这个过渡的阶段也可以积累一定的经验。

(2)制定有特色的辩题资料库

西式辩论不像华语辩论一样,可以提前给辩手一天甚至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供辩手收集资料,整理论点。以英国议会制为例,辩题在比赛前十五分钟才公布,而且不允许辩手使用任何在线电子设备查询资料,这就需要辩手有较广的知识面和对已有知识的快速归纳总结能力。如同中国成语“笨鸟先飞” 、“勤能补拙”所说,如果辩手不具备较广的知识面,或者对生活中大事小事的了解度不够,制定全面、有特色的辩题资料库就显得尤为重要。

辩题资料库的准备可以分类别完成。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有提过竞赛辩论的辩题分为三种:事实辩题(resolution of fact)、价值辩题(resolution of value)、政策辩题(resolution of policy)。从这三大类中我们又可以划分几小类,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道、法律等。光从法律这一条,可涉及的辩题有死刑、禁烟、堕胎、鞭刑等。要在辩论过程中理论明确、论证有力、有理有据,就得让辩手在课后做大量的资料搜集及阅读,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综合和归纳。

辩题资料库的准备可以分小组完成。上面已经提到,辩题虽然有千种万种,但是相关辩题可以化为一类。为了提高整理辩题的效率,我们可以让辩手们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负责政治类,一部分人负责经济类,以此类推,再资源共享,形成一套全面有特色的辩题资料库。

同时,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事情,这就要求辩手们对已有资料库进行不定期的及时更新,在使用资料库的情况下才不会出现信息过老或有误的事件发生。

(3)寻找一个有默契的搭档

英国议会制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争辩,而是队与队之间的对抗。这种集体项目特别强调整体效应,讲究整体配合,而整体配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胜负,所以辩手之间的选择、搭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趣味相投的两位辩手并不一定能组成一支最好的辩论队。由不同风格、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专业特长的人组成的队伍反而能五光十色、相映成趣。

有了一个互补的辩论搭档,还要求两人之间的默契配合,如果两人固执己见、各说各话,只会让整体战斗力迅速减弱,造成自相矛盾的危险境地。整体配合是门学问,队伍之间的两人风格特点、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队员们要在场下训练中,熟悉彼此,相互理解、信任,在场上达到一种默契,对队友的暗示即刻做出反应,对队友出现的漏洞及时补救,从而创造出一种整体流动的美。同时,英国议会制的不同辩位,角色要求不同。找到固定的搭档,打固定的位置,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信手拈来。

(4)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场高手间的辩论赛,不仅仅是一场运用智力融知识、智慧、语言、应变能力为一体的激烈角逐,更是双方辩手的一场心理大战。在英国议会制中,从公布辩题的那一刻开始,心理大战就开始。公布辩题后,有些选手会直奔赛场,有的选手会留在座位上开始分析辩题,互相干扰是少不了的,尤其遇到一些辩手不太熟悉的辩题,很可能会自乱阵脚。

比赛过程中,除了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是保护时间外,其他时间台上的辩手随时会被台下选手质询。自己的话题被打断还可以重新论述,或被对方询问到哑口无言还能淡然自若,需要极高的心理素质。

辩论赛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弄错了阵营。英国议会制往往会在公布辩题之前先公布辩位,倘若辩手稍不注意,看错辩位,辩题准备的方向南辕北辙,就需要在场上临时转换,化危机为转机,将自己刚刚所想的对方观点一个个推翻,万不能自暴自弃,临阵逃脱。

(5)练习是最佳的途径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辨士,至少要经过五个阶段:接触阶段,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关辩论的咨询,或观赏一两场辩论比赛,产生辩论的兴趣;尝试阶段,初次参与辩论活动,如校内新生杯等;模仿与学习阶段:观察优秀辨士的表现,模仿学习其中符合自身条件的辩论技巧与方式,接受师长的指导与纠正;成长阶段,脱离模仿阶段,将习得经验彻底消化,逐渐树立自己的辩论特色;成熟阶段,拥有完整的辩论能力,且成功发展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辩论风格。

这五个阶段,除了第一个阶段外,其他都需要练习,所以辩手们需要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练习。队内练习:辩论队成员可自行组队,每周选取固定时间进行模拟比赛,并互相给予意见和建议。队外比赛:辩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取一些适合的辩论赛进行练习。新手可以从基本的校内赛开始积累经验,稍稍成熟的辩手可以参加国内一些如IDEA地区赛之类的比赛,而成熟的辩手可以参加“外研社杯”辩论赛乃至国外的辩论赛。

参加比赛是最好的进步机会。在比赛过程中,压力会转化成动力,尤其遇到一些比自己能力强的对手,不仅可以学习他们的辩法,积累实战经验,还可以交朋友在日后的辩论道路上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竞赛总结阶段

每场辩论赛后的总结阶段必不可少,一来可以从比赛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二来可以确定下一阶段的训练重点及方向。总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论点的设定。每场比赛后,应将双方的论点进行总结整理,并结合专业裁判的点评依次分析这些论点,或强或弱,或有效或无效,为什么自己想不到或者为什么我想到了却不能透彻地说明白等。

场上的表现。在场上的时间把控是否合理谨慎,有没有运用到基本的演讲技巧,证据资料的运用反击是否合理,对事件的描述是否太过冗杂,自信心和压力的平衡是否得当等。

队友的配合。比赛前有没有和队友进行完整的讨论,比赛时有没有充分完成自己的职能任务,有没有在完成任务后帮队友填补漏洞或加深观点,我有没有吸取队友给我的意见或建议等。

每场辩论赛之后,导师务必进行个人指导,以矫正其缺点,亦可利用研讨会之方式,相互切磋。

四、结语

辩论是结合知识、语言、思想与机智的智力游戏。在争辩的过程中,促进彼此的交流,激荡出更高层次的智慧。辩论的目的乃在寻求真理,辩论的过程可以训练个人发掘问题的能力,建立正确的思考模式。在竞赛辩论盛行的今天,我们不仅仅从比赛中收获荣誉,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对英语学习者而言,辩论对听说读写的提高大有裨益。总的来说,建立一个以英国议会制为中心得竞赛辩论教学模式,既为热爱辩论的辩手们提供系统学习的方法,又为竞赛辩论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与推广。

参考文献:

[1]Kurfiss,J.G.Critical thinking:Theory,research,practice,and possibilities.DC: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1975.

[2]Kennedy,G.Classical rhetoric and its Christian and secular tradition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0.

[3]郭韵.英语辩论[M].江西: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4]吴海燕.浅议英国议会制英语辩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2.

[5]王盛.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养成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

[6]游梓翔.认识辩论[M].台北:双叶书廊有限公司,2004

[7]诸承明.纵横辩论奥瑞岗式辩论剖析[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9.

[8]朱锋.辩论的实战技巧[M].台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

[9]张艺琼.英语辩论与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辩论规则为指导思想[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6).

[10]曾庆熹.中国辩论教育网络课程大纲中文学习指南.[M].北京,2013.

辩论模式 篇4

1 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性辩论的缺陷

1.1 辩论形式的缺陷

传统课堂辩论即辩论式学生, 基本程序为:设立辩题———个体思考———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分析评价, 其基本原则为“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长期实践证明, 这种模式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思辨能力,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也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即组织上的难题。随着大学扩招, 各班人数大大增加, 以50人班级为例, 划分小组存在一定困难。辩论对立双方或者人数过多, 或者分为几个小组, 难以兼顾每位参与活动的学生。同时, 大课堂对程序组织要求高, 容易出现混乱局面。

1.2 内容上的缺陷

现行思政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中, 历史内容部分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体现在“事实”与“观点”混淆, 导致历史书写出现错误。如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称“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 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1]等句, 均存在较大争议, 对思政专业学生认识历史, 分析问题产生了不利影响。

2 教学性辩论改革路径思考

2.1 辩论模式的改革

针对传统大课堂人数多, 分组难的问题, 借鉴研究生导师制模式能有效地改善此类问题。即指定导师, 将学生交由数名导师, 采用读书会的形式组织教学性辩论。实践过程如下: (1) 大课堂教学仍维持原状, 主要讲授知识与方法; (2) 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名导师指导10名学生, 形成读书小组; (3) 预先指定辩论题目, 指导正反双方同学阅读相关内容; (4) 选定地点进行辩论与讨论, 形成书面总结与评价。通过课堂讲授与读书会结合的方式, 此种模式较之以往能够更有效地兼顾每位参与成员。

2.2 历史思考新方法的介入

针对教材中历史内容部分存在的问题, 将新方法引入大课堂教学和读书会辩论讨论中。程序分为两步:第一, 指导学生理解书写内容“事实”与“观点”的区别。如《纲要》中提到巴黎和会时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一语, 即以作者的观点替代了历史事实。资料显示, 由于北洋政府直接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主张无果, 转而开会讨论签约, 因信息不畅, 才导致国人误认为北洋政府“卖国”, 引发学生抗议。第二, 对历史内容书写者视角的认识。受革命史观与正统性影响, 历史叙事特别是大学本科教材倾向于将历史事件简单化、人物脸谱化。单一话语体系导致学生理解问题出现诸多错误。在大课堂教学与读书会实践中, 以非全知的视角, 力图释放内容解读的弹性, 如通过模拟书写者的视角, 认知为何这样书写, 从而对历史事实有更为清晰的理解, 实现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与研究方法的改进, 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

3 结语

从实践结果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性辩论模式经历了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变革。形式上因人数增加而由传统大课堂转为课堂与读书会辩论相结合的方式, 内容上由传统的一元化标准内容, 转为多元化表述。通过形式与内容的革新, 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学习方法与水平的提升, 并为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摘要:思政教育传统教学性辩论模式存在形式与内容的缺陷, 不能满足当下教育的需求。本文以大课堂与读书会相结合的新模式, 引入新的研究方法, 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人才培养。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辩论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辩论赛辩论技巧 篇5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辩论战术

1.划分战场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8.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10.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12.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小技巧

14.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 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19.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 :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 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辩论模式 篇6

教育部网站的资料显示, 全国共有283所独立学院, 在校本科生达到62.5万, 占了全国本科人数的18%。因此,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探讨。

国家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特别强调“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最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而多项研究已经表明, 英语演讲和辩论对创新型和思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应该注重实践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所以极有必要开展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

英语演讲和辩论是以英语语言逻辑为基础, 以实用性交互性为导向, 以思辨性和逻辑性为内核, 以团结协作、自主学习为内在精神。复旦大学英语辩论队教练何静认为, “英语辩论的意义是辩手在长期训练、赛前准备、赛场发挥、赛后反思的过程中储备知识、拓宽眼界、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开展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势在必行。

二、开展英语演讲和辩论的模式探讨

1.开设专门的英语演讲和辩论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 开设《英语演讲和辩论》, 并纳入教学考核, 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锻炼实战能力。

课程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演练和学生互评三者相结合。教学内容包括英语演讲理论与实践、演讲赏析、演讲写作、英语辩论等部分。教学的具体内容可分为: (1) 演讲的理论知识——演讲的基本概念、英语演讲简史、交际要素、演讲的基本类型 (介绍性演讲, 解说性演讲, 说服性演讲, 特殊场合演讲) 。 (2) 优秀演讲的赏析——选取不同类型和题材的演讲, 从选题、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等多角度进行评析, 并要求学生模仿和背诵经典部分。 (3) 演讲稿的撰写——准备阶段的选题、听众分析、材料收集、论据分类方法;同时分析演讲的语言特点、不同类型演讲稿写作角度、开篇及结尾模式、遣词用句技巧、支撑材料选取方法等。 (4) 演讲实战——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锻炼公共演讲能力, 包括提前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 并做出点评, 要求学生自评和互评。

2.英语演讲和辩论模式融入英语综合课程的教学。除了专门开设英语演讲和辩论的专业课程, 教师还可以在其他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 比如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中都可以增加相关活动,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相比专门的课程《英语演讲与辩论》, 该教学模式有以下三方面的区别。 (1) 实战练习次数相对较少, 通常一个学期开展5-6次活动。 (2) 辩论形式灵活性大。为了动员全班同学, 主要采取即兴演讲和自由辩论的方式,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挑战对方的观点。每次辩论后, 教师引导大家依据评价标准对辩手的表现给出评价。 (3) 演讲和辩论的选题需结合课本的主题, 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 做好充分准备, 真正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3.成立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 关联第二课堂活动。鉴于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即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第二课堂的开展在这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独立学院成立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 由一线的教师进行组织和安排,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第二课堂。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 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具有以下特点: (1) 参与性广, 持续时间长。过去的培养模式往往是临时推荐优秀选手进行个别辅导;而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面向全校所有学生, 给第二课堂学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参与的所有学生中, 选出核心梯队、中心梯队和候补梯队成员, 核心梯队的队员可以优先推荐参加大中型的比赛活动, 而中心和候补梯队队员通过考核也能进入核心梯队。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参赛选手的训练也兼顾了后备力量的培养。同时, 这种方式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而且辩论中心可以贯穿学生的大学四年时间, 可以从大一的新生开始培养兴趣, 慢慢的成长为优秀的英语演讲和辩论者。 (2) 组织和参与辩论联赛, 开展丰富的活动。积极开展校内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 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选出优秀代表参加省市和全国的比赛。 (3) 加强校内校外的合作,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整合校内资源, 聘请教授法律、国际政治经济等课程的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辅导;和学校的演讲和辩论协会等相关社团合作, 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加强校级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和其他兄弟院校的英语演讲和辩论队交流学习,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水平。

三、结语

英语演讲和辩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

针对具体的培养模式, 本文主要列举了三种, 包括开设专门的英语演讲和辩论课程, 系统的传授相关知识, 学生开展正规的实战演练;在英语课堂中增加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 结合课本的主题和社会热点探讨;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相信英语演讲和辩论的开展, 会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大学生。

摘要:本文强调了独立学院开展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的必要性, 并探讨了三种教学模式, 即开设专门的英语演讲和辩论课程, 在英语课堂中增加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 开展第二课堂的教育实践, 希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一定启示。

辩论模式 篇7

课程是一切现实的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轴心,课程改革也历来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课程观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在其《学习的自由》中明确地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方面应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更多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由“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进行转变。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毕业即上岗”的能力。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更加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本文在笔者理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对物流专业的理论教学做了一些改革研究和尝试。

1 高职高专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

讲授法主要采取的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将课本理论知识以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内容逻辑性强,课堂知识内容丰富,缺点是互动性差,学生参与性不强。

讨论法是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案例进行的问题分析。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但由于学生知识储备、课前准备等原因,往往讨论的结果不是特别的理想。很多时候关键还是教师的分析评论。

自学指导法是对某些章节、问题等由学生自学的、教师辅导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某些情况下,学生只是机械的在看书,基本不提出什么问题。

以上三种方式是课堂常用的教学模式,三种模式虽然各有优点,但有一个共同的不足是学生参与程度并不深,遇到问题时往往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物流类专业教学的过程采取了“辩论赛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激发学生参与的课堂方式———辩论赛

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教材、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场所。传统上四个要素中参与最高的应该是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往往主要采取自己讲授的方式进行。而本应该作为核心的学生参与的程度并不高。

墨子曰:“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

“内发论”认为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烁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外在力量决定的,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学校教育和训练、他人影响等。

“辩论赛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也充分考虑内外两种因素,促使学生由“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状况。

这种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1)“辩论赛进课堂”教学模式是指由教师根据课程性质设置具有辩论意义的题目,将授课班级的学生分成两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理论、案例等知识,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以辩论赛的方式进行学习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2)“辩论赛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采用“辩论赛进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优点就是:变“学结果”为“学过程”。学生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往往只是记住老师教的一些问题的结果,但由于课时的有限,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讲出来。然而,我们采用“辩论赛进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便充分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支持自己辩论的内容),学生会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为了推翻对方的观点学生会利用业余时间找出更多的案例知识进行学习,这就加强了学生学习能动性,加深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

第二个优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通过课堂专业辩论赛,学生既学习的专业知识,又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通过专业的辩论赛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物流类专业课采取“辩论赛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物流类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方面的内容是背反的,也就是说同一个内容,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样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问题的解决。比如:一方面我们强调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强调物流成本的降低,但物流服务质量与物流成本是背反的,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这样就有了“辩论”的可能性。

其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已经具有了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展“辩论”提供了一个基础条件。

再有就是学生本身对“辩论赛”这种模式非常感兴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成功开展“辩论赛”提供的很好的动力。

(4)物流专业课“辩论赛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笔者2005年毕业后在教授物流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在《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案例分析与实践》、《库存物流管理实务》等课程中采取了“辩论赛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从实施的过程来看,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找资料、找解决问题的支撑材料。从“辩论赛进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后,学生在平时课堂学习的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高了学生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多平时不是特别主动的学生也开始变得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辩论赛进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单单为辩论而辩论,最终还要指导教学,所以在图1中,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反馈环节,在这种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反馈环节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3 总结

本文在理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对物流专业课程改革的尝试性做法,希望借此能改变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的效果,方法是否在更大范围内有效,目前还不确定,不过笔者仍会在课程改革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数字化物理实验系统下一篇:异地医保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