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的作品案例

2024-10-17

安娜的作品案例(精选11篇)

安娜的作品案例 篇1

今日,我读完了《波丽安娜》。这本书赐予了我欢乐,也让我在遇到生活困境和挫折时,勇敢的应对。

波丽安娜是一个十分苦命的小姑娘,她十一岁,父母就都去世了,并且没有给她遗留下一分钱,唯一的亲人就是重来没有结过婚的老姨妈——脸上从来不带半点笑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姑娘,竟然创造出了奇迹:她把从没有微笑过的姨妈逗笑了!再糟糕的境遇,再倒霉的运气,总能真心诚意的看出好的一面,自我给自我宽心,自我吧自我逗笑,并且把欢乐带给别人。这,就是波丽安娜的独特之处,塞翁之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波丽安娜是无师自通。最终,严酷的环境没有压到她,反而是她用热情和欢乐感染了那些行尸走肉般的成年人,改变了他们,波丽安娜很宽容,应对没人喜欢的斯诺太太,脾气暴躁的彭德莱登,都微笑着问好,让他们心中的小鸟中心飞上了蓝天翱翔。

波丽安娜有一句名言:假如你愿意去找事物好的一面,你就能找到——If you look for the good,you will find it.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波丽安娜的心灵是那么的善良、美丽,我觉得每个小朋友都有改变世界的本事和想法,我们大家应当发现这种伟大的力量,并去改变世界上不好的东西,世界将会变得更完美。

安娜的作品案例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曲式与作品分析》,效果评价

《曲式与作品分析》是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评析作品、理解音乐的能力,加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选取一个 “案例” 为载体, 通过提问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讨论从而掌握知识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创造了师生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 《曲式与作品分析》中的案例教学,以具体生动的音乐作品为载体,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讨论,掌握曲式结构的发展原则和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 《曲式与作品分析》 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授课对象为邵阳学院音乐专业普通本科学生,采用分班授课,整班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2010级音乐表演1个班53人,音乐学2个班100人; 2011级音乐学2个班70人; 2012级音乐学2个班69人。共计292名学生。其中女生231名,男生61名,年龄20 ~ 24岁,已完成 《乐理》 《和声学》《视唱练耳》等前期基础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进入综合性强、理论要求更深的专业学习阶段。

1. 2方法

1. 2. 1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在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分为三大模块: 小型曲式、复三部曲式以及奏鸣曲式。小型曲式指的是包含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在内的曲式结构较小、音乐内容较简单的曲式类型。这类曲式的特点多为单一主题引申发展,调性和声也较为单纯。复三部曲式和奏鸣曲式都属于大型曲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该结构的典型作品非常多,案例的选择十分方便。每个模块的教学都首先有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的理论讲授,通过讲授建立曲式学习与作品分析的基本思路,然后将理论知识与内容生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品有机结合,紧扣核心知识,形成具有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

1. 2. 2教学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随机组合,每组5 ~ 6名成员。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讨论。任课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教材的深入分析、案例作品的选取等,通过课件播放向学生布置要求,便于学生查阅、收集资料,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课堂上,教师围绕着作品进行提问。同学们先独立分析,提出个人观点再进行小组讨论,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言进行全班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比。课后各学习小组完成作业的分析与记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反馈进行案例教学法实践应用的分析总结与调整。

1. 2. 3评价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结束, 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填写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 问卷是参考国内有关文献,根据学生学习期间的表现,组织专家同行多次讨论修改而成,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设计的,采用 “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标准。问卷包含6个教学内容条目,11个教学效果条目,1个教学建议条目。根据条目,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测评,提出意见与建议。

2教学效果评价

2. 1教学内容

85. 96% 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时能够紧扣曲式理论核心,选取的作品与所讲的理论内容一致。 81. 23% 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模式能加深他们对曲式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88. 25% 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方式突出了音乐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而认为选取的案例作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占82. 53% ; 认为案例作品生动有趣的占81. 12% ; 认为教学中案例任务的布置和问题的设置都较为合理的占82. 34% 。

2. 2教学效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学生们对案例教学的效果是普遍认可的。有86. 10% 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增加了他们学习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 认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讲授的占82. 53% 。82. 13% 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方面,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也是十分突出的。89. 34% 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作品分析实践能力和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80. 65% ); 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79. 80% )。通过讨论与交流,能够增进学生人际沟通交流技巧(77. 98% ) 以及团队合作精神(73. 52%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78. 65% 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印象深刻,78. 56% 的学生认可案例教学法授课。认为案例教学法效果较差或差的学生不到10% 。

3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3. 1有利于落实 “以人为本” 的现代教学理念

在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填鸭式”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仅仅充当一个现有 “知识”的容器。这违背了现代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3.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依靠教师的 “一张嘴”“一支粉笔”来进行,形成 “一言堂”的僵局,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案例教学模式的建立,学生围绕一个案例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讨论、交流,将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 3有利于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 “创新” 能力和 “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重点。案例教学不以学生知道正确答案为目的,而侧重从多角度、多层次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探讨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4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 “一言堂”的局面和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各抒己见的发挥,将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变成了参与者,这更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师生关系平等化,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勇,段君玮.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

[2]张兵.案例教学在运筹学教学中的运用[J].徐州: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安娜的作品案例 篇3

【关键词】阿赫玛托娃;孤独;中晚期诗歌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Андреев наАхматова)(1889~1966),原姓戈连科(Горенко)。20世纪俄苏著名女诗人、翻译家、文艺学家,阿克梅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二十世纪的萨福”、“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之称。

阿赫玛托娃的作品以其“室内性”而闻名于世,她早期的诗歌作品将这一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所处社会环境的动荡以及个人经历的坎坷,她的孤独主题进一步发展,题材涵盖了个人情感、战争、社会大环境等多方面,她将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小说的叙事性创作手法融入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孤独主题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赋予作品隐晦而神秘的艺术功能气息,而其中蕴含的人生意义及社会价值则给人以启示,引导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一、个人情感生活中的孤独主题

阿赫玛托娃中晚期仍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但这一阶段她与古米廖夫离异,情人安列坡又抛下她独自逃亡海外,及至后来1917年前夫古米廖夫因为“塔甘采夫事件”被捕枪决,因此诗歌充满了爱情的苦涩孤寂和对死亡的恐惧忧伤。如:爱情中的绝望唱响“每个人都很了然,/你根本不爱我,/从来没有把我放在心间。/你和我已成路人……(《这件事很简单》1917)”及对死亡的恐惧“我觉得——这儿永远/不会再有人的声息,/只有石器时代的风/把黑色的门板敲击。/我觉得在这片苍穹之下/幸存者只有我自己。”(《我觉得——这儿永远》1917)“如今再没有人听唱歌曲。/预言过的日子已经降临。/我最后的一首歌呀,世界不再惊奇,/不要响,不要撕裂我的心。……(《如今再没有人听唱歌曲》1917),于是自我怀疑,悲观绝望的情绪已满诗歌。“我的话咒得情人们死去,/一个跟着一个兑了现。/啊,真让我伤心!这些坟茔/恰恰证实了我的预言。/……我恳求你,恳求你:走开。/让我不知道你的去向,/啊,缪斯,不要再把他唤回来,/让他活在人世吧,不被我讴歌,让他不曾体验我的爱。(《我的话咒得情人们死去》1921)虽然依然是描写爱情心理活动中的孤独悲剧情感,但是与早期的作品相比,诗歌中已经开始融入了社会变迁的大背景。如“我听到一个声音,他宽慰地把我召唤:/‘到这边来吧,他说,/放弃你那多灾多难的穷乡僻壤,/永远地离开你的俄国。/……可是我淡然地冷漠地/用双手把耳朵堵住……(《我听到一个声音》1917)。

二、描述战争年代诗歌中的孤独主题

战争是阿赫玛托娃生命中躲不开的劫难,从十月革命到伟大的卫国战争,从对革命战争的不理解到亲自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争洪流中,诗人经历了无数磨难,但她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对祖国、对俄罗斯土地深深的热爱。

1.最朴素的爱国情感引发的孤独。十月革命爆发后,昔日友人纷纷移居海外,抛家弃国,但是阿赫玛托娃凭着最淳朴的爱国热情留在了国内,并发表了一系列诗歌以表达心声,摒弃他人的逃亡,认为是孤独并没有希望的。如:“抛弃国土,任敌人蹂躏,/我不能和那种人在一起。/我永远怜悯沦落他乡的游子,/他像个囚徒,像个病夫。/旅人啊,你的路途黑暗茫茫,/异乡的粮食含着艾蒿的苦楚。/我剩余的青春在这儿……(《抛弃国土,任敌人蹂躏》1922)”,“不,我不躲在异国的天空下/,也不求他人翅膀的保护,/——那是我和我的人民共命运,/和我的不幸的人民在一处。(《我不躲在异国的天空下》1916)”此时的女诗人还不太理解十月革命,面对前夫的死去,因此对苏维埃政府的写出了“我为朋友缝了一套/伤心的衣服。/俄罗斯大地呀,/它喜爱,喜爱血染故土。”(《你不可能活下来》1921)。这种因对方离去而痛苦,却因为政治原因而只能借助诗歌发出隐晦不明的呼喊的孤独无助跃然纸上。

2.战争风云中悲壮的孤独。面对波云诡谲的反法西斯战争,面对残酷的卫国战争,俄罗斯人民为保卫国家抗击侵略抗争到底,一幕幕山河破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凄苦孤独的场景诗人却用悲壮的孤独主题来诠释,引导人们为了幸福和平而奋战。如:“今天和恋人告别的少女,——/也愿你把痛苦化为力量。/我们面对儿女,面对祖坟宣誓:/谁也不能迫使我们投降!”(《宣誓》1941)“他们和姑娘们庄重地告别,/他们在行进中吻着母亲离去,/……再也不分冲锋的和压阵的,/他们都长眠在那里”(《他们和姑娘们庄重地告别》1943)。此时的阿赫玛托娃已经完全融入到人民中去了,她和俄罗斯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彼得格勒站岗执勤,搬运沙袋。后来撤退到塔什干去的女诗人依然用她最擅长的诗歌为前线的将士摇旗呐喊,激励士气。这个时期,她写下了一系列关于战争的诗作。“带来死亡的鸟群在头顶上打转。/谁能拯救列宁格勒与为难?/……/然而,老天爷真是没有心肝。/死亡在家家户户的窗口窥看。(《带来死亡的鸟群在头顶上打转》1941)为前线战士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写下了描写他们英雄气概的诗歌,如:“我们知道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们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件。/……不怕在子弹下丧失生命,/不怕在战斗中失去家园……(《英雄气概》1942)。

三、为人民命运发声的孤独主题

在那样一个乌云压顶的年代,肃反扩大化儿子的被捕入狱,当局政治上对诗人的迫害,这些都使阿赫玛托娃更接近人民,为民生凄苦发声,勇敢的承担了她作为一名诗人的责任。如:“为破碎的家园,/为自己命运的多难,/为二人同在时感到的孤单,/也为你,我把这杯酒喝干——/为眼睛中没有生气的冷焰,/为上帝无法拯救的苦难,为残酷而粗野的人寰。(《最后一杯酒》1934)她的作品不同于其他男性诗人冷静的旁观时的感受发声,她是从真真切切的参与其中的女性角度来发出的呼喊。这一时期,她根据去西伯利亚探访监狱中的儿子时的所见所闻写出了《安魂曲》,这部在她死后十多年才得以发表的诗歌巨著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不可动摇的地位。这是一部用生命在诠释诗人的社会责任的著作,“千万人用我苦难的嘴在呐喊狂呼,/如果我的嘴被人堵住,/希望到了埋葬我的前一天,/他们也能把我这个人怀念……”(《安魂曲》1940)。诗人借这首诗为那些未曾平反的无辜者及其家属们进行哀悼,洗练的文笔承载着悲怆的岁月轮辙。同期她还完成了诗剧《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其中的孤独主题主要涉及了社会问题和民众命运问题题材。作品中浓厚的宗教情怀,借助诗歌这种载体,运用大量动物、植物、建筑、自然环境甚至数字、色彩等等孤独元素来烘托气氛,抒发情怀。

孤独赋予了阿赫玛托娃灵感,这种源自个体对自身存在、社会价值的反复拷问,让诗人把孤独这个主题融入到了小至个人情感,大到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命运的大氛围下,从而赋予其诗歌神秘、细腻、悲壮等等不同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情感诉求的表达描述。

参考文献:

[1]阿赫玛托娃.爱—阿赫玛托娃诗选[M].乌兰汗译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1:61,67,71,74,76,85,87,96,116-118.

[2]张建华等. 俄罗斯文学选集[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曾思艺. 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安娜的作品案例 篇4

判断两被告是否构成分工合作侵权,需要首先分析下两被告的行为。对于被告一的行为,因为涉案视频系被告一制作,未经原告许可使用了涉案作品,并许可被告二进行网络传播,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针对被告二的行为,根据被告一向被告二出具的《授权书》中“我台所有电视频道及其所含之全部电视节目。。授予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独占行使。。”的约定及播放页面中涉案视频上部标注的“来源

CNTV”字样,可知涉案视频系被告二上传于网络。因此,被告二在未经原告许可的情况下,将侵犯原告著作权的涉案视频上传到网络进行传播,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综上,两被告的行为均构成侵犯原告著作权的情况下,就需进一步考察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侵权合意及基于合意的分工。如果两被告就视频上传、自身宣传、利益分享等围绕涉案视频做出了详细安排,则说明双方对制作、传播涉案视频存在合意,并基于合意实施了涉案行为,属于分工合作的共同侵权,承担连带侵权责任。退一步说,如果仅仅是被告一负责拍摄制作,被告二负责上传,各自负责各自环节,互不干涉,则说明双方不存在合意。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两被告各自承担侵权责任。所以,两被告是否承担连带侵权责任,还需要考察二者之间的合作细节。因本案是调解结案,故此细节事实未做查明。

若不构成共同侵权,则两被告承担责任的方式也有不同。著作权法规定了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且这些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因此,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复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证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权的,复制品的发行者或者电影作品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复制品的出租者不能证明其发行、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中,该条文最后规定的法律责任应当就是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根据不同侵权情节而适用不同方式。

本案中,被告一作为涉案视频的制作者,未经原告授权而复制涉案作品,侵害了原告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应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责任。而被告二通过网络免费向公众提供涉案作品的复制品,属于复制品的发行者,并且提供了被告一的授权委托书,证明涉案视频具有合法来源。那么在此情形下,被告二是否还应承担法律责任,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笔者认为,首先依据条文字面逻辑判断。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了复制品的发行者不能证明合法来源,则应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如果证明了合法来源,是否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却并未明确。既然未明确,那就有承担责任的可能,包括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其次,参照《专利法》第七十条和《商标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即能够说明合法来源的,只是不承担赔偿责任,其他责任还是要承担。因此,同为规范无形资产的法律,著作权法中合法来源的抗辩结果也应是不承担赔偿责任,其他方式的责任还应承担。更何况,从实务而言,因合法来源而认定无需承担任何方式的法律责任,势必导致侵权行为以合法来源为幌子,行实际侵权之实,恶意侵害著作权人权益,摧毁著作权保护制度。所以,综合上述分析,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免责条款,指在证明合法来源的情形下,应当免除赔偿责任,而非免除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责任。

当然,仅有客观行为层面的合法来源还不足以免除赔偿,还应在主观上无过错。无论是专利法还是商标法,免责条款均规定了主观要件是“不知道”,意在保护善意第三人(通常为销售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明知或应知存在侵权仍然销售,表明主观存在恶意,故意扰乱市场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故在此情形下,必然要剥夺其非法获利,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实际隐含了主观上“不知道”这一要件,即尽到了与自己能力相符的注意义务仍无法发现侵权事实,这种情况下便推定为善意,即主观无过错。在此,需要强调注意义务,即如果结合经营内容、被侵权客体的知名度、行业通常做法等因素综合判断侵权人应当知晓存在侵权,则侵权人的“不知道”抗辩实为诡辩,不应免除赔偿责任。

本案中,被告二作为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广、权威性的综合网站,并开设有专门科教栏目,显然有能力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著作权侵权审查,应对所有上传素材采取审慎的态度,避免侵权行为。况且,佛光作为一种少见的自然现象,拍摄难度较大,被告二理应核实涉案视频中佛光镜头的来源,这也是被告二举办科教栏目所应负有的注意义务。因此,本案中被告二未采取合理措施尽到与其能力相符的注意义务,主观存在过错,即使提供了合法来源,仍就不能免除赔偿责任,应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侵权责任。至于被告二提交的授权书,其内容为授权相关事项,并不能说明被告二尽到了注意义务。

综上所述,被告一未获授权擅自使用涉案作品进行网络传播,应承担侵权责任。被告二虽然提供了合法来源,但未尽到与其能力相符的注意义务,主观存在过错,并导致含有涉案作品的涉案视频在网络上公开传播,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至于两被告是否属于分工合作共同侵权,需考察二者之间的合意,因上文已阐释,故在此不做赘述。

被告的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首先,涉案视频的主题为讲述佛光这一自然现象,佛光的景象构成视频的实质主体部分,也是最核心部分。然而,涉案视频中佛光景象大部分是涉案作品,尤其是关于佛光的形成原理中使用了原告自行创作的示意图,即涉案视频的主体实质部分使用的是原告作品,这明显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畴。其次,适当引用不仅看量,更要重质。虽然涉案作品在涉案视频中所占时长较短,但却是涉案视频主题佛光的直接体现,没有涉案作品,涉案视频的内容必然出现重大缺失。再者,被告在引用作品时,并未对原告进行署名,违反了合理使用的基本规定。因此,被告将原告涉案作品作为涉案视频的主体实质部分,明显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畴。不构成合理使用。

涉案视频播放时视频旁边出现的广告不属于被告的直接获利。根据公证书记载,在播放涉案视频时,视频旁边会有服装类的广告,且服装款式不断变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直接获利的判断标准是广告与视频是否存在特定联系,因为特定联系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利益,如在涉案视频旁播放峨眉山佛光景色旅游的广告。而且,特定联系也意味着被告已经对涉案视频充分知晓,应对涉案视频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因此,根据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被告从涉案视频获得更大的利益,自然要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这也是直接获利与一般获利对被告赔偿责任的影响。本案中,涉案视频旁边的服装广告与涉案视频不存在特定联系,属于收取一般性广告服务费,故被告的赔偿责任相对直接获利要轻。

安娜的作品案例 篇5

参赛作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岁月如歌

——我的初中生活

江西省赣县南塘中学杨春明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作品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2课时

4.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多角度、多侧面地回顾三年初中学习、生活的得失,为更高一阶段的学习鼓劲。

(2)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集体的力量,感受同学情、师生情,渗透感恩教育。

(3)在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4)锻炼写作、口语交际能力,锻炼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5.课前准备:

(1)教师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内容,弄清综合性学习的性质,搜集资料并制作教学课件。

(2)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需要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活动的程序,并就这些内容同学生进行探讨,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是初中语文课本的最后一课。这一课可以说是初中语文学习的终曲,也可以说是学生即将毕业告别初中生活的一个平台。本课教材所列举的活动项目非常丰富,选择范围非常大,有利于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回顾初中生活的同时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2、教材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本课属于综合性学习,不同于普通课文,教材内容的设置主要以

学生活动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搜集初中三年生活照片,讲述三年来同学、师生间难忘的事,为同学写毕业赠言等。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课上交流。

五、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电影《城南旧事》里的那首毕业歌。

(活动二:今宵难忘

1、难忘同窗情

2、师恩永难忘

3、父母亲情

表达亲情的古诗词:

表达亲情的视频:(诗文《一起走过》)(诗文《难忘同窗情》(表达亲情的古诗词)

《安娜・卡列尼娜》的精读 篇6

项目基金:“新疆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安娜》(文中均如此简称)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两类:主人公安娜和列文,他们是众人眼中的异类;其次是以奥勃朗斯基、陶丽这对哀乐夫妻为代表的常规人物,他们是凭着常识与习惯生活的大多数,正是他们构成了主人公活动的舞台和背景。

安娜和列文一出场,便被神秘地扭结在一起。作者无疑是偏爱这两个人物,并立意要把他们安排成同类的。最先透露这一信息的,是两人外部特征的细节:“矫健”、“脸红”。这是一种“别有用心”的用语重复。随着情节的推动,这个秘密被小心翼翼地展开:他们有着相同的处境――夹缝中的追求者,这是他们命定的身份。当他们一边在习惯的“陈迹”中心安理得,一边又为心中的梦(“新的生活”)冲动着、追求着的时候,他们共同的结局已然注定。矛盾张力下产生的痛苦是他们互相类属的标志――他们是旧生活的觉醒者,是新生活的做梦者。“人应该怎样生活”是他们苦苦追问的主题,他们抗争过,妥协过,最终在困惑面前没有出路,被推到了生与死的悬崖边。

列文是安娜灵魂的知音。两人之间仅有的那一次见面(第七部第九章至第十一章)被作者铺陈得灵光四溢,夺人心魄。人群中惟有列文能够透过安娜美丽迷人的外表直指其心性――“真挚”这一评语是对同类的认同。然而,他们之间没有故事。这一点令许多读者遗憾至今,不能释怀。他们孤独地生活在各自的星球上,遥遥相望。他们走着同一条路,却没能走到一起。那么多的机缘都被他们一一错过。终于,他们爬山涉水满身疲惫地碰在了一起。期待太久的我们惊喜万分,尤其那一句“仿佛他从小就认识她似的”令人怦然心动。然后……依然还是错过。两个人就此走上了生死不归路。我们有些手足无措:不知是该责怪作者的粗枝大叶、不解风情,还是恼怒他的大化纵浪、戏弄人心。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托尔斯泰是老到的,关于人心人情人性。他游刃有余地穿行于故事之中,用“上帝之手”扯着我们去看他创造的那一路风情――家庭,社会;爱情,婚姻:灵与肉;生与死:等等。通过这些话题,他把人生的方方面面拷问了一番,他迫使我们和他一起面对一个无法搁置的问题――“人应该怎样生活”。所以故事发生在路上:寻找答案的过程。安娜与列文被选作实验,去验证各种可能的极限。因此他们注定是孤独的行路人,一如创造他们的“上帝”。他们被无形的力量拨弄着。当然,他们自己并不明了这一切。

安娜与列文之间这种神秘的关系,使得书中两条基本的情节线索,在平行伸展的过程中产生一种互文见义的效果;仿佛一个乐曲的两个声部,统一于共同的主题。只有抓住这一点,我们才能解读文本中许多“不合情理”的安排。比如,第三部“赛马”这个高潮被大篇幅的列文的乡间活动打断,“在渥伦斯基两次谈话之间的整个夏天,似乎有一片绿色的牧场需要刈草”(普鲁斯特语)。这绝非等闲之笔。列文在史维亚日斯基家的作客,回应了安娜在培特西客厅的谈话:他们都在矛盾中挣扎,力图在别人的生活方式中寻找解决办法,却不可得。这种失败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后面的情节顺理成章地开展起来。再比如,第五部第二十章《死》(全书惟一有标题的一章),浓墨重彩地铺叙次要人物尼古拉之死,有何必要?把它与第四部安娜的难产(死的预演)、第七部“自杀”联系起来,把列文面对死亡、由死而悟生的思考与安娜的心路历程呼应起来,你就会明白的。

另一方面,这种构思也决定了文本主体部分(第二部分至第七部)独特的叙事格局。安娜的故事戏剧性很强,高潮迭起,象奔腾的激流,呈现出起伏很大的紧张态式。而列文的故事则象平缓的河水。在这两个叙事单元按照时间顺序平行推进的过程中,后者给前者提供了一个辽阔的背景,在其过重的戏份中增添一些生活气息。而且这种间隔手段也有效地平衡了文本的叙事节奏,使之缓急相间、有张有弛,不至于过分倾泻、一览无余。在叙述的紧要关头造成延宕。有助于凸现其重大意义,起到类似定格或特写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铺叙留下了必要的空间――大凡这类事件都是情节发生突转的关节点,孕育了后文发展的可能性及方向,很有必要通过细节铺陈来起承转合。

就这样,托尔斯泰在文本中从容优雅地讲着故事。他用回叙的方式交待了安娜故事中各人的背景,又用概述的方式完成了他们各自的结局。这样,一个前因后果清楚明了的封闭结构便形成了。而信笔写出的第八部尾声,则给了列文的故事一个开放式结构,象征了求索的路仍在继续。这种结构上的一开一合的对照,给了全书一种开阔辽远的气象:仿佛一条生命的长河滚滚向前永无止境。托尔斯泰“是用十九世纪的标准塑造成的”(托尔斯・曼语)大师,这种控制有序的节奏,以及贴近生活原生态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古典的和谐美和真实感。

《安娜》其实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人们追寻失去的幸福而不可得。安娜、列文曾经以为抓住了新生活,却还是失去了。卡列宁、伏伦斯基、陶丽、柯兹尼雪夫、尼古拉……所有的人都有所失去:事业、爱情、青春、梦想、生命……也许人类的发展原本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从无到有再到无,一种宿命的轮回。

这部俄罗斯的“双城记”本身就是一个轮回。“小说的开头便包含着结局,其中的每个环节都为导向这个最终归宿。”故事开场。冬天,莫斯科。围绕“奥勃朗斯基家里一片混乱”(这片混乱便是生活本身),所有的人物陆续登场。旧的平静被打破,新的格局在建设,人物各自奔向自己的轨道。故事进行着。到了第七部,接近尾声。所有的人物再次重逢,依然是围绕奥勃朗斯基家,依然是莫斯科,依然是冬天。谁也没有得到平静,依然是一片混乱。在这个从终点回到起点的运动中,仿佛听得见命运旁观的冷笑。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个人原因 篇7

自身思想上的不成熟性也造成了安娜的悲剧, 她的悲剧寄寓着她自身的精神困惑和意愿。安娜热情真挚, 有正义感和自尊心, 当她觉醒并决定追求真爱时, 她表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激情, 爱渥伦斯基不爱丈夫, 敢于明言, 公然与渥伦斯基同居, 公然与所属的上流社会对抗, 为了与渥伦斯基相爱失去了名誉和儿子。她热烈而执着地献身于这种爱, 安娜坦白善良, 强烈的母爱使她不忍心抛弃儿子而投奔情人, 在国外, 在渥伦斯基的庄园里, 安娜曾体验过短暂的“不可原谅的幸福”, 她丢弃母亲的天职, 但内心无法平息因失去爱子而产生的悲伤, 然而安娜又是复杂矛盾的, 有浓厚的迷信意识, 她和渥伦斯基相遇后有一种负罪感, 她想昂起骄傲的头, 宣称自己是幸福的女人, 但却摆脱不掉有罪的妻子意识, 她的灵魂一直爱到折磨, 时时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 失去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 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 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了极为惨重的打击, 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炽热真诚, 发狂到了极点。她的独特个性是她把爱当作生命, 她最终绝望, 在临终前满含怨恨地喊出:“一切全是虚伪、全是狂言、钱是欺骗、钱是罪恶。”以以死来维护人的尊严。

安娜的性格决定了她的爱情注定是没有结局的, 表面上看安娜所苦苦坚持的是与渥伦斯基长相厮守, 然而其实, 渥伦斯基不过是所谓爱情的一个依附体, 他是爱情的表达对象, 但不是爱情所能包含的一切, 安娜曾亲言她所在意的爱情有着“太多太重的意义”, 这不是渥伦斯基所能理解的, 当安娜不用为吃穿住行忙碌时, 当她因为与卡列宁的结合而不能按照自主意识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时候, 渥伦斯基, 这个仿佛天外的来客, 在安娜沉睡的心灵里所激起的是爱情的火花, 也是对自由的渴望, 更有自己把握人生命运的奢望, 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情是一种自由精神的体现, 是一种因为长久的束缚所产生的挣脱枷锁的暴戾。她是狂妄的, 因为她是非理性的, 同时深受宗法思想影响的, 她对自己的行为又矛盾, 毕竟她已是为人母、为人妻, 她徘徊、困惑、痛苦, 这更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

安娜独特的个性使她不容于上流社会, 不是因为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 而是她公开这种爱情, 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挑战, 她只身犯险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 上流社会弃绝她, 她于是偏执疯狂的爱渥伦斯基, 爱情破裂, 她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 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 爱情不是永远的激情, 它会随时间平静下来, 如何面对平静下来的激情, 能把平静中的爱情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上就是爱的归宿。她不愿过互相欺骗, 没有爱情的家庭生活, 她为自己的幸福离家出走, 这是为上流社会的虚伪道德所不容的。忠于封建操守和追求个人幸福这两种思想在她心里形成了激烈的冲突, 当上流社会弃绝她, 她只好全力去爱渥伦斯基, 以期在渥伦斯基那里获得独立、自由、平等的爱, 不甘心沦为精神奴隶, 结果她在“一切全是虚伪”的慨叹中, 在“上帝, 饶恕我的一切”的哀号中死去。

安娜既没有在她不自愿的丈夫那里获得爱情与平等, 同样也没有在她自愿的情人那里获得真正的爱情和自由。她成了上流社会虚伪道德和自私的牺牲品。也因为安娜追求的只是个人的幸福, 她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 失去爱情便失去一切。正如托尔斯泰在作品中写的:“她主要关心的, 仍然是她自己。关心她自己在渥伦斯基心中宝贵到什么程度, 对于她所留下的一切事能够替她做多少。”她以个人的力量去和整个上流社会抗争, 最终必然导致她走向悲剧。

小说以外的安娜 篇8

嫁给一个卡列宁式的丈夫

克吕德内夫人原名朱丽·巴尔布,1764年出生于当时的俄国波罗的海沿岸的里沃尼亚省的里加,一个有着古老德俄贵族世系的家庭。父亲是哲学家和共济会会员,热爱艺术,是文学事业的赞助者,母亲是虔诚的路德派教徒。

朱丽18岁时,和比她大15岁并曾两次结婚又都离婚的俄国外交官克吕德内男爵结了婚。男爵是个有头脑、有教养的高尚的人,性格沉静,也不乏热情,但却是一个卡列宁式的人物,对于自己的妻子,他与其说是爱人,倒不如说是父亲。正像奥布朗斯基对妹妹安娜所说的那样:“你嫁给一个比你大20岁的人,你们之间没有爱情,也不可能有爱情。这是一个错误。”朱丽结婚前曾跟著名的巴黎芭蕾舞师维斯特里学过舞蹈,所以,这位随外交官进入18世纪最出色的欧洲上流社会的夫人的主要兴趣和活动就是业余演出披巾舞。德国著名作家斯塔尔夫人曾在她的小说《黛尔芬》中以克吕德内夫人为原型描绘了黛尔芬跳披巾舞的形象:“优雅和美丽从未对一大批人产生过这样突出的影响……她开始轻快地舞蹈,把一块印度披巾围在自己身上,显出她身体的轮廓,她垂着长发的头往后仰,使自己构成一幅十分媚人的画面。”

一年以后,这位夫人跟随担任威尼斯大使的丈夫来到这个当时最放荡的城市,过上了眼光缭乱的生活,并且成了她丈夫的私人秘书亚历山大·斯塔克杰夫暗恋的对象。这位秘书陪同他心中的情人到处游逛,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之后,用一封信向自己的上司坦白了自己的爱情,而这位卡列宁却不知出于什么想法,把信拿给妻子看了。单恋的男人离开了,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在这位美丽的少妇心中唤醒了强烈的爱和被爱的愿望。她想使她的丈夫成为她热烈的爱情的对象,可是,这位卡列宁式的父亲般的丈夫,对她热烈的感情只想加以抑制。这就把她推向家庭以外。她在所有的舞会上任性地、毫无顾忌地卖弄风情。频繁的舞会和披巾舞的演出把她的身体累垮了,她的神经变得衰弱,肺部受到感染。这时他们在哥本哈根。她的丈夫让她到南方地中海岸上安静温暖的地方去度过1789年的冬天。

渥伦斯基们

而她却急匆匆地赶到了巴黎。在这个著名的文化大都市,她结识了一些大作家,产生了阅读的兴趣,并遭遇了她的“渥伦斯基”——一个青年军官德·弗雷热维尔。经过一番斗争,她依从了他,并听从他的劝诱,违反她丈夫的初衷,在巴黎一连度过了两个冬天。

路易十六逃跑未遂后,巴黎不再是克吕德内夫人安全居住的地方,她让“渥伦斯基”假份男仆,俩人逃离巴黎,来到汉堡,仍以主仆身份同居,甚至在她丈夫到汉堡接她回哥本哈根时,她仍不肯和她心爱的仆人“渥伦斯基”分手。夫妻俩大吵了一架,丈夫提出离婚。这正是托尔斯泰的安娜百般欲求而不可得的,可这位“安娜”却不顾女人的自尊,竟然扑倒在丈夫的脚下,请求宽恕。她的父亲般的卡列宁丈夫,作为一个“有修养的、高尚的”人,宽恕了她。但她却并未遵守自己的诺言,而是继续在欧洲各地游逛,过了10年18世纪末那种放荡的贵妇人的生活。

在这10年中,她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舞会和宴会,在业余演出中跳斯塔尔夫人描述的那种披巾舞,并频繁地更换她的“渥伦斯基”。

1800—1801年,她以俄国大使夫人的身份住在她丈夫任职的柏林。她的不守时和古怪的脾气,使她在威廉三世这个处事井井有条的宫庭里并不特别受欢迎。虽然她那单纯质朴的态度10年前曾使人无法抗拒,她那表情丰富的面容和娴雅的风度向来招人喜爱,但她知道,她从来就不是一个美人,何况她的面容和肤色也不像年轻时那样鲜嫩了。因此,她就设法靠大胆的打扮来引人注目,靠打份得异常妖冶,甚至不穿什么来造成轰动。在这期间,她为了一次新的爱情再一次离开了她的丈夫。

1801年秋,她对斯塔尔夫人作了长时间的访问,产生了当女作家的愿望。不久,她在巴黎听到了克吕德内死亡的消息。她非常震惊,心中充满悲痛和悔恨,闭门不出,也不接待任何人。她一直想再次回到他跟前,减轻多年来给他造成的伤害,报答他始终给予的宽宏大量。这样的机会永远失去了。

但她不可能长期过那种深居简出的生活。她开始写小说,并用一个非常巧妙的宣传策略,使她的长篇小说《瓦勒丽》于1803年底出版,大获成功。

皈依宗教

1805年,由于几个偶然事件的启示和某种内在的倾向,克吕德内夫人突然皈依宗教,成了热忱的基督徒。她过去的整个生活在此时满怀宗教热情的她看来,都是错误的。从这时起,她将年轻时在爱情上表现的那种热情都倾注到礼拜和行善上了。她成了基督教各种谦卑美德的典型。为了帮助受苦的人,她爬到最脏的阁楼上去。有一天,她看到一个女仆因为主人让她出来扫地而在街头哭泣。这位高贵的夫人就拿过扫帚,自己扫起人行道来。一位宗教界的领导人,在对她进行过仔细观察后写道:“她对一切人的痛苦和需要表现了最深切、最纯正、最积极、最无私、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同情。”

她甚至要对沙皇施加影响。1815年6月4日晚上,她不顾副官的阻拦,不经通报强行来到沙皇亚历山大面前,他们俩人在小房间里呆了3个钟头。当她离开时,亚历山大眼中充满泪水,心头十分激动。不久,他就完全处于她的影响之下了。他们俩人经常把自己关在屋里,一连几小时地祈祷、读《圣经》,讨论神学问题。6月18日,拿破仑在滑铁卢大败,亚历山大立即出发前往巴黎,并约好克吕德内夫人随后跟去。9月初,在香槟省的美德营举行15万俄军大检阅。一清早,沙皇就派自己的马车去接她,让她像一个上天派来把他的军队引向胜利的使者那样参加检阅。对于当时的情形,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圣伯夫曾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记录如下:“她光着头,或是戴上她那经常挂在手臂上的小草帽;她那仍然很漂亮的头发梳成辫子垂在肩上,前额有一绺卷发搭在额上。她穿着一件朴素的黑袍(其式样和她的体态给人以雅致的感觉),腰间系着一根简单的带子。她就这样打扮,在黎明时分来到美德营,在祈祷时站在吃惊的军队面前。”

几天以后,克吕德内夫人修改了由沙皇亚历山大起草的俄、普、奥三国国王协议草稿,并给这个协议起了个名字:神圣同盟。

遗憾的是,这是一个反动的同盟。

走向底层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她的宗教信仰变得更加真诚和狂热,并努力把这种信仰变成行动。她心中唯一的愿望和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帮助穷人和病人。她给穷人讲道,创建教会,宣告天国即将来临。可是她没想到,过去那些把她当作宫廷贵妇笑脸相待的王公贵族、权威人士和所有的大人物,看到她走向底层,面向人民群众,就本能地把她当作敌人。有一次她从瑞士的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讲道传教,几乎是进行了一种疯狂的宗教胜利游行;之后她再次进入这个国家时,却被从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中驱逐出来。巴登发生灾荒时,她慷慨大方地进行慈善救助活动,宪兵把她的房子围住,驱散了向她谋求帮助的人。她设法通过阿尔萨斯进入法国,被警察押送到俄国边境,在那里由威腾堡的警察交给巴伐利亚的警察,又由巴伐利亚的警察交给萨克逊的警察,最后将她交给了她本国当局。从此她永远失掉了沙皇的宠幸。因为她所理解的基督教只能引起统治当局的反感。在她散发的宗教杂志和小册子中,她谈到了社会上的坏事,穷人们的说不完的痛苦和统治者对他们的不公正的压迫,这些言论都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而她本人则被视为革命者。她甚至还对希腊独立战争表示热烈的同情,宣称作为神圣同盟的发起人亚历山大皇帝有责任站在反对土耳其圣战的前列。在这个问题上,她虽然不能和拜伦相比,可是考虑到她个人的经历,还可说是勇气可嘉的。

被沙皇抛弃之后,克吕德内夫人离开了彼得堡,开始过一个真诚的传教士的自我惩罚的苦修生活。她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尽一切可能减轻别人的痛苦。1824年,当她远道到克里米亚传道时,她永远地离开了那些穷苦的人们。

有趣的儿童故事:安娜的奇幻之旅 篇9

一天放学后,闲来无事,她跑到自己家后院的小木屋里玩。东翻翻西翻翻,她掏出了小时候玩的鸡毛毽,找出了缺了一个耳朵的小熊……咦?角落里黄色的东西是什么?她使劲拽出来,天啊,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是把吉他!这把吉他是亮眼的纯木色,再配上彩色的六根琴弦,金色的品丝闪闪发光。

安娜激动不已,她抱着吉他,走到家后面河边的小船上,坐下来,“嘣,嘣”迫不及待地撩过琴弦,奏起《月光》,那跳动的音符便如流水一般飞泻出来。

她弹得那么入神,以至于都没发现船的缆绳已经悄悄解开,不知不觉随着流水竟然漂到了一条又高又宽的瀑布上方。忽然,船身一个倾斜,小船随着瀑布的水流直掉了下去。安娜尖叫一声,昏了过去……

安娜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奇境之中。她的身边到处都是奇花异草,远处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小鸟们在树林里、花草间飞来飞去,欢快地鸣叫着。不远处,还有一群人正围着她的船载歌载舞。奇怪的是,这些人背上都长着一对蝴蝶一样的翅膀。

安娜惊讶地发现她的船上还坐着两个陌生人,仔细一看,其中一个头上还戴着蓝宝石镶嵌的皇冠闪闪发光。这到底是哪里?周围是什么人?正在安娜疑惑不解的时候,那个戴皇冠的人招手让安娜走近些。安娜一脸的茫然,不知西东。那人微笑着说:“你好,欢迎来到翼人国!我是这里的国王,你帮我们赶走了鹰人,请接收我们诚挚的谢意!”说完,他们站起身来,弯下腰向安娜深深地鞠了一躬。

听完这话,安娜更是一头雾水:“我想你们一定是搞错了,我并没有赶走过什么鹰人,除了弹吉他,我什么都没做啊。”

国王笑着回答道:“不会搞错的,正是您的吉他声,赶走了鹰人。您的吉他是我们翼人国对抗鹰人的法宝。很多年前,吉他莫名失踪了,翼人国被鹰人占领,还给我们施了魔法,让我们日以继夜地为他劳作,不得休息。今天,您的吉他声突然响起,鹰人被吓跑了,我们终于自由了!”

安娜想了想,说:“既然吉他是你们的法宝,那我就还给你们吧!”可是她很快就发愁了,“我该怎么回到我的国家呢?”

国王安慰道:“请将吉他交给我,我即刻施展魔法,弹奏一首‘回乡曲’,就能送您回家!”

“太好了!”安娜开心的把吉他交给了国王。很快,悠扬的吉他声响了起来。安娜不由得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着美妙的音乐……

音乐声越来越小,安娜睁开眼睛,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家后面的小河边,安稳地坐在小船上。安娜感叹道:“这真是一次奇幻之旅啊!”

作者|王晨楠,指导老师:郑向阳

安娜的作品案例 篇10

在《你好,安娜》中,作者呈现出的是一个带有文学底色的年代,清晨四点零八分开往北京的火车,笔记本上一定抄写着、每个人都能背上几句的普希金或屠格涅夫的诗句,这些可以立刻召唤起时代记忆的文学符号浸润在他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他们的名字,丽莎、伊凡、差点就被叫做“阿霞”的小妹多多,这些孩子的身上从一出生就开始被寄托了上一代人关于文学的浪漫想象。他们对爱的想象也来源于文学,三美眼中的安娜与彭是天生一对,“他是维特,她就是绿蒂,他是贾宝玉,她就是林妹妹;他是沃伦斯基,她就是她的安娜……”,文学成为了他们认知、理解周遭的人和世界所有关系的坐标。在这样的坐标下,她们心中天然埋下了对美、善、浪漫、理想的永恒向往。在她们还不懂得浪漫的年纪里,就已经被美好的东西吸引,丽莎狂热地爱上舞蹈,素心和安娜沉陷于文学,三美有着黄金一般的歌喉,她也曾被点燃能够演玛格丽特或巧巧桑的梦想。

但黯淡的现实人生并不允许这些虚幻的浪漫存在,作者用诗性的语言和符号还原了那但黯淡的现实人生并不允许这些虚幻的浪漫存在,作者用诗性的语言和符号还原了那个诗与梦的时代,也同样展示了诗与梦是何以破碎的。丽莎告别了舞蹈,与此同时粗暴地毁掉了美好的、骄傲的自己。而安娜这个“不遗余力的唯美主义者”,以“病成一幅画,死成一幅画”完成了自己终生的追求,她们和家中那张远渡重洋而来的胡桃木餐桌一样,华丽,却生不逢时。当曾经在舞台上光彩夺目的丽莎成为一个臃肿而沉默寡言的保姆时,雇主说,“丽莎,名字倒挺洋气的,不像一个保姆的名字”,这些曾被寄予浪漫想象的名字,在潦草的生活面前甚至成了一种嘲讽。曾经被三美理解为眷侣的两个人也难逃离散,不知当时的三美有没有想过,绿蒂和维特、贾宝玉和林妹妹、安娜与沃伦斯基,虽都是天造地设,但却无一圆满。她们天然知道要追求纯粹的爱与美,但没有任何人和事教给她们该如何面对美的崩坏与梦的破碎。她们只能带着自己无比丰满的理想去那个容不下浪漫的人间碰撞,在那个不再允许信仰宗教的年代里,这些纯粹的追求对她们来说就是信仰,是难以逃开的命运。而当她们跌跌撞撞走过一遭,带回的是残破的病体和心灵,她们不得不背负着这些破碎甚至是罪恶,寻找救赎,寻找可以挣扎着活下去的希望和渴望,继续面对这个粗糙却又热爱的世界。

在这个故事中,素心是和这种信仰与救赎联系最紧密的人。如果说被安娜这个幻影一般的人魅惑是彭的命运,那被彭吸引则是素心无法逃脱的命运。将彭带入素心生命的是她的教母,给了她“玛娜”这个名字的教母。拥有这个名字的少女终究还是没能遵循这个名字给自己的训诫,因一点嫉妒和贪恋,需要付出背负一生愧疚与罪恶的代价。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写:“只有一次,仅此一次,她把吗哪带回了帐篷,可变质的不仅仅是白色的果实,还有她灿如春花的生命”。她余生都在为安娜活着,独自守着曾犯下的错误,拒绝让别人一起承担黑暗的罪恶,为此,她放弃了爱情、友情,这些她曾无比珍视的东西,以此惩罚自己。最终,当年那个在火车上为几个女孩讲述《安娜·卡列尼娜》的那个素心还是回到了文学那里寻找出口。只是,她笔下的文学不再浪漫,也无法美化苦难,这是从那个年代走来的她能为自己找寻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救赎。

作者巧妙地将结尾的相遇安排在了一个剧场,隔着台上台下和过往的岁月,他们互相致意,曾经那些惊涛骇浪般的生死爱恨都被磨平了,他们知晓真相,彼此懂得,连和解都无需言明,只有故去的人是永存的伤痕,永远被铭记,也永远无法祈求原谅。

镜中的安娜 篇11

妈妈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笑和哭是你可以选择的,你想对它笑还是对它哭呢?”

我想了很久一直不明白妈妈这些话的意思,直到后来……

一、我们的世界

我们世界的生活平淡得像喝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几千年来一成不变。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模仿着你们的世界,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模仿你们,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从小老师和父母就告诉我,我们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做任何标新立异的事情。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模仿,模仿,再模仿。你们的世界是我们模仿的唯一依据。

我们与你们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我们的左右正好与你们相反。我们课本上除了“口”“中”“王”等左右对称的字和你们一样外,其他字与你们左右正好反着来的。你们写字用右手,我们写字却用左手。你们写字的笔划是从左写到右,我们写字笔划却是从右写到左——都说左撇子的艺术天分高,说的就是我們,因为我们的模仿天分个个了得,所以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基本都是左撇子。你们身边也有少数几个左撇子,据说那些左撇子是从我们这个世界过去的。

说了这么一大堆,你一定会觉得我们这个世界太奇怪了,怎么会不停地模仿你们呢?怎么会与你们左右正好相反呢?怎么会那么多左撇子呢?其实你早就见过我们,就在你照镜子的时候!我们两个世界之间只隔着一面镜子。

你终于猜对了!我们是生活在镜子世界里的人。只要你站在镜子前,我们这个世界一定有一个与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在时时刻刻模仿着你。

二、我叫安娜

忘了向你自我介绍一下了,我的名字叫安娜,和你们世界的一个小女孩的名字完全一样。你们世界的安娜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也在我们的世界出生了,我和安娜出生的时间几乎在同一时刻……为什么说“几乎在同一时刻”是有原因的,你们世界的安娜刚刚呱呱落地的时候,我已经抢在她出生之前的0.0001秒先落地了!我在镜子世界轮回中足足苦熬了一千年,我太想早些回到这个世界来了!所以我显得有些着急。确切一点来说,我比安娜大那么0.0001秒,如果按你们世界的说法,我应该是安娜的孪生姐姐才对。老天爷给我的使命就是模仿她,按照她的样子出现在她照镜子的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点。

说实在的,我第一眼见到安娜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她,她让我想起一千年前那个叫白雪公主的小女孩,她们长得太相像了,简直就像是孪生姐妹!所以我很愿意模仿她。感谢老天爷给了我这个机会。

三、一千年前的事

我在一千年之前是镜子世界里的一名警察,可威风了。我的职责是捉拿工作出错的人,将他们抓到明镜高悬法庭接受审判。

说到我千年前警察的职业生涯,个中滋味只有我知道。

我记得一千年前我正巧遇见那个叫白雪公主的小女孩,她的故事可能你也有听说过了吧!后来有一对专门写童话故事的兄弟叫……叫格林兄弟的,将白雪公主的事全记录下来了,虽然他们所写的故事与我遇到的实际情况有些不同,不过大体还算符合事实。后来这个故事在世界上流传得很广,很多三岁小孩都能倒背如流,相信你一定也知道这个故事,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需要给大家爆料说明的是,白雪公主继母手中的那块魔镜是老天爷最爱的魔法镜子,不知那个恶毒的女人通过什么办法将魔镜偷了去,结果因为那块魔镜作怪,我先后捉走了三位白雪公主继母的模仿者。事情还得从头讲起:

当白雪公主的继母问魔镜,“谁是世界上长得最漂亮的人”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个继母模仿者本来应该在镜子中跟着说“谁是世界上长得最漂亮的人”就可以了,谁知道她竟然自作主张地回答:“女王,您是这个世界上长得最漂亮的人!”模仿者出了这么大的差错,简直把我的鼻子都快气歪了。我给了她一个严重警告,让她模仿要用心。她认错的态度倒是诚恳,我念在她是初犯没追究她。后来白雪公主长大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白雪公主的继母又对魔镜问了同样的问题,模仿者竟然回答:“女王,你虽然长得漂亮,可是白雪公主比你漂亮一千倍,现在她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因为她的这句话引起嫉妒心极强的女王嫉恨,导致善良而美丽的白雪公主险些丢掉性命,这件事相信你从故事中已经了解了。当我一把捉住这位继母模仿者准备把她带走时,她苦苦哀求说,这不能怪她,因为那块魔镜对她施展了魔法,她身不由己。我没有听她的解释,直接把她送上法庭,然后让第二位继母模仿者顶替她的位置。

我正庆幸白雪公主死里逃生住到森林七个小矮人那里的时候,第二位继母模仿者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当女王问魔镜同样问题的时候,模仿者竟然回答:“女王,你虽然长得漂亮,可是住在森林七个小矮人家中的白雪公主比你漂亮一千倍,她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女王气坏了,打扮成小商贩,诱骗白雪公主用带毒的梳子梳头……事情的经过你比我还清楚。我立即将这位继母模仿者送上明镜高悬法庭,她狡辩说是我让她这么说的!审判长水镜先生用狐疑的目光看了我好久,直看得我全身发毛。还好,水镜先生最终相信了我,将那位胡言乱语的继母模仿者判了三百年有期徒刑。

第三位继母模仿者好像生来就要与我作对,她在镜子当中偷偷告诉女王,白雪公主还活着!这还了得?女王又乔装打扮成小贩,诱骗白雪公主吃毒苹果!这位模仿者简直没将我放在眼里!我去抓她,她竟然抢过女王手里的魔镜摔到地上,然后一口咬定说,是我偷了老天爷的宝贝魔镜!说我怕事情败露故意摔碎魔镜!还说我打击报复假公济私嫁祸于她……总之什么字眼恶毒就怎么说。审判长水镜先生又盯了我好久,我全身非常不自在,真想直接辞职走人。水镜先生捻了捻胡子问我:“你说,是她摔碎魔镜,当时她是用左手还是右手将魔镜摔碎的?”在我们这个黑白颠倒……哦不,应该是左右颠倒的世界里,要想说清楚左右是十分困难的。按照常理,我们左撇子习惯用左手摔东西,我说她是用左手摔的。没想到模仿者是右撇子!更夸张的是她的左手连块小碗都举不起来,根本摔不了东西!审判长水镜先生判我有罪,说我知法犯法,犯下渎职大罪,判我有期徒刑一千年!

nlc202309082341

就这样,我就被关进轮回监狱里,一关就是一千年!

四、我和安娜一起长大

当我刑满释放的时候,警察的职务没了,老天爷交给我新的任务就是模仿安娜。

模仿她耗费我所有的艺术才华,她在镜子前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我都模仿得认认真真一丝不挂……哦不,应该是一丝不苟。我简直可以算是她生活当中最真实的影子。

我還清楚记得第一次与安娜在镜子前相见的情形,那时候安娜才刚刚学会走路。她歪歪斜斜地扶着墙壁走到试衣镜前,当然我也学着她的样子歪歪斜斜地扶着墙壁走到试衣镜后。她用小手好奇地拍打着镜子“咿咿呀呀”地叫个不停,我也学着她的样子认真地模仿着。她见到我,似乎变得非常兴奋,张开刚刚长了门牙的小嘴,发出婴儿特有的可爱笑声……要知道,为了这个高难度婴儿笑,我至少练习了不下一万次才模仿得维妙维肖。这回终于用上了,我对自己乱真的模仿技能感到吃惊不已。

安娜和我就这样隔着一面镜子对望着,我们都很开心。她继续拍着镜子“咿咿呀呀”地跟我“聊天”。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只是依葫芦画瓢地重复着她的动作,学着她“咿咿呀呀”地叫,我们都很开心。

很快,一位温柔而端庄的漂亮女人从她身后走了过来,我知道她是安娜的母亲,她蹲在安娜身边指着镜子中的我说:“这是安娜!”

当然,我镜子世界这边也有一个与安娜妈妈长得一模一样的模仿者,与此同时她也学着安娜母亲的样子蹲在我身边,指着镜子外的安娜,用一模一样的口气和表情说:“这是安娜!”

安娜母亲不停地亲着安娜的小脸蛋,与此同时我母亲也不停地亲着我的脸蛋。我们都在一丝不苟地模仿着她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丝毫不差。

很快,安娜身后走来一位五官俊朗的中年男子,他兴奋地蹲下身子抱着安娜叫:“我的小宝贝!快叫爸爸!”

不用说,镜子世界这里,我的父亲也用丝毫不差的动作和语气蹲下身子对我叫:“我的小宝贝!快叫爸爸!”

我呆在与安娜一模一样的幸福家庭里长大,沉浸在与安娜一样美丽幸福的感觉中生活。我们一家与安娜一家就这样欢快地聚在镜子的两边,享受着同样的天伦之乐。

在安娜两三岁的时候,妈妈时常给安娜唱儿歌,讲故事。那些故事当中正巧就有《白雪公主》。

虽然故事版本不同,情节与我了解的实际情况也有些不同,但是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美好结局时,我还是激动得几乎掉下了眼泪。我不知道白马王子的爱到底有多神奇,但他毕竟救了安娜……哦不,应该是白雪公主的命。我发觉安娜对这个故事特别感兴趣,她每次听完总要妈妈再讲一遍……我知道,其实是我想听,我通过心灵感应让安娜不停地要求妈妈讲这个故事。一千年过去了,我看到了这个故事如此美好的结局,我终于放下心来了。

五、又见白雪公主

如今安娜和我都九岁了,我们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我们依然喜欢听《白雪公主》。最令我难忘的是,三年级学校文艺晚会的时候,安娜被挑选扮演舞台剧《白雪公主》里头的女一号——白雪公主!

或许这是宿命中的安排,当安娜打扮成白雪公主的样子出现在镜子面前的时候,我险些误认为自己又回到千年以前……那一刻,我突然忘记模仿安娜照镜子的样子!

安娜发现了我的异常,盯着镜子中发愣的我顿时惊呆了,她一定发现镜子中的我与她的表情动作有所不同!她瞪大眼睛把小脸凑到镜子前打量我,我急忙模仿她的样子进行补救。她一直盯着我,越凑越近,以至于我们俩的头几乎快碰到一起!

她还找来纸巾擦拭着镜子玻璃,当然,为了不让她发现异常,我也学着她的样子用纸巾擦拭着玻璃。由于我太紧张,险些将手中的纸巾弄丢下来。这回我的这个异常动作被细心的安娜发现了!

安娜瞪着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盯着我,然后拍了拍她身后一位同学,指着镜子中的我用颤抖的声音说:“镜子里的人……会动……”

安娜的同学转过身仔细瞧着我,然后呵呵笑着说:“镜子里的人当然会动啊!这有什么奇怪的?”

当安娜再次对着镜子做了几个鬼脸,确信镜子里的我与她没什么不同之后,她才放心地整理了一下衣服,转身上台表演去了。

镜子警察很快出现在我面前,他严重警告我不许再出任何纰漏,否则将依法逮捕我。

我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刚才那一幕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

安娜的表演很成功,从演出结束她回来照着镜子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

安娜的妈妈比安娜还高兴,她一把抱着安娜亲个没完。当然,我的妈妈也同样学着安娜的妈妈抱着我亲个没完。

安娜的爸爸特意买了一个大抱熊送给她,安娜抱着礼物高兴得直跳。她跳着跳着,差点儿撞到镜子这边来,我下意识地伸手扶了她一把才没将镜子撞破。

安娜惊讶地盯着镜子中的我,为了消除怀疑,我也惊讶地盯着镜子外头的她。还好,这次的小动作没被警察发现,这事就这样被我蒙混过关了。

六、都是我的错

然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接来下发生的一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那天,安娜和妈妈上街买东西,母女俩有说有笑地过马路。安娜无意中朝商店橱窗的大镜子看了我一眼,由于我的漫不经心,竟然没有迅速模仿她当时看我的样子,导致她当场就愣在马路中间!一辆失控的货车正巧向她冲过来!安娜妈妈奋不顾身地将安娜推开——安娜得救了,可安娜妈妈却不幸遇难!

我彻底崩溃了!我与安娜似乎心灵相通,互相感应,我们几乎同时扑向倒在血泊中的安娜妈妈撕心裂肺地哭叫着:“妈妈!”

事实总是残酷的,安娜的妈妈还是永远离开了她,按照《镜子法则》的规定,我妈妈也准备永远离开我,她要到轮回台去接受新的模仿任务。

我紧紧拉住妈妈的手哭喊着:“妈妈,我不让您走!”我的哭泣是发自肺腑的,哭得肝肠寸断,镜子世界当中还从来没有人会哭得这么动情,这么伤心。

nlc202309082341

妈妈没想到我这么入戏,她开始动摇了,用乞求和征询的目光看着镜子警察。

让我深感意外的是,警察抹了抹眼角,竟然同意妈妈留下来!不过他有一个条件,不允许妈妈在安娜照镜子的时候出现。

妈妈虽然没有离开我,可是安娜的妈妈已经离开她。我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犯下的错感到悔恨,我甚至比失去妈妈的安娜来得更伤心。我对自己犯下的错无法原谅,每天都深陷在悲伤的泥沼之中。

妈妈看着成天伤心的我,平静地拍拍我的肩膀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笑和哭是你可以选择的,你想对它笑还是对它哭呢?”

我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继续沉浸在悲伤之中。

七、安娜跑进镜子里

此后,安娜天天呆坐在镜子前,愣愣地望着镜子中的我,一边流泪一边自说自话。

我多想让我的妈妈走出镜子,代替已经去世的安娜妈妈,毕竟她们长得一模一样,可是我怕吓到她,我不能。我多想伸手帮她擦去脸上的泪水,让她从痛苦中走出来,可是我前几次的小动作已经让她有所怀疑,我不能。我多想离开这个世界走出镜子,和她手拉手当上好姐妹,可是我只是镜子中的我,我必须遵守镜子法则,我根本走不出我的世界。

安娜哭累了,坐在镜子前的椅子上打盹。这时妈妈悄悄过来对我说:“已经发生的事是无法挽回的,生活还要继续,你总不希望安娜一直这样悲伤下去吧?我们一辈子都生活在镜子当中,我们的喜怒哀乐虽然完全由镜子外头的人说了算,可是我们一样可以影响镜子外头的人,一样可以让他(她)快乐起来。”

我抹了一下眼角的泪水说:“那我要怎么做呢?”

妈妈说:“你可以在镜子当中用细微的表情去暗示她……”

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安娜的眼睛猛然睁开,盯着镜子中我的妈妈,然后兴奋地回头向身后看。当她发现身后什么也没有时,又转回来向我妈妈伸出手哭喊着:“妈妈!”

妈妈已经转身准备离开了,没想到安娜更大声地哭喊着:“妈妈!求求您别走!”

我怕吓到安娜,也学着她的样子伸手大声地哭喊着:“妈妈!求求您别走!”

镜子警察也哭得稀里哗啦,他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放任我们哭作一团。

安娜忘情地哭喊着突然向镜子扑来,我想模仿她扑的动作已经来不及了,她竟然一下子扑进镜子世界中来——直接扑在我身上,我们两人摔在一起!

“你?!”安娜瞪大眼睛看着我。

“你?!”我也瞪大眼睛望着她,可是我的一切模仿似乎已经是多余的了!

镜子法则此时彻底失效!我惊讶地拉着安娜的手,那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非常奇怪。

妈妈高兴地把我们俩一起揽进怀里,兴奋得完全忘记了自己的镜子使命。

就在此时,我们远远地听到镜子外头安娜的爸爸向这边走来的脚步声!如果被他发现这样的奇怪景象,按照老天爷的说法,被成年人发现镜子法则失效的话,全世界的鏡子都将失效!镜子世界将完全毁灭!

忙乱之中,镜子警察分不出哪个才是真正的安娜,直接将我推出镜子!

我扑通一声摔到在镜子外头,与此同时镜子莫名其妙地碎了!我猜可能是镜子警察为了不让安娜爸爸发现我们的秘密,慌乱之中干脆把镜子砸碎了。

安娜爸爸听到镜子的破碎声,加快脚步向我跑来。他看着我跌坐在支离破碎的镜子面前,心疼地将我抱起来。他一边抱着我一边安慰说:“安娜!你没事吧!你没受伤吧!”

我彻底惊呆了!我愣愣地看着地板上镜子的碎片,试图从安娜爸爸的怀里跳下来,到镜子碎片里头找安娜她们。可是安娜爸爸担心我被镜子碎片割伤,很快就叫人将那些碎片打扫干净倒掉了。

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来到你们的世界里,而安娜却永远呆在镜子世界当中!

接连几天我一直无法相信自己身处镜子外头的世界,我怀疑自己是在做梦,可是当安娜爸爸小心地包扎我手上被碎片割伤的伤口时,那种疼痛是真实存在的!我这才明白,这不是梦!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想照镜子,很想看看镜子中的安娜,可是我又很害怕照镜子,我担心镜子中的安娜因为无法模仿我而被镜子警察抓走。我的内心非常矛盾。

后来我还是忐忑不安地站到镜子面前,我终于见到了安娜。此时的安娜看起来还是那么悲伤,我正要学着她的动作和表情模仿她,没想到她却朝我偷偷挤了一下眼睛,学着我做动作,丝毫不差!我伸手试图将她从镜子里拉出来,可是我的手只碰到的只是冰冷的镜子玻璃,没有任何奇迹发生。

我对着镜子当中的安娜问:“妈妈现在怎么样了?”

安娜也模仿着我的样子问:“妈妈现在怎么样了?”

我最终没有得到任何的答案,因为安娜并没有告诉我。

我突然想起妈妈曾经对我说过的那些话,我朝着镜子中的安娜扬起嘴角开始微笑,安娜也朝我展露她更动人的微笑。

是的,这不就是生活吗?这不就是妈妈曾经想要告诉我的道理吗?

八、尾声

我和安娜就这样在镜子隔开的两个世界里生活着,我们很快在暗示中达成默契,有时候我模仿她,有时候她模仿我。只有我知道,镜子世界当中的安娜才是真正的安娜——她是右撇子,而我是左撇子!一直到现在,我写字还是从右向左写,我写这篇文章也是用左手写的,你们看到的文字是我通过镜子反过来才形成的。

我比任何人都爱照镜子,也比任何人都爱笑。除了安娜,没人知道我的秘密。

写作感言:

给孩子们写故事绝非是偶然才决定要做的事。从小我就喜欢写作,从小就喜欢给同伴们讲故事,从小就喜欢把故事画成连环画,活在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里。只是后来命运跟我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让我选择理工科专业,从事理工类工作。很幸运的是,命运在眷顾着我,让我很快从工厂走出来,让我编辑儿童报刊,让我有机会走进儿童的世界。我依然记得第一次走进编辑部、第一次带着刊物走进孩子们当中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条充满幻想与童趣的路,一条播撒爱的种子的路,一条神圣而光荣的路,这才是我最应当选择的一条路。从小就爱写爱画的我突然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兴趣与工作相一致的发展空间,仿佛就从那时候起,许许多多的故事开始在我心里活蹦乱跳,个个都想从我的笔端里流淌出来。于是我写写画画,画画写写,一个个有趣的画面,一个个好玩的故事争先恐后地呈现在我面前。

我写的第一篇童话《剪瀑布的女巫》几乎一字未改就刊登出来了!而且在头版头条全彩刊登。编辑打来电话向我约稿,开专栏,于是我一发不可收就写起来了。仿佛是“开挂”模式被打开,短短不到半年,一篇篇故事相继被刊登出来,收到的约稿任务也越来越多,许多作家、编辑那时候起就渐渐与我成了好朋友……现在回过头来想,万事皆有渊源,我从小的爱好早已为我今天所走的路做好铺垫,我的心里总是不断有新的故事在撞击着跃跃欲出,我的读者粉丝总是那么热切期待着我的新作。我愿像安徒生那样,一辈子都在给孩子们写故事,我愿为孩子们一直写下去,一直写。

上一篇: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文下一篇:教育科学方法论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