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的成功案例(精选12篇)
企业大学的成功案例 篇1
浙江大学东方财智企业家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浙大东方财智
陈嫄圆
(浙大东方财智-人民论坛在玉泉校区永谦活动中心拉开帷幕)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新年伊始,在浙大玉泉校区永谦活动中心隆重举行了浙大东方财智-人民论坛企业家高峰论坛,浙大校领导、省领导与企业家济济一堂,共同聆听十八大政策解读与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
(各位领导和嘉宾签字留念合影。左起为罗遂洪、唐华、周开疆、桑士达、保育钧、陶建群、宋永华、童晓明、金雄伟和穆跃华。)
2013年1月12日上午,浙大继教海外合作中心主任罗遂洪教授和中心执行主任唐华老师热情接待了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教授、浙大继教学院党委书记童晓明教授、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陶建群先生、浙江省政府参事桑士达先生、杭州市政府巡视员周开疆先生和中华民营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先生。罗遂洪教授和唐华老师陪同各位领导在贵宾会议室休息交谈,直至论坛开幕。
(浙大继续海外中心执行主任唐华老师为本次论坛开幕主持)
浙大继教海外中心执行主任唐华老师为本次论坛开幕主持,由童晓明教授隆重介绍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授课教授及参会嘉宾。我们邀请到了著名的专家陪审,以党的十八以后的政策解析为核心,以创新社会管理为焦点,以嫁接政府和企业正向沟通为己任,为参会嘉宾的事业发展提供重要而有力的帮助。
(浙大继教院党委书记童晓明先生隆重介绍参会领导及嘉宾。左起童晓明、陶建群、宋永华、桑士达和周开疆。)
(保育钧先生为参会嘉宾解读十八大政策及趋势分析)
12日上午,中华民营联合会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先生主讲《后十八大政策解读及趋势分析》,深入浅出地系统地梳理了十八以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民营企业的地位,结合了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十八大对民营企业新的启示,带来的机遇及提出的挑战。之后陶建群先生做出了精辟的后十八大政策解读总结。
(董平先生主讲《先秦法家思想》)
下午则由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董平先生以《先秦法家思想》为大家开启了国学之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长余斌先生为学员代表答疑,左起张尔春、余
斌先生、周宏伟和盛成忠)1月13上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长余斌先生主讲《2013年宏观经济预测与企业应对策略》,从中国经济现状与前景、2012年GDP增长略高于7.5%及展望三个方面预测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也为企业分析了应对策略。之后,FM95频道财富广播主持人张尔春邀请余斌老师与德鑫贵金属周宏伟先生、D21班班长厉国生、D22班学习委员盛成忠和D23班学习委员童宇进行互动,为我们同学代表现场答疑。
(汪俊宏先生主讲《商业模式创新》)
下午则由国内唯一同时具备战略咨询经验和资本金融经验的华人专家、世界级公司治理与战略专家汪俊宏先生分析了《大变局-新形势下的战略商业模式创新》。
(浙大东方财智-人民论坛企业家高峰论坛会场)
为期两天的浙江大学东方财智-人民论坛企业家高峰论坛在各位领导、教授与嘉宾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圆满结束。非常感谢各位的鼎力支持及响应。在此特别鸣谢以下单位:
承办单位:德鑫贵金属、国信证券、浙大东方财智、慈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台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椒江经济和信息化局、70精英企业家俱乐部,浙大江西赣商总裁班、蓝桥风月、围海建设集团、福润堂、极珍堂
友情支持:安徽高炉酒类销售有限公司、永康市领奇工贸有限公司、宁波利沣进出口有限公司、杭州山地茶业有限公司、杭州润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杭州秦泰舞台设计有限公司、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哇哈哈集团、睿谷传播
媒体支持: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青年报、市场导报、每日商报、浙江在线、大浙网、商会网、FM95财富广播、FM104.5品质生活广播(排名不分先后)
(浙江大学东方财智全体工作人员)
企业大学的成功案例 篇2
古典经济学家萨伊指出,企业家才能是最重要的一种生产要素,正是这种要素把生产者、消费者和产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提法也是对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土地、资本三种生产要素决定论的重要补充。企业家精神是企业能力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表现。斯蒂文森(Stevenson)强调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管理方式,是一种追求机会的特质。从行为上讲,企业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需要承担战略制定、授信承诺、资源配置、沟通与激励等功能。企业家精神并不是作为一种身份的固有特征,也不是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特征,而是担负着对稀缺资源如资金、人力等方面进行合理化配置的作用,其最终的目的是让企业长期经营达到一定的效果。熊彼特在研究创新形态时指出,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最本质内涵,是企业家区别于其他盈利组织行为人的特征。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不断驱使着企业家提出新的想法,并基于这些新的想法对资源进行创造性的配置。从企业资源基础论的角度来看,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稀缺资源,这种资源有助于组织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寻求市场机会、合理利用资源、创造消费者价值得到创新租金,最终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关于生产流程、经营方式、营销手段的统称,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选择经营范围、组织生产或服务、甄别用户的全过程,是企业组织内部运营结构和外部要素相关联的统称。商业模式包含的实际内容与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战略管理理论不同,有其更加广泛的内涵。商业模式的结构组成正是战略管理理论中有关战略结构的内容,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则是一种战略变革。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更能得到创新租金,具体体现在缩减成本、扩大消费群、变革营销模式上。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主要赢利点在于为用户提供溢价产品或服务。但是,在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同类产品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下,企业利润下滑至平均利润率水平,造成整个行业的畸形发展。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拥有潜在用户,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就能带来企业的聚积发展。腾讯公司的用户上亿,但是真正产生经济交换的用户可能不到10%,就是这种用户接触平台的模式支撑了腾讯的快速发展。
2 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模式:以海底捞为例
自由竞争市场理论告诉我们,在完全同质化的市场中,每个企业都收获着非常低的利润率,只要这个行业和产品利润率达到一定程度,多数企业都会涌进来平摊这些利润。所以,在那些比较传统的行业里,新创企业的能力几乎完全相同,激烈的竞争使得所有企业都在极为相似而且较低的盈利水平勉强生存。同质化的生产流程、经营方式和营销手段在竞争市场下无法长期生存,只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这其实说明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新创企业能否盈利。
近年来的商业实践也说明了这一道理。例如,“海底捞”是最近非常有名的一个餐饮企业。这家从四川简阳靠卖麻辣烫起家的火锅店用15 年的时间发展成为销售额达到近3 亿人民币,近50 家分店,晚餐平均翻台3-5 次(一般行业的2 倍),平均等待时间为2 个小时。这在餐饮行业尤其是火锅界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不少学者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跑到海底捞去实习、学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海底捞的“变态服务”成就了他的业绩表现。海底捞给等待的客人擦皮鞋、美甲,给长发客人提供发圈、眼镜布,在海底捞等待区等待的时候,热心的服务人员会送上水果以及豆浆、柠檬水等饮料。此外,还提醒顾客在此打牌下棋和免费IPAD上网冲浪。正是这种服务,使得顾客愿意在海底捞等待消费。
表面上看,是服务带来了海底捞的盈利。但是问题是,表象的服务形式可以被其他公司复制,为什么其他的餐饮企业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海底捞的商业模式。海底捞的经营模式进行了三次成功剥离。(1)把后台能干的工作从前台剥离;(2)把机器能干的工作从人身上剥离;(3)把公司能干的事情从员工身上剥离。这三个剥离优化了餐饮行业的成本结构和服务效率。对于餐饮行业来说,产生价值的地方在营业面积而不是厨房,在一定的空间下,厨房面积相对越小,那么产生的利润就越大。海底捞为了提升利润率,将后台的工作从前台剥离,让海底捞的厨房面积变成营业面积,让员工从菜品的清洗与分拣中解脱出来专心服务,这样做的效果就是成本减少,并且让服务更加专业化。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海底捞通过三个剥离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利润率的提升,将这些利润的增量部分反馈给顾客和员工,让员工、顾客、企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才是最本质的原因。
所以说,商业模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盈利模式。一个新创企业在资金缺乏、行业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不仅仅是想获得平均利润的话,必须要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3 企业家精神应该包含商业模式选择的能力
传统的企业家精神具有宗教色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那部分人被认为是带着罪恶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必须用一种虔诚的心态来赎罪,以便将来能够和上帝进行交流。赎罪的心态和行为就是企业家精神。所以这种认识下的企业家精神包含着冒险、执着、追求极致的特征。在这些特征的指引下,企业家猎寻市场机会,并整合有利资源,目的就是要给消费者提供超额价值,而这部分的超额价值就是所谓的创新租金。这种特征,在从苦日子中走出来的中国60 后、70 后企业家身上非常明显,但是显然不能很好的解释大学生创业活动。80 后、90 后的新生代,没有遭受饥饿、穷困,所以很难有那种为了吃饭所展现出来的创业欲望,相反,更多的是一种成就动机在驱动着他们的行为。
创新租金的获取是资源配置达到pareto改进的有力佐证。只有利用适合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才能使各种生产要素转化为获利的产品或服务。对于一个新创企业来说,其创始人的特征不可避免的在这个企业打上烙印,越是新锐行业的创始人,这种特征就越明显。熊彼特认为,企业家要想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率水平,必须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实施破坏性创新。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创新活动获取利润。这种经济活动在技术扩散的情况下还能获得超额利润,其本身就说明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不需要更新技术,只需要用不同的形式组织生产和服务,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很难短期内被竞争对手所效仿。新生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对信息的抽取和利用有着独特的观察,对互联网时代的不对称需求非常敏感,所以极易识别创业机会。这种创业机会本身很多就包含着非传统意义下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价值只有当企业家通过组织资源才能以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利润,得到体现。企业家由于自身成长的环境不同,面对的资源禀赋客观条件不同,所以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意识特点是不同的。这就是企业家本身的异质性。这些异质性的特点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异质性,因为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本身就具有载体不可分离性。异质性的企业家精神必然带来商业模式的异质性,从而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变革商业模式是非常困难的,初创企业家在进行市场探索、经营、研发的过程中,通过转换经营模式等方式获得“熊彼特租金”。大学生由于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更容易和互联网时代进行结合,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所以也将会比一般创业者更容易成功。
4 结论与启发
企业大学的成功案例 篇3
【关键词】企业大学;培训与开发;成功因素
企业大学交流公司在1997年对旧的企业模式和21世纪企业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的主要变化是多方面的,21世纪企业模式在组织使命与战略、业务与流程再造、员工培训与教育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满足由此产生的员工期望和接受教育及培训的需求,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模式与培训模式,学习型组织建设受到青睐,这种变化反映的是企业的人才观的转向与变革,从把人看作是企业发展的负担与实现其目标的工具向把人看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战略资源转变。推动这种变革的战略工具之一就是企业大学。
伴随1993年摩托罗拉中国区大学成立,以及1997年西门子管理学院和爱立信中国学院的相继成立,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探索并建立了企业大学,如海信学院、春兰学院等。据凯洛格2007年对34个行业的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创办的企业大学近100家,预备企业大学或已在筹建过程中的企业大学为数不少。然而,凯洛格管理咨询公司对国内企业大学的调研显示,不少企业筹建大学的目的竟是为“装点门面”,有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则是为了规避相关限制性规定,能向国家多申请点企业预算。
凯洛格公司企业大学中心总监李智指出:“人才供给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的障碍之一。但中国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未能支撑起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从应然角度看,企业大学应成为企业战略目标的解读者、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的推动者、培训课程的开发者、教育过程的监控者、人才教育体系的设计者、学习需求的分析者和评估者,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企业大学远未能承担这些功能,其结果是许多应该履行的功能缺失。
笔者通过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企业大学轮模型、“双环”中国企业大学管理层发展模型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企业大学发展的相关理论和企业大学的结构模型及这些理论或模型与企业大学发展的内在关联性,并运用定性的案例研究,分析企业大学成长过程中支撑其成功运作的核心因素。此处列举J大学,通过对这一成功的企业大学进行案例剖析,归纳总结它之所以能够有效运作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J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团型民营企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现有员工2万余人。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展和员工发展需要的膨胀,为强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不同层次的员工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培训服务,提升组织能力和建设学习型组织,经公司总裁会研究决定探索独立的内部培训机构。2006年初,公司准备筹建企业大学,2007年10月正式揭牌成立。J大学的服务对象为J公司全体员工,它的规划目标是将J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的企业大学,为全体员工谋求幸福,J大学有专职人员21人。为了有效支持企业大学的发展,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亲任J大学荣誉校长,校长由集团公司副总裁兼任。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探索,J大学已于2012年发展成为集团级职能部门。作为培训与培养资源中心专注服务内部11家成员企业,与各成员企业人力资源部构成集团整体培养体系。内设三个教学部门,分管领导力、研发、营销、顾问、通用课程培训。
J大学的使命是推动公司组织能力建设,实现公司业务增长和员工发展。在J公司发展过程中,J大学不仅是公司变革助推者,扮演着业务伙伴及员工发展顾问的角色。J公司于2006年9月提出战略转型,确定从由产品和解决方案经营模式向“客户经营模式”转型。与此相对的是全员各序列人员能力结构都要依据战略转型而做出结构化变革。据此,J大学针对公司战略变革的要求,开发出一系列核心课程、精品课程,有计划地在整个公司推广行动学习,将行动学习应有于战略研讨等方面。
J大学的有效运行与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系统管理是分不开的。为了保障企业大学的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公司决定选拔集团干部与专家做兼任J大学讲师。J大学包括领导力、营销、顾问、研发及公共素质类讲师。在培养方式方面,主要包括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开发、课程评审、师资交流、精品课程授权等。为了稳定师资队伍和激发培训讲师的积极性和热情,J大学构建了教师节评优、课贴、培训优先权等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为了提高管理效率,J大学使用E-HR系统进行培训报名、培训项目申请、培训档案管理等培训管理。公司的信息系统和学习平台为整个集团公司员工的学习和知识共享创造了机会。
为了使集团公司战略落地,J大学设计和开发了一系列人才培养项目,全面推进全集团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以提升员工及组织能力,从而保障集团公司战略业务的实现。除了在员工培训与组织能力提升方面发挥建设性功能外,一所企业大学要获得成功还必须在战略支撑、文化传承与整合、组织变革与知识管理等方面有所作为。J大学作为企业战略目标确定的参与者,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一旦确定就会细分到各个子公司和各组织序列,各业务部门制定出本部门的年度关键目标。在此基础上,J大学会同业务部门根据关键目标分析所需核心能力,确定各部门的年度培养项目,然后据此构建培养项目的知识库和教学单元。J大学通过发起一系列主题行动学习,在企业内部与社会上传递着企业文化,塑造者员工与组织的公共素质和公共能力。与此同时,为支撑企业集团公司的发展和满足员工学习的需要,J大学不仅在业务、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需要有所创新,还必须走在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因为只有这样,企业大学才能更好实现其使命并获得企业与员工的支持和认同。J大学在人才胜任、组织发展、企业内部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贡献等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纵观J大学所取得的成绩,这与J大学发展的使命定位、高层的参与和支持、完备的组织体系建设与运作机制、精品课程开发、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是分不开的。
基于上述案例分析,笔者发现,企业大学的发展规划与母公司的战略匹配程度及公司的资金支持程度、组织构架的协同程度、产品结构和业务的完备程度、管理体系的运营情况、职能拓展与创新情况、社会效益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大学的发展,它们关系着企业大学能否成功。
企业大学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战略支持者、人才的培养者、业务增长促进者、产品供给的服务者、文化的传播者等多种角色。然而,企业大学本身可能也是问题。基于本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中国本土的企业大学要获得成功并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企业大学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其次,企业大学需有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且这种发展规划和战略符合企业战略需要的;再次,企业大学必须构建有效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在创新中推动组织变革和职能调整;另外,企业大学以为企业发展和员工培养提供优质的产品为己任。除此之外,企业大学还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和知识传播的建构者。总而言之,企业应从企业自身性质、发展战略、人才结构等多维度出发来考虑企业大学的发展,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的成功的企业大学,从而获得人才竞争优势,并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 考 文 献
[1]乐传永,王清强.企业大学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1(1)
[2]凯洛格公司(KeyLogic).2007年度企业大学白皮书[EB/OL].http:
//www.keylogic.com.cn/
企业大学的成功案例 篇4
就好比是海贼王里一样,大海贼时代都去当海贼,我们这个时代就好像是大商业时代。而现如今的媒体则十分关注商业明星,这些人就像是海贼王中的四皇一般不断的刺激这我们的神经。
但是这些本质上都没有什么错,错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在作祟。过多的虚荣占据了踏实专研的过程。不务实的去做业务、搞技术、做财务。演变成了到处吹牛逼,逢人就说我最近在创业,怎么怎么的。仔细一发现自己挣得钱可能还没有人家做兼职挣得多。还声称自己做什么伟大的事业,召集一帮啥都不懂的大学生就说有了团队。所以一直到现在小编都觉得创业这个词有些讽刺的意思。
孵化基地漫画图
不懂得观察和利用政策
如果说虚荣的方面是内心,那么政策方面就是客观了。
在咱们国家的体质下,做生意不和政治沾上边那做的一定是假生意。前一阵的《人民的名义》可能大部分人都看过,里面的所阐述的东西相信大家都有所知晓,每个人也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大家就应该知晓重要性。当然小编并不倡导做个像赵瑞龙那样的人,很多人也做不到。
我们不谈政治,只谈政策。政策对于很多商业行为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某些行业更加是命脉。毕竟我们要遵守一定得游戏规则。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并不懂得生意要怎样的运用政策,这个很严重,会损失本该得到的机遇。我们多的不说,单说一个高校孵化基地的问题。小编的公司注册地即为本校的孵化基地,这确实给我带来很多的便利,最直接的便是在注册公司方面的便利。大家可能也知道,注册地对于注册公司来说是一个必备的东西,但是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多的一分钱都不该乱花。而孵化基地就提供了这个,不但免费的提供场地和设备,还有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补助。至于怎么进入孵化基地和怎么选择就看个人情况了。
当然这只是政策方面的冰山一角,做生意不能闭门造车。小编建议大家多看相关政府的发改委等方面定期发送的内容,会有用的。
不懂得整合资源
整合资源这个大家都懂得,但是具体怎么去执行就是个问题了。
说的简单些,就是在你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明白自己有什么,自己能够用的是哪些东西,又或者说是想要哪方面的资源归自己所用才能够做成某些事情。
这里咱们还是举个小编自身的实例。在的时候我是做市场小型活动的营销策划的,当时也天真的认为有创意和想法就可以的,遍去和本市实力比较靠前的广告公司谈合作,结果自然是失败而归,但是那个老总人不错,又是我的已经毕业的校友,聊了很多,那次聊天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有创意有想法虽然也是资源,可是很多人和公司都具备的话那么这个资源的利用价值是不大的,那么怎么做呢,就去丰富自己的资源。就比如说你做一个活动的策划需要场地,你可以搞到某商场的门前广场,你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人家就会去选择你的方案,因为你的资源让你的方案执行力更强,成功率更大。
做策划可以天马行空,甚至你可以说让中央一套的记者来采访本次活动从而形成很强的广告效应。但是执行呢?
当然,现在做大部分企业的业务都是需要活动的,那么在做策划的时候就希望各位能够整合自己的资源了。
这个只是整合资源的一小方面。根据咱们做事的大小所要用到的资源大小也不同,这就需要各位去权衡和选择了。
过度的看中模式
现在有很多的商业模式是很火的,比如说共享单车。所以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冥思苦想到一个商业模式就以为可以颠覆什么。
这个想法其实是很扯淡的。人家在模式的前提下成功,自然模式起到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作用。但是只是模式吗?不是只靠模式就可以得到人家几百万几千万的融资的。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模式固然重要,但是得有基础。就比如说你想到了一个关于高校O2O的好的商业模式,那么最起码你要有技术把产品给做出来,然后让投资人看到想要的实在的数据才有可能成功的获得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投资。
模式是一个相对高端的东西,也就是说在没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哪怕你倾尽所有也不会靠模式有什么所获,失败后又反过头来说一定是模式的错误,其实这是不客观的。
坚持的重要
小编认为这个是最为重要的。不论做什么,社会永远都欣赏敢于再来一次的人。但是大家一定不要误认为就是一条路走到黑的意思。
我们现在的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幸福的。就好像南征北战唱的:爱给了我们一种会飞的错觉。
在我们还没有尽力的时候往往感觉我们已经尽力的。对于坚持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小编看过一个励志短视频,里面说的我觉得就是坚持。当你渴望成功和比渴望呼吸还有重,那么你马上就会成功了。
成功的企业并购案例 篇5
锦西化机始建于1939年,是中国化工机械制造工业的摇篮。透平机械是其主导产品之一,在该领域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核心技术。
锦西化机与西门子合资的主导者是葫芦岛市政府,起因于“国企改制”。西门子最初提出参与锦西化机改制,进行整体合作,之后却说:不整体合作,而要全资收购透平分厂。而此时锦西化机即使不同意也已挨不到谈判桌旁,即便参加谈判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2005年4月签订了合资合同,合资公司随后就挂牌,合资公司股权比例70∶30,西门子控股。这意味着西门子彻底消除了中国本土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大学生就业成功案例 篇6
案例1 用成果证明能力
小刘是2009年的市场营销专业大专生,毕业时她选择了某家电销售公司的销售岗位作为自己求职的目标。为了顺利应聘,她决定利用招聘会前的一周时间,为那家公司拿出一份市场调研报告。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对该公司所有的产品做了细致的市场调查,从市场份额、产品到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拿出了一份有分量的市场调研报告,最后在招聘会上击败了众多学历高于她的竞聘者,被公司录用。
分析:小刘针对目标公司和岗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应聘单位提供了可行性知识型成果。用人单位最希望的就是招聘到的人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人最能获得应聘单位的认可。
案例2 吹毛求疵吸引眼球
北京某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张明曾到一家著名软件公司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验遭拒。为了能到这家心仪的公司工作,他没有气馁,偷偷花了几天时间在那家公司的废纸堆里寻找,发现了公司废弃的部分程序资料,并逐一修正,然后再次跑到公司求职,详细分析了公司程序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公司老板被他的才华所折服,破例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
分析:想方设法找到自己心仪公司的“软肋”,并依靠自己的实力大胆吹毛求疵,以此吸引对方的眼球,可以大大提高应聘的成功率。
案例3 跨专业也能成功求职
张华在大学学的是财会专业,在一个招聘会摊位前,他看中了一家国内著名的太阳能热水器代理公司提供的职位——营销员,但公司要求应聘者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张华决定碰碰运气。他问招聘人员公司为何只招聘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招聘人员告诉他,公司要扩大业务,需要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学生。张华随即表示自己具备市场开拓能力,并列举了自己曾在某电动车厂实习时,参与开拓市场并取得不俗成绩的经历。张华的自我介绍和专业水准使招聘人员对他很满意。最后他顺利通过了面试,谋到了这个理想的职位
分析:在应聘过程中,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一看到和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往往扭头就走。在观念开放、人才流动频繁的现代社会,跨行求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业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跨专业求职,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
案例4 业余爱好是成功关键
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黎明非常喜欢乒乓球运动,是大学校队的主力队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得多项殊荣。令黎明没想到的是,体育方面的爱好和优势竟成为其求职优势,乒乓球成为他求职成功的关键。在一次招聘会上,黎明看到某高校后勤集团衅?;经理助理”一职,便投递了一份简历。公司经过面试,很快与他签订了就业意向。原来该高校各系部间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乒乓球比赛,成绩作为各部门年终考核的一部分,而后勤集团多年来总是无缘进入决赛,于是公司领导让人事处在当年的招聘活动中优先考虑有打乒乓球特长者。因此,在诸多求职者中黎明脱颖而出,受到公司的青睐。
企业大学的成功案例 篇7
所谓情商, 即情绪智力商数 (EQ) , 这一概念是在对智商 (IQ) 决定成就观念的质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坚持智商并非决定成就唯一因素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嘉纳 (Hqward, Gardner) 。1983年, 嘉纳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心理架构》一书, 明确地驳斥了智商决定一切的观念, 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观, 即将影响人的成就的智能概括为七大类, 即, 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体态智能、内省智能、人际智能。其中, 他特别强调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和透视心灵能力。在嘉纳之后, 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 (Peter Salovey) 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 (John Mayer) 将情绪与智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于1990年最先提出了情绪 (情感) 智力这本书。沙洛维对情商下基本定义时, 涵盖了嘉纳的个人智能, 继而扩充为五大类:即: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 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 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 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 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情商既表现了一个人的涵养, 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和修养。它涵盖了一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的刚毅力、自制力、善解人意力和与他人热情友好相处的能力。因此, 情商是人格、品德、思想、情操之集合, 它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决定着人生事业的发展和成就。
二、情商是知识经济时代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以知识为源, 以科技为本。同时又是情感化和人性化的时代, 情商的价值被现代人所推崇并加以运用。这表明, 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形成, 在要求人们具有高智商的同时, 必须具有高情商。
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 具备创造力是现代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然而创造力的发挥必须要有情商的支持。马斯洛指出, 创造包含大量平凡乏味的艰苦工作, 因而也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泄气、沮丧、孤独、厌烦、担心等负面情绪。只有超越这些情感障碍, 才能最终取得创造的成果。高情商者总能保持兴趣盎然的情绪状态, 有效地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他们因此更有机会取得突出的成就。例如: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 为了研究一种电池, 不惜千辛万苦, 通过对几千种物质进行实验, 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失败, 凭着坚定的信念终于攻克了道道难关, 发明了一种新的镍铁碱蓄电池;又例如, 我国古代西汉时期的思想家司马迁不畏遭受腐刑后的巨大痛苦和心理压力, 凭着坚韧的毅力, 写出了千古宏著《史记》。在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高情商的光辉。如果说智商是创新过程中披荆斩棘的利剑, 那么, 情商则是磨剑的石。高智商转化为高创造力, 高情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指出, 善于处理情绪能够察言观色的人, 也就是能够用理性控制冲动的人, 在社会上比较容易出人头地;相反, 一个人如果容易受情绪的摆布, 比较任性, 难以与别人相处, 再聪明的人也会陷入孤立的境地, 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实现自己的抱负。
高情商的人在人际互动中, 能从他人的语言、声音、体态、手势等分辨出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并能找出这些情绪的根源和原因。同时, 也能协调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感染和改变对方的感受和情绪。这种人善解人意并能与人融洽相处, 具有察言观色的本领, 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和理解问题。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际能力、解决纷争的能力等等。
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 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应是具备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更高的思想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学习, 适应科技领域综合力;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特征和特长;具备与他人协作及进行交往的能力。因而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情绪稳定、调控适度、愉悦平和的健全情感。通过情感交流能为他人理解、支持、认可, 获得人际间的亲密、亲近和亲情, 促进事业成功。
三、提升大学生情商的思考
近几年, 很多著名人物和事业成功者都接受了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教育, 不少参议员、州长, 以及其他许多官员和企业家, 都赞扬卡耐基课程的训练, 使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更好, 在事业上卓有成就。而情商的卓越却多为后天的熏陶和培养。情商的提高和优化较之智商有更多的可操作性和发展空间。
企业大学的成功案例 篇8
那天我正准备外出,看到个摆摊的阿婆,我觉得她一把年纪了还在做擦鞋的体力活,生活肯定挺苦的。我随口问了一句:“阿婆,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呀?”
阿婆头也没抬地说:“千把块吧,勤快的话还可以多挣点。”
我本来是抱着可怜老人家的心态,没想到她的收入比我高出一倍。看来,该可怜的人不是她而是我。
回去后,我的心里就有了想法——开个上档次的擦鞋店。
有了开店想法后先做市场调查
心里有了开店的想法后,我每天有空就上街观察擦鞋的人怎么工作,客源是什么样的人群,擦鞋者集中的地段,哪些客人是那些擦鞋匠没有想到或是不敢发掘的,我把这些都记在了小本子上,作为创业的最初积累。
擦鞋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不起眼的工作,我的父母当时一听我的想法认为我是有毛病,好好地读了几年大学出来,怎么会想到干这个。他们说,如果朋友亲戚问起我的工作,叫他们怎么张嘴?
女朋友的离去,也给我迎头浇了一盆冷水。不过,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高档鞋的清理和保养在当时是个空白,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有很多人的鞋都不便宜,他们不愿意交给不懂行的人来擦,这是个多大的市场呀,我为什么不从这里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呢?
跑遍宾馆茶楼找不到合作伙伴
3个月后,我把工作辞了,埋头写了一个星期,拿出了一份详细的《合作计划书》,在地图上标出了高档的营业场所,开始寻找合作伙伴。
当时成都人的意识里还是觉得擦鞋难登大雅之堂,擦鞋匠的存在只限于街边的小餐馆什么的,富丽堂皇的大厅和擦鞋匠简直是不搭界。好几次,我刚走到大堂就被迎宾员“礼貌”地“请”了出来,身后还传来大堂小姐的嘲讽:“这个人烧昏了头吧,跑到这找钱?”如果她们知道我是个大学生,可能更加大跌眼镜吧!
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去那家高档的茶楼,连续一个星期后,经理终于松口见我一面,他漫不经心地翻了一遍我的计划书,然后说:“小伙子,相信我吧,你就是走遍成都也不会有哪个经理愿意与你合作的。”
这个经理没说错,我跑遍了成都有名气的宾馆、茶楼,还是一无所获。
5元钱擦一次鞋,第一个顾客给了10元 。
既然没有高档的场所愿意和我合作,我决定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从自己摆摊开始“原始积累”。
成都的太升南路是有名的通讯一条街,每天人来人往,也是不少老板客商的聚集地,我想抓住他们构建我的特殊顾客群体。
1998年3月17日,我把寻呼机卖了,置备了一整套擦鞋工具,站在太升南路边上,响亮地吆喝起来:“擦鞋,5元钱一次!” 当时,周围看热闹的人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错,街边擦鞋行情是1块钱,只见有人降,不见有人加。每当有人问价,我就极为清晰地重复一遍,而且申明不擦价格便宜的鞋。
一位50多岁的先生成了我的第一位客人,他要擦的是他脚上那双800多元的“老人头”。说实话,我当时挺紧张的,但我没有再提钱的事,我戴上棉手套,排出一排软硬不同的鞋刷,开始干活。 半小时后终于擦完了,那位先生拿过鞋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摸出10元钱递给我:“小伙子,你的劳动值得我花10元钱!” 到今天,我一直珍藏着这10元钱,它带给我无比的信心和勇气。
稳稳当当走好第一步总有一天攀上100层
第一天练摊下来,我收入85元,比预想的情况好多了。6年来,这个数字不断上升,我完成了第一个5年计划:在成都购房安家。现在我正朝着人生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奔跑:扩大星级连锁店的规模。最近我每天都接到浙江、福建及四川各地咨询加盟的电话,真是越干越有信心,浑身是劲。
我认为专业对口固然是最好的,不过如果善于动脑,即使暂时没有干上对口的工作,一样可以活学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说我干的擦鞋和我原来所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看上去一点不搭界,但是在擦鞋开店的过程中,我照样经常用到原来在学校所学的营销策略,比如说选择哪个地段摆摊开店,前期市场调查,还有顾客心理学等知识。如果不是当年学了这些东西,没准我也是个“一元擦一双”的普通擦鞋匠呢!
大学生炒股成功案例 篇9
有学生大赚,一年进账30万
提起小林,某大学很多学生都知道,因为他是学校著名的炒股王。小林是该校的大四学生,因为炒股,短短一年间,他的资金就从7万元炒到了36万多元。
“当时我的启动资金只有三千元。”小林告诉记者,也就是这三千块钱让他赚到了第一笔钱—7012.8元。加上之前的三千元,小林已经成为万元户了。
初尝甜头,小林开始觉得,1万元炒股根本不过瘾。底,在他的亲情攻势下,父母也答应借他钱,但必须写张借条,以后必须归还。就这样,小林又在股市中投入了6万块。1月份,他就以6.70元/股的价格全仓吃进了中金岭南(000060),到了2月份,该股票已经飙升至10元多钱,这一下子他就赚了3万块钱呢。
后来,小林开始关注起具有股改概念的股票,他选了一只股票——江苏阳光(600220)。205月8日,他在2.55元/股的价位上全仓吃进江苏阳光,只过了9天股价就翻了,涨到了5.8元,小林果断离场,个人资产也上涨到了20万元。再后来,又碰上了06年的大牛市,此时小林的个人资产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一下子增加到了36万多元!
有学生赔本,一周赔光生活费
目前并不缺乏小林这样的大学生炒股赚钱案例,看到这样的成功案例之后,更多的大学生开始考虑玩儿股票,特别是在财经类高校中的学生更有这样的意愿,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整个宿舍、整个班级炒股的情况。
当然,大学生玩儿股票也有赔钱的。南京某高校小张看到小林成功赚钱的案例之后,就动了心。他今年1月29日以26.1元/股的价格吃进浦发银行(600000)400股,但是万万没想到,仅仅过了几天就出现了下调的行情。这种行情究竟要持续多长时间,对小张来说是很大的折磨:“我把全部的生活费都扔进去了!”2月6日,入市才几天的小张再也承受不住了,他以21.8元/股的价格毅然决然地离场。“连同手续费短短一周已经损失了两千块钱,这几乎是我三个月的生活费。”小张告诉记者。“有了失败的经历,今后还会玩儿股票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小张犹豫了一下,但未置可否:“这次的损失就当交学费了。”
专家提醒,大学生炒股需正确引导
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今天赚钱了,但是明天会不会亏钱呢?这是大学生要思考的一大问题。
当然了,大学生投资股票有很多好处。炒股能够培养理财观念,又可以增加社会经验,大学生如果想炒股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用家里的资金,最好是勤工俭学。大学生玩儿股票已经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正确的引导,此外还需要充足的时间。
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案例 篇10
即使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服装出口领域,MAC集团下辖的服装子公司,成为中国出口欧盟第一、美国第四的企业,并成为优衣库、H&M等企业争相合作的目标,成功收购美国一品牌商,并在国内孵化出一个市场领先的服装品牌。
MAC集团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超过90%,在过去8年中,员工流失率仅为5%,员工满意度极高。不仅如此,该集团千万富翁超过100个。每天早晨8:30开始,办公楼下面的员工自动排队等候电梯,这些千万富翁散落在他们的同事中间,说说笑笑,丝毫没有遭遇发展困境的感觉、也丝毫没有“领导”的感觉。
我们知道,近些年来,中国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外贸为主业的企业遇到如下困难:国际需求疲软,美日欧等主要出口市场增长乏力;中国国内要素成本迅速提高,传统的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逐步降低;中国本身进行艰难的产业升级,部分传统产业开始了国际转移。
那么,这个企业如何在困难重重的外贸领域、克服国有企业的体制束缚获取超常规发展?
,受该公司的委托,和君咨询协助该企业进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的研究,其中的一个课题深入分析了这一问题。
经过多次讨论,和君咨询与MAC集团得到的结论认为,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国有体制下成功进行了以合伙人制度精神为核心的混合所有制”。
这套制度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
1.解决了“国有企业机制僵化、决策缓慢,以及利益分配难以调动积极性,不能发挥员工的创造性”的问题。这使得MAC虽然身为国企,在市场上的拼劲、灵活性不亚于私企。由于其整体素质要远高于私企,其战斗力更强。
2.解决了如何将一群富裕的、高智商的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共同发展的管理难题。这个企业90%以上的员工是本科以上学历,百余个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乐于在这个企业工作、发展,充分显示了这套机制的有效性、凝聚力。
3.解决了外贸业务,“客户与服务客户的团队之间关系紧密,导致业务成熟的团队离心力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问题。在外贸领域,经常发生优秀的经理人带着客户资源另立门户的现象,私企如此,国企如此,外企如此。
4.解决了“业务单元与公司服务后台之间矛盾难以解决,后台服务部门往往难节制、难考核、效率低”的问题。其后台费用(主要为人事、行政、财务、IT、海外办事处等服务性职能部门的费用)约占销售额的8‰,与香港利丰有限的水平相当(约6‰),为企业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竞争优势----对于外部经营环境日益恶劣的外贸领域的企业而言,这种费用增加会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这套制度是怎么样构成的呢?和君咨询受其委托,将该套制度整理出来。要点分享如下:
第一层面,在不改变国有控股的前提下,解决国有体制的束缚问题,做到“国有民营”。该集团的领导层及员工在此前的一次改革中,首先将MAC集团以业务划分为6个子公司,各个子公司员工获得了子公司的绝大部分的股权,但保持国有股份的相对控股权。这样,MAC本身仍是全资国有公司,相对控股下属6个子公司;同时,由于该种股权安排等同于利润分配权和管理权,利润分配倾向于业务层面,经营权限全部下放。其结果是,各个子公司全力发展业务,同时在集团层面共享品牌、金融、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好处。
第二层面,解决持股员工的“股权放哪儿”的问题。MAC集团早年采取员工持股会的方式,近年来由于资本运作的需要,正在将持股会的结构和规则映射到若干个有限合伙企业当中。
第三层面,解决各子公司持股会的“结构设计“问题,这些股份在员工之间应该怎么分配,如何做到公平、公正而又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推动大家拼搏的同时保证凝聚力、进而获取规模效益。在这一层面的设计,经过多年的进化,形成了“以利润贡献为主,兼顾历史、能力、当下贡献”的股权分配原则。实际上,这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合伙制”安排。具体而言:
首先,子公司下辖的业务,采取事业部制度,各个事业部享有业务上完全自主的权利;在财务、管理等具有“公共事务”特性的工作上在子公司层面统一管理。
其次,将子公司的非国有股份为几部分:对应各个事业部利润额的股权池,对应职位序列的股权池,以及其他特殊安排的股权池。
再次,设定拥有股权的员工的门槛,以一定的业绩作为获取股权的条件。目前,在MAC集团,30%的员工拥有股权。
第四,股权根据“利润贡献、历史表现、能力评估”进行动态考核调整,定期调整,调整过程通过一定的程序保证公平、透明,有进有出,有增有减。
最后,股份以一定原则定价。设定股权的调整、进入、退出的定价机制。
这套制度的核心是“合伙人体制”,尊重每个人、每个团队的能力和利润贡献,并作为分配的基础;同时兼顾公共职能建设的贡献,为公共职能岗位提供对应的收益权,并考虑到事业拓展的需要而设立机动股权池。
企业成功的要件 篇11
曾任江西省鹰潭市国营胶鞋厂厂长、珠海某电气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开始创业,从事建筑施工总承包。2006年,创办广东华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国家一级建筑施工企业),任公司董事长,并成功收购清远建设工程公司。
截止2009年,滕鹰先生全资或控股公司逾十家,旗下公司2009年总营业额约23亿元人民币。
S(世纪人物记者):“请问滕总,总结二十年的奋斗历程,您认为企业成功的要件是什么?”
滕(华坤建设董事长滕鹰):“相信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会有自己的观点,个人认为要件有三个,第一战略,第二团队,第三资本。回顾华坤的创业过程,感觉概括得比较贴切。
S:“滕总能详细地说明一下吗?相信做企业的人都会感兴趣。”
滕:“我们先说战略。‘选择比努力重要’,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些话都是在强调战略决策的重要性。战略如旗帜,指引行动的方向,系影响全局的重大计划、策略。企业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通俗来讲,就是‘干什么’的问题。公司‘干什么’确实比‘怎么干’重要。
且看一下开展轰轰烈烈造富运动的房地产行业。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再加上中国人传统的安居乐业思想,以及中国土地资源的稀缺,因此中国人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及决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商品房价格节节攀升也就是很自然的事。这就不难理解:房地产商在中国富豪榜里人数最多。
再看中国一些传统的或者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玩具、纺织、服装、彩电业等,其中不乏一些产业巨人。但这些企业面临竞争之惨烈,发展过程之艰难是有目共睹的,有一些企业领导人自称是‘搬运工人’。要完成同样的原始积累,他们要比房地产商辛苦得多。
我们公司这么多年以来,在战略方面做了一些对的事情,也吃过很多亏,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感觉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这几年,大的正确的战略决策如:㈠团队从深圳转移到东莞;㈡大肆扩充经营团队;㈢大力开拓东莞市外市场;㈣成立广东华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收购清远建设公司;㈤建立广州总部。等等这些重大决策奠定了公司持续迅猛发展的基础。同样,这几年,公司也做了一些非常错误的决策,几乎将公司引入绝境。如承建将近6亿元工程的自营项目部的决策就非常草率、仓促。其结果是,公司投入了主要的技术、管理力量以及大量的财力,耗费了二年多的时间,但回报是零。
经验教训发人深省!因此,正确的战略决策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作为企业主要领导应把精力放在‘干什么’和‘不干什么’上,而不是‘怎么干’上。
战略制订了,团队的建设就成为关键。人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华坤十年的发展,也是一个培育人才、建设团队的过程。如果说,华坤建设的发展,比一般的建筑包工头及民营企业来得好一些。归根到底,是公司初步建立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初步建立了一个如何合理分配‘猪肉’的机制。建筑业门槛低,很多老板出身草根,没有任何团队意识、管理意识。而我们公司的高层领导,恰好有一些这方面的优势,虽然水平也不是很高,但在民营的建筑公司已是‘矮子里面的高子’,能够脱颖而出,也就不奇怪了。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北大生卖猪肉’,干得很成功,恐怕也是这个道理。
再来说资本。企业家对资本是爱恨交加,爱的是资本对企业的快速成长的作用无可比拟,恨的是资本本身很难把握,总怕被控制和吞噬,但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资本起着主导作用,(当然,新经济时代,‘知本’的作用也开始突显)。常有个说法,企业挣第一个100万,肯定比从100万挣到1000万难;从1000万挣到1个亿,肯定比挣第一个1000万易。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资本”方面,已开始有些底气。09年公司业绩快速提升,也是资本的魔力在起作用。‘钱生钱’确定比‘人挣钱’要容易些。前些天,有个以前做衬衣行业的EMBA同学不无骄傲地告诉我,‘以前每天工作20个小时的日子已经过去,我现在开始做半金融行业(典当)了’。此公已跨入做‘钱生意’的行列,能不快乐吗?
企业大学的成功案例 篇12
一、开放心态, 淡化出身境况
大学生的人生能否开放, 关键不在于接触面是否广泛和高端, 首先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心态对大学生的思维、理想、行为、个性起导向作用。出身艰苦、环境闭塞、天赋普通等, 这些都不是借口。心态开放才能摆脱这些客观限制。“胡润中国富豪榜”上频频出现贫苦农村人的名字就是一个鲜活的实例。因此, 心态的开放是决定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首要因素。
二、开阔视野, 紧跟发展步伐
时代在进步, 特别是网络普及的今天, 开阔视野, 紧跟时代步伐是每一个现代人共同面临的课题。倘若大学生视野不远、不广, 必将鼠目寸光, 最后被社会所淘汰。大学生只有开阔视野, 紧跟发展步伐, 才能对国际形势、时代发展、国家政策、市场行业、周围环境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感度, 进而更好地规划人生、把握机遇。
三、拥有自信, 敢于拼搏进取
据调查统计, 招聘会上最受欢迎的是拥有自信、敢于拼搏的这一类大学生。自信和拼搏是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拥有的重要心理素质。唯有自信之人, 才敢于拼搏进取、坚持奋斗;唯有敢于拼搏进取之人, 才拥有不怕失败的自信。同时, 自信也要有一个度, 所谓开放的自信, 应该是建立在准确定位自我、善于扬长避短的基础之上, 而不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切勿盲目自信。拼搏也一样应该找准正确的方向, 把握力度。大学生应该把自己锻炼成拥有自信、敢于拼搏进取的人才。
四、富有胆略, 善于捕捉机遇
对于所有的成功者来说面对危险和困难他们敢于去冒险, 并在这之中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遇, 并达到了理想的目标。对于一个迫切希望“走向成功”的大学生来说, 胆识是必不可少的。成功需要冒险, 但冒的是风险, 真实依靠的应该是胆略和胆识, 它所强调的是大学生需要善于去从危机中去发现机会、抓住机会。莽者、匹夫、狂徒, 都不缺乏勇气和胆量, 却只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因为他们缺少了智谋, 缺少了事前三思的魄力, 要知道做事仅靠冲动是难以做好一件事的。所以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大学生需要的是主动去捕捉机遇, 当然这个就需要富有一定的胆略, 敢于在失败和成功的交叉之间去探寻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去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五、有效策划, 制订奋斗目标
在人生的发展路上, 很多人都并不会很清楚自己以后在什么时刻, 该做一些什么事, 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一个有效的、成功的人生策划是很有必要的。策划, 则是意味着主动和策略, 意味着要全面地认识自己和社会, 确立适合自身的奋斗目标, 并制订一系列在不同时期所行之有效的执行方案来达到自己的“人生蓝图”。许多大学生之所以会失败, 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了勤奋、热爱、激情、雄心, 也并不是因为他们选错了自己在以后的人生大方向, 而是他们没有能够在施行之前去优化一下他们自己的人生策划。譬如:有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 究其最终原因, 正是因为没有制订一些行之有效的策划来规划自己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最终在毕业时不得不陷入尴尬处境———找自己喜欢的工作缺乏硬件, 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又是继续浪费时间。可见, 有效的策划是大学生成功的重要因素。
六、高效行动, 提升绩效水平
行动力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保障。高效行动则需要雷厉风行的豪爽和不断思考、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一部分大学生还在只想不做的层面上,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不善于总结归纳, 导致做事的效率和质量有些不尽如人意。这种缺陷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 使得业绩水平无法提高甚至有下降趋势。高效行动则需把握机遇和找准方向的能力, 抓住机遇就等于及时行动, 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既定目标。高效行动也需要开放的心态, 如果没有人生开放, 没有心态、文化、思维、个性等深层次的开放, 如何能够善于审时度势?如何能够及时行动?如何能够把握行动的分寸和火候?如何能够拥有高效的行动力?从此点看, “走向成功”具备的十大非凡要素具有紧密的联系, 相互协调, 相得益彰。
七、改革创新, 打破循规蹈矩
创新力和创造力是一切奇迹之源, 也是人生开放的核心能力。大多数大学生都出身普通, 所处的环境塑造了他们的守旧思想, 因循守旧只能延续当前“普通的现状”, 这样社会也必将为此而停滞不前。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政府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在各级各类人才市场上出现的频率逐年递增, 说明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只有把握“创新”这个核心要素, 训练自己的新思维、新想法、新策略、新技术、新行为, 敢于打破陈规、具有改变现状的胆魄, 具有很强的改革和创新精神, 才会给自己带来人生突破性的发展, 并给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八、整合资源, 创设多赢平台
整合平台, 就是整合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 使自己的人生平台配置最佳化, 最终实现高效能的人生。整合信息, 关键在于广听善断, 多察细析;整合技能, 关键在于搭配得法, 人机合一;整合人力, 重在善于沟通、合作, 形成人脉圈子;整合团队则重在得人、用人、凝聚人心。最高明的整合, 莫过于“三个臭皮匠, 抵个诸葛亮”;最缺乏效率的整合, 则莫过于“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 大学生就需要对当前社会一些新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深入的了解, 然后对其进行优化整合, 让自己的人生平台能够及时跟上时代的潮流, 做到精益求精, 这样才能实现共赢的效果。
九、构建人脉, 处理人际关系
“注重关系”并不只是东方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西方成功大师卡耐基先生一样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5%靠人际关系。”大学是建立人脉关系最好的时期, 应认真整合、处理好自己的人脉资源, 为成功铺好每一块砖。当然, 发挥圈子和人脉的作用, 还需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结交关键或有益的人, 获得自己的朋友、盟友和支持者。同时还需要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临场应变能力, 学会在不断的扩大交际面的过程中, 构建一个属于自己, 并且有利于自己的人脉, 合理的处理自己与他们每一个人的关系, 让他们真正能够做到为己所用。这是每一个作为具有“成功素质”型人才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成功素质,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 才能配得上真正意义的“复合型”人才。
十、打造品牌, 体现核心价值
个人品牌是一个开放社会的标志符号之一, 它标志着你真正成为你自己。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华德士所说:“21世纪的职业生存法则———建立个人品牌。”大学生不仅仅需要“我就是我”———拥有自己的个性, 关键的是还要能让这种个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同时塑造一个独特而具有差异性、富有整个社会后续发展的重担, 所以高等教育阶段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 他们即将走完单纯丰富的校园生活, 也将步入复杂的社会发展大流中, 培养大学生“走向成功”十大非凡要素适用于每一个大学生, 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大学生本身更加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社会需要人才, 也更需要综合性、创新性的人才, 大学生不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丰富内涵, 把握机遇和挑战, 创造成功未来, 促进自身成长、成人、成才, 直至“走向成功”。信誉和形象的个人品牌。大学生中并不缺乏包装自己的人, 关键是没有体现核心价值, 仅仅在于表面的装扮。在大学生求学生涯的途中, 打造品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但是品牌的打造依靠的是诚信、实力、信仰等, 切勿跟随大流而改变自己。大学生在打造品牌的同时, 也应让自己的个性得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品牌、一类人的标志。这样才能在日渐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凸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成为社会需求的“成功人才”。
【企业大学的成功案例】推荐阅读:
大学生汽车企业实习的报告08-14
大学生企业的社会实践心得12-10
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大学的人才培养01-20
企业大学顶层设计10-02
企业大学校长职责10-07
大学出版企业集团06-16
大学生新创企业07-25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08-23
企业大学研究脉络述评11-27
大学式企业管理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