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创企业

2024-07-25

大学生新创企业(精选7篇)

大学生新创企业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社交网络的出现,物联网、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革新,以及B2B、P2P、P2C、C2C、O2O模式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37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6.88亿,手机网民达到6.20亿,相比以往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全新生活形态“。互联网+”背景下的时代机遇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也必将影响企业的营销环境从线下传统营销方式到线上强大营销平台的转变。这种新环境、新形势对大学生新创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大学生新创企业只有不断地对市场营销模式加以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1“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及对大学生新创企业的影响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简而言之“,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融合一个传统的商业,具体就是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依靠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与包括传统商业在内的全部商业改造成具备互联网属性的新商业模式的一个过程。这样有效的结合在新的时代与领域里创造出当前最新的发展形态。公众熟知的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和在线图书馆等行业,都属于“互联网+”催生出来的行业。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深入更全面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各个生产领域和商业环境中,互联网将会变成一个物质与信息交融的物联网,从企业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以及产品的销售与售后等一系列的流程工作,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全新的改造。尤其在“互联网+”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鼓励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新创企业将会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新创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新创企业是大学生创办的,以获取盈利与实现成长为目的,以生产产品或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市场主体。从组织方面看,企业的发展过程分为概念化发展初创期、商品化期、成长期与稳定期,只要处在前三个阶段就属于新创企业。新创企业成立时间短,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存在经验不足、资本欠缺、资源获取的渠道相对困难的问题,因此,大学生新创企业的规模小,经济实力较弱,这类企业通常采取的经营模式是通过新业务进入新的领域或现有市场,在生产经营规模上不断扩大,实现企业成长上升阶段演进的创新和创业活动。在“互联网+”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形势必将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并不断朝着全球化的进程发展。新环境、新形势给大学生的新创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只有不断加强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证。

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迅猛发展下,企业间的竞争会牵扯到非常多的方面,市场营销对人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方面,它会对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等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市场营销能够树立企业品牌意识,为消费者宣传相关知识,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以此占据企业竞争的主导权“。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新创企业市场必须面对的营销模式是客户基于互联网平台,以订单形式把需求信息发布,企业在接受订单信息后,按照订单安排生产,然后通过物流配送将货物送达客户。这一切与传统的市场营销差别巨大,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新创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必须要从观念、组织、人才和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新创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特征

从需求方面看“,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模式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特征转变而进行的。作为消费者,在网络时代下拥有选择自主权,消费者可以追求个性化与自主化的消费行为,满足个性化与自主化的消费行为成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的关键。

一方面,个性化的消费要求企业把产品的外形和性能直观地展现给消费者,消费者对产品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同时给网络营销市场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还体现了多样性和效用性。多样性要求新创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自己的商城,为了赢得市场,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使商品和服务更具多样性。效用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不仅追求产品外形,还关注产品的性能,这要求新创企业在追“新”的同时关注商品和服务最内在的价值,以“质”和“量”取胜。另一方面,消费者行为更加自主化。由于网络的快捷方便,且不受地域时间限制,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可以货比三家,挑选符合自己的产品。“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新创企业没有成熟可借鉴的大型企业经验法则、公式化的思维方式,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创新营销手段,才能在高手如云的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

从供给方面看,经过比较和研究,我们认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新创企业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生存特征。作为大学生新创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生存。由于这类企业具有无市场基础,没有充足资金作为企业的经营支柱,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极短的时间能打开市场,让消费者认同企业的产品,才能摆脱生存困境,企业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二是经营目标的阶段性。大学生新创企业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是不一样的。包括引起投资者关注的商业计划营销阶段,凝聚创业团队的项目创意营销阶段,寻求市场认同的产品、服务营销阶段和塑造品牌形象的企业营销阶段等。

三是以机会为导向的营销特征。大学生新创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自身内部资源少,外部环境干扰因素大,外部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企业倒闭。所以对于大学生新创企业不可固守一定的思维模式,要着眼于企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机会,寻找新的方法去赢得市场的客户,从外部环境着手,更好地调动外部资源。

四是目标客户群人际关系网络性。大学生新创企业的创业者并不具备专业营销才能,也没有构建一个专门的营销部门,对于一片空白的市场环境,创业者最需要的就是利用这些关系来实施营销。亲戚、朋友往往是这类企业的早期目标客户群。

五是营销策略灵活多变。大学生新创企业由于没有经验,营销的实施环境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企业创业者实施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

4“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新创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剖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新创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营销理念创新、营销组织创新和营销技术创新。

4.1 营销理念的创新

不管是传统的市场环境还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环境,营销理念都是市场营销模式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也是创新和转变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营销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营销理念创新包括全球化营销理念、知识营销理念和文化营销理念创新。首先,全球化营销理念创新要求大学生新创企业不但要和本土企业竞争,还要和全球企业竞争,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带来的全球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下,就需要采用先进的营销技术来实施营销战略。不管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都是从语言和视觉吸引消费者的,如语言的全球本土化,既可以实现全球化也可以实现本土化。这方面比较著名的案例就是Balabala(巴拉巴拉)、Jeanswest(真维斯)和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其中巴拉巴拉童装根据每个孩子都具有调皮捣蛋、古灵精怪和爱玩爱闹特性,广告语取为“童年不同样”,这完全符合了中西方的价值观特点。其次,知识营销理念创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工业4.0”的大背景下,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产品价值主要集中在科技投入方面。企业可以利用消费者对高技术与创新产品追求的心理,通过向他们灌输相关的产品知识以获得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认同,以此起到开拓市场的目的。最后,文化营销理念创新。企业因其与内外部产生经济往来,在营销时就需要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营销理念能给消费者思想造成深刻影响,创建企业新型文化价值链,以文化亲和力的方式把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起来,实现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宣传。

4.2 营销组织的创新

营销组织的好坏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新创企业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销组织的创新关键还是使全体营销人员结构化,以更好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互联网+”的营销组织是一种虚拟营销组织,不同于传统的营销是作为一种实体机构而存在的。“互联网+”的营销组织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机一体化组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网络企业可以控制不在统一空间中的另一个组织,达到完成企业所需的各种功能。例如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尤其是大C2C平台中单独一个销售门店下,会有许多归属权不同的子门店,这些门店只负责销售,不负责发货,所以这些销售组织都是为了实现销售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这叫做虚拟的代理销售模式。还有B2C营销销售模式,销售部门是虚拟的,而物流就成为销售服务的部门,分布在各个固定的地理位置上。这样的创新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于初创时期的企业,特别是在人力和财力比较匮乏的情况下,营销组织结构的创新势在必行。

4.3 营销技术的创新

营销技术和手段贯彻落实营销理念,能够全面发挥新型营销组织的优势,在市场营销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新创企业营销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精确营销模式,这种方式在当前“互联网+”市场营销活动中应用非常广泛。“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了丰富信息,尤其是当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出现在人们眼前,消费者无所适从时,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和分析客户数据信息,可以准确定位市场营销盈利点,大学生新创企业也可以结合市场动态信息,自行调整市场营销模式,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其次是催化营销模式。该模式是在分析以往某项业务客户基础条件上,向消费者推荐其他业务的市场营销模式,向消费者推荐企业相应业务消费信息,以达到有效增加单个客户业务消费成交概率。大学生新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介与既有的客户“保持联络”,推送产品和服务信息,在潜在客户群中保持存在感,以寻找合适的商机。最后是事件营销模式。该模式下,企业通过某一对消费者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的营销,主要是以该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兴趣,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增加消费者认可度。最终实现对企业产品的销售增长和服务形象提高的目的。新创企业可以引进数字化客户管理系统,记录下他们的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及时送上祝福或消费指引,牢固锁定目标客户群,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摘要: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于大学生新创企业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不断地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才能保证新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获得生存和发展。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对大学生新创企业的影响和对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大学生新创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新创企业,市场营销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05).

[2]刘娴娴.“互联网+”背景下社交网络发展和营销模式研究[J].新闻知识,2015(08).

[3]曹博然,范园园.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6(11).

新创企业的股权分配 篇2

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都极大地带动了创业市场的进步, 为人们的创业提供了基础, 大部分新创企业所要求的资本并不太高, 所以新创企业的先后诞生, 数量在急速的增加中。这些新创企业的出现也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市场的发展, 为人们创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步伐, 给我国经济市场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近些年我国的这些新创企业的模式逐渐由单一向复杂转变, 公司股东的组成也越来越复杂, 股权的分配也成为了新创企业的当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很多新创企业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一般都会用股权来获得资金, 造成了创始人由企业大股东变成了一个高级打工者, 这样的现象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创业积极性, 也使得投资人所面临的风险增高, 所以对新创企业的股权分配是这一行业中所面临的一大重要的难题。新创企业的股权分配问题的研究能够帮助这些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的管理, 完善企业的管理结构, 为提高企业的效益提供助力。让每个股东能够对企业的管理范围权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相关的概念

新创企业是现如今我国新涌现的一系列的通过自主创业发展成的一种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企业, 这一类型的企业具有还没有达到商业成熟的水平的特点。我国根据新创企业的全球化的兴起的观察报告中对新创企业进行了定义:新创企业是一种成立未满3.5年的处于创业阶段的小型的商业未成熟的企业。这些企业大都是以有限责任公司的状态存在与市场中, 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企业的股权等比较分散并不集中在某一个或者几个人的手中。新创企业拥有发展的前景广阔、灵活性好和创新能力高的优点以及资金少、规模不大和管理制度不严格等的缺点, 这些都对新创企业的生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使得新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高的压力和风险。新创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市场利用股权等激励投资人和人才加入公司, 为公司提供发展的潜力,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主要是以股权的分配问题为主体地位的一些难题困住了企业的发展, 限制了企业的前进的脚步。股权是一种股东对企业相关的财产和利益的使用和支配的权利, 主要是针对公司财产利益的处理方面, 股权包括相关的请求、表决和选择等的权利。股份的分配的方式和分配原则等与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当下新创企业面临的重要的问题之一。解决新创企业的股权纠纷问题是现如今新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1]。

三、股权的重要性

公司中的股权对公司的发展和生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何正确的对公司的股权进行分配是现如今新创企业对公司的保护和激励工作人员工作动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能够为新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入成熟阶段提供帮助。

股权的掌控实际上就是股东对公司财产和利润的掌控力度, 也就是财产利益是股权的最本质的特征。股东可以根据自己拥有的股权多少知道自身在企业中的财产的多少, 决定自己对公司的掌控力度。股权还能够在根本上对公司掌权人的任命, 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一般来说公司的掌控权与股权的多少并不是成正比例的对应关系。控制权时指监督和选取公司的负责人的权利, 股东可以根据自身的股权多少对这一过程进行控制, 从根本上影响公司的发展和控制权。我国对新创企业的股权的权利进行了规定, 包括否决和表决的权利。不同的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要求也不相同, 根据国家的国情灵活的控制其特殊的内容, 但是在基本的内容上都具体有相同的特性。

最后, 新创企业中股权对公司的创新性的发展的影响也很重要, 决定了公司的业绩的高低, 是新创企业的根本。新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的本源是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频率、技术发展和人才的能力等, 新创企业如果能够将各方的利益协调平衡, 发挥每个成员的能力, 让企业的发展动力不会枯竭就是保证企业的业绩的关键之处, 而股权则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股权的合理分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频率, 推动企业向前发展。通过股权的分配, 让每个人都了解到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 严格的要求自己和他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2]。

四、新创企业的股权分配现状

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得新创企业对投资者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对企业的股权分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第一次进行创业的创业者来说。在对各创始人的新创企业中, 企业的所有和股东的股权大小的分配面临着很大的困扰。如何让新创企业的股权分配更加的公平让股东都认可的分配方式是新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的限制问题。新创企业一般在公司创立之初就进行了股权的分配, 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 各大股东对公司的贡献的程度并不与原先股份分配不成比例以及新的投资者股东的加入, 股份分配结构需要进行改革。在旧的股份分配机制下, 股东对自身的贡献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会对企业的分配和制度等产生不满意, 降低了企业的向心力, 让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受到影响[3]。

五、股权的分配原则

从长远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的股权分配能够随着公司的发展也会发生变动, 但是这些变动都是基于公平、控制力和效率的原则, 对企业的发展都起着促进发展的作用。其中公平是表示股东对公司的贡献程度与股权大小成一定的比例, 并不是无迹可寻的;控制力则表示公司的创始人对公司的掌控力度, 一般这一控制程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这种分配的原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励创业团队的创新的能力, 提高公司的利益。在新创企业刚刚兴起时人们对创业的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有好的创新就能够成功, 但是在现实的实践中让我们认识到企业的成功要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 拥有好的创新才能够实现。所以股权的分配不能够打击到创新团队的积极性和团结性, 所以说股权的分配要遵循这一原则。

新创企业的发展的另一大要素就是企业资源的分配, 利用这种股权分配原则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 不管是人才、技术还是其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支撑就是资源, 将资源的合理使用与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而股权的分配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就是对资源结构的重组, 有利于对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运行。

股权的这种分配原则也能够有效的避免我们在理想主义上的股权平分的观点。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的资源并不仅仅控制在同一个人的手中, 当新创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 股权平分的策略远不能够符合当下的企业发展, 想要企业长远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就需要对企业的股权进行合理的分配。股权平分的策略虽然简单, 能够很大程度上平息各方认为自己对企业的贡献比较大的意见, 但是在后续的企业发展中却存在很大的危机。尤其是当企业将要做出重大决策对企业有很大影响时, 各方的意见相互僵持不仅不利于企业抓住先机, 失去这一发展机会, 还可能导致利益的大范围的受损, 对企业中股东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企业的向心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限制企业的发展[4]。

六、总结

本文通过对新创企业的股份分配现状、股份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概念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针对这一问题对新创企业的股份分配结构的改革提出了股份分配的原则, 并对这种原则的股权分配方式对新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促进之处进行了分析, 为新创企业股权分配的改革提供了参考方向。

摘要:在现如今社会快速的发展的背景下,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 我国也对新企业的发展和创立持有鼓励的态度, 新创企业的个数也呈增长趋势。这些企业从新建开始到壮大过程中的股权的结构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 这些股权改革对新创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与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所以对新创企业的股权分配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探讨, 希望为将来的创业者的创业行动提供参考, 为他们的股权分配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创企业,股权分配

参考文献

[1]王璇.新创企业股权结构规划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2]成沛祥, 肖汪洋, 邓超.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J].求索, 2015, 07:101-105.

[3]王晓巍, 陈逢博.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J].管理科学, 2014, 06:40-52.

国际新创企业绩效研究 篇3

国际新创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企业组织形式, 它的成长与发展路径与传统企业国际化有着很大的不同。伴随着创业型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 国际化给新创企业持续竞争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 很少真正深入经营绩效上的意涵, 使得国际新创企业的绩效研究理论仍停留在描述及解释的阶段, 而无法向上将此理论提升具有规范价值层次上。

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生产要素。二是技术进步。伴随着企业国际化经营趋势的加强, 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的规模和方式也在不断扩大和多样化, 生产要素也开始在国际各国之间开始移动, 使全球原本互相独立的生产过程走向国际化和一体化。因此,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是企业国际化的实质和主要内容。目前关于新创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有很多, 但一般西方学者的研究都是以国际新创事业现象的环境背景为研究对象, 但这类研究大多停留在新创企业国际化、研发密集度与企业经营绩效有着关联性这种理论研究阶段。对国际化程度、研发密集度究竟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国际新创企业的经营绩效的研究鲜有涉及。

2 国际新创企业

国际新创企业起源于1988年, Morrow在其论文《国际创业:新的成长机遇》中第一次阐述了国际企业发展之重要现象-国际新创企业的现象。由此, 一种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新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而真正提出“国际新创企业”这个概念却是McDougall and Oviatt (1994) 所提出。他们认为这类企业在成立最初就直接透过国际市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来获致竞争优势的一种事业组织。

Knight (1997) 将国际新创事业定义为:一家企业在建立之初就开始走国际化经营道路, 并且产品外销份额占企业总产量相当之比重。而对于国际新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的标准的界定, McDougall (1989) 经过实证研究将不少于10%的国际销售收入作为标准, 用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可以称为新创企业。尽管Hitt (1997) 和Tallman and Li (1996) 也相继证实了该标准符合现实企业的发展状况, 也建议采纳该标准。与此同时, Zahra (2000) 却认为, 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企业, 这个标准有些偏高, 建议采用将比重由10%降到5%。

由上述分析可知, 目前关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 普遍认为该类企业从成立之初就从国际市场上取得相当部分销售收入的企业。从而为与国际学术界普遍通用的关于国际新创企业的概念界定保持一致。本文把国际新创企业界定为企业创立时间在六年以内, 且从创立最初就建立了国际化经营的战略, 在从事国际业务活动中国际销售比例不低于25%的企业。

3 国际新创企业绩效

绩效 (performance) 一词来源于管理学。英文的释义主要包括有”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等含义, 而从中文的字面上看, “绩”是指业绩, 即工作结果;“效”是指效率, 即工作过程。同时, 绩效又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 在不同的学科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国外学者对“绩效”的有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理解认为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 即“绩效是行为”Murphy (1990) 。Campbell (1993) 指出, 绩效是人们实际的行为表现并能被观察到的行动或行为;第二种理解认为, “绩效应该定义为工作的结果, 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感及所投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Bernadin等 (1995) ;第三种观点则把前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观点, 即, 绩效包括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 “绩效指行为和结果。行为由从事工作的人表现出来, 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 (行为) 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 行为本身也是结果, 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结果, 并且能与结果分开进行判断”。 (Brumbrach, 1988)

新创企业绩效是指新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包括新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者对新创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及新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盈利能力、资产营运水平、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因此, 我们认为新创企业绩效是指新创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初创时期为了实现促进企业成长所做一系列决策和管理活动等个人贡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4 国外对国际新创企业的绩效的相关研究

自从国际新创企业现象出现之后即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一些外国学者和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国际新创企业的绩效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得到很多具有深刻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Bloodgood (l996) 从国际化角度对美国国际新创企业绩效进行了研究, 他们认为, 应该用传统的垄断优势理论和阶段理论对国际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且他们构建了一个理论研究架构。研究结果的最后发现, 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的后续绩效具有正向关系性。[1]

McDougaul和Oviatt (1996) 通过选取多家美国企业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进行研究去验证国际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 国际新创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能起到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没有显着地相关性。[2]但其国际化水平与其所占国际市场的相对份额却呈现正向关性。

Barkema和Vermeulen (1998)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认为国际新创企业的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3]新创企业从国际市场上获得的知识同样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 这种知识不仅能够给国际新创企业带来良好的财政收益, 而且还能够通过这种知识使新创企业得到技术创新, 新创技术最终会在国际新创企业的财务绩效上得到体现。

Knight (2000) 抽样选取了数百家国际化企业作为研究样本, 通过分析企业运营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 来研究国际化对中小企业创业的影响。实践表明, 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些企业类型有着显着相关性。对于高度国际化的制造业来说, 国际化程度越高则企业的经营绩效也会越高。但对于其它类型企业来说, 国际化程度能否提高新创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002年Aspelund和Moen分别对多家国际化企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考察其出口行为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将企业分为三大类:传统出口企业、灵活出口企业和天生全球化企业。通过对这三类企业的对外投资数目进行比较, 证实了这三类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与企业的绩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呈现出正向相关性。

早期的国外学者通过对国际化和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 企业可以采用国际化战略的竞争优势来提升企业的绩效, 即国际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国际化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呈曲线关系。随着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 企业的经营绩效也会得到很快提高;由于创业企业和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致使对外投资企业的协调成本增加, 随着创业企业国际的国际化程度越高, 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反倒会随之下降低, 使企业的经济绩效的走向呈现“S”形曲线。

截至到目前为止, 国外学者对国际新创企业国际化行为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 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但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学者们中存在很大的争议。

5 国内对国际新创企业的绩效的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经营绩效方面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新创企业的成长机理方面的探讨, 而关于企业的绩效方面的研究相对于其它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少了很多。而专门针对国际新创企业的经营绩效的研究就更显得贫乏。2006年, 王国顺和胡莎两人以我国境内300多家出口制造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 考察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状况, 以便深入研究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最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数理分析, 分析结果发明, 中国的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对经营绩效有着显着的关联性, 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影响效应。

杨国彬 (2006) 以台湾国际新创事业为研究对象, 探讨国际新创事业在脱离创业期后实证结果得出:脱离创业期的国际新创事业之国际化“程度”、“速度”及“韵律”三者皆显着与绩效呈现负相关, 即结果显示创业初期采高度国际化策略的国际新创事业, 在脱离创业期之后, 宜接收较缓和保守的国际化速度, 并降低维持国际化程度于最适水平上。期保企业有较佳的经营绩效。

张胜雄 (2007) 以美国高科技产业中上市的新创国际企业331家作样本, 实证得出 (一) 研发优势对国际化速度有正向关系影响, (二) 国际化速度与国际新创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

隔三年后我国学者肖文、陈益君、林高榜 (2009) 相继采用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和国际新创企业理论作为研究工具深入到江浙地区, 抽取三十多家民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 通过对这39家民营企业的考察来研究企业经营绩效与这些家企业国际化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 企业家的文化程度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呈现负相关性;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教育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地位;企业管理者的对外贸易方面的交易经验、企业创建的时间及竞争战略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呈现正相关性。

6 企业研发密集度与企业国际新创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研究

企业研发投资与绩效之关系, 由于知识容易跨国移动关系, 而使得技术较容易在国际市场间进行移动, Rugman and Verbeke (1992) 称之为“不受限区域内”的厂家优势;意即厂家在跨国移转技术资产时, 通常不太需要做过多调整即可运用于地主国。Oviatt and McDoguall (1994) 认为国际新创企业通常规划较小, 故需以知识做为独特优势来助跨入国际市场。Rennie (1993) 也将国际新创企业描述为“通常在重要的国际利基市场中, 制造运用最先进技术的产品”, 以及“透过创新技术与产品设计所创造的质量与价值来竞争”。许多探讨出口绩效的文献也认为厂家的技术优势有助于出口绩效提升, 而这些研究证实的技术资产与国际化程度间之正向关系, 不仅存在于大企业之中, 亦包涵中小企业 (Tesar, 1977) 。Nassimbeni (2001) 针对样本平均员工人数17人的意大利小型厂家实证, 证实创新活动与小型厂家出口绩效也存在正向关系。Hitt, Hoskisson, and Kim (1997) 实证发现厂家国际化程度与其研发支出衡量的创新程度间存在正向之关系。

Qian (2000) 以美国中小企业为实证对象研究中, 再次证实研发投入对各种规模的厂家绩效之正向影响作用。Utterback and Abernathy (1975) 将厂商活动区分为产品创新与制造创新, 在Kotabe et al., (2002) 实证中, 也证实两者对厂家绩效有显着之影响。尽管国际企业文献普遍支持研发创新与绩效的正向关系, 但有一些学者却发现研发活动与企业绩效间呈反向关系 (Chan, Martin, and Kensinger, 1990;Mark and Nystom, 2001) 。Foster (1982) 从研发活动的“报酬与生产力”角度来解释厂家进行研发投资而反却不利绩效表现的现象, 他认为企业对研发活动的投入与研发绩效间, 会呈现S型曲线关系, 因在研发初期, 研发投资不会立即展现效果, 厂家必须持续投入研发活动达到某一水平之后, 才能使研发投入的生产力快速提升, 以能展现较佳的研发成果。这种现象也意味研发投资可能存在某一门坎效果, 未达门坎的研发投资额非但无法给厂商带来正面绩效, 反而可能对厂商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 综观国内外对于企业的研发密集度与企业的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发现, 尽管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于此领域的研究已很多, 但侧重研究两者的关联性的研究却有限。基于此, 本课题探讨企业的研发密集度与企业的经营绩效间的关联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希冀通过此研究来弥补以往相关研究的不足, 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制定相关对外贸易战略方针提供参考。

7 小结

企业国际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企业国际化发展应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终极目标, 当前的国内外关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相关研究的文献主要侧重于研究新创企业国际化的基本特征、存在机制及发展机制, 却对企业国际化程度、企业的研发密集度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联研究不足。研究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不同行业的经营绩效的关系, 探讨行业不同的企业的研发密集度对该企业的经营绩效间之影响, 是理解国际新创企业何以能够通过深化企业国际化程度来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及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者如何实地考察企业自身的行业特征来制定该企业对研究发展的资金投入政策, 以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所以本课题认为以国际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 来探讨研发密集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这项研究对我国国际新创企业的发展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Bloodgood, J, Sapienza, H J, &Almeida, J G.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new high-potential U S ventures:antecedents and outcom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6, 20 (4) :61-76.

[2]Robert, E B&Senturia, T A.Globalizing the emerging high-technolo-gy compan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6, 25:491-506.

[3]Barkema, H.G., and F.Vermeulen,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Through Start-up[J]World Econ, 2003, Vol (5)

[4]Autio, E, Sapienza, H J, &Almeida, J G.Effects of age at entry, knowl-edge intensity, and mutability on international growth[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 (5) :909-924.

新创企业的薪酬管理研究 篇4

1 新创企业的薪酬制度对企业的意义

在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要处理的事务太多, 企业也就不会有太多的现金用来支付给职工, 而如果职工在薪酬水平上不能得到满足, 也就无心全力以赴的为企业服务, 从而发生频繁的人事变动, 人才的流失, 从而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 这反过来又会加剧公司的起步发展的困难。 所以对于初创企业而言, 如何制定一种合理的薪酬制度, 使得公司能够吸纳优秀的人才, 而且又能降低当前的人力资本的成本, 尤其是减少现金工资的支付成为一个公司必须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因而, 设计一种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一个新创企业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2 新创企业的薪酬制度的设计

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 关乎一个公司的长远发展, 因此企业薪酬制度要与企业的战略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对于企业的薪酬制度, 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始, 学者们对其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这些研究大都强调企业的薪酬制度动态变化的特性, 即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经营战略下, 企业应采取不同的薪酬制度与之相适应。 相对于成熟型企业而言, 新创企业的薪酬制度的重点应与之不同。

对于新创企业而言, 不可能有太多的现金来支付薪酬, 所以一味的使用现金这种短期激励来激励员工是不足取的, 在财务上也是不可行的。 因此对于新创企业, 更多的是要考虑内在激励 (丰富的工作设计、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对员工进行培训、提供良好的晋升通道等等) 和长期激励 (股票期权、利润分享计划等) 。

3 案例研究

小米公司薪酬管理分析

(一) 背景介绍。 2010 年4 月,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 其总部位于北京, 小米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其核心业务为小米手机、MIUI以及米聊。 其产品理念是“为发烧而生”。 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60 万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二) 发展简史。 2011 年8 月16 日, 小米手机正式推出。2012 年全年小米手机销量达到719 万台, 含税收入126.5 亿元。 2013 年全年销量1900 多万台, 含税营收将超过300 亿人民币。 2014 年上半年共计销售2611 万台手机, 超过了三星在中国市场的销量, 同比增长271%;含税销售额约330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9%, 均超越了2013 年的全年总和。

(三) 企业文化。 小米公司没有森严的等级, 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 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 并且公司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 讨厌冗长的会议和流程, 努力使员工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意。 相信用户就是驱动力, 坚持“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

(四) 小米公司的薪酬制度的特点

(1) 强调责任感, 不设KPI (关键绩效指标法)

小米没有KPI。 这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是很不可思议的, 即使在互联网公司, 也没有哪家企业是不做绩效评估的。 而小米公司的全员6×12 小时工作制到目前为止已经实行了将近四年, 在这种工作制的维系过程中, 从未实行过打卡制度, 更没有在全公司范围内实行过KPI考核制度。

小米公司强调你要把别人的事情当成第一件事, 强调员工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的重要性。 比如我的程序代码编完了, 必须交给其他的工程师检查一遍, 不论这个工程师是否繁忙, 他也必须先将我的代码检查完成, 然后才可以做他自己的事情。除小米之外的很多公司都会有自身的晋升制度, 很多时候, 员工努力工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晋升, 进而可能会扭曲员工的价值观, 为了创新而创新, 而不是为用户创新, 创新出来的东西也不一定适合用户。 而小米公司则不一样, 它不仅要求公司的工程师创新, 而且创新的成果必须是能够迎合用户需求的。

(2) 透明的利益分享机制

小米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存在一个理念, 即要和公司的员工一同分享利益, 分享公司的成果, 让员工尽可能多的享受公司的利益和成果。 小米公司成立之初, 就推行了全员持股、全员投资的计划。 这种透明的利益共享机制是小米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特色。 小米最初的56 个员工, 自掏腰包总共投资了1100 万美元———均摊下来每人投资约20 万美元。小米公司给予了员工足够的回报, 第一是在期权上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而且每年小米公司还有一些内部回购;第二是团队做事虽然有时候压力很大, 但是员工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而且有时候用户会极力追捧某个工程师, 比如说某个工程师万岁。

这种透明的利益共享机制带来的是大家的工作热情, 谁认真工作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是员工工作动力的源泉。

4 结语

任何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都要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 与其发展战略相适应, 对于新创企业, 薪酬管理对其发展至关重要。 新创企业自身有着与众不同的的显著特征, 相应的, 其薪酬体系也与其他的成熟企业存在明显的差异, 因此, 要把创业的独特性作为寻求新创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的出发点。 对新创企业, 要更多强调长期激励机制, 实施利润分享计划, 力求通过利润分享计划挽留员工的人, 更留住员工的心。

参考文献

基于战略观点的新创企业生成机制 篇5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由此进一步将我国创业活动推向新的高潮。跟据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在2016年初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显示,中国创业活动指数(15.53)高于美国(13.81)、英国(10.66)、德国(5.27)、日本(3.83)等发达国家。Shcuurman和Koopmans(2003)的研究显示了创业企业不仅为人力市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还可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变革速度加快,环境变得动荡复杂,要实现创业活动所带来的益处,那么新创企业就不仅仅是成立,还要寻求成长,提升企业绩效,创造企业财富。诸多研究都显示了竞争优势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Hitt,Ireland,Camp和Sexton(2001)认为创造企业财富是创业和战略管理共同的核心问题。因此,新创企业不仅仅是机会寻求行为的结果,而应该是机会寻求行为(创业)和优势寻求行为(战略)的综合结果,即战略性创业。

Werner felt(1984)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有一系列资源组成的集合体,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资源可以分为两种,有形资源,如厂房和资本金;无形资源,如人力资源,专利商标等。能形成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资源需要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特性。这种资源分析是静态的。但是随着市场环境动态化、顾客需求多样等变化,要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不能仅仅依靠静态的资源,还需要加入动态的能力。Teece(1997)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和框架,他认为,动态的能力强调了企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需要不断取舍、整合、再确认内外部的行政组织技术、资源和功能性能力。企业的动力能力能使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结合两者的观点,本文认为,新创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获取和利用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的异质性资源,还有需要培养动态的能力,跟据环境的变化实时调整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创业活动中,除了资源能力外,环境也是一大重要的影响因素。李剑力(2008)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发现环境因素是影响战略性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比已有的管理理论,创业研究者也发现,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创业行为独特性的根本原因,也是认识创业现象本质最重要的途径。不少学者在研究创业生成机理的过程中,都将环境不确定性纳入了考虑范围(Boudreaux&Holcombe,1989;Foss,1996)。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是从创业机会视角对新创企业生成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来进行新创企业生成的研究中。实际上,创业机会视角难以真实反应或者还原新创企业的生成过程。Sarasvathy提出了新的思路——手段导向理论。

二、手段导向理论

假定公司、组织、行业和市场都是现实存在的,这是传统的经济学与管理学范式。在这种范式下,企业就是在内外部条件的约束下追求卓越绩效的一组函数,而根据绩效目标,对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最优原则选择战略成为管理者的任务。在这种理论下,创业者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利用有限资源来创造新市场、新行业,成为难以解释的问题。因此曾师从决策管理理论创始人Simon的Sarasvathy提出了手段导向理论框架来解释这一情况。

通过对人的思维模式的研究分析,Sarasvathy总结了两种思维方式: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导向的思维方式。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的创业者决策是在可控选择的一组手段中挑选能够使得预期结果实现的最有手段。

采用手段导向的创业者决策的起点不是预期回报的,而是可以承受的损失,即对于“底线”的思考。在这个基础上依托资源,迅速采取行动。手段导向者追求的战略合作来突破自己的资源约束条件,而不是对于公司资源能力的竞争分析。

在手段导向思维下的创业机制可以表现为图1。其中“我是谁”阐述的是创业者的特质与独特能力,“我了解什么”阐述的是创业者的经历和先前知识,“我认识谁”则是说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而目标导向的创业机制则为图3

三、基于手段导向视角的新创企业生成过程模型

栗进(2013)吸收了Sarasvathy提出的手段导向思维方式和机制,从战略的观点出发,以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原有的机制模型,提出了基于手段导向视角提出了新的创业企业生成模型如图3,他认为创业者、利益相关者、环境都彼此互相影响,而这个生成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手段导向视角下资源获取与资源整合的过程。

虽然栗进在模型中强调了资源的整合,但是在模型的解释中对于如何整合利用资源的方式没有进一步的阐述,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认识到静态零碎的资源需要通过优化组合来发挥作用,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资源。因而该模型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资源整合的过程与方式

虽然栗进在其新创企业生成模型中没有阐述如何进行资源整合,但是资源整合,一直是创业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尹苗苗和王玲(2015)的研究发现,资源整合的研究主题可以划分为四个,其中就包括了资源整合过程以及方式。

对于资源整合的过程,大多数学者还是按照资源整合的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分。比如有学者将这个过程划分为资源拾取和资源配用两个步骤(Sirmon等,2011;董保宝等,2011)。也有学者将过程分为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利用三步骤(Kraaijenbrink等,2007;蔡莉和柳青,2007)。无论是将过程划分为几个步骤,资源利用始终是最终的落脚点。

在资源整合方式的研究上,尹苗苗和王玲(2015)将其分为基于资源寻求和基于资源拼凑两种派别。资源寻求观说的是企业同时对其内外资源进行不同维度的整合。其暗含之意依旧是假设资源的用途保持不变。资源拼凑观说的是创业者对其手头资源加以充分利用(Baker&Nelson,2005),一般认为是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其含义是突破资源传统利用方式,重在对资源进行创行利用。

大部分的创业者在发现创业机会时都会遇到创业资源拮据的困境,形成“新创劣势”(S t i n c h c o m b e,1 9 6 5)。Baker&Aldrich(2000)认为资源拼凑(创新利用现有资源)和资源搜寻(获取新的资源)都能克服新创企业资源的束缚。资源拼凑更加强调的是资源的利用,而资源搜寻只是强调了新资源的获取。另外,拼凑理论在自身发展中形成了三个核心概念:凑合利用,突破资源束缚和即兴创作。而即兴创作正是新创企业的保持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的表现之一。

大量的研究(如Baker等,2003;Baker等2007;Gabriel,2003)已经证实了创业者资源拼凑的行为对于企业绩效带来正面的影响。Baker&Nelson(2003)的研究为资源拼凑利用提供了指导思想,他们发现资源拼凑过程可以划分为“并行拼凑”和“连续拼凑”。并行拼凑是创业者以资源拼凑的方式同时推进多个项目,当其中某个或者某些项目遇到了资源紧缺而难以为继时,暂停该项目而继续其他可进行的项目,待日后遇到适合的资源再继续停滞的项目。连续拼凑是创业者专心于一个项目,等项目成功后在拼凑其他项目。

随后,Baker&Nelson(2005)的研究,增加“选择性拼凑”方式,意思是创业者在拼凑资源进行项目开发的时候集中于部分项目之上,这样就能避免因为同时兼顾多个项目而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率而无法充分实现资源价值,进而不利于企业未来的成长。

五、模型完善

跟据栗进2013年提出的基于手段导向视角的新创企业生成过程模型,创业者、相关利益者、环境三者的相互影响本身就是创业者在进行资源的获取,因此模型中的资源整合应该强调的资源的利用。跟据前面的分析,基于资源拼凑观的资源整合中,资源的利用方式上应该选择连续拼凑或者选择性拼凑,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最大限度发挥。

此外,本文认为栗进所提出的过程模型中,资源整合与生成新创企业之间的描述过于笼统。新创企业的生成不应该包括进行资源整合后却依旧没有实现企业绩效提升从而又失败的企业。新创企业的生成应该建立在具有可连续性成长能力的前提之上,而企业绩效是反映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表现。因此,认为新创企业的生成过程中,确定生成新创企业应该是在新创企业通过资源的利用实现资源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之后。

因此,模型完善如图4。

六、结语

手段导向理论打破“经济人”的假设,继承了Simon的“有限理性”,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创业研究框架,也为创业者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的创业决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栗进基于手段导向视角提出的新创企业生成过程模型,在当今环境不确定下的现实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他也从资源视角来解析了自己的模型,但是在资源整合部分却阐述过于笼统,缺乏一定的指导性。而模型中资源整合与新创企业生成之间的关系,表述的也过于笼统。

因此,本文从资源视角出发,对于栗进提出的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其模型前半部分属于资源获取的阶段,而资源整合应该是指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并根据大多数创业者在实际中遇到的资源约束情况,采用资源拼凑的观点,认同资源的利用方式上应该选择连续拼凑或者选择性拼凑,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并且认为,只有新创企业在资源利用后实现企业绩效提升,才能算做生成新创企业。

参考文献

[1]栗进.基于手段导向视角的新创企业生成过程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7):106-109.

[2]宋正刚.创业研究中的手段导向理论解析[J].中国商务管理创新研究,2011:024-031

[3]尹苗苗,王玲.创业领域资源整合研究现状与未来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8):3-12

[4]梁强,罗英光,谢舜龙.基于资源拼凑理论的创业资源价值实现研究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域管理,2013(5):14-22

[5]李剑力.战略型创业:概念、机理及研究框架[J].经济经纬,2008(3):91-94

新创企业初期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篇6

政策决策者和相关学者于1980年后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了创业。在全球范围内, 创业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创业型经济”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创业解决劳动力剩余问题, 增加就业率, 进而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当前, 创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 是中国进一步走向“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 关于创业研究也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

我国的经济体制较发达国家而言完善程度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发展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 这在新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新创企业在资源获取以及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 因此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初期新创企业受何种因素影响, 并对各类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探析, 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 初期新创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新创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

评价指标体系:一是企业家能力, 包括经营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关系网络;二是企业运营能力, 包括是否有完善的战略计划、战略计划的实施状况;三是新创企业的创新能力, 包括新创企业对自身新技术、新产品的投资力度、新创企业对内部整体创新环境的塑造程度、新创企业内部技术研发人员整体素质 (如学历程度、工作经验等) ;四是新创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 包括新创企业销售渠道的选择、新创企业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新创企业营销方案及策略的选择、新创企业对产品或服务的售后机制、新创企业对市场的分类;五是新创企业对自身财务的管理能力, 包括是否能高效地获得融资、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盈利能力;六是管理能力, 包括是否有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否拥有高能力的管理人员;七是法律政策环境, 包括政府的扶持力度、政策和法律的完善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八是新创企业所处外部融资环境, 包含新创企业能够获得融资的渠道多少、新创企业是否可以快速获得融资、市场针对新创企业的融资体制是否得到改善。

2.2 问卷的设计

将上述选取的指标设计成调查问卷, 新创企业的中高层人员是问卷中的主要调查对象。李克特五点量表记分是本问卷采用的主要方法, 将各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相关数字表示, 如用1和2来表示“不重要”“、不太重要”, 用3表示“重要”, 用4、5分别表示“较为重要”和“极其重要”。

2.3 问卷调查与样本说明

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总共有40家, 这40家企业都是处于新创企业成长初期阶段。对于测量新创企业初期成长影响因素, 该样本具有典型性, 且样本数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能够反映出新创企业初期成长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

2.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4.1 影响因素的识别

(1) 因子分析的条件检验。首先因子分析环节是否需要对数据进行检验, 只有检验结果符合相应的标准后才可以对问卷数据实施该环节。利用SPSS软件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如KMO检验值和Bartlet球形检验值。由检验结果可知, 新创企业初期成长影响因素的样本充分性KMO检验值为0.870, Bartlet球形检验值6960.650, 根据计算的结果可以发现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实施因子分析环节。

(2) 因子提取及旋转结果。实施因子分析环节后可以得到对应的结果——各类因子, 为了更好地对各因子进行描述需要对其进行旋转。因子旋转后总共可以提取到八个新的因子, 且这八个因子具有较高的总解释率, 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表明问卷信息基本被提取的因子覆盖。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可以发现问卷中的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构成了因子1, 这四个问题主要指的是新创企业的战略能力;问卷中的问题5、问题6、问题7构成了因子2, 这三个问题主要指的是新创企业的运营能力;问卷中的问题8、问题9、问题10、问题11、问题12构成了因子3, 这五个问题主要指的是新创企业的创新能力;问题13、问题14、问题15构成了因子4, 这五个问题主要指的是新创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问题16、问题17构成了因子5, 这2个问题主要指的是新创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问题18~问题20构成了因子6, 这3个问题主要指的是新创企业的管理能力;问题21~问题23构成了因子7, 这3个问题主要指的是新创企业所处的外部政策环境;因子8有问题24~25识别, 据其表达的内容可以将其归纳为新创企业的融资环境。

2.4.2 成长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分析

为区分各新因子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大小, 按从大到小对各新因子值的均值重新进行排序。从表1可以看出, 在初期对新创企业影响最大的是其财务管理能力的大小, 均值达到3.800;对新创企业初期成长影响较大的是其开拓市场的能力大小, 均值达到3.798;对新创企业初期成长影响处于后2位的是其技术创新能力强弱、新创企业对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 均值也超过了3.600;而对产业层面和环境层面的外部政策、融资环境均值得分在3.160以下。这说明企业在初期发展过程中内部的资源能力较为重要。

由表1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新创企业成长初期影响因素最为重要的是财务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这符合经济学供需规律, 同时在新创企业的成长过程中, 其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运营能力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3 加速新创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根据上述的分析, 可以发现新创企业自身能力大小以及政府的扶持力度对其早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可以采取如下对策促进其成长。

3.1 增强新创企业的综合能力

3.1.1 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创企业应当注重提升自己的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 吸取成功企业的经验, 全方面实现创新体系的形成, 从而可以全方面扩大其对市场的适应度, 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 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此外, 新创企业必须要继续增加对R&D的投入, 专注于提升自身研究水平, 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的后劲。

3.1.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基础, 尤其是新创企业。一旦内部人才大量流失, 那么将会给新创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 新创企业必须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培养高素质、高积极性的工作队伍。同时, 新创企业需要合理有效地对内部人才结构进行配置, 使他们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故在配置人才结构时需要考虑以下2方面的内容。

(1) 科技和经营人员合理搭配。仅仅拥有懂得技术的人才对新创企业而言是不够的, 因为新创企业除了要生产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外, 它的正常运作还需要经营管理人员来运营, 产品的销售还需要高质量的销售人员, 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创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

(2) 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影响新创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缺乏对人才的培养, 那么将会很大程度上阻碍新创企业的成长。

3.1.3 科学制定市场开拓策略

新创企业在制定市场开拓策略必须拥有高质量的营销队伍、拥有受客户喜欢的产品、广泛的宣传渠道以及令人满意的售后服务体系等, 同时不可忽视产品的质量, 因为只有质量过硬才能赢得客户, 占领市场。

3.2 增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高风险是新创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 如果缺少政府扶持和帮助会导致新创企业的成长变得尤为困难。因此, 新创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需要加强对新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如可以对其产品进行适当的采购;当新创企业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时, 政府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资金支持, 因为新创企业资金不是特别充足, 其创新投入是在保证其可以正常运转的前提下, 它不可能将所有的资金都用来投资新产品、新技术, 故政府的资助可以帮助其更好的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政府还可以对新创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

参考文献

[1]刘井建.创业学习、动态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环境动态性的调节[J].科学学研究, 2011 (05) .

[2]王迎军, 韩炜.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商业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09) .

大学生新创企业 篇7

一、相关概念分析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新创企业中机会识别与企业高管, 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我们有必要对新创企业概念、机会识别概念以及新创企业高管特征现状进行论述。

1.新创企业高管的内涵与类别

首先我们介绍新创企业的相关概念。对于企业的建立来讲, 一般分为初创期、成长期、繁荣期和消退期, 而新创企业正是出于初创期的企业, 新创企业阶段, 包括了创业者创立企业、带动公司员工完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对新创企业的界定中可以以企业创立的年限来决定。

企业高管又称TMT, 指的是承担决策职责的高层管理者所组成的团队, TMT团队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发展, 企业高层的战略决策往往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本文将新创企业高管团队按照职能的不同分为了三大类, 即产出型职能、生产型职能和外围型职能。其中产出型高管团队负责的是销售和研发, 其主要职责是通过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 提高自己企业占据市场的能力。生产型高管团队主要负责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事物, 其目的是尽可能的扩大企业的生产, 提高工作效率。而外围型高管团队则指的是企业在融资、经营法律等方面对企业提供支持的团队。其中产出型高管团队因为其经常与市场深入接触, 在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和不确定因素引发的事情中有较快的反应能力。产出型高管一般会在市场研发和广告投入上比较热情。生产型高管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能力, 他们会将企业的重点放在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上。外围型高管团队旨在控制企业的法律风险, 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由于新创企业处于初级阶段, 资源和能力都较为缺乏, 生产型高管团队和产出型高管团队将是企业继续的高管人才。随着世界经济的不但发展, 海外背景和政府背景的高管人才也会逐渐增多。

2.机会识别概念

机会识别的核心概念包括了机会开发、机会感知和机会评价。机会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和预先行动的过程, 机会开发的过程就是在对一个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准备工作, 其结果不是单纯的产生某一个产品, 而是产生一个企业。机会感知指的是对机会的察觉、发现和创造, 在机会感知的过程中, 首先察觉到某一市场需求, 或者是发现一种未被使用的资源, 其次将发现到的东西和资源整合起来, 最后以商业概念将需求和资源建立起联系, 这个过程称之为机会感知。机会评价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机会的一种判断, 即这个机会是否会被应用到创业的下一个阶段。

二、新创企业高管的特征

1.企业高管学历问题

通过对我国新创企业高管调查研究可以发现, 我国新创企业高管团队的年龄分布在31 到50 岁的较多, 其中四十岁以上的高管占据了一半以上, 对其受教育情况的研究表明新创企业高管大多数为本科以上学历, 本科以下的高管大多集中在年级较大的部分, 这些高管是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其受教育的水平较低, 这导致这些高层在企业竞争中并不具备优势。新创企业是以创新为根本动力的, 在新创企业的竞争中, 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

2.家族式管理现象明显

现阶段我国新创企业家族史管理现象十分明显, 由于新创企业一般是民营企业, 通过对我国新创企业的研究可以发现, 控股股东拥有者绝对的决策权, 整个企业呈现家族式管理。这种现象在企业建立初期弊端尚不明显,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 高管之间滥用权力, 任人唯亲, 使得企业内部出现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别, 非常容易造成企业内讧, 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3.高管股份激励制度变化性大

高管股份激励制度是控股股东对高层管理者的一种激励机制, 这种激励机制能极大程度的环节企业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关系, 然而通过对我国新创企业高管持股研究可以发现, 企业高管总体持股量较少, 持股比例较低的现象十分明显, 企业的股权一般都是高度集中, 很多高官的持股水平都低于平均持股水平。这种现状导致新创企业高管知识股东的和企业决策的执行者。这种情况导致公司高管工作积极性不高, 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新创企业机会

1.创业机会的概念及特点

创业机会指的是创新的对资源进行整合, 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可以说创业机会是一个过程。对于新创企业来讲, 创业机会处于开始阶段。创业机会来源于新的想法, 进而转化为创业机会。创业机会具有四大特征。其一是能够收到消费者的认可, 其二是商业机会要能符合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其三是在符合市场需求时能够将创业机会付诸实践。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创业机会需要各种资源, 其中人才、技术、金钱最为关键, 只有有了这些资源, 才能见机会转化为企业。

2.创业机会识别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的起点, 创业机会识别以后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就称之为创业。创业机会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像产品市场、新的生产要素等, 创业机会的识别需要创业者以自然经济为主要元素, 找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适应现阶段市场的要素。此外, 还有一些潜在的创业机会等待人们识别, 其中新科技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多样化, 人类对生活追求的永不满足让创业者能够从人们的生活需求中找到创业机会。最后一点就是创业者需要对创业环境有较好的认识, 创业环境包括了国家政策、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创业环境能支持创业者有创业意愿, 进而去识别创业机会。

四、高管特征与机会识别的关系

1.高管特征与机会识别的影响关系

一般来讲, 新创企业的创业机会的识别一般来源于技术机会、市场机会和政策机会。企业高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发展。通过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主要与企业高管的特质有直接影响关系,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创业警觉, 又称创业意识。这一点因素来源于企业高管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事物、时间和环境有及时的关注, 也能对企业的产品于消费者产生的问题、以及新型资源组合的感知力等, 这一要素让企业高管能够更加快速的发现创业机会。其二是先进知识因素。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人们往往比较关注已知信息相关的信息, 而一旦企业高管有了先进知识的意识后就会找到创业机会。先进知识包括了市场知识、顾客问题知识和服务市场知识。

2.高管经验知识与机会识别的影响关系

高官的经验知识与机会识别有着直接关系, 据创业研究发现, 一个创业机会的存在时间是十分短暂的, 这就需要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把握。新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发现机会, 创造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的高管通过对经济发展的趋势来发现新的机会, 如果企业高官的自身知识水平较高, 那么企业的呈现出来的面貌是就是具有创造力的, 可以这么说, 企业高管拥有某一行业越多的知识和信息, 就越能发现和创造机会。对于机会本身来讲, 其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很短, 需要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付诸实践, 这就需要企业高管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能够对机会进行系统的识别, 让这些资源的特定组合能够发挥足够的商业价值。

3.高管社会人际关系与机会识别的影响关系

新创企业高管的社会人际关系与机会是别的影响关系可以通过机会感知这一因素来说明。根据弱关系理论我们可以知道, 我们的信息源必定存在于我们的熟悉的人群当中, 也可能存在于弱关系人群当中, 其中偶然认识的弱关系人群更可能提供一些独特的信息, 能够影响企业高管的感知力和创造力, 这就显示出了企业高管的社会人际关系与机会识别的关系, 通过自己的社交网络找到很多不一样的看法, 在人际关系中进行资源搜索、交谈思考和资源评价, 能够帮助高管找到一些不易发现的机会。

五、总结

新创企业不同于已经成熟的大企业, 其发展需要从其自身的特点出发。本文系统的讲述了新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机会识别的相关概念, 并提出了企业高管与机会识别之间关系的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企业高管与机会识别之间的紧密联系, 也从侧面体现了新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但增强企业高管的整体素质,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不断发展机会, 为新创企业的发展找对方向。

摘要:新创企业指的是创业者利用自己发现的商业机会, 通过自己整合资源、配置资源而形成的企业, 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取利益, 创造价值。在新创企业发展过程中, 机会识别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新创企业机会识别中, 中高管特征与机会识别的关系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对象。笔者通过研究发现, 新创企业中高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有限的情况, 在商业环境中发现机会的能力和效率低下, 新创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 很容易受到法律、政策环境的影响, 中高管只有提升自己知识时, 才能促进企业机会的识别和获取。新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习惯性的缺陷, 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的作出调整, 使得机会识别变得困难重重。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研究提出了新创企业中高管特征与机会识别关系的研究, 希望能对新创企业的经营做出指导, 帮助企业成长。

关键词:新创企业,高管,特征,机会识别

参考文献

[1]陈小波.创业资源整合能力、组织协调机制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 2014.

[2]张琴.我国制度转型对创业机会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 2013.

[3]林士渊.创业型外资企业高管团队领导模式与效能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 2015.

[4]张铭.新创企业的企业家心理资本:功效的实证研究与开发模型拓展[D].浙江工商大学, 2013.

[5]张建琦, 赵兴庐, 安雯雯.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创业机会识别[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1.

[6]郭润萍, 蔡莉.转型经济背景下战略试验、创业能力与新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4, 12.

上一篇:农村及边远地区下一篇:温和型流感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