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及边远地区(共10篇)
农村及边远地区 篇1
幼师学校升专以后的招生状况可以说是一路飙升, 招生的形势一片大好, 加上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好, 依据教育部的精神:“凡是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一律不考术科, 只要是文化课达标就可以来”。因此报考的人很多, 但这些人当中也不凡有很多“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
这些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说很好, 她们很朴实, 也很踏实, 可是她们的音乐素养相比之下可以说大部分人不理想, 也可以说很差, 不单单是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的因素, 更难的就是她们当中很多人根本就不会唱歌, 而且有的人长这么大不但不听歌, 啥歌也不会唱, 耳朵相当的不好使, 很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好, 从小父母也没有培养什么, 所以说耳朵不好使, 那只是表面现象, 实际上这就是“乐感”不好的根源, 绝大多数都跑调, 唱啥歌都不在调上, 更有甚者:那就是“五音不全”。这就给我们这些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出了一道难题, 而且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如何教这些学生?如何教好这些学生?如何让她们不掉队?跟上有基础的学生?如何让她们适应社会的需求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是我们这些专业教师当下要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把好视唱练耳关
入学后的视唱课一定要重视, 在开始认谱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节奏, 不能快、要稳, 无论唱多简单的音都要要求他们打拍子, 这个环节不能忽略, 眼睛看谱、左手拿书、右手要打拍子, 记住无论这条有多么熟了也不要背谱, 就是要看谱即唱, 同时要留有祖业, 千万不能完全指着课堂, 如果是乐感好的同学还行, 耳朵不好使的人一定要留作业, 布置的要具体, 什么时间检查都要说清楚。练耳:一定不能忽略, 每堂的视唱课都要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听音, 重点听单音、节奏和旋律, 在安排节奏时一定要和后面的旋律拍子一样, 听完节奏往里边加旋律, 反复强化。同时, 声乐教师, 钢琴教师要配合, 在学唱新歌之前一定要领着同学自己识谱, 切不可一句句教唱, 那样做从教法上来说就不是高职高专的教法, 那是中小学的教法, 所以要注意教学方法。钢琴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 学生弹奏时开始不能背着弹, 一定是看谱弹奏, 也就是边看边弹, 这种习惯钢琴教师一定要注意引领, 有的同学你老师不强调她弹着弹着就不看谱了, 有的嫌麻烦, 所以教师要注意“引领、监督、强调”。
无论是钢琴老师还是声乐老师都要配合, 每日要给她们留一些听的作业, 比方说声乐教师, 要学什么作品, 之前要布置让她们先听会, 钢琴也是一样, 留什么作品也要让她们听,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 听一部音乐作品的渠道很多, 每个人都有mp3、mp4的硬件, 包括手机里都有, 随时下载随时听, 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来培训培养自己的耳朵, 久而久之会进步很大的。
二、把好打开腔体关
学声乐这一步“打开腔体”是关键, 腔体包括“口腔、鼻腔、鼻咽腔、咽腔’这些都是通向头腔的关键, 多少同学你不强调她就不张嘴。这些同学本来就跑调, 张嘴对她们来说很困难, 困难也要要求, 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一再强调, 而且眼睛要盯住, 随时发现随时纠正, 开始就要给她们打下这方面的基础, 在发声练习时更要强调, 比如唱开口音时一定要让她们提起笑肌, 打开颌关节, 下颚要放松, 不能跟着紧张, 同时要要求腹肌给力量, 气息的支点要明确,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 身上要用力, 不给劲儿、不张嘴、都是不可以的, 要让她们在歌唱的时候全身用劲儿。
有的同学唱了三年这嘴也不会张, 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强调得不够, 监督的不够;点评得不够, 所以记不住。
打开腔体之后就要注意强调音色, 要告诉学生声音应该贴着哪里出声?那个位置负责咬字, 字要放在哪?歌唱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 要兴奋、要激动都是要同时具备的状态, 否则没有这些状态腔体也打不开, 声音也挂不到头声, 也找不到共鸣, 所以, 把好打开腔体这一关是非常必要的。
三、把好音乐实践这一关
这一关对于“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幼师学生来说太重要了。首先, 她们的乐感不好, 心里没底儿, 只要是到前边弹奏或者是演唱那就紧张的不得了, 眼睛不知道往哪儿看?手不知道往哪儿放?有的人腿都哆嗦, 真对这种情况无论是声乐教师还是钢琴教师都要从开始就给他们养成一种习惯, 只要是小的考察、小的汇报, 一定要让她到大家的面前来演唱或演奏, 特别是演唱的同学, 要有一个标准的站姿, 要学会面带微笑, 身体直而不僵, 头要放正, 眼睛要往前看, 不要往下看或往上看, 往下看给人的印象是闭眼睛, 往上看给人的感觉是翻白眼儿, 这些都要告诉学生, 甚至要示范给他们看, 让她们知道标准的站姿是多么重要。
有了这些以后要多给他们创造汇报演出的机会。比如, 每学期的考试, 一定要让全体学生都观看, 让她们既做表演者又做观摩者, 两种的角色都要让她尝试, 决不能考完就走, 而且, 最好是大家都考完之后,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及时的鼓励, 及时的指出不足, 当然鼓励要放在首位, 鼓励对这些“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幼师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四、把好自信这一关
这些学生她们自尊心强, 虚心好学, 比较踏实, 可是音乐素养是真的不好, 所以她们中的有些人很不自信, 心里胆怯, 跑调儿, 在大家面前不敢表现, 怕大家笑话, 其实教师首先要肯定她, 给她壮胆, 必定这帮学生不是不学习的学生, 就是音乐基础差, 老师要给她们自信, 及时发现她们的优点, 及时鼓励她、表扬她, 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教师要首先给予肯定, 这样长此以往下来, 她们会慢慢觉得:教师是一视同仁的, 在这个班级里教师同学都没有放弃她们。所以把好自信这一关是教师们长期的任务。
以上这四点如果教师做好了, 对培养这些“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幼师学生来说是多么关键。因此, 关于“农村及边远地区”幼师学生的音乐实践研究, 是我们这些高职高专的音乐教师今后在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长期的“教学工程”。
摘要:目前, 幼师学校的招生状况越来越好, 随之, 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可是这些学生文化素养还好, 就是音乐素养很差, 这就给我们高职高专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带来很多的困难, 怎么教好这一部分学生?怎么样提升她们的音乐素养?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究。
关键词:农村,边远地区,幼师学生
农村及边远地区 篇2
茅田小学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同时学校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征求教师意见,主要意见如下:
1、边远山区学校任教不足3年的年轻教师发放津贴应不低于人均标准500元。
2、对学校与城区的距离原则,对在越边远、越艰苦的农村学校发放津贴应越高,也就是每个镇都应有差距。
3、对服务年限越长的教师给予越高档次的岗位津贴,比如分5年教龄或10年教龄段分档次发放津贴。
4、各镇再订发放津贴方案,对各镇越边远学校给予越高档次津贴。
茅田小学
农村及边远地区 篇3
刘利民表示,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紧扣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提出了6项具体任务:
一是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教室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要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和合格的课桌椅,因地制宜地建设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
二是改善学校生活设施。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和条件。
三是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对确需保留的教学点,要继续办好,在教师配置、教师待遇、公用经费核定等方面,对教学点进行倾斜支持。
四是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通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强新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建设、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措施,首先解决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问题。大班额不利于教学,更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五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国家已经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下一步,稳步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同时加快学籍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就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把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村小和教学点。
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教师培养模式,面向乡镇以下农村学校培养能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和“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
农村及边远地区 篇4
关键词:新农保,边远地区,制度建设
依”的困境, 他们亟需政府为他们撑开一把制度的保护伞。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新农保) 制度的启动, 为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养老展开了蓝图, 亿万中国农民第一次可以享受国家承担并负责的养老生活。但是, 新农保在解决农村养老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 存在一些需要明确和解决的方面。文章以温州某边远乡镇为例子, 详细探析新农保在边远地区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一、背景
2004年9月7日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老龄化速度快, 老年人口规模大, 本世纪30年代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面对这一现状, 政府必须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基金筹集模式,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努力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08年底, 全国老年人口已经增至1.69亿, 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但是却还是没有一部真正适合广大农民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出现, 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再一次成为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2009年9月1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中明确提出2010年在全国选择10%的县 (市、区)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以后逐步扩大试点, 普及全国, 2020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指导意见》的公布无疑是给各地的养老保险工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2009年9月至12月, 各地相继公布了本地区的关于新农保的相关文件, 标志着新农保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
二、边远地区新农保的现状
当新农保在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 边远地区的开展却遇到了不小的阻碍。截止2010年11月30日, 温州某镇全镇申报参保1726人, 占全镇符合参保条件的8297人的20.8%, 其中45周岁至60周岁参保1267人, 占应参保人数的54.26%, 16周岁至45周岁参保459人, 占应参保人数的7.7%, 1271名60周岁以上且未参加任何养老保险的人员全部从2010年1月开始享受基础养老金。从调查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新农保在边远地区的开展不容乐观, 应参保比例明显低于沿江城镇的水平。
三、阻碍边远地区新农保全面开展的主要原因
该镇地处温州市永嘉县北部, 楠溪江上游, 为欠发达乡镇, 全镇总面积61.9平方公里, 多以山地为主, 目前全镇总人口12294人, 2010年全镇人均年收入为5031元, 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344元还有不小的差距。全镇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1890人, 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 全镇低收入家庭达到200户, 种种数据告诉我们在这里开展新农保是解决老人养老问题的最佳方法, 但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 当地居民信息较为贫乏, 观念相对落后, 很多村民还保持着“养儿防老, 积谷防饥”的落后养老观, 这使得新农保在当地的开展举步维艰, 经过我们深入调查, 发现阻碍新农保在这里全面开展的原因主要有:
1. 新农保政策的不稳定和不完善。
由于历史原因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就拿永嘉县来说, 沿江城镇与北部边缘地区乡镇就存在着巨大差距。养老保险在我国只有短暂的历史, 新农保政策更是刚刚出台, 这使得新农保政策存在不完善和不稳定的客观缺陷, 在不断完善和补充的过程中难免会使有些条目出现朝令夕改的状况。我们说政策的完善和制度的建设是好事, 但对边远地区的群众来说改动如此频繁是一种不安全的表现, 这也是对新农保兴趣不高的
2. 宣传不到位。
在进行深入调查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不少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甚至不知道有新农保政策的存在, 这使我们不得不担忧相关政策在边远地区的宣传。该镇多山地, 人员分布十分散乱, 各村之间交通比较落后, 使得我们的宣传难以深入到每一位群众。许多农民甚至误以为缴纳保费是政府巧立名目集资摊派, 对于个人能否从中受益持怀疑态度, 尤其是社会养老保险的投资回报期一般都很长, 他们更是担心领导换、政策变、基金贬值难兑现、上当又受骗。农民即使有钱也宁愿储蓄或选择其他形式的投资, 而不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此可见, 宣传不到位对一项新政策的影响之大。
3. 保障水平过低和城乡居民参保意愿不强烈。
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可以听到“这点养老金还不够一个月烟钱啊”、“对啊, 喝酒都不够啊”之类的言论, 这也反映出了一个客观现实: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加, 仅有的每个月百来块的养老金远远不能达到群众的生活需求, 这也使得新农保对城乡居民缺乏吸引力;加之欠发达地区中老年居民思想比较陈旧保守, 看到的是现实利益, 不考虑长远的发展。这两个因素更加弱化了城乡居民参加新农保的热情。
四、加快实施边远山区新农保的对策措施
1. 强化领导和加强宣传。
新农保制度能否顺利推广,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决心和能力。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保障问题更为突出。为了新农保制度能顺利推广, 相关领导可以说鞠躬尽瘁, 该县分管领导积极下到基层, 为新农保在基层的推广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领导重视的同时, 我们更要加强宣传, 俗话说“雄笔一支抵万军”, 笔竿子和枪杆子一样都是政府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媒体的深入报导可以使新农保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措施深入人心。在边远山区, 对新农保的宣传更要力求做到家喻户晓, 可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统一群众思想, 提高认识, 从而有利于迅速推动工作。
2. 增加财政支出、提高保障水平。
边远山区的居民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多数人的收入水平还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在保障基金上给予更大的补助, 这就要求财力有限的地方政府广泛吸纳资金,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建立财政投入的增长机制, 确保新农保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 对于退伍军人、低保户等特殊人员政府应额外给予补助, 当政府补贴标准达到群众的期望值时, 新农保的吸引力自然会增加了。
3. 健全政策法规、加强监管。
社会养老制度在我国如出生的婴儿一般, 只拥有短暂的历史, 因此它的整个体制都还不够完善,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2010年10月28日, 《社会保险法》正式公布, 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也使参保人员能得到更大的法律保障。新农保在基础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 更需要相关基础部门的扶持, 要想确保新农保制度推进顺利进行, 就需要在养老金的收取和发放等各个环节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尤其是边远山区更应该严格把关, 加强内控制度、基金监管制度的建设, 确保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
五、结束语
社会保障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制度保障, 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 也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旧有的农村社保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新农保的开展已经刻不容缓。但是, 通过对温州市边远乡镇的新农保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 由于城乡分割、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以及农村人口的大规模非农化流动,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 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们在全面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 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农村社保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以及光明的前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责任重大, 任务繁重。需要加强组织领导, 采取切实措施, 确保有效推进。因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其中包括:健全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协调协作;注重统筹平衡;强化基层管理和服务。相信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 在积极的措施推动下, 我国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完善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婷.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11)
[2].梁颖, 郭俊华.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金融论坛, 2010 (1)
[3].孟娇.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2)
[4].郭万明.建立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J].中国社会保障, 2008 (7)
[5]..张帅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及完善措施[J].行政与法, 2009 (11)
农村及边远地区 篇5
一、基本情况
蒙山县位于广西东部,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归梧州市管辖,属广西22个山区贫困县之一。全县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辖6镇3乡(其中有2个少数民族乡)83个村街,总人口21.9万。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840元。
2010年,蒙山县有小学74所,教学点27个,在学校生14801人,初中7所,公办、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各一所,初中在校生7849人。普通高中2所,职业中专、教师培训中心、公办幼儿园各1所。
二、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规划项目基本情况 蒙山县辖6镇3乡分别是:蒙山镇(城关镇)、西河镇、新圩镇、文圩镇、黄村镇、陈塘镇、汉豪乡、夏宜瑶族乡、长坪瑶族乡。
蒙山镇地处城关镇小学10所,按文件规定不做规划。西河镇距县城17公里,辖初中1所、小学13所。规划初中1(西河中学),小学5所,分别是水秀中心小学、古排中心小学、安富中心小学、古娄小学、广育小学。
新圩镇距县城13公里,辖初中1所、小学8所。规划初中1所(新圩中学),小学5所,分别是新圩中心小学、四联中心小学、坝头小学、双洞小学、古定小学。
文圩镇距县城11公里,辖初中1所、小学12所。规划初中1所
(文圩中学),小学11所,分别是文圩中心小学、大龙中心小学、屯治小学、木护小学、六夏小学、秀才小学、河村小学、道义小学、大棠小学、桃垌小学、莲塘小学。
黄村镇距县城20公里,辖初中1所、小学10所。规划初中1所(黄村中学),小学8所、教学点1个,分别是黄村镇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百合中心小学、新开中心小学、平原小学、道冲小学、朋汉小学、六埠小学、新开中心小学六黎点校。
陈塘镇距县城50公里,辖初中1所、小学9所。规划初中1所(陈塘中学),小学3所,分别是陈塘中心小学、寺村中心小学、下漂中心小学。
汉豪乡距县城35公里,辖小学6所,小学毕业生到陈塘中学就读。规划汉豪中心小学1所(集中规划)。
夏宜瑶族乡距县城35公里,辖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5所。规划夏宜民族学校1所(集中规划)。
长坪瑶族乡距县城40公里,辖小学1所,小学毕业生到县城第二中学就读。规划长坪中心小学所(集中规划)。
现将全县各初中、小学规划项目基本情况分述如下:
01.蒙山县陈塘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1621人,教职工101人,其中特岗教师16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101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95人,较近教师6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1500人,教职工83人,规划建设50套,面积1750平方米,入住50人,解决比例的
为60%。
02.蒙山县西河镇古排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40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 0人、支教教师0 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2人,较近教师10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400人,教职工20人,规划建设8套,面积280平方米,入住8人,解决比例的为40%。
03.蒙山县新圩镇坝头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8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4人,较近教师8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80人,教职工19人,规划建设8套,面积280平方米,入住8人,解决比例的为42.11%。
04.蒙山县文圩镇六夏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40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6人,较近教师6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400人,教职工20人,规划建设8套,面积280平方米,入住8人,解决比例的为40%。
05.蒙山县黄村镇平原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8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8人,较近教师4人。现
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80人,教职工19人,规划建设8套,面积280平方米,入住8人,解决比例的为42.11%。
06.蒙山县黄村镇百合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40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2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7人,较近教师5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400人,教职工20人,规划建设8套,面积280平方米,入住8人,解决比例的为40%。
07.蒙山县黄村镇道冲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156人,教职工14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14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0人,较近教师4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200人,教职工10人,规划建设4套,面积140平方米,入住4人,解决比例的为40%。
08.蒙山县陈塘镇寺村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29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6人,较近教师6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290人,教职工15人,规划建设6套,面积210平方米,入住6人,解决比例的为41.38%。
09.蒙山县夏宜瑶族乡民族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
450人,教职工49人,其中特岗教师2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49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40人,较近教师9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450人,教职工23人,规划建设9套,面积315平方米,入住9人,解决比例的为40%。
10.蒙山县夏宜瑶族乡民族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220人,教职工20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0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5人,较近教师5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220人,教职工12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的为57.27%。
11.蒙山县西河镇水秀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5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1人,较近教师11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50人,教职工18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的为40%。
12.蒙山县文圩镇屯治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50人,教职工20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0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3人,较近教师7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50人,教职工18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的
为40%。
13.蒙山县文圩镇木护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9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4人,较近教师8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90人,教职工20人,规划建设8套,面积280平方米,入住8人,解决比例的为41.03%。
14.蒙山县黄村镇新开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0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1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5人,较近教师7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00人,教职工15人,规划建设6套,面积210平方米,入住6人,解决比例的为40%。
15.蒙山县黄村镇朋汉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42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5人,较近教师7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420人,教职工21人,规划建设8套,面积280平方米,入住8人,解决比例的为38.1%。
16.蒙山县陈塘镇下漂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50人,教职工20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0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5人,较近教师5人。
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50人,教职工18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的为40%。
17.蒙山县汉豪乡汉豪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1226人,教职工107人,其中特岗教师3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107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60人,较近教师47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1200人,教职工60人,规划建设24套,面积840平方米,入住24人,解决比例的为40%。
18.蒙山县长坪瑶族乡长坪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254人,教职工40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40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30人,较近教师10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250人,教职工13人,规划建设5套,面积175平方米,入住5人,解决比例的为40%。
19.蒙山县西河镇古娄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5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5人,较近教师7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50人,教职工18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的为40%。
20.蒙山县新圩镇古双垌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400
人,教职工25人,其中特岗教师2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5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8人,较近教师7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400人,教职工20人,规划建设8套,面积280平方米,入住8人,解决比例的为40%。
21.蒙山县新圩镇古定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20人,教职工20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0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6人,较近教师4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20人,教职工16人,规划建设6套,面积210平方米,入住6人,解决比例的为37.5%。
22.蒙山县文圩镇道义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42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6人,较近教师6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40人,教职工17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的为41.18%。
23.蒙山县文圩镇大龙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6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5人,较近教师7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60人,教职工18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0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 的为38.89%。
24.蒙山县黄村镇六埠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200人,教职工1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1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8人,较近教师4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200人,教职工10人,规划建设4套,面积140平方米,入4人,解决比例的为40%。
25.蒙山县陈塘镇陈塘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539人,教职工40人,其中特岗教师4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40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内)25人,较近教师15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590人,教职工30人,规划建设12套,面积420平方米,入住12人,解决比例的为40.68%。
26.蒙山县黄村镇黄村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762人,教职工58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58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45人,较近教师13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600人,教职工333人,规划建设20套,面积700平方米,入住20人,解决比例的为60%。
27.蒙山县新圩镇新圩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564人,教职工54人,其中特岗教师3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54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40人,较近教师14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450人,教
职工25人,规划建设15套,面积525平方米,入住15人,解决比例的为60%。
28.蒙山县文圩镇文圩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1022人,教职工98人,其中特岗教师2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98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60人,较近教师38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700人,教职工39人,规划建设23套,面积805平方米,入住23人,解决比例的为59.14%。
29.蒙山县西河镇西河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800人,教职工93人,其中特岗教师1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93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50人,较近教师43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600人,教职工33人,规划建设20套,面积700平方米,入住20人,解决比例的为60%。
30.蒙山县西河镇广育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50人,教职工20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0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2人,较近教师8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50人,教职工18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的为40%。
31.蒙山县新圩镇四联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5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
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6人,较近教师6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50人,教职工18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的为40%。
32.蒙山县文圩镇大棠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5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5人,较近教师7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50人,教职工18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的为40%。
33.蒙山县文圩镇桃垌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267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7人,较近教师5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80人,教职工19人,规划建设8套,面积280平方米,入住8人,解决比例的为42.11%。
34.蒙山县文圩镇莲塘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236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2人,较近教师10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50人,教职工18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的为40%。
35.蒙山县黄村镇第二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299人,教职工20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0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4人,较近教师6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90人,教职工20人,规划建设8套,面积280平方米,入住8人,解决比例的为41.03%。
36.蒙山县黄村镇新开小学六黎教学点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110人,教职工11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11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7人,较近教师4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110人,教职工6人,规划建设2套,面积70平方米,入住2人,解决比例的为36.36%。
37.蒙山县黄村镇第一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228人,教职工28人,其中特岗教师2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8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7人,较近教师11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240人,教职工12人,规划建设5套,面积175平方米,入住5人,解决比例的为41.67%。
38.蒙山县西河镇安富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201人,教职工13人,其中特岗教师2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13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8人,较近教师5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200
人,教职工10人,规划建设4套,面积1140平方米,入住4人,解决比例的为40%。
39.蒙山县新圩镇新圩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03人,教职工28人,其中特岗教师3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8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8人,较近教师10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00人,教职工15人,规划建设6套,面积210平方米,入住6人,解决比例的为40%。
40.蒙山县文圩镇文圩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426人,教职工31人,其中特岗教师2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31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20人,较近教师11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80人,教职工19人,规划建设8套,面积280平方米,入住8人,解决比例的为42.11%。
41.蒙山县文圩镇秀才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3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特岗教师0人、支教教师0人、异地交流教师0人,管理教师22人,距离较远教师(5公里以上)16人,较近教师6人。现有教师周转宿舍0套,面积0平方米,入住0人。规划学生330人,教职工17人,规划建设7套,面积245平方米,入住7人,解决比例的为42.42%。
边远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6
(一) 家长文化素质偏低, 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边远民族地区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教育观念缺失, 没有意识到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要求教育“吹糠见米”。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言行, 行动鲁莽, 语言粗俗, 在孩子面前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家长的风范, 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 往往把孩子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学习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全部都推给学校, 推给教师。他们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外, 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心理问题一概不管。当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不良影响而滋生辍学念头时, 父母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作动员返校工作, 间接助长了学生的辍学念头;有的家长甚至希望学生回家帮忙或外出务工挣线贴补家用;不少家长有赌博嗜好, 逢年过节、嫁娶活动, 大肆饮酒、抽烟;有的迷信思想还很严重, 认为子女的学习好坏是命中注定的, 对孩子的学习过问甚少, 这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另外, 在边远民族地区“男尊女卑”的观念还很严重, 女生的流失率明显高于男生。这个突出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接受文化的程度低。
(二) 大批家长外出务工, 留守儿童数量剧增
在落后的农村, 很多人选择了外出务工这条路。绝大多数的务工家长终年在外, 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子女有的被寄养在亲戚家, 有的委托给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 有的甚至是孤身一人。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 所在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 要求学生通知家长时, 得到的回答要么是:“父母打工去了。”要么是:“我的爷爷和奶奶在家, 他们来, 行吗?”召开家长会时, 满座几乎银发, 有的老人连孩子在哪个班, 班主任姓什么也说不上来。家长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在外, 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 能满足子女上学所需的花费, 这本无可厚非, 可他们忽视了更重要的事情———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家长片面地认为, 只要满足了子女对物质的基本需要, “只要老师负责任, 管得严, 孩子就能够学得好”。殊不知, 学生缺失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用物质弥补的, 父母的温暖和关爱也是老师无法取代的。当孩子进入青春期, 心理矛盾增多, 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时, 父母却只忙于挣钱;当孩子真正远离了父母亲, 家长觉得应该教育孩子时, 却已鞭长莫及, 爱莫能助了。
(三) 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可怜天下父母心。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家庭的父母更是将一切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期待子女能跳出“农门”, 光宗耀祖, 可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观念落后是一个人最大的落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 家长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是粗暴型。
以家长式的权威和命令主义为主, 以家长为中心, 孩子几乎没有表达个人意愿的机会, 严重地压抑了子女的个性, 挫伤了孩子的创造力, 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和冷漠的性格。在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下, 孩子的能力被“蚕食”, 创新意识被湮没。
二是放任型。
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态度, 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地纠正, 错误观念没有得到科学合理地引导。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 孩子总认为家长轻视自己, 长此以往, 最终只能像野草般生长。
三是冷热无常型。
对子女的心理需求知之甚少, 往往凭着自己的情绪进行说教, 高兴时夸子女聪明无比, 失望时骂子女“狗屎不如”。孩子得不到及时的鼓励与客观的评价, 是不可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
四是矛盾型。
表现在父母双方对子女的要求不一, 不同辈分间对孩子的要求不同, 往往造成孩子有钻空子的心理, 从而形成混淆是非, 蛮不讲理, 知错不改的毛病。
五是滥施奖励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许多家长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采取依成绩高低实施物质奖励的办法激励孩子勤奋学习。从短期效果上看, 物质奖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这不是鼓励子女树立远大理想, 形成长期努力学习品质的有效办法, 长此以往, 还会刺激孩子对物质的强烈需求。过多的物质刺激往往使孩子过早地失去童心, 超前消费, 荒废学业, 甚至使个别孩子误入歧途。
(四) 家长与学校沟通不畅,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在边远民族地区, 由于许多家长对教育的片面理解, 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 教育只是学校的事,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 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 将孩子交给老师后不闻不问, 甚至一年半载不到校看望子女, 无暇过问子女的学习, 不关心子女的在校表现, 更谈不上为了子女的教育主动找学校和老师交流意见;有的家长为了让子女在老师眼中留下好印象, 习惯替子女说话, 刻意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 致使学校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在中、高考升学的压力下, 有些家长对本来潜力不大的孩子, 却提出过高的要求, 结果使子女处于一种高压状态, 使他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产生考试焦虑, 不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 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家庭是人才的诞生地, 也是孩子来到人间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边远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 反而是在湮没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父母必读》中写道:“教育子女这是一件伟大的、严肃的而且负有极大责任的事情”;“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放任自流, 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其实, 关于边远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 我们并不是无计可施, 而应大有作为。
(一) 发挥基层教育部门的作用, 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
基层教育部门应该从提高家长的认识, 转变观念入手, 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教育,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综合考虑农务的季节性、学校资源及家长盼子成才的迫切心情, 利用农闲时间举办各类家长培训, 教会家长一些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比如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自觉学习新知识等方面应采取怎样的措施等等。只有这样, 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 多一些科学方法少一些粗暴手段, 多一些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少一些教育的无知,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作用, 使家庭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教育滞后的问题, 将家庭教育有效地转化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
(二)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给予更多关注
孩子最信任的人理应是父母。孩子因为有了父母的保护而产生安全感, 逐步形成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然而, 越是贫困地区的家庭, 父母外出务工挣钱的现象越突出。一旦父母长期在外, 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学校及家庭理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是“结对子, 手拉手”, 热情关怀, 以情动人。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当孩子不能得到完整的爱时, 他们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 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二是加强指导, 交流协作。教师主动家访, 做好临时监护人的工作, 利用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 召开家长会, 使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 形成家校合力效应;三是有计划地强化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教育活动, 灵活多样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知法、守法的知识和技能;四是多向管理, 形成教育网络, 学校、教师和村干部出面组织留守儿童“小家庭”, 对留守儿童的校外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和辅导。学生在入学时, 学校明确要求家长定期回来探望, 与教师电话联系, 与子女通过电话或以书信方式进行情感沟通, 尽可能地弥补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三)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形成切实可行的长期合作方式
农村及边远地区 篇7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新思路
(一) 树立支农支牧新理念, 坚持“三个取向”
一是坚持“三农三牧”取向。按照为“三农三牧”服务的经营方向, 努力改进服务方式, 逐步完善服务功能, 将农村信用社办成“农牧民的银行、农村牧区的银行及零售银行”, 切实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服务水平。二是坚持市场化取向。一切从实际出发,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只要农牧民需要什么样的信贷服务, 就要研发创新什么样的信贷服务工具和相关措施,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三是坚持“双效”取向。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争创最大社会效益的同时, 控制信贷风险, 实现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效益和支持效益, 达到农村信用社、农牧民互惠双赢。
(二) 确立信贷新投向, 实现“三个转变”
当前的信贷支农支牧要从支持传统“小”农牧业向支持现代“大”农牧业转变。首先, 深化支农支牧内涵, 拓展支农支牧的领域和外延。其次, 从支持传统农牧民向支持现代农牧民转变, 重点支持创新型、科技型新农民和新牧民, 提高农产品、畜产品的高科技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 促进农牧民增收。再次, 从支持传统的农村牧区向支持新农村新牧区转变,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牧区的生产力, 启动农村牧区消费市场, 当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坚强金融后盾。
(三) 转变支农支牧新策略, 突出支持“三化”
在支农支牧工作中, 重点支持“三化”, 即农牧业产业化、农村牧区城镇化、农牧民现代化, 以“三化”为载体,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新举措
(一)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帮助农牧民增加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农牧民的增收是基础和关键。一是“多予”。就是要积极扩大“三农三牧”贷款的总量。农村信用社要努力扩大资金来源, 多渠道筹集资金, 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三牧”的投入, 确保每年新增“三农三牧”贷款的比例, 不断扩大贷款的覆盖面, 充分满足农牧民合理的资金需求, 不要让“贷款难、难贷款”的现象再次出现。二是“少取”。就是切实减轻农牧民的负担。减负即增收。对用于“三农三牧”的贷款, 特别是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 一定要控制利率浮动的幅度, 不宜将信贷价格走高, 尽可能给农牧民以利率优惠, 减轻农牧民利息负担, 做到让利于农牧民, 反哺于农牧民。三是“放活”, 根据农村牧区农牧民的实际, 灵活放贷, 方便农牧民贷款。要灵活确定“三农三牧”贷款的对象、额度、期限, 不宜搞一刀切, 尽可能满足农村牧区不同层次客户的贷款需求。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信贷经营方式, 方便农牧民贷款。要加强“三农三牧”贷款风险控制, 确保“三农三牧”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 促进“三农三牧”贷款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二) 放大小额农贷支农支牧效应, 促进农牧民共同富裕
千方百计做好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 按照调查建档, 初评公示、审查定级、授信颁证、凭证放贷、按时年检的流程, 规范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应尽可能满足信用农牧户的信用需求, 逐步扩大农牧户信用等级评定面, 持证农牧户在授信额度内贷款满足率100%。与此同时, 对不符合小额农贷条件但想通过诚实劳动脱贫的农牧户, 农村信用社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财政资金支持, 采取“财政贴息、信用社贷款、农牧户用钱”的方式, 发放财政贴息小额农贷, 释放支农支牧效应, 帮助更多的农牧民脱贫致富, 从而达到农牧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 深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 培育文明乡风民风
要科学设计信用指标评价体系, 在农村牧区认真开展信用户、信用村 (嘎查) 、信用乡 (苏木) 镇及信用社区的评选活动, 实行“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信贷准则, 并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 对文明信用户给予信贷支持, 对失信户予以信贷制裁;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 培育有素质、讲诚信的新型农牧民。
(四) 实施惠农服务“一本通”工程
农村及边远地区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于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的42例艾滋病患者,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4例;年龄18~62岁, 平均年龄39.6岁。所有患者均经ELISA测定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患者均为我边远地区本地居民且均采用HAART治疗。
1.2 方法
对患者采取当面咨询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 主要调查患者HAART治疗的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问题。
2 结果
42例患者中, 服药依从性差的有15位, 占总数的35.71%, 服药依从性为64.29%。服药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组资料的不良反应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HARRT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1996年实施HAART以来, 使得HIV感染成为了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 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已呈显著性的下降[3]。但是毕竟HARRT的疗程较长, 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服药依从性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 对边远地区HAART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 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依从性差。本研究中, 患者的依从性仅为64.29%, 其原因可能与边远地区的居民生活习惯及其文化程度较低有关, 经济的相对困难使得一部分患者不能按时随访。部分患者为生活所迫远离家园到异地谋生, 加上边远地区离治疗点较远使得服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也是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 (2) 另外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患者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有斑丘疹、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和头痛等, 并且不同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一致, 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 临床症状也不一致, 因此就需要临床医师做到多观察, 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作及时处理。 (3)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 边远地区还存在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等因素。
3.2 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以下对策, 以缓解上述问题。主要对策有: (1) 政府部门要重视。因为艾滋病已经成为了我国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必须要统一认识, 认清其危害性, 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督与干预, 使这些艾滋病患者能够有药可治、有处可医且要坚持治疗。政府部门可以派遣部分专家经常性对HAART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诊, 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2]。 (2) 加强宣传。通过发放防治艾滋病HAART治疗的宣传单、小册子, 宣传单、小册子要印刷精美, 图文并茂, 文字简练, 这样容易使群众接受。另外, 医务人员要走村串户, 宣传HAART治疗的知识, 使其认识到依从性的重要性, 让每位患者知道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4]。 (3) 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并调整药物配方。当医务人员发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 应及时对症处理并安慰其坚持服药, 对于不良反应特别严重的患者,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配方以减少耐药的产生, 但是一般不要随便更改治疗方案。 (4) 加强医务人员以及治疗相关人员的培训, 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计划, 确保国家培训后的医务人员能够在艾滋病治疗的一线工作, 鼓励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艾滋病的治疗与关怀服务。 (5) 政府可针对性地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谋生而不至于因经济困难中断治疗。 (6) 通过广泛宣传使群众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的防护工作, 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治疗环境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服药依从性。
3.3 体会
HAART是治疗艾滋病的重要和关键措施, 它能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少病毒载量, 促使机体自身免疫重建, 达到减缓患者病情, 降低其病死率的效果, 这就为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生命, 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但是在边远地区实施HAART治疗, 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而使得该项措施不能很多好的进行。作为艾滋病治疗的专业医师, 我们应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对产生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和发生时间有充分的认识, 应对患者所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详细的了解并能正确认识, 同时应加强自身的学习, 掌握艾滋病专业的相关知识从而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使患者在以后的长期在治疗中有更好的依从性。政府的支持与关怀以及相关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必将对艾滋病的控制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边远地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42例采取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HARRT治疗中, 服药依从性为64.29%, 主要药物不良反应有斑丘疹、乏力、恶心、呕吐等。结论 针对HAART治疗中出现的问题, 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处理。
关键词:艾滋病,边远地区,HAART,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贾谦, 杜艳艳.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6, 23 (1) :5-7.
[2]周枫, 朱红, 张立.中国农村地区开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策略的初步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 14 (5) :504-505.
[3]江雪艳, 卢洪洲.HAART进展[J].世界感染杂志, 2007, 7 (2) :176-177.
边远农村初中课改现状及对策 篇9
一、存在的问题
1. 对新课改理念缺乏正确理解, 推行课改的意识不强。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 由于对新课改的精髓把握得不准, 没有很好地去思考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及其理念, 很多老师弄不清新课程改革要改的是什么?怎样改?谁来改?另外, 一些年龄偏大且长期在偏远农村执教的教师, 教学热情不高, 不注重学习, 思想僵化, 常常依靠陈旧的知识和观念进行教书。部分年轻教师虽然思想“新潮”, 有活力, 但因缺乏良好的氛围和敬业精神,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劲头不足, 甚至拒绝课堂教学改革。
2. 缺乏自我反思, 盲目套用名校的课改模式。
为了完成课改任务, 许多学校一旦获悉某种成功做法, 便不惜重金选派人员到名校学习、观摩, 获得了由别人概括、总结、设计出的一套完整的操作模式, 随之盲目推出各种课改模式, 如“洋思模式”、“杜朗口模式”、“336”模式……这其中很少听到有学校是借鉴了名校的“经”, 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课改的。例如, 一些学校要求教师上课讲解的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 其余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必要的, 可是强行要求一节课只准讲8~10分钟, 对于学习渠道比较单一的农村学生来说是不可取的。农村学校能拿得出好一点的工具书的学生没有几人, 能从现实生活或大量的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因此, 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有效点拨。
3. 缺少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 很多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
(1) 教师过分注重合作讨论的形式, 忽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讨论在新课改理念下备受欢迎, 尤其是在公开课或课赛时更是受宠尤佳, 似乎缺了它就不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既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不足,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能使学生学会怎样与人合作, 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但是,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讨论。笔者认为, 合作讨论应该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后才能进行。
(2) 课堂教学难以面对全体学生。
课堂上能充分展示自己, 受到教师关注的只是“那几个学生”, 更多的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成了“旁观者”。这些“旁观者”有的发呆、有的与同桌悄悄聊天、有的玩弄学习用具, 也有的打盹。其实, 这些“旁观者”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 更需要老师用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指导、关心和激励, 让所有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 不注重学法指导。
由于未成年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 自制能力较差, 加之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滞后等, 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欠缺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老师能对他们在学法上进行指导。但是, 很多老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不重视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而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4. 教学评价制度滞后, 束缚教师手脚。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但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应试教育”依然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分数依然是学生、老师及学校的“命根”, 能考高分的学生就是“优生”, 能让学生考出高分的老师就是“名师”, 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名牌学校。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评价思维, 仍然用“分数即教育质量”这种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考核教师。这些做法严重束缚了老师的思想和行为, 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 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越来越严重, 课改的步伐也因此而受阻。
二、处理问题的对策
1. 多做反思, 避免盲目模仿。
学校特别是校长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课改首先要做的不是照搬名校, 也不是全盘否定本校的传统做法。由于人的原因和环境的原因, 学校不可能把某一所名校或某一个地方的模式照搬到自己的学校, 再好的“经”也只能借鉴。校长不能追求轰动效应, 盲目模仿, 而应静心思考, 因地制宜, 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 诊断自身的不足, 弄清楚妨碍学校发展及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因素, 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 别让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只出现在课改经验交流的报告里。课改, 只有倾注了教师的思考, 凝聚了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热情才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更有出路。
2. 教师要克服惰性, 发挥榜样的作用。
一个缺乏敬业精神或不注重学习的教师是不可能全身心干好本职工作的, 也是很难具备课改素质的。教师必须明白自己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什么样的印记?虽然我们地方偏远, 环境条件差, 但不能以此为由而疏于学习与变革。教师要克服惰性, 用心领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不因循守旧, 不安于现状, 不随波逐流, 加强学习, 挖掘自身的潜能, 做一名有创造力的农村教师, 想办法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如何上课及如何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青年教师, 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 因缺乏经验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学习他们对工作的耐心、责任心, 学习他们如何与学生和平相处, 要特别注重从实践中学习, 总结得与失, 学会在反思中进步, 在反思中成长, 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资源, 教出自己的风格。
3. 转变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对学校和教师的各项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目前, 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仅仅依靠学生的卷面成绩, 这种滞后的评价方式严重地束缚了课改的推行。因此, 我们要打破仅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 打破仅仅以“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做法。没有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新课改的一切理念与目标就难于实现。这就要求相关教育职能部门能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农村及边远地区 篇10
遵义地区各县都成立了特殊学校, 部分县起步早, 有的县起步晚, 如:湄潭县就是去年刚刚成立的特殊学校;大部分县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独立的特殊学校, 有的县还借立于普校, 如:绥阳县的特殊学校就还借立于普校之中, 新校还在建造之中。就我县特殊学校而言, 成立于2000年, 至今已有十余年历程, 学生从原来的二十几个增加到现在的五十四个, 教师从原来的十一个增加到现在的二十一个, 学校从原来在普校的一个角落转变到如今独立的特殊学校。这十余年来, 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发展中成长, 由于办学体系不够完善, 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 由于条件的相对落后, 导致学校许多硬件设施设备不齐全, 办学不规范。
聋童和智力障碍儿童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和生活, 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学生之间无法正常的进行沟通, 常引起一些聋童与智障儿童的矛盾, 并且聋童常欺负智障儿童, 给教师在管理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学校没有一套有利于智障生康复训练的器材, 没有专门发展聋童一技之长的设备, 如:缝纫机、计算机等;如今是多元化信息时代, 学校连多媒体也没有, 这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是一道难题;音乐是开启智障儿智力发展的有效功课, 学校里连一架钢琴、手风琴、脚踏琴也没有;临近几个县及我县的特殊学校没有开办初中、高中, 只有小学, 想上初中高中得往市里送, 这给农村的特殊儿童想上初中高中带来了极为不便, 导致有部分孩子小学别业就不再入学。
(二)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摆在特殊教育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所学校有了足够的师资才能谈发展, 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怎样发展特殊教育, 从我县和临近几个县特殊学校里的老师来看, 显示出专业教师严重缺位。我校共有二十一位教师, 其中专业教师仅仅只有5位, 占特殊学校教师总人数的23.8%, 其余76.2%的教师是从普校或幼儿园调入的。同时也许是受教育机构和政府不够重视的影响, 个别教师的心态不能放在正确的位置, 呈现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
(三)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 教育对象的确定和招生也是非常困难的。
取得特殊学校测评资格的教师少之又少, 通过调查显示, 在正安、道真、务川、习水、湄潭等几个县的特殊教育学校中, 仅仅只有务川县特殊学校有2位教师取得了测评资格证;这就给每年的招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虽然每学年的招生工作, 学校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前做准备, 如:普校学校里存在着类似于聋童、智障儿童或学习困难儿童的学生及时联系, 但收到的效果并不佳。由于大部分家长受文化程度和封建思想的影响, 有的家长抱着他们是家庭的包袱, 所以让他们听之任之, 在这些特殊儿童身上不会化费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还有农村90%的家长都不认可自己的孩子是有缺陷的, 在道真县的玉溪镇换金小学一年级有一个学生, 今年已经8岁了, 只会说简单的妈妈、姐姐, 听到学校的老师向特殊学校的教师介绍了该孩子的情况后, 特殊学校派教师赶赴到家, 了解该孩子的具体表现, 家长一听是特殊学校的教师, 拒绝了与教师的交谈, 并甩出一句话, “我的孩子没问题, 正常得很”。甚至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缺陷就抛弃了他们, 一走了之。在道真县阳溪镇阳坝村就有这样的一位母亲, 发现自己的女儿不会说话, 在女儿6岁时就抛弃她跑了。
(四)
特殊教育的发展普遍都显示出起步比较晚, 近年来特殊教育被列入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部分, 在政府和社会地位中有了一定的影响, 但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充分的肯定与支持, 造成特殊学校教育经费欠缺。有很多人不理解特殊教育的真正意义, 总认为特殊学校的教师工作轻松, 甚至有社会人士说特殊学校里是教师养老的地方, 这样的说法是何等的荒谬;同时对特殊学校里的孩子仍然有着傻子、聋子等说法。
二、加强特殊教育的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也对特殊教育做了特别强调, 提出了要“支持特殊教育”, 这就说明特殊教育的发展又一次得到重视, 在社会化发展的进程中特殊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是新时期教育事业中势在必行的一项任务, 要让特殊教育成为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 这就需要呼吁全社会来关注特殊教育, 需要政府机构加大力度投入经费建设, 需要学校本身的努力完善办学体系, 规范特殊学校管理机制, 强大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因此, 在特殊教育的发展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 完善政策职能, 加强硬件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力度, 足够的经费投入, 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 要尽量为特殊儿童提供上学便利, 如:修建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 申办初中高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的配制, 配制适合特殊儿童发展或康复的设施器材, 如:学校添置多媒体设备, 让计算机也成为聋童教育的一门课程等, 逐步规范特殊学校办学体系。
(二) 加强师资建设
加大专业教师的培养,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扩大具有测评资格的教师队伍, 逐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 加大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 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是, 如:面向全社会招考特殊教育专业教师, 而不是局限在本县;利用政府机构正确向社会宣传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的职责, 让更多的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到特殊教育事业中。
(三) 加强社会宣传
虽然已有社会人士对特殊教育的关心, 但是关心的力度不够, 并且这些关心特殊教育的都是外省大城市里有爱心的人士, 应该加大对本县社会的宣传力度, 营造浓厚的社会关爱氛围。首先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强化大教育观。然后通过多种形式, 向社会广大人民宣传科学的特殊教育知识, 让社会真正认可特殊教育, 理解特殊教育的真正含义, 引导社会人士不歧视特殊儿童, 不再对特殊儿童有傻子聋子之类称谓。
(四) 加强特殊学生的招生工作
教师要引导特殊儿童的家长正确认识特殊儿童的表现, 做好特殊儿童家长心理辅导, 打破他们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观念, 转变他们对特殊儿童的看法, 如:定期开展家校联谊活动, 让家长从活动中感受孩子的进步;关心特殊儿童家庭中出现的困难, 让家长放心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 如:偏远山村的特殊儿童放假回家困难, 学校应组织教师护送到家, 为家长减轻负担等。
【农村及边远地区】推荐阅读:
农村边远地区05-13
艰苦边远地区08-17
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07-21
边远地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10-03
关于大学生到边远贫困地区工作调查研究报告11-04
边远山区10-04
学前教育“边远山区入园难”毕业论文08-29
和田地区农村就业现状及对策10-05
×地区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