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州如何保障少数民族权益

2024-07-09

看苏州如何保障少数民族权益(共3篇)

看苏州如何保障少数民族权益 篇1

看苏州如何保障少数民族权益

郁永龙

江苏省苏州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目前全市有48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6.6万左右,其中户籍人口2.1万,暂住人口4.5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5‰。人口超过1万的有回族和土家族2个民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苗族、壮族、满族、朝鲜族、蒙

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蒙古族、瑶族、水族等。

近年来,苏州市认真贯彻实施《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江苏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明确了“促团结、促和谐、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真抓实干,努力开拓进取,全市少数民族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全市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张家港市少数民族联谊会会长格桑曲宗等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沧浪区里河社区、金阊区清塘社区、平江区新湘苑社区、高新区馨泰社区等被评为全省民族工作示范社区,市民宗局连续八年受到省民委表彰,苏州市的民族工作继续走在全省的前列。

《江苏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江苏省清真食品监督保护条例》等民族工作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苏州市加大了贯彻执行力度,切实维护了全市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每年都听取民族工作专题汇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民族工作,统筹安排、研究部署全市民族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民族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民族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市、县(区)两级均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统一协调、统筹推进全市的民族工作。

强化部门协作。苏州市出台了《市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苏州市外来少数民族经商人员服务联络协调小组工作制度》等,宣传、统战、民宗、公安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保证了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

确保责任落实。对民族工作任务实行目标管理,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同时,定期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确保了民族工作任务的落实。

充分发挥社团作用。苏州市十分注重加强民族工作社会团体的组织建设和职能完善,成立了市少数民族联谊会、新苏州人经商者分会等多个社团组织。为更好地适应民族工作形势,将市少数民族联谊会更名为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这一民族社团组织的作用更加突出。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政策法规的培训与教育。与民族地区相比,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的干部群众对民族知识的了解和民族政策的掌握相对较少。近年来,全市组织了各个层次、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增强了干部群众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法规的自觉性,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开始,我市推出了“三走进”(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业)、“三贴近”(贴近市民、贴近基层、贴近服务)为主要方式的民族知识和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举办“民族知识竞赛”、“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法规报告会”、“街头广场民族歌舞文娱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全市广大群众广泛进行民族知识、民族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拓展了民族政策、民族法规、民族常识在社会各界的知晓面。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以来,苏州市按照省民委的有关要求,每年都结合实际,突出一个主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结合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开展了以“颂祖国华诞、唱民族赞歌”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通过宣传月系列活动的举办,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为民富民

扎实做好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同胞摆脱贫困、共同致富奔小康,既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出发点,也是苏州民族工作的落脚点。实行政策扶贫、制度扶贫,把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了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城镇和农村少数民族低保人员在当地低保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的优惠政策。根据这一优惠政策,目前,苏州市城镇、农村少数民族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月504元和408元。市民族宗教系统每年都组织慈善募捐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少数民族扶贫工作。今年,苏州市民族宗教团体一次募集善款60多万元,向全市1200多户少数民族家庭开展慈善捐助。切实做好脱贫致富工作,通过优先推荐就业、生产创业扶持等多种措施,努力使困难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的少数民族

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迄今为止全市少数民族家庭已经实现全部脱贫。

落实涉及少数民族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优惠政策,认真做好民族成份审核工作。近年来,共办理民族成份更改369人,出具中、高考证明1200余份。加强新疆班建设,几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安排了优质的师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设施和环境,使新

疆班教学、教育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至今已培养出6届计630名优秀毕业生,一大批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人大、复旦等国内一流学府,为民族地区振兴输送了优秀人才,以实际行动支持民族地区建设。

努力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便利服务。苏州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从落实民族政策、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守法经营共同致富的高度,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各类咨询、审批办理等便利服务。工商管理部门为少数民族经商人员的创业作出风险评估和提示,并专门出台了减免证照费用、允许多种经营等优惠政策。教育部门妥善解决了外来少数民族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尊重民族风俗,保障信仰权益

规范清真饮食供应。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是避免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的重要方面,也是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政府通过积极引导和扶持,加快了清真饮食网点建设。目前,苏州市区已有北疆饭店、帕米尔饭店等中等规模的清真网点和近千家清真拉面店,基本能满足少数民族清真饮食的需要。在满足饮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清真食品安全检查,确保清真食品品质。每年,市民族宗教局都联合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以及市伊斯兰教协会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全市清真食品供应点、加工点开展专项检查,对假冒和不具备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资格的经营户进行查处,有效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改善穆斯林群众过宗教生活的条件。苏州市区仅有石路太平坊一座清真寺,地处石路商业中心,由于空间窄小,平时的宗教活动就人满为患,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只能借用停车场举行庆典,早已无法满足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为改善穆斯林群众过宗教生活的条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移扩建清真寺事宜。去年,阎立市长亲自召开协调会,原则同意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移扩建,并将清真饭店建设事宜一并解决,选址拟在平江新城梅巷、官渎路地块,土地按社会事业用地划拨。在经费安排上,明确将现有的石路太平坊清真寺产权交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按市场方式运作,拍卖所得经费用于新建清真寺建设,不足部分由相近地块拍卖收入和市财政解决。

突出特色工作,解决难点问题

深入推进社区民族工作。开展社区民族工作是拓展民族工作领域和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路子、新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的新平台。苏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民族工作进社区,坚持“典型引路、逐步规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建立工作网络,健全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少数民族活动和服务网点,培育了沧浪区里河社区等一批优秀民族工作社区典型。苏州市社区民族工作得到了国家民委和省民委的充分肯定。国家民委专门派调研组到我市进行考察,并在《民族日报》上宣传了我市的经验做法。省民委在我市召开了全省社区民族工作现场推进会,向全省进行宣传、介绍和推广经验。

扶持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发展。为全面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加大对民品企业的扶持力度,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使我市的民品企业能够充分享受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贷款优惠政策。据统计,去年全市10家民品企业共获得银行贴息贷款总额3.04亿元,享受贴息421万元。

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围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新模式。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广大领导干部对做好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从“讲政治”的高度和“民族工作无小事”的要求出发,正确对待和处理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苏州经商、务工、求学等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我市民族工作实际,建立了由公安、工商、城管、环保、卫生、教育、民族宗教等部门参与的苏州市外来少数民族经商人员服务联络协调领导小组。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对在苏从事经商、务工、读书等活动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给予关心和帮助,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并逐步把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纳入社区服务和管理的范畴。

(原载《中华民族》2010年第7期)

如何保障试用期合法权益 篇2

如何保障试用期合法权益

本期介绍:

试用期,是劳动法规定方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相互了解,自行选择的一个阶段。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将劳动者试用期应该享有的权益剥削了,而劳动者并不了解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如试用期的期限、工资、社会保险等,因此容易出现关于试用期的纠纷。那么劳动者该如何保障自己试用期合法权益?我们有幸地邀请到了四川南充的劳动纠纷专家——邓显峰律师作客法律快车《律师零距离》接受访谈,欢迎邓显峰律师为我们专业解答问题。

访谈嘉宾:

邓显峰律师,现任四川罡兴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邓显峰律师具有丰厚的法学功底和实践经验,条理清晰、思维缜密,擅长民商事诉讼。2007年开始从事法律工作,在执业生涯中,邓律师积累了丰富的诉讼技巧和代理经验,轻松即可成功处理各类型复杂、疑难的案件。

咨询热线:135-5059-0451(来电请说明来自法律快车网)

访谈内容:

1、法律快车网:

邓显峰律师,您好!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抽身接受法律快车专访组的访谈。邓显峰律师:

网友们大家好。

2、法律快车网:

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通过试用期后才与其

--------社会法律问题,律师零距离访谈一对一解析!

http:///interview/

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试用几天才决定要不要录用。请问邓显峰律师,用人单位的做法是否合理合法?如果试用不通过,用人单位以此为由拒绝支付工资怎么办?

邓显峰律师:

首先,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通过试用期后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十九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所以只要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其次,用人单位要求试用几天才决定要不要录用,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七)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八)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最后,劳动者依法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如果试用不通过,用人单位不得以试用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拒绝支付工资。

3、法律快车网:

邓显峰律师,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开始工作,而劳动合同中未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时间是不是用人单位说了算?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时间最长不能超过

--------社会法律问题,律师零距离访谈一对一解析!

几个月呢?

邓显峰律师: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明确了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法律对试用期的试用时间进行了明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法律快车网:

在试用期时间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并没有明确约定试用期工资金额,只有明确基本工资,那么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是怎么算的呢?基本工资可不可以低过最低工资标准呢?

邓显峰律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5、法律快车网:

有些用人单位为降低用工成本,约定试用期满后,才给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劳动者为了保住不易得来的工作机会而不敢提出异议。请问邓显峰律师,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该什么时候开始须帮劳动者购买社保?用人单位不购买社保的,劳动者又该怎么办?

--------社会法律问题,律师零距离访谈一对一解析!

邓显峰律师:

社会保险以法律形式设立的保障劳动者在出现养老、生育、医疗、失业及工伤的情形时能获得保障的法定制度。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社会保险法都明确规定的法定义务。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用人单位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劳动者可以向社保经办机构即社保局投诉,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6、法律快车网:

劳动者经历了试用期的培训学习,等到试用期结束后准备转正,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表现不满意,能否随时开除劳动者?

邓显峰律师:

试用期是考查劳动者是否符合用人单位录用岗位的录用条件的考查期,用人单位不能以对劳动者的表现不满意为由,随意开除劳动者。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且向劳动者说明理由,用人单位可以开除劳动者。

7、法律快车网:

用人单位不能够随意开除试用人员,但是试用人员想要解除劳动关系,该如何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试用期满就可以离职走人?劳动者需不需要支付试用期

--------社会法律问题,律师零距离访谈一对一解析!

期间的培训费?

邓显峰律师: 试用人员要解除劳动关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即可以解除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不需要一定要工作到试用期满,可以在试用期内的任何时间,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试用期间支付的培训费用,除双方另有专项的服务期协议对劳动者的试用期及工作年限进行了明确的变更约定,依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劳动者不支付试用期的培训费。

8、法律快车网:

本期的访谈即将结束了,我们非常感谢邓显峰律师接受法律快车《律师零距离》的访谈,同时也感谢广大网友们对我们访谈栏目的支持与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邓显峰律师:

再见!

访谈总结:

用人单位及劳动者都应当注意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法规,劳动者在出现用人单位侵害合法权益时,可以通过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投诉,必要时保留好相关的工作证据,通过法律程序维权。用人单位可以建立企业专项劳动法律顾问,防止出现的各种劳动用工风险。

来源:法律快车网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

--------社会法律问题,律师零距离访谈一对一解析!

---------------------访谈结束,感谢关注快车官方微信-------------------想关注法律快车官网微信,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还可以搜号码lawtimecn或搜公众号法律快车。法律快车网致力成为法律需求者、法律爱好者、法律从业者交流聚合地;业内讯息传播、法律援助咨询、律师案源开拓等理想整合服务平台。

看苏州如何保障少数民族权益 篇3

摘要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职工群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本该为其在城市生活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降低其在城市生存的成本,使其城市生活的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常遭受来自用人单位的不法侵害,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因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问题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法律及政治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法律手段 合法权益

自1985年开始,我国各地就掀起了“民工潮”,一个介于普通农民及城市公民之间的群体,具有农民身份的产业工人---农民工。一个为我国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群体,长期以来,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其固有的经济社会制度,迫使我国农民工与主流社会脱离,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样一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便成为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必须得到解决的一个难题。在我国掀起农民工热潮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首先,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次,促进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农民工的权益却不断受到不法侵害,越来越多的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事件为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敲响了警钟。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我国城乡发展态势、区域发展态势客观上的极度不平衡,我国农民工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关键问题。农民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所于,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工规模巨大的国度里,农民工是否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不仅体现了现代法治社会对“农民工”的关爱,而且这也是切实防范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基本要求。

一、现状分析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为农民熊德明讨工资这一事件使得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迅速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农民工的利益首次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随之而来的是我国 各级政府态度的转变,农民工合法权益被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商家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不断引起政府的重视。以解决拖欠工资问题为例,2003-2004年间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发布和转发了《关于做好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及《关于为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通知》。与此同时,我国各地方政府针对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也纷纷成立一些指导组织,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这表明,我国各级政府确实加强了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和歧视农民工的政策继续存在,再加上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的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欠缺等的存在,农民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 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现在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弱势群体,就业被歧视的现象处处可见,工资问题和法定节假日问题等法定权利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保障,农民工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这不仅影响农村和城市的社会稳定,并且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背道而驰。

二、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农民工权益方面的问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第一方面,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状况极为不好,严重威胁着农民工健康及生命安全。我国颁布的《劳动法》

第52条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基本都是没有健全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很多用人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雇主们更没有对农民工们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民工受到来自工作场所的很多伤害,各种各样事故的不断发生,职业病便广泛存在于农民工这一群体之中。据统计,2006 年度我国

农民工群体中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不到25%,还有由于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导致农民工伤病较多。农民工一旦出事,基本就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生活陷入困境那是必然的。曾有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多数农民工处在不良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工作环境不是有毒、粉尘、噪音环境,就是潮湿和高空环境。还有就是农民工们长期超时劳动,不能按时下班休息,已经严重危及到了他们的健康,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农民工从政府获得的劳动保护太欠缺了。第二方面,劳动执法和劳动仲裁保护力度远远不够。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实行单轨体制(一调一裁二审),劳动仲裁却是属于强制性的规定(先通过仲裁,对仲裁处理结果不服,才可以提起诉讼)。在解决各种争议的途径中,居于首要核心地位的是仲裁。但由于农民工接受教育的机会比较的少,工人自身法律意识淡薄,还有就是很多制度本身的问题,使得仲裁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面对相对强势的用工单位,漫长的拖延与等待,是绝大多数农民工工伤维权所面临的处境__。2009 年8 月5 日,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发布《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报告》(下称《报告》),通过对全国16 家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近两年内处理的329 件工伤案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平均每个通过法律程序维权的农民工,自工伤之日起到获得生效法律文书,需要484 天的时间。《报告》显示,40.1%的农民工耗不起时间和经历走完所有程序,即使有律师介入与用人单位进行调解,也只能获得申请赔偿数额的65.85%。要充分维护工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工伤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工作仍面临重重挑战。

三、问题解决之法

农民工如何应对欠薪问题呢?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其次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如何有效规避雇主拖欠薪水

农民工在进城务工时极易出现以下问题: 农民工因求职心切,有活就干,不讲条件。更有甚者有的农民工都不知道自己在为谁打工,特别在一些建筑类企业中,有的人只认识自己的包工头,结果一旦出现欠薪等问题连找谁都不知道,酿成多劳少酬,或劳而无酬的后果; 此外还有盲目交纳抵押金、身份证。有的企业为“拴” 住农民工,进厂要求交数百元押金和身份证,目的是限制其自由,更有个别黑心老板以此来克扣工资、押金。所以,农民工在被雇用时要加强自我保护观念,牢固确立证据意识。(1)要全面了解用工单位。包括了解用人单位的详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等。可通过查看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获取公司的有关信息。(2)要与用工单位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一式多份,盖章签名,农民工自己保存一份。若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农民工要注意收集保存一些能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比如押金收条、工资单、工牌等。如采用口头协议,也要有多人在场作证。(3)书面用工合同、协议(含口头协议)中对劳动报酬、福

利、违约责任等相关事项要尽量详细。(4)一旦出现不能按时如约发放工资的情况,要及时要求雇主写出欠条。(5)如果一定要交押金或身份证的话,在交押金前要问明情况打好收条,身份证只交复印件。

这些做法的好处在于:(1)劳动关系双方对是否拖欠农民工工资无异议且工资数额明确时:①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并向农民工出具了工资条。此时,农民工可以持欠条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支付令。当法院判决或支付令生效后,农民工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②农民工认为拖欠工资数

额明确的,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行政处理。劳动部门根据《劳动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用工单位在法定期限内既不提起行政诉讼,亦不履行政处理决定的,劳动部门或者农民工可以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劳动关系双方对是否拖欠农民工工资及拖欠数额有异议时:此时双方关系为劳动争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

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农民工一旦遇到欠薪的情况,就可以很轻松地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了。

2.如果发生拖欠薪水应该怎么办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农民工可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当协商不成时,可以通过以下3 种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 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3种情况:①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②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③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讨薪的快速通道,对于讨薪“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这意味着,遭遇欠薪,劳动者不再需要经过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的法律程序,一张“支付令”将大大减少劳动者耗费在“讨薪路”上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债务人收到支付令超过15 日,既不提出异议也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同样,如果欠薪单位收到支付令既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劳动者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总之,农民朋友在进城打工的过程中要想流汗不流泪,就要通过正确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建议

法律保护是一种普适性的制度保护。法律保护必须切合实际,法律所体现的公平正义原则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应当看到,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社会隐患。权益保障缺失不仅使农民工劳动安全得不到保障,对他们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遭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后,容易形成不良心态,用犯罪手段来达到占有财物的目的或报复社会,给社会安全造成不良影响。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和认真反思。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应对和解决相应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有效地解决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获得工作报酬的权利。生活经验告诉人们,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使其遵守严格的规则,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维护。农民工的工资、福利等应该由具体的法律、规定等组成的制度来保障。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把握好合理提高的度,使之与经济发展和企业效益增长相适应,是我们要始终注意的问题。制定相关岗位劳动定额的行业参考标准。用人单位不得以实行计件工资为由拒绝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不得利用提高劳动定额变相降低工资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延长工时和休息日、法定假日工作的,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农民工和其他职工要实行同工同酬。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制定、调整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指导监督。各地要科学确定工资指导线,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

第二,建立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城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5 亿左右,由于农民工以中青年为主,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养老年龄,农民工养老问题目前还不突出,没有成为社会问题。但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的农民工年老体衰后的养老问题将发展为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完善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制定与实施。其一,应加快立法、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强化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制约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加快《社会保险法》、《职工养老保险法》的立法工作, 已成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和迫切要 求。其二,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当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严格查处各类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对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工作,要走综合整理的道路,从用人单位这个源头抓起,从签订劳动合同入手,对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特别是不给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要进行严肃查处,杜绝企业不给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现象的发生,将在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全部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其三,要充分考虑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制定灵活的法律法规,适当降低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的门槛,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由于农民工流动频繁,单位和农民工参保缴费后, 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移 和接续。要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参保,就要设计适应农民工高流动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便于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机制,让农民工在一个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能顺利、方便地把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新的工作单位,农民工不论转移到何地,均可凭卡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使养老保险关系得以延续;农民工年老后凭卡领取养老保险金,真正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福利。

第三,严格执行劳动基准制度。劳动基准有法律规定,涉及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维持劳动者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各种条件,是最低劳动条件。我国劳动基准的实施状况令人担忧。要解决我国劳动标准实施的困境,关键在于市场经济大环境的状况要得到充分改善,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要得到充分体现。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培养和树立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和平等性,在劳动关系领域,如果企业和劳动者都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就不可能讨价还价,不可能坐下来协商和讨论问题,当然就谈不上什么博弈问题。其次,应该注意改革我国目前的重个人劳动合同轻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改变 劳动合同实施对国家公权力高度依赖的现状。再次,必须改革我国目前的工会制度,增强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的能力,也要注意防止出现工会对劳资双方集体谈判或集体协商垄断的情况,应该允许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进入集体谈判的市场,以增加劳动者与资方集体协商的能力,改变目前我国劳资集体协商不活跃或流于形式的局面。

针对目前我国劳动基准实施中公权力监督保障不力的状况,笔者认为,除了要改革我国现行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的职能,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提高政府行政的效能外,同时应该重视运用对劳动基准实施的监督和保障发挥积极作用的民间的、非公权力的力量,以弥补公权力监督力量的不足。

注释:

“民工潮”与“民工荒”的背后.光明日报.2006 年9 月28 日.第3 版.蒋月.中国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17.黄豁.打破农民工养老僵局.瞭望.2006(38).参考文献:

[1]朱力.中国民工潮.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2]卢海元.走进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年版.

[3]谢建社.中国农民工权利保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版.

上一篇:业务计划指标情况说明下一篇:小学写事作文400字 摘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