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学院

2024-10-19

苏州科技学院(共11篇)

苏州科技学院 篇1

苏州科技学院地处苏州的西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而成, 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校。学校以工为主, 涵盖工、理、人文、管理、社会等6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江枫、石湖、天平3个校区, 占地面积2260亩, 校舍面积53.65万平方米, 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9.57万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921.88万元, 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34.76万册, 电子文献134.8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642人, 独立学院本科生8459人, 硕士生670人。

学校现设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设有建筑学等56个本科专业, 其中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4个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2个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5个专业通过了高等教育专业评估, 6个专业进入江苏本一批次招生。2003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目前拥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共涵盖4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3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含建设点) ;省级工程中心、省级技术服务平台、省高校社科重点培育基地、大学科技园、企业院士工作站各1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623人, 其中专任教师91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45人, 教授13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1人。现有硕士生导师167人, 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专任教师中, 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 高校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评估委员会委员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奖项6人;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 江苏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333”、“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级人才培养 (资助) 人选108人次;现有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10余人担任全国学术团体常务理事、省级学术团体副理事长等职务, 多人担任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编委。学校还聘请了两院院士周锡元、沈世钊、陈肇元、叶可明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2004年以来, 学校共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1300余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 省部级项目127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31项, 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共有64项科技项目通过省厅级鉴定, 其中8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研经费累计34088万元。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规范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04年来, 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12项,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9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五年来, 在各类课外科技和文化艺术活动中, 有100多个学生团队、1000多人次获省级及以上奖励。

建校以来, 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毕业生实践能力强且勤恳务实, 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许多已经成为单位负责人或者行业骨干。学校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学校与英国、挪威、新加坡、意大利、澳大利亚、芬兰、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接受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的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或实习。自1993年以来学校承担了16批次由商务部举办的为亚、非、欧、美及大洋洲国家 (或地区) 培训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

2008年, 学校党委被授予“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荣获“2008—2009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称号。学校先后7次荣获“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 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4年来, 学校曾连续3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 坚持“立足苏州、服务江苏、辐射全国、影响海外”的办学定位, 争取尽快建设成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办学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篇2

规章制度汇编

苏州科技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二○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目录

第一编 苏州科技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学生社团的性质和管理 第三章 社团的成立、组织及活动

第四章

社团活动申请流程 第五章 经费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二编 苏州科技学院学生社团报帐制度

第一章

报账流程 第二章

附则

第一编

苏州科技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高校学生社团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文化园地。为促进学生社团正常和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学生社团是指我校范围内的、由学生组成的各类协会和学生团体。

第三条

各社团必须依据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学校主管部门和分管单位的共同领导下开展有益活动。

第二章

学生社团的性质和管理

第四条 学生社团是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在校学生均可以申请加入。第五条 学生社团必须有名称、宗旨、章程和负责人。

第六条 学生建立跨学校、跨地区的社团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七条 学生社团采用“两线三层”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和运行体系为:推进学生社团管理重心下移,进行大部分学生社团挂靠二级学院管理,通过设立社团管理中心实现分院系团委、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两线管理,形成学校团委、各院系团委、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到社团管理中心三个管理层面,使学生社团“自主发展”和“有效管理”有机结合,达到“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发展有序”的社团管理目标。

第八条 学生社团的监督管理

1、社团联负责对学生社团行使下列监督管理工作:(1)学生社团的登记注册、变更注销工作及档案管理工作;(2)协同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申请开展的活动进行审批;(3)定期召开社团负责人工作会议,并听取社团负责人的工作和活动情况汇报。

2、社团内部管理遵循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但必须在社团联的指导下进行。

3、对学生社团拟聘请的业务指导老师进行行资格审查。

4、对学生社团开展的除内部活动以外的开放性活动进行审批。

5、学生社团的财务检查。

第九条 社团活动必须奉行公开原则,学生社团举办如下列等大型活动,必须提前一周向社团联提出书面申请,由社团联审核批准后方可举行。

1、举行跨院系或全校性的大活动

2、参加校外单位举办的活动以及与校内其他单位或校外团体联合举办的活动

3、有外籍教师或留学生参加或有其他外国人或外国驻华机构人员参加的活动

4、群众性集会和活动(含各类沙龙、小型研讨会等)

5、邀请校外人员在校内举办讲座、报告等活动

6、以社团名义在校外开展的活动。

第十条 学生社团向校团委提出活动申请时,必须说明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时间、地点、组织负责人、范围及经费预算等。活动过程中,活动举办方要密切联系社团联,接受其指导与监督。活动结束后,社团负责人要求向社团联上交书面总结,便于对社团活动进行评估和存档。社团联在所有活动过程中要对社团提出的活动举办规划给予审核与监督,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给予社团应有的帮助与指导。

第三章

社团的成立、组织及活动

第十一条

学生社团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在学校党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在校团委和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具体指导、帮助下,围绕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成才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志趣和爱好,有学生自愿组织的学术、文化、体育、娱乐、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等类型的群众性活动组织。

第十二条

学生社团必须制定完备的章程和严格的自我管理条例,章程和条例应包括社团的性质、宗旨、组织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内容。

第十三条

学生成立社团,必须先将申请报告和草拟的章程报校团委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由团委社团部提出初步意见,再交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团审议,最后由校团委签署意见报党委宣传部审批,校团委备案。凡校党委宣传部未下正式登记批文之前,任何社团不得宣布成立和开展活动。

第十四条

学生社团分校、院两级,不准成立跨校级的学生社团。各社团一般不组织跨校级活动。个别确因特别需要拟组织开展跨校级活动的社团,事先应向社团联提出申请,得到同意后,方可进行活动。

第十五条

学生社团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包括负责人、成员,必须有三位或三位以上的指导老师,或根据需要聘请有关顾问。凡聘请校外顾问或指导老师,须由校团委审定批准,然后颁发聘书,并登记入册;凡聘请校内顾问或指导老师,须经其所在单位领导同意,由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登记备案。

第十六条

学生社团由党委宣传部主管、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直接进行日常指导。如需更换负责人,吸收新社(会)员或作其它方面的调整,必须先指导老师认可,然后报校团委同意,并报校团委备案。

第十七条

学生社团每学期必须开展三次以上的大型活动,活动前必须办理申报手续。校内活动报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和校团委审批;跨校级活动报校团委和党委宣传部审批,学生社团联合会备案。活动必须包括时间、地点、方式、人员、负责人、内容、经费等。

第十八条

学生社团在每学期开始,必须制订出学期工作计划,学期末必须有书面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和总结均须向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备案。

第四章

社团活动申请流程及注意事项

第十九条 社团活动申请审批流程

1.院属社团组织策划活动并填写活动申请表格,把活动申请表交到院社管中心负责人审批。

2.校属社团组织交至社联组织部负责人,由社联主席团审批后统一交至校团委审批(统一在周一、二、四下午去团委审批活动)。

3.审批通过之后社联办公室人员将及时通知协会领取并做相关留底。注:必须由所挂靠处经手前往团委借教室,社团不可直接向团委申请借教室 第二十条 填写活动申请表格须知

1. 请举办活动的社团首先填写 “苏州科技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申请表” 2. 活动申请表格可在校园网下载,且社联只提供电子稿。3. 需填写内容有:举办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规模、活动内容。

4. 其中时间最好换成上课节数,如:08:00-09:40 需改写成一二节课。5. 地点由活动而定,如:是否需要多媒体,老校区或新校区等。

6. 规模多填写参与活动人数,教务处审批老师会根据人数确定所批教室。第二十一条 注意事项

1.活动审批表需提前四天填写好交由各社团负责人手中 2.校内不得进行商业性过浓的活动。

3.若有摆摊,须在审批通过后自行向校保卫科申请。4.请各协会保证打印版的申请表为单独的页面。5.校外活动必须提交安全策划。....6.只有星期一、二、四下午13.30——16.30教务处才会有老师分配教室,请注意申请时间。

第五章

经费

第二十二条

学生社团及其它办刊物的经费,主要由社团自筹,必要情况下可由校有关单位提供部分资金拨款或资助。凡接受校外资助的,事先须上报社团主管部门审批,未经同意,不得接受。

第二十三条

勤工俭学(即有偿服务)性质的学生社团,学校不另提供活动经费。第二十四条

学生社团申请活动经费,先由社团联合会审批,再报校团委审批备案。第二十五条

社团招新时每位新成员收取15元社费,10元由社团管理使用,5元由社团联管理使用。社团联收取的5元社费,主要用于星级社团评比时为星级社团提供物质奖励,举办晚会的部分物料费以及接待外宾时的费用等,坚持“公开、透明、合理化”的原则使用5元社费。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六条

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每年评选3个五星级社团,4个四星级社团,5个三星级社团,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

第二十七条

所有学生社团必须接受党委宣传部进行的登记,并凭下发的有关登记手续开展下一年的活动。凡未办理报批手续的学生社团及其刊物,学校概不承认,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所有学生社团及其刊物的申报手续,都必须有文字材料。口头申请和允诺均视为无效。

第二十九条

社团刊物在思想内容上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社团宗旨等严重问题并拒绝接受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的领导者,宣传部、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有权令其停办。

第三十条

凡因组织机构瘫痪或组织内部各种问题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社团,校团委、和社团联有权令其暂停活动,进行整顿。整顿无效者,令其解散。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凡违反国家法令和校纪校规的学生社团,学校将依据有关条例作出相应处罚。

第三十二条

未经党委宣传部批准,所有学生社团不得擅自刻章。凡已刻公章的社团,对公章须严格管理,须有专人掌管并限在校内使用,不得随意在校外使用。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所有学生社团及刊物,各社团不得违反。

第二编

苏州科技学院学生社团报帐制度

第一章 报账流程

1、社团申请举办活动时,必须连同活动策划一并上交列清活动费用项目和所用数目的活动预算,在预算中注明商家赞助费用和需要团委拨款的费用,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活动预算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转至团委书记处,经书记审阅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

2、活动结束后,填写活动经费开支一览表,写明所有原始凭证必须写明活动费用项目和所用数目并由社团负责人签名。在活动经费开支一览表后附正式发票(收据一律不予报账),所有原始凭证必须写明时间、所购物品、经办人姓名,并在背面注明社团名称、以上内容缺一不可,否则一律不予报帐。

3、将上述材料务必在活动结束后两周内交于社团联办公室,否则逾期产生的后果社团自行承担。

4、社团联办公室将在七个工作日内将社团上交文件一起交于团委,经团委审批后予以报帐。

第二章 附则

苏州科技学院 篇3

截至2011年1月,苏州高新区共有45家(次)高新技术企业投保科技保险,保险险种涵盖财产一切险、关键研发设备险、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雇主责任险和出口信用险等,总计投保保费达1884万元,总保险金额达208亿元,已参保企业发保费补贴近204.3万元。

科技保险不是一般的商业保险,而是政策性保险,这是由科技风险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因此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苏州高新区积极探索实践“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科技保险模式,与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诚信合作,出台扶持政策,以政府信用撬动商业信用,赋予科技保险“政府信用+商业信用+专业保险经纪服务”的创新特点。

政府重视和政策支持是推进科技保险的有力保障。2007年10月,苏州高新区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保险试点贴补企业保费的通知》,明确了科技保险保费补贴的条件,补贴的方式和补贴额度的比例,为科技保险试点工作提供了政策保证。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投保科技保险,高新区给予出口信用保险补贴比例为30%,最高不超过10万,其他险种均为50%的补贴额度,每年分两次补贴。同时帮助投保企业充分享受科技保险保费税前150%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

2010年11月8日,苏州高新区重新修订政策,颁布了《苏州高新区科技保险补贴企业保费的实施办法(试行)》,支持对象由高新技术企业扩大为近三年内在各级主管部门科技项目计划中获得立项的企业、区内孵化器基地内科技企业、各级领军人才计划项目企业、经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扩大了优惠政策的收益面。

新出台政策的保费补贴比率也按不同险种区别对待: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企业,按其保费支出的30%予以补贴;投保其余险种的企业,按其保费支出的20%—80%予以补贴,研发类保险、环境责任及职业责任类保险和科技金融类保险补贴比率从高享受。

保费补贴限额也根据企业承担国家、省、市级不同级别科技项目区别对待。近三年内在各级主管部门获得科技项目计划立项的企业每年最高补贴不超过30万元,其他企业每年最高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企业每年申请出口信用保险的最高补贴额不超过10万元。新政策无论在广度、力度和针对性方面均都比过去得到加强。

要使利用科技保险手段分散科技企业风险的概念渐入人心,需要加强宣传和政策落实,循序渐进增强科技企业保险意识,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为此,苏州高新区多渠道深入推广科技保险。高新区管委会定期召开科技保险说明会,发放科技保险政策汇编,专业保险经纪人解释科技保险政策;走访一批无保险意识或保险意识薄弱的高新技术企业,深化企业对风险管控和保险的认识;督促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对投保单位进行风险考评和管理服务,协同保险公司建立绿色理赔通道、优化理赔服务,建立科技保险出险报告,考核保险理赔工作的效率。

2007年7月20日,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科技部和保监会主办的“科技保险试点城市备忘录签署仪式”上签下了科技保险第一单;苏州华能仪控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科技保险第一家出险获赔、直接受益的企业;苏州新海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出险理赔,顺利获赔305.4万元,是目前国内获得科技保险理赔的最大一单。

试点工作中,5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共出险9次,发生赔付金额达366万元,科技保险切实分散了企业创新的风险,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作用。

苏州科技学院 篇4

一、调查和归纳

(一) 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苏州科技学院在校本科生, 对该校各年级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447份, 回收率89.4%。其中, 男、女生人数分别为249人和198人, 所占比例分别为55.7%和44.3%。447位学生中超过60%的大学生谈过恋爱或正在谈恋爱。

(二) 结果分析

1、恋爱观:恋爱动机单纯感性, 恋爱前景缺乏信心

恋爱动机上, 43.4%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 以共同生活为目的”, 认为“恋爱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的有11.3%, 选择“以恋爱做跳板, 谋求发展”的有7.5%。只是“跟着感觉走, 没什么理由”的占37.7%。

恋爱愿景上, 只有很少大学生认为自己和恋人的感情一定会有结果, “看好校园爱情, 最后能够组建婚姻家庭”为11.7%。45.9%的同学认为只要两个人感情好还可以继续下去。

2、择偶观:男生重外貌品行, 女生“裸婚”难以接受

统计结果显示, 大学生择偶的首要因素是外貌、其次是性格、收入、人品, 地域在择偶条件中排末尾。统计结果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女生最看重配偶的受教育程度, 其余依次是人品、外貌、收入, 年龄因素女生最不看重。男生统计排序依次为外貌、性格、人品、收入、发展前景、年龄, 地域差异排末尾。

在指向婚嫁条件的选项中, 女生的选择值得关注。仅9%的女生接受“裸婚”, 42.1%愿意“双方共同奋斗, 贷款购房”, 27%“希望配偶提供住房, 负担轻一点”。

3、性爱观:婚前性行为能接受, 婚外性行为难容忍

在“如果有爱情, 您认为恋爱中的双方可以发生性行为吗?”的选项中, 选择“当然可以”的占8.7%;选择“双方愿意就可以”的占49.4%, 选择“无所谓, 爱与性完全是两码事”的占18.8%, 选择“不可以, 这是不道德的”占22.9%。

对于婚外性行为的态度, 87.2%的学生选择“不道德、应坚决反对”。对于配偶发生婚外性行为, 选择“难以接受, 但仍希望对方回心转意”的占18.4%, 选择“无可挽回”的比例占39%。

4、婚姻家庭观:经济基础不可或缺, 婚恋宽容度在提升

结婚时间的选择, 7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在毕业后工作几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再结婚;体现婚姻忠诚度的选题中, 39.1%的同学态度谨慎, 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 绝对不能马虎”。选择“婚姻是一种契约, 关系好了可以继续合作, 关系不好则可以解除合约”占31.1%。若配偶出现了婚外恋, 42%的被调查者选择“与配偶真诚交流, 共同度过危机”;37%选择离婚。

二、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在当前背景下, 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 集中反映在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

(一) 社会原因

1、严峻的社会婚姻问题冲击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2009年中国有246.8万对夫妻离婚, 比上年增长了8.8%。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有7791911对夫妻办理了结婚登记, 另有1310377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 平均每天有4800多对夫妻离婚, 74%的夫妻结合不到一年。2009年我国7.2%夫妇相识不足3个月。[1]不婚潮也在愈演愈烈, 据《新周刊》328期 (2010年) 统计, 在北京、上海有30%的适婚青年选择单身, 深圳目前正生活着20万28岁以上的未婚女白领。中国传统的婚恋伦理价值观念受到剧烈冲击。

2、功利的择偶观念混淆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2010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中反映出“男性无房结婚免谈”、“对象职业首选公务员”、婚前财产公证、婚后家庭消费AA制等新的婚恋问题。目前最火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里的女嘉宾“宁可在宝马车里哭泣, 也不要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欢笑”一语惊人。外经贸大学教授梁蓓的言论:“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 80后的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 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样争论激烈, 这些都成为了当今婚恋观念功利契约主义盛行的缩影。

(二) 家庭和学校方面

1、失当的家庭教育误导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据杭州市一项调查显示, 34.6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有可无或没必要, 33.20%的家长持“无师自通论”, 12.01%的家长持“诱发论”, 5%的家长持“封闭保险论”, 还有7.33%的家长认为“和孩子谈性, 羞于启齿。[2]而在美国家庭, 性和婚姻都是轻松话题, 早在2002年, 根据美国Kaiser家庭基金会对年龄在15岁至17岁的青少年的调查, 有41%的青少年曾跟他们的父母谈过在什么时候可以发生性行为;43%的青少年曾跟父母谈起怎样与男友或女友谈有关性健康的问题;52%的青少年与父母谈过避孕套。有93%的美国父母赞成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爱情婚姻伦理教育。[3]

2、失位的学校教育忽视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各类媒体是大学生获得婚恋知识最主要的来源, 其次是朋友和同伴, 第三位是学校, 第四位是家庭。有关婚姻和家庭生活教育的内容在各类学校教育中特别罕见。目前, 我国高等院校还没有专门培养性教育师资的院系, 多由生物课、体育课、政治课教师、大学辅导员或校医兼任。婚恋教育涉及生理、心理、伦理、社会学等各方面知识, 兼任教师的专业素质一般很难胜任。婚恋教育师资的缺乏已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

三、改进意见

(一) 社会教育

一是净化和丰富大众传媒出版物。开设青春期性教育的银屏节目和专题网站, 出版有关婚恋知识的翻译书籍与科普书籍等, 合理把握电视相亲的尺度和导向。二是提升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度。大学生是最庞大的“追星”群体, 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成为大学生盲目效仿的对象, 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公众私人生活曝光和猎奇的审查力度, 还原常态的社会婚恋氛围。三是广泛开展多方参与的各类婚恋教育和宣传活动。定期普及婚恋及性知识, 关注大学生假期生活, 充实他们的校外生活, 避免受不良社会习俗的侵染。

(二)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方面一是要积极“充电”, 与时俱进。家长要注意弥补新的婚恋思潮及性知识理论方面空白, 避免不懂装懂, 能够胜任教育职责。二是要平等民主, 和谐交流。避免动辄以批评、惩罚代替教育, 将恋爱和性问题看作大逆不道, 粗暴干涉, 引起孩子对立情绪, 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三是要以身示范, 言行合一。家长以身作则, 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婚姻氛围, 提升家庭幸福指数。避免本身存在性行为的混乱, 婚姻危机等。四是要摒弃“应试”, 合理疏导。中国家长常以学习压力压服孩子, 家庭教育应正视该年龄段子女爱的需要, 给予合理的导向教育。五是要话题新鲜, 喜闻乐见, 避免套话空话。

(三) 学校教育

一是要开设正规的课程。课堂教学是婚恋教育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 授课时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年级, 采取多种形式, 在既严肃又活泼的气氛下进行教育。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心理咨询。通过开展性心理学、性伦理学、男女交往礼仪、恋爱婚姻等主题的学术讲座, 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婚恋知识。当前高校均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 一对一咨询具有保护隐私, 坦诚交流和平等对话的特点, 效果最为直接和明显。三是重视女生教育。当两性关系中女方撤去最后一道防线时, 性的诱惑就更加无法抵挡。女生是两性关系中的弱势群体, 作为性关系中被动的一方, 女生面对对方提出性行为要求时往往不知所措, 因为“害怕对方因此不爱自己”、“对方在考验自己是否真心相爱”、“爱他就给他”等理由而屈从。女生教育一方面要整合校内师资, 组织校医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文社科类、生物学类等学科专业的教师, 开设专门的女生教育课程。另一方面要邀请校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 提高女生审慎判断的行为能力、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对自身命运的把握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44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主流是值得肯定的, 但同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社会、家庭、学校应重视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引导, 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婚恋观。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调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006/20100600080798.shtml?2

[2]高亚兵, 骆伯巍, 叶丽红.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现状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 (3) :194

苏州科技学院经管巅峰吉尼斯策划 篇5

主办: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

【活动背景】

开学伊始,广大新生告别了生活二十年家乡,踏入了陌生的烟雨姑苏城,跨进了苏州科技学院的大门。高中到大学跨跃,是学习质量的飞跃,是生活状态的飞跃,是对每一个年轻人的考验和挑战。大学充满了机遇,也处处是诱惑,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娱乐生活,保持和发扬大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成为摆在我院学生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一个以切实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学生体质及增进各同学之间的感情,促进极限爱好者间的交流,丰富经管人第二课堂的巅峰对决和宿舍吉尼斯结合的活动。【活动宗旨】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大学生,增进各全院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我院学生体质,弘扬体育精神,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增强同学们挑战自我的意识,弘扬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由苏州科技学院经管学院学生会主办,经管学院外联部主办的经管我最牛----宿舍吉尼斯大赛,简称“巅峰吉尼”即将拉开帷幕,本次吉尼斯大赛共有16个项目,以“团结性、全员性、竞争性、自主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全面合格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个性优势和特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顺应了教育形式发展的潮流,这就是“巅峰吉尼”大赛。在自我超越、挑战极限的激情后,你的名字将永远记录在社团联及经管院的开创者名单中!

【活动名称】

苏州科技学院经管学院的巅峰吉尼斯。

【活动主题】

敢拼,我就是第一人

【活动地点】

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篮球场

【参与对象】

苏州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活动宣传安排

【宣传】

在苏州科技学院三个校区同时开展活动宣传,宣传手段包括在食堂等人流密集处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悬挂大幅喷绘,散发宣传单页,广播站广播宣传。同时,通过大学生服务网网络平台对整个晚会的筹备及进展过程进行全程网络报道支持,尽可能联系报纸等社会传媒对活动盛况进行报道。

将现场的照片配合文字简讯上传至校园网,将DV制作完成刻成光盘赠送给学校各级行政领导,兄弟院校及赞助单位

活动方案

1、巅峰对决将在12月初举办

2、关于巅峰对决的具体比赛项目安排:(1)齐心协力

比赛规则:每队6人,两两用绳子绑住小腿,形成一列,在40米内最先完成为胜。

(2)集体跳绳

比赛规则:10人一队,2人舞绳,8人一起跳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量最多者为胜。(3)往返接力

比赛规则:以四人一组,男女各2人,以篮球场两条宽为起始距离

接力,每两人一组往返,时间最快者取胜

3、关于宿舍吉尼斯的具体比赛项目安排:

1.三分王:

比赛不限时,每位参赛者在三分线外的5个投篮点各有5次机会(共25次),比投

中数目

2.脚颠球:

比赛不限时,每位参赛者有一次机会,用脚颠球,比颠球次数。球落地则比赛结束。

3.快投:

比赛限时一分钟,比谁投中的次数多。以罚球线为半径的半圆。4.一分钟定时跳绳:

—每名选手配一名技数员,单脚双脚皆可,失误的不计入总数,分组比赛,小组内

同时进行,并记录所跳个数,奖励个数最多的一个。5.掰手腕:

—抽签分组淘汰制,获胜晋级,奖励最后获胜的同学。6.垫排球

双手垫排球,计算个数,个数多的获胜,球落地比赛结束。7.吹气球: 抽签分组比赛,1分钟内吹破最多的获胜(监督选手不能用指甲盖划破气球,如有此

行为取消比赛资格)。8.穿针(男女不限):

分组比赛,最快穿完8根针的获胜(提醒注意安全),并记录时间。9.仰卧起坐(女生):

一分钟做的最多的获胜。10.踢毽子:

踢最多的获胜,每名选手配一名技数员(不可用上半身任何部位接触毽子)

每人2次机会。11.转书:

每人两次机会,转书可换手,转时间最长的获胜(课本统一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夹乒乓球

每人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筷子夹乒乓球,从规定地点到另一地点,数目多者为胜。13.斗鸡

在规定圆圈内,5人一组晋级一人,就此循环,最后留下三名决出冠军。

商家赞助回报

【总体情况】

作为青春的代言人,大学生总洋溢着年轻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校园大学生有着自己消费特点:消费群体范围集中,针对性强,消费量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消费易引导;容易形成潮流,而且迅速向周边地区辐射;接受能力强,尤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今年是活动开展的最好时机,产品宣传的最佳时间,形象策划的最棒时段。因为新生来到苏州科技学院是全新的开始,是最好的宣传载体,企业品牌树立是最好的时机,宣传格调高,受众信任度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该月是中学与大学的过渡期,功课也相对于其它月份少些,会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参与活动。并且是学期消费高峰期,是商家宣传自己产品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宣传的黄金月,哪个组织率先策划出极具创意的活动,哪个公司能在这个月做最有效的宣传,必能更快地占去这一片超过万人的大市场。因此,苏州科技学院经管学院精心策划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是最具特色,最大的一次具有全校轰动性的活动,得到校团委、院领导等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除此之外本活动还得到本校各社团的鼎立相助。届时活动必将更加流光溢彩。

【市场分析】 在校生的特点

(1)消费群体范围集中,针对性强,消费量大。(2)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消费易引导。

(3)容易形成潮流,而且迅速向周边地区辐射。(4)接受能力强,尤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

1.同电视、报刊传媒相比,在学校宣传有良好的性价比,可用很少的资金做到最好的宣传。

2.学校消费地域集中,针对性强,产品品牌容易深入民心。公司如能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宣传,效果可想而知。3.便捷的活动申请:商家在高校内搞宣传或促销活动,一定要经过一系列的申请,而通过和我们社团联合作,贵公司可以方便快捷获得校方批准,并且得到我们学院及各部门的大力协作配合。

4.高效廉价的宣传:以往的校内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宣传经验,在学校建有强大的宣传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贵公司完成宣传活动!5.本次活动将有全校万余人了解,并至少超1200人能进场参与(因场地所限人不可进太多),并会在苏州高校圈内广为流传。

【宣传形式】

冠名权:独家赞助拥有活动的冠名权,本次活动可以“×赞助商×”等来命名.节目单:节目单上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委派学生在活动开场前现场发放 DM单:宣传单上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或同时派发公司的宣传单,委派学生在校外散发宣传单(该项目可独立,由商家自己提供)

海报宣传:海报上商家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并可印上公司标志物(商家自行设计也可)

展板宣传:展板上可贴部分赞助商自身的1-2张海报 宣传栏宣传:赞助商的宣传单和海报我方在校内宣传栏独家赞助拥有活动的冠名权,横幅宣传:在活动现场、教学楼内和学校过道可悬挂带有商家名称的横幅 奖品宣传:奖品由公司赞助、提供或可印有图案 产品宣传:公司产品可作为该活动的唯一指定用品 工作人员用品宣传:工作人员可穿上印有商家标志的服装工作,现场的道具等该项目赞助可跨学院本学期所有活动 嘉宾发言:贵公司可派代表过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并可在活动期间以嘉宾的身份上台发言

展卖:贵公司可以在学校内人口流动频繁的路上展示自己的产品(费用另计)备注:所有宣传活动均有时间限制。一切需遵从学校团委老师安排。除了赞助资金,公司还可以考虑以实物赞助,如赞助活动的礼物。提供贵公司的纪念品给入场的人员,如是食品、饮料公司可以赞助活动所需的食品和饮料。

【赞助方式】

1、活动经费由赞助公司承担。

2、横幅、pop宣传海报可由赞助公司代为制作,展板可由赞助公司提供彩印。广告、入场券、传单及现场礼品可由赞助公司提供(如均印有赞助公司宣传语,则相关费用不记入活动经费预算)。任何宣传用语均需通过双方协商后方可使用。

3、为了更利于赞助商产品形象及服务宗旨的宣传,公司亦可加入到整个活动的筹备工作,在策划过程中可有公司宣传内容。

4、赞助公司也可以为我们活动的服务人员统一服装。

5、如果赞助商有其他要求,请联系活动负责人。

【赞助商受益点】

1、一场精心准备的活动定会吸引全校众多师生,得到他们的关注。有助于赞助公司更加集中的进行公司形象的宣传,扩大市场影响力,有利于公司吸引优秀人才。

2、宣传范围广。本次活动面向全校三校区。通过我们的宣传可以对全校产生相当影响,同时在苏州高校圈进行宣传,为贵公司打开广阔的销售市场,提高产品认知度,拓展潜在商机。

3、宣传形式多样。可通过科技学院校广播站、宣传海报以及网络平台等媒体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宣传,通过我们的途径必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4、宣传时间长。本次活动可以让赞助企业有充足的时间对其产品、服务及品牌进行推销和宣传,在师生心中产生良好效应。

5、赞助公司也可在校园内进行一定的产品促销活动和宣传活动,如派发传单、赠送样品等。

6、赞助公司如果为知名企业,在经过双方协商后,我们还可以协助赞助公司进行校园见面会活动。同时,我们愿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供以后其他活动的第一赞助机会。

7、若企业愿意协办这次活动,我们可以将这次晚会的冠名权授予企业。

【赞助活动的意义】

1、增加.校企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2、扩大公司在各高校的影响,通过全面的宣传,提高公司产品在高校的市场占有率。

3、通过赞助相关的活动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公司的社会效益。

我们真心地希望能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和贵公司建立更长久的合作关系,帮助贵公司不仅在校内,而且在社会上的最大的利益的实现。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为贵公司提供更大的支持。

资金预算

1、横幅:8元/米*4条=150元

2、招贴:5元/张*8张=40元

3、海报:3元/张*6=18元

4、喷绘:12元/平方×60平方×=720元

5、工作证制作:1元*20个=20元

6、资料打印费用:150元

7、现场dv机器及拍照机器租借:200元

8、后期光盘制作:8元/张*10张=80元

9、各社团开场前展示:待定

大旗:100元*1=100元

小旗:6元*30=180元

11、器材

长绳:10元*5=50元

秒表:15元*2=30元 哨子:1元*20=20元

12、宣传单:商家自备

13、文化衫:商家自备

14、校区人员促销:待定

15、后勤费用

饮用水:28元/箱*10箱=280元

16、礼仪费用:100元*2=200元

15、奖品:

证书:5元/人*10人/队*6队=300元 物品:一等奖价值50元物品 50元/人*10人=500元

二等奖价值30元物品 30元/人*10人=300元 三等奖价值10元物品 10元/人*10人=100元

苏州科技学院 篇6

本报讯 1月20日,方正集团苏州制造基地举行开业典礼。这一年产600万台PC等电子产品的制造基地正式投产,标志着国内IT行业新增一家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及专业化的OEM/ODM服务提供商。苏州市副市长朱建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领导及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等出席了典礼。

方正集团苏州制造基地投资6亿元人民币,于2003年11月在苏州工业园区奠基,2005年4月完成主体部分建设;初期设计最大产能为400万台/年。到2008年第二期完成,设计产能将达到600万台/年。该生产基地拥有7条先进的生产线,其中包括两条CELL线,实现了柔性生产体系与大规模生产相结合,不仅能够满足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也可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客户化定制。方正集团苏州制造基地主要从事电脑、数码相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的生产及相应软件技术的开发。(倪)

又讯 1月至3月,方正科技先后在大连和长沙等城市召开渠道拓展大会,并同时发布2006年的渠道策略,提出建设“复合渠道”的模式,即针对目前的市场状况,利用分销加经销的灵活方式打造完整的渠道链条。由分销商加经销商,深化与拓展,形成一个全面覆盖一到六级城市的立体结构。通过这种立体式的网络,方正科技将展开多种渠道营销模式,并通过其资源整合能力,协同渠道一起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方正科技的渠道之前一直是扁平的。这次变化显示方正科技意欲在2006年深入区域,扎根地市级市场。(晓轩)

苏州科技学院 篇7

目前,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较为缓慢, 农民年收入增加不快, 造成农村高校生经济能力普遍低下, 加上城镇失业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收入较少, 使得很多城市学生的经济能力也无法适应高校学生生活标准, 贫困生问题仍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文就南徐学院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进行汇总和思考。

1 我院贫困生管理工作概述

2010年我院贫困生人数628人, 占在校生的10.8%;2011年达到723人, 占在校生的11.8%;2012年达到905人, 占在校生的14.6%。贫困生人数和比例是呈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度我院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江苏省生源地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企业助学金、校长奖学金、勤工助学等累计发放金额达220多万元, 所有贫困生都成为受助者。

2 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2.1 贫困生认定难

很多贫困生都来自不同省份和地区, 所以在经济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贫困生。从学校层面看, 高校在认定贫困生的时候存在着严重的主观倾向性。主要是看学生自己准备的相关材料, 很难对所有申请的贫困生情况进行核实。而从学生角度看, 很多学生出于面子问题不愿意把自家的家庭背景展现出来, 因此就会有谎报现象的出现。从社会环境看, 虽然高校贫困生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时候需要有乡镇政府出示证明, 但是由于把关疏忽等因素, 就造成提供给学校的证明不是其家庭经济状况真实的反映。这样致使该享受的没享受, 不该享受的却受到资助。

2.2 贫困生资助管理难

对于独立学院的贫困生来讲, 虽然通过经济资助可以解决暂时的物质之需, 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问题, 因此就需要加强对贫困生的能力扶持、心里疏导和品格历练等尤为关键, 这也是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的主要工作目标。每年拨付的国家奖助学金, 学生也不用归还, 容易造成学生对其产生依赖心理, 就会致使学生不愿意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困难, 造成学生不思进取的思想。

2.3 贫困生心理资助难

目前的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模式只看重物质帮助, 心理资助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贫困生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 就会阻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甚至危害到社会。而贫困省由于长期接受经济的资助, 逐渐产生以下几种情况: (1) 具有较强烈的自卑感和自尊感, 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2) 焦虑从而导致心理能力差。 (3) 自我封闭, 人际关系不适应。

3 对贫困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高校贫困生信息的动态管理

做好高校贫困生调查、登记、跟踪扶助工作,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 准确认定帮困对象, 并建立高校贫困生档案进行跟踪调查的动态分析。 (1) 在新生入学之初, 学生本人通过提交申请、交递家庭经济调查表和相关的证明文件, 进入贫困生信息库。 (2) 调查摸底。辅导员、班主任、班级中的班团干部对申请者的经济、生活、消费 (主要是日常用品档次等) 分别进行调查摸底。 (3) 摸清特困生家庭情况、经济来源、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4) 在权衡比较后确定高校贫困生名单。对刚入学的高校贫困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在情感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5) 动态把握高校贫困生情况。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好转而退出高校贫困生行列;也有的学生原来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或较好, 却因受天灾人祸而变成高校贫困生。学生本人可以根据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动状况提交申请, 经过辅导员老师、学生干部调查确认后进行审核登记, 并进入贫困生信息库。

3.2 拓展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渠道

长期以来, 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经费主要由国家拨款和学校自筹, 其他渠道筹措的资金比例较低。随着独立学院规模日益扩大, 单纯依赖政府资助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日益突出的贫困生问题。因此, 需要积极争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 (1) 勤工助学是资助贫困生的一条重要渠道。贫困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自我解困、自我资助, 同时还学到课堂所学不到的知识, 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得到了全面成长。学校应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勤工助学机会。首先, 应增加勤工助学资助的资金投入, 使尽可能多的贫困生得到锻炼。其次, 要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层次, 由单一的劳务型向技能型、创业型转变, 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最后, 要充分发掘社会资源, 扩大勤工助学岗位的来源渠道。 (2) 倡议企业和社会团体到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尽量多的争取社会爱心援助, 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社会公益援助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方式。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加大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的力度, 重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感受。 (3) 独立学院要加强与企业的定单式合作。企业与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将企业资助与贫困生实习、就业相结合, 让贫困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企业服务, 既能获得经济收入又能得到实践锻炼。

3.3 完善“奖、助、贷、补、勤”并有效整合

(1) 奖学金。奖学金是学院对成绩优秀, 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的奖励, 金额在800-3000元, 学生获奖比例根据学分绩点不超过本专业35%, 这其中就包括了一定比例的贫困学生。 (2) 助学金。自2002年以来, 国家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金额分别是:8000元、5000元、3000元, 发放比例达到在校生10%左右。 (3) 助学贷款制度。助学贷款是高校对贫困生主要的资助方式, 分为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种, 这两种贷款没有任何抵押, 完全是靠借款人的信用作保证。高校需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外, 还需在信用建设上采取一些措施, 使助学贷款的保障有法可依, 以保证这项业务健康发展。 (4) 困难补助。困难主要是来解决贫困学生的燃眉之急, 是国家资助工作的底线。 (5) 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贫困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去获取报酬, 既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经济压力, 又可以锻炼能力, 增强自信心。

3.4 培养贫困生综合能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能力提升是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的目的。

(1) 以校园活动为导向, 促进贫困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如组织策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学生通过组织宣传、讲座指导、初、复、决赛等阶段的锻炼, 学院邀请企业高管担任大赛评委, 不仅密切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也让更多的学生亲临“职场”, 树立清晰的职业规划目标, 使其找到成就感, 不断获得自信。 (2) 以项目为载体, 培养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创业园为在校学生提供创业服务, 通过提供创业场地及相关扶持政策,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对于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3) 以实践活动为手段, 铸就贫困学生感恩品质。我们要将感恩的教育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灵,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让贫困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从思想上深化感恩意识, 在行动中体现回报社会的愿望, 因此就需要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这样思想才能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 才能真正铸就学生的感恩品质。

参考文献

[1]赵红丽.试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1) .

[2]吴泽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4.

苏州科技学院 篇8

为适应学校发展形势, 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苏州科技学院在2006年通过招标引入一套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将相对固定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各种规范等相关信息, 通过平台系统进行整合, 同时进行统一管理与差异化管理相结合, 使研究生部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部的管理水平, 充分节约工作人员的宝贵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2]。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 该系统已基本处于稳定运行阶段, 并在研究生信息化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面对学校招生学科和研究生数量的飞速增长, 该系统仍需随着各用户组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一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

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某科技有限公司“Gmis研究生管理系统V3.0”系统, 系统组成包括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培养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学位管理、学科管理和系统管理共8个子系统, 其内容涵盖了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各个环节, 以实现研究生学籍、培养、毕业等的全过程化管理。在研究生规模尚不巨大的情况下, 按照我校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 该系统基于角色将用户端分为系统管理员、学院研究生秘书、教师组、研究生等用户组。按照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流程, 各用户组之间因不同需要设定各自权限, 并与各子系统的相关环节相辅相成。

1研究生

研究生登陆系统需要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的录入、学期注册, 在系统内提交个人培养计划后按照院系排课情况进行选课, 并按课表进行课程学习, 研究生可于期末在系统内查询成绩。完成课程学习后, 研究生在系统内进行学位论文从开题到答辩的申请, 并完成必修环节的信息登记, 经导师和学院审核后不得变更。

2教师组

教师组分为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两类, 某一教师身兼两种角色的需由管理员在系统内进行身份对应维护。教师组用户可登陆系统进行课程教学以及进行综合查询及管理, 同时导师可对所带学生的培养计划、实践环节以及学位申请的全过程进行查询和审核。

3学院研究生秘书

学院研究生秘书可于系统内进行本学院学生学籍、培养信息的综合查询和管理, 完成专业课的教学安排, 并对学生的成绩、必修环节以及学位相关环节的申请进行审核。也可就本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导师相关信息在系统内进行补充和完善, 并进行本学院各学科点的信息更新与维护。

4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可对该系统上述8个子系统的全部功能和各用户组进行管理操作, 也可就学校管理特点和要求设定各个用户组的使用权限, 以便实现对各学院研究生、教师、学科等相关信息的及时把握, 并对全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行维护和管理。

二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管理模式

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实践, 可将研究生教育组织模式分为两种:一级管理模式和二级管理模式[3]。苏州科技学院自取得硕士学位点后, 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由原来的学科办、研究生处发展为研究生部, 并成为学校相对独立的、专门的研究生教育机构。部门下设学科、招生、培养与学位、教育管理等科室, 在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我校在研究生规模的现实情况下, 对研究生教育管理采用的是一级管理模式, 即由研究生部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这种近乎垂直型的管理模式, 在保证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顺利执行的情况下, 有利于充分调动全校的教育教学资源, 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使得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工作繁重,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二级学院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3]。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为我校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学生个人培养计划、成绩、学位论文相关信息等可以快速便捷地查询, 并且通过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的设定, 实现了不同人员对不同信息的分类管理和通用查询功能。然而, 学校一级管理的模式也使得大量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集中在学校研究生部, 研究生、学院秘书等各级用户在数字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也多直接反映到研究生部, 而未能系统的对各自权限内的模块进行深入的探究, 以致造成研究生管理部门花费过多的精力在系统琐碎事务的处理上。随着我校研究生招生学科和在校人数规模的剧增, 单一的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在研究生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也慢慢呈现其不足和弊端, 我校也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的改革, 逐渐向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过渡, 探索新型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 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 保证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关于研究生培养数字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研究生的培养管理需要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协调与配合, 同样,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顺利应用也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关人员的配合。我校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学科类别的拓展和工作的事务性的加强, 该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也呈现出一定的问题, 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1各级领导重视, 规范数字化管理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适应学校发展形势的需要, 是提高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研究生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快捷地提供在校及存档研究生的各类信息数据, 也可通过流程化的模式规范管理, 为学校及研究生相关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因此也离不开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学校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与重要作用, 针对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各级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章, 严格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数字化流程。同时, 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更新, 以便及时解决实际操作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 从制度和人员上保障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2强化各级用户操作, 提高数字化程度

包括系统管理员在内的各级用户是系统运行的支撑, 因此, 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地按照设定程序进行研究生培养的流程化管理取决于各级用户是否能正确地完成各自权责内的网上操作。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学生、导师、教师、学院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在了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流程的基础上, 学生入学后必须熟悉自身系统权限内各个模块的功能, 实现整个培养环节相关信息的网上载入;任课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以及学院秘书也必须精通系统模块内各自权限的功能与操作, 完成学生相关信息的管理和各类申请的审核。然而由于研究生生源地和本科院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不同, 以及系统各级管理人员接受信息化程度的差异, 导致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因此, 在要求各级用户熟悉操作的同时, 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操作培训也是切实提高学校研究生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数字化程度的重要保障。

3完善更新与维护, 开拓数字化延展性

由于不同高校的研究生管理模式的个体差异, 以及管理形式的多样化,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在适合不同高校普遍要求的前提下满足使用学校的特殊实际情况。随着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培养类别的增加, 传统的全日制研究生框架下的信息管理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研究生数字化管理的要求, 同时, 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和信息管理中也出现不少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数字化管理, 研究生管理部门需要走进二级学院, 走近研究生, 就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联系软件供应方进行更新维护, 不断加强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进一步推进研究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总之, 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事务性, 数字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管理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高校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数字化管理的具体过程中, 正确认识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和不足, 优化研究生管理组织模式和架构, 全面保障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科, 郑晓芹.高校研究生数字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19 (1) :115-117.

[2]曾明军, 王志祥.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8) :26-28.

苏州科技学院 篇9

教考分离考试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方法,在高校许多学科中进行了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高校体育课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有一定的特殊性。教考分离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术科考核中能否推行,效果如何?在实施教考分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为此,我们在2013—2014学年对苏州理工学院的部分班级学生的体育课术科考核进行了教考分离的试验。通过研究,总结高校体育术科考核中实施教考分离的优点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对教考分离在高校体育的推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研究方法

1.1实验法

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的篮球、健美操专项的2013级学生共8个班级(4个男生班,4个女生班,学生总数266人)进行了教考分离的实验。在学期初,告知学生本学期的考核内容,并把期末的体育考核将由其他教师对他们进行考核的信息也告知学生。在学期最后三周的体育考核中,体育教师互换班级进行术科考核,并互相登记体育成绩。任课教师只负责学生学习态度成绩的登记。

1.2访谈法

访谈体育教师及大学生,就学生的学习态度、内容接受程度、 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教考分离后对体育课重视程度等问题进行访谈。

1.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实验班级的体育课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于非实验班级进行比较。

2实验结果

如表1与表2所示,可以发现,实验班体育课术科大部分指标都要优于非实验班,仅女生的仰卧起坐项目的成绩实验班略低于非实验班。

从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与非实验班级比较,实行教考分离的班级学生对体育考核更为重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也要好很多,因此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访教师认为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态度更积极,在体育课内容安排上,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在学生评教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程度也更高。

3高校体育课术科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的优点

3.1教考分离的考核模式体现了体育考核的公平性,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相对于“教考合一”而言,在高校体育中实施教考分离更能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有利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教考分离使学生认识到,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付出更多地努力,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教考分离成为督促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教师而言,“教考分离”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本身。体育教师的责任感明显得到加强, 体育课教学时更加积极努力。教学相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3.2“教考分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

高校体育实施“教考分离”之前,师生之间只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只是扮演着施教者的角色。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是教师说了算,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就会选择那些容易得到满意成绩的体育教师的课程,上课的时候更是偷奸耍滑。 实施“教考分离”之后,有效地改变了由任课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杜绝了人情分现象,基本上能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每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同时,学生也知道体育课考核要有其他教师来考核,重视程度自然提高。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仅仅教与学的关系,体育教师担任了更多地教练员的职责,学生由过去的 “要我练”变成了“我要练”。例如在中长跑练习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在以往的体育课组织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吃苦而不愿意参加。 而实行教考分离之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再以各种理由而躲避。部分学生还会抽出时间来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成绩。当然,教师也会更加把注意力投入到教学本身,无需迎合学生的意愿,因为学生也能认识到,考核成绩不理想,即使平时能偷懒那也没用。

4高校体育课术科考核教考分离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1教考分离对教学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部分工作量

教考分离在高校体育中实施的首个困难就是组织难度大。高校体育实施教考分离后要求非任课教师对非任课班级进行考核。 高校体育术科考核实行教考分离之后,一般采取教师换班考核的方法,这样的组织比较简便易行,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会让篮球老师去考核武术专项的学生,素质项目还好一些,而专项考核就难度大了;另一种方法就是用专项分组的方法,组成专项考核团进行集体考核,这样考核会更科学严谨,但这样组织工作量会大大增加。然而即使是第一种方法,很多教师仍然认为考核别的班级是额外的工作量,非常抵制。由于大学里任课体育教师多,且任课项目繁多,这给教考分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饱满,很多教师都是超负荷劳动,不愿意再额外地付出。

4.2教考分离增加了学生作弊的可能性

教考分离导致主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大大减弱,教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也不认识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就容易给学生作弊的机会。学生为了考核通过或好成绩,不惜铤而走险。当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身份证或学生证来认证学生的身份后在进行考核,就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但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这样做。

4.3教考分离加大了体育风险,对体育考核过程中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考分离加大了体育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体育考核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会在考核中尽最大程度的努力,甚至会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容易发生危险;二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尤其是身体有隐患的学生状况,这也增加了体育风险。

近年来,校园体育伤害事故频频发生,体育安全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第一要求。教考分离导致主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大大减弱,教师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由于考核的教师学生并不认识,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为了考核通过,学生都会尽全力考核。在实践的过程中,在50米跑的考核中,每个班级都出现了学生摔倒的情况。在1000米跑的考核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或考核之后出现了各种身体反应不适的情况。

4.4教考分离触动了教学部分教师的利益

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有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管理并不到位。有的体育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体育课成为“放羊课”,上课时只是发个球,然后对学生就不管不顾了,体育考核只是走个形式。部分体育教师为了迎合学生故意降低运动量,甚至降低考核标准。但学生仍然乐于上这样老师的课,因为学生可以偷懒,还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教师也愿意这样做,因为可以少花力气。

而一旦实行教考分离,这部分教师如果还这样做的话就行不通,逼迫他们不得不提高自己上课的要求,而他们又放任惯了,一时又很难改回来,上课就成为一种负担。所以,他们会抵制教考分离,成为教学改革的阻力。

5在实施中的改进措施

5.1加强对大学生的医务监督,加强学生信息的网络化建设,让体育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降低体育风险,保障体育安全

安全成为高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要求,如果因为教考分离导致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那将大大阻碍教考分离教学改革的实施。体育考核的教师需要对考核对象比较了解,以确保体育安全。让一个完全不了解学生状况的教师进行考核,尤其是强度比较大的体育项目,存在安全隐患。这也是许多高校体育课不愿意实施教考分离的重要原因。如何消除安全隐患,且不过多地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难度,是教考分离的考核模式在体育课中推广实施的关键。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前,要经过数次的身体检查,但这些检查结果并没有被有效地利用。建议对大学生的身体检查工作落实到位,不能走过场。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及时将大学生的身体情况, 尤其是身体患病的大学生的信息通知体育教师。现代许多高校信息实现网络化管理,对于大学生的身体检查的结果更应该网络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此外,体育教师是最直接面对学生的,对学生情况有最直接的了解,应当对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进行标示,以提醒考核的教师。体育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才能有效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5.2加大平时成绩比重,重视过程考核,降低最终考核的比重

在高校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中应增加过程评价指标及其所占比重,加大平时成绩比重,重视过程评价,淡化终结期评价,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及终身体育意识。

一般的做法就是平时就考核本学期的项目,在期末考核后,两次成绩取成绩好的一次为有效成绩。本学期的体育竞赛成绩可以替代该项目的成绩。并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课外体育锻炼情况都计入最终成绩核算,这有利于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同时淡化了身体素质的差异,最后减少最终考核所占的比重,也可以降低学生作弊的动力。

5.3加强对学生身份的认证,避免学生的作弊情况

体育教师在考核前可以通过身份证或学生证来认证学生的身份后在进行考核,但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这样做。建议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身份确认后再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作弊的可能性。

指纹识别技术是对身份确认的一个很好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能将指纹识别技术与体育成绩录入系统相结合, 即解决了学生的作弊问题,也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将有利于教考分离教学改革大的推进。

6结语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内涵建设是地方高校发展的主旋律,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对于高校体育而言,提高教学质量也成为当务之急。当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工作落到实处,把工作做得再细致,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教考分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但在高校体育推行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地进行展开,并辅以相应的管理办法。

摘要:教考分离是一种高校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该文通过对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部分大学生的实验研究,将高校体育术科考核进行教考分离,总结取得的经验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工作落到实处,把工作做得细致,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教考分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但在高校体育推行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地进行展开,并辅以相应的管理办法。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篇10

学院现有教肓学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苏州大学高等教肓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师培训学院、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肓研究中心均附设于本学院,苏州心理学会也挂靠于此。

苏州大学教肓科学研究院是学校直属的教育科研机构。挂靠苏州大学教肓学院。主要负责.•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各类研究生的教肓与培养;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实施:苏州大学规划与政策研究。

苏州大学教肓学院现有一个博士点:高等教育学(江苏省重点学科);七个硕士点:应用心理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一个专业硕士点:教育硕士;三个本科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院还承担全校师范生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师口语书法课程及其他校级公共课程的教学。

学院共有教职工64人。教师队伍年轻、学历较高、专业结构合理。在5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 比例为83%,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7名。现有周川、刘电芝、许庆豫、母小勇、童辉杰、崔玉平、吴继霞 等7位博士生导师和32位硕士生导师。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者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9%,教授平均年 龄46岁,副教授平均年轉37岁。

苏州科技体制改革成效与不足 篇11

一、苏州科技发展的成效

(一) 机制创新,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一是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目前全市大中型内资工业企业已普遍建立了研发机构;推动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标准化、技术标准产业化;引导企业介入高校院所早期研发, 构建利益共同体;二是强化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实施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瞪羚计划”和“雏鹰计划”。仅2014年上半年, 两类企业受益面分别达100%和59%;三是加大科技政策落实力度。2013年落实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66.7亿元, 同比增长12%, 其中落实企业研发加计扣除2, 377家, 加计扣除额66.38亿元, 增长26%, 折合减免企业所得税16.54亿元。

(二) 创新引领,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连续三年设立纳米技术、医疗器械及新医药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在创新源培育、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二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2014年以来, 中科院电子所分所落户苏州, 苏州纳米城、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使用,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大科学装置、中科院药物所成果转化中心等载体的科技成果研发及产业化也得到加快推进;三是积极打造创新型园区。全市已建有7个国家级、省级高新区, 并建成了苏州太阳能光伏、昆山可再生能源、吴中医药等23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三) 多元投入, 完善科技金融机制。

一是构建多元科技投入体系。构建了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引导, 金融信贷、上市融资、股权交易、风险投资为重点渠道, 科技保险、融资担保、质押借贷、信用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投入体系;二是不断改进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从事前支持、直接支持更多地转向事后补助、间接支持。制定了《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科技支行风险池专项资金等;三是不断规范科技经费管理机制。实现了项目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市级科技计划均通过媒体公布项目申报要求、拟立项数等信息。

(四) 整合资源, 全力构筑人才高地。

一是大力培育引进高端人才。2014年上半年, 组织申报省双创人才计划150人;新增姑苏领军人才计划70人, 累计514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32人, 累计达157人, 其中创业类“千人计划”专家95名;二是全力扶持领军人才创新创业。2014年上半年, 450家姑苏人才创业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达60亿元, 同比增长20%。目前人才企业中, 销售额过亿元的17家, 过千万元的110家;三是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环境。成立苏州科技服务中心 (姑苏人才计划服务中心) 和千人计划专家联合会, 深入开展国际精英创业周等活动。

(五) 更新理念,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建成苏州自主创新服务广场并获批“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 打造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六大服务平台。仅2014年上半年,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共举办专题对接会12场, 达成意向52项, 落地2项;技术经纪人队伍超过1, 000人。科技咨询平台会员数量达3, 722人, 访问量累计达82万次;二是完善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科技金融超市”, 进一步提高“科贷通”的覆盖范围。2014年上半年, 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苏州市科技金融深度结合的实施方案》。“科贷通”为1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21.8亿元;三是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仅2014年上半年, 大仪网累计入网仪器1, 602台 (套) , 原值9.8亿元, 服务企业300余项, 通过平台完成供需对接130项;四是大力推动科技合作交流。开展了8场大型产学研对接会, 共有500多位企业家赴高校对接, 近100家企业与学校达成合作意向。第六批科技镇长团的105名成员共走访企业2, 600余家次, 举办专题报告或讲座140余场, 帮助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500多项, 引进高层次人才250余人。

二、苏州在科技创新中的不足

苏州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对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从思想认识到体制机制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创新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有待提高。

一是创新要素的活跃程度不高。首先, 创投风投活跃度不高。虽然目前苏州市拥有创业投资机构272家, 管理资金规模达880亿元, 但与苏州市近2万家科技企业总数相比, 苏州市创业投资的活跃度还不够高, 尤其是缺乏投资早期的知名天使投资机构;其次, 科技服务业规模偏小。2013年, 苏州市技术交易额58亿元, 全省第二名, 低于南京 (169亿元) , 仅占全省的1/10;科技服务业收入135亿元, 全省第二名, 低于南京 (351亿元) , 占全省的14.5%;最后, 全社会R&D投入偏低。2013年, 苏州市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为2.6%, 不但与省内兄弟城市相比, 无优势可言 (低于南京2.92%、无锡2.7%) , 更是与北京 (6.16%) 、上海 (3.4%) 、深圳 (4%) 、杭州 (2.95%) 等先进城市的差距明显。

二是产业综合竞争力还有待增强。在全市有13万多家工业企业,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仅占到0.18%。与之相比, 早在2012年底, 上海市中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达4, 400多家, 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94%。

三是产业缺乏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反映地区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比重偏低, 与国内先进城市比差距较大。2013年, 苏州市专利申请量为141, 076件, 其中发明专利44, 477件, 占31.53%;专利授权量81, 665件, 其中发明专利4, 413件, 仅占5.4%。与之相比, 上海市的专利申请量为86, 450件, 其中发明专利39, 157件, 占45.3%;专利授权量48, 680件, 其中发明专利10, 644件, 占到21.9%。另外, 深圳市的专利申请量为80, 657件,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2, 208件, 占39.9%;专利授权量49, 756件,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 987件, 占到22.08%。

四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首先, 研发投入偏低。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98%, 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更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全省平均1.1%, 全国平均0.99%, 发达国家2.5%~5%) ;其次, 中高层人才缺乏。领军人才普遍反映, 在管理、营销、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中层人才相当缺乏, 而在面广量大的传统企业中, 人才缺乏现象更加突出。

五是科技资源的使用和管理还有待完善。已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科技经费使用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等方面, 一些固有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消除, 比如税收政策、财政管理体制。

三、原因分析

上一篇:词汇与翻译研究下一篇:早期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