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奖励工作规定

2024-09-17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奖励工作规定(精选2篇)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奖励工作规定 篇1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学生奖励工作规定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表彰优秀,奖励先进,创建学院优良校风、学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特制订本规定。

一、评选荣誉称号种类

学院评选奖励荣誉称号分个人和集体两类。1.个人荣誉称号:

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员、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寝室长、三好学生标兵、优先学生干部标兵

2.集体荣誉称号: 先进班级、先进团支部。3.各奖项可兼得。

二、评选对象和比例

三好学生,在籍全日制学生,比例为学生总数的5%。优秀毕业生,在本专科毕业生中评选,比例为毕业生的10%。优秀团员,在学生团员中评选,比例为学生团员总数的5%。优秀党员,在学生党员中评选,比例为学生党员总数的10%。优秀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中评选,且任职满一学年,比例为学生干部总数的10%。

优秀团干部,在学生团干部中评选,且任职满一学年,比例为学生团干部总数的10%。

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按规定条件评比,不设比例。优秀寝室长,按规定条件评比,不设比例。先进班级,按规定条件评比,不设比例。先进团支部,按规定条件评比,不设比例。

三、评选条件

三好学生: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两课”成绩不低于90分;能自觉积极维护校园稳定和谐发展;严格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

2.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遵纪守法,学年内德育成绩不低于90分;

3.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学年内获得2次奖学金(含微软和自强奖学金)或学年内考试、考察科目无补考,但在某学科上具有一定特长,成绩突出,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有创新思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或作品者。

4.体育方面,身体健康,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早操出勤率90%,且学年内体育成绩“良”以上;

5.积极参加学院、班级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表现突出,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好学生标兵

1.在“三好学生”中评选产生; 2.德育考核分数不低于95分;

3.学年内至少获得2次以上奖学金(其中至少1次为一等奖学金)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和作品2次以上;

4.学年内体育成绩均分不低于90分。优秀毕业生: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礼貌,自觉遵守国家法令和学院的规章制度,在校期间无违纪处分;

2.在校期间至少获得院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1次或优秀寝室长2次以上等荣誉称号;

3.每学期德育考核成绩均不低于85分;

4.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至少获得一次奖学金(含微软和自强奖学金)或2次单项奖;

5.身体健康,体育达标。优秀团员:

1.政治思想好,坚信和维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获得1次奖学金(含微软和自强奖学金)或2次以上单项奖;

3.组织观念强,积极参加团组织的活动,自觉履行团员义务,积极参加“校风、学风”建设中各项义务活动,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团纪和学院的规章制度;

优秀党员: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勇于同各种不良现象作斗争;能自觉积极维护校园稳定和谐发展,敢于同破坏校园稳定的现象作斗争;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等;

2.学习刻苦,在校期间至少获得2次一等奖学金;

3.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在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优秀学生(团)干部:

1.坚信和维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每学期德育考核成绩不低于85分;能自觉积极维护校园稳定和谐发展,出色完成院系安排的各项任务,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2.学习成绩优良,学年内获得1次奖学金或2次单项奖; 3.担任班(团)干部一学年以上者;

4.所在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或先进团支部者优先。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1.在“优秀学生干部”中评选产生; 2.德育考核成绩不低于90分;

3.学年内获得2次奖学金(含微软和自强奖学金)以上。优秀寝室长

1、担任寝室长满一学期。真诚为同学服务,工作任劳任怨,带领、督促本室同学遵守寝室管理制度。

2、学习勤奋、刻苦,成绩良好,成绩排名在本班级前50%。

3、学期所在寝室至少被评为院级文明寝室或2次常规检查优秀寝室,学期内所在寝室无不合格、违纪、通报批评记录。

4、组织策划以寝室为单位参与学院各项活动1次以上。

5、积极创建寝室文化,寝室成员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学习习惯,寝室布置整洁文明。

先进班级: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政治方向,党团组织生活制度化,学年内班级“两课”考试无补考记录;

2.严格遵守《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学生手册》,无违纪行为,学年内班级成员无人受警告及以上处分;

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与校园文明建设,具有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朝气蓬勃、文明健康的班风、学风;

4.全班成绩排名本专业平均成绩前列。(1)班级考试及格率在80%以上;(2)认证考试通过率80%;(2)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报名率90%,且一次性通过率达到50%或累计通过率达到90%。

5.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班级体育达标率在90 %以上,早操或早晚自习出勤率均达到90%。

6.学年内至少有30%的宿舍被评为院“文明宿舍”,且无被学院通报批评宿舍;

先进团支部: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政治方向,党团组织生活制度化,学年内班级“两课”考试无补考;

2.严格遵守《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学生手册》,无违纪违法行为,学年内班级成员无人受警告及以上处分;

3.团组织工作活跃,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学年内团组织活动至少5次以上,且1-2项活动在全院有较大影响;

4.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团支部的“三会两制一课”(支部团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团员向团组织汇报制度、支委会向团员大会报告制度、团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质量较高。

5.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班级体育达标率在90 %以上,早操或早晚自习出勤率均达到90%。

6.学年内至少有40%的宿舍被评为院“文明宿舍”,且无被学院通报批评宿舍;

四、评选时间和办法

1.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员、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每学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在新学年 公示无异议后,会同事迹材料、《申请表》报学生处,由学生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并报院长办公会审批。

2.三好学生标兵、优先学生干部标兵采取个人申报制,凡符合条件的同学均可向所在班级申报参评,辅导员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人选报所在系。

各系确定参选名单,会同事迹材料、《申请表》报学生处,学生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评审小组,举办由师生共同参加的听证会,听取参选同学的情况汇报,经过听证会答辩后,评选出“标兵”,报院长办公会审批。

3.优秀毕业生,在 优秀党员由党小组对照条件推荐人选,党支部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并整理事迹材料报系党支部参评。

系党支部进行认真审核,确定人选,并填写《优秀党员申请表》呈报学院党委审批。

6.优秀寝室长

凡符合条件的同学均可向所在班级申报参评,辅导员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人选报所在系。

各系经过严格审核,按规定确认参评学生名单,并张榜公示3天。公示无异议后,会同事迹材料、《申请表》报学生处,学生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评审小组,举办有师生共同参加的听证会,听取参选同学的情况汇报,经过听证会答辩后,评选出优秀寝室长,报院长办公会审批。

7.先进班级

先进班级每学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在下学年 2.学院表彰大会每年召开一次。

六、本规定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奖励工作规定 篇2

(一) 总体规划。

实践科学发展观, 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从课程规划、教学模式、实践创新平台等角度构筑“教育、实训、指导、服务”的创业教育工作平台, 全面推进学院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 具体策略。

1. 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

做好校园环境与实验班级环境的布置工作, 让班级学生与学生会等自主通过橱窗、标语以及教师宣传画等形式进行创新发明与创业等的宣传工作,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课题组对班级布置进行检查验收。做好各种创新教育活动的规划工作, 制定不同主体定期开展各种创新教育活动, 如竞赛、展览等, 并将计划报送到课题组审批验收。

2. 组建专门的创新教育实验团队。

针对实验年级与实验班级的教学需要, 组建校内创业课堂教学专家队伍, 选择既有一定专业水平, 也有责任心的几位教师担任创新教育课程教学, 组织各种创新教育专题讲座, 为同学们开设创业公共选修课程。

3. 整合各种学生社团资源, 引导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针对实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组织各种创新社团活动, 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4. 大力开展各种创业教育活动。

针对大二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精英班,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选拔一批有强烈创业动机和创业激情的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精英班, 采取集中培训、实践操作、个别辅导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培养,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调查设计

(一) 设计思路。

在开展创新教育改革实验初期, 对试验班级学生总体情况通过自编问卷“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调查问卷”和创造力国际量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进行创新能力测试, 了解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情况。实验结束前, 针对前期调研中发现的高博软件学院创新教育的存在问题, 提出并设计高职创新教育的改进措施与方案, 从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活动、创新教育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 构建较为科学全面的高职学校创新教育管理体系, 促进高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落实后, 再次通过实验工具“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进行测试, 并将测试结果与前一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学生创新素质提升情况。进而对实验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 为优化高博软件学院等民办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工作提供建议。

(二) 研究过程实施与评价。

第一, 从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活动与创新教育平台等角度对试点年级及其班级落实新的创新教育方案与模式, 一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跟踪,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将创新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硬指标纳入评价, 并总结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各种措施;二是加大学生自主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力度, 引导学生社团或小组开展群体合作创新活动, 并评价学生在创新教育自主活动中的提升效果;三是通过创新教育平台提供创新项目, 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践活动。第二, 通过测试工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具体的基础创新能力测试, 通过创新能力测试分析学生在学校创新教育过程中取得的实质性进步与发展, 进而分析创新教育的成果与存在问题, 为调整创新教育策略提供参考建议。

三、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调查统计

实验前测试统计结果:发放问卷580份, 回收问卷543份, 其中无效问卷29份, 有效问卷514份, 大一问卷263份, 大二问卷251份, 回收率93.6%, 有效率94.6%。从测试结果来看, 苏州高博软件学院学生的总体创造力倾向均分为109.71分, 属于一般层次状态, 其中学生的冒险性与好奇心得分尤其偏低。反映学生创新素质基础一般。在统计过程中对大一与大二学生的得分情况进行了初步对比, 发现大二学生总体上得分高于大一学生, 但是差别不大, 大二学生平均分仅比大一学生高出1.34分, 反映学校教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发展情况属于一般化的水平, 其中冒险性与好奇性得分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想象力与挑战性发展较快。

非实验班和实验班经过一学年后对学生进行再次测试的结果, 仍然使用原有的测试方法与测试工具, 因为大三 (原大二) 的学生外出实训实习等原因, 对原有的测试对象中部分学生进行测试 (非实验班) ;对实验班所有学生进行测试。非实验班测试结果统计:发放问卷260份 (大二大三各130份) , 回收问卷237份, 其中无效问卷27份, 有效问卷210份 (大二问卷117份, 大三问卷93份) 。实验班测试结果统计:发放问卷104份, 回收问卷104份, 其中无效问卷0份, 有效问卷104份, 大二问卷52份, 大三问卷52份。第二次测试结果, 非实验班学生的总体均分从109.71仅提升到112.11, 提升幅度仅为2.4分;而实验班学生的总体均分从109.71提升到120.26, 提升幅度为10.55分, 基础创新指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尤其是挑战性与好奇心发展较快。由于原有测试的学生已经分别从大一升至大二, 大二升至大三, 所以对原有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测试, 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而其中大三 (原大二) 学生的提升率远远高于大二 (原大一) 的学生。这可能与大二到大三的学生参与了更多的实践性活动、与企业社会接触较多有一定关联。相对而言, 大一的学生更多接触一些初步的基础课程与理论课程, 自由选修的课程也较少。

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的总结

通过对高博软件学院大一与大二年级部分班级学生的创新教育专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并在实验前与实验后对学生开展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试, 发现学生通过这些针对性的提升训练与课堂改革以后其创新的倾向性更加明显, 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一大二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以后, 其创新倾向更加明显。尤其体现在学生的挑战性得到显著增强, 好奇心得到释放, 也就是在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与发展, 这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二是大二与大一学生的发展差距加大。

最终认为上述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方案是有一定效果的, 其中的课堂改革对学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各种实践性创新项目与活动开展效果也很大, 专门组建的创新教育教师团队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赞誉, 提升创新教育师资力量是可行的, 通过各种氛围营造等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侯沛勇.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高校跨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J].科技·人才·市场, 1997

[2] .戴家芳.关于创新型国家战略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C], 2006

上一篇:杜甫诗鉴赏:赠李白下一篇:小学期末简短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