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学院学生工作总结(精选7篇)
科技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篇1
科技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学团工作在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学工处、团委的直接指导下,在全院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善工作制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建设优良学风,培养严谨院风的宗旨,达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较好地完成了2006年的各项工作。
一、坚持思想教育 做好正面引导
学生工作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促进思想教育‛的基本思路,通过抓学生党建搞好思想教育,并且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建立积极分子档案,组织业余党校培训学员788名,780名获结业证。各团支部共向党组织推荐280名优秀团员,发展94名学生为预备党员,198名预备党员转正。
2、认真设计团课内容,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团课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开展了‚树党员新形象,为校庆做贡献,为党旗添光彩‛主题教育,‚学习‘八荣八耻’为校庆添光彩,做合格大学生‛主题团日活动,‚知荣辱 重修身 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我为校庆添光彩‛活动,‚构建和谐校园从我做起‛等主题教育,实行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党员学习园地支部轮流管理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加深对党的认识。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团支部在推优入党中的作用。
3、加强法纪安全教育,开展文明活动。加强文明纠察队的纠察力度,课外活动、星期天、节假日深入到教室、校园的各个角落监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并把‚随手捡‛落实到行动中。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加强荣誉感教育。设立‚荣辱榜‛表彰和勉励文明行为。扬文明旗帜,树校园新风。
4、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继续举办了“5.25”关爱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与外语学院合作进行朋辈辅导,全院05级26个班级接受了此项辅导,取得较好成效。在06级新生进校伊始,我们就联合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564名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和心理调查,并撰写了相应的调查报告;对男女生分专场进行青春期教育。
5、发挥人生导师及两课教师的作用,组织教师深入班级进行形势政策课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二、加强学风建设,促进院风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学风建设,坚持以学风带院风,为此专门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评先树优力度,塑典型、树榜样,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1、继续完善“学习标兵”的评比活动,引导同学们一心向学。05-06学年,共评出“学习标兵”73名,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并每人奖励300元。设立学习进步单项奖,规定凡学习成绩在班内排名进步最多的前三名均可申请此项奖励。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搞好综合测评工作。
2、举办11场专家论坛,帮助学生夯实专业思想;开展了2006年11月教学质量活动月活动。
三、开展多样活动 注重能力培养
本,我们坚持以活动促教育的原则。将主题教育与各种文体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文化活动 :先后开展了以‚谒登高必自碑,寄百年农大情‛重温校训活动,‚拳拳学子心,依依母校情‛——温情告别、感恩母校为主题的毕业生主题教育,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以‚高扬理想风帆、成就金色未来‛为主题的新生适应性主题教育,以‚我为校庆做贡献‛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以‚拒绝作弊、诚信考试‛为主题的考试教育活动等,通过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签名、宣誓、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全院三千余名在校生均积极参与其中。
2、体育活动:我们认真组织学生各种球类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针对女生特点组织了跳绳、踢毽子比赛等。既活跃了校园生活,又锻炼的学生体魄。
四、搞好爱心宣传 做好贫困生帮扶
我们制定各种帮扶政策,以实际行动关心贫困生、帮助贫困生,为他们排忧解,耐心的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1、重新建立贫困生档案,每班按20%的比例推选贫困生681名。
2、关爱贫困生,组织贫困生座谈会4场,找学生谈话200余人次。
3、设立助学岗109个,有178名贫困生在岗,基本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
4、注重贫困生的心理辅导,通过召开座谈会、心理咨询和辅导会、‚自信、自强、自立‛演讲比赛,缓解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五、进行管理创新 做好‚三自‛工作 我院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由去年的3144人到目前3404人,学生日常管理异常重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设管理队伍,发挥学生‚三自‛作用;关心同学,爱护同学,为他们排忧解难。
1、成立科技学院大学生事务委员会,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学生‚三自‛作用。
2、学生政工人员积极遵循学校‚学生工作三进三同‛工作模式号召,经常走进学生中间,下宿舍,到餐厅,了解他们的心声。
3、学生政工人员除节假日值班外,每天还轮流值班,从早晨出操到学生晚休熄灯,风雨无阻。
4、严格学生日常管理,一直坚持学生请销假制度和双考勤制度。
5、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检查,邀请泰安消防支队开展消防知识报告会。突击检查多次,查处的问题及时作了处理。全年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6、从全院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成立校庆志愿者队伍,出色完成校庆辅助工作。
7、顺利完成1086名07届毕业生往南校区搬迁工作,实现教学工作转移。
六、加大宣传力度 搞好招生就业
今年我院除到滨州宣传招生外,还动员学生利用五一长假回母校进行招生宣传。共报到新生56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72人,对口高职本科生203人,普通专科生191人,另‚1+3‛专升本学生490人,其中63人考入水院建筑装饰专业。按照学校的部署,结合我院的特点对新生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出台了《关于2006年迎新工作的安排意见》,并按照《意见》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新生工作。受到了学校、学院领导的好评。
2006年,我院共有专科毕业生233人,虽然人数较少,但毕业生都是专科1+3升本落选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个性很强,就业压力比较大,学生网上签约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担心给学校拖后腿。我院采取了政策激励、全员参与的措施,教育帮助毕业生就业,最终取得了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71.24%的好成绩,签约率列全校第四名。
七、坚持温情送别 做好毕业生工作
今年我院06届毕业生离校,与往年有巨大差别,他们办完离校手续,没有吃散伙饭,没有摔砸东西,非常文明地离开母校。
1、领导重视,学工人员工作扎实。6月初,车书记、卢院长对毕业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2、邀请优秀校友省林业局副局长石效贵为毕业生作报告,增强了同学们的使命感和对学校的自豪感。
3、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党员与毕业生结对子,到学生宿舍去,帮助毕业生做好思想和心理工作。
4、开展扎实有效的帮扶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大学生事务委员会组织学生收购毕业生难以携带的物品,如回收的暖瓶150余只,八成新的衣物10多件,准备捐献给2006届贫困新生。全体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5、开展温情教育、‚谒登高必自碑,寄百年农大情‛活动。精心组织毕业典礼和毕业晚会,隆重热烈的毕业典礼,一场‚今夜无眠‛的送别晚会,让毕业生充分体会到了学院对毕业生的美好祝愿和款款深情,更加深了他们对母校的依恋与热爱。
最后,我代表科院全体学生政工人员,向一直关心、支持、爱护学生工作的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诚请你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支持学生工作。
谢谢!
二00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科技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篇2
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1]目前,大学生转专业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并且已经制度化。《学生手册》明确规定了转专业管理办法,并在新生入学时组织学习《学生手册》,这样学生可以了解转专业工作的相关规定和程序。
二、转专业现状
目前全国已有部分院校实现过半学生无门槛转专业,特别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独立学院中,近年来对转专业的热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且转专业政策的条件也在逐年放宽。就以我们学院为例,已经连续两年修订转专业管理办法,对学生的转专业条件逐步放开,为更多学生提供调整专业的机会。我院目前的转专业类别分为优秀生、特长生、困难生和高考成绩高分专业转低分专业(仅第一学期)四类。近几年我院每学期转专业工作中,有一百多人申请报名,但转专业成功率仅百分之三十左右。
根据对辅导员、教学秘书和转专业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我院转专业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1. 部分优秀学生无目的性地转专业。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对所转专业不是很了解,只是感觉很好就业或跟随同学转专业的趋势去转专业,造成转专业成功后不能适应新的专业,又回不到原来的专业的尴尬局面,从原来的优秀生转变为困难生。
2. 教师对学生“良性”选择专业的指导工作不足。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转专业选择呈功利性趋势,导致热门专业越来越“热”,冷门专业越来越“冷”[2]。仅仅为了好就业而选择一门专业,后期发现对新专业根本没有兴趣,加上中途转专业造成的学业困难,有些学生会厌学,自暴自弃,增加管理难度,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3. 较低的转专业成功率造成教师工作效率降低,浪费时间与资源,影响未转成功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学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顺利毕业。
三、调查问卷分析
针对我院学生转专业现状,本文从管理学视角出发,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全面了解我院学生转专业的意图、目的及要求,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2013/2014第二学期转专业申请学生进行随机的调查问卷,回收的10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1. 您认为转专业对自己最大会在哪方面有改善(可多选):
(1)自身技能;(2)性格;(3)就业。选择自身技能的占62%,选择性格的占18%,选择就业的占68%。
2. 您认为转专业原因(可多选)
从1和2的选择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对未来就业和自身技能的提高,以及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前景广阔的考量是选择转专业的主要原因;专业适应能力和家长建议也会考虑;对于拟转入专业的师资力量大都没有考虑。说明学生并未对拟转入专业有过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只是往“热”门专业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
3. 高考报考志愿的专业选项
从表1结果显示,现在的专业并不是学生本人的第一志愿,只是第二或者调剂的专业,学生想通过转专业进行二次选择,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
4. 专业的了解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从进入大学前对所选择转入专业的一般了解和不太了解到进入大学后的比较了解,促使学生想进入拟转入专业学习。
5. 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及社团活动方面
由上表可以看出转专业的学生在生活、学习及业余社团活动中比较积极向上。
6. 专业基础课程及师资力量了解
由表5可以看出,学生转专业前并未充分打好转专业的基础,大半学生在没有专业课程基础的情况下,进入新的专业学习势必压力较大。
7. 家长意愿
转专业意愿多大程度是听从家长意见:
(1)自己分析30%
(2)与家长商量69%
(3)完全家长意愿1%
“90后”自主能力和意识较强,部分学生自己分析,并未与家长商量就转专业,可能会选择错误,走弯路。
8. 您对转专业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学生最多表达的就是想转专业的强烈愿望,希望学校放宽转专业限制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学生更感兴趣的专业希望通过转专业能更好地提升技能,为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前景;有的学生表示希望转专业能够容易一些;有的学生说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适合,成绩不合格,希望不要看本专业成绩转专业……
这些都体现学生对转专业的认识还不够理性,转专业前的工作做得准备不够充分,同时对转专业有强烈要求,希望通过转专业对自身及未来就业等有更好的帮助。
四、改进措施
针对我院特色和转专业学生的现状,问卷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我院学生转专业的意图、目的及要求,在转专业工作中采取改进措施,如组织专题活动和讲座,鼓励学生到拟转入专业试听课程等,提高学生的转专业效率,避免学生盲目转专业。
1. 各系在转专业工作开展初期组织召开专题讲座。教学秘书或辅导员对全校各专业设置及专业课程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从学院网站了解拟转入专业的主要课程和主要就业方向等,并现场答疑,让学生对所想转的专业有清晰明确的认知,避免学生因不同学校同专业侧重不同,造成想转专业的学生的误解。
2. 指导拟转专业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所转专业相关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鼓励学生到拟转入专业班级试听课程。一方面可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明晰的认识,转专业的目标性更强,另一方面,感受新专业的学习氛围,学习新专业知识,衡量自己是否真的对新专业感兴趣,能否实现“个性化发展”。
3. 充分发挥家长的能动性,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转专业的愿望,毕竟家长要比学生的社会经验丰富,相对学生来说,更了解专业就业前景,更能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考虑得更全面。避免学生过于自主,让家长了解学院对学生转专业工作的重视和人性化。
我院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转专业工作开始后,通过各项措施的开展,帮助学生转专业,提高大学生转专业效率;合理优化,使学生在适合身心学业发展的专业和环境学习。
从表6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学期学生转专业的人数较多,热情较高,且转成比例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在实施改进措施的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转专业申请人数、申请类别和转成比例都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改进措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5. 结语
从对转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转专业的热情和需求,但学生转专业后的专业适应性等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努力。教务部门作为管理学校教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之一,应该合理安排和管理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转专业学习成效,最终顺利毕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转专业政策并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要联合全院各系及学生辅导员、教学秘书建立转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机制,掌握各系各专业的转专业学生的成绩变化趋势,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为教务部管理办法和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现实依据[3],实现学生真正的“个性化发展”,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2005-9-1.
[2]吴海练.构建独立学院良好的学生转专业机制[J].科教文汇,2010(07).
科技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社会实践;创新;思考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河南科技学院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项活动紧紧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历经百泉农专、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不同历史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特色,并对同类院校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河南科技学院创新的社会实践途径
1.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萌芽期
百泉农专时期,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成立了“农技通信咨询小组”,面向全国各地开展农业科技通信咨询活动。经《河南日报》《河南农村报》报道后,一年时间收到全国60多个县市200多封来信,解答了近1000个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2.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发展期
1987年,百泉农专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植物保护、畜牧等农科专业在“农技通信咨询小组”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3.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成熟期
2002年,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后,相关院(系)和专业以各自的基础、专业课为重点和突破口,组建了大田作物、蔬菜、食用菌、园艺、植物保护、蔬菜、果品加工、畜牧兽医、农机维修等服务小组。各服务小组届届有负责人,采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交叉组合进行传、帮、带,保证了届届有骨干组员、级级有学生参与。
多年来,围绕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所进行的教学研究获得了数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改革教学结构,开设专业实践课》于1989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于1992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职技高师农艺专业技能规范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于1997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在1992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委决定把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作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一个创举在全省高校推广。结合应用型师范教育的特点,学校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大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其中《实施“四双工程”,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与实践》于2005年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肯定。
4.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具体实践
大学生结合农口专业基础雄厚、职业技术专业多的优势,走出校园,就近、就便与学校周围乡村建立固定联系,3至5人一组承包一家农户,参加农忙时节的生产劳动,深入调查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总结群众的生产经验,为所承包的农户建立发展致富档案,详细记载生产发展情况及规划、目标和措施,并随着农时季节变化及时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帮助农民生产致富。长期以来,参加“科技承包农户”活动的大学生对学院附近的辉县市、新乡县、卫辉市、延津县、长垣县等县市的农家进行科技服务,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和河南电视台等40余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这一活动。
5.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作用
(1)创新了社会实践的途径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组织方式活,社会影响大。活动中,学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有机地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师范教育能力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实践教育的新途径,成为新形势下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
(2)弥补了暑期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
经过长期实践,河南科技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人特长,按照组织组团、自愿组团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组织形式,组建了各种专业化的实践团队,使学生利用返乡实习的机会自发、自愿,就近、就地、就便地开展活动,深入了解社会,有目的地进行调研、访谈。在完成暑期集中性的实践活动后,返乡学生还可以紧密结合家乡所在地及其邻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自身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采用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单位实习、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家在农村的返乡学生,带着致富信息和良种技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活动。
(3)成为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补充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主要在教学计划外的课余时间进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囿于教学时间、内容、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在学生喜爱、接受程度和知识运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发现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形成新的认识与思考,对原有的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夯实了宽广的知识平台。
(4)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科技承包农户”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丰富了对国情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社会、农村、农民、农业的了解,从而增强了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同时,学生通过接触生产实际,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二、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
2007年,河南科技学院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就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认真总结:在长期的办学中,学校长期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铸就了学校“亲农、爱农、为农”的精神内核,融入教学工作中就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农业情怀和魂魄的职教师资和农业应用型人才,情系“三农”、服务社会、敬业奉献、精心育人。
这一特色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肯定。有关这一特色的支撑材料如下:早在20世纪50年代,学校就形成了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传统,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建立农村工作站,开展农村生产调查,总结生产经验,推广农业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实验研究和技术推广,为推动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百泉农专时期,学校找准专科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定位,面向基层,强化实践,突出特色,一直承担着全国农林专科教育协作组的组长职责,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龙头地位。另外,受教育部委托,学校制订了农科专业教学计划并印发全国农林高等专科学校参照执行;组织编写了全国统编教材,为我国的农林专科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87年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后,学校秉承重视实践教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研究和探索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规律,坚持“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学术性”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行了实践教学导师制,开设了大学生专业实践课,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制定了完善的技能培养考核标准,实施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四双工程”等。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实践教学措施得力,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过硬,而且作风淳朴、工作踏实,用人单位满意,他们称赞学校的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对照和比较有关办学特色的内涵,笔者认为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不失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发扬。
三、与时俱进,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1.加强领导和投入,构建保障机制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河南科技学院实践育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也成为展示学院社会形象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前,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推动此项活动迈上新台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深化,特别是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选拔、科普推广工程等,找准问题,分析不足,统筹谋划,加强领导和投入,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构建良好的保障机制。
2.加强总结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在总结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经验和揭示其所体现精神的基础上,应大力倡导这种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广播电台、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条幅等载体,发扬精神,传承文化,使之成为学校软实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网络风采展示、评优表彰大会等形式进行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成果的宣传与推广,扩大实践成果的覆盖面,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如鼓励优秀的实践调研组参加“挑战杯”竞赛、申请相关学术基金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与专业学习、学术科研之间的紧密衔接。
3.完善学生参与机制,使活动内容落到实处
要完善各级学生参与机制。大一新生走出校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要接触实践;大二学生结合理论,体验生活,感悟社会,要理解实践;大三以上学生以及研究生结合自身专业,确立目标,学以致用,进行目标实践。这样,就形成了递进式、系统化的工作机制,使不同层次的实践更符合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到活动中来,各取所需、各有收获。
4.充实育人内涵,拓展活动范围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不断强化和充实“科技承包农户”的科学内涵、思政教育内涵、素质教育内涵等。要结合“双岗实习、置换培训”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实习模式,拓展活动范围,在“科技承包农户”的基础上,深入农林牧副渔有关企业,使青年大学生广泛而近距离地接触社会现实,更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归宿感,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牢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成为立场鲜明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5.完善过程指导,师生教学相长
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全程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确立服务主题、如何科学组建团队、如何制订科学的计划、如何进行团队管理、如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等,做到在“校园——实践地——校园”这一空间转移过程中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指导。同时,通过教学互动,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既增加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曦.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立国.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几点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
科技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篇4
——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09年学生工作总结
管理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267人,38个班级。其中,学生党员150人,学生社团八个。
2009年我院学生工作在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强化“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探索、完善工作方法,初步构建以党政领导重视为保障、以安全稳定为重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手段、以学风建设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突破、以创新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八以”工作运行体系,多渠道、全方位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组织建设在完善
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是我院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自建院以来,学院党政领导一直把学生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2009年学院工作计划又把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全力支持,并在具体实施中做到了组织到位、计划周密、责职到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完善规章制度
09年学院共召开了3次党政联席会,就我院学生工作的特点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讨论研究,完善了规章制度,如制定了班主任责任制,党员蹲点制,领导定期研究制度等,并以学院决议的形式予以贯彻落实。
2、领导重视关怀
我院四位院领导分别蹲点四个专业,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以实际行动关爱学生。院领导对重大工作亲自过问,全面督促落实;在一些重大场合对全院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如书记廖和平、副书记刘文俊亲自给学生干部上课培训,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个别有特殊问题的学生,我院领导也给予高度关心,亲自谈话沟通,了解思想,解决实际困难。一年来,院领导找学生谈话、谈心,近150人次。
3、强化管理队伍建设
学院非常重视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养和管理,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校学工处组织的各类报告会、培训,定期、不定期举行学生工作交流会,并在辅导员待遇上给予倾斜:上半年辅导员聘岗比同层次教师多1200元。对班主任工作还提出了详细的班主任考评细则,要求班主任下寝室、参与班级活动和进行个别谈话,并拟将年终考评与绩效挂钩。
二、狠抓落实,安全维稳有保障
安全稳定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工作发展的前提。我院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情势采取了以下措施,确保了09年我院学生工作的安全运转。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我院始终将学生安全教育摆在工作的第一位。具体措施有①通过讲座和演习,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们组织了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安全知识讲座和消防逃生演习。②建立提醒机制,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如不定期在班长、团支书例会上提醒,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提醒,通过辅导员下寝室提醒,在节假日中,通过治安部巡逻或下寝提醒。③采用重点抽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排查、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如我院要求院学生会每周下寝室检查二次;辅导员每周不定期下寝室抽查两次;副书记带队,每月集中对全院寝室普查一次。④实行了严格的离校请假制度,学生离校需年级辅导员批准,加强辅导员对学生的负责意识和学生对待请假的严谨态度。⑤在所有的重大安全管理上,学院均配套启动党员责任制,信息员24小时沟通与汇报制,及时准确地搜集和反馈重要信息,以此来帮助辅导员充分了解学生的住宿情况和思想动态。
2、落实资困助学政策,关爱弱势群体。
09年在认定贫困生389人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工作:①在志愿团的组织下,向全院学生募集爱心服装发放到大一的贫困新生手中,使得19名新生受惠;②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充分合理的利用了学校分排64个勤工助学岗位,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③配合学校做好家庭贫困学生的“绿色通道”、寒衣发放等工作,使我院的寒门学子得到相应资助。④今年共募集爱心基金14340元,给本院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338人次,共计8850元。⑤针对助学贷款是“诚信贷款”的特点,我院注重开展了对贷款学生的专项教育,包括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相关法律知识、诚信意识教育等。⑥重点进行扶贫励志工程。一是开展贫困生学习重点帮扶,二是组织贫困生参与助学活动,三是开展贫困生座谈会,切实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学习困难。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需常抓不懈。①配合校心理健康中心对全院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筛查,建立全院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对排查出的心理问题突出的11名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和个别心理辅导。②实行心理委员谈话制度,要求各班心理委员每周对本班同学进行心理问题摸底并及时上报情况,并及时更新档案信息,方便心理辅导教师对个别明显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本共排查出心理问题学生20名,通过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辅导老师的谈话、谈心后均得以化解。③针对不同群体举办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共5场次。如组织全院贫困生座谈,引导贫困学生理性面对现实中的困难;针对新生举办了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讲座;针对大四学生举办了求职中易出现的心理误区的座谈;组织新任心理委员参加的心理辅导和团体辅导等。④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特色活动近10项,如心理小报、心理小品表演、心理访谈节目、5.25活动中的篮球心理活动开幕式、以趣味晚会形式进行的心理活动月的闭幕式、艾滋病知识的宣传等活动,形式新颖,收效显著。
4、齐心抗击甲流、稳定教学秩序全面开展
为配合学校的甲流防控,我院及时成立了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控预案。举措包括发放甲流防控知识宣传单、通过班团例会宣讲、要求全院学生进行每天体温监测和情况上报制度,要求全院学生减少不必要的室内集会,减少外出、实行离校请假制度。同时为增强全院学生的抵抗力,丰富课余生活,我院还组织了院级、班级的各种室外体育活动,如班级篮球赛、纸飞机比赛、班级乒乓球赛等。
三、贴近学生,思想教育为手段
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我院学生工作的基石,是顺应了新时代高校教育要关注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要求。
1、开展多种教育活动
一是全院性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我院既开展了全院性的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守纪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又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全年我院共开展全院性教育活动4次,进行个别辅导近1000人次。
二是利用班会、团会组织专题讨论,形成正确舆论的导向,提高全院学生的思想素质。深入开展 “我的大学规划”、“学习雷锋精神” “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等一系列主题教育。三是采取了分年段开展教育的方法,一年级新生以“一确立二转变三了解”为主题教育内容,确立学习阶段的奋斗目标,转变角色,转变学习方法,了解学习生活,了解所学专业,了解学院,热爱学校;
二、三年级学生强化基础道德教育,规范行为增强组织观念,培养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和顽强上进的精神风貌;四年级学生环绕“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为主题的教育,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剖析个案,树立人生理想,促进就业发展。09年共召开分年级大会8场次。
2、立体宣传,畅通信息。
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形成健全的学生工作宣传阵地,组建了板报、学生QQ群、宣传栏、网页、《学生工作简报》、《班级简报》等多种媒体的立体宣传工具。几年来,多渠道全方位的师生交互的信息网络已经形成,院主管领导—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线,学工办—学生会—班干部线畅通无阻,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动态。
3、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结合国庆六十周年、校庆六十周年庆祝活动,09年我们开展了“爱国,爱校”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国庆阅兵、校庆庆典、参与校庆志愿者服务、举办国庆、校庆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
此外,我院还开展了“迎新志愿者服务”、爱心班级、爱心义卖等一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教育学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四、奖惩有章,学风建设在转变
为配合学院教学系统优化学风工作,我院推出了系列促进学生学习的具体措施。
1、开展班级月评估,将学风建设作为班级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使学风建设的重心下移,充分调动班团干部、普通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我院根据每月评估结果设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与奖金150、100、50元。
2、通过报告会、主题班会等方式加大对学风建设宣传的力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主动性、自觉性。全年共组织报告会7场,主题班会12场。
3、鼓励班级组织晨读、晨练
学院鼓励各班组织同学开展晨读、晨练,主要采取自学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4、加强考研、考证激励。
鼓励、支持学生考研、考证,促进学风建设。今年,我院已报名参加2010年考研的学生有80人。为将抓学风建设与考研有机结合起来,我院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加强了氛围建设,形成合力。“早调查、早引导”,我院在大三年级就对有考研意向的同学进行摸底了解,引导其坚定考研决心。引导教育学生,互相支持,营造良好的学风和考研氛围。二是健全了服务体系,我院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强辅导工作。“多鼓励、多服务”,努力为考研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条件。学院还为考研同学安排相关方向的老师提供学习指导,答疑解惑。与此同时学院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考研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提供服务。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我院规定对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奖励400元,报名且完成考试,总分达到200分以上者奖励100元,激励了学生学习和考研的积极性。
5、严谨考风考纪。实行考试巡查制、考场违纪现场确认制。把考前动员,开考前检查,考试中巡查结合起来,由院领导、教务、学工办老师一同巡视考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确认、及时记录。一年来,全院学生无一人违反考试纪律。
6、实行班务日志填报制。09年通过教师、学生的座谈会进一步修订与完善我院自行设计的班务日志手册,细化了各项考评内容,在纪律上有效的约束了学生,提高了到课率。同时通过学习部对上课情况的抽查与上报,帮助各年级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监管。
7、开展学习活动。
围绕学风建设,我院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近20场,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促进了学风建设。如:举办学术讲座,提高学生的学术视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四六级经验交流会、新生辩论赛、文化讲座等,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五、悉心指导,创业就业有方向
我院一直把学生的毕业就业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截止2009年12月10日,我院2009届毕业生385人,就业人数为325人,就业率为84.42%,此外考取研究生32人,考研率为8.31%。为促进学生就业,09年我院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去向,继续深入开展毕业生跟踪研究。我院继续对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开展跟踪调查,及时更新已有的毕业生去向存档;对毕业生集中的单位,采取走访用人单位和请用人单位来校访问的形式,进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这些举措一方面为应届毕业生开辟更多就业信息,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应届生加以引导,避免重蹈旧辙。
2、通过讲座、专题会议、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就业开拓思路、拓宽出路。如对大一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宣讲,举办就业知识竞赛、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就业辅导;邀请陈祖培、齐立江等优秀毕业生回校座谈,与在校生交流职场员工的亲身体验,通过学长们的献身说法,激发学生的求学热情和明确就业方向。
3、想方设法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切实做好就业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我院就业服务部通过做好初次就业率统计、就业签约情况报表的整理、日常招聘信息的收集、学院就业信息港的建设为着手点,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促进毕业生的就业,09年就业部共提供招聘信息325条,招聘会信息103条。此外,还积极联系就业单位,接待就业单位17家,组织小型招聘会达到16次,参加人数达到200人次左右。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信息保障。
4、为了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我院近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陆续在广州、东莞、深圳、上海等地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人力专业的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场。通过这些实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就业。
六、树立榜样,党建工作引领航向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院的学生党建工作,要把优秀的青年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我院把党建工作与团学工作结合起来,把发展党员与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09年全年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72人次,发展预备党员39人,转正党员31人。
1、我们在学生党员中成立了学生党与工作办公室,对现有学生党员群体进行规范化管理,每月组织一次学生党员教育大会,每周对党员考评一次,随着这一工作的深化,各学生党员不仅提高认识水平,更能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实施党员蹲点制度,让所有正式党员协助学生会干部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班风建设、寝室文明卫生及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中。具体内容为①团组织生活党员蹲点;②寝室生活党员蹲点;③党员发展过程蹲点。通过这一措施的实施,树立了党员的群众基础,加强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巩固了党员的先锋堡垒作用,同时也完善了学院的管理体系。
3、建立临时党支部。由于我院旅管专业的学生大四期间会有长达半个月的实习期,为了加强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工作,我院探索新形式,决定在有条件的实习基地成立临时党支部进行规范管理。这一举措不仅凝聚了党员、凝聚了学生,而且推动了实习、实训的顺利进行。
七、层层推进、团学工作趋成熟
为了使学生干部真正成为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力量,09年我院通过以下措施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1、完善制度,保证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学生干部的测评与奖励》等制度,继续实行“向制度要人、以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通过实行民意测评工作,评选出最受欢迎和工作最无业绩的学生干部,秉着奖励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情商和工作态度,促使学生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以身作则,增强示范性和带动力。
2、通过培训、讲座,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执行力。09年我院遵照共青团湖南省委的文件,组织学生干部认真学习探讨《大学生社团版“官场现形记”》,优化了学生干部队伍作风。此外全年召开7次全体学生干部会议,组织主要干部培训20余次,书记廖和平、副书记刘文俊亲自为学生干部授课培训,通过一系列的讲座、讨论,以及大型学生干部素质拓展培训,有效地提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了所在团队的执行力。
八、扩大参与,文体活动相得益彰
各种创新的活动和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舞台,也是我们学生工作的主要阵地。09年我院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将知识转变为能力,更好的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1、组织文体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同时也积极开展有管院特色的文体活动。09年我院广泛开展了20余项文体活动,如文化讲座、纸飞机比赛、心理小品表演、雅室设计大赛、寝室文化艺术节、班级乒乓球赛、新生篮球赛、专业篮球赛、诗歌朗诵赛等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类型丰富,既有专业特色,又蕴含人文关怀,因此参与面广、受众面大,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其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愉悦了身心;既增加了师生、专业、年级间的互动交流,又增进了彼此之间感情,加强了学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发挥社团优势,开展特色活动。
目前,我院共有八大学生社团。我院在坚持“抓质量、重质量、出精品、创特色”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对各社团普遍给予支持、指导,并依托专业优势,在资金支持、技术指导上重点扶持有管院特色的社团。如给省级社团每年资助1500元,其他社团每年1000元;对于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奖励,如对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励2200元。同时,我院实行了一系列的社团考核评比制度,加大力度对社团的管理。这些举措积极促进特色社团发展与学生个性特长的良性发展。经济管理学社被评为2009年校“优秀学生社团”,社会调查与研究学社被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
3、弘扬爱心奉献,青年志愿活动见真情
我院志愿团在09年不断加强内部建设,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原则,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特色部门活动的建设,增强社会影响力。迄今为止,我院青年志愿者的注册人数为420人,爱心班级30个共800余人次,在“爱心班级”的支教主题活动中,第一期共募集善款千余元。09年共举行了如下活动:三月护樱花活动、四月走访敬老院活动、五月爱心支教活动、六月爱心义卖活动、十月和平小学爱心基地成立、十二月爱心捐赠。让广大有爱心的同学一次次参与其中,为爱努力,为爱奉献。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成绩固然可喜,挑战依然并存。在新的一年里,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发扬成绩,乘势而上,使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学工办 2009年12月13日
附件:2009年管理学院学生工作主要成果附件:
2009年管理学院学生工作主要成绩
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我院学生在课堂学习、寝室文明卫生、文体科技活动、社团组织、学风建设、日常管理、就业服务、校园文化、特色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受到学校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学生管理:
1、学工办李玲主任被评为2009年校“服务育人”先进个人。2、09年学生军训工作获第四名。3、09级辅导员被评为校军训工作先进个人。
4、学生非正常死亡为零,违规犯罪为零,学生上访、投诉等为零;
5、学生课堂到课率、早签、晚归三项指标在全校排名靠前。
二 教育活动:
1、校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中我院获二等奖一个;胜奖一个。
2、第四届寝室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中我院共获得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二个; 三等奖五个。
3、校三〃七女生节系列活动中我院荣获 第四名;在女生节之“魅力女生秀”中李飞霞同学荣获“优胜奖”
4、校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竞赛中我院五件选送作品分获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类二等奖、三等奖。
5、校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竞赛中我院候澜等同学的三组创业方案设计分别荣获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银奖”、“铜奖”。
6、在校新生才艺赛特长赛中09级选手获二个三等奖,一个优胜奖。
7、在09校园诗歌朗诵比赛中,我院选手获优胜奖。
8、“歌颂祖国,祝福科大”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我院选送的两支代表队分获等奖。
9、在新生才艺大赛中我院选送节目《选秀下的蛋》荣获三等奖。
10、我院就业服务部在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荣获组织优胜奖。
11、新青年杯篮球赛我院代表荣获第四名。
11、校轮滑比赛中我院选手分获花样滑冰第二名、倒滑第二名、速滑第五名。
12、校第四届“惟新杯”科普知识竞赛中黄明等四位同学分获一等奖、三等奖。
三 人才培养
1、个人获奖:
校级五四评优中赵爽等56位同学获表彰;06级公管2班等3个班级和社会调查与研究学会获五四红旗团支部;经济管理学社获优秀学生社团。
2、CET4过级率(07级)65.5%。
3、体育达标率100%。
四 科技社团活动:
1、经济管理学社获09年校优秀学生社团。
2、社会调查研究学社获09年校“五四”红旗团支部
3、社员徐莎莎荣获校级“第四届社团文化艺术节特殊贡献奖”。
4、我院社团成员邵红艳等三位同学荣获“优秀社员”,陈丽荣获“优秀策划人”,绮琼荣获“社团积极分子”,周继伟荣获“社团特殊贡献个人”。
5、田雪萍等五同学荣获“十佳应聘者”,潘茵同学荣获“最佳人气奖”,刘瑶等四位同学荣获“优秀应聘者”。
6、电子商务知识竞赛曲红宝等七位同学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科技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院系学生会的管理,加强作风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提高执行力、凝聚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院系学生会作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和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生会采用院系两级管理制度。
第三条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院学生会直接受院团委和院党委领导,并对 院党委和院团委负责。各系学生会直接受系团总支、系党委和院学生会领导,并对其负责。
第四条 科技学院院系学生会的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务实高效、无私奉献、团结奋进,努力造就思想素质过硬、用科学知识武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人才。
第二章学代会和主席团会议
第五条 院系学生代表大会是院系学生组织的最高议事机构,学代会每年举行一次,在学代会闭会期间,由学代会主席团会议行使议事职责。
第六条 学院学代会主席团由院学生会主席、副主席,院团委副书记,各系学生会主席以及各系团总支副书记等有关人员组成。
第七条 学代会主席团会议每月召开两次,由院学生会主席或副主席主持,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会议形成的决定,院学生会主席应向院团委书记报告。
第三章院系学生会的组织机构
第八条 院系学生会设学习部、文艺部、生活部、自律部、外联部、体育部等部门。
第九条 各部门工作职责
1、学习部:与学院教学管理部配合,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向教务部门或有关系反映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组织好院系的英语、数学、计算机、电子、力学、写作、演讲等各类学习竞赛和知识讲座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各班学习委员座谈会,了解情况,布置工作;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组织开展帮扶活动;协助外语教研室开展“英语角”活动。
2、文艺部:组织文艺活动,丰富大学生活,陶冶情操,增强艺术感悟力;做好五四晚会、元旦晚会、毕业生毕业晚会等节目的筹划;组织好每学的“十佳歌手”大赛、素描大赛、书画大赛、艺术设计大赛等赛事;各类合唱比赛教唱、指挥、伴奏等人员的安排与指导工作。
3、生活部: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同学们有关生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或上报给主管部门;不定期进行学生生活区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确保生活环境优美整洁;定期组织检查、评定各班的卫生工作;负责学生卫生大检查工作,搞好学院的卫生工作;组织学生做好各种应急性卫生扫除工作;加强校医院的联系,搞好季节性医务防治宣传;协助有关部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4、自律部:具体负责学生纪律工作;建立和健全学生纪律检查组织机构,做好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负责常规检查工作;认真制定学院纪律考核标准,并组织实施,促进各班的班风建设,监督考勤班长的日常工作;协助班团搞好组织纪律教育,强化全院同学的组织纪律意识;指导各班搞好日常纪律工作,并及时进行量化评比;抓好院系各项重大活动的组织、检查、评比工作,促进优良院风系风的建设;对院系组织、纪律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能够大胆合理地进行开创性的工作;经常向院系团委团总支汇报工作,听取意见;按时完成老师交办的各项工作。
5、外联部:对外联系扩大学院学生会及学院的影响力,提高学院的知名度;通过与企业沟通、谈判,积极争取“商业赞助”,为学生会举办的大型活动募集部分经费,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促进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努力加强学生会与外界的联系,树立院系学生会的良好的形象,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联系,并为学生会的发展提供资料、经验及方案;促进学生会与外界进行学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交流,引进企业、事业单位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树立健康、进取、创新的良好形象;完成学生会交办的各项活动。
6、体育部:积极配合校、院开展的各项体育竞赛,组织好参赛活动,例如:校运会、足球赛、篮球赛、越野跑等体育竞技活动;组织开展全院体育活动,例如早锻炼、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定期召开各班体育委员会议,了解各班体育方面的情况,并鼓励各班开展班内体育活动;发现体育人才,尤其对每年进院的新生,多加了解并鼓励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组织好校运动会前运动员的选拔、集训等活动;积极配合院学生会其他部门的活动。
第四章院系学生会干部的产生和职责
第十条 院系学生会学生干部的产生
1、院系学生会干部候选人的产生采取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科技学院有志参加院系学生会工作的学生向辅导员递交个人申请表,辅导员审核签署推荐意见;然后院团委或系团总支负责人进行审核确定面试人员名单;经过面试考核筛选得出候选人名单;最后提交院系学生代表大会选举,选票过半数方可任职。
2、各系学生会委员换届选举须经院团委、院学生会同意后方可进行,新产生的委员亦需经院团委审批通过后方可上任。
3、在特殊情况下,院系学生会学生干部也可由上级组织指定、任命或招聘等形式产生。
4、学生会干部任职时间一般为一年。
5、院系学生会干部有以下情况将免职:
(1)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警告及以上处分的。
(2)一学年两门功课补考或有重修者。
(3)学期考核不合格者。
(4)自行辞职经团委审核同意者。
(5)因毕业或其他原因离校的学生会干部其所任职务自然免去。
第十一条 院系学生会主席职责:在院系党组织、行政的领导下,在共青团的指导下,团结广大同学,结合院系实际工作开展好学生会全盘工作;积极主动地深入了解情况,听取同学关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向学校反映同学的正当要求,维持同学的正当权利;积极组织开展全校性和全系性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成才环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了解国情、乡情、省情、了解社会;每学期开学时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期末写好工作总结;指导、安排、督促、检查学生会各部工作;定期召开各级别例会,及时了解同学思想状况,并向院系团组织汇报,开展好正常工作,主动加强与各系以及各兄弟院校的工作联系。院学生会主席代表院学生会参加上级学联会议,汇报工作并传达上级学联的有关会议精神。
第十二条院系学生会副主席职责:协助主席开展各项活动,分工主抓几个部的工作;向院团委或系团总支汇报各部门工作情况;协助主席召开院或系的主席团例会,及时传达学院的文件及精神,并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积极完成院系交办的其他临时性任务。
第十三条院系学生会部长、副部长的职责
1、部长:全面负责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制定本部门学年工作计划;完成院系学代会主席团会议交给的各项任务;定期召开部门例会,研究工作,交流情况,落实措施;加强同各兄弟院校或兄弟系的交流;认真完成院系相关部门交与的各项任务。
2、副部长:协助部长开展各项活动,受部长委托可以代行部分职权;协助部长召开本部门的例会,及时的传达学校及学院的文件及精神,并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
第五章学生会干部的要求和考核
第十四条 对学生会干部的一般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到思想政治素质过硬。
2、自觉维护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维护学校的利益。
3、模范遵守国家法令,校规校纪;同时提高警惕性,防止破坏分子进行破坏;如有突发事件及时汇报有关部门。
4、团结广大同学,及时反映广大同学的建议和呼声,做学生利益的忠实代表和维护者。
5、认真组织各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
6、做好本职工作,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7、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宣传鼓动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
8、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第十五条 学生干部考核严格按照《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关于学生干部考核的暂行办法》进行。
第十六条 院学生会必须在院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院学生会干部由院团委具体管理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学生干部所在系党团组织;系级学生会组织的干部由同级团组织和院学生会具体管理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院团委。
科技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篇6
一、建设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的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就目前的社会形势发展而言,占据网络思想阵地意义重大。在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习惯的调查研究表明,90%的大学生每天都会通过手机、电脑等与网络产生交集,80%的大学生基本上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网络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从QQ到微信,从微博到手机APP软件,网络越来越广泛、深入的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而大学阶段是年轻人“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在帮助学生如何正确接纳和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网络思想阵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网络文化具有双面性,在清醒看到其诞生、生长、发展过程中产生存在的一些不真实、不合理、不道德、不合法的信息和言论的同时,还应该要看到这一新生事物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丰富所带来的生命力。可以说,网络文化是至今为止最普及、最大众、最开放、最自由、最丰富、最活跃也是最包容的文化领域。自2014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项目”,鼓励并推动引导各高校积极打造网络文化育人平台。这一项目的实施充分肯定了网络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三)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育人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湖南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身处历史文化古城永州。在永州,无论是远古时的舜文化,还是唐时的柳文化,也无论是宋时的濂溪文化,还是近代的红色文化,都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建设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对永州文化进行系统、专业的挖掘和梳理,运用其积极因素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既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传统,又有利于发挥其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育人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现状
目前在全国各高校,无论是国家教育部门立项的还是非立项的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建设发展的状况与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各高校的网络文化工作室内容丰富,工作载体时刻紧跟时代与社会需求创新;二是多数高校网络工作室组织机构健全,职能分工到位,建设队伍学生成员较多且学生们的关注度与参与度高;三是不少高校的网络文化工作室在建设过程中教职员工参与的比率不高,影响了工作室的内涵式建设和专业化建设,缺乏师生共建的意识;四是各高校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团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缺乏,没有形成建设合理以及资源共享;五是立足地方将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团队很少,没有充分将现代媒体与传统文化精华养分结合在一起。
三、当前湖南科技学院网络文化建设现状
(一)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缺乏本校特色和规划
在网络文化建设方面,全校自上而下都非常重视,建设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网站、微博、博客、微信、贴吧、QQ群等形式,建设内容丰富,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务管理、党建团建、日常生活服务等。但建设缺乏自己本校的特色和规划,多数内容和其他高校无明显区别,并且资源没有形成共享,存在多重建设导致的浪费现象。
(二)建设平台数量众多,影响力逐年增加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自学校、各教学学院到各职能部门建立的网站有60余个、微博30余个、公众微信号20余个、贴吧1个、QQ群300余个,数量众多。这些平台在学生当中以及社会上的影响力逐年增加,例如由校团委主持建设的公众微信号、微博内容发布数量和粉丝数量位居湖南省同等院校第二。但各平台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例如有的平台年访问量达到了几十万人次,而有的平台年访问量只有一千余人次;有的平台专著建设内容是原创,而有得平台仅仅转发他人内容。
四、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建设路径
针对湖南科技学院实际情况以及地方院校的特点,考虑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现状以及湖南科技学院网络文化建设现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建设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引领大学生品德修养可以通过如下几个路径实施:
第一、明确学校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建设目标。以永州文化优势资源为引导,将永州文化中切合高等教育实际、有益于引领大学生品德修养的内容融入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整个过程,弘扬网络正能量。学校可从全盘着手进行规划统筹,加强宣传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管理与扶持,明确工作室建设目标之后制定详实可行的建设计划,致力将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打造成有特色、有影响、有成效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阵地,服务学校教育。
第二、保证学校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建设基础。在工作室投入建设时,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制定必要的建设激励措施,明确建设指导部门、成立建设团队、做好建设资金筹备、建设硬件设施配置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学习、办公与团队活动空间。可以聘请永州地方文化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担任工作室建设顾问,有效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校内外专家指导团队。
第三、搭建学校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工作平台。充分利用网站、微信与微博、QQ、APP软件等新媒体,搭建学校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工作内部交流平台以及对外传播平台。保证对工作室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师生取得的相关重要成果优势时间内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运用永州文化中有益于提升大学生品德修养的内容针对高校相应的热点、重点问题及时发声引导。
第四、提升学校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建设团队实践能力。为了保证工作室工作平台正常有效的运行,发挥积极作用,可通过各类实践途径提升建设团队工作能力。例如,定期有针对性的开展新时期新闻传播素质培训,提升团队成员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日常工作的实践能力;保证团队成员有一定的机会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交流的机会;能发挥学校的地理优势,在永州各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拓展团队建设思路,开阔团队成员眼界,提升团队建设创新发展水平。
第五、打造学校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品牌项目。在学校永州文化网络工作室建设时,应按照不同建设阶段的实际情况,持续凝练、打造工作室的特色品牌工作项目,增强团队吸引力,引领大学生提升品德修养。例如,可打造网络主题品牌活动、网络专项课题研究等品牌保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深度;可根据当前网络“微”小内容易传播、易接受的特点,挖掘团队建设过程中凸显的永州文化“微”人物、“微”事件、“微”文化,增强团队建设的吸引力以及内涵。
参考文献
[1]费佳,李健希,冯永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高校学生组织方式的转变[J].北京教育,2014(Z1):101-103.
[2]陈国成,黄伟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0-62.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培育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4〕40号,2014-07-04.
科技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新疆;农业科技;人才;探讨
新疆农业科学院针对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培养政策环境日益完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总量大幅增加,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结构日益优化,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开始形成。围绕着自治区科技农业发展,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关系著自治区农业事业发展的未来。加强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整体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
下面浅谈一下关于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做法及存在一些问题。
1 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存在几点问题
1.1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够
一是农业技术自主创新水平低。我院的研究主要是应用科学,主要研究技术是面向农业生产,创新的农业产品、农业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农业技术研究高层次拔尖青年科技人才少、专业人才匮乏,整体综合素质偏低,承担高技术科研能力弱。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还比较少,具有硕士以上的高级职称的青年科技人员较少。
1.2 科技人才总量比较匮乏
当前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比例不断上升,科技队伍年龄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但总量还是缺乏;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实力不强,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利用率低等现象。我院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分布在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学科结构等的突出问题是:传统学科专业人才多,新兴学科专业人才少;单一领域、学科人才多,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少;继承学科发展型人才多,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型人才少;低职称的人才多,高级职称的人才少。同时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上,科研思路尚不清晰,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员深入生产实际不足,科研思路不清晰,课题申报与生产需求脱节。
1.3 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少、重大科技成果少
我院青年科研人员主要承担了一些院青年基金、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没有由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主持。
“十二五”以来,我院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多个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这些奖项获奖者前三名中没有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在基础性研究上,青年科技人员发表了一些科技论文,但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发表过过水平论文数量较少。
1.4 科技人才流失问题
一是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的薪资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执行,工资水平与外部同行业、专业相比较,不具有竞争力,从而导致单位在薪资方面的吸引力降低;同时单位也未能体现多劳多得,难以按照工作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造成部分农业青年科技人才流失。
二是农业科研的工作环境条件较差,需要长期出差;农业研究整个生育周期较长,受自然环境条件制约性较大,难以出科技成果,不能满足农业科技人员对物质、精神的追求,个人价值不能实现,导致人才流失。
三是在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忽视了优秀人才政治待遇优先性,也会影响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积极性,导致人才流失。
1.5 社会环境不利影响
青年科技人员生活压力巨大,正处在养老、住房、孩子上学等要钱的困难时期;在工作中也要接受严格的科研业务考核,面对同行之间的竞争。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难免存在科研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行为,被诱发学术浮躁和造价,影响其学术水平能力的提升。
2 主要做法
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完善人才使用、评价、培养机制,完善对后备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方式,增加培养力度,为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学习搭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学术品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综合科研素质高、较强的科研推广能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队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2.1 进一步完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使用、评价机制
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管理中,完善人事制度的改革,对有潜质的青年科技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对青年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提供资金资助。在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中对青年科技人员委以重任,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调动青年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青年科技人才工作上从科技创新成果和潜在价值进行评价,避免以成果数量进行评价的粗放办法。
2.2 加大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力度
改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现状:
一是可以通过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利用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和优势学科单位联合培养,委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定向培养;选拔和推荐有科研潜质的青年科技人员学习和培训,提供出国考察机会,开拓青年科技人员的视野,拓宽科研思路,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提高科研团队行业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在本行业有重大研究的青年科技骨干。
2.3 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的后勤保障力度
努力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待遇,积极为青年科技人才社会保障提供条件,从住房条件、配偶就业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方面,切实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
2.4 培养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主要能力方向
2.4.1 加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任务的能力
加大青年科技人才的项目申报力度,为青年科技人才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从项目的立项、实施、项目总结上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承担任务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青年科技人才,及时培养。支持青年人才积极申请国家、自治区基金项目。
设立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尤其是35岁以下科技人员独立开展创新性研究,或者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前期研究,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完善人才管理办法,积极引进青年博士开展研究工作,并给予经费资助。
2.4.2 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团队意识和交流合作能力
协同创新是现在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不能单一的从一个方面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组织优势科研团队、强强联合是现代科研创新活动最主要的构成形式。
在创新团队队伍建设中:
①项目负责人要着力培养青年人才的团队意识和交流合作能力,在遴选团队成员时,加大青年科技人员的数量,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要占40%以上,使团队年龄结构年轻化,同时首席专家肩负培养青年人才的责任。
②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科学研究,培养青年科技创新型人才。
③充分发挥专家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与引领作用,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培养机会和经费支持,青年人才培养将作为对专家或学科带头人考核的重要指标。
④加强青年科技人员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依托国家外专局项目、中亚合作项目及各类国际合作项目,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机会。
3 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保证措施
3.1 培养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经费保证
依托自治区培养项目,加大对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为有发展潜力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机会和平台。
①依托“自治区农牧业科研骨干人才培养”、“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国家公派留学配套”、“西部之光”、“自治区少数民族特培”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农业青年科技人员带薪学习,有计划、有重点选派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从事研修学习或合作交流,加强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
②选派农业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内相关专业领域的优秀团队中进行中长期研修,通过共同工作,学习优势团队的丰富的科研理念,利用团队丰富的科研资源及研究方向,接触本学科技术发展前沿领域,增长自身见识,拓宽自身科研研究领域。
③单位鼓励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学习进一步提高,自主培养在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3.2 培养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保证
①拓宽青年科技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鼓励有真才实学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时晋升到高级岗位,为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②完善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健全科学的选拔培养机制,实行分类分层次培养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③岗位聘用实行科学定岗,引入竞争、打破论资排辈,岗位职责的制定与岗位要求、绩效考核、绩效工资紧密结合,激发有能力、想干事的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为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3.3 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条件保证
①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管理与服务,提高人才工作的成效,逐步加强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条件建设,提高生活待遇,创造良好科研环境,使青年科技人才能够安心工作。
②提供相应的课题申报、论文发表、职称申报、技能培训等相关服务工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科研服务支撑。
参考文献:
[1]先灵觉.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职教与成教,2012:189.
[2]杨东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1):13-14.
[3]吕倩.科研院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69-71.
[4]磨堅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企业人才通道,2010(93):76-77.
[5]许勤,赵玉莲.国有农牧企业人才流失现象的分析、思考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09(5):25.
[6]何传新.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培养科技创新人才[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143,145.
[7]李巨光.浅议高绩效科研团队的构建[J].农业科技管理,2007(6):90-93.
[8]王福军,吴志刚,王虹,等.浅析农业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8(1):49-51.
[9]李剑蓓.农业科研单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问题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09(5):49-50.
[10]李巨光.基于科研人员特点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96.
作者简介:
【科技学院学生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苏州科技学院学生工作简报2013.1期07-23
江西科技学院学生会科技部会议制度07-05
郑州科技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排球赛总结08-17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10-08
【浙江科技学院排名】浙江科技学院特色专业-浙江科技学院录取分数线05-13
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07-27
苏州科技学院10-19
江西科技学院2014年共青团工作要点05-23
黄河科技学院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