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现状(共12篇)
苏州现状 篇1
苏州滑稽戏是苏州市地区的文化形象, 也是滑稽戏的一个小剧种。在上个世纪初期, 滑稽戏作为小剧种, 在剧本写作、表演呈现方式及呈现效果都与当时的文明戏、曲艺等有些非常紧密的关系, 从他们各方面长处进行汲取, 集其他各个剧种所长结合滑稽戏本身自有特色形成更具特点的表演方式, 所以说滑稽戏又与其他各剧种有些相似, 但是又与众不同。
一、苏州滑稽戏剧团的历史和现状
(一) 历史变革
苏州滑稽剧团从建团开始创作并演出现代戏, 体现时代特性, 充分表现现实生活, 演绎非常贴地气的表演方式, 及展现出各种人物性格。这和滑稽戏艺术家及剧作者们丰富的社会阅历, 深厚了生活基础, 细微的观察能力与善于发现和积累滑稽素材密不可分。1950年9月24日, 张幻尔、张冶儿在常熟功德林剧场成立星艺滑稽通俗话剧团。
(二) 苏州滑稽剧团的演出内容
通过六十多年的发展, 苏州滑稽剧团积淀下几百部滑稽戏。其中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的《苏州二公差》、《小上海到山东》、《钱容容求雨》等很多部滑稽戏都在剧坛得到好评。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 他们有编排为电影《满意不满意》、《三十层楼上》、《小小得月楼》搬上荧幕, 把电影观众也吸引进来。
改革开放之后, 苏州滑稽剧团还创造了《快活的黄帽子》, 《一二三, 起步走》, 1997年, 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1月, 《一二三, 起步走》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很多专家学者把《一二三, 起步走》评价为“儿童剧创作和滑稽戏艺术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佳作”、“第一部用滑稽戏的艺术手段创作的儿童剧, 丰富了儿童剧的剧目建设”。2009年, 《一二三, 起步走》第一次被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中, 也是唯一一个在全国18部入选作品中, 一部一个剧团演出超四千场 (4053) 场的剧目。
2006年6月, 在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青春跑道》荣幸获得此荣誉, 表明了苏州滑稽剧团为提升滑稽戏剧种文学性, 滑稽艺术在文学品位上取得了质的飞跃, 并且《青春跑道》有一次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2007-2008) 。2009年9月21日, 中宣部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会议中, 苏州滑稽剧团凭着《顾家姆妈》第五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这是苏州滑稽剧团在全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五次的地方剧团。
苏州滑稽戏非常注意对“草根文化”的创意表现, 他和其他滑稽戏有这很大的区别就是是很注意对情节构建和人物形象塑造, 这样既能博得观众的欢笑, 又能在观众哈哈笑之后还能有些反思, 而且还可以提高在思想上的认知。苏州滑稽剧团在剧本写作创意着重偏重于戏剧的文学性与现实性, 这样, 可以吸引了各个品味不同的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滑稽戏。
(三) 培养青年演员, 增加人才储备
青年演员对于滑稽戏的传承及滑稽剧团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青年演员的培养, 这样青年演员才能传承滑稽戏, 在培养青年演员, 不仅从知识层面去培养, 需要从各个方面:首先是演员在台上的表演机会需要增大, 大胆的使用有潜力的演员, 多给他们实践的机会, 在演出结束之后, 老演员需要对青年演员进行总结, 引导青年演员去体验生活, 学习各种表演体系;其次就是督促青年演员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多读剧本, 多看戏;最后必须要有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留住青年演员。只有这样, 剧团才能继续维持良性发展的状态。当然现在非常多的剧团对演员后继无人的现象都是非常担忧, 都在想很多办法培养青年演员, 招收有潜力的优秀高校毕业生。
(四) 苏州滑稽剧团的班组成员及市场开拓
目前, 苏州市滑稽剧团是集体所有制的差额事业单位, 剧团的任务主要是传统滑稽戏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培养传承人才方面, 成立艺术培训班, 向社会招收艺术人才, 向高校招聘艺术人才, 分别对编剧、导演、演员、舞美及灯光人材进行培养。
滑稽戏剧种本身就存在很多优势, 滑稽戏的幽默能被众接受和喜爱, 是因为他通俗易懂, 给予观众的都是直观感受。在社会各个层面都有涉及, 不仅排成年人的滑稽戏, 还编排滑稽戏与儿童剧相结合, 赢得了更多的观众的喜爱, 也首次在全国进行儿童剧排演, 并在全国范围打开了很好的市场。就目前情况, 苏州滑稽剧团作为只有40来个演员的市级小剧团不仅在江、浙、沪等滑稽戏流行地区演出, 而且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很多演出。
二、苏州滑稽剧团的展望
苏州滑稽戏在发展的过程中, 逐步的改变发展状态, 及创作思路, 不仅把普通百姓作为他的观众, 自新中国建立后, 他的观众层面逐步发展到很多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八十年代后期, 又开始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把目标拓展到儿童教育和青少年身上, 创作儿童剧剧本, 这样苏州滑稽戏的观众就越来越多层次, 观众群体越来越广。虽然滑稽戏在发展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竞争, 很多的坎坷, 需要去面对重重困难, 但是, 苏州滑稽剧团坚持本团所固有的特色, 坚持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排演方式, 在创作排演过程中走出一条属于苏州滑稽剧团本身固有的表演特点, 把观众留住并且提高回头率, 也决定了苏州滑稽戏发展的道路会更开阔, 无论在剧本创作上或者演员表演上, 坚持本身自有的特色, 苏州滑稽剧团发展前景一片美好。
参考文献
[1]苏剧研究资料.苏州市戏曲研究室编印, 1962.
[2]苏州滑稽剧团大事记.苏州滑稽剧团内部资料, 2006.
[3]李涵.儿童戏剧艺术的魅力[M].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7.
[4]汪培.笑的戏剧──滑稽戏选[M].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
苏州现状 篇2
以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其突出的意义、地位、作用,已被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构成要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专章中开宗明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一、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文化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中的位臵,日益显现,与时俱进。在许多国家,文化已成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早在十多年前,意大利的文化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达到20%左右。英国近年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近两倍于经济增长率,年产值达到600亿英磅,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是我们都知道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曾经叫得很响。但现在,日本娱乐业的经营收入也已超过了它的汽车工业产值。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四分之一是文化企业,2000年文化产业出口创汇达到720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而我国则相对显得总量小,规模不大。如,2000年我国出版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加电子出版物的总销售收入为1138亿元人民币,而德国贝塔斯曼一家出版公司的年营业额就达300多亿马克(折合人民币1110亿元)。这大约可以说明,文化事业的强弱,文化产业的强弱,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力的强弱。
在文化产业相对起步较晚的国内,也有成功的例证。中国最具魅力城市排名,上海综合因素多,优势明显,理所当然为第一,而紧随其后、高于广州的是深圳。除了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20年开放的经济实力、不安现状的进取精神等等条件外,一举把“文化沙漠”的帽子扔进太平洋、以全国售书总量第三的文化也是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长沙的“工业经济”并不发达,工业对GDP的贡献远远低于昆明、西安、长春等城市,可“经济洼地”的长沙由于全力打造“文化高地”,由于文化产业的带动,长沙的国内生产总值便逐年上升,相继超越了这些城市。连续六年,长沙文化产业保持了15%
1以上的增长速度,文化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多达58家,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28家,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2家。
看待文化,若仅仅着眼于文化产业,着眼于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目光未免太狭窄了些。文化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品位。搞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城市综合因素的竞争。看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品位,看它的人文环境,看它的文化。现在各地都在加大发展力度,城市都很漂亮。倘若硬件相当,那么软件决定胜负,城市最终以文化比高低、论输赢。
二、苏州城市文化发展现状
现在的苏州呈现着三种文化形态:传统的吴文化,外来人口带来的区域文化,以及欧美日兼有的外来文化,多元文化交融互动。文化已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81家进驻苏州建立了180多家企业。台湾也有118家企业落户苏州。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在苏州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喻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戏曲之母”;评弹是用苏州方言表演的说唱艺术,已在江、浙、沪流传了300余年。苏州的工艺美术闻名中外,苏绣与湘、蜀、粤绣同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木刻齐名,世称“南桃北杨”;苏州的缂丝、雕塑、宋锦、玉石和红木雕刻等,各有千秋,巧夺天工;苏州以园林著称,1997年和2000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个古典园林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个城市挂有9块世界文化遗产的牌子举世罕见。这里文化历史遗存处处,古城门,古园林,古街,古镇,粉墙黛瓦,庭院深深,古韵悠悠。
苏州利用文化遗存的优势,开发建设了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一跃而为苏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比如,将古城、名镇、园林、胜迹、人文、工艺等制作成书刊年画、影视光盘等外宣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文化建设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发
展的后劲。
苏州也是一座经济发达、高度开放的现代城市。仅去年,人均GDP就达3200美元,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七位,还吸纳了200多亿美元的国际资本,这里已成为全国瞩目的一块热土。苏州是丰厚而多元的,走进苏州,每一个人都会有共同的体验与感受:这里幽静与繁华共存,坚守与开放兼容,传统与现代互动。
多年来,苏州特别注意处理好保护古城风貌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对全面保护苏州古城作出过重要批示。国务院在关于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也明确指出,要全面保护古城风貌和优秀文化遗产。根据这个精神,苏州按照“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对古城分期分批进行保护性改造和综合整治。同时,在古城西面建设总体规划53平方公里的苏州新区,在古城东面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总体规划70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带状城市格局,为古城保护和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苏州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新的理念:静止的保护只能使古城变成一个没有生气的“木乃伊”,只有在发展和振兴中保护,才能使古城成为一个繁荣的活“化石”。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一期投资2.4亿元综合整治观前地区。观东,集中保留和修缮了民国以来有价值的建筑;观中,以玄妙观正山门为中心,周边形成了完全保持传统风格的道教文化区;观西则以精品店为主,洋溢着现代化气息。随后完成的二期改造工程,使吃、住、行、游、购、乐的功能进一步完善:碧凤坊美食街和太监弄美食街连成一片,临河的“苏州人家”旅馆让外地人体验地道的姑苏家居,新增辟的停车场、市民广场给游人带来了方便和休憩的空间……整治后的观前街人气兴旺,更加繁荣。数百个中外商家毗邻而设,商品种类丰富,消费层次鲜明。老字号风光依然,新商家大批涌入,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快餐也纷纷前来抢滩。管理部门统计,改造后,观前街日常人流量近12万人次,节假日高峰
时竟达35万。这里的营业额以25%的增幅快速增长。整治后的观前街,激活了古城的中心商贸旅游区。
从1994年起,中国与新加坡共同投入79亿元资金进行苏州工业园区基础建设,使这块原先水塘片片、阡陌纵横的水乡变成了一个国际资本的投资热土和居住者的乐园。在古城西侧,苏州新区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区也显现出勃勃生机。狮子山麓的苏州乐园一改苏州旅游项目的传统特色,以其现代感和参与性成为苏州旅游的新亮点。苏州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显现了苏州人开放的世界性眼光。新城的建筑也融合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色彩以黑、白、灰为主,淡雅和谐,在空间处理和建筑材料上与传统风格相呼应,新城区与古城的内在神韵得以贯通。
三、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扑面而来的新世纪,各地区都在思考、制定区域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高度重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更新观念,把文化发展放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心,各地都在殚精竭虑地思考如何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不仅只有经济一种手段,还需要逆向、发散思维,反弹琵琶,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制约和影响有时比经济本身的因素更重要。就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看:文化产业的开发是全球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趋势,大量的劳动和资本不是继续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等活动中。文化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经济建设课题,也是文化建设课题,离不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技术及伦理道德即文化的支撑。大到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小到企业生产与管理、名牌产品的创立,都是非常复杂的文化活动,需要综合知识结构。尤其是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文化底蕴与储备显得至关重要。没有文化的配合,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
其次,遵循正确的原则、方针,促进区域经济和城市文化协调发展。一是并重与同步原则:经济与文化是每一个区域发展的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要坚持两者发展并重。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发展要相互促进,以达到文化带经济、经济促文化,两个文明建设双翼齐飞。在具体发展规划中,要坚持同步原则,同时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目标、方案,使之成为一个发展整体。二是系统与战略原则:一个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统一配合,协调一致。三是继承与创新原则: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东西,积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形成过硬的名牌项目、产品和产业,防止简单机械照搬和复古倾向。
第三,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富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挖掘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形成产业特色为指导,以一、二、三产业为依托,以生产经营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为内容,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是适应社会发展各方面要求的结果。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质、规范文化市场、平衡产业结构、开拓就业渠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析苏州乡镇财政管理制度的现状 篇3
一、当前苏州以乡镇财政形式管理的类型
(一)涉农乡镇财政。
目前苏州共有常熟市辛庄镇财政所、张家港市锦丰镇财政所、昆山市周庄镇财政所、太仓市浏河镇财政分局、吴江市同里镇财政所、吴中区甪直财政分局、相城区渭塘镇财政所、高新区东诸镇财政所、园区娄葑镇财政所等56个乡镇财政分局(所),占苏州全部乡镇财政的69%,近七成,这是目前乡镇财政的主流。其中,包含强镇扩权试点的乡镇财政5个,分别为吴江市财政局盛泽镇财政分局、昆山市财政局张浦分局、张家港市凤凰镇财政所、太仓市沙溪镇财政分局、常熟市梅李镇财政分局,占全部乡镇财政总数的6.41%。
(二)涉农街道财政。
目前苏州共有吴中区长桥街道财政分局、相城区太平街道财政所、高新区枫桥街道财政所等8个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分局),为原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后财政所仍保留的乡镇财政,主要分布在相城区和高新区,占苏州全部乡镇财政的9%。
(三)各种类型的开发区财政。
目前苏州共有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昆山经济开发区财政分局、吴江经济开发区、太仓港港区财政分局、吴中经济开发区财政分局、相城经济开发区财政局、高新区浒关经济开发区财政局等12个涉农开发区,占全部乡镇财政的14%。
(四)承担部分乡镇财政管理职能的各种形式的财政机构。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涉农乡镇、涉农街道、涉农开发区之外,目前苏州还有一些不以某某乡镇、街道、开发区而以其他形式冠名且被视为乡镇财政管理的财政机构。例如,常熟服装城管委会财政局、常熟虞山林场财政所、张家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财经办公室等。
二、上述乡镇财政管理制度的差异
(一)职能差异。
苏州市乡镇财政分局(所)的主要职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收入管理职能;二是分配资金职能;三是监督管理职能。除了上述常规性职能外,部分乡镇还承担了农民集中居住拆迁、动迁房建设、资金筹措等工作,而部分乡镇还尚未开展这项工作。吴中区乡镇财政承担了村级财务会计核算等工作,这是其他地区乡镇财政所不具有的职能;太仓市乡镇财政分局还负责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中心日常管理,这也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开发区财政分局更多地承担了各种政府性事务,涉及的面比乡镇更宽、更广;乡镇财政比街道财政职能略为有所差异。此外,由于是改革试点,强镇扩权乡镇财政的职能比一般性的乡镇(街道)财政职能更宽泛一些,例如盛泽镇财政和资产管理局除了传统乡镇财政职能外,还承担了审计、统计、物价、投融资、政府资产管理等工作。
(二)机构建制差异。
常熟市目前有13个乡镇财政分局(所),2007年镇财政所定为副科级建制,各镇财政所增挂“财政分局”牌子。张家港市乡镇财政所均为正股级建制(不含强镇扩权乡镇)。昆山市乡镇财政分局均为副科级建制,而财政所仍为正股级建制。太仓市7个乡镇全部更名为财政分局,其中港区、新区财政分局为正科级,城厢、沙溪、璜泾、浏河、双凤等5个财政分局为副科级,科教新城分局为正股级。吴江市两个开发区财政局为正科建制,乡镇财政分局为副科级建制,财政所仍为正股级。吴中区2010年对财政所进行升格,升格后共有10个乡镇财政分局(所),其中开发区、度假区两个财政分局为正科级建制,木渎、甪直、胥口、东山、临湖、长桥等6个财政所增挂财政分局牌子,为副科级建制,金庭、光福两个财政所仍保留,为正股级建制。相城区经济开发区财政分局为正科建制,其余的财政所均为正股建制。高新区除浒关经济开发区财政局为正科建制外,其余乡镇财政所均为正股建制。工业园区乡镇财政所也为正股建制。此外,五个强镇扩权乡镇财政中,除盛泽是正科级建制外,其余四镇财政均为副科级建制,当然,这已包含在上述内容中。
(三)财政体制差异。
苏州市现行的乡镇财政体制是1994年国家实施分税制改革之后经过多次调整而形成的。据调研反映,各地对乡镇增收财力的分配上做法不一,没有一种统一的办法,而且各地对不同的乡镇也分类实施了不同的分成办法(具体见表1)。
(四)管理方式的差异。
目前,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大致可分成以下四种情况:第一,增设财政分局并以条线管理为主的模式。即在保留财政所的同时,增挂财政分局牌子,并对机构进行升格,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乡财政人事管理体制,党、团、工会、计划生育等组织关系仍实行属地管理。条线垂直管理后,人员调动及职务任免由市或区财政局负责。各镇财政所在编在职及离岗人员上划后,其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由市财政局发放,津补贴按市局统一项目和标准发放,奖金按所在镇标准发放。实行这种模式的有常熟市、吴中区。但常熟服装城财政局、虞山林场财政所、开发区财政局仍是以块管理为主。第二,由财政所升格为财政分局并以条线管理为主的模式。即财政所更名为财政分局,并对绝大部分机构进行升格,管理上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实行这种模式的有昆山市、吴江市、太仓市。其中,昆山市、吴江市均将经济规模、财政收入等指标作为财政所升格为分局的前提条件。昆山市对财政分局和财政所实行垂直管理,人员统一任免、调配。昆山市编制列入镇行政编制,明确财政所编制只用于财政所。吴江市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模式。乡财政行政编制隶属乡镇,事业编制列入吴江市财政局下属事业单位——吴江市镇财政服务中心。吴江市财政局统一管理各乡镇人员。太仓市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模式,干部录用、任免、工资等由市局负责。第三,延用原有的财政所并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模式。即财政所是乡镇的职能部门,接受所在地党委政府领导。上级财政部门做好业务指导,对人员没有管理权。人员编制都在所在地。实行这种模式的有相城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其中相城区财政局具有对各乡镇所长的任免权)。相城区开发区财政局、乡镇(街道)及度假区财政所人员编制都在所在地,是开发区、乡镇(街道)政府职能部门,接受乡镇党委政府和区财政局双重领导。园区、新区未成立分局,人员由乡镇管理,区级负责业务指导。第四,对财政所实行条块并重共同管理的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有张家港市。机构编制与镇政府核定在一起,但财政所正、副所长和结算中心正、副主任上划张家港市财政局管理并统发工资。
nlc202309030335
(五)内设机构及人员身份差异。
由于乡镇财政所规模普遍较小,人员也较少,只有5—6人,内部只分岗位,没有细分科室,而财政分局规模普遍较大,人员较多,均在10人以上,其内部也相应设置了不同的科室,但各地的科室却有所不同。例如,太仓乡镇财政分局下设预算管理科、综合管理科、财务管理科、支付结算科;昆山乡镇财政分局下设预算国库科、综合管理科、农业财务管理科;常熟乡镇财政没有再设科,而是下分了预算、工程采购、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和综合组等四个职能小组。此外,五个强镇扩权试点乡镇财政内设机构也不同。例如,昆山张浦财政下设经建科、农经科、审计科、预算科、综合科、资产管理科;吴江盛泽财政下设预算科、资产管理科、集中支付管理科、审计科、综合科;张家港凤凰财政下设综合科、预算科、资产管理科、财务结算科、监督检查科;而常熟梅李镇、太仓沙溪镇目前没有正式开展试点工作。目前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身份复杂,有公务员,有事业,有镇合同工人,有镇融资公司借用人员,有市人才服务公司派遣人员,种类很多。
三、现阶段乡镇财政管理制度差异的利弊分析
(一)建制差异。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乡镇财政机构建制有正股、副科、正科三种类型。按照目前的行政体制,乡镇属科级建制,职级上升空间很有限。由于开发区本身级别高,故其财政局级别相应也提高,均为正科级建制。而一般的乡镇财政能升格为副科,乡镇财政的活力和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以往财政所囿于收付、力薄言轻的格局迅速改观,财政的组织协调功能大大增强,纵向、横向之间的协调比较顺利,特别是在组织财政收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等方面,地位和作用愈加彰显,取得了地方党政领导、部门和企业对财政工作更大的支持。同时,拓展了乡镇财政干部的上升空间,能更充分调动广大财政干部的事业成就感和积极性,能更积极主动发挥职能、做好乡镇政府的参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财政工作,调研中大家也普遍认同对乡镇财政机构进行升格为副科。如果是正股,乡镇财政干部要晋升职务,只能离开乡镇财政而进入政府系列,实际上已有部分地区部分乡镇财政所长到乡镇政府任职。而且在同一地区内,仍有少量乡镇财政没有升格,仍为正股建制,这就产生了一定的不公平性因素,产生了不平衡心理。同时,与乡镇其他已经成立分局的条线部门协调工作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例如国税、地税、国土等,牵头作用难以发挥。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乡镇财政机构建制为副科乃至正科,已经超过了市(县)、区财政局乡镇财政管理科室职级,而且这部分乡镇财政主要负责人往往会轮岗至市(县)、区财政局任领导干部,这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能会出现工作布置和推进力度不够、上下沟通不顺畅等现象,这需要引起关注,尽量避免出现这种内耗情况。
(二)管理方式和人员身份差异。
乡镇人员以条线管理为主,有利于加强人员流动,有利于从事不同的工作岗位,减少其工作厌倦感,有利于防范岗位风险,加强廉政建设;如果是以块管理,乡镇人员很难流动,多年从事同一岗位,抑制了其创新性。乡镇财政干部收入与所在乡镇挂钩,收入高的乡镇不愿意去收入低的乡镇,更进一步阻碍了人员的流动性。目前乡镇财政人员身份复杂,有公务员,有事业,有合同制聘用人员,有企业身份借用人员。乡镇使用合同制及企业人员,虽然从表面上看机构编制数没有增加,也适当减少了行政成本,但蕴藏着一定的风险,而且也不利于队伍的稳定。财政是代表政府履职的法定部门,代表政府行使权力。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外界根本就不清楚、也不关心乡镇财政机构人员身份,只知晓其是代表乡镇财政。乡镇财政对聘用人员约束力不强,一旦这部分聘用人员出事,后果却由乡镇财政来承担,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资金风险等。
(三)职能差异。
目前部分乡镇财政承担了乡镇政府的投融资职能,筹集各项工程建设资金。乡镇财政作为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理应听从当地政府安排,围绕党委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但是乡镇财政职能涉及过宽、过广,特别是深度介入投融资工作,一方面要影响乡镇财政自身的基础管理工作,因为投融资工作牵涉精力多;另一方面,一旦投融资平台处置不慎,也会给乡镇财政带来债务破产风险,造成极大的不稳定,而乡镇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维持政府及社会稳定。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袁中良
苏州同里古镇消防安全现状调研 篇4
同里古镇,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同里旧称“富土”, 唐初改为“铜里”, 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始建于宋代, 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 是汉族水乡文化古镇。同里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 距苏州市市区18公里, 距上海80公里。同里面积33公顷, 为五个湖泊环抱, 由49座桥连接, 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内家家临水, 户户通舟, 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同里古镇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已超过500万人次, 排名进入全国前十。
针对同里古镇建筑多为砖木结构, 游客数量多, 火灾负荷大,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特点, 笔者在古镇消防规划设计及已建设完成的消防设施设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 对古镇的消防概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并得到了相关的调研结论:
一、古镇消防站的设置
消防站是城市的重要公共设施, 其设置应适应迅速扑救火灾的需要。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 按正常行车速度在5min内到达辖区边缘, 因此建于辖区内适中位置和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主、次干道的临街地段较为合适。消防站车库门应朝向城市道路, 至城市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在离古镇2.5km处有一政府专职消防队, 按照二级普通消防站标准建造。配备4辆消防车, 24名队员。古镇内配备了5只义务消防队、4台手抬泵、1艘应急快艇, 消防设施与人员队伍较为齐全。
二、古镇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是火灾或其它灾害发生时快速疏散人群, 保障生命的通道, 也是抗灾救灾和人员疏散的必要通道, 保障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能顺利到达现场进行救援。为确保消防车能在古镇各街区内通畅运行, 消防车道的宽度应不小于4米, 因为消防车本身的宽度按照规范要求不小于4米, 且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 净高不小于4米。
调查了解到古镇内的主干道区域是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的, 在景点开放时间7:30到17:30内, 主干道设有电动隔离墩, 禁止车辆进入。当遇到紧急情况下, 有专人负责引导消防车辆进入。由于古镇建筑的特殊性, 部分区域未能达到消防车进出的要求, 有些区域甚至只能一人通过, 建议古镇可考虑专门配置适合较窄街巷通行的小型消防车辆, 并清理各街区内道路和场地, 保证火灾发生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三、消防水源设施
消防水源是最重要的消防基础设施, 要扑灭火灾必须有充足的消防水源。古镇消防用水较为充裕, 消防用水主要分为市政供给的消防栓水源和河道内的天然水源, 紧邻古镇还有同里湖和九里湖两个湖泊。消火栓总数为38个, 古镇配备了新装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河道安全消防泵, 有效缓解了上述难题, 在发现火情的第一时间, 可以快速反应, 遏制火势蔓延。
四、自动灭火及报警系统
在古镇内人员密集的部分建筑内设置了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但设置区域及设置密度还不能完全满足消防安全的需要, 应增加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区域及设置密度, 且应加强这些设备的日常检修。
五、其他
(一) 灭火器
同里内公共区域配置了500多只灭火器, 分布在六大区域, 包括富观街23条弄堂、鱼行街20条弄堂、北墙门9条弄堂、上元街16条弄堂、东溪街25条弄堂和三元街4条弄堂。每只灭火器都精准列入分布图, 并有台账, 同里古保委每半个月对灭火器进行一次巡查。
(二) 泡沫自动灭火装置
比起其他灭火装置, 这种“新式武器”无需进行管道铺设及灭火剂存储, 特别是无需人工操作。一旦发生火情, 独居老人即便没有能力自救, 装置也会自动引爆实施灭火。同时, 巨大的引爆声能在第一时间警示周围居民, 迅速组织后续扑救。装置一般设置在电箱和老人家中, 遇到高温可自行将储备的泡沫喷射出进行灭火。
2015年7至9月笔者深入古镇, 对古镇居民、商户、游客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92份, 其中男性53人, 女性39人。调查重点问题为古镇防火、消费场所防火、人员密集场所防火。针对问卷中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对反馈的问卷调查表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
从性别来看, 男性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能力高于女性。比如:在18岁至60岁年龄组中, 针对“你是否会使用灭火器”, 男性中52.6%的受访人表示会使用, 30%的人表示使用过, 女性中只有46%的受访人表示会使用, 但只有8%的人表示使用过。
在火灾逃生方面, 大多数人知道发生火灾后立即报警, 以及不乘坐电梯, 不选择跳楼逃生。但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无法做到逃离后随手关门控制火势发展、门把手太烫时不盲目开门, 并用湿毛巾等堵住门缝、利用防毒面具或湿毛巾逃生、楼道中烟雾太大时, 尽量贴地爬行、被关在房间时, 给房间门、窗等浇水降温等有利于逃生或阻止火势蔓延的方式方法。
古镇火灾从其发生原因上看, 主要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电气因素及其它因素四种因素引起古建筑火灾, 而引起火灾的四种因素中, 人为因素占据了绝大多数。
同时, 对古镇内的消防灭火及疏散逃生设施设备应科学规划、严格落实, 加密加强设置。古镇建筑消防保护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 消防工作缺少有效的科学依据, 甚至无据可依。对古镇建筑的防火保护措施需要在充分调研古镇的消防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完成。并对古镇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投入进行科学有效地指导, 最终确定古镇最优的消防安全政策。
参考文献
[1]王景慧, 阮仪三, 王林编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
[2]刘莉等.同里镇居民旅游感知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 (08) .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篇5
土木0911班马中骏 0920104127
Timmy’s PC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课程期末报告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座古老的城市,似乎从古至今都和桥有着不解之缘。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前言:
提到苏州,我们不得不谈到她深厚的历史底蕴,古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漫步在苏州的街头,那纵横交错的河网,又不禁使人想起她另一个别称“东方威尼斯”——苏州又是一座水城,这座古老的城市,从古至今都似乎和桥有着不解之缘。
一、调查目的:
在苏州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对这座城市有着莫名的感情,而桥文化是这座城市文化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通过自身的调查学习,对这座城市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城市桥梁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调查时间:
2012年12月20号至2012年12月27号
三、调查地点:
苏州市老城区(姑苏区),苏州市工业园区,其余涉及内容来自资料查阅。
四、正文:
(一)、“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浅谈苏州古桥的保护
太湖之畔,河湖密布,水多桥多,唐朝诗人
杜荀鹤的诗句赞美了苏州众多的桥梁。根据记载,到目前为止,苏州桥梁总数已达到3.2万余座,其中清代以上古桥557座。素有“水都桥城”之美誉。
苏州古桥历史之久,可上溯到春秋,下及清末民初。如《吴地记》载:“定跨桥为吴王阖闾造。”另外还有都亭桥、鹤舞桥、临顿桥、剪金桥、胭脂桥等。保存到现在的著名古桥中,建造年代久的要数宝带桥和枫桥。宝带桥:建成于唐代元和年间(1829),由当时的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宝带桥用坚硬素朴的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我们现在所见的宝带桥是明代正统年间重新修建的。清咸丰年间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英国和日本侵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略者的破坏,毁损已相当严重。解放后,政府根据明代的规模和形制,修缮了这座古桥。近些年来,对于这座古桥的修缮与保护从未间断过。
枫桥:地处苏州西南端,南北舟车在此交会,自古就是水陆交通要道。因唐代时在此设卡,每当皇粮北运时,便封锁河道,枫桥又作封桥。枫桥是江南随处可见的一种单孔石拱桥,只是唐朝诗人张继写下了《枫桥夜泊》的诗作,从而使枫桥名噪天下。枫桥所处地带由于舟车云集、商旅际会而异常繁华,是旧时苏州物资的集散交流中心。如今的枫桥安然的坐落在寒山寺旅游景区的保护范围内,经过多次的修葺,依然默默的陪伴着这座城市。
人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得发展,应该说,相较于周边城市,苏州市的古城保护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最初,人们的想法就是一个字——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知的提升,大家发现,拆掉重建的东西就算建的再像,它也永远失去了原来的韵味,慢慢地,到了近些年,人们开始提出“修旧如旧“的说法,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飞跃。相较于国外成熟的经验,例如:威尼斯,我们不难发现自身还有许多的不足。如何在保持古桥梁的实用性的同时又进行有效的保护,或者采取封闭式保护措施,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思考。
当然,关于苏州古城区的保护与建设,从改革开放初期就有相应的方案不断出台,到今天已经相对成熟,举例来说,苏州市有专门的《苏州紫线管理办法》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其中就提到古桥梁的保护。
如今,当我们拨开藤蔓纠结、青苔斑驳的古桥石柱,拂拭吟咏那经受水浸风蚀,残缺漫漶的诗句时,这些古桥便似一位位饱经风霜的长者,默默地向后人展示着往昔的辉煌,你一定会从浓重的文化品位中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保护她们,留住城市的文化底蕴。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苏州市现代桥梁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一座城市对于桥梁的需求愈来愈迫切,这也就自然而然得催生了大批新的桥梁工程的建设。有着深厚桥文化的苏州当然也不例外,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桥梁,下面举几例作介绍。
苏州人民桥:人民桥位于人民路南端,跨外城河、南门路,与之形成立交,南接人民南路。1950年7月开辟人民路三元坊以南段时破城兴建,1951年9月30日落成。5孔钢筋混凝土结构,宽6.71米,长42.25米。中孔距最高水位4少,1977年重建,5孔钢筋混凝土悬臂T型梁结构,跨外城河二墩三孔,跨度23.40米,左右旱孔跨度各14.60米。桥宽22米,其中车行道16米,左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长62米,花岗石栏。1993年8月6日开工进行部分改建。增桥南坡引道148米,车行道改小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桥北旱孔改为机动车回车道,由一座装配式实心板梁旱孔桥及150米长、24.50米宽的匝道组成。桥北堍新建一条地下人行、自行车通道,由34米长、8米宽的箱型地下通道及4座梯道组成。同年10月30日竣工通车。何山大桥:何山大桥位于苏州市的西北部,桥位处河宽约80m,正是大运河曲线整治段,航运特别繁忙。该桥西接河西新区,东接古城区,北邻著名的寒山寺风景区,西有现代化的狮山大桥。该桥在建造时,要求桥型既能体现苏州文化历史名城和旅游城市的风貌,保护寒山寺风景区,又能体现苏州市的技术水平,线型简洁流畅,还要在充分考虑桥型美观的同时,考虑在确定方案后设计周期尽可能短,所以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较为成熟的桥型结构,最终确定为拱桥。
苏通大桥:全称为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西距江阴大桥82公里,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公里,是交通部规划的国家高速公路沈阳至海口通道和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跨江大桥和南、北岸接线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江大桥长8146米,北接线长约15.1公里,南接线长约9.2公里。跨江大桥由主跨1088米双塔斜拉桥及辅桥和引桥组成。主桥主孔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级船队通航需要。工程于2003年6月27日开工,于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苏通大桥工程规模浩大:其主跨跨径达到1088米,是世界位居第二大跨径的斜拉桥(目前最大斜拉桥主跨是俄罗斯的跨东博斯鲁斯海峡的俄罗斯岛大桥,其主跨1104米);其主塔高度达到300.4米,为世界第二高的桥塔(第一高桥塔为俄罗斯的跨东博斯鲁斯海峡的俄罗斯岛大桥,其桥塔高超过320米);主桥两个主墩基础分别采用131根直径2.5米至2.85米,长约120米的灌注桩,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群桩基础;主桥最长的斜拉索长达577米,也是世界最长的斜拉索。主要工程量有:桥涵混凝土149.3万立方米,钢箱梁4.9万吨,钢材23万吨,斜拉索6278吨,填挖方317.6万立方米,征用土地1.1万亩。苏通大桥的建设在技术方面极具挑战性,难度非常大,是我国建桥史上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特大型桥梁工程之一。
迄今为止,古今中外所有的桥梁均按照构造和受力体系分类,大致可分为8种:刚架桥、拱桥、系杆拱桥、简支梁桥、连续梁桥、T构桥、斜拉桥、悬索桥。如苏州古桥枫桥、各种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如何山大桥)、钢管拱桥均属拱桥类;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杭州钱江二桥等属连续梁桥类;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中国西陵长江大桥、汕头海湾大桥均属悬索吊桥;武汉长江二桥、芜湖长江大桥、宜昌夷陵长江大桥等均属斜拉桥类。21世纪,随着高强度钢、玻璃钢、铝合金、碳纤维等太空轻质材料的大量启用,桥梁建筑的主要材料将不断更新,桥梁结构的形式将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格局。
以上三座桥梁的建设,跨越了共和国的历史,不仅对于苏州,甚至整个中国都是一个现代桥梁史的缩影。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桥梁发展的趋势:更长、更大、更柔。
五、结束语
苏州,这座美丽而古老的江南水城,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中,不仅有许多新的桥梁不断涌现,还承担着保护古桥梁的重任,可谓任重而道远。从长远来说,继续做好古城区古桥梁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从我的个人观点出发,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条: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⑴、加强已有古桥梁的保护工作,对年代久远的桥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各种限行措施;
⑵、建立健全古桥梁保护法规,对于苏州这样一座古桥众多的水城,可以出台专门的保护条例;
⑶、宣传保护古桥的意义,提高市民的自觉性,努力做到自下而上的保护与珍惜;
⑷、古桥保护理念要创新,修旧如旧的思想可以进一步运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维护住这座城市的底蕴与风采。
与此同时,苏州也应该抓住现代桥梁发展的大趋势——更长、更大、更柔,在将来,吸取现在桥梁建设中所总结的种种经验,努力造出更现代,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为苏州市民以及每一个到苏州来的人提供便利,也为城市增添靓丽的风景线。
当然,桥梁的建设与发展也不能盲目地跟风,个人觉得合理的桥梁建设应该遵从以下几点:
⑴、因地制宜,合理的发展,既要考虑将来的社会发展,又不能盲目地过分建设;
⑵、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淘汰落后的工艺,要确保桥梁的质量,更应该警惕人为的事故,如设计缺陷、工程质量问题;
⑶、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纵观全局;
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苏州桥梁的现在与将来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下,苏州这座城市的潜能将会被最大得激发,我相信苏州桥梁的建设与发展将愈来愈好。
参考文献:
苏州现状 篇6
一、济南路灯资产管理难题及对策
济南市路灯管理处隶属于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属县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干部职工126人,下设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生产技术科、材料设备科、安全监察科、客户服务中心、工程部8个职能科室。其中生产技术科下设路灯监控调度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下设9个维修工区(含长清大学城维护工区),工程部下设三个分公司。
主要职责为:负责城市道路照明和桥梁景观照明设施的管理和养护维修;负责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新建和改进工作,参与制定本市城市道路照明建设、维修养护考核标准,并监督执行;参与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新(改、扩)建工程、方案论证、设计审核、项目招投标、行业监管、竣工验收和移交接收等管理工作;负责查处路灯杆上违章宣传、标志牌、拉线和用电工作。截止2012年10月底,济南市共有9.2万盏功能性照明和11万盏高架立交桥路灯,基本实现了二环路以内照明全覆盖和绕城高速以内主干道亮灯目标。
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在路灯资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路灯资产维护改善资金不足;由于路灯覆盖面广,偷盗现象不可避免;电费补贴因发放对象不同给监管部门带来难度。
针对上问题,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分别采取了以下策略:一是与市政府签订改良能源管理合同,政府允许路灯管理处从路灯节能减排中结余下来的电费用于路灯设施的维护改善,对节能减排结余电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每年接受市审计局审计监督。为保证此项政策的顺利实施,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对全市路灯进行了单灯三遥控制系统改造,引入智能化信息管理,在特定时间段实行“隔灯亮”措施,部分路灯灭了后,照度依然能够满足行人和车辆通行的要求,起到了有效节约电能的效果。二是根据单灯三遥控制系统建立编码管理体系,并与公安联网,使路灯设施在被盗时能根据编码及时发现,提高了破案率。三是对电费资产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公共设施、景观照明和居民楼等进行政府全额电费补贴,办公楼、商务楼政府给予40%-60%的电费补贴,酒店、商场、公园等场所不给补贴。
二、苏州城市照明资产管理难题及对策
苏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分两个区块管理,即老城区和工业园区。苏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市区道路照明和公共景观照明设施的管理、养护维修;完成市区道路、新村住宅小区公共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完成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景观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路灯和公共景观灯光的养护维修,经费由市财政每年安排,照明工程建设经费由建设方出资。另外,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可对外承揽照明工程设计施工及照明设施的养护维修。为参与市场竞争,管理处全额投资成立了苏州市城市照明工程公司(国有企业)。至2012年10月底,老城区(包含小区)路灯共8万多盏,工业园区(不包含住宅小区)路灯共11万多盏。
目前苏州市城市照明资产管理主要遇到的难题是:照明设施资产维护经费不足;照明设施偷盗时有发生。根据这两大问题,苏州主要有以下经验:一是得到市政府批准给予的每个亮化项目工程造价7%的维护资金,用以弥补照明资产维护经费的不足,并对具体管理的业主单位进行类别划分,主要分为四类,即:有钱有人的,不需要补贴;有钱没有人的,介绍专业队伍进行维护;有人没钱的,主要按7%的维护资金给以适当补贴;没人没钱的,由区灯光办托管,主要按7%的维护资金给以适当补贴。同时制定政策,允许将市区项目考核扣分扣下的经费用于补偿后两者的维护经费不足,以保障城市总体亮灯效果。二是为了杜绝偷盗现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市照明管理处与当地派出所签约,提供办案便利,查处销赃窝点,切断偷盗的销赃渠道。
三、两地经验对杭州的启示
杭州市的亮化工程主要分为城市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杭州市的亮灯工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亮化工程已从单纯追求“亮度”转向追求艺术性、美观性、文化性、科学性,城市照明资产管理已从单纯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截止2012年10月底,杭州市市管路灯共有14万余盏,景观灯52.8万余盏。
尽管杭州城市照明资产管理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一是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主要靠人工记台帐的形式掌握照明设施资产的运行情况,无法第一时间知道照明资产的使用状态和使用效果,不利于资产维护、更新、评价的循环管理。二是虽然采用了人防、机防和物防结合的方式,照明设施被盗率降低效果不明显。三是城市照明设施产权不清晰。比如建在住宅上的楼顶灯光,私自拆除或是毁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路灯更新频率过快,导致资产损失增加。杭州目前在部分路段上实行一路一灯,不仅不利于城市照明风格基调的统一,而且增加了路灯的养护成本,增加了城市的财政负担。五是照明设施废旧物资管理缺乏系统性,照明设施废旧物资的拍卖单纯依靠流程是否合法,没有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制度保证体系,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济南、苏州两地城市照明资产管理的经验,结合杭州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不足:
(一)以科技化促进资产管理,以信息化提高资产效率
将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单灯控制系统结合走来,建设一个完备的、新型的城市照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用来对杭州市路灯和景观灯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这样,照明设施信息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数据,还有一幅幅空间图形和图像,给人以直观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便于工作人员现场查找、定位。同时,对照明资产进行模块化、精细化管理,及时了解哪些照明设施运行正常,哪些即将出现问题,哪些已经出现问题,并根据模块中设施的品种、规格、型号和厂家情况,分析照明设施的质量、效果及更适用的范围,从而为今后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一套完整的动态材料信息。
(二)多方面多渠道强化防盗监管力度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防为主。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要让市民们认识到:城市照明公用设施不只是政府的,而是属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市民,是市民们的共有财产,损坏它们就是破坏自身利益。从而形成人民照明为人民,人民照明人民管,人人爱护城市照明设施的良好氛围。
二要设立举报重奖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重罚。对及时举报盗窃及损坏城市照明设施的市民给予奖励,以提高市民的积极性,增强爱护城市照明设施的责任心。同时完善相应的城市照明设施管理的法规、条例,加大对盗窃行为的处罚度。
三是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协作,“齐抓共管”,规范废品收购行业。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废品收购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盗窃,对废品收购站收购城市照明设施类物资追究其刑事连带责任,切断盗窃公共设施的买卖链,斩断“盗销一条龙”,严厉打击非法收购公用设施的窝点,定期检查整顿废品收购站,严管重罚。
四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统,并将此信息系统与公安的防盗报警系统连接起来,提高报警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效率性。
(三)明确城市照明产权
谁出资建设,产权就是谁的,谁就是主要管理者。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随意处置城市照明公共资产。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管理制度和条例,严惩违法处置城市照明公共资产的单位和个人,情节严重的应送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对城市照明的电费补贴也应遵循产权原理,以产权来落实责任,分层梯度分配电费补贴,对公共设施和住宅楼顶的亮灯电费给以全额财政补贴,对办公楼、商务楼给予40%到60%不等的电费补贴,对商场、酒店和有门票收入的公园降低现有的电费补贴额,给以30%的电费补贴。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单位在保证亮灯率和效果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并给一定的物资和精神奖励。
在弥补维护经费不足方面,在遵循产权原理的前提下,赋予一定的灵活性,扩宽维护经费来源的渠道。首先,可以在不违反市容管理规定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单位报批设立广告照明,借助市场力量来弥补照明设施维护成本的不足;其次,改良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将合同能源管理与照明维护结合起来投标,标段时间延长到合理的时间段,不仅能避免单纯的节约能源可能产生的唯经济性而忽视社会性的现象产生,也能避免施工单位的短期性经营目标造成的亮化效果无法固化;再次,政府应允许路灯管理处从路灯节能减排中结余下来的电费用于路灯设施的维护改善,对节能减排结余电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每年接受市审计局审计监督;最后,市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允许将市区维护项目考核评分扣下的经费用于补偿部分特殊项目维护经费不足,以保障城市总体亮灯效果。
(四)完善路灯更新报批制度
形成专家论证、市民意见、市监管中心调查研究、可行性综合分析、设计方案严格审查及预算精细审核为一体的路灯更新报批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路灯更新的关口,防止出现随意建设,以建设替代维护的浪费现象发生。
(五)强化对城市照明废旧资产参拍单位资格和拍卖评估价的事先监督和控制
对需要进行拍卖的城市照明废旧资产,首先应该由政府监管部门在全国照明专业网站上发布信息,邀请具有生产城市照明设施资质的专业企业来投标,对参拍单位进行资质限定,防止出现无资质竞标的低价出售的现象。在拍卖评估价的估算上,应该由政府产权单位邀请业内专业机构对城市照明废旧资产进行评估,谁为产权单位谁组织评估,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以保证评估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苏州市外商投资现状分析 篇7
关键词:苏州,外商投资,群体投资
一引言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 江苏省以全国1.1%的陆地面积、5.8%的人口, 创造了全国1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5.4%的进出口总额, 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该省的外商投资则是推动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整个江苏省, 苏州市的外商投资规模最大, 产业最集中。苏州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 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以经济总量计算, 苏州市2011年经济总量为10716.99亿元, 位居中国大陆第六位。按2010年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0.24万元, 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外商投资一直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有力地推动了苏州经济国际化和城市化进程。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相比, 苏州市的外资不但有总量大的特点, 同时投资的产业和地域也更集中, 带有明显的群体投资特点。这些外商投资已经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多年下来, 也已经和当地的企业和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外资企业在苏州的落户, 为苏州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对外设立经济开发区吸引外资, 各内外资企业在空间上形成集聚效应, 由此, 内外资企业之间形成产业关联, 加速了推进工业化进程, 优化了地区产业结构, 推动了地方产业升级。一般来说苏州的重要外对经济园区和开发区都已经发展成外商群体投资的模式, 而苏州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对外经济园区和开发区。作为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 苏州市以其不到10%的占地面积和10%左右的人口, 连续多年创下了整个江苏省1/5以上的工业总产值、近60%的进出口总额和30%的实际利用外资额。而江苏省又是我们的经济大省, 地区总产值仅次于广东省, 因此研究分析苏州市的外商投资特点, 一方面, 可以以此发现苏州外商投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以便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另一方面, 也对我国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有效利用外商投资, 更好地布局产业具有借鉴意义。
二苏州市外商投资现状
1. 外商投资总规模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分布非常不均衡。苏州市是最早引入外资的城市之一。苏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 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于此。自1984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苏州以来, 二十几年来, 苏州市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目前已有来自世界116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在苏州市投资项目, 实际运营的外资企业超过1.6万家,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体规模达1000亿美元, 约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10%, 规模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全市约七成工业产值、四成国税及地税收入、八成对外贸易额均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近几年来, 流入苏州市的外资额还在急剧增加。2010年, 苏州实际利用外资85.35亿美元, 连续多年突破80亿美元。其中, 苏州市区和昆山地区已连续多年利用外资额在10亿美元以上, 其他地区也都是在亿美元以上。2011苏州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009亿美元, 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三大城市;全市出口总额占全省、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5.74%, 8.26%。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 仅次于上海。其中,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70家落户苏州。
苏州利用外资额占整个江苏省和全国的比例一直处在较高的状态。最高的2003年, 苏州外资比例占到了整个江苏省的65%;而从全国层面上来看, 最高比例的2003年达到了10%以上。这些数字和成绩都是与苏州市的产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政策分不开的 (见图1) 。
2. 外商投资的投资主体分布
由于江苏省的区位优势和政策引导, 苏州市吸引的外商投资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长三角地区进行了投资。苏州的投资主体遍布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其中来自亚洲的外商投资占大多数。近几年来, 来自世界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苏州进行投资,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已从早前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扩展至欧美国家和地区。其中, 投资额最大和投资项目最多的是中国香港地区, 多年来的投资总额一直都占全部外资的较高比例, 2010年达到了37.8%;其次是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 包括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也都投资较早, 投资额相对其他国家要大;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几个西方发达国家这几年的投资日益增多, 投资金额也比较大。东盟和欧盟的投资从2006年起也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 截至2009年, 东盟和欧盟在苏州实际利用外资中所占比例为8.1%和9.0%, 分别位于第五和第三位。总之, 外商在苏州地区的投资呈现日益多元化的趋势, 投资项目和投资总额也在逐年攀升。
3. 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现状
苏州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是外资投入的高度聚集区域。从图2的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 苏州市区在利用外资方面占绝对优势, 其次是昆山市, 也占了较高的比例。外商投资在苏州的集中度主要依存了苏州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园区建设。2008~2010年三年, 苏州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为70.46亿美元、71.08亿美元和69.1亿美元, 占到整个苏州市利用外资额的85%以上。到目前为止, 苏州拥有国家级级开发区6个, 国家级高新区2个, 保税区2个, 保税物流园区3个, 出口加工区6个,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 各类省级开发区9个。在这些开发区中, 苏州市区境内和昆山就占了13个, 包括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高新区、昆山高新区等。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昆山市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开发区的设立和外商的大规模投资, 昆山十年时间从一个很普通的小县迅速超越江苏所有先进县市, 创造了昆山奇迹。
以昆山为例, 不难看出苏州成功利用外资发展致富的实际成效。昆山有主导产业支撑力强、集聚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完善、配套能力强大、产品科技含量高、大型企业数量多、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等特征。良好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与招商优势, 为它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飞速发展。
从图2也可以看出, 从引进外资开始, 苏州市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一直都呈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虽然在2008年以后受西方金融危机的影响, 上升比例有所下降, 但总的势头还是向上的。从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间, 苏州各个区块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也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由此可见, 苏州市的开发区建设是成功的。
4. 外商投资的产业分布现状
苏州市的外商投资结构整体上保持着“二三一”的态势, 第二产业成为苏州利用外资的中坚力量, 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也十分迅速。由表1可以看出, 近几年来, 外商投资在产业结构上有所优化, 第二产业的投资比例有所下降, 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有所上升。在外商投资的三产业中, 行业的集中化特征也比较明显。由表1分析可得, 外资企业主要是在机械、电子通讯、电气器材、化工、建材、冶金、造纸及制品、纺织服装、房地产业等行业中。尤其是电子通讯和机械行业更是受外商青睐。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 虽然近几年外商在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中投资增多, 但是投资的大部分仍主要还是集中在制造业中。
作为世界制造业生产中心的苏州地区, 目前主要还是以生产制造、加工组装为主, 其产业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基于外商群体投资的外生性制造业。昆山五大行业 (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和高档轻纺) 都是外商投资比例最高的几个行业。昆山的电子信息产业是昆山开发区的支柱产业。2008年, 昆山开发区共生产笔记本电脑整机3795万台、数码相机1418万台, 分别约占全球产量的1/4和1/8。昆山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在电子信息产业门类中, 光电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昆山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2008年, 昆山开发区光电产业的销售额占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15%左右。园区高标准的基础设施配备和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 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龙头企业和内外资配套企业。目前昆山已经形成完整的由FGI带动的诸如从电子基础材料、覆铜基板、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液晶面板到整机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链。与昆山工业园区FGI带动发展的模式类似, 苏州工业园区也形成了以IC设计、晶圆制造、IC封装测试为核心, IC设备、原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的IC产业链。外商群体投资特征明显的这些产业组成了苏州市的外资投资主要产业。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历年相关资料整理
三苏州外商投资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1. 苏州外商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前面的相关总结和分析可以知道, 苏州外商投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 与全国几乎所有的外商投资情况一样, 在苏州的外商投资中,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很小, 第二产业占了很大的份额, 其中又以制造业占首要地位, 而制造业中又以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为主。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很大程度上还是看重当地低廉的劳动力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 外资企业的投资缺乏与当地企业的“互动”, 一旦出现劳动力要素紧张的局面, 外资企业很容易迁往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地方。另一方面, 外资过于集中于制造业, 势必挤占第三产业引进外资, 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在第三产业中, 外资企业又过多地集中于房地产行业, 以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为代表的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服务业的投资增长速度却比较缓慢, 制造业和房地产实际利用外资占整个利用外资的比例过大。此外, 外商投资来源结构也过于单一, 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 欧美国家比重偏小。而港、澳、台过来的项目普遍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这对于苏州市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虽然在引进外资过程中, 苏州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也得到逐步改善, 但实际上前来投资的外资企业所转让的技术主要是适用技术, 而不是先进技术。各个园区的产业发展实际上还仍处于附加值较低的装配加工层次, 自主研发能力比较薄弱, 产业外向依存度也过高。基于此, 苏州外商带来的技术进步不是很明显。
近几年在苏州市各个产业园区形成了基于同产业链集聚的外商群体投资。这种群体投资模式的外资企业, 在很大程度上其所依赖的配套企业都是同一产业链上的其他外资企业, 这种群体投资模式与本地企业的产业纵向联系甚少。因此, 尽管外资企业本身的集聚程度已经较高, 但对本地企业产出水平的影响还很有限
2. 政策建议
政府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是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手段。良好的政策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外资企业资源, 促进当地就业, 还能为当地企业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本文的分析结果, 政府在制定产业招商政策时可以基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首先, 要合理分配各行业的外资比例, 使各产业可以有良好的长期发展势头;其次, 要注意建立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产业联系机制, 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对内地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最后, 要注意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重点引进一些具有高新技术的外资企业, 并且有意识地完善地方的产业结构, 积极地将外资企业融入到当地产业生产体系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凌霄华.苏州市利用外资的效率与风险问题研究[J].金融纵横, 2007 (1)
[2]徐维祥、朱恒福和王庆喜.外商群体投资、外部效应与地方产业发展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 2010 (8)
[3]潘辉, 杨卫.长三角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特区经济, 2011 (1)
苏州现状 篇8
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面向电力用户, 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苏州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与管理提升实施方案采用网架完善、设备改造、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等多种管理方案, 实现区域内“N-1”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配网状态检修覆盖率达100%, 用户故障平均停电时间降至5 min以内, 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以上。
1 建设改造核心区域配电网现状分析
1.1 核心区域网架结构分析
核心区内20 k V线路均实现了联络, 联络比例100%。其中, 单联络线路12回 (占比19%) , 多联络线路52回 (占比81%) , 少部分线路联络过多, 4条线路有5条及以上不同的联络线路, 网架结构复杂;站内同一母线间联络6回, 不同母线间联络52回, 站间联络56回。
1.2 核心区域供电半径
20 k V线路供电半径对线路挂接配变容量、末端用户供电质量以及供电可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 核心区域20 k V线路平均供电半径为3.21 km, 供电半径分布如图1所示。
1.3 核心区域导线截面
核心区域20 k V线路主干线截面以铜芯电缆400 mm2为主, 部分出口端电缆为铜芯500 mm2, 只有狮王1#线、2#线2回线路还有部分主干线路采用的铜芯240 mm2。
1.4 核心区域线路负载率
核心区内64回20 k V线路最大负载率都在70%以内, 最大负载率在30%以内的线路共计29条, 核心区域20 k V线路负载率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1.5 核心区域线路“N-1”水平
根据线路联络、最大负荷电流、最大允许电流等参数, 对核心区内64回20 k V公用线路进行“N-1”校验, 有44条线路通过校验, 17条线路未通过校验, 部分未通过的20 k V线路校验结果如表1所示。
1.6 核心区域负荷转供能力分析
对核心区内的变电站主变按照“N-1”方式来进行校核, 核心区内220 kV星港变20 k V侧最大负荷8.7万k W, 110 k V园区变最大负荷10.08万k W, 以上两个变电站均为3台主变;110 k V湖滨变、公园变、玲珑变及湖东变均为两台主变, 最大负荷分别为7.43、0.98、4.73、5.2万k W。通过校核, 6座变电站均能满足“N-1”要求。
1.7 核心区域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分析
2 0 1 2年 , 核心区内 供电可靠 性 ( R S 3 ) 为99.994 3%,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每户为0.499 3 h,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为0.21次/户,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为13.44 min。
核心区域内的供电可靠性存在以下问题:
(1) 电缆故障查找难度较大。
(2) 部分主设备进入故障高发期。
(3) 预安排停电影响时户数偏高。
2 建设改造区域实施方案
2.1 网架完善
中压配电网电缆网架结构宜简洁, 并尽量减少结构种类, 以利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按照网络接线要求, 本次建设改造区域内计划对16回线路和1座配电室进行改造。具体方案如下:
(1) 中压电缆区域根据负荷密度、供电可靠性要求、采用单环为主, 远景逐步过渡到双环网接线模式供电。
(2) 中压架空线区域应首先实现双电源单联络接线, 根据区域内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发展的要求, 最终向网格式 (四电源井字网架) 或N供一备方式过渡。
2.2 设备改造
核心区内部分中压设备投运年限较长, 共有经发环网室等19台环网负荷开关柜设备陈旧, 园区变出线电流互感器CT为400/5, 影响线路供电能力, 都华苑配电室2台630 k VA主变重载, 计划进行更换改造。
2.3 技术手段
2.3.1 完善配网状态检修工作
在核心区内全面开展超声波、地电波、红外测温、电缆振荡局放测试系统 (OWTS) 电缆局放试验等状态监测工作, 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 并充分利用配网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 开展配网设备的状态评价、检修策略制定、检修计划编制工作, 将试点区域内配网状态检修覆盖率由70%提高到100%, 明显提升设备运行状况的管控水平。
2.3.2 持续开展不停电作业项目应用
制定不停电作业工作方案、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和不停电作业月度指标。增加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的项目和数量, 全面开展第三、第四类架空线路不停电作业项目, 并将不停电作业次数和不停电作业化率纳入绩效考核。综合不停电作业法更换箱式变电站、环网柜、配变等4个试点项目, 积累经验, 培养技术骨干, 为今后的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苏州供电公司经过十五年来不断的发展, 目前已能开展10 k V不停电作业项目16项, 截至2012年底, 该单位所辖10 k V城市配网开展不停电作业共计3 877次, 增加供电量289.994万k W·h, 不停电作业化率100%。
2.3.3 持续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
2013年至2014年, 苏州配电自动化二期项目计划完成古城区护城河内片区范围, 总面积约14 km2, 该区域内所有配电线路均采用全三遥的方案进行建设。
2015年计划完成姑苏区内其他区域的自动化建设, 总面积约72 km2, 采用两遥结合三遥方案进行建设, 部分区域线路采用全三遥方式改造, 剩余区域采用两遥方式改造。
提高供电能力, 建设一个具有先进性、完备性、创新性的自动化配电网。具体包括:
(1) 新建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实现遥信、遥测和遥控及配电线路、设备数据的采集和监测, 并实现完整的配电SCADA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功能和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功能。
(2) 实现故障快速处理:采用配电自动化技术迅速判断出故障区域, 将故障隔离在最小范围内并最大限度地恢复受故障影响的健全区域供电, 缩短停电时间, 减小停电面积, 提高供电可靠性。
(3) 实现配网优化运行: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监测配电网的负荷分布, 对配电网进行分析和优化计算, 并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实现配电网络重构, 实现配网优化运行。
(4) 实现相关系统的集成:建设遵循IEC 61968标准/IEC 61970标准的信息交互总线, 并且采取规范的接口方式, 实现与调度自动化、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系统的互联, 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为其他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和服务。
(5) 采用开放分布式体系结构系统:系统功能分布配置, 主要设备采用冗余配置, 包括HP6600小机4台, HP8600小机2台, 数据库通过HA双机部署, 实现热备, 截止2012年底数据容量20 GB (系统初始化数据量) , 每年递增约120 GB。
3 经济与社会效益综合分析
3.1 经济效益
配电网建设改造与管理提升项目的实施, 以及通过对配电网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最终使供电可靠性得到一定提升, 使计划停电时间和范围得到进一步缩小, 依靠区域内线路全网格供电及开环运行的运行方式, 在正常预安排工作中通过合解环操作, 可以将停电范围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 联络电缆上的工作基本能做到对外不停电, 而在线路发生故障时, 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馈线故障处理, 可以迅速定位故障点, 隔离非故障区域, 从而有效控制故障范围和停电时间。
3.2 社会效益
保障地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提高供电可靠性, 改善电能质量, 缓解电力需求矛盾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配电网建设改造与管理提升工程的系统建设, 可以减少电量损失, 减少设备损坏, 减少维修费用, 节约国家紧缺资源。
4 结语
苏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做法 篇9
1 苏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1.1 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逐渐成为苏州全社会的共识。2010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未发生秸秆大面积焚烧现象和秸秆抛弃引起的污染事件,卫星遥感监测着火点数为零,全面实现了“不点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的禁烧目标,超额完成了年初的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夏收以来,根据江苏省环保厅和江苏省农委联合发布的《秸秆焚烧火点监测通报》,苏州市至今未监测到着火点。
1.2 秸秆还田机械化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苏州市不断加大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工作力度,实行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直接补贴,市、辖区2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支持力度,将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010年,全市新增大中拖拉机529台、联合收割机112台、秸秆还田机械1 022台、打捆机40台,其他秸秆收集处理机械66台,均比2009年大幅度增加。2010年,在夏、秋二季农忙季节,苏州全市投入大中拖拉机3 346台、大中型秸秆还田机械3 967台、小型秸秆还田机械268台、旋耕机5 360台、秸秆切碎装置899台,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
1.3 秸秆多途径利用工作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苏州市不断创新思路,进一步拓宽了秸秆多途径利用渠道[4,5]。全市秸秆能源化工作取得新突破,常熟、张家港、太仓市秸秆固化燃料成型技术成熟,由于市场广阔,政策支持,秸秆固化燃料企业扩大厂房、扩大收贮能力和生产能力的积极性高涨。以相城区望亭镇为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秸秆基料化工作快速发展。太仓等地出现了包括宝钢等大型钢企在内的以秸秆为原料的生产钢绽运输垫料的专业工厂。2011年,苏州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果走出了国门。苏州市安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利用秸秆制作托盘,每年可利用秸秆1万t以上,所制成的托盘具有防虫防潮防霉、高强度、高耐久等优点,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由于世界各国普遍推广可再生资源利用工作,国外市场广阔,企业2011年在太仓新建厂房,进一步扩大了收贮能力和生产能力,企业赢得了市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获得了国外市场的肯定。
2 苏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的做法
2.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0年3月15日出台了苏府办[2010]48号《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委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严禁秸秆焚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各示范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一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思想认识,各市结合江苏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的建设,都由市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或方案,成立了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相关技术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如常熟市成立了一把手市长为组长、分管环保和农业2位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将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列入各市政府对乡镇、村的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督查办法明确,同时把机具配备、秸秆还田率、综合利用率、秸秆禁烧率等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人员,并与年终奖金挂钩,对实施不力、考核不及格的镇(区)一律取消农业、环保条线评先评优资格。
2.2 加强财政扶持力度,培育综合利用氛围
近年来,苏州市加大江苏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力度,积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常熟市财政每年安排900万~1 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的开展,安排450万~5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重点保证大中拖及联合收割机的报废更新补贴,并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了补贴标准。太仓市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农户,市财政补贴375元/hm2,其中夏季225元/hm2、秋季150元/hm2,各村委会对秸秆设点收购存放,供回收企业收购,设点收购指导价100元/t,存放费用由各镇财政承担。吴江市着重提高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机具的补贴比例,对带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补贴40%,47.8 k W以上的大中型中拖和中拖开沟机补贴50%,秸秆还田机补贴60%,油菜联合收割机补贴30%,各镇(区)也纷纷出台了配套补贴政策。同时实行奖励政策。张家港市对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户,按照每季增支150元/hm2的标准,市、镇(区)财政各补贴50%,在对各镇、区秸秆综合利用实绩进行验收确认后,由财政拨付到农户一卡通账户。并对实行秸秆收贮的企业或合作社,按每收贮秸秆配套补贴60元/t。昆山市镇两级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对秸秆还田及收集机械继续配套补贴的同时,按实际还田面积兑付每季300~600元/hm2的作业补贴。吴中、相城、高新区也出台了相关财政扶持意见。
2.3 开展宣传普及示范,提升综合利用技能
苏州各市、区通过各种形式,对《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以及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要方式的综合利用与实行秸秆禁止露天焚烧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力求家喻户晓,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据不完全调查,农户知晓率接近100%。2010年,全市共举办各类现场演示会42场,参加人员2 621人,发放宣传资料206 064份,开展技术培训71次,受训人员7 303人,媒体宣传99次。常熟市通过免费印发《秸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宣传漫画》3万份进行宣传,江苏省农机局借鉴了常熟做法在全省开展秸杆综合利用漫画宣传。太仓市城厢镇用了2辆宣传汽车进行流动宣传。由于宣传到位,普及示范,全市上下农民提升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各项技能。
2.4 建立健全综合利用工作基础台账
苏州市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包括政策文件、目标责任状、实施协议、补助清册、工作总结,以及宣传培训、试验示范实施现场的图片、音像资料等档案资料,完善基础台账。
3 结语
苏州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程度还不高。秸秆资源利用仍以传统方式为主,途径狭窄,总体利用效率还不够高。二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尚未突破,技术研发步伐仍然不够快,新技术应用规模较小,有些技术成本较高、效益不明显,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推广。三是部分地区的省级奖补资金到位后拨付进度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因此,苏州市需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扎实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对稻麦秸秆无露天焚烧、实施综合利用的考核力度和奖励力度,为再塑苏州“山青水秀、稻谷飘香、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美景而踏实努力。
摘要: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总结了苏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做法和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做法,江苏苏州
参考文献
[1]王慧,田长安,尹奇异,等.浅析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现状[J].安徽化工,2010(5):13-14.
[2]张文朴.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研究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10):19-21.
[3]廉洁,任万青.我国农业秸杆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08(8):86-87.
[4]唐岭峰.周口市秸秆还田现状及综合利用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10(8):69-70.
苏州婚纱礼服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篇10
关键词:苏州婚纱礼服,产业现状,前景分析
0 引言
目前, 苏州婚纱礼服行业发展日新月异, 然而和国际婚纱礼服行业相比, 无论在产品创新与设计, 还是在宣传销售渠道等方面, 改进与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因此, 本文选取发展中的苏州婚纱礼服产业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与探讨, 以期提出有效的建议对策, 促进其发展。
1 苏州婚纱礼服市场需求调研
为了解消费者对苏州婚纱礼服的消费需求状况, 本课题小组在苏州虎丘婚纱城、好百年婚纱城、相城婚纱城、园区、十全街、平江路等代表性区域共发放200份调研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168份。受访者年龄20岁及以下的有9人, 21~30岁的147人, 31~40岁的有12人。受访者中3%是行政人员, 11%为事业单位员工, 44%为企业职员, 23%从事自由职业, 其他行业的占19%。通过对不同的年龄层、不同行业的受访者调研, 具体了解苏州婚纱礼服市场需求状况。
1.1 消费者了解婚纱礼服的渠道
如图1所示, 在受访者中, 有60人是通过展销会了解婚纱礼服的, 有63人通过杂志获取信息, 另外还有48人、18人、45人、60人分别是通过电视、报纸、户外广告和朋友亲戚推荐了解到婚纱礼服的相关信息。其中117人通过网络了解, 占调查总人数的67%, 可见在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销售已经成为婚纱销售的一个重要销售渠道。
1.2 消费者着装婚纱礼服的场所
如图2所示, 受访者中除了有147人会在自己的婚礼上穿婚纱礼服之外, 还有72人、12人、69人会分别在朋友婚礼上、生日宴会上、拍摄艺术照时着装婚纱礼服。可见, 婚纱礼服不仅在婚庆市场上有着广阔的销售前景, 在正式的宴会、影楼摄影行业利用率颇高, 其中影楼也是婚纱礼服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
1.3 消费者倾向的价位
如图3所示, 在受访者中, 18人对婚纱礼服的心理价位是1000元及以下, 占比11%;81人可接受价位是1000~2000元, 占比48%;有54人的接受价位是2000~3000元, 占比32%, 还有12人觉得可接受3000~5000元价位的婚纱, 所占比例不足10%。可见, 1000~2000元的婚纱礼服价格是大众可接受的消费价格。
1.4 选择婚纱礼服所注重的因素
如图4所示,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注重婚纱礼服的品牌为51人, 占受访人数的30%;注重婚纱价位者为60人, 占比35%;注重婚纱美观状况的为135人, 占比80%;注重面料款式为84人, 注重质量的为99人, 注重工艺细节的为90人, 占比分别为50%、59%、53%。可见, 绝大多数消费者更加青睐高品质、美观细致的婚纱。
1.5 消费者认为苏州婚纱礼服存在的问题
如图5、图6所示, 75人认为苏州婚纱礼服的款式少, 占比45%;72人认为婚纱礼服做工粗糙, 如拉链包边处线头太多、镶嵌米粒细珠的密度和精度不一等, 占比42%;66人反映婚纱礼服的面料差, 材质不够柔软, 体感较硬, 占比39%;39人认为苏州的婚纱价格偏贵, 占比23%;还有27人反映存在其他问题, 例如由于婚纱礼服因试穿次数过多或因在送货途中包装不够精致, 导致部分礼服上存在污渍, 会直接动摇购买者的决心, 占比为16%。
2 苏州婚纱礼服行业现状之优势
2.1 政府大力支持
苏州市政府为了扩大苏州婚纱礼服市场规模, 在虎丘婚纱城建设规划落定之后便在考虑下一个大规模的婚纱采购商城的建设。斥巨资规划设计, 终于在2010年的下半年等到了苏州 (中国) 婚纱城的到来。苏州 (中国) 婚纱城是苏州市政府倾力打造的一战式婚纱采购商城, 是苏州市政府的“十二五”规划项目。可见政府对婚纱礼服产业的大力支持。
此外, 苏州市工商联为了推动婚纱行业的发展, 早在2009年便通过了苏州结婚产业商会的成立申请。同时, 苏州结婚产业商会将“婚博会”图案商标注册, 利用网络加大苏州婚博会的宣传力度, 将婚博会推向全国, 吸引全国的适婚青年来苏州选购婚纱。通过婚博会, 苏州与国外著名结婚时尚商家合作, 引进大量的款式新颖、设计独到的品牌, 发布最前沿的时尚婚纱资讯, 为新人提供一站式的结婚服务, 大大促进了苏州婚纱礼服产业的发展。
2.2 总体规模较大
苏州是国内主要生产地之一, 现有虎丘婚纱城、相城的苏州 (中国) 婚纱城还有好百年婚纱城。经业界人士调研分析, 仅虎丘婚纱城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 总建筑体量30万平方米, 是中国首座婚尚全产业链综合体, 是东南亚最大的婚纱批发市场集散地之一, 被称为“东南亚第一大婚纱市场”。苏州 (中国) 婚纱城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 除了婚纱礼服外, 婚纱城内还设有男士礼服、婚庆用品、影楼摄影区, 辅助功能设施配置齐全, 有着国内婚庆市场“巨无霸”的称号。好百年婚纱城总投资达12亿以上, 建筑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 规模上处于三大苏州婚纱城第二大规模, 并且好百年的老板来自广州, 用广州的国际观来经营好百年市场, 引进了很多世界顶级婚纱金牌入驻好百年, 未来将是苏州极具潜力的一个市场。
2.3 地理位置优越
苏州市地理位置优越, 东傍上海, 西邻无锡, 南接浙江, 北枕长江, 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之一, 其经营范围辐射到长三角地区, 在中国婚纱出口贸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州交通便利, 目前市内已有两条轻轨线, 规划到2030年将建设完成9条轨道交通线路。苏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 长江横穿东西。临近的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是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000-2000万人次的枢纽型国际空港。并且,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苏州的经济水平也提升迅速。加上交通便捷, 生活节奏适宜,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苏州工作、生活。据2015年苏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公布的2014年苏州人口数据显示, 到2014年年底, 全市省内外迁入64178人, 在苏州的结婚需求也不断上升, 从而带动苏州婚纱礼服产业的飞速发展。
2.4 技术支撑充足
目前, 苏州的许多婚纱礼服也融合了本地刺绣工艺的特色优势, 成为传统刺绣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苏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 具有悠久、精湛的传统刺绣工艺, 闻名世界。苏州很多民间女子自幼接受家教, 善于刺绣, 这就为婚纱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苏州地区很多居民都养蚕, 素来有“丝绸之乡”之称, 原材料丰富。同时, 该省是教育大省, 而苏州大学, 包括苏州周围的城市都有着相当多的高等院校如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 每年都有大量的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苏州从事婚纱设计制作行业。由此可见, 苏州婚纱礼服行业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
2.5 旅游资源互补
苏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虎丘婚纱城就注重将婚纱市场与旅游巧妙的结合起来, 推出了“虎丘+婚纱=旅游+购物”的模式。虎丘婚纱城距离虎丘塔约1000米, 周围还有定园、留园、万景山庄、山塘昆曲馆、丝绸历史文化展览馆等多处旅游景点。很多慕名前来虎丘婚纱一条街购买婚纱礼服的顾客都会在选购婚纱礼服的闲暇之余去虎丘以及周边景点旅游一番, 或在旅游之际也直观地了解苏州的婚纱礼服产业, 开发了潜在客户。这样的一种商业模式在促进苏州婚纱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苏州旅游业的发展, 一方面在人们的印象中形成了一种“买婚纱来虎丘”的消费习惯, 另一方面又刺激了婚纱消费者在旅游产业上的消费。二者优势互补, 相辅相成。
3 苏州婚纱礼服行业现状之问题
3.1 婚纱礼服企业良莠不齐
苏州婚纱礼服产业中, 苏州好百年婚纱城和苏州 (中国) 婚纱城多为装潢精美的门店和从事婚纱出口业务的公司。婚纱门店经营的婚纱多为中高档水平, 不仅有国内消费者前来购买, 更有慕名而来的国外游客。而婚纱出口公司在做内销业务的同时更是将婚纱销售到了巴西、俄罗斯、欧洲和美国, 销售区域和范围很是广泛, 订单量也相对可观。
相比之下, 苏州虎丘婚纱城虽然企业数量众多, 但是规模小, 多为小作坊, 多为“楼下做店, 楼上作坊”。产品定位以中低档为主, 生产模式多为内销, 单个企业还没有建立国内外知名大品牌。因为该行业没有门槛, 政府也缺乏协调和管理, 很多小工厂利用虎丘婚纱城的名气跟风建设、无序竞争、恶性竞价, 在网站上查看别人的婚纱款式后, 窃取他人的设计让工厂大批量生产。再使用价格战术, 以低廉的价格销售, 在整个婚纱行业谋取生存之位。这一行为扰乱了市场应保持的利润点, 从而引发了“开关店”、“出走店”现象不断上演。苏州的婚纱礼服企业良莠不齐, 直接影响了苏州婚纱行业的整体发展。
3.2 产品出现同质化
苏州婚纱礼服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首先, 除了厂家品牌不同、面料质感不同、价位设定不同, 不同企业婚纱礼服的款式、蕾丝花纹的样式、米粒细珠的镶嵌位置都大致相同。苏州婚纱礼服特色不够显著, 婚纱礼服细节设计雷同让消费者失去了细细挑选的意义。其次, 当前很多新人对于婚纱礼服的造型和设计期待值很高, 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53%的新人想要购买婚纱。原因是对他们而言婚纱已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收藏一辈子, 留作纪念的珍藏品。65%的新人想要参与自己的婚纱设计, 因为希望自己的婚纱独一无二并且符合新娘的个性特征, 能够展现自我, 追求的是个性化和新颖的设计。苏州的婚纱市场中多数不能够针对不同个性、不同需求的顾客做出不同款式的设计, 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范畴内, 一味模仿, 缺乏创新与个性。
3.3 出口婚纱礼服退货率高
3.3.1 色差问题
婚纱礼服很多并不是只有简单的白色, 还有香槟色、米色、淡粉色等等各式各样非常接近的颜色。在与国外客户达成一笔交易前, 好百年婚纱城的商家都会给客户寄去色卡或样板以供参考选择, 客户会根据颜色、布料材质及婚纱的造型进行下单订货。然而由于企业的染色技术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不能精准地达到客户要求, 其色差往往导致国外客户退货。
3.3.2 沟通问题
很多国外客户购买婚纱不是成批量采购, 而是根据个人身材体型进行订制, 这就要求制版、立体裁剪、车缝等过程都要精准。然而由于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不充分, 经常疏忽婚纱袖长和裙摆长度等细节, 在发货后遭到客户退货。
3.3.3 急单问题
苏州婚纱在出口过程中常常会接到来自欧美、巴西和俄罗斯等主要贸易国的急单。由于制作匆忙、运输时间紧迫, 很多婚纱在制作工艺上不能得到保障, 与样品严重不符或者质量达不到客户标准, 从而导致退货。
4 苏州婚纱礼服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前景分析
4.1 加强政府监管, 促进健康发展
政府可以设立婚纱行业管制协会, 设置婚纱礼服行业准入门槛, 对没有达到标准的小作坊、民间企业不予批准开放, 对虎丘婚纱城“楼上作坊, 楼下做店”的小店面进行整顿。协会指导婚纱面料的最低价格标准, 避免价格战、低价占取市场份额现象的发生。加强婚纱礼服行业知识版权的保护, 呼吁设计师加强对自己设计作品的产权保护意识, 日渐杜绝盗窃设计款式的不良风气。
此外,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与婚庆相关设施的投入来夯实苏州婚庆市场的基础, 如建立专属度假地、专属婚纱礼堂、礼服DIY工艺自助加工厂、DVD制作中心等, 从常规婚礼发展到特色婚礼, 吸引高收入及国外游客前来苏州挑选婚纱、举办婚礼, 促进婚纱礼服行业的整体发展。
4.2 注重开发创新, 打造自主品牌
苏州婚纱礼服必须不断开发新品, 注重创新, 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入驻中国市场的时机, 苏州婚纱礼服应当借鉴成熟品牌的做法, 取其精去其糟地结合自身对本土市场充分了解的优势, 加快自由品牌的建设。
苏州“云水依”是最具特色的苏式旗袍礼服品牌之一, 其品牌建设及产品创新尤为值得借鉴。传统的旗袍品牌多是借鉴已有设计样式, 稍微加以修改后交给工厂批量生产, 然后再针对客户的尺码略做修改便可销售。而“云水依”专注于高端苏式旗袍礼服的设计与定制, 秉承个性化和新颖化的设计理念, 坚持纯手工打造。他们邀请了艺术界大师贺文斌、杜璞、姚永强为其创作, 结合苏州制造的丝绸工艺, 将大师的艺术画作印染于礼服丝绸之上, 每一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匠心独具。在此基础上, 根据客户的身型、肤色、气质、爱好设计专属于客户的个性化旗袍, 将刺绣、手绘、丝绸与礼服紧密结合, 不仅新颖独特, 更是打造出了浓厚的苏州特色。“云水依”客源充足, 并且产品远销至泰国、摩纳哥皇室, 市场极为广阔。但为了保护客户隐私, “云水依”每天只接待一位客户, 每位客户春夏季一次会定制2-4件不等的礼服, 而秋冬季一般为1-3件不等, 每件旗袍的价格在3000-6000元。如果将这样的创新理念运用于婚纱礼服当中, 苏州的婚纱礼服定能在全国的婚纱礼服行业独当一面, 开发出新颖独特的婚纱品牌。
4.3 加强三方交流, 降低出口退货率
苏州婚纱礼服遭到退货, 追究其根本原因, 除了核心染色技术有所缺失之外, 便是企业与国外客户和工厂交流不够充分。第一, 企业在业务员正式入职之前应组织系统有规模的培训。业务员在与国外客户沟通之前, 列出需要向客户了解的数据清单。通过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和客户交流, 从而能够深透了解客户需求, 作出让客户满意的婚纱。第二, 业务员也应与工厂及时联系, 确定好婚纱礼服的生产日期、取货日期, 预留好处理意外情况的时间。在制作期间跟单盯单, 确保在客户规定的时间将婚纱礼服邮寄到客户手中。第三,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通过新型的织造技术和印染技术的使用, 以及采用更加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 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退货率。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国民水平的快速增长, 婚纱礼服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年轻人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据民政部获悉, 仅2014年全国就共有1306.7万对新人依法登记结婚。若一对新人需要两套婚纱礼服, 一年的内销量便可达到2613.4万件, 销量可观。在全国婚纱礼服行业发展稳定的大背景下, 苏州又拥有虎丘婚纱城、好百年婚纱城、苏州 (中国) 婚纱城三大设施齐全的婚纱采购基地, 享有“东南亚第一婚纱市场”的美誉, 名声响至江浙沪地区甚至全国, 发展前景可观。放眼未来, 只要苏州婚纱礼服行业能够注重创新品牌, 设计新颖的产品, 政府坚持加强对行业的有效监管, 全国的婚纱采购重心完全转向苏州便指日可待。苏州婚纱礼服产业也将成为全国婚纱礼服产业的带头人, 开拓出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 代表中国婚纱礼服行业走出国门, 进一步引起世界同行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黄帼鸿.我国婚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消费导刊, 2008 (16) .
[2]吴湘济, 倪洁城.中国婚纱礼服企业的品牌发展研究[J].丝绸, 2011 (07) .
[3]桑晓东.苏州相城打造城北“婚庆”航母.人民网, 2011-4-12.
[4]赵俊聪.虎丘婚纱:从一条街到一座“城”[N].姑苏晚报, 2014-5-15.
苏州现状 篇11
关键词:相城区;电子商务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91
序言:目前,相城区电商产业依托苏州市发展电子商务的各项优势,整合该区原有传交易市场和特色产业,已基本形成家具、农产品、婚纱、珠宝几大较有特色的细分领域,众多特色电商平台以及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经营的商户均已正式上线运营。
一、细分领域
(一)家具平台。相城区经营家居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已占到实体经营商户的两成。依托的第三方平台包括东京、淘宝、天猫。自营平台方面,以逛蠡口app为例,此款电商家居导购软件具备的主要功能丰富,用户可查看信息包括蠡口家具城商户的一系列优惠信息及政策,也能通过网站领取一些优惠券及代金券。下单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较为传统的网购模式即在网站下单直接购买选中的家具,第二种是到线下现场体验及选中喜欢的家居,再回到线上进行家具购买。
(二)农产品平台。以大闸蟹销售为例。全区在电商平台从事大闸蟹交易的企业和个人用户数约为1400户。这些企业及个人主要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2015年一整年销售额已突破了6.1亿元。最先依托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的知名企业包括“阳澄湖”牌及“菊花牌”等本地品牌。元和塘有机生物馆结合网上平台进行农副产品销售,该平台由苏州耀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该公司为苏州相城区一家电商外包企业,主营业务为企业网站代建代运营及提供一系列的PC及移动端软件如:农产品销售系统、农产品提货系统等。近两年,相城区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该公司从中挖掘到商机,自建“元和塘”电商平台,旨在通过互联网渠道带动相城区和相城周边区域农民进行农产品的宣传及销售。公司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想到在网络渠道销售农产品是因为前两年看到了一则关于农产品网上销售配送的报道,这则报道让他灵机一动,如果自建生鲜电商平台并集农产品选购、配送、售后为一体,那应该能实现本地农产品销量的较大突破。后来,相城区政府及行业协会纷纷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关于推进相城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其中提出企业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有技术、有项目、有资源的创业者给予一次性奖励和若干项经费补贴。所有这些因素推动了元和塘电商平台的落地。负责人指出当时做出这项决策是十分正确的,该平台交易情况良好主要得益于两点:(1)产品甄选与品质担保。(2)灵活订制与快速配送。
(三)婚礼平台。苏州目前最大的婚纱礼服一站式网络购物平台为“婚礼购”。平台精选苏州相城中国婚纱城的众多核心商户,成立苏州相城中国婚纱城专区,使得更多的新人在婚礼购苏州相城中国婚纱城专区快捷、方便的选择满意的婚纱礼服产品,或是由婚礼购在线客服推荐去婚纱工厂体验店里直接定制。
(四)其他平台。目前,珠宝市场电商渠道的销售也取得了突破,“珍珠城”涉足电商的企业及个人已有五十余户,依托第三方平台天猫的已有十余户,其余网上商户四十余户。京东平台的渭塘珍珠旗舰店内的珠宝商品备受网购消费者的喜爱,月均销售额达到35万元左右。久罗商城口号为一家专做品牌新品的网站,网站专设产品退换货、服务时效、买家俱乐部专区,较大地增加了用户粘性。懒人旅行网目前主要开展的业务有:商业旅行服务、线上机票预订以及慢旅行主题定制,其旅游定制功能尤其适合在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工匠汇为五金及家用工具网络销售平台。该网站的特色为提供产品销售及售后安装、使用指导一条龙服务。平台对所有工具进行3D全方位展示便于消費者选购,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工具以后,平台提供一份安装或使用的详细说明(包括视频指导),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购买到高品质的工具并获得专业指导。
二、发展建议
学校方面,应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建立电商人才基地,培养出精通电商平台运营的高精尖人才;政府及行业协会层面应多层次举办各种电子商务论坛和培训,实现电商产业从业人员技术的提升。企业方面,无论依托第三方平台或是自建电商销售平台,应在今后进一步优化平台界面、加强客户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收益、服务消费者。企业也应重视校企合作,制定高端人才国际化培养规划,让在校学生从实操层面锻炼从事电商运营工作的能力。在区域发展层面,希望电商行业协会统一指导,加强对各个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力度,为共同促进苏州相城的地方就业、旅游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苏州现状 篇12
素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东方威尼斯”等美誉的苏州不仅文化底蕴深厚, 资源丰富, 而且文化产业发展的增幅在整个江苏省名列榜首。2010年, 苏州全市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400亿元, 文化产业增加值约350亿元, 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约4%, 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8.2%, 基本形成了以文化艺术、印刷出版、影视传媒为代表的核心文化产业群, 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会展广告为代表的外围文化产业群, 以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为代表的相关文化产业群。文化产业正在成为苏州市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苏州市委市政府2009年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 提出苏州市到2012年, 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左右,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的目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已成为苏州市文化建设领域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然而与苏州市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趋势相矛盾的是, 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供不应求。
一苏州地区文化创意人才现状
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于2009年, 相比北京、杭州、深圳等地落后了将近5年时间。苏州市政府大力关注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 苏州发展创意经济的态势良好, 但文化创意人才还面临着以下问题和困境:
1. 文化创意人才缺乏, 尤其是缺少领军型人才
据调查显示, 苏州文化创意企业普遍面临人才供应不足的难题。从环境基础上来说, 苏州并没有像美国硅谷一样自然形成的高校集群, 所以对于人才的渴求便成了每一个来此创业的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除创意人才总量不足外, 苏州还缺少高层次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苏州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不仅在总量上不足, 而且存在质量不高、精英不多、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各文化产业单位的现有经营管理人才中严重缺乏文化创意人才, 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大多因循守旧, 开拓和创新能力有限。据苏州市文广新局文化产业处处长吴敏介绍, 苏州号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有10余家, 但“创意”的含量却微乎其微, 这与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才缺乏有直接关系, 尤其是缺少领军型人才。苏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强大的工业基础, 完全具备留住人才的条件, 但仍需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文化人才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文化领军人才, 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优秀人才。
2. 文化创意人才普遍缺乏吴文化底蕴和修养
目前, 如何“发掘整合吴地文化资源, 推进苏州创意经济发展”、如何使苏州的吴地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综合性的创意活动中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使源远流长、魅力独具的吴文化成为苏州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已被提上议事日程。苏州政府与民间上下已携手就其地区的人文、自然、产业等资源做出全盘性的调查, 明晰资源与特色, 比较区域竞争优势, 制订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与评估综合效益, 把握思想潮流, 让向来以“文化立市”的中国历史名城苏州能明智地运用其得天独厚的文化条件, 用传统元素促进经济发展, 将时尚和流行集中在古典的基础上, 开发与众不同的创意产业。然而, 苏州地区所引进的文化产业人才普遍存在缺乏吴文化底蕴和知识背景的现象, 因此, 难以把握和领悟吴文化的内涵、精髓和理念。如果没有广博的文化积淀与良好的吴文化修养, 即使进入苏州创意行业, 最终也只能成为技术的执行者, 甚至是低端环节的复制者。吴文化知识的匮乏不仅直接导致吴地文化未能很好地融入创意产业、创意产品中去, 更是苏州创意产业中代表“苏州文化”名片的制作和能引起品牌效应的产品缺乏的重要因素。
3. 缺乏新兴行业的专业人员
文化产业领域有许多新兴行业, 如会展业、网络游戏业、动画制作业、版权业等, 这些新兴行业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例如, 会展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 据相关数据显示, 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的苏州, 每年登记结婚的新人达5万对以上, 2010~2012年间预计有20多万对新人结婚, 相关消费每年达100多亿元;与此同时, 经过近20年的经营和发展, 苏州已逐步形成全国最大的婚纱交易市场。在这一背景下, 苏州婚庆文化产业博览会应运而生, 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苏州元素的会展业, 是苏州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因此, 重点培养一批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并掌握有关国际规则的会展策划人才颇具现实意义。
二苏州地方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策略
高校是专业人才最集中的场所, 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培养机构之一, 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最主要的培养组织。然而, 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培养出适合文化产业所有行业的人才。鉴于苏州地区文化创意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服务苏州地方的高校要结合各自的学科优势和研究专长, 结合产业发展的实践, 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苏州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人才。苏州地方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人才培养的时效性, 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源保障。
1. 分层级培养文化创意人才
目前, 高校培养出来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之所以被业界普遍认为“缺乏创意”、“思维陈旧”, 这与当前文化产业教育层次结构有关, 从全国的高校来看, 尚未形成从高职高专到本科层次再到研究生层次的“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因此, 不同层次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课程体系不清晰, 课程内容较混杂, 教学方法较陈旧。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机制很难培养出真正有创意、能产生创意的人才, 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鉴于以上情况, 苏州地方高校要把握好办学定位, 在专业开设上避免盲目跟风, 既要加大对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利用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培养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 培养文化产业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 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文化创意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突出实践能力,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紧密结合苏州地方特色。不论是文化创意人才的高层次还是应用型人才, 均应是高端的复合型人才, 均需按照宽口径、高素质、多技能、广知识的要求, 培养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吴文化底蕴、扎实的经济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 以及必要的信息处理技术, 能适应多种工作岗位。文化创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高层次优化升级, 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软实力”。具体而言, 研究型高校要培养高端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型人才, 应用型高校要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实际操作型人才, 据此来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计划与培养方案, 从而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紧缺。
2. 加大吴文化熏陶与渗透
文化是创意的平台与资源, 是创意源源不断的温床。创意产业就是通过创意把高科技、文化艺术、产业活动与市场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 为地方的创意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苏州创意产业要从吴文化的“形”着手, 挖掘吴文化的古韵今风, 将吴文化的物化元素与吴地的精神意韵有机结合, 从而在企业品牌、产品内涵等方面都体现出吴文化的思考和特色。如何吸收吴地文化精粹, 结合吴文化元素来发展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今苏州地方高校的研究课题。
苏州地方高校应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把“吴文化”作为文化产业专业的文化素质主干课程, 培养学生彬彬有礼的儒雅气质和温文尔雅的涵养, 提升文化品位, 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苏州地方高校以“吴文化”课程为平台及契机, 培养创意人才对吴地文化、吴地民俗特色元素的传承和创新。创意设计教育要从借鉴传统文化尤其是吴文化中的元素来拓展现代创意设计, 以地域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来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从而契合大众的审美欣赏习惯和精神消费需求。
3. 强化创新、创意的培养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创意, 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推动力。高校要通过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 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苏州地方高校要调整办学思路, 按照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律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体系, 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实践教学, 突出创意, 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因此, 苏州高校需要与地方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积极利用企业、行业的实训条件,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加强专业实践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同时, 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项目平台和技术支撑, 引导学生熟悉市场运作方式及环节, 与企业接轨。此外, 创意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大小之分, 苏州高校文化产业的专职教师在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关注课程教学的同时, 还应该关注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意”的灵感和火花, 培养创新的意识和常态, 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
4. 培养新兴行业的专业人员
据苏州市全面推进“姑苏人才计划”, 计划5年内投入30亿元, 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10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10000名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 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把苏州建设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首选、各类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创新型城市。苏州市文化产业人才计划围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印刷、影视传媒、会展广告、工艺美术、演艺娱乐、体育健身休闲等产业重点, 5年内将培育和引进30名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和100名文化产业重点人才。
因此, 苏州地区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应该坚持“厚基础、精专业”,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 在专业教学中既要确保“大而全”, 又要力求“小而精”。文化产业的学科特点决定高校课程设置中必须开设文化、艺术、管理、经济、营销等跨专业、跨学科的“大而全”课程, 同时, 根据每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更要求开设专业性强、有针对性的“小而精”的课程。针对苏州文化产业人才计划以及文化创意人才紧缺的现状, 要有意识开设相关专业, 满足苏州市场需求。
苏州文化产业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高端创意人才极度匮乏, 苏州高校必须把培养高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之一, 从而促进苏州文化市场高级生产要素的建立。
摘要:文化产业正在成为苏州市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 与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趋势相矛盾的是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供不应求, 主要体现在缺少文化创意领军型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普遍缺乏吴文化底蕴和修养、缺乏新兴行业的专业人员。鉴于苏州地区文化创意人才的现状及问题, 作为服务苏州地方的高校要结合各自的学科优势和研究专长, 结合产业发展的实践, 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苏州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人才。
关键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人才
参考文献
[1]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文化产业要做新经济增长点[N].姑苏晚报, 2011.01.12
【苏州现状】推荐阅读:
苏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09-21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07-26
最新资料演出活动苏州演出苏州策划09-10
【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12-11
【苏州导游词】苏州幽默概况导游词06-26
苏州小吃是四大汉族传统小吃(南京、苏州、上海、长沙)08-09
苏州虎丘08-01
中国苏州09-16
苏州经验09-29
苏州市区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