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十全街(精选4篇)
苏州十全街 篇1
摘要: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民居是历史发展流传下来的必备产物。中国古代民居体系大多是木制结构的, 并且以院落为单元, 每个地方的建筑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等因素有着必然的联系, 每个地方的发展都应是以传统民居为基础的, 传统民居的精神和文化被一代代的不断继承和发展。苏州的古建筑在我国的建筑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苏州,山塘街,古建筑,水
苏州古城是一个典型并且著名的江南水乡, 苏城内的古建筑并不是有序的排列的, 因其民居都是临水而建, 所以都是跟随大路小巷中的地形和弯曲的河道建造的, 故苏州自古有“东方威尼斯”的美名, 这又是苏州古建筑的一大特色。下面笔者就山塘街上的古建筑来诉说下苏州古建筑的特点。
一、山塘街的历史文化
在苏州众多古街中, 山塘街有着“苏州历史文化大成街”“姑苏第一名街”的美誉。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 全长有3600米, 是由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时修筑的, 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的山塘街依旧贯彻保持着“水城古街”“一街一河”的历史格局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传统风貌。如今的山塘街还是一个各类文物古迹汇集之地:现存的名人宅第、会馆、寺庙、祠堂、戏台、牌坊、古桥、名墓、园林等有几十处, 其中属于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1处, 市级控保建筑16处, 古牌坊9处, 其他古迹40余处。
二、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
1. 从水路方面看是枕河人家
山塘街上河道多, 桥多的特征充分体现了苏州这个水城的街巷特点。其河道逶迤平行, 绵延至虎丘长达七里。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说道:“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 水港小桥多。”山塘河的东面一段水面幽深宁静, 少有人打扰, 民居大多都是临水构筑, 水榭和水阁都是由木桩支撑着的, 底部的木桩倍受水流的侵蚀,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枕河人家。河的西面一段水面则疏朗宽阔, 和东段的水面相比则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两岸花木扶疏, 绿树成荫。水面上横跨的古桥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或平或拱、或单孔或三孔, 形态各异。
2. 从陆路方面看是传统老街
在山塘的古建筑中大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 其单门面有很多种, 如:石库门、栅板门、遮堂门、矮挞门、雀宿檐门等各式各样的。山塘内至今仍然居住着大量原住民, 他们洗衣、做饭依旧用井水, 夏天无论在室内外都摇蒲扇, 冬天则搬个板凳去晒太阳, 过着十分“低碳”的生活, 并将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延续着。每逢七月卅日地藏王生日那天, 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烧“狗屎香”, 七里长街到处都闪耀着星星点点, 这是他处所没有的景象。
3. 从传统风貌方面看是底蕴深厚
山塘街可以分成好几段:若以通贵桥作为节点, 那此处接近阊门, 商贸繁荣, 经济实力雄厚, 人流如潮;若以星桥作为节点, 那此处则是民居密集地, 它最能体现出平常老百姓生活中的原始面貌;若以桐桥作为节点, 那此处曾是山塘街最负盛名之地, 清代的顾禄曾用来记载山塘街的专著《桐桥倚棹录》上以“桐桥”来代指山塘;若以半塘作为节点, 那此处古迹繁多, 历史中也不乏传奇故事;若以普济桥作为节点, 那此处名贤有葛成、五义士、周忱、李延龄、陈明智等;若以青山绿水桥作为节点, 那此处临近郊野, 拥有垂杨碧波、水阔人稀的地理优势。若以虎丘作为节点, 那此处则是千古名胜之地。
三、细说千年古建筑
1. 路进式布局
山塘沿街两侧现存的大多数古建筑, 都是由几落几进构成的建筑群体, 纵向为落, 横向为进。从入口算起, 有门厅、轿厅、花厅、楼厅等三到五进, 有些住宅则拥有七进, 其前后两巷相通。在纵贯线上, 明代的建筑几乎都是一路的, 但到了清代,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 人们开始崇尚奢侈, 所以就出现了三路、五路。
2. 备弄的设立
在纵横交错的各路之间, 往往是由备弄隔开的。《枫桥倚棹录》曰:“凡山塘市肆、工作, 多散居于诸弄之内。”[1]弄在这里不但是建筑的前后进通道, 又起到了各路间的消防作用。世居此地的笔者, 可以一言蔽之:前店后作坊, 弄里安住家。2
3. 风格内敛而外张
苏州地处吴地, 自古吴地文化秉承的都是内敛、谦和, 与此同时, 在山塘街建筑宅院的往往都是从官场上隐退下来或是罢贬之士, 官场上的险恶让他们将名利看的如云淡风轻般, 与其在官场上进行明争暗斗, 不如归隐身退, 用山塘那不起眼的一条条小巷和一堵堵高墙, 让自己过着轻松而与世无争的生活。存在在山塘街上的这些名人建筑, 往往从大门上看都是平平淡淡的寻常人家, 但当你推开大门进入到大厅, 却有三路、五路, 五进、七进, 规模十分恢弘, 室内拥有雕梁画栋装饰着, 园中不但有花园跟假山, 还拥有各类曲桥和大小池塘点缀着整个庭院。院主可以在自家的宅院内与朋友怡然自得的交流和学习琴、棋、书、画等, 在无人打扰的院内享受着天伦之乐。而且苏州建筑主要是以“黑、白”色调为主的, 由此也得来了“粉墙黛瓦”的雅称, 这一点更是体现了吴地人“内敛而外张”“外柔内刚”黑白分明以及宁静致远的品性。苏州的建筑风格与北方那器宇轩昂的建筑风格有着最本质的区别, 久而久之, 明清后的古建筑宅第都以此为效仿对象, 从而形成了苏州古建筑特有的内敛而外张的独特风格。
4. 艺术的博物馆
苏州不但文人雅士多, 更是有众多悟性和手艺超群的匠师们, 同样是建筑, 只要经过他们的手, 就能变换的建造出不同的厅堂, 如门厅、花厅、楼厅还有轿厅和纱帽厅等。单单讲处于厅堂前的轩就有船篷轩、茶壶轩、一枝香轩和鹤顶轩等, 而不同庭院主人的身份等级决定不同的屋脊, 从低到高可分为:甘庶脊、雌毛脊、纵头脊、哺鸡脊、哺龙脊。而砖雕、石雕、木雕等建筑装饰更是比比皆是。最有艺术特色的就是处于进门处的砖雕门楼和花格门窗了, 它们成为了苏州古建筑的艺术特色象征。
5. 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在某种意义上讲, 砖雕比石雕更具有人性化、更惹人爱。考究的砖雕用的都是水磨砖, 因为它有着像女人皮肤一样的细腻和滋润, 而且运用了压光的, 这样更容易使人养眼、亲近。江南各处都有砖雕, 大多是以门罩和门楼砖雕最为突出, 并形成了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苏州主要是吴越水乡砖雕门楼, 一个是石材极其细润, 都通过水磨后, 犹如女子的肌肤般光滑而充满水分。二是门楼上的雕作在细腻、秀丽中还透露出了一丝清新, 整个雕刻面的起伏并不是很大, 主要是以浅浮、平百浮雕为主。吴越门楼砖雕和徽派、浙西南门楼砖雕对比, 用法上最大的区别是它不仅用于门楼的外立面, 内立面更为讲究。3其最主要的一面则是面向厅堂的。据统计, 现存苏州的门雕有800余座。众多门楼上, 多有题字, 如“厚德载道”“藻耀高翔”等, 厅堂的匾额上则题有“玉涵堂”“云阳草堂”“处实堂”等, 在抱对、花格长窗上的图案, 这些都喻示着主人的理想、抱负、追求及爱好。它们的作用一类是用于祈祥, 一类是用于遣兴, 还有一类是劝喻、壮威育人, 以及隐居、宗教的思想等等, 都反映了宅院主人自身以及对家族、子孙的要求、规范以及引导, 从而形成一定的家风。大多数门墙上还刻有各种历史人物和传记等, 可以通过贴春联等进行文化传播, 这亦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精神教育。在门上贴倒着的“福”字, 谐音“福到了”, 表达了人们对于幸福的憧憬和渴望、祈求。
6. 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闻名甲天下, 苏州古建筑中的园林也受其影响, 从本质上不同于北京的四合院, 会是在宅院的西面或是后面布置花园, 形成东重西轻, 前轻后重的格局。建筑以花木为陪衬从而进行造景, 使得在有限的空间中建造出多个层次, 将大自然中真山真水的景色筛选后移入园林中来, 让园中的景色亦能四季如画, 而且苏州位于太湖边, 太湖盛产太湖石, 造型独特的太湖石置于园中与水结合, 让整个园中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结语
在当今如此繁华的城市中、在山塘街, 有着这样一座座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古建筑, 不但给整个城市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也体现出了这个城市的人文文化和历史底蕴。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更多的关注、保护这个由城市的性质与功能形成的独特风貌, 积极做好古建筑恢复和古城保护等工作, 使苏州古代民居这种最直观的古代文化能够更好、更持久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使其成为世界历史文化上的瑰宝, 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山塘街、苏州以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等。
参考文献
[1]牛示力.《明清苏州山塘街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3月
[2]丁俊清.《江南民居》[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苏州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
[4]苏州民族建筑学会, 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
[5]陈从周.《苏州旧住宅》[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苏州十全街 篇2
踏入古街,一股浓浓的古代气息就飘到我周围,这是一个很朴素但又很美的街道。街边全是商铺,里面的商品各式各样,有泥人,糖做的古老工艺品,丝做的玩具。琳琅满目。特别显眼的是那一串串挂在门前的红灯笼,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这条街曾经的繁华。两旁,梧桐树枝繁叶茂,仿佛撑开了一把把大绿伞,搭成了一个连绵不断的遮阳棚,使行人走在林荫道上舒适凉爽。沿着街道,我们慢悠悠的向前走,来到一座珍珠店前。一进去。哇!好美的珍珠啊!它们个个晶莹剔透,洁白如玉。还有现成的呢!最有名的就是苏绣博物馆了,这些苏绣,个个栩栩如生,有:活蹦乱跳的小兔,枝繁叶茂的大树,还有国色天香的牡丹等等。本来是不能拍照的,我们却偷拍了一张,嘻嘻嘻嘻。
走着走着,忽然两眼发光,哇!好漂亮的象棋啊!全都是用石头做的哩!就坐在树荫下,我和一位叔叔下了一盘棋。下着下着,仿佛自己就是古代的人,一边跟朋友聊天,一边品茶,一边看小孩子玩耍,那生活真是无忧无虑呀!直到走出这条街,我才知道,原来我穿越了一会儿。
回到宾馆里,我查了一下电脑,才知道:山塘街是一条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代表苏州街巷特点的格局,此街与许多名人名事有关,乾隆也至山塘,苏州评弹《玉蜻蜓》《三笑》等都有关山塘街的传说。
苏州绣品街的品牌魅力 篇3
在这座温文尔雅的城市最西部,紧邻太湖之滨,有一个面积20平方公里、仅2万人的小镇—镇湖。镇上有一条以苏绣生产销售为主的商业街,街道两旁绣庄密布,绣女成群,精致的绣品琳琅满目,巧夺天工。如果你是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你一定会为这里的绣庄和绣女手下的绣品而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这就是苏州高新区闻名遐迩的刺绣一条街—绣品街。
城市支柱产业
绣品街位于高新区镇湖街道镇区,长1700米,两侧分布着430家绣庄和配套服务店。每当晨曦初露,这里约8000位绣女和店主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每当夜幕降临,三五成群的绣女们便成为华灯下的魅力光影。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绣品街的绣女们用自己的精湛技艺和勤劳智慧创作着美好的生活,也创造出了绣品街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作为一条商业街,绣品街具有独特的专业性,这里90%以上的生产销售集中在苏绣上,而不像国内其他很多商业街那样,经营的项目纷杂繁多。近几年来,随着绣品街的蓬勃发展,这里的刺绣销售产值由2002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10的10亿元,年均增幅达16.5%,刺绣已经成为苏州镇湖的支柱产业,2011年这里的绣品销售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比例为75.2%。绣品街上,年销售产值超过150万元、规模型刺绣企业达到35家。
绣品街的刺绣产业在当地充分发挥着强劲的支撑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镇湖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苏州的绣品街已在全国崭露头角,成为著名的刺绣品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这里的绣女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的销售点有300多家,她们的绣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同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苏州的“绣品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快速崛起,名闻天下,使镇湖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成为“苏绣”的代名词。
文化旅游品牌
绣品街作为一条特色商业街,不仅具有商业贸易的功能,还有休闲旅游功能。早在2006年镇湖就被国家旅游总局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的称号,绣品街是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核心景区,她的“一街、一馆、一中心”不仅构筑了具有典型文化风貌与内涵的城镇特色,而且成为展示刺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游人到这里可以寻找到苏绣的发展印迹,还可以充分欣赏到苏绣不同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品,从一位位绣娘飞针走线的芊芊细手间,是游人们最爱定格的美丽画面;这里有人物山水、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还有敦煌飞天、蒙娜丽莎、中国百姓、美国名模,更有各国领袖政要、佛教宗师, 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还有伊丽莎白女王、高僧星云大师……
沿绣品街到博物馆内,人们可以看到成千上万件刺绣精品绚丽多彩,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每一件绣品都值得人们精心斟酌,细细品味。围绕在中国刺绣艺术馆周围的43家名人绣坊,是镇湖刺绣名人创业的新舞台,也是游人们了解苏绣历史和现状的好去处。
到绣品街观赏游玩,没有污染、没有噪音、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波光粼粼的湖水、醉人的田野芬芳、绣娘穿针引线时的平静和惬意,这怎么不是一幅绝美的山水人文画卷,又怎不令人心旷神怡。
2009年,高新区管委会投资了4000多万元,先后对绣品街多次改造、扩建和形象提升。目前的绣品街,吃、住、行、游、购等旅游、销售、观光等要素完备齐全,如今一条崭新的刺绣商业街豁然展现在中外宾客面前。她为苏州高新区精心打造的“真山真水新苏州·旅游休闲新天堂”的江南旅游品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无烟低碳环境
历史上,镇湖称作西华,意为苏州西部的繁华之地。而发源于镇湖的苏绣在这里得到了完好的传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镇湖为保护太湖生态和饮用水源地的需要,停止了工业发展,这为苏绣这一无烟低碳产业提供了发展良机。为了把散落在村落间的绣娘集中起来制作刺绣,形成规模集群优势,同时为顾客提供了一个方便购买苏绣的平台,为给镇湖苏绣更好地扩大宣传提供一个品牌载体,苏州高新区于2002年在镇湖建成了集苏绣制作、展示、销售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绣品街。
镇湖的苏绣由此得到了苏州各级、各届政府的大力扶持;特别是近十年来,镇湖苏绣在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的高度重视下,在“以发展求保护,以市场促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产业发展用地、产业规划、资金扶持、人才培养、激励创新等方面的支持下,苏绣工艺得到了迅猛发展,群众基础不断雄厚,工艺创新日新月异,传统的苏绣手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技术精湛的苏州绣品受到现代人的喜爱。
如今绣品街上以著名的绣娘为代表的23家特色绣庄,如:江苏省刺绣大师卢福英的绣庄,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薛金娣、梁雪芳、朱守珍等绣娘的绣庄,江苏省刺绣名人蔡梅英、王丽华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绣庄,已成为这条商业街上最夺人耳目的瑰丽风景。
无疑,苏绣经济的成功崛起,绣品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为展示镇湖苏绣产业的发展历程,当地政府特别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中国刺绣艺术馆,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了我国优秀民族工艺和文化的衣钵,并以民族文化昭示后代、影响世界。
如今的镇湖绣品街已成为浓缩苏州西部吴文化、太湖文化,反映高新区当地城乡风貌、展示苏州城市精神的一个侧面。
13世纪末,著名的行者马可波罗在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写下了他的观感:苏州,一个美丽惊人的地方,是中国人梦想的人间天堂。
苏州山塘街导游词 篇4
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所以,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清乾隆年间,著名画 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也称《姑苏繁华图卷》),画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景象。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荫、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五人墓”安葬着明末颜佩韦等五位义士,他们为了抗议魏忠贤阉党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率众市民暴动,最后慷慨就义。再向西行,就到了有“吴中第一胜景”之称的虎丘山,峰峦塔影,山林气象更使人神往。山塘街一向为历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所钟爱,曾留下了许多吟咏之作。而清乾隆帝对山塘街则是分外青睐,他写的诗中,直接提到山塘的就有9首。1761年乾隆在太后七十大寿时,特意在北京万寿寺紫竹院旁沿玉河仿建了一条苏州街,而这条苏州街就是以山塘街为蓝本的。1792年,乾隆帝又在御苑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万寿山北建造了一条苏州街,也还是山塘街的翻版。这两条苏州街后来在战火中被毁,1986年在颐和园又重建了苏州街,使七里山塘的风貌再次重现于京华。
山塘街历来还是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地方,什么龙舟赛会以及各种庙会、节会、花会往往都在此间进行。山塘街还被写进不少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之中,苏州弹词《玉蜻蜓》、《三笑》、《白蛇传》就都写到它。《玉蜻蜓》中金贵升与青年女尼志贞就是在山塘的法华庵里结识的;《三笑》中唐伯虎得遇秋香,所谓“三笑留情”发生在虎丘,而秋香下山归舟,唐寅雇小船追踪至无锡卖身为奴,那“追舟”一回书的地点,也就在山塘河里。
山塘街已经经历了1100余年的风雨沧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多次整修。特别是1985年,苏州市政府在尽可能保持原来风貌的原则下,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我们去苏州虎丘游览,可以乘汽车前往,而我以为若能沿着山塘街缓步而行,将可尽情领略到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同时也是一次现实与历史的对话,这必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生煎馒头,苏式老汤混沌。酒酿圆子、红豆沙甜品、小笼包、鸭血粉丝汤都很好吃,小笼包是肉馅的,一咬直流汤,嫩嫩的,不过皮稍厚,鸭血粉丝汤满地道,鸭血的量也足,就是味道稍淡。 生煎馒头本地人也叫生煎,五元八个。还有桂花糕和玫瑰糕。还有苏式老汤面,当地人喜欢要一碗老汤面在配上一客生煎包,一客就是八个生煎包,半客就是四个生煎。
【苏州十全街】推荐阅读:
最新资料演出活动苏州演出苏州策划09-10
【苏州导游词】苏州幽默概况导游词06-26
苏州小吃是四大汉族传统小吃(南京、苏州、上海、长沙)08-09
苏州虎丘08-01
中国苏州09-16
苏州经验09-29
忆旧游 寄刘苏州。,忆旧游 寄刘苏州。白居易,忆旧游 寄刘苏州。的意思06-07
漫游苏州作文08-30
苏州科技学院10-19
苏州轨道交通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