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2024-12-11

【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共11篇)

【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篇1

关键词:服务外包,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

2014 年9 月, 李克强总理首次在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随后多次在重要场合, 如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频频阐述这一关键词, 在全国上下掀起“双创”高潮。为了推动“双创”落地, 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高校如何在“双创”大好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成为高校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

一、重视服务外包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一) 在课堂中渗透创业教育

近几年来, 随着对创业教育的重视, 高校在课程设置中逐渐加入了服务外包专业创业课程, 特别是2014 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后, 对高校提出更高的要求, 原有的创业课程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创业学生的需求, 创业课程的指导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不但要加入基本的创业知识理论, 同时要融入符合本院学生特色的创业技能实践指导课程。服务外包专业创业课程合理设置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受到创业精神的熏陶, 创业实践课程的锻炼, 为日后的创业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作为“服务外包第一校”在服务外包行业具备较强的行业知识和经验技能, 为了打造学生的专业素质, 在大学一年级就设置周学时不少于4 学时的服务外包概论课, 普及服务外包的基本知识。同时, 为了增强学生在服务外包行业的创业意识, 本学院开设了通识性创业课程, 主要讲授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创业的素质、创业的风险等基础知识, 专业性创业课程则主要讲授具有服务外包特色的创业项目的选择、实施等内容, 有效保障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二) 培养高校的创业导师

服务外包专业学生的创业之路不但需要自己的努力, 也需要本行业专家式的创业导师给予指导。因此, 服务外包行业的创业导师成为在校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专业的创业导师目前来看比较匮乏, 所以想要解决这一难题, 需要在培训师资、挖掘师资上下工夫。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通过以下途径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 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

1.不定期地选派有创业指导意向的教师到服务外包类的中小企业实践锻炼, 参与到创业过程中, 培养创业意识, 提高专业的创业教育实战能力。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30%以上的教师均有在服务外包类企业挂职1 年以上的经历。这有效保障了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的实践指导能力。

2.苏州服务外包学院定期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参加服务外包类的创业教育的有关课程培训, 取得相应的能力证书, 不但增强创业理论的学习, 形成创业观念, 在创业指导工作中具有更强的理论指导能力。同时, 该学院会不定期组织相关老师到江、浙、沪等创业教育开展得较好的地区去考察和学习相关创业教育经验, 接受相应的创业培训。

3.聘请本行业类的校外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创业导师进行校内指导。苏州服务外包学院非常注重校企合作, 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院校会不定期邀请企业创业名家到校内做创业指导讲座, 邀请创业导师团队为在校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项目跟踪指导等, 学生创业激情高涨。

(三) 为“双创”清障搭台

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国家和地方政策都给予了财力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 地方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有利的政策, 如创业补贴、休学创业、创业贷款、创业基地孵化等, 为大学生创业清障搭台。苏州服务外包学院具备标准化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成功孵化了20 多个学生创业项目, 其中创业明星类企业就有5 家年营业额超过百万。同时, 为了带动学生创业实践, 苏州服务外包学院于2015 年8 月专门设立了6000 多平方的师生创业的创客汇场所, 吸引师生创办8 家企业, 为师生的成功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引起苏州园区政府的重视和媒体的专题报道。

二、拓展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创业思路

(一) “互联网+”式创业

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 高校大学生成为网络的活跃者, 大学生对于网络科技有着特殊的敏锐度和灵活性, 同时网络创业门槛相对较低, 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良好途径。因此积极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互联网+”方式创业, 是拓展大学生创业的较好途径, 同时服务外包类行业在互联网中占据很大比例, 这也为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苏州外包学院80%创业项目属于互联网创业, 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创业的“美食护味队”、微信营销的“TOPTEAM”及提供校园食堂外卖的“维美客”等都是非常成功的“互联网+”创业模式。

(二) 校园代理

大学生具有资金少、热情高、经验少等特点, 校园代理是适合在校大学生创业经验积累的一个途径。校园代理不仅能够锻炼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表达技巧,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同时通过校园代理能够积累一定的创业资金, 为以后的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三) 创业实践学习

创业实践包括直接创业实践和间接创业实践。直接创业实践主要是指通过自己开办公司, 开展实质性的创业经营活动, 能够直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校内外一些方式进行间接的创业实践。如课堂上的情景模拟实训, 校内外的各种创业类的技能大赛, 校内外的企业内兼职、实习等都属于创业实践的学习,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创业实践, 能够积累创业经验, 提升创业能力。

总之, 高校创业教育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工程, 而服务外包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更是要结合行业和专业的特点进行创业教育, 通过改革创业教育思路、重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创业教育内容等方式不断提高服务外包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 筑创业教育之基础, 让破土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释放大学生的创业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法光.基于网络的高校服务外包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服务外包, 2011 (1) .

[2]陈银凤.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10 (2) .

[3]向辉.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 (2) .

[4]商应美.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研究现状[J].2015 (5) .

[5]姜柳.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4 (9) .

苏州市职业大学走向和谐融合 篇2

职业品牌:积聚实力

作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大学之一,苏州市职业大学始终不懈地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着力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时代特征,致力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学校总结多年办学经验,明确提出了“三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并且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深化。

所谓“三定”,即:定位——确定学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定向——确定学校的服务方向,即学校人才培养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定格——确定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即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三定”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努力创建职业教育品牌。在“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努力适应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对学科专业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了一些人才紧缺的新专业,以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针对苏州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学校在同类高校中最早开设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物流、外贸与报关、房地产与物业管理等社会急需专业。学校还进一步适应苏州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创建品牌特色专业。苏州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经济高速发展态势,其中以机械、电子、IT和现代服务业等地方支柱产业的现代化最为显著,为此,学校的专业始终与苏州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将上述支柱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发展和建设的专业。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目前有三万多名该校毕业生正活跃在江苏省各条战线上,为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学校积极探索与国外职业教育学院交流与合作之路,正在努力跻身于省内先进、全国知名、影响海外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院校之列。

文化品牌:增值实力

苏州作为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深厚的吴文化积淀、独树一帜的文化风范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吴文化崇文重教、尚德爱智、敏锐灵活的特点,对学校“文化育人”的理念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了引导学生品味地域文化蕴涵的精神和气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学校依托地方优秀文化开发了“吴文化课程(群)”作为学校文化素质培养的校本课程。开设了《吴文化概论》、《泰伯与吴文化》、《吴地文学》以及《吴地戏曲》和《吴地绘画》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成为该校旅游、文秘等文科学业的专业课,也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现在,“吴文化课程”教学已从课堂走向了国家教育部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吴文化园”和校外吴文化古韵今风的传播和开发发展行列,从课堂授课发展到面向更多受众的网络教学,使更多的人领略到吴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也被赋予了文化的元素。学校依山傍水,东临越来溪,北依上方山,位处石湖风景区,周边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名人荟萃,如张翰、顾野王、范成大、申时行都曾于此留下历史踪迹。学校决定对校园内的路名、楼名、桥名进行征集,以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如学校的楼名是经过几轮专家咨询会,反复论证,最后以范成大的诗词佳作作为选取资源,确定了10个既能反映区域文化特征又能呼应建筑功能特征的方案,并通过网络公示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赞同,提升了师生对校园环境文化的认同感。

为了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还开展了以“凝炼大学精神,构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的召开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师生员工提供了锻炼和展示才华的舞台,使整合后的学校焕发出全新的气象。另外,学校还组织了多场名人报告会,如邀请杨叔子院士和台湾著名影视制作人凌峰等来学校讲座,面对面的倾情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文化睿智灵动的魅力和生命温暖海涵的活力。

服务品牌:提升实力

学校一直以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作为发展道路,不断探索校地结合新模式。

“汉达”模式

苏州汉达自动化公司十几年来一直是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基地,青年教师在实习期间主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2006年11月,电子信息工程系与汉达公司成立了“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汉达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成立后,利用汉达公司的市场、资金和学校的师资力量共同开发新产品,启动了多个课题,成功开发了多个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共建”模式

学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企业真实工程环境,引入企业真实工程案例,建立“教学工厂”,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更具真实性、有效性,教师的工程一线经验得以增加。将学习课堂搬入企业,实现了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培养模式。

校企共建的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是实现学校实验室教学(学术)标准与企业实际工程相结合,教师学术研究与企业工程项目(课题)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现在学校与多家企业共建了实验室,有效提高了教学水平。如落户学校的“江苏省现代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正是依托学校的科技、人才和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和服务经济优势,在与苏州市一些企业的合作中实施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实现了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技术应用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相结合的新型“共建”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

“工学结合”就是就业定向与毕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由企业提出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共同考核,经考核合格,愿意留在企业的学生可直接就业。这样的产学合作形式比较适合苏州当地的外资、合资企业,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模式。公司选拔有就业意向的学生通过考核组成企业班,直接到企业实习,课程按照企业要求调整,实习结束经考核合格后直接在企业就业,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苏州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 篇3

山东省本科一批一志愿文科最高分631苏州大学

山东省本科一批一志愿理科最高分635苏州大学

山东省本科一批一志愿文科最低分622苏州大学

山东省本科一批一志愿理科最低分586苏州大学

安徽省一批本科文史投档最低分576苏州大学

安徽省一批本科理工投档最低分630苏州大学

甘肃省第一批重点本科理工提档线547苏州大学

甘肃省第一批重点本科文史提档线518苏州大学

贵州省一批本科院校文史类投档最高分586苏州大学

贵州省一批本科院校理工类投档最高分556苏州大学

贵州省一批本科院校文史类投档最低分565苏州大学

贵州省一批本科院校理工类投档最低分525苏州大学

海南省本一批平行文史类投档最低分721苏州大学

海南省本一批平行理工类投档最低分672苏州大学

【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篇4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有关自主选拔录取的文件精神,我校2011年继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工作。学校将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培养需要,遵循“公开程序、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选拔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培养潜能和特殊才能的优秀人才。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报名条件

具有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资格且思想品德优良、身心健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凡符合下列任意条件之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考:

1、奥赛获奖类: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获得省级赛区三等奖(含三等奖)以上者;

2、创新发明类:高中阶段在科技创新、发明专利(不含外观专利)或在某一学科专业领域有突出表现和培养潜能,且取得苏州大学自主选拔录取专家组认可的成果者(含专利、公开发表论文等);

3、文学特长类:具有文学、写作方面的特殊才能,以第一作者正式出版专著,或者高中阶段在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者(具体赛事名称:“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4、英语特长类:高中阶段参加全国创新英语作文大赛获优胜奖,或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三等奖(含三等奖)以上者;

5、学习优秀类:各省(市、自治区)重点中学(示范高中)思想品德优良、综合素质优秀,高中阶段学习成绩综合排名位于年级同科类学生中的前20%者。

二、招生人数

自主选拔录取人数不超过我校2011年总招生计划的5%。

三、报名方式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由中学推荐或个人自荐的方式提出申请。

网上报名时间:截止2011年1月15日24点。申请人登录苏州大学本科招生网站(http://zsb.suda.edu.cn),点击“网上报名”,根据网上提示的“报名流程”办理报名相关手续,报名信息填写完毕后用A4纸打印。

申请人所有书面材料请用A4纸大小、以《苏州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申请表》为封面装订,于2011年1月15日前(以当地邮戳日期为准)以EMS特快专递方式寄至苏州大学招生办公室(江苏省苏州市东环路50号邮编:215021),并请在信封上注明“自主招生报名材料”字样,所交申请材料概不退还。具体书面材料如下:

①所在中学校长签名、加盖中学公章的苏州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申请表;②盖有所在中学教务处章的高中阶段各学期成绩以及年级排名汇总情况;③身份证复印件;

④盖有所在中学教务处章的高中阶段主要获奖证书复印件和其他证明自己特长、优势的材料;

⑤个人陈述,内容包括自身成长经历及体会、个性特长及取得的成果、进入高校的努力方向及设想等,字数在1000字左右。

学校在收到考生申请材料后将及时在网上报名系统中确认,请注意查询。

四、选拔程序

1、初审

报名截止后,苏州大学自主选拔录取专家委员会将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初审(材料不全者不予审核)。初审通过的考生名单将于2011年1月25日在苏州大学本科招生网上公布,考生可通过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查看结果。通过初审者须在网上确认参加考试(截止时间为2011年2月10日)。

2、报到

通过初审的考生于2011年2月16日携带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和具备报名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到苏州大学东校区(东环路50号)办理报到、缴费手续(测试费人民币60元/人),并领取准考证。

3、笔试

考试科目:理工类:数学、英语、物理;文史类:语文、数学、英语。测试时间:2011年2月17日,具体考场安排详见准考证及考场外通知。符合报名条件中第1、2、3、4条的报考者,以笔试考试成绩加10分作为基础测试成绩,报名条件中第5条的报考者,笔试成绩即为基础测试成绩。按照“全面衡量、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考生基础测试成绩高低认定我校自主选拔录取入选考生。

4、面试

在入选考生中,按照基础测试成绩由高到低,选出不低于50%的考生参加面试。

测试时间:2011年3月6日,具体考试安排另行通知。

5、测试等级确定

在参加面试的考生中,按照基础测试成绩加面试成绩由高到低,认定一定比

例的优秀等级;其余入选考生,则认定为合格等级。

6、入选名单公示

苏州大学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认定名单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将通过学校招生办网站和考生所在中学公示,并在规定时间报送所在省级招生部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公示,接受学校和社会监督。

7、入选名单上报

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最终确认考生的自主选拔录取认定资格,与考生签订《苏州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诚信承诺书》,并将名单上报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招生办公室备案。

五、录取政策

根据国家和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自主选拔录取的有关政策,我校对取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考生给予一定的优录政策。凡获得苏州大学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认定资格的考生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将苏州大学填写为本科一批(重点本科批次)第一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如未设置自主招生志愿,则仍须将我校填报为平行志愿第一顺序。填报的专业志愿须在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我校同科类招生专业计划范围内。

1、优秀等级者

高考成绩只要达到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本一批次(重点本科批次)录取控制线上,经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学校将满足其所报第一专业志愿予以录取。

2、合格等级者

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本一批次(重点本科批次)录取控制线上,经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学校将在总分上加20分(江苏省考生加10分)参加专业排序予以录取。如专业服从调剂,经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我校确保录取。

对于取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江苏省考生,其两门选测科目等级必须达到2B以上,所报专业符合我校选科要求。

六、开设理科强化班、文科强化班

我校针对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将继续组建理科强化班和文科强化班。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均可选择参加强化班的学习。学校将依托全校学科齐全的优势,集中教学师资,以强化基础、分流培养为特色,实行全学程学分制管理和导师制。前两年主要强化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科学基础课程,同时强化外语、计算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意向及兴趣爱好选修其他课程。两年后根据学习成绩、本人兴趣及分班计划进入相关专业学习。学校对强化班的学生在学习条件、导师指导、出国深造、推免攻读研究生、奖学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七、监督机制

1、学校将根据“公开程序、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认真做好自主选拔工作,我校纪检部门对自主选拔录取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2、学生及其所在中学等所填写的内容和提供的材料必须属实、齐全。凡发现弄虚作假和舞弊行为者,一经查实,我校将随时取消其自主选拔录取资格,并保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

八、联系方式

网址:http://zsb.suda.edu.cn邮箱:zsb@suda.edu.cn

电话:(0512)67507949、67507943 传真:(0512)67507942地址:苏州大学招生办公室(江苏省苏州市东环路50号)

邮编:215021

九、其它

若国家或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政策有所变动,我校将做相应调整。

【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篇5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苏州太仓市,拥有近200家德资企业,被誉为“德企之乡”,优越的企业资源,是双元制教育落地的根本。10年来,与健雄学院建立融合合作关系的企业86家,达成合作关系的企业超过200家,学校将“定岗双元”模式已推广到15个专业3500名学生(光明日报)。学院建立了国内唯一的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目前已经成为成为长三角知名的人才培训基地。

为了打造企业学校的“利益共同体”,学院引入企业用人的评价标准来制定职业规划课程标准,重点打造学生的能力素养。现将其职业规划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梳理如下:

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1.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

2. 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身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职业方向,提高职业素养。

3. 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知识,理解企业管理思想和行为,缩短岗位适应期,提高职业发展能力。

4. 帮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

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1. 课程模块。

我院职业规划课程分为8个模块,共四个学期,每学期16课时分8周上。具体设置如下:

2.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考核评价体系。

三、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1. 学情分析:

(1)基本不了解企业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也基本没有系统思考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2)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家庭背景,心理素质参差不齐,主体乐观向上,个别学生存在自卑的心理障碍。

(3)个别人行为散漫,纪律观念淡薄,自控能力较差。

(4)有就业意识,但就业准备不足,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够,很多毕业生不能客观的认识自我,在求职择业创业教育中显得十分消极被动。

2. 学法指导:

(1)案例材料提前预习,倡导主动探究法,积极地思索,收集必要的信息。

(2)通过参与小组研讨、角色扮演、情境互动等形式,与小组成员建立感情,增强团队意识。

(3)问答参与,作业练习,运用归纳总结反思法,布置团队课后参与社会与市场实践。

四、课程特色

1. 与我们课程开发的合作单位大多数是在华德资企业。

例如:太仓中德技术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培训中心,苏州华南印务有限公司。部分课程单元由各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士担任。

2. 在课程的讲授方式中引入企业教练的培训模式,注重课程讲授的氛围打造,将课程大纲化成问题,把教学过程变成互动,讲授内容变成点评,核心内容现场演练。

摘要: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中国职业教育带来很多借鉴意义,工学结合的深入对职业规划课程的开发设计提供很多新的思考和研究的方面,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谈企业视角下如何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设计。

【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篇6

【东北电力大学排名】东北电力大学特色专业-东北电力大学录取分数

线

东北电力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著名旅游城市--吉林省吉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突出“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

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篇7

【南通职业大学专业】南通职业大学招生网站-南通职业大学分数线

南通职业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面向江苏省外所有省份)高校代码:11052(国标)高校名称:南通职业大学办学性质: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批准成立时间:1973年录取批次:普通类高职(专科)批次校 址:南通市青年东路139号为深入贯彻依法行政、依法治招的要求,规范高等学校招生行为,保证高等学校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结合我校办学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一、学校概况南通职业大学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国有公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上海经济一小时圈”——南通,是江苏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国家首批创建的职业大学之一。办学四十年来,名师云集,人才辈出,以“厚德远志,格物致知”为校训,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优良学风,是理想的治学园地。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连续八次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生毕业时,学校颁发经江苏省教育厅验印、国家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毕业证书。

二、招生计划招生计划由各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公布,考生也可登录南通职业大学招生信息网查询。

三、报考条件凡取得报名资格,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学习成绩良好的考生均可报考。对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执行,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格检查,体检结果异常者按我校有关规定执行。为便于今后就业,考生应慎报因身体原因可能影响将来就业的相关专业。

四、录取规则按照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原则,公平、公正实施新生录取工作,并作如下规定:

1、根据各省生源情况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

2、实行按志愿录取。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一志愿不满,方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

3、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具有加分条件的考生,按加分后的成绩调档及专业录取。

4、各专业(专业类)的录取不规定男女生比例。英语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我校公共外语只开设英语课程。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五、收费标准及奖助学措施 学费:按江苏省物价局核准的公办专科学校最新标准进行收费。普通类专业每生每年文科4700元,工科5300元,艺术类专业每生每年6800元,中外合作专业每生每年13000元。部分省优势学科专业学费上浮10%,具体以各省教育厅公布为准。住宿费:500~1250元/年。学校提供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特困生绿色通道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克服经济困难,完成学业。

六、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招生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集体议事决策的原则。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由我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为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纪律约束,学校成立由纪委、监察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监察办公室,负责监督招生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落实。

七、信息公开按照“阳光工程”要求,我校将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继续推进制度化、系统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面向考生的宣传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和结果均可在本校网站或相关招生宣传资料上查询。请各位考生不要道听途说,警惕招生诈骗。

八、咨询及联系方式咨询电话:0513-81050716, 81050718传真:0513-81050716学校网站: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南通职业大学招生计划:

南通职业大学人气校友:

【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篇8

一、以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理论

著名学者德莱福斯等提出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的职业成长不是简单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过程,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须经历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实践专家5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能力特征、做出不同的行动,并指出向上阶段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类型和学习内容。

根据这一理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根据学生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来规划安排课程的系列。学生个人的职业成长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还包括从开始能胜任初级工作任务到后来能胜任复杂工作任务的个体职业能力成长过程。不同的知识形态对应着不同的成长阶段,因此,应该设计科学可行的方法,把学习者从低级发展阶段逐渐引入高级复杂阶段。当然,从“新手”到“实践专家”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校阶段,职业院校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有能力者”,同时也要为把学生打造成为未来“实践专家”做好准备。

(二)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哲学家贝塔朗菲所开创。系统理论基本的思想防范就是把对象看作一个系统整体,必须严谨地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活动规律。

利用系统理论在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时,应紧紧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做到中高职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贯通和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课程体系。

二、“125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内涵

“12533”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会计岗位和任务群的调研分析,以系统理论的观点,从整体化、全局化角度将中职、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及优化,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及工作情境组织课程,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强调够用性、渐进性以及衔接性。

(一)1条主线

1条主线即以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中,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认知规律和由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根据不同阶段培养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贯穿中、高职两个阶段,从而达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促进人整体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2个阶段

2个阶段指中、高职两个阶段。中高职衔接,既要把中、高职两个阶段连续贯通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又要兼顾两者处在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有差异,从而培养侧重点各有不同,中职阶段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开端,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是从“新手”到“高级初学者”的阶段,应当注重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会计职业基础技能。具体的,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点钞、珠算、计算器、小键盘录入、日记账登记、对账和银行业务办理等出纳基本技能以及记账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结账和财务软件操作等会计基本技能。高职阶段应当是学生从“高级初学者”到“有能力者”的阶段,在学生已经对会计职业有一定认知并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应当注重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化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阶段,学生应进一步掌握会计核算、相关的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和审计等专业课程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账务处理办法和财务分析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处理企业的真实业务,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5个课程模块

通过对会计职业的分析,梳理出出纳、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纳税业务、审计、财务管理等岗位群,对各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形成按职业能力复杂程度递增的行动领域,再进一步进行序化和重组,组合成五个职业能力递增的课程模块,分别是基础能力课程模块、单项技能课程模块、能力进阶课程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和发展能力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都体现为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有的包含在专业课程之中,有的是独立设置的课程。前两个能力课程模块主要针对中职层次,重点是对学生单项职业技能的培养,兼顾综合职业能力。后两个模块针对高职层次,培养目标定位在更高层面上,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而处在中间的能力进阶模块,是中职教育转向高职教育的过渡与衔接模块,设在中职第六学期与高职第一学期,这个模块要对文化基础课进行复习巩固,对所学的会计基础技能、专项技能进行强化提升,通过组织转段考核、会计从业资格考证等手段,促使学生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实现由初级技能型人才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四)3类课程

每个课程模块包含三类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公共基础课包含文化基础知识以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行为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课程,也包含部分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课程。专业课不仅是培养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更要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

(五)3级内容体系

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建立“学习任务、学期项目(专项实训)、毕业项目”三级内容体系,即课程以任务为内容,课程模块以学期项目为内容(中职阶段以专项实训为主)、最后一个学期以毕业项目为主要内容,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12533”课程体系如下图:

三、“12533”课程体系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中高职培养目标不明的问题

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12533”课程体系,能够更加明确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避免了以往各自培养目标定位不明,使中高职培养目标不能体现层次性、差异性和连续性。课程体系以模块化的形式,确定了中高职不同的培养目标,即中职阶段通过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会计基本技能操作,能适应初级会计岗位的工作需求。高职阶段侧重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具备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更要教会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面对不同岗位的职业迁移能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衔接模块,使两个不同的培养目标得到有机衔接。

(二)中高职专业课程重复的问题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和职业能力发展的角度构建“12533”课程体系,做到了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对于同一岗位群,能针对其典型工作任务按能力发展的顺序确定相应学习领域并形成课程,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例如会计核算岗位,根据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生在中职阶段主要学习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等课程,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一般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高职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级会计实务、成本计算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涉外会计等课程,使得会计核算技能进一步熟练、深化,并侧重提高分析管理能力和综合应用及发展能力,这样不仅达到能力的逐步提高,还避免了以往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综合实践课课程及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

(三)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程薄弱的问题

在中职学校多年办学形成的传统课程体系中,比较注重学生各种会计技能的培养,但忽视文化基础课程,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而文化知识的浅薄将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中职毕业学生进入高职后,在经济数学、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学习上感觉吃力,再加上高职会计专业的有些专业核心课程如中级会计实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很多从中职升学进入高职的学生明显学习后劲不足,无法适应高职阶段的教学要求。“12533”课程体系强化了中职教育阶段的文化基础课,为中职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深造打下基础,也有利于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四)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的问题

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应聘工作时,企业十分看重各类会计资格证书的获取,为此,中职、高职都要求学生“双证书”的获取,但目前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认证比较混乱,有的中职学生毕业前就考取了会计证,而有的高职学生毕业时会计证还考不到。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可以从全局的角度安排学生的会计职业资格认证,在中职阶段,组织学生考取珠算证、收银员证等,部分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进入高职阶段的第一学年,学院组织学生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力争大部分学生能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随着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拓展,高职阶段学生还可以获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书、涉外会计证书、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等。此外,还建立了学分认定的有关规定,对中职已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免修相关考证课程并承认其学分。

四、“12533”课程体系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政、校、企合作,建立中高职衔接的保障机制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举办的中高职教育“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立足于本地生源,培养的人才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必须依托当地政府、企业的支持,通过政、校、企三方合作,建立保障机制,推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例如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教育局及多所职业学校和企业成立了职业教育联合会,利用这个平台,来自政、校、企的各方人员共同研讨设计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为中高职衔接做好顶层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开展一系列师生交流活动,选派部分高职教师担任中职学校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兼课教师,并促成教学资源的互相利用,建立了中高职衔接的组织机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需要课程内容相衔接,为此,需要做好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教材、媒体等的课程资源建设。目前中高职教材自成体系,内容上重复较多,建立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首先应建立课程标准,其次组织相关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教材,坚持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理念,一体化设计中高职衔接教材。另外,应加强网络媒体资源的建设,利用开放的电子资源平台,建设教学文本资源、微课资源、题库资源、技能实训资源以及互动交流学习平台,为中高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分类组织教学

高职院校目前招收普高生和中职生两种生源,这两种类型的生源基础各不相同,普高生文化基础较为扎实,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零起点,而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却已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为此,两类起点不同的学生应实施分类教学。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是一体化的构建,中高职两个阶段通过能力培养的递进紧密衔接,因此,在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应单独组班,分开授课,严格按所涉及的“12533”课程体系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达到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的预期要求,真正使学生实现由初级技能型人才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总之,以培养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根据学生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构建会计专业“125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力图系统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会计工作岗位和个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5:122-123.

[2]周衍安.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研究[J].职教论坛,2016(10):61-62.

[3]薛栋.意蕴与论域: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一体化[J].职教论坛,2013(1):48-49.

[4]邹静文.刍议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以江西省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试点为例[J].时代金融,2015(12):22-23.

[5]高蓉.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会计教育,2015(120):123-125.

【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篇9

【成都理工大学排名】成都理工大学特色专业-成都理工大学录取分数

线

成都理工大学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1年组建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主体原成都地质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曾是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重点高校。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现为四川省重点大学。校园面积2888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能源、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优势特色,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2个学院,1个体育教学部,同时设有研究生部、沉积地质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以理工为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哲学、农学、教育学9个学科门类,有68个本科专业、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2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在校学生总数2.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3004人,博士研究生585人。在编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2人,教授204人,副教授442人,其中有3人成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2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7人入选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4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人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3人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0人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学校是我国重要的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和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校54年来,完成国家和省部级

科技项目近1000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00项(次),发表论著1.5万余篇(部)。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近年来组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演讲等重要赛事,获得国际奖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500余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田径、羽毛球、攀岩、健美操锦标赛前八名20余项(次),省市高校田径、篮排球、健美操等团体和个人前八名近40余项(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含金奖在内的各类奖励50余项(次)。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外国专家及留学生来校讲学、留学,出访近50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项科研合作。学校还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核心期刊4种。有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等独立学院和多个联合办学点,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博物馆是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6万余件,其中不乏国家以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化石、“重庆大竹鱼”化石、“隆昌铁陨石”等。博物馆已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首批建设的数字博物馆,并获得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级别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基地称号。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160余万册,中文电子全文图书约80万种,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3万多种,并且集藏、借、阅、咨一体化和印刷性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相统一。学校档案馆馆藏丰富、管理规范、分类科学,是四川高校少数获“科技事业单位档案馆国家一级”称号的档案馆之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以服务行业、服务桑梓为己任,为国家输送了10万多名各类毕业生,他们绝大部分已成为所在部门的技术或管理骨干,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和管理专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中央、沪蓉高速公路起点、多条重要交通干线交汇处,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学校师生员工抓住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西部

大开发和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豪迈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为建设显著特色的高水平研究

教学型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篇10

【北京林业大学排名】北京林业大学特色专业-北京林业大学录取分数

线

北京林业大学于1952年建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独立设置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我校,成立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学校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1960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69年,学校被迫迁往云南,辗转十年,于1979年返京复校。1982年国务院批准我校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211工程”首批建设的41所高校之一,2000年2月直属教育部管理,同年6月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2月进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的22所高校行列。2001年1月由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2003年11月被国家列为“211工程”“十五”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5月通过教育部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56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2005年被国家列为42所具有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高校之一。学校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怀。1965年,董必武同志为学校题词。1984年5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北京林学院”校名。2002年学校50周年校庆时李鹏同志亲笔题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再造秀美山川培养人才”。近年来,李岚清、姜春云、陈慕华、贾庆林、钱其琛、何鲁丽、许嘉璐、陈至立、张思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周济、周生贤等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学校已经从单科性的林业院校发展成为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形成了以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为主,继续教育、留学生培养为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12个本科教学学院,40个本科专业,生源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2005年底在校本科生13257人,研究生2423人,成人教育在校生4953人。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35个博士点,73个硕士点,还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8个学科门类的22个一级学科,学科点拥

有量处于农林院校前列。现有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遗传育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03年在全国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整体水平评估中,我校林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之首。2001年以来,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篇,位居全国林业高校之首。2004年,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1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95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610人。教师中来自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占61.2%。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重点培养对象人选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5人。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理事、执委、委员以上职务的教师有20多人,在国内二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有130多人。教师中,有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国际环境突出贡献奖,1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1人获全国或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4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6人被纳入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9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12人获刘业经教授基金奖等。学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野外台站、3个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林业局定位观测站。有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中国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全国林业进口教材中心等29个研究机构。2000年以来,科研总经费为1.8亿多元,其中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22项,科研经费1.6亿多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6项;发表学术论文4100余篇,被SCI等三大检索机构收录 420余篇。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了以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名优花卉、地被植物等优良品种研发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毛白杨产业受到朱?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对三倍体毛白杨科研、推广示范等工作做了具体批示,并给予专项拨款。学校高度重视

本科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继1989年获得国家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之后,近年来,连续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和7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7门,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2002年以来,我校园林专业学生在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和国际建筑师及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有12人次获

得金奖。在北美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两队分别获Meritorious Winner奖、Honorable Mention奖。有3名学生获全国挑战杯铜奖,2名获首都挑战杯特等奖,9名获一等奖,37名获二、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1人获特等奖,24人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有9人获全国一等奖,6人获全国二等奖。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90%以上。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2位两院院士(与林业行业相关的共有18位院士)以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等12名省部级领导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和管理干部,他们为中国林业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04年,我校教师关君蔚院士和校友王涛院士囊括首届“林业科技重奖”个人奖;以院士为主的8名教师和校友获得首届“林业科技贡献奖”,占获奖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校本部现有校园面积675亩,正在建设的鹫峰校区占地面积750亩,学校实验林场占地面积10870亩,学校总占地面积12295亩。截至2005年7月,学校校舍总面积663561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30421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9平方米。教室面积53606平方米,生均3.35平方米。拥有单价800元以上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17352台件,价值16976万元,生均9597元。学校单价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490台件,价值6900万元。新建的图书馆纸质藏书达121.26万册,电子资源库16种,各类电子图书总计71.3万种。建成了“千兆骨干、百兆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学校主办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中国林学(英文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风景园林》等4种期刊,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唯一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的中国农林类科技期刊,先

后荣获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4年在全国林业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一,在全国高校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位居第三。此外,还有秘书处设在我校的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和与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合办的《中国林业教育》。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我校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授予十余名外国学者为名誉教授,每年聘请百余位外籍专家来校讲学。2000年以来,共举办了21次国际学术会议,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千余人次,派出大量教师出国交流合作,执行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2003年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联合办学,培养草业科学(草坪方向)专业本科生,已有80名学生顺利进入学业。学校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中心、北京林业干部管理学院等单位实行联合办学和科教合作,参与发起成立北京学院路高校教学共同体,拓宽了教学空间,实现了校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后勤和工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北京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单项奖”、“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校团委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校1996年通过了北京市“文明校园”评估,1999年被中国教育工会授予“高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获得 “北京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校工会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模范教职工之家”和全国“模范教职工之家”。2002年被首都绿化委员会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005年校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目前,学校正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林业和环境科学为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苏州职业大学排名】苏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苏州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篇11

关键词:场景浏览动画,效果图,3DSMAX

3DS MAX是当前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是个人计算机平台上可与高档UNIX工作站想媲美的三维设计软件。在众多三维软件中(如Maya、Softimage等),3DS Max是最为流行的软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实体演示、模拟分析、广告制作、建筑设计、多媒体制作等方面。近年,3DS Max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布的新版本,使其功能不断完善,为广大的广告设计人员、三维动画制作人员、影视制作人员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为开拓思维开辟了更大空间。

在3DS MAX中,三维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例如:参数化建模、复合建模、修改器建模、多边形建模、面片建模、NURBS建模等。场景浏览动画中的模型与二维效果图模型的制作有所差别,后者只需将渲染视口中所呈现的建筑面制作出就可以,而前者对建筑的三维立体要求更严格,建筑各个面的细节都可能在摄像机的视线范围中呈现,所以整个建筑模型都必须完整地制作。下面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苏信学院),简要介绍校园场景浏览动画中场景对象的建模过程。

1 场景模型的层次结构

在开始制作前,先对整个场景里的模型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采用层次结构的形式进行数据模型的组织,有利于模型的构建、场景的合并以及场景优化等维护和管理。

层次结构按照物体类别进行划分,同一类物体作为一个集合,每一个集合又可以再细分,例如:整个场景可以由建筑物、道路、树木等组成,而建筑物又分为教学楼、报告厅、图书行政楼等,如图1所示。

2 道路、地面建模

在制作苏信学院的校外马路时,在AutoCAD二维图形的基础上利用挤出(Extrude)修改命令生成三维模型。先在顶视图中勾勒出闭合的道路轮廓,确保最后对道路轮廓挤出时形成封闭的几何体;然后对道路接合不准确的地方,进入修改命令面板进行调整,通过细化操作增加一些必要的点;最后利用挤出(Extrude)命令将道路轮廓挤出,由于道路处于最低水平面,其挤出高度一般可设置为0。

校内道路的主干道应该和地面在同一水平面。首先勾勒出校园整体轮廓,直接对整体轮廓挤出(高度为0),然后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人行道、草地、湖泊等模型的轮廓线,按水平面的相对高度分别进行挤出,完成模型建造。部分道路、地面模型如图2所示。

3 建筑物建模

建筑物是校园浏览动画中的主要对象,也是观察者的主要访问对象,因此应该尽量逼真地表达各个环节。在制作模型之前,首先对分析建筑的结构及楼体的形状和特点,然后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建模时要控制对象的数量,而且在不影响细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精简模型的面数,进行可视建模过程。按照所确定的建模方法和已有数据,用尽量少的多边形对建筑物外部可视的部分进行建模。

根据对象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之分。远景:展现宽阔空间,宏大场面,作为动画的开入篇或结尾画面;中景:展现了建筑最具表现力的结构线,可以较好地表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近景:充分展现景物的细部特征,在视觉上更进一步贴近观众。就树木模型而言,不同景别中的树木所使用的创建方法各不相同。

场景中处于摄像机近景的建筑要体现出完整的结构特征,所以一定要使用实体模型。建模时将建筑物拆分为墙、屋顶、台阶和窗户等几部分,对于每一部分具体建模,然后将单面墙相加,形成建筑物主体。在此基础上添加屋顶、台阶等。

本场景中,建筑物主要包括:东教学楼、西教学楼、学生宿舍、实训中心大楼、报告厅、体育馆和图书行政楼等。下面以苏信学院的东教学楼为例,介绍其中的关键操作步骤。先对AutoCAD大楼整体平面图和立面图进行修改,删除不需要的点、线等,导入3DS Max后对部分实体墙轮廓直接进行挤出。

由于墙体结构复杂,有封闭走廊和实体墙,所以要分开制作。制作实体墙时,先用矩形描绘出墙体的轮廓,将矩形转换为可编辑样条线。墙体的镂空部分用样条线附加成整体。然后对附加完成的图形进行挤出就可以完成。

制作封闭走廊的窗框时,将导入的线条进行删减,留下窗框中的一部分,样条线轮廓成封闭图形后,直接挤出。大楼其余部分的窗框可以通过复制完成。制作模型如图3所示。

对于处于摄像机远景的建筑,摄像机无法观察它们的细节,可以使用简单的模块赋予贴图来制作。首先将AUTOCAD中建筑物的平面图导入到3DS Max中,挤出到相应的高度,再将处理好的建筑贴图赋予建筑物的几个侧面。图4为图书行政楼模型。

4 树木、天空等辅助对象建模

校园漫游系统中除了建筑物以外,还有树木、天空和许多其它辅助对象,这些对象使校园场景更美丽,同时也产生更强烈的沉浸感和真实感。

4.1 树木

大型的虚拟空间中,远景中的树木占用大量的场景面积,Forest就是一款可以在段时间内创建出大面积树木、草丛、人群等的插件,且渲染速度很快。中景的树木、人物等辅助对象占场景面积较小,通常是运用Real People插件来制作完成。Real People是由Archsoft公司出品的全息模型插件,即RPC,它可以在三维场景中加入照片级真实的模型,允许摄像机对其进行360度的旋转观察,能在灯光下产生真实的投影和反射效果,渲染速度非常快,为3D动画的制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RPC插件带有丰富的库文件,且主要依靠库文件工作,现在发布的库文件包括人物、植物、汽车、家具等。近景的树木对细节要求很高,一般用TreeStorm插件来制作,表现效果更真实,同时可以得到树木模型的动画效果。但是这样的模型面片较多,影响渲染速度,通常只是制作少量的树木在场景中加以点缀。下面对本系统用Forest插件制作树木进行阐述。

在合适的位置创建一条闭合的样条曲线作为树林的边界,打开Forest插件创建面板,拾取刚刚制作的封闭样条线为树林区域,修改适当参数,在样条线区域内创建出比例适当的十字面片建立模型,然后为树林制作贴图就完成了一片树林的效果,如图5所示。

4.2 天空

天空是场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天空模型与视点距离很远,一般只强调表现效果,对细节要求不高。对天空的模拟,可以使用不同的载体形式,例如:圆柱体、平面、弧形面等,在天空模型表面映射相应天气效果的纹理图。当视点在场景中移动时,加上适当的光照效果,能让人感到天空产生的强烈的纵深感。同时,还可以采用纹理变换的方法来实现动态移动的天空云彩,从而增加动态效果。

本场景中,制作一个沿Y轴适当缩放的球体为天空笼罩在整个地形上,如图6所示。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中,摄像机任意转变角度,也不会出现天空漏洞和贴图扭曲的现象。

在此球形表面映射相应天气效果的纹理图之前要运用UVW贴图坐标,贴图方式为“球体”,使纹理图更贴合物体形状。

5 结束语

3DS MAX软件功能强大,在制图过程中很好地辅助了设计者,然而这仅仅是一项工具。大型场景浏览动画中繁重的建模过程离不开设计者的认真努力和不懈坚持,完美的细节表现有赖于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和眼界,因此,只有脚踏实地、不断积累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支点工作室.3ds max 6室内外效果图全实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2]高志清.AutoCAD&3DS MAX&Lightscape室内效果图设计飓风[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沈大林,罗红霞.3DS MAX 9场景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胡仁喜.3DS Max 7.0与Photoshop CS建筑设计效果图经典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2022保卫处工作总结下一篇:写家庭贫困补助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