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共12篇)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1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基于电子技术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策略。应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加大电子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档案资料信息共享,重视网络资源开发利用。
【关键词】电子技术;档案信息化;档案资料管理;作用
一、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中,其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各类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这也就意味着档案管理工作无需再同传统档案管理一样完全依靠人工来完成,无论是档案信息的传输、保存还是档案资料的查询、整理,都可以依靠计算机以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1]以档案资料查询为例,传统档案管理通常是将纸质的档案资料分门别类,存放在档案室中进行管理,如需查阅档案资料,则要由档案管理人员按照类别进行查找并取出,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同时也会大大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档案信息可以通过电子档案的形式储存起来,存放在专门的数据库之中,并借助档案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一旦需要查阅档案资料,只需操作系统,输入查找档案的编号、名称等关键信息,即可快速完成相关档案资料的查阅,相比于人工查找,其工作效率显然有着极大的提升。因此,电子技术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效率,让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和查询等方面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
从目前来看,档案信息化虽然已经成为了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但档案信息化建设却尚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各种设备设施的引进与使用,还是在相关行业领域中的推广应用,都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阻碍,而电子技术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技术,要想实现档案信息化,就必须要对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进行充分应用,而这些技术都属于电子技术的重要部分,因此,电子技术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正是至关重要的技术基础,只要能够掌握电子技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2]
3、高效利用档案信息
档案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对档案资料、档案信息的存储与整理,更是为档案信息的利用提供支持,而电子档案的出现,则能够让档案信息得到更好的应用。首先,电子档案并不具备实体,能够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来传递档案信息,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打破传统档案管理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甚至还可以供多人同时查找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服务水平。其次,电子档案的储存形式多为光盘、磁盘等,其体积十分小巧,但能够容纳的信息却非常之多,而数据库的存在则解决了档案资料占用空间的问题,这同样能够让档案信息得到更好的利用,进而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
4、保证档案信息安全
传统档案管理多为纸质档案资料,在存放时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一旦在温度、空气湿度等方面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导致档案资料的损坏,同时纸质档案的查阅、借阅比较麻烦,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同样存在着损坏、遗失的风险。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电子档案不仅可以存储在计算机或数据库之中,避免档案资料出现损坏,同时还能够通过备份、加密等技术手段来展开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以免出现档案信息丢失等问题,这些对于档案信息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基于电子技术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策略
1、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各方面均已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制度,但随着档案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档案管理制度也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因此,对于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制定适用于电子档案的档案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资料保管制度需要从档案室的管理入手,对室内采取防高温、防水、防潮等相关措施,而在应用电子技术后,纸质档案逐渐被电子档案取代,档案室管理的相关制度措施自然也需要从档案管理制度中删除,并添加计算机管理、档案管理系统操作规范等相关内容。[3]
2、加大电子技术研发投入
电子技术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但由于当前电子技术仍存在很多不成熟之处,因此档案管理对于电子技术的应用也同样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在档案信息的安全上,虽然电子档案在存储期间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然而由于档案信息的传递必须要依靠网络,因此在档案信息传输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信息泄露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保密性较强的档案资料来说,一旦被他人所获取,其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因此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要对电子技术的相关科研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推动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电子技术能够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够为档案信息化提供更为有利的技术支持。
3、推动档案资料信息共享
前文中提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目的并非对档案信息的存储、整理,而是要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支持,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由于纸质档案占用空间较大,无法复制多份,因此很难实现大范围的档案信息共享,极大的限制了档案信息利用效率。而在电子档案出现后,则使得档案信息高效利用的实现成为了现实,只要用户拥有访问档案信息系统的权限,就能够随时随地的查询档案资料,获取其中的档案信息。为此,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必须要充分利用电子档案的这一特点,在不影响部分档案保密性的前提下,建立更多开放的档案信息平台,向社会共享各种档案信息资料,从而使档案信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4、重视网络资源开发利用
电子技术的应用虽然扩大了档案信息搜集范围,使更多的网络资源成为了电子档案,但由于当前电子档案的管理尚未得到规范,因此各行业领域通常都不具备统一、权威的档案信息平台,各类电子档案资源也都分别存储于不同平台内,这就给用户对档案资源的查找与利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此,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仍需要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网络上的各种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集成化的电子档案管理,为电子档案的信息利用提供方便。总之,在档案信息化已成定局的情况下,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所在,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想将这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还需要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技术研发等方面采取合适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崴,鄢敏.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途径[J].办公室业务,.23.48.
[2]邢贺艳.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路[J].智库时代,2018.48.22-23.
[3]洪斌.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8.06.177-178.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2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托, 而固定资产是用于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 管好规模日益庞大的事业资产, 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随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的不断明晰, 事业单位开始从信息化的角度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长期以来, 资产管理存在信息体系不健全, 资产存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资产管理还是采取传统的手工和半手工的操作方式, 管理手段落后、对账困难、信息闭塞、监控不力, 管理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 严重影响了单位内部及其相互之间资产管理信息的集中度、时效性和连续性, 无法为资产调剂、共享提供及时、全面和准确的参考信息。资产的日常维护、消耗费用与资产实物相脱节, 管理不科学, 致使资产变动难以有效的跟踪和监督。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使固定资产安全完整, 是对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 在当今信息时代, 迫切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资产档案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笔者认为, 系统采用条码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标识, 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和使用状态的全程跟踪。标识后的资产在进行清查或巡检时方便、快捷、准确, 大大提高了清查工作的效率, 同时, 管理人员可从繁琐、重复的手工模式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工作强度大大减轻, 管理效率也显著提高, 保证了信息流和资产实物流的对应。
本文主要从分析条码技术在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具体业务以及通过固定资产档案条码信息化管理后能够解决的一些问题, 从而阐明应用现代技术实施信息化管理, 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
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 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 不能及时作相应的调整或收回资产, 使固定资产不知去向, 固定资产在档案上反映也不及时、全面, 有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多年档案却尚未记录, 有的早已报废仍然记录在档。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分为固定资产基础设置、固定资产基本信息及批量条码打印、固定资产增加入库管理、固定资产内部变动管理、固定资产减少出库管理、固定资产维修保养管理、固定资产盘点、固定资产统计报表查询等功能, 系统借助条码技术, 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依赖纸面单据或通过手工方式录入原始数据而带来的低效及错误, 实现了信息流和实物流的统一。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采用条码标签化管理后, 可杜绝多种不合理的管理现状, 从而使固定资产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固定资产档案管理采用条码标签化管理的具体方法是, 取消手工书写或普通打印机打印的固定资产标签存档。在原有固定资产编码的基础上, 用条码符号把固定资产编号表现出来, 使用专用的条码打印机打印出特殊介质的固定资产标签。将带有条码信息的标签粘贴在固定资产上, 使用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进行固定资产现场管理, 数据采集, 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中的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标识, 利用手持数据采集终端完成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清查工作, 从而高效地实现了对固定资产实物生命周期和使用状态的全程跟踪, 从技术上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资产的账实相符, 进而避免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
由于仪器设备分布在单位的各个部门和场所, 进行固定资产的跟踪和盘点必须到每个现场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录入, 工作量大, 劳动强度高。采用条码信息技术后, 为区别同种设备、同种仪器, 条码系统对每一个实物都赋予一个唯一的条码标识, 此时给固定资产管理员配备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 可以进行现场的数据采集、信息录入包括状态的改变, 使用部门的改变和其他备注信息。在手持数据终端扫过该条码标识后, 即对该条码进行解读, 准确识别每一个实物。经识别的实物详细信息储存并转入到计算机中, 准确地完成对该实物的盘点工作。自动纠错实时报警, 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人工盘点时难以避免的错盘、漏盘、重盘现象, 确保了基层实物统计时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完全真实和可靠性。同时, 在现场也可查询相关信息, 还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上传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 自动更新系统中的数据。并将系统中更新以后的数据下载到手持终端中, 以便在现场进行查询和调用。
三
低值易耗品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易耗品具有单价低、使用数量大、品种繁杂等特点, 对低值易耗品的有效管理将大幅度削减办公费用, 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而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各单位对各种资讯类产品的管理需求也将日益突现。因此, 条码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还可以对低值易耗品和资讯类产品进行管理, 满足单位对各类资材的实现全面管理的需求。
低值易耗品的档案管理是低值易耗品服役期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涵盖了采购、入库、出库等大量工作, 需要记录出入库单据和各种其他的相关数据。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 导致效率低下、出差错的概率高, 各种数据记录在各种表单中, 查询、分析、统计很不方便, 难以做到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 难以满足整体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快速准确实时的要求。条码信息系统的引入让低值易耗品档案的管理摆脱了纸面单据, 摆脱了手工录入数据, 享受条码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便捷。通过先进的条码技术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领用、转移、盘点、清理到报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 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账、卡、物”相符。
总之, 条码的作用主要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具有速度快、正确率高、易于制作、成本低的特点, 可以极大地简化作业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条码信息技术后的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 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管理理念指导单位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进一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 实现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 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使固定资产档案的管理变得方便、准确、快捷和全面。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3
1 档案工作在图书馆中的地位
图书馆是各个行业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为社会研究服务的机构,图书馆工作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利用书刊资料对社会各界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中心,是人们查找文献的重要途径;图书馆是学校进行教学及科研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而档案工作在图书馆建设中也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1.1 档案工作是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以及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档案资料是图书馆各项日常工作中的详细记录,具有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的特点。其表现形式是图书馆中的各种组织结构模式、人员编排和图书馆各种工作开展过程、结果等的记录,也是各种工作最原始的记录反映。借助图书馆档案资料内容,能够对图书馆中各种真实的情况、工作开展、读者服务等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有较全面的了解。档案资料的丰富程度和图书馆工作情形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如果对图书馆中各项资料观察和研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找寻合适的方式将问题解决,进而做出良好的计划为图书馆当前以及以后的工作提供参照。
1.2 工作人员考评的参照资料。图书馆档案资料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自身档案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下的各种文件内容,该单位的日常党政工作、读者的服务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各种工作资料,其中包括的资料有本单位各个工作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项完整全面的档案资料能够让本单位的各种工作都有参照。而这些资料并不单纯是图书馆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人员日常考查的参照,而且也是上级单位对图书馆运营情况考评的内容。档案资料内容越是详细,那么需要考查的工作内容就需要越公正越详尽。
1.3 图书馆情报理论建设的参照。一项完整全面的图书馆档案资料属于图书馆开展建设与研究工作的重要依据,图书馆档案资料不但是图书馆开展本身建设工作的首要基础保证,同时也是后来人做资料收集与研究的基础。一套系统全面的图书馆档案资料对图书馆情报工作理论建设发展具有较大的裨益,对图书馆自身的研究对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物质保障。
2 档案工作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进程慢:目前,很多图书馆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尽管有一定的提高,图书资源以及档案的信息化有显著的提升,但是很多地方的图书馆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大多数还是依赖于原来的手工管理的方法,这就和目前的图书馆档案工作信息化严重脱节,导致档案工作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2.2 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工作是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图书馆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但是,目前一些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在日常的数据统计中工作人员还缺乏保管的意识,很多工作人员认为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不大,在建设档案工作中用心不足,没有意识到档案工作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2.3 档案工作不够规范:图书馆档案工作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而且档案的分类和保存都不科学,也不规范。图书馆中的业务部门基本上都是要根据日常的工作进行归档,从档案资料的命名到编号等环节在实现信息化建设中还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
2.4 缺乏优秀的人才:部分图书馆在设立部门和聘请工作人员时,因为没有足够重视,而且认为档案工作无足轻重,技术含量不高,在设置人员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专职人员的设置不多,很多工作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图书馆要想加强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档案管理人才。高级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现代化管理技术。必须精通档案管理业务,能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政策及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并且具有很强组织协调及决策能力。
2.5 基础设施落后:图书馆在实现信息化建设中档案资料管理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把握好档案工作的各项基础性的任务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对档案资料的管理和收集,包括对档案资料的归档,等等。这类基础性的工作是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做好档案资料管理的前提,也是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工作。但是我们发现,目前一些图书馆的档案工作中还没有科学完善而且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制度,这样就导致档案工作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没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在目前的这个阶段,图书馆应该致力于档案工作的信息化,这个阶段却存在这样的问题:档案工作对档案的分类不清楚,资料不全面。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就比较困难。到现在,很多图书馆的档案资料还比较单一,在信息化时代,这种单一的管理不仅和图书馆本身发展需求不适应,而且不能满足图书馆用书需求。
3 档案工作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3.1 提高图书馆对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当前,各大图书馆中,其信息资源的载体多种多样,特别是以数字形式资源居多,已逐渐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要载体。而档案作为众多信息资源中的基础性信息源,主要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各项实践活动,并产生于各个领域,如,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文化等,详细地记录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影响下,档案部门展开档案工作主要是“为保管而保管”,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强化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不仅满足了时代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标准,而且也顺应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同时,档案记录了图书馆的工作历程、工作思路以及工作方法,它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图书馆不仅可满足各图书馆间的相互借阅以及网上的检索,真正实现各种资源的网络共享,全面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也可实现对档案信息的日常管理、分类、查询等,并将其统一输入到计算机的编目中,进而建立科学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图书馆对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
3.2 提升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服务水平。目前,图书馆正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与电子化。众所周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储存方式多种多样,有纸质、声音、视频等各种形式,那么,图书馆为全面提高其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就必然需要逐渐提高其有关信息资源的服务形式与服务的水平,使其信息服务方式逐渐朝着现代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社会在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通过逐步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广泛应用各种信息技术,促进图书馆在组织结构上的优化整合,在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同时,图书馆作为各行各业书刊情报的资料中心,是一个为社会研究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组织,其工作的开展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通过各种书刊资料从政治、文化、科学等方面对社会展开全民教育。如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种信息逐渐增长,并呈现出暴涨的趋势,直接推动了数字化形式信息的形成与传播,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图书馆就是一个信息资源的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因此,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展开档案工作,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内各种信息资源的分类、保存与管理,而且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信息资源查询,从整体上提升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服务水平,真正发挥出图书馆价值。
3.3 加快图书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设备,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对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进行改革,加快对各种档案的系统化、定量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进而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在图书馆各种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强对图书馆档案工作的管理与执行的力度,将能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4
档案馆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档案馆的参与.现实中,档案馆在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求,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地拓展和发挥.本文拟就此做些探讨,作引玉之砖.
作 者:马学强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刊 名:理论学习 英文刊名:LILUN XUEXI 年,卷(期): “”(3) 分类号:G0 关键词:
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作用 篇5
摘 要:电子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它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改变了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并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电子文件对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信息电子化系统中,电子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它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文本,没有草稿与印稿的区别,也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甚至文件与档案之间很难划定一条人为的界限。它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与冲击必将是全面而深刻的。在信息电子化条件下,传统的档案工作开始引进现代化技术,一向隶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档案工作,在电子化建设过程中要融合、渗透许多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与知识,这使得档案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显著增加。从长远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就是档案信息化的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的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局部,而是对整个管理工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具体地说,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物尽其用。
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往往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3、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出版手工编研信息成果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望国家给档案部门拨较多的经费进行信息编辑是不现实的,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4、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5、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档案事业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超前拿出对策,使档案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使现在的劳动电子化,为将来“信息高速公路”中有一束档案信息打下基础。
鉴于人们可以在机器上随时方便地复制电子文件,这样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这一档案概念就变得难以理解。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电子文件能否作为档案、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等,便成为档案界的一系列新课题。这些课题是电子文件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要。为此,档案界应采取如下对策:
1、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2、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
3、使档案管理向立体化方向发展。以前的档案管理是呈直线状态的,随着人们对利用服务工作的重视,使利用工作和其它基础工作构成一个平面。这种平面结构只反映纸质档案的情况,随着电子文件的介入,档案种类在增加,其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也都具有各自的个性。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篇6
湖北口回族乡中心小学
王家军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它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美术教育的一大特色。信息技术在美术学科的使用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美术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美术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教与学的工具,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教育学科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目的是追求美术教学的最优化,即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美术信息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受到美的熏陶。与此同时,整合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时代美术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美术的态度、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师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进行的教学。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处理信息和自动工作等功能,因此,它不同于其他教学媒体,它能呈现出教师需要的大量图片,能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能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还能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顷刻间变为形象的画面。它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趣和思维。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可分为两种情况:
1、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美术教学
这种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的环境下进行的,它是目前美术教师广为采用的一种形式。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设计课件的内容,然后利用各种方式如素材库、互连网等收集素材,最后将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录像剪辑以及文本资料组织到教学软件之中,实现超文本或超媒体的联接,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以教师的操作为主,在有交互性设计的课件中,学生也可以上台操作。
美术课件根据内容可分为欣赏型课件、步骤演示型课件和综合型课件三种类型。欣赏型课件多用于专题欣赏课,如人美版教材每册中的“扉页画(名画)欣赏”、“小朋友的画”和绘画中的××”等就是专题欣赏内容。欣赏型课件多用PowerPoint制作。步骤演示型课件是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而设计的,如《自己的漫画像》一课,其重难点是非常抽象的漫画、夸张的思维过程,课前,我把自己的照片进行扫描,制成课件在教学时播放,这样重难点化解,图文并茂,省时便捷。综合型课件就是将课件的多种内容、多种形式集中于一体,如《赛跑》课件就是我制作的一个综合型课件。课件的开头是用录像截取的国际百米短跑的现场镜头,学生看后兴趣顿生。接着是用挖取人物图像,用Flash制成的人物跑步动画,以此来分析人物的跑步规律。在此,我又穿插了一个让学生判断腿与胳膊摆动对错的交互性练习,让学生上台操作,做到了人机对话。接下来是以线条的延伸方式出现,是校运动会学生百米赛跑的现场录像,在同学们观赏录像的愉悦气氛中,将作业定格在画同学们赛跑的场面上。可见,多媒体课件带来的是活泼有趣、生动形象的。
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课堂有如下特点:(1)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2)能将抽象的事物如思维过程形象化。(3)便于营造课堂美的气氛。在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2.利用网络进行美术教学
这种教学在网络教室环境下进行。我使用网络教室授课的最大感受就是课堂的容量大、进展快、效率高。在教授《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先是利用光盘与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自己的机上观赏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然后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让学生在惊喜愉悦的环境中完成美的联想,最后,让学生高效率地进行美的创造。网络教室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学生学习兴趣很浓。
(二)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美术课外活动
此项整合的前提是校园网要与互联网接通。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为师生提供了开放型的知识库、资源库。美术教学可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互联网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主要体现以下在两个方面。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欣赏课,教师先介绍画家,讲解创作背景及相关知识,欣赏课本上仅有的作品,然后学生提问题,说看法,难以逃脱以说教为主的封闭式教学。利用互联网的美术欣赏课,书上的作品和作者就变成了同学们搜索知识的索引,课堂就变成了查找资料——搜集整理——理解交流——发表看法的开放性课堂。在网上阅读欣赏时,完全是开放型、探索型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以学生欣赏为主,教师只是个向导、合作伙伴,这时我们从学生发表的看法、想法中可以感觉到学生仿佛个个都成了“周游世界型”的学生,并且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特点。
2.丰富了学生的美术课外活动互联网也为学生的美术课外活动打开了广阔的空间。美术课外活动本身就是课堂的延伸,,它需要学生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美术信息,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互联网正好解决了美术课外活动的这一要求。如我校的美术活动小组就形成了一个习惯,美术活动每进行一个内容,首先是上网开眼界,了解相关内容,然后再进行活动。像线描画的学习,我们先让学生在网上欣赏大师与小朋友的线描画,了解线描画的不同风格,以及线描的表现形式适合在什么时候运用,这些对接下来的线描画学习有极大的帮助。网络不仅让我们的活动内容更加充实,还给我们开辟了又一块活动园地。我们在学校的网站上建起了自己的美术活动殿堂:美术长廊。可以说互联网为学生的美术活动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
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它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
3过份偏重于素材性资源。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然后在教学中使用。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7
1 电子病历的涵义
所谓的“电子病历”,是指医疗机构运用电子计算机和数据库建立起来的病历。内容包括临床资料、检验数据、医学影像等[1]。它是用电子设备(计算机、健康卡等)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的病人医疗记录,取代手写纸质病历。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将其定义为:电子病历是基于一个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人记录,该系统提供用户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
电子病历是由医务人员记录的有关患者健康和医护状况的终身电子信息的载体,它客观、完整、连续地反映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诊疗过程,是临床进行科学诊断治疗的基础资料。它并不只是目前的纸质病历向电子媒体的简单移植,而是采用信息技术将文本、X线图像、B超图像等有关病人的多媒体信息综合处理,除信息共享更充分,使用更方便外,它具有多媒体、网络通信、决策支持等优于纸质病历的功能[2]。
电子病历的目标和意义从目前来说并不在于要取代纸质病历。电子病历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加速病人信息流通,使病人信息随时随处可以得到,可以提供纸质病历无法提供的服务,从而起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的作用。
2 电子病历在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2.1 电子病历为医疗过程管理全面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国内现阶段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以面向医疗和经济管理信息为主,而这些管理信息是围绕病人在医院内的诊疗活动产生的。因此,病人信息是医院信息管理的基本信息,而管理信息是派生信息。纸质病历作为病人信息的载体,集中反映了病人的诊断治疗过程。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的规模及深度的发展都直接反映为对病历内容覆盖范围的发展上。因此,可以说病历是医院信息系统之本,是从更深层次上保证医院信息系统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医院信息系统由管理信息为主向以病人信息为中心方向发展,计算机更多地参与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如辅助医生的病历书写、面向病案管理的病案电子化存储、各种检查检验申请与结果的传递、病案信息的检索与提取等,直接对病历电子化提出了要求。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的发展,病人信息的传递将直接受惠于电子病历系统。因此,电子病历也是计算面应用向临床发展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2.2 电子病历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起到核心作用
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医院的医疗提供信息服务,其各项功能都是建立在对病人的病历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等自然信息;病人的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等情况;病人在医院所接受的各种检查记录;医师为病人所做的各种治疗记录;对病人的护理记录等。有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系统,医疗工作的过程将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一个急诊病人突然来到医院,医师可以将病人身上所带的健康卡插入计算机,这样计算机就会立刻显示出病人的有关情况,如姓名、年龄、药敏等,此时医师就能够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开出需要的检查项目单。完成检查后,经治医师能够立刻得到检查结果,并作出诊治处理意见。如果是疑难病例,经治医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请上级医师或专科医师进行会诊。上级医师或专科医师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中提出会诊意见,以帮助经治医师作出治疗方案。电子病历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将使这个医疗会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质量大大提高。
国外于1994年推出的多媒体电子病历记录系统———Viewscope,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该系统是集图像、视频、音频以及文本于一体的多媒体微型计算机系统,它能从多种数据源同时存取信息,使医务人员能从一台普通的桌面微机系统上一次查阅有关病人的所有病历记录,如X线片及超声波图像,观看有关病情记录的录像以及录音等。系统中所存储的信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磁共振图像、X线片、超声波图像以及照片等;病历记录、图表、信件以及单据等文件;手术期间录制的录像片等;有关医疗报告以及对X线片解释的录音等。多媒体电子病历系统还能和其他医疗信息系统相连接,形成一个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
电子病历的发展与应用在医院信息管理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构建数字化医院平台的核心。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病历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陆夏岩.《电子签名法》为电子病历签发通行证[N].健康报,2005-04-08.
浅析企业档案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企业档案 文化建设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31-01
企业档案作为记录企业发展历程的载体,是企业历史长卷,具有内容丰富的文化特征。企业档案是企业各项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并以文字、图片、图纸、光盘、照片、音像、实物等各种载体形式存放的信息资源。只有将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是企业档案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之所在,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的切入点。
1 企业文化的内涵、主体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思想作风、基本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最高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档案是在企业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并保存备查的各种文献载体的历史记录,是企业宝贵的不可再生的重要信息资源。蕴藏在企业档案中的企业信息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源泉和动力。企业档案不仅生动、鲜活地记载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更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添加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竞争正悄悄演变为更为隐蔽的文化竞争。而企业档案,因其所具有的真实性、多元性和潜在的创造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企业文化对员工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人的兴趣、思想、意识、观念、需要和目的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价值观在企业中延续,其中渗透了创业者个人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聚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理念。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依靠企业的主体形成并依靠他们传输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企业文化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是最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二是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包括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是企业管理核心,也是企业有计划和组织实现生产并完成企业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是企业的战略、策划、经营方向和企业重大事件的决策者,同时也是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关系到企业的盈亏和发展。
2 企业档案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发展历程中沉淀提炼形成的,是企業形象、经营理念、宣传教育、行为方式的总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3 企业档案在文化建设中作用
档案能够真实的记录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是对企业文化的归纳和梳理。
3.1 参考作用
为保证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工作同步进行,工程技术操作人员须熟悉工艺设备流程、设备平面布置及相关电器、仪表的安装、调试、检验情况,尽快投入试车前的准备,档案人员主动利用库存档案,通过查阅、借阅、复印、扫描等方式,提供了大量的设备使用说明书、设计图纸、施工图等,满足了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试运期对档案的需要,发挥了企业档案的参考作用。
3.2 凭证作用
会计档案是企业档案的组成部分,也是提供利用次数较多的档案,其凭证作用非常明显。无论是经济合同纠纷,税务检查、财务年度决算,还是资产评估利用方面,都需要详实的数据资料,为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3.3 记忆作用
要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就要对库存档案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载体档案,编纂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编研材料,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真实的素材。编研工作的开展,真实档案素材的提供,展示了档案工作者的智慧,发挥了档案资源的记忆作用。
3.4 依据作用
企业档案不但记载着抢建三线对国家所做的贡献,还是维护核设施安全和废物治理工作的真实记录,又是保护环境、确保国土安全的重要依据。
3.5 教育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诸方面都是由人来体现的。档案工作是给人一种普通、踏实、努力印象,每天接触的工作简单、机械、重复,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少有抛头露面,鲜有轰轰烈烈,他们只为一个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不求名、不为利。
3.6 宣传作用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及其行为所产生的各种感知、看法和认识的综合印象,是企业以证书、奖状、锦旗、实物等载体形式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企业档案作为企业财富的资源,全方位提供了有关的图片、照片、领导人视察、重要讲话等依据性的真实材料。通过橱窗、宣传栏、简报等形式,及时宣传、报道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重点中心工作和成就风貌等,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4 创新企业档案工作,促进文化建设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思想和员工。把创新的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到企业档案管理和文化建设全过程,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以此激励知识创新,促进知识共享,实现知识增值,从而提升企业形象。
4.1 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与认同,使员工产生自觉的行动,通过教育和培训延续企业文化。做领导决策的有利助手,用户需求的贴心向导,实现档案资源使用价值最大化。
4.2 加强教育沟通
加大对档案利用者的教育与沟通,增强档案意识和技能,为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价值实现培养外在动力。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满足不同利用者在求证、寻史、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4.3 开展形象宣传
企业档案与企业形象宣传,是企业管理文化的不同层面,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编写先进人物宣传册,张贴警示性、启发性的标语等,提倡先进的思维模式和规范的行为模式,提升企业社会地位,增加企业的文化附加值,不仅拓展了企业档案资源保管和提供利用职能,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企业管理千头万绪,但不论业务经营、技术研究、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状况、企业文化等,都离不开企业档案。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行为规范。只有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细致、准确保存好翔实完整的企业档案,发挥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之物质标准化、行为典范化、制度规范化、精神境界化,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核工业档案工作法规文件汇编.2012.
[2]纪红卫.高校文化建设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9
中子小学教师
刘小梅
美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美术这门学科也被人们所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现在的美术课程对于我们农村的教育来说: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呢?计算机和网络引入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有机会和条件进行一些实践和探索,从而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具有传统美术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使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形态、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习方法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对促进素质教育,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解决了取材难的问题。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教师、学生在网上可以搜集到许多资源,使美术课堂教学突破了课本、教室的限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教学中的某些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浏览、欣赏、下载有关信息、资料,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如欣赏课,课本往往只提供某一时期某一画家的一幅作品,学生通过上网,可以查询到同一类型,同一时期,同一画家的其他作品以及相关的资料。使他们对某一时期,某一画类和某一画家有更加详细、深入的了解,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我在教学美术第十册《学画中国画》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中国画,对中国画有初步的了解,我在网上收集了大量名人的、不同类型的中国画,让学生欣赏,初步感知中国画的韵味。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不会感到茫然。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减轻了教师教学取材难的问题。
二、解决了教师示范难的问题。美术教学,不象语文,也不象数学那样,凭借教师的语言就可以说清楚的问题,而是学生要亲自动手去做、去画、去体验。所以教师的示范尤其重要。怎样让学生看清楚教师的示范呢?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举的高高的,声音大大的讲解每一步,但效果仍然不明显,一部分学生能看见、听见,另一部分学生却茫然不知所措。例如在教学《民间艺术——剪纸》这课时,我直接利用教学录像让学生观察剪纸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就不用教师大声去讲解了。同样,其它很多方面都能利用到课件演示,解决教师示范难的问题。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10
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从总体上讲,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依然偏低,农业人口仍在我国占有较大比重。加入 WTO 后,我国农业面临 更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由于信息的广延性和通用性,使信息化发展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去武装我国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则可为我国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
一、推动现代化农业向知识性农业发展
所谓“知识型农业”就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农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等要素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已不再是仅仅取决于传统的农业资源投入的多少,更取决于现代技术运用的程度,取决于信息的获取和运用程度。与传统资源型农业不同,知识型农业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和新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推动现代化农业向产业化农业发展
农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同样是产业链条延伸和生产要素重组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彼此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势资源整合升级。农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渗透到
农业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成为组成生产力的新要素,在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业资源环境以及农民生活消费等方面给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提升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奠基石,为农业信息技术体系提供全领域长链条的应用空间。农业信息化必须要以一定程度的农业产业化为前提,只有在一定程度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实施农业信息化,随着我国农业逐步从集体合作、小农经营向智能农业、信息农业的转变和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密切协作和农业经营实体的规模化管理必然要求农业信息化。
三、促进现代化农业向科学可持续方向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促进农村市场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可以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速度,缩短城乡之间距离,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将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全面普及和推广,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促进农业科技化和产业化的不断提高,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缩小数字鸿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农业信息化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契机,成为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有利推动器。只要扎扎实实、用诚恳细致的态度去推进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农村信息
化就一定会开花结果。而被信息技术全面武装的农村,也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徐景涛、李爱芹、郝晓玲,农业信息技术的体系与发展,农机化研究,2009(5);
2、袁松梅,着力发展农业网站建设发挥农业信息服务功能,上海农业科技,2009(4);
3、杨彦涛、王洪斌、王靖飞,浅析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2);
4、付莹、曹冬巍,农业信息科学发展条件分析,农机化研究,2005(3);
5、张淑芬、徐洪林、庞红,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现代情报,2004(11);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作用;对策
我国的国土资源档案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多样,包括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档案等多种类型,这就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需要了,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质量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进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下面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展开研究探讨。
一、进行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开展信息化建设,是国土资源部门整体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国土资源部门在新时期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在进行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时,需要利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操作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的快速高效的存取和管理,有助于提升档案资源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第二,传统的档案资源管理一般都是采用纸质档案,容易受自然环境、人为破损等原因造成档案资料的不完善甚至丢失,不利于长期保存,给国土资源部门造成损失。而通过对国土资源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电子化和数字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高效保存,同时也会给档案资料的查阅利用带来便利。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对国土档案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国土资源部门管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工作来说是主要趋势,也是必然要求。
二、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资金不足。我国县级国土资源档案部门建设历史较短,因此在资金投入方面力度不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还相对缺乏,国土资源局领导人员也没有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提高重视,对这方面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也相对较小,薄弱环节很多。建设资源不足,导致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缺乏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视。自我国国土资源部门成立以来,系统内部经常出现人事调整,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班子缺乏稳定性,这就使得档案部门工作被忽视。国土资源局领导缺乏档案相关的制度,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也不能理解国土档案资源的珍贵性和重要性,因而对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就不能提前重视,导致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难以实现信息化。
三、加强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目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国土资源局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力度。首先,建立专门的档案室,改善办公条件,并且配备专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网络等硬件设备。其次,加强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专门的国土资源档案数据库,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电子化和数字化,为档案资料的长期、高效存储提供保障。另外,在进行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选择时,要结合县级国土资源局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选择,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二)强化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要想切实提高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国土资源部门的相关领导更新观念,树立必要的档案意识和信息化意识,提高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加大资金、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投入。国土资源局要在内部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帮助全体人员树立档案意识,认识到国土资源档案的价值,从而积极配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加大对国土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整合力度。进行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在时间、空间及数量上对国土资源档案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优化,为档案资源的查阅、利用提供便利。随着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土资源档案部门也要加大对国土资源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整个力度,加强对电子档案的搜集、整理、归档和保管等,并将其纳入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规范当中;加大对现有纸质档案资源的电子化和数字化转换力度,优化国土资源档案内部结构,从而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优化。
(四)提升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提升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档案人员要具备档案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档案资源管理的能力。另外,作为国土资源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必要的国土资源相关的专业知识,成为既懂国土资源又能够胜任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四、小结
综上,信息化管理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要想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关人员认识到现阶段面临的一些困境,进而提高对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国土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整合力度,还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得以提升。
档案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12
一、我们要注重政府的扶持与宣传。
新农村档案的建设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我们需要解决农村档案人力、物力、财力问题, 这是农村档案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 农村建设的经费是采用政府投资,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社会各界支援农村的办法来解决, 要努力提高企事业领导和相关人员的档案意识, 组织档案业务培训, 提供信息、物质支持, 树立先进典型, 以点带面, 做好建档, 用档工作。同时, 我们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如林业局、农业局、文化局等涉农单位的紧密联系, 采用联合发文、联合检查等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档案工作的开展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们要探索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体制和机制;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大胆破解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 以人文本为核心, 建立覆盖农村各方面和广大农民的档案资源体系;以有效服务为重点, 建立方便农村各方面和广大农民的档案利用体系;以提高素质为目标, 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档案队伍建设。我们不要满足于现状, 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适合于新农村档案建设的管理模式, 要勇于大胆的尝试。目前, 我国东西部地区贫富差异显著, 因此, 经济的发展对档案工作的影响不可忽视,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 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可以在其抓好软件的同时在硬件上有更高的要求。
三、我们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信息已经成为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从服务于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着手, 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运用新手段、新方式和各种信息平台, 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新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档案信息服务, 管好用活农村档案, 最大限度发挥档案的作用,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各项服务。既要提供档案原件借阅服务, 又要编写村史、大事记等档案参考资料, 提供系统全面的档案信息加工服务;既要开展阅览室服务, 又要开展送档案到农家服务;既要为农民提供个体服务, 又要举办展览为公众提供服务;既可以有一个村档案室单独提供服务, 有可以由多村或村与县、乡档案机构联合提供服务。服务手段和形式要适合农村实际, 以农民容易接受为原则。因此, 档案部门应当利用档案信息网络资源, 并且广泛收集农村农业农民需要的各种信息, 提供服务。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07-07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11-15
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08-25
试论刑事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05-24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10-24
科学技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