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精选11篇)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篇1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幼儿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既便于教师操作,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幼儿学习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以图、文、声、像并茂地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强化了多感官的积极参与,获得情感的愉悦。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影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库中存储了大量的课件如音乐、舞蹈、图片等教学资源,方便了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学资源的生动直观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动力,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东西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也可以把各种声音和动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还能引发幼儿情感的共鸣,思维的想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多媒体计算机让幼儿在视觉上、听觉上有新鲜感,将某些抽象内容设计成计算机游戏,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以往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所特有的仿真性激活了教学气氛,使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大胆地发挥想象力,自由和完整地表达了对事物的认识,使其思维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立创新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以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幼儿为主体,倡导开放式的教学观念;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树立教育民主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幼儿创造潜能,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观念;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内涵,确立现代人才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将成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关键。教师观念的更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为创新教育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运用能力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教师是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关键,是否对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关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效用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全方位、全员开展基础培训。通过分级、分层培训,能够使教师熟练掌握网络搜索查询、演示文稿制作、网页制作、网络安全等技术,使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具有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习惯。其次,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提高幼儿园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这就更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
(三)信息技术相关设备的购置及更新。设备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中扮演着基础的角色。因地制宜建设低成本高效益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是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前提。多媒体设备、网络架设,相关软件课件的制作以及设备使用环境的优劣都直接制约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结果。
(四)信息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当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满足活动需要时,应考虑使用多媒体技术。切不可为了用而用,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弱化幼儿的能力,形成对多媒体的依赖,影响幼儿的发展。
无论何种模式,幼儿都是学习的主人。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体,是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能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必须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运用好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引起幼儿和教师、多媒体课件之间的有效互动,促使幼儿主动地与教师、同伴、多媒体课件交流、沟通并共同建构教育活动,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长。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幼儿园管理网络
1、运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幼儿园实行园内、区域内联网。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新康小学附属幼儿园在对教职员工的管理中,将教职工的信息输入就能完成对教职工档案的管理。根据园长、教师、保健员等后勤工作人员的不同要求分别建立工作档案,以便对教职工的工作档案进行细致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管理员将幼儿的信息输入就能完成对全园幼儿的档案管理,幼儿的出生年月、籍贯、身份证号、父母的信息等一目了然,便于班务工作的长效管理。在对园所管理中,将幼儿园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等数据输入系统,财产、物品等资料归档后,就能看到很多自动生成的数据,并完成统计。同时,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上建立幼儿电子档案,其中包括幼儿学籍、幼儿个人档案、幼儿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给幼儿积累起成长过程中宝贵的人生财富。
2、完善的信息管理网络,确保资料管理安全可靠
在以往的资料管理中,会遇到很多麻烦和问题。如果是纸张存档,会担心因体积庞大而占用大量的空间;电子存档,则会担心电脑硬盘的损坏、U盘的中毒和光盘的氧化。如今,幼儿园在园内建立了FTP文件服务器和网络存储硬盘,运用先进的信息托管技术,将幼儿园教育教学、人事档案、卫生保健、财务收费、教具资料等一系列的资料都进行电子管理,将所有的数据都储存于一个服务器,不用再担心因自己的电脑损坏而导致数据丢失,不仅能在园内方便使用,同时在本区域内还能实行资源共享,提高幼儿园科学管理的实效性和广泛性。完善的管理网络,使得幼儿园的资料管理安全、可靠、有保障。
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即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过程中不断发现各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更多的幼儿园、教师及专家的参与下,通过研究的方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才有可能在幼儿园及教师层面上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而这种发现问题、广泛讨论问题、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学习提高的过程。新康小学附属幼儿园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尝试与专家和更多的同行交流学习,通过参与网络学习、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实践新方法、创造新成果,提升教师自我精神追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教师业务管理系统
1、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年复一年,对于一线教师,有许多教学工作是重复的,是有规律可循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应该让更多的传播者和学习者去应用、去共享。教育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不交流、不使用就会失去活化的土壤,其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价值流失。以网络为平台,将园内、外教师制作、收集的优质资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分类管理,既便于园内教师的交流、借鉴和利用,同时也加强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2、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促进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在新纲要贯彻、实施的过程中,园本教研已经成为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以其先进的资源共享理念为园本教研突破时空地域界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四、凭借信息技术,建立家园同步发展体系
1、建立幼儿园网站,倡导家园互动
新康小学附属幼儿园充分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快、信息量大等的优势,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建立起幼儿园网站正常运行的机制。幼儿园建立园网站,制作以宣传幼儿园为主题内容的专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管理理念、师资力量、卫生保健、营养膳食、教育教学、科研特色、幼儿在园活动实况等多方面的信息;每班建立班级网页,以孩子的兴趣、存在的问题,家长、教师对孩子的期盼为切入点,围绕家长最为关注、最有体验、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各方面信息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互动和整合,使这一互动平台成为一种全新的、动态的、双向乃至多向的教育形式,努力提高幼儿园信息化服务水平。几年来,通过网站建设满足了家长、社会的需求,加大了宣传力度,使家长对幼儿园各项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形成家园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实现幼儿园教育向社会辐射的功能。
2、运用短信交流,提高办事实效
在短信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它不仅是幼儿园教职工交流的平台,而且它还可以成为与其他幼儿园、家长、社会之间交流的平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通。利用幼儿园网站和家校路路通,可以给一群人写信息,可以是通知,也可以是转发文件,可以是幼儿园公示,也可以是听取意见、温馨提示等,将幼儿园的事务及时传达,有效解决,提高办事的实效。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篇2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幼儿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让阅读成为幼儿在园里生活的一种习惯, 对幼儿的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这些教学手段为幼儿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尤其是网络资源在当今社会极其发达, 幼儿可以随时随地读到自己想读的信息。教师应及时为幼儿推荐优秀的网站, 使幼儿能够第一时间阅读到优质的语言资源, 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能力, 以及理解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比如, 在一次课外语言活动课中, 我给幼儿安排了阅读《西游记》幼儿绘本材料这一任务。阅读后, 我让幼儿在课上进行小组交流, 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所喜欢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我要求幼儿能够完整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故事的大概意思, 描述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要绘声绘色, 把真情实感传递给小伙伴们。同时, 还可以进行肢体语言的运用。当幼儿在讲述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再次为幼儿展示故事视频。不过这次禁播声音, 给幼儿提供画面素材, 创设故事情境, 启迪幼儿思维, 为幼儿完成好语言活动任务提供保障。这样教学, 有效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通过交流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综合提升了幼儿的语言素养。
再如, 在进行幼儿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掩耳盗铃”的教学时, 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课前从网上下载这两个故事的动画视频, 课上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这两个成语视频, 让幼儿通过认真观察,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两个成语故事的大概意思。在幼儿进行语言描述的过程中, 本组小朋友可以进行动作展演, 为幼儿创设故事的真实场景, 提高幼儿倾听和观察的能力, 从而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幼儿的语言学习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语言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生活中的语言资源, 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信息, 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提高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 培养幼儿语言素养。
比如, 在进行大班语言课“雪花”的教学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伴着优美的音乐和解说, 片片雪花飘落在每个角落, 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 有效刺激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灵活了幼儿的思维。如幼儿提出了“雪花都会落到哪里”“落下的雪花会变成什么样子”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 将幼儿分成讨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的时候,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继续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 给幼儿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科学引导幼儿的思维方式。经过讨论之后, 教师可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和对视频的感悟,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雪花”的特点, 以及雪花落地后会怎样, 从而使幼儿能够总结出散文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有的幼儿还能够运用“……好像……”说一句话, 进行语言的创编, 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对生活课程资源的展示, 有效联系贴近幼儿的生活, 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 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提高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 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幼儿课外语言学习, 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幼儿语言教师必须抓准这一教学重点, 在进行语言教学时, 侧重对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怀。
比如, 在进行散文欣赏“秋天的雨”的教学时, 课前教师可利用自己的DV设备录制本节课的相关课程资源, 课上利用多媒体给幼儿播放这一视频, 让幼儿说出秋天的美在哪里, 秋天的颜色是什么样的等。然后, 教师可结合这一视频提醒幼儿进行课外学习, 有效延伸课堂, 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如幼儿除了能感悟“秋天的雨”之外, 还会想到“春”“夏”“冬”等不同时节的自然景观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 在相应的季节进行户外观察, 了解四季的特点, 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它们的区别。这种学习方式有效刺激了幼儿的语言运用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幼儿的热爱生活的情怀。
总之, 幼儿喜欢动态、色彩的信息,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幼儿语言教学的形式, 通过形式的变化刺激幼儿的语言学习。尤其是多媒体等设备的运用, 优化了幼儿语言教学的方法, 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 培养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素养, 落实了幼儿语言教学目标。
摘要:幼儿比较喜欢新奇的事物, 喜欢变化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走进幼儿语言活动课堂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信息技术手段以其形象、直观、交互等功能优势优化了幼儿语言活动课堂教学。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幼儿绘本资源、网络信息, 用丰富语言活动课教学资源, 拓宽教学内容, 彰显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活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培养幼儿语言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语言教学,教学资源,语言素养,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 (试行) .
[2]顾程程.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故事教学中的运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12) .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篇3
风从虎,云从龙,风云则凑,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快速变迁、与时俱进的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幼儿环保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现代化信息教育以其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灵活多变、效果逼真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的喜欢,也越来越多的被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所使用,从而给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地位、教学方式方法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那么在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我们该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环保教育教学的完美结合,达到幼儿环保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让环保的绿色梦想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呢?
一、“一切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激发幼儿参与环保活动的兴趣 幼
幼儿时期的儿童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要把环保这样一个属于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展示给他们,就需要教师在复杂抽象的环境科学与轻松、形象的儿童活动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幼儿对环境活动产生兴趣,在兴趣活动中加深对环境教育的理解。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巧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环保活动的兴趣 对幼对幼儿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生命,没有兴趣或丧失了兴趣,幼儿的知识获取和智能开发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也不例外,从培养浓厚的兴趣入手,在感兴趣的学习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幼儿快乐、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在活动前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在学习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活动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更易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巧妙地引出新的活动。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分析、探究,培养自主探索环保活动的兴趣
由于幼儿认识过程中有意识性发展较差,其兴趣往往又是无意的,偶然的和不稳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在游戏情节中,引导幼儿保持浓厚的兴趣去探索自然界的秘密,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各种活动记录,将幼儿对环保活动的兴趣点引向深入 在
在组织幼儿各种有趣的环保实践活动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做好记录,可以说是一个有意识的环保兴趣培养。幼儿天性好动,精力旺盛。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摸摸、弄弄、学学、做做,兴趣会由此而生,但其兴趣容易转移的特点又让其不能将关注点持续下去。此时如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环保实践活动的全程做一些影像的记录,能弥补因时间造成的遗忘现象,会将幼儿的兴趣点保持在高位并将之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究。因此进行环保教育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这一点。根据这一点,我们在活动中大量的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环保操作实验。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环保教育教学的过程,丰富幼儿相关的环保知识
(一)突破传统知识教授的制约,再现现实生活,帮助幼儿理解身边的环保
幼儿园里的环保活动大多数内容比较抽象,孩子对这些很枯燥乏味的内容都显得不愿意去看去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知识教授的制约,再现生活,帮助幼儿理解。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环保教学中的重难点幼 幼儿幼儿园的孩子好动,对动画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想尽办法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幼儿的直观印象,让幼儿学起来更轻松一些,使幼儿愿意去学,有兴趣去学。三、多方位、多角度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环保教育的最大功能。
(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环境创设,充分发挥环境中环保教育的作用著名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对于开展各种启蒙活动更为重要,而现代网络技术,素材光碟等给我创设环境提供了便利。比如,我用多媒体将幼儿日常的环保行为点滴记录下来,制作了主题墙《环保回忆树》,通过多媒体记录的内容,选取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幼儿主动观察,主动发现,让环保意识潜移默化的深入幼儿心里。另外我从网上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图片,创设了幼儿感兴趣的墙饰和活动角,如在大班创设的《神奇的地球》让幼儿了解地球,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海洋世界》、《会说话的环保标志》等,让孩子们围绕自然科学,生态科学主动探索,展开无限的遐想。这种大环境与活动小场景结合起来的方式,让环境与幼儿实现互动,发挥了最大的教育功能。
(四)现代信息技术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深化区域活动中的环保教育 在以在以往的环保内容区域组织中我们常发现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使活动流于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为幼儿营造了浓厚的环保区域氛围,捕捉一些幼儿感兴趣和喜爱的环保信息,使其微型化,让幼儿真正成为环保区域的主人。如:在区角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会吸水的纸”等操作材料和观察内容,并引导孩子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在网上收集资料。又如:在《美丽的四季》活动中,结合计算机IBM“小小探索者”软件中的《橡树湖》游戏,在准备开展活动前,让幼儿按组或结伴地轮流在电脑王国里自由探索:春夏秋冬不同的气候、有什么动物、植物有什么变化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幼儿自觉自愿的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环保知识。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篇4
1.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质量
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教学媒体可实现立体模拟、平面模拟、语言声音重现、静态实景重现、呈现动态过程以及促进教学双方进行交互作用,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更是易如反掌,尤其是多媒体课件有着很强的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甚至部分自己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思想,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示范出来或表现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楚动作技术的细节,使学生更快、更全面的建立起整个动作表象,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学习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思想内容的掌握。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质量。
2.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
体育教材有田径、体操、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内容繁多,新内容、新规则、新教材层出不穷,不断向体育老师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失败的示范还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另外,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在不断的下降。
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这就使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教学的客观需要产生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矛盾,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3.有助于教师结合动作边讲解、边示范,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教材,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单杠的回环动作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教学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5
新时代有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有新的教学理念,音乐课堂教学运用电教多媒体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增大教学密度,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崭新天地。电教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不但能为学生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而且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范围。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我在上《小红帽》一课时,通过多媒体画面再现这一童话故事,能让学生正确的把握故事中的艺术形象,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去理解、去把握不同的人物性格所表现的意境。理解音乐作品。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例如:在学习演唱歌曲《雪绒花》时,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课件:歌曲《快乐的do.re.mi》,让学生们认真听赏观看画面感受音乐,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再导入学唱歌曲《雪绒花》,带领学生走进电影音乐,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观赏影片、欣赏画面完整演唱歌曲,同学们在学唱歌曲《雪绒花》感情非常投入,歌声既抒情又优美,抒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因此合理利用课件及网络上的音乐教育资源,主要起到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激发热情,发展技能的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学生只有经历了赏心悦目的活动过程,才会有令人愉快的活动结果。只有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二、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记忆主题音乐中起到了轻松、便捷的作用
主题音乐是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为乐曲的核心,是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多次聆听主题音乐,演唱主题音乐,表现主题音乐,记忆主题音乐等尤为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主题音乐所反映的画面与听唱结合起来,有助与学生的记忆。例如:如上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
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这些问题便轻松得到较好的解决,给欣赏教学中主题音乐的学习带来极大便捷,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信息技术能够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创设积极性
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低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这一阶段年龄欣赏课时,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观看动画、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在其中较好地把握好多媒体的运用,以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从而更好的为低年级音乐唱游教学服务。
四、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快慢等,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节奏、曲调、和声、调式、曲式等。如欣赏乐曲《尼罗河主题曲》,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接触回旋曲式,从理论上讲难度很大,但信息技术的巧妙手段,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在教学中设计电脑音乐软件进行,首先把乐曲分成几部分,每部分隔离开来,教学时可任意点击其中一部分来进行乐曲的聆听,让学生进行对比,乐曲的完整聆听,分段聆听可由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给教学带来极大便捷。另外在分析某一作品的这些基本要素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入音乐内容所展现的画面,使学生能生动,形象地理解,感受音乐要素。
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课堂的教学情境
(一)充分运用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丰富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例如:欣赏《在钟表店里》时再导入阶段,主要起到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或曰情绪的作用。利用网络去搜寻一些形象生动的钟表图片资料,制作ppt,采用先出示画好的大钟、小钟、小动物等画片,再搜寻一下钟表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插入到每张图片中,在欣赏教学中学生们一边观察钟表各种图片及钟表不同的摆动方式,一边聆听各种钟表摆动的声音,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仿佛走进了钟表的小世界。
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欣赏音乐的兴趣大大增强。这时再导入课题:“同学们,现在再让我们一起去钟表店听听这些钟表店的声音吧!再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们全神贯注的聆听,脸上露出投入和满足,可见学生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
(二)突出情景教学情景交融的特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感受升华为情感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情境教学插上了翅膀,以前做不到的现在都可以变成现实。声像结合的技术再现了教学所需的情景。比如:我在教授四年级歌曲《茉莉花》一课时。首先利用“2008奥运会”视频片段导入歌曲,用温婉亲切的语言,讲述了“茉莉花”代表中国人民怀着一颗纯洁的心,更代表着中国人民迎接世界各国人民到中国参加奥运会一颗热诚的心。接着老师播放课件:音乐风光片《梦里水乡》,画面中出现江南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光,把学生的情感一下子带进水乡江南,再播放歌曲《茉莉花》,创设了江南民歌的音乐情景。音乐情景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情景交融,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情绪感受,提高了他们主动地参与学唱的积极性。
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发内心的情感共鸣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音乐欣赏如果只靠耳朵是远远不够的。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对孩子们来说有一段较大的感知认知距离,在欣赏《苗岭的早晨》这课教学中,利用电脑动画展现一幅魅力的苗岭图景: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远处,群山绵延,一条小溪
在山谷中静静流淌,近处,小树林里小鸟唧唧喳喳的唱起了歌,几位苗族姑娘正去山上干活。让学生们边听、边唱、边想,充分调动感官,触景生情,体会乐曲意境。这样通过“图画”辅助聆听,使学生能进一步的亲近大自然,接受大自然,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七、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的教学方式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不断渗透信息技术的教育,将多媒体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音乐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在作课前准备时,可以在画面上有计划、有艺术性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将音乐教材制作成像简单的故事片一样,融电脑、投影仪、录像、录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音像同步、情景交融的功能,实现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整合。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协助者;师生之间也不是权力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这是信息化社会对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音乐教师最富有当代性与未来性的角色特征。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
浅谈博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篇6
【摘 要】:博客这一网络教学平台也已悄悄悄悄走进校园,大部分教师已运用这一平台进行教学活动、与学生交流、教科研活动,学生也已运用博客进行日记、交流,博客在教学中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博客 学习教学 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普及,网络在教师的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教师教学已从简单的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博客这一网络教学平台也已悄悄悄悄走进校园,大部分教师已运用这一平台进行教学活动、与学生交流、教科研活动,学生也已运用博客进行日记、交流,博客在教学中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博客技术的不断成熟,博客在学校教学这一片天空中一定会发出它耀眼的光芒。本文试从博客技术的意义和方法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博客学习方式运用的意义
运用博客学习方式,已成为当今学习的一种时尚,这是因为它有以下优势:
1.易操作——博客的申请和Email的申请一样简单,平时教学时,我将这两课结合起来,让学生一学就会,能触类旁通。博客的书写和平常在Word的输入汉字一样,可设置字体、字的颜色,还放入一些图片等,Blog的访问和平常上网访问网页一样简单,对于已掌握汉字输入和学会上网的同学来说,得心应手。2.个性化——博客的写作比较自由,你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心得或成长中的一些困惑和不解,也可以把一些别人优秀文章或值得自己学习的经典故事放在自己的博客中。而且有文字、图片或链接,可以图文并茂。3.交互性——用博客作为辅助教学平台,会增加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每个同学和老师都开了博客,可以将对方添加为好友,就可以互相交流,让他们觉得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关系,更增加了老师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充分利用课后这块阵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给老师反馈课堂上学习的效果、提一些建议、帮助老师搜集一些资料、交换一些自己的想法(不仅学习方面,而且可以生活方面)等。博客的交互性不仅体现在师生交互,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老师与家长的交互、学生与家长的交互等等。4.实时性——有了教学博客,老师与学生沟通更加方便和迅捷,有什么好的材料立刻可以发上去大家共享,有什么重要的通知可以马上挂上网让大家知道,有什么课外作业可以放博客中让大家去做一做,老师和学生有什么想法还可以通过留言、顶帖、小纸条等方式随时进行个别沟通。
二、博客作为互动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和谐、平等与互动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师生之间产生积极的正向情感。平时,课堂上或课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非常少,会有一定的障碍。而通过博客进行交流,我们称之为“无障碍交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无需太多的顾忌,这样使得老师更多的了解学生,满足学生的一些需求,使得老师更具亲和感,学生更加喜爱老师,从而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有更大的动力。
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有的时候显得格外重要,也是师生交流的补充。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不便交流的问题,可以通过博客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使得学生之间相处更加融洽,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更加深厚。
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如图片、音乐、视频和文字材料等等, 阅读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 应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每一堂课的开始。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一堂课的导入是多么的重要。好的课堂导入能很快地抓住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成学生情绪高涨, 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文体不同课文内容安排设计教学的导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应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容易让学生意想不到, 能迅速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 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
例如我在导入《阿炳在1950》这篇课文学习时, 应用信息技术, 播放了一段凄美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同时一边展示江南无锡锡惠公园一座墓穴前的一尊塑像:头戴旧毡帽, 身着粗布衫, 背上一只破琵琶, 左手抱着二胡, 右手执弓。随着音乐的节奏, 图片慢慢由小到大铺展开来, 最后音乐停, 图片定格。接着教师指着定格的图片, 深沉地说:“这就是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民间音乐家阿炳, 他的一生充满悲苦困顿, 沧桑无奈, 今天我们就通过《阿炳在1950》这篇报告文学来了解阿炳的人生际遇。”话音刚落, 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文要阅读了。这种高涨的阅读热情如果没有音乐、图片等信息技术的融入是很难达到的。
(二) 应用信息技术消除学生阅读倦怠
传统的阅读教学, 常常是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来达到教学目的的。但因为阅读文本所凭据的语言不过是传达思想感情、塑造形象的符号, 而非客观事物本身, 因而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单靠语文教师的分析讲解, 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感悟文本内容和情感, 学生的阅读兴趣大打折扣, 阅读倦怠潜滋暗长, 阅读教学的效果甚微。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能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 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语文教育目标更富有真实性并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为此, 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 根据教学需要和文本特点, 应用信息技术, 援引音乐、绘画、书法、电影、风景、动漫、文字材料等, 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 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消除学生的阅读倦怠。
例如教学丰子恺的《山中避雨》一课, 在介绍作者时, 我援引了丰子恺的两幅漫画, 一幅是《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 一幅是《瞻瞻底车———脚踏车》。学生的兴致极高。带着这份兴致很快转入了课文的阅读。教师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标段序, 标记不懂的生字词, 理清记叙六要素。读着读着, 有部分学生开始有倦怠的表现:有的趴在课桌上, 有的不看书, 有的发呆……如果接下来教师仍一味地分析讲解, 学生被动参与, 那么学生的倦怠感只会有增无减。而如果将应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 学生的倦怠感就将一减再减, 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我接下来的做法是运用多媒体播放《梅花三弄》, 让学生配乐朗读。音乐响起, 学生的兴致又起来了。接着, 我继续配乐播放杭州西湖一处处靓丽的风景, 最后定格为杭州西湖全景图, 让学生在美的背景图片下同桌互讲山中避雨的故事, 学生阅读课文、讲述故事的兴致再度高涨。后面的教学中, 我又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细读课文, 理解和认识“乐以教和”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学生的兴趣很高, 特别是播放二胡曲《渔光曲》、钢琴曲《命运》及小提琴曲《梁祝》的选段时, 学生简直完全沉醉在音乐中, 谈感受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 倦怠感荡然无存。
二、应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学生的阅读对象主要是课文或报纸、杂志等纸质文本, 阅读面狭窄, 阅读量少, 阅读渠道单一。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 使图像、声音、视频的运用与文本一样便利, 电子书籍、电子报刊、网络语言、网络文学海量出现。信息技术与文本的融合, 凸现了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阅读平台, 扩大了阅读面, 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一) 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课堂教学中, 供学生阅读的文本篇幅是有限的, 所传达的内容和思想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变得深远而宽广。这主要依赖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来完成。教学任何一篇课文, 都会涉及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主题分析、内容补白等环节。课本对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只有很简短的一两句话, 学生根本不能详细了解。而详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题, 增强阅读体验, 提高阅读积极性。在课堂上可应用信息技术及时搜索相关信息并展示在屏幕上供学生阅读, 或者给时间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相关信息有选择性地阅读。教师还可以课前就把相关信息收藏到班级博客, 课堂上让学生进入班级博客, 很快找到需要的阅读信息进行阅读。这样还培养了学生利用文本媒体与其他媒体一起完成阅读任务的能力。
例如教学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一文时, 课堂一开始, 我应用多媒体把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和人物图像展示出来, 学生阅读后感到很惊讶和好奇。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 竟然成了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竟然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还完成了一系列著作,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多么的令人敬佩啊!学完课文后, 学生对莎利文老师更是崇敬。课中我还利用信息技术把小学的一篇课文《厄运中的海伦》及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呈现出来供学生阅读, 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海伦·凯勒。再把和海伦·凯勒一样身残志坚, 顽强不息的保尔·柯察金、史蒂芬·霍金、张海迪的相关事迹和图像通过超链接技术展示给学生阅读, 学生更为震撼, 受到的教育和启发更大。
(二) 课外应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充分说明冲破课堂教学格局, 拓展教学时空, 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着力点。同时,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单凭课堂内的阅读教学是难以达到的, 很有必要把阅读教学的任务延伸到课外, 引导学生课外应用信息技术拓宽阅读渠道。
例如要求学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或周末、节假日的时间, 健康上网, 浏览时政新闻, 关注时事热点, 观看励志影片, 学习名家名作, 积累写作素材, 查看班级博客, 探究与课文学习有关的人物、故事、主题、艺术特点、写作手法及相关作品。也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各种学习网站, 接受名师名家的培训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下载语文课件、语文课例、语文专题讲座、名著知识等内容阅读学习。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阅读超越了时空界限, 极度的开放和自由。当然, 这还需要引导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 有分辨优劣, 去其糟粕, 留其精华的能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增进学生的阅读交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应该是让学生积累语言, 学会表达, 善于运用语言与人交流。因此, 语文阅读教学中, 要侧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共同交流和提高。传统的阅读教学, 课堂上比较多的交流是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 即便是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也因为时间关系或学生主动性不够而走过场。应用信息技术融入阅读教学, 可以减少传统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不足、主动性不够的缺陷, 最大限度地增进学生的阅读交流。
例如教学鲁迅的《孔乙己》一课, 学生阅读交流的内容很多。如围绕孔乙己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展开交流, 围绕孔乙己最后到底是死了还是没死展开交流, 围绕文中多次出现的“笑”各是怎样的“笑”展开交流, 围绕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展开交流, 围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展开交流。这么多的交流任务, 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 开通班级博客, 教师和学生都进到班级博客发表自己的观点, 交流彼此的看法, 做到了每个学生都踊跃参与交流, 教师又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把握情况, 最后教师把学生优秀的观点推荐出来供大家分享。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分享了知识, 锻炼了分析问题、表达观点、与人交流的能力, 尝到了阅读交流的快乐。
四、应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学生的阅历浅, 生活体验少, 也因为有些文本内容及作者的生活年代离学生的生活久远, 学生往往对文本内容和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感受不深, 体验不到。应用信息技术播放音乐, 能渲染一种气氛, 营造一种情绪氛围。学生随着音乐有节奏的, 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悲戚的旋律, 容易进入情境之中;播放图画, 容易唤起人的生活回忆和生活体验;播放影片, 容声音、图画、人物、事件于一体, 刺激人的各种感官, 容易让人如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信息技术的融入, 强化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 播放悠扬又略带凄怨的音乐, 再加上教师深沉的解说和朗诵, 很快就把学生的思绪带入远离此时此地的另外一种境界中去了, 学生沉浸在一种浓浓的思乡的愁绪之中。教学刘大杰的《巴东三峡》, 播放长江三峡壮丽雄奇的山水风光的动画, 时而水流汹涌湍急、时而山峰遮天蔽日、时而江面狭窄曲折、时而奇峰突兀险恶。一处处山水风光无不让学生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无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南京大屠杀》, 组织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影片中的有关片段后, 运用多媒体播放悲凉的音乐和几段文字。 (1) 193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以后长达六个月的时间内, 日军对我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遇难者达30多万人。 (2) 日军采用了枪杀、刀砍、割腹、肢解、水溺、火烧等屠杀手段, 其野蛮暴行为人类文明史所罕见, 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空前的劫难。 (3) “江边流水尽为之赤, 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摘自《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 (4) 历史不容抹杀, 历史不容篡改, 历史不容重演。影片和文字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当然,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远远不止上述内容。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同时会给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重大的变革, 给阅读教学带来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呈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8
一、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备课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备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搜索、整理所需的教学材料,处理软件以及教学内容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备课可以使教案更详细、更具体、更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备课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备课中出现不完善的地方,可以随时更正,无论修改多少遍都不会凌乱,更不会影响整体效果,不像平时教师用的备课本那样只限于死板的文字、图形,而且无法修改,第二年想重新利用其中内容时,只得重新写,而且这种重复性的劳动无太大价值。
二、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例如:在传统的一节化学课中,部分实验由教师动手操作,非常费时间,也有危险。还有一些实验现实教学中无法尝试,如果教师不给学生演示,恐怕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这真是教学中的缺憾。但是教师用现成的软件或自己制作的课件,可以给学生演示出实验的全过程,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丰富多彩的画面,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师教着省力,学生学着轻松。
三、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有趣、易学,因此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刺激学生兴趣的形成,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绘画必须做示范时,不必自己一笔一画地去演示,可以把绘画过程做成演示文稿,然后一步一步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没有看明白,教师可以反复演示、指导。这样让学生看得更清晰、更明白,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他们想学习知识的兴趣,很自然地学到了绘画的技巧。
四、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如果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需要学生想象的“结果”设置为点鼠标后“棋盘式进入”,这样学生事先看到的只是供学生思考的数学题,而当学生思考完以后,教师点鼠标将思考结果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棋盘式进入”,让学生们去验证自己思考的对与错。如果此题非常重要,可以在“棋盘式进入”结果时插入声音效果,用以加强知识的重要性,还可以将其用动作路径中的“绘制自定义路径”设计“固定路径进入”,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样的课件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还会积极地探索发现问题,认识规律,提高思维创新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篇9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眼界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小学数学的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们主动的学习热情。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并获得快乐和享受,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的教学形态有了根本改变,将抽象的知识以可视化和人文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
《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可以用卡通形象,创设出这样一组画
面:图中有两辆卡车,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有着圆形轮子的卡车缓缓地行驶着,紧接着一辆有着正方形轮子的卡车颠簸的行驶过来,同时伴随着行驶所带来的噪音。这样的一组卡通动画,不仅让学生们有了更直接的感官刺激,也勾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时,问题随即抛出:为什么有圆形轮子的卡车可以平稳行驶呢?这与圆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的好奇,进一步的认识圆形,探究圆形的特征,学生就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实现教育教学内容多层次、多样化的创作与展现。而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教师能够在互联网、电视、报纸中选择足够多的学习素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把图、文、声、色等及网络结合为一体,以多种表现形式,生动、有趣地模拟与展示现实生活的情景,方便地实现了数学与课堂的之间的联系,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进一步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应用数学的综合能力。
三、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更直观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可将音像、图像、以及动画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
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为学生架设一座通向知识的桥梁,将数学中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简化,大大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
例如教学《鸡兔同笼》,仅仅让学生去观察课本上的静态图片,理解题目的文字去总结出这样复杂的数学原理和公式实在是
有些难为学生。而运用
flash
动画展示鸡兔同笼,实时标出动物的身体和脚,并逐渐通过一步步演示,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困难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对题目的理解越来越清晰,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导学的简单、学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原理和规律。
信息技术对于直观地揭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也重要作用,能辅助学生分析数学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抛弃迷惑的数学表象,深入到数学本质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作用,引发联想,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最终变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从而快速找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如在解答“一列长
200
米的火车以每分
1200
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
分钟的时间,这座桥长多少米?”这道题时,往往可以把火车行的路程与桥长等同起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模拟火车通过大桥,让学生很容易得出“大桥长度=火车
分钟行驶的路程-火车长度”这一数量关系式,从而利用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互动,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心理、社会和伦理乃至生态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上课比较好奇好动、自制力较差等原因。在相对于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无聊乏味。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很有必要。使用电子白板等交互性教学设备与学生交流互动,利
用好硬件和软件的教学功能,可以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拉近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效率更高,更加趣味横生。
结语: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教师需要熟练掌握运用技术的手段,需要课前的认真备课,认真设计教学活动,课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篇10
一、网络教室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场所
网络教室给学生提供了电脑,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耳麦、摄像头等,这些外设,可以让学生对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进行操作。首先,学生可以对电脑主机及其外设的硬件连接情况作大致了解,知道每一个硬件的作用。另外,学生可以把教师上节课教授的知识加以练习,俗称上机。学生的上机操作一定要落到实处,对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升他们的练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网络教室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场所
网络教室不像传统的教室那样布局,学生没有了传统教室上课的压力,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先以书本为中心,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等熟悉本节知识点后,再进行上机自学,这样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是不依赖于老师的讲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学生完全凭借自身的能力,独立地完成自学任务,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网络教室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场所
网络教室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网络教室的空间大,学生的学习活动较为自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这就促使了网络教室是信息技术课最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所。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几个学生为一小组,面对面地进行交流,通过合作交流,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先懂的学生,可以指导还未掌握的同学,互帮互助,特别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可以在计算机上展示详细的操作步骤,达到我懂你懂、组员全懂的效果。然后,小组长分配好展示任务,各小组进行比拼,这就在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机制,并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厌学、不学、学不懂现象将大大缓解。
四、网络教室是教师面对面、手把手教授学生知识的场所
现在的网络教室,几乎都安装有电子教室管理软件,教师可通过教师机控制所有的学生机,教师可通过教师机对学生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均可在学生机上显示,教师的声音也可通过话筒传输到学生机的耳麦上,每一位学生只能注视着自己的电脑显示器,听自己所带的耳麦,这就集中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每一次鼠标的移动,每一步操作示例,学生都能在学生机上看得清清楚楚。当学生对刚才讲授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时,教师可以在教师机上监视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并可以用教师机直接辅导学生不会操作的地方,学生能在自己的显示器上看得一目了然。而且,电子教室管理软件还具备在线聊天的功能,当学生遇到不懂之处,可直接呼叫老师,这样,学生能够及时与老师互动。另外,电子教室管理软件还具备提交作业的功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及时地反馈给老师。可见,网络教室是教师面对面、手把手教授学生知识的场所。
五、网络教室是学生近距离与世界接触、从网上获取知识的场所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32
信息技术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必将引起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引起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下面笔者简单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作用,仅供参考.
一、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介入教学领域对我们落后的教学工具产生了冲击.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发挥这个新时代的教学工具的优势,就必须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信息技术也许就只能充当电子黑板、电子三角板和投影仪的角色.新课改特别关注的是:让学生去体验、经历整个教学的发生及发展的全过程;让课堂能成为学生交流的场所.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如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全面探究如何利用交互式一体机,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与老师、同学实现真正的互动,并在互动中掌握教学内容,学会与师生合作,发展创新思维.因为信息技术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师不仅要寻求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而且要考虑到在课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课后学习作指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课堂一些复杂的例题讲解板书保存成文件,然后将该文件发送到班级QQ群里,让学生在课后随时都可以复习.
二、信息技术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数学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从不同方向看物体》时,如果有些学生想象不出从另一方位观察的图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使这个物体旋转让学生看到另一方位的形状.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信息技术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提供一些生动和丰富的音像资料,让单一、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并展示出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数学课堂增添色彩.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为了引出课题,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身边的题材,如斜拉索桥、铁轨和池谷·张彗星的彗尾图片,也可以请学生观察手电筒的灯光、家里悬挂衣服的衣架等,促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线段、直线和射线产生直观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信息技术可以动态模拟
数学有许多问题就是动态的内容,如行程、旋转、平移、函数图像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动态的,所以对于稍复杂一点的问题,如果教师仅仅在黑板上画图,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而信息技术可以采用动态模拟的方式,化动为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个顶点处,形成一条直线.再如,对于最短路径中的造桥选址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各种路径,对比得出利用轴对称、平移等方法找到最短路径.
五、信息技术可进行演算、验证
在数学中,有些计算题可能有些复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其演算、验证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探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时,如果学生利用传统的量角器去测量,将会浪费很多时间,还不具有一般性.而借助几何画板软件,移动弧上的点,圆心角和圆周角能取到0°~360°之间的任意值,且测量工具会立刻测量并显示出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度数.这样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将更多时间花在发现规律和学习更重要的知识上面.
六、信息技术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互联网的特点之一.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共同分享教学设计、课件及练习题等,这样教师不仅能节省备课时间,还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二是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三是生生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班级QQ群讨论疑难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对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07-07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11-06
电子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11-18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0-26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1-06
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10-20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09-21
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9-26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0-28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