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中国梦的关系

2024-08-31

大学生与中国梦的关系(精选8篇)

大学生与中国梦的关系 篇1

大学生梦想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

内容摘要:“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为之奋斗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渴望;既是对中国人共同命运的深情凝炼,也是对普通个体人生价值的表达和升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再度引起了中华民族对自身光荣、责任、使命的热切关注,激发了中华儿女走向伟大复兴新的自觉。当前,作为大学生的我,更要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为贡献祖国积累能量。

关键词:大学生 中国梦 科技发展 责任

“中国梦”不是宏大口号,而是蛰伏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期许、希冀;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在美丽中国,实现安居乐业,追求事业成功;它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情舒畅,工作和生活在自由民主、公平正义、平等有序的和谐社会中;它是通过各族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凭着根植于“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在不远的未来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生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换言之,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成才、成功的梦,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比渴望的强国梦。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知道,要想实现强国梦必须先一步一步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在大学里,我除了认真上课,学习专业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首先要有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认识和适应自然、社会和自我发展变化最基础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书本理解运用能力、人际交往学习能力、知识运用和更新能力等等。其次是要具备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在实践中有目的地改变、改造、改善、改进和调整实践对象的能力,包括资源转化与整合能 力、运用科技手段能力、专业实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等。最后,就是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的最高形式,包括创新思维能力、预测决策能力、创新 表达能力、创新策略能力等等。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既是全面发展的标志,也是推动全面、高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具备这些 综合能力,才称得上是具备拥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才可以“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上述能力,不是凭空而成的,需要我们广大的青年 大学生在学习、实践、创新过程中逐步培养、锻炼、摸索、提高。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立则国立。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高度倚重,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推动祖国未来事业、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的源动力。作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唯有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 的使命,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坚信,只要努力向着太阳,我们就是一朵朵灿烂的向日葵,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中国梦!

大学生与中国梦的关系 篇2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理论指导

时序交替, 梦想前行。当前, 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立足我国现实发展的需要及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 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规划了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具体说来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之两翼;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中再次提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梦想, 又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这些论断告诉我们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实现这一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 习近平总书记清楚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战略目标,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1]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 意为“安养、安息”。在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 “小康”被阐述为一种社会模式, 即人们理想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社会[2]。改革开放之初, 邓小平在构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时, 首先提出了“小康”目标。1979年12月, 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四个现代化概念, 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 而是小康之家。”1982年9月, 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这个战略目标。1987年10月,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来建设小康社会。2002年11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使全体人民都能更充分、更稳定地享受小康生活, 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基础。2007年10月, 党的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国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12年11月, 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经过30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明晰,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所涵盖的领域更全面。全面小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 要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第二, 所覆盖的人群、地域更全面。“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 13亿多人的小康、56个民族的小康;“一步都不能退”的小康, 960万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上的小康, 到2020年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落后地区实现同步小康。第三, 所要达到的水平更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与人的幸福指数共同提高的全面小康, 经济发展方面、政治建设方面、文化建设方面、社会建设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达到水平更高。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待。为了在冲刺阶段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完成得更好, 走好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

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之两翼

为了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把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 两者都更好地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实现。

(一)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当前, 国内外环境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我国发展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在如此背景下,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改革开放使中国过去三十多年快速发展, 未来中国要想又好又快发展更要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012年,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 进一步丰富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第一, 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指明方向。第二, 方法论上、改革对象和范围更加全面。一是方法论上的全面,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全面改革, 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前进, 要研究系统思维、协同思维、辩证思维。二是改革对象与范围的全面, 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六个方面15个领域制定了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 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第三, 改革层次向纵深推进。一是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各领域改革要持续向纵深推进, 敢于啃硬骨头、解决深层次矛盾。二是要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 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精准发力, 集中发力, 使改革有效向纵深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必须增强政治勇气和智慧。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 面对发展的各种难题, 化解各方面的挑战和风险,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法。“全党要坚定改革的信心,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5]。第二,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6]。第三, 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7]。改革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第四,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 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二)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党更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就开始着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文化大革命”中, 法制遭到践踏破坏, 改革开放之后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多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 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2012年,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 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4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重要全会的专门议题, 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第一, 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二,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和法治体系的统一。全面依法治国包含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发展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9]。第三, 做出了推进法治建设的工作布局。《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按照这一工作布局落实, 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同时,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实现全民守法。

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第一,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持依法执政, 依法办事;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第二, 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提高立法质量、完善立法体制;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等措施。第三, 必须坚持司法公正。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行机制;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第四,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完善立法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第五, 必须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职业保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的律师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 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 “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 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10]。因此,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再次强调,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2014年10月,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对从严治党提出要求, 对全面、科学推进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至少包含四个层面:一是内容无死角, 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等各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 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 也是党的各级组织的要求, 在落实主体责任时, “火车头的一把手”不仅仅要“独善其身”, 更要将班子成员管好。三是劲头不松懈, 坚持就是胜利, 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使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四是全方位推进, 综合性的推进从严治党, 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在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在从严管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 做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自己, 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第二,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落实从严治党责任。责任不明确、不落实、不追究, 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各级各部门党委 (党组) 书记树立正确政绩观,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承担从严治党的责任。第三, 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思想教育突出重点, 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与此同时“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进行, 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 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11]。第四,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肃党内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 必须从党内的政治生活严起, 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第五,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明党的纪律。“道私者乱, 道法者治”。严肃责任追究,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下定决心纠正“四风”, 坚持长效;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 查处腐败问题零容忍, 深化党的纪律检查改革。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仅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还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 更要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一心。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共圆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共建伙伴关系共创美好未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5-07-09 (1) .

[2]张晖.试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J].山东社会科学, 2015 (07) :24.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2-11-16 (1) .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册) [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494.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 2013-11-16 (1) .

[6]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N].人民日报, 2012-11-19 (1) .

[7]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 2014-01-01 (2) .

[8]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4-10-23 (1) .

[9]魏礼群, 王满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5 (04) :3.

[1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10-09 (1) .

大学生与中国梦的关系 篇3

关键词:依法治国;中国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05-0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对依法治国进行了详细而又明确的规定,并且将依法治国作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从2014年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将2015年作为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是坚定而又沉稳的。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把坚持中国道路作为首要遵循。走好中国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由此可见,在实现中国梦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对当下中国的发展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从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到党的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再到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从1997年到2015年的19年期间,我国的依法治国战略从提出逐步走向成熟并且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就要稳步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力和自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社会上形成尊重法律、依靠法律、执行法律的社会风气,进而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领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效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实现的梦需要靠每个人的真才实干,需要靠每个人脚踏实地去实现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通过法律的效用保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得以实现,依靠法律的力量去除那些阻碍我们实现梦想的浮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切实依靠法律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能够依靠法律来惩戒那些腐蚀社会主义高楼大厦的寄生虫和蝼蚁们,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能够依靠法律的力量保障民生、保障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和渴望。

二、实现中国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参观完《复兴之路》的展览,习近平同志分别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在接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的讲话中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中华民族共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这一概念,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概括了當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凝聚了海内外各阶层、各方面民众的最大共识,承载着亿万人为之奋斗的百年期盼。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走中国道路,道路的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精神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中国精神做支撑。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物质上富裕起来,更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纽带,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依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我们国家和民族不断向前发展,进而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国梦,还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人的中国梦,需要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需要全社会上下的积极配合,需要中国各项事业的积极推进。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是个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意味着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意味着国家实力得到显著提高,就意味着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就意味着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取了很大成果。这些目标的取得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实现了中国梦的目标,也是依法治国战略的夙愿。

三、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途径

无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是实现中国梦,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证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兴旺,国家昌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稳步前进发展的重要保证。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15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4个年头,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走向新中国。在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导中国走向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经济总量跃居全世界第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文化实现了大发展大繁荣,国防力量大大增强,生态环境建设逐渐成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证依法治国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关键,是保证中国梦得以实现的重要核心。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2015年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标志着这次两会胜利闭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深入人心,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遵循。按照总目标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期,建设法治中国指日可待。

浅析中国梦与中国青年梦的关系 篇4

罗文武[1]

【摘要】“梦”,带给人多少遐想、多少憧憬、多少激情。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中国梦”引领中国青年坚持不懈地朝着美好目标奋斗,满腔热血,汇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青年的梦,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中国梦青年梦关系

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一)“中国梦”的由来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总书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二)“中国梦”的具体含义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全国两会将把党的十八大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路径,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我的梦是中国青年的梦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世界不在动荡,没有战争、贫困和饥荒,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平的鲜花到处开放。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大地不再凄凉,没有破坏,掠夺和污染,秀美的山川环抱家园,清澈的江河一片蔚蓝。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将化为美好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迎接这一天的来临,用我们的爱实现我们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它凝聚了选择,勇气,信念,毅力,我为我的梦想而骄傲!我梦想着明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我梦想着“中国梦”从构想美好的可能性向着更美好的现实性逐步实现。然而,我的梦想绝不仅仅是个人的梦想,它是一个时代的梦想,是这个时代青年的梦想,我的梦是中国青年的梦。

每个人在少年时期都拥有一个梦想,它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指 明灯,它也是埋藏在内心

深处的宝藏。有了这个信念,我们才不会懈怠,才不会放弃生活中任何一个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耄耋之年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梦想依附于个人,而我们则依托于国家。有了梦想,才会有理想。有了理想,才会有奋斗的人生,才会有不断拼搏的炎黄子孙。一个人的梦是梦想,每个人心中的梦,就构成了我们国家复兴的梦,这就是“中国梦”,这就是中国青年的梦!

三、“中国梦”是照亮青年前进道路的晨光

(一)“中国梦”牵引着中国青年前行的脚步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青年以希望、给青年以信心、给青年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青年前行的脚步。

(二)“中国梦”引领着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奋进拼搏

“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相信,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是最激励青年人的。它必将引领着中国青年坚定不移的追求美好的梦想;引领着中国青年树立实干兴邦、胸怀祖国的崇高理想;引领着中国青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开拓创新、奋进拼搏。

四、青年的梦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一)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朝气蓬勃的我们沐浴着清晨那一缕缕阳光,在迈向成功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就像那一只只在暴风雨中自由翱翔的海燕,划破黑暗的阴霾,拼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就是中国之青年,中国之希望,这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一个国家的青年是实现这个国家理想的强大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些都是当代中国青年所拥有的可贵品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青年是永不言弃的,我们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青年是“中国梦”的忠实践行者

中国复兴腾飞的梦想就是从青年身上开始的。“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青年、爱国学生,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

现在,我们青年或在教室认真学习,或在实验室刻苦研究,或在工作一线生产建设„„是的,我们是“中国梦”的忠实践行者。让这种“青年践行者”精神为“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让每个行业和领域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目标、具体路线图、具体时间表,让全社会的每一部分肌体、每一个工作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进而汇聚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建设洪流。

(三)青年的梦始终是与国家的理想同呼吸、共命运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中国青年是爱国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的梦想蕴含了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时代主题,中国青年的梦想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终极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我们青年一代没有忘却,也永远无法忘却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的梦想始终是与国家的理想同呼吸、共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

大学生与中国梦的关系 篇5

“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梦,它的精神核心直指中国近现代近百年来几代了为之奋斗却没有实现的伟大复兴,而现实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另人热血沸腾、引以为豪的中国梦又是如何冲破现实的重重困难,最终得以实现呢?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文化大国,拥有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文化连续性,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能昂首挺胸底气十足地说我们是文化强国。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标志,它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对于如今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来说,领土疆域的版图已经不适合国家实力的衡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渗透已经越来越严重,以此形成的文化版图却能在某些方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实现中国梦的首要便是增强新一代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面对“洋节”、“洋文化”要善于引导,引领新一代的思维。

经济的发展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若要谈中国梦的实现,必然是绕不过这个问题的。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GDP的涨劲十足,即使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也有8%的增长,确实震惊了世界各国,因此“中国威胁论”在国际沸沸扬扬地传开了。即使现在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实体,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其实非也,要想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GDP总量大,但人均GDP水平却是极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次,我国的GDP的生产效率低,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性大,属于粗放性的经济增长,无法与美、日等国家相比;除此之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阶段的结合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生存压力,扭曲了社会少数群体的心理。因此,解决经济问题是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的一步。

而经济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有赖于科技的突破性进展。从198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兴国的战略后,我国在科技的发展投入的大量的资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新的国际形势对科技的发展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新的形式下科技的发展必须满足军事、经济、民用、科研等多个层次不同深度的需求。因此,科技的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武器,强大的力量。

不同的社会阶段对大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人的使命,就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严而奋斗而呐喊,我们的先辈们做到了,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解放的曙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虽不是流血的革命,但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那么,一个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实现中国梦又有什么使命呢?

首先,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现者,那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大学生一定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梦”和“中国梦”想结合,担负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一定要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把创新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切实掌握现代文明和技术成果;一定要自觉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其次,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助跑者。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年学生,即将走上社会,也即将会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节做起的正确观念,服务他人,提升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必须坚定神会主义信念,紧紧的跟着党的步伐走下去,积极地在校园文体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引领思潮,把握方向,宣传先进文化.不难看到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提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有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中国梦的演讲稿 篇6

每一名来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都心怀一份美好的梦想,每一个村官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是我们村官对祖国农村变美的梦,数十万个村官梦汇集起来,形成了一支独特的中国梦!相信我们村官一起,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一定能让这一支中国梦,梦想成真

一梦大学生村官队伍团结责任强。雷锋同志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大学生村官可以说是个强大的队伍,也可以说是个弱势群体。全国20余万大学生村官来到祖国农村,分散在各个村落,若不加强联系,时刻提醒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义务,长久以来,就会淡忘了当初来的初衷,就如冷水锅中的青蛙,在安逸中慢慢逝去。作为大学生村官群体中的一员,我们要时刻与组织保持一致,与大家保持紧密联系,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取长补短,才能发挥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潜力,重视我们的本职工作,树立起较强的责任心,担负起我们应尽的责任,真正将三农事业做好做强。

二梦自身能力提升勇担当。虽说自己出自大学校门,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面对基层工作,依旧是千丝万缕,如同初生的娃娃,不明白眼前的一切。我们要在这农村的舞台上,虚心学习,不断成长壮大,为更好地服务三农积攒能量,勇于担当一份重任,不计得失。其实,实现梦想的前提是,我们自身本领过硬,能有实力担当起我们肩上的责任。“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奋勇向前”,“勇于担当,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劲头。”大学生村官身上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我们更应该摒弃浮躁的心理,静以修身,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真正做到表里如一,用实际行动担当起我们肩上的责任,做到问题面前不逃避,困难来临不绕行,全心全意为百姓,心无旁骛投三农。

大学生与中国梦的关系 篇7

梁启超先生早在《少年中国说》中就曾说“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青少年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而当代大学生更是当代青少年的典型代表, 他们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意识形态认识、价值观认知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 要开展基于中国的基于中国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教育, 是符合中国未来发展规划的教育, 是符合世界合平共进原则的教育。

二、基于中国梦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1. 对于中国梦科学内涵的教育。

中国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即符合中国特色, 又符合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一个充分了希望与力量的科学论述。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用科学的眼光分析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掌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中国即是国家追求富强的理想, 也是民族追求兴旺的理想, 更是为满足人民幸福而努力的理想, 是涉及到每一个人民的幸福富强的全民族、全国的共同理想。而中国梦又是历史、现实、未来三大方位的共同目标, 中国梦不是凭空而生, 是有着起源、发展的过程。同时还要让青少年正确理解中国梦的三大目标, 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归跟结底不是某个人的梦、不是某些人的梦, 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位人民的共同的梦想, 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福祉。

2.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 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 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 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具体包括以下内在联系: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

(2)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 (3) 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步步落地生根的过程;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3. 基于中国梦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成长教育。

基于中国梦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也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教育内容。因此, 一定要将其融入教学当中, 引导当代大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过程, 不断追求进步,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培养高尚的品格, 为共建共享中国梦储备能力, 贡献力量。

三、基于中国梦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1. 有力的校园教育阵地

(1) 学校内要营建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于基于中国梦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一定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这种精神有如校园内的空气一样充斥在校园内外的每一个角落, 让他成为大学生生活当中的重要无素。从校园内的海报、标语、墙壁文化, 到课堂内外, 以讲座、讨论等各种形式, 使得这种学习成为潜移默化的日常习惯。

(2) 学校与教师要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的重要作用, 重视学校与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自尊自律, 不断提高政治觉悟, 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对学生的感染。学校要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践行教育的活动, 带领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成长。

2. 重要的家庭教育重地。

家庭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形成的摇篮, 同时也是未来意识形成的重要阵地, 因此一定要重视家庭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对于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把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的细胞经营好。家长要注意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引导, 包括对于当前学生迷恋的网络资源的健康应用等。要多倾听、多关注、多理解、多观察、多引导。同时父母还要以身作则, 积极学习并践行基于中国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使中国梦的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一角落。帮助大学生树立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

四、小结

总之, 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时期,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家庭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为大学生的中国梦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摘要:青少年对于国家发展的至关重要, 而当代大学生更是当代青少年的典型代表, 他们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意识形态认识、价值观认知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 要开展基于中国的基于中国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教育, 是符合中国未来发展规划的教育, 是符合世界合平共进原则的教育。总之, 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时期,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家庭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为大学生的中国梦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凯.“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重庆工商大学, 2014-05.

[2]赵少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研究.吉林大学, 2015-06.

[3]董军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论析.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14-05.

[4]谷建国, 张春和.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贵州社会科学, 2014-05.

弘扬抗战精神与实现中国梦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抗战精神;弘扬;中国梦;实现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时刻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中华儿女奋起抵抗使得中华民族赢得了空前大团结,因而,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通过弘扬抗战精神来实现我们美丽的中国梦。

一、抗战精神提出和中国梦的内涵的关系

抗战精神是我们伟大的革命精神之一,抗战精神同时也是特定时期和历史条件下的精神产物。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伟大的革命精神的支撑,因此,抗战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①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与抗日战争和全民族抗战的人民抗战精神一脉相承。总之,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取得全面胜利的精神支柱,"中国梦”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方面的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抗战精神弘扬与中国梦的实现一脉相承,时刻鼓舞全国人民为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拼搏。

二、从抗战精神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正是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忍不拔、英勇顽强的全民族抗战精神和中国人民的团结拼搏,奋起抵抗的爱国情怀,才使得中国能够战胜日本军国主义。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把抗战精神化为实际行动,为振兴中华,同时也为进一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方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社会提出明确要求。他同时指出,实现中国梦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弘扬抗战精神是弘扬中国精神的一部分,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对经济基础、对实践起能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面对现实,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真正做到"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定会遇到纷繁复杂的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我们要具备积极进取的必胜信念,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顽强斗争。抗战精神对于我们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具有重要影响,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三、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不管我们采取怎样的纪念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在抗日战争中培育和产生的伟大的抗战精神,也是进一步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方式。抗战精神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海内外华人共同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对于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中国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讲话时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③针对日本右翼势力肆意篡改教科书、频繁发表歪曲和否定侵略战争的言论等一系列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历史是人类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发扬抗战精神,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发展美丽富强的中国梦。其次,国家要提高人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指示,各地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道德建设,大力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風尚日益浓厚。最后,国家要大力推进公民道德环境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路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投入到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的氛围中,不断改进党风,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做公民道德建设的榜樣。在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从日常的小事抓起,从基本的家庭伦理的细节抓起,从群众身边的点滴抓起,把道德建设落小、落细、落实,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文明国家。国无德不兴,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坚定推进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念、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振奋人心的精神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团结统一而奋斗。

注释

①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2)

②复兴之路[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4):156.

③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2)

参考文献

[1]王新华.中国需要“抗战精神”[J].历史教学问题,2005(4):21- 22.

[3]刘小龙.抗战精神永世长存[J].理论导刊,2005(4):6- 11.[4]胡振民.继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7):4- 7.

[5]李吉庆.抗战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125-128.

[6]复兴之路[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4):156.

[7]钟声.铭记抗战精神的世界意义[N].人民日报,2015-08-31(3)

上一篇:it平台技术与企业绩效下一篇:模范机关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