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2024-05-12

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精选8篇)

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篇1

【教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处理 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探索式教学法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出教科书第79页的问题,同时出现下图: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 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

可列方程:

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篇2

《从问题到方程》是七上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是小学与中学内容上的衔接点, 方法上的分水岭, 是从算术模型到方程模型的首次尝试跨越, 对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章学习, 不但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而且能使其认识到方程的优越性, 并体会方程的意义, 同时在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方程”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体会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问题到方程的“到”在整节课中占有突出地位,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方程描述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正确的探索相应的相等关系, 渗透模型思想是本节课的主要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弄清问题背景, 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 特别是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

二、学情与学法分析

1.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 初中阶段是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学生的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第一, 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积累了一些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经验, 但多数学生说不出方程的本质。

第二, 学生已会用算术模型和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学生说不出算术算式与代数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感受不到方程是更简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

第三, 尽管已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学生缺乏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也没有交流、合作、质疑的意识, 不会用数学方式去思考。

2. 学法指导分析

第一, 教师提供一个合适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操作、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然后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 同时给学生有充足的观察、比较和讨论的时间, 从而明确算术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感受算式模型的局限性和方程模型的优越性。

第二, 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独立学习———列方程, 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讨论方程的意义, 让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 感受方程的意义, 加强方程本质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亮点分析

1. 创设恰当的情境, 引入新课

出示教师本人近照, 让学生猜测年龄, 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渲染了课堂气氛, 再激发探究, 出示问题串: (1) 用老师的年龄减去4, 再除以3, 就等于你们大多数同学的年龄14岁。谁知道老师的年龄? (2) 再过多少年后老师的年龄是你们的年龄的3倍? (3) 再过多少年后老师的年龄能是你们的年龄的4倍吗?

学生对于第一问, 可以用算术方法得出结论, 第二问也能通过列举的方法得出结论, 但对于第三问, 要想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 学生已经无能为力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新课课题。

2. 展现学习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理解如何从问题到方程, 我设置了如下问题与练习结构, 每一个环节都具有相应的针对性, 从年龄到天平, 基于学生的基础, 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在第二次小结之前设计了学生的分组活动, 因为有了好的问题和载体, 分组活动产生了相应的价值, 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3. 选取恰当的例题

例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问题环环相扣, 目的清晰.列出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堆叠, 体现了这样几个层面, 第一个问题从授课老师年龄出发, 从显而易见的天平平衡得到等式, 到寻找问题1中看不见的隐形天平得到等式, 学生必须从基本的事实道理中提炼信息, 寻找相等关系.第二个问题的侧重点是对于问题的相等关系, 方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呈现.第三个问题中含有两个相等关系, 那么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两个相等关系, 可以构造出很多截然不同的方程.正是由于前面课本中天平情境的引入, 让学生脑中始终有一架隐形的天平, 学生都在不同的问题中寻找隐形的天平———相等关系.

4. 关注本节课课程目标

本节课通过问题情境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利用数学模型让学生领会一些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最后通过解释应用力图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开课《从问题到方程》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反思, 揭示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亮点, 以点带面对数学方程建模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从专科到博士的非凡方程式 篇3

策划执行:何竞

受访人:王学东

王学东,出生于七十年代未,1997年考入内江师范专科学校(现为内江师范学院),2000年毕业来到乡镇中学任教,三年间获得四川师范大学的自考本科证书,2004年,考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就读硕士学位,2007年,考上四川大学中文博士研究生。一路走来,他的成功模式诀窍在哪里呢?请看我们一一解答“七大X方根” 吧!

X1把目标指向诺贝尔文学奖

我知道,你会奇怪我为什么当时考一个专科就屁颠屁颠去读了,本来大家都劝我复读的,我仔细想了想自己家里的环境,家中养着我和妹妹两个孩子,我们一家四口住在山上,每年只靠养猪、砍竹、卖菜过日子,手里总是紧巴巴的,想着复读一年的“多余费用”,又想着我念师范就可以“早点毕业早点就业”,就这样,在大伙一片“可惜”声中,原本打算学艺术的我,走进了内江师范专科学校的大门。

读大学的三年,也许有的同学会选择“混”过来,反正无拘无束,课业负担也不重,特别是像我这样被“落”到专科的同学。我不愿意这样过,所以进大学第一天,就为自己制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尽快毕业,找个工作;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一个目标,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大学期间,我明白了对家庭的责任也许比自我的理想追求更加重要,即使我现在就读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艺术类,但是将来作为一个师范毕业生,在我们当地的就业比较有保证,也可以让父母不再那么操心劳累。这样一想,就觉得责任也是一种快乐了。它首先是给你一种“长大了”的感觉,还有就是“很男人”,所以你才会感受到肩头的担子,感受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这种责任感,在我看来昭示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价值的终极体现。

当初家里不富裕,每个月给我的生活费不多,身边有些同学,到专科学校后就把理想啊奋斗啊都抛之脑后,每天比吃比穿,活得很“潇洒”,我根本没有资本和他们比这些,当然,我也不认为奢侈的吃穿就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所以心很容易就静下来,既不茫然浮躁,也不自暴自弃,而是暗暗向着自己目标努力。大学的图书馆提供给我的精神食粮,让我感到由衷的感激和满足,虽然我只能吃最便宜的饭菜,但是精神上并不贫穷。生活的磨难并未阻挡我青春而激情的步伐,我神色怡然心情也坦然地做着这一切时,我不再埋怨自己与艺术学科的擦肩而过,也不再惧怕自己未来茫茫。

第二个目标,多少有些“年少轻狂”的味道,那就是我对诗歌的迷恋和热爱在大学期间有个小爆发,所以,我才出了一本自己的“诗集”,大概收录了自认为得意的一百多首诗歌,现在看起来可能觉得青涩幼稚,但是当时,我却很认真地进行了“一个青年男子彷徨期的寻觅和探索”,我的灵魂在诗歌中得到宁静,同时也在诗歌中成长成熟,我更不能否认自己喷薄而出的激情,它们像一束狂妄而热烈的火,将我燃烧成一个积极上进的青年学生。当时,在我的第一本手抄本诗集上,我郑重写下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几个大字,我对自己的目标要求便是:王学东+诗歌+英语(自我翻译)=诺贝尔文学奖。为了达到这个理想,我的大学生活过得相当充实,对诗歌的孜孜探索和对英语学习的常抓不懈,让我的每一天都讨得有目标有动力。

当时专科学校并未严格规定学生必须过四级才能拿到学位证,但我却认认真真做着考级的准备,还口出狂言:我不但要过四级,还要过国家六级!好多同学认为我是痴人说梦,他们已经习惯了英语课上的呼呼大睡,考试时费劲心思来准备“小抄”,我身处环境的英语学习氛围的确不理想,但就是因为这不理想的存在,更加激起我内心的斗志:我要与之抗争,我要挑战自我,只要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走下去,我就无愧于岁月悠悠,白云苍狗,对得起为了自己学费而辛勤劳作的父母家人。我的坚持无疑是痛苦的,要经受太多诱惑,但我总是含笑对劝我“不要把自习教室坐穿”的同学说:你们去玩吧,我还想多背几个单词。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能在大学里掌握多少知识,他的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其自制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我没有埋怨过自己在一所专科学校里度过了三年青春,对我而言,这是极大的财富,让我懂得不仅要和生活妥协,要为了生存做出一些必要印“牺牲”,更要懂得从生活责任里寻找艺术的美感,因为,日常生活本身就是诗人实践的基础,不管多璀璨的艺术花朵,都深深植根于肥沃大地。

高三求解X(1):对高三同学而言。拥有目标感是非常重要的,小到每一天的学习计划,大到将来的志愿填报,“目标”二字都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有些看上去“遥不可及”的梦想,也许只是因为你没有做,所以才一直原地搁浅的。试一试,从今天起,做个有目标印人,并踏实走好腳下每一步吧!

X2将自由照进现实

2000年,大学毕业了,我来到乐山黄丹中学任教,当时乡镇老师属于“紧缺物资”,所以我一去就带了一个班的语文课,两个班的英语课,同时兼任班主任。最夸张时,因为老师不够,我还教学生物化学物理美术体育……好像我是无所不能的Supermon,日子规律而紧张地滑过指尖,每天就像陀螺一样,一睁开眼就打仗似地从这间教室到那间教室,从这张考卷到那份作业,还要抽出时间来家访。

这是我人生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为自己设立了三个任务:育人、自考、创作。概括来讲,教书首先是一种责任,需要教师的个人素养和能力;当我以教书为核心去教导学生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我就必须要去主动充电;而语文教育是“大语文”,我非常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我也会鞭策自己不断努力去进行创作,甚至用自己的作品来为学生讲解,使他们更好地感悟艺术,并且因为所阅读作品的作者就在讲台,就在身边,从而消解他们对艺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生疏感和隔离感。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这不是自夸,而是我极力挖掘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成绩提升,而是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认识以及对自我人生的把握。当时因为我是新老师,学校分了“好班差班”之后,“理所当然”地把“差班”甩给了我,班上学生的成绩普遍不好,最开始很让我头疼,因为我付出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他们喜欢自说自话,也不听老师讲道理。但我在短暂的沮丧后及日寸调整了自己,即使跟着这些“差生们”一起成长,我也

想尽量帮助他们挖掘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我认为学生天性应该是自由且活泼的,他们最初并没真正体会到我所说的“自由活泼”是有着一个基本的原则,我很喜欢看到一个富有激情的个性学生,但是却不愿看到一个以自由为名,随意放纵的孩子,这个“度”就在于“责任”二字,只有你对人生负起责任,才能畅谈自己的个性和活泼。

我用了很多方法来启发学生正确的自由观。当时由我主持召开的班会是内容最丰富,形式最活泼的。记得有个春天,我们一起去放风箏,我告诉他们,风箏能飞这么高,和手里这根绳是分不开的,看上去风箏线是束缚,实际是最安全的保护,如果绳断,风箏也只能跌下高空,不能再潇洒逐风了。学生并不是生来就顽劣的人,他们只是没有看清自己未来需要担负的责任,自己在社会中欲扮演的角色,以及成长过程中无法排遣的叛逆心理,让他们惶恐地迷失。我从不粗暴地责骂他们,而是选择这些循循善诱的方式。多年后,有一个教过的学生来信,他恭敬写下:王老师,谢谢您曾经的教诲,否则,我们很多同学可能都会成为跌落泥地的风筝,在社会的残酷现实中摔个尸骨无存。

另外,当时我上语文课,在讲授教材知识以外,我还鼓励学生创作,也拿自己的诗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大家“自由”去创作,并且选择他们之中好的作品准备集结出版。在课堂上,我请大家来分析和感受我大学时代所写的诗歌,比如那首《天空》:我是倒插在天空/这一块蓝蓝土地上的一棵活动植物/我的头发扎根在天空中/吸收白云、蓝天和阳光的养料/我的手和脚是四片叶子/把从天空中结出来的星星/撒满大地。班上的同学大多是农家子弟,缺乏与外界信息的沟通和实践,接触的知识面与城市学生相比狭窄得多。但是,通过语文课上这种“冥想”,他们对手人生有了更好的认识和见解,他们年轻的心灵在诗歌这种纯美的艺术面前被轻轻打开,犹如推开窗,便能看见更好的风景。班上有两个学生从此迷上了写作,一个专注写童话故事,一天写一个;另一个开始写日记和诗歌,其中有些诗歌写得比我还好。不管将来他们会不会坚持走这条路并且获得成功,重要的是,他们在尝试中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艺术和文字的魅力,也丰富了他们的少年生活,带来了生动而难忘的成长。

高三求解X(2):目前坐在高三教室印同学们,请你们知道追求自由之路不是一味放纵,而是学习怎样建构自己,自由地寻找:什么才是我想要的,什么才是我最终的目的。

X3发现不足,自我充电

选择自考本科文凭,是因为我在教书过程中发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我想把最好的统统教授给我的学生,如果我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就必须不断“充电”,补充自己的养分。当时学校安排给我的工作紧张,不但要带这么多班的课,还要当班主任并且监督早晚自习,批改作业,与家长交流……闲暇时间虽不多,但因为我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没有电视和电脑,下班后陪伴我的也是书籍,简单的环境让我的心境也变得简单通透起来,我常常在办公室看书直到很晚,走出来时,迎头撞上明亮的星星,心里是坦然而愉快的,我会开心地告诉自己:哦,又度过了充实的一天!

当时,我的想法就那么单纯:自考是为了提升自己能力,这样才可更好地教书育人,所以我没有把它当作敢死队的任务,心态很平和,看书的效率也高。如果考生们能始终保持良好心态,也会在平常生活中发现很多美好。辛苦地温书之后,我最喜欢的运动方式是打篮球,学校每周都要组织一场教师篮球赛,理科一组,文科一组,酣畅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我会感觉自己的精神再度振奋,又有了重新投入学习的激情。周末,我喜欢回家看望父母,帮他们干些农活,爬爬屋后的山,在静谧的风中坐着看看书,或者站在空气新鲜草叶繁盛的山顶,有时兴趣上来,也会伴着泉水的叮咚唱美妙的歌曲,放开喉咙,让广博山林都回荡自己年轻而富有生命激情的歌声。这样,生活中所有的小小不快、学习上遇到的一切挫折转眼间都烟消云散了,心中鼓荡着美好而温柔的情感,对大自然、对亲情、对我目前拥有的一切充满了感激。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我已经拥有太多太多上天的恩赐了啊!就这样,2003年,我心态格外平和,很多朋友甚至称我是“轻而易举”就拿到了四川师范大学的自考本科毕业证。

高三求解X(3):每天吸收知识养料时,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还有什么缺点不足?而不是自负满溢。

X4在生活与理想的多棱镜中完善自我

诗歌是我毕生的朋友,我一边教书一边读书,还一边在诗歌中和古今中外的“朋友们”交流。在那些隽永而美丽的诗句中,我的精神总是愉悦幸福,从不寂寞。我的灵魂在诗歌中周游四方,和伟大的思想碰撞交谈,在诗歌中受到洗礼,诗歌让我的人生态度变得越来越豁达明朗。在教书期间,我又拥有了四本厚厚的个人诗集。处在我当时的环境,身上负担着经济的压力,时间精力如何调配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育人、自考、创作这三者关系非常关键。如果我思想偏激,非常极端地看待问题,许就会自怨自艾,觉得自己被“发配”在一所乡镇中学教书是非常不幸的事,从而满腹牢骚,甚至破罐子破摔。其实换个角度看,不必将自己推向对立面,就会发现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存的,我和学生、自己的事业理想、以及我的诗歌世界本来就站在同一边,我只有做好这三件事,才会得到一个更完善的自我。这既是诗歌给我的启迪。也是生活予我的箴言。

拿到自考文凭后,我并没有太大的欣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很快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知识极度不够,思想亦不成熟。我不希望自己的“半成品思想”误导学生,不但让学生“建构”自己,我对自身其实也一直存在于动态的“建构”之中。思虑再三,通过分析解剖自我,最终我调整了目前的“建构方程式”,没有犹豫地,我有了进一步求学的欲望,决定报考四川大学的中文研究生。

高三求解X(4):我相信,生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特别是高三学生,前方路上都横亘着高考,它公正且公平,只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一样,所以最后才会有不同结果。

X5乐在其中的“社会责任感”

有人说我很狂妄,一个乡村老师想报考川内“牛”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而且还没有辞职,身后拖着几个班的孩子来复习,没时间也没精力参加任何考研辅导班,胜算有多少呢?我是在赌气吧,自从一头扎进诗歌海洋,我就有了骨子里的“骄傲清高”,别人指指点点怀疑我做不好的事,我就偏要做好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我并不是吹牛,而是有能力,一步一步踏实完成自己设定目标。

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篇4

1、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理 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 解的方法。

【重点难点】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 的解。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前面学 过有关方程的一些 知识,同学们能说出什么是方程吗?

答: 叫做方程。

2: 判断下列是不是 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 ;( ) ②3+4=7;( )

③ ;( )④ ;( )

⑤ ;( ) ⑥ ;( )

二、自主探究

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观察下面方程的特点

(1)4 =24;(2)1700+150=2450

(3)0.52`-(1-0.52`)=80

小结:象上面方程,它们都含有 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即方程的一边或两边含有未知数)

2.方程的解

如何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如方程 =4中, =?

方程 中的 呢?

请用小学所学过的逆运算尝试解决上面的问题。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例 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 的解。

解:当`=2时,

左边= = ,

右边= = ,

∵左边 右边(填=或≠)

∴`=2 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

当`= 时,

左边= = ,

右边= = ,

∵左边 右边(填=或≠)

∴`=3 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 =4;( ) ② ;( )

③ ; ( ) ④ ; ( )

⑤ ; ( ) ⑥3+4 =7 ;( )

2.检验3和-1是否为方程 的解。

3.`=1是下列方程( )的解:

(A) , ( B) ,

(C) ), ( D)

4 、已知方程 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

【要点归纳】: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什么是方程的解?如何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

【拓展训练】:

1.检验2和 是否为方程 的解。

2.老师要求把一篇有字的文章输入电脑,小明输入了700字,剩下的让小华输入,小华平均每分钟能输入50个字,问:小华要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请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尝试求出 方程的解)

从算式到方程的评课稿 篇5

张老师是我们数学组的优秀教师,他今天讲课的内容是《从算式到方程》,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细腻、流畅。

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过方程,张老师先学生举例出一些方程,然后一起归纳出方程的定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方程的`定义,张老师让学生找关键词,并配上相关的练习。

寻找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办法。1.算术方法;2.方程方法。从而让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兴趣。

紧接着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如何设方程解应用题。张老师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并上台画示意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题目的深入理解。示意图很直观的反映了行程问题的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设出未知数后,张老师引导学生将各个量用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这里张老师做得非常完美。应用题中各个量的关系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张老师的这种分析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解应用题的妙招。列出方程,张老师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它设未知数的方法。再一次将这个问题理解透彻。

从特殊到一般。由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总结出列方程的各个步骤:1设2审3找4列。从一般到特殊,再一次回归到鸡兔同笼问题。通过一些有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明白如何列方程,然后让学生观察所列方程的特点,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通过一些方程对定义进行巩固理解。

最后,张老师让学生自我总结,在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 篇6

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认识方程概念时有一个误区:代数式与方程的区别误认为是代数式的值不确定而方程的值确定。分析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代数式与方程的本质区别,方程是等式而代数式不含等号,这主要还是在教学代数式时没有特别强调代数式的形式特征。我的解决办法除了再次巩固概念以外还有举一个例子说明方程的解也可以是不确定的:比如x+y=3的解既可以是x=1,y=2也可以是x=2,y=1,不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确定的。

2.学生的计算能力偏弱,对于简单的合并同类项比如:判断2x+1-2x+2=3是不是方程的时候学生想不到要去合并同类项,有学生想到了却算错了。分析其原因在于合并同类项本身是才学过的新知,体会和感受不深,解决方案是需要在这一章进一步强化训练。

本节课标题是“从问题到方程”,主线应当是:实际问题->无法直接解决->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方程来描述)。在此之前我听了一节同课题的课,上课的老师给出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一审、二找、三设、四列、五解、六验、七答,这个想法我在备课中思考过,最终还是没有在第一节课上全部用上。在这节课当中,我强调先找等量关系,利用找到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更一般也更实际的思路,并且也符合审找设列这四个基本步骤的要求。由于学生尚未接触到解方程,所以解、验、答三步留作4.3节补充说明。

混合计算式题教案 篇7

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写出综合算式(幻灯出示)

⑴145÷5=29    ⑵31×11=341     ⑶  1080÷36

179-29=150    9+341=350       54-

700÷350=2      200+()

( )

综合式:      综合式:      综合式:

2、说出下运算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120-144÷18+35      (158+37)÷(64-45)

第1题由学生说教师标运算顺序;第2题由学生自己标运算顺序。

指名讲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⑴出示尝试题 347+45×2-4160÷52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347+90-8

=437-8      学生互相评价

=429

2、教学例2

⑴出示尝试题 (58+37)÷(69-9×5)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哪两步可以同时计算,为什么?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95÷(64-45)

=95÷19        学生互相评价

=5

3、集体练习

1515-15×(94+54÷9)  1420+580-64×21÷28

⑴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独立运算

⑶学生反馈

三、文字题练习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280-商=差    算式 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和÷13=商   算式 (52+65)÷13

3、比较

为什么第2题要添小括号而第1题却不需要?

4、你能把他们改写成文字题的形式。

65-345÷23    56×(33-21)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页 第2题的3、4两小题。第3 题 共6小题。

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计

347+45×2-4160÷52  (58+37)÷(69-9×5)

=347+90-8     =95÷(64-45)

=437-8       =95÷19

=429        =5

1515-15×(94+54÷9) 1420+580-64×21÷2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280-商=差    算式 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从孔子到孟子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通过孔子孟子的自白,了解两位伟人的志向抱负和人生追求

2.认识孔子孟子并名传世的原因以及他们为中国文化做了的贡献

3.诵读积累有哲理的名言名句

学习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

学习难点:言为心声,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们这种为人与境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学法指导:读析、质疑、合作讨论

知识链接: 走近孔子与孟子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2)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他明确表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他还认为“不能事人,焉能鬼神”、“未知生,焉知死”,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比较进步。他还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福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主张“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2.孟子(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思想和主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反对发动不义战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这种强烈的民本思想正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进退的准则。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孟子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他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还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介绍点文化常识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2-3岁。

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豆蔻:少女13岁左右。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不惑之年: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黄发:指长寿老人。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耄耋:八九十岁。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学习内容:

导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四书”“五经”,大家想必都知道吧,而“四书”中的《论语》和《孟子》,又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今天,我 2 们就来学习《论语》《孟子》中的精华,以期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专题——从孔子到孟子。

自学质疑: 结合注解理解下列词语

(1)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2)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3)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4)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5)伐:夸耀。

(6)施劳:施,表白。劳,功劳。(7)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8)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而事实上正说着自己。

(9)往者不可谏:谏,规劝,使改正错误。也可引申为“挽回”。讨论并概括各节主要内容

(1)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2)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

(3)孔子坦言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而是非常好学。(4)孔子安贫乐道,不求不义之富贵。

(5)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6)孔子以君子之道自省。

(7)孟子自道,君子应“舍生取义”。

(11)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强信念。

(12)表现出孟子“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的高度自信。思考讨论:(答案均见教参第六页)

1.结合课文,谈谈孔子是怎样评价自己的?

2.孔子与“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等人的志向有和何不同?

3.试概括“斯文”一词的含义。

思维拓展:

初中时学过了不少《论语》和《孟子》的著名篇章,再结合本章的内容,总结一下你所认识的孔子和孟子是什么样的人,写成400字左右的短文,准备课堂上交流。

达标检测:牛刀小试,你过关了吗?

1.写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超出). B.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C.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 D.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向).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D)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B.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故患有所不避也 C.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D.盍各言尔志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B)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C.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4.翻译句子

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②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名句默写:

上一篇:离婚案件开庭审理程序下一篇:军舰怎么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