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建设规划

2024-08-28

项目管理建设规划(共10篇)

项目管理建设规划 篇1

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辅导:城市规划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程序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程序,一般划分为申请、审核、核发选址意见书三个步骤。第三十六条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

1.申请

凡是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省级、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以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审核。

通过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本身就具有与城乡规划相符的明确的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无须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再进行建设地址的选择或确认,因此,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

2.审核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收到建设单位提出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申请之后,应在法定的时间内对其申请进行审核。一是程序性审核,即审核建设单位是否符合法定资格,申请事项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申请表及其所附图纸、资料是否完备和符合要求等。二是实质性审核,即根据有关法律规范和依法制定的城乡规划要求,对所申请的建设项目选址提出审核意见。

3.核发选址意见书

选址意见书作为法定的审批凭证和划拨土地的前置条件,省级、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和依法审核后,应作出明确答复。对于符合城乡规划的选址,应当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对于不符合城乡规划的选址,应当说明理由,给予书面回复。

项目管理建设规划 篇2

作为现代城乡规划体系的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 的出台, 打破了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 也使得乡规划、村庄规划的法律规范由现行的“行政法规”上升到“基本法律”的高层面。该法特别注重城乡统筹, 以立法方式将“乡规划”、“村庄规划”纳入了城乡规划的统一体系, 并相应设立了较多针对农村地区规划建设的具体规定。《城乡规划法》定义的“城乡规划”包括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即不仅分离了“城市规划”和“镇规划”, 更是前所未有地以立法方式将“乡规划”、“村庄规划”纳入了城乡规划的统一体系。同时该法也分别规定了乡、村庄规划的编制范围、编制主体、编制内容、审批程序、规划的修改、法律责任以及规划许可制度的建立等内容。

尽管《城乡规划法》把乡、村庄规划的内容纳入到了法定规划体系中, 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城市规划法》的城市规划法律体系下, 对于乡、村庄的研究比较薄弱, 《城乡规划法》对于乡村规划的法律条文明显比城镇规划的要少, 导致《城乡规划法》实施过程中, 乡村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也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我国乡、村庄的经济社会条件与城市、镇有较大不同, 目前多数乡和村庄还没有制定规划, 要求所有乡和村庄、都要依法编制和实施乡村规划, 短期内还难以做到。如果《城乡规划法》对此做出硬性规定, 难免会流于形式。这就要求各省市应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 拟定符合本地的地方条例。

二、《城乡规划法》赋予地方“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立法空间

由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 各地发展差异很大, 宏观政策对地方的要求不一致, 国家立法不可能作出适用于各地一切事项的具体规定。因此地方在制定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过程中, 必须在保持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地方立法具有一定的因地制宜的针对性, 必须创制性地规定一些适用于地方特点的立法, 甚至允许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出较大的变通和补充性的规定。通过深入学习研究《城乡规划法》, 笔者认为, “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地方立法过程中有必要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 编制范围

第3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 应当依照本法制定规划, 规划区内的乡、村庄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因此地方立法应根据当地乡村的实际情况, 明确哪些区域需要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

(二) 明确权责

第11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同时, 该法也明确了乡政府的事权, 主要包括第22条的规划编制权、第41条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初审权、第65条规定乡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从条文看, 乡政府“有权无责”, 有必要在地方立法中理清关系, 明确责任。

(三) 规划期限

第17条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作了规定, 但该法第18条对乡规划、村庄规划的期限未作规定, 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如新近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15条规定“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村庄规划的规划期限相一致”。由于《城乡规划法》中对乡、村庄规划期限的缺失, 使得上述援引性规范得以落空。因此, 地方立法应对村乡规划期限作出明确规定。

(四) 许可制度

第44条规定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以及用地审批的相关程序, 但是未确定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限, 以及并未全部涉及乡村建设规划涉及到的诸多问题, 例如不是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定等。同时该条第二款也是授权性立法, 授权“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类似的问题不少, 地方立法应予说明。

(五) 临时建设

第44条第3款规定“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但是第一款又限定该条的临时建设应在“城市、镇规划区内”, 从而缺失了对乡、村庄规划区内临时建设的规定, 而第66条中对临时建设的处罚中又没有“城市、镇规划区内”的限定, 前后不一致。对此, 亦应做出合理合法的调整与补充。

(六) 法律责任

对于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 第64条以其是否可以“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为标准, 对其法律责任作了区别规定。而对于乡、村庄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 《城乡规划法》第65条未区别不同情况, 规定“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可以拆除”等管制措施。如此做法实践中很难行得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指导意见》 (建规[2008]21号) 提出, 要“区分不同违法建设情况, 做出相应处罚规定, 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贯彻实施部指导意见, 地方立法必须对此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

三、城乡规划地方立法中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总之, 从《城乡规划法》两年多来施行的情况看, 该法在城市、镇规划区划分、规划许可实施、临时用地、临时建设管理及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一些规定均较原则, 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具体化, 以便操作。因此各省市纷纷制定了《XX省城乡规划条例》或者《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以下均以《XX省》简称) 。本文将部分省市在《XX省城乡规划条例》中关于乡规划、村庄规划的总则、编制、实施、修改、监督及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整理如下, 供彼此交流参考;还有相当多的问题, 地方立法尚未出台或尚未作出相应规定, 亦有待今后予以补充完善。

(一) 总则——编制经费、编制范围、管理权限

机构、人员、经费和监管的缺失, 制约着乡村规划的实施。其中, 经费紧张是羁绊乡村规划管理最棘手的问题。虽然, 《规划法》和《条例》都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但是, 在乡、镇人民政府财政收入紧张的情况下, 要保障乡村规划实施的足额经费是比较困难的。

编制经费:《城乡规划法》第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城乡规划法>释义及使用指南》解释“乡 (镇) 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管理经费应当由基层政府财政保证, 经费保证是指编制、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的支出”。但是, 在乡、镇人民政府财政收入紧张的情况下, 要保障乡村规划实施的足额经费很难做到。而在地方立法中, 安徽、广西、湖南、天津、新疆等地则规定了城市、区和县应当对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给予财政支持, 值得参考。

编制范围:《城乡规划法》第3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确定应当制定村庄规划的区域。在确定区域内的村庄, 应当依照本条例制定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区域的村庄制定村庄规划。”这种“指定编制”和“鼓励编制”的做法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一般要求基础上, 充分考虑我国城乡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 区分城乡不同情况而做出的“区别化”规定。关于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范围, 分析地方立法可以发现:第一, 编制范围最广的是江苏, 规定所有乡、村都要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第二, 规定乡规划全覆盖, 村庄规划量力而行的有湖南、辽宁和安徽。第三, 其他省市基本上都是沿用《城乡规划法》规定, 或部分只对村庄要求可以编制而对于乡规划没有硬性的规定。可见, 对于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范围, 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具有多样性和很强的地域性, 各地可因条件量力而行。

管理权限:《城乡规划法》第11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法>释义及使用指南》解释“乡和村庄因为不具体设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因此其规划由乡政府或者镇政府负责”。但是城乡规划法的条文规定的具体内容给人直观的理解是乡、村庄规划的管理工作也应该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因此有些地方也对此给出了具体的规定, 例如安徽、湖南规定“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的镇和乡人民政府依法承担城乡规划管理职责, 并确定相关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广西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乡、镇配备专门管理人员, 负责镇、乡、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这样做, 便于实施。

(二) 编制——编制内容、审批程序、规划修改

《城乡规划法》第18条及第22条分别规定了乡、村庄规划的编制内容及审批程序, 内容较为全面, 且部分省市出台单独“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来规范编制、审批及修改的具体规定, 因而该部分内容大部分都不在地方城乡规划条例中涉及。对于编制内容中争议最大的就是乡、村庄规划的规划期限, 由于缺少期限的规定给实际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但是地方条例中涉及对乡、村庄规划期限的规定很少, 只有贵州规定“乡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村寨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10年”, 其它省市均未对规划期限作出规定。村、乡规划期限究竟多少年合适, 尚有待进一步实践确定。

(三) 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乡村临时建设

关于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城乡规划法》第41条第一款设立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 第二款对地方又作了授权立法, 第三、四款规定了规划许可程序及审批程序。根据《城乡规划法》的授权, 各地《条例》可总结为三种情况:一是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 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二是需占用农用地的, 先依照《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再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三是无需占用农用地的, 先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如此划分是基于村民个人建房活动的差异对《城乡规划法》作的补充和细化。然而各地《条例》在明确许可权限下放的情形后, 对于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期限、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许可行为没有进行必要的规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任何一项行政许可都应当明确许可的条件、程序、期限和实施机关。

《城乡规划法》第44条第一款对“城市、镇规划区内”的临时建设进行了规定, 而第二、三款的临时建设并没有限定是在“城市、镇规划区内”, 且第三款对地方又作了授权立法, 规定“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因此地方立法中有必要对乡、村庄的临时建设的相关程序和期限进行规定, 有待各地出台相应措施。

(四) 监督检查

《城乡规划法》未规定乡政府的监督检查权。第51条规定, 县级以上政府及其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众所周知, 监督检查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紧密相连。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一级事权”原则, 《城乡规划法》框架下的乡政府承担着相应的规划编制、许可、处罚等行政权力。如该法第41条规定乡政府具有初审权, 再如该法第65条规定, 法律明确授予乡、镇政府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权, 却没有授予其监督检查权, 显然是疏漏。对此, 亦有待地方立法明确。

(五) 法律责任

对于乡、村庄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 《城乡规划法》第65条未区别不同情况, 规定“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可以拆除”。而对于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 《城乡规划法》第64条以其是否可以“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为标准, 对其法律责任作了区别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指导意见》 (建规[2008]21号) 提出, 要“区分不同违法建设情况, 做出相应处罚规定, 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此“一刀切”的做法实践中很难行得通, 而大多地方立法中也很少涉及到此内容。希望上下沟通, 统一口径, 明确具体办法。

四、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地方立法内容建议

从对上述关于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法律条文和地方做法的有关分析可以看出, 或出于法律法规本身先天不足, 也有出于法律法规出台后的后天失调, 法律法规存在的缺陷除了其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以外, 其它的不足可以进一步斟酌。因为只有不断地修改补充, 才能使立法日趋完善。

在不重复上位法和地方立法创新的原则上, 笔者认为以下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内容应纳入到城乡规划地方立法中 (以《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为例 (见表1) ) 。

参考文献

[1]汤卫华.略论《城乡规划法》的缺陷[J].北京规划建设, 2010 (1) :109-116.

[2]雷诚, 赵民.&quot;乡规划&quot;体系建构及运作的若干探讨[J].城市规划, 2009 (2) :9-14.

[3]汪光焘.贯彻《城乡规划法》依法编制城乡规划[J].城市规划, 2008 (1) :9-16.

[4]韩娇.《城乡规划法》中行政许可与法律责任条款的优点与不足[J].北京规划建设, 2008 (2) :37-39.

[5]腾晓春,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67-68.

[6]张俊杰, 张乐原.对实施《城乡规划法》的几点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43-50.

[7]徐元.城乡规划的法律性质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 2008 (4) :43-45.

浅谈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篇3

关键词: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67-02

一、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现状

1.建设程序有待完善。

对于投资资金较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基本的建设程序进行工程建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设计方案的审核、以及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建设单位还要做好投运试车以及竣工验收工作,但是针对一些投资数目比较小的而建设项目和改建工程需要简化建设程序,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投资数目比较小的项目,受到集团公司繁复的工作流程的制约,以及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图纸滞后于工程建设的现象、挂账工程以及年底不计划的违规现象,影响了管理的效果。

2.项目组织与管理形式存在漏洞。

随着我国项目工程数量的增加,为了能够完善项目管理,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建立建设项目组,对于工程的实施有效的监管,对于工程的项目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资金的有效运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管理人员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检测手段以及专业知识的限制,工程建设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比较薄弱。

3.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选择不科学。

目前建设单位工程在选择施工单位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主要包括招投标、内部配额管理、资质审核确定方式;在选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合作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在工程建设前需要双方签订合同,对于资金周转、工程进度以及工程的质量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过规定,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保障工程的质量;内部配额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能够扶持内部专业的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单位的资质、工程难易程度选择适当的施工单位;资质审核方式主要是运用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综合性较高的实践施工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恶性竞争的事件越累越多,建设单位的相关人员贪污受贿,不能够根据施工单位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出现了很多的弊端,例如重视理论忽视施工质量,影响了施工评价。

4.工程建设前期论证与投资控制。

很多重点、资金投入比较大的工程建设和工程改造的项目,其涉及的专业性比较强,范围比较广,因此在选择施工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专业的论证和对比,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前期的论证和资金控制多数是定量、静态的分析,经验不足,论证不够充分,各部门之间以及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不畅,影响了投资规划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建设管理人员方面不够完善。

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管理知识,还需要具有资金控制方面的内容,以及较强的技术水平,但是目前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比较低,沟通能力有限,宏观控制能力弱,缺少全面的掌控的能力,随着市场进一步的细化及发展,工程建设的先关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完善,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二、提高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措施

1.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行为。

管理制度和市场行为是能够有效的提高建设单位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首先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手段,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保障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其次还要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在设计阶段完善前期的设计方案、施工监督以及后期的评价,规范相关建设单位行为,最后还要强化工程建设管理考核制度,对于工程项目进行分类和分级,提升工程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建设单位的人才对于建设单位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单位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筛选,首先要选择具有较强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的管理人员;其次,建设单位还要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工作,积极组织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员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的技术水平;最后,要建筑企业需要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库,储备不同的管理人才,这样能够针对不同的工程特点选择相适应的人才,保障项目工程的质量。

3.完善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以及后期评价体系。

首先需要根据建设单位投资管理的模式建立专业的咨询机构,这些咨询机构的主要作用就是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项目进行前期的分析,施工方案的审核和对比,对项目进行分析按评估,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其次要根据项目等级进行项目前期的论证对工程的难易程度,以及技术要求分级,然后根据不同的级别进行不同的管理工作,并形成资料汇总,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核;最后针对项目的不同的项目进行后评价,总结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对于以后的项目工程进行指导。

4.强化项目过程管理。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需要协调生产与施工之间的关系,制定完善的工程建设与生产的管理制度,找到合适的切合点;其次要完善监测手段,建立工程的实验室、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智能化的检测系统,保障工程质量;最后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建立工程信息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工程中合同的执行程度、质量以及进度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三、结束语

建设单位属于基层单位,是工程建设的组织者、指导者以及监督者,因此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建设单位良好的工程质量管理能够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建设单位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强化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解放思想,充分的运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保障工程的质量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顺利发展,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参考文献:

[1]陈玉恒.中国现代项目管理新动向[J].中国工程咨询,2004(11):18-19.

[2]保冠雄.浅谈业主的建筑管理方法[J].施工技术,2003,32(12):39.

项目管理建设规划 篇4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施工项目质量的管理和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的许多大投资商进入到我国占领其巨大的投资市场,我国也需要抓住机遇到国外去进行投资和经营项目。施工项目的质量和项目费用、时间、安全、环境、可持续发展组成了施工项目的主要目标。由此,施工的项目质量也就成为了决定其项目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在项目管理中,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进一步促进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一、进行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的项目管理都是使用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前传统的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在的项目管理。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分析,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很好地保证建筑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居住质量,实现高质量住房的标准;其次,对于建筑施工的管理者来说,通过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可以保证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工作失误,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最后,对于施工人员来说,通过研究中提出的各种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设计质量不高

对于任何施工项目来说,都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建设方案的设计与规划,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施工,保证工程建设的基本质量。但是从实际调查来看,施工项目的设计并不是十分的科学,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进步。例如,工程设计方案的内容与实际建设情况并不是十分的符合,也就是说设计图纸并不能很好地指导施工建设,造成施工的困难;除此之外,由于实际施工状况总是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样就需要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变更。

(二)施工单位管理能力较弱

科学的管理,是开展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关系到建设成本以及建设质量的高低。对于项目工程的管理而言,除了要在施工的建设方面进行一定的技术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施工人员的安排管理,只有进行了科学的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才可以促使施工和建设效率达到最高,实现科学的项目工程管理,并且保证基本质量。但是在目前的分析中,部分工程的管理团队,并没有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安排,这样就造成了部分管理人员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而有一些管理人员却整天无所事事。很显然,这种不合理的人员管理安排,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项目工程的现场管理的科学发展。

(三)监理单位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项目工程的现场管理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表现在监理单位监督管理不到位。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选用问题。因为大部分的建筑商在进行原材料的选择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价格较低的原材料,这样一来就进一步降低了建筑工程建设的成本。这样的行为,虽然保证了建筑商的基本的`利益,但是却给施工过程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基本的安全质量的保证,容易出现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缺乏问题还体现在水电的安装方面。

三、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策略分析

(一)制定工程质量目标

为了更好地促进施工项目工程的管理的科学开展,施工管理者就必须要制定科学的工程质量目标,将保证工程质量放到建设的第一位。首先,项目负责人必须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质量建设目标。根据现实中对建筑工程的基本要求以及建设实地的基本状况,设计出一个符合实际建设发展的指导目标,科学的指导施工人员的日常施工,使其成为建筑质量检测的一个基本的准则;除此之外,在制定了明确的工程质量目标之后,工程管理者还要确保该工程质量目标在实施施工中得到执行,这样才可以使该目标发挥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二)提高市政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

市政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施工质量,因此对于市政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来说,必须要提高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首先,市政工程管理部门要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审核与分析,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市政工程建设部门还需要对工程项目设计方面进行实地考察,确保工程项目的科学性;最后市政工程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项目管理按照规章制度合理开展。

(三)加强监管部门的项目监管

工程项目的实施与开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于项目施工过程来说,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各方面的管理规定设置,保证促进项目工程的合理建设;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要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对监管工作进行专门的实施,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进行,有效地促进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提高工程建设的基本质量。

四、结语

项目管理建设规划 篇5

《云南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8年8月25日云南省建设厅第6次厅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

二○○八年八月二十六日

云南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申请建设项目选址,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选址进行规划许可,应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第四条 申请人在向投资等主管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应当依法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五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对建设项目选址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六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实行分级核发管理。下列建设项目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一)由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

(二)省级及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

(三)省级及以上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特殊保护区范围内的重要建设项目;

(四)省级及以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重点保护区和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重要建设项目;

(五)需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进行选址,或建设项目选址需要对省级及以上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强制性规定进行调整的建设项目;

(六)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重点监管区域内的重要建设项目和省人民政府要求加强监管的其他建设项目。

下列建设项目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州、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一)由州、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

(二)州、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设立的各类特殊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

(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州、市域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监管区内的重要建设项目和州、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需要加强监管的其他建设项目。

本条第一、二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由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七条 由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向项目的所在州、市、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址申请,经州、市、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提出意见后,报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其中,县(市)的建设项目需经所在州、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提出意见。

建设项目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须报州、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申请人向所在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提出意见后,报州、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第八条 国家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按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程序由省城乡规划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报建设部备案。

第九条 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云南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

(二)建设项目情况说明;

(三)建设项目选址方案及条件;

(四)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供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五)图件;

(六)法律法规及国家、省规定的其他资料。

(七)企业(事业)单位法人证明。

本条第(五)项包括以下材料:

1.在总体规划(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总图上的选址位置图;

2.所在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上的选址位置图;

3.准确反映拟建位置与周围相互关系的现状地形图;

4.拟建项目平面布置图。

第十条 区域性重要的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需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进行选址的建设项目、需要对城乡规划进行调整的建设项目等,应当编制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第十二条 对编制选址论证报告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选址论证报告组织评审。经组织评审通过的选址论证报告的结论,作为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依据。

第十三条 因建设项目规划选址需要调整城乡规划的,应先依法调整规划再审核项目选址。

第十四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选址审查时,按规定需要事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应当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为1年,自核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内未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的,可以申请延期。需要延期的,申请人应当在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届满前30日向原核发机关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1年。

第十六条 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在有效期内需要对选址意见书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整或变更的,应当经原核发机关批准。

第十七条 对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失效的建设项目,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八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建设项目批后规划管理承诺书 篇6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月

1.本单位保证申请时提供的资料和数据是真实、完整、准确的;

2.不变更所批平面图确定的项目平面位置;

2.不变更所批方案确定的.外立面用材和色调;

3.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建筑层数层建设;

4.不突破规划确定的容积率;

5.不改变停车位位置,不减少个机动车辆停车位数量 和 个自行车停车位数量;

6.不变更平面图确定的绿地位置,不减少 %绿地率;

7.确保遵守项目规划规定,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规定施工;

8.明确建设项目按情况致使不能正常按期完工的,应当向规划局提出申请,重新明确完工期限;

9.确保施工场地要有规划局“两证一书”批准公示标识牌;

10.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保证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人身安全;

11.确保配套建设社区管理、服务等用房O ;

12.如擅自变更已审批规划条件,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规划局不予进行该项目的规划验收,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法律法规依法处罚。

项目管理建设规划 篇7

长久以来,我国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采用“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两种管理制度,但是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为了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施工管理,将信息化管理体系引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消除了以往管理制度上面的不足,而且增强了环境评价和工程验收上面的薄弱环节[1]。笔者根据在环保部门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然后讲述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原则,最后提出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架构,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确定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前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侧重点不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和工程验收[2]。

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流程包括五个部分:资料收集、环评编制、公众评价、环评审批、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是收集项目的有关资料,进行项目审批、审核和备案,然后委托给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开展编制工作,公众评价跟编制环评报告书(表)同时进行,公众评价主要是征求群众意见。将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项目编制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然后交由环境评价机构或者建设单位进一步评价。环境评价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评估:专业有资质的环境评估部门进行评估和公众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应该交由相关环境保护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在建设项目运行之后还应该加强后评价。

2.2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全面贯彻到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施工组织阶段、施工过程阶段和施工竣工阶段。施工开始之间应该签订《环境工程开工报审表格》。环境监理要保证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环境评价都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首先要选定监理单位,签订环境监理合同,进行施工准备阶段的环境监理,比如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环境监理工作。施工竣工阶段进行环境监理工作总结,参与验收,整理相关文档,移交工程等等。

2.3 建设项目验收阶段

建设项目工程验收阶段的环境保护范围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有关的子项目和公共设备,各项生态保护设施,环境影响报告说明书以及有关的设计文案等等。主要的工作流程是:项目竣工、申请试运行、申请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即可生产;若不合格,可再申请竣工验收。项目竣工以后,施工单位申请环境保护设备试运行,然后进行验收检查和检测,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工程验收,相关机构要进行实地检查,然后完成检测报告,当试运行期到期以后,需申请运行验收,确保验收合格以后重新制定设备验收合格说明书,最后投入运行[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原则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主要是为了提升环境保护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有效地控制污染源,为我国经济模式的转变提供助力。

3.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实行“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主要措施是“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也应该遵循这条原则,相应信息化管理模块在建立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预防为主”,而不是简简单单注重污染以后的“治理”。环境保护体现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毅力,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变得尤为重要。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主要目的就是预见性的减少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当出现环境污染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治理,这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保护原则“不谋而合”。

3.2 坚持因地制宜,服务为先的原则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应该和环保部门紧密联系,同时要坚持环境保护管理,切实提高审批监督和验收等环节。环境保护应该依据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环境保护决策应该具有科学性而且要具有前瞻性。我国地大物博,环境保护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当前我国50%省级环保部门已经形成了信息化体系建设,构建SOA技术构架,形成以服务为先的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形成各具特色的统一体系。

3.3 遵循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原则

业务需求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区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轻重,分阶段进行建设,要做到项目的建设和项目完善的同步进行,而且要做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考虑当前的基本国情,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应该力求做到占领体系制高点,不仅满足业务需求,而且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到统筹兼顾,未雨绸缪。严格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急用先行、务求实效、持续发展”原则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性支持,形成周期性管理体制,严格控制污染源,截断污染途径。

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架构框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应该遵守“自上而下”的原则,但是实施的时候应该“自下而上”实施。业务发展方向应该转向信息化,结合其它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建设。系统建设整体体系如图2所示。

4.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资源目录体系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资源目录体系是将项目资源的核心数据进行有序矩阵排列,核心数据包括政策、决策、环境影响数据,整合环境影响和项目审视数据,大范围深程度做好数据审批和管理。综合整理政府数据资源,完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十二五”计划做好评价管理问题。数据资源决策分析要综合考虑从基础数据支撑开始。

4.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决策支持体系

决策支持体系要整合地理遥感和移动互联网数据资源,提高建设项目资源数据管理,提高数据利用率,实现全周期利用,做好“三同时”监督和竣工验收管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决策支持体系,对于每一个污染源和敏感点进行评价,并且通过图片或者文本形式进行展示,同时要与舆情数据、检测数据、总量指标数据、排污数据、区域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充分利用GIS、RS和GPS技术,实现直观可视化的分析和比较。

4.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全过程管理体系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体系应该建立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相互结合的体系,构建周期性管理部门和评价机构,一个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再到竣工可能需几年时间,后续监理工作应该做到持续监督,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完成“后项目审批”。纵向管理体系要做到环境保护分级制定制度,既要做到项目集成,综合评价,同时也要做到化整为零、拆分报批,保证第三方咨询机构履行自己的义务。

4.4 建立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服务体系

信息化服务平台要做到面向管理机构,为公共评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我国评价部门协同管理部门,形成了一套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面向管理机构完整体系。面向评估机构的服务体系要扩展整体服务范围,实现审批联动,提升评估能力,增强工作经验。大气评价模型AREMOD、水动力环境影响评价EFDC模型、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科学而又可靠。面向建设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服务体系应该完成“自动审核”和“在线申报”等功能。

4.5 建立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组织实施

组织机构应该遵循“急用先行,业务主导”的原则,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完善相关标准,制定推广计划,制定试点,优先做好基础性服务,完善周边建设服务,坚持全过程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准确性,推广决策支持和服务管理,展开战略环境保护评价,规划区域管理评价,着重解决难点和重点困难,为阶段性工作做好阶段性研究工作,奠基理论和实践双重基础。

5 结语

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环节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创建环境保护信息化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绿色施工和低碳施工,实现智慧性、绿色性和数字性环保管理,达到环境优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传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上海有色金属,2010,22(3):249~254.

[2]谢华生,朱坦.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体系的建设[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26(5):53~56.

项目管理建设规划 篇8

关键词: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控制;参建主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4-0089-02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农业建设项目中工程建设的质量是项目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由于工程建设较其他工农业产品有其特殊性,如施工复杂、不能工业化生产、质量隐蔽、外观不易发现工程内在的隐蔽质量缺陷等,所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且必须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1 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除另有特殊要求外,大多由农业系统事业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必须与拟建项目的工作或专业领域相同或相近,并且具有相应的业务能力和技术优势。项目单位人员构成、专业结构合理,有承担项目建设或运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相适应的能力与水平。项目单位要把好工程质量关,需按照申批的设计文件内建造时间及预测建造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做好建设项目的进程安排。

1) 首先根据工程特点建立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责任制体系、质量检查体系。满足质量终身责任制要求及质量可追溯性要求。

2) 在选择设计咨询单位及监理、施工单位时,要选择具有符合工程等级的资质单位,并与之签定合同,明确工程质量标准、要求及责任。

3) 监督检查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行为等情况。审定设计方案、技术方案、施工组织方案。在施工阶段,要把握施工材料及设备的质量安全。

4) 参加隐蔽工程验收。组织分部工程(可委托监理)、单位工程的法人验收,并将验收报告报质量监督部门核备核定。提供真实可靠材料,上报阶段验收、竣工验收申请,并参加政府验收。

5) 如有设计修改、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如设计方案重大调整、工程结构的重大变化、投标概算处的重大改变等),项目单位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工程实施中的设计变更,并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6) 签订质量监督书,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对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切实做好整改工作。

2 设计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设计工作对工程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工程是干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同时也必须首先是设计出来的。设计是先导、是基础,事关工程全局。设计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农业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结合行业、地区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装备政策,以及国家和地区有关投资建设方针、政策,在深入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经预测、分析及掌握项目的技术、经济条件后编制。设计方案应遵守现行的国家设计规范及标准,保证安全、经济、可靠、技术先进,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2) 设计单位应及时准确地设计出图纸,且设计图纸应能满足各阶段的深度要求。国家发改委对投资较大的项目要求先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可以由项目单位或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写。设计咨询单位根据项目建议书及与项目行业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调查资料进行的分析、比较,以及预测项目建成后能够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是项目申报审批的一个重要环节,决定工程采取何种技术方案,以达到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标准。设计单位要确保技术方案符合总体方案的要求。施工图设计要求能够指导施工,对工程的结构、设备、管线等部件都有详细的尺寸标注、材料选用和构造做法等。

3) 设计方案遵循限额设计原则,项目下阶段设计要按照上一阶段的投资或造价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总投资是项目建议书总投资的上下浮动10%。初步设计概算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总投资的上下浮动10%。施工图预算是初步设计概算的上下浮动10%。

4) 设计单位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方案比选,结合当地气候、周围建筑环境特点,以及建筑自身的使用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案。应注意结构的选型,节约造价;田间工程应注意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接驳和竖向设计。

3 监理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农业建设项目中工程建设必须执行工程监理制。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应公开招标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监理的主要内容是依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监理合同对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

1) 监理单位应编写监理规划及具体实施细则。

2) 首先要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资质审查,包括监理工程师对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技术素质、施工队伍技术资质的审查。要求施工单位有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方案、质量管理检验制度及质量评定考核制度。

3) 监理工程师应定期开工地例会。组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工程队组长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解决、协调工程中出现的质量、进度及造价等方面的事宜。

4) 监理工程师应对所采用的材料、设备按规定进行抽检,检查合格后方可采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需由监理人员签字才可继续进行施工。

5) 监理工程师应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对关键部位要采取旁监,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6) 严格实行工程施工的报验制度,对每一工序、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申报监理工程师,以优良工程的目标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验收,规范工程验收制度。

4 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施工单位应在技术人员、施工机械设备、各种检测仪器配备等方面满足工程需要。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的任务和质量要求,通过全过程、全面的施工质量自控,保证最终交付满足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所规定质量标准的建设工程产品。

1)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现场调查的资料及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制定施工方案。选择安全、可靠、经济的最优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工程质量责任。

2)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制度。做好材料及设备的检查验收。建立施工试验、检验机构制度。做好隐蔽工程部位的检查验收。

3) 施工单位加强自检,对施工工序或完成的检验批、分项工程进行自我检查。对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予以拆除。

5 质量监督机构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质量监督机构根据工程等级、规模,制定质量监督方案。对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和规范规程的不批准,要求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单位重新优化和调整。工程项目划分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和验收的依据,不得随意更改,以确保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监督机构随时进行质量抽查,同时要参与各分部工程验收,并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评定。

6 结语

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不是某个参建主体或工程建设某个环节孤立存在的,而是各方共同构成的有机的系统过程。工程产品的多样性和单件性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具体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特性和目标差异,但其质量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却有共同的规律。只有严格把好每个参与主体、每个环节、每项因素的关口,才能确保工程建设按时保质完成。

参考文献

[1] 陈金霞,石倩.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10):91-92.

[2] 崔永山,王兴凯,牟洪涛,等.现代农业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6):133-134.

[3] 杨滨.农村水泥混凝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交通世界,2014(17):304-305.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 basic guarantee for achieving the investment benefits of the project in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assuring the project quality. In the article, it analyzed the measures taken by the involved enterprises for th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detail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加强规划建设管理 篇9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则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各种“城市病”的困扰。目前城镇化发展之路和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思路和做法,都需要全面地反思和调整。结合新加坡城市发展的经验,特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看了上述一些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可以总结出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内容:

1.在权力方面,尽可能把城市规划的职能独立出来,不受其它权力机关的影响,使确保规划可以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

2.在规划单位的人员配置方面,选择专业领域的精英人才,以更远的眼光来看来中国的发展,并且做出规划;

3.职能方面需要明确的分工,并且让公众参与进来,让社会团体和政府来共同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关系,增加公众参与度。

4.完善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5.严格合理的执行国家制定的各类规划政策,从大局出发,不讲人情,不以地方利益为先。

项目管理建设规划 篇10

一、项目建设书阶段——提出环保初步意见

项目建设单位向环保审批部门报告项目的基本情况并提供初步资料。环保部门要到现场查看,书面答复项目建设单位,提出是否同意该项目上报立项的环保意见。该意见纳入上报的项目建议书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批报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

1,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向环保审批部门报批环评,环保审批部门提出批复意见。2,在项目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时,建设单位向环保部门报告项目情况,提供初步资料(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资料、环保方案初步资料等),并征询环保审批部门有关该项目的环保管理、环评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对须报批环评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具有资格的评价单位编写环评。其中须编写报告书的,应该委托评价单位根据环保部门的基本要求及有关规范要求编写环评大纲,报经环保审批部门确认。须填写报登记的项目,由建设单位直接填写。

三、项目设计阶段——报审环境保护方案

1,对在环评书或报告表批复时规定的应在设计阶段报审环保方案的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设计的基础上编写环保方案,报环保审批部门审核。

2,环境保护方案主要内容

(1)污染物产生量、治理方案、治理效果、排放浓度、排放量、须达到排放标准、排放总量、排污方式等;污染物产生量大、难治理的项目,要说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情况及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原有污染问题未解决的项目,要说明一并治理的措施情况。

(2)施工期环保措施

(3)经环评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项目,须有专项防止生态破坏的环保措施。经环评对可能造成明显水土流失的项目,须落实水土保持方案。

(4)绿化措施

(5)环境监测计划和管理措施(6)环保投资

(7)说明是否符合报告书、报告表批复要求

四、项目施工阶段

环保部门负责对项目施工期的环保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根据环保批复,在施工期需要设立专门的环保监督管理程序的,应按计划要求实施监测、管理。施工期的环保管理应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府颁布的管理规范。

五、项目竣工阶段

1,项目竣工后试运行申报

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后,向环保部门申报建设项目的试生产申报表。说明环保设施建设及环保设施落实情况,提出环保设施试运行期,提出监测和管理计划,提出临时排污申请。

环保审批部门在收到试生产申请表之日起到15日内,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确认主体工程是否可投入实物试运行,规定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期限,并核发临时

排污许可证。

2,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期限确定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申报期限一般为投入试生产后的3个月内。一般应要运行工况稳定,运行负荷达75%以上。

3,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申报要求

(1)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格式由国家环保总局或者省环保局规定。市环保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项目类型的申请报告格式。

(2)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a,项目建设、运行概况

b,各项环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c,污染型项目应包括污染物产生、治理、综合利用、排放及达标等情况 d,应实施监测的项目,应有符合规范的监测数据 e,说明是否符合法规、标准及项目环保批复要求 f,存在问题集改进意见

(3)

上一篇:成都市社保局招考时间及待遇下一篇:党员联系寝室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