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改造建设项目管理

2024-08-25

校区改造建设项目管理(精选7篇)

校区改造建设项目管理 篇1

0引言

校区改造建设项目自2010年底立项开始,在昆钢集团公司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学校领导、同事们的关心指导支持帮助下,历时4年,整个项目于2014年8月进行了工程交工验收,全体师生员工如期入住新校区。当年三年制招生人数就突破2000,比13年增加482人,15年招生人数比14年增加322人。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该项目的建成,不仅满足了在校学生1万人的教学办公的办学规模。同时将昆钢最后一个棚户区郎家山片区,改造建成昆钢乃至云南高校建设投资不多,但却最有特色、最具视觉冲击力、最漂亮的钢结构山地建筑群。受到省高校及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好评。新校区成为了昆钢集团公司对外参观的新亮点,同时也成为昆钢职工休闲学习的场所。

回顾5年来建设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所走过的风雨历程,有太多的酸甜苦辣。11年按照集团公司的安排我由大红山建设指挥部,到工职院挂职,负责新校区的建设。12年正式调入工职院。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项目部,由笔者负责。

该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审核、设计方案的确定、初步设计、调整项目概算投资、施工图设计、公开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施工阶段精心组织、工程交工验收,质评归档、工程结算、竣工决算、项目工程审计、项目专项评价验收工作的完成及今年4月28号最后通过了整个项目的竣工验收。至此,校区改造建设项目完美收官。作为建设者,付出的辛勤汗水没有白流,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回顾整个项目的管理,有以下亮点值得总结。

1注重项目的前期工作

刚到学校接手该项目时,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笔者发现编制的项目投资存在问题,太粗,没有按照投资估算的内容编制,存在缺项和漏项。恰逢集团公司领导在审查设计方案时提出将办学规模由原来满足6千名学生教学办公增加到1万名。为此,重新进行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项目投资概算的编制。经公司总工办组织省内及昆钢专家审查通过。上报原工程投资管理部对项目的立项投资进行了及时调整,由原来的1.6亿元调整到3.42亿元。

2方案比选

新校区方案设计经两家设计院,多套方案比选,多次修改,最终形成现在的设计方案,集团公司相关领导参加了最后方案的确定。

3项目搬迁工作

郎家山棚户区的搬迁工作。拟建新校区位于郎家山,是昆钢最后一个棚户区。共有住户1057户,其中有57户为产权房。涉及单位和人员较多,情况非常复杂,搬迁难度较大,因此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挂帅,协调解决搬迁中出现的问题,带领昆钢相关单位人员强势推进,历时1年多,顺利完成了搬迁工作,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4建筑物基础形式的确定

由于该项目每个单体建筑物都坐落在坡地上,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经与设计院协商,将建筑物的基础形式由原来的独立柱基改为人工挖孔桩,为满足基础的埋至深度及设计地耐力的要求,原来的基础又大又深,改为人孔桩后,将整个建筑物基础持力层落在基岩上,这样既满足了基础埋置的深度及设计对地耐力的要求,又避免了整个建筑物由于土质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基础下沉,而且,大大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的用量,节约了建设投资,但增加了施工期间的管理难度及安全风险。另外与设计院协商将所有建筑物外墙由加气混凝土块改为免烧砖,避免混凝土块与钢柱钢梁由于两种建筑材料膨胀系数不一,而造成墙体开裂,经过两年的使用,新校区主体结构未发生墙体开裂及基础下沉等质量问题。

5工程项目招标模式的确定

未采用EPC设计带施工总承包模式,而是采用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清单及拦标价的编制-施工总承包模式,统一标准,这样,大大增加了招标时,参与投标单位的数量,便于择优选择施工单位,控制项目建设投资。

6施工合同管理

由于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认真把关,将不确定风险因素全部变为确定可控因素,除由于设计原因,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减,变更合同总价外,其余均不予以调整,所以在合同签订及在执行过程中,均未发生与施工单位争执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增加投资情况。

7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

由于主体结构形式为钢结构,所以,施工时,除项目管理公司、监理公司对每一道焊缝质量进行检查外,质检站实验室还按设计要求及钢结构质量验收规定,对钢结构焊缝质量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对质量不合格的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合格后,方能转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该项目除广西盛丰公司承担工程由于项目部内部出现问题,无人申报外,其余工程均获得云南省优质工程质量奖,整个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起施工人员伤亡事故。

8加强项目投资控制

我们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公开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结算审核把关等采取的投资管控,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该项目立项投资3.42亿元,竣工决算2.8955亿元,项目节约投资约5100万元。

9项目管理值得借鉴的经验

由于承担图书馆、行政楼、三号教学楼施工总承包的广西盛丰有限公司,拖欠其工程款,造成分包单位一年来多次到学校滋事;其电梯安装分包单位多次无故停止正在运行的电梯,以此为要挟,逼迫学校代广西盛丰公司支付其工程尾款,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和办公,影响极坏。

总结经验,今后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一是应加强对施工单位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管控,二是对项目的单项工程如消防工程、电梯采购及安装工程等,最好能由业主直接发包,这样可以直接对工程款进行控制,掌握主动,从而更好地控制工程的进度、投资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梅.加强高校新校区建设监督完善相关配套制度[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3).

[2]职晓晓,刘军瑞.焦作市高校新校区学生宿舍使用状况调查研究[J].住宅科技,2011(12).

[3]钱雯,任莺.论高校新校区的VI设计[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7).

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管理 篇2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 很多高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触目惊心, 对这些问题, 必须要认真对待。

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基本特点

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直接动因是扩招, 另一个动因就是各地方政府力量的推动。也正因为如此, 形成了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基本特点

1.投资规模大。

近年来新校区建设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特征, 其投资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征地多数超过老校区, 少则一两千亩, 多则好几千亩;投资额少则六七亿元, 多则几十亿元, 超过了学校以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投资总和。

2.建造周期长、工期紧。

新校区建设工程建造周期长, 一般小型工程可当年竣工, 中型或大型工程需要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此外, 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全国范围内教学迎评的展开, 工期要求都很紧, 形成了长周期中的紧工期。

3.涉及面广。

新校区建设涉及面广, 包括教学楼、教师公寓和学生公寓、校园建设规划、征地拆迁、道路建设, 各种供电、供水、供气的地下管线、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4.不可预见的因素多。

新校区建设项目建造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 如气候的制约等, 往往对工程造价和工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高校新校区建设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新校区建设工作的管理方面, 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体现在:

1.新校区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薄弱。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址。在什么地方建设新校区缺乏科学论证, 往往是政府主导。二是校园规划。主要是新校区规划建设模式使得校园与城市的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相互都出现硬件设施重复投资和建设问题。近些年来还存在部分高校在制定校园规划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总之, 各高校热情致力的新校区建设, 其校园规划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规划不科学带来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以及其它问题, 必须予以重视。

2.新校区建设管理模式与行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 高校新校区建设工作大多由学校的基建处进行管理, 或组建建设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 总之, 是由学校直接管理各项工程建设工作。学校直接管理模式的缺陷已日渐明显, 体现在:易受到学校的行政干预而不利于工程建设的科学决策;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受到相应的限制, 不利于他们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不利于把工程建设中的某些阶段性 (如前期论证、后期评估) 工作做细、做充分。

3.新校区建设“负债运行”问题突出。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 许多高校已经成为银行的“债务人”。另外, 由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不细致, 导致后期被动, 出现建设工程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随着还款高峰期的到来, 部分高校资金运转已有困难。

4.新校区建设中腐败现象不容忽视。

基本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一直是社会腐败的高发地带。随着高校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腐败现象的影响也使得高校基建领域产生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因高校基本建设而产生的腐败案例。

加强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管理

1.加强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科学决策。

新校区建设, 应首先由职能部门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包括项目建设规模、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工程预算、招标程序等, 然后提交学校党委讨论, 并将讨论意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并进行民主表决, 形成决议后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实施。同时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做好新校区总体规划工作:一是在校园规划方面要注意因校因地制宜, 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定, 切不可盲目攀比;二是保持校园规划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三是要认真解决好老校区的优化使用问题。

2.积极推行代建制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既有其一般的特征, 又有特殊性, 原有的建设指挥部模式、基建处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校区建设的管理需要, 因此需引进先进的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代建制, 促进建设项目“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 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 最终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实行代建制后, 项目建设单位无需再抽调人员成立基建班子, 以减轻学校的工作压力;同时建立投资方 (政府或高校) 、代建方和使用方 (高校) 三者之间相互约束的监督机制,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标投标、合同管理、监理等制度。这样既可以确保工程质量, 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3.建立并完善过程审计制度。

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必须进行全过程审计, 需要内审部门关注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从加强管理入手, 对出现的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 使审计部门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其它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 并从中总结经验, 为建设管理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 帮助他们完善内控制度。

4.完善管理体制,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关于新校区建设机房管理的研究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科学,管理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 学生人数的增多, 现有校区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为此我校正在建设新校区。学校计算机机房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重要场所, 我校新校区机房分布在图文信息办公楼的二、三、四楼, 相对较分散, 只有科学地管理机房才能让学生利用计算机高效而健康地学习, 本文主要从资产管理, 制度管理, 学生管理、电子阅览室开放时的管理等方面加以阐述, 从而使机房更好地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服务。

一、资产管理

为规范机房管理, 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 保证计算机设备的安全, 制定完善合理的机房资产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机房资产实行总务和机房双重管理制度, 机房资产总账、总卡由总务处资产管理员负责, 各机房建立分账、分卡, 由机房管理员负责, 资产管理员与机房管理员做到账帐相对, 卡卡相对, 机房管理员做到账、卡、物相对照。机房管理员和资产管理员对每台设备建立卡片登记制度, 每次该设备维修或变更后, 机房管理员和资产管理员都要分别在该设备的卡片上予以登记, 并附上维修报告单、设备报废单等, 以备以后对机房进行资产核查。总务资产管理员和机房管理员要分别建立仓库出入帐, 每年对照出库单和入库单对仓库进行一次盘点, 报盘点报告两份, 报总务处处长和图文信息中心主任核实并签字, 分别由总务资产管理员和机房管理员留存, 以备核查。

机房设备一律不得外借, 如确属公务需要, 需提请图文信息中心主任签字后, 由机房管理员统一办理外借手续。长期调配的, 需办理进、出账手续, 否则, 财产设备一旦破坏或遗失, 由机房管理员承担全部责任。

二、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而有秩序的机房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实用的制度, 对机房所有相关人员确任具体详实的职责, 制定计算机教研室主任、机房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员、计算机任课老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职责, 使所有人员各尽其职。制定详细的机房制度, 使无形的机房管理贯彻于机房的日常教学中。学期结束机房管理员要对机房的使用情况包括各机房的使用率, 公共设施维修情况, 电脑维修情况作一统计, 并存档。

三、学生管理

机房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 首先要制定详细的机房管理制度, 如何让机房制度有效地在学生中施行, 我们要采取班级自我管理的方式, 充分发挥班级班委的带头作用, 发挥班级全体人员的主人翁意识。班级班长负责机房管理制度的宣传, 负责班级总体管理;学习委员负责机房日志、机器上机使用登记表的填写, 有效地提供学生考勤, 上课情况等;劳动委员负责机房的打扫, 确保机房的清洁明亮;纪检委员负责学生进入机房的纪律包括进入机房穿鞋套, 保持安静等。班级班委各司其职, 及时将每次上课情况反馈给任课老师, 进而汇总到机房管理员处, 便于管理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更好的管理好机房。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如遇到不服从管理, 无视机房制度的学生, 机房管理人员要与医学护理系或中医药系的学生管理人员、相关班级的班主任联系, 共同教育管理相关学生。

四、电子阅览室开放的管理

为丰富我校学生课余文化活动, 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 开放电子阅览室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阅览室开放时间是一般是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和周末。

现有的管理模式是在校外找了一位专职人员专门管理, 但由于星期六的时间从早上8:00——晚上9:30结束, 一天时间都要呆在机房, 工作强度较大, 先后找了几位都纷纷辞职。鉴于此种情况, 在新校区机房管理中我们采用老师加学生的管理模式, 值班老师采用半天轮流值班制, 一方面增加了老师的收入, 另一方面由于半天的时间不是很长, 相对较轻松。值班老师由机房管理员安排, 如有特殊情况可以灵活调整。另外培养每个机房培养一批计算机操作较好的勤工助学学生, 每个机房每次1位同学, 也采用半天值班制,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为学校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现有机房采用这样的流程:学生穿上鞋套进入机房——拿出标志牌进行身份验证——人工登记学生姓名、上机时间——上机——下机——登记下机时间并计算上机小时数——用饭卡付费, 由于人工登记过程繁琐, 速度慢, 如果有很多学生同时上机就会造成机房门口拥堵, 学生等着登记上机登记下机。在新校区建设中我们采用IC卡刷卡方式, 流程为:学生拿上机卡在机房门口刷卡 (电脑登记了学生的身份、上机时间) ——上机——下机——下机后到机房门口再刷一次卡 (记录学生下机时间, 计算了学生上机小时数, 电脑直接扣费) 。值班学生负责维持机房的纪律, 检查学生穿鞋套情况、禁止学生在机房吃零食、禁止学生在机房大声喧哗, 并做纪录, 如遇无法处理的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值班老师。在电子阅览室开放期间, 一切责任由值班老师负责。

科学规范的机房管理, 可以大大提高了机房的资源利用率, 也减轻了机房管理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希望能够对兄弟院校的机房管理建设工作带来启示和帮助。作为机房管理员, 能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 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并尝试应用新技术, 一定可以找到一条更好的机房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吴伟斌, 计算机机房管理技术的实践与探索[J].全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 (4) .

[2]乔赛, 段西强.关于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大众科技, 2005, (7) .

高校新校区建设的造价管理研究 篇4

1 高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造价存在的问题

高校新校区建设周期主要经历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过去, 高校新校区建设比较注重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其实, 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 对这几个阶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是项目造价管理的关键。

1.1 投资决策阶段

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相关的报批工作, 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分析和方案优选。

新校区建设往往周期较长, 建设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 很多学校对于项目初期的投资决策都不够重视, 许多高校的项目决策文件由学校相关管理人员自己编织, 没有对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方案和决定论证也比较主观和随意, 甚至有的学校根本不做项目决策分析, 对于项目决策阶段的工作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做到决策阶段估算标准化得作用。

1.2 设计阶段

设计院往往只是限于设计阶段的工作, 不会从整个项目的角度去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最小化, 这就导致了设计人员只重视从技术创新和功能完善, 而忽视经济成本, 不能实现限额设计。结果就是技术与经济不能共存, 设计与造价达不到价值最大化。甚至有些高校项目建设出现三边工程, 边设计、边施工、边变更, 这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是极其不利的。

1.3 招投标阶段

高校新校区建设时间较紧张, 招标文件的编制往往缺乏规范性, 清单项目表中出现工程量计算错误、缺项、项目特征描述错误等等问题, 这将会给后期的项目结算带来许多问题, 引起造价费用的增高, 对造价控制非常不利。

1.4 施工阶段

高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 特别是施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造价的失控。现场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对学校实际情况的了解, 只要求工期和质量, 忽视造价控制的管理, 如对于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更换材料、隐蔽工程不按程序验收、随意签证、超额支付工程款等现象不严格控制, 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工程造价偏高。

1.5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

结算阶段, 施工单位会采用各种手段多报结算, 如果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管理人员对现场不够了解或者缺乏管理经验, 将会导致工程竣工结算不能严格的按照监理初审、业主代表复核、审计部门审核的程序进行审核, 不能很好的执行“三级审核制度”。这些原因均会使结算造价偏高, 达不到控制的要求。

2 高校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2.1 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决策阶段是项目运行的第一阶段, 也是决定整个工程造价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较多, 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对项目的多个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分析, 从环境影响、社会效应、经济效果及风险能力多方面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是将计划转为实际的一个过程, 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不仅关系到设计成本, 更是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价值工程的运用, 在满足最大功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控制工程造价成本。

转变设计观念, 做到设计系统化, 从方案决策开始作为造价控制的第一步, 在造价控制的前提下依照设计程序, 做好每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2.3 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在施工招投标阶段, 采用公开招投标是为了公开公平优选施工单位, 使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化。应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严防串通投标和不合理低价中标。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对于自行招标的项目, 应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 结合校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标办法, 杜绝不合理的低价中标, 制定详细的合同文本, 减少施工程中的索赔事项发生。

2.4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在施工期间, 高校校区建设基建管理部门应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科学组织施工进度, 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高校基建部门应该根据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造价控制目标, 定期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和造价人员对实际值和目标值进行比较, 通过偏差分析进行纠偏措施的制定, 让施工阶段的造价值在一个可控范围内。

严格材料进场检查, 以防以次充好, 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严格限制变更高规格、价值昂贵的材料替代原材料的现象。

严格控制质量和工期标准, 避免因质量返工和工期延误所带来的工程费用的增加。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 对已发生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应结合最新市场信息价, 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 结合经济与技术, 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5 竣工结算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是竣工结算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竣工结算审核应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招标文件、落实的设计变更及图纸和工程量清单为依据进行工程量审核, 合理组价, 准确记取各项费用, 防止计算错误。加强甲乙双方的沟通和协作, 提高竣工结算的准确性。

3 结束语

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为造价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基础。高校基建部门应重视工程造价过程管理与控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优化造价控制方法, 让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为高校新校区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牛刚, 席雷.高校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J].辽宁建材, 2012 (10) .

[2]刘秀凤.浅谈高校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 2013 (4) .

校区改造建设项目管理 篇5

关键词:高校新校区,建设管理

虽然全国高校新校区建设的高潮已进尾声, 但我校的新校区建设才刚刚拉开大幕。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高校基建社会化就已经启动。过去高等学校由于自身发展的相对闭塞, 市场化道路走得并不深入, 而市场经济的需求, 不仅需要高校科研、教学面向市场, 而且新校区的基本建设工作, 也应自觉地将自己推向市场, 走市场化道路, 自觉融入市场, 按市场机制运作。

1 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高校新校区建设对施工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既包括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管理, 也包括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建设单位要把好材料进场关口, 认真检查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及设计要求规范。在施工过程中, 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定期组织召开监理例会及施工现场工作会, 并将发现问题的详细情况及解决问题要点记人在案。

1.2 加强总体规划设计管理

新形势下, 高校基建工作面临着逐步理顺和完善高校基建管理体系的问题, 同时高校基建工作者需要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执行好基建管理体系的重要任务, 以适应新型管理模式的客观要求。高校基础建设要加强设计方面的管理。一个好的设计方案, 不仅降低了建设费用还能合理利用资源, 提高使用效率。在前期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准备阶段, 设计部门要仔细检查、整理。充分的了解高校场地内外的情况。检查周边的道路情况和水力、电力设施是否符合高校需求。认真编写计划书和计划方案。呈交一份合理的、系统的计划方案以便供上级部门的参考、讨论。通过初期的测量、统计和规划, 减少资源的浪费。

新校区建设一般情况是工期紧、任务重, 但在新形势下, 要求基建处的工作人员必须有条不紊地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以应对基建工作的各种情况。例如应处理好合同的索赔问题, 应减少由于考虑不周而签定合同引起的索赔问题。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调研工作。一个项目, 其功能设置的合理、投资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工作。而施工阶段是应对设计方案的执行, 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就要对方案进行充分地论证、优选, 尽量使所选方案合理经济、合理, 最大化地保证学校的利益。

1.3 加强对高校招、投标程序的管理与控制

首先, 要严格审核投标人的情况。控制投标人的数量, 了解投标人是否具有相关法定的资格以及相关生产技术要求。筛选出不符合要求的投标人,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非法手段骗取投标的单位或个人的介入。其次, 高校新校区建设自己招标行为的规范化。再次, 应该防止高校中低价中标的现象。加强对低价中标项目的管理成为必要, 这也是对高校发展长远要求考虑。同时也要对低价中标项目的跟踪监督审计的监控, 对施工中的各环节进行有效有力度的审核。最后, 就是要对评标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进行合理化。需要选择时考虑其权威性以及合法性。

1.4 应全面考虑对材料费、人工费变化

由于国家对市场已经逐渐放开, 摆脱了以前计划经济的固有模式。随着近年CPI的不断上涨, 人工费、材料费涨幅尤为明显。合同中如果不能体现出对于涨幅的处理方法, 仅仅明确协商解决, 最终将导致中标价格不高, 但真正完成工程后结算价格很高, 而实际工程量变化不大的局面。这种局面对于建设方的资金方面形成巨大压力, 往往使双方会因此诉诸法院。

2 高校管理工作的若干经验

2.1 项目实施工程中协调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 拆迁工程量较大, 协调部门较多, 专业性质较强, 为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应做到腿勤、手勤、口勤, 尽量使工程前期工作又好又快地完成, 为后期施工争取时间。协调设计部门、审计事务所, 完成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工程量清单编制和清单计价。

2.2 抓好竣工验收

最后一道工序往往是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验收过程中需要验收人员要深入到每层、每间检查验收, 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个房间的质量, 包括在实际使用工程中涉及到的水电、公共设施用地和紧急出口的施工情况。发现与合同不符的地方要认真记录并坚持返修, 尤其是对施工中不能保证水电安全的情况, 一定要彻底的整改保证在实际运用中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坚决不能因为在最后竣工验收中出现马虎, 错过某项不合格的施工项目导致日后的大面积的质量问题, 继而返修造成的资金的浪费和安全的隐患。

2.3 细化基建处工作人员职责

虽然基建处工作人手少, 任务重, 但大家应勇挑重担,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应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基建工程的施工和改造任务。同时针对基建工作的特点, 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有关工程的管理规定、办法和违法、违纪案件通报, 加强廉政教育, 防微杜渐, 防止贪污、腐败事件的发生, 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奋进、务实求真、奉公守法的优秀团队。

2.4 控制变更

在工程中因为环境和个人等因素, 往往会出现变更。比如工程的设计图纸比较粗略, 给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造成困难;市场提供的材料标准不符合要求等等, 这些问题都给后续的变更留下了隐患。为了防止变更所造成的损失, 对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发生的变更要在计划指定的过程中以合同的条列来规定费用的增减。但是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努力尽早提前实现变更, 变更的越早, 那么造成的损失就越小。

高校基建工程仍在快速发展, 认清高校基建工程的发展模式以及现况, 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 找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不断完善高校基建工作的相关制度, 规范基建程序, 加强监督管理, 促使基建管理工作逐步迈向成熟已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崇禄, 董红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系列文本应用[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2]谭洪卫, 等.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J].建设部课题.上海:同济大学, 2000.

[3]钟敏.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7) .

新校区建设中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 篇6

一、高校新区建设的特点

1.建设项目规模宏大。一般高校的新区建设是整体规划, 一步到位, 诸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艺术楼、食堂、学生公寓、体育馆、运动场等多个项目建设同时进行, 征地规模是老校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少则一千亩, 多则好几千亩。

2.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基建资金由从前单纯依赖国家财政拨款逐步发展为向社会自主筹资, 形成国家财政拨款、学校事业收入自筹、社会捐赠、银行贷款、BOT融资等多元化筹资渠道, 资金的多元化性质为高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

3.建设项目纷繁复杂。大学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建设项目众多, 配套性要求高, 每个建设项目都要经历立项、选址定位、地质勘探、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程序, 牵涉招标代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城建规划、公安消防等众多单位, 再加上高校内部的使用部门、监察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 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矛盾需要协调, 增加了高校建设项目的复杂性。

4.工程工期要求紧。随着高校升本、扩招及随之而来的教学迎评工作的展开, 高校的新校区建设一旦开始, 旋即进行高速运转之中, 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工期要求非常紧, 一般要求在九月份新生入学前竣工。而校园建筑有个配套使用的特点, 学生公寓、食堂、操场等建筑和设施必须与教学楼同时建成。因此, 建设者须统筹安排、统一规划, 完成建设工期总体控制计划。

5.建设周期长。一般来说, 一个建设项目从决策到实施、实用阶段, 一般需要三到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在此期间, 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形势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诸如可能会遇到政府征地拆迁政策的调整、贷款政策的调整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建设周期。

二、高校新区建设中的财务管理现状及缺陷

新区建设中, 基建资金的频繁流转要求财务管理适时跟进, 将财务活动与基建投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项目和谐有序地发展, 确保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始终处在最佳控制状态。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发现了高校基本建设中的许多财务问题。

1.建设项目严重超预算。出现了建设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 给施工管理和工程决算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隐患。究其原因, 有的工程是为争取立项而故意编制较低的概算, 有的工程是根本就没有编制明细的工程预算, 依靠拍脑袋临时拼凑的数据, 缺乏科学依据的预算其准确性必然受到影响, 造成超计划拨付工程款, 最终导致投资成本居高不下, 基建项目投资效益差。

2.投资缺乏科学论证和民主管理。在基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上缺乏广泛细致的调研和民主监督意识, 导致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贪多求全、边建边改、建完后改变用途, 或者挪用建设项目资金, 因资金不到位造成延工损失。

3.财务管理制度控制不到位。某些高校在思想上重视基建财务管理, 但却执行不力, 相关的规章制度可以找出一大箩筐, 而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工程是仓促上马, 赶时间抢季节, 很多具体事情往往是跳过规定程序来办理。

4.基础管理薄弱。如基建合同的签订不够严密, 执行不够严肃, 存在随意违约的现象。新区建设相关经济合同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专业性强, 要求参与合同签订的人员必须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 在签订合同时注意其逻辑的严密性和内容的全面性, 注重文字推敲。但是实践中大多数合同的内容都不够全面, 条款之间不够严谨, 甚至还存在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不符的地方[2]。

5.基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高校的基建会计大多是事业预算会计兼职, 知识面窄, 只能按照传统会计要求进行简单的事后记账, 对工程建设相关知识都比较陌生, 甚至根本不懂工程造价管理、招投标知识、合同管理知识等, 这样就很难履行基建财务的日常监督职能, 对工程预、决算的审核, 工程量的确定及各种费用支出是否合理也就无法进行准确判断, 严重影响了基建项目建设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三、新区建设中加强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 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基建工程项目投资大, 周期长, 涉及单位和部门多, 因此基建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它更是一个管理体系, 是整合规划建设、监察审计、物资管理等部门资源, 集各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明确区分各部门权限及经济责任而构建的一个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工作高效的管理体系。高校财务部门应在遵循国家统一的财经法律制度基础之上,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工程结算及报销审批权限、各项工程物资管理措施, 根据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概算和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切实做好资金的组织与供应工作。

(二) 建立基建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管理体制

即抓好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个重点环节的工作, 从基建工程立项着手, 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程概算、勘察设计、招标监理、物资采购、财务结算等各个阶段实施全方位控制 (见图1) 。

图1全过程跟踪管理示意图

1. 事前监督。

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在工程建设活动实施之前进行预防性监督。其一, 做好立项前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发挥基建财务在项目决策中的管理和控制作用;其二, 引入目标管理, 运用限额设计方案, 把投资成本控制工作提前到设计阶段;其三, 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招投标制度, 切实降低工程成本;其四, 强化合同管理, 主动参与合同谈判, 从财务角度对合同条款 (如工程款拨付依据、比例及时间, 预留质保金比例, 工程量增减计价等) 进行严格把关, 精打细算。

2. 事中监督。

是在新区建设活动中进行的监督, 贯穿于整个建设活动的始终。基建财务人员应随时深入施工现场, 多与现场人员沟通, 了解核实工程进度, 对施工质量、材料质量及到货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使每一笔款项都能够按规定用途使用。按上级部门批准下达的投资计划、施工合同约定的价款、工程预算、工程进度、付款程序对支出项目的金额是否合理、手续是否符合规定进行严格把关, 核对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 努力做好事中控制 (见图2) 。

图2工程进度款拨付示意图

3. 事后监督。

在建设活动发生后对其结果进行监督, 主要以基建财务报表的方式来分析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核准工程量, 对工程款中的超付或遗留款项提出合理意见, 准确计算待摊投资, 参与工程竣工验收, 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及固定资产移交手续。这个环节将规划建设、计划财务、监察审计等各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 各部门按规定程序在竣工决算准备资料上签字, 对整个工程建设做个全面总结, 如各种资料的归档、剩余资产的清点、债权债务的清偿等[3]。

(三) 基建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基建财务人员要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 向管理型会计转型, 一方面不仅要熟悉高校财务会计制度, 还要熟悉基建工作的主要环节和过程, 熟悉建设计划、预算定额、工程进度及工程材料方面的知识, 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知识结构, 掌握法律、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把财会工作逐步转向对基本建设全过程的核算和监督。

总之, 高校基本建设的目的是改善校舍及配套设施, 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丰富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财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 控制建设成本, 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推动高校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高校基建投资规模逐年增大, 基建财务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新区建设的特点入手, 针对其财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高校,新区建设,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红梅.中国高校多元化筹融资途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0) .

[2]毛丹.高校新区建设中经济合同管理的财务介入[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 .

校区改造建设项目管理 篇7

第一, 与其他建设项目不同的是, 高校新校区建设工程, 参与项目承建单位相对较多, 档案资料类型和数目相应的也比较多, 管理方面容易出现混乱, 会增加之后工作的难度, 比如工程付款、审核定案、基建决算审计等。

第二, 高校新校区建成后, 完整的档案和记录有利于档案资料的使用, 使二次资金及项目投入的规划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第三, 高校新校区基建档案进行管理, 有助于财政拨款、竣工决算审计等工作的进行。工程结束后, 档案资料是最好的记录和凭证, 不仅易于之后日常维护和管理以及上级单位审计, 而且可以为项目改建和扩建提供数据信息的支撑。因此, 规范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做好档案资料管理, 对学校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二、高校新校区建设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经费投入少

高校用于新校区基建档案管理的费用较少, 经费的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展开。档案管理经费的不足, 造成档案管理设施的缺乏和用于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学习的费用较少。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最直接的因素, 比如造成管理工作难以稳定持续, 专业水平不高, 缺乏科学性等。

(二)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高校新校区建设刚投入使用, 档案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有待确立和发展。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不明确, 对档质量要求不严格, 基建档案经费来源不稳定, 归档验收的手续和时间不明确, 对以上出现的问题, 缺乏系统的管理和制度的约束。没有规范的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 归档内容质量不高

基建档案管理中, 归档内容质量不高。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收集中, 由于认识不足, 随意性居多, 常常忽略质量问题, 并且对收集到的材料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和科学分类, 造成资料管理的混乱现象。同时, 归档工作中存在归档资料质量不高问题。原始工程资料文件缺乏合理保存, 常常出现污染磨损情况;部分材料由于使用不当, 出现多次涂改涂画, 而无法辨识;绘制的设计图纸和竣工图纸不整洁, 品相不佳;项目概算书图章不全, 内容不清晰, 格式和内容不协调等, 这都直接影响归档质量。

三、高校新校区建设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 完善基建档案硬件设施

增加基建档案管理的经费, 设置专门的管理场所。对室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 配备防盗装置、消防装置、防水设备、防虫设备等基础设备。不仅如此, 要增加现代化设备, 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的设备, 建立电子档案的多媒体数据库, 实现资料的智能化管理, 增加资料的使用年限。将纸制文件扫描入电脑, 甚至可以进行矢量化处理, 既方便材料保存, 又使材料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增加了材料的使用率。

(二)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注重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 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经费, 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综合提高业务管理水平。通过交流学习, 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经验, 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重视人才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能力, 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三) 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将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义务进行制度化。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归档时间、要求、归档的程序和归档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以及对归档后资料管理转借与翻阅等加以制度化规范。由于高校基建档案资料类型较多、工作繁杂, 有效性的制度约束可以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因此, 要重视基建档案工作中的制度化管理, 促使基建档案管理制度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四) 强化档案验收管理工作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参与到新区建设单体项目竣工的验收工作中, 以便指导验收。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在参与验收时, 一是要了解归档资料内容;二是要核查项目设计费用、日常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的资料是否完整;三是对档案资料进一步核对, 保证工程检查中文件的原件保存和准确性, 保证日常施工中资料按照分类管理以及设计图纸和竣工图纸整洁规范, 还要核查竣工项目是否符合最初设计, 有无出入;四是管理人员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四、小结

基建档案管理可以为高校新校区建设提供历史凭证, 是高校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加大对基建档案管理的经费投入力度, 进而为现代化硬件设施的配备和人员培训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 要确立系统合理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强化档案验收管理工作, 有效解决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以促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地展开。

参考文献

[1]黄滢.高校基建档案建设工作探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2, 03.

[2]朱淑媛.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初探[J].秘书之友, .2012, 04.

上一篇:师生服务论文下一篇:肛肠科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