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

2024-10-25

乡镇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精选7篇)

乡镇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 篇1

乡镇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贯彻落实市、县有关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要求,认真履行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赋予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我镇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巩固治超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保护交通公路基础设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交通运输安全,特制定本目标责任书:

一、治超责任

各村(社区)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辖区内砂石塘口和矿产建材以及毛竹、木材等产品的装卸监管;按照《霍山县农村公路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切实担负起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主体责任,督促辖区内的养护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养护管理,开展路面巡查;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在农村公路主要出入口和交叉节点,按标准设置限载、限高、限宽、限长等警示标志和限行措施,真正从源头上杜绝超限超载车辆驶入农村公路。

二、工作目标

实现治超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完善,路面执法监控网络基本形成,源头监管机制初步建立,辖区内无超限超载车辆从货运源头驶出,非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得到根本控制,运输秩序规范。

三、奖惩措施

镇领导组将不定期、不定时的对各村路段进行巡查和督查。对治超工作成绩突出的在全镇予以通报表彰,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不好的,责令向镇治超领导组写出书面报告,并通报批评。

本目标责任书自签字之日起施行。

乡镇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 篇2

【关键词】超限超载;治理;探析

一、宁夏治超工作基本情况

按照国务院和国家九部委的统一部署,宁夏治超工作稳步推进。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2004年至2007年。自治区实施治超工作,成立了公安、交通、工商等12个部门及各市、县(区)组成的治超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12个治超站,开展为期三年的集中治理行动,在各市县、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加强路面治理和源头监管,超限超载势头基本得到遏制。二是2008年至2011年。2007年下半年,全区国省干线公路启动计重收费工作,为了将计重收费与治超有效衔接,自治区启动了第二轮治超工作。由于计重收费倍率不高(宁夏最高为6倍,山西、陕西现为16倍),治超站点设置不足,处罚措施宽松,超限超载车辆绕行现象频繁,超限超载现象出现反弹。三是2011年以来。自治区出台了《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办法》,但执行效果不好,站点网络疏松,交通运输部门单打独斗,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截至目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宁夏共设置固定、流动治超站60个,其中高速、国省干线公路设置固定治超站13个,流动治超站10个,各市、县(区)农村公路共设置流动治超站37个。固定、流动治超站配备执法、协管人员860人,其中交通执法人员688人,公安人员172人。

多年来,在自治区各级治超机构和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协同努力下,通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贯彻落实,坚持依法严管,结合实际开展重点治理活动,宁夏治超工作稳步推进,治超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二、目前治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治超工作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宁夏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受客观因素影响和主观努力不够,全区的治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个别地方和部门领导思想松懈,放松了对治超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致使治超工作流于形式,超限超载车辆反弹。

(二)受机构、人员、资金等因素影响,长效治理机制建设进展缓慢,一些地方治超领导机构松散,治超机构不健全,执法力量弱,资金投入不够,形不成有效的高压态势。

(三)有的地方路面执法联合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协调不力,部门配合不主动、不积极,造成交通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治超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源头治理缺乏有效措施和手段,监管措施难以到位,治理效果不理想,给路面执法造成很大压力。

(五)个别单位治超站管理不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不规范,存在执法不文明、违规操作、法律文书不完备、个别执法人员着装不整形象差等问题,影响了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形象。

(六)流动治超卸载困难,治理效果不理想。卸载问题是困扰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流动治超工作的一大难题,因受地理环境、安全防护条件和资金等因素限制,致使卸载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存在以罚代卸的情况。

(七)重型车辆恶意超限、夜间行驶、绕道逃检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超限超载危险货物(电石、液化气等化学品)运输车辆有所增加,公路运输安全隐患有增大趋势。由于固定治超站点较少(有的在建或未建),超限超载现象还难以得到效控制,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车辆绕行现象较为严重,高速公路目前依然是超限超载车辆通行的主通道。

(八)超限超载车辆集体抗检、故意占道堵道、冲卡等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

(九)高速、干线公路固定治超站、流动治超站和农村公路流动治超站的执法标准不统一,容易引起群众误解,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三、下一步做好治超工作的对策措施

治超工作涉及面广,既有车辆生产、改装、市场准入、运输监管等问题,也有派生出的一些新问题,如电煤供应、运力紧张、生产生活物资价格以及劳动力就业等,尤其是治超涉及运输业户的利益,存在利益博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所以治超工作必须按照“依法严管、标本兼治、把住源头、长效治理”的要求,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各种技术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从根本上规范车辆装载和运输行为,维护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确保公路设施完好和公路交通安全。

(一)坚持政府主导,实行部门联动。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将治超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超限运输治理工作涉及方面广、环节多,依靠交通部门一家治理难以取得成效,必须紧紧依靠各级政府,以政府为主导,组织由公安、交通运输、工商、监督等部门组成治超专职队伍,建立综合治理联动机制,使治超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才能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展开。遵循“全区统一领导、各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按照《治超办法》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区、市、县(区)三级治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强有力的治超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完善治超工作配套措施和制度,落实治超工作人员和经费,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治超工作。一是各级政府要定期召开治超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治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分清责任,落实措施,重拳出击。二是政府对治超各成员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进行评定和考核,并将此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作为部门或单位的目标考核进行对照验收。三是对暴力抗法、聚集车辆集中冲岗、殴打路政人员的,公安部门要依法从重从严处罚;对屡屡超限运输的,运管部门依法吊销其车辆营运证或吊销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对恶意超限的,公安交警部门给予其记分处理;对经营企业、货运站场保护超限运输车辆的,公安、国土、工商部门协助公路部门进入依法查处超限车辆,依法取缔和吊销其营业执照或经营权。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治超网络体系。随着宁夏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超限超载车辆避站绕行、冲卡拒检现象日益严重,现有的治超检测站已不能满足路面治理的需要。加强和完善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是提高治超工作水平的关键。要按照“高速公路入口严把严控,国省干线公路检查纠正,农村公路限高限宽保护”的总体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建成管控全区公路的治超网络体系。交通运输厅负责完成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治超站点的建设;各市、县(区)政府负责完成农村公路固定治超监测站和重要路段限高、限宽设施的建设。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完成已运行的13个治超站的技术改造,并新建高速公路39个入口治超预检站。各市、县(区)要完成农村公路37个治超站预检站建设,同时补充完善农村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建设。治超检测站要按照“布局合理、标识统一、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的标准化要求规范建设,对现有条件简陋的治超站点进行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和执法能力。总之要严格按照《全区治超站点规划建设方案》,完成建站任务。

(三)强化路面管控,固定流动结合。路面执法管控工作是治超工作的重要环节。各市、县(区)政府要组织公安、交通部门执法人员进驻治超站点,开展联合执法,采取固定治超和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超限超载车辆依法进行严格的治理。交通部门执法人员负责车辆的称重检测,按照规定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处罚。公安人员负责维护正常的治超工作秩序,引导车辆进入检测区域,对经高速公路入口预检站测定为超限超载的车辆进行劝返,对现场检测认定的违法超限超载驾驶人实行记分处罚。

(四)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堵住源头。源头治理是最有效的治理方式,也是在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上较路面治理成本低的治理措施,源头监管到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路面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各级政府要组织公安、交通、经信、质监、工商等部门,切实加大源头监管力度,下决心把违法现象控制在源头。交通部门要对重要的货物装载点、厂矿企业等源头地点,组织运政人员进行巡查,加强对货物装载源头的监管;各市、县(区)政府和经信、工商、质监、国土等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加强辖区源头单位的管理,对向出场车辆超载装载的源头单位给予严厉处罚,确保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不出厂、不出站。交通运政部门要建立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健全违法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加大惩处力度。

非法改装车辆是超限超载运输的一大顽疾。国家对道路运输车辆有严格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标准,但很多货运车主为了多拉快跑,采取加高货厢、加装钢板等办法,非法改装车辆,既超限装载,又影响安全。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非法改装行为,公安、交通部门严把车辆入户关、审核关、审验关,加强实测查验,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登记入户,不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工商部门要严格整顿汽车改装企业,取缔非法改装企业。对在用的非法改装车辆,开展专项整治清理工作,由公安部门牵头,工商、交通、质监部门参加,制定专项整治清理方案,劝其自行拆除,或者强制拆除,坚决杜绝非法改装车辆上路行驶。

(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文明规范执法。交通、公安部门是治理工作的主体,要紧紧依靠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加强执法部门和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公安、路政、运政等执法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探索治理工作统一执法、综合执法的体制和执法方式,进一步规范执法工作程序,严格执行以卸载为主、不经称重检测不认定违法、不实施处罚的规定;要坚持卸载和处罚并处、从重处罚和不消除违法状态不放行的规定;坚持同一违法行为已被处罚的不准重复处罚的规定,对超限行为严格限定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治超检查站内执行,严防公路“三乱”的发生。完善管理办法,制定内部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法有力的治超队伍,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和规范执法。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明查暗访,严格执法风纪,对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人和事要查清事实,从严处理。

(六)推进信息化治超,实行动态化监管。随着宁夏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治超站点的不断增多,路面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日渐显现,运用科技治超手段,既可以弥补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可以监督执法行为,防止权力滥用。要结合全区建立路网中心和信息化平台,加快治超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治超检测站、货运源头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广使用货运车辆I C卡道路运输证,实现对治超检测站、重点货运源头企业及货运车辆装载情况动态监管,提升治超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

(七)做好宣传工作,形成社会共识。治超工作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治超工作的顺利开展。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治超的工作措施和重要意义,对违法违规超限超载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增强全社会对超限超载危害的认识和对治超工作的认同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爱护公路、安全运输、减少超限超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总结 篇3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文件)精神,按照2005年6月20日全国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以及省、市对治超工作的一系列要求,结合我市治超工作实际,全面开展了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现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

按照“巩固成果、力度不减、突出重点、有效推进”的工作思路,明确在2005年年底以前,将全市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5左右;使95以上的“大吨小标”车辆标定吨位得到更正;将长期在**市营运的“外挂车辆”的比例控制在20左右。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加强了对治超工作的领导。完善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成立了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交通局局长、公路管理局局长、公安局副局长为副组长,经贸委、征稽处、交警支队、工商局、高管处、煤炭局、纠风办等为成员单位的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并设立督查组,负责对各地治超工作的督查。明确了具体的联系方式和联系人,建立了全市治超工作联系网络。

——明确了相关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印发了《**市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遵府办发[2005]92号),对交通局、公安局、经贸委、工商局等治超重点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划分,做到工作职责更加清楚、任务目标更加明确。

三、采取具体措施推进治超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加大路面执法力度,巩固了治理成果。全市设置固定治超检测站(点)14个,以2轴、3轴车型为治理重点,加大了辖区内所有公路超限超载的整治力度;同时,辅之以流动稽查,严厉打击以驳载为手段的短途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加强重要县公路矿山管理,把好装载关,将恶性超限超载控制在源头。据统计,截至12月底,全市共检测货运车辆290907台,查处228926台,转运1200吨/850辆·次,劝返1320台,卸载27509吨,巩固扩大了2004年以来治超工作的成果,车辆严重超限超载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统一标准依法实施了严管。按照交通部、公安部、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455号文件)的要求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交通(公路)部门按照《公路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及《贵州省高等级公路管理条例》、《贵州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恶性超载车辆实施了严管重罚;公安部门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处罚额度,对超过超限超载统一认定标准的,进行了严肃查处,并对有的驾驶员计扣6分,加大了治超工作的力度,营造了治超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

——开展检查活动,规范执法行为。组织明查暗访活动4次,及时处理了执法行为不规范、语言不文明、着装不整齐、未持证上岗等问题。认真落实治超工作“五不准”规定,加强对上路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及管理。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市交通局举办了3期路政执法业务培训,**公路管理局举办了4期培训班。

——加大整治力度,加强货物源头管理。由工商部门加强车辆市场监管,立案查处场外二手车交易案件58件,规范二手车交易798辆,补办营业执照634户;依法取缔59户非法拆解企业及个体经营户,没收非法拆解、拼组装车12台,规范13家回收企业。同时,还对公路沿线的小煤场,货物分装场进行了治理,取缔无照经营7户,进一步加强了货物的源头管理。

——严厉查处车辆“大吨小标”、“外挂”和非法改装车辆。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继续做好在用“大吨小标”车辆的参数更正及行驶证换发工作。一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大吨小标”车型及范围,认真核对本辖区已登记的机动车,属于应恢复质量参数的“大吨小标”车辆,向社会和车主告知办理更正所需要的手续,办理了更正手续;二是按照《载货类汽车质量参数调整更正表》中的技术参数,更正机动车的载质量,免费换发行驶证;三是对不主动申请更正的,在机动车年检时责令恢复,强制更正,对此还设立专门咨询电话,方便群众咨询。据统计,一年来共更正“大吨小标”车辆5836辆(次),占应更正车辆的95。

(2)公路养路费征稽部门按有关规定足额收取了养路费。一是按照《公路汽车征费标准计量手册》、《载货类汽车质量参数调整更正表》的规定征收养路费,如:对习水县、赤水市、道真县、红花岗区、汇川区的881辆外挂车,计3760.5吨位,按省的规定征收了养路费;二是积极协调与邻省市在征费吨位、外挂车辆管理方面的业务关系,在**召开了云、贵、渝、川四省(市)征稽工作联系会,形成了会议纪要,落实了对“大吨小标”车辆和外挂车辆的管理。

乡镇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 篇4

(试 行)

为认真贯彻《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范治理秩序,细化部门职责,明确工作程序,按照“抓综治、保安全、保畅通、为人民”,“让守法者得实惠,让违法者受损失”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治超、标本兼治、就地卸载、倒查责任、奖惩并举”的工作方针,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全省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各市、县(区、市)人民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的责任主体,市、县(区、市)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 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的 责任主体,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和技术措施,坚持源头治理与路面治理相结合,重点治理与长效治理相结合,严格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行为。对非法超限超载行为要依法实行“控”(控制源头装载)、“拆”(对非法改装、拼装、报废车辆强行恢复、拆解和销毁)、“卸”(卸载超限超载货物)、“罚”(处罚超限超载违法行为)、“记”(对违法驾驶人给予记分)、“赔”(收取路产损坏赔补偿费)、“拘”(拘留违法行为当事人)等综合治理措施,确保非法超限超载行为得到根本治理。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交通、公安、经委、工商、质监、安监、法制、宣传、监察、纠风、环保、物价、煤炭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的领导,在 2007年 12月 18日前成立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固定人员、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全面开展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要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研究和解决治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治超工作有序推进。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辖区内非法超限超载源头环节的全过程监管。要组织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各汽车(挂车)生产、改装和维修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生产、改装和维修车辆,严禁非法生产、改装车辆。各道路运输和物流企业,煤炭及其它矿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货源站场等,要按规定给车辆装载、配载和组织运输。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县级人民政府要在2007年12月31日前,将所有非法生产、改装、维修车辆企业,非法储(售)煤场等货源站场全部取缔。2008年2月28日前,对所有注册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的生产、改装、维修车辆企业以及储(售)煤场等货源站场进行规范,并在媒体公告。经公告后的各生产、改装、维修车辆企业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生产、改装和维修车辆。同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支持煤焦及其它矿产品封闭厢式货车的研制、生产和改装,实现环保运输。要将确定的非法超限超载运输集中区域的重要路口及责任人、治超站点、公安交警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和流动稽查队负责人的名单,本地货物源头单位及负责人名单于2007年12月19日前在媒体上公布。

第五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货运源头单位的监督管理。在 2007年 12月 18日前对公告的货运源头站点及大型和重要的货运源头单位实行运政人员派驻制,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对一般货运源头单位实行巡查管理。按照《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交通部 2005年第 6号令),对违反规定为车辆超标准装载、配载货物的企业或货运站经营者,每次处以 1万元罚款;超过 3台次以上的,每次处以 3万元的罚款。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运输质量信誉档案,从 2007年 12月 19日起,实行“黑名单”制度。根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交通部 2006年第 9号令)第五十条规定,道路从业人员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不立即采取消除措施,继续作业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从业资格证。对于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货运站经营者,存在非法超限超载等重大运输安全隐患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限期责令改正,在 10日内不能按要求改正且情节严重的,按照《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交通部 2005年第六号令)第六十五条规定,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对货运经营者擅自改装已取得车辆营运证的车辆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一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改装 1辆次的并处 5000元的罚款,改装 2辆次的并处 1万元的罚款,改装 3辆次以上的,每辆并处 2万元的罚款。同时,移送公安交警部门强制拆解,恢复原状。

交通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治超检测站点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工作,要加大科技投入,按照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的要求,完善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控网络。普通公路治超站点工作人员编制 35— 45名,高速公路治超站点编制 16— 32名。在公安部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可在检测站点前方 1公里处设置硬隔离设施,疏导和分流货运车辆。

交通部门负责对货运车辆的称重检测(检测结果最高允许有 6%的误差),并对车辆是否超限超载予以认定,对确认的超限超载货物实施卸载,并予处罚。对超限车辆,按照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关于超限运输车辆收取路产损坏赔(补)偿费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晋交体字 [2000]297号)规定的标准吨公里 0.2元收取道路补偿费。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交通厅《关于对超限运输车辆货物装卸及保管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批复》(晋价费字 [2003]46号)规定收取装货费(3.5元 /吨)、卸货费(2.5元 /吨)和保管费(2元 /吨),向当事人出具货物保管等事项告知书。所卸载的货物可分载运走,当时运不走的,按规定保管 3日(72小时),超过 3日的按无主货物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拍卖,拍卖款项全额上缴财政。

交通部门在治超站点查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流程为:

(1)配合交警部门引导车辆进入检测通道;(2)根据称重结果,依据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作出认定。如超限超载,要对其滞留,并按规定严格卸载。同时,按《意见》中第二十八条第四款进行处罚;

(3)收取超限车辆路产损坏赔(补)偿费;(4)在卸载后,按照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对车辆状态进行复检确认,已消除违法状态的予以放行;

(5)对超限超载当事人进行教育;

(6)对违法车辆、驾驶人做好违法记录,抄告车籍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处理。交通部门要按照国标要求 ,设置统一规范、标志清晰、视认方便的超限超载限制以及限速标志,为公路使用者便利出行创造条件。

交通部门要购置必要的清障设备,满足清障需要。特别是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应购置必要的大型清障设备,确保发生事故后尽快恢复道路畅通;在重要的收费站出入口、弯道、爬坡道增加引道,以提高车辆通行能力。高速公路路政部门可在服务区内对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进行稽查,对检测后认定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必须责令其停驶,实施强制卸载,同时实施处罚,对超限车辆收取路产损坏赔(补)偿费。

第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严格货车和挂车的上户、检验。以交警支队为单位对各类货车、挂车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重型汽车、挂车及驾驶人基础台帐,切实掌握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严格货车的检验。继续做好免费变更“大吨小标”车辆行驶证的换发工作。对挂车注册登记时,要严格按照国家《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标准把关,违反限值标准的一律不予登记。在用全挂车超出限值标准的,不予检验。全挂车的被牵引挂车超过两轴和半挂车、全挂车超过六轴(不含六轴)以及全挂车的被牵引挂车长度超过主车长度的货运车辆禁止上路行驶。对逾期未检验的重型汽车、挂车状况进行登记,于 2007年 12月 31日前逐级上报至省交警总队汇编成册,下发全省交警对照备查。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负责指挥货运车辆进入就近治超检测站点进行检测,并查处超限超载车辆的违法行为;对违法驾驶人 处罚、记分;对非法改装车辆进行强制拆除恢复原状,对非法拼装、报废车辆依法没收并监督拆解销毁; 维护治超检测站点的交通、治安秩序,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确保不发生严重交通堵塞。

公安交警在治超站点查处非法 超限 超载车辆工作流程为:

(1)2公里以内负责指挥货运车辆进入治超检测站点进行检测,5公里以内押送货车进入治超检测站点检测;

(2)根据称重结果,依据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对车辆是否超限超载与交通部门共同进行认定。如不超限超载,予以放行;如超限超载,则在严格卸载的基础上,按《意见》中第二十八条第三款执行;

(3)滞留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直至消除违法状态,同时对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其他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4)在卸载和处罚后,与交通部门共同对车辆进行复检确认,对已消除违法行为的车辆给予放行;

(5)对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当事人进行教育;(6)对本辖区驾驶人做好违法记录,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对非本辖区的驾驶人,将违法信息转递驾驶证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7)将车辆所属运输企业的情况抄告车籍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公安交警可以在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配有称重设备的公安交警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内对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单独执法,但必须在称重和严格卸载的基础上实施处罚和记分。

公安交警在治超检测站点 5公里以外的国省道、县乡道发现并经 检测确认 车货总重超过 55吨的车辆,立即责令停驶,就地就近卸载 消除违法状态,不经检测不得认定超限超载,不卸载消除违法状态不得放行。对经检测认定车货总重在 55吨以下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必须在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超限运输检测点、临时卸载点和公安交警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内实施卸载并处罚。

在执法现场发现非法改装车辆(含罐体车辆),对非法改装部分要强制拆除、恢复原状;不能当场拆除的押送至指定地点强制拆除,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对执法现场发现非法拼装、报废车辆依法扣留,负责监督拆解、销毁或者另行在专门场地统一拆解、销毁。

第七条 经委部门要加强对 公告内车辆生产、改装企业的监管,规范生产、改装企业的行为,配合工商等部门对车辆非法改装企业进行整治,杜绝非法车辆出厂。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经贸产业 [2001]47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公告管理和注册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经贸产业 [2002]76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车辆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产业 [2005]2529号)要求,已列入《公告》的车辆生产企业,企业销售的产品必须是《公告》公布的产品;必须与《公告》公布的技术参数相一致,否则为违规产品;产品生产地址必须与《公告》公布的地址相一致,否则为违规拼装;企业注册地址、法人代表等必须与《公告》公布的内容相一致,否则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协同 配合 工商等部门查处公路沿线储(售)煤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的非法经营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储(售)煤场为重点的管理检查工作,查处违法行为。经省批准设立、领取了省经委颁发的煤炭经营资格证的储(售)煤场,凡发现为车辆超标准装载的,要收回煤炭经营资格证。

加强 对焦炭装载、运输的管理,依据国家超限超载认定标准核定净载质量,按照单票限开、单车限装制度,发放有关焦炭运销票据。焦炭生产企业和运输车辆在申领焦炭运输票据时要向省焦炭集团有关运销服务工作人员或者开票营业站提供机动车行车证的复印件,按照超限超载认定标准核定净载质量申领运销票据。焦炭公司要派出工作人员进驻治超检测站点,检查焦炭公路运输票据使用情况,倒查超标准装载焦炭和超额开具票据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条 工商部门要继续按照整治车辆非法改装企业的规定,对非法改装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对不具备生产经营资格的非法改装企业,会同相关部门严格依法予以取缔;对已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含有“车辆改装”项目,但未列入公告管理的企业,依法限期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对非法兼营车辆改装活动的汽车修配厂、维修点等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对未取得发改委公告认可的市场主体,一律不得核发有“车辆改装”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对非法进行车辆拼装活动的废旧汽车拆解场所、汽车修配厂、维修点等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整顿和规范煤炭市场经营秩序,加强和规范储(售)煤场等货物集散场所的监督和管理,查处非法煤炭储(售)经营行为。对未取得经委煤炭经营资格证的市场主体,一律不得核发 “煤炭经营”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负责牵头加强货运站场的整治,建立货物装配载、经营信誉档案,从 2007年 12月 19日起实行“黑名单”制度。

第九条 质监部门 应对治超工作所需的检测设备依法实施计量检定;实施缺陷货车召回制度,检查从事改装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所及标准执行情况,杜绝无标生产行为;实施车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查处不符合认证要求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要严格按照检定规程和授权范围开展检定,对检测站点检测设备,要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对经检定合格的设备,及时办理合格证。对发现计量不准的,及时校正。

第十条 安监部门应以加强源头管理、打击超载、治理隐患为重点,按照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槽罐车充装单位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安委办 [2006]16号)、国家安监总局等三部委《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 [2006]119号),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专项整治;督促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发货和装载的资质查验、审核、充装登记、资质档案管理制度。选择危险化学品卸载点,配合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对非法超限超载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押送到指定的卸载点,消除违法状态,不消除违法状态不得放行,或退回原装载点(有关费用由车主负担),并依法对超装车主和企业进行处罚。

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因非法超限超载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 宣传部门及新闻媒体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宣传教育始终贯穿到治超工作的全过程,规范新闻采访行为。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各种宣传方式,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开辟热线,专版、栏目、新闻会客厅、访谈等专题节目,加大治超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宣传治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报道治超工作进展情况,充分报道相关部门治超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要加强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舆论监督工作,加强对恶意堵车、阻碍执法、对治超执法人员进行人身伤害等典型事件的报道工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假记者的打击力度。

第十二条 法制部门配合有关部门研究起草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组织进行典型案例剖析,依法裁决相关复议案件,加强治超执法监督、检查,对不依法履行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职责的部门和人员,建议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三条 监察、纠风部门要加强对治超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对治超不力,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市、县(区、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进行责任追究。对不正确履行职责,违反规定构成公路“三乱”的单位和人员,要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对发生严重公路“三乱”问题的,除追究当事人直接责任外,还要追究部门分管领导和政府分管领导的责任。制定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并负责实施。

第十四条 环保部门 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对公路沿线储(售)煤场的监管,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配合经委、工商等相关部门予以取缔。对运输煤炭、煤粉、焦炭、沙、土等易遗洒物品的货运车辆,未使用有效措施进行封盖的,配合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五条 物价部门要指导和监督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相关收费政策的执行情况,制定 道路路产损坏赔(补)偿费、超限超载车辆装卸、货物保管、停车管理以及对非法改装车辆恢复原状、非法拼装车辆的解体等 所需相关费用的收费标准,指导和监督收费标准的执行情况,为治超工作提供价格管理服务。

第十六条 煤炭部门要加强对煤炭源头装载的管理。煤炭生产企业要严格依据国家超限超载认定标准核定净载质量,按照“单票限开、单车限装、票吨相符”的原则进行装车,并按规定开具山西省煤炭销售票,对为车辆超标准装载煤炭的厂矿负责人,吊销其“矿长资格证”。煤炭经营运输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合法装载,不得要求煤炭生产企业为车辆超标准装载。

要加强对煤炭生产经营企业的煤炭运销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发现超标准装载行为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无票或超额开具煤炭销售票的煤炭生产经营企业和承运人,根据《山西省煤炭销售票使用管理办法》(省政府第 212号令)第 16条的规定,给予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公路煤焦出省口管理站和营业站 对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超限超载运煤焦车辆,立即通知交通、公安部门,由交通、公安部门依法卸载、处罚、记分和 收取路产损坏(赔)补偿费。同时做好登记,倒查违规为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多开相关票据或超标准配装煤焦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

省军区负责组织对假军车的打击,配合交通、公安部门处理军车违规超限超载运输行为。按照《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打击盗用、仿造军车号牌专项斗争的通知》(政保发 [2007]2号)要求,严厉打击利用假冒军警车辆进行超限超载运输以及偷逃国家相关税费等违法行为 ,特别是把大吨位假冒军车作为打击的重点。根据军队有关文件规定,非军队装备的 10吨(不含)以上大吨位运输车不得使用军车号牌。公安机关和交通部门对悬 挂 军车号牌载质量超过 10吨(不含)的大吨位运输车(军队装备的坦克等履带式重装备运输车辆除外),特别是集装箱车和货柜车,一律滞留车辆,通知当地警备部门和指定军交运输部门,查清号牌真伪、车辆来源。属假冒军车的,由公安机关和交通部门依法处理,并追缴其欠缴的各种规费;属军队内部车辆的,移交当地警备部门和指定军交运输部门处理。

第十八条 交通和公安部门要严格按照交通部、公安部等七部委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公路发 [2004]219号)和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集中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 [2004]455号)以及《 意见 》的规定,结合山西实际,确定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即: 两轴车辆、农用车辆、低速载货汽车(含三轮)一律按 机动车行驶证核定载质量标准认定 ; 三轴车辆车货总重不得超过 30吨;四轴车辆车货总重不得超过 40吨;五轴车辆车货总重不得超过 50吨;六轴车辆车货总重不得超过 55吨。

第十九条 经 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超限运输检测点、临时卸载点和公安交警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现执法主体和管理模式不变。在高速公路入口的检测点,由高速路政部门管理,高速交警部门配合。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建由 交通、公安等部门组成的 独立的治 超流动稽查队,每队不少于 10人,配备专用的稽查车辆和设备,依托省政府批准的超限运输检测点、临时卸载点和公安交警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开展联合流动稽查。要增加上路频次,扩大稽查范围,重点查处绕道、闯卡、聚集堵路和无固定检测点路段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和通过重要桥梁大吨位车辆以及对货运装载点的查处力度。稽查时必须使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未经称重不得认定超限超载。对检测后认定车货总重超过 55吨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必须责令其停驶,就地就近卸载;对检测后认定车货总重在 55吨以下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必须在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超限运输检测点、临时卸载点和公安交警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内实施处理。同时,要进行责任倒查,追究上游站点相关值勤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在国省干线公路 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有关部门要依靠省人民政府 批准的超限运输检测点、临时卸载点、公安交警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 和流动稽查队,对经过称重确认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在严格卸载的同时依法予以罚款,或依法收取超限车辆路产损坏赔(补)偿费,同时载入运输质量信誉档案,并对驾驶人进行记分处理。

第二十二条 在 高速公路上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要利用入口称重检测装置对货运车辆进行检查,严格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坚决杜绝车货总重超过 55吨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驶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匝道和收费广场以外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由当地政府负责。对擅自放行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进入高速公路的当事人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三条 在 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由管理主体根据公路技术等级和实际需要,在辖区内重要路口和连接干线公路路网的线路入口处,提前按国标设置明显的限载、限高、限宽警示标志,设置的限高、限宽设施应具备反光功能。县、乡道三级公路的严格限制车货总重超过 30吨的车辆驶入,县乡道为四级公路的严格限制车货总重超过 20吨的车辆驶入,等外公路和村道严格限制车货总重 10吨以上的车辆驶入。对技术等级高或设有治超站点的路段,按照国省干线公路的治理方式进行。

第二十四条 加强对特大桥梁和危桥的管理,严禁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和超过限定标准的车辆通过桥梁。对经交通部门公布的危桥,要依据分类标准设置明显标志和限高、限宽设施,必要时派专人值守。要按照行业标准开通便道或指定绕行路线,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对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压垮桥梁或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加强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源头治理,严格按规定装载。对非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超限超载、无检疫检验证明的运输车辆,不得享受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对已行驶在公路上的运输瓜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超限超载车辆,不得滞留、卸载和罚款,但必须在道路运输证上登记违法行为并将违法行为抄告有关执法监管机构。对超限车辆,收缴相应的路产损坏赔(补)偿费。

第二十六条 对运输不可解体物品的超限车辆,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2000年交通部第 2号令)执行。对未持有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超限运输通行证》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的《车辆超限运输证》,或虽有《超限运输通行证》和《车辆超限运输证》,但所载货物、路线、时间与证不符及持涂改、伪造、租借、转让等证件的 “三超”(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 4米以上 <集装箱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 4.2米以上 >、车货总长 18米以上、车货总宽度 2.5米以上)车辆,一经发现一律依法处罚,责令其停放到指定位置,并依据《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并收取路产损坏赔(补)偿费;同时,责令当事人到省交通厅路政审批大厅补办《超限运输通行证》后方可放行。

对影响交通安全的,并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对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由当地公安、运管和安监部门派专人到场,在交警等部门配合下,引导至就近指定的危险化学品卸载点消除违法行为并实施处罚后方可放行,同时要在道路运输证上登记违法行为并抄告车籍地有关执法监管机构。

第二十八条 对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在严格卸载的基础上,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交通部门对其依法实施处罚,并依法收取超限车辆路产损坏赔(补)偿费。但对当事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如经复检与法律文书记载的载质量不一致的,可依法再卸载、再处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山西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办法》第八十一条以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 91号)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 69号)规定,对非法 超载车辆 予以罚款和记分。对超过核定载质量 30%以下的给予 300元的罚款和记 2分的处理;对超过核定载质量 30%至 50%的给予 1000元的罚款和记 6分的处理;对超过核定载质量 50%至 100%的给予 1500元的罚款和记 6分的处理;对超过核定载质量 100%以上的给予 2000元的罚款和记 6分的处理;对记分累计超过规定限值(达到 12分)的驾驶人,依法扣留驾驶证,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重新考试;考试合格的,发还其机动车驾驶证。

交通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 超限超载 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其额度为:每超过限定标准 1%,加处 200元的罚款;超过限定标准 100%的,处 3万元的罚款。同时,依法收取超限车辆的路产损坏赔(补)偿费。

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对非法超限超载行为的处罚结果要做到公开透明,实行张榜公布,同时建立完善的案卷档案,推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便于规范管理和社会公开查询。

第三十条 要实行严格的货车检测处理登记制度。所有的货车都必须填写《货车检测处理登记表》,将检测处理结果内容完整记录;所有检测站点必须对途径该站点的所有货运车辆查验《货车检测处理登记表》,将本站的检测处理情况完整记录,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驾驶人、车主或货主必须随车携带《货车检测处理登记表》,以备查验。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要依法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对聚众滋事、蓄意占道、恶意堵车、强行闯关、破坏治超站点设施或以暴力手段抗拒执法的,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各级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公正廉洁,自觉遵守治超工作“五不准”和治超执法“十条禁令”,坚决杜绝因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引发新的公路“三乱”。

第三十三条 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将各市、各部门的治超工作动态、经验和存在问题上报。同时,要互通信息,沟通情况,对因治超而发生的重大堵车事件要及时上报。

第三十四条 各相关部门要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和电子邮箱,采取公开对话、行风评议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社会和群众举报的案件,必须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严格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治超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养路费正常支出范围,保障用于治超站点建设、计量检定、设备维修、治超站点人员以及货物源头派驻人员补助等支出。省政府从计重收费中加收的补偿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各地治超经费和交警补助。

各级财政部门要在治超经费预算审批上给予支持。加强对罚款、收费等票据的监管,保障足额及时到位。指导对无主货物的拍卖工作。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处理好治超与保畅通的关系,既不能因治超而影响道路畅通,更不能怕堵车而消极治超。一旦发生严重堵车事件,经报请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启动紧急预案,确保道路畅通。

第三十七条 各市、县(区、市)要建立市、县(区、市)际联动机制,加大联合治理工作力度,对本辖区内发现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特别是车货总重超过 55吨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必须在本辖区内消除违法行为,不得放行到相邻市、县(区、市),否则要追究相关市、县(区、市)的责任。

第三十八条 要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公路的计重收费工作,抓紧研究调整高速公路计重收费中的道路补偿费标准。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消除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的非法利润空间。

第三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将对各市治超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要排队公布。对治超责任制落实好、治超效果好的市、县(区、市)和相关部门,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授予荣誉称号两类,个人奖分为优秀、先进个人两级,集体奖分为优秀、先进集体两级。同时,在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建设项目投资和管理经费方面给予倾斜。对治超责任不落实,不认真履行职责,非法超限超载车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市、县(区、市)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对相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实行交通项目限批,核减交通建设项目资金补助。第四十条 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倒查制度。对查处的非法改装、拼装车辆,要逐级追查,直至追查到为其改装、拼装的企业及所属地,追究工商、经委、质监等部门直接责任人对改装企业的监管责任和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改装企业或非法改装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责任;追究为非法改装车辆发放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和为车辆检验的车管部门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当地人民政府相关领导的责任。

对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要追查到为车辆超标准装载 运输的货物站场,如该货物站场为已登记注册和领有营业执照的,要追究派驻的运管人员和有关监管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要追究运输企业的责任;如该货物站场为未 登记注册和未领有营业执照的,要追究工商部门的责任,同时,还要追究该货物站场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的责任。

在公路上任何一个检测站点(含流动稽查)查获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要组织倒查,逐段追究上游所有检测站点(含流动稽查)有关路政、交警等部门直接责任人、站点(队)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责任。

第四十一条 各市、各部门要依据《意见》和本细则,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各自的实施细则。

乡镇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 篇5

问:交通部门如何开展源头治理工作?

答: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货运源头单位的监督管理。在2007年12月18日前对公告的货运源头站点及大型和重要的货运源头单位实行运政人员派驻制,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对一般货运源头单位实行巡查管理。对违反规定为车辆超标准装载、配载货物和超限超载运输货物的企业和从业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问:交警如何开展源头治理工作?

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严格货车和挂车的上户、检验。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严格货车的检验。继续做好免费变更“大吨小标”车辆行驶证的换发工作。对挂车注册登记时,要严格按照国家《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标准把关,违反限值标准的一律不予登记。对逾期未检验的重型汽车、挂车状况进行登记,于2007年12月31日前逐级上报至省交警总队汇编成册,下发全省交警对照备查。

问:有哪几类治超检测站点?

答:目前,我省公路上设置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各类治超检测站点有:超限运输检测点、临时卸载点、公安交警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

问:交通部门在治超站点如何工作?

答:交通部门负责对货运车辆的称重检测(检测结果最高允许有6%的误差),并对车辆是否超限超载予以认定。对确认的超限超载货物实施卸载,并予处罚。同时依法收取路产损坏赔(补)偿费。

问:交警在站点如何工作?

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指挥货运车辆进入就近治超检测站点进行检测,并查处超限超载车辆的违法行为;对违法驾驶人处罚、记分;对非法改装车辆进行强制拆除恢复原状,对非法拼装、报废车辆依法没收并监督拆解销毁;维护治超检测站点的交通、治安秩序,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确保不发生严重交通堵塞。

问:对非法改装、拼装和报废车辆如何处理?

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执法现场发现非法改装车辆(含罐体车辆),对非法改装部分要强制拆除、恢复原状;不能当场拆除的押送至指定地点强制拆除,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对执法现场发现非法拼装、报废车辆依法扣留,负责监督拆解、销毁或者另行在专门场地统一拆解、销毁。

问: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如何确定?

答:交通和公安部门《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晋政发[2007]42号)的规定,结合山西实际,确定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即:两轴车辆、农用车辆、低速载货汽车(含三轮)一律按机动车行驶证核定载质量标准认定;三轴车辆车货总重不得超过30吨;四轴车辆车货总重不得超过40吨;五轴车辆车货总重不得超过50吨;六轴车辆车货总重不得超过55吨。

问:如何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处罚?

答:超限超载车辆在严格卸载的基础上,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交通部门对其依法实施处罚。但对当事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如经复检与法律文书记载的载质量不一致的,可依法再卸载、再处罚。也就是说,如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罚后,则交通部门不再处罚;如果交通部门处罚后,则公安部门不再处罚。但如果被其他的站点或流动稽查队检测后,确认与法律文书记载的不一致,仍超限超载的,可依法再处罚。

问: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部门都可以对超限超载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超过核定载质量30%以下的给予300元的罚款和记2分的处理;对超过核定载质量30%至50%的给予1000元的罚款和记6分的处理;对超过核定载质量50%至100%的给予1500元的罚款和记6分的处理;对超过核定载质量100%以上的给予2000元的罚款和记6分的处理;对记分累计超过规定限值(达到12分)的驾驶人,依法扣留驾驶证,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重新考试;考试合格的,发还其机动车驾驶证。

交通部门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超限超载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其额度为:每超过限定标准1%,加处200元的罚款;超过限定标准100%以上的,处3万元的罚款。同时收取路产损坏赔(补)偿费,每吨公里0.2元。

比如:一辆前四后八(四轴)车,整备质量(车辆自重)12吨,行车证核定载质量18吨;实际装载货物27吨,车货总重39吨,虽然超过行车证核定载质量9吨,但没有超过四轴车超限超载认定标准(40吨),则公安、交通部门均不予处罚。

如果同样是该车,实际装载货物35吨,车货总重47吨。则该车辆超过认定标准(40吨)7吨。首先必须卸载7吨,公安交警可按超过行车证核定载质量(35-18)吨/18吨,为94.44%,可处罚1500元,记6分;或由交通部门按超过认定标准

(47-40)吨/40吨,为17.5%,罚款3500元,按超限7吨和实际行驶里程收取路产损坏赔补偿费0.2元/吨公里。但公安、交通部门同时只能有一个部门处罚,不能同时都处罚。违法行为将被罚款、记分、缴纳补偿费。

问:不称重、不卸载能处罚吗?

答:任何单位、任何人员不经称重不得认定超限超载,严禁以目测认定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不认定超限超载不得进行处罚。

问:对超限超载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要公开吗?

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对非法超限超载行为的处罚结果要做到公开透明,实行张榜公布,同时建立完善的案卷档案,推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便于规范管理和社会公开查询。

问:收取装卸费、货物保管费的依据是什么?

乡镇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 篇6

集中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是当前我市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强化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建立完善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畅通的公路运输环境。

一、统一认识抓治超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认识治超,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超限超载严重损毁公路,不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损毁公路的行为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抓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血管,是经济腾飞的大道,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康庄大道,超限超载行为对公路交通造成危害,影响经济发展,必须治理;抓治理超限超载是保障交通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相关部门必须将思想和认识进一步统一起来,下大决心,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强和深化治理超限超载工作。

二、明确任务抓治超

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我们要充分认识治超工作的艰巨性,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要全方位做好宣传发动,要利用报纸、电视和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治超工作氛围;要全面设卡治理。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市各有关交通要道设置治理点,加强检查,形成治理超限超载的强大合力;要全力以赴搞好配合,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协调配合,加强沟通,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确保道路完好,畅通。

三、把握关键抓治超

集中治理超限超载要把握好关键。

抓源头治超。要从运输企业和业主、工厂、在建工程等容易发生超限超载行为的单位抓起,加强宣传教育,从源头上杜绝超限超载行为的发生。

抓设卡治超。要在全市重要的交通要道,主要是在长土尚口、毛嘴、沙湖、通海口、汉江公路大桥等处设置检查点,开展超限超载治理。

抓昼夜治超。治理超载超限要不分白天和夜晚,许多超限超载行为发生在夜晚,专班工作人员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加强控管,保障治超效果。

抓打“黑”治超。对非法上路的“黑车”要加大打击力度,对“黑车”的超限超载行为要严厉打击。

抓卸、罚治超。治理超限超载要卸载与处罚相结合,要加强对超载车辆司机和业主的教育,增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抓长效机制治超。治理超限超载不是只抓当前,要立足于长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治超工作取得实效。

四、通力协作抓治超

治理超限超载是当前全市的一件大事,各有关单位要通力配合,联合行动,整体推进。交通、公安部门要抓源头、抓拆卸,抓处罚;工商部门要依法查处非法改装拼装车辆行为;安全、质监和物价部门要抓好安全监管、计量、计价;发改委抓好车辆标准管理,交通部门要打好主攻战,全面上路设卡治超;其他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治理超限超载的高压态势。

五、加强领导抓治超

圆满完成这次集中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任务,各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推进治超工作的深入开展。

成立专班抓治超。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治超工作专班,落实目标责任,分解任务,迅速推开。

强化措施抓治超。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严格纪律抓治超。要强化工作纪律,规范执法行为。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形象。

依法行政抓治超。治超工作人员要做到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文明执法。要强化责任追究,明确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处罚标准和部门分工。

乡镇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 篇7

同志们:

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是今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坚决抓好的一件大事。国庆节前,市委常委会对此作了专题研究,守刚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态度要坚决,措施要过硬,责任追究要严厉,联动配合要到位,齐心协力、重拳出击,打一场治超“攻坚战”和“歼灭战”。围绕落实市委常委会议精神,市政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随即成立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相继下发“治超实施方案”和两个“通告”,纪检监察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治超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市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这都为治超工作全面展开、扎实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分析全市公路运输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部署治超工作各项任务,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合力攻坚,积极投身车辆超限超载“百日整治”活动,确保治超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刚才,迟丽华同志、周洪同志分别宣读了《济宁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和《济宁市集中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确保道路安全实施方案》,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车辆超限超载屡治难禁、为害严重,必须痛下决心,毫不手软地实施大力度整治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公路运输业日益繁荣。截止去年底,全市营运车辆已发展到8.3万辆,5万吨以上货源点266家,年货运量1.46亿吨,营运收入47亿元,成为整个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活力和支撑保障作用的重要产业之一,为搞活市场流通、扩大城乡就业、增加财税收入、推动区

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执法监管等相关措施没有跟上,交通运输市场运作机制还不够规范完善,加之营运价格、规费征收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致使车辆超限超载问题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虽然我们按照国家和省里的安排,从20xx年起就连续不断地开展超限超载整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车辆超限超载问题,而在利益驱动下,非法拼装、改装车辆大量上路,更使得超限超载问题屡屡出现反弹,已经成为一个久治不愈、为害极大的顽疾,确实到了非痛下决心彻底整治不可的地步。

治理超限超载是保护交通设施的必要手段。超限超载车辆的荷载质量远远超过公路和桥梁设计的承受能力,给交通基础设施带来了极大破坏。科学试验证明,载重10吨的货车超载1倍,对公路的破坏力相当于正常载重的16倍;超载2倍,对公路的破坏力增加到80倍。一条设计使用期限为15年的高速公路,如果行驶车辆超载1倍,其使用年限将缩短90%,也就是说只能用1年半。据统计,由于车辆超限超载对公路造成的损坏,全国每年要损失300多亿元。就我市而言,因为超限超载等原因,105国道济宁南段、崇文大道、济董线嘉祥段、曲阜外环路等多条公路损坏严重,南外环上的运河大桥和洸府河大桥已经成了危桥,去年直接损失1亿多元,由此带来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如果车辆超限超载得不到根治,道路交通设施的破坏程度还会进一步加剧,我们多年来付出较大代价取得的公路建设成果就可能毁于一旦,对此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袖手旁观。

治理超限超载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迫切需要。超限超载车辆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行驶的稳定性、刹车性能等与标准承重车辆相比差距很大,极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10万人左右,受伤50多万人;我市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400人左右,受伤1500多人,其中70%的道路安全事故是由于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已经成为道路交通的“第一杀手”,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今年市委、市政府在部署“平安济宁”建设任务时,也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列为一项主要考核指标,充分体现了对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而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就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一项关键举措。因此,如果我们抓不好治超工作,超限超载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平安济宁”建设的成果就会大打折扣,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将大受影响。

治理超限超载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是各类要素资源流动、集聚、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作为连接华东与华北、中原与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我市健全的路网体系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和保障。但是,日益严重的车辆超限超载问题,不仅使交通运输业“先行官”的作用得不到应有发挥,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市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涌入,破坏交通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非法营运获利甚丰、守法营运难以为继”的畸形局面,严重阻碍了大型物流企业的发育成长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超限超载车辆为逃避查处,常常在深夜、节假日成群结队集中上路,有的甚至有计划、有组织地聚众闯岗、暴力抗法,更为严重的是,个别执法人员参股入股超限超载运输业户,充当他们的“保护伞”,造成一些非法运输车辆难以处罚到位,各种规费和税收收入大量流失,初步统计全市去年达1.1亿元。超限超载运输业户的背后,不少都有黑恶势力和各类霸头暗中作祟,还有强揽工程、抢装抢卸等不法行为相伴相生,对一些重点项目建设造成极大的干扰破坏,严重损害了我市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动摇了一些外来客商在济宁投资兴业的信心,使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抓来的项目难以顺利推进,甚至半途而废。总之,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充分认识超限超载运输的严重危害,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百倍的勇气、顽强的作风、过硬的举措,深入扎实地开展好治超专项行动,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成效。

二、车辆超限超载情况复杂、矛盾集中,必须重拳出击,全面落实标本兼治各项措施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市里制定出台了“治超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主要措施,确定从10月初到年底,集中开展车辆超限超载“百日整治”活动,认真贯彻“政府领导、全市联动、属地负责、部门配合”的原则,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手段,有效遏制超限超载现象,逐步建立治超工作长效机制,切实规范公路运输市场秩序,促进交通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百日整治”是新一轮治超攻势的第一仗,直接关系整个治超工作的成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依据“实施方案”要求,分解目标责任,细化具体措施,组织精干力量,立即开赴一线展开整治行动,务求迅速形成声势、持续加大力度、尽快见到成效。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

(一)严格道路综合执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抽调素质高、业务精、身体好的执法人员充实联合执法队伍,按照全天候“四班三运转”的工作模式,科学组织道路执法活动。要突出巡查重点,对容易出现集结闯关、带车绕行、暴力抗法的地点和区域,公安机关要适当增加警力,切实维护好治超检测站点的秩序。要严格处理处罚,认真落实“一查三罚”制度,对超限超载车辆责令立即停驶,就地就近卸载,及时阻止违法行为;对非法改装车辆,强制恢复国家标准,从严从重落实处罚措施。还要严格执行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扣分制度、运输车辆“黑名单”制度和货运企业信誉等级制度,依法实施跟踪处罚和分类监管,让非法运营车辆付出高额成本和代价,真正起到惩戒震慑作用。对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甚至攻击执法人员的暴力抗法分子,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严肃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上路执法人员必须持有执法证件,严格公正执法,做到执法程序规范,法律文书到位,处罚有依据,罚款有票据,严禁

以罚代卸、以罚代管,更不允许不消除违法状态就擅自放行。同时要处理好治超与保畅通的关系,合理布局安排超限超载车辆卸载场所,有效防止因集中执法而出现路面阻塞、影响正常通行的问题。

(二)加大源头控管力度。各县市区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对辖区内的“大吨小标”车辆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及时纠正和恢复车辆吨位标准。要从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车辆企业,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改装业务的,坚决给予处罚和取缔;对虽经批准,但不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实施改装的,依法予以处罚和纠正。要严把车辆登记和检验关,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经贸、工商部门一律不准允许出厂,公安部门不准给予挂牌,交通部门不准其进入运输市场。要按照《山东省道路货运源头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强化道路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全面实施货物装载源头派驻监管,确保超限超载车辆不出货场、不出港口。各县市区和运输企业及货源单位都要“把住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车”,落实好各自的源头管控措施,对疏于监管、造成“双超”车辆上路行驶的,必须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切实强化宣传引导。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百日整治”和治超工作的全面展开,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要开辟专题栏目,拿出黄金时段和重要版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双超”的危害及治超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宣传有关治理政策、处罚措施和治超工作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明显效果。要组织新闻记者深入治超一线,及时总结推广治理工作中涌现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同时对严重违法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彻底消除部分运输业户违法营运的侥幸心理,促其增强遵章运输、守法经营意识,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治超工作的强大舆论氛围。

(四)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坚持一手抓面上整治,一手抓制度建设,形成巩固集中整治成果与源头防范遏制的良性循环。重点是健全治超检测站点网络,交通等部门要力争用2-3年的时间,建成Ⅰ类治超检测站2个、Ⅱ类治超检测站6个,形成覆盖全市主要国省道,站房标准、设施永久、装备精良、管理规范的治超检测站点网络体系。健全道路货运源头管理网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在完善第一批61个源头单位派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抓紧启动第二批源头单位派驻工作,力争尽快对20万吨以上的源头单位全面实施派驻监管。同时做好源头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及早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健全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网络,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按吨公里计重收费办法,加快高速公路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对高速公路上倒卡、换牌等干扰正常收费秩序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健全基层交通运输管理网络,按照“四位一体”的模式,加快基层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建设步伐,强化运管职能,提高管理水平,突出加强农村客货运输管理,有效保护县乡公路及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促进治理工作全面协调推进。

三、治理超限超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加强领导,形成真抓严管的强大合力

和其他专项行动相比,这次治超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过去个别部门行为,提升为统一领导、各方联动的政府行为。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摆上位置,密切协作,全力出击。

要加强组织领导。市里已经成立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崔洪刚、迟丽华、步士金、周洪和徐世杰等领导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整个治超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人员已陆续集中到位,进入正常运转状态。各县市区也要相应成立专门班子,县市区长要当好

“第一责任人”,对治超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亲临一线、靠上具体抓。市县领导小组要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听取汇报、调度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证治超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要加强协调配合。《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既坚持分兵把口、分线作战,又坚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不断增强治超工作的合力。县市区要顾全大局,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境内超限超载问题不护短、不迁就,保证就地整治到位,不拖全市治超工作后腿。交通、公安、发改、经贸、工商、质监等部门要认真履行执法管理职责,不降低标准,不乱开口子,不放过任何一个违法车辆和营运业户。要严格落实“日查日报”制度,在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全面掌握治超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注重从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及时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对遇到的重大问题或单个部门难以解决的具体事项,随时报告市县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落实统筹协调、妥善解决的办法措施,防止出现偏差失误。

上一篇:召开家长会的请示下一篇:感事六言,感事六言陆游,感事六言的意思,感事六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