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语文练习评价标准

2024-10-14

一上语文练习评价标准(共8篇)

一上语文练习评价标准 篇1

课文

(二)中《练习3》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练习》中的每一个板块体现了很强的综合性,内容上充满了“情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想象、去猜测,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再有所发现。这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板块,鼓励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构建活生生的课堂,要让学生自悟自得,提升认识,真正感受自己是一个建设者。

【教学目标】

1、词句综合练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2、学习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3、朗读背诵儿歌。

4、学习打电话,学会打电话的礼节。【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字词句综合练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一、文字中的生活

(一)学习儿歌

1、审题:

读好题目要求:你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吗?读读下面的儿歌。

2、指导: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早晨起床,登上山冈,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请学生找一找,儿歌中后鼻音的生字。点拨:床、登、上、冈、阳、方、向、东。

(3)教师引导学生背一背,边背边勾画山冈、太阳。讨论: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了吗? 请一名同学上台辨别方向,演一演,集体评议。同桌互相演示,集体演示。(4)齐读儿歌。

(二)根据儿歌填写方位词“东”“西”“南”“北”:

从刚才学习的儿歌中,我们已经辨别出了方向,能不能根据太阳的位置填一填书上小朋友前后左右的方向?

1、指导学生看图,辨别方向。

2、指名上黑板填空,问: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点拨:根据儿歌填写,面朝自己的是东,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学生在书上填空,表扬填写正确的同学。

4、小结。

(三)转换时间,感受方位:

1、如果是傍晚,你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呢?讨论,交流。点拨:面对太阳的是西,背后的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2、仿照书中的儿歌编一首儿歌,学生思考,交流: 点拨:放学回家,走在路上,面对太阳,辨别方向。

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设计意图: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的根本,以读词、写字为核心,多角度地设计练习;题目中借助插图,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促进了其理解领会;题目还做了情境式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之后做实践延伸,不仅学会了书本中的儿歌,还能够自编儿歌,促进了学生不畏惧语文儿歌的编写,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垫定了深厚的兴趣。】

二、适度拓展,灵活运用: 回家搜集资料,想想中午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设计意图:由于中午太阳的位置与早晨不同,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动去探究一番。在这探究实践中,学生得到了答案,也提高了能力。当然,教材引导综合和探究,也是以语文学习为核心,以语文来关联其他学科,最终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服务。学生学习并运用了语文知识,引导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

一、写好铅笔字:

(一)认真读字:

1、读准这三个字。

2、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点拨:正确掌握这三个字的笔顺、笔画、结构。

(二)认真临帖:

1、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2、配乐,学生按要求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明确要求:

(1)描红时,顺序是描红→仿影→临摹,一笔描成,笔笔到位。(2)强调坐姿,要做到:身正 肩平臂开 足安,“三个一”。

3、反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低年级起步阶段要抓好,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做到笔笔到位。注意学生的坐姿,练字先练姿,舒缓的音乐可以给予学生心中的平静,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笔笔用心攻到自然成。写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也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巡视、反馈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表扬、激励学生。有些学生写得美观,教师可以用红笔在字上画圈等。】

二、读读背背:

(一)看图画,想情景:

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她在干什么? 点拨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二)自由读一读: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流畅。反复多读几遍,读熟练。

(三)检查读,纠正字音。

(四)理解、启发、想象:

1、说一说,哪些是你理解的?分别说的是什么意思?

2、说一说,哪些是你不懂的? 师生交流。

3、议一议,读了儿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五)练习朗读:

试着把自己想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选出一个读得最棒的。

(六)看图边练习背诵,会背的给自己画一颗星星,背得有感情可以画两颗。【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爱读儿歌,教师结合指导观察插图,加深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读儿歌想情景,感受农村孩子的快乐和开朗,逐步体会对农村孩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的赞扬,儿歌中处处洋溢着的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学习打电话,学会打电话的礼仪。

一、申清题目:

(一)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

“打电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

(二)谈一谈打电话:

请打过电话的学生谈一谈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没有打过电话的学生讲一讲自己看到别人是怎样打电话的?

点拨:打电话的时候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三)弄清本题打电话的要求:

1、学生借助拼音读图旁的提示。

2、讨论:谁给谁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

二、指导交际:

(一)指导看图,明确要求: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图上的小朋友在打电话时会说些什么?

3、结合看图,提出说话要求。

点拨:(1)要说普通话,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2)说话要清楚,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另一个同学对别人的祝福也要表示感谢。

(二)指导说话: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要求先自己思考,之后同桌说,再汇报表演说。【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进行,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和任务。”学生只有在各种各样的言语情境中进行言语活动,才能从模拟的角色中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水平,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想说、爱说、敢说。教师根据此教学顺序:激趣入题 →弄清要求→创设情境→实践练习,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情境拓展,强化实践:

情境一:一天,你忘记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想打个电话问问你的好朋友。谁来扮忘记作业的同学?谁来演他的好朋友?

情境二:爸爸出差了好几天了,你很想念爸爸,想给爸爸打个电话。这次,老师做爸爸,谁来给爸爸打电话?

情境三:奶奶身体一直不好,你又和奶奶住得比较远,怎么办呢?打个电话问候奶奶吧!

1、小组任选一个交际话题,想像情境,讨论交流。

(1)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情境,想像当时的场面,想想应该怎样说。那么在说前,看谁知道与人交际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汇报)

(2)根据交际的要求,评一评,谁说得最好,最有礼貌。

2、小组同学合作,模拟表演。

(1)请各小组的同学分配好角色,进行模拟表演。那么谁知道在与人交际、或者情境表演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境,每个人物会说什么呢?小组内练习。

3、各组学生汇报表演,结合学生的表演,师生参与评价,评出哪组同学表演得真实,看哪组的同学能做到仪态自然大方,有礼貌。

【设计理念:此环节教师创设学生所熟知的情境,使学生喜欢本次话题,并在具体的情境,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有戏可演。同时,通过多次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说得好,还要有礼貌,”等口语交际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人文明交际,和谐共处的交往原则。】

四、总结评价,享受快乐:

1、同学们,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你快乐吗?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本课学习情况,组织评选出“交际小能手”“最佳合作奖”,让学生享受参与交际的快乐。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更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无比快乐,从而乐于从事给他以快乐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五、板书设计:

打 电 话 要说普通话 面带微笑 声音不要过高 说话要清楚

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

【教师简介:马金花,女,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小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心理健康教师。本人活泼开朗、热情大方,诚信处事,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责任心强,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多次获奖,区校赛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都获得奖项。】

一上语文练习评价标准 篇2

那么, 一堂语文课完成下来, 对这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优秀、良好, 还是合格、不合格?应该有一套评价标准。下面就优秀课的标准, 稍作解读。

一. 教学理念

教师要熟悉新课程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最新理念强调,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主体互动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并尊重彼此的主体性。师生之间和学生彼此之间是一种主体性关系。因此, 高中语文课堂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而不做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人唱主角, 要走出话语霸权, 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对话关系,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 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2、定位准确,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3、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安排;4、体现三维目标 (在设置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 也能够设置相关学生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展的目标) 。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 明确其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 确定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 把握住目标间的隶属关系。语文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 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 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高尚完善人格的养成、全面素质的提高。

体现在教案所确定的目标中没有空话套话。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融合。如:在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时, 可分为: (一) 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 能力训练点: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 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

1、教与学内容科学 (深度、广度合适, 容量适当) , 教材处理适宜;2、教学重点突出, 难点处理得当;达成目标的过程分析能够紧扣重难点进行;3、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落实和培养;4、内容符合学科特点, 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教材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教材的理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 必修课程五个模块, 选修课程五个系列, 如果语文教师机械地“教教材”, 那要教到猴年马月?语文教师要能够根据目标需要对教材进行删减、重组、整合、扩展或延伸, 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 “用教材去教”, 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教师对教学内容及重点进行浓缩, 不求面面俱到;对于一些复杂深刻、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教师要能抓住关键, 选准突破口, 化难为易, 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教学, 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是个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从“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理解入手, 设计出一个个问题:1、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 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2、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3、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很容易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然后, 教师作如下引导: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疑问, 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举出战场上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情况。根据逃走距离的远近, 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反问——“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进一步诱使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观点的话:“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孟子早已设好的“圈套”, 所以, 孟子说, “王知如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这时, 教师再抛出关键的一问:4、对“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如何理解?这时学生小组讨论后有如下答案: (1) 说明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都好, 但孟子却指出魏国的政策虽然好一些, 但与邻国相比, 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2)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打比方, 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3) 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措施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 实质上没有区别, 只是形式数量上不同。

这样,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善用比喻论证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安排科学合理, 层次清楚, 环节紧凑, 活动转换自然、妥当,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注意调整和控制教学过程;2、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3、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 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设师生对话的氛围;4、教与学方法的选用符合内容需要,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能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要, 不断改进教学计划, 在师生的互动中即兴创造, 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民主、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主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 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 如与同桌组成的二人小组、四人小组、自愿组合的学习小组、优劣互补的学习小组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下完成讨论与交流。

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 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 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语文知识时, 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其次,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议论文多采用讲授法, 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而“名著导读”《论语》则可以采用百家讲坛式的专题讲座法。

五.教师素质

1、教学语言规范, 教学内容表述准确、生动有感染力, 民主平等;2、善于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维活动, 开放性和感染力强。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 精练、准确, 幽默、富有启发性, 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质疑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发表见解。教师是否有意识地自觉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维的活动, 这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方面。

总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 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3].《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上语文练习评价标准 篇3

一、顺序观察让写字教学得心应手

古人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微,则下笔随人意。”长期的写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写不好字的症结不在手上,而在眼上。有些学生不读帖,拿起笔就临写,有些学生观察范字不认真,一眼看过,眼没有看清范字的精微之处,手自然临不好字。可见深入仔细地观察范字是准确临摹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在大量的观察范字的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堂回放】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边读边看,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出示:)

生:左右结构的字。

师:比较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大小比例,这些左右结构的字还有什么特点?

生:“歇”字左边宽,右边窄,其余的字全部是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写左窄右宽的字。同学们,根据左窄右宽的字左右两部分的高度,你能把它们分别归到这三类当中吗?

(出示:)

生:(观察归类)左高右低的字有“恍”,左低右高的字有“姥、叨、醒、滋”,高度相等的字有“炊,杖”。

师:同学们,看完结构,我们来看偏旁和笔画:以“滋”为例,看看左面三点水的笔画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第二个点画比第一个点画的位置偏左一点,点画和提画之间有呼应。

师生总结形态特点:三点水要想写漂亮,三个笔画的起笔连起来像一个小圆弧。

师:第一笔撇折位置在哪?

生:左上格中心点位置偏右下一点点起笔。(师边讲解边范写,生书空)

师:这是左低右高的字,右面部分“兹”的第一笔“点”写在什么地方?

生:比三点水的起笔“点”要略低一些。

师:观察笔画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生1:起笔的定位很关键,它决定着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2:第一笔的位置确定了,后面的笔画,可以以第一笔作为参照找位置。

生3: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位置,决定着笔画的形态,所以要看准笔画位置。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观察的有序性:

1.从整体到局部

通过要求学生观察字的整体结构,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观察左右两部分的高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观察,(宏观上,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微观上,又有左高右低,左低右高。)此次观察,使学生对字的结构有整体准确地把握,做到下笔之前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为学生进一步观察、临写做好了铺垫。

很多学生在临写时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但写出来的字不是胖了,就是瘦了,或大或小,究其原因,是对范字的结构观察不到位造成的。“书画同源”,画家往往是先通过观察分析,画出物象的轮廓,然后再进行细节上的刻画,宋代的著名画家文同画竹尚且要做到“胸有成竹”,学生下笔之前更应该对字形结构有整体上的把握。左右结构的字我们可以用上方形的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字的整体结构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在汉字中占的比例最大,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这两部分总是在宽窄高低中求平衡。以此类推,上下结构的字形分析要点是“比比宽窄,中心对正”,包围结构的字由外部和内部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摆好了,整个字就美观了。

2.先结构后笔画

当学生把握了一个字的结构后,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偏旁和笔画。通过对偏旁和笔画的位置观察,学生的观察有了落脚点,树立了学生书写汉字的“位置意识”。所谓“位置意识”指:整个字的起笔定位、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定位。有了“位置意识”,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对照、比较,找出不足、纠正不足,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格”是外围界限,而“局”正好就是指外围之内的各个局部的安排。即在“格”内的布局,就是各个笔画,各个部件的总体安排。笔画定位即利用“田”字格或米字格,九宫格里的线确定笔画位置。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要想把字写正,不歪斜,就要充分利用横竖中线。横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横写平,关注竖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正。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田字格时,要想到田字格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要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如要想写好三点水,就要联系偏旁形态观察到三点水像个小圆弧,这样学生脱离了田字格,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会牢记于心。

二、标准练习让写字教学目标明晰

在系统细致的观察之后,描红、仿影、临写是教材提供学生练习写字的三种有效形式。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有效练习达到独立书写的目的。

1.描仿: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

描红仿影,是用笔对着范字的红色深浅阴影一点一画地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的笔迹与范字的笔画完全重合。通过描红仿影可以让学生对所描红字的妙处体会得既真切又细腻,是理解和体验的过程,需要手脑并用,对初学写字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描红前,教师要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边书空边体会。“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是对描红仿影的基本要求。每个笔画一笔写成,不要回描,描红后立即仿影检测和巩固描红的效果。这一过程,教师的引导要侧重于让学生明白:描红不是机械地描摹笔画,边描边思。描红的过程是体会运笔的过程,一边描写一边体会字的简洁结构,每个笔画的位置和形态。仿影时,要求提高,要做到笔画到位,线条流畅。

2.临写:心手一致,手笔一致

临写,就是照着范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有了观察做基础、描红做练习,学生在临写生字时,就多了许多亲切感。“起笔定位,笔画的形态,位置意识,运笔方法”等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我们需要提醒学生在临写时,在通过写得像与不像的比较中去检验自己是否学得有所进步,检验自己写字时是否掌握了写字的用笔方法。后一个字比前一个字要有进步,向“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努力!

3.独立书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繁琐的“法”的讲解灌输只能换来学生的无趣和厌烦,它真正需要的是润物无声的“法”的润泽,精彩纷呈的“美”的启迪和发自内心的“趣”的培养。把生字写正确、端正、美观,只是这节课的一个基本的目标,要创造性地挖掘教材,教师还要提升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把握此类结构的字有何共性的特点。

【课堂回放】

师:通过观察、描红、临写、你发现左窄右宽的字结构上有什么规律?(出示:)

教师用直尺沿着左偏旁的右侧笔画画竖直线。

师生交流:左偏旁的右侧笔画收在一条竖直线上。

师生总结:因为要使左窄右宽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布白均匀,结构美观,就要求左偏旁的笔画,遵循“收右放左”的规律。

生:对呀,左偏旁收右放左,是为了给右半部让位,这样整个字看起来既匀称又美观。

这一规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汉字当中竟然存在这么神奇的规律!在临写其他左窄右宽的字的时候,学生得心应手。叶老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使学生写好汉字,交给他们写字方法最重要。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对每一个具体字的认识和练习上,而应当注意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触类旁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多元评价让写字教学长足发展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指出:“激发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是各个学段书法教育评价的共同目标,所有评价方法都要以此为根本出发点,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个目标来衡量评价方法的优劣。因此发展性评价应该成为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

1.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书写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持之以恒地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养成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字活动的重要保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多用名人勤练书法、持之以恒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用拍照片的方法,展示学生正确的坐姿、握姿;用小组比赛,评选“写字之星”“小小书家”的方式调动他们练习书法的热情。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听到学生的声音。“同位之间交换作业,在你认为最满意的生字上画上一个红圈圈。”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互相评价的活动中来,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评价中逐步提高写字修养。观察学生的书写,会明显地发现,学生的字迹由生硬变得流畅,笔画逐步舒展,位置也把握得更加准确。因为学生在看、练、评的过程中,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对字的认识,不断巩固自己对字的形态的把握。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深入评价,形成初步的审美观,提高书写水平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线条为媒介的艺术。各种不同的线条组成绚丽多姿的空间,在行笔时又好像飘动的音符,有高低黑白,有抑扬顿挫,极具欣赏价值。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能够恰当地品评作品,也是提高写字水平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学生临写时,可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在对照中观察,在评价中完善,评一评佳作好字,评一评败笔,尤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纠正和引导,如:“笔画不能粘连”“左右开张”“中间空灵”。这样的评价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书法知识的渗透,审美观念的引导引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鉴赏能力,促进其书写水平的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创生,挖掘写字素材,以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到观察的落脚点,寻找汉字的共性特点,在观察、练习、评价的过程中,各有侧重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就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汉字书写艺术多一分理解与感悟,在把握汉字书写的规律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启名.中小学书法教育谈[J].中国书法,2012(05):189.

[2]郭全红.规范汉字书写教学探析.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07:21.

[3]雷实,张凤民.中小学书法教育纲要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4:160.

一上语文教学计划 篇4

一、班级概况分析:

本班学生46人,男生22人,女生24人。因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听课,喜欢玩小东西等,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如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其中100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的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1、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

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教学进度

第1周 识字1——3 第2周 识字4——快乐读书吧 第3周 汉语拼音

第4周 汉语拼音5、6、7 第5周 汉语拼音8、复习二

第6周 国庆假

第7周 汉语拼音9、10、11、第8周 复习

三、汉语拼音12、13 第9周 语文园地

三、课文1 第10周 课文 2、3、4、园地4 第11周 课文1、2、3、4、5

第12周 识字6、7、8

第13周 识字9、10园地五

第14周 课文5、6、7、8、园地六 第15周 课文9、10、11、园地七 第16周 课文12、13、14、园地八 第17周 复习第18周 复习

第19周 复习

迎期考

课文小学语文一上5影子 篇5

《影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两个偏旁“犭”、“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好动是天性,好奇是动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有在备课中就想到了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兴趣为主进行随文识字,不让学生因为认字太多而感觉乏味。3重点难点

识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4.1.2学时重点 4.1.3学时难点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趣味揭题

1.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来完成“我会说”活动

课件出示: 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请学生说,适时强调学生说完整话)2.除了前后左右的同学以外,你还有一个好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通过猜谜语: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强它显形。并引导学生回答“影子”)3.板书课题:

9.影子

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好 yǐng后鼻韵母,“子”读轻声。)活动2【讲授】熟读课文,质疑、合作解答

1.听课文:你们知道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影子”朋友吗?请我们来听一听吧!2.齐读:他读得可真有趣,我们能不能比他读得更好? 3.孩子们读的真好,那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在后、在左、在右,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再来回答这个问题?(1)请一名学生扮演老师的老师的影子。

(2)教师手拿太阳图片分别放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问:“我的影子呢?”扮演影子的学生站在相应的位置。

4.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回答: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在后、在左、在右?(引导学生回答影子的位置和光线有关系)师:影子的位置和光线是有关系的(边说边播放课件)

5.播放有关影子的原理。原来影子是这么回事呀!刚才同学们看了之后,谁能告诉老师影子为什么像小黑狗?(因为物体把光线挡住了|)师:因为物体把光线挡住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线不能透过去,就会在这个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没有人可以把影子甩掉,把它比作了小狗,因为生活当中,小狗很忠诚,不离开自己的主人,这样作比,说明影子很可爱。

6.刚才同学们都说影子是自己的好朋友,因为它常常和我们在一起,那么为什么影子常常跟着我?可以同桌讨论,汇报总结(因为只要有光线的地方就有影子)

7.同学们我们的影子朋友就像一条调皮又可爱的小黑狗时刻陪伴着我们,你们喜欢它吗?(喜欢)那么谁愿意把喜欢的感觉读给大家听呢? 8.请一名学生朗读。(强调其他学生学会听别人讲话)

9.游戏识记同音字:他、她、它

师:老师想通过一个游戏来让大家明白这三个字是怎么用的。

(1)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请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再请一个孩子帮忙。(给第三个孩子手里给一个苹果)(2)老师手里有三张卡片不知道该给他们三个谁?出示卡片“他”“她”“它”谁来帮老师发给他们。

(3)请学生完成。引导学生总结三个“ta”的用法。并同时讲解“它”中的偏旁,出示带拼音的“宀”偏旁卡片,教学生认记。活动3【练习】游戏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整体出示生字,学生集体拼读。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3.出示去拼音生字卡片男女生赛读。

4.相机指导“狗”中的“犭”出示带拼音的偏旁卡片,认记偏旁名称:反犬旁。活动4【测试】试背

1.同学们今天我们新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是谁? 2.影子的产生和什么有关系? 3.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 4.你们交这么好的一个小伙伴高兴吗?那么就请同学们把书合起来面带微笑高兴的把这篇课文背一下吧!5.拓展:同学们四人小组说一说你还知道有关影子的其他知识,告诉你的小伙伴。汇报总结。

一上语文《日月明》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 个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会写 “木、林”等 5 个生字和卧钩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树。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直接揭题“日月明”,让学生谈谈发现。(“ 日 ” 和 “月”组成“明”)

相机出示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明月的明亮。2.揭示本课识字特点:

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明”字,意思取日、月组合明亮之意。本课要识的字大多是这样的字。

二、朗读课文,趣味识字

(一)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三)指名诵读课文,识记前四行生字。1.“日月明,田力男”。

(1)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2)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3)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2.“小大尖,小土尘”。

(1)让学生说说“尖、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揭示末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

(2)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想象“尖”的东西有哪些?在哪儿见到过“尘”? 3.小组合作学习“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1)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从、众、双、木、林、森”的意思。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为“众”; 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

4.小结会意字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明、男、尖、尘、从、众、林、森”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而成。

5.齐读课文。

(1)可击打节拍,再次感受本课汉字的构字特点。(2)质疑: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句子? 预设:“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存疑,下节课解决。)

三、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游戏:摘苹果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只苹果。

2.在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森。3.请学生来认读,如“明,日月明”,读对了,学生一起 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4.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分类,哪些是两个字组成的,哪些是 3 个字组成的,组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四、写字练习1.指导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2)学生尝试写“木”。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木”。2.指导写“林”。(1)学生观察“林”,说说发现了什么。老师讲讲好朋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2)学生尝试写“ 林 ”。

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 “木”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3)学生再次书写“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分男女朗读,边拍手边朗读课文的前四句。

二、理解意思,感情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三个小同学在种树.一个人扶着小树苗,一个人填土,一个人浇水。他们种了很多很多树。)

2、交流讨论:如果只有一个人种树,结果会怎样?

3、教师导入:是啊,团结力量大,合作能成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团结力量大的谚语。

4、学习“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1)出示“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指名读一读。

(2)学生理解意思,教师明确: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

5、学习“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出示“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指名读一读。(2)相机认识“条、心”2个生字。

(3)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团结起来力量大。

6、学生自由读,对读,边拍手边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写汉字”软件里学习“土、力、心”的读音、笔画数,以及书写顺序。

2、师生交流: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更漂亮?

3、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4、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浅析新课改下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篇7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兴趣,教学氛围

叶澜说, 在一节课中, 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 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应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 判断一节课的好坏, 不能以服务者的技能高超与否为标准, 而要以被服务者学生的利益为标准, 看他们在课堂上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作为主要评价要求。必须把目光集中在学生身上, 根据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获益的大小, 以及获得发展时的情感体验等, 来判定一节课的优劣。以往的评价标准是“以教论教”, 即以看老师的教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它注重的是老师的教, 而忽略的是学生的学。新的评价标准是“以学论教”, 即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学。诸如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及参与程度、自主、自觉学习程度等。新的评价要求也注重老师的教, 但它更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及“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等。

1 新课改背景下的评课注重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就是理念的不同。所以衡量一节语文课的首要标准是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应贯穿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 并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学评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观的核心理念,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完成得怎样, 那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算是完成任务型教学, 绝不是新理念的教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这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实际也包含着对评课者提出的要求, 这就是评价还一定要看教后学生学的过程如何。同时陶公也特别强调:“新教员不重在教, 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评课也应该淡化教的要求, 更应该多关注教师是怎样教学生学的。

2 评价三维目标的实现过程与落实

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在的课是越来越花哨:配乐朗读、配画朗读、媒体演示, 让人应接不暇。但听完课一回味, 一节课热闹是热闹, 但目标的落实却是即虚又浮的。媒体课件的运用,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落实教学目标, 它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刻意地去追求课堂的所谓“丰富”, 追求给学生讲授了多少东西, 讲授了多深刻, 而不管目标的落实和消化, 那么它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节注重形式的课。

看一节课不仅要看目标是否落实, 还要看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课后反馈是否紧紧围绕、落实教学目标。此外还要看老师是否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并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此外, 一节课里教师还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因素, 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过于具体的客观化和量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3 评价教学过程的安排

新课标要求评价要淡化结果, 淡化分数成绩, 要重视学习过程, 重视对综合素质的评价。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进一步锻炼能力, 体验良好、积极情感的过程。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质疑、合作、探究、解疑、交流的过程。所以, 看教学过程首先要看教师是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 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还要看老师是否起到组织者、引导以及参与者的作用。是否善于发现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的闪光点。其次要看教师是否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评价教师能否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 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时间安排科学、恰当。

4 评价课堂教学氛围的融洽度

叶澜教授认为:好课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总是把激活课堂、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与文本中作品的情感交流放在首位。他们总是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力求与学生达成情感交融, 心灵默契。甚至语文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位充满情感化的老师, 是有语文人生气息的人。即便和学生有很大的分歧, 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观点。他们总是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质疑、探索、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适时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成效。课堂如果是一片沉闷、死寂, 老师唱独角戏, 学生是被动的看客, 这样极容易培养学生的厌学情绪、疲劳感。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诸多能力, 如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的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所以, 积极向上、张驰有度的教学气氛是衡量一节课良莠的标尺。

5 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新课程强调:“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20世纪50—70年代, 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布卢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 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同学, 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 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同时陶行知先生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 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 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 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如果一节课学生对老师的课毫无兴趣或是在老师的威压之下被迫学习, 那教学效果绝对甚微。同样如果一名教师的课总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 又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新课标强调重视评价语文老师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只有这样, 才能取得所希望的教学效果。难以想象, 一个厌弃语文学习的学生能将语文学好!

6 评价是否经常性给学生一种成功欢乐的机会

陶行知说:“学生体会成功后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一切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人都有渴望被人表扬, 渴望自我成功的强烈欲望, 学生的这种欲望尤其强烈。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老师只有为每一位学生交流意见、表现自我创造机会, 让他们得以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让他们有机会常常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教学才能有效果, 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得到发展。

评价一节课的优劣, 还要评价是否敢于追求非预期性发展, 能够最大限度地促成学生的生成性发展, 是教学艺术高超的表现。关注课堂上学生非预期性发展学习, 使评价全面而真实。

总之, 评价一节课应该是多角度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 既不能泛泛评价, 也不能仅就某一方面去评价。既要评价其优点也要关注缺点, 还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情特点, 更切合实际的评价方法有待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的摸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柳菊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2003.

一上语文练习评价标准 篇8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问题

(一)学生厌学

中职生的语文学习素质偏低。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异常薄弱,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到了职校,没有了升学的压力,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端正的态度、缺乏主动的参与、缺乏快乐的情感。

(二)教师厌教

在与同事的多次交谈中,发现由于某些学生不期待、不配合,让教师的教学热情降到了冰点。再者,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深刻,缺乏职业发展的理想。教师的职业感、幸福感不强,职业倦态就成了不可避免的归途,没有激情去帮助学生创造高水平的中职语文学业质量。

二、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学生的努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去追逐学业的成功。要使教师的教必定导致学生的学,师生间能进行有效的互动,首先学生要有学习的信心,知道未来的道路需要自己开拓,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有一技之长去谋生。学习语文,不仅可以让自己获得知识,更多的是素养的锻炼,要有信心把它学好。其次,学生要有学习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和情趣,坚持走在学习的道路上,让语文成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效发展的铺路石。再次,学生要有学习的成功体验,不管怎样,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并不是一无是处,朽木不可雕,语文教师“按类施教”“循‘个教学”,多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再次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才有了符合甚至高于标准的可能。

(二)家长的努力

学生的成长就是一面多棱镜子,可以折射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家庭的生活氛围、家长的素质、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与中职生今天的厌学有莫大的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到职校里再呆三年会成熟点,出去工作胜算大,学校成了“托儿所”,教师成了保姆。连家长都不重视孩子在“职校的学习情况”,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得更好?学生的语文学业质量怎么能提高?要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发挥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提高语文的学业质量,必须家校联合,成立家长委员会,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让家长明确语文在学习中、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家长也做个自觉的语文学习者,通过家长去影响学生也重视语文的学习,熏陶学生成为语文的自觉学习者。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实现家长与教师对话,充分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老师教育引导他们,毕竟父母的威力比老师强得多。越是配合得好的家长,教师对其孩子实施的语文教学就越成功,也只有家庭、学校在孩子的教育教学方面能互动、达共识,才能有教育合力,孩子也才能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努力

作为教育者,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改变。

1.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

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其战略行动的重要部分便是教育。这一战略行动要求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各学校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语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用“互联网+教育”模式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场景,是中职语文教学的追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都可以走进课堂,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微博、微信、作业盒子都可以用于辅助中职语文教学。比如,“作业盒子”信息技术,让数字化作业成为现实,可以解决教师因为学生不想、不会完成语文作业的难题。作业盒子作为基于学习与作业的互动平台,集“个性化教学、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趣味性学习、服务获得泛在性”的技术特征,通过连接教师和学生,记录作业数据,为学生匹配个性化作业,实现分层教学,提升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生成错题本,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善知识的薄弱环节。借助反馈平台,教师还可以监控学生的作业情况,聚焦学情,调整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实效。借助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作业盒子还能减轻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把教师从重复、低效而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学业质量水平。

2.综合各种方法提升教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将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到教学中,构建生长性课堂生态。中职语文教学,除了师生人文情怀的教育,更多的是语文能力的培养,为专业学科的学习打基础,为职业生涯谋发展,而中职生语文水平已是“先天不足”,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更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以应用文“便条”的写作教学为例,导入部分,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写作的兴趣;“便条”写作结知识的学习,可以综合采用导学探究、案例分析法,练习法。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所综合采用的方法会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其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对于基础稍好点的学生,老师只需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利用案例稍加点拨,学生就做好练习写便条的准备。可基础太差的学生,老师不仅要想办法维持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要对理解案例、结构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指导。

基于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3.用自身的发展保障教学

教师要葆有热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信心,不厌其烦地想办法提升教学效率,试图让每个学生都因学习而生动,最大的精神堡垒是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中职语文教师该如何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缓解职业倦怠,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呢?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做个“学者”,努力学习各种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探究各种新事物,能破旧立新,勇于进步,走出职业倦怠和教学无助感的困境,让自己有能力幸福教书、幸福生活。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做个“师者”,直面教学的现状,认识到“为人师者”的重要价值,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期望,修得一颗爱教育爱学生的心,具有敬业乐业的情怀,用自己的师德魅力、人格魅力一丝不苟地滋养学生,让学生因学习而发展,生命因发展而丰满。“学者”和“师者”是中职语文教师职业发展的两翼。

(四)学校的努力

教师的许多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1.语文课程研究的转变

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对中职语文课程的研究转变为对语文学程的研究,再造语文课程新体系。中职生本身的学习差异是很明显的,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学习路径不同、学习终点不同,将来的职业成长都不同,学程应代替课程成为中职学校重点的管理单位。学程有三个特征:个别化、学习链和课程链,由课程研究重点转变为学程研究,既需要研究学生学什么,又要研究学生是怎么学的,学校必须接受新的挑战与追问。首先,要研究的是:现有的中职语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评价是否适应不同学程的中职生,是否脱离中职专业知识体系?是否促进学生的专业学科的学习?是否有助于学生养成综合职业素养?其次,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发现学生,知道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在深度剖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路径与学习链的基础上,基于学习链的差异化,相应的课程链是什么?如何有效开发和选择性地整合教材、教学环境、学生、教师、专业知识、社会时事、社会实践等一切课程资源?应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去构建课程?什么样的管理策略和教学策略能够帮助中职语文老师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并能以有效的方式介入,做到按类施教、循“个”教学?教师要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才最终有助于学生自适应学程的形成?这些问题都研究透了,有实践的方案,中职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的提高就不会是一句口号,语文的独特育人功能将真正有效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

2.教学评价研究的转变

完善的教学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指导学生更好的自觉学习,同时促进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现实中,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模式跟普通初中、高中相比缺乏职业性的创新,评价目标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单一。中职学校应该试图用“多元”的视角去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涉及“听、说、读、写”的四个方面。其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倡导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既要探究语文课程设置的价值,要关注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质疑释疑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理解学习内容的方法技巧,学习成果的展示,以及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等。再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为主,辅以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员的评价。最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不仅需要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所以其评价方式须结合学生的专业分层设计:成长记录评价、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课外阅读评价、社会实践评价、口语实操、书面考试等。

上一篇:门诊管理规定下一篇:服务承诺书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