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学校文化

2024-09-22

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共7篇)

办学理念学校文化 篇1

践行办学理念,丰富学校文化

——仪征市第三中学“内涵提升行动”方案及实施情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校规、校歌、教育理想、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师形象、校园文化等方面。我校领导班子早就认识到办学理念对于学校的重要性,结合校情,认真思索,逐字逐句地精心提炼出“三全”的办学理念,即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坚持全程育人;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以规范管理为核心,坚持全员管理。学校力求使办学理念在实践中达到完美,这“三全”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大品牌。

一、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坚持全程育人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德育活动的作用。伟大作家但丁说过:“道德往往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智慧常常不能填补道德的空白。”可见,道德比智慧更为重要。

(1)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育。孩子们回家往往对学习问题有点厌烦,不仅不愿主动与家长交流,而且也不愿家长询问,甚至很反感家长谈学习。可是学生愿意与家长津津乐道地谈学校举办了什么活动,以及活动中有趣的人和事,这就促进了孩子与大人的情感交流,加深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同样师生之间也一样,很多学生怕谈学习,但在活动中师生之间就像朋友,可以敞开心扉,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心与心的情感交流。

(2)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学习生活显得单调、缺乏变化,而从事单一活动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人的疲劳厌烦、兴趣丧失、热情低下。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整天忙于上课做作业,学生就会感到生活很单调、枯燥无味,必然对学习厌烦,而开展快乐的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消除对学习的厌烦和疲劳,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德育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3)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德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多彩的德育活动就像一部部精彩的电影,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每时每刻都让学生高兴、激动、兴奋,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温馨而难以磨灭的记忆。

(4)可以唤起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孩子尤其如此。人都是有自我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自大自信的人需要这种肯定,自卑的人更是需要。自大自信的人听到别人对他的肯定,等于为自己的自大自信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自卑的人通常条件比较差,他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以建立自己的信心,甚至连与事实脱离的肯定他都信以为真。学困生谈成绩一般都感到自卑,他们心理感到很压抑,而一些德育活动中可以给他们一些展示自己特长和爱好的机会,活动中的成就感可以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同学中得到肯定,从而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尊,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德育活动 促进德育发展

“生命在于运动,德育在于活动”这是德育活动作用的真实高度的概括。开展德育工作,活动是载体,我们积极开展多项活动,寓教育于其中,保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竞赛、活动出特色、人人有收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长期以来的德育工作,我们往往采用“我说你服”的方法,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地位,或相对多的知识和经验为资本来强制学生被动地接受或服从,过多地注重了道德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阐述,而无视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德的形成规律,经常会产生相反的结果。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到必须认识到学校德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仅靠讲道理是不行的,而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教育载体即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展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如:在初一年级开展“亲近自然、锤炼意志”的芍药园、铜山通信营及曹山导弹部队远足活动;开展了“缅怀先烈,继承传统”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初二学生赴铜山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参加活动;组织初一学生“参观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和“参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组织优秀少先队员赴扬州参加“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展示活动”;组织部分学生赴社区参加照顾孤寡老人和学雷锋活动等。

(2)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对学生进行艺体教育。学校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立“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育人目标,全方位搭建学生和谐发展的舞台。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体艺方面的培养,并积极组织体艺竞赛,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开展初一新生军训、举办文体艺术节、举办才艺大赛、青少年美术摄影创作大赛、书画比赛、“三爱”书签制作竞赛、广播台播音员竞聘、主持人大赛、“为青春歌唱”校园歌手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大合唱比赛、跳绳、踢毽、拔河、象棋、篮球比赛等,让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3)学校要充分利用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清明节”、“端午节”、“五四”青年节、母亲节、建党节、重阳节、“九一八事变”、“十一”国庆节、元旦和春节等这些重要的德育资源,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举行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促使学生了解中国、了解国情,热爱祖国、赞美祖国,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情感人、以情服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活动中完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并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和组织能力。如:庆国庆唱红歌比赛、迎新年黑板报评比、“三八节”自制感恩贺卡比赛、庆祝“五四”青年节手抄报评比、“红领巾心向党——感受你的爱”的主题队会、教师节征文竞赛、重阳节尊重老人孝敬父母教育。

(4)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教育。以“学会感恩”“励志成才”“文明礼貌”“革命传统”“安全教育”“诚信教育”“规范教育”“尊敬师长”“爱国主义”“热爱集体” “法制教育”等为核心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如:感恩母亲演讲比赛、感恩老师诗歌朗诵比赛、“励志成才”演讲比赛、学唱雷锋歌曲、“缅怀先烈,继承传统”演讲比赛、教唱爱国主义歌曲、安全逃生演练、法制进校园等活动。

3、德育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改变。

一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保留了学生的特长,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使学生们保留了对学校学习生活向往。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班集体更团结了、学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上进心更强了,学校的班风、学风更纯正了、厌学的学生少了、学生的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了,差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优秀生学习兴趣更浓了。

二、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

1、提高教育质量的误区。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大于一切”的思想束缚着学校和老师,不少学校只抓成绩而忽视其它几个方面,有的学校只开设中考、会考学科,音乐、美术、微机、课外活动课等学科都已经取消,靠“拼时间”“题海战术”的死磨硬拼式教育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做法短期内可以见效,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学生发展不全面,还伤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不少学校学生明显后劲不足,可见现在的教育近乎畸形,因此要扭转那种只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论成败的片面质量观,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学校必须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但不能唯分数论,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前提下的教学质量,这也是均衡国检时我们向教育部领导汇报并得到充分肯定的办学思路。

2、重智育而不唯智育。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提高质量应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当前,不管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推进各项工作,因为质量高,则学校兴;质量差,生源就难以保障,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危机。但我们重智育而不唯智育,所以近年来我们市三中紧紧围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教育方针这条主线,做到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

(1)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抓教师的“教”,即聚焦课堂研究,抓实教研活动。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因此我们把“聚焦课堂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每位教师每学期一节教学研讨课和教科室的随机抽课以及学校领导的推门听课活动有机结合,来促进教师在课前对最佳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改变“时间加汗水,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把目标定位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上,努力减轻学生课后的课业负担,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增加有效教育时间,减少实际教育时间。从而达到时间少,负担轻的高效率、高质量之路。

第二,抓学生的学,即加强学风培育。纯正的校风、浓郁的学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了纯正的校风会促进班风和学风的建设,而良好的班风和浓郁的学风形成校风就会愈来愈纯,所以我们加强了学风的培育与监测,在全校掀起学风建设新高潮,使学生普遍树立“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的观念,使他们整体上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使班级形成追求真知、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形成“以热爱学习为荣,以浪费青春可耻”的舆论氛围,培养学生沉静好学、严谨勤奋、自觉学习的精神。

第三,抓课程开设。我校重视教学质量,但是不因质量而影响课程的开设,我校各年级的课程均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开齐开足,并按课程标准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开齐开足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而且各年级的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活动正常开展。

第四,抓作业的有效性。要求练习内容要精选,做到作业内容难易适度;作业的批改,要求教师做到科学、客观、及时。通过作业,精准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跟踪并制定针对性的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限时周末作业,杜绝了抄作业现象,保证了作业的效果,及时批改及时评讲、反馈,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2)融德智体美劳五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重视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重视学生兴趣特长教育,学校除了按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外,还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利用学校内部教师资源、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等,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每周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兴趣套餐,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展。学校目前开办了科技、楹联、书法、绘画、剪纸、素描、泥塑、摄影、音乐欣赏、舞蹈、健美操、象棋、乒乓球、足球、排球等20多个兴趣小组,组建了舞蹈、摄影、书法、绘画、乒乓球、篮球、排球等社团,并做到社团训练做到经常化。

第二,重视特色教育。楹联和科技教育在我校已经具有15年的时间,现已成为我校的两大办学特色。

楹联特色方面:我校长期以来坚持文化育人,坚持以对联作为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利用我校对联研究有专长的高扬主任这一优势,积极开办对联这一校本课程。

a、为营造氛围,彰显楹联文化,学校打造起“对联文化连廊”,将师生创作、推荐的佳联妙对张贴悬挂,让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b、我们在初一、二年级开办楹联兴趣小组、对联知识讲座,编写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对联知识教材、对联吟诵读本。c、走进社区,扩大辐射范围。市三中的对联教学不但在校内红红火火,而且在校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与鼓楼社区多次联合举办了“迎新年有奖征联大赛”,并选派书法有特长的老师和学生在社区为市民现场书写春联,当场免费派送,达到了丰富市民生活,弘扬中华传统,增加春节气氛的效果,也彰显了学校楹联文化特色,扩大学校影响。

十几年来我校以高扬为代表的一批辅导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对联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近几年来我校纪明宇、刘梅、杨苗苗、赵元飞、倪维健等二十几位同学应对作品发表于《对联》杂志,并有一大批学生在各类征联竞赛中获奖,我校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对联教育基地”称号。

科技特色方面:学校立足实际,始终把科技教育当作学校的特色教育工程来抓。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师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丰富,科技教育成果累累的良好局面。

a、抓活动课程,做到科技教育“活动化”。活动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是提高科技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b、上好科技活动课、建好科技兴趣小组。我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各年级每周开一堂科技活动课,同时为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学校建立了多个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成立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每周开展一次研究活动。

c、办好校园科技节。为充分展示学校科技教育的特色,学校从实际出发,坚持举办每年一届的科技节,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科技节本着“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动手”的目的,活动期间组织学生观看科普录相、科普知识展览、举办各类模型的制作、邀请市科协的专家作“创造与发明”知识讲座、开展“科技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d、举办科技作品成果展。为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我们在积极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同时,定期举办一次“三小”作品成果展评活动,学校建有科技活动室和科技作品展览室,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主要成绩:有几百名学生在省电子百拼、七巧板、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机器人、科幻绘画等竞赛中获得省级科技竞赛大奖。学校2000年被授予扬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03年被授予仪征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称号;2001-2003年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2001年12月以来,学校先后获江苏省首届青少年电子制作比赛团体二等奖、省第七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先进集体、省青少年航模科技团体二等奖等称号;2004年以来我校五次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四次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科技教育先进集体”、一次被评为“江苏省五星级科技教育先进集体”;2005——2010年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授予“扬州市少年科学院分院”称号。

第三,重视文体活动。开展文体活动是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学校坚持“人人有活动参与,活动人人有参与;课外文体活动与学校德育管理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我校2010年曾获“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校”称号。

坚持上好两课两操、大课间活动正常开展,还积极开展群体性的文体活动,文体活动如火如荼,有力推动文体工作的顺利进行。兴趣小组和社团是课外文体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为此学校组建了20多个文体活动的兴趣小组和社团,学校的篮球、足球、软式排球等运动队训练常抓不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各项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每年举办一次历时一个月的校园文体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保证“周周有比赛,班班有活动,人人有事做,个个有精神”,艺术节内容丰富多彩有书法、绘画、黑板报、歌咏、大合唱比赛、跳绳、踢毽、拔河等学生所喜爱的系列群众文体活动。还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如举办全校性的田径和趣味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初一新生开展军事训练、乒乓球比赛等。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活动成绩显著。

2010年陈新宇等五位同学还获得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仪征市一二等奖,学校被认定为“扬州市第二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2011年学生男子乒乓球比赛获全市第四名、篮球比赛全市第五名,体育运动会获全市第八名;2011年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三名,象棋比赛第8名,男子乒乓球第四名、女子第五名,体育运动会第7名;2012年我校体育运动队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夺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2013年仪征市第五届运动会中,学校获得全市第七名;在仪征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中获得象棋比赛第8名、篮球比赛第3名。

2011年詹晨萱、刘昕两位同学的科幻绘画作品《太空岛屿》《未来地下城》入选“‘众菱杯’全国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大赛”,并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

市第六届青少年美术、摄影创作大赛中陈艺、申雪获绘画一等奖,刘昕、薛蕾获绘画二等奖,陈运获摄影二等奖,杨子、张洁获摄影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市第七届美术、摄影大赛中刘巧玉获美术一等奖、杨宇凡获美术二等奖、陈艺、秦瑶获美术三等奖,李子晗、陆磊获摄影一等奖、王慧敏、李子晗获摄影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市第八届青少年美术、摄影创作大赛中赵明、徐敏、张丽娜、刘巧玉、林寅新获美术以、二等奖,焦子涵同学获摄影作品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市第九届青少年美术、摄影创作大赛中,廖玉婷获得初中美术组一等奖,王瑞芳、龚悦和秦雨萌获得二等奖,杨昕玲获得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第8届市“新华杯”书法大赛中陈欣宇、吴书悦、刘昊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第9届市“新华杯”书法大赛中参赛学生成绩显著,陈欣宇、徐嘉晨两名学生获全市一等奖,另有吴书悦获二等奖。第10届市“新华杯”书法大赛中陈欣宇、徐嘉晨获二等奖,汪昊、李肇新获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第11届“新华杯”书画大赛中,汪昊获得一等奖,李肇新、钱磊、徐启腾获得二等奖,学校喜获最高奖项“新华杯”;

2012年我校编排的情景剧《周末惊魂》获扬州市最佳情景剧奖,邹与凡同学获得江苏省情景剧大赛优秀演员奖。

2013年在扬州市中小学生才艺大赛中杨昕玲的儿童画《净化后的城市》和徐启腾的书法《深虑论》获特等奖,汪昊的书法作品《初发白河诗》获一等奖;卢云欣的绘画《扬州情韵》获扬州市“扬州梦·少年情”竞赛三等奖;

2013学年我校代表队在扬州市第六届“运河情”活动中,学校女子软式排球队获扬州市初中女子组第五名;

三、以规范务实为核心,坚持全员管理

1、建立健全全员管理的工作网络。学校推行全员管理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制,分级分层实施五条全员管理的育人主线,确保工作落实:由校长——行政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值日学生组成的管理育人主线;分管校长——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组成的德育育人主线;分管校长——教务处——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组成的课堂育人主线;分管校长——总务处——后勤组成的服务育人主线,分管校长——校团委——学生会——文明监督岗组成的自我教育育人主线,从而形成校内全员管理的行政体系,通过强化行政组织管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和有效性。

2、整合家校合力,齐抓共管。健全家长学校运行机制,抓好家校沟通有效性的研究,本着因校制宜、分类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灵活畅通的家校沟通平台;通过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建家访工作团队,定期入户家访,提高家访实效;强化家访的过程及档案管理,抓实计划、记录、督查、考核,确保家访质量,做到“家校联手,齐抓共管”,以形成家校全员管理的新格局。

3、双管齐下、堵疏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方面我们将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市三中文明就学“十要二十不准”》,制订升旗、做操、集会、上下楼梯、就餐、就寝、卫生、礼仪、进出校门、着装等方面的规范要求,细化各项检查措施,使学生做到有章可循,同时根据有关规章制度及规范要求加强检查与考评,定期公布评比结果,通过颁发流动红旗引导各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强争做“文明三中人”的礼仪教育,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等主阵地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对初一学生进行军训,强化对学生的规范训练,加强对初一学生入学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并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增加学生的兴奋点。通过德育活动和全员管理的工作思路我校学生变化较大:广播体操整齐划

一、眼保健操井然有序、上下楼梯等候礼让,升旗仪式同学们进退场有序、安静专心听讲,食堂就餐时同学们能淡定从容地排队走向食堂,这使得我们的出操、集会、升旗、就餐等工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层次。文明礼仪,穿着得体,校园内再也看不到黄头发,长头发,烫头发的学生,看不到戴首饰,穿奇装异服的学生,体现出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素质修养。住宿纪律进一步好转,熄灯后都能按时睡觉,不吵闹,不争执,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宿舍真正成了温馨的家。

“土厚育高树,水深载重舟”,新的办学思想必然在管理实践中产生,新的办学理念必然在试验和探索之中逐步升华与完善。关注学校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彰显办学特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践行办学理念,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是我们第三中学的长期任务,我们将在市局指导下,进一步探索实践,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办学品位,争取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办学理念学校文化 篇2

一、主体侧重上的差异

虽然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 但它主要侧重的是广大师生, 表达师生自己的信念或理想。师生的价值观有多元性。“不同主体之间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 不能彼此等同或替代, 因此, 总体上就表现出多元化状态。这是在人类内部存在着多样化条件、多样化利益差别和多样化角色分工的情况下, 一种不可避免的基本现象。”[2]但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 因为在各种价值观存在差异, 甚至相互矛盾时, 总有一种被人们认为是最重要的价值而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作为独立的组织文化共同体, 学校内部也必然存在一种体现本校特点、能够为全校绝大多数师生所认同的价值观, 即学校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决定着学校的基本特性, 规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 要形成学校的凝聚力, 必须在师生的广泛参与下, 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办学理念是校长基于对学校事物的深刻洞察, 系统的理性思考, 有一定前瞻眼光的理想与信念。校长的办学理念对教职员工的教育行为有明确的指引。人们常说,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的标准之一是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好学校的重要前提是先进的办学

筅湖北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湛卫清

理念内化为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 并对他们的行动有明确的指引。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理念的主体, 侧重的是校长, 校长是学校理念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的仇忠海校长, 将一个当初像“烂摊子”一般的七宝中学, 经过15年的努力, 办成了上海名校, 其主要体会是:“找个正确的理念来带动学校的发展, 是一条‘大道’。”[3]从“全面发展, 人文见长”, 到下一步准备提出的“平民本色, 精英气质”, 仇忠海把后者作为了人文教育理念的又一次螺旋式上升。“全面发展, 人文见长”这个理念, “不是一下子蹦出来的, 是在我对教育和社会长期关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3]一个“我”字, 充分说明了学校办学理念的主体, 侧重的是校长。因此, 要促进学校的发展, 选好有一定教育思想的校长很关键。

学校文化的主体是指营造、参与校园文化的对象, 与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比较接近, 但学校文化主体侧重的面更广, 包括校长、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家长、政府官员、企业家, 甚至社会所有公民等。在营造、参与学校文化的过程中, 校长、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他们的价值观、行为、形象、人格等, 对学校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是学校文化的主要群体, 他们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学习热情、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等, 受校长文化、教师文化的深刻影响, 所形成的学生文化深刻地折射到学校文化之中, 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学生群体普遍的追星现象, 折射到学校文化中, 就成为一种以亚文化形态存在的学生“追星文化”, 影响着学校的主流文化。因此,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必须重视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者文化等多主体文化的同步建设。

二、功能及形成途径上的差异

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功能是整合、规范、激励、教育。即整合不同的价值观, 规范师生行为, 不断激励师生实现自己的信念、信仰和理想。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对师生具有教育作用。“价值观念的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性’和‘超知识性’。”[2]价值观念的主体性是指任何价值观只能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念, 一切信念、信仰和理想都只能是特定对象的信念、信仰和理想。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价值观。这就决定了要形成核心价值观, 必须弄清不同教工群体或个体的价值观是什么, 这些价值观是谁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 对各类先进的价值观进行总结、提炼, 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教育的本质和使命等, 最后整合、提升为核心价值观。然后, 引导教师自我改造、自我把握、自我内化, 通过核心价值观影响思维方式, 进而影响行为, 最终发挥核心价值观的规范作用。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价值观具有“超知识性”, 这就意味着它必然含有非理性、情感性的因素。因此, 在建设价值观时, 不能像普及科学知识那样, 仅仅通过传播和灌输来统一头脑, 而必须通过交流、建议、示范、讨论等方式来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启迪和规范作用。

办学理念是校长个性化办学思想的表现, 其主要功能是引领和促进。理念不同于普通的观念或意见, 它不仅需要对学校现实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也需要开放的视野和系统的理论支撑。校长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 必须先熟悉学校的历史、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 必须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 必须经过自下而上、自下而上的讨论, 使校长的办学理念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所以, 校长办学理念的提出, 不能简单地靠“拍脑袋”行事, 必须有充分的讨论, 广泛的调查, 周密的论证;不能仅仅靠以往的经验行事, 必须有理性思考和理论支撑;也不能简单复制他人的经验, 而必须有自己个性化的办学思想。唯有如此, 校长办学理念的提出才科学、符合学校实际而有群众基础, 才能发挥对教职员工行为的引领和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 笔者认为, 选好校长并保证其在所任命学校稳定的工作年限十分重要。频繁更换校长, 总体上, 不利于办学理念的传承、深化, 不利于学校个性化发展, 不利于办学理念引领学校不断变革。试想, 如果没有仇忠海校长长达15年扎根上海七宝中学的艰苦探索, 七宝中学能够获得今天这样的跨越式发展吗?

文化的功能主要侧重的是滋养、浸润。文化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 特别是与核心价值观有交叉的地方, 因为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核心。当前, 对学校文化普遍采用的划分维度是,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这四种文化的关系是由内到外, 由深层到表层的变化过程。作为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精神文化必须体现和渗透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之中。文化的滋养、浸润功能, 必须在四个维度上同步加强, 在整体上全面建构, 才能发挥效应, 而且需要一个长时期的积淀过程。偏废任何一方, 文化无法言说、无处不在, 但深刻影响、感化人的教育功能定会丧失。因此, 文化的建设是一项“慢”的系统工程。当前,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误区, 是将文化的四个维度割裂开来, 更多的学校将注意力简单地聚焦在物质文化的建设这一“视觉”内容上, 如宣传栏文化、墙面文化、景观文化等。这样的文化建设思路显然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从根本上讲, 就是缺乏对学校文化内容和功能的正确理解。

三、表达形式上的差异

核心价值观虽然从属于精神文化, 但它仍有着自己的独立性。三者的差别, 除了主体侧重和功能上的差别外, 还有表现形式上的差别。

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校训”体现出来。以校训为例, 它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国外许多著名高校以校训表达追求学术自由的核心价值观, 比如, 斯坦福大学的“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加州理工学院的“真理使人自由”。我国许多著名高校的校训主要强调集体主义、科学、道德、进取等核心价值观。比如,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同济大学的“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厦门大学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等等。值得注意的是, 许多学校将学校核心价值观用“三风” (“教风”、“学风”、“校风”) 来表述, 这是有问题的。将学校核心价值观等同于“三风”, 使得学校核心价值观由应然变为了实然。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广大师生的教育哲学, 其作为信仰、信念、理想的精神品性决定了它只能是一种应然, 而“教风、学风、校风”则更多地是一种实然。我们说某校教风良、学风正、校风好, 就是一种实际形成的风气。而学校核心价值观则是一种有待实现、应该追求、值得追求的价值共识。正是这种应然和实然之间的张力, 才推动了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

当前, 很多学校将学校核心价值观等同于“三风”, 使学校教育哲学缺乏形而上的追求, 导致学校教育现场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盛行, 教育的本质属性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和变形。也有很多学校将“校训加三风”作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整套程式推出。这种叠床架屋的做法, 使学校核心价值观表达形式杂糅、堆砌, 表达主旨不集中, 学校核心价值观无法成为流动着的思想和深刻影响师生行为的巨大潜流。笔者在此建议取消“三风”, 代之以学校核心价值观声明 (陈述、宣言) 。其表达方式应系统、简洁, 可以是集中表达, 也可以是分类表达, 比如教学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

办学理念的表达不同于“校训”, 而是一种体现在学校发展规划之中、教师心中, 特别是校长心中的治校方略。如上海七宝中学以“全面发展, 人文见长”为办学理念, 以“求实”为校训, 以“合作、竞争、求实、创新”为校风, 以“严、实、精、高、新”为教风, 以“勤学善思, 扎实高效”为学风;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李镇西校长提出的办学理念是“提升教师, 关爱孩子、影响家长”, 学校以“做人第一, 全面发展”为校训, 以“民主、和谐、科学、人文”为校风, 以“严谨、博学、民主、创新”为教风, 以“尊师、勤学、求实、拼搏”为学风。可见, 办学理念不同于“一训三风”, 它更多地是校长的办学或管理信念和理想, 体现的是一种办学思路、方向和特色。

学校文化的表达形式, 主要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来表达, 其形式既有隐性的表达方式, 比如核心价值观、理念等, 也有显性的表达方式, 比如教师行为、制度文本、标识系统 (校徽、校歌、校旗) 等。学校的文化表达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和多维性, 也具有极广的涵盖面。但学校文化最根本、最影响人的, 还是隐性文化的表达, 它如同流动着的思想和行动的潜流。“在学校日常工作的层面下, 流动着的是思想和行动的潜流。这股情感和习俗的暗流活跃在学校里, 将这里的人、行为和观念拖入未明说的目标。”[4]这种信念和预期为人们的行为赋予意义。

当然, 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文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学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又包括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学校精神, 而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核心, 办学理念是学校精神的主要内容。因此,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必须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办学理念的建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正是学校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影响, 教师、学生和家长才感受到学校文化无法言说的特殊之处, 并通过时间的媒介塑造着人们的信仰和行为。办学理念要与学校文化形态相适应, 办学理念本身含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对校长办学理念的实施也提供一定的支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学校文化建设之难, 难就难在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学校文化建设之虚, 虚就虚在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厘清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文化三者的关系, 对明晰校长办学思路, 促进学校变革和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克里夫.贝克.优化学校教育:一种价值的观点.戚万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德顺.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梁伟国, 李帆.一位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轨迹.人民教育, 2009 (9) .

办学理念学校文化 篇3

摘 要 校长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校长的办学理念并不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全部;校长办学理念的发展变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发展变化的源动力,但学校办学理念具有独立的稳定性与发展性,不会随任何一位校长办学理念的改变而任意改变。只有厘清二者内涵,理顺二者关系,才能在办学实践中有效地通过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办学理念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

一、问题的提出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与引领作用。但在当前许多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存在着对办学理念的认识误区,尤其是将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混同起来的现象较为明显,从而导致办学理念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甚至使学校发展出现不良型态。

对于什么是办学理念,目前却尚无统一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办学理念进行了界定。比如:

A.办学理念是校长基于“办怎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1];

B.办学理念即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教育价值的集合体,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学校教育哲学[2];

C.办学理念是学校成员对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教育观念的复合体,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办学指导思想[3];

D.办学理念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它回答的是“学校是什么”,“学校具有什么使命”,“学校发挥什么作用”等一些基本问题[4];

E.办学理念是为学校成员创造并共享的核心教育观念,集中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5];

F.办学理念是指我们办学校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对于学校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看法,包括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根本性问题的认识[6]。

从上述关于办学理念的几个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尽管这些概念都是在界定办学理念,但是它们所描述的办学理念实质上是两类不同的办学理念,即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比如,概念A所界定的办学理念就是校长的办学理念,概念B、C所界定的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其他界定,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办学理念是校长的抑或学校的办学理念,但从其表述中不难看出,这些学者所认为的办学理念仍然超脱不出校长与学校这两个范畴。比如概念D,如果追问谁来回答这些问题,概念E,谁来创造,概念F,谁的看法与认识时,答案必然是校长。如果不是校长来回答,就不是办学理念,而只能是一般的学校管理思想或教育思想。

由上可知,在现有的研究中,办学理念已经被分成了两类,即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但对这两类概念加以区分并进行分类研究的,几乎没有。因此,对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进一步的探析与甄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既有助于深入办学理念的研究,更有助于推进学校的办学实践。

二、内涵的厘定

1.校长的办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办学理念,就无法指导与引领学校的办学实践。每一位校长都应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指导自己的办学实践,引领学校发展。校长的办学理念是校长个人对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以及如何办这样的学等问题进行长期深入、反复思考后,形成的相对稳定成熟的价值观念体系。

校长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因人而异。但当校长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后,就会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与独特性。

稳定性是指校长的办学理念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一贯性与统一性,不会发生突变。因为办学理念是对办学相关问题进行的根本性思考,且思考成熟后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尽管校长的办学理念会在办学实践中有所发展与完善,但这种发展与完善是渐变的,从而使校长的办学理念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独特性是指校长的办学理念是校长个人办学思想的精粹,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甚至成为校长的个人名片,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比如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他们的办学思想都直接贴上了他们的标签,不可替代,也无可复制,显示出了极高的独特性。

2.学校的办学理念

理念是经过理性思考后得到的信念,而思考是人类独有的功能,学校不可能进行思考,更不可能形成思想观念,因此,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校长的办学理念显然不同,它不是学校自主形成的一个价值观念体系。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积淀下来,获得广泛认同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念体系。这一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使一所学校呈现出稳定、个性的精神气质,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使得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

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首先来自于学校历任校长的办学理念。校长在将自己的办学理念落实到办学实践中时,势必要将自己隐性的观念体系显性化,通过可识别的方式将其呈现。这种呈现一般通过两种载体,一种是硬件载体,包括校园建设、学校标识、设备设施等;另一种是软件载体,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宣传口号、特色文化等。通过这些载体,校长将其办学理念融入了学校。一所学校的发展是由前后相继的众多校长共同成就的,每一位校长的办学理念都会融进学校的发展中。这些办学理念经过长期的杂糅、融合、沉淀,逐渐形成一所学校前承后继的、稳定的价值追求,这些价值追求使得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浮现并清晰,最终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与校长的办学理念相比,学校的办学理念具有较明显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首先,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在吸取了各方观念体系的基础上逐渐沉淀形成的,因此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校发展必会经历不同的校长,即便是某一位校长留下了极具辨识度与影响力的办学理念,在它被沿袭、继承的过程中,也将会被慢慢融合、吸收,最终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其次,学校的办学理念一旦形成,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校发展阶段的推进,以及整个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这种动态性的变化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累积性的渐变,即办学理念的部分内容有所调整,呈现方式有所改动,使学校在保持办学理念核心部分不产生变化的同时,又能够使学校适应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保持学校的先进性。这种渐变的驱动力可以是内发的,即学校主动适应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将新的办学思想与观念不断的吸收进学校原有的办学理念中,从而使学校办学理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可以是外迫的,即学校迫于各种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不得不将学校办学理念进行调整,以适应学校发展需求。

学校办学理念变化的另一种类型是急剧性的突变,即在学校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整个学校的办学目标、方向、方式、方法进行了重大调整,使学校完全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型态。这种突变通常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学校发展面临极大的困境,甚至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变则通,通则久,因此,学校会做出重大的变革,在危机中寻找转机,使学校走出困境,获得重生。比如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都是在学校发展面临极大困境的时刻,做出重大变革,重新审视并转变整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使学校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另一种情况是学校经历了一任领导力极强的校长。由于校长具有成熟的办学理念,且对学校发展有成熟的思考,因此,即便是在学校发展未出现困境或危机时,也会对学校办学理念进行变革,使学校办学理念与校长办学理念无限趋同。这种情况的突变,并不是对学校原有办学理念的颠覆,因为学校办学理念是经长期发展沉淀的,是有根的,很难将其完全颠覆,而是对原有办学理念的升华,将其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而使学校以更高的姿态、更新的面貌呈现。

endprint

三、关系的厘清

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学校办学实践中,应将二者进行清晰的区分,否则就会出现校长将自己的办学理念凌驾于学校办学理念之上、或者是以学校办学理念替代校长办学理念的状况。但由于校长办学理念与学校办学理念所聚焦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办学、如何办好学等共性问题,二者又有明显的交叉,因此,校长办学理念与学校办学理念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关系状态。

所谓“和”,指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二者相互协调,和谐共生,甚至合二为一。这种和谐共生在学校办学初期以及校长在学校的任期期间尤为明显。在一所学校新成立之时,学校的办学理念显然尚未形成,校长的办学理念主导了整个学校的办学实践,并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与雏形。此时,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必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除此之外,在校长任期之内,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校长的办学理念也必须和谐互处。尽管学校校长的更迭相对比较频繁,前后任校长提出的办学理念相互之间也可能没有关联,甚至相互否定。但作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办学理念,具有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尤其学校的发展是具有其物质基础和环境支撑的,在同一时期,学校的物质基础与环境支撑不会发生重大的变更,学校前后任校长办学的基础与条件大致相同,这就使校长的办学理念必须建立在学校历经数年积淀下来的理念基础上,在继承中丰富,在继承中发展[7],而不能完全背弃学校原有的办学理念。否则的话,即便校长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也会在办学实践中寸步难行。

所谓“不同”,指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具有不同的内涵,更有清晰的边界。从前文对校长办学理念与学校办学理念内涵的界定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校长办学理念的内涵、来源、特征都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有所不同。校长的办学理念是一个价值观念体系,这个价值观念体系可以转化为相应的概念体系,并构成学校办学理念的一部分。学校的办学理念尽管体现的也是一种核心价值观,但学校并没有主观观念,更没有独立的观念体系,学校的办学理念只能通过符号体系来呈现,这个符号体系来源于概念体系。因此,校长的办学理念内在是观念体系,外显是概念体系。而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在是概念体系,外显是符号体系。

办学理念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不论是校长的办学理念,还是学校的办学理念,都将对引领学校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理清校长办学理念与学校办学理念的关系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长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核心组成部分,但校长的办学理念并不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全部;校长办学理念的发展变化会带来学校办学理念的发展变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的源动力,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具有独立的稳定性与发展性,不会随任何一位校长办学理念的改变而任意改变。二者和而不同,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只有厘清二者内涵,理顺二者关系,才能在办学实践中有效地通过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科学发展。

————————

参考文献

[1] 刘飞.办学理念:对学校三个追问的回答.中国教育学刊,2010(2).

[2] 郭元祥.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科学论坛,2006(4).

[3] 陈如平.如何提出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小学管理,2006(10).

[4] 陈如平.如何提出和提炼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情报参考,2007(1).

[5] 罗欣,郑金洲.办学理念:问题探寻与改进策略.上海教育科研,2011(6).

[6]周德义.关于学校办学理念形成与实践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7).

[7] 郑如法.当前办学理念的常见问题.教学与管理,2009(1).

[作者:姜元涛(1980-),女,江苏徐州人,云南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培训基地讲师,教育学博士;沈旸(1965-),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培训基地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茶世俊(1972-),男,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培训基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袁永惠(1964-),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培训基地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 子】

小学学校办学理念 篇4

一、办学理念: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发展。

1、办学要以学校发展为核心,学校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同时学校发展不是一时的,要有可持续性,要立足长远,按照规划,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2、办学要以教师发展为根本,最大限度的唤醒、激发教师的专业潜能,打造一支专业的优秀教师团队,才能办成一所一流的品牌学校。

3、办学要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前提,这也是办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4、三个发展互为一体,互相促进,不可分割。

二、办学目标及方向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三、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也是办学的最终目的。

四、校训:美好童年 健康成长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让每一个祖国的花朵在我校茁壮成长,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校风:科学民主 求实创新

学校的风气,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

六、教风: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就是学校的教育风气,是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使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的体现。

七、学风:勤学好问 积极向上

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八、教师誓词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爱学生,严慈相济;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人师表;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潜心钻研,终身学习。

九、学生誓词

办学理念和学校一训三风 篇5

1、诚信

自信

合作

探究

2、以学生为本、承认差异、理论实践、注重健全人格塑造,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弘扬个性、鼓励冒尖。

3、构建爱心和谐学校,以给学生一生幸福

4、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立足服务养成,知行相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不断探索。

5、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首,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

6、为现代专业培养有扎实理论功底,掌握现代专业技术,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复合性人才。

7、和谐教育,苦练内功,规范管理,创新发展。

学校的一训三风

校训:修身正心

格物致知 校风:团结

诚信

关爱

求真 教风:厚德

敬业

务实

创新 学风:励志

崇善

尚恩

求知

教育理念:诚信

自立

合作

探究 校风:敬业求是

生支活泼

秩序井然 教风:精心育人

创新不倦

治学严谨 学风:勤奋扎实

博文多思

办学理念学校文化 篇6

那么,什么是特色学校?人们对此所下的定义很多,但在这些众多的定义中都包括这么一个内涵:它具有明显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风貌、优良的办学特征。这里所说的“办学风格”“个性风貌”和“办学特征”,就是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对学校而言,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不仅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而且更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一所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总是像血液一般流淌在学校工作的整个过程和方方面面……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色学校中的“特色”其实就是这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全方位物态化。

要创建特色学校,校长自然要确立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这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校长职业成长的需要,也是在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一所学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

办学理念产生的源泉是校长的办学实践。校长应该在办学实践中经常思考:“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校长有了这种思考,就有可能产生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就有可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自己也就有可能在办学实践中逐步成长为教育家。

办学理念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常言说得好:“名师名在思想。”那么,好学校自然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必须践行和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而特色学校就是依据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的结果,即是办学理念付之于实践,转化为学校办学行为的结果。所以,特色学校首先应以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来体现其教育思想,并最终达到教育目标。如,厦门外国语学校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人”作为办学理念,它不仅揭示了民族化与国际化、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办学理念是创建特色学校的行动指南。人的行为依靠理念指引,学校的办学行为依靠办学理念指引。办学理念集中体现着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依靠或围绕办学理念进行。办学理念不是装饰物,不是对外宣传的招牌。只有将办学理念不仅贴在墙上,而且写进教师的心里,融化在教师的血液中,落实在教师的行动上,才有利于学校不断迈上新台阶。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学校发展要靠财力和物力,更要靠人力。所以,为了学校发展,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关注教师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发展了,学生发展了,学校自然也就发展了。

关注教师的发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唤醒、激发教师的专业潜能,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关注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有“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意识,就是要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有这么一则“校长画画”的故事:有48位校长参加清华大学“现代教育管理”校长培训班。培训班结束时,人人踌躇满志,个个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时,授课教授组织了一项考试:让每位校长拿出一张纸,用简笔画画自己未来的学校。校长们没有异议,埋头作画,很快作画完毕。教授把校长们的画认真看了一遍,什么也没有说,只提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画到人的请举手。48位校长中只有12位举手,大多数画的是学校的大楼、树木、花坛、设备等,就是没有画到人。接着,教授问第二个问题:画出了学生的请举手。只有4位校长举手,其中有一位校长在图中画了两排人。他解释说:第一排画的是学校领导,第二排画的是教师,但没有画学生。接着,教授问第三个问题:画出了学校所在社会环境的请举手。举手的人很少。第四个问题是:画出了学校特色的请举手。基本上没有人。四个问题提问了,教授当时没有做什么解释,但校长们震惊了。当前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学校要以人为本”“学校要办出特色”等。这些先进的办学理念,校长们早已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在理论认识上一点都没有障碍,然而落在一幅画上时,却很少体现出来。

还有两则“教育究竟该以什么为本”的故事:有一个学生由于匆忙赶回教室,不小心碰碎了教学楼里的花瓶。恰好被德育主任看见,立刻叫住了这个学生。令人遗憾的是,德育主任没有询问学生是否被碰疼,而是严厉斥责学生并要他赔偿。在一节获得专家好评的公开课上,当学生在黑板演示时,黑板上挂的教具突然掉下来,砸在学生的身上,学生被吓了一跳。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没有慌乱,她镇静地将教具捡起,挂在黑板上,继续开始了教学。砸没砸伤学生?吓没吓着学生?始终没有过问。教育究竟该以什么为本?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反思。

上述案例说明什么?说明办学理念理解容易,将办学理念转变为办学行动困难。作为学校发展总目标的办学理念要求我们关注教师和学生,但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并没有关注教师和学生。

办学理念学校文化 篇7

直面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我们不仅要有紧迫感,更要有危机感。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那种不讲策略,不求效益,只满足于维持正常运转的思维定势。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转变角色定位,从管理者走向经营者,用经营的理念来创新学校管理制度,为师生发展建立长效机制,激发教师开拓创新的热情,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笔者借鉴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成功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管理实践中,对优化学校教育软资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准确定位 寻找学校发展空间

由于历史的原因或客观的因素,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办学效益一般的学校若想有所作为,就不能通过“等、靠、要”来“提高”办学效益;更不能企求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削峰填谷”来“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而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定位”,主动出击,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许多成功企业通过市场“细分”,寻找自己发展的最佳位置,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我们学习。如,企业界曾提出这样一句口号:“做别人不做的事。”金利来总裁曾宪梓的成功经历值得借鉴,刚到香港时,他和妻子靠着手中仅有的一把剪刀和一台普通的缝纫机,缝制低档的领带,尽管夫妻俩起早摸黑地干,但生意却非常不好。于是,他腾出时间在商业圈里打听消息、分析行情,寻找生存发展的突破口,曾宪梓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外国品牌质地虽好,但价格昂贵,本港产品价钱虽低,却质地粗劣。而在当时的香港,中等收入的人家越来越多,他们挑买领带高不成,低不就。这是一个市场空白点。金利来公司正是利用这一市场空白点,创出质优价廉的华人名牌领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企业如此,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莲坂小学原是厦门市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薄弱校,生源质量差,师资队伍老化,硬件设施落后,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不好,若按常规进行经营,将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如何改变薄弱面貌,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当时家长不重视子女教育,学生行为规范差的实际,提出了“抓学生行为规范,促全面素质提高”的发展思路。这既符合当时学校发展的实际,又避开了与优质校拼教学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办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学校在全区的各项评比中屡获佳绩。这些变化引起了教育局领导的关注,因此,全区的“学生行为规范现场会”“教学常规规范管理现场会”先后在学校召开,厦门电视台的《看厦门》栏目,也以“校园无小事,处处有教育”做了专题报道,学校也先后获得了省、市、区各有关部门的表彰。

抓住机遇 把握学校发展良机

1987年底,在杭州市上城区,一家叫“娃哈哈”的校办企业经销部诞生了。当时,谁也想不到,日后的娃哈哈集团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领军人物宗庆后,出生于杭州,中学毕业后,他来到条件艰苦的舟山盐场接受锻炼。后来辗转回到故乡杭州,他被安排在小学里当校工。直到1987年的一天,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立,一张小小的委任状才改变了一切。这一年,42岁的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揣着14万元借款,靠代销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从赚一分一厘钱起家,开始了创业历程。也是在1987年,在当时的中国还几乎是一片空白的保健品市场开始萌芽,以杭州保灵为代表的蜂王浆产品,拉开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序幕。娃哈哈的第一次崛起就在于准确抓住了这个机遇。由于了解到我国3亿多儿童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厌食、偏食现象相当普遍,于是在1988年,“全面促进儿童食欲”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上市,并打出“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很快,这家小工厂开始从众多的保健品企业中脱颖而出。到1990年,娃哈哈的产值突破了亿元大关。在宗庆后看来,“这不是偶然,这是全体员工努力所造成的结果,借助国家的政策,给我的机会和环境,另外,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有了今天的事业。”宗庆后的成功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在预见中把握了机遇。学校的发展和企业一样,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善于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走向成功。如课改伊始,需要有一批学校承担课改的实验任务。承担任务虽然要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必将会促进学校的发展。当时许多学校害怕压力不敢参与。松柏小学却意识到,压力就是动力,因而果断地申报了市级课改实验校。在课改实验过程中,省、市、区等教研机构的专家和领导,频繁到学校指导课改工作,并对学校的课改工作提出了弥足珍贵的指导意见,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开展了“学校发展与课改同行的五个活动”。即教育科研与课改同行、社区参与与课改同行、家长支持与课改同行、教师发展与课改同行、学生成长与课改同行。这一系列活动确保了课改扎实有效的深入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学校的课改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全省课改工作现场会在学校举办。新闻媒体对学校的课改工作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和专家纷纷到学校参观考察。学校在短短几年间,成为了全市出名全省知名的“福建省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

勇于创新 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校长只有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经营才能不断地突破传统模式。在这方面,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堪称学校学习的楷模。松下电器公司有23个最先进的生产研究室。他们一直奉行松下先生“在改进中创新”的原则,专门针对公司买进的电器专利,以及对手的产品进行改进。小小的改进就能创造奇迹,这就达到创新的目的。在学校的管理中,谁能在原有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变,谁就能创造效益。如教师队伍的建设,各个学校都很重视,但做法基本相同,都是“选苗子、搭台子、压担子”,没有什么新意,效果也不明显。于是,我们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弊端,在全市率先启动由多个称号组合的“名师工程”,让各个层次的老师都有自主发展的目标。该“工程”的实施,其实也就在传统的做法上做了小小的改革,通过不同称号的设置来激励各个层次的老师参与竞聘,由原来的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从而调动全体教师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自我的主动性,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培养了一批省、市劳模和全国优秀教师,学校的“名师工程”也获得厦门市课改成功项目二等奖。

敢于展示 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学校的办学效益怎样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除了真抓实干,还要敢于宣传自我、展示自我,这样,才能打造学校的品牌。蒙牛集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以下是蒙牛集团善于捕捉机遇,展示企业实力的事例:2003年10月,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的,是神舟5号载人飞行事件!此次事件无疑最能吸引世人的眼球,并引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5号飞船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宣告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在举国同庆之时,蒙牛集团关于此次飞行事件的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第一时间在各大城市实现“成功对接”,整个事件全程策划演绎得极致完美,无疑此次1500万元的投资以及很强的计划性、执行力,为蒙牛品牌与市场带来了强势的效果。所以在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辞中写到“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在学校经营管理中,学习蒙牛集团抓住机会展示自我,发展自我,也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如去年的全市的马拉松啦啦操比赛,由于活动的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广。参赛的学校几乎都是全市各区的优质校,是校际间的一场同台亮相和竞争,加上电视的直播和观众的投票,那就更吸引人们的眼球,对各校来说无疑是一次绝佳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但有的学校却认为那是劳民伤财的事,放弃了这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我们学校的林书记却把握住了这个机会,精心组织,打造好学校的参赛项目。在编排参赛节目时,节目组的老师始终围绕“唯有本校的,才是全市的”思路。所以在节目的编排上,既宣传了学校和谐教育的办学成果,又凸显了外语附小的英语教学的特色。加上参赛学生在台上的精彩表演,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完美的展示在观众的面前,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当然,学校不是追逐利润的企业,学生也不是可以回炉的产品,成功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虽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我们学习的是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我们借鉴的是他们在长期的经营中,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理念。切不可生搬硬套,不然我们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上一篇:工程会计核算流程下一篇:技能比武简报